CN100479269C - 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9269C
CN100479269C CNB200510135713XA CN200510135713A CN100479269C CN 100479269 C CN100479269 C CN 100479269C CN B200510135713X A CNB200510135713X A CN B200510135713XA CN 200510135713 A CN200510135713 A CN 200510135713A CN 100479269 C CN100479269 C CN 10047926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axial connector
plug
coaxia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13571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7868A (zh
Inventor
七田明人
今井彻
长田孝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97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78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926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926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01R24/4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 H01R24/5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 frequency mounted on a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02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1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telephony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通过形成同轴插座和同轴插头,它们在构成作为并列接触部的复式连接器插座侧绝缘外壳和插头侧插头体各自的端部对特性阻抗进行匹配,而可以实现使复式连接器嵌合,同时由同轴连接器产生的信号反射和辐射少的传输线。

Description

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具有多个触点并连接基板和基板的复式连接器和具有希望的特性阻抗的同轴连接器一体形成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基板间传送需进行阻抗匹配的信号的复式连接器,已知通过四层基板将传输线形成带状线构造的结构(非专利文献:HIROSE ELECTRICCO.,LTD.IY1系列产品目录)。需进行阻抗匹配的信号(下面也称为天线信号或高频信号)在多数情况下使用这样的连接器。但是,对于在基板间传输的信号,例如以移动电话为例,在大多情况下,通常需进行阻抗匹配的高频信号的数量比匹配不成问题的信号少。例如对于被基带化之前的天线信号,有必要切实地匹配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对于此外的声音系统的信号、用于设定LSI动作状态的直流电压电平控制信号等(也包括直流信号,以下被称为基带信号或低频信号),没有必要考虑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因此,在大多情况下,对于全部信号使用调整前述的特性阻抗的复式连接器是不经济的。
这里对于可以不考虑特性阻抗的低频信号的连接,使用普通的复式连接器,对于天线信号,使用考虑了特性阻抗的同轴连接器。其现有例如图14A、14B所示。图14A是表示现有基板间连接的一例的立体图。在I/O基板131上安装有未图示的天线以及未图示的话筒、扬声器、振动电机。与I/O基板131的一侧边平行相邻地安装有插头侧复式连接器132。在插头侧复式连接器132的长度方向延长线上的、I/O基板131的角部上安装有同轴插座134。
I/O基板131上的插头侧复式连接器132,与RF(射频,下面略称RF)/BB(基带下面略称BB)基板135上其一侧边平行相邻安装的插座侧复式连接器136嵌合。在I/O基板131上的同轴插座134中嵌入了同轴插头137,构成一端焊接到RF/BB基板135上的同轴电缆133的另一端。对于这样需进行特性阻抗匹配的天线信号,用同轴电缆连接,对于其它不需要进行阻抗匹配的声音系统的信号,使用复式连接器。
图14B是表示另一现有例的立体图。与图14A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在I/O基板131上与其一侧边相邻安装有第一扁平电缆插座138。第一扁平电缆插座138与构成扁平电缆140的一端的第一扁平电缆插头139嵌合,该扁平电缆具有多条其覆层在同一个面上结合成一体的布线。在第一扁平电缆插座138的长度方向延长线上的I/O基板131的角部安装有同轴插座134。同轴插座134与在RF/BB基板135上直接安装的同轴插头137直接连接,而不经由电缆。在I/O基板131上的第一扁平电缆插座138上插入构成扁平电缆140的一端的第一扁平电缆插头139。在扁平电缆14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扁平电缆插头141,第二扁平电缆插头141与在RF/BB基板135的一侧边平行相邻安装的第二扁平电缆插座142嵌合。这样,也有这样的方法,即对于需进行特性阻抗匹配的天线信号,使在基板上安装的同轴连接器直接连接,对于不需要进行阻抗匹配的信号,使用扁平电缆进行传输。
传输线采用带状线构造的复式连接器其各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按下式
Z0=(L/C)1/2    (1)
所示关系设定为50Ω或75Ω。
L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感,C同样为单位长度的电容。从该公式(1)可知,为了调整各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各个传输线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调整用尺寸,而作为复式连接器整体就有变大的问题。该变大的复式连接器在不断小型化、薄型化的移动电话终端上是不能使用的。此外,在需进行特性阻抗匹配的传输线的数量少的设备中对没有该必要的信号也使用匹配的传输线是不经济的。
因此如背景技术所述,可采取这样的方法,即,对不需要进行特性阻抗匹配的信号由通常的复式连接器连接,对需进行匹配的信号使用同轴连接器。
可考虑采用这样的方法,即,复式连接器之间以图14A所示的方法不使用扁平电缆140连接,同轴连接器以图14B所示的方法将同轴插座134和同轴插头137不经由同轴电缆133而直接连接。这样,当多个插座和多个插头的部件直接安装并一次连接在基板上的情况下,各部件之间的安装精度和各个部件的精加工精度成为问题,出现连接部的位置不能对齐的问题。如果硬要进行连接,则有可能破坏连接部,或即使连接了,也使可靠性和耐久性显著恶化。
为防止出现这样情形,有这样的方法,即,如在图14A和图14B中所示,通过将多个连接部的一端与电缆连接,以补偿在另一端的连接部出现的位置对齐精度的恶化。但是,用这种方法,尽管可以防止连接部的破坏和可靠性的降低,但是出现增加部件件数的问题。此外,电缆部走线需要空间,以及电缆的走线(引き回し:pulling and turning)处理需要工时(组装时间)成为成本上升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部件数少且不增加组装工时而能够低成本化的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在本发明中,由插座和插头为一组构成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座中,第一同轴一体形成在绝缘外壳的一端部上,该绝缘外壳是长方体形,其一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沿着其长度方向的对方插头插入用凹部,在沿着该插入用凹部的长度方向的相对面上分别以固定间距配列形成触点收容槽缝;
所述插头中,在与所述插座插入用凹部嵌合的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与上述相同的间距配列形成插头触点收容槽缝,在上述插头触点收容槽缝,在收容插头接触子的绝缘体的一端部上一体形成与上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嵌合的第二同轴连接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通过与构成复式连接器的插座侧绝缘外壳和插头侧体分别一体形成同轴连接器,可高精度地形成复式连接器和同轴连接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可通过一对连接器,连接需进行特性阻抗匹配的信号和不必进行阻抗匹配但是大量的信号,没有了电缆,安装工时也减少了,可以实现也能低成本化的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插座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B是表示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插头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C是插座和插头结合状态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中表示的插座中同轴插座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剖面图;
图5是图1B中表示的插头中同轴插头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从图5取出了第二接地环的圆筒形安装部19P的立体图;
图7是对于图5的同轴插头沿VII-VII线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二中心导体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在绝缘体上固定第二中心导体情形的图;
图10是表示同轴插座和同轴插头嵌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11A是表示可变直径接地环的形状变化的第一个实例的立体图;
图11B是表示可变直径接地环的形状变化的第二个实例的立体图;
图11C是表示可变直径接地环的形状变化的第三个实例的立体图;
图12是在图1C中表示的复式连接器插座和复式连接器插头在嵌合状态沿XI-XI线的剖面图;
图13A是电磁屏蔽复式连接器插座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13B是电磁屏蔽复式连接器插座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13C是电磁屏蔽复式连接器部的实施例的插座和插头结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4A是表示以前的基板间连接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4B是表示以前的基板间连接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在图1A、1B、1C中,分别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一实施例的插座100R、插头100P和所述两者在嵌合状态的立体图。所述插座100R和插头100P,分别安装在各自的基板上,通过将它们相嵌合,将两个基板电连接。
插座的结构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构成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插座100R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插座100R由大致长方体的复式连接器插座20R和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一体形成的同轴插座10R构成。形成插座100R的复式连接器插座20R的绝缘外壳1R为长方体,在其一表面的中央部,沿长度方向形成插入对象插头的插入用凹部2R。在插入用凹部2R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用构成绝缘外壳1R的两端部的插座端部11R、12R封闭。在沿着所述插入用凹部2R的长度方向的相对面分别以定间距配列形成触点收容槽缝3R,在各触点收容槽缝3R内分别收容了插座触点4R。插入用凹部2R的里面侧与安装绝缘外壳1R的未图示的基板的表面(下面称为安装面)相接。
在插座端部12R的与绝缘外壳1R相反侧的端面,以比绝缘外壳1R的宽度窄的宽度,且以与距插入用凹部2R的绝缘外壳1R的安装面300的高度同样的高度,一体地延长形成图中矩形的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
在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中央,在与安装面垂直的方向,立设有第一中心导体7R。与第一中心导体7R一起形成一体的金属部件并将第一中心导体7R传递到安装面300上未图示的配线图案的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向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绝缘外壳1R相反侧一边突出。所述形成第一中心导体7R和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的金属部件,组装在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上。
设置以第一中心导体7R为中心的第一接地环9R,其与中心导体7R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的壁。将第一接地环9R接地的接地端子8R,从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沿绝缘外壳1R的长度方向的两边向安装面300内突出。第一接地环9R和接地端子8R是一体形成的金属部件,在制造绝缘外壳1R时,插入成型于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部分。
基于第一中心导体7R和第一接地环9R的第一同轴连接器10R作为同轴插座形成于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下面,也将第一同轴连接器10R称为同轴插座10R。同轴插座10R的相反侧的绝缘外壳1R的插座端部11R、12R具有安装面300侧比形成触点收容槽缝3R的面低且比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高的面。在插座端部11R的大致中央,与插入用凹部2R相邻的位置,在与安装面300垂直的方向突出形成卡合用突出部11cR。
插头的结构
图1B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插头100P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插头100P由大致长方体的复式连接器插头20P和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一体形成的同轴插头10P构成。复式连接器20P具有与复式连接器插座20R的插入用凹部2R嵌合的大致长方体的绝缘体13P。在绝缘体13P长度方向两侧,以与插座侧相同的间距,配列形成插头触点收容槽缝14P;在插头触点收容槽缝14P内,收容了插头触点15P。复式连接器插座20R的插入用凹部2R内插入的绝缘体13P的插入方向相反侧的面连接安装绝缘体13P的未图示的基板的表面(下面称为插头安装面)。
绝缘体13P的长度方向一端,距安装绝缘体13P的插头安装面400的厚度比绝缘体13P的厚度薄,一体延长形成与绝缘体13P大致同一宽度的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在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的、复式连接器插头20P相反侧的一端,在与插头安装面400垂直的方向,与绝缘体13P一体形成有与同轴插座10R的第一接地环9R的内径大致相等外径的圆筒形安装部19P。在与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安装面400相反的面的中央,空出了同轴插座10R的第一中心导体7R插入的插入孔17P,在插入孔17P的前端形成向外侧内径变大的锥面19gP。
在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周围,空出环形的空隙24P,第二接地环21P卡合在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上。第二接地环21P,具有与第一接地环9R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与大致圆筒形安装部19P的高度相同。在第二接地环21P的、沿着绝缘体13P的长度方向的周边部,与第二接地环21P一体形成将第二接地环21P焊接到安装面400上的接地电极的接地端子22P。
在圆筒形安装部19P的上面中央部分形成的插入孔17P为面向插头安装面400的通孔;所述通孔,如后述的图7和10所示,在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内部在半径方向扩大,并直到插头安装面400,形成大致四边形截面的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在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内,从插头安装面400,安装有未图示的第二中心导体70P(在图1B未表示,参照后述的图10)。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的前端部的插头安装面400的高度上突出有作为与第二中心导体一体的金属部件的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参照后述的图10)。在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用圆筒形安装部19P和第二接地环21P以及第二中心导体,形成作为同轴插头的第二同轴连接器10P。下面,第二同轴连接器10P也称为同轴插头。
在绝缘体13P与同轴插头10P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插头端部25P,它在插头安装面400侧比形成插头触点收容槽缝14P的面低,并且稍微宽一些。在插头端部25P的大致中央部分与形成插座的卡合用突出部11cR卡合的卡合孔26P。
插座与插头的嵌合
图1C为表示图1A的插座100R和图1B的插头100P嵌合状态的立体图。复式连接器插座20R和复式连接器插头20P的组合构成复式连接器部20,同轴插座10R和同轴插头10P的组合构成同轴连接器部10。在图1C中,未图示分别安装插座100R和插头100P的各自的基板。图1C为在插头的卡合孔26P内卡合插座100R的卡合用突出部11cR,在插入用凹部2R内插入嵌合绝缘体13P,在同轴插头10P的环形空隙24P内插入嵌合第一接地环9R,在插入孔17P插入嵌合第一中心导体7R后的图。
沿着形成插座100R主体的长方体的绝缘外壳1R的长度方向配列形成的触点收容槽缝3R内埋设的各插座触点4R的一端,在安装面300内从绝缘外壳1R向外侧突出。在插入到插座100R的插入用凹部2R内的插头100P的绝缘体13P的长度方向,在插头安装面400内,排列着其一端从绝缘体13P向外侧突出,与插座触点4R一一对应的插头触点15P。通过该一一对应的插座触点4R和插头触点15P的相互接触,可以导通不同基板之间的配线图案。基于该插座触点4R与插头触点15P的传输线,因为没有考虑特性阻抗,所以作为声音系统的低频信号及作为用来设定LSI的动作状态的直流电压信号等的传输路使用。
构成同轴插头10P的第二接地环21P与构成同轴插座10R的第一接地环9R嵌合。这时,第一中心导体7R插入在构成同轴插头10P的圆筒形安装部19P的中央空出的插入孔17P中。此外,同轴插座10R的第一接地环9R插入嵌合在由同轴插头10P的圆筒形安装部19P外周面和第二接地环21P的内周面形成的环形空隙24P内。
从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的绝缘体13P相反侧的端边,在插头安装面400内,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向外侧突出。绝缘体13P的两个长侧边相同侧的同轴插头形成板部16P的其它两侧边,在插头安装面400内,与第二接地环21P一体形成的两个接地用端子22P在同轴插头10P的直径方向上向外侧突出。
嵌合绝缘外壳1R和绝缘体13P,构成同轴插座10R的第一中心导体7R,如图10所示,通过构成同轴插头10P的圆筒形安装部19P的中央形成的插入孔17P而插入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内,与在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安装的作为可动电极的第二中心导体70P(对第二中心导体,在以后描述)接触。结果安装有绝缘外壳1R的基板上的信号通过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和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传输到安装绝缘体13P的基板上的配线图案。
基于所述同轴插座10R和同轴插头10P的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设定例如为50Ω。特性阻抗的调整,根据第一中心导体7R的外径和长度、形成圆筒形安装部19P的材料的介电常数、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和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的电极宽度等的变化,改变公式(1)表示的传输线单位长度对应的电感和电容来进行。这样,通过调整这些,可将特性阻抗调整为50Ω及75Ω。
因为这样可以使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成为希望的值,所以可以以小的损失传输传输线的要求阻抗匹配的例如天线信号等高频信号。此外,因为通过第二接地环21P和第一接地环9R电磁屏蔽了第一中心导体7R和第二中心导体70P(后述),因此适合于信号的辐射成为问题的例如微波回路的信号的传输线。
根据在图1A、1B、1C中所示的实施例,对于声音系统的信号、基于直流电平的LSI的控制信号等特性阻抗没有问题的数量较多的线路之间的连接,以及数量少但需进行特性阻抗匹配的传输线路之间的连接,可以用一个基板间连接用连接器连接。
此外,根据在图1A、1B、1C中所示的实施例,因为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和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的厚度形成得比绝缘外壳1R和绝缘体13P薄,所以在嵌合状态可以使连接器的厚度小。
在图1A、1B、1C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表示了与形成复式连接器插座20R的绝缘外壳1R一体作为第一同轴连接器10R形成同轴插座、以及与形成复式连接器插头20P的绝缘体13P一体作为第二同轴连接器10P形成同轴插头的例子。本发明不仅限于该实施例。也可以在插座100R侧形成同轴插头,在插头100P侧形成同轴插座。
同轴插座的详细结构
图2为图1A中表示的同轴插座10R的放大立体图。与图1A表示的部件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说明。由图2而结构更清楚的部分进行追加说明。
构成第一中心导体7R的另一端的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从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与复式连接器插座20R相反侧的端缘,与安装面300同样地,将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的底面向外侧突出。将第一接地环9R接地的接地端子8R,沿着绝缘外壳1R的长度方向,从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两侧,在安装面300内向外侧突出。
在图3中表示了沿图2的III-III线截断的剖面图。第一中心导体7R在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中央部分空出的安装孔30R内,从安装面300侧插入,相对于安装面300垂直立设。与第一中心导体7R一体且与安装面300平行的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在同轴插座形成部5R的安装面300上形成的槽31R内嵌合固定。在所述实施例中,形成第一中心导体7R和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的大致L字型的部件作为组装部件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在制造绝缘外壳1R时进行插入成型。
在图4中表示了沿图2的IV-IV线截断的剖面图。在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中央,空出了安装第一中心导体7R的安装孔30R,在安装孔30R内插入第一中心导体7R,相对于安装面300垂直地立设第一中心导体7R。在图4中表示的第一中心导体7R的例子,因为是采用深冲加工制造的,所以如试管那样成中空形状。第一接地环9R以第一中心导体7R为中心形成具有与第一中心导体7R大致相同高度的圆环形,将与第一接地环9R一体的接地端子8R在安装面300内从同轴插座形成部5R的两相对边突出。
第一接地环9R,为了使与同轴插头10P的嵌合容易,同时使嵌合牢靠,形成了面向前端外径减小的锥面9aR,进而在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向半径方向内侧挤压变型的V字形截面的环形卡合凹部9bR。
第一接地环9R的截面变成了以上所述的形状,在前端部容易插入同轴插头10P,用中央部的环形卡合凹部9bR,可以与同轴插头10P牢靠地卡合。所述第一接地环9R和接地端子8R,在制造绝缘外壳1R时插入成型。
同轴插头的详细结构
图5为将在图1B中表示的插头100P的同轴插头10P的放大立体图。与在图1B表示的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说明。对由图5而结构更清楚的部分进行追加说明。
在与圆筒形安装部19P具有大致相同高度的第二接地环21P上,形成其前端部内径朝向前端逐渐变大的锥面部21gP,在与所述锥面部21gP相邻在插头安装面400侧形成内周面向内侧突出的V字形截面的环形卡合突部21cP。所述环形卡合突部21cP与第一接地环9R的环形卡合凹部9R相互卡合,可以保持连接器稳定的卡合。在底部周边形成用于限制第二接地环21P的转动的切口21mP。与从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外周面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定位用突起19jP啮合,决定第二接地环21P的周向的位置。
从第二接地环21P的切口21mP的中央到第二接地环21P的上端,切通了缝隙21bP。但是,也可以只从插入方向的前端超过卡合突部21cP切到中央部。
从第二接地环21P的缝隙21bP在周向大约60°附近,在比第二接地环21P的高度方向的中央更靠近插头安装面400的位置形成卡合用孔21aP。将所述卡合用孔21aP与在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外周形成的爪19hP卡合,使第二接地环21P固定在绝缘体13P上。在周向间隔120°的三个位置形成爪19hP,但在图5中只能见到一个。第二接地环21P的卡合用孔21aP也与圆筒形安装部19P的爪19hP对应在三个位置形成。
相对于圆筒形安装部19P从前端起,将第二接地环21P进行安装而使在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定位用突起19jP嵌合切口21mP。此时,通过在第二接地环21P上设置的缝隙21bP,第二接地环21P在径向上弹性扩展,圆筒形安装部19P的爪19hP和第二接地环21P的卡合用孔21aP卡合,使第二接地环21P固定在绝缘体13P上。
在图6中表示了从图5中取下第二接地环21P的圆筒形安装部19P的立体图。圆筒形安装部19P,为直径与第二接地环21P的内径大致相等的下部圆筒部19bP和比下部圆筒部19bP直径小且与第一接地环9R的内径大致相等的上部圆筒部19aP组成的2段结构。在上部圆筒部19aP的上面(插头安装面400的相反侧),开设有与同轴插座10R的第一中心导体7R的直径大致相等的插入孔17P,它一直贯通到插头安装面400。在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前端面19cP上,为了使第一中心导体7R容易插入到插入孔17P,形成插入孔17P的直径向前端变大的锥面19gP。进而,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前端外周为了容易引导同轴插座10R的第一接地环9R,形成向前端面19cP外径变小的锥面19dP。
尽管距上部圆筒部19a的前端面19cP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同轴插座10R的第一接地环9R的高度,但是在上部圆筒部19aP和下部圆筒部19bP之间,形成了阶部19eP。在所述阶部19eP的外周角部形成了锥面19fP。
在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的前端,突出有与第二中心导体70P连接的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以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为中心,具有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的大约2倍宽度的定位用突起19jP,从下部圆筒部19bP突出,与下部圆筒部19bP一体形成。
在下部圆筒部19bP形成的爪19hP,具有其厚度随着接近插头安装面400变大的锥面,在圆筒形安装部19P上安装第二接地环21P,则从下部圆筒部19bP的外周面突出的爪19hP就快卡到第二接地环21P的卡合用孔21aP中。
图7为沿表示同轴插头10P的图5的VII-VII线的剖面图。插入孔17P一直贯通到插头安装面400。如前所述,圆筒形安装部19P的上端的插入孔17P是圆形的,但其中侧扩大,形成与圆筒形安装部19的轴成直角的大致四边形截面的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在所述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内,如图8所示布置具有电极71P、72P、73P而成三角形的第二中心导体70P。在下部圆筒部19bP的外周面形成的爪19hP,与在第二接地环21P上形成的卡合用孔21aP卡合,使第二接地环21P与绝缘体13P成为一体。
在图8中表示了第二中心导体70P的结构。插头安装面400上的配线图案焊接的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为矩形(短册形状),与插头安装面400平行地延长。从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的一端边缘,在垂直于安装面400的方向延长形成矩形板形状的电极73P。电极73P的宽度比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的宽度稍大,高度基本相等于在圆筒形安装部19P的内部形成的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的高度。从电极73P的两侧边的下半部,形成前端相互接近而向内侧弯曲延长的大致三角形。所述两个延长部的上部边缘向安装面400相反的方向延长到与电极73P相同的高度,形成电极71P和电极72P。电极71P和72P的上侧端部,形成向上部三角形的开口变大的锥面。通过电极71P、72P、73P形成的三角形的内切圆的直径,设定为比在三角形内插入的第一中心导体7R的直径小。因而,第一中心导体7R插入,则第二中心导体70P的电极71P、72P就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弹性变形。
在图9中表示了从插头安装面400侧看的绝缘体13P上固定第二中心导体70P的情形。至此已说明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说明。在圆筒形安装部19P轴向大致四边形截面的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中,从插头安装面400侧插入第二中心导体70P。第二中心导体70P,在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的插头安装面400侧形成的固定用槽19sP内嵌合固定,在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的端部的插头安装面400内使第二中心导体端子74P突出。
在图10中表示了同轴插座10R和同轴插头10嵌合状态下的剖面图。构成同轴插座10R的第一中心导体7R,在同轴插座形成部5R的中央部分空出的安装孔30R内从安装面300侧插入,垂直于安装面300立设。与第一中心导体7R一体且与安装面300平行的第一中心导体端子6R,在同轴插座形成部5R的安装面300侧(同轴插座形成部5R的里面)形成的槽31R内嵌合固定,并在同轴插座形成部5R的安装面300的同一个面内从同轴插座形成部5R的前端缘突出。
第一中心导体7R插入到插入孔17P内,与在中心导体收容室19mP内布置的第二中心导体70P的上侧部分,即电极71P、72P、73P接触。第二接地环21P的上端部(插头安装面400的反面),为了与同轴插座10R的第一接地环9R容易嵌合,形成了向外侧打开的花瓣形状。所述花瓣形状的安装根部反过来从第二接地环21P的内周面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形成所述卡合突部21cP。因为所述卡合突部21cP的内径,形成得比第一接地环9R的最大外径稍小,所以第一接地环9R可以将第二接地环21P弹性地压充开而被插入,通过在卡合凹部9bR卡合上卡合突部21sP,而可以提高同轴插座10R和同轴插头10P的结合的稳定性。尤其对于称为推开型(push on type)的小型同轴连接器,因为仅在结合的轴向具有变位部分,所以对于本实施例,这成为有利的结构。
第一接地环9R和第二接地环21P的弹性结合力,通过诸如改变第二接地环21P的形状可以进行调整。其实例如图11A、11B、11C所示。图11A是这样的情况,即,仅将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加工形成的第二接地环21P的作为环的切缝即缝隙21bP用作缝隙21dP使弹性结合力小于连续的环。由于形成有缝隙21dP(21bP),同轴插座10R在与同轴插头10P结合时,因为第二接地环21P容易向外侧打开,可以使嵌合力减弱。
图11B为了比图11A进一步减弱结合力,夹着第二接地环21P的直径,在与缝隙21dP和相对的位置上形成第二个槽21eP的例子。在该例中,缝隙21eP连通卡合用孔21aP。
图11C为以切口21dP为基准在周向大约±120°的位置上形成缝隙21eP、21fP的例子。这样通过追加形成缝隙,可以进一步减弱结合力。当然改变第一接地环9R和第二接地环21P的壁厚和材质也可以调整结合力。
复式连接器部的接点构造
在图12中表示了在图1C中表示的复式连接器在结合状态的沿XI-XI线的剖面图。在这个例子中,插座和插头都是截面左右对称构成的。因而,主要对一侧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插座侧的构造。
在绝缘外壳1R中,与其安装面300的相反侧垂直地固定插座触点4R的保持壁111a和111b,向绝缘外壳1R的长度方向延长,它们之间形成插入用凹部2R。在绝缘外壳1R的长度方向以比插座触点4R的宽度稍微大的一定间隔,形成多个从保持壁111a朝向与其成直角的插入用凹部2R延长的隔壁112a,在各个相邻的隔壁112a之间,形成触点收容槽缝3R。各个隔壁112a在与插入用凹部2R的相反侧也伸出来。在各个触点收容槽缝3R内,在保持壁111a的周面,形成与形成插座触点4R的导体线相同宽度的槽作为触点固定槽113a。
插座触点4R具有与安装面300平行延伸的端子4aR。插座触点4R从端子4aR向插入用凹部2R的方向延长,通过保持壁111a的触点固定槽113a,在垂直方向而立起(在图12中垂下),在保持壁111a的上端部折回成发夹状,形成安装用发夹部4bR。进而在绝缘外壳1R的安装面300方向通过触点固定槽113a延长,在绝缘外壳1R的底部再折回延长成U字型,在与保持壁111a的大致上端部相同的高度上形成圆弧的可动接触部4cR。可动接触部4cR的圆弧的顶点向着插入用凹部2R,也通过隔壁112a在插入用凹部2R侧突出。通过插座触点4R在绝缘外壳1R的底部弯曲延长成大U字形,插座触点4R保持从插入用凹部2R向保持壁111a横方向的弹力。
下面说明插头一侧。
绝缘体13P与其插头安装面400垂直,并且具有向插头长度方向延长的中央壁114,中央壁114向两外侧直角地伸出形成隔壁115a、115b,在相邻隔壁之间形成有插头触点收容槽缝14P。
隔壁115a、115b以及中央壁114的大小,组合各自宽度的长度,设定为比插入用凹部2R的宽度短一些。在各插头触点收容槽缝14P内的中央壁114的两壁面,形成了在绝缘体13P内插入插头触点15P时作为引导的槽作为插头触点引导槽的116a、116b。
形成插头触点15P的一端的插头端子15aP,在与插头安装面400相同的面内,从绝缘体13P的外侧延长到中央壁114之后,在垂直方向上立起通过插头触点引导槽116a而延长,在绝缘体13P顶面紧前的位置折回,折回的插头触点15P的另一端向中央壁114的相反侧弯曲,形成突出的山,成为插头触点15bP。
在决定插座的插入用凹部2R的短边方向的长度的隔壁112a、112b的侧端面上,形成插头触点收容槽缝14P的隔壁115a、115b的侧端面被引导滑动,在插入用凹部2R内插入插头绝缘体13P。插入绝缘体13P,则插头触点15P的触点15bP的突出角部,越过插座触点4R的圆弧形状形成的可动接触部4cP,而实现触点之间的接触。此时,插座触点4R和插头触点15P,通过插入用凹部2R的短边方向的弹力稳定维持互相挤压接触的状态。这样,因为各自的插座触点4R和插头触点15P保持弹力接触,所以可以得到良好的连接。
这样做,可以得到插座安装面300上的信号和插头安装面400上的信号导通。
第二实施例
前述的复式连接器部的接点是未考虑特性阻抗的传输线。如果复式连接器部也要匹配特性阻抗,则背景技术所述,产生了连接器整体大型化的课题。因此,尽管没有匹配特性阻抗程度的必要,但是也有要电磁屏蔽复式连接器部这样的要求。图13A、13B、13C表示了应对这样要求的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了本发明。至此说明了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由图13A、13B、13C而结构更清楚的部分进行追加说明。
第二实施例的插座的结构
在图13A中表示了第二实施例的插座100R。在与插入用凹部2R的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端部配置有固定板201、202。固定板201,覆盖在安装面300侧比绝缘外壳1R低的插座端部11R。固定板202覆盖与插座端部11R高度相同的插座端部12R。
在插座端部11R、12R的上面角部形成向安装面300的相反方向突出的同时从绝缘外壳1R的两侧面向外侧突出的固定用爪11aR、11bR、12aR、12bR。插座端部11R、12R使其上面、两侧面、端面避开其角部的固定用爪11aP、11bP、12aP、12bP,通过固定板201、202分别进行覆盖。固定板201、202的覆盖插座端部11R、12R的侧面的部分,通过固定用爪11aP、11bP、12aP、12bP和安装面300之间,延长到前端,形成卡合部203、204、205、206。
固定板201的覆盖插入用凹部2R相反侧的端面的部分,延长到安装面300,在边上的中央部将固定板201与安装面300的接地图案焊接的固定脚209向外侧弯曲延长形成。
覆盖插座端部12R的固定板202的插入用凹部2R相反侧的边的除去绝缘上侧角部的部分,弯曲延长到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上面,进而所述延长部的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5R的两侧部分延长到安装面300,向外侧弯曲,形成固定脚210、211。
各卡合部203、204,从插座触点4R的配列的端子4aR的紧上方,以越过绝缘外壳1R顶面(安装面300的相反侧)的高度,延长到固定部204、205,而合为一体,形成覆盖绝缘外壳1R侧面的遮蔽板207、208。
遮蔽板207、208和在插入用凹部2R的长度方向相对方向两个端部的固定板201、202是用一块金属板通过冲压加工一体形成的,构成了带遮蔽板的固定板200。遮蔽板固定板200,通过与形成绝缘外壳1R四角的卡合用爪11aR、11bR、12aR、12bR和卡合部203、204、205、206的卡合,与绝缘外壳1R成为一体。
第二实施例的插头的结构
在图13B中表示了第二实施例的插头100P。在绝缘体13P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了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16P,在这里形成了同轴插头10P。在绝缘体13P相反侧的一端,与绝缘体13P一体形成在插头安装面400侧比形成插头触点收容槽缝14P的面低且比它宽的延长的插头端部25P。在插头端部25P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了与插座100R的卡合用突出部12R卡合的和卡合孔26P,在卡合孔26P的周围布置了嵌合时与插座100R的固定板201接触的金属的插头固定板170。插头固定板170沿绝缘体13P的长度方向与在两个侧面形成的凹部171、172卡合,与绝缘体13P一体固定。在插头固定板170的布置插头触点15P方向相反侧的边上,形成用于坚固地在插头安装面400上固定插头的插头固定脚173。
在绝缘体13P和同轴插头10P之间,还布置了一个插头固定板174。插头固定板174沿绝缘体13P的长度方向沿2个侧面弯曲,延长到安装面400,与这些侧面卡合,与绝缘体13P一体固定。这些延长部进而在插头安装面400相互向外侧弯曲,形成用于坚固地在插头安装面400上未图示的基板上固定插头的插头固定脚177、178。
第二实施例的插座和插头的嵌合
在图13C中表示了所述第二实施例的插座100R和插头100P嵌合的立体图。在图13C中,省略了分别安装插座和插头的各自的基板。图1C为使图13A的插座100R的卡合用突出部12R和插头的卡合孔26P卡合,在插入用凹部2R内插入嵌合绝缘体13P,使同轴插座10和同轴插头10嵌合的图。至此说明了部分,使用相同附图标记而不再重复说明。
在构成插头主体的绝缘体13P的插头触点收容槽缝14P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布置了插头固定板170、174,与嵌合的插座侧的固定板201、202分别接触。从位于安装插座的基板的安装面300上的位置的配列了的触点4R的端子4aR的图中紧下方,到位于安装插头的基板的安装面400上的位置的插头触点15P的紧上方的高度,遮蔽板207、208覆盖嵌合的插座和插头的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
通过将插座侧的固定板201、202与安装插座的基板上的接地电极焊接导通,可以电磁屏蔽复式连接器的两个侧面。
此外,通过将固定板170、174与安装插头的基板上的接地电极焊接导通,可以连通安装插座的基板与安装插头的基板的接地电位。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例,可以以一组插座和插头构成调整特性阻抗并且被电磁屏蔽的一条传输线和被电磁屏蔽的复式连接器。在至此说明的实施例中,使用在形成并列接触部的长方体形绝缘外壳和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布置同轴连接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两个端部布置同轴连接器。
此外,已经描述了用在可变直径接地上设置的缝隙的数量和接地的材料、厚度等,可以调整同轴插座和同轴插头的嵌合力,通过该嵌合力,还可以去除在同轴连接器侧形成的固定板。

Claims (8)

1.一种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包括:
插座,其包括绝缘外壳和第一同轴连接器,该绝缘外壳是在一面中央部形成沿该绝缘外壳长度方向的插头插入用凹部的长方体形的绝缘外壳,该第一同轴连接器在所述插入用凹部的沿该插入用凹部的长度方向的相对面分别按一定的间距配列形成触点收容槽缝,在各个触点收容槽缝内收容插座触点,并在所述绝缘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
插头,其包括绝缘体和第二同轴连接器,该绝缘体是与所述插入用凹部嵌合的长方体形的绝缘体,该第二同轴连接器在所述绝缘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与上述触点收容槽缝相同的间距配列形成插头触点收容槽缝,在所述插头触点收容槽缝内收容插头触点,并在所述绝缘体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与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嵌合,
所述插座具有从所述长方体绝缘外壳的一端部沿着该绝缘外壳长度方向一体延长形成并与连接器结合方向垂直的平板形的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所述插头具有从所述绝缘体的一端沿着该绝缘体长度方向一体延长形成并与连接器结合方向垂直的平板形的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
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具有在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的中心部突出设置的第一中心导体,和在所述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上安装的、以所述第一中心导体为中心的环形的第一接地环;
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具有与在上述第一同轴连接器与上述第二同轴连接器的嵌合方向上面对上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的中心部一体形成的圆筒形安装部,和在上述嵌合方向上面对上述第一同轴连接器的所述圆筒形安装部的上面的中央空出上述第一中心导体插入的插入孔并且在所述插入孔的内部布置的第二中心导体,以及在所述圆筒形安装部上安装的环形的第二接地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形成得比形成所述长方体形绝缘外壳的触点收容槽缝的部分的厚度薄,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形成得也比形成所述绝缘体的插头触点收容槽缝的部分的厚度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一中心导体和所述第一接地环与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一体形成,
所述圆筒形安装部包括具有第一外径的第一圆筒部,和在所述第一圆筒部的一端上一体形成、具有比所述第一外径小的第二外径的第二圆筒部,在所述第二圆筒部和所述第二接地环之间插入所述第一接地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在所述第二接地环上,从所述圆筒形安装部的突出端面形成与所述圆筒形安装部的轴心平行的一个以上的槽缝,所述第二中心导体形成得能够在与上述圆筒形安装部的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在所述第二接地环上,在周向相互之间设有间隔地形成多个所述槽缝。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圆筒形安装部的所述插入孔具有随着离开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而直径变大的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中心导体的突出侧相反侧的面和与所述第一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一体形成的绝缘外壳的安装面在同一面上,
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的与所述圆筒形安装部突出侧相反侧的面和与所述第二同轴连接器形成板部一体形成的所述绝缘体的安装面在同一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具有覆盖所述绝缘外壳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由金属材料形成的两个固定板,和与所述两个固定板一体形成并覆盖所述绝缘外壳的长度方向两个侧面的遮蔽板。
CNB200510135713XA 2004-12-28 2005-12-28 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26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8855/04 2004-12-28
JP2004378855A JP4576226B2 (ja) 2004-12-28 2004-12-28 同軸コネクタ一体型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7868A CN1797868A (zh) 2006-07-05
CN100479269C true CN100479269C (zh) 2009-04-15

Family

ID=36121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3571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9269C (zh) 2004-12-28 2005-12-28 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198492B2 (zh)
EP (1) EP1677388B1 (zh)
JP (1) JP4576226B2 (zh)
KR (1) KR100658884B1 (zh)
CN (1) CN100479269C (zh)
AT (1) ATE386349T1 (zh)
DE (1) DE602005004750T2 (zh)
TW (1) TWI2873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74807Y (zh) * 2005-10-31 2007-02-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20070194089A1 (en) * 2006-02-22 2007-08-23 Ralph Ebbutt Facility and method for high-performance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US7808341B2 (en) * 2007-02-21 2010-10-05 Kyocera America, Inc. Broadband RF connector interconnect for multilayer electronic packages
TWM317693U (en) * 2007-04-13 2007-08-2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0776582B1 (ko) * 2007-05-11 2007-11-16 성진씨앤티(주) 전기 접속용 커넥터
TWM327109U (en) * 2007-09-07 2008-02-11 Insert Entpr Co Ltd Microwave connector socket used in RF communication
WO2009061022A1 (en) * 2007-11-06 2009-05-14 Gigalane Co. Ltd. Connector capable of coupling to printed circuit board
JP5094343B2 (ja) * 2007-11-20 2012-12-12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該コネクタの接続部の検査方法
JP5131455B2 (ja) * 2007-12-05 2013-01-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WO2010070905A1 (ja) * 2008-12-16 2010-06-2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およびアンテナ部品
CN102282727B (zh) * 2009-01-30 2014-04-23 株式会社藤仓 Rf用插头式连接器、rf用插座式连接器以及rf用连接器
KR101081747B1 (ko) * 2009-03-16 2011-11-14 (주)기가레인 기판 실장형 초소형 커넥터
JP4325885B1 (ja) 2009-03-27 2009-09-02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JP5191568B2 (ja) * 2009-07-31 2013-05-08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同軸コネクタ
JP5590991B2 (ja) * 2010-06-30 2014-09-17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2230820A (ja) * 2011-04-26 2012-11-22 Daiichi Seiko Co Ltd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JP5472272B2 (ja) * 2011-12-05 2014-04-1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69355A (zh) * 2012-04-02 2017-08-18 第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插座连接器
JP5727544B2 (ja) * 2012-04-25 2015-06-03 昆山嘉華電子有限公司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US8888506B2 (en) * 2013-01-29 2014-11-18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TWM497353U (zh) * 2014-08-20 2015-03-1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JP6537890B2 (ja) * 2014-09-26 2019-07-0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9502834B2 (en) * 2015-01-28 2016-11-22 Dai-Ichi Seiko Co., Ltd. Coaxial-type electric connector
JP6520179B2 (ja) * 2015-02-13 2019-05-29 日本電産リード株式会社 中継コネクタ、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KR101587223B1 (ko) 2015-06-22 2016-01-20 주식회사 다이나트론 Rf 단자를 포함한 pcb 커넥터
KR20170036529A (ko) * 2015-09-24 2017-04-03 몰렉스 엘엘씨 기판 대 기판 커넥터 및 rf 커넥터 일체형 커넥터 조립체
KR102609194B1 (ko) * 2016-03-10 2023-12-0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TWI648922B (zh) * 2016-10-18 2019-01-21 日商村田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 Coaxial connector
JP6325706B1 (ja) * 2017-02-23 2018-05-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基板実装用コネクタ
JP2018170177A (ja) * 2017-03-30 2018-11-01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同軸コネクタ
WO2020039666A1 (ja) * 2018-08-24 2020-02-27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された回路基板
JP6638873B1 (ja) * 2018-08-24 2020-01-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された回路基板
JP7273525B2 (ja) 2019-01-29 2023-05-15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13924700B (zh) * 2019-08-01 2024-04-12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阴型多极连接器以及具备该阴型多极连接器的多极连接器组
CN113054470A (zh) * 2019-12-10 2021-06-29 电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公座、母座及板对板射频连接器
KR20220110217A (ko) * 2019-12-19 2022-08-05 코르보 유에스, 인크. 동축 커넥터
KR102494901B1 (ko) * 2020-05-13 2023-02-06 니혼 고꾸 덴시 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커넥터
JP7395437B2 (ja) 2020-07-14 2023-12-1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400647B2 (ja) * 2020-07-10 2023-12-19 I-Pex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16391300A (zh) * 2020-10-16 2023-07-04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连接器装置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DE102021211805B3 (de) * 2021-10-19 2022-09-29 Robert Karst Gmbh & Co. Kg. Steckverbinder mit Außenleiterteil mit nach innen versetzten Platea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09155C2 (de) * 1993-03-22 1995-06-01 Itt Cannon Gmbh Steckverbind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Mobiltelefon
US5718592A (en) 1995-11-16 1998-02-17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y
JP3370857B2 (ja) 1996-07-29 2003-01-27 ケ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29915180U1 (de) 1999-08-30 2001-01-18 Itt Mfg Enterprises Inc Kontaktverbindermodul für Mobiltelefongeräte
JP2001160465A (ja) 1999-12-02 2001-06-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プラグ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JP3564557B2 (ja) 2001-11-15 2004-09-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嵌合検出端子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TW532587U (en) * 2002-03-13 2003-05-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ple
JP3761501B2 (ja) 2002-07-31 2006-03-29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が実装されるグランドパッド
JP3834309B2 (ja) * 2002-12-26 2006-10-1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同軸電気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87324B (en) 2007-09-21
ATE386349T1 (de) 2008-03-15
CN1797868A (zh) 2006-07-05
KR20060076727A (ko) 2006-07-04
US7198492B2 (en) 2007-04-03
JP2006185773A (ja) 2006-07-13
TW200638616A (en) 2006-11-01
EP1677388A1 (en) 2006-07-05
JP4576226B2 (ja) 2010-11-04
KR100658884B1 (ko) 2006-12-15
EP1677388B1 (en) 2008-02-13
DE602005004750D1 (de) 2008-03-27
US20060141811A1 (en) 2006-06-29
DE602005004750T2 (de) 2009-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9269C (zh) 同轴连接器一体型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CN101635403B (zh) 连接器
US7384306B2 (en) RF connector with adjacent shielded modules
US7270569B2 (en) Coax connector having steering insulator
US74074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plates
CN1114252C (zh) 连接件
US71955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jack interface
JP2012146678A (ja) 誘導性及び容量性カップリングのバランスを取る電気コネクター
CN101359764B (zh) 耳机天线
US7186141B2 (en) Power connector with fastening member
EP1519454A1 (en) Multipole high-frequency coaxial connector
US7014480B1 (en) Ground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or assemblies
US20070015414A1 (en) Enhanced jack with plug engag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19217521A1 (en) Coaxial connector system
CN103368000A (zh) 同轴连接器
EP1482600A1 (en) Cable connection device
CN201075461Y (zh) 多埠式音频插座改良结构
CN115777164A (zh) 电连接器
WO1999007041A1 (en) Self-termina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