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55616C - 多元醇化合物、透明成形体和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元醇化合物、透明成形体和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55616C
CN100455616C CNB2004800160683A CN200480016068A CN100455616C CN 100455616 C CN100455616 C CN 100455616C CN B2004800160683 A CNB2004800160683 A CN B2004800160683A CN 200480016068 A CN200480016068 A CN 200480016068A CN 100455616 C CN100455616 C CN 10045561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
molded article
transparent molded
record
polyme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800160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26362A (zh
Inventor
北原义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y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a Corp filed Critical Hoy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26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63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561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561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具有通式(I)表示的多元醇化合物及使用它制造成透明成形体,以及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分子中含有硫原子、且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或二硫醇的至少一种的反应产物,即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和芳香族二胺得到的透明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通式(I)HO-Z-B-Y-(A-X-A-Y)n-B-Z-OH(式中,X和Y分别独立地表示所含甲撑基的至少之一(除了末端)被硫原子取代、碳原子数在3~12范围内的烷撑基(硫原子相互之间不键合),Z表示所含甲撑基(除了末端)可以被硫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在2~6范围内的烷撑基(硫原子相互之间没有键合),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酯基、硫酯基、氨基甲酸酯基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基,n为0~12范围内任意的整数)。

Description

多元醇化合物、透明成形体和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元醇化合物和使用它得到的透明成形体。
进而,本发明涉及用于透镜等中的透明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特别的,本发明涉及由透明性优良、且具有高折射率、分子内有脲键或硫脲键的多脲制得的适合光学用途的透明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和玻璃相比,其质量轻而不容易破坏,并且容易染色,近年来在各种透镜等光学用途中使用。作为光学用塑料材料一般使用聚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CR-39)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但是因为这些塑料材料其折射率在1.5以下,例如用于透镜材料中时,度数高的话透镜变厚,不但有损于塑料质量轻的优越性,而且从审美性考虑也不是优选的。而且,特别是在凹透镜中使用这些塑料材料的话,透镜周围的厚度(コバ厚)变大,还有所谓的容易产生双折射和色差的问题。
由此,为了要利用塑料比重小的特征,且尽可能地使透镜较薄,期望折射率高的塑料材料。具有这样性能的材料现在提出了例如(1)由分子内具有醇羟基和卤素取代的芳香环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和其共聚合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以及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聚合物制得的塑料透镜(特开平6-211960号公报);(2)由具有カルド结构的二醇化合物和可以自由基聚合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制得的组合物的固化物(特开平10-45855号公报);(3)由具有二官能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和硫原子的多元醇化合物制得的塑料透镜(特开平5-80201号公报);(4)由在二官能以上的多异氰酸酯和硫醇基以外还含有硫原子的多硫醇化合物制得的塑料透镜(特开平9-184901号公报)。
但是上述(1)的塑料透镜、(2)的固化物虽然具有高的折射率,但是因为要提高折射率而引入的芳香环带来的影响,会有艾勃数和耐候性差等缺点。而且上述(3)的塑料透镜通过使用具有硫原子的多元醇化合物,获得了高的折射率,但是有强度差的问题。进而上述(4)的塑料透镜因为以多硫醇化合物作为主要成分,处理时硫醇化合物有特有的臭味,有操作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元醇化合物,其作为要获得具有高折射率、高艾勃数,耐冲击性、耐候性都优良的透明成形体而使用的单体成分之一,在处理时没有硫醇这样的恶臭。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折射率、高艾勃数,且耐冲击性、耐候性都优良的透明成形体,其通过聚合含有上述新型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来获得。
而且,如上所述,聚乙二醇双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例如在透镜材料中使用时,度数越高透镜就越厚,有损害塑料质量轻的优越性的担心。而且,虽然这些塑料材料和玻璃相比难以破坏,要求更难破坏的透镜材料。
接着,为了更进一步利用塑料质量轻、难破坏的特征,由注射成形得到的聚碳酸酯和由注塑聚合得到的聚硫代氨酯主要用于光学用途。该聚碳酸酯虽然冲击强度非常大,但是具有注射成形材料共有的缺点,就是耐溶剂性和耐热性较低。另一方面聚硫代氨酯虽然没有上述注射成形材料共有的缺点,但是在强度方面有不及聚碳酸酯的现状。
因而,为了回避注射成形材料共有的缺点,期望通过注塑聚合得到的、且具有和聚碳酸酯匹敌的冲击强度的材料。作为具有这些特征的材料公知的有通过注塑聚合在分子内具有尿烷键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和芳香族二胺得到的材料(参照美国专利第5962617号和美国专利第6127505号)。
但是,在美国专利第5962617号中公开的材料因为所用的芳香族二胺常温下是固体,且聚合反应早,会产生溶解残留,结果得到的成形体有透明性低的问题。另一方面,美国专利第6127505号中公开的材料通过设计成原料为芳香族二胺,冲击强度大,作为光学材料具有充分的透明性,但是折射率为1.53左右,是不够的,期望折射率更高的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冲击强度大、透明性优良且折射率高的适合光学用途的透明成形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进行潜心研究,结果发现能赋予高折射率、高艾勃数的、主链含有硫原子和分子内或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的酯键或氨基甲酸酯键的特定结构的新型多元醇化合物。进而,本发明人通过使用作为该新型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之一,能获得具有高折射率和高艾勃数的、且耐冲击性和耐候性优良的透明成形体。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基于上述内容来完成。
即,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的本发明第一种形态表示如下。
(1)具有通式(I)表示的特征的多元醇化合物
通式(I)
HO-Z-B-Y-(A-X-A-Y)n-B-Z-OH
(式中,X和Y分别独立地表示所含甲撑基的至少之一(除了末端)被硫原子取代、碳原子数在3~12范围内的烷撑基(硫原子相互之间不键合),Z表示所含甲撑基(除了末端)可以被硫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在2~6范围内的烷撑基(硫原子相互之间没有键合),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酯基、硫酯基、氨基甲酸酯基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基,n为0~12范围内任意的整数。)。
(2)如(1)中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其平均分子量在300~2500范围内。
(3)如(1)或(2)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其中通式(I)中X和/或Y包含下述结构:
-S-CH2-S-。
(4)如(1)~(3)的任何一项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其中通式(I)中B为酯基或氨基甲酸酯基。
(5)一种通过聚合含有(1)~(4)的任何一项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透明成形体。
(6)如(5)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由多脲制得,该多脲通过聚合包含含有(1)~(4)的任何一项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的成分(A)和含有至少一种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成分(B)的单体成分得到。
(7)如(5)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由通过聚合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得到的聚合固化物制得,该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具有通过将(1)~(4)的任何一项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和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异氰酸酯基和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预先反应得到的氨基甲酸酯键。
(8)如(5)~(7)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明成形体为透镜。
(9)如(8)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镜是眼镜镜片。
进而,本发明人反复研究,结果通过聚合分子中含有硫原子的、特定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和特定的芳香族二胺聚合得到透明成形体,从而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完成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
即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的本发明第二种形态表示如下。
(10)一种通过聚合含有下述成分(C)和成分(D)的单体成分得到的透明成形体:
成分(C):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分子中含有硫原子、且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或二硫醇的至少一种的反应产物,即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
成分(D):通式(II)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的芳香族二胺(通式(II)中,R1、R2和R3分别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之一)
通式(II)
Figure C20048001606800091
(11)如(10)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成分(C)的原料即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脂环式二异氰酸酯。
(12)如(11)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脂环式二异氰酸酯在其结构中含有硫原子。
(13)如(10)~(12)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特征在于成分(C)的原料,即在分子中含有硫原子且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或二硫醇是通过硫醚键、二硫醚键、硫酯键、二硫酯键、硫代碳酸酯键或二硫代碳酸酯键的至少一种键的形式在分子中含有硫原子。
(14)如(10)~(12)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成分(C)的原料,即在分子中含有硫原子且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为(2)~(4)的任何一项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
(15)如(10)~(14)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含量在10~20重量%范围内。
(16)如(10)~(15)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通式(II)中的R1为甲基,R2和R3分别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一种。
(17)如(10)~(16)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在上述聚合中,相对于成分(D)的氨基,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在1.00~1.15范围内。
(18)如(10)~(17)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明成形体为透镜。
(19)如(18)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镜是眼镜镜片。
(20)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10)~(19)的任何一项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得到的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1H-NMR谱图。
图2为实施例2得到的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1H-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是通过聚合通式(I)表示的多元醇化合物、及含有上述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透明成形体。
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是通过聚合含有成分(C)和成分(D)的单体成分得到的透明成形体,以及透明成形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具内注入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另外,本发明中,在“透明成形体”中包括具有不妨碍作为光学材料使用的透明性的成形体。作为表征透明性的指标,可以根据使用本发明透明性成形体的光学材料分别确定,例如有光线透过率、霾值、目测等。
以下对“透明成形体”只称“成形体”。
第一种形态
[多元醇化合物]
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是由下述通式(I)表示的多元醇化合物。
通式(I)
HO-Z-B-Y-(A-X-A-Y)n-B-Z-OH
(式中,X和Y分别独立地表示所含甲撑基的至少之一(除了末端)被硫原子取代、碳原子数在3~12范围内的烷撑基(硫原子相互之间不键合),Z表示所含甲撑基(除了末端)可以被硫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在2~6范围内的烷撑基(硫原子相互之间没有键合),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酯基、硫酯基、氨基甲酸酯基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基,n为0~12范围内任意的整数。)。
上述多元醇化合物在分子内的特定位置含有硫原子。通过聚合含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透明成形体的折射率由于硫原子的引入而获得提高,另一方面,在透明成形体的艾勃数的提高上,硫原子的引入位置影响很大。在分子内的特定位置含有硫原子的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在能提高分子内的艾勃数的位置引入硫原子,能获得同时具有高折射率和高艾勃数的透明成形体。
但是,上述通式(I)的X、Y、Z的任何之一中含有硫原子的相互键合的话,使用其得到的透明成形体的折射率虽然获得有效提高,但是会有艾勃数降低,染色、耐候性的变差等。因而,本发明中,上述通式(I)的X、Y、Z的任何之一中都不含有硫原子的相互键合。
本发明中,通式(I)中,X和/或Y优选含有下述结构:
-S-CH2-S-
由于在硫原子之间存在亚甲基,不仅能抑制通过聚合含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透明成形体的艾勃数的降低、染色、耐候性的变差等,并且提高硫原子的引入率的话能提高折射率。
上述通式(I)的X和Y为所含甲撑基的至少一个(除了末端)被硫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2范围内的烷撑基。因为除了末端的甲撑基的至少一个要被硫原子取代,必须是有3个以上的上述碳原子。末端被硫原子取代的话,上述通式(I)中的酯基、硫酯基、氨基甲酸酯基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基和硫原子键合,结果有多元醇化合物本身不稳定的担心。进而,即使多元醇化合物本身是稳定的,使用它得到的成形体会有艾勃数降低,耐候性变差的问题。根据上述理由,通式(I)的X和Y中被硫原子取代的甲撑基是除末端以为的基团。另一方面,上述碳原子数在12以下的话,通过聚合含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获得成形体时,和其他单体的相容性良好,结果能赋予得到的成形体以光学透明性。上述碳原子数优选在5~9的范围内。
通式(I)的Z为所含甲撑基(除了末端)可以被硫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6范围内的烷撑基。根据和上述相同的理由,通式(I)的Z中,被硫原子取代的甲撑基是除末端以外的基团。上述碳原子数在2~6的范围内的话,通过聚合含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成形体能获得耐热性和耐冲击性的良好平衡,并且能较好保持和其他单体成分的相容性,结果能赋予成形体光学透明性。
通式(I)的X、Y、Z中,在硫原子没有相互键合且末端甲撑基没有被取代的范围内,取代甲撑基的硫原子数多的话,聚合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得到的成形体能被赋予高的折射率和高的艾勃数,因而是优选的。
进而,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在分子内含有酯键、硫酯键、氨基甲酸酯键或硫代氨基甲酸酯键。由此,使用该多元醇化合物得到的透明成形体具有来源于该键合的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能赋予透明成形体以高耐冲击性等优良的机械特性。其中,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在分子内含有酯基或氨基甲酸酯基的话,从具有更强的分子内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观点看是优选的。
上述通式(I)的n为0~12范围内的任一整数。n为12以下的话,对于聚合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得到的成形体,不仅能保持良好的机械特性,而且能赋予其形状保持性。其中,从容易合成的观点考虑,n优选为0。
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优选在300~2500范围内。另外,本发明中,平均分子量是数均分子量。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在300以上的话,在使用交联剂聚合含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时,能获得适当的交联点间距离,能提高得到的成形体的机械特性。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在2500以下的话,通过聚合含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成形体能赋予良好的耐热性,因而是优选的。
作为本发明的新型多元醇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如下。
Figure C20048001606800131
Figure C20048001606800141
Figure C20048001606800151
Figure C20048001606800161
Figure C20048001606800171
Figure C20048001606800181
Figure C20048001606800201
Figure C20048001606800211
Figure C20048001606800221
Figure C20048001606800231
Figure C20048001606800241
Figure C20048001606800251
Figure C20048001606800271
Figure C2004800160680029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0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1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2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3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4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5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6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7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81
Figure C20048001606800391
Figure C20048001606800401
Figure C20048001606800411
Figure C20048001606800421
Figure C20048001606800441
Figure C20048001606800451
Figure C20048001606800461
Figure C20048001606800471
Figure C20048001606800481
Figure C20048001606800511
Figure C20048001606800521
Figure C20048001606800531
Figure C20048001606800541
Figure C20048001606800561
Figure C20048001606800571
为了要使由本发明的新型多元醇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成形体在优良的光学特性和良好的机械特性中取得好的平衡,下面列举优选的具体实例。
Figure C2004800160680059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0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1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2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3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4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5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7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81
Figure C20048001606800691
Figure C20048001606800701
Figure C20048001606800711
Figure C20048001606800731
Figure C20048001606800741
Figure C20048001606800761
Figure C20048001606800771
Figure C20048001606800781
Figure C20048001606800791
Figure C20048001606800801
Figure C20048001606800811
Figure C20048001606800831
Figure C20048001606800851
Figure C20048001606800861
Figure C2004800160680089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0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1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2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3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4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5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6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7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81
Figure C20048001606800991
Figure C20048001606801011
Figure C20048001606801021
Figure C20048001606801031
Figure C20048001606801041
下面列举其中特别优选的具体实例
Figure C20048001606801051
Figure C20048001606801061
Figure C20048001606801071
Figure C20048001606801091
Figure C20048001606801101
Figure C20048001606801111
作为用通式(I)表示的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得到期望的多元醇化合物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在制备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中使用的原料化合物可以从任何市售商品来获得,或者由公知方法来合成。
下面列举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例子。
通式(1)中n为0、B为酯键、Z为乙撑基的情况
首先,在没有溶剂或者适当溶剂(例如甲苯等)存在下加热具有Y残基的二羧酸化合物和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为了促进酯化,优选使用适当量的催化剂,并随时将反应生成的水排出到体系外。相对于上述二羧酸化合物的乙二醇的加入比在不使用溶剂时为了兼作溶剂优选过量(例如10倍以上(摩尔比)),使用其他溶剂时优选3倍以上(摩尔比),这样还可以抑制副产物寡聚物的生成。从反应体系中取出这样获得的反应产物,根据需要进行蒸馏、柱分离等精制,可以得到目标的多元化合物。即使将起始物质从具有Y残基的二羧酸改变成二羧酸酯,通过酯交换反应也能获得目标的多元醇化合物。
上述反应流程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1606801121
通式(I)中n为0、B为氨基甲酸酯键、Z为-CH 2 -CH 2 -S-CH 2 -CH 2 -的 情况
首先,在没有溶剂或者适当溶剂(例如甲苯等)存在下加热具有Y残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硫代二乙醇,进行尿烷化反应。反应时为了促进尿烷化,也可以使用适当量的催化剂。相对于上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硫代二乙醇的加入比不管使不使用溶剂,优选为3倍以上(摩尔比),这样还可以抑制副产物寡聚物的生成。从反应体系中取出这样获得的反应产物,根据需要进行蒸馏、柱分离等精制,可以得到目标的多元醇化合物。
上述反应流程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1606801122
通式(I)中n为1、A为硫代氨基甲酸酯键、B为氨基甲酸酯键、Z为-CH 2 -CH 2 -S-CH 2 -CH 2 -的情况
首先,在适当溶剂(例如甲苯等)存在下加热具有X残基的二硫醇化合物和具有Y残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尿烷化反应。反应时为了促进尿烷化,也可以使用适当量的催化剂。相对于上述二硫醇化合物的上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加入比优选为2倍以上(摩尔比)。反应结束后,除去未反应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重新加入硫代二乙醇,加热,再进行尿烷化反应。此时,溶剂不足的情况下,优选追加适量的溶剂。反应时为了促进尿烷化,也可以使用适量的催化剂。上述硫代二乙醇的加入比相对于上述二硫醇化合物优选为3倍以上(摩尔比),这样还可以抑制副产物寡聚物的生成。从反应体系中取出这样获得的反应产物,根据需要进行蒸馏、柱分离等精制,可以得到目标的多元醇化合物。
上述反应流程如下所示。
而且,在上述反应中,通过改变第一个尿烷化反应中使用的具有X残基的二硫醇化合物和具有Y残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加入比率,根据需要进行分离操作,能得到期望的n数值的多元醇化合物。例如相对于2摩尔具有X残基的二硫醇化合物,使用3摩尔的具有Y残基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话,能得到n=2的多元醇化合物。而且,为了更有效率地生成具有期望n数值的多元醇化合物,优选对溶剂种类、量和反应条件进行适宜选择。
通式(I)中n为2、A为硫酯键、B为酯键、Z为乙撑基的情况下
首先,在适当溶剂(例如甲苯等)存在下加热具有X残基的二硫醇化合物和具有Y残基的二羧酸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反应时为了促进酯化,优选使用适量的催化剂,并随时将反应生成的水排除到体系外。相对于上述二硫醇化合物的上述二羧酸化合物的加入比优选为1.5倍(摩尔比)。反应结束后,除去未反应的二羧酸化合物,重新加入乙二醇,加热,再进行酯化反应。此时,溶剂不足的话追加适量的溶剂。反应时为了促进酯化,优选使用适量的催化剂,并随时将反应生成的水排除到体系外。上述乙二醇的加入比相对于上述二硫醇化合物优选为3倍以上(摩尔比),这样还可以抑制副产物寡聚物的生成。从反应体系中取出这样获得的反应产物,根据需要进行蒸馏、柱分离等精制,可以得到目标的多元醇化合物。即使将起始物质从具有Y残基的二羧酸改变成二羧酸酯,通过酯交换反应也能获得目标的多元醇化合物。
上述反应流程如下所示。
Figure C20048001606801141
而且,在上述反应中,通过改变第一个酯化反应中使用的具有X残基的二硫醇化合物和具有Y残基的二羧酸化合物的加入比率,根据需要进行分离操作,能得到期望的n数值的多元醇化合物。例如相对于3摩尔二硫醇化合物,使用4摩尔的二羧酸化合物的话,能得到n=3的多元醇化合物。而且,为了更有效率地生成具有期望n数值的多元醇化合物,优选对溶剂种类、量和反应条件进行适宜选择。
[透明成形体]
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为通过聚合含有本发明的新型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透明成形体。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因为是聚合含有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能同时具有高折射率和高艾勃数。而且,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因为在分子内具有酯键、硫酯键、氨基甲酸酯键或硫代氨基甲酸酯键,使得本发明的透明成形体具有了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而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具有高耐冲击性等优良的机械特性。
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是通过聚合含有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单体成分得到的。作为这样的透明成形体能列举有例如由聚氨酯、聚酯、聚碳酸酯、环氧树脂等制得的透明成形体。这些透明成形体分别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来制备。
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可以是通过聚合包含含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的成分(A)和含至少1种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成分(B)的单体成分得到的聚氨酯制得的透明成形体。
上述成分(A)因为含有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得到的透明成形体的艾勃数的降低,而且能赋予其高的折射率。进而,因为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分子内具有酯键、硫酯键、氨基甲酸酯键或硫代氨基甲酸酯键,使得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具有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能赋予本发明的透明成形体以高耐冲击性为代表的优良的机械特性。进而上述成分(A)和上述成分(B)的相容性优良,也使得得到的透明成形体的透明性有更良好的效果。
为了适当改良得到的透明成形体的物性,上述成分(A)中除了添加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以外,还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透明成形体的物性的范围内含有具有二官能以上的羟基或巯基的化合物。作为这样的化合物能列举有例如2,5-双(巯基甲基)-1,4-二噻烷及其寡聚物、1,2,3-三巯基丙烷、四(7-巯基-2,5-二噻丁基)甲烷、1,2-乙烷二硫醇、1,3-丙烷二硫醇、四巯基甲基甲烷、2-巯基乙基硫化物、季戊四醇四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四巯基乙酸酯、1,2-苯二硫醇、1,3-苯二硫醇、1,4-苯二硫醇、1,3,5-苯三硫醇、1,2-二巯基甲基苯、1,3-二巯基甲基苯、1,4-二巯基甲基苯、1,3,5-三巯基甲基苯、甲苯-3,4-二硫醇、三(3-巯基丙基)异氰酸酯、1,3-双(巯基甲基)环己烷、1,4-双(巯基甲基)环己烷、2,2-双(巯基甲基)-1,3-丙烷二硫醇、1,2-双(2-巯基乙基硫代)-3-巯基丙烷、4,8-双(巯基甲基)-3,6,9-三噻-1,11-十一碳烷二硫醇等具有二官能以上的巯基的化合物、乙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2-羟乙基硫化物、双酚A·5摩尔的环氧丙烷加成体、甘油·3摩尔的环氧丙烷的加成体等具有二官能以上的羟基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采用公知的方法来制备,而且可以取自市售商品。
上述成分(B)含有至少1种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本发明中,“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指二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本发明中,使用二官能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时,能得到直链状的聚氨酯,使用三官能以上的异氰酸酯化合物时,能得到三维网状的聚氨酯。本发明中,为了赋予透明成形体多样的物性,在上述成分(B)中可以含有二种以上的其官能团数不同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上述成分(B)含有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能列举有例如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丁烷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异氰酸酯甲基硫化物、2-异氰酸酯乙基硫化物、双(异氰酸酯甲基硫代)甲烷、1,2-双(异氰酸酯甲基硫代)乙烷、双(2-异氰酸酯乙基硫代)甲烷、1,2-双(2-异氰酸酯乙基硫代)乙烷等脂肪族链状二异氰酸酯化合物、邻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对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α,α,α’,α’-四甲基-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含芳香环的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4,4’-甲撑双(环己基异氰酸酯)、1,2-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3-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4-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2-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3-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环己烷、2,5-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2,3-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2,6-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2,4-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噻烷、2,5-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噻烷、4,6-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噻烷、4,5-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噻烷、2,5-二异氰酸酯-1,4-二噻烷、2,3-二异氰酸酯-1,4-二噻烷、2,6-二异氰酸酯-1,4-二噻烷、2,4-二异氰酸酯-1,3-二噻烷、2,5-二异氰酸酯-1,3-二噻烷、4,6-二异氰酸酯-1,3-二噻烷、4,5-二异氰酸酯-1,3-二噻烷、4,5-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4,5-二异氰酸酯-1,3-二硫杂环戊烷、2,2-双(异氰酸酯乙基)-1,3-二噻烷等脂环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三(6-异氰酸酯己基)异氰酸酯、1,3,5-三(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3,5-三异氰酸酯环己烷、赖氨酸三异氰酸酯、1,5-二异氰酸酯-2-异氰酸酯甲基-3-噻戊烷、1,4-二异氰酸酯-2-异氰酸酯甲基-3-噻丁烷等三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为了得到耐候性、耐热性优良的透明成形体,成分(B)中所含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优选为脂环式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三异氰酸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采用公知的方法来制备,而且可以取自市售商品。
本发明中,聚合成分(A)和成分(B)时,相对于成分(A)中所含的羟基和硫醇基合计来说,成分(B)中所含的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在1.00~1.15范围内,从得到具有充分韧性(强度)的成形体的观点考虑是优选的。上述摩尔比更优选在1.02~1.12范围内。
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例如可以通过包含在成形模具内注入上述成分(A)和成分(B)的混合物,接着加热使成分(A)和成分(B)聚合形成成形体的方法来制备。此时加热的温度一般在-20~160℃范围内,该加热温度在聚合中不需要保持一定,可以阶段性变化。且加热时间根据加热温度等条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在0.5~120小时左右。该制造中为了改良聚合性可以使用聚合催化剂,具体可以使用有机锡化合物为代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叔胺等。
进而,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可以根据期望在不妨碍作为透明成形体的程度适当含有改良吸光特性的紫外线吸收剂、色素和颜料等、改良耐候性的防氧化剂和防染色剂等、改良成形加工性的增塑剂和脱模剂等各种添加剂。这些成分可以混合在聚合前的各成分中,也可以在聚合时混合,进而可以浸渍在聚合后得到的成形体中。
如上所述,对于第一种形态,还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作为原样的单体成分之一来获得透明成形体,或者与具有和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的羟基反应得到的官能团的化合物预先反应制备预聚物,使用该预聚物进行聚合得到透明成形体。作为具有和本发明多元醇化合物的羟基反应得到的官能团的化合物能列举有例如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异氰酸酯基和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环氧基和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另外,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两者。
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可以是通过将含有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和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异氰酸酯基和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预先反应得到的、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性组合物聚合得到聚合硬化物,由该聚合硬化物来制得透明成形体。
具有上述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含有至少2个自由基聚合性基团,具有自交联性。因此,用该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制备透明性成形体时,即使不加入副成分交联剂,也能得到高交联度、耐溶剂性和耐热性优良的透明成形体。进而,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因为是由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得到的,由该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得到的透明成形体同时具有高折射率和高艾勃数。而且,因为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分子内具有酯键、硫酯键、氨基甲酸酯键或硫代氨基甲酸酯键,使得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具有分子内的相互作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因而上述透明成形体具有以高耐冲击性为代表的优良的机械特性。
作为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异氰酸酯基和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的例子能列举有丙烯酰基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酰基异氰酸酯、2-异氰酸酯丙烯酸乙酯、2-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3-异氰酸酯丙烯酸丙酯、3-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等。这些化合物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来合成,而且能取自市售商品。其中,从得到的透明成形体的性能和容易取得等考虑,上述化合物优选为2-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
具有上述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是将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和分子中具有至少1个异氰酸酯基和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以通常为羟基/异氰酸酯基的比率为1.0/0.8~1.0/1.2的比例进行尿烷反应来得到。反应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通常的尿烷化反应的方法。
该反应根据期望可以适当使用催化剂。该催化剂能使用例如以有机锡化合物为代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叔胺等。
而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根据使用的原料种类和有无使用催化剂等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为-10~60℃,0.1~40小时。
为了适当改良透明成形体的物性,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中除了具有上述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以外,还可含有1种和2种以上的具有自由基聚合基团、且可以和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共聚合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作为这些化合物具体能列举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酯、二(甲基)丙烯酸四乙二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酯、二(甲基)丙烯酸新戊二酯、(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双酚A酯、2,2-双(4-(甲基)丙烯酰氧基二乙氧基苯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二(甲基)丙烯酸甘油酯、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对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二烯丙碳酸酯、二乙二醇双烯丙基碳酸酯、苯乙烯、氯代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溴代苯乙烯、二溴代苯乙烯、2,5-双(2-噻-3-丁烯基)-1,4-二噻烷、2,5-双((甲基)丙烯酰基硫代甲基)-1,4-二噻烷等,特别优选2,5-双(2-噻-3-丁烯基)-1,4-二噻烷。这些化合物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来合成,而且能取自市售商品。另外,上述“(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两者,“(甲基)丙烯酰氧基”是指丙烯酰氧基和甲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
上述聚合性组合物中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4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50重量%以上。
为了得到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作为上述聚合性组合物的聚合方法,能使用热和紫外线等的公知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其中,从得到透明成形体的光学均一性和制造简便性考虑,特别优选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
此时,为了提高聚合反应性,还可以适当使用催化剂,有效地使用公知的敏化剂。作为这样的催化剂能列举有例如二苯甲酮、4,4-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1-羟基环己基二苯甲酮、对二甲基氨基安息香酸异戊酯、4-二甲基氨基安息香酸甲酯、安息香、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异丁醚、安息香异丙醚、2,2-二乙氧基苯乙酮、邻苯甲酰基安息香酸甲酯、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酰基膦氧化物等。这些催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2种以上来使用。这些催化剂可以取自市售商品。
紫外线照射的条件可以根据有无使用催化剂、催化剂的种类、使用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种类等适宜选定,一般照射强度为0.1~100mW/cm2,照射时间为5秒~30分钟。
下面说明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通过公知的模塑聚合法,将含有具有上述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和该化合物共聚合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添加剂、催化剂的均匀混合物注入到能透过紫外线的玻璃制或树脂制的铸模和树脂制的密封垫结合组成的模具中,用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这时,为了容易取出成形后的树脂,预先脱模处理铸模,也可以在含有带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等的混合物中包含脱模剂。进而在紫外线照射结束后,聚合完成,为了缓和材料内部产生的应力,优选进行加热。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根据紫外线照射能量等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为30~150℃,0.2~24小时。
对于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型加工后的耐擦伤性可以实施硬膜处理,并且为了降低反射率可以实施防反射涂膜处理等表面处理。
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例如可以是在眼睛片和光学透镜等透镜、棱镜、光纤、光盘和磁盘等中使用的记录媒介用底板,也可以是滤镜等光学材料。本发明的透明成形体优选为透镜,特别优选为眼睛片。
第二种形态
本发明第二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通过聚合含有成分(C)和成分(D)的单体成分来获得。
[成分(C)]
成分(C)是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分子中含有硫原子、且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或二硫醇的至少一种的反应生成物,即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
上述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的原料之一二异氰酸酯为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在制备预聚物时或聚合时容易控制反应,且能赋予最终成形体适度的弹性。进而,还能赋予得到的成形体高耐热性和良好的机械特性。
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主链或侧链上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环状结构可以是脂环、含硫原子的脂环、芳香环或杂环的任何一种。但是,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从要防止得到的成形体变黄同时保持充分的弹性和硬度的观点出发,优选脂环式二异氰酸酯或含硫原子的脂环式二异氰酸酯。和脂环式二异氰酸酯相比,用有芳香环的异氰酸酯得到的成形体容易变黄,脂肪族链状异氰酸酯得到的成形体有变软、形状保持性降低的倾向。根据上述观点,本发明中上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优选脂环式二异氰酸酯或含硫原子的脂环式二异氰酸酯。
进而,脂环式二异氰酸酯能列举有例如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2-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3-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4-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2-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3-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环己烷等。而且,含硫原子的脂环式二异氰酸酯能列举有2,5-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2,3-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2,6-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2,4-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噻烷、2,5-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噻烷、4,6-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噻烷、4,5-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噻烷、2,5-二异氰酸酯-1,4-二噻烷、2,3-二异氰酸酯-1,4-二噻烷、2,6-二异氰酸酯-1,4-二噻烷、2,4-二异氰酸酯-1,3-二噻烷、2,5-二异氰酸酯-1,3-二噻烷、4,6-二异氰酸酯-1,3-二噻烷、4,5-二异氰酸酯-1,3-二噻烷、4,5-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4,5-二异氰酸酯-1,3-二硫杂环戊烷、2,2-双(异氰酸酯甲基)-1,3-二硫杂环戊烷等。进而,具有芳香环的二异氰酸酯能列举有例如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对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间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上述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特别优选选自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3-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和2,5-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的至少一种。
上述成分(C)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的原料之一二醇或二硫醇的特征在于其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它的平均分子量小于300的话,不能赋予得到的成形体以韧性,比2500大的话,得到的成形体变软,形状不能保持。二醇或二硫醇的平均分子量优选为400~1000。
上述成分(C)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的原料之一二醇或二硫醇的另一个特征为分子中含有硫原子。分子中引入硫原子能抑制艾勃数的降低同时提高折射率。而且,分子中硫的存在状态没有特别限制,优选通过硫醚键、二硫醚键键、硫酯键、二硫酯键、硫代碳酸酯键、二硫代碳酸酯键中的至少一种键形式引入分子中。以上述键的形式在分子中引入硫原子的话,成分(C)和其他成分的相容性良好,进而,也不会染色,能得到透明性优良的成形体。另一方面,在以上述键以外的形式在分子中引入硫原子的情况下,例如成分(C)和其他成分的相容性有变差的倾向,为了维持得到的成形体的透明性必须添加相容剂等其他成分,这样就会有明显染色的可能。从上述观点考虑,本发明成分(C)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的原料之一二醇或二硫醇还是优选通过硫醚键、二硫醚键键、硫酯键、二硫酯键、硫代碳酸酯键或二硫代碳酸酯键中的至少一种键形式在分子中含有硫。
作为这样的成分(C)的原料二醇化合物能使用本发明上述的多元醇化合物。
而且,成分(C)的原料二醇化合物能使用例如通式(III)表示的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化合物。
通式(III)
HO-R-(A1-X1-A1-R)m-OH
(式中,X1表示所含甲撑基的至少一个被硫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3~12的烷撑基(硫原子之间没有相互键连),R表示所含的甲撑基可以用硫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为2~6的烷撑基,A1表示酯基、硫酯基、氨基甲酸酯基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基,m为通式(III)表示的二醇化合物在上述分子量范围内的任意整数值。)
这样的通式(III)表示的二醇化合物能通过例如硫代二乙醇、硫代二丙醇、1,5-二羟基-2,4-二噻戊烷、1,7-二羟基-3,5-二噻庚烷、1,6-二羟基-2,5-二噻己烷、1,8-二羟基-3,6-二噻辛烷、1,9-二羟基-3,5,7-三噻壬烷、1,7-二羟基-2,4,6-三噻庚烷等二醇化合物和硫代二乙醇酸、硫代二丙酸、甲撑双(硫代乙醇酸)、乙烷-1,2-双(硫代丙酸)、硫代二(2-噻丁酸)等二元酸反应得到。进而,也可以用二硫醇化合物取代上述二醇化合物,或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取代上述二元酸来获得。在获得上述通式(III)表示的二醇化合物的反应中,二醇化合物和二元酸的摩尔比可以根据通式(III)中的m数适宜选择,例如m为1时,二醇化合物∶二元酸=2∶1~10∶1。
除了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和上述通式(III)表示的二醇化合物以外,成分(C)的原料二醇化合物能列举有例如两末端用羟基改性的聚乙二醇硫化物、两末端用羟基改性的聚丙二醇硫化物等。
成分(C)的原料二硫醇化合物能列举有例如聚乙二醇硫化物、聚丙二醇硫化物、二巯基乙基硫化物和硫代二乙醇酸、硫代二丙酸、甲撑双(硫代乙醇酸)、乙烷-1,2-双(硫代丙酸)、硫代二(2-噻丁酸)等二元酸制备的二硫醇化合物、乙烷二硫醇和上述二元酸制备的二硫醇化合物、聚硫橡胶LP(商品名:东レフアイン化学公司制造)等。
成分(C)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优选在10~20重量%范围内。上述异氰酸酯基的含量在10重量%以上的话,得到成形体硬度高,在20重量%以下的话,能得到具有充分强度(韧性)的成形体。
[成分(D)]
成分(D)为通式(II)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的芳香族二胺。
通式(II)中的R1、R2和R3分别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之-。R1、R2和R3为上述取代基的话,能抑制成分(D)的结晶性且提高和其他成分的相容性。R1、R2和R3为这些取代基以外的基团,成分(D)和其他成分的相容性变差,有得到的材料透明性降低的担心。
上述芳香族二胺更具体的能列举有例如以下化合物的1种或2种以上:1,3,5-三甲基-2,4-二氨基苯、1,3,5-三甲基-2,6-二氨基苯、1,3,5-三乙基-2,4-二氨基苯、1,3,5-三乙基-2,6-二氨基苯、1,3,5-三硫代甲基-2,4-二氨基苯、1,3,5-三硫代甲基-2,6-二氨基苯、3,5-二乙基-2,4-二氨基甲苯、3,5-二乙基-2,6-二氨基甲苯、3,5-二硫代甲基-2,4-二氨基甲苯、3,5-二硫代甲基-2,6-二氨基甲苯、1-乙基-3,5-二甲基-2,4-二氨基苯、1-乙基-3,5-二甲基-2,6-二氨基苯、1-乙基-3,5-二硫代甲基-2,4-二氨基苯、1-乙基-3,5-二硫代甲基-2,6-二氨基苯、1-硫代甲基-3,5-二甲基-2,4-二氨基苯、1-硫代甲基-3,5-二甲基-2,6-二氨基苯、1-硫代甲基-3,5-二乙基-2,4-二氨基苯、1-硫代甲基-3,5-二乙基-2,6-二氨基苯、3-乙基-5-硫代甲基-2,4-二氨基甲苯、3-乙基-5-硫代甲基-2,6-二氨基甲苯、3-硫代甲基-5-乙基-2,4-二氨基甲苯等。
上述芳香族二胺中R1为甲基,R2和R3分别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之一,得到的成形体很难浑浊,且得到的成形体具有充分的韧性,因此是优选的。
上述芳香族二胺更具体地能列举有例如3,5-二乙基-2,4-二氨基甲苯、3,5-二乙基-2,6-二氨基甲苯、3,5-二硫代甲基-2,4-二氨基甲苯、3,5-二硫代甲基-2,6-二氨基甲苯等。
在第二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的聚合中,成分(C)和成分(D)的比例为相对于成分(D)的氨基的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在1.00~1.15范围内,从获得具有充分韧性(强度)的成形体的观点来讲是优选的。上述摩尔比更优选在1.02~1.12范围内。
第二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中,除了成分(C)和成分(D)以外,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透明成形体的透明性和机械特性的程度下添加改良吸光特性的紫外线吸收剂、色素、颜料等、改良耐候性的防氧化剂、防染色剂、过氧化物分解剂等、改良成形加工性的脱模剂等添加成分。这些成分还可以混合在聚合前的各成分中,或者在聚合时混合,进而可以渗透在聚合后得到的成形体中。
这里,作为紫外线吸收剂能列举有例如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水杨基系化合物等,作为色素和颜料能列举有例如蒽醌系和偶氮系化合物等。
而且,作为防氧化剂和防染色剂有例如单苯酚系、双苯酚系、高分子型苯酚系化合物,作为过氧化物分解剂有例如磷系化合物等,作为脱模剂能列举有例如氟系表面活性剂、硅系表面活性剂、酸性磷酸酯、高级脂肪酸等。
第二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可以通过在成形模内注入上述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制备成形体的方法来制造。而且,因为成分(C)和成分(D)的聚合性(反应性)高,可以在常温下进行反应,在含有上述添加成分时,优选预先添加到成分(C)或成分(D)的任何一种中,混合并均匀溶解后,制备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制备后立即注入成形模内。
聚合反应的条件等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进行详述,温度一般在一20~160℃范围内,而且时间根据温度等条件不能一概而论,一般在0.5~120小时左右。
第二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可以是例如眼镜片和光学透镜等透镜、棱镜、光纤、光盘和磁盘等中使用的记录媒介用衬底,还可以是滤光镜等光学材料。第二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优选为透镜,特别优选是眼镜片。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因为这些实施例而有所限制。
得到的多元醇化合物和透明成形体的物理性质根据下面所示方法来评价。
(1)1H-NMR谱(质子核磁共振谱)
使用日本电子制造的FT-NMR装置EX270型号来测定。
(2)折射率(nD)和艾勃数(vD)
使用アタゴ公司制造的艾勃折射仪3T型号在20℃下测定。
(3)染色
目视观察得到的透镜(使用透明成形体的光学制品),没有染色的为A,稍微染色(黄色)的为B,明显染色的为C。
(4)透明性
在暗室中荧光灯下目视观察得到的透镜(使用透明成形体的光学制品),内部没有模糊和析出不透明物质的作为A。另一方面,观察到轻微模糊等的作为B,模糊程度很严重或明显析出不透明物质的作为C。B、C对于透镜来说是不合适的。
(5)耐候性
在装备了日照碳弧灯的耐候仪中放置得到的透镜(使用透明成形体的光学制品)经过200小时,取出透镜,比较和实验前的色调。没有变化的情况作为A,稍微变黄的情况作为B,显著变黄的情况作为C。
(6)光学失真
根据条纹照相法目视观察得到的透镜(使用透明成形体的光学制品)。没有失真的为A,在周边部分稍有失真的为B,全部失真的为C。
(7)耐冲击性
根据FDA标准使用16g重的钢球从1.27m的高度自然落下,落在中心厚1.3mm的S-4.00的透镜中心位置,测试样品全部没有破坏的为A,测试样品有不到3成(至少1个)的裂缝、穿孔等破坏的作为B,有3成以上破坏的作为C。将钢球的重量增加到1kg进行实验,作同样的评价。
(实施例1)
甲撑双((巯基乙酸)-5-羟基-3-噻戊酯)的制备
Figure C20048001606801261
边在300ml的苯中添加70.6g甲撑双(巯基乙酸)(0.36mol)、131.8g硫代二乙醇(1.08mol)、2.2g对甲基苯磺酸并剧烈搅拌,边在90℃下反应20小时。此时,为了将生成的水排除到体系外,在反应容器中安装水分定量接收器。然后,用醋酸乙酯萃取,进行萃取液的水洗,用硫酸镁干燥,通过充分馏去醋酸乙酯,得到132.9g(0.34mol)的反应产物。该反应产物通过1H-NMR谱确认为通式(I)表示的多元醇化合物。该新型多元醇化合物的1H-NMR谱示于图1中。
(实施例2)
(i)3,5,7-三噻壬烷二油酸(オイツクacid)-二(2-羟乙酯)的制备
Figure C20048001606801262
在500ml脱水乙二醇(8.98mol)中边添加121.3g的3,5,7-三噻壬烷二油酸二甲酯(0.45mol)和1.8g对甲基苯磺酸并剧烈搅拌,在90℃下反应20小时。此时,为了将生成的甲醇排除到体系外,使用抽气器边缓慢减压边进行反应。然后,用氯仿萃取,用饱和食盐水清洗萃取液后,用硫酸镁干燥,通过充分馏去氯仿,得到107.5g(0.33mol)的反应产物。该反应产物通过1H-NMR谱确认为通式(I)表示的多元醇化合物。该新型多元醇化合物的1H-NMR谱示于图2中。
(ii)4,6-二噻壬烷二油酸-二(2-羟乙酯)的制备
Figure C20048001606801263
除了将121.3g的3,5,7-三噻壬烷二油酸二甲酯变为113.4g的4,6-二噻壬烷二油酸二甲酯以外,采用和(i)相同的方法,得到4,6-二噻壬烷二油酸-二(2-羟乙酯)。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得到的甲撑双((巯基乙酸)-5-羟基-3-噻戊酯)(表1中表示为SO1)0.09mol、2,5-双(巯基甲基)-1,4-二噻烷(表1中表示为DMMD)0.25mol、1,3-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表1中表示为HXDI)0.20mol、三(6-异氰酸酯己基)异氰酸酯(表1中表示为CX)0.08mol和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表1中表示为DBTDL)3.4×10-4mol的混合物均匀搅拌,注入透镜成形用玻璃模具内,在50℃下加热聚合10小时,然后在60℃下聚合5小时,再在120℃下聚合3小时,得到塑料透镜。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示于表1中。如表1所示,实施例3的透镜折射率高达1.60,艾勃数也高达41,不染色,透明性和耐候性优良,没有光学失真。
(实施例4~6)
除了使用表1所示的单体组合物以外进行和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得到塑料透镜。该透镜的各项物性和实施例3的透镜一起示于表1中。如表1所示,实施例4~6的透镜折射率高达1.60~1.63,艾勃数也高达39~44,不染色,透明性和耐候性优良,没有光学失真。
(比较例1)
将季戊四醇四巯基丙酸酯(表1中表示为PETMP)0.06mol、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表1中表示为XDI)0.12mol和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表1中表示为DBTDL)1.2×10-4mol的混合物均匀搅拌,注入透镜成形用玻璃模具内,在50℃下加热聚合10小时,然后在60℃下聚合5小时,再在120℃下聚合3小时,得到塑料透镜。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示于表1中。如表1所示,比较例1的透镜折射率高达1.59,透明性优良,也没有观察到染色和光学失真,但是艾勃数较低为35,耐候性也差。
(比较例2~3)
除了使用表1所示的单体组合物以外进行和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得到塑料透镜。该透镜的各项物性和实施例3~6、比较例1的透镜一起示于表1中。如表1所示,比较例2的透镜折射率为1.60,艾勃数高达39,透明性优良,也没有观察到光学失真,但是有黄色的变色,耐候性也差。而且,比较例3的透镜折射率为1.57,同时艾勃数高达41,也没有观察到染色,耐候性优良,但是观察到内部有浑浊和光学失真。
表1
  实施例   多元醇成分(mol)   多元硫醇成分(mol)   多异氰酸酯成分(mol)   催化剂(mol)   nD/vD   染色   透明性   耐候性   光学失真
  3   SO1(0.09)   DMMD(0.25)   HXDI(0.20)CX(0.08)   DBTDL(3.4×10<sup>-4</sup>)   1.60/41   A   A   A   A
  4   SO2(0.07)   DMMD(0.28)   HXDI(0.15)CX(0.07)   DBTDC(3.5×10<sup>-4</sup>)   1.61/40   A   A   A   A
  5   SO1(0.10)   DMMD(0.18)   BIMD(0.25)CX(0.03)   DBTDL(2.8×10<sup>-4</sup>)   1.63/39   A   A   A   A
  6   SO3(0.30)   -   BIMD(0.30)   DBTDC(3.0×10<sup>-4</sup>)   1.60/44   A   A   A   A
  比较例   多元醇成分(mol)   多元硫醇成分(mol)   多异氰酸酯成分(mol)   催化剂(mol)   nD/vD   外光   透明性   耐候性   光学失真
  1   -   PETMP(0.06)   XDI(0.12)   DBTDL(12×10<sup>-4</sup>)   1.59/35   A   A   C   A
  2 -   DMMD(0.24)TOLP(0.06)   HXDI(0.20)CX(0.06)   DBTDL(2.0×10<sup>-4</sup>)   1.60/39   C   A   B   A
  3   HDO(0.30)    -   CX(0.20)   DBTDL(3.0×10<sup>-4</sup>)   1.57/41   A   C   A   B
另外表1中用符号表示的化合物名称如下所示。
SO1:甲撑双((巯基乙酸)-5-羟基-3-噻戊酯)
SO2:3,5,7-三噻壬烷二油酸-二(2-羟乙酯)
SO3:4,6-二噻壬烷二油酸-二(2-羟乙酯)
DMMD:2,5-双(巯基甲基)-1,4-二噻烷
HXDI:1,3-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
CX:三(6-异氰酸酯己基)异氰酸酯
BIMD:2,5-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
DBTDL:二正丁基锡二月桂酸酯,DBTDC:二正丁基锡二氯化物
PETMP:季戊四醇四(3-巯基丙酸酯)
XDI: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
TOLP:液态多硫化物(商品名:チオコ-ルLP-3[东レフアイン化学公司制造])
HDO:1,8-二羟基-3,6-二噻辛烷
(实施例7)
(1)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制备
在实施例1中得到的0.15mol的甲撑双(巯基乙酸)-5-羟基-3-噻戊酯)和0.30mol的2-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的混合物中添加1.5×10-4mol的催化剂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后,在40℃下搅拌2小时。放置冷却后,得到无色透明的、稍有粘稠的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0.15mol。
(2)光学制品的制造
均匀搅拌上述(1)中得到的100重量份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表2中表示为HRM)和0.2重量份的2,2-二乙氧基苯乙酮(表2中表示为DEA),注入二个透镜成形用玻璃模具内,用8mW/cm2强度的紫外线照射10分钟后,在120℃下加热3小时得到塑料透镜。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表示在表2中。如表2所示,实施例7的透镜折射率高达1.56,艾勃数为50也非常高,没有染色,透明性和耐候性优良,没有光学失真。
(实施例8~9)
除了使用表2所示的聚合性组合物以外进行和实施例7相同的操作,得到塑料透镜。该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和实施例7的塑料透镜的物性一起示于表2中。如表2所示,实施例8~9的透镜折射率高达1.57~1.60,艾勃数也高达43~48,不染色,透明性和耐候性优良,没有光学失真。
(比较例4)
使由四溴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获得的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反应得到甲基丙烯酸环氧酯(表2中表示为TBBE),在35重量份的该甲基丙烯酸环氧酯、12重量份的双酚S双(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乙基)醚(表2中表示为BPS)、35重量份的苯乙烯(表2中表示为St)、8重量份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表2中表示为HDI)和10重量份的邻苯基苯基缩水甘油醚(表2中表示为PPG)中添加作为催化剂的0.025重量份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表2中表示为DBTDL)和0.1重量份的偶氮二异丁腈(表2中表示为AIBN),均匀搅拌该混合物,注入二个透镜成形用的玻璃模具中,从35℃~90℃加热17小时,再在90℃下保持1小时,得到塑料透镜。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示于表2中。如表2所示,比较例4的透镜折射率高达1.56,透明性优良,但是艾勃数较低为35,耐候性差,观察到略微的染色和光学失真。
(比较例5)
均匀搅拌2,4,6-三溴苄基硫醇和2-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摩尔反应得到的硫尿烷甲基丙烯酸酯(表2中表示为BBM)6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表2中表示为MMA)40重量份和二异丙基过氧化碳酸酯(表2中表示为IPPC)2重量份的混合物,注入二个透镜成形用的玻璃模具中,在35℃下加热6小时,50℃下加热4小时,70℃下加热3小时,在85℃下加热5小时,再在100℃下加热1小时,得到塑料透镜。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示于表2中。如表2所示,比较例5的透镜折射率高达1.57,但是艾勃数较低为33,耐候性差,明显发现染色。而且内部观察到浑浊和略微的光学失真。
表2
  实施例   聚合性组合物(重量份)   催化剂(重量份)   nD/vD   染色   透明性   耐候性   光学失真
  7   HRM(100)   DEA(0.2)   1.56/50   A   A   A   A
  8   HRM/TBD(50/50)   DEA(0.2)   1.60/43   A   A   A   A
  9   HRM/TBD/TCDA(60/20/20)   DEA(0.2)   1.57/48   A   A   A   A
  比较例   聚合性组合物(重量份)   催化剂(重量份)   nD/vD   染色   透明性   耐候性   光学失真
  4   TBBE/BPS/St/HDI/PPG(35/12/35/8/10)   DBTDL/AIBN(0.025/0.1)   1.56/35   B   A   C   C
  5   BBM/MMA(60/40)   IPPC(2)   1.57/33   C   B   C   B
另外,表2中省略符合所示的化合物名称表示如下。
HRM:实施例7中得到的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TBD:2,5-双(2-硫代-3-丁烯基)-1,4-二噻烷,TCDA:甲基丙烯酸三氯癸酯
DEA:2,2-二乙氧基苯乙酮
TBBE:由四溴双酚A和环氧氯丙烷得到的环氧树脂和丙烯酸反应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环氧酯
BPS:双酚S双(2-(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乙基)醚
St:苯乙烯,H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PPG:邻苯基苯基缩水甘油醚
BBM:2,4,6-三溴苄基硫醇和2-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等摩尔反应得到的硫尿烷甲基丙烯酸酯,MMA:甲基丙烯酸甲酯
DBTDL: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AIBN:偶氮二异丁腈
IPPC:二异丙基过氧化碳酸酯
(实施例10)
在60~70□下在预先脱泡的、由甲撑双((巯基乙酸)-5-羟基-3-噻戊酯)和2,5-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制得的、异氰酸酯含量为13%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表3中表示为STP-1)100重量份中均匀地混合3,5-二乙基-2,4-甲苯二胺和3,5-二乙基-2,6-甲苯二胺的混合物(表3中表示为DETDA)25重量份,在短时间内高速搅拌。进而将搅拌之后的混合物注入透镜成形用的玻璃模具中,在120□下加热聚合15小时,得到塑料透镜(透明成形体)。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示于表3中。从表3可以看出,得到的塑料透镜其折射率高达1.60同时艾勃数高达39,且透明性优良。进而,不仅FDA标准的16g落球实验没有破坏,而且1kg的落球实验也没有破坏,耐冲击性优良。
(实施例11)
除了使用表3所示的单体组合物以外进行和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得到塑料透镜。该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和实施例10的透镜的各项物性一起示于表3中。从表3可知,本实施例11的塑料透镜其折射率(nD)高达1.63,同时艾勃数(vD)也高达38,透明性也优良。进而,不仅FDA标准的16g落球实验没有破坏,而且1kg的落球实验也没有破坏,耐冲击性也优良。
(比较例6)
除了用平均分子量为400的聚丁二醇和4,4’-甲撑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制备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为13%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表3中表示为PTO)代替甲撑双((巯基乙酸)-5-羟基-3-噻戊酯)和2,5-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制得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为13%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以外,进行和实施例10相同的操作。得到的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示于表3中。从表3可以看出,得到的塑料透镜其艾勃数高达45,透明性优良,关于耐冲击性用符合FDA标准的16g、1kg的落球实验都没有破坏,是优良的,但是折射率较低为1.53。
(实施例12)
将实施例10中制作的塑料透镜(透明成形体)在55℃下的10%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渍5分钟,并进行充分洗净后,使用下述方法制备的涂覆液,通过浸渍法(上升速度为20cm/分钟)进行涂覆,在120□下加热2小时,形成硬化皮膜。然后,在85□下加热,在上述硬化皮膜层上由真空沉积法(真空度为2×10-5托)形成7层的防反射膜。这样得到的具有硬化皮膜和防反射层的塑料透镜(透明成形体)的各项物性示于表3中。从表3可以看出,得到的塑料透镜和形成硬化皮膜和防反射层之前一样,折射率高达1.60同时艾勃数高达39,且透明性优良,进而关于耐冲击性符合FDA标准的16g和1kg的落球实验都没有破坏,是优良的。
(比较例7)
均匀搅拌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噻辛烷(表3中表示为MMMO)0.20mol、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表3中表示为NDI)0.30mol和二丁基锡二月桂酸酯(表3中表示为DBTDL)3.0×10-4mol的混合物,注入透镜成形用的玻璃模具内,在50℃下加热10小时,然后在60℃下加热5小时,再在120℃下加热3小时使之聚合得到塑料透镜,该塑料透镜用和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形成硬化皮膜和防反射层。这样得到的具有硬化皮膜和防反射层的塑料透镜的各项物性和实施例2等的各项物性一起示于表3中。从表3可以看出,比较例7的塑料透镜其折射率高达1.60同时艾勃数高达41,透明性优良,但是1kg的落球实验中全部破坏,连符合FDA标准的16g的落球实验中都有约3成以上的破坏,耐冲击性差。
(参考例涂覆液的制备)
在带有磁力搅拌机的玻璃制的容器中加入141重量份水分散胶体二氧化硅(固体分40%,平均粒径为15mm),边搅拌边添加30重量份的醋酸,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然后滴加74重量份的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5℃下搅拌24小时。接着加入100重量份的丙二醇单甲醚、150重量份的异丙醇、以及0.2重量份的硅系表面活性剂、作为固化剂的7.5重量份乙酰基丙酮酸铝,充分搅拌后进行过滤,制备涂覆液。
表3
Figure C20048001606801361
另外,表3中的省略符号表示的化合物名称如下所示。
STP-1:甲撑双((巯基乙酸)-5-羟基-3-噻戊酯)和2,5-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制得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为13%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
STP-2:甲撑双((2-硫代丙酸)-5-巯基-3-噻戊基硫酯)和2,5-双(异氰酸酯甲基)-1,4-二噻烷制得的、异氰酸酯基含量为11%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
DETDA:3,5-二乙基-2,4-甲苯二胺和3,5-二乙基-2,6-甲苯二胺的混合物
PTO:平均分子量为400的聚氧化丁二醇和4,4’-甲撑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制得的、异氰酸酯含量为13%的、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
NDI:降冰片烯二异氰酸酯
MMMO:4-巯基甲基-1,8-二巯基-3,6-二噻辛烷
DBTDL:二正丁基锡二月桂酸酯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例如可以用作光学用塑料透镜材料等中使用的透明成形体的有用原料。使用本发明的新型多元醇化合物的话,能提供具有高折射率和高艾勃数,且耐冲击性和耐候性优良的透明成形体。而且,使用本发明的多元醇化合物得到的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其折射率、艾勃数也高,没有光学失真和染色,透明性优良。进而,本发明的第一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优选用于以眼睛为主的各种透镜、棱镜、光纤、记录媒介用底板、滤光镜等光学制品。
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由于是由分子内具有脲键或硫脲键的多脲制得,其具有折射率、艾勃数、耐冲击性、透明性优良,并且没有发现光学失真等特征。因而,本发明的第二种形态的透明成形体可以适合用于以眼睛片、相机透镜为主的光学透镜等。

Claims (37)

1、一种通过聚合含有下述成分(C)和成分(D)的单体成分得到的透明成形体:
成分(C):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和分子中含有硫原子、且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或二硫醇的至少一种的反应生成物,即末端为异氰酸酯的预聚物
成分(D):通式(11)表示的1种或2种以上的芳香族二胺,通式(11)中,R1、R2和R3分别独立地为甲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之一
通式(II)
Figure C2004800160680002C1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成分(C)的原料即分子中具有环状结构的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脂环式二异氰酸酯。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特征在于脂环式二异氰酸酯在其结构中含有硫原子。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特征在于成分(C)的原料,即在分子中含有硫原子且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或二硫醇是通过硫醚键、二硫醚键、硫酯键、二硫酯键、硫代碳酸酯键或二硫代碳酸酯键的至少一种键的形式在分子中含有硫原子。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成分(C)的原料,即在分子中含有硫原子且平均分子量为300~2500的二醇是以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
通式(1)
HO-Z-B-Y-(A-X-A-Y)n-B-Z-OH
式中,X及Y分别独立地表示所含甲撑基的至少之一(除了末端)被硫原子取代、碳原子数在3~12范围内的烷撑基(硫原于相互之问不键合),Z表示所含甲撑基(除了末端)可以被硫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在2~6范围内的烷撑基(硫原子相互之间没有键合),A和B分别独立地表示酯基、硫酯基、氨基甲酸酯基或硫代氨基甲酸酯基,n为0~12范围内任意的整数。
6、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其通式(1)中X和/或Y包含下述结构:
-S-CH2-S-。
7、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其通式(1)中B为酯基或氨基甲酸酯基。
8、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多元醇化合物,其通式(1)中B为酯基或氨基甲酸酯基。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7或8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含量在10~20重量%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含量在10~20重量%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含量在10~20重量%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7或8或10或11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通式(11)中的R1为甲基,R2和R3分别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一种。
13、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通式(11)中的R1为甲基,R2和R3分别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一种。
14、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通式(11)中的R1为甲基,R2和R3分别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一种。
15、如权利要求9的任何一项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通式(11)中的R1为甲基,R2和R3分别为乙基或硫代甲基的任何一种。
1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7或8或10、或11、或13、或14或15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在上述聚合中,相对于成分(D)的氨基,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在1.00~15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在上述聚合中,相对于成分(D)的氨基,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在1.00~1.15范围内。
18、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在上述聚合中,相对于成分(D)的氨基,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在1.00~1.15范围内。
19、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在上述聚合中,相对于成分(D)的氨基,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在1.00~1.15范围内。
20、如权利要求12的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在上述聚合中,相对于成分(D)的氨基,成分(C)的异氰酸酯基的摩尔比在1.00~1.15范围内。
21、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6或7或8或10、或11、或13、或14或15或17、或18、或19、或20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明成形体为透镜。
22、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明成形体为透镜。
23、如权利要求5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明成形体为透镜。
24、如权利要求9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明成形体为透镜。
25、如权利要求12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明成形体为透镜。
26、如权利要16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明成形体为透镜。
27、如权利要求21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镜是眼镜镜片。
28、如权利要求22或23或24或25或26记载的透明成形体,其中透镜是眼镜镜片。
29、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1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30、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2或3或6或7或8或10或11或13或14或15或17或18或19或20或22或23或24或25或26或27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31、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4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32、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5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33、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9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34、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12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35、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16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36、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21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37、一种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在成形模内注入权利要求28记载的成分(C)和成分(D)的混合物,接着聚合成分(C)和成分(D)来制备成形体。
CNB2004800160683A 2003-06-09 2004-06-09 多元醇化合物、透明成形体和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561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63145 2003-06-09
JP163145/2003 2003-06-09
JP026061/2004 2004-0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6362A CN1826362A (zh) 2006-08-30
CN100455616C true CN100455616C (zh) 2009-01-28

Family

ID=36936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160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55616C (zh) 2003-06-09 2004-06-09 多元醇化合物、透明成形体和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55616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147802A (ko) * 2014-04-11 2016-12-23 코베스트로 도이칠란트 아게 투명 폴리티오우레탄 물품 제조용 조성물
CN111788245B (zh) * 2018-03-16 2022-05-0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光学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12574384A (zh) * 2019-09-27 2021-03-30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90168A (en) * 1987-09-29 1989-04-06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Polythio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90168A (en) * 1987-09-29 1989-04-06 Mitsui Toatsu Chemicals Polythi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6362A (zh) 2006-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8222B2 (ja) ポリオール化合物、透明成形体、及び透明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CN101772524B (zh) 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光学材料及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2245666B (zh) 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光学材料及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1155848B (zh) 聚硫氨酯类聚合性组合物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光学用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02186897A (zh) 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光学材料及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CN105754545B (zh) 一种显示器用紫外光混合固化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11103A (zh) 可聚合组合物、由其获得的光学制品及生产所述光学制品的方法
CN105899563B (zh) 含聚氨酯脲的组合物和光学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8202B (zh) 聚硫氨酯类聚合性组合物及由该组合物形成的光学用树脂
JP2851875B2 (ja)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
CN100455616C (zh) 多元醇化合物、透明成形体和透明成形体的制造方法
JP2931161B2 (ja) 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化合物
JP2942400B2 (ja) 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化合物、それを用いて得られた光学材料及び光学製品
WO2004108787A1 (ja) 透明成形体
JPH06256459A (ja) 光学材料用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298260A (ja) 合成樹脂製レンズ
CN100497425C (zh) 透明成形体
JP3029603B2 (ja) 光学製品
JP2944646B1 (ja) 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48883B2 (ja) 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化合物を用いて得られた光学材料及び光学製品
JP3140745B2 (ja) 光学製品
JPH03195733A (ja) 高屈折率樹脂用組成物
JPH054642B2 (zh)
JPH11167006A (ja) 合成樹脂製レンズ
JPH11167007A (ja) 合成樹脂製レン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