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37335C - 镜筒和图像摄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筒和图像摄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37335C
CN100437335C CNB2005100930586A CN200510093058A CN100437335C CN 100437335 C CN100437335 C CN 100437335C CN B2005100930586 A CNB2005100930586 A CN B2005100930586A CN 200510093058 A CN200510093058 A CN 200510093058A CN 100437335 C CN100437335 C CN 10043733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ard
surface portion
flexible base
electric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930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40897A (zh
Inventor
安井智仁
林正宪
田下坚太郎
伊藤好一
山冈英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40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0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73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733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at least on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being bent or folded, e.g. by us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controlled by a micro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20Details of printed circuits not provided for in H05K2201/01 - H05K2201/10
    • H05K2201/2009Reinforced areas, e.g. for a specific part of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58Lamina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onto other substrates, e.g. metallic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1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63Assembl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with other printed circuits by sold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筒和包括该镜筒的图像摄取装置。该镜筒中包括主柔性基板,它具有要安装到底座后表面的安装表面部,以及从安装表面部伸出的活动表面部。在活动表面部靠近安装表面部的部分,设置有可在相对于安装表面部弯曲并与底座后表面分离的弯曲状态和配合并安装到底座后表面的平坦状态之间起伏的可起伏表面部。在可起伏表面部前表面上形成第一焊接端部。延伸到底座的后表面后侧的快门柔性基板的基端部和线圈柔性基板的基端部各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

Description

镜筒和图像摄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镜筒和一种图像摄取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图像摄取装置(例如数字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的镜筒(也叫“透镜镜筒”),有一些镜筒的内部结合了通过传递信号来操作的电气设备部件,并且已知一种通过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将信号提供给电气设备部件的镜筒(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第2002-268123号)。
在这种镜筒中,为了便于装配,在很多情况下采用了这样的一种结构,其中,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一端与结合在镜筒中的电气设备部件电连接,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另一端与安装在镜筒上且不同于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主柔性基板电连接,并通过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和主柔性基板执行信号的提供,其中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和主柔性基板之间的连接通过焊接来实施。
发明内容
在上述镜筒中,由于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和主柔性基板彼此焊接,因而可能需要采用一种绝缘带,使得焊接部分不与其他构件接触,或者需要在焊接部分和其他构件之间确保一定空间,这样在减少成本和尺寸上是不利的。
此外,如何简化将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和主柔性基板彼此焊接的操作也很重要。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镜筒和一种图像摄取装置,其对于通过焊接将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和主柔性基板彼此连接的镜筒的生产来说,在设法减少成本和尺寸以及简化焊接操作方面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筒,包括:透镜(或叫“镜头”)保持框,用于保持透镜;电气设备部件,设置在透镜保持框中;底座,设置在透镜保持框后侧,以支持透镜保持框沿轴向移动;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具有连接至电气设备部件的前端和具有通过底座中的开口从底座前表面向后延伸到底座后表面后侧的后端;以及主柔性基板,安装在底座后表面上;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后端连接至主柔性基板;其中,主柔性基板具有安装到底座后表面的安装表面部,以及从安装表面部延伸的活动表面部;活动表面部靠近安装表面部侧的部分设置有可在弯曲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起伏的可起伏表面部,在弯曲状态中,该可起伏表面部相对于安装表面部弯曲并与底座后表面分离,在平坦状态中,该可起伏表面部配合并安装到底座后表面上;可起伏表面部面对底座后表面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焊接端部;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在其后端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以及,可起伏表面部的前表面安装到底座的后表面,并且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第二焊接端部以与可起伏表面部的第一焊接端部重叠的状态焊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镜筒的图像摄取装置,该镜筒具有用于引导目标图像的透镜和用于拍摄由透镜引导的目标图像的图像摄取器件,其中镜筒包括:透镜保持框,用于保持透镜;电气设备部件,设置在透镜保持框中;底座,设置在透镜保持框后侧,以支持透镜保持框沿轴向移动;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具有连接至电气设备部件的前端和具有通过底座中的开口从底座前表面向后延伸到底座后表面后侧的后端;以及主柔性基板,安装在底座后表面上,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后端与主柔性基板连接;其中,主柔性基板具有安装到底座后表面的安装表面部,以及从安装表面部延伸的活动表面部;活动表面部靠近安装表面部侧的部分设置有可在弯曲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起伏的可起伏表面部,在弯曲状态中,该可起伏表面部相对于安装表面部弯曲并与底座后表面分离,在平坦状态中,该可起伏表面部配合并安装到底座后表面上;可起伏表面部面对底座后表面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焊接端部;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在其后端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以及,可起伏表面部的前表面安装到底座后表面,并且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第二焊接端部以与可起伏表面部的第一焊接端部重叠的状态焊接。
根据本发明,主柔性基板设置有可起伏表面部,可起伏表面部面对底座后表面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焊接端部,以及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在其后端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所以在可起伏表面部处于弯曲状态的情况下,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第二焊接端部可以与可起伏表面部的第一焊接端部重叠的状态焊接,这有利于简化装配操作。
此外,当可起伏表面部设置为平坦状态时,焊接处由主柔性基板覆盖,不会暴露于外部。因此,不同于相关技术,不需要确保用于防止焊接部分与其他部件接触的空间,这有利于设法减小尺寸。此外,不需要对焊接部分采用诸如绝缘带的部件,这有利于设法减少零件数量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例1的图像摄取装置的前透视图;
图2是根据实例1的图像摄取装置的后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实例1的图像摄取装置的构造的框图;
图4A和图4B示出了镜筒10的状态的透视图,其中图4A示出了在不使用时的透镜存放状态,即,镜筒收缩状态,以及图4B示出了在使用时透镜伸出状态(广角状态或长焦状态);
图5是在镜筒收缩状态下镜筒10的截面图;
图6是在广角状态下镜筒10的截面图;
图7是在长焦状态下镜筒10的截面图;
图8是镜筒10的前视分解透视图;
图9示出了图8所示的第三透镜保持框、底座、和柔性基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10示出了图8所示的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自动曝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1示出了图8所示的固定环和凸轮环的分解透视图;
图12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底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图12的装配图;
图14示出了凸轮环、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底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图14的装配图;
图16是镜筒10的后视分解透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6所示的第三透镜保持框、底座、和柔性基板的分解透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6所示的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自动曝光装置、和第三透镜保持框的分解透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6所示的固定环、凸轮环、和第一透镜保持框的分解透视图;
图20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底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21是固定环、凸轮环、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第三透镜保持框、和柔性基板的装配图;
图22是第三透镜保持框和底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23是图22的装配图;
图24是沿图23的箭头A方向的视图;
图25是沿图24的线X-X的截面图;
图26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底座被装配的状态、并沿平行于光轴的平面切开的透视图;
图27是镜筒沿平行于光轴的平面切开的截面图;
图28是镜筒沿平行于光轴的平面切开的截面图;
图29是沿图28的线Y-Y的截面图;
图30A和图30B是快门柔性基板80的透视图;
图31示出了在镜筒收缩状态下快门柔性基板80的状态的镜筒截面图;
图32示出了在广角状态下快门柔性基板80的状态的镜筒截面图;
图33示出了在长焦状态下快门柔性基板80的状态的镜筒截面图;
图34A示出了在镜筒收缩状态下快门柔性基板80的状态的示意图,以及图34B示出了在广角状态下快门柔性基板80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5示出了快门柔性基板80的放置的透视图;
图36是快门柔性基板80从其中穿过的底座12部分的平面图;
图37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线圈柔性基板4008、和快门柔性基板80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38A和图38B是沿图37的线A-A的截面图,其中图38A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的可起伏表面部的弯曲状态,以及图38B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的可起伏表面部的平坦状态;
图39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的可起伏表面部的弯曲状态的透视图;
图40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的可起伏表面部的平坦状态的透视图;以及
图41示出了第一和第二焊接端部的焊接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适应设法减少成本和尺寸并简化焊接操作的需要,根据本发明,采用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设置在主柔性基板中的可起伏表面部的第一焊接端部和设置在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后端的第二焊接端部互相重叠地进行焊接。
[实例1]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例1。
图1是根据实例1的图像摄取装置的前透视图,图2是根据实例1的图像摄取装置的后透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实例1的图像摄取装置的构造的框图。
如图1所示,根据实例1的图像摄取装置100是数字照相机,以及具有构成保护的外壳102。顺便指出,本文中的左和右指的是从前方看去图像摄取装置100的左和右;此外,沿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对象(物体)侧被称作前方,图像摄取器件侧被称作后方。
用于存放和保持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04的镜筒收缩型镜筒10被设置在靠近壳体102前表面右侧部分的部分上,以及用于发出闪光等的闪光部106被设置在靠近壳体102前表面上部的部分。
镜筒10这样构造,使得它可以在通过结合于壳体102中的驱动单元146(图3)从壳体102前表面向前伸出的使用位置(广角状态、长焦状态、和处于广角和长焦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和存放在壳体102前表面中的存放位置(镜筒收缩状态)之间伸出和收缩。
用于图像摄取操作的快门按钮108、用于调节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04的变焦的变焦操作开关110、用于转换再生模式或类似模式的模式转换开关112、和用于接通和断开电源的电源开关114设置在壳体102的上端表面上,而用于显示所摄取的视频图像的显示器116、用于执行与各种动作(例如图像摄取(拍摄)、记录、和视频图像显示)相关的操作的多个操作开关118、用于执行操作(例如从显示在显示器116上的菜单中作出选择)的控制开关120等被设置在壳体102的后表面。
在该实例中,模式转换开关112包括所谓的滑动开关,它具有从壳体102上端表面凸出的操作部件112A,并且通过手指沿左右方向滑动操作部件112A来实现模式转换操作。
此外,控制开关120具有从壳体102后表面向后凸出的操作部件120A。操作部件120A如此构造,使得可以通过手指移动其末端表面来使其沿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四个方向倾斜,并且可向壳体102的厚度方向推动其末端表面。
具体而言,控制开关120具有这样的构造,通过沿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操作部件120A,例如,显示在显示器116上的光标的位置可沿垂直方向和左右方向移动,以及显示在显示器116上的数值等可被改变(增加或减少)。此外,控制开关120如此配置,使得通过按下操作部件120A,可以确定显示在显示器116上的多个选择项(菜单),以及可以输入在显示在显示器116上的输入栏中显示的数值。
如图3所示,图像摄取器件140设置在镜筒10的后部,包括CCD、CMOS传感器或类似物,用于拍摄由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04形成的目标(物体)图像。图像摄取器件140包括:图像处理单元142,用于基于从图像摄取器件140输出的图像摄取信号生成图像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141(例如存储卡)中;显示处理单元144,用于在显示器116上显示图像数据;上述的驱动单元146;控制单元148等。控制单元148用于根据快门按钮108、变焦操作开关110、模式转换开关112、电源开关114、操作开关118、和控制开关120的操作来控制图像处理单元142、显示处理单元144、和驱动单元146,并具有用于根据控制程序执行动作的CPU。
下面将描述镜筒10的一般构造。
图4A和图4B是示出镜筒10的状态的透视图,其中,图4A示出了在不使用时的透镜存放状态,即镜筒收缩状态,以及图4B示出了在使用时的透镜伸出状态(广角状态或长焦状态)。
图5是在镜筒收缩状态下镜筒10的截面图,图6是在广角状态下镜筒10的截面图,以及图7是在长焦状态下镜筒10的截面图。
图8是镜筒10的前视分解透视图,图9示出了图8所示的第三透镜保持框、底座、和柔性基板的分解透视图,图10示出了图8所示的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自动曝光装置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11示出了图8所示的固定环和凸轮环的分解透视图。
图12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底座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图12的装配图,图14示出了凸轮环、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底座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15是图14的装配图。
图16是镜筒10的后视分解透视图,图17示出了图16所示的第三透镜保持框、底座、和柔性基板的分解透视图,图18示出了图16所示的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自动曝光装置、和第三透镜保持框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19示出了图16所示的固定环、凸轮环、和第一透镜保持框的分解透视图。
图20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底座的分解透视图,以及图21是固定环、凸轮环、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第三透镜保持框、和柔性基板的装配图。
图22是第三透镜保持框和底座的分解透视图,图23是图22的装配图,图24是沿图23的箭头A方向的视图,以及图25是沿图24的线X-X的截面图。
图26示出了第一透镜保持框、第二透镜保持框、和底座被装配的状态、并沿平行于光轴的平面被切开的透视图,图27是镜筒沿平行于光轴的平面被切开的截面图,图28是镜筒沿平行于光轴的平面被切开的截面图,以及图29是沿图28的线Y-Y的截面图。
顺便指出,在本说明书的附图中,虽然在透镜表面、部件表面、和零件表面中存在绘有多条直线的区域,但这些区域只是基于制图来表示的,每个绘有多条直线的部分实际上是柱面或曲面或球面。
如图5至图7所示,包含在镜筒10中的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04包括光学基础的三组透镜。具体而言,假设在镜筒10(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04)的光轴方向上的目标侧为前方,以及假设在光轴方向上的图像摄取器件140侧为后方,构成图像摄取光学系统的三组透镜包括第一透镜组14、第二透镜组16、和第三透镜组18,它们以所述顺序从前方向后方排列。
镜筒10这样进行设置,使得当根据预定凸轮曲线(cam curve)沿光轴方向驱动第一透镜组14和第二透镜组16时执行变焦,以及当沿光轴方向微小移动第三透镜组18时执行聚焦。具体而言,焦距可通过第一透镜组14和第二透镜组16的位移而改变,以及可通过第三透镜组的位移来校正由焦距变化引起的聚焦位置的偏差,以获得适当的聚焦。
如图8和图16所示,镜筒10包括固定到壳体102上的底座12、用于保持第三透镜组18的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电气设备部件19、用于保持第二透镜组16的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用于保持第一透镜组14的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凸轮环20、和固定环22。
如图9、图17和图25所示,底座12包括板状底座主体1202和连接至底座主体1202的齿轮容纳部1250,在该实例中底座12由合成树脂制造。
底座主体1202设置有穿透其中心的开口1204,以及底座主体1202面对后方的后表面1212设置有围绕开口1204周围的凹部1206。图像摄取器件140通过粘结剂等安装到凹部1206中,以使图像摄取表面面对开口1204。
如图12和图29所示,在底座主体1202面向前方的前表面1214上,以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04的光轴为中心沿圆柱形直立有圆柱壁1208。
在圆柱壁1208的外圆周上,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距径向向外伸出四个接合部1210,接合部1210与沿凸轮环20的内圆周的圆周方向形成的接合槽2002接合,因此凸轮环20以能够沿凸轮环20的圆周方向旋转而沿凸轮环20的轴向不可移动的状态支撑在底座12上。顺便指出,如图19所示,凸轮环20设置有在凸轮环20的端部开口并与接合槽2002连接的开口槽2003,接合部1210与接合槽2002的接合是通过将接合部1210通过开口槽2003插入接合槽2002来执行的。
如图23所示,在底座主体1202的前表面1214上的圆柱壁1208的内部,在开口1204的相对侧上设置有用于沿光轴方向引导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的两个导轴1216和1218,并且导轴1216和1218平行于图像摄取光学系统104的光轴延伸。
在一例上的导轴1216具有固定到前表面1214的后端。
在另一侧上的导轴1218具有固定到前表面1214的后端,并具有由支撑部1220支撑的前端。
支撑部1220包括在前表面1214上竖立的第一和第二支撑壁1220A和1220B,以及用于连接支撑壁1220A和1220B的前端的第一连接壁1220C,并且导轴1218的前端固定到第一连接壁1220C上。
如图22、图23、图24和图25所示,在底座主体1202的前表面1214上,邻近支撑部1220设置有磁体安装部1222。
如图22所示,磁体安装部1222形成为矩形框架形状,其纵向与上述光轴一致,同时包括第一支撑壁1220A、沿第二支撑壁1220B的相反方向并沿围绕光轴的方向距离第一支撑壁1220A一定间隔竖立在前表面1214上的第三支撑壁1222A、连接至第一连接壁1220C并作为第一支撑壁1220A和第三支撑壁1222A的末端之间的连接的第二连接壁1222B、以及前表面1214在第一和第三支撑壁1220A和1222A之间的部分。
带板状驱动磁体4002、和轮廓比驱动磁体4002略大并安装到驱动磁体4002沿厚度方向的一个表面的带板状背面磁轭4004,被插入并安装到磁体安装部内部,它们的延伸方向与光轴方向一致。
驱动磁体4002具有在N极和S极的一极中磁化的第一区域,以及在N极和S极的另一极中磁化的第二区域,第一和第二区域沿驱动磁体4002的纵向交替排列。驱动磁体4002这样设置,以使驱动磁体4002面对光轴,并且驱动磁体4002的第一和第二区域平行于以光轴为中心的圆周的切线。
如图9所示,在底座主体1202的前表面1214上,平行于光轴并在圆柱壁1208的圆周方向上的等间隔处(在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圆周方向上的等间隔处)凸出三个导柱50;换句话说,这三个导柱50在将在下面描述的凸轮环20的圆周方向上的等间隔处凸出,并面对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表面1620(参见图33)。
在该实例中,导柱50与底座12由合成树脂整体浇铸。
如图27所示,导柱50具有I型截面,包括腹板5002和位于腹板5002两端的凸缘5004。
每一个导柱50都这样设置,以使构成其截面的腹板5002的延长方向平行于位于导柱50径向外侧的圆柱壁1208的切线。换句话说,各个导柱50这样设置,以平行于下面将描述的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部分的切线。
如图8所示,齿轮容纳部1250具有朝前方开口的开口1250A和向面对光轴侧的侧面开口的开口1250B,并且,该齿轮容纳部内部包括由齿轮系构成的减速机构1252。当构成上述驱动单元146的电机1254的驱动轴旋转时,减速机构1252用于降低旋转驱动力的速度,并用于将经过减速的旋转驱动力传送至凸轮环20,从而旋转凸轮环20。
电机1254安装到齿轮容纳部1250中,构成减速机构1252的位于上游端的齿轮与电机1254的驱动齿轮1256接合,以及构成减速机构1252的位于下游端的齿轮通过开口1250B与设置在凸轮环20的外圆周的齿轮部2004接合。
如图9所示,主柔性基板60安装在底座12的背面(后表面)1212上。
用于检测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等的位置的霍尔(Hall)元件7002安装在主柔性基板60上,并且主柔性基板60设置有电连接至电机1254的端部的连接部。
来自霍尔元件7002的检测信号通过主柔性基板60提供至控制单元148,以及来自控制单元148的驱动信号通过主柔性基板60提供至电机1254。
如图17所示,霍尔元件7002包含在设置于底座12后表面1212中的安装凹部1240中。
图像摄取器件140安装在柔性基板(未示出)上,并且来自图像摄取器件140的图像摄取信号通过柔性基板(未示出)提供至图像处理单元142。
如图22和图27所示,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具有用于保持第三透镜组18的框主体1804。
框主体1804在光轴的相对侧上的两个位置设置有轴承1806和1808,并且上述导轴1216和1218穿过轴承1806和1808,因此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被如此支撑,以使第三透镜保持框可沿光轴方向移动并且不可围绕光轴方向旋转。
围绕与磁体4002面对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的表面正交的轴(围绕与光轴正交的轴)缠绕的线圈4006(对应于电气设备部件)通过使用胶粘剂或类似物固定到框主体1804面对磁体4002的部分。线圈4006通过线圈柔性基板4008(对应于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电连接至主柔性基板60,并且来自控制单元148的驱动信号通过主柔性基板60和线圈柔性基板4008提供至线圈4006。具体而言,如图22所示,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顶端部4010连接至线圈4006,并且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基端部4012连接至主柔性基板60。
在该实例中,磁体4002、背面磁轭4004、和线圈4006构成线性电动机40,并且在通过从控制单元148向线圈4006提供的驱动电流由线圈4006产生的磁场与磁体4002的第一和第二区域的磁场之间的磁相互作用产生驱动力,用于沿光轴方向向前或向后移动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
如图9和图22所示,通过胶粘剂或类似物将磁体7004通过背面磁轭7006安装到框主体1804面对霍尔元件7002的部分。
在该实例中,磁体7004的磁感应强度(磁通密度)由霍尔元件7002检测,并且由霍尔元件7002产生的检测信号提供至控制单元148,因此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的光轴方向的位置由控制单元148检测;霍尔元件7002、磁体7004、和控制单元148构成位置检测机构70。
如图10和图18所示,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包括用于保持第二透镜组16的环板部1606,以及从在环板部1606的外圆周部分的圆周方向上的三个等间隔位置处沿轴向延伸的导部1608。
在导部1608面对环板部1606的径向内侧部分(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部分)形成有导槽1604。
如图27所示,导槽1604形成为朝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径向内侧开口,同时包括相对的侧面1604A和用于在侧面1604A深度部分之间形成连接的底面1604B,并且导槽1604平行于光轴方向延伸。
导柱50与导槽1604接合,因此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由三个导柱50支撑,以使其不可绕轴向(光轴方向)旋转但是可以沿轴向移动。
更具体而言,构成导柱50的两端凸缘5004的外表面5004A与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导槽1604的侧面1604A接合,从而防止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沿圆周方向移动;此外,两端凸缘5004的端面5004B与导槽1604的底面1604B接合,从而阻止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沿径向移动。
此外,在与导部1608的延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上形成端面1608A,并且在导部1608面对径向外侧的表面处形成外表面1608B。
在面对导槽1604的径向外侧并接近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后侧(导部1608的一部分)的部分,径向向外凸出第二凸轮销1610。
如图1 8所示,各个导部1608的第二凸轮销1610穿过形成在将在下面描述的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外圆周部分中的切口1410,从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外圆周部分凸出,并与凸轮环20的第二凸轮槽2012接合,并且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沿光轴方向移动,同时第二凸轮销1610响应于凸轮环20的旋转由第二凸轮槽2012引导。
如图10、图18、和图31~图33所示,电气设备部件19设置在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后部,以使电气设备部件与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作为一体沿光轴方向移动。
电气设备部件19具有快门功能和可变光圈功能,并通过快门柔性基板80(对应于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参见图32)电连接至主柔性基板60。驱动信号从控制单元148通过主柔性基板60和快门柔性基板80提供(传送)至电气设备部件19,籍此控制快门动作和可变光圈动作。
如图10和图18所示,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具有用于保持第一透镜组14的管状体1404,并且在管状体1404面对径向内侧的部分(在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内圆周部分),形成有用于与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导部1608接合的导槽1406,它沿轴向延伸。
如图27所示,导槽1406形成为朝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径向内侧开口的形状,并包括相对的侧面1406A和用于连接侧面1406A的深度部分的底面1406B。
各个导部1608分别与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导槽1406接合,因此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由三个导部1608支持,以使第一透镜保持框不可旋转但是可沿轴向移动。
更具体而言,各个导部1608的两个侧面1608A与各个导槽1406的两个侧面1406A接合,从而阻止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沿圆周方向移动,并且每个导部1608的外表面1608B与每个导槽1406的底面1406B接合,从而阻止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沿径向移动。
在管状体1404面对径向外侧的部分(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外圆周部分),在圆周方向上的等间隔处径向向外凸出三个第一凸轮销1412。
如图19所示,每个第一凸轮销1412与凸轮环20中的第一凸轮槽2010接合,并且响应于凸轮环20的旋转,在第一凸轮销1412由第一凸轮槽2010引导的同时,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沿光轴方向移动。
此外,在图4A所示镜筒10的镜筒收缩状态下,各个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第二凸轮销1610如图13所示都位于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中的切口1410中,并且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第一凸轮销1412和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第二凸轮销1610大体上位于沿光轴方向的相同位置上,并位于圆周方向上的等间隔处。
如图11和图19所示,凸轮环20具有管状体2001,并且管状体2001在靠近其外圆周表面后侧的位置上设置有上述齿轮部2004。
管状体2001在其内圆周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有上述第一和第二凸轮槽2010和2012,并且在其内圆周表面的后端设置有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凸轮槽2010和2012的第一和第二开口槽2010A和2012A。
顺便指出,通过将第一凸轮销1412穿过第一开口槽2010A插入第一凸轮槽2010来执行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第一凸轮销1412与第一凸轮槽2010的接合。
此外,通过将第二凸轮销1610穿过第二开口槽2012A插入第二凸轮槽2012来执行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第二凸轮销1610与第二凸轮槽2012的接合。
如图11和图19所示,固定环22具有管状体2202和安装到靠近管状体2202前侧部分的盖部2204。
管状体2202具有大于底座12的圆柱壁1208外径的内径,并设置有与齿轮容纳部1250的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口2203。
位于齿轮容纳部1250中齿轮系的下游端的齿轮穿过开口2203与凸轮环20的齿轮部2004接合。
关于固定环22,在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第三透镜保持框1802和凸轮环20被包含在管状体2202的内部,并且用盖部2204封住齿轮容纳部1250的开口1250A的状态下,管状体2202的后端部通过螺钉或类似物安装到底座12的前表面1214。
下面将描述快门柔性基板80的放置(laying-around)。
首先描述快门柔性基板80。
图30A和图30B是快门柔性基板80的透视图。
图31的镜筒截面图示出了快门柔性基板80在镜筒收缩状态下的状态,图32的镜筒截面图示出了快门柔性基板80处于广角状态下的状态,以及图33的镜筒截面图示出了快门柔性基板80在长焦状态下的状态。
图34A示出了快门柔性基板80在镜筒收缩状态下的状态,以及图34B示出了快门柔性基板80在广角状态下的状态。
图35示出了快门柔性基板80的放置透视图,以及图36是快门柔性基板80从其中穿过的底座12部分的平面图。
如图30所示,快门柔性基板80具有导电材料(例如形成在柔性绝缘基板上的铜)的导电图,并形成为带板状。
快门柔性基板80在其基端部8002上设置有电连接到主柔性基板60的连接端子,并在其顶端部8004上设置有电连接到电气设备部件19的连接端子。
在基端部8002和顶端部8004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具有均匀宽度的连接部8006,并且通过隆起连接部8006的宽度方向的一个方向形成的宽部8008设置在连接部8006靠近基端部8002的部分。
由比快门柔性基板80硬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制造的带板状加强板82通过双面胶带或类似物粘着到连接部8006的一个表面上涵盖距离基端部8002和连接部8006之间的边界预定长度的部分。
如图3 5所示,加强板82如此配置,以使在快门柔性基板80沿导柱50布置的状态下,加强板82的上端位于比导柱50的上端更接近底座12的位置。换句话说,加强板82设置为具有对应于导柱50长度的长度,并且在快门柔性基板80面对导柱50的表面的位置安装到快门柔性基板80上,从而沿导柱50延伸。
因此,快门柔性基板80的附着有加强板82的部分维持在根据加强板82的形状直线延伸的状态。
另一方面,快门柔性基板80的未附着加强板82的部分,即,基端部8002、在基端部8002和连接部8006之间的部分、连接部8006靠近顶端部8004的部分、以及顶端部8004,处于柔性状态。
下面将描述快门柔性基板80的放置。
如图36所示,在底座12上的设置有三个导柱50中的一个导柱50部分设置有通孔1260,用于使柔性基板从其中穿过。
通孔1260设置在导柱50的外部上,指向圆柱壁1208的径向向外方向。
通孔1260包括窄孔部1260A和宽孔部1260B,其中,窄孔部沿由导柱50的腹板5002的表面和凸缘5004的内表面形成的剖面形成,并具有比快门柔性基板80的连接部8006宽的宽度,宽孔部连接至窄孔部1260A,并具有比快门柔性基板80的宽部8008的宽度宽的宽度。
在快门柔性基板80的放置中,如图35所示,快门柔性基板80的顶端部8004经由底座12的后表面1212插入宽孔部1260B。然后,继续插入,直到宽部8008开始与设置在底座12中的台阶部(steppotion)1262邻接,并且连接部8006位于窄孔部1260A。这样确保了快门柔性基板80进入从底座12的前表面1214向前延伸的状态。
因此,引出到底座12的前方的快门柔性基板80的连接部8006沿导柱50面对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表面1620(参见图34)的表面设置,即沿在导柱50的两端凸缘5004之间的腹板5002设置。结果,快门柔性基板80沿由导槽1604和导柱50形成的空间延伸。更具体地,快门柔性基板80沿由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导槽1604的底面1604B和面对底面1604B的导柱50的表面形成的空间延伸。
接着,如下面将要描述的,位于快门柔性基板80的基端部8002的连接端子通过焊接等方式电连接并固定到主柔性基板60。更具体地,基端部8002通过主柔性基板60固定到底座12的后表面1212,并且底座12的后表面1212上固定有基端部8002的部分在圆柱壁1208的径向上相对于导柱50位于外侧上。
因此,如图30所示,在连接部8006和基端部8002之间边界的部分弯曲成90度,并且在被弯曲的边界部分产生的反作用力使连接部8006偏向挤压导柱50的表面(腹板5002的表面)侧的方向。
此外,位于快门柔性基板80的顶端部8004的连接端子通过焊接等方式电连接并固定到电气设备部件19。
这时,快门柔性基板80的放置完成。
如图31和图34A所示,当镜筒10处于透镜收缩状态时,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位于最接近底座12的位置,所以靠近快门柔性基板80的连接部8006的基端部8002的部分沿由导槽1604和导柱50形成的空间延伸,连接部8006的纵向方向上的中间部分在导柱50的前端弯曲成180度,以及靠近连接部8006的顶端部8004的部分处于沿底座12的方向延伸的状态。
换句话说,靠近快门柔性基板80的顶端部8004的部分在导柱50的前端向后弯曲,并沿位于导柱50面对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表面1620的表面的相对侧的导柱50的表面向底座12侧延伸。
如图32所示,当镜筒10从镜筒收缩状态向广角状态改变时,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被轻微地向前移动,弯曲成180度的部分(面对导柱50的前端的部分)从导柱50的前端向前移动,移动的量对应于快门柔性基板80的顶端部8004的前向移动。
如图33和图34B所示,当镜筒10从广角状态向长焦状态改变时,弯曲成180度的部分(面对导柱50的前端的部分)从导柱50的前端大量向前移动,所移动的量对应于快门柔性基板80的顶端部8004的前向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快门柔性基板80的弹性,相对于导柱50的前端位于顶侧上的连接部8006沿导柱50的腹板5002的表面的延长方向直线延伸,即,从导柱50的前端向前沿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表面1620直线延伸。
顺便指出,当镜筒10从长焦状态向广角状态改变时或当镜筒10从广角状态向镜筒收缩状态改变时,快门柔性基板80以与上述相反的顺序移动。
通过这样的构造,沿轴向延伸并面对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表面1 620的导柱50竖立在底座12上,快门柔性基板80从底座12沿面对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表面1620的导柱50的表面延伸,并且其顶端部8004连接至电气设备部件19,所以即使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移动,快门柔性基板80仍然保持沿导柱50的状态。因此,快门柔性基板80部分不会干扰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并且快门柔性基板80所占据的空间可维持在最小,同时确保透镜保持框的平滑运动,这样有利于减小镜筒10的尺寸,并因此有利于减小图像摄取装置100的尺寸。此外,快门柔性基板80沿由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导槽1604的底面1604B和导柱50面对底面1604B的表面限定的空间延伸,这样有利于减少占用空间。
此外,由于快门柔性基板80的连接部8006的一个表面上安装了加强板82,所以,即使在由于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运动而在弯曲(压缩)连接部8006的方向上施加力时,连接部8006仍可保持沿导柱50的表面的状态,所以可防止快门柔性基板80干扰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这样有利于平滑移动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
此外,三个导柱50平行于轴向并在沿凸轮环20的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从底座12上凸出,并且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部分与每个导柱50的接合确保了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由导柱50支持,以使第二透镜保持框不可沿径向旋转但是可沿轴向移动,因此例如图27所示,通过利用位于圆心在光轴上并穿过导柱50的圆周上、并处于导柱50之间的空间,可以布置图像摄取装置的组成部件例如导轴1216和1218以及磁体4002,与在第一和第二透镜保持框1402和1602的外圆周与凸轮环20的内圆周之间设置直线移动导环的情况相比,这样有利于减小镜筒10的直径尺寸并有利于减小图像摄取装置100的尺寸。此外,在将第一和第二透镜保持框1402和1602装配到底座12中的情况下,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沿底座12的方向插入,同时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导槽1604与底座12上的每个导柱50接合,并且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沿底座12的方向插入,同时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导槽1406与每个导部1608接合,所以可以容易地实现第一和第二透镜保持框1402和1602的装配。此外,在镜筒10的镜筒收缩状态下,第一透镜保持框1402的第一凸轮销1412和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第二凸轮销1610大体上位于沿光轴方向的相同位置上,并位于沿圆周方向彼此间隔的位置上,因此第一和第二凸轮销1412和1610可经由凸轮环20的第一和第二开口槽2010A和2012A同时插入第一和第二凸轮槽2010和2012,与将凸轮销中的一个插入凸轮槽、然后凸轮环20旋转一周、然后将凸轮销中的另一个插入凸轮槽的相关技术情况相比,这样有利于简化装配操作。
此外,导柱50的截面为I型,包括腹板5002和位于腹板5002两端的凸缘5004,这样有利于减少由导柱50占据的空间,同时确保导柱50的强度。此外,位于两端构成导柱50的凸缘5004的外表面5004A与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中的导槽1604的侧面1604A接合,并且两端凸缘5004的端面5004B与导槽1604的底面1604B接合,因此在腹板5002部分和导槽1604的底面1604B之间形成死区。因此,当由于第二凸轮销1610被压入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面对导槽1604的径向外侧的部分、而使第二凸轮销1610的压入方向上的顶端部从第二透镜保持框1602的内圆周表面凸出时,顶端部包含在死区中,这样有利于通过有效利用与导柱50有关的死区来设法减少镜筒10的直径尺寸。
下面将描述作为本发明的主要部件的主柔性基板60、线圈柔性基板4008、和快门柔性基板80的连接结构。
图37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线圈柔性基板4008、和快门柔性基板80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图38A和图38B是沿图37的线A-A的截面图,其中图38A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的可起伏表面部的弯曲状态,以及图38B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的可起伏表面部的平坦状态,图39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的可起伏表面部的弯曲状态的透视图,图40示出了主柔性基板60的可起伏表面部的平坦状态的透视图,以及图41示出了第一和第二焊接端部的焊接状态的透视图。
首先将描述主柔性基板60。
如图9所示,主柔性基板60包括柔性绝缘基板,和在该绝缘基板上形成的导电图,并具有安装到底座12的后表面1212的安装表面部62,和从安装表面部62延伸的活动表面部64。
如图37所示,除上述霍尔元件7002之外,安装表面部62上安装有光中断器(photo-interrupter)72,用于对沿凸轮环20的圆周方向设置在凸轮环20的后端的检测片2020(参见图8)进行检测。
光中断器72如此设置,使得在主柔性基板60安装到底座12的后表面1212的状态下,该光中断器通过底座12中的开口(未示出)从底座12的前表面1214向前凸出,并面对凸轮环20的检测片2020。
在光中断器72中获得的检测信号通过主柔性基板60提供到控制单元148,并且控制单元148基于检测信号识别凸轮环20的旋转位置。
在活动表面部64靠近安装表面部62的部分,形成有可在相对于安装表面部62弯曲成直角并与底座12的后表面1212分离的弯曲状态(图38A和图39)和配合并安装到底座12的后表面1212的平坦状态(图38B和图40)之间起伏的可起伏表面部66。
在可起伏表面部66面对底座的后表面1212的前表面上形成第一焊接端部6602。在该实例中,总共六个连接端子6002A在与直线正交的方向上间隔的两行中形成,每行包括沿直线相隔一定距离排列的三个连接端子6002A。
由比上述绝缘基板硬的材料制造、并具有对应于可起伏表面部66的尺寸的加强板68安装到位于可起伏表面部66与底座12的后表面1212面对的前表面的相对侧上的后表面。
下面将描述快门柔性基板80。
如上所述,快门柔性基板80的基端部8002(后端)通过底座12中的通孔1260(对应于开口)延伸到底座12的后表面1212的后侧。
快门柔性基板80的基端部8002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8020。在该实例中,在基端部800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每侧上形成两个连接端子8020A的情况下,总共形成四个连接端子8020A。
下面将描述线圈柔性基板4008。
类似快门柔性基板80的情况,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基端部4012通过通孔1260延伸到底座12的后表面1212的后侧。
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基端部4012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4014。在该实例中,在基端部401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每侧上形成一个连接端子4014A的情况下,总共形成两个连接端子4014A。
下面将描述将主柔性基板60焊接到快门柔性基板80和线圈柔性基板4008上。
首先,如图38A和图39所示,可起伏表面部66进入弯曲状态。
在该状态下,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第二焊接端部4014的每个连接端子4014A重叠地焊接到可起伏表面部66的第一焊接端部6002的每个连接端子6002A上。
接着,在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第二焊接端部4014的后端暴露的状态下,快门柔性基板80的第二焊接端部8020的每个连接端子8020A从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上端重叠地焊接到可起伏表面部66的第一焊接端部6002的每个连接端子6002A上。
结果,如图41所示,焊料H出现在连接端子4014A和6002A之间,焊料也出现在连接端子8020A和6002A之间,然后,主柔性基板60被电连接至快门柔性基板80和线圈柔性基板4008。
接着,如图38B和图40所示,可起伏表面部66弯曲成平坦状态,然后,如图9所示,固定金属74紧靠可起伏表面部66的后表面和安装表面部62,并且设置在固定金属74两侧的接合凹部7402与在底座12两侧上的接合凸部1232接合,由此完成主柔性基板60到底座12的安装。
在该状态下,焊料H位于主柔性基板60的前表面和底座12的后表面1212之间,因此焊料H被主柔性基板60的绝缘基板覆盖,不会暴露于外部。
顺便指出,在该实例中,底座12的后表面1212设置有凹部1230,以及焊接到第一和第二焊接端部6002、4014和8020的焊料H包含在凹部1230中。
根据该实例,主柔性基板60设置有可起伏表面部66,可起伏表面部66面对底座12的后表面1212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焊接端部6002,以及快门柔性基板80和线圈柔性基板4008在其后端分别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4014和8020。
因此,在可起伏表面部66处于弯曲状态的情况下,快门柔性基板80和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第二焊接端部4014和8020可重叠地焊接到可起伏表面部66的第一焊接端部6002上,这样有利于简化装配操作。
此外,可起伏表面部66处于平坦状态时,焊料H被主柔性基板60覆盖并且不暴露于外部,与相关技术不同,不需要确保一定的空间以防止焊料H的部分与其他部件接触,这样有利于减小尺寸。此外,不需要对焊料H的部分应用例如绝缘带的构件,这样有利于减少零件数量和成本。
此外,在该实例中,因为具有对应于可起伏表面部66的尺寸的加强板68安装到可起伏表面部66,所以无疑可以执行可起伏表面部66的弯曲,并且当可起伏表面部66弯曲时可确保平直度,这样有利于有效执行焊接操作。
此外,在该实例中,因为底座12的后表面1212设置有用于包含焊料H的凹部1230,当可起伏表面部66处于平坦状态时,在可起伏表面部66上的焊料H的部分不占据从底座12的后表面1212延伸的后侧上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减小尺寸。
顺便指出,尽管已在该实例中描述了在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第二焊接端部4014的后端暴露的情况下,将快门柔性基板80的第二焊接端部8020的每个连接端子8020A从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上面重叠地焊接到可起伏表面部66的第一焊接端部6002的每个连接端子6002A上的情况,但被暴露的部分也可以是不同于线圈柔性基板4008的第二焊接端部4014的后端的部分。
此外,尽管已在该实例中描述了由快门柔性基板80和线圈柔性基板4008构成的两种柔性基板设置为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情况,但在本发明中显然可仅采用一种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或采用三种或更多种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
此外,在该实例的描述中将数字照相机作为图像摄取装置,本发明也适用于各种其他图像摄取装置,例如摄像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镜筒,包括:
透镜保持框,用于保持透镜;
电气设备部件,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框中;
底座,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后侧上,以支持所述透镜保持框沿轴向移动;
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具有连接至所述电气设备部件的前端并具有通过所述底座中的开口从所述底座的前表面向后延伸到所述底座的后表面的后侧的后端;以及
主柔性基板,安装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
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所述后端连接至所述主柔性基板;其中
所述主柔性基板具有安装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的安装表面部,以及从所述安装表面部伸出的活动表面部;
所述活动表面部靠近所述安装表面部侧的部分设置有可在弯曲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起伏的可起伏表面部,在所述弯曲状态中,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相对于所述安装表面部弯曲并与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分离,在所述平坦状态中,所述可起伏表面部配合并安装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上;
所述可起伏表面部面对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焊接端部;
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在其所述后端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以及
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所述前表面安装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并且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所述第二焊接端部以与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所述第一焊接端部重叠的状态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所述主柔性基板包括柔性绝缘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导电图,以及,由比所述绝缘基板硬的材料制造、并具有对应于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尺寸的加强板安装在所述绝缘基板对应于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设置两个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二焊接端部重叠地焊接到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所述第一焊接端部上,以及,在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第二焊接端部的一部分暴露的状态下,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焊接端部从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中的所述一个的上面重叠地焊接到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所述第一焊接端部上的不同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中,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设置有能够包含焊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焊接端部上的焊料的凹部。
5.一种包括镜筒的图像摄取装置,所述镜筒具有用于引导目标图像的透镜和用于拍摄由所述透镜引导的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摄取器件,其中
所述镜筒包括:
透镜保持框,用于保持透镜;
电气设备部件,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框中;
底座,设置在所述透镜保持框的后侧上,以支持所述透镜保持框沿轴向移动;
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具有连接至所述电气设备部件的前端和具有通过所述底座中的开口从所述底座的前表面向后延伸到所述底座的后表面的后侧的后端;以及
主柔性基板,安装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
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所述后端连接至所述主柔性基板;其中
所述主柔性基板具有安装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的安装表面部,以及从所述安装表面部伸出的活动表面部;
所述活动表面部靠近所述安装表面部侧的部分设置有可在弯曲状态和平坦状态之间起伏的可起伏表面部,在所述弯曲状态中,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相对于所述安装表面部弯曲并与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分离,在所述平坦状态中,所述可起伏表面部配合并安装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上;
所述可起伏表面部面对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一焊接端部;
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在其所述后端设置有第二焊接端部;以及
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所述前表面安装到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并且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的所述第二焊接端部以与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所述第一焊接端部重叠的状态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其中,所述主柔性基板包括柔性绝缘基板,以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板上的导电图,以及,由比所述绝缘基板硬的材料制造、并具有对应于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尺寸的加强板安装在所述绝缘基板对应于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部分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其中,设置两个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中的一个的所述第二焊接端部重叠地焊接到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所述第一焊接端部上,以及,在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中的所述一个的所述第二焊接端部的一部分暴露的状态下,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中的另一个的所述第二焊接端部从所述电气设备部件柔性基板中的所述一个的上面重叠地焊接到所述可起伏表面部的所述第一焊接端部上的不同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摄取装置,其中,所述底座的所述后表面设置有能够包含焊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焊接端部上的焊料的凹部。
CNB2005100930586A 2004-08-25 2005-08-25 镜筒和图像摄取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73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5631 2004-08-25
JP2004245631A JP4122519B2 (ja) 2004-08-25 2004-08-25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0897A CN1740897A (zh) 2006-03-01
CN100437335C true CN100437335C (zh) 2008-11-26

Family

ID=3545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305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7335C (zh) 2004-08-25 2005-08-25 镜筒和图像摄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54600B2 (zh)
EP (1) EP1630581B1 (zh)
JP (1) JP4122519B2 (zh)
KR (1) KR20060050569A (zh)
CN (1) CN100437335C (zh)
DE (1) DE602005002700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19430B2 (ja) * 2005-07-26 2011-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652313B2 (ja) * 2006-11-10 2011-03-16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5094633B2 (ja) * 2008-08-20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5335412B2 (ja) * 2008-12-27 2013-1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464922B2 (ja) * 2009-06-22 2014-04-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341809B2 (en) * 2012-08-17 2016-05-17 Tdk Taiwan Corporation Lens focusing device
JP6022367B2 (ja) * 2013-01-30 2016-11-09 株式会社シグマ 撮影レンズ、撮像装置、及び光学素子
JP6719941B2 (ja) * 2016-03-27 2020-07-08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搭載部材、及び撮像装置
RU2749967C1 (ru) * 2020-12-18 2021-06-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ых заготовок диаметром 300-410 мм из аустенитной хромоникелевой стали
RU2750062C1 (ru) * 2020-12-18 2021-06-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ых заготовок диаметром 200-400 мм из низкоуглеродистой стали
RU2749964C1 (ru) * 2020-12-18 2021-06-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фрикционной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ого трубопроката диаметром 40-120 мм из низколегированной стали
RU2750061C1 (ru) * 2020-12-18 2021-06-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фрикционной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ого трубопроката диаметром 40-120 мм из низкоуглеродистой стали
RU2749976C1 (ru) * 2020-12-18 2021-06-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ых заготовок диаметром 180-300 мм из аустенитной хромоникелевой стали
RU2750071C1 (ru) * 2020-12-18 2021-06-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фрикционной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ого трубопроката диаметром 40-120 мм из аустенитной хромоникелевой стали
RU2749966C1 (ru) * 2020-12-18 2021-06-21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ых заготовок диаметром 200-400 мм из низколегированной стали
RU2767341C1 (ru) * 2021-03-25 2022-03-1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фрикционной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ого трубопроката диаметром 40-120 мм из аустенитной хромоникелевой стали
RU2767354C1 (ru) * 2021-03-25 2022-03-1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фрикционной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ого трубопроката диаметром 120-200 мм из аустенитной хромоникелевой стали
RU2767362C1 (ru) * 2021-03-26 2022-03-1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фрикционной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ого трубопроката диаметром 120-200 мм из низколегированной стали
RU2767358C1 (ru) * 2021-03-26 2022-03-17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фрикционной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ого трубопроката диаметром 120-200 мм из аустенитной хромоникелевой стали
RU2765008C1 (ru) * 2021-03-26 2022-01-24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фрикционной резки дисковой пилой нагретого трубопроката диаметром 120-200 мм из низколегированной стали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1548A (en) * 1985-12-14 1987-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ssembly 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or camera
US5717969A (en) * 1993-10-21 1998-02-10 Nikon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20020071672A1 (en) * 2000-12-11 2002-06-13 Akio Omiya Camera with movable lens barrel
JP2002268123A (ja) * 2001-03-12 2002-09-1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内に配設される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接続構造
WO2004031826A1 (ja) * 2002-09-30 2004-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と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CN1508588A (zh) * 2002-12-18 2004-06-30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和照相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08674B2 (ja) 1986-12-26 1996-06-19 スズキ株式会社 四輪駆動車の動力伝達方法
JPS63166293A (ja) 1986-12-27 1988-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基板の実装方法及び実装構造
JPH07209718A (ja) 1994-01-20 1995-08-11 Nikon Corp カメラの電気基板接続構造
JP3530643B2 (ja) * 1995-07-31 2004-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3344193B2 (ja) * 1996-01-31 2002-11-11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多段繰り出し鏡胴
JP3969927B2 (ja) * 2000-04-06 2007-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及び観察装置
JP4006178B2 (ja) * 2000-12-25 2007-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撮影装置および観察装置
JP2003131105A (ja) 2001-10-24 2003-05-08 Konica Corp カメラ
US6842585B2 (en) * 2002-04-18 2005-01-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amer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11548A (en) * 1985-12-14 1987-12-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ssembly 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or camera
US5717969A (en) * 1993-10-21 1998-02-10 Nikon Corporation Lens barrel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20020071672A1 (en) * 2000-12-11 2002-06-13 Akio Omiya Camera with movable lens barrel
JP2002268123A (ja) * 2001-03-12 2002-09-18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内に配設される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接続構造
WO2004031826A1 (ja) * 2002-09-30 2004-04-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と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CN1508588A (zh) * 2002-12-18 2004-06-30 佳能株式会社 透镜装置和照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5002700T2 (de) 2008-07-17
JP4122519B2 (ja) 2008-07-23
EP1630581B1 (en) 2007-10-03
KR20060050569A (ko) 2006-05-19
EP1630581A3 (en) 2006-05-31
US7554600B2 (en) 2009-06-30
EP1630581A2 (en) 2006-03-01
US20060044457A1 (en) 2006-03-02
CN1740897A (zh) 2006-03-01
DE602005002700D1 (de) 2007-11-15
JP2006064867A (ja) 200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7335C (zh) 镜筒和图像摄取装置
US11689809B2 (en) Reflection module capable of image stabilizatio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1630579A1 (en) Collapsible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device
KR20060047197A (ko) 접을 수 있는 렌즈 경통 및 촬상 장치
US20240134149A1 (en)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07066549A1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並びにレンズ位置調整方法
JP2002243502A (ja) エンコーダ装置
CN111630451B (zh) 透镜组件以及具有透镜组件的摄像头模块
US20100086291A1 (en) Camera modul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11119294B2 (en) Optical system
CN115933127A (zh)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JP4193062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688552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4623363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671097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3376659B2 (ja) レンズ鏡筒
JP4671098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4193061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06030749A (ja) 像ぶれ補正装置
JP2006064833A (ja) 沈胴式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8045024A (ja) レンズ鏡胴
JP2007156068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JP2005189443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JP4852556B2 (ja) レンズ鏡筒の表示装置
CN115696002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