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9578C - 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9578C
CN100429578C CNB981092861A CN98109286A CN100429578C CN 100429578 C CN100429578 C CN 100429578C CN B981092861 A CNB981092861 A CN B981092861A CN 98109286 A CN98109286 A CN 98109286A CN 100429578 C CN100429578 C CN 10042957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leaf
light
page
transf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1092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97938A (zh
Inventor
森田直之
津泽义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46331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59734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197047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7852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97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79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957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957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03B27/52Details
    • G03B27/58Baseboards, masking frames, or other holders for the sensitive material
    • G03B27/587Handling photosensitive webs
    • G03B27/588Supply rolls; Cutting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影象记录设备,包括:一个感光材料供应部分,和一个用于从暗盒里抽出感光材料的抽出部件;一个裁刀具;一个位于感光材料供应部分之上的影象记录部分,它具有一个扫描传送部件,以及一个曝光装置;一个传送部件,它把感光材料从裁刀具传送到扫描传送部件,并把曝过光的感光材料传送到下一步;一个背印部分,用于在感光材料的非记录面记录背印。除了由于提高了处理器的工作能力降低相片成本外,本发明的分配装置把影象记录设备的成本降低到比使用传统的分配装置达到的水平还低。

Description

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使感光材料曝光以记录潜像的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此以前,记录在照相底片如负片和反转片(下文简单地称作“胶片”)上的影象通常是通过直接(模拟)曝光的方式印制在比如相纸的感光材料上,其中,使从胶片投射的光线入射到感光材料上,以达到表面曝光的目的。
最近引入了一种新技术,这是一种依靠数字曝光的印相机。简要地说,用光电形式读取记录在胶片上的影象,然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进行各种影象加工处理,以产生用于记录的影象数据;根据影象数据调制的记录光用于扫描并使感光材料曝光以记录潜象,潜象随后被显影并输出照片(相片)。依照这种原理操作的印相机已经作为数字印相机商品化了。
在数字印相机中,光电读取胶片上的影象,通过随后的影象(信号)处理进行反差校正和其它操作,以决定曝光条件。因此,例如,通过组合几个影象或把一个单一影象分割成几个影象,以及色彩/密度调整和边缘增强,数字印相机在影象处理方面,比如编辑印制的影象有很多能力;因此,相片可以根据特定的用途进行各种影象处理制作后输出。而且,印制影象的数据可以输入计算机或类似的设备,并储存在比如软盘的记录介质上。
数字印相机的另一个优点是,与通过直接曝光的传统方法印出的相片相比,数字印相机输出的相片在解象力和色彩/密度还原性方面具有更好的影象质量。
具有这些特性的数字印相机基本上包括一个带有扫描器(影象阅读器)的输入器、一个影象处理器和既带有曝光装置又带有显影装置的输出器。
在扫描器中,从光源发出的可读光线可以入射到胶片上,从胶片上产生了带有胶片上记录影象的投射光,投射光经成像镜聚焦在影象传感器比如CCD传感器上形成清晰的影象,然后通过光电转换获取影象,并作为胶片上的影象数据(即影象数据信号)被送到影象处理器。在影象处理器中,从扫描器中送来的影象数据要经过特定的影象处理操作,产生的用于影象记录的输出影象数据(即曝光条件)被送到曝光装置。
在曝光装置中,如果它是靠通过光束扫描来曝光的这类曝光装置的话,按照从影象处理器传来的影象数据来调制光束,并使它在主扫描方向上偏转,同时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辅助方向传送感光材料(如相纸),由此,由于感光材料用光束扫描曝光(印制)的结果,形成了潜象,而且背印也记录上了。在显影装置(处理器)中,曝过光的感光材料要进行显影和其它特定的处理,以输出还原已记录在胶片上的影象的相片。
在曝光装置中,无论是数字印相机或依靠“直接”曝光的普通印相机,未曝光的感光材料都以暗盒形式保存,即,在避光的盒子里包含的卷。感光材料从曝光装置里的暗盒中抽出,并进一步传送以进行曝光和其它必要的步骤。
在普通印相机中,传送过程中的感光材料在进行曝光、背印记录、显影、清洗、烘干和其它必要的步骤时,不剪切而是保持一个卷,只是在这些步骤都完成以后,感光材料才剪切成特定长度的单个的照片。
这种工艺要求用以指示单个画幅(相片)轮廓的画幅信息(画幅孔),在感光材料曝光之前或之后形成。然而,形成画幅信息的感光材料部分只是浪费空间。而且,画幅信息必须通过具有打孔、传感器或类似物的特殊装置来形成。
在数字曝光型曝光装置中,为了记录没有不均匀性和其它缺点的高质量影象,曝光过程中的感光材料为了进行扫描,必须高精度地传送并不能停顿。另一方面,感光材料的传送在形成画幅信息时必须停下来,而且,背印的记录会使将要扫描的感光材料的传送负荷发生波动。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数字印相机中的曝光装置相应地制成了一个感光材料的松弛部段(缓冲弯),它不仅位于曝光位置和画幅信息形成区之间,而且位于曝光位置和背印记录区之间。如果采取这个方法,在缓冲弯的感光材料的容量(画幅数量)必须控制,必须准确地调节曝光时间,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包括传送区的复杂结构性及感光材料的控制;因此,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不可避免地增加。
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希望把曝光装置合并到数字印相机中,并希望感光材料按照最终制作的散页相片被切成散页后也能曝光。
然而,把感光材料切成散页后能使之曝光的数字曝光装置事实上还没有实现。
在印相机中,显影和随后的步骤一般比曝光要用更多的时间。如果曝光(影象记录)与显影和后续步骤同时连续地进行,前者比后者快,曝过光的而要进行显影的感光材料逐渐地积累起来。换句话说,显影和后续步骤的速率是有限的,曝光操作不得不停下来。
在最后一步把感光材料切成散页这种类型的印相纸中,在曝光部分和显影机之间设有储存器,以临时储存曝过光的感光材料。因此,显影和后续步骤就不再受速率限制了,连续曝光就可以完成,以实现高效率地运行。
在感光材料切成散页之后进行曝光的这种类型的印相机中,在存储器或类似物中容纳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散页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在管理剪切后的散页曝光顺序(通过参照画幅号码和通过排序)上,这个方法有困难,在从存储器或类似物中实现平稳地散页输出,也有困难。
要克服这个困难,在剪切的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散页送进显影机之前,在横向或在垂直于它们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分配它们,以形成在传送方向上重叠的儿行。通过这个方法,与散页感光材料以单行处理相比(在两行的情况下几乎是两倍,在三行的情况是几乎是三倍),显影机的加工能力可以被提高,而且曝光和显影过程之间在速度上的差异几乎被取消了。
然而,如果将进行分配感光材料散页的设备安装到印相机上,感光材料的传送路径长度就增大了,而且印相机的尺寸大小和成本也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剪切后的散页感光材料的分配不应影响曝光和感光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其它任何步骤。例如,拿一个具有每小时处理1800张最普通L尺寸相片的能力的印相机来说。因为每两分钟处理(曝光)一张相片,分配装置必须相应地完成必要的操作,包括接收送来的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散页,它们的分配以及准备接收下一张将要送来的感光材料散页。
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对传统的分配装置做了些改动,包含三个部分,一个高速传送部分,一个分配部分和一个速度调节部分;在高速传送部分,从曝光部分出来的散页感光材料被高速传送到分配部分,因此到下一个将要到来的散页之间的距离要足够长,以获得进行预定分配操作所必需的时间。在分配部分,散页通过合适的方法横向分配,比如,把散页用传送部件移到一起,然后传送到速度调节部分,在这里,在它们被送进显影机之前,散页传送速度调节成与显影的速度一致。
因此,与没使用分配装置相比,感光材料的路径长度大大地增加了,印相机的尺寸大小和成本将相应地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在数字印相机上或类似装置中的,在剪切的感光材料上进行数字曝光、背印记录等等的影象记录设备(曝光设备)。本设备的特征在于有好的可保养性,容易升级和降低成本,以及结构紧凑和工作效率高。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它将用于在剪切的散页感光材料上进行曝光,最好是数字扫描曝光的影象记录设备(曝光装置)上,它把曝过光的散页感光材料送进显影机,该装置的特征在于短的路径长度、小尺寸和简单的布局,以及低成本和在影象记录设备中将曝过光的散页感光材料分配成几行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影象记录设备,包括:
一个具有一个在避光盒子里装有一卷感光材料的暗盒承载器的感光材料供应部分,和一个用于从所述暗盒里抽出感光材料的抽出部件;
一个用于当感光材料被所述的抽出部件抽出时,把感光材料切成散页的裁刀具;
一个位于所述的感光材料供应部分之上的影象记录部分,它具有一个用于当感光材料散页被保持在特定记录位置时传送所述用于扫描的剪切后的感光材料散页的扫描传送部件,以及一个曝光装置,通过曝光装置按照数字影象数据调制的记录光,对由所述扫描传送部件传送的用于扫描的感光材料进行曝光;
一个传送部件,它把感光材料以在所述的记录位置上使记录面朝上的方式,从所述的裁刀具传送到所述的扫描传送部件,并把曝过光的感光材料传送到下一步;
一个背印部分,它位于所述的传送部件传送感光材料的路径的中间,用于在感光材料的非记录面记录背印。
在最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还包括在感光材料的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影象记录部分的下游的一个分配装置,以把剪切的感光材料散页在与所述传送部件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配成几行。
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使特定长度的散页感光材料曝光,以记录潜象的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它把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提供给显影机,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当感光材料散页放于其上时,传送它们的传送部件,一个提升分配部件,它在感光材料散页在所述传送部件上传送到特定的位置后,从传送部件上提升所述散页感光材料,并把它们在与所述传送部件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分配成几行上。
在最佳实施例中,在所述影象记录设备中的感光材料的曝光是扫描曝光,感光材料是在它被扫描传送部件运输时被曝光的,所述的传送部件在感光材料的传送方向上紧挨着设在所述扫描传送部件的下游。
在另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部件是向着感光材料传送方向的下游向下倾斜的。
附图的简要描述
图1A和图1B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显示影象记录设备两个例子基本布局的示意图;
图2是描述用于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的典型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示意图;
图3A是说明用于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俯视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侧视图;
图3C也是图3A的侧视图,但处在与图3B不同的状态;
图4A和4B是描述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的另两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描述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影象记录设备中的曝光单元的透视图;
图7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描述采用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影象记录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感光材料分配装置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平面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提升传送机机构的平面图;
图11是与图10所示的相同的提升传送机构处在不同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是与图11所示的相同的提升传送机构处在不同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3是说明使用图8所示的分配装置的一种感光材料散页分配方法的示意图;
图14是说明使用图8所示的分配装置的另一种感光材料散页分配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影象记录设备和根据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首先,在下面参照图1-6描述影象记录设备。图1A和图1B表示影象记录设备的两个例子的基本布置。图1A中10所示的在下文中称作“记录设备”的影象记录设备是这样一种设备,把一卷感光材料切成与最后制作的相片相配的特定长度的散页,背印(背印的记录)和数字曝光后,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供给显影机(也叫作“处理器”)。
要具有这些能力,记录设备10要包括一个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一个裁刀具28,一个用于记录背印的打印机14,一个具有在记录(曝光)位置X,使感光材料A曝光的曝光光学单元(下文称作“曝光单元”)34的影象记录部分16,一个扫描传送部件(图1A和1B上未示出),一个分配装置18。
也正如图1A和1B所示,影象记录设备10的基本布局,影象记录部分16设置在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的下游,感光材料A从裁刀具28传送到扫描传送部件,记录侧(涂乳胶侧)在记录位置X处朝上。
不用多说,虽然为了解释装置的基本结构从图1A和1B上省略了传送感光材料A的部件,传送导向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等等,但在记录设备中根据要求设置它们。
在记录设备10中,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包括承载器20和22以及相连的抽出辊对24和26。用于把感光材料A切成与相片尺寸相对应长度的散页的裁刀具28,设置在感光材料A通过抽出辊对24和26传送方向的下游(下文所用的术语“下游”具有刚在上文定义的含义)。
承载器20是在避光的盒子里装有一卷记录面朝外的感光材料A的暗盒30(或32)装入的地方。往承载器20和22里装入的暗盒30和32经常在适于容纳不同类型的,以它们的尺寸(宽度)、表面光泽(绸纹、无光泽等等)、特性(如厚度和片基类型)等等为特征的感光材料A。
举例说明的记录设备10能装入两个暗盒,但这不是本发明的唯一情况,它也可被改动以只能装入一个或能装入多个暗盒。
抽出辊对24或26是用来分别从承载器20或22的暗盒30或32中抽出感光材料A,并把它向下游传送。当感光材料A已经从裁刀具28向下游传送了相当于将要制作的每张相片的长度时,它的传送就在此时停住。随后,裁刀具28开动,把感光材料A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散页。
图1A和1B中所示的记录设备10相应地,以使从两个暗盒里抽出的感光材料A用共同的单一裁刀具28切割;这不是本发明的唯一的情况,也可为各个承载器(或暗盒)设置两个分开的裁刀具。
打印机14是用来在感光材料A的非记录反面(没涂乳胶面)记录包括各种信息的背印,比如,照相时间、印制(曝光)日期、画幅号码、胶片识别(ID)号码(代码)、用于照相的照相机ID号码和印相机的ID码。
在本发明的记录设备10中,对用于记录背印的打印机14没有特殊的限制,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打印机所使用的各种印刷记录方法,比如喷墨打印机、针式打印机和热传送打印机。由于后面将要描述的原因,非针式记录方法比如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方法可能以优先使用,尤其最佳的打印机是使用不溶于,水并在常温下是固体的热熔墨的喷墨打印机。
为了与最近开发的先进照相系统相兼容,打印机14最好能同时打印出至少两行。
如果图1A所示的本发明的记录设备10中要在感光材料A曝光之前完成背印,背印可在感光材料A被裁刀具28切割之前或之后记录,或者它可在切割操作从开始到结束的间隔期间内记录。选择哪段时间决定于各种因素,比如从裁刀具28到用打印机14记录背印的区域的距离,和最终要印出的相片的尺寸大小。
影象记录部分16包括曝光单元34和扫描传送部件(图1A和1B上未示出),在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10中,影象记录部分16设在前文提到的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之上。包括用于记录设备10的控制板的电子部分经常设在影象记录部分16的附近,通过把它设在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之上,记录设备10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
在举例说明的记录设备10的影象记录部分16中,当剪切的散页感光材料A固定在记录位置X处时,通过扫描传送部件传送它们以进行扫描,按照数字影象数据调制的记录光被曝光单元34投射,入射在记录位置X的感光材料A上,进行二维曝光。这种曝光方法一般称作“数字光栅扫描曝光”,被用来在感光材料A上记录影象。
曝光单元34是已知的光束扫描器,它基本上包括发出红(R),绿(G)和蓝(B)光以曝光感光材料A的光束的光源,按照数字影象数据调制发出的光束的调制器比如AOM(声光调制器),在与扫描传送感光材料A的方向相垂直的主扫描方向上,反射调制光束的光反射器,比如多棱镜,用以在记录位置X(在扫描线上)的特定点,把反射光束聚焦成特定射束点的fΘ(扫描)镜头。
本发明记录设备上的曝光单元34决不限于这类已知的光束扫描器,它可以被许多种使用各种发光装置和空间调制装置的数字曝光装置代替,它们在与扫描传送感光材料A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一个具体的例子包括使用PDP(等离子显示)阵列、LED(电子荧光显示)阵列、LED(发光二极管)阵列、LCD(液晶显示)阵列,DMD(数字微型反射镜)阵列,或激光阵列的数字光栅曝光部件。
用于扫描传送感光材料A的部件也不限于任何特定的类型,很多散页传送部件可作为例证。具体的先进例子包括使用两个安装在记录位置X(扫描线)相对两侧的传送辊对的扫描传送部件,和使用当感光材料A保持在记录位置X时,传送它的曝光鼓和两个压辊的扫描传送部件,上述压辊用一种使它们与曝光鼓接触的方式位于记录位置X相对的两侧。
在记录设备10中,扫描传送部件设在曝光单元34下面,扫描传送在水平或基本水平方向可以更好地进行。
把感光材料A从裁刀具28传送到扫描传送部件,和随后将要说明的从扫描传送部件传送到分配装置18,以及进一步从分配装置18传送到处理器的传送部件不限于任何特别的方法,所有已知的散页传送方法比如压辊、压带、带传送和使用吸取器的提升传送或类似的部件都可以用。
在举例说明的记录设备10中,影象记录部分16位于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上面,把感光材料A从裁刀具28传送到扫描传送部件的传送部件要适于传送感光材料A,以使当感光材料通过扫描传送部件经过记录位置时,它的记录面朝上。
因此,从供应部分12出来的感光材料A向上传送,它的传送路径拐弯,使它的记录面朝上后,感光材料A被送进扫描传送部件,并用从上面即从位于扫描传送部件之上的曝光单元34投射下来的记录光线L照射。因此,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记录面朝上,被送进处理器。
为了确保记录设备10中的裁刀具28能把感光材料A切成正确的长度,并通过确保感光材料A的切割和背印的记录不会通过扫描传送部件,向用于扫描的感光材料的传送中引入任何负荷波动,而得到正确的扫描传送,从裁刀具28到记录位置X的距离,和从打印机14到记录位置X感光材料A的长度,它们都随在传送方向的最大尺寸相片的长度一起变化,它们必须比最大尺寸长度大。换句话说,为了隔出上述部分,必须设置切割缓冲区和预曝光缓冲区。
如果一种非针式打印机比如喷墨打印机用来作为打印机14,背印的记录不可能向用于扫描的感光材料Z的传送引入负荷波动;因此,预曝光缓冲区的长度可以与切割缓冲区(即,从裁刀具28到记录位置X的距离)相等,由此,感光材料A的传送路径长度可以被缩短。而且,形成感光材料A缓冲弯(松弛带)的缓冲弯形成区可以设在传送路径的中间,因此,可能被单个部分引入到感光材料的传送中的负荷波动就被去除了,又进一步缩短了它的直线距离。
因此,通过使用上面描述的技术和方法,记录设备10可以被制造得更紧凑,而且更便宜。
说到感光材料A的缓冲弯的形成,较小尺寸的相片可以线性地移动,缓冲弯只在处理较大尺寸的相片时形成,另一方面,即使在处理最小尺寸的相片时也可形成缓冲弯。
分配装置18设在影象记录部分16的下游。分配装置18在垂直于感光材料A传送(因此,它们的传送穿过显影机)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分配感光材料A的散页,以形成供给到显影机的几行。
使用目前用于印制相片的普通银盐照相材料,显影处理比曝光更花费时间,如果曝光是连续地进行,显影处理就跟不上曝光的速度,而是落在后面,这就导致了需要把曝过光的感光材料临时储存在储存器、存贮器或类似物中。
设置分配装置18是基于解决这个困难的想法而设置的,通过横向分配感光材料A的散页上,以形成在传送方向上重叠的几行,可以提高显影机的工作能力(在两行的情况下几乎是两倍,在三行的情况下几乎是三倍),而且显影处理和曝光的时间差几乎取消了。
在本发明中,分配装置18不限于任何特殊类型,各种散页分配设备都可以用,比如,如图2所示使用一个围绕轴36a旋转的转盘36的分配装置,和感光材料A的传送部件被分成几个部分,比方说三个部分,并且中心部分横向移动的感光材料A的分配装置。
还有,在通过影象记录部分16曝光(扫描传送)的同时,可容纳剪切散页感光材料A的这种类型的分配装置,它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快速地分配剪切的感光材料散页。下面将要详细描述的这种装置可叫作“短距离分配装置”,它能更好地用在本发明中。
图3A、3B和3C表示的是典型的短距离分配装置40。短距离分配装置40是一种使用带传送器和通过沿轴线切开圆柱体,以在传送表面的选定区域形成一个平面而制做出来的半园形(D形)辊的装置。在所举出的例子中,它包括五个向下游(如图3A中箭头a所指)传送感光材料A的,在空间上互有间隔的带传送器42(42a、42b、42c、42d和42e),和设在相邻的两个带传送器42之间用以横向分配散页感光材料,以形成几行的半圆形辊对44(44a、44b、44c和44d)。
如图3B所示,当抽出从上游位置输送的感光材料A进入短距离分配装置40时,每个半圆形辊对44处在它们的平面部分互相相对的状态。在所考虑的这种情况下,处在下面位置的半圆辊的平面部分设定在与带传送器42的传送表面同一个水平面或比它稍低的位置,因此,无论如何也不会损坏通过带传送器42等等感光材料A的传送。
当散页感光材料A被传送到特定的位置时,半圆形辊对44在特定方向转动以分配那些散页,也就是,如果图3A中散页要分配到右边,就顺时针转动,如果要分配到左边,就反时针转动。图3C中看得很清楚,如果半圆形辊对44转动,下面半圆辊的传送表面将会升到带传送器42的传送表面之上,因此,从带传送器42上提升感光材料A的散页;随后,散页被夹在每个半圆形辊对44的上下两个部件之间,并被横向传送分配成几行。
短距离分配装置40的另一个最佳实施例是将作为传送部件的带传送器与作为分配装置的提升传送装置相结合,传送部件携带感光材料A的散页并把它们向下游传送,分配装置使用吸取器或类似物提升感光材料A的散页,并横向传送它们以把它们分配成几行。当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散页传送到短距离分配装置40中带传送器上的特定位置时,开动提升传送部件,以提升感光材料A的散页。并横向或倾斜(向下游)传送它们,以把它们分配成几行。
使用前文提到的两种分配装置,一种使用转盘36,另一种移动传送部件的分切单元中的一个,为了确保在曝光过程中不向感光材料A的扫描传送带入任何负荷波动,需要在记录位置X下游的区域A(见图1A和1B)设置后曝光缓冲器(也作为预分配缓冲器),也需要在分配装置的下游设置一个传送分配后的散页感光材料A的部件(作为后分配缓冲器)。
如已经提到的,感光材料A当它被夹在辊或类似物之间时经常被传送用以扫描,因此,甚至如果被曝过光的部分感光材料A被放在驱动的带传送器上时,将要被引入感光材料扫描传送的负荷波动小得可以忽略。因此,使用上文提到的短距离分配装置就提供了有利条件,它可以紧接着设置在记录位置X之后,而不用插入任何后曝光缓冲器,正被曝光的感光材料A的剪切散页可以以与扫描所传送的感光材料的速度一样的速度被短距离分配装置接收,曝过光的散页感光材料可以在在在它们被接纳进传送部件后立即被分配,分配后的散页立即向下游传送。
因此,通过使用短距离分配装置,相当大地缩短了感光材料A的路径长度。而且,对短距离分配装置来说,带传送器的移动速度并不是绝对地要与传送扫描的感光材料A的速度相等。
图1A和1B所示的实施例是具有分配装置18的最佳实施例;然而,这些不是本发明的唯一的例子,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可以不装配分配装置18,而使感光材料A的散页以单行供给显影机。这种类型的机器在印相机/处理器的工作能力方面不是高效的,但另一方面,它是便宜的。为实施这个实施例,取消分配装置18,加上后曝光缓冲器,以使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传送进处理器。
图1A所示的记录设备适于在感光材料曝光之前,记录背印。这不是本发明的唯一情况,装置可以作些改动,在感光材料A曝光之后,记录背印。图1B表示的是这种情况的一个实施例。
如图所示,打印机14的后曝光缓冲器(区B)设在记录位置X的下游,打印机设在向下弯曲的传送路径上;随后,分配装置18设在向上弯曲的传送路径上,使得剪切后的散页感光材料A在它们被送进处理器之前被分配成几行。甚至在曝光之后进行背印的另一情况下,使用非针式打印机和短距离分配装置对通过在记录位置X的下游设置直线传送路径,以缩短感光材料A的路径是有用的。
如果在图1B所示的实施例中不采用分配装置18,在从图1A中省略分配装置18的情况下,作些改动;在记录位置X下游的感光材料A的传送路径是直的,打印机14设在与图1A所示的分配装置18相同的位置上。
因此,本发明的记录设备10保持有基本的布局,即,影象记录部分16设在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的上面,感光材料A的传送路径是以这样一种形式形成的,以使它的记录面(涂有乳胶侧)在记录位置X处朝上,而且机器升级、降低成本和适应各种规格变化的各种变化都能简单地完成。
图4A和4B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的两个例子。图4A和4B所示的影象记录设备是图1A所示的记录设备10的具体的例子,因此,相似的部件以相似的标号标出,下面的描述针对图4A和4B装置的具体例子的部件。必须注意,除了举例说明的部件,按照需要,记录设备50也包含有感光材料A的传送部件比如传送辊、传送导向部件、传感器和各种其它部件。
图4A中50所指的影象记录设备(下文中简单地叫作“记录设备50”)是暗盒内置型的,暗盒30和32的相应的承载器20和22分别安装在记录设备50内。
包含承载器20和22的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位于记录设备50的外壳52的左下部,如图4A所示,具有曝光单元34和扫描传送部件54的影象记录部分16位于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的上面。
在举例说明的记录设备50中,通过先打开朝向操作者(背向相纸的平面)前侧的盖,然后在垂直于相纸平面的方向上,往承载器里放入相应的暗盒,就可以向承载器20和22中装载暗盒30和32。
从承载器20和22中的暗盒30和32中抽出的感光材料A被传送部件基本垂直地向上传送,通过传送导向部件56,其传送路径向右弯转90度,于是,它几乎水平地移动,记录面朝上地送进扫描传送部件54。
裁刀具28和使用色带的打印机14安装在感光材料A的传送路径的中间。正如已经提到的,当感光材料A从裁刀具28向下游传送相当于每个将要制做的相片的长度时,感光材料A的传送就在这个时间点上停住了;随后,切割28开动,切割感光材料A成特定长度的散页,它们在传送的同时,要用打印机14进行背印。
如上所述,影象记录部分16包含曝光单元34和扫描传送部件54。在阐述的例子中,曝光单元34可以是前面提到的光束扫描器,它采用按照记录的影象调制的,并在主扫描方向(与图4A和4B的平面垂直)上反射的光来作为记录光线L来曝光感光材料A,其主扫描方向垂直于扫描传送部件54传送用于扫描的感光材料A的传送方向。曝光单元34位于扫描传送部件54的上方。
另一方面,扫描传送部件54包含位于记录位置X(扫描线)相对两侧的两组传送辊对58和60,和一个为在记录位置X更精确地约束感光材料A而设的曝光传送导向部件62。通过传送导向部件62的导引,感光材料A通过传送辊对58和60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辅助方向传送。正如已经提到的,光束在主扫描方向反射,因此感光材料A被光束二维扫描曝光,在材料Z上形成潜象。
分配装置18设在影象记录部分16的下游。曝过光的散页感光材料A在分配装置18被横向分配(在垂直于它们的传送的方向)成在传送方向上重叠的几行。随后,散页感光材料A通过传送辊对64送进处理器66,并在彩色显影、漂白定影、漂洗和其它槽中,以适合于感光材料A的方式经受必要的处理,并随后烘干生产出最终的相片。
在图4A中所示的记录设备中,分配装置18是前文提到的短距离类型,它可以紧挨着安装在记录位置X之后,以缩短感光材料A的路径长度。
图4B中70所指的记录设备有在外壳72的左侧壁上有形成支架的承载器20和22,因此暗盒30和32可以从外面装进去,而不用打开外壳的门或其它任何部位。
在我们考虑的实施例中,从承载器20到记录位置X的路径长度与从承载器22到记录位置X的路径长度是如此不同,以致于要分别为每个承载器提供裁刀具28a和28b。
除了这一点和感光材料A的传送路径变化外,记录设备70具有基本上与图4A所示的记录设备50相同的布局。
就象在记录设备50中,记录设备70中的影象记录部分16位于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之上,从暗盒30和32中抽出的感光材料A被向上传送,与之相连的裁刀具28a和28b切成散页,这些散页随后要被打印机背印。
随后,感光材料A的传送路径通过导向部件74向右转弯,因此,在几乎水平面上移动,然后记录面朝上地被送进扫描传送部件54,因此,它在影象记录部分16进行成象曝光。
剪切后的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散页被分配装置18分配成几行,随后被传送辊对64传送进处理器66,在这里进行显影并进行必要的处理步骤以生产出相片。
图5表示的是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的又一个例子。又一次地,相同的地方用相同的数字标识,下面的说明针对不同的地方,除了图5实际上画出的部件外,传送感光材料A的装置比如传送辊、传送导向部件、传感器等等可根据要求提供。
图5中80所指的影象记录设备,下文中简单地称作“记录设备80”,具有与前面提到的记录设备10、50和70基本相同的布局,包括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裁刀具28a和28b、打印机14、位于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之上的影象记录部分16和短距离分配装置82。
记录设备80的感光材料供应部分12具有两个承载器86和88,每个都安装有成卷的记录面朝上的感光材料A的暗盒84。
在举例说明的记录设备80中,每个暗盒84有一个内置的抽出辊对90,上面的辊是驱动辊。当暗盒84放到承载器86和88中的特定的位置上时,它们与用于安装在相应承载器上的相联的抽出辊对的驱动源啮合。
把抽出辊对90与位于各个承载器86和88上的相联的驱动源啮合的方法并不限于任何特殊的方法,各种已知的啮合方法都可以用。一种方法是,每个抽出辊对90驱动辊的旋转轴的一端伸出到每个暗盒84的外面,并与一个滑轮连;一条绕着三个滑轮的弹性环带用作驱动装置,其中一个滑轮与驱动源啮合,暗盒84放在每一个承载器86和88中的特定的位置,于是所述滑轮极力推动围绕着滑轮的环带。由于记录设备80这样设计,旋转的环带将会带动抽出辊对90转动。
另一方面,可以设置一个齿轮而不是滑轮,装上暗盒84,于是,抽出辊对90与驱动源啮合。许多其它方法都可以用以达到在抽出辊和相关的承载器上的驱动源啮合的目的。
从承载器88中的暗盒84中抽出的感光材料A被裁刀具28b切割成特定长度的散页,散页通过第一个传送部分92和第二个传送部分94向上传送这些散页,每个传送部分都包括几个传送辊对。从承载器86中的暗盒84中抽出的感光材料A被裁刀具28a切割成特定长度的散页,这些通过第二个传送部分94向上传送。随后,感光材料A如图5所示记录面朝上地向右移动,进入到影象记录部分16(更准确的是进入扫描传送部件54)。
正如所示,打印机14设在第二个传送部分94的中间,以便它能在感光材料通过第二个传送部分传送时在其上记录背印。
第二个传送部分94上的紧挨着打印机14下游的两个传送辊在空间上相距足够的空间,以提供缓冲弯形成区98。换句话说,调节第二传送部分94,以使在缓冲弯形成区98下游感光材料A的传送速度与它在影象记录部分16处用于扫描的传送速度相同,而它在缓冲弯形成区98的上游以更快的速度传送。因此,被穿过第二传送部分94传送的的感光材料A在缓冲弯形成区98形成一个如虚线所示的,取决于区98尺寸的缓冲弯。这样,打印机14就被一个足够短的路径长度与影象记录部分16隔开了,以实现感光材料A在辅助扫描方向被精确地传送。
影象记录部分16包含曝光单元34和扫描传送部件54。如在记录设备10、50和70中一样,扫描传送部件54包含设在记录位置(扫描线)X相对的两侧的两个传送辊对58和60,和一个帮助感光材料A适当地固定在记录位置X的曝光运输导向部件(图5中未画出)。
图6是曝光单元34的透视图。曝光单元34是三条激光不同入射角的镜头(即,三个光源的不相关联的镜头),它用三元色光束对感光材料A进行扫描曝光;它包括激光光源100(100R,100G和100B),还有声光调制器102(102R,102G和102B),多棱镜104,fΘ镜106和布置在从各个光源发出光束L(Lr,Lg和Lb)的行进方向上的平面镜108。除了这些部件以外,曝光单元34根据需要还可有其它的光学元件和装置,包括光束整形镜、聚光镜、倾斜校正镜、光路改变镜和传感器。
所说明的三个光源的非关联镜头使用三个激光源发出的与感光材料A的曝光相符合的特定波长的光束,红光(R)、绿光(G)和蓝光(B);从各个激光光源发出的光束L允许以略微不同的角度(例如,大约四度)入射到多棱镜104的反射面的同一个点上,然后在主扫描方向上反射,然后以不同的角度聚焦到感光材料上的同一个主扫描线上;这种扫描在时间间隔内在同一个主扫描线上进行。
在典型的情况下,激光源100R是一个发射波长为662nm用以进行R曝光光束Lr的半导体激光发生器;激光源100G是一个使用SHG装置发射波长为532nm,用以进行G曝光光束Lg的波长转换激光发生器;激光源100B也是一个使用SHG装置,但发射波长为473nm用以进行B曝光光束L b的波长转换激光发生器。
声光调制器102是用以按照记录的影象,调制从激光源100发出光束L的装置。调制过的光束L然后投射到多棱镜104的反射面的同一个点上,被表面反射,并被fΘ镜106处理,因此它们将最终正确地聚焦到主扫描线上的记录位置X;此后,当感光材料A被扫描传送部件54在辅助方向上传送时,光束L被平面镜108反射,并入射到感光材料A上的曝光位置X(扫描线)。
短距离分配装置82设在影象记录部分16的下游。它是使用前文提到过的带传送器和使用吸取器的提升运输装置的分配装置。具体地说,短距离分配装置82包括作为传送部件的带传送器110,感光材料A位于其上并被向下游传送,具有较小宽度沿它们的宽度的中心安装在各个带传送器110之上的辅助带传送器112,分配装置114。
带传送器110和辅助带传送器112并不是让传送的感光材料A夹在带传送器110和相对的辅助带传送器之间的这样一种类型;事实上,辅助带传送器112与带传送器110之间略微相隔有一定的空间。简单地说,辅助带传送器112的主要功能是压下感光材料A的任何卷曲,以帮助它与带传送器110一起传送,并确保它被分配装置114(特别地,吸取单元116和118)正确地吸取。
感光材料A被带传送器110和辅助带传送器112传送的速度设置为比用于扫描传送的速度稍微快一点。这可确保消除带传送器110和辅助带传送器112的驱动给感光材料A的扫描传送带来的影响。
分配装置114具有两个吸取单元116和118,每个都有两个吸取器连接在吸取装置上(未画出)。吸取单元116和118设在每个辅助带传送器112宽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侧。吸取单元116设置为朝向操作者(背向相纸平面),它在适当位置吸取感光材料A,提升到一定高度,从感光材料A的传送方向看去向下游倾斜地移向右边(朝向操作者而远离相纸平面),随后,松开吸取操作,在右边放下剪切散页的感光材料A散页。相似地,设置为远离操作者的吸取单元118提升感光材料A,并向下游倾斜地移向左边,因此一张剪切的散页感光材料被放在了左边。
要得到这个结果,每个辅助带传送器112应具有这样的宽度,以使甚至最小对角线尺寸的散页感光材料A能被吸取单元116和118在适当的位置吸取。
移动吸取单元116和118的机构不限于任何特定的机构,各种已知的机构都可以采用,如举例说明的使用链的移动机构、使用凸轮轴的机构、使用导轨和导槽的机构以及这些机构的合适的组合。
剪切后的散页的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散页被输出到带传送器110上,被扫描传送部件54夹住(特别地被传送辊对60),感光材料A的传送受扫描传送部件54的控制,它的传送速度与扫描传送的速度相等。当感光材料A从扫描传送部件54上释放并被带传送器110传送到特定的位置时,散页感光材料是根据需要被吸取单元116或118吸住并被提升的,并随后放到左边或右边。
例如,如果连续地反复通过吸取单元116把散页放到右边,通过吸取单元118放到左边,不放到左边和右边而使其直接通过,剪切的散页感光材料A就可分成三行;另一方面,轮流地通过吸取单元116放到右边和通过吸取单元118放到左边,散页感光材料A可以被分成两行。
本发明举例说明的记录设备80和其它类型的影象记录设备,不适合分配各种类型的剪切散页感光材料A;如果散页感光材料太大以致不能几行地处理,或者如果要进行批处理而不连续地处理,感光材料A可以不被分配成几行,而是以单行供给处理器66。
如果散页感光材料A进行分配,不管它们的尺寸大小,它们可以分配成同样数量的行,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感光材料A的尺寸大小,将它们分配成不同数量的行,例如,L尺寸分成三行,或8X10英寸分成两行。
从短距离分配装置82中出来的感光材料被传送辊对64运送进处理器66。
本发明的影象记录设备在上面作了详细的描述,但前面描述的绝不是本发明的唯一例子,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的情况下,当然可以作各种改进和改动。
正如在前面详细描述的,根据它的第一个方面,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影象记录设备,可用它在数字印相机和类似设备中在剪切的散页感光材料上进行数字曝光,背印记录等上,特别地,装置具有优良的可维护性、便于进行机器的升级和性能的更替、成本降低以及结构紧凑和较高操作效率的特征。
在后面几页中,我们将按照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参照附图7-14更具体地描述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图7是使用本发明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影象记录设备的示意图。图7中210所指的影象记录设备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作“记录设备210”,记录设备用作前文提到的数字印相机中的曝光装置,一卷感光材料被切成相当于最后做出的相片长度的特定长度的散页,经过背印(背印记录)和数字扫描曝光后,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根据需要通过本发明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被分成几行,并被供给处理器(显影机)250。
要具有这些能力,记录设备210包括感光材料供应部分212、用于背印记录的打印机214、在记录(曝光)位置X曝光感光材料A的影象记录部分216,和本发明的把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分成几行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218(下文中称作“分配装置218”)。
必须注意,除了举例说明的部件,传送感光材料A的部件如传送辊、传送导向部件、传感器和各种其它部件也要根据需要包括在记录设备50中。
进一步地参照记录设备210,感光材料供应部分212(下文中称作“供应部分212”)包括承载器220和222、抽出辊对224和226以及裁刀具228和230。
承载器220和222是装入包含在一个避光盒中的记录面朝外的感光材料A的暗盒232的地方。要装入承载器220和222中的暗盒232常常要适于装入不同类型的,以它们的尺寸(宽度)、表面光泽(绸纹、无光泽等等)、特性(如厚度和片基类型)等等为特征的感光材料A。可装入的暗盒数量绝不限于两个,它可根据记录设备210的尺寸和结构适于装入一个或三个或更多的暗盒。
抽出辊对224或226用来从装入到相应的承载器220或222中的暗盒232中抽出感光材料A,然后传送抽出的感光材料A。当感光材料从相应的裁刀具228或230处向下游传送了相当于每个最后制做的相片的长度时,传送就在这个时间点上停止了。随后,开动裁刀具228或230,把感光材料A切成特定长度的散页。必须注意,一个裁刀具可用于几个承载器。
从承载器222的暗盒232中取出并通过裁刀具230切成特定长度的散页的感光材料A通过包括许多传送辊对的第一传送部分234和第二传送部分236向上传送。另一方面,从承载器220中的暗盒232中取出并通过裁刀具228切成散页的感光材料A通过第二传送部分236向上传送。随后,这些散页都记录面朝上地向右传送到影象记录部分216(扫描传送部件242)。
打印机214安装在第二传送部分236的中间。
打印机214用来在感光材料A(未涂乳胶)的非记录反面记录,背面打印包含多种信息,比如照相的日期、印相(曝光)的日期、画幅号码、胶片识别(ID)号码(代码)、照相机识别号码和印相机识别号码。感光材料A在通过第二传送部分236传送的时候通过打印机214进行背印记录。
用于背印记录的打印机214的例子包括用在已知的印相机上的背面打印机,如喷墨打印机、针式击打打印机和热传递打印机。为了适合于最近开发的高级照相系统,打印机14最好能适于同时打印出至少两行。
缓冲弯形成区238设在第二传送部分236的打印机214下游的传送辊对236a和236b之间。
因此,第二传送部分236中的感光材料A的传送速度如下设置:传送辊对236b和随后缓冲弯形成区238下游的部件的速度,与影象记录部分216(扫描传送部件242)的扫描传送速度相同,因此,传送辊对236a的速度和前面的缓冲弯形成区238上游部件的速度就比上面的扫描传送的速度高。如图7中虚线所示,通过第二传送部分236传送的感光材料A,根据它的上游/下游传送速度的差异大小,在缓冲弯形成区238处形成缓冲弯。
在举例说明的记录设备210中,这种配置使打印机214与影象记录部分216分离开一段短距离。因此,就可实现在曝光过程高精度的扫描和传送感光材料A。
影象记录部分216包括曝光单元240和扫描传送部件242。当感光材料A通过扫描传送部件242固定在特定的记录位置X,并在箭头Y所指的方向被传送扫描时,按照影象数据(记录的影象)调制的,并在垂直于感光材料A扫描传送方向的主扫描方向(垂直于图7和8的平面;图9中箭头X所指的方向)上偏转的记录光线L从曝光单元240发射出来,并入射到记录位置X,因此感光材料A被二维扫描曝光,在材料Z上形成潜影。
必须注意,在举例说明的影象记录部分216中,要进行感光材料A的边缘对正(边缘位置调节),因此感光材料A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中心可以被放到特定的位置,然后感光材料A就基于中心点来曝光。
曝光单元240是一个已知的使用包括激光束在内的光束作为记录光线L的光束扫描器。曝光单元240基本上包括发射用红光(R)、绿光(G)和蓝光(B)来对感光材料A进行曝光的光束的光源,按照数字影象数据调制从光源发射出来的光线的调制装置,比如AOM(声光调制器),在主扫描方向偏转调制过的光线的光线偏转器,比如多棱镜,用于聚焦在主扫描方向偏转的光线,以在记录位置X的特定点上与特定光束共同形成影象的fΘ(扫描)镜,以及一个用于光路调节的镜。
曝光单元34可以被各种使用各种在垂直于感光材料A用于扫描传送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的发光装置和空间调制装置阵列的数字曝光装置所代替。这些阵列的具体的例子包括PDP(等离子体显示器)阵列,LED(电子荧光显示器)阵列,LED(发光二极管)阵列,LCD(液晶显示器)阵列,MDM(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阵列,或激光阵列。
另一方面,扫描传送部件242包括两个设在记录位置X(扫描线)相对两侧的传送辊对244和246,在记录位置X更精确地固定感光材料A的曝光导向部件252(见图8)。当感光材料A被固定在记录位置X处时,感光材料A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辅助扫描方向被扫描传送。作为记录光的光束在主扫描方向偏转,因此感光材料A被按照影象数据调制的记录光的二维扫描曝光,因而在材料Z上形成潜影。
另一个例子包括使用曝光鼓的扫描传送部件,当感光材料固定在记录位置X时,传送感光材料A,和以一种保证其与曝光鼓接触的方式,位于记录位置X相对两侧的两个夹持辊。
分配装置218位于影象记录部分216的下游。
分配装置218是本发明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一个例子。分配装置218接收从影象记录部分216中的扫描传送部件242中出来的感光材料A,在与扫描传送方向(如箭头Y所指)相同的方向上传送,同时,根据需要在垂直于它们的传送方向(即,按照箭头X所指的主扫描方向)的横向方向分配散页感光材料A,以形成几行并传送到传送辊对248,通过它将感光材料A供给处理器250(进入处理器)。
如上所述,显影过程一般比曝光更费时。分配装置218横向地分配将要处理的散页感光材料A,以形成在传送方向上重叠的几行,处理器250的生产量在两行的情况下几乎被加倍提高了,在三行的情况下是三倍,显影过程和曝光过程的时间差异事实上就去除了。
图8是分配装置218的侧视图,图9是同一装置部分被去掉的平面图。分配装置218基本上包括用作提升分配装置的带传送器270和提升传送机械装置272。在影象记录部分216处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输出到带传送器270,带传送器把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携带到特定的位置,于是感光材料A被提升传送机械装置272提升并倾斜地向下游传送,被放到右边或左边;感光材料A又被放到带传送器270上,同样地被传送进传送辊对248。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分配装置218紧挨着设在影象记录部分216(特别地,扫描传送部件242在其中)的下游,影象记录部分216以中心基点进行曝光并就横向(主扫描)方向的中心(下文简单称作“中心”)与分配装置218相重合。
当感光材料A放在带传送器270上时被传送。另一方面,当感光材料A固定在扫描传送部件242,和把感光材料A送进处理器250(或处理器中的传送部件)的传送辊对248之间时,它们通常传送感光材料A。
因此,在曝光处理过程中,即使感光材料A的一部分从扫描传送部件242中出去又被放到带传送器270上了,感光材料A的传送速度还是受扫描传送部件242控制的,在带传送器270运输速度和扫描传送速度之间存在的速度差异将不会影响正在曝光的感光材料A的扫描传送速度;因此,分配装置218可以紧挨着设在扫描传送部件242之后。
如果感光材料A从扫描传送部件242中出来,它被带传送器270以带传输器的传输速度送进传送辊对248。使感光材料A进入处理器的传送辊对248的传输速度与处理器250中的传送速度相同,并且通常慢于记录设备210中的带传送器272及类似物的传输速度。然而,如果感光材料A传送到传送辊对248是由带传送器270来进行的,当它被固定在传送辊对248的两个部件之间时,它在这个时间点上的传送速度是由辊对控制的,因此,曝过光的感光材料A可以以平稳安全的方式供给处理器250。
而且,提升传送机构272提升在带传送器270上的散页感光材料A,并横向传送它们,把它们放到右边或左边;因而,散页感光材料A可以迅速分配(或被传送以进行分配),而不受带传送器270传输速度和其它因素的制约。另一优点是,一散页已经送到带传送器270上的感光材料A被提升起来以准备放到边上,因而,它不会干扰下一散页将要到带传送器270上的感光材料A。因此,从扫描传送部件242中出来的散页感光材料A可以连续地被带传送器270接收分配成几行。
简要地,本发明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是这样一种装置,当感光材料A位于其上时,传送感光材料的带传送器270与用以提升散页感光材料A并把它们分成几行的提升分配装置联结在一起。因此,在此之前要求的高速传送部分和速度调节部分就省略了,分配装置一般是直的并具有短距离传送路径,以在更低的成本基础上实现更小的尺寸和更简单的结构。这个装置可以平滑地、连贯地从记录部分216到处理器250传送感光材料A,而不会影响用于扫描的感光材料A的传送和向处理器250的传送,而且,当散页感光材料A从记录部分216到处理器250移动时,它们可以确实地分成几行。
每条带传送器270是已知的类型的带传输器,包括两个辊274和276、绕在两个辊之间的环形带278和图8中未画出的驱动源。
在记录设备210中,从扫描传送部件242(特别是传送辊对246)到传送辊对248之间的距离取决于并必须大于,在记录设备210要处理的所有相片传送方向上尺寸最大的相片长度;因此,每条带传送器270的位置和传送长度被设成这样一个取决于扫描传送部件242和传送辊对248之间距离的值,感光材料A可以以连贯的方式从前者传送到后者。如果扫描传送部件242和传送辊对248之间的距离太长,整个路径要加长,最终增加设备的成本和尺寸大小。这又一考虑必须在决定扫描传送部件242和传送辊对248之间的距离时包括进去。
每个带传送器270的横向尺寸(宽度)取决于各种因素,比如相片宽度的最大尺寸和散页感光材料将要分成的行数,必须选定合适的值,确保感光材料A连贯可靠地传送。
在举例说明的分配装置218中,带传送器270在感光材料A的传送方向上向下倾斜。这是最佳的实施例,在此之中,由于有效地预防了发生的麻烦,例如,由于卷曲的感光材料A造成的阻塞和弯折,以确保分配装置218可以以更平稳连贯的方式接收从扫描传送部件242中来的感光材料A,并把它们供给处理器250。
带传送器270向下倾斜的角度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值,除非角度太大使感光材料A将不会停在带传送器270上而是下滑;因此,带传送器270的倾斜最好在约5到30度之间。
带传送器270的传输速度可根据诸如记录设备210的生产量和扫描传送速度的因素合适地决定。最好是,带传送器270的传输速度稍微高于扫描传送速度,以确保当感光材料放在带传送器270上(与之接触)时可以更适当地去除可能引起的对传送扫描的感光材料A的任何影响。
具体地,考虑扫描传送速度的变化、带传送器270的传送稳定性和其它因素,带传送器270的传输速度最好比扫描传送速度快2-10%。
在所说明的分配装置218中,每个带传送器270有一个位于其上的宽度略小的沿其中心线运行的辅助带传送器280。辅助带传送器280包括两个辊282和284,一条环绕在两个辊之间的环带286。辅助带传送器280以与下面的带传送器270同样的速度被驱动。
当感光材料被夹持在两个传送带之间时,辅助带传送器280并不与下面的带传送器270共同协助传送感光材料A;而是,辅助带传送器280与带传送器270隔有一定的空间距离。因此辅助带传送器280的基本功能是压住任何卷曲的感光材料A,以确保感光材料A被带传送器270适当地传送,并被提升传送机构272在适当的位置吸住,同时,改进感光材料A进入处理器的连贯性。
带传送器270和辅助带传送器280之间的空隙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值,然而,如果空隙过分小,相反地就影响了在曝光过程中传送扫描的感光材料A的,而且,感光材料A会与中心线移动一个角度(不能直线运行)。相反地,如果间隙太大,设置辅助带传送器280就没有意义了,并且绝对不能改进感光材料A进入处理器的连贯性。考虑到这些事实,带传送器270和辅助带传送器280之间的间隙最好设在4到20mm之间。
提升传送机械装置272包括以下基本部件:下基体288、上基体290(图9-12中未画出)、基于中心线即辅助带传送器280,以第一吸取单元在箭头Y所指传送方向的右侧(以下使用的术语“右侧”有这个意思),第二吸取单元在左侧的方式,处在对称位置的第一吸取单元292和第二吸取单元294,与第一吸取单元292接合的第一叶片296,与第二吸取单元294接合的第二叶片298,以及用于使两个叶片旋转的驱动装置300(驱动装置300在图9-12中未画出)。
在分配装置218中,在提升传送机构282中的两个吸取单元中的一个被开动,以在适当的位置吸取感光材料A,通过允许右侧的第一吸取单元292在下游方向斜向右且向外地移动,在左侧的第二吸取单元294在下游方向斜向左且向外地移动,横向传送散页感光材料A,将其分成两行或三行。
下基体288和上基体290用来作为护板,第一吸取单元292和第二吸取单元294将沿着护板移动;要具有这个功能,两个基体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平面形状并分开放置,并采用已知的使用衬垫、支柱等等的装置互相平行地固定住。
下基体288和上基体290都设有一组在通过提升传送机构272传送感光材料A的方向上延伸,并导引在右边的第一吸取单元292的长导向槽302a和302b,以及另一组也在通过提升传送机械装置272传送感光材料A的方向上延伸,并导引在左边的第二吸取单元294的长导向槽304a和304b。
后面将要描述,每个吸取单元有两个安装在感光材料A被带传送器270传送的方向上的吸取器,并且每个吸取单元中两个导向槽对应于各自的吸取器。因此,导向槽302a和302b,还有导向槽304a和304b被做成互相平行,因此,它们在感光材料A被带传送器270传送的方向上被分开,但横向位置是对齐的。在说明的例子中,导向槽302和304相对于中心线制成对称的。
所举的例子中的导向槽并不是导向并移动吸取单元的机构的唯一的例子,它可以被用于给吸取单元导向的导向轨、导向管道等等所代替。
除了上面提到的部件,下基体288和上基体290还有作为驱动装置300的各功能部分标记的孔、元件和类似物。
用以通过在下游方向斜向右传送感光材料A,以分配它们的第一吸取单元292包括吸取器306a和306b,夹持轴308a和308b,和连结部件310。用以通过在下游方向斜向左传送感光材料A,以分配它们的第二吸取单元294包括吸取器312a和312b,夹持轴314a和314b,和连结部件316。
正如已经提到的,提升传送机构272使用两个吸取单元在适当的位置吸取散页感光材料,并向右和向左传送,所以感光材料就分成了几行。因此,前文提到的辅助带传送器280的宽度和导向槽302和304在横向方向上游端的位置要如此设置,即,使要被分配的最小尺寸的剪切的散页感光材料A可以通过每个吸取单元的吸取器吸取。而且,感光材料A的曝光在中心基点进行,两个吸取单元位于沿中心线延伸的辅助带传送器280的相对两侧;因此,第一吸取单元292将会在合适的位置吸取右手侧的感光材料A,而第二吸取单元294将会吸取左手侧的感光材料A。
除了它们设置的位置不同外,两个吸取单元具有基本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以第一吸取单元292作为代表来进行描述。
夹持轴308a(或314a)通过已知的部件被保持在下基体288和上基体290中的导向槽302(或304a)中,以使它在导向槽302a(或304a)延伸的方向上可以自由移动。相似地,夹持轴308b(或314b)通过已知的部件被保持在下基体288和上基体290中的导向槽302b(或304b)中,以使它在导向槽302b(或304b)延伸的方向上可以自由移动。因此,每个吸取单元被相应的导向槽导向,在感光材料A传送的方向上移动。
吸取器306a(或312a)被保持在夹持轴308a(或314a)的下端,因此它可以升高降低,吸取器306b(或312b)被保持在夹持轴308b(或314b)的下端,因此它可以升高降低。一个与真空泵或类似物连接的吸取孔(未画出)连接到每个夹持轴308的上端,以使每个吸取器306在适当的位置吸取感光材料A。
吸取器306a和306b(或312a和312b)被连接部件310(或316)连接在一起,因此当它们设置在通过带传送器270传送感光材料A的方向上时,它们被固定在一起;这就是第一吸取单元如何组成的。
第一吸取单元292装备有垂直运动机构,或使吸取器306a和306b升降的机构,因此感光材料A可以被吸起来。使吸取器306升降的机构不限于任何特定的类型,这种机构的一个例子可以如下两个:吸取器306被弹簧或某种其它合适的部件向上推,因此它们被保持持在夹持轴308上;连接部件310的形状为在中间向上凸,按压下基体288下侧的一个空气气缸或类似物设在连接部件310的顶部,如果气缸或类似物下压下基体288的下侧,吸取器306就被提升了,否则,吸取器就被降低了。
这不是本发明分配装置中的升高或降低吸取器的唯一机构,其它可以采用的如下方法:一种方法是每个吸取器固定到一个被升高或降低的支撑轴上;一种方法是单独升高或降低下基体288,或与上基体290结合起来升高或降低下基体288;一种方法是带传送器270(和辅助传送器280)被升高和降低;一种方法是在离每个吸取器(吸取单元)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设一个转轴,以使吸取器(或吸取单元)可以通过摆动或转动运动被升高或降低。除了气缸,还可以采用凸轮或连接机构作为吸取器的升高或降低的驱动源。
第一叶片296和第二叶片298设在下基体288的上面。两个叶片是支撑在具有中心Z的支撑轴318上,并在横向方向(在感光材料A的传输中心线方向)与中心重合的板,它们可互相独立地转动。下面将要叙述到,叶片也受弹簧132的推动,并在作用方向上它们靠得更近。
如图9所示,槽320靠近第一叶片296端部,远离第二叶片298。夹持轴308b穿过槽320,因此轴与槽接合并能沿着它移动,使右侧的第一吸取单元292与第一叶片296接合。止动器322的杆固定在第一叶片296靠近第二叶片近的近端的上表面,一个接合部件324固定在止动器322的外面。支杆296a的杆垂直于第一叶片296固定在靠近支撑轴318,但第一叶片296不会与第二叶片298重叠的位置。
槽326靠近第二叶片298的端部,远离第一叶片296。夹持轴314b穿过槽326,因此轴与槽接合并能沿着它移动,使左侧的第二吸取单元294与第二叶片298接合。槽328在第二叶片298靠近第一叶片296的一端上形成,第一叶片296上的止动器322和约束部件324穿过槽328,因此它们可以自由地沿着槽移动。支杆298b的杆垂直于第二叶片298固定在靠近支撑轴318,且相对于支撑轴318远离第一叶片上的支杆296a的位置上。
而且,接合部件330固定在第二叶片298的近端,远离第一叶片296,一个弹簧332安装在这个接合部件330和第一叶片296上的另一个接合部件324之间,因此,两个叶片在此方向被拉得更近。
由于上面所述的设置,如果驱动装置300反时针转动第一叶片296,第二叶片298就被弹簧332拉动,而在同样的方向上转动;另一方面,如果驱动装置300顺时针转动第二叶片298,第一叶片296就被弹簧332拉动而在同样的方向上转动。
驱动装置300包括一个可以反向转动的马达334,一个固定的安装在马达334的转动轴上的齿轮336,一个与齿轮336啮合的减速齿轮338,一个与减速齿轮338啮合的,并被轴向支撑在支撑轴318上的齿轮340,一个与齿轮340固定在一起,并被轴向支撑在支撑轴318上的可以转动的圆柱形的转动部件342。用于帮助安装驱动装置300的这些元件的通孔和支撑轴被设置在上基体290和下基体288之上或其中。
在所举的例子中,从齿轮336到减速齿轮338的马达转动传递是通过两个齿轮间的啮合来完成的,通过在两个齿轮间拉伸的同步带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转动部件342的侧壁上设有转动杆342a和342b,它们从与第一叶片296上的支杆296a和第二叶片298上的支杆298b相连接的高度上延伸,沿转动部件342的直径延伸部分伸出。
因为上面的描述,如果驱动马达334而使转动部件342逆时针转动,转动杆342a推动第一叶片296上的杆296a,杆296a接着逆时针地转动第一叶片296,因此,与第一叶片296连接的第一吸取单元292就沿着导向槽302移动。相反地,如果反方向驱动马达334而使转动部件342顺时针转动,转动杆342b推动第二叶片298上的杆298b,杆298b接着顺时针地转动第二叶片298,因此,与第二叶片298连接的第二吸取单元294就沿着导向槽304移动。
必须提到,通过弹簧332的作用,未被转动部件342驱动的叶片也可在与另一个通过转动部件342的作用而可以转动的叶片相同的方向上转动。
现在参考图9-12描述第一吸取单元292和第二吸取单元294的运动。
图9表示当散页感光材料A被分配成三行时,两个吸取单元所作的其中一种运动,下文将会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吸取单元292在已经传送完感光材料A的位置上,第二吸取单元294在准备吸取并保持带传送器270上的感光材料A的位置上(第二吸取单元的这个位置随后称作“原始位置”)。当马达334开动顺时针转动转动部件342时,转动杆342a、第一叶片296上的杆296a和弹簧332联合工作,顺时针转动第一叶片296,因而第一叶片296上的与导向槽302接合的第一吸取单元292(带有吸取器306a和306b)被导向槽302导引,向左向上方游移动,直到到达图10所示的位置。
当到达图10所示的位置后,转动杆342b碰到第二叶片298上的杆298b。在转动部件342继续顺时针转动的作用下,转动杆342b推动杆298b,使第二叶片298顺时针转动。结果,与第二叶片298中槽326接合的第二吸取单元294(带有吸取单元312a和312b)被导向槽304导引,沿下游移向图11的左方向。
当转动杆342b碰到杆298b时(如图10所示),第一叶片296不再接受从转动部件342传递而来的转动力;然而,弹簧332将第一叶片296拉向第二叶片298,因此它也顺时针转动,第一吸取单元292被导向槽302导引,沿上游向左移动直到到达图11所示的原始位置。
当转动部件342继续顺时针转动而转动第二叶片时,第二吸取单元294被导向槽304导引,沿下游向图12所示的最远端移动。在这个时间点上,马达334停止运转,转动部件342不再转动。马达334可以通过已知的方法控制,比如脉冲控制。
当马达334停止时,处于原始位置的第一吸取单元292与导向槽302接合而不再移动,但弹簧332由于第二叶片298的转动而拉伸。
到达图12所示的位置后,驱动装置300中的马达334反方向运转,于是转动部件342反时针转动,按顺序依次通过图12、11、10、9所示的运动,第一和第二叶片反时针转动,使各个吸取单元向右运动。
具体地说,当转动部件342反时针转动时,弹簧332和其它运动件驱使第二叶片298反时针转动,使第二吸取单元294向右向上游移动,使转动杆342a碰到杆296a(如图11所示)。在转动部件342继续转动下,第一叶片296转动,使第一吸取单元292向右向下游移动,因而,第二叶片298被弹簧332拉到原始位置(见图10)。
在转动部件342的继续转动的作用下,第一叶片296转动,使第一吸取单元292向下游移动到最远端(见图9)。于是马达334停止运转。在原始位置的第二吸取单元294与导向槽304接合不再移动。
举例说明的分配装置218中,不管散页感光材料A被分成的行数是多少,第一吸取单元292和第二吸取单元294向下移动到如图9和12所示的最远位置。然而,这不是本发明的唯一的例子,可作如下的修改,如果散页感光材料A要被分成三行,两个吸取单元被移到图9和12所示的位置,在要分成两行的情况下,两个吸取单元被移到图10和11所示的位置,即,直到未吸取感光材料A的吸取单元回到原始位置时的这个时间点为止。采用这种办法,感光材料A可以更快地分配。
移动吸取单元的次数可以通过控制马达的驱动来控制和调节。
通过按以上描述的方式移动第一和第二吸取单元,使用提升传送机构272的分配装置218反复进行横向传送感光材料A,也可选择地与感光材料直路径相结合而不横向传送,散页感光材料就可分成两行或三行。
在随后的几页中,我们将参照图13和14描述两个散页分配的具体例子。分配装置218位于双箭头所指的区域,影象记录部分216(特别是,扫描传送部件242)在上游位置,传送辊对248在下游位置,以使感光材料A进入处理器。
图13和14中竖直的线图解地表示感光材料在分配装置218的上游区和下游区中的传送速度。给个具体的例子,分配装置218的上游区的竖线与80mm/sec的扫描传送速度相一致,以80mm的距离分开,而分配装置218下游区的竖线与28.3mm/sec的传送辊对(或处理器250)的传送速度相一致,以28.3mm的距离分开。因此,感光材料A每秒从一条竖直线传送到另一条。
在所举的例子中,分配装置218中的带传送器270的移动速度是84mm/sec,与10×12英寸(254×381mm)的宽型相一致,传送长度是15英寸,换句话说,记录设备能够处理大到10×12英寸宽型的相片。
在图13和14中,第一吸取单元292和第二吸取单元294用中间有条点划线穿过的矩形来代表;散页感光材料A用中空的矩形来代表;在适当的位置吸着感光材料的吸取单元划有阴影线。
在图13和14中,第一吸取单元292和第二吸取单元29被画成具有同样的原始位置;然而,如已经提到的,两个吸取单元事实上位于中心线的相对两侧,它们的原始位置相对于中心线对称。
图13图解地表示分配装置218如何把散页感光材料A分成三行。如果采用所说的记录设备210连续地制做L尺寸的相片,散页感光材料A以大约每两秒钟一张的速度(每张都以这个速度通过曝光点)曝光,随后,曝过光的散页被分配成三行并供给处理器250。
在图13所示例子中,处理过程从第一吸取单元292处在原始位置,而第二吸取单元294已经向下游移动到左边(如图12所示)开始。
在图13a中,首先到达的一张感光材料A被传送到相应于第一吸取单元292的原始位置的地方(这一步随后被称作“传送到原始位置”)。然后,分配装置218中的带传送器270停止,如图13b所示,竖直移动部件开动,降低第一吸取单元292(带有吸取器306a和306b),以在适当的位置吸取第一张感光材料。竖直移动部件然后提升第一吸取单元292,以提起第一张感光材料。
即使带传送器270停止了,在影象记录部分216的曝光,即,为扫描感光材料被扫描传送部件242的传送(80mm/sec)还是以相当于每约两分钟曝光一张的速度连续地进行,因此,如图13b和13d所示,原始位置的那张感光材料和下一个将要到来的那张感光材料之间的距离就减小了,下一个将要到来的那张感光材料的前端到达原始位置,但到那个时间点为止,首先到达的那张已经被提升起来,以提供下一张可以滑入的空间;因此,连续的散页感光材料A被送进分配装置,而不会对用于扫描的感光材料传送和随后的散页分配产生任何相反的影响。
当第一吸取单元292升起来时,带传送器270运转,因而马达334逆时针转动转动部件342,于是第一叶片296逆时针转动,如图13c所示,第一吸取单元292向右向下游移动传送第一散页感光材料A,同时,第二吸取单元294移到原始位置(如图9所示)。
在那时候,第二张感光材料A已经被送到在举例说明的例子中的原始位置;带传送器270然后停止,竖直移动部件放低两个吸取单元,如图13d所示,第一吸取单元292释放第一张感光材料A,并把它放到带传送器270上;同时,第二吸取单元294吸取第二张感光材料A,然后,两个吸取单元提升起来。
随后,带传送器270运行,因而马达334顺时针转动转动部件342,如图13e所示,第一吸取单元292移到原始位置,第二吸取单元294移向下游左侧,以传送第二张感光材料A。同时,第一张感光材料A被带传送器270以84mm/sec的速度传送到达传送辊对248,从这里,它在处理器250中以传送速度(即28.3mm/sec)传送。
随后,带传送器270停止,第二吸取单元294降低,如图13f所示,它释放第二散页感光材料A,并放到带传送器270上;此后,第二吸取器294升高,带传送器270开始运转。
为了通过举例说明的分配装置218把散页感光材料A分成三行,在第一张被放到右边,第二张被放到左边后,下一个将要到来的第三张纸不进行任何分配,而只是在带传送器270的中心线上直接通过。因此,在图13e-13g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吸取单元292不作任何运动,第三张感光材料A只被带传送器270传送。
当第四张感光材料被传送到图13g中所示的原始位置时,带传送器270停止。因为带传送器270的移动速度比扫描传送速度快,第三张感光材料A已经完全从原始位置移开了。
随后,如图13h所示,第一吸取单元292放低,吸取第四张感光材料A并升高,于是带传送器270开始运行,转动部件342逆时针地转动第一叶片295;然后,如图13i所示,第一吸取单元292向右向下游传送第四散页感光材料A,同时,第二吸取单元294移到原始位置。同时,第二和第三散页感光材料A到达传送辊对248,第五张感光材料A传送到原始位置。
尽管带传送器270反复地停止和运转,带传送器270与传送辊对248(因此,也就是处理器250)之间移动速度的差异,将使连续的散页感光材料A在进入处理器250后才重叠。
随后的步骤简要地示于图13j和13k中,并且与上面描述的方式相似。移动各个吸取单元,吸取感光材料A并释放它,随后传送感光材料A到原始位置,以及其它必要的运动,从而,一张被放到右边,下一张放到左边,第三张只是直接通过,因此,连续的散页感光材料A被分成三行。
图14图解地表示分配装置218是如何把散页感光材料A分配成两行的。在举例说明的记录设备210中,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最高达102-152英寸的规格的散页感光材料A被分配成两行,并送进处理器250中。显然,连续散页感光材料A要比图13中处理的L尺寸规格的散页分隔得更开。
象图13中所示的例子一样,图14中所示的分配过程从处在原始位置的第一吸取单元292开始,而第二吸取单元294向左向下游移动。当进行图14所示例子中的两行分配时,吸取单元不向下游移动到导向槽302和304的最远端,而只到图10和11所示的位置。因此,在这个过程的第一阶段,吸取单元位于图11所示的位置。
当第一张感光材料A被传送到原始位置(图14a)时,分配装置218中的带传送器270停止,并如图14b所示,竖直移动部件放低第一吸取单元292,接着,吸取第一散页感光材料A,并在适当的位置夹持住它;然后,第一吸取单元292升高,以提升第一张感光材料A。
当第一吸取单元升高时,带传送器270重新开始启动运转,同时,马达334运转,反时针转动转动部件342,如图14c所示,第一吸取单元292向右向下游移动,传送第一张感光材料A,而第二吸取单元294移到原始位置(如图10所示)。
当第一和第二吸取器的这些运动完成时,带传送器270停止,第一吸取单元292放低,释放第一张感光材料A,由此使它放到带传送器270上,随后,第一吸取单元292升高,带传送器270重新启动运转。
当第二张感光材料A被传送到原始位置时,带传送器270停止,并如图14d所示,第二吸取单元294放低,吸取第二张感光材料A;然后第二吸取单元294升高,带传送器270开始运行。
随后,马达334运转,顺时针地转动转动部件342,如图14e所示,第二吸取单元294向左向下游移动,并传送第二张感光材料A,而第一吸取单元292移到原始位置。
当第一和第二吸取单元的移动完成时,带传送器270放低并释放第二张感光材料A,把它放到带传送器270上;然后,第二吸取单元294升高,带传送器270开始运转,如图14f所示,第三张感光材料A被传送到原始位置。
当第三张感光材料A被移到原始位置时,带传送器270停止,如图14g所示,第一吸取单元292在适当的位置吸取第三张,并升高,于是带传送器270开始运行;然后,如图14h所示,转动部件342反时针地转动,第一吸取单元292向右向下游传送第三张散页,而第二吸取单元294移动到原始位置。
随后的步骤简要地如图14i-14k所示,由于连续的传送感光材料A散页到它们的原始位置,带传送器270停止又重新启动,各个吸取单元移动,吸取散页感光材料A并释放它们,因此,把一张放到右边和把下一张放到左边的过程就重复地进行,直到最后把所有的散页感光材料A分成两行。在三行分配的情况下,带传送器270和传送辊对248之间的移动速度差异,将会使连续的散页感光材料在它们进入处理器250后才重叠。
经过上面的描述将会显而易见,本发明举例说明的用于分配散页感光材料的方法使用两个吸取单元,它们以这样的方式交替地运动,一个吸取单元传送第一张,同时伴随另一个吸取单元移向原始位置,因此做好在适当的位置吸取下一传送张的必要准备;而且,如已经提到的,首先到达的一张为了进行分配已经被提起,它绝不会干扰第二张散页向原始位置的传送。因此,即使为了满足比如大约两分钟曝光一张的严格的要求而要求快速连续地分配连续的散页感光材料,送来的散页也能连续顺利地被接收,而不会影响用于扫描的感光材料A的传送,和其它要在分配装置上游区进行的操作,连续散页可以在它们进入处理器250之前,以快速正确的方式分配成两行或三行。
而且,要使用两个吸取单元完成分配散页感光材料A的工作,举例说明的装置只用了一个马达和一个使用吸取单元导向板和两个叶片的简单机械装置,另一个优点是,分配装置的宽度可以通过控制马达的驱动容易地改变。
在上面描述的例子中,为了确保更正确的操作,感光材料A通过吸取单元的吸取和释放在带传送器270被停止时进行。然而,这不是本发明的唯一的例子。如果机构允许的话,当感光材料A被吸取或放下时,带传送器270可以保持运行。
如已经提到的,带传送器270的传送比通过传送辊对248输入处理器的传送更快。在前面的例子中,这个速度差异足以确保进入处理器250的连续散页感光材料A会满意地重叠,因此,不需确保分成多行的散页感光材料A会重叠。
尽管如此,传送通过处理器250的散页感光材料A重叠程度越大,处理器250的处理能力就越高。因而,分配装置215要适于使在散页感光材料A在带传送器270上被分成多行时的这个时间点上,它们就已经重叠了。
无论是哪个例子,如果最后制成的相片(经显影、烘干和其它的处理的感光材料A)以两个连续的散页之间的距离太小这种方式从处理器250中出来(如果它们以保持在夹持辊或其它夹持装置之间的方式从处理器250中出来,在它们的后缘之间测量),那么由于比如叠片器或分迁器的因素,而难以按曝光的顺序堆放相片。因此,当通过分配装置218把散页感光材料A分成多行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分配装置中,可利用的提升传送部件绝不只限于提升传送机构272,可采用多种其它的机构,只要它们能从带传送器拾起散页感光材料A,传送它们,然后把它们分配成几行就可以。例如,吸取单元的数量可以减少到一个或增加到三个或更多。如果愿意,几个吸取单元可以安装独立的移动机构。
另外,通过各种已知的方法,如使用连杆的方法,使用凸轮的方法,使用导向轨和导向管的方法,使用齿轮的方法,使用齿条小齿轮、包装连接器驱动或气缸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适当组合,吸取单元就既可水平移动也可竖直移动。
分配方法也不只限于上面描述的例子,连续散页感光材料A可以只放到右边或左边;换句话说,第一张放到右边或左边,下一张只是直接通过,因此连续的散页被分成几行。
如果必要,由一个吸取单元向下游传送的将要放到右边的那张感光材料A的传送距离,与放到左边的那张的传送距离不同。
还必须提到,并不是所有种类的感光材料需要在分配装置218中分配;如果处理器250的宽度和其它设计系数是这样的,即大于某个尺寸的散页不能几行地处理,或者在进行批量处理而不是连续处理的情况下,连续散页不需要分配而可以直接一行地送进处理器250。在其它情况下比如混合处理全景尺寸和L尺寸,分配装置218可这样控制,即散页全景尺寸不分配而只是直接通过。
还有,根据如带传送器的宽度,感光材料传送距离和处理器宽度的因素,可采用多种分配模式;例如,L尺寸的散页可以分配成两行,102-105英寸的散页可以分成三行,或更大尺寸的散页分成多行。
如已经提到的,由分配装置218传送的散页感光材料A又被传送辊对248传送进入处理器250,在这里,它们进行必要的处理步骤,包括彩色显影,漂白固定和漂洗,随后,进行烘干,制作出最后的相片,从处理器中出来。
按照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已经在上面作了详细描述,必须注意,本发明绝不限于前文的例子,在不离开本发明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动和改进。例如,为了分配散页已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把举例说明的分配装置设在影象记录部分的下游;然而,如果影象记录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比如能同时曝光许多散页,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可以设在影象记录部分的上游,因此,未曝光的感光材料被分成多行。这个替换方法同样有效。
如上面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提供用于对剪切后的感光材料散页进行曝光,然后把曝光过的感光材料散页送进显影机的影象记录装置(曝光装置)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它具有尺寸小和布局简单,还有低成本和在影象记录装置中能正确分配曝光过的感光材料A散页为多行的特点。除了由于提高了处理器的工作能力,而降低相片成本以外,本发明的分配装置呈现出这样的优点,把影象记录设备的成本降低到比使用传统的分配装置达到的水平还低。

Claims (11)

1.一种用于使特定长度的散页感光材料曝光,以记录潜象的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它把曝过光的感光材料提供给显影机,所述装置包括一个当感光材料散页放于其上时,传送它们的传送部件,一个提升分配装置,它在感光材料散页在所述传送部件上传送到特定位置后,从传送部件上提升所述感光材料散页,并把它们在与所述传送部件的传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分配成几行。
2.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影象记录设备中的感光材料的曝光是扫描曝光,感光材料是在它被扫描传送部件传送时被曝光的,所述传送部件在感光材料的传送方向上紧挨着设在所述扫描传送部件的下游。
3.一种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件是向着感光材料传送方向的下游向下倾斜的。
4.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件是向着感光材料传送方向的下游向下倾斜的。
5.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分配装置在与所述传送部件的传送方向成横向的方向上移动剪切的散页。
6.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分配装置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并排的输送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器和所述第二输送器之间的至少一对相对的部分圆形辊,用于将剪切的散页从所述第一输送器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器。
7.一种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器是皮带输送器,在所述剪切的散页从所述第一输送器移动到所述第二输送器期间,所述辊将所述剪切的散页提升到皮带输送器的表面之上。
8.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部件包括用于传送剪切的散页的传送输送器,并且所述提升分配装置包括位于所述传送输送器之上的第一吸取部件,用于抓取剪切的散页,并在所述传送输送器的上面,与所述传送输送器的传送方向成横向的方向上移动剪切的散页的位置。
9.一种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传送输送器之上并且沿其中心延伸的辅助输送器。
10.一种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分配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传送输送器之上的第二吸取部件,用于抓取剪切的散页,并在所述传送输送器的上面,与所述传送输送器的传送方向成横向的方向上移动剪切的散页的位置,所述第一吸取部件和所述第二吸收部件位于所述辅助输送器的相反侧,用于从所述辅助输送器将剪切的散页横向移开。
11.一种影象记录设备,包括:
一个具有在避光盒子里装有一卷感光材料的暗盒的装入器的感光材料供应部分,和一个用于从所述暗盒里抽出感光材料的抽出装置;
一个用于当感光材料被所述抽出装置抽出时,把感光材料切成散页的裁刀具;
一个位于所述感光材料供应部分之上的影象记录部分,它具有一个用于当感光材料散页被保持在特定记录位置时传送所述用于扫描的剪切后的感光材料散页的扫描传送部件,以及一个曝光装置,通过曝光装置按照数字影象数据调制的记录光对由所述扫描传送部件传送的用于扫描的感光材料进行曝光;
一个第一传送部件,它把感光材料以在所述记录位置上使记录面朝上的方式,从所述裁刀具传送到所述扫描传送部件,并把曝过光的感光材料传送到下一步;
一个背印部分,它位于所述传送部件传送感光材料的路径的中间,用于在感光材料的非记录面记录背印;以及
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包括所述感光材料分配装置的所述传送部件。
CNB981092861A 1997-03-26 1998-03-26 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957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7316997 1997-03-26
JP73169/97 1997-03-26
JP146331/97 1997-06-04
JP14633197A JP3597342B2 (ja) 1997-03-26 1997-06-04 画像記録装置
JP19704797A JP3785251B2 (ja) 1997-07-23 1997-07-23 感光材料振分装置
JP197047/97 1997-07-23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3928XA Division CN101261434A (zh) 1997-03-26 1998-03-26 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97938A CN1197938A (zh) 1998-11-04
CN100429578C true CN100429578C (zh) 2008-10-29

Family

ID=27301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10928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9578C (zh) 1997-03-26 1998-03-26 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6144441A (zh)
EP (1) EP0867758B1 (zh)
CN (1) CN100429578C (zh)
DE (1) DE69838825T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02941A (ja) * 1998-06-12 2000-01-07 Noritsu Koki Co Ltd 写真処理装置のマガジン装填機構及びそれに適するマガジン
CN100421028C (zh) * 1999-04-16 2008-09-24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照片处理机
CN1161654C (zh) * 2000-03-21 2004-08-11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激光束扫描机构和相片处理设备
JP2001356489A (ja) * 2000-06-09 2001-12-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露光装置
JP2005173404A (ja) * 2003-12-12 2005-06-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9396A (en) * 1979-09-28 1981-04-23 Ricoh Kk Sheet Feed Apparatus
US4968997A (en) * 1988-11-11 1990-11-06 Ricoh Company, Ltd. Recording sheet conveyor apparatus in a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3216636A (ja) * 1990-01-22 1991-09-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露光装置
US5119126A (en) * 1990-02-15 1992-06-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printer
CN1098514A (zh) * 1993-06-07 1995-02-08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照相影印装置
CN1118078A (zh) * 1994-02-28 1996-03-06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输送方法
JPH08114862A (ja) * 1994-10-14 1996-05-07 Noritsu Koki Co Ltd 写真焼付処理方法
EP0720045A2 (en) * 1994-12-27 1996-07-03 Noritsu Koki Co., Ltd. Exposure apparatus
US5598258A (en) * 1994-05-16 1997-01-28 Tohoku Ricoh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terconnected sorters and control device theref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1936A (en) * 1963-07-30 1965-12-01 Pentacon Dresden Veb Device for the control of a roll of paper exposure installation
US4000671A (en) * 1972-06-12 1977-01-04 Harper & Tunstall Limited Transport guide for pliable sheet material
JPS59138559A (ja) * 1983-01-25 1984-08-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感光材料切断移送装置
US4791456A (en) * 1987-04-15 1988-12-13 Hope Henry F Photographic printer apparatus
JPH0198547A (ja) * 1987-10-08 1989-04-17 Ricoh Co Ltd ロール状記録媒体の供給装置
JPH0276761A (ja) * 1988-09-14 1990-03-1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863674B2 (ja) * 1992-09-14 1999-03-03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56907A (ja) * 1994-03-25 1995-10-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DE4420823C2 (de) * 1994-06-15 1998-09-10 Agfa Gevaert Ag Verfahren zum Positionieren von lichtempfindlichem Material und fotografisches Kopiergerät
US5708903A (en) * 1994-08-26 1998-01-13 Konica Corpor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light-sensitive materials
US5713504A (en) * 1995-11-27 1998-02-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Transport apparatus for auxiliary scanning
JPH09301592A (ja) * 1996-05-13 1997-11-25 Riso Kagaku Corp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59396A (en) * 1979-09-28 1981-04-23 Ricoh Kk Sheet Feed Apparatus
US4968997A (en) * 1988-11-11 1990-11-06 Ricoh Company, Ltd. Recording sheet conveyor apparatus in a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H03216636A (ja) * 1990-01-22 1991-09-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露光装置
US5119126A (en) * 1990-02-15 1992-06-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printer
CN1098514A (zh) * 1993-06-07 1995-02-08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照相影印装置
CN1118078A (zh) * 1994-02-28 1996-03-06 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相片处理装置的感光材料输送方法
US5598258A (en) * 1994-05-16 1997-01-28 Tohoku Ricoh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terconnected sorters and control device therefor
JPH08114862A (ja) * 1994-10-14 1996-05-07 Noritsu Koki Co Ltd 写真焼付処理方法
EP0720045A2 (en) * 1994-12-27 1996-07-03 Noritsu Koki Co., Ltd. Exposure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867758A2 (en) 1998-09-30
DE69838825D1 (de) 2008-01-24
DE69838825T2 (de) 2008-11-27
EP0867758B1 (en) 2007-12-12
CN1197938A (zh) 1998-11-04
EP0867758A3 (en) 2004-06-16
US6144441A (en) 2000-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43787B1 (en) Sheeting transport apparatus having anti-positional offset mechanism
CN100429578C (zh) 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CN101261434A (zh) 影象记录设备和用于影象记录设备的感光材料分配装置
JP3597342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056590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5993083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tributing sheets of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US6108070A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067533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6157437A (en)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transport device
JPH1138588A (ja) 振分装置
JP3785251B2 (ja) 感光材料振分装置
JP372744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1228556A (ja) シート体搬送装置
JPH1138587A (ja) 感光材料の振分方法
US6115102A (en) Light-sensitive material transporting device
JPH1030121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11170609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10274816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1146262A (ja) 副走査搬送機構
JPH11258699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1134387A (ja) 光ビーム走査装置
JPH11167170A (ja) 走査搬送装置
JPH10282588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11142980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1120242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FILM HOLDINGS CORP.

Effective date: 2007033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3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

Termination date: 2010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