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3044C -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3044C
CN100423044C CNB2005100076995A CN200510007699A CN100423044C CN 100423044 C CN100423044 C CN 100423044C CN B2005100076995 A CNB2005100076995 A CN B2005100076995A CN 200510007699 A CN200510007699 A CN 200510007699A CN 100423044 C CN100423044 C CN 10042304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plasma display
display
screen
face shee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76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8254A (zh
Inventor
堀伸行
川浪义実
大沢敦夫
並木文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Publication of CN1658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8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304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304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 H05K7/20972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7/00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e.g. balls, discs or blocks
    • A63F7/02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e.g. balls, discs or blocks using falling playing bodies or playing bodies running on an inclined surface, e.g. pinball gam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FCOIN-FREED OR LIKE APPARATUS
    • G07F17/00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07F17/32Coin-freed apparatus for hiring articles; Coin-freed facilities or services for games, toys, sports, or amus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2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 G09G3/28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 G09G3/29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 G09G3/29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lighting or sustain discharge
    • G09G3/294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luminous gas-discharge panels, e.g. plasma panels using AC panels controlling the gas discharge to control a cell condition, e.g. by means of specific pulse shapes for lighting or sustain discharge by varying the frequency of sustain pulses or the number of sustain pulses proportionally in each subfield of the whole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2250/00Miscellaneous game characteristics
    • A63F2250/14Coin operated
    • A63F2250/142Coin operated with pay-out or rewarding with a priz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4Display protection
    • G09G2330/045Protection against panel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用于在谋求轻型化的同时不使滤波器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过度升温,由此实现滤波器的长寿和显示的稳定。本发明选定紧密粘着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功能薄板的构造,以使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外部空气之间的散热性比隔热性好;并且将控制驱动电压脉冲串的控制器装入显示装置中,以使得显示一个图像时的屏幕内的发光区域中的每个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限制在设定值以下。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显示面板装置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和紧密粘着在其前表面的功能薄板。
背景技术
作为自发光设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的技术开发正以提供更加生动的显示为目标,朝着屏幕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大型化方面的重要课题是轻型化。
一般来说,具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具有以强化玻璃为支撑体的刚性板状滤波器。该板状滤波器配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方,并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分离。板状滤波器具有显示色的光学调节、防止外部光的反射、屏蔽电磁波以及遮挡近红外线这些与显示动作相关的各种功能,还具有保护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免受机械冲击的功能。
将板状滤波器配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方有利于降低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热而导致的滤波层的升温。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与板状滤波器之间存在的空气可以隔热。但另一方面,存在以下缺点:在显示装置的壳体内侧,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产生的热留在里面,从而导致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温度上升。
一旦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变成高温,就很容易引起误放电。为了防止误放电,就需要将所供功率的上限设定得较低,或是设置大功率的空气冷风机等防热的对策。因为随着屏幕的增大从而发热量增加,所以必须进行相应的防热对策。
此外,板状滤波器由于其自身的重量大,所以对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大型化而言并不理想。为了谋求显示装置的轻型化,代替板状滤波器的安装,应用了将以树脂薄膜为支撑体的薄滤波器直接粘贴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上的构造。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43898号公报中记载了由用于应对EMI的透明导电薄膜和粘合在其前侧的防反射薄膜构成的前表面滤波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1-343898号公报。
若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粘贴滤波器,则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发热而滤波器容易劣化。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被滤波器覆盖,所以还存在妨碍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散热的问题。但是,在以往,在具有紧密粘着了滤波器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结构的显示装置中,还没有谋求针对滤波器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双方的防热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谋求轻型化的同时使滤波器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不过度升温,从而实现滤波器寿命的延长和显示的稳定。另一目的是防止装置的外表面过热,从而确保工作时与外表面温度有关的安全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由多个单元构成的屏幕;功能薄板,具有至少对来自所述屏幕的射出光进行光学滤波的功能,是粘附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面板上的、厚度为2mm以下的薄板,其热传导率比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面板的热传导率小,并且比外部空气的热传导率大;驱动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驱动电压脉冲串提供给屏幕,其中所述驱动电压脉冲串使与灰度相应次数的显示放电产生;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压脉冲串,以使得显示一个图像时的所述屏幕内的发光区域中每个单位面积的发光放电的消耗功率被限制在设定值以下。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控制器具有基于显示数据检测显示率的装置,并根据所检测出的显示率改变驱动电压脉冲串的频率,其中,所述显示率是应该起辉的单元数相对于单元总数的比例。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在处于40℃以下的环境中的工作中,所述功能薄板的前表面的温度被保持在70℃以下,并且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温度被保持在80℃以下。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功能薄板的每平方米的重量为从0.2kg到3kg的范围内的值。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构成所述功能薄板中的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的抵接面的材料的热传导率为从0.1W·m-1·K-1到0.4W·m-1·K-1的范围内的值。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设定值为2500W/m2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超过1500W/m2时,在30分钟以内将该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收敛至1500W/m2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功能薄板是正面部分和反面部分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正面部分含有吸收特定波长带的光的色素,所述反面部分不含有所述色素,其中所述反面部分的厚度为0.1mm以上。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反面部分比所述正面部分厚。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反面部分是可视光透射率为80%以上的树脂层,由在80℃的环境中暴露500小时后透射率的变化在可视光波长的所有区域中都未满5%的树脂形成。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显示装置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反面部分是可视光透射率为80%以上的树脂层,由在60℃、湿度90%的环境中暴露500小时后透射率的变化在可视光波长的所有区域中都未满5%的树脂形成。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的显示面板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由多个单元构成的屏幕;功能薄板,具有至少对来自所述屏幕的射出光进行光学滤波的功能,并紧密粘着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驱动电路板,配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其中,所述驱动电路板具有:驱动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驱动电压脉冲串提供给屏幕,其中所述驱动电压脉冲串使与灰度相应次数的显示放电产生;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压脉冲串,以使得显示一个图像时的所述屏幕内的发光区域中每个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被限制在设定值以下。
本发明人发现功能薄板的厚度的选定对于确定热的性质很重要。图1表示厚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概要。在功能薄板紧密粘着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前表面(以下称面板表面)的构造中,在如以往那样将板状滤波器配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面并隔开一定空间的结构中,当面板表面在升温至大约70℃的条件下进行驱动时,如功能薄板足够厚,例如20mm以上,则由于薄板自身的隔热性而使薄板表面几乎保持在环境温度。所谓薄板表面就是功能薄板的前表面,即距离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相接的背面最远的面。若不改变发热条件而改变功能薄板的厚度,则随着其变薄而对外部的隔热性(防热性)变弱,从而散热性变强,因此,面板表面温度降低。但是,薄板表面温度比环境温度高。此处,本发明人的关注点是,若功能薄板的厚度比预定值小,则薄板表面温度也开始下降。该预定值具体地说是2mm~10mm左右的值,由薄板材料确定。从以上可知,在防止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功能薄板的双方过热的方面,最好功能薄板的厚度选定为可以获得薄板表面温度下降的散热效果的2mm以下。在这样的厚度制约下,为了使薄板具有对于面板保护很重要的冲击吸收功能,最好是单层实现功能的软质树脂层。
此外,本发明人还发现面板表面温度及薄板表面温度不是由供给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功率的总量,而是几乎由屏幕内的发光区域中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将此称为局部功率密度)所确定的。即,通过将局部功率密度限制为合适的上限值,可以防止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及功能薄板双方过热。
选定局部功率密度的上限值,使其满足以下要求。(1)在安全性上,薄板表面温度必须是即使人触摸也不会感到热冲击的温度。具体地说就是不超过70℃。(2)此外,为防止误放电,希望表面温度不要超过80℃。(3)即使环境温度是允许的动作温度范围的上限(例如40℃)也必须满足(1)及(2)。
除了以上那样的功能薄板的厚度的选定及局部功率密度的限制,还要通过功能薄板的层构造的设计来谋求光学功能的长寿。尽可能将包括易引起热劣化的材料(例如用于波长选择的色素)的层配置得靠近前表面,由此使其远离作为热源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此外,通过加厚位于易引起热劣化的层的背面一侧的层,可以降低易引起热劣化的材料的升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至第十三方案,可以在谋求轻型化的同时使滤波器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不过度升温,由此实现滤波器的长寿和显示的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可以防止外表面过热,确保与工作时的外表面温度相关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薄板厚度与表面温度的关系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显示装置的外观的示意图;
图3是显示面板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第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显示装置的要部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前表面薄板的固定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7是前表面薄板的层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电磁波屏蔽层的导体图案的模式示意图;
图9是电磁波屏蔽层中的网格的间距的示意图;
图10是网格间距的其他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前表面薄板的正面一侧部分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显示器面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3是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帧分割概念的示意图;
图15是驱动电压波形的概要示意图;
图16(A)和图16(B)是自动功率控制的概要示意图;
图17(A)和图17(B)是驱动电压脉冲串的示意图;
图18是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第二例的示意图;
图19是显示面板装置的平面形状的概要示意图;
图20是第二实施例的前表面薄板的层构造的示意图;
图21是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第三例的示意图;
图22是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第四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彩色显示设备而有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是本发明最合适的应用对象。以下说明将具有3电极面放电构造的单元的AC型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用作显示面板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2表示本发明中显示装置的外观。显示装置100是平板型,且具有对角32英寸的屏幕50。屏幕50的水平方向上的尺寸为0.72m,垂直方向上的尺寸为0.40m。确定显示装置100的平面尺寸的装饰罩101具有比屏幕50大的开口,且显示面板装置1的前表面部分暴露。
图3表示显示面板装置的结构。显示面板装置1由作为构成屏幕的设备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和被直接粘贴在作为显示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前表面的前表面薄板3构成。前表面薄板3是相当于本发明的功能薄板的面状结构体。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是通过气体放电来发光的自发光型设备,由前面板10和后面板20构成。前面板10及后面板20都是以厚度为3mm左右的玻璃板为支撑体的结构要素。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结构并没有限制,所以此处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内部构造的说明省略。
图4是图2中沿4-4箭头方向的剖面图,其表示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第一例。图5是图4中用虚线围起来的部分的放大图,其表示显示装置的要部的构造。图6表示前表面薄板的固定的概要。
如图4所示,在显示装置100中,在安装了装饰罩101的导电性外壳102中配置有显示面板装置1。显示面板装置1通过导热胶带104而被安装在铝制底板105上,并且底板105经由隔离物106、107而被固定在导电性外壳102上。在底板105的背面配置有驱动电路90。在图4中省略了电源、图像信号处理电路以及音响电路。
前表面薄板3是由0.2mm厚的正面部分3A和约1.0mm厚的反面部分3B重叠而成的柔性层叠体,其中,正面部分3A如后所述以树脂薄膜为支撑体,反面部分3B由树脂层构成。特别是,作为多层结构的功能薄膜的薄的正面部分3A具有良好的弯曲性。前表面薄板3的平面尺寸,严格地说即正面部分3A的平面尺寸比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平面尺寸大,从而正面部分3A的边缘部分位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外侧。反面部分3B的平面尺寸比正面部分3A的平面尺寸小,且比屏幕的平面尺寸大。
导电性外壳102是被成型为具有四角形的背面和四个侧面及环形前表面的箱体形状的金属板,是留有间隔地覆盖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侧面及背面的导电体(参见图6)。从前方观看时,导电性外壳102的前表面的内边缘位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外侧。
在显示装置100中,前表面薄板3沿着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大致平坦地延展,并仅在其端部与导电性外壳102的前表面连接。在前表面薄板3的前侧配置有环形的紧固部件103,从而以将前表面薄板3夹在紧固部件103和导电性外壳102前表面之间的形式,将前表面薄板3的端部固定在导电性外壳102上。其中,如图5所示,实际上是前表面薄板3中的正面部分3A的端部被固定在导电性外壳102上。这里,正面部分3A具有起防止光晕功能的电磁波屏蔽层320。电磁波屏蔽层320是正面部分3A中的背面一侧的层。正面部分3A的平面尺寸与前表面薄板3的平面尺寸相等,并比反面部分3B的平面尺寸大。因此,通过将前表面薄板3固定在导电性外壳102上,可以将电磁波屏蔽层320和导电性外壳102电连接。该连接位置是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分离的位置。
如图5所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和导电性外壳102经由前表面薄板3中呈悬空支撑状态的部分3Aa而连接。由于前表面薄板3具有柔软性,所以,即使因冲击或受热而引起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和导电性外壳102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也能够通过部分3Aa的变形来缓解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上的应力。还可降低对于前表面薄板3和导电性外壳102的连接的影响。变形包括弯曲、收缩、膨胀以及扭曲。
作为前表面薄板3的端部的固定方法,以批量生产能力和轻型化的观点来看,钉入塑料制的铆钉150的方法最佳。最好事先在前表面薄板3、导电性外壳102以及紧固部件103上设置与铆钉150相匹配的孔3Ah、102h、103h。可使用冲孔机一并形成多个孔。虽然会在前表面薄板3的端部产生与紧固部件103的厚度相当的凸起,但由此导致的显示装置100的厚度的增加仅1~2mm左右。
图7表示前表面薄板的层构造。前表面薄板3是大致1.2mm厚的层叠体,该层叠体从前表面一侧依次层叠了0.1mm厚的光学薄膜层310、0.1mm厚的电磁波屏蔽层320、1.0mm厚的冲击吸收层351、以及几μm厚的粘合层352。光学薄膜层310和电磁波屏蔽层320构成正面部分3A,这些层的平面尺寸均相等。前表面薄板3整体的可视光透射率以进行了能见度校正后的值表示约为40%。冲击吸收层351和粘合层352构成反面部分3B。前表面薄板3的重量约为500g,与现有的32英寸屏幕用的板状滤波器(大约为2.5kg)相比,前表面薄板3轻很多。
光学薄膜层310包括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薄膜311、涂布在薄膜311的前面一侧的防反射膜312、以及形成在薄膜311的背面一侧的色素层313。防反射膜312防止外部光的反射。但是也可以将防反射膜312的功能从AR(防止反射)改为AG(防止散射)。防反射膜312包括将薄板表面的耐伤性能提高到铅笔硬度4H的硬涂层。色素层313负责有关彩色显示的红色(R)、绿色(G)以及青色(B)的可视光透射率的调节和近红外线的屏蔽。色素层313在树脂中包括:吸收波长850nm~1100nm附近的光的红外光吸收色素、吸收波长580nm附近的光的氖光吸收色素、以及用于调节可视光透射率的色素。光学薄膜层310的外部光反射率以进行了能见度校正后的值表示为3%,可视光透射率以进行了能见度校正后的值表示为55%。此外,红外线的透射率在波长区域内平均为10%。
电磁波屏蔽层320包括PET制的薄膜321和10μm厚的导电层322,所述导电层322是具有网格状部分的铜箔。在导电层322之中,与屏幕重叠的区域的可视光透射率是80%。由于对导电层322的前面一侧表面进行了黑化处理,所以通过光学薄膜层310观看电磁波屏蔽层320时,电磁波屏蔽层320显得几乎漆黑。
光学薄膜层310的薄膜311及电磁波屏蔽层320的薄膜321具有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玻璃板发生破碎的非常情况时防止玻璃飞散的功能。为了获得该功能,最好使薄膜311及薄膜321合起来的厚度为50μm以上。在本例中,PET的厚度合计为150μm以上。
冲击吸收层351由丙烯酸类的软质树脂构成,其可视光透射率是90%。冲击吸收层351通过涂布树脂而形成。在进行涂布时,树脂进入导电层322中的网格的缝隙中,从而使导电层322变得平坦。由此,可防止由于导电层322的凹凸不平而发生的光散射。
由软质的树脂构成的冲击吸收层351有助于使前表面薄板3变薄。将显示面板装置1放置在水平的硬地板上,进行了使约500g的铁球朝向屏幕的中心落下的试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即将破裂前的冲击力大约为0.73J。对没有前表面薄板3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大约为0.13J,对仅将光学薄膜层310粘贴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上的显示面板装置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大约为0.15J。也就是说,由前表面薄板3带来的耐冲击性能的提高量大约为0.60J,占其一大半的约0.58J的提高是由冲击吸收层351承担的。因此,1.0mm厚的冲击吸收层351具有实用性。
此外,冲击吸收层351防止正面部分3A的塑性变形。在负责防止上述飞散的PET层中,当施加由笔尖按压那样的局部的力,从而该部分折断时,其变形看起来像白色的伤痕。若PET层的后面有冲击吸收层351,则由于冲击吸收层351的弹性从而PET层难以折断。由于冲击吸收层351是软质的,所以产生前表面薄板3整体厚度的起伏。但是,因为比较硬质的正面部分3A缓和了该起伏,所以冲击吸收层351对前表面薄板3的表面平坦性几乎没有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冲击吸收层351的树脂层的背面一侧表层部起粘合层352的作用。冲击吸收层351比较牢固地粘着在与由PET和铜构成的电磁波屏蔽层320上。与此相对,粘合层352与作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前表面的玻璃面松弛地粘着。其粘着力为2N/25mm左右。当欲剥下前表面薄板3时,在正面部分3A和反面部分3B不被剥落的情况下,就可以将前表面薄板3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正常剥落。所谓正常是指获得在目视判断时没有产生剥离残余的、均匀的剥离面的情况。
图8模式地示出了电磁波屏蔽层的导体图案。电磁波屏蔽层的导电层322是使重叠在屏幕50上的导电性网格322A和包围该网格的环形导电体322B为一体的层。导电性网格322A的平面尺寸比屏幕50大。构成导电体322B的上下左右的带的宽度为30mm左右。前表面薄板的反面部分3B被配置成其边缘在整个长度上与环形导电体322B重叠。由此,从前方观察,反面部分3B的边缘被导电体322B遮住,因此,即使反面部分3B的轮廓形状不规则,也不会有损于整齐的美观。在形成反面部分3B时,虽然需要使导电体322B的边缘附近暴露出来,但并不需要很高的图案精度。允许有10mm左右的误差。
此外,虽然在图8中导电性网格322A较粗大,但实际的网格间距与屏幕50的单元间距相当,例如约为250μm。可在不增加导电层322的制造工时的情况下,在导电体322B上形成定位标记和铆钉孔。定位标记使得将前表面薄板3粘贴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上的作业变得容易。
图9表示电磁波屏蔽层中的网格间距。导电性网格322A的格子是正方形图案,且网格的网目的排列方向相对于屏幕50中的单元51的排列方向倾斜。本例的倾斜角度是55°。屏幕50由以正交排列形式排列的多个单元51构成,并且垂直方向的单元间距Pv约为390μm,水平方向的单元间距Ph约为280μm。与此相对,导电性网格322A的网格间距Pm为250μm。此处,网格的对角格子交点之间的长度Dm约为350μm,比屏幕50中的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的各单元间距中的较长一方的单元间距Pv短。根据该间距的大小关系和排列方向的倾斜,可以得到所有单元51与网格的一部分重叠的状态。即,在所有单元51的前方配置遮光体,从而可以在整个屏幕50上得到大致均匀的防光晕效果。
图10表示网格间距的其他例子。在图10中,导电性网格322A的对角格子交点间的长度Dm’与屏幕50中垂直方向的单元间距Pv相等。此时也是所有的单元51与网格的一部分重叠。为了各单元与网格的重叠更加均等,最好减小网格间距。但是,若考虑到强度及导电性,则最好网格线的宽为10μm以上,在其制约下,需要注意若减小网格间距则可视光透射率过小的问题。
图11表示前表面薄板的正面部分的制造方法。在制造正面部分时,使用了作为多层薄膜制造方法的卷带式(roll to roll)方法。事先将具有光学薄膜均匀连续的结构的薄膜310R和具有多个电磁波屏蔽层的图案连成一串的结构的薄膜320R制成卷状。从它们各自所卷成的辊中引出薄膜310R和薄膜320R并使之重合。并将由此而得的具有多个前表面薄板连成一串的结构的多层薄膜3AR卷到辊上。这里,虽然薄膜320R具有包括网格的特定图案,但由于薄膜310R在平面视觉上是均匀的,所以在薄膜310R和薄膜320R之间不需要进行图案的定位。即,在正面部分3A的结构中将不均匀的层限定在一个以下是应用卷带式的必要条件。若使薄膜310R和薄膜320R的宽度W相同,则可在进行卷带式中的重合时实质上省略宽度方向上的定位。薄膜之间的些许宽度差异及宽度方向上的些许位置偏移是可以允许的。
图12表示显示面板装置的制造方法。从卷有上述多层薄膜3AR的辊引出多层薄膜3AR,并将作为反面部分的树脂3B’涂布到多层薄膜3AR上。用切割机550切断所述多层薄膜3AR,并将所得的前表面薄板3粘贴到置于平台500上的已检验过的面板模块上。这里所称的面板模块是安装到底板105上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通过将面板模块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和前表面薄板3A构成为一体来完成显示面板装置1。作为其他的制造方法,还有在涂布树脂3B’之后,将多层薄膜3AR前后翻转并粘贴在面板模块上,然后切断的方法。
由于前表面薄板3的正面部分3A通过对多层薄膜3AR的切断而形成,所以在构成正面部分3A的光学薄膜层310和电磁波屏蔽层320A之间,它们的长度和宽度中至少有一个是完全相同的。当以模切方式对多层薄膜3AR进行切断时,不仅长度完全相同,宽度也完全相同。
在完成显示面板装置1之后,即使发现前表面薄板3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之间混入了异物,也能够重新粘贴前表面薄板3,因此显示面板装置1的制造成品率高。通过采用显示面板装置1的构造,与以往将普通的板状滤波器固定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前方的情况相比,可降低20%以上的价格。
关于以上的装置结构,存在将导电性外壳102分割成前侧和后侧,并将前侧部分通过绝缘材料固定到底板105上的变形例。在该变形例中,可以将前表面薄板3、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以及驱动电路基板作为面板模块的要素,从而在相同概念之下进行最优设计,进而可谋求面板模块的廉价化。
以下,详细叙述显示器装置100中的防热的对策。
前表面薄板3使得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向大气的散热良好。这是因为在热传导率的比较中,前表面薄板3具有构成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玻璃与空气之间的热传导性。前表面薄板3的热传导性可以看成与占体积一大半的树脂材料的热传导性相同。冲击吸收层251的丙烯酸类树脂及作为多层功能薄膜的基材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常温(25℃=298.73K)下的热传导率分别约为0.27W·m-1·K-1和0.23W·m-1·K-1。与此相对,玻璃的热传导率约为1W·m-1·K-1,而空气的热传导率约为0.03W·m-1·K-1。通过在玻璃和空气之间加入前表面薄板3,从而虽然界面增加,但在界面上产生的界面热阻抗减小,从而综合来说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散热作用得到提高。
此处,前表面薄板3的色素层313滤波器所包含的色素一旦受热到80℃以上,就急剧劣化。冲击吸收层351需要比色素更好的耐热性。具体地说,在经过500个小时都保持80℃的耐热试验中,希望在可视光波长的整个区域中可视光透射率的变化在5%以下。在实施例1中,作为冲击吸收层351的材料,选择了在上述耐热试验中所引起的变化小于1%的丙烯酸类树脂。其他透明树脂(PET或平面化树脂)具有90℃以上的耐热性。此外,在标准的环境温度的上限以下,即40℃以下,也需要考虑在更高的温度下的使用。具体地说,在经过500个小时放置于温度80℃、湿度90%的环境中的耐久试验中,希望可视光波长的整个区域中可视光透射率的变化为5%以下。在第一实施例的冲击吸收层351的丙烯酸类树脂中,上述耐久试验中的变化小于1%。
通过组合所述前表面薄板3的散热作用与以下的驱动控制,可以防止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以及前表面薄板3的过度升温。
图13表示显示装置的电路结构。显示装置100具有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以及驱动电路90。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中,构成用于产生显示放电的电极对的显示电极X和显示电极Y互相平行配置,并排列地址电极A,使其与这些显示电极X、Y交叉。显示电极X、Y是行电极,地址电极A是列电极。驱动电路90具有控制器71、数据转换电路72、电源电路73、显示率检测电路720、X驱动器75、Y驱动器76以及A驱动器77。X驱动器75以及Y驱动器76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电压输出电路。
将表示R、G、B的三色辉度等级的帧数据Df与各种同步信号一并从TV调谐器、计算机等外部装置输入给驱动电路90。帧数据Df被临时存储在数据转换电路72中的帧存储器中。数据转换电路72将帧数据Df转换成用于灰度显示的子帧数据Dsf,并送给A驱动器77。子帧数据Dsf是每一单元1比特的显示数据的集合,其各比特的值表示相应的一个子帧数据中的单元是否发光,严密地讲即是否地址放电。A驱动器77根据子帧数据Dsf向地址电极A施加地址脉冲,其中所述地址电极A通过应该引起地址放电的单元。所谓向电极施加脉冲,是意味着将电极暂时偏置为预定的电压。控制器71控制脉冲施加以及子帧数据Dsf的转送。电源电路73向各驱动器提供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驱动所必需的功率。
控制器71所具有的显示率检测电路720通过对表示子帧数据Dsf中的应该起辉的单元的比特进行计数,从而按每个子帧检测出“显示率”。显示率是二进制图像的子帧中的应该起辉的单元数m对单元总数M的比例(例如若使用百分率,则起辉率=m/M×100)。控制器71根据显示率检测电路720检测出的显示率,进行与显示放电相关的持续脉冲(sustainpulse)的施加次数的增减的变化,即进行驱动电压脉冲串的频率的变化。此时参照预先存储在内置存储器710中的显示率与波形的对应关系。
对显示装置100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进行驱动的顺序如下。在通过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进行的显示中,为了通过二进制的起辉控制来进行彩色再现,如图14所示,将作为输入图像的时间序列的帧Fk-2、Fk-1、Fk、Fk+1(以下,省略表示输入顺序的下标)分割为预定数目N的子帧SF1、SF2、SF3、SF4、…SFN-1、SFN(以下,省略表示显示顺序的下标)。即,将各帧F置换成N个子帧SF的集合。给这些子帧SF依次加W1、W2、W3、W4、…WN-1、WN的辉度的权。这些权W1、W2、W3、W4、…WN-1、WN规定各子帧SF的显示放电的次数。在图14中,子帧排列以权的顺序进行,但是其他顺序也可以。配合这样的帧结构,将作为帧转送周期的帧期间Tf分割成N个子帧期间Tsf,并给各子帧SF分配一个子帧期间Tsf。而且,将子帧期间Tsf分成用于壁电荷初始化的复位期间TR、用于寻址的地址期间TA、以及用于维持起辉的持续期间TS。复位期间TR及地址期间TA的长度与权无关是恒定的,相反,持续期间TS则是权越大,长度越长。因此,子帧期间Tsf的长度也是其对应的子帧SF的权越大,长度越长。在N个子帧SF中,具有相同的复位期间TR、地址期间TA、持续期间TS的顺序。按每个子帧进行壁电荷的初始化、寻址以及持续起辉。
图15是驱动电压波形的简图。在图中,显示电极Y的参照标号的下标(1,n)表示对应的行的排列顺序。图示的波形是一个例子,可以对振幅、极性、时序进行各种改变。脉冲基准电位并不限于接地电位,-Vs/2的偏移电位也可以。
在各子帧的复位期间TR中,例如对所有的显示电极X按顺序施加负极性及正极性的斜坡波形脉冲,并对所有的显示电极Y按顺序施加正极性及负极性的斜坡波形脉冲,以使得对所有的单元的显示电极间施加逐渐增大的电压。这些斜坡波形脉冲的振幅以能够产生微小放电的足够小的变化率逐渐增大。将叠加了施加给显示电极X、Y的脉冲的振幅的合成电压施加给单元。通过第一次施加逐渐增大的电压而产生的微小放电,无论前一子帧中是起辉还是不起辉,都使所有的单元产生同一极性的适当的壁电压。通过第二次施加逐渐增大的电压而产生的微小放电,将壁电压调节为相当于放电开始电压与施加电压的振幅的差的值。
在地址期间TA中,只在应该起辉的单元中,形成维持起辉所必需的壁电荷。在将所有的显示电极X及所有的显示电极Y偏置为预定电位的状态下,在每个行选择期间(一行的扫描时间)向与选择行对应的一个显示电极Y施加扫描脉冲Py。在该行选择的同时,仅向与应该产生地址放电的选择单元对应的地址电极A施加地址脉冲Pa。即,基于选择行的子帧数据Dsf对地址电极A的电位进行二进制控制。在选择单元中,在显示电极Y和地址电极A之间产生放电,并且以此为触发在显示电极间产生面放电。这一连串的放电是地址放电。
然后,在持续期间TS中,向显示电极Y和显示电极X交替施加具有大约150~180伏特的振幅Vs的矩形波形的持续脉冲Ps。由此,在显示电极X和显示电极Y的电极之间交替施加极性互换的驱动电压脉冲串。通过施加持续脉冲Ps,在残存预定的壁电荷的单元中产生面放电形式的显示放电。持续脉冲Ps的施加次数如上所述与子帧的权对应。
在以上的驱动顺序中,与本发明有很大关系的是持续期间TS中的起辉持续。加热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发热量的大部分是由显示放电产生的。显示放电所导致的发热比电极上的功率损失所导致的发热大得多。
图16表示自动功率控制的概要。自动功率控制(Auto PowerControl:APC)是如下技术:利用在屏幕整体明亮的显示中,即使各个单元的发光量很少也不会引人注目,从而实现尽可能明亮易看的显示且谋求节省功率。通过自动功率控制可以进行控制使得消耗功率不超过允许的限度。当显示率比恒定值(例如14%)小时,实际上不进行自动功率控制,一帧的显示中的持续脉冲的数量是由帧周期所确定的时间内的可施加的最大数量。即,持续周期是最大值fmax。此时,向显示电极X及显示电极Y施加图17(A)所示的驱动电压脉冲串TPsmax。每一单元的消耗功率此时最大。当显示率比上述恒定值小时,显示率越大,消耗功率也越大。当显示率为上述恒定值时,消耗功率为允许范围的上限值Pmax。若显示率超过上述恒定值,则控制器71的自动功率控制功能进行工作,从而随着显示率的增大而减少持续频率。此时,向显示电极X及显示电极Y施加图17(B)所示的频率比驱动电压脉冲串TPsmax小的驱动电压脉冲串TPs。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如上所述具有对角32英寸的屏幕50,屏幕50的面积为0.288m2(0.72m×0.40m)。对于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自动功率控制将消耗功率限制在150W内。此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玻璃表面(面板表面)的局部温度依赖于为了在显著部位产生显示放电而投入的功率的密度,即上述的“局部功率密度”。局部功率密度在自动功率控制功能刚开始工作的显示率下最高,在显示那样的显示率的帧时,屏幕中的发光区域的脉冲表面温度上升最显著。但是,当由产生显示放电的单元构成的发光图案分散时,由于平面方向的热扩散而温度稍有下降。如果是大约10cm见方以上的发光图案,则面板表面温度几乎以最高的变化率上升。
在本实施例中,在显示率为14%时自动功率控制功能开始工作。由于在所有单元都发光的全白显示中,显示率为100%,所以显示率为14%时的发光区域的面积约为0.04032m2(=0.288×0.14)。电源电路73提供的功率是150W,但是由于驱动电路及电极中的损失,投入应该发光的单元组中的功率的总和约为95W。此时,局部功率密度约为2356W/m2,显示的辉度约为350cd/m2。若在该状态下持续显示率为14%的显示,则面板表面的局部温度过度升高。因此,控制器71经过5分钟使局部功率密度下降到被设为定常最大值的1500W/m2。具体而言,降低持续频率,以使得投入功率从95W下降到大约60W。当局部功率密度为1500W/m2时,显示的辉度约为220cd/m2。若在该状态下持续显示率为14%的显示,则局部温度的上升将在2小时左右达到饱和。
此外,在自动功率控制功能进行工作的显示率为22%的白色区块显示时,局部功率密度也达到定常最大值。关于此时最终到达的温度,由于发光区域的面积足够大,所以此时最终到达温度也与显示率为14%时一样,差在1℃以内。
在实施了以上防热对策的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中,在从温度上升的程度来看最严重的显示率为14%的白色区块显示中,薄板表面温度在室温25℃的条件下,上升到53℃达到定常状态。在典型情况下的允许环境温度的上限40℃的情况下,薄板表面温度上升到64℃。由于前表面薄板3并不处于过热状态,所以即使在1000小时的连续显示后的检查中,也不能完全确认滤波器的光学特性的劣化。由于前表面薄板3的放热性被良好地设计,所以面板表面温度与薄板表面温度的差几乎在10℃以内。也就是,即使在室温40℃的情况下,面板表面的最高温度也才为75℃。由于这比80℃低,所以几乎不会引起误放电。
(第二实施例)
图18示出了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第二实施例。显示装置200的基本结构除了屏幕尺寸之外,其余与上述显示装置100相同。在图18和以下的图中,标有与图4相同的参照标号的构成部件是与显示装置100相同的构成部件。
显示装置200具有对角42英寸的屏幕。屏幕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0.92m,垂直方向的尺寸为0.52m。作为显示装置200中的屏幕模块的显示面板装置5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和前表面薄板6。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包括前面板11和背面板12,前表面薄板6由正面部分6A和反面部分6B构成。
在显示装置200中,正面部分6A的平面尺寸大于上述的例子,并且正面部分6A的边缘的四个边向背面一侧大致弯成直角,从而正面部分6A的端部被固定在导电性外壳202上。固定的方式是将正面部分6A夹在导电性外壳202的侧面和环形紧固部件203之间。其固定位置位于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的前表面相对的后方,且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分离。在固定位置上,正面部分6A的电磁波屏蔽层和导电性外壳202相连,从而两者导电连接。
通过弯曲正面部分6A,与没有弯曲的时候相比,能够使上述固定位置更靠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从而可减小导电性外壳202的平面尺寸。此外,由于固定位置与没有弯曲正面部分6A的时候相比要靠后,所以可减小导电性外壳202的厚度(侧面尺寸)。导电性外壳202的小型化有益于减轻显示装置200的重量。
此外,当制造显示面板装置5的工厂(设备制造厂)和将显示面板装置5装入外壳内,从而完成显示装置200的工厂(组装厂)不同时,需要在运输显示面板装置5的时候防止正面部分6A的边缘受损。例如,当将显示面板装置5以安装在铝制的底板205上的状态进行运输时,可通过将正面部分6A的端部经由绝缘材料固定在底板205来使包装尺寸小型化。
图19示出了显示面板装置的平面形状的概要。在显示面板装置5的前表面薄板6中,在正面部分6A的四角形成有易使正面部分6A折弯的切口61。此外,沿着正面部分6A的边缘形成有用于固定正面部分6A的多个孔6Ah。
图20表示第二实施例的前表面薄板的层构造。前表面薄板6的层构造除了反面部分的厚度之外,其余与上述表面薄面3相同。前表面薄板6是约0.7mm厚的层叠体,其从前表面一侧依次层叠了0.1mm厚的光学薄膜层610、0.1mm厚的电磁波屏蔽层620、0.5mm厚的冲击吸收层651以及几μm厚的粘合层652。光学薄膜层610以及电磁波屏蔽层620构成正面部分6A,在这些层中,平面尺寸是相同的。冲击吸收层651及粘合层652构成反面部分6B。前表面薄板6的整体的可视光透射率以进行了能见度校正后的值表示约为40%。前表面薄板6的重量约为500g,与以往的同尺寸的板状滤波器(约4.2kg)相比轻得多。
光学薄膜层610包括PET制的薄膜611、涂在薄膜611的前面一侧的防反射膜612、以及形成在薄膜611的背面一侧的色素层613。防反射膜612包括将薄板表面的耐伤性能提高到铅笔硬度4H的硬涂层。色素层613负责有关彩色显示的红色(R)、绿色(G)以及青色(B)的可视光透射率的调节和近红外线的屏蔽。光学薄膜层610的外部光反射率以进行了能见度校正后的值表示为3%,可视光透射率以进行了能见度校正后的值表示为55%。此外,红外线的透射率在波长区域内平均为10%。
电磁波屏蔽层620包括PET制的薄膜621和10μm厚的导电层622,所述导电层622是具有网格状部分的铜箔。在导电层622之中,与屏幕重叠的区域的可视光透射率是80%。
冲击吸收层651由丙烯酸类的软质树脂构成,其可视光透射率是90%。冲击吸收层651通过涂布树脂而形成。在进行涂布时,树脂进入导电层622中的网格的缝隙中,从而使导电层622变得平坦。由此,可防止由于导电层622的凹凸不平而发生的光散射。
为了确认冲击吸收层651的功能,将显示面板装置5放置在水平硬地板上,进行了使约500g的铁球朝向屏幕的中心落下的试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即将破裂前的冲击力大约为0.40J。对没有前表面薄板3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大约为0.13J,对仅将光学薄膜层610粘贴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上的显示面板装置进行同样的试验,结果大约为0.15J。也就是说,由前表面薄板3带来的耐冲击性能的提高量大约为0.26J,占其一大半的约0.24J的提高是由冲击吸收层351承担的。因此,0.5mm厚的冲击吸收层651具有实用性。
(第三实施例)
图21示出了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第三实施例。显示装置300的结构与上述显示装置200大致相同。
显示装置300的特点是装饰罩301前表面的内边缘靠近屏幕区域,并在装饰罩301和前表面薄板6之间配置了吸音材料351、352。通过事先在装饰罩301上粘合吸音材料351、352,并将装饰罩301罩在显示面板装置5上,从而将吸音材料351、352压在前表面薄板6上。由于吸音材料351、352是柔软的海绵,所以不会向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施加过大的力。由于由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的振动引起的听得见的声音噪声(称为异常噪声)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的周边部分很大,所以通过配置吸音材料351、352,可大幅减少噪声。在以往的将板状滤波器配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方的构造中,虽然异常噪声被板状滤波器屏蔽,但存在被板状滤波器反射后从背面转向前方的声音的传播。与此相对,由于在显示装置300中异常噪声几乎被完全吸收,所以可获得安静的显示环境。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所发出的声音沿着粘贴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4上的反面部分6B传播,所以最好与反面部分6B重叠地配置吸音材料351、352。
(第四实施例)
图22示出了显示装置的结构的第四实施例。显示装置400的结构与上述显示装置300大致相同。显示装置400的特征是导电性壳体402包括作为其前部分的框架形状的结构体402A和作为其后部分的箱体形状的结构体402B。结构体402A通过绝缘隔离物403、404而被固定在底板105上,前表面薄板6的边缘部分通过紧固部件203被固定在所述结构体402A上。在由显示面板装置5、底板105以及结构体402A一体而成的面板模块上安装了结构体402B和装饰罩301。在安装结构体402B的时候使用连接部件405、406,以使结构体402A和结构体402B可靠地导电连接。
在第四实施例中,能够在相同概念之下对面板模块的构成要素进行最优设计,从而可谋求面板模块的廉价化。此外,在设备制造厂和组装厂来完成显示装置400的制造方式中,既可以将包括电源的电气电路的整体或者一部分并入面板模块中,也可以由组装厂将电气电路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与装饰罩301一并安装到面板模块上。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与不粘贴前表面薄板3、6时相比,可以降低光晕。具体地说,使约10cm见方的白色图案以350cd/m2的辉度显示,并且将从白色图案的端部开始到显现出1cd/m2以上的辉度的发光的区域的端部为止的长度作为光晕扩大的指标来进行测定。通过粘贴前表面薄板3、6,光晕降低到0.7倍。此外,当将以往的板状滤波器配置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方并与面板前表面分开1cm时,与不配置板状滤波器的时候相比,光晕增大到2.5倍。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在电磁波屏蔽层320的导电层322中,由于使光透过的导电性网格322A和将其包围的环形导电体322B形成为一体,所以与在编织导体纤维而成的网格的周围粘贴导电性胶带的结构相比,可降低显示面板装置1、5的价格。
将光学薄膜层310、610中用于透射率控制的色素的含有量减少份量为由电磁波屏蔽层320、620实现的可视光透射率的减少的量,从而可以使光学薄膜层310、610的随时间的变化难以产生。根据使前表面薄板3、6保持在单体80℃以上的加速试验,则可以获得充分的光学特性的时间为20000小时以上。
由于反面部分3B、6B比正面部分3A、6A厚得多,所以缓和了正面部分3A、6A的内部的温度的偏移。因此,正面部分3A、6A所包含的色素的热劣化程度均等。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由于前表面薄板3、6中的正面部分3A、6A的边缘相对于反面部分3B、6B突出1cm以上,所以可将该突出部分用作剥离时的夹持端头。即,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剥下前表面薄板3、6的操作变得容易,从而无需在剥离操作的机械化上花费太多的费用。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由于前表面一侧是硬质的、背面一侧是软质的前表面薄板3、6紧密粘着地配置在显示面上,所以,可以谋求对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的机械保护、防止薄板自身的损伤以及由前表面的平坦化而带来的显示质量的提高。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由于兼作粘合层352、652的冲击吸收层351、651是软质的,并具有0.1mm以上的足够的厚度,所以难以产生由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的面板表面所存在的微小异物所导致的前表面薄板3、6的凸起。通过在普通的干净的充气房内(大气压下)粘贴,从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与前表面薄板3、6足够稳定地紧密粘着在一起。即使是在显示装置的使用中最严峻的环境的相当于高度2000m的低压下、温度40℃的情况下,使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进行工作,从而前表面薄板3、6的薄板表面为64℃,面板表面为67℃,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与前表面薄板3、6的界面也不会产生气泡或发生剥离。
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通过将前表面薄板3、6直接粘贴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上,可以实现重量轻且安全的显示装置。可以将薄板表面的最高温度降低到低于人触摸时能接受的热冲击的下限温度70℃。由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与前表面薄板3、6的热传导良好,所以,即使薄板表面触碰火苗也不会延伸燃烧。显示装置100、200、300、400的阻燃性也很好。具体地说,若使薄板表面垂直接触燃气火焰的火苗30秒,虽然不起火苗开始燃烧,但是延伸燃烧约20mm就会收敛。当反面部分3B、6B的厚度为1.2mm时,同等条件下根本不会引起燃烧。
对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还有下面的变形。
也可以将投入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中的功率的局部功率密度超过定常最大值是所允许的时间上限从5分钟延长到30分钟。在延长后,面板表面的温度几乎没有超过作为规范而设定的最高温度。只是,由于存在在使同一图案连续显示的特殊情况下,面板表面温度会超过最高温度的问题,所以,最好将上述上限设定为短时间。此处,可以根据面板表面的散热速度和屏幕中的功率密度,通过计算来预测屏幕的温度分布。如果将这样的预测程序装入控制器中,从而对超过功率密度的定常最大值时的超出量和超出时间进行控制,则通常可以在前表面薄板3、6不超过规范的上限温度的范围内以最大辉度进行显示。
如果构成前表面薄板3、6的主要材料是热传导率在室温下为0.1W·m-1·K-1以上且0.4W·m-1·K-1以下的材料,则关于温度控制,可以获得与使用了PET及丙烯酸类树脂的上述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作为具有透光性和导电性的电磁波屏蔽层320、620,可通过装入多层银薄膜来代替网孔。由于多层银薄膜具有红外线屏蔽功能,所以在形成光学薄膜层310、610时不需要红外线吸收色素。关于色素层313、613,可采用由包含不同色素的多个层构成的多层结构,以代替单层结构。其中,为了减轻热的影响,包含色素的层的配置位置最好比靠近热源的反面部分更靠近正面部分。
适当地设计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的红色荧光体(例如(Y、Gd、Eu)PVO4)和放电气体(Xe分压为20Torr以上的、例如气体压力为500Torr且Xe为5%以上的Ne-Xe气体)以降低橙色的发光量,这是很有用的。如果不需要具有有选择地吸收橙色光的吸收波长带的色素的光学滤波器,则可提高耐热性,并进一步实现前表面薄板3的廉价化。
可使前表面薄板3、6的最背面为具有自吸附作用的吸附面。例如,在形成冲击吸收层351、651之后,在冲击吸收层351、651的表面形成由硅材料形成的膜。由此,前表面薄板3、6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之间的剥离和粘贴无论重复多少次都可以。这可以降低制造显示面板装置时的损失,并且还有利于安装到显示装置之后的阶段中的维修。这是由于受伤时能够简单地更换前表面薄板。也可以考虑仅将防反射层312、612作为自吸附的薄板吸附在前表面薄板3、6的剩余的部分。此时,可以在与将前表面薄板3、6的剩余部分粘贴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上的工序不同的工序粘贴防反射层312、612,也可以与电磁波屏蔽层320、620的大小不同。关于吸附强度,最好是仅通过在垂直方向上的拉力就可以剥离,吸附力最好是4N/25mm以下(当剥离速度为50mm/分的时候)。
使用与冲击吸收层351。651的材料类似的丙烯酸薄膜来代替硅材料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据需要,在粘贴前表面薄板3、6的时候,事先进行以水或者空气的喷射为代表的洗净处理,并且在重新使用剥离后的前表面薄板时也对其吸附面进行洗净处理。
也可以将前表面薄板3、6的反面部分3B、6B的粘合层352、652作为与冲击吸收层351、651不同材质的层。此时,为了不受等离子体显示面板2、4的表面的扭曲影响而使前表面薄板3、6的紧密粘着性良好,最好使粘合层352、652的厚度为100μm以上。
在以上的说明中例示了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但构成屏幕的设备并不限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由包括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场致发射显示器)、液晶在内的其他的显示面板构成屏幕的装置也可以应用本发明。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有益于提高具有大型屏幕且重量轻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以及可靠性。

Claims (12)

1.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由多个单元构成的屏幕;
功能薄板,具有至少对来自所述屏幕的射出光进行光学滤波的功能,是粘附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面板上的、厚度为2mm以下的薄板,其热传导率比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面板的热传导率小,并且比外部空气的热传导率大;
驱动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驱动电压脉冲串提供给屏幕,其中所述驱动电压脉冲串使与灰度相应次数的显示放电产生;
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压脉冲串,以使得显示一个图像时的所述屏幕内的发光区域中每个单位面积的发光放电的消耗功率被限制在设定值以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具有基于显示数据检测显示率的装置,并根据所检测出的显示率改变驱动电压脉冲串的频率,其中,所述显示率是应该起辉的单元数相对于单元总数的比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在处于40℃以下的环境中的工作中,所述功能薄板的前表面的温度被保持在70℃以下,并且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的温度被保持在80℃以下。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功能薄板的每平方米的重量为从0.2kg到3kg的范围内的值。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功能薄板中的与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之间的抵接面的材料的热传导率为从0.1W·m-1·K-1到0.4W·m-1·K-1的范围内的值。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设定值为2500W/m2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超过1500W/m2时,在30分钟以内将该每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收敛至1500W/m2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功能薄板是正面部分和反面部分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正面部分含有吸收特定波长带的光的色素,所述反面部分不含有所述色素,
其中所述反面部分的厚度为0.1mm以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面部分比所述正面部分厚。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面部分是可视光透射率为80%以上的树脂层,由在80℃的环境中暴露500小时后透射率的变化在可视光波长的所有区域中都未满5%的树脂形成。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反面部分是可视光透射率为80%以上的树脂层,由在60℃、湿度90%的环境中暴露500小时后透射率的变化在可视光波长的所有区域中都未满5%的树脂形成。
12. 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具有由多个单元构成的屏幕;
功能薄板,具有至少对来自所述屏幕的射出光进行光学滤波的功能,并紧密粘着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前表面;
驱动电路板,配置在所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板具有:驱动电压输出电路,用于将驱动电压脉冲串提供给屏幕,其中所述驱动电压脉冲串使与灰度相应次数的显示放电产生;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压脉冲串,以使得显示一个图像时的所述屏幕内的发光区域中每个单位面积的消耗功率被限制在设定值以下。
CNB2005100076995A 2004-02-19 2005-02-07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304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3360/2004 2004-02-19
JP2004043360A JP4625642B2 (ja) 2004-02-19 2004-02-19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49476A Division CN101354862B (zh) 2004-02-19 2005-02-07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8254A CN1658254A (zh) 2005-08-24
CN100423044C true CN100423044C (zh) 2008-10-01

Family

ID=347474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494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4862B (zh) 2004-02-19 2005-02-07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CNB20051000769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3044C (zh) 2004-02-19 2005-02-07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494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54862B (zh) 2004-02-19 2005-02-07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7116059B2 (zh)
EP (1) EP1569193A3 (zh)
JP (1) JP4625642B2 (zh)
KR (1) KR100761609B1 (zh)
CN (2) CN101354862B (zh)
TW (1) TWI2618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18570B1 (ko) * 2004-02-19 2011-03-04 히다찌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가부시키가이샤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625642B2 (ja) * 2004-02-19 2011-02-02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023449B2 (en) * 2004-04-30 2006-04-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splaying least significant color image bit-planes in less than all image sub-frame locations
JP4683532B2 (ja) * 2004-11-17 2011-05-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
KR20060080409A (ko) * 2005-01-05 2006-07-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직부착 필터의 접지용브라켓의 장착방법 및 그 장착구조
JP4820818B2 (ja) * 2005-06-02 2011-11-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
JP2007156045A (ja) * 2005-12-05 2007-06-21 Sony Corp 自発光表示装置、消費電力検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264628A (ja) * 2006-03-28 2007-10-11 Samsung Sdi Co Ltd フィルタ、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074056A1 (en) * 2006-09-22 2008-03-27 Wei-Hong Shen Light controller
US20080095995A1 (en) * 2006-10-18 2008-04-24 Hong Rae Cha Filter and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filter
US8330343B2 (en) * 2007-02-23 2012-12-11 Panasonic Corporation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4396726B2 (ja) * 2007-05-23 2010-0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5280020B2 (ja) * 2007-06-26 2013-09-04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超音波撮像装置
FR2920544B1 (fr) * 2007-09-05 2011-04-08 Mer Agitee Dispositif et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 regime et/ou de la direction d'un ecoulement de fluide
US8416228B2 (en) * 2007-09-26 2013-04-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Driving device, driving method and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JP2009109899A (ja) * 2007-10-31 2009-05-21 Panasoni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51379A (ko) * 2007-11-19 2009-05-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US8068195B2 (en) * 2008-01-14 2011-11-29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external-light-shielding sheet
JPWO2009098771A1 (ja) * 2008-02-07 2011-05-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TWI541568B (zh) * 2008-02-29 2016-07-11 Lg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終端機
JP5286960B2 (ja) * 2008-06-17 2013-09-11 日油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タッチパネル
JP2010107935A (ja) * 2008-10-28 2010-05-13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平板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156761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Janos Veres Edge emissive display device
KR20110015743A (ko) * 2009-08-10 2011-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Emi방사 저감을 위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10015738A (ko) * 2009-08-10 2011-0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제조방법
JP2011053259A (ja) * 2009-08-31 2011-03-17 Panason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WO2011045990A1 (ja) * 2009-10-14 2011-04-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US20140307197A1 (en) * 2011-04-28 2014-10-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multi-display system
FR3026270B1 (fr) * 2014-09-22 2016-12-02 Thales Sa Dispositif de visualisation a surface tactile, notamment haptique, comportant un blindage electrique souple
US9939295B2 (en) * 2014-12-16 2018-04-10 Carestream Health, Inc. Impact protection for wireless digital detector glass panel
TWI688938B (zh) 2018-05-22 2020-03-21 元太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抑制電磁干擾的顯示裝置及顯示驅動電路
US11552441B2 (en) * 2018-12-06 2023-0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method
CN109788096B (zh) * 2019-03-01 2021-02-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KR20210067520A (ko) * 2019-11-29 2021-06-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390901B1 (ko) * 2020-04-27 2022-04-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14740919B (zh) * 2022-06-13 2022-09-20 济宁海富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片式屏幕温度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1557A (ja) * 1996-03-19 1997-10-03 Fujitsu General Ltd Pdpの放熱構造
JPH11251772A (ja) * 1998-03-06 1999-09-17 Fujitsu General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11284379A (ja) * 1998-03-31 1999-10-15 Fujitsu General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286489A (zh) * 1999-08-30 2001-03-07 达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前面板进行散热的平面显示器
JP2003241672A (ja) * 2002-12-02 2003-08-29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加熱防止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
JP2003295776A (ja) * 2002-04-03 2003-10-15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における温度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4492A (ja) * 1991-03-13 1992-10-09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輝度調整装置
US5684365A (en) * 1994-12-14 1997-11-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TFT-el display panel using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edia
JPH09198005A (ja) * 1996-01-19 1997-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
JP3544055B2 (ja) * 1996-03-07 2004-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装置
JPH10133540A (ja) * 1996-10-25 1998-05-22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3681280B2 (ja) * 1998-06-25 2005-08-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JP2000121975A (ja) * 1998-10-16 2000-04-28 Canon Inc 樹脂光学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走査光学系及び光学系
WO2001024150A1 (en) * 1999-09-30 2001-04-05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 for power level control of a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JP3270435B2 (ja) * 1999-10-04 2002-04-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輝度制御方法
US6603448B2 (en) * 1999-12-16 2003-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lasma display panel
JP3744766B2 (ja) * 1999-12-27 2006-02-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10077727A (ko) 2000-02-08 2001-08-20 김순택 플라즈마 표시패널의 구동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3557154B2 (ja) 2000-06-02 2004-08-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2025453A (ja) * 2000-06-15 2002-01-2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ドーパントガス分圧制御機能を有するプラズマアドレス表示装置
JP2002074770A (ja) * 2000-09-04 2002-03-15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ホルダ構造並びに成膜装置
JP3556163B2 (ja) * 2000-09-25 2004-08-18 富士通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02189422A (ja) * 2000-12-19 2002-07-05 Bridgestone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ム及び保護フィルター
JP2002187229A (ja) * 2000-12-20 2002-07-02 Bridgestone Corp 光学特性を備えたフィルム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前面保護フィルター
JP2002244615A (ja) * 2001-02-20 2002-08-30 Fujitsu General Ltd Pdp装置
JP2002268429A (ja) * 2001-03-09 2002-09-18 Konica Corp 画像定着装置
JP2002319351A (ja) 2001-04-20 2002-10-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1280179A3 (en) * 2001-07-23 2003-09-03 Asahi Glass Company Ltd. Flat display panel
JP2003058064A (ja) * 2001-08-13 2003-02-28 Asahi Glass Co Ltd 平面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3195774A (ja) * 2001-12-27 2003-07-09 Sumitomo Chem Co Ltd 表示装置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JP4010846B2 (ja) * 2002-03-29 2007-11-21 富士通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前面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フラットディスプレイ装置、並びに、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前面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064268B2 (ja) * 2002-04-10 2008-03-1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サブフィールド法を用いた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03345304A (ja) * 2002-05-24 2003-12-03 Samsung Sdi Co Ltd プラズマ表示パネルの自動電力制御方法と装置、その装置を有するプラズマ表示パネル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指示する命令を収めた媒体
JP3608561B2 (ja) * 2002-10-23 2005-01-1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
KR100549666B1 (ko) * 2003-05-23 2006-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장치
JP2005221897A (ja) * 2004-02-06 2005-08-18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装置
JP4625642B2 (ja) * 2004-02-19 2011-02-02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7248689A (ja) * 2006-03-15 2007-09-27 Hitachi Displays Ltd 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61557A (ja) * 1996-03-19 1997-10-03 Fujitsu General Ltd Pdpの放熱構造
JPH11251772A (ja) * 1998-03-06 1999-09-17 Fujitsu General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H11284379A (ja) * 1998-03-31 1999-10-15 Fujitsu General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1286489A (zh) * 1999-08-30 2001-03-07 达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前面板进行散热的平面显示器
JP2003295776A (ja) * 2002-04-03 2003-10-15 Sony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における温度管理方法
JP2003241672A (ja) * 2002-12-02 2003-08-29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加熱防止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61854B (en) 2006-09-11
US7898510B2 (en) 2011-03-01
EP1569193A3 (en) 2008-12-10
US20080309237A1 (en) 2008-12-18
US20060232523A1 (en) 2006-10-19
CN101354862A (zh) 2009-01-28
CN1658254A (zh) 2005-08-24
US7116059B2 (en) 2006-10-03
CN101354862B (zh) 2012-03-21
US7561152B2 (en) 2009-07-14
JP4625642B2 (ja) 2011-02-02
TW200532733A (en) 2005-10-01
KR20060042079A (ko) 2006-05-12
EP1569193A2 (en) 2005-08-31
JP2005234231A (ja) 2005-09-02
US20050184676A1 (en) 2005-08-25
KR100761609B1 (ko) 2007-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3044C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装置
CN100424807C (zh) 显示面板装置
JP2004272920A (ja) 前面フィル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4246365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の前面フィルタ
KR100509764B1 (ko) 전자파 차폐 필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4158455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US20070029932A1 (en) Display pane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1826803A2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JP2004246364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の前面フイルタ
JP2004310096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070037329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018570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806307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70279326A1 (en) Plasma display panel device
JP2003084678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0696820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04047138A3 (en) Plasma display screen with blue-emitting phosphor
KR20040080157A (ko) 필름형 전면 필터를 갖는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70075479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01636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60116963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9006772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60101077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FUJITSU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PLASMA DISPLA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06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62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PLASMA DISPLAY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07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AXELL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02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02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