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0975C - 调整装置,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整装置,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0975C
CN100420975C CNB2006101058772A CN200610105877A CN100420975C CN 100420975 C CN100420975 C CN 100420975C CN B2006101058772 A CNB2006101058772 A CN B2006101058772A CN 200610105877 A CN200610105877 A CN 200610105877A CN 100420975 C CN100420975 C CN 10042097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ong lens
mentioned
interface member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58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6794A (zh
Inventor
芹泽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6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6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09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097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调整装置,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支承机构及倾斜调整机构56,57,支承机构使得作为相接部件的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与作为被调整部件的长透镜组件50相接,支承该长透镜组件50,倾斜调整机构56,57调整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若通过该倾斜调整机构,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发生变化,则在该长透镜组件和组件支承用板簧之间发生滑动,妨害合适的倾斜调整。因此,在本发明调整装置中,在长透镜组件和组件支承用板簧之间设置平滑面部件64,使得其与组件支承用板簧之间的静摩擦系数比长透镜组件和组件支承用板簧直接接触场合的静摩擦系数小。能稳定且正确地调整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

Description

调整装置,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整装置,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在所述调整装置中,被调整部件与相接部件相接,被支承着,用于调整该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潜像载置体照射与图像信息相应的写入光,进行扫描,在潜像载置体上形成潜像,对该潜像显影,得到图像,这为人们所公知。
照射写入光进行扫描的光写入装置(光扫描装置)一般设有多面镜以及光学元件(透镜等)。所述多面镜使得来自光源的写入光偏转扫描,所述光学元件使得偏转扫描的写入光成像在作为光照射对象的潜像载置体表面上。
在这种光写入装置中,由于光学元件的像面弯曲特性,光写入装置的罩壳扭曲,多面镜马达的发热等引起的构成光写入装置的各种构成部件的热变形,安装潜像载置体时的扭曲等原因,写入光在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扫描线发生弯曲或倾斜。若扫描线发生弯曲或倾斜,则在潜像载置体表面不能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正确的潜像,不能形成正常的图像。尤其,在若干潜像载置体上分别形成不同色的图像(可视像)、再将这些图像互相叠合形成彩色图像的所谓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各潜像载置体之间,扫描线发生弯曲或倾斜会导致相对偏移,用户会敏感地感到是异常图像。即,在单色图像中,即使扫描线发生弯曲或倾斜,如果稍有弯曲或倾斜,用户一般不会感到是异常图像。而在串列型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形成的彩色图像中,若各潜像载置体的扫描线发生相对偏移,将成为色偏移。即使稍有这种色偏移,用户也会敏感地感到是异常图像。
在例如特开2001-100135号公报(以下简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能调整扫描线倾斜的扫描光学装置。在该扫描光学装置中,在激光光源和潜像载置体之间的光束通道上设有折返反光镜(被调整部件),所述扫描光学装置使得该折返反光镜的姿势变化,调整扫描线的倾斜。下面,参照图1A和图1B说明其具体结构。
图1A是从长度方向看折返反光镜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以下简记为“一端部”)的反光镜保持部的放大图,图1B是从长度方向看折返反光镜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以下简记为“另一端部”)的反光镜保持部的放大图。
如图1A和1B所示,在折返反光镜251的一端部,通过板簧262(相接部件)推压罩壳270的支承部268的角部O,以该角部O为回转中心,沿着图中箭头A方向,可回转地被支承着。另外,在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折返反光镜座271固定在罩壳270上,通过该折返反光镜座支承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
在该折返反光镜座271上设有由赋能部件272及调整螺钉273a,273b构成的调整机构,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被夹持在所述赋能部件272和调整螺钉273a,273b之间支承着。
若回转调整螺钉273a,273b中某个,能调整折返反光镜251的以上述角部O为回转中心的回转位置(沿着箭头A方向的回转位置)。通过这种调整,能使得在该折返反光镜251反射的写入光的扫描线沿着副扫描方向平行移动。
另外,若使得调整螺钉273a,273b回转相同量,能使得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沿着图1B中箭头B方向位移。这样,能调整折返反光镜251的以上述角部O为回转中心的回转位置(沿着箭头B方向的回转位置)。通过这种调整,能使得与该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侧对应的扫描线侧沿着副扫描方向移动,能调整在折返反光镜251反射的写入光的扫描线整体的倾斜。
但是,当通过上述调整机构使得折返反光镜251回转欲调整其姿势时,有时即使通过该调整机构使得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侧移动,折返反光镜251的一端部侧也不随之移动。这种场合,不能合适地调整折返反光镜251的姿势。
更具体地说,当回转调整螺钉273a,273b中某个,使得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侧沿着箭头A方向回转场合,折返反光镜251的一端部侧随之回转,初始能使得扫描线沿副扫描方向平行移动。在此,折返反光镜251的一端部以上述角部O为回转中心沿着箭头A方向回转时,板簧262和折返反光镜251的相接部分滑动。因此,若板簧262的相接压力过强,或该相接部分的静摩擦系数过大,则接触部分的静摩擦力过大,即使从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侧传递朝着箭头A方向的回转力,有时相接部分不滑动。这种场合,即使回转调整螺钉273a,273b中某个,折返反光镜251的一端部侧不回转,仅仅折返反光镜251发生扭曲,不能使得扫描线沿副扫描方向平行移动。因此,不能合适地进行调整。
另外,当调整扫描线整体的倾斜,使得调整螺钉273a,273b回转相同量,使得折返反光镜251的另一端部沿着箭头B方向位移时,板簧262和折返反光镜251的相接部分也滑动。因此,与使得扫描线沿副扫描方向平行移动场合相同,若板簧262的相接压力过强,或该相接部分的静摩擦系数过大,则接触部分的静摩擦力过大,其相接部分不滑动。这样,即使使得调整螺钉273a,273b回转相同量,折返反光镜251的一端部侧不移动,仅仅折返反光镜251发生挠曲,不能调整扫描线整体的倾斜。
与上述问题相同,相接部件相接支承被调整部件,当调整该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时,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发生滑动,在这种调整装置中,同样发生上述问题。即,在这种调整装置中,若与相接部件的相接压力过强,或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的静摩擦系数过大,则该相接部分的静摩擦力过大。这种场合,即使想调整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其相接部分不滑动,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不变化,不能实行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稳定且正确进行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的调整的调整装置,以及设有该调整装置的光扫描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一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机构,使得相接部件与被调整部件相接,支承该被调整部件;
调整手段,调整所述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
其中,当通过所述调整手段该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变化时,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发生滑动;
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设置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用于降低与被调整部件或相接部件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使得比上述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直接接触场合的静摩擦系数小。
(2)在(1)的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是平滑部件,安装在上述被调整部件及相接部件中某一方,并且,与另一方部件相接的相接部分相对另一方部件的静摩擦系数比上述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直接接触时的静摩擦系数小。
(3)在(1)的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是形成在上述被调整部件及相接部件中某一方的表面层,与另一方部件相接的相接部分相对另一方部件的静摩擦系数比上述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直接接触时的静摩擦系数小。
(4)在(2)或(3)的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上述相接部分设为凸状,上述另一方部件的与该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相接部分设为平面。
(5)在(2)或(3)的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上述相接部分设为平面,上述另一方部件的与该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相接部分设为凸状。
(6)在(1)的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是涂布在上述被调整部件及相接部件中某一方的润滑剂。
(7)在(1)-(6)任一项的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接部件是板簧,向上述被调整部件赋与推压力。
(8)一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机构,使得相接部件与被调整部件相接,支承该被调整部件;
调整手段,调整所述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
当通过所述调整手段该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变化时,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发生滑动;
互相固定上述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同时,使得该相接部件能沿上述滑动方向变形。
(9)在(8)的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接部件是螺旋弹簧,能沿上述滑动方向变形。
(10)在(1)-(9)任一项的调整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使得相接部件与长的被调整部件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接,支承该被调整部件;
所述调整手段通过使得该被调整部件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位移,调整所述被调整部件的姿势。
(11)一种光扫描装置,包括:
光源;
扫描手段,使得从该光源照射的光照射在光照射对象上,进行扫描;
透镜,设在从该光源到所述光照射对象的光路上;
调整装置,调整作为被调整部件的该透镜的位置或姿势;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1)-(10)中任一项记载的调整装置作为上述调整装置。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潜像载置体;
光写入手段,将根据图像信息的写入光照射在该潜像载置体表面上,进行扫描,在潜像载置体表面写入潜像;
显影手段,对通过所述光写入手段形成在该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潜像进行显影,使其可视像化;
将该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可视像最终转印在记录材上,在该记录材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11)中记载的光扫描装置作为上述光写入手段。
(13)在(12)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设有若干所述潜像载置体;
将形成在各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可视像互相叠合直接转印在记录材上,或者互相叠合暂时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再将该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材上,最终在记录材上形成图像。
当通过调整手段,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发生变化时,在被调整部件和与其相接的相接部件之间发生滑动,本发明是对调整装置进行改进。
详细地说,在上述(1)的发明中,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设置摩擦系数降低手段,使得所发生的滑动部分的静摩擦系数比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直接接触场合的静摩擦系数小。这样,与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不设置摩擦系数降低手段场合相比,能减小调整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时作用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能平滑地进行上述调整时发生的滑动。
在上述(8)的发明中,不是降低滑动发生处的静摩擦系数,滑动本身不发生,能调整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详细地说,固定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的相接部分,使得该相接部件能朝固定前发生的滑动方向变形。反抗该变形的力的大小比固定前作用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的静摩擦力小。按照(8)中的发明,在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固定状态下,能调整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能平滑地进行上述调整。
按照本发明,与被调整部件和相接部件之间直接滑动调整被调整部件的位置或姿势场合相比,能平滑地进行上述调整,具有能稳定且正确地进行调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长度方向看折返反光镜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反光镜保持部的放大图,图1B是从长度方向看折返反光镜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的反光镜保持部的放大图;
图2表示该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3表示该打印机的成像工位的概略构成图;
图4表示光写入组件的构成说明图;
图5A和图5B表示装在光写入组件中的长透镜组件的斜视图;
图6表示该长透镜组件的分解图;
图7表示该长透镜组件的弯曲调整机构构成图;
图8表示该长透镜组件的自由端部侧的支承机构构成图;
图9表示光写入组件的扫描线弯曲调整方法说明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光写入组件的扫描线倾斜调整方法说明图;
图11表示本发明人以前提出的倾斜调整机构说明图;
图12A是实行合适的倾斜调整场合的长透镜倾斜说明图,图12B是在滑动处发生滑动时的长透镜倾斜说明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扫描线倾斜调整方法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列举数字照相机进行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第一实施例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的实施例。第一实施例以所谓中间转印方式的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其他图像形成装置。
图2表示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该打印机设有装置本体1以及可从装置本体1拉出的供纸盒2。在装置本体1的中央部,设有用于形成黄(Y),青(C),品红(M),黑(K)各色的色调剂像(可视像)的成像工位3Y,3C,3M,3K。下面,各符号的添加文字Y,C,M,K分别表示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用的部件。
图3表示黄(Y)的成像工位的概略构成图,其他成像工位也具有同样的构成。
如图2和图3所示,成像工位3Y,3C,3M,3K包括朝着图中箭头C方向回转的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感光体10Y,10C,10M,10K。感光体10Y,10C,10M,10K由直径40mm的铝制的圆筒状基体以及包覆其表面的例如OPC(有机光半导体)感光层构成。各成像工位3Y,3C,3M,3K是在感光体10Y,10C,10M,10K周围,设有使得感光体带电的充电装置11Y,11C,11M,11K,对形成在感光体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装置12Y,12C,12M,12K,用于清洁感光体上残留色调剂的清洁装置13Y,13C,13M,13K。
在各成像工位3Y,3C,3M,3K的下方,设有作为光写入手段(光扫描装置)的光写入组件4,能将写入光L照射在感光体10Y,10C,10M,10K上。在各成像工位3Y,3C,3M,3K的上方,设有中间转印组件5,该中间转印组件5包括中间转印带20,各成像工位3Y,3C,3M,3K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20上。另外,还设有定影组件6,用于将转印在所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在作为记录材的转印纸P上。
在装置本体1的上部,装有色调剂瓶7Y,7C,7M,7K,分别收纳黄(Y),青(C),品红(M),黑(K)各色色调剂。打开形成在装置本体1上部的排纸盘8,可相对装置本体1装卸色调剂瓶7Y,7C,7M,7K。
在上述光写入组件4中,从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发射写入光(激光)L,通过多面镜等使得该激光偏转,照射感光体10Y,10C,10M,10K,顺序进行扫描。
上述中间转印组件5的中间转印带20架设在驱动辊21,张力辊22,从动辊23上,在所定时间,朝着图中逆时钟方向被驱动回转。上述中间转印组件5设有一次转印辊24Y,24C,24M,24K,用于将形成在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上述中间转印组件5还设有二次转印辊25以及带清洁装置26,所述二次转印辊25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纸P上,所述带清洁装置26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20上的没有转印到转印纸P上的残留色调剂。
下面,说明上述构成的打印机得到彩色图像的工序。
首先,在成像工位3Y,3C,3M,3K中,通过充电装置11Y,11C,11M,11K使得感光体10Y,10C,10M,10K均一带电。此后,通过光写入组件4,将基于图像信息的激光L照射感光体10Y,10C,10M,10K进行扫描曝光,在感光体10Y,10C,10M,10K表面形成潜像。通过载置在显影装置12Y,12C,12M,12K的显影辊15Y,15C,15M,15K上的各色色调剂,对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潜像进行显影,成为色调剂像(可视像)。通过一次转印辊24Y,24C,24M,24K的作用,将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色调剂像顺序叠合转印在沿逆时钟方向回转驱动的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各色的成像动作为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从上游侧向着下游侧,错开时间实行,使得色调剂像叠合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相同位置进行转印。通过清洁装置13Y,13C,13M,13K的清洁刮板13a清洁一次转印结束后的感光体10Y,10C,10M,10K的表面,备作此后形成图像。
充填在色调剂瓶7Y,7C,7M,7K中的色调剂,根据需要通过运送通道(没有图示)补给各成像工位3Y,3C,3M,3K的显影装置12Y,12C,12M,12K。
另一方面,上述供纸盒2内的转印纸P通过设置在供纸盒2附近的供纸辊27运送到装置本体1内,通过一对定位辊28在所定时间运送到二次转印部。接着,在二次转印部,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色调剂像转印到转印纸P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转印纸P通过定影装置6,进行图像定影,再通过排出辊29,排出到排纸盘8上。通过带清洁装置26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清洁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色调剂。
下面,说明上述光写入组件4的构成。
图4表示第一实施例中光写入组件4的构成说明图。
该光写入组件4设有二个呈正多边长方体形状的多面镜41a,41b。所述多面镜41a,41b的侧面具有反光镜,通过多面镜马达(没有图示)以正多边长方体中心轴为回转中心高速回转。这样,从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没有图示)发射写入光(激光),若该激光入射到所述多面镜41a,41b的侧面,该激光被偏转扫描。
该光写入组件4还设有防音玻璃42a,42b,fθ透镜43a,43b,反光镜44a,44b,44c,44d,46a,46b,46c,46d,47a,47b,47c,47d,长透镜组件50a,50b,50c,50d,防尘玻璃48a,48b,48c,48d。其中,所述防音玻璃42a,42b对多面镜马达具有防音效果,所述fθ透镜43a,43b用于将通过多面镜41a,41b进行激光扫描的等角度运动变换为等速直线运动,所述反光镜44a,44b,44c,44d,46a,46b,46c,46d,47a,47b,47c,47d用于将激光导向感光体10Y,10C,10M,10K,所述长透镜组件50a,50b,50c,50d作为被调整部件,用于补正多面镜的面歪斜,所述防尘玻璃48a,48b,48c,48d用于防止罩壳内尘埃等落下。图4中符号La,Lb,Lc,Ld分别表示照射各感光体10Y,10C,10M,10K的写入光的光路。
下面,说明用于调整上述光写入组件4的扫描线的弯曲及倾斜的调整装置的构成。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得所述长透镜组件50a,50b,50c,50d的长透镜强制变形,调整扫描线的弯曲,通过使得所述长透镜组件50a,50b,50c,50d的姿势变化,调整扫描线的倾斜。调整扫描线弯曲的机构全部设在长透镜组件50a,50b,50c,50d中,调整扫描线倾斜的机构设在与感光体10Y,10C,10M对应的长透镜组件50a,50b,50c中,没有设置在与感光体10K对应的长透镜组件50d中。下面,以与感光体10Y对应的长透镜组件50a为例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区分色的符号省略。
图5A和图5B表示装在光写入组件中的长透镜组件50的斜视图,图6表示该长透镜组件50的分解图。
长透镜组件50由用于补正多面镜41a,41b面歪斜的长透镜51,用于保持长透镜51的支架52,弯曲调整用板簧53,用于固定长透镜51及支架52的固定用板簧54,55,扫描线倾斜自动调整用的驱动马达56,驱动马达座57,螺钉受纳部58,罩壳固定部件59,组件支承用板簧60,61,62,作为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平滑面部件63,64,弯曲调整用螺钉65等构成。
组装长透镜组件50时,先将压板状的平滑面部件63安装在驱动马达56侧的长度方向端部(以下简记为“马达侧端部”)。这样,如图5所示,平滑面部件63的平滑面63a露出在支架的顶面侧,平滑面部件63的背面(平滑面63a的相反面)位于支架顶面的背面侧。在该平滑面部件63的背面固定螺钉受纳部58。在该螺钉受纳部58,设有插入孔,用于插入安装在驱动马达56的马达轴上的升降螺钉。将升降螺钉安装在螺钉受纳部58,使得升降螺钉顶部与螺钉受纳部58的插入孔的内部底面抵接。驱动马达56安装在固定于罩壳上的驱动马达座57上,若驱动马达56回转,与其回转方向相对应,升降螺钉上升或下降。
另外,使得平滑面部件64铆接固定在支架52的自由端部的顶面侧。这样,如图5所示,平滑面部件64的平滑面64a露出在支架的顶面。
当将长透镜51安装在支架52上时,将长透镜51临时定位在支架52上后,通过コ形状固定用板簧54,55,夹入长透镜51及支架52,在长度方向两端部固定长透镜51及支架52。
在长透镜5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设有突起部51b,如图7所示,安装使得弯曲调整用板簧53夹住该突起部51b及支架52。并且,通过固定用板簧54,55以及弯曲调整用板簧53的赋能力,长透镜51在与支架52的顶面侧压接状态下被定位。在支架52的顶面上,在安装弯曲调整用板簧53的部分,设置螺孔。弯曲调整用螺钉65穿过弯曲调整用板簧53的孔,安装在该螺孔中。
在这样组装的长透镜组件50中,长透镜51的底面(位于支架52顶面的相反侧的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载置在固定于罩壳上的半圆锥形状的支承台66上。通过罩壳固定部件59将用于保持驱动马达56的驱动马达座57固定在罩壳上。并且,通过将驱动马达56的马达轴上的升降螺钉插入安装在支架52的马达侧端部的螺钉受纳部58,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侧端部沿着光路L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在长透镜51的与马达侧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以下简记为“自由端部”)的端面上,设有突起部51a。该突起部51a的与光路L直交的两个侧面中的一方,如图8所示,与罩壳的固定部67相接,另一方与固定在罩壳上的组件支承用板簧60相接。通过这种构成,长透镜51的自由端部由组件支承用板簧60以与罩壳的固定部67压接状态被定位。结果,长透镜组件50的自由端部沿着光路L方向的移动也受到限制。
固定在罩壳上的组件支承用板簧61,62与支架52的顶面的长度方向两端相接。通过该组件支承用板簧61,62的赋能力,支架52的顶面的长度方向两端受到朝着其底面侧推压的力。这样,沿着与长透镜51的长度方向及光路L的方向直交的方向(垂直方向),长透镜组件50由驱动马达56的升降螺钉,组件支承用板簧61,支承台66,组件支承用板簧62支承。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调整扫描线弯曲的方法。
图9是调整扫描线弯曲方法说明图。
扫描线的弯曲调整在打印机出厂时实行。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在不拧紧弯曲调整用螺钉65的状态下,通过弯曲调整用板簧53,对长透镜5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朝着支架52的顶面侧赋能。从这种状态,若拧紧弯曲调整用螺钉65,该弯曲调整用螺钉65的顶部与长透镜51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相接,该部分与支架52的顶面的间隔变大。长透镜51的长度方向两端通过固定用板簧54,55固定在支架52上,且长透镜51的刚性比支架52的刚性低。因此,通过拧紧弯曲调整用螺钉65,长透镜51如图9所示,长度方向呈挠曲状态。这样,若长透镜51挠曲,则通过长透镜51的激光所引起的扫描线的弯曲程度根据该挠曲量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调整弯曲调整用螺钉65的拧紧量,能补正初始产生的扫描线的弯曲。
下面说明第一实施例的调整扫描线倾斜的方法。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调整扫描线倾斜方法说明图。
扫描线的倾斜调整在打印机出厂时实行,同时,在打印机使用期间,例如打印张数达到所定张数时或接到用户指示时等所定时间实行。具体调整方法如下。
在打印机调整扫描线倾斜场合,在各感光体10Y,10C,10M,10K上,以与通常图像形成动作同样的动作,形成预先决定的倾斜调整用图样的潜像。接着,以与通常图像形成动作同样的动作,对各色的倾斜调整用图样潜像进行显影,成为倾斜调整用图样(色调剂像),将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此后,使用图样传感器例如光学传感器(没有图示)检测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各色的倾斜调整用图样。根据该检测结果,把握黑色(K)的倾斜调整用图样和其他色(Y,C,M)的倾斜调整用图样的各位置偏移量。接着,分别计算能使得把握的各位置偏移量最小的、其他色(Y,C,M)用的扫描线相对黑色(K)用扫描线的倾斜量,将结果向倾斜控制部(没有图示)输出。倾斜控制部根据该计算结果控制驱动马达56的回转角。结果,安装在驱动马达56的回转轴上的升降螺钉升降,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侧端部朝图10中箭头E方向移动。具体地说,若升降螺钉上升,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侧端部反抗组件支承用板簧61的赋能力上升。这样,长透镜组件50以支承台66为支点朝图10中顺时钟方向回转,使其姿势变化。另一方面,若升降螺钉下降,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侧端部因组件支承用板簧61的赋能力下降。这样,长透镜组件50以支承台66为支点朝图10中逆时钟方向回转,使其姿势变化。
这样,若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变化,则相对长透镜51的入射面,激光L入射位置变化。第一实施例的长透镜51具有如下特性:若激光L的入射位置变化为与长透镜51的长度方向及光路方向直交的方向(垂直方向),则从长透镜51的射出面射出的激光相对垂直方向的角度(射出角)发生变化。根据该特性,若通过上述升降螺钉,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变化,则与其相对应,从长透镜51的射出面射出的激光的射出角发生变化,结果,该激光对感光体的扫描线的倾斜发生变化。按照这种倾斜调整机构,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扫描光学装置中使得折返反光镜251的一端沿着图1B中箭头B方向位移,以调整倾斜场合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倾斜调整中,在折返反光镜251的长度方向,激光光路长发生变化,主扫描方向发生倍率误差偏差;而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倾斜调整中,激光光路长没有变化,主扫描方向不发生倍率误差偏差。
在此,较好的是,为了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长透镜组件50以支承台66为回转中心正确地回转与升降螺钉的升降量对应的回转量。因此,长透镜组件50根据升降螺钉的升降以支承台66为回转中心能平滑地回转对于合适地进行倾斜调整很重要。尤其,在得到例如600dpi以上的图像质量场合,若在扫描线间隔以下范围内实行倾斜调整,最低需要42μm以下的调整精度。
如图12所示,不设置平滑面部件63,64,使得组件支承用板簧61,62直接与支架52的顶面相接。但是,在该构成中,不能使得长透镜组件50根据升降螺钉的升降以支承台66为回转中心平滑地回转,不能合适地进行倾斜调整。其原因在于,图11中符号G表示的滑动处的静摩擦力过大。
详细说明该原因,例如,使得升降螺钉上升,使得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侧端部朝着图中箭头F方向移动时,若在滑动处G发生平滑移动,支架52的顶面相对组件支承用板簧62沿着长度方向平滑地发生相对移动,长透镜组件50能以支承台66为回转中心平滑地回转。即,如图12A所示,由于升降螺钉,使得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侧端部从调整前状态上升α场合,若长透镜组件50以支承台66为回转中心回转,其自由端部下降α。但是,若在上述滑动处G静摩擦力过大,则在该滑动处G,不发生支架52的顶面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滑动。这种场合,如图12B所示,以该滑动处G存在的自由端部为回转中心回转,不能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
如上所述,不能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的原因在于滑动处G作用着的静摩擦力过大,如果减小该静摩擦力,能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
作为减小在滑动处E作用着的静摩擦力的一种方法,可以减小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赋能力。但是,有时,在打印机图像形成动作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长透镜组件50,长透镜组件50沿着垂直方向振动。组件支承用板簧62起着抑制该振动的功能。因此,若减小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赋能力,则恐怕不能充分发挥该功能。
作为减小在滑动处G作用着的静摩擦力的另一种方法,可以选择材料或在加工方法上下功夫,使得支架52的顶面成为平滑,或者对支架52整体镀氟,设置润滑层。
第一实施例的支架52与以往一般支架相同,例如,将板厚为0.4~3.2mm的镀电解锌的钢板(无铬)(SECC-CrF-E16/E16),加工成所定的支架形状,其顶面的表面粗糙度大。材料中的“E16/E16”表示锌的附着量。这种支架52能廉价制造,能降低打印机的制造成本,但在另一方面,与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大,不能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该问题通过如上所述选择材料或在加工方法上下功夫,或设置润滑层可以得到改善。但是,这种场合,支架52的制造成本增大,失去原本具有的降低制造成本效果。
于是,在第一实施例中,在长透镜50的支架52的顶面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设置平滑面部件64。该平滑面部件64可以使用例如SUS形成。通过平滑面部件64的平滑面64a,与支架52的顶面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直接相接时的静摩擦系数相比,与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变小。即,平滑面64a比支架52顶面平滑性高。这样,能减小倾斜调整时在滑动处G起作用的静摩擦力,调整时能平滑地进行滑动,结果,能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
而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即使将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赋能力设定为能充分发挥其振动抑制功能程度的强度,也能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
在第一实施例中,不变更支架52本身,仅仅在滑动处G及其周边部分安装平滑面部件64,与选择支架52自身的材料或在加工方法上下功夫,或对支架52整体设置润滑层等场合相比,能抑制制造成本增大。
第二实施例
下面,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除了倾斜调整机构的构成不同之外,其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以下仅说明第二实施例的特有部分。
图13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扫描线倾斜调整方法说明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不降低如第一实施例的图11所示的滑动处G的静摩擦系数,滑动本身不发生,能使得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平滑地变化,调整倾斜。
具体地说,使用固定在罩壳的弹簧支承部168上的螺旋弹簧162,代替图11所示的组件支承用板簧62。该螺旋弹簧162固定在长透镜组件50的支架52的自由端部的顶面。该螺旋弹簧162能朝着滑动处G发生的滑动方向(图中左右方向)变形。并且,反抗该螺旋弹簧162变形的力的大小比图11所示长透镜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作用的静摩擦力小。
在第二实施例中,若例如通过驱动马达56使得升降螺钉上升,长透镜组件50的马达侧端部反抗组件支承用板簧61的赋能力上升。这样,长透镜组件50以支承台66为支点按顺时钟方向回转(参照图10),使得其姿势变化。这时,长透镜组件50的自由端部下降,同时,朝图中右侧移动。螺旋弹簧162随着该长透镜组件50的自由端部移动而变形,长透镜组件50能平滑地以支承台66为支点回转。结果,能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
在第二实施例中,即使将螺旋弹簧162的赋能力设定为能充分发挥其振动抑制功能程度的强度,也能合适地实行倾斜调整,因此,不存在减小在滑动处G起作用的静摩擦力的上述第一方法的缺点。
在第二实施例中,不变更支架52本身,使用螺旋弹簧162代替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与选择支架52自身的材料或在加工方法上下功夫,或对支架52整体设置润滑层等场合相比,能抑制制造成本增大。不存在减小在滑动处G起作用的静摩擦力的上述第二方法的缺点。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调整装置设有支承机构以及倾斜调整机构。使得作为相接部件的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与作为被调整部件的长透镜组件50相接,支承长透镜组件50,所述倾斜调整机构作为调整手段用于调整长透镜组件50的位置或姿势。通过该倾斜调整机构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发生变化时,该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发生滑动。
在本调整装置中,在组件支承用板簧62和长透镜组件50之间设置平滑面部件64,作为摩擦系数降低手段,使得与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的静摩擦系数比组件支承用板簧62和长透镜组件50直接接触场合的静摩擦系数小。这样,与组件支承用板簧62和长透镜组件50之间没有设置平滑面部件64场合相比,能减小调整长透镜组件50姿势时在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起作用的静摩擦力,能平滑地实行调整时发生的滑动。因此,能适合地调整扫描线的倾斜。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以调整长透镜组件50姿势调整扫描线倾斜场合为例说明,但本发明对调整长透镜组件50等的被调整部件的位置场合也同样适用。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使用平滑面部件64作为摩擦系数降低手段,安装在作为一方部件的长透镜组件50上,并且与作为另一方部件的组件支承用板簧62相接,相接部分的对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静摩擦系数比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直接相接时的静摩擦系数小。平滑面部件64是与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不同的另外部件,通过使用该平滑面部件64作为摩擦系数降低手段,在现有结构中仅仅追加平滑面部件64,就能合适地调整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或位置。这种平滑面部件也可以安装在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上。
摩擦系数降低手段也可以是形成在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中某一方的表面层。这时,例如在长透镜组件50上形成表面层场合,其表面层与作为另一方部件的组件支承用板簧62相接,相接部分的对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静摩擦系数比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直接相接时的静摩擦系数小。这种场合是在现有结构中仅仅设置表面层,就能合适地调整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或位置。这种表面层也可以形成在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上。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将与组件支承用板簧62相接的平滑面部件64的相接部分(平滑面64a)设为平面,与其相接的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相接部分设为凸状。这样,与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相接部分为平面的场合相比,与平滑面部件64的相接面积小,能减小它们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因此,能更平滑地滑动,更合适地调整扫描线的倾斜。将平滑面部件64的相接部分设为凸状,与组件支承用板簧62的相接部分设为平面场合,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摩擦系数降低手段也可以是涂布在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中某一方上的润滑脂等的润滑剂。这种场合是在现有结构中仅仅涂布润滑剂,就能合适地调整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或位置。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支承长透镜组件50的支承机构的相接部件为组件支承用板簧62,其向长透镜组件50赋予推压力。这样,通过板簧吸收沿着相接方向的长透镜组件50的振动,能抑制其振动。
在第二实施例中,不是降低如第一实施例的图11所示的滑动处G的静摩擦系数,滑动本身不发生,能使得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或位置。
具体地说,固定上述作为滑动处G的长透镜组件50和相接部件的相接部分,同时,将该相接部件置换为能朝着固定前发生的滑动方向变形的螺旋弹簧162。反抗该螺旋弹簧162变形的力的大小比图11所示置换前作用在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的静摩擦力小。
按照第二实施例,长透镜组件50和与其相接的相接部件之间不发生滑动,能平滑地调整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合适地调整扫描线的倾斜。
在第二实施例中,以调整长透镜组件50姿势调整扫描线倾斜场合为例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同样适用于调整长透镜50等被调整部件位置场合。
尤其,如第二实施例那样,若使用能朝着固定前调整倾斜时的滑动方向变形的螺旋弹簧162作为固定在长透镜组件50上的相接部件,能简单廉价地调整扫描线的倾斜。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上述支承机构使得组件支承用板簧62与长透镜组件5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自由端部)相接,支承该长透镜组件,通过使得该长透镜组件5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马达侧端部)位移,调整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在这种构成中,马达侧端部的位移所引起的力沿着长透镜组件50的长度方向传递,该力反抗在自由端部侧发生的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的静摩擦力,成为使它们滑动的力。这时,如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那样,若长透镜组件50在长度方向长,则马达侧端部的位移引起的力难以传递到自由端部侧,在自由端部侧发生的使得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滑动的力变小。因此,关于这种结构,若如第一实施例那样,在长透镜组件50和组件支承用板簧62之间设置平滑面部件64,或者如第二实施例那样,设置螺旋弹簧162代替组件支承用板簧62,能有效利用本发明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使用具有上述构成的倾斜调整机构作为搭载在光写入组件4(光扫描装置)中的长透镜组件50的倾斜调整手段。具体地说,例如适用于以下光写入组件4:其包括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作为扫描手段的多面镜41a,41b,长透镜组件50,调整装置。其中,多面镜41a,41b使得从激光二极管照射的激光照射在作为光照射对象的感光体10Y,10C,10M上,对其进行扫描,长透镜组件50设置在从激光二极管到感光体10Y,10C,10M的光路La,Lb,Lc上,所述调整装置用于调整该长透镜组件50的位置或姿势。在这种光写入组件4中,需要高精度调整长透镜组件50的位置或姿势,能有效利用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使用该光写入组件4作为搭载在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光写入手段,将根据图像信息的写入光例如激光照射在感光体表面上进行扫描,在感光体表面写入潜像。具体地说,设有若干作为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10Y,10C,10M,10K,将在各感光体表面形成的色调剂像互相叠合暂时转印在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20上,再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图像转印到作为记录材的转印纸P上,最终在转印纸P上形成图像。这种打印机称为中间转印方式的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光写入手段引起的各感光体的扫描线间的稍稍的相对倾斜成为色偏移,用户易识别为异常图像。因此,需要高精度地调整各感光体的扫描线间的相对倾斜。通过使用上述光写入组件4作为这种打印机中的光写入手段,能有效利用本发明的效果。
在直接转印方式的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形成在各感光体表面的色调剂像互相叠合,直接转印在转印纸P上,在转印纸P上形成图像,即使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上,也能有效利用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以改善长透镜组件50的自由端部的支架52的顶面的滑动处G的静摩擦力引起的倾斜场合为例作了说明,但其他滑动处的静摩擦力引起倾斜场合,也可以适用该滑动处。例如,如图8所示,设在长透镜51的自由端部端面的突起部51a和罩壳的固定部67之间,或者组件支承用板簧60和突起部51a之间,当调整倾斜,长透镜组件50的姿势变化时,发生滑动。若静摩擦力过大,上述各处的滑动不发生,长透镜组件50以自由端部为回转中心回转,不能合适地进行倾斜调整。因此,即使在上述各处,若如上述第一实施例那样,设置平滑面部件64那样的摩擦系数降低手段,或者如上述第二实施例那样,设置螺旋弹簧162代替组件支承用板簧60,或代替罩壳的固定部67,长透镜组件50能实现平滑回转,能合适地进行倾斜调整。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 一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长透镜,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支承机构,使得相接部件与所述支架相接,支承该支架;
调整手段,调整被所述支承机构支承的所述支架的位置或姿势;
在所述长透镜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固定所述长透镜和所述支架;
在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安装弯曲调整用螺钉,通过所述弯曲调整用螺钉能补正所述长透镜的扫描线的弯曲;
当所述支架的位置或姿势由于所述调整手段而发生变化时,所述支架和所述相接部件之间发生滑动;
其中,在所述支架和所述相接部件之间设置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用于降低所述支架和所述相接部件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使得比上述支架和上述相接部件直接接触场合的静摩擦系数小。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是平滑部件,安装在上述支架及相接部件中某一方,并且,与另一方部件相接的相接部分相对另一方部件的静摩擦系数比上述支架和相接部件直接接触时的静摩擦系数小。
3.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是形成在上述支架及相接部件中某一方的表面层,与另一方部件相接的相接部分相对另一方部件的静摩擦系数比上述支架和相接部件直接接触时的静摩擦系数小。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上述相接部分设为凸状,上述另一方部件的与该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相接部分设为平面。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上述相接部分设为平面,上述另一方部件的与该摩擦系数降低手段的相接部分设为凸状。
6.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系数降低手段是涂布在上述支架及相接部件中某一方的润滑剂。
7.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接部件是板簧,向上述支架赋与推压力。
8. 根据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长透镜的底面的长度方向中央部载置在支承台上,所述长透镜的底面位于所述支架顶面的相反侧,
调整所述长透镜的扫描线倾斜的驱动马达只安装在所述长透镜长度方向的一端。
9. 一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长透镜,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支承机构,使得相接部件与所述支架相接,支承该支架;
调整手段,调整被支承的所述支架的位置或姿势;
在所述长透镜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固定所述长透镜和所述支架;
在所述支架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安装弯曲调整用螺钉,通过所述弯曲调整用螺钉能补正所述长透镜的扫描线的弯曲;
当所述支架的位置或姿势由于所述调整手段而发生变化时,在所述支架和所述相接部件之间发生滑动;
互相固定上述支架和相接部件,同时,使得该相接部件能沿上述滑动方向变形。
10. 根据权利要求9中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接部件是螺旋弹簧,能沿上述滑动方向变形。
11. 根据权利要求9-10中任一项记载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机构使得相接部件与长的支架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接,支承该支架;
所述调整手段通过使得该支架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位移,调整所述支架的姿势。
12. 一种光扫描装置,包括:
光源;
扫描手段,使得从该光源照射的光照射在光照射对象上,进行扫描;
透镜,设在从该光源到所述光照射对象的光路上;
调整装置,调整支架的位置或姿势;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3和9-10中任一项记载的调整装置作为上述调整装置。
13.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潜像载置体;
光写入手段,将根据图像信息的写入光照射在该潜像载置体表面上,进行扫描,在潜像载置体表面写入潜像;
显影手段,对通过所述光写入手段形成在该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潜像进行显影,使其可视像化;
将该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可视像最终转印在记录材上,在该记录材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使用上述权利要求12中记载的光扫描装置作为上述光写入手段。
1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若干所述潜像载置体;
将形成在各潜像载置体表面上的可视像互相叠合直接转印在记录材上,或者互相叠合暂时转印在中间转印体上,再将该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在记录材上,最终在记录材上形成图像。
CNB2006101058772A 2005-07-13 2006-07-13 调整装置,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9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3904/05 2005-07-13
JP2005203904A JP4568649B2 (ja) 2005-07-13 2005-07-13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6794A CN1896794A (zh) 2007-01-17
CN100420975C true CN100420975C (zh) 2008-09-24

Family

ID=3760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587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0975C (zh) 2005-07-13 2006-07-13 调整装置,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568649B2 (zh)
CN (1) CN100420975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6997B2 (ja) * 2007-07-02 2012-09-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03276B2 (ja) * 2009-03-23 2011-10-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81880B2 (ja) * 2010-04-09 2014-01-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走査光学装置
JP5924957B2 (ja) * 2012-01-30 2016-05-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90412A (ja) * 2013-11-06 2015-05-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走査線調整機構、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45890A (ja) * 2015-02-06 2016-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走査線調整機構、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0265A (ja) * 1996-02-21 1997-09-05 Tec Corp 光走査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77792A (ja) * 2001-03-16 2002-09-25 Ricoh Co Ltd 走査光学装置
US6512533B2 (en) * 1998-10-02 2003-01-28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40179087A1 (en) * 2003-02-25 2004-09-16 Hiroshi Yoshizawa Scanning lens for optical scanner,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73594A (zh) * 2003-05-30 2005-02-02 株式会社理光 能防止图像质量因光偏转器产热而劣化的成像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27358B2 (ja) * 1996-04-24 2004-05-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学書込み装置
JP2001100135A (ja) * 1999-09-28 2001-04-13 Canon Inc 走査光学装置
JP2002023091A (ja) * 2000-07-06 2002-01-23 Asahi Optical Co Ltd 走査光学装置
JP4032635B2 (ja) * 2000-11-13 2008-01-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
JP2003207733A (ja) * 2002-01-15 2003-07-25 Canon Inc 偏向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34623A (ja) * 2003-10-30 2005-05-26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0265A (ja) * 1996-02-21 1997-09-05 Tec Corp 光走査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512533B2 (en) * 1998-10-02 2003-01-28 Konic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2277792A (ja) * 2001-03-16 2002-09-25 Ricoh Co Ltd 走査光学装置
US20040179087A1 (en) * 2003-02-25 2004-09-16 Hiroshi Yoshizawa Scanning lens for optical scanner,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573594A (zh) * 2003-05-30 2005-02-02 株式会社理光 能防止图像质量因光偏转器产热而劣化的成像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6794A (zh) 2007-01-17
JP2007025014A (ja) 2007-02-01
JP4568649B2 (ja) 2010-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6284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0420975C (zh) 调整装置,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4875896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レンズ位置調整方法
JP5354323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94926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78213B2 (en) Focus adjustment method of LED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39295B (zh) 光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5212520A (en) Bearing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photoconductive element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17881A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15452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cus adjustment of optical writ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focus adjustment device
US20110050837A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20130176606A1 (en)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58158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質調整方法
JP5153586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JP2005192076A (ja)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353A (ja) 光学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17640B2 (en)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2486574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402454B2 (ja) 露光装置のミラ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EP1715674A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37471A (zh) 光扫描设备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JP2009258449A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584965A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8139352A (ja) 光走査光学装置
JP2005201941A (ja) 走査光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24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