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3791C - 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3791C
CN100403791C CNB038209225A CN03820922A CN100403791C CN 100403791 C CN100403791 C CN 100403791C CN B038209225 A CNB038209225 A CN B038209225A CN 03820922 A CN03820922 A CN 03820922A CN 100403791 C CN100403791 C CN 1004037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jpeg
file
variable
siz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209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79328A (zh
Inventor
郭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79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79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37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37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7921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for more than one process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8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mposite colour video-signal
    • H04N9/8081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mposite colour video-signal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04N2009/808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mposite colour video-signal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8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 H04N5/781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magnetic recording on disk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04N9/804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using transform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H04N9/822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the additional signal being at least another television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数字摄像机(10)包括装载了多任务OS的CPU(52)。形成动态图像的多帧的YUV数据在CPU(52)的控制下,在压缩状态下记录在记录介质(50)上。在这里,通过CPU(52)执行的多个任务包括与多帧的YUV数据的压缩处理有关的拍摄处理任务和与多帧的JPEG数据的记录处理有关的BG处理任务。进一步,拍摄处理任务包括周期性地判断JPEG数据的记录处理速度的判断处理和根据该判断结果变更YUV数据的压缩率的变更处理。

Description

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尤其涉及例如适用于摄像机、在压缩状态下将动态图像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这种摄像机的一例公开在2000年6月30日申请公开的特开2000-184330号公报中。根据该现有技术,根据形成动态图像的当前帧的静止图像信号的压缩率、压缩大小和目标大小来算出下一帧的静止图像信号的压缩率,由此,实现各帧的压缩处理所需时间的缩短。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目标大小是固定的,故在记录速度慢的记录介质中,各帧的压缩静止图像信号的记录需要时间。即,在现有技术中,有动态图像的可连续记录时间受记录介质的记录特性左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动态图像的可连续记录时间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包括装载了多任务OS的处理器,在压缩状态下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动态图像信号,通过处理器执行的多个任务包括:与动态图像信号的压缩处理有关的第一任务;和与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记录处理有关的第二任务;第一任务包括:判断处理,其周期性地判断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记录处理速度;和变更处理,其根据判断处理的判断结果来变更动态图像信号的压缩率。
动态图像信号在装载了多任务OS的处理器的控制之下,在压缩状态下记录到记录介质上。在这里,通过处理器执行的多个任务包括与动态图像信号的压缩处理有关的第一任务和与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记录处理有关的第二任务。进一步,第一任务包括:判断处理,其周期性地判断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记录处理速度;和变更处理,其根据判断处理的判断结果来变更动态图像信号的压缩率。
在多任务OS中,仅以时分方式来分别执行多个任务。这样,随着各个任务的负载变化,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记录处理速度变化。因此,周期性地判断记录处理速度,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改变动态图像信号的压缩率。由此,动态图像的可连续记录时间的控制成为可能。
最好,第二任务包括传送处理,其平均以规定量向记录介质传送压缩动态图像信号。当执行其他任务时,每次规定量的传送完成时中断第二任务。
在根据取得条件取得动态图像信号的情况下,多个任务进一步包括与取得条件的调整有关的第三任务。在通过第三任务来调整取得条件的情况下,该调整处理成为记录处理速度的改变原因。
最好,取得机构包括拍摄被摄体的拍摄机构,取得条件包括拍摄机构的拍摄条件。该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拍摄条件的调整依赖于被摄体的亮度和色度等外因。第三任务在任意的定时下启动,由此,记录处理速度改变。
在将压缩动态图像信号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情况下,在判断处理中最好根据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未记录的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大小来判断记录处理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包括:取得机构,其取得动态图像信号;压缩机构,其按每个规定画面数来压缩动态图像信号,并生成压缩动态图像信号;记录机构,其将压缩动态图像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判断机构,其周期性地判断记录机构的处理速度;和变更机构,其根据由判断机构得到的判断结果来变更压缩机构的压缩率。
由取得机构取得的动态图像信号按每个规定画面数由压缩机构来压缩。通过记录机构将压缩动态图像信号记录在记录介质上。通过判断机构周期性地判断记录机构的处理速度,变更机构根据判断机构的判断结果来变更压缩机构的压缩率。由此,可以控制动态图像的可连续记录时间。
最好,与存储器连接的总线,用于动态图像信号和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传送。变焦机构在由选择机构所选的形态下对动态图像信号实施电子变焦处理。在由选择机构选择了放大变焦时,变焦机构使用存储器抽出动态图像信号的一部分,且对所抽出的动态图像信号实施放大变焦。因此,在选择了放大变焦时,在动态图像信号的传送中使用总线,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传送用的总线的占有率、即记录机构的处理速度降低。
在将压缩动态图像信号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情况下,在判断处理中,最好根据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未记录的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大小来判断记录处理速度。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下面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SDRAM的映射状态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3是表示SDRAM的映射状态的另一例的图解图;
图4是表示指示列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5是表示访问信息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6是表示记录介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7是表示空白区域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解图;
图8是表示完成状态的电影文件的结构的图解图;
图9(A)是表示索引信息的生成处理的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9(B)是表示索引信息的生成处理的另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9(C)是表示索引信息的生成处理的又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0(A)是表示访问信息表的生成处理的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0(B)是表示访问信息表的生成处理的另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0(C)是表示访问信息表的生成处理的又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1(A)是表示索引信息的生成处理的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1(B)是表示索引信息的生成处理的另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1(C)是表示索引信息的生成处理的又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2(A)是表示访问信息表的生成处理的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2(B)是表示访问信息表的生成处理的另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2(C)是表示访问信息表的生成处理的又一部分的图解图;
图13是表示进行拍摄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进行拍摄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进行拍摄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进行拍摄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进行拍摄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进行拍摄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进行拍摄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又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进行BG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21是表示进行BG处理任务时的CPU的动作的另一部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数字摄像机10包括图像传感器12。在图像传感器12的前方配置有图中未示出的光圈单元和光学透镜,被摄体的光学像经过这些部件照射到图像传感器12上。
若通过模式切换开关62选择了摄影模式,则将对应的状态信号从系统控制器56提供给CPU52。CPU52是装载了μITRON等多任务OS的多任务CPU,在拍摄模式中,并行执行拍摄处理任务、拍摄条件控制任务、BG(Back Ground)处理任务等多个任务。具体的,根据预先设定的优先顺序,且响应于后述的垂直同步信号,以时分方式执行各个任务。
在拍摄处理任务中,操作者可以通过菜单键60的操作从多个拍摄模式中选择希望的拍摄模式。拍摄图像的分辨率、帧频以及取得声音的音响方式、比特率和取样率在各个拍摄模式中都不同。若选择了希望的拍摄模式,则将对应的信息信号从系统控制器56提供给CPU52。CPU52将表示所选的拍摄模式的拍摄模式信息(分辨率、帧频、音响方式、比特率和取样率)与从中生成的电影文件的文件名存储在寄存器rgst中。
CPU52向定时生成器(TG)14命令拍摄模式信息所表示的分辨率和帧频下的拍摄。TG14根据从信号生成器(SG)16输出的垂直同步信号和水平同步信号生成基于希望的拍摄模式(分辨率、帧频)的定时信号,并以光栅扫描方式驱动图像传感器12。从图像传感器12以希望的帧频输出具有希望分辨率的原始图像信号(电荷),所输出的原始图像信号经过CDS/AGC电路18和A/D转换器20,作为数字信号的原始图像数据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22中。
在所设定的变焦倍率为“1.0”时,信号处理电路22对从A/D转换器20输入的原始图像数据实施白平衡调整、彩色分离、YUV转换等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后,生成1.0倍的YUV数据。当所设定的变焦倍率小于“1.0”时,从A/D转换器20输入的原始图像数据首先通过变焦电路22a实施缩小变焦,在缩小变焦后,实行上述的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将通过该处理生成的YUV数据经总线B1和存储其控制电路26存储到SDRAM26中。
另一方面,在所设定的变焦倍率比“1.0”大时,即需要进行放大变焦处理时,变焦电路22a首先将从A/D转换机器20输入的原始图像数据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暂时写入到SDRAM26中。变焦电路22a接着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读出放大变焦处理所需的局部区域的原始图像数据,并对所读出的局部区域的原始图像数据实施放大变焦。通过上述的一系列信号处理将所放大的原始图像数据转换为YUV数据。由此,生成倍率比“1.0”大的YUV数据。将所生成的YUV数据经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6存储到SDRAM26中。
视频编码器28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SDRAM26中读出YUV数据,并将所读出的YUV数据编码为合成图像信号。将编码后的合成图像信号提供给监视器30,结果,在监视器30上显示被摄体的实时动态图像(直通(through)图像)。
在拍摄条件控制任务中,CPU52控制光圈量、曝光时间、白平衡调整增益、电子变焦倍率等拍摄条件。具体的,根据被摄体的亮度调整光圈量或曝光时间,根据被摄体的颜色来修正白平衡调整增益,并且,根据表示变焦键64的操作状态的状态信号的改变来调整电子变焦倍率。结果,防止了直通图像的亮度及颜色的变化,并响应于变焦键64的操作,直通图像的变焦倍率变化。
另外,在通过变焦键64选择了比“1.0”大的变焦倍率时,执行将上述这样的原始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SDRAM26中的处理。
若由操作者按下了快门按钮58,从系统控制器56提供了对应的状态信号,则CPU52在记录介质50上生成存储了所拍摄的动态图像的电影文件。在这里,记录介质50是自由装卸的记录介质,装载在插槽(slot)48内时,可通过I/F 46进行访问。在记录介质50上设置CPU50a、缓存器50b和硬盘50c,在硬盘50c上如图6所示,形成FAT区域501c、根目录区域502c和数据区域503c。向数据区域503c的数据写入经缓存器50b平均以规定量进行。
在动态图像记录时,CPU52启动BG处理任务。这时,生成图4所示的指示列表52a,以便在拍摄处理任务和BG处理任务之间处理平滑地进行。
在指示列表52a中,首先设定分别对应于“BG处理开始”、“文件生成”、“表格生成”和“打开文件”的命令和参数。通过“BG处理开始”开始BG处理任务,通过“文件生成”将电影文件的文件名和表示“0”的大小信息写入到图6所示的根目录区域502c中。在“表格生成”中,生成图7所示的空白区域表格52c。根据图7,按大小大的顺序设定在数据区域503c上形成的各个空白区域的前端地址和空白大小。在“打开文件”中,生成特定写入数据的电影文件用的句柄(handle)号。
这样,若数据写入的准备完成,则CPU52为了生成电影文件标题,在下一帧期间中进行缩略图像的取得处理和标题信息的生成处理。首先,命令信号处理电路22进行抽取处理,命令JPEG编解码器32进行压缩处理。信号处理电路22除了进行上述的YUV转换之外,还进行抽取处理,并将由此生成的缩略YUV数据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到SDRAM26中。JPEG编解码器32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SDRAM26中读出缩略YUV数据,并对所读出的缩略YUV数据实施JPEG压缩。之后,JPEG编解码器32将根据JPEG压缩生成的缩略图像的JPEG原始数据Rth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到SDRAM26中。
CPU52自动生成缩略图像的JPEG标题Hth,并将所生成的JPEG标题Hth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到SDRAM26中。CPU52进一步自动生成包含上述拍摄模式信息的标题信息Hinf,并将所生成的标题信息Hinf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到SDRAM26中。由此,如图2所示,将JPEG原始数据Rth、JPEG标题Hth和标题信息Hinf映射到SDRAM26中。
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文件写入”。通过由BG处理来执行该“文件写入”,从而从SDRAM26中读出JPEG原始数据Rth、JPEG标题Hth和标题信息Hinf,并经总线BI和I/F电路46提供给记录介质50。由此,在图6所示的数据区域503c生成图8所示的电影文件标题。另外,通过JPEG标题Hth和JPEG原始数据Rth,形成图8所示的JPEG数据TH。
若电影文件标题的生成完成,则CPU52每次在垂直同步信号产生时,进行图像取得处理和声音取得处理。
在图像取得处理中,将自动生成的JPEG标题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到SDRAM26中,同时,将压缩命令提供给JPEG编解码器32。JPEG编解码器32在提供了压缩命令时,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SDRAM26中读出当前帧的YUV数据,并将所读出的YUV数据压缩到目标大小。若通过压缩处理生成了当前帧的JPEG原始数据,则JPEG编解码器32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该JPEG原始数据写入到SDRAM26中。
在这里,根据向记录介质50的记录状况改变JPEG压缩时的目标大小。即,由于若记录处理速度慢,则有因瓶颈而导致处理出现破绽的可能,故周期性地检测记录介质50的记录状态,并根据检测结果改变JPEG压缩时的目标大小。后面详细说明该目标大小的变更处理。
在声音取得处理中,向信号处理电路38提供处理命令。信号处理电路38在提供了处理命令时,将存储在SDRAM38a中的相当于一帧的声音数据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38a写入到SDRAM26中。如图2所示,将在每一帧期间内进行这种图像取得处理和声音取得处理的结果、各帧的JPEG标题、JPEG原始数据和声音数据映射在SDRAM26上。
另外,在图2中,虽然对JPEG标题和JPEG原始数据按每一帧添加了连续的号码0、1、2...,但是对声音数据按每三帧添加连续的号码0、1、2...。另外,由添加了同一号码的JPEG标题和JPEG原始数据形成一帧的JPEG数据,如图8所示,对各帧的JPEG数据的前端和末尾分配标记SOI(Start Of Image)和EOI(End Of Image)。
CPU52在每一帧期间经过时,生成JPEG原始数据的访问信息、JPEG标题的访问信息和JPEG数据的索引信息,在每三帧期间经过时,生成声音数据的访问信息和声音数据的索引信息。
JPEG原始数据的访问信息由各帧的数据大小和SDRAM26的前端地址构成,JPEG标题的访问信息也由各帧的数据大小和SDRAM26的前端地址构成。JPEG数据的索引信息由各帧的数据大小与写入到记录介质50时的距电影文件的前端的距离构成。
另外,声音数据的访问信息由相当于三帧的数据大小和SDRAM26的前端地址构成,声音数据的索引信息由相当于三帧的数据大小与写入到记录介质50时的距电影文件的前端的距离构成。
在图5所示的访问信息表格52b上生成访问信息,索引信息以图3所示的要领在SDRAM26中生成。根据图5,三帧的JPEG原始数据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三帧的JPEG标题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与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彼此相关联。另外,根据图3,将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的位置信息和大小信息与三帧的JPEG数据的位置信息和大小信息交替地映射到SDRAM26上。
另外,在声音信号的取样频率中,有在由硬件进行的实际处理和软件的计算之间产生偏差的情况。在该实施例中,为了补偿该偏差,对JPEG数据的索引信息和访问信息实施抽取/内插。后面详细说明该抽取/内插处理。
CPU52为了在记录介质50上写入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和三帧的JPEG数据,根据上述的访问信息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文件写入”。通过由BG处理执行该“文件写入”而从SDRAM26中读出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和三帧的JPEG数据,并经总线B1和I/F电路提供给记录介质50。在记录介质50的数据区域503c上记录由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构成的声音块(chunk)和由三帧的JPEG数据构成的图像块。如图8所示,将声音块和图像块交替地映射到电影文件上。
若再次按下快门按钮58,则CPU52中止图像取得和声音取得,为了在记录介质50上记录以图3所示的要领而在SDRAM26上生成的索引信息,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文件写入”。通过由BG处理任务执行该“文件写入”,而从SDRAM26中读出索引信息,并经总线B1和I/F电路46提供给记录介质50。结果,在电影文件的末尾形成图8所示的索引块。在索引块中,按每相当于三帧的时间管理声音数据在文件上的位置和大小,按每一帧管理JPEG数据在文件上的位置和大小。
若索引块的生成完成,则CPU52算出这次生成的电影文件的全部大小值,为了将所算出的全部大小值写入到电影文件标题中,而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文件写入”。通过由BG处理任务来执行该文件写入,而将全部大小值追加到电影文件标题的标题信息Hinf中,由此,满足QuickTime标准的电影文件的生成完成。
CPU52接着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关闭文件”和“结束BG处理”。若通过BG处理执行了“关闭文件”,则更新写入到根目录区域502c上的大小信息和写入到FAT区域501c的FAT信息。具体的,从目录条目中检测出这次生成的电影文件的文件名,并将分配给所检测出的文件名的大小信息从“0”更新为“全部大小值”。另外,更新FAT信息,以便在这次生成的电影文件的写入区域(簇)上形成链接。通过“结束BG处理”来结束BG处理。
若通过模式切换开关62选择了再生模式,且通过菜单键60选择了希望的电影文件,则将对应的状态信号提供给系统控制器56。CPU52从记录介质50检测出所选择的电影文件,并再生所检测出的电影文件内的声音数据和JPEG数据。这时,再生顺序基于电影文件内的索引信息。
在电影文件中存在以图3所示的要领生成的索引信息的情况下,以声音数据0、JPEG数据0~2、声音数据1、JPEG数据3~5...的顺序从记录介质50中读出声音数据和JPEG数据。首先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24在SDRAM26中存储所读出的声音数据和JPEG数据。CPU52以基于JPEG数据的索引信息的顺序向JPEG编解码器32提供解压缩命令,并以基于声音数据的索引信息的顺序向信号处理电路40提供处理命令。
JPEG编解码器32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SDRAM26中读出形成希望帧的JPEG数据的JPEG原始数据,并对所读出的JPEG原始数据实施JPEG解压缩。将由JPEG解压缩生成的YUV数据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存储到SDRAM26中,之后,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提供给视频编码器28。结果,在监视器30上显示对应的再生图像。
信号处理电路40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SDRAM26中读出相当于希望的三帧的声音数据,并将所读出的声音数据存储在SDRAM40a中。之后,将在SDRAM40a中存储的声音数据通过D/A转换器42转换为模拟声音信号,并从扬声器44输出转换后的声音信号。
通过重复进行这样的处理,从而在监视器30上显示再生动态图像,并从扬声器44中输出与该再生动态图像同步的声音信号。
在选择了拍摄模式时,CPU52根据存储在ROM54中的控制程序,执行图13~图19所示的拍摄处理任务和图20~图21所示的BG处理任务。
首先,参照图13,在步骤S1中进行拍摄模式决定处理。具体的,在监视器30上显示表示多个拍摄模式的菜单,并响应于菜单键60的操作决定希望的拍摄模式。若决定为拍摄模式,则进入到步骤S3,生成表示所决定的拍摄模式的拍摄模式信息。设定信息例如为“分辨率:VGA”、“帧频:30fps”、“音响方式:单声道”、“比特率:8比特”、“取样率:8040Hz”。在步骤S5中,决定通过这次的拍摄处理生成的电影文件的文件名。文件名例如为“VCLP0003.MOV”。在寄存器rgst上注册所生成/决定的拍摄模式信息和文件名。
在步骤S7中,初始化各种变量。具体的,将各个变量i、frmcnt、flsz、BG_RemData、pre_flsz、t_sz和aud_sz设定为“0”,将变量trgt_sz设定为最大值MAX,并且,将变量audsz_fps设定为逻辑值LG。
在这里,变量i和frmcnt都是表示帧号码的变量。变量i响应于垂直同步信号不断增加,变量frmcnt响应于垂直同步信号在“0”~“3”之间循环更新。在变量frmcnt所取的数值“0”~“3”中、实际上有意义的是“0”~“2”。如上所述,由三帧的JPEG数据形成一个图像块。变量frmcnt用于特定所关注的JPEG数据是图像块的第几个数据。
变量flsz是表示通过JPEG压缩生成的JPEG原始数据的全部大小值的变量。变量BG_RemData是表示虽然在图4所示的指示列表52a上设定了“文件写入”的指示,但是还没有记录在记录介质50上的JPEG原始数据的大小的变量。变量pre_flsz是表示已经在记录介质50上记录的JPEG原始数据的全部大小值的变量。
变量trgt_sz是表示压缩各帧的YUV数据时的目标大小值的变量,变量t_sz是用于该目标大小值的计算的变量。
变量aud_sz是表示取得声音数据的全部大小值(字节)的变量,变量audsz_fps是表示相当于一帧的声音数据的大小值的变量。其中,作为变量audsz_fps而设定的逻辑值LG是根据软件计算上的取样率决定的相当于一帧的声音数据的大小值。例如,若所决定的拍摄模式的实际取样率为8043Hz,则设软件计算上的取样率为8040Hz,则逻辑值LG为268(=8040/30)字节。另外,称为8040Hz的数值以按一码字(=4字节)为单位来执行硬件上的数据传送和可由整数表现逻辑值LG为基础。
在步骤S9中,为了进行直通图像显示,向各个TG14、信号处理电路22和视频编码器28提供处理命令。在监视器30上显示被摄体的直通图像。若在显示了直通图像的状态下由操作者按下了快门按钮58,则分别通过步骤S11~S19在图4所示的指示列表52a的列表号码“0”~“3”上设定“开始BG处理”、“文件生成”、“表格生成”和“打开文件”。
【表1】
  种类   命令 参数1 参数2 参数3 参数4
  开始BG处理   FILE_STRT --------------- --------------- -------------- ------------
  文件生成   FILE_CREATE 驱动器号码 文件路径 -------------- ------------
  表格生成   FILE_SET_ALLOC 驱动器号码 --------------- -------------- ------------
  打开文件   FILE_OPEN 驱动器号码 文件路径 -------------- ------------
  写入文件   FILE_WRITE 句柄号码 SDRAM地址 大小(byte) 数据类别
  关闭文件   FILE_CLOSE -------------- -------------- -------------- ------------
  结束BG处理   FILE_END -------------- -------------- -------------- ------------
参照表1,在“开始BG处理”中,作为命令,设定FILE_STRT,在“文件生成”中,作为命令、参数1和2,设定FILE_CREATE、驱动器号码(驱动记录介质44的驱动器的号码)和文件路径。另外,在“表格生成”中,作为命令、参数1,设定FILE_SET_ALLOC和驱动器号码,在“打开文件”中,作为命令、参数1和2,设定FILE_OPEN、驱动器号码和文件路径。在“文件生成”中所设定的文件路径中包含大小信息和由步骤S25决定的文件名,将该大小信息和文件名写入到目录条目中。但是,由于电影文件还没有完成,所以大小信息表示“0”。
在步骤S19的处理完成后,若从SG16输出垂直同步信号,则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是,在步骤S23中判断变量i的值。在这里,若变量i为“1”以上的值,则直接进入到步骤S31,但是若变量i为“0”,则经过步骤S25~S29的处理后,进入步骤S31。
在步骤S25中,进行缩略图像的取得处理。具体的,在将自动生成的JPEG标题Hth写入到SDRAM26中的同时,命令各个信号处理电路22和JPEG编解码器32进行抽取处理和压缩处理。
信号处理电路22在一帧期间内进行YUV数据的抽取处理,并将由此生成的缩略YUV数据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写入到SDRAM26中。JPEG编解码器32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SDRAM26中读出该缩略YUV数据,并对所读出的缩略YUV数据实施JPEG压缩处理后,生成JPEG原始数据Rth,并且,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JPEG原始数据Rth写入到SDRAM26中。如图2所示,将JPEG标题Hth和JPEG原始数据Rth映射到SDRAM26上。
在接着的步骤S27中,生成包括上述拍摄模式信息(分辨率、帧频、音响方式、比特率、取样率)的标题信息Hinf,并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该标题信息Hinf写入到SDRAM26上。如图2所示,将标题信息Hinf映射到JPEG标题Hth上。
这样,若将形成电影文件标题的标题信息Hinf、JPEG标题Hth和JPEG原始数据Rth存储到SDRAM26中,则在步骤S29中,在图4所示的指示列表52a的列表号“4”和“5”栏中设定“文件写入”。从表1可以看出,在“文件写入”中,作为命令、参数1、2、3和4设定FILE_WRITE、句柄号码(由打开文件处理获得)、SDRAM地址、数据大小和数据类别。设定了两个“文件写入”是因为:在SDRAM26中,虽然标题信息Hinf和JPEG标题Hth是连续的,但JPEG原始数据Rth被存储在分开的位置上。
在列表号码“4”的栏中,作为SDRAM地址,设定标题信息Hinf的开始地址;作为数据大小,设定标题信息Hinf和JPEG标题Hth的总共大小;并且,作为数据类别,设定“电影文件标题”。另外,在列表号码“5”的栏中,作为SDRAM地址,设定JPEG原始数据Rth的开始地址;作为数据大小,设定JPEG原始数据Rth的大小;并且,作为数据类别,设定“电影文件标题”。结果,在图8所示的电影文件标题上,标题信息Hinf、JPEG标题Hth和JPEG原始数据Rth以该顺序连续。另外,如上所述由JPEG标题Hth和JPEG原始数据Rth形成JPEG数据TH。
在步骤S31中,向JPEG编解码器32提供压缩处理命令。该压缩处理命令中包含基于变量trgt_sz的目标大小值。JPEG编解码器32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SDRAM26中读出一帧的YUV数据,并对所读出的YUV数据实施压缩处理,从而生成大小接近于目标大小的JPEG原始数据,并且,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所生成的JPEG原始数据写入到SDRAM26中。以图2所示的要领将JPEG原始数据映射到SDRAM26上。如上所述,通过由同一帧得到的JPEG标题和JPEG原始数据形成该帧的JPEG数据,并将标志SOI和EOI写入到该JPEG数据的前端和末尾。
在步骤S33中,为了进行相当于一帧的声音数据的取得处理,向信号处理电路38提供处理命令。信号处理电路38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从A/D转换器36提供且在SDRAM38a中保持的相当于一帧的声音数据写入到SDRAM26中。将声音数据以图2所示的要领映射到SDRAM26上。信号处理电路38向CPU52返回写入到SDRAM26中的声音数据的大小值、即取得的大小值。因此,在步骤S35中,执行基于数式1的运算,并将所返回的取得大小值累加到变量aud_sz上。
[数式1]
aud_sz=aud_sz+取得大小值
若数式1的运算完成,则在步骤S37中判断JPEG压缩有无完成。若基于步骤S31的压缩命令的JPEG压缩完成,则JPEG编解码器32向CPU46返回所生成的JPEG原始数据的大小值、即压缩大小值和压缩完成信号。因此,在步骤S37中,在返回了压缩完成信号时判断为是。
在步骤S39中,为了将所返回的压缩大小值加到变量flsz上,执行数式2的运算。
[数式2]
flsz=flsz+压缩大小值
在步骤S41中,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自动生成的JPEG标题写入到SDRAM26上,在接着的步骤S43中,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当前帧的JPEG数据的索引信息写入到SDRAM26上。以图2所示的要领将JPEG标题映射到SDRAM26上,以图3所示的要领将索引信息映射到SDRAM26上。
如上所述,在电影文件的索引块中,按每一帧管理JPEG数据在文件上的位置和大小。因此,在步骤S43中,将一帧的JPEG数据的位置信息和大小信息作为索引信息生成。另外,在电影文件上,由三帧的JPEG数据形成一个图像块。因此,在步骤S43中,从变量frmcnt特定当前帧是连续的三帧的哪一个,由此,决定索引信息在SDRAM26的哪个位置上生成。
在步骤S45中,在图5所示的访问信息表格52b内生成当前帧的JPEG原始数据和JPEG标题的访问信息。即,将存在于SDRAM26的当前帧的JPEG原始数据的前端地址信息和大小信息作为当前帧的JPEG原始数据的访问信息生成,并将存在于SDRAM26的当前帧的JEPG标题的前端地址信息和大小信息作为当前帧的JPEG标题的访问信息生成。并且,将所生成的各个访问信息分配给设定在访问信息表格52b上的变量i。
若步骤S45的处理完成,则在步骤S47中,将变量i与当前拍摄模式的帧频值FPS相比较。若当前拍摄模式的帧频为30fps,则帧频值FPS为“30”,将变量i与“30”比较。并且,若i<FPS,则直接进入到步骤S83,但是若i≥FPS,则在经过步骤S49~81的处理后进入到步骤S81。
在步骤S49中,判断变量frmcnt是否小于“2”,若为是,则在步骤S51中判断是否满足数式3的条件。另一方面,若变量frmcnt为“2”以上,则在步骤S59中判断是否满足了数式4的条件。
[数式3]
aud_sz-(audsz_fps*(i+1))>audsz_fps
[数式4]
(audsz_fps*(i+1))-aud_sz>audsz_fps
aud_sz是实际取得的声音数据的全部大小值,audsz_fps*(i+1)是来自取得开始的帧数和逻辑值LG的相乘值。在数式3和数式4中都将两个数值的差值与逻辑值LG相比较。并且,仅在差值为逻辑值LG以下,直接进入到步骤S63,但是若差值超过了逻辑值LG,则在经过步骤S53~S57或步骤S61后进入到步骤S63。
例如,若实际的取样率为8043Hz,软件计算上的取样率为8040Hz,则两者的误差为3Hz。这样,在相当于1秒的声音数据的大小值上产生3字节的偏差。由于逻辑值LG为268字节,所以以约90秒1次的比例满足数式3的条件,而处理步骤S53~S57。另外,若实际的取样率为8034Hz、软件计算上的取样率为8040Hz,则两者的误差为6Hz。这时,以约45秒1次的比例满足数式4的条件,而执行步骤S61的处理。
在步骤S53中,增加各个变量i和frmcnt。在步骤S55中,在SDRAM26内生成与前次相同的图像索引信息、即与之前的步骤S43上生成的索引信息相同的索引信息,在步骤S57中,在访问信息表52b内生成与前次相同的访问信息、即与之前的步骤S45上生成的访问信息相同的访问信息。若步骤S57的处理完成,则进入到步骤S63。另一方面,在步骤S61中,减小各个变量i和frmcnt,之后,进入到步骤S63。
因此,在以图9(A)所示的要领在SDRAM26上设定索引信息,且以图10(A)所示的要领在访问信息表52b上设定访问信息后,满足了数式3所示的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53~S57的处理,如图9(B)所示,在SDRAM26上设定同一JPEG数据的索引信息,如图10(B)所示,在访问信息表格52b上设定形成同一JPEG数据的JPEG原始数据和JEPG标题的访问信息。
根据图9(A),在SDRAM26上设定JPEG数据P的索引信息。由于在该状态下,增加变量frmcnt,且再次有效化在之前的步骤S43中生成的索引信息,所以如图9(B)所示,内插JPEG数据P的索引信息。在内插完JPEG数据P的索引信息后,如图9(C)所示那样,设定JPEG数据P+1的索引信息。
根据图10(A),将JPEG原始数据P和JPEG标题P的访问信息分配给变量i(=P)。由于在该状态下,增加变量i,且再次有效化在之前的步骤S45中生成的访问信息,所以如图10(B)所示,将JPEG原始数据P和JPEG标题P的访问信息分配给变量i(=P+1)。在内插完JPEG原始数据P和JPEG标题P的访问信息后,如图10(C)所示,将JPEG原始数据P+1和JPET标题P+1的访问信息分配给变量i(=P+2)。
另一方面,在以图11(A)所示的要领在SDRAM26上设定了索引信息、且以图12(A)所示的要领在访问信息表52b上设定了访问信息之后,满足了数式4所示的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步骤S61的处理,如图11(B)所示,通过后续的索引信息上移覆盖索引信息的一部分,如图12(B)所示,通过后续的访问信息上移覆盖访问信息的一部分。
根据图11(A),在SDRAM26中设定有JPEG数据P的索引信息和JPEG数据P+1的索引信息。由于在该状态下减小变量frmcnt,所以通过接着的步骤S43的处理,如图11(B)所示,由JPEG数据P+2的索引信息上移覆盖JEPG数据P+1的索引信息。由此,抽取出JPEG数据P+1的索引信息。在JPEG数据P+2的索引信息之下如图11(C)所示,设定JPEG数据P+3的索引信息。
根据图12(A),在访问信息表52b上设定有JPEG原始数据P和JPEG标题P的访问信息与JPEG原始数据P+1和JPEG标题P+1的访问信息。由于在该状态下减小变量i,所以通过接着的步骤S45的处理,如图12(B)所示,由JPEG原始数据P+2和JPEG标题P+2的访问信息上移覆盖JPEG原始数据P+1和JPEG标题P+1的访问信息。由此,抽取出JPEG数据P+1的访问信息。在JPEG原始数据P+2和JPEG标题P+2的访问信息之下如图12(C)所示,设定JPEG原始数据P+3和JPEG标题P+3的访问信息。
另外,通过在步骤S53中增加变量i,从而在下次以后的步骤S51中继续为否的判断。另外,在步骤S61中,通过减小变量i,而在下次以后的No步骤S59中继续为否的判断。
在步骤S63中,判断帧频FPS除以变量i后的余数(=i%FPS)。在这里,若余数不为“0”,则直接进入到步骤S83,若余数为“0”,则经过步骤S65~S85的处理后,进入步骤S83。由于余数为“0”的情况是30帧一次,所以步骤S65~S81的处理以30帧一次的比例执行。
在步骤S65中对变量flsz和pre_flsz实施基于数式5的运算,在步骤S67中,对由数式5求出的差值Δflsz变量BG_RemData和帧频值FPS实施基于数式6的运算。
[数式5]
Δflsz=flsz-pre_flsz
[数式6]
t_sz=(Δflsz-BG_RemData)/FPS
在数式5中,变量flsz是通过JPEG压缩得到的JPEG原始数据的全部大小值,变量pre_flsz是已经在记录介质50上记录的JPEG原始数据的全部大小值。如后所述,由于变量pre_flsz仅以30帧一次的比例更新,基于数式5的运算也仅以30帧一次的比例更新,所以差值Δflsz表示最新的30帧生成的JPEG原始数据的全部大小。
在数式6中,变量BG_RemData是虽然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了“文件写入”的指示、但还没有记录在记录介质50上的JPEG原始数据的全部大小值。“文件写入”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该变量BG_RemData越小,相反,“文件写入”的处理所需的时间越长,该变量越大。从差值Δflsz减去这种变量BG_RemData的相减值反映了当前时刻的“文件写入”的处理速度,由帧频值FPS除以该相减值的相除值为在当前时刻的处理速度下的变量BG_RemData的改变量收敛于规定的范围内的压缩大小值。将该压缩大小值作为变量t_sz算出。
在这里,作为“文件写入”的处理速度的改变原因,除了CPU50a的处理速度或缓存器50b的容量等记录介质的特性之外,还考虑总线B1的占有率或BG处理任务之外的任务的处理状况等。
如上所述,若通过变焦键64的操作选择了比“1.0”大的变焦倍率,则将原始图像数据暂时存储在SDRAM 26后,输入到信号处理电路22中。这时,将原始图像数据经总线B1提供给SDRAM26,并经总线B1返回到信号处理电路22。总线B1的占有率因原始图像数据的传送处理而升高,由此,“文件写入”的处理速度降低了。
另外,若通过摄像机的摇摄(panning)或俯拍(tilting)大大变化被摄体的亮度或颜色,则拍摄条件控制任务启动,从而调整光圈量、曝光时间、白平衡调整增益等。由于不能同时执行各个任务,所以若拍摄条件控制任务起动,则BG处理任务中断,由此,“文件写入”的处理速度降低了。
在该实施例中,考虑该“文件写入”的处理速度的改变,而周期性地更新变量t_sz。变量t_sz的更新结果、如后所述,更新目标大小值和JPEG压缩率。
在步骤S69中,将所算出的变量t_sz与变量trgt_sz相比较,若t_sz<trgt_sz,则在步骤S71中,将变量t_sz与最小值MIN相比较。并且,若t_sz≥MIN,则直接进入到步骤S79,但是若t_sz<MIN,则在步骤S73中,将变量t_sz更新为最小值MIN后,进入到步骤S79中。另一方面,若在步骤S69中,判断为t_sz≥trgt_sz,则在步骤S75中,将变量t_sz与最大值MAX相比较。并且,若t_sz≤MAX,则直接进入到步骤S79,但是若t_sz>MAX,则在步骤S77中,在将变量t_sz更新为最大值MAX后,进入步骤S79。在步骤S79中将变量t_sz作为变量trgt_sz进行设定。
根据数式6,若变量BG_RemData大,则变量t_sz变小,相反,若变量BG_RemData小,则变量t_sz变大。因此,“t_sz<trgt_sz”是指未记录的JPEG数据量多、即“文件写入”的处理速度慢。另外,“t_sz≥trgt_sz”是指未记录的JPEG数据量少、即记录介质50的记录特性好。
因此,当变量t_sz小于变量trgt_sz时,为了在下一秒期间有效化更小的目标大小值(更高的JPEG压缩率),而将变量t_sz设定为变量trgt_sz。由此,下一秒期间生成的JPEG数据的大小比这一秒期间生成的JPEG数据还小,从而避免了因“文件写入”的处理速度降低而引起的处理破绽。
另一方面,当变量t_sz为变量trgt_sz以上时,为了在下一秒期间有效化更大的目标大小值(更低的JPEG压缩率),而将变量t_sz设定为变量trgt_sz。由此,下一秒期间生成的JPEG数据的大小变为比这次的一秒期间生成的JPEG数据大,从而减小了因压缩处理引起的图像质量的劣化。
在步骤S81中,对变量flsz和BG_RemData实施数式7的运算,以更新变量pre_flsz。
[数式7]
pree_flsz=flsz-BG_RemData
根据数式7,从之前生成的JPEG原始数据的全部大小值中减去未记录的JPEG原始数据的全部大小值。由于按每30帧执行该运算,所以变量pre_flsz以30帧1次的比例更新。在下一次,即30帧后的数式5的运算中,从最新的变量flsz中减去这样更新后的变量pre_flsz。
在步骤S83中,增加变量frmcnt,并在接着的步骤S85中,判断增加后的变量frmcnt的值。并且,若变量frmcnt为“1”或“2”,则直接进入到步骤S95,但是若变量frmcnt为“3”,则经过步骤S87~S93的处理后,进入到步骤S95。
在步骤S87中,将声音数据的索引信息写入到SDRAM26上。在图7所示的电影文件上,由相当于三帧时间的声音数据形成一个声音块。另外,在索引块中,按每相当于三帧的时间管理声音数据在文件上的位置和大小。因此,在步骤S85中,生成相当于最新三帧的声音数据的位置信息和大小信息,并如图3所示,将所生成的索引信息写入到SDRAM26上。
在接着的步骤S89中,将声音数据的访问信息写入到访问信息表格52b上。即,将存在于SDRAM26上的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的前端地址信息和大小信息作为访问信息生成,并将所生成的访问信息写入到访问信息表格52b上。这时,访问信息与所关注的三帧的JPEG数据的访问信息相关联。
在步骤S91中,参照设定在访问信息表格52b上的三帧的JPEG原始数据、三帧的JPEG标题的访问信息和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的访问信息,将“文件写入”设定在图4所示的指示列表52a上。如图2所示,虽然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在SDRAM26上连续,但是三帧的JPEG原始数据和JPEG标题在SDRAM26上离散分布。因此,在步骤S91中,在指示列表52a上总共设定7个“文件写入”。
在该7个“文件写入”中、设定为第一个的“文件写入”中,SDRAM地址表示关注的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的开始地址,数据大小表示关注的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的大小,并且,数据类别表示声音块。在这里,开始地址和数据大小等于形成步骤S87中生成的访问信息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
在设定为第2、第4和第6的“文件写入”中,SDRAM地址表示关注的三帧JPEG标题的开始地址,数据大小表示关注的三帧JPEG标题的大小,并且,数据类别表示JPEG标题。在这里,开始地址和数据大小等于形成步骤S45或S57中生成的最新三帧JPEG标题的访问信息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
在设定为第3、第5和第7的“文件写入”中,SDRAM地址表示所关注的三帧JPEG原始数据的开始地址,数据大小表示关注的三帧JEPG原始数据的大小,并且,数据类别表示JPEG原始数据。在这里,开始地址和数据大小等于形成步骤S45或S57中生成的最新三帧JPEG原始数据的访问信息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
通过由BG处理任务执行这种指示列表52a的指示,从而通过存储器控制电路24从SDRAM26中读出相当于三帧的声音数据和三帧的JPEG数据,并通过总线B1和I/F电路46提供给记录介质50。结果,声音块和图像块在图8所示的电影文件上交替地分布。
在步骤S93中,为了将步骤S91中设定在指示列表52a上的三帧的JPEG原始数据的大小值加到变量BG_RemData上,而执行数式8的运算。
[数式8]
BG_RemData=BG_RemData+JPEG原始数据大小值
在步骤S95中,增加帧号码i,并在接着的步骤S97中,判断有无快门按钮58的操作。只要没有按下快门按钮58,就重复步骤S21~S95的处理,并将各帧生成的JPEG标题、JPEG原始数据和声音数据以图2所示的要领映射到SDRAM26上。
若按下了快门按钮58,则进入到步骤S99,判断变量frmcnt的值。在这里若变量frmcnt为“3”,则直接进入到步骤S103,但是若变量frmcnt为“1”或“2”,则在步骤S101中,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了“文件写入”后,进入到步骤S103。
在变量frmcnt为“1”的情况下,由一帧的声音数据和JPEG数据形成最后的声音块和图像块,并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总共三个的“文件写入”。在变量frmcnt为“2”的情况下,由两帧的声音数据和JPEG数据形成最后的声音块和图像块,并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总共5个的“文件写入”。由此,在电影文件上形成由一帧或两帧的声音数据构成的声音块和由一帧或两帧的JPEG数据构成的图像块。
在步骤S103中,为了在电影文件上写入图3所示的索引信息,而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文件写入”。这里设定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表示图3所示的索引信息的开始地址和总共大小,数据类别表示电影文件标题。通过由BG处理执行该“文件写入”,而在电影文件的末尾形成包括图3所示的全部的索引信息的索引块。
在步骤S105中,根据在索引信息中含有的大小信息算出电影文件的全部大小,并将所算出的全部大小数据写入到SDRAM26中。在接着的步骤S107~S111中,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文件写入”、“关闭文件”和“结束BG处理”。由“文件写入”设定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表示全部大小数据的前端地址和数据大小,数据类别表示电影文件标题。另外,在“关闭文件”中,将FILE_CLOSE作为命令设定,在“结束BG处理”中,将FILE_END作为命令进行设定。
通过由BG处理执行“文件写入”,从而向电影文件标题的大小信息追加全部大小值。另外,通过由BG处理执行“关闭文件”,从而将目录条目的大小信息(根据步骤S15的处理写入的大小信息)从“0”更新为全部大小值,且更新FAT区域501c的FAT信息,以便在这次生成的电影文件的写入区域上形成链接。通过“结束BG处理”来结束BG处理。
而且,为了将全部大小值写入到电影文件标题中,需要更新写入端地址,实际上,在步骤S105的“文件写入”的设定之前在指示列表52a上设定“搜索处理”。
BG处理任务基于图20~图21所示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121中,将读出端的列表号L设定为“0”,在接着的步骤S123中,判断从列表号L中读出的命令是否为FILE_STRT。在这里,若为是,则在步骤S125中,增加列表号L,并在各个步骤S127、S131、S135、S139、S147中判断从增加后的列表号L中读出的命令的内容。
若所读出的命令是FILE_CREAT,则在步骤S127中判断为是,在步骤S129中进行文件生成处理。具体的,通过设定为参数1的驱动器号特定记录介质50,根据设定为参数2的文件路径向记录介质50的目录条目写入表示文件名和大小0的大小信息。若结束处理,则返回到步骤S125。
若所读出的命令为FILE_SET_ALLOC,则在步骤S131中判断为是,并在步骤S133中进行表格生成处理。即,通过设定为参数1的驱动器号来特定记录介质50,并参照FAT信息生成图7所示的空白区域表格52c。若结束处理,则返回到步骤S125。
若所读出的命令为FILE_OPEN,则从步骤S135进入步骤S137,而进行打开文件处理。即,通过设定为参数1的驱动器号来特定记录介质50,根据设定为参数2的文件路径来特定文件,并且,生成分配给该文件的句柄号。将所生成的句柄号用于拍摄处理。若结束处理,则返回到步骤S125。
若所读出的命令为FILE_WRITE,则从步骤S139进入到步骤S141,而进行文件写入处理。具体的,通过设定为参数1的句柄号来特定写入端的电影文件,并根据设定为参数2和3的SDRAM地址和数据大小来特定读出开始地址和读出大小。并且,根据读出开始地址和读出大小以码字为单位从SDRAM26中读出数据,并将所读出的数据与写入端的电影文件信息一起提供给记录介质50的CPU50a。
若设定为参数3的读出大小比在记录介质50上设置的缓存器50b还大,则在缓存器50b满的时刻从CPU50a向CPU52返回BUSY信号。响应于BUSY信号中断步骤S141的处理。若通过从缓存器50b向硬盘50c的数据传送确保了缓存器50b中有充分空余的容量,则从CPU50a向CPU52返回READY信号。响应于该READY信号重新开始步骤S141的处理。
若相当于由参数3设定的读出大小的数据向记录介质50的传送完成,则累加该读出大小,同时,在每一簇的写入完成时,生成表示写入簇的链接状态的FAT信息。在SDRAM26中保持数据大小的累加值和FAT信息。
在步骤S143中,判断设定为参数4的数据类别。这里,若数据类别不为“JPEG原始数据”,则直接返回到步骤S125,但是,若数据类别为“JPEG原始数据”,则在步骤S145中执行了基于数式9的运算后,返回到步骤S125。
[数式9]
BG_RemData=BG_RemData-JPEG原始数据大小值
根据数式9,从变量BG_RemData中减去设定为参数3的数据大小。由此,变量BG_RemData表示:虽然设定在指示列表52a上、但是还没有记录在记录介质50上的JPEG原始数据的大小。
若读出命令为FILE_CLOSE,则从步骤S147进入步骤S149,而进行关闭文件处理。具体的,由保持在SDRAM26中的全部大小值来更新分配给打开后的电影文件的文件名的大小信息,通过由SDRAM26保持的FAT信息来更新FAT区域501c的FAT信息。若处理完成,则返回到步骤S125。
若读出的命令为“FILE_END”,则在步骤S147中判断为否,而返回到步骤S121。将BG处理移入到待机状态。
从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出,形成动态图像的多个帧的YUV数据在装载了多任务OS的CPU52的控制下,在压缩状态下记录到记录介质50上。在这里,由CPU52执行的多个任务包括与多个帧的YUV数据的压缩处理有关的拍摄处理任务、和与多个帧的JPEG数据的记录处理有关的BG处理任务。进一步,拍摄处理任务包括周期性地判断JPEG数据的记录处理速度的判断处理(S63)和根据该判断结果来变更YUV数据的压缩率的变更处理(S79)。
在多任务OS中,仅以时分割方式分别执行多个任务。这样,随着各个任务的负载变化,JPEG数据的记录处理速度变化。另外,变焦电路22a在通过变焦键64选择了放大变焦时,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将原始图像数据暂时写入到SDRAM26上,并通过总线B1和存储器控制电路24读出局部原始图像数据后,对所读出的原始图像数据实施放大变焦。因此,选择了放大变焦时也由于总线B1的占有率的降低,记录处理速度降低了。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周期性地判断记录处理速度,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改变YUV数据的压缩率。由此,动态图像的可连续记录时间的控制成为可能。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以JPEG方式进行图像压缩,但是也可代替JPEG方式而采用MPEG方式,以GOP为单位来更新目标大小值。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按每30帧更新目标大小值,但是为了使软件计算变得容易,也可以按相当于32帧、64帧、128帧等这样的2的幂次的帧数更新目标大小。
进一步,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将用于是否调整帧数的判断的阈值设定为相当于一帧的声音数据量(=268字节),但是该阈值也可以为268字节的整数倍。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在进行记录处理时调整JPEG数据的帧数,但是也可以在再生处理时进行帧数的调整。
进一步,在该实施例中,虽然对访问信息和索引信息两者实施抽取/内插,但是在仅根据索引信息控制JPEG数据的再生顺序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对索引信息实施抽取/内插。由此,可以防止因访问信息的抽取处理引起的JPEG数据的缺失。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作为动态图像信号的记录方式虽然采用了FAT方式,但是也可代替此来采用UDF(Universal Disk Format)方式。
还有,在该实施例中,虽然使用数字摄像机进行说明,但是当然本发明还可适用于例如录像TV节目的固定式硬盘记录器。
虽然详细说明、图示了本发明,但是其仅作为图解和一例使用,应该明白其不应理解为限定,仅通过所附加的技术方案的文字来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包括装载了多任务OS的处理器,在压缩状态下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形成动态图像的多画面的图像数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多个任务包括:
与所述图像数据的压缩处理有关的第一任务;和
与压缩图像数据的记录处理有关的第二任务;
所述第一任务包括:判断处理,其周期性地判断所述压缩动态图像信号的记录处理速度;和增加处理,其每压缩相当于第一数量的画面的图像数据,就使规定参数值增加;
所述第二任务包括减少处理,其每记录相当于第二数量的画面的压缩图像数据,就使所述规定参数值减少;并且,
所述第一任务进一步包括变更处理,其根据所述规定参数值来变更图像数据的压缩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任务进一步包括传送处理,其平均以规定量向记录介质传送压缩图像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备取得机构,根据取得条件取得所述多画面的图像数据,
所述多个任务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取得条件的调整有关的第三任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得机构包括拍摄被摄体的拍摄机构,
所述取得条件包括所述拍摄机构的拍摄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参数是压缩图像数据的大小的累加值。
6.一种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得机构,其取得形成动态图像的多画面的图像数据;
压缩机构,其参照目标大小压缩由所述取得机构取得的各画面的图像数据;
记录机构,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由所述压缩机构生成的压缩图像数据;
第一检测机构,其检测表示相当于最新的规定数目画面的压缩图像数据的总共大小的第一大小值;
第二检测机构,其检测表示已经由所述压缩机构生成、且还没有由所述记录机构记录的压缩图像数据的总共大小的第二大小值;
除法机构,其以所述规定数除以从所述第一大小值中减去所述第二大小而得到的差分值;和
设定机构,其将由所述除法机构求出的除法值作为所述目标大小来设定,
该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周期性地判断记录处理速度,并根据判断结果来改变动态图像信号的目标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态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总线,其用于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数据的传送;
存储器,其存储通过所述总线传送的图像数据和压缩图像数据;
变焦机构,其对图像数据实施电子变焦处理;和
选择机构,其任意选择所述变焦机构的变焦形态;
所述变焦机构在通过所述选择机构选择了放大变焦时,使用所述存储器抽出图像数据的一部分,且对所抽出的图像数据实施放大变焦。
CNB038209225A 2002-09-10 2003-09-03 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37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263769A JP4179831B2 (ja) 2002-09-10 2002-09-10 動画像記録装置
JP263769/2002 2002-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79328A CN1679328A (zh) 2005-10-05
CN100403791C true CN100403791C (zh) 2008-07-16

Family

ID=3198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092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3791C (zh) 2002-09-10 2003-09-03 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09301B2 (zh)
EP (1) EP1549063A4 (zh)
JP (1) JP4179831B2 (zh)
KR (1) KR100675468B1 (zh)
CN (1) CN100403791C (zh)
AU (1) AU2003261918A1 (zh)
WO (1) WO20040259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64275A1 (en) * 2003-12-30 2005-07-11 Advanced Digital Broadcast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cording and tracing markers in a data flow
JP2006344283A (ja) * 2005-06-08 2006-12-21 Toshiba Corp 録画再生装置及び録画再生方法
JP4720387B2 (ja) * 2005-09-07 2011-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098295B2 (en) * 2006-03-06 2012-01-17 Given Imaging Ltd. In-vivo imaging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with image stream construction using a raw images
US9138656B2 (en) * 2006-06-14 2015-09-22 D-Box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 of a plurality of motion platforms in synchrony with a sequence of images
CN101335166B (zh) * 2007-06-27 2010-06-30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一种阴极用三元合金膜及制备覆膜浸渍扩散阴极的方法
US8023562B2 (en) * 2007-09-07 2011-09-20 Vanguard Software Solutions, Inc. Real-time video coding/decoding
JP2009147549A (ja) * 2007-12-12 2009-07-02 Samsung Techwin Co Ltd 動画像記録装置、動画像再生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152672A (ja) * 2007-12-18 2009-07-09 Samsung Techwin Co Ltd 記録装置、再生装置、記録方法、再生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1100347A2 (en) 2010-02-09 2011-08-18 Vanguard Software Solutions, Inc. Video sequence encoding system and algorithms
CN102428705B (zh) * 2010-03-18 2014-12-24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数据处理装置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US8693551B2 (en) 2011-11-16 2014-04-08 Vanguard Software Solutions, Inc. Optimal angular intra prediction for block-based video coding
US9106922B2 (en) 2012-12-19 2015-08-11 Vanguard Software Solutions, Inc. Motion estimation engine for video encoding
US20140245319A1 (en) * 2013-02-27 2014-08-28 Greenbutton Limited Method for enabling an application to run on a cloud computing system
KR102370881B1 (ko) * 2017-07-21 2022-03-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데이터의 속성에 기반하여 이미지를 압축할 수 있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4503A (ja) * 1996-11-26 1998-06-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2000184330A (ja) * 1998-12-11 2000-06-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2000253360A (ja) * 1999-03-04 2000-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信号記録装置
JP2002247509A (ja) * 2001-02-21 2002-08-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5799A (en) * 1996-07-19 2000-09-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managing a memory using a next fit and for reducing a memory fragmentation problem
JPH11331673A (ja) 1998-05-19 1999-11-30 Sony Corp カメラ一体型レコーダ
US20020057893A1 (en) * 1998-08-11 2002-05-16 Anthony Wood Digital recording and playback
US6590607B1 (en) * 1998-08-19 2003-07-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 uninterrupted digital video stream
JP3172500B2 (ja) * 1998-10-19 2001-06-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カメラ
JP3433125B2 (ja) * 1999-01-27 2003-08-0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動画像再生装置
JP3631034B2 (ja) * 1999-02-17 2005-03-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4365941B2 (ja) 1999-07-09 2009-1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符号化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カメラ一体型画像記録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符号化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4616432B2 (ja) 1999-07-16 2011-01-1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
JP2001136429A (ja) * 1999-11-09 2001-05-18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01320705A (ja) * 2000-05-09 2001-11-1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監視カメラの画像データ圧縮装置
JP2002247517A (ja) * 2001-02-14 2002-08-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4226231B2 (ja) * 2001-06-13 2009-02-18 株式会社日立国際電気 映像信号処理システム
JP2002237984A (ja) 2002-01-23 2002-08-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4162454B2 (ja) * 2002-09-10 2008-10-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データ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64503A (ja) * 1996-11-26 1998-06-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映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2000184330A (ja) * 1998-12-11 2000-06-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2000253360A (ja) * 1999-03-04 2000-09-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信号記録装置
JP2002247509A (ja) * 2001-02-21 2002-08-3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79831B2 (ja) 2008-11-12
KR100675468B1 (ko) 2007-01-29
US20060153539A1 (en) 2006-07-13
CN1679328A (zh) 2005-10-05
WO2004025957A1 (ja) 2004-03-25
AU2003261918A1 (en) 2004-04-30
JP2004104472A (ja) 2004-04-02
EP1549063A1 (en) 2005-06-29
KR20050040942A (ko) 2005-05-03
EP1549063A4 (en) 2010-09-01
US7609301B2 (en) 2009-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3791C (zh) 动态图像记录装置
CN101189869B (zh) 摄像装置、摄像结果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330180C (zh) 数据处理装置
KR100323643B1 (ko) 디지털카메라
CN101404706A (zh) 误删除判断装置、方法、程序及图像文件生成装置
US20060017823A1 (en)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mage data
KR20000029141A (ko) 전자 카메라
US20030113103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92972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imag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07104292A (ja) 撮影装置、ファイル管理方法及びファイル管理プログラム
JP426291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4717101B2 (ja) 動画像記録装置
JP2005276016A (ja) ファイル管理装置
JP3416651B2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H11136627A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4222901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
JP2003125385A (ja) 画像処理装置
KR20060065835A (ko) 디지털 영상장치의 영상저장방법
JPH0998363A (ja) 記録装置
JP2001245250A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JPH03267878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H03267882A (ja) 画像符号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