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01652C -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01652C
CN100401652C CNB200510001715XA CN200510001715A CN100401652C CN 100401652 C CN100401652 C CN 100401652C CN B200510001715X A CNB200510001715X A CN B200510001715XA CN 200510001715 A CN200510001715 A CN 200510001715A CN 100401652 C CN100401652 C CN 10040165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radio wave
bag
transmission rate
sc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17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42035A (zh
Inventor
森信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42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42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0165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0165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1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based on current reception conditions, e.g. switching to different antenna when signal level is below threshold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一获取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并获取表示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该传输速率包含在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设定;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接收电平的范围,在该电平范围中,包误码率对于多个传输速率中的每一个基本为0%;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电平和与传输速率相对应且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接收电平的范围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天线;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当确定单元确定执行切换到另一天线时控制天线的切换,从而通过另一天线接收与通过前一个天线接收的无线电波的包不同的包的无线电波。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通过两个天线之一接收无线电波时,能够以容易且最适宜的方式进行天线控制的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下参照图1对一种控制分集式天线的传统无线LAN(局域网)装置进行描述。
无线LAN装置10与内置于个人计算机中的主通信控制单元11相连接。该无线LAN装置10包括天线21、天线22、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23、发送/接收切换开关24、RF(射频)/IF(中频)装置25、基带处理器26、和媒体访问控制器27。
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23在每个所接收的包的前导码周期内执行天线21和天线22之间的切换,从而通过各个天线接收前导码。
RF/IF装置25获取RF信号,该RF信号包括具有各个天线所接收信号的预定频带的分量。另外,RF/IF装置25通过对该RF信号进行放大、变频、和频带限制处理而获取IF电平检测信号,然后将该IF电平检测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26。基带处理器26比较各个天线的IF电平(信号强度),并控制分集式天线转换开关23选择具有较高电平的信号。这样,在所接收的包的前导码周期之后,数据通过由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23选定的天线接收。
这样,无线LAN装置10确定由这两个天线接收的包的信号强度,以通过具有较高IF电平的天线来接收包。
此外,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第2000-41020号)披露了提供两组用于将OFDM(正交频分多路复用)高频信号分离成形成OFDM信号的各个载波的信号的电路,并且通过合成电路从这两组电路输出的信号中选择振幅较高的信号。
然而,由于图1所示的无线LAN装置10对由两个天线接收的每个包的信号强度进行检测,因而天线的切换需要一个高速切换器,并且需要在高速下能够稳定执行切换控制,这样就增加了控制装置的负荷。
此外,例如,使用OFDM调制的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a和IEEE802.11g中的数据部分之外的部分的长度(前导码长度和字头长度)是16μs,与使用CCK(补码键控)的IEEE802.11b中除了数据部分之外的部分的长度(前导码长度和字头长度)192μs相比,这个长度非常短。当前导码长度与在IEEE802.11a中一样短时,在前导码周期内,利用图1所示的无线LAN装置10和专利文献1披露的方法很难对两个天线的电平进行检测。
此外,图1所示的无线LAN装置10和专利文献1所披露的方法总是选择高接收电平信号。然而,当接收电平高于某一电平时,则在诸如内置于RF/IF装置25中的LNA(低噪声放大器)的接收电路中可能发生失真,以致于可能产生包错误。也就是说,当通信另一端的无线LAN装置位于较短距离时,没有必要选择具有高接收电平的天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能够以容易和最适宜的方式对分集式天线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一接收无线电波的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一获取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并获取表示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该传输速率包括在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设定;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接收电平的范围,在该范围中包误码率对于多个传输速率中的每一个基本为0%;
确定单元,用于在接收电平和与传输速率相对应且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接收电平的范围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天线;
控制单元,用于当确定单元确定执行切换到另一天线时控制天线的切换,从而通过另一天线接收与通过前一个天线接收的无线电波的包不同的包的无线电波;以及
请求单元,用于当确定单元确定执行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天线时,请求发送装置降低将要发送的无线电波的传输速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一接收无线电波的接收装置的接收方法,该接收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通过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一获取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并获取表示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该传输速率包括在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设定;
确定步骤,在接收电平的范围和接收电平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天线,在该接收电平的范围中,包误码率基本为0%,该范围已被存储且与传输速率相对应;
控制步骤,当在确定步骤过程中确定执行切换到另一天线时,控制天线的切换,从而通过另一天线接收与通过前一个天线接收的无线电波的包不同的包的无线电波;以及
请求步骤,用于当在确定步骤中确定执行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天线时,请求发送装置降低将要发送的无线电波的传输速率。
根据本发明,在通过两个天线之一接收无线电波过程中,能够很容易地控制天线。尤其是,根据本发明,在通过两个天线之一接收无线电波过程中,能够以最适宜的方式控制天线。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附图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辅助说明用于控制传统分集式天线的无线LAN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基站的结构实例的方框图;
图4示出了图2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实例的方框图;
图5示出了显示装置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和主通信控制单元的方框图;
图6示出了辅助说明存储在图5中的表格存储单元中的表格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辅助说明基站的包发送过程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在IEEE802.11a中定义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辅助说明无线电通信单元的包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辅助说明无线电通信单元的包接收过程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辅助说明包接收的流向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辅助说明主通信控制单元的天线切换确定过程的流程图;
图13示出了辅助说明主通信控制单元的天线切换确定过程的流程图;
图14示出了辅助说明包误码的范围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辅助说明包误码的范围的示意图;以及
图16示出了在IEEE802.11b中定义的帧结构的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发明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下面进行阐述。以下描述用来确认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了用于支持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发明的实施例。因此,即使本发明的实施例部分中所描述的一个实施例没有在文中对应于本发明进行描述,这也不意味着该实施例不符合本发明。相反地,即使一个实施例作为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也不意味着这个实施例不符合除了这个发明之外的其他发明。
此外,该描述不能代表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所有发明。换而言之,该描述不能否定本说明书描述的、但未被本说明书要求的发明的存在,即,不能否定分案申请发明或通过将来的修改而出现或补充的发明的存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接收装置(例如图5中的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包括:获取单元(例如图5中的、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S101的过程的获取单元330),用于获取经第一天线(例如图5中的天线311)和第二天线(例如图5中的天线312)之一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例如接收的信号电平),并获取表示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该传输速率包含在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例如图2中的基站121)设定;存储单元(例如图5中的表格存储单元333),用于存储接收电平的范围(例如图6中的表格380),在该范围中,包误码率对于多个传输速率中的每一个基本为0%;确定单元(例如图5中的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S103的过程的天线切换单元331),用于在接收电平的范围和接收电平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个天线,其中,接收电平的范围对应于传输速率,并存储在存储单元中;控制单元(例如图5中的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S107的过程的天线控制单元334),用于当确定单元确定执行切换到另一天线时,控制天线的切换,从而通过另一天线接收与通过前一个天线接收的无线电波的包不同的包的无线电波;以及,请求单元(例如图5中用于执行图12中的步骤S106或步骤S107的过程的Ack处理单元332),用于当接收装置的确定单元确定执行从一个天线到另一天线的切换时,请求发送装置降低将要发送的无线电波的传输速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接收装置中的确定单元,当接收电平在范围(例如当图12中步骤S103的确定结果是YES时)之内时,确定不执行切换到另一天线;当接收电平不在范围(例如当图12中步骤S103的确定结果是NO时)之内时,确定执行切换到另一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接收装置中的确定单元确定执行切换到另一天线时(例如当图12中步骤S103的确定结果是NO时),获取单元获取经另一天线接收的无线电波的电平,并获取表示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该传输速率包含在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设定(例如图13中的步骤S109);当接收电平不在范围之内时(例如当图13中步骤S111的确定结果是NO时),且当一个天线的接收电平比另一天线的接收电平更接近该范围时(例如当图13中步骤S112的确定结果是NO时),确定单元确定执行向这个天线的切换,当一个天线的接收电平不比另一天线的接收电平更接近该范围时(例如当图13中步骤S112的确定结果是YES时),确定单元确定不执行向这个天线的切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接收方法包括:获取步骤(例如图12的步骤S101),用于获取经第一天线(例如图5中的天线311)和第二天线(例如图5中的天线312)之一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例如所接收信号电平),并获取表示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该传输速率包含在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例如图2中的基站121)设定;确定步骤(例如图12中的步骤S103),用于在接收电平的范围(例如图6中的表格380)和接收电平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天线,在该接收电平的范围中,包误码率基本为0%,并且该范围已被存储并与传输速率相对应;控制步骤(例如图12中的步骤S107),用于当确定步骤的过程确定执行切换到另一天线时(例如当图12中步骤S103的确定结果是NO时),控制天线的切换,从而通过另一天线接收与通过前一个天线接收的无线电波的包不同的包的无线电波;以及,请求步骤(例如图12中的步骤S106或步骤S107),用于当接收装置的确定单元确定执行从一个天线到另一天线的切换时,请求发送装置降低将要发送的无线电波的传输速率。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照附图在下文描述。
图2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通信系统100包括基站121和显示装置131。
基站121包括将参照图3在后面描述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以利用无线电与显示装置131通信。此外,基站121与电视广播接收天线122相连。因此,基站121能够响应于从显示装置131发送的用于指定选中频道的信息中提取出节目信号。基站121将提取出的节目信号转换成数字节目数据,利用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2格式压缩这个数字节目数据,然后经无线电将这个节目数据发送给显示装置131。
被发送的节目数据在显示装置131进行解压缩处理和再生处理。节目的视频显示在LCD(液晶显示器)134上,节目的音频输出给扬声器135-1和135-2。因此,使用者在拿着显示装置131时,能够使用操作单元132上的不同操作按钮或是触摸笔133来指定频道,并能够在随意移动的同时观看电视节目。
使用者可使用显示装置131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或是将存储卡137作为存储介质装入存储卡槽136内,并在LCD 134上显示存储在存储卡137内的静止画面。
此外,通过操作设置在操作单元132上的指引显示按钮,使用者能够改变正在显示的电视节目,或是在LCD 134上显示用于改变不同功能(电视节目的浏览功能,网页(环球网)浏览功能,电子邮件功能等)的指引面板。
图3示出了图2中基站121的结构的方框图。
响应于从输入单元186输入的指令和经无线电通信单元193从显示装置131发送的指令,CPU(中央处理器)181将存储在ROM(只读存储器)183中的控制程序扩展到RAM(随机存储器)184中,来控制经总线182连接在CPU 181上的各部件的操作。
闪存185为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185存储有各种数据。输入单元186包括鼠标和键盘。输入单元186将与输入相对应的信号输出给CPU 181。
网络接口187包括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调制解调器或LAN(局域网)卡。这个网络接口187用作与诸如互联网等的各种网络进行通信的接口。
CPU 181将经网络接口187获得的HTML文件,和经互联网下载的信息等提供给选择开关190。
频道选择单元188基于来自CPU 181的指令,从通过电视广播接收天线122所接收的电视广播波中提取指定的节目信号。所提取出的节目信号提供给信号处理单元189以进行解调处理、放大处理、和模拟-数字转换处理等,然后提供给选择开关190。
选择开关190选择端子190-1或190-2,来选定将要提供给压缩处理单元191的数据。当显示装置131(使用者)要求再现电视节目时,选择开关190基于来自CPU 181的指令,将由信号处理单元189提供的电视节目数据提供给压缩处理单元191。另一方面,要求显示网页时,选择开关190将经总线182提供的HTML文件提供给压缩处理单元191。
压缩处理单元191通过预定系统压缩由选择开关190提供的电视节目数据、HTML文件等,然后将所生成的数据提供给发送缓冲器192。发送缓冲器192根据来自CPU 181的指令的同步时钟,将由压缩处理单元提供的数据提供给无线电通信单元193。
无线电通信单元193通过一个遵守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a的无线电系统,把通过将发送缓冲器192提供的数据进行调制处理、模拟-数字转换处理等得到的信号发送给显示装置131。
此外,无线电通信单元193把将要访问的网络服务器的URL(统一资源定位器)的信号(该信号从显示装置131经无线电获得)进行解调处理、模拟-数字转换处理等得到的数据经总线182通知给CPU181。
图4示出了图2中显示装置131的结构的一个实例的方框图。
基于经总线212从操作单元132输入的信号或是由触摸面板216提供的信号,CPU 211将存储在ROM 213中的控制程序扩展到RAM 214中,以控制整个显示装置131的操作。
闪存215存储了各种信息,例如,使用者所收藏的网站的地址信息,和当操作如上所述的网站按钮时所访问的网站的地址信息。
触摸面板216被层压在LCD 134上。当使用者通过触摸笔133提供一个输入时,触摸面板216就会检测输入的位置,并将检测位置的信息通知给CPU 211。
基于来自CPU 211的指令,存储卡驱动器217在插入到显示控制单元136中的存储卡137上读取和写入各种数据。例如,存储卡驱动器217读取存储在存储卡137内的站点按钮信息,并将该站点按钮信息提供给闪存215等。
操作单元132包括各种按钮。操作单元132将使用者输入的各种输入信息通知给CPU 211。
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将由CPU 211提供的信号通过无线电发送给基站121。此外,无线电通信单元218接收从基站121发送的信号,并将模拟信号进行放大、调解、和模拟-数字转换等处理,然后将产生的数字数据提供给接收缓冲器221。
接收缓冲器221在预定的时间内,将由无线电通信单元218提供的数据输出给解压缩处理单元222。
然后,当接收缓冲器221提供的数据被压缩时,解压缩处理单元222解压数据。解压处理单元222将经过模拟-数字转换获得的图像信号输出给图像信号处理单元223,并将音频信号输出给音频信号处理单元224。
图像信号处理单元223在LCD 134上显示由解压处理单元222提供的图像信号。另一方面,音频信号处理单元224将由解压处理单元222提供的音频信号输出给扬声器135-1和135-2。通过上述的结构,在以MPEG2标准压缩的状态下,经无线电从基站121发送出的电视节目信号被再生并呈现给用户。
根据需要,总线212还与驱动器219相连接。包括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可移动介质220,可根据需要装入驱动器219中。从可移动介质220中读取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闪存215中。
图5示出了图4中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和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的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的方框图。
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由代表显示装置131的CPU 221功能的主通信控制单元301控制。
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包括天线311、天线312、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发送/接收切换开关314、RF(射频)/IF(中频)装置315、基带处理器316、和媒体访问控制器317。
天线311和天线312在RF/IF装置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无线电波。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在基带处理器316的控制下选出天线311和天线312中的一个。发送/接收切换开关314在基带处理器316的控制下选择信号发送或信号接收。
当接收包信号时,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就会选出天线311和天线312中的一个(图5实例中的天线311)。基于由所选定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信号经发送/接收切换开关314提供给RF/IF装置315。
RF/IF装置315只能通过高频带信号的预定频带分量。因此,RF/IF装置315获得包括预定频带分量的RF信号。RF/IF装置315利用使用内置LNA的预定增益来放大RF信号,然后通过内置的混频器将放大后的信号降频变换为IF信号。RF/IF装置315进一步对IF信号进行基带解调处理,并将结果作为接收到的IQ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RF/IF装置315还包括一个内置的IF电平检测电路。RF/IF装置315使用IF电平检测电路检测IF电平检测信号,然后将IF电平检测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
基带处理器316执行控制程序,处理RF/IF装置315提供的信号,并控制整个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基带处理器316将接收到的IQ信号作为接收信号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此外,基带处理器316从接收到的IQ信号中获取表示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由发送侧的基站121设定的传输速率,并以IF电平检测信号为基础获取接收到的无线电波中的接收信号电平(接收电平)。基带处理器316将传输速率和所接收的信号电平作为状态信息(状态信号)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因为发送侧的基站121把表示将被发送的包的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存储在包中,因此基带处理器316可获得传输速率。接收到的信号电平与所接收的无线电波的频率振幅成比例。具体而言,当振幅较高时,即当发送侧和接收侧彼此很接近时,接收的信号电平也较高,当振幅低时,即当发送侧和接收侧彼此很远时,接收的信号电平也较低。
基带处理器316以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的控制信号为基础,进一步将表示当前选定天线(图5实例中的天线311)的信息设定为设定信息。基带控制器316将设定信息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这样,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都由基带处理器316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
媒体访问控制器317把由基带处理器316提供的信息(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提供给主通信控制单元301。
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包括获取单元330、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Ack(确认)处理单元332、表格存储单元333、和天线控制单元334。获取单元330获取提供到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的信息,然后将该信息提供给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基于获取单元330提供的信息决定是否切换天线。天线控制单元334控制天线的切换。例如,天线控制单元334以表示当前选定天线的设定信息和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的确定结果为基础,输出一个控制信号来控制天线的切换,或者输出一个控制信号来进行控制以将天线维持在所选定状态中。当接收数据(一个包)的接收被正确地(没有任何错误)完成时,Ack处理单元332将执行用于发送Ack到发送侧装置(本实施例中为基站121)的处理。表格存储单元333存储如图6所示的表格380。
在图6中,输入了对应于多个预定传输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表明了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具体来说,最大值和最小值表明,当接收包的传输速率是54Mbps时,在-80dBm到-30dBm范围内(-80dBm以上及-30dBm以下)的包误码率为0%,以及当接收包的传输速率是36Mbps时,在-90dBm到-20dBm范围内(-90dBm以上及-20dBm以下)的包误码率为0%。换句话说,表格存储单元333存储了对于每个传输速率的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以作为表格项。附带地,虽然在图6的实例中表格存储单元333只存储了对于54Mbps和36Mbps的两个表格项,但是实际的表格存储单元333存储了发送侧基站121可以进行发送的所有传输速率(例如48、24、18、12、9、和6Mbps)的表格项。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是以实验和经验为基础确定的,并在出厂时由制造商适当地设定。附带地,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范围内的包误码率为0%,但在该范围内的包误码率也可能基本为0%。
基于提供到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的设定信息和存储在表格存储单元333中、且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决定天线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具体而言,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通过将传输速率的表格项(包含在状态信息中的传输速率)(在传输速率是54Mbps的情况下,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与通过选定天线所接收的无线电波的接收信号电平(包含在状态信息中的接收信号电平)相比较,来决定天线是否需要切换。也就是说,当通过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接收信号电平落入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天线不需要进行切换。当接收信号电平没有落入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需要切换天线。天线控制单元334基于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的确定结果和作为当前选定天线上的信息的设定信息,将天线切换控制信号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
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将天线切换控制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基带处理器316基于天线切换控制信号控制分集式天线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个天线(图5实例中的天线312)。因此,下一个包(相应于包信号的无线电波)经天线312被接收,并且信息通过如上所述的相同路径而提供到主通信控制单元301。
附带地,无线电通信单元193和用于控制基站121中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的处理单元的结构与图5中显示装置131中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的结构是一样的,因此省略关于无线电通信单元193和用于控制基站121中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的处理单元结构的描述。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的结构还将作为无线电通信单元193的结构在下文被引用。
基站121的包发送过程将参照图7的流程图在下面描述。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假设基站121是数据发送侧,显示装置131是数据接收侧。顺便提及,当使用者(例如,经显示装置131)将发送指定数据的命令输入到基站121时,开始这个发送过程。
在步骤S11中,基站121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在CPU 181的控制下产生和发送包括指定数据的包。具体而言,比如,无线电通信单元193通过符合IEEE802.11a的无线电系统,把通过将发送包(数据)进行调制处理、数字-模拟转换处理等而得到的信号发送给显示装置131。尽管这个包的结构将参照图8在下面描述,但该包包括用于指示发送无线电波的、并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93设定的传输速率的数据。
当完成包的接收时,显示装置131发送一个用于指示包发送完成的Ack给基站121。当发生包错误或发生包丢失时(当不能正确地接收包时),则显示装置131不发送Ack。附带地,这个过程的细节将参照图10~图13在后面进行描述。
相应地,在步骤S12中,基站121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中的Ack处理单元332确定是否接收到Ack。如果Ack处理单元332确定没有接收到Ack,则基站121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在步骤S13中进行设定以降低传输速率。具体而言,若没有接收到Ack,则表明接收侧的装置(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31)无法处理该传输速率。因此,基站121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进行设定,使得下一个包将以较低的传输速率进行发送。
在步骤S14中,无线电通信单元193在CPU 181的控制下重新发送步骤S11的过程中被发送的包。如果发送侧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没有接收到Ack,则表明接收侧的显示装置131没有接收到由发送侧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在步骤S11的过程中所发送的包。这样,在步骤S14中,与步骤S11中发送的包一样、且仅有表示传输速率的数据与步骤S11中发送的包(即,具有相同数据部分的包)不同的包以较低的传输速率重新发送。该包被发送到显示装置131上。
如果Ack处理单元332在步骤S12中确定接收到Ack,或在步骤S14过程之后确定接收到Ack,则在步骤S15中确定是否完成了所有包的发送。如果确定仍有包要发送(没有完成所有包的发送),则过程返回到步骤S11而重复步骤S11往下的过程。即发送下一个包。如果在步骤S15中确定完成了所有包的发送,则结束这个过程。
利用图7的过程,在包发送之后,当接收侧的显示装置131没有发送(返回)Ack时,则发送侧的基站121降低传输速率。因此,可以与接收侧的显示装置131的接收能力相对应的传输速率发送包。也就是说,接收侧的显示装置131可通过不返回Ack而要求发送侧的基站121降低传输速率。
附带地,在实际中,第二个包在第一个包发送后返回相应于第一个包的Ack之前进行发送。在第一个包和第二个包发送之后,如果没有返回相应于第一个包的Ack,则重新发送第一个包。
在图7的实例中,虽然在Ack一次以后没有返回的情况下传输速率被降低,但是在Ack经过预定次数后没有返回或Ack经过预定的连续次数后没有返回时,传输速率也有可能降低。
图8示出了图7中的步骤S11中发送的包的帧结构。图8示出了在IEEE802.11a中定义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一个帧包括“PLCP前导码”字段、“信号”字段、和“数据”字段。“PLCP前导码”字段是已知的固定模式信号,即,无线电包信号接收的同步化所需的16-μs固定波形信号。“信号”字段是用于存储传输速度(速率)和数据长度(长度)信息的一种OFDM符号。“数据”字段用于存储有效数据。
“PLCP前导码”包括“短前导码”和“长前导码”。“短前导码”主要用于定时检测的AFC(自动频率控制)。“长前导码”主要用于AFC微调的频道估计。短前导码包括10个符号。短前导码的长度是10(t1至t10)×0.8=8μs。长前导码包括GI(保护间隔)和两个符号。长前导码的长度是1.6(GI)+3.2×2(T1和T2)=8μs。即,PLCP前导码(以下称为前导码)的长度是16μs。
“信号”字段包括表示传输速度的4-比特“速率”字段、1-比特“保留”字段、用于存储数据部分的八位字节长度的12-比特“长度”字段、1-比特“奇偶”字段、和用于存储终止卷积编码的代码位的6-比特“尾”字段。附带地,当约束长度是7时,“长度”字段需要6比特。这个“信号”字段通过OFDM系统和r=1/2的BPSK进行编码。“信号”字段的长度是0.8(GI)+3.2(信号)=4μs。
“数据”字段包括16-比特“业务”字段、存储由物理层发送的数据本体的“PSDU(PLCP业务数据单元)”字段、6-比特“尾”字段、和“填充位”字段。数据被分割为0.8(GI)+3.2(数据1)=4μs的单元。
PLCP字头存储在“信号”字段和“数据”字段开始部分的“业务”字段中。附带地,表示信息被接收的控制信号Ack存储在“业务”字段后面的“PSDU”字段中。
这样,在步骤S11中发送的包包括传输速率(存储在“速率”字段中)。由于在步骤S14之前的步骤S13中降低了传输速率,因此步骤S14中发送的包与步骤S11中发送的包只在“速率”字段上有不同的数据,但在别的方面,步骤S14中发送的包与步骤S11中发送的包是一样的。
对应于图7的包发送过程、图5的显示装置131中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的包接收过程将参照图9的流程图在下面描述。附带地,当使用者给出接收预定信息的命令时,开始这个过程。
在步骤S51中,RF/IF装置315接收与经当前选定天线(例如天线311)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相对应的信号。例如,天线311接收到从基站121发送的无线电波,并将相应于接收的无线电波的信号提供给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由于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基于从基带处理器316提供的天线切换控制信号选定了天线311,因此来自天线311的信号经发送/接收切换开关314提供给RF/IF装置315。RF/IF装置315接收与经天线311和天线312中的一个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相对应的信号。
例如,如图11所示,通过重复图7中的步骤S11的过程所发送的包被接收侧的显示装置131接收。
图11中的横轴代表时间t。P#n(n=1,2,3)相当于图8中的“前导码(PLCP前导码)”;S#n(n=1,2,3)相当于“信号”;D#n(n=1,2,3)相当于“数据”。添加在#后面的数字分别对应接收包的顺序。具体而言,在时间t0到时间t3期间内接收到的P#1、S#1、和D#1是第一个被接收的包#1。在时间t4到时间t7期间内接收到的P#2、S#2、和D#2是第二个被接收的包#2。在时间t8到时间t11期间内接收到的P#3、S#3、和D#3是第三个被接收的包#3。在第一次的步骤S51中,图11中的包#1被接收。
回到图9,在步骤S52中,RF/IF装置315从接收到的信号中获取RF信号,并将RF信号转换成IF信号。具体而言,RF/IF装置315只能通过高频带接收信号的预定频带分量,从而获取包括预定频带分量的RF信号。RF/IF装置315通过先以使用内置的LNA的预定增益来放大RF信号,然后通过内置的混频器将放大后的信号降频变换为IF信号的方式,将RF信号转换成IF信号。
在步骤S53中,RF/IF装置315将IF信号进行基带解调处理,并将结果作为被接收的IQ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
在步骤S54中,RF/IF装置315使用内置的IF电平检测电路来检测电平检测信号,然后将IF电平检测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作为步骤S53和步骤S54的结果,被接收到的IQ信号和IF电平检测信号被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
在步骤S55中,基带处理器316基于所接收到的IQ信号获取传输速率。具体而言,基带处理器316获取存储在图8中“速率”字段内的传输速度作为传输速率。例如,基带处理器316获取54Mbps的传输速率。
在步骤S56中,基带处理器316基于IF电平检测信号获取接收信号电平。
在步骤S57中,基带处理器316将传输速率和所接收的信号电平作为状态信息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在步骤S58中,基带处理器316将IQ信号作为所接收的数据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
在图10所示的步骤S59中,基带处理器316将当前选定天线(图5实例中的天线311)上的设定信息提供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
在步骤S60中,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将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提供给主通信控制单元301。
与此相对应,主通信控制单元301接收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基于这些信息片段决定是否切换天线。当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确定要切换天线时,主通信控制单元301输出一个天线切换控制信号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当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确定不切换天线时,主通信控制单元301输出一个天线维持控制信号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图12和图13的过程将在后面描述)。
因此,在步骤S61中,媒体访问控制器317确定主通信控制单元301是否提供了天线切换控制信号。如果媒体访问控制器317确定主通信控制单元301提供了天线切换控制信号,则在步骤S62中,媒体访问控制器317获取天线切换控制信号。
在步骤S63中,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将天线切换控制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
在步骤S64中,基带处理器316基于天线切换控制信号来切换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具体而言,基带处理器316将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从当前的天线311切换到天线312。这样,基于天线312接收的无线电波的信号之后被提供给RF/IF装置315。
如果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在步骤S61中确定没有提供天线切换控制信号,即,提供了天线维持控制信号,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在步骤S65中获取天线维持控制信号。
当确定天线不进行切换时,并且当图11中的包#1(数据D#1)被正确(没有任何错误)接收时,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将表明包被接收的Ack提供给无线电通信单元218。
因此,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在步骤S66中确定主通信控制单元301是否提供了Ack。如果媒体访问控制器317确定主通信控制单元提供了Ack时,则Ack在步骤S67中经天线311发送。从而,发送侧的基站121能够确认接收侧的显示装置131正确地接收到了包。
在步骤S64的过程之后,在步骤S67的过程之后,当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在步骤S66中确定没有提供Ack时,整个过程结束。
通过图9和图10的过程,一个包由天线311和天线312中的一个接收,这个所接收的包经过各种处理,然后基于来自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的控制信号来切换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
图5中的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的天线切换确定过程将参照图12在下面描述。当媒体访问控制器317通过图10中步骤S60的过程将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提供给主通信控制单元301时,启动该天线切换确定过程。
在步骤S101中,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的获取单元330获取来自媒体访问控制器317的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获取单元330提供状态信息,即,传输速率和接收电平给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
在步骤S102中,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从表格存储单元333中获取与包括在状态信息中的传输速率相对应的表格项。例如,当传输速率是54Mbps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获取图6中表明-80dBm到-30dBm(-80bBm以上及-30dBm以下)范围内的包误码率为0%的信息。
在步骤S103中,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包括在状态信息内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在由步骤S102的过程得到的、其中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例如,当由步骤S102的过程得到的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如图14所示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包括在状态信息中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在-80dBm到-30dBm的范围内。具体地说,当接收信号电平是-50dBm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当接收信号电平是-20dBm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接收信号电平不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这样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是否需要切换天线。附带地,在图14中,横轴表示接收信号电平(dBm),纵轴表示误码率(PER(包误码率))。
当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在步骤S103中确定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时,天线控制单元334在步骤S104中输出天线维持控制信号给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具体而言,由于步骤S101过程中获取的设定信息包括表明当前选择的天线311的信息,因此天线控制单元334产生并输出一个控制信号来选择天线311。无线电通信单元218接收这个控制信号(图10中的步骤S65过程),并使天线维持在选定状态。附带地,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当天线要维持在选定状态时(当天线不被切换时),天线控制单元334发送天线维持控制信号,当然天线也可以在不发送任何信号的情况下保持选定状态。
在步骤S105中,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基于所接收的数据执行过程。即,由于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因此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基于包的接收数据(由获取单元330获取的接收数据)执行过程。具体来说,在显示装置131中执行各种过程,但是有关细节将被省略。
在步骤S106中,Ack处理单元332输出表明数据被接收的Ack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对应与此,无线电通信单元218上的各个部件进行操作而经当前选定天线(例如天线311)将Ack发送到发送侧的基站121上(图10中步骤S66和步骤S67的过程)。发送侧的基站121接收Ack,并按照上面描述的那样调整传输速率(图7中步骤S12和步骤S13的过程)。之后过程结束。
如果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在步骤S103中确定接收信号电平不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则天线控制单元334在步骤S107中输出切换天线的控制信号给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媒体访问控制器317)。具体而言,由于由步骤S101过程获取的设定信息包括表明当前选定天线311的信息,因此天线控制单元334产生并输出控制信号来选择天线312。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的媒体访问控制器317接收这个控制信号,然后将这个控制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基带处理器316在天线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切换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图10中步骤S62到S64的过程)。从而开关从天线311切换到另一个天线312。
在图11中时间T1(从时间点t3到时间点t4)期间天线进行切换。具体而言,第一个包#1被天线311接收。当确定天线进行切换时,在时间点t3到时间点t4期间执行向天线312的切换。第二个包#2被天线312接收。因此,一个包只能被一个天线接收。
在步骤S108中,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是否接收了下一个包,并一直等待直到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下一个包被接收。具体而言,由于第一个包#1的Ack不能按照图7的过程通过基站121接收,因此第二个包#2(图11)以较低的传输速率进行发送(例如图7中的步骤S14)。按照图9和图10的过程通过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将经天线312接收到的包#2中的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提供给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即,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11待机直到图11中的时间点t7。这样,由于主通信控制单元301未返回Ack给发送侧的基站121,因此基站121以较低传输速率下发送包#2。即,Ack处理单元332可请求基站121降低传输速率。
当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在步骤S108中确定接收到下一个包(例如包#2)时,获取单元330在步骤S109(图13所示)从媒体访问控制器317中获取相应于选定天线312的接收信息、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即,获取与在上述步骤S101中获取的接收信息、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所对应的天线不同的天线所对应的接收信息、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获取单元330将获取的状态信息提供给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
在步骤S110中,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从表格存储单元333中获取与包括在状态信息中的传输速率相对应的表格项。如上面所述,没有接收到Ack时,发送侧的基站121以较低的传输速率发送下一个包。因此,这个时候的传输速率比通过步骤S101过程所得到的状态信息中包括的传输速率要低(或者说这个时候的传输速率有可能比通过步骤S101过程所得到的状态信息中包括的传输速率要低)。例如,当传输速率是36Mbps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获取图6所示的表明包误码率在-90dBm到-20dBm(-90dBm以上及-20dBm以下)范围内是0%的信息。附带地,虽然在实际中,Ack返回到基站121的时间和从基站121发送下一个包的时间是不同的,但还是基本上执行这样一个过程。
在步骤S111中,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包括在状态信息中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在包误码率为0%的、由步骤S110过程中获取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包括在状态信息中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在-90dBm到-20dBm范围中。更具体地说,当接收信号电平是-50dBm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接收信号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当接收信号电平是-10dBm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接收信号不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图15示出了当传输速率是54Mbps和36Mbps时,包误码率为0%的电平范围。
在图15中,横轴表示接收信号电平(dBm),纵轴表示误码率(PER(包误码率))。图15中的实线表示的是当传输速率是54Mbps时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虚线表示的是当传输速率是36Mbps时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如图15所示,传输速率是54Mbps和36Mbps时0%的包误码率的范围的比较结果表明,当传输速率是36Mbps时0%的包误码率的范围比较宽。这表明低传输速率可以降低接收侧发生包误码的可能性。即,当在图7的过程中没有接收到Ack时,基站121将降低传输速率,因为这样可以扩大0%的包误码率的范围。具体而言,当第一个包#1的接收信号电平是-25dBm、传输速率是54Mbps时,将确定该接收信号电平不在0%的包误码率的范围内。然而,当第一个包#1的接收信号电平是-25dBm、传输速率是36Mbps时,将确定该接收信号电平在0%的包误码率的范围内。换句话说,确定接收信号电平不在0%的包误码率的范围内的可能性降低,而确定接收信号电平在0%的包误码率的范围内的可能性增加。
回到图13,当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在步骤S111中确定接收信号电平不在0%的包误码率的范围内时,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在步骤S112中确定切换天线后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例如,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切换到天线312后的接收信号电平(包含在步骤S109获取的状态信息中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比切换之前的天线311的接收信号电平(包含在步骤S101获取的状态信息中的接收信号电平)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作为上述过程的结果,确定天线311和天线312的接收信号电平都不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但是,可以确定哪一个接收信号电平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例如,当相应于天线311的接收信号电平是-100dBm、相应于天线312的接收信号电平是-95dBm时,可以确定天线312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由于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是-90dBm到-20dBm,因此确定天线312更接近-90dBm)。
若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11在步骤S112中确定切换天线后的接收电平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则天线控制单元334在步骤S113中输出天线维持控制信号给无线电通信单元218。
如果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在步骤S112中确定天线切换后的接收电平并没有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即,天线切换之前的接收电平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则天线控制单元334在步骤S114中输出天线切换控制信号给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具体而言,由于通过步骤S109过程获取的设定信息包括表明当前选定天线312的信息,因此天线控制单元334产生并输出一个控制信号来选择天线311。
无线电通信单元218中的媒体访问控制器317接收信号,然后将这个信号提供给基带处理器316。基带处理器316在天线切换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切换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图10中步骤S62到S64的过程)。这样开关从天线312切换到天线311。
在这种情况下,在图11中,在时间T2期间(从时间点t7到时见点t8)天线进行切换。具体而言,通过天线312接收第二个包#2。当确定天线将要进行切换时(当步骤S112中的确定结果是NO时),在时间点t7到时间点t8期间切换回天线311。第三个包#3通过天线311接收。这样,包#1和包#2分别通过天线311和天线312接收。如果两个天线都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外时,就切换到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的天线上。
在步骤S108中,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是否接收到下一个包,并待机直到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确定接收到下一个包。即,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待机直到图11中的时间点t11。
在步骤S113或步骤S114的过程之后,过程返回到步骤S108并重复步骤S108以下的过程。
如果天线切换确定单元331在步骤S111中确定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内,则天线控制单元334在步骤S115中输出一个天线维持控制信号给无线电通信单元218(媒体访问控制器317)。无线电通信单元218接收这个控制信号(图10中步骤S65的过程)。
在步骤S116中,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基于所接收的数据执行过程。即,当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内时,主通信控制单元301基于包的接收数据执行过程。
在步骤S117中,Ack处理单元332输出指明数据被接收的Ack给媒体访问控制器317。相应与此,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的各个部分进行操作而通过当前选择的天线(例如天线312)发送Ack到发送侧的基站121(图10中步骤S66和S67的过程)。发送侧的基站121接收Ack,并按照上面描述的那样调整传输速率(图7中S12和S13的过程)。之后过程结束。
图7、图9、图10、图12、和图13的过程总结如下。
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经一个天线接收基站121发送的无线电波,并获取包括在包中的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基于描述对于每一个传输速率包误码率为0%的表格,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确定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对于相应的传输速率是否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若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内,则不需要切换天线,并接收下一个包。如果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的范围为0%之外,则主通信控制单元301输出一个天线切换控制信号。无线电通信单元218经另一个天线接收基站121发送的无线电波,并获取包括在包内的接收数据、状态信息、和设定信息。这时,因为显示装置131没有发送Ack,所以基站121以较低的传输速率发送无线电波。
基于描述对于接收包传输速率来说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的表格,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确定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内。如果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内,则不需要切换天线来接收下一个包。如果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外,则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确定第一接收天线和第二接收天线所接收的无线电报的接收信号电平中哪一个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然后,当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外时,选择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的天线来通过这个天线执行接收操作。因为当接收侧的显示装置131没有返回Ack时,发送侧的基站121以降低了的传输速率发送无线电波,无线电通信单元218通过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的天线接收无线电信号,并且,通常预测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的天线能更快地进入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所以主通信控制单元301能够有效地切换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131。
就是说,当天线接收到的接收电波的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内时,主通信控制单元301保持选择这个天线的状态,即使另一个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更高,也不检测另一个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当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外时,主通信控制单元301执行切换到另一个天线,并检测该另一个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
然后,基于天线311和另一个天线312的接收信号电平哪一个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来确定天线是否需要切换。当切换到的另一个天线包误码率为0%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时,天线312照原样保持被选择的状态。当切换之前的天线311更接近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时,则执行切换到天线311的操作。虽然天线311已经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外,但还是基于Ack或来自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的控制信号降低发送侧的传输速率(发送侧作出决定,或发送侧由来自主通信控制单元301的控制信号的速率降低请求所控制)。这是因为传输速率的降低扩大了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见图15)。
要注意的是,尽管上述实例中,描述了本发明应用到遵守IEEE802.11a的无线电系统的情形,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以应用到遵守IEEE802.11b的无线电系统中。
图16示出了在IEEE802.11b中定义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一个帧包括PLCL协议数据单元“PPUD”,“PPUD”包括144-比特“PLCP前导码”字段、48-比特“PLCP字头”字段、和“PSDU”字段。“PLCP前导码”字段包括用于存储同步处理信号的128-比特“SYNC”字段和标明帧开始,即,依赖于物理层的有效帧的开始的16-比特“SFD”字段。“PLCP字头”字段包括表明数据部分传输速度的8-比特“信号”字段、用于识别高速调制(CCK或PBCC)的8-比特“业务”字段、存储发送数据部分的时间的16-比特“长度”字段、和用于进行作为检错方法之一的循环冗余码校验的“CRC”字段。“PSDU”字段存储1-MbpsDBPSK(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数据。图16中“PLCP前导码”字段和“PLCP字头”字段的结合被称为长前导码,其长度为192μs。本发明适用于这样的帧结构。
如上所述,一个包只能被一个选定的天线接收。因此,不需要对通过两个天线的每一个接收的包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检查,从而降低了控制天线的装置上的负荷。即,能够很容易地且以最适宜的方式控制分集式天线。
另外,具有较高接收电平的天线不总被选择,当接收信号电平在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内时,将不执行天线切换。因此,即使当接收信号电平变的比某一电平高时,也能够防止接收侧的失真。即,防止包错误。
此外,在每一个经天线得到的接收包中检查接收信号电平和传输速率,并且只有在接收信号电平在传输速率所对应的包误码率为0%的范围之外时,执行切换到另一个天线的操作,并检查另一个天线的接收信号电平。因此,在接收包期间,没有必要提高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的速度达到要切换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时的水平。因此可以降低成本。
另外,由于同两个天线接收每一个包的情况比较,不需要在高速下执行对分集式天线切换开关313的控制,因此可以降低控制装置上的负荷。从而有可能扩展部件选择的范围,并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即使前导码信号是一个短信号,也足够仅通过一个天线在前导码信号之间检查接收信号电平。因此,可以在不考虑前导码信号长度的情况下使用分集式天线。
附带地,虽然在上述实例中,发送侧基站121基于来自接收侧的Ack降低了传输速率,但是当接收侧确定需要降低传输速率时,接收侧仍可以发送降低传输速率的命令。即,Ack可以被认作是来自接收侧显示装置131的降低传输速率的请求。
此外,在前述的实例中,已经对本发明被应用到用于控制分集式天线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8上的情况作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制于此,它还可以应用于任何用于控制分集式天线的接收装置或通信装置上。此外,只要发送装置具有控制分集式天线的无线电通信单元193,发送侧基站121可以是任何发送装置。
通过使用软件和硬件能够实现上述的一系列过程。当用软件实现这一系列过程时,可以从网络或记录介质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如图4所示,记录介质不仅仅可由独立于装置本体的封装式介质构成,该封装式介质包括将程序记录在其中、并配发给用于以提供程序的可移动介质220,还可由处于预先内置于装置本体中的状态的、程序记录在其中且提供给用户的ROM 213、包括闪存215的硬盘等构成。
要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描述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控制程序的步骤不仅仅包括以按照所描述顺序的时间序列执行的过程,还包括不必以时间序列而平行或分别执行的过程。

Claims (4)

1.一种用于经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一接收无线电波的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之一获取所述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并获取表示所述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所述传输速率包括在所述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所述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设定;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接收电平的范围,在所述范围中,包误码率对于多个传输速率中的每一个基本为0%;
确定单元,用于在所述接收电平和与所述传输速率相对应且存储在所述存储单元中的接收电平的范围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天线;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执行切换到所述另一天线时,控制所述一个天线与所述另一天线之间的切换,从而通过所述另一天线接收与通过所述一个天线接收的所述无线电波的包不同的包的所述无线电波;以及
请求单元,用于当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执行从所述一个天线切换到所述另一天线时,请求所述发送装置降低将要发送的所述无线电波的传输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
其中,当所述接收电平在所述范围之内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不执行切换到所述另一天线,当所述接收电平不在所述范围之内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执行切换到所述另一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收装置,
其中,当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向所述另一天线切换时,
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经所述另一天线接收的所述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并获取表示所述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所述传输速率包括在所述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所述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设定;
当所述另一天线的所述接收电平不在所述范围之内时,以及当所述一个天线的所述接收电平比所述另一天线的所述接收电平更接近所述范围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执行切换到所述一个天线,当所述一个天线的所述接收电平不比所述另一天线的所述接收电平更接近所述范围时,所述确定单元确定不执行切换到所述一个天线。
4.一种经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一接收无线电波的接收装置的接收方法,所述接收方法包括:
获取步骤,通过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之一获取所述无线电波的接收电平,并获取表示所述无线电波传输速度的传输速率,所述传输速率包括在所述无线电波中,并由发送所述无线电波的发送装置设定;
确定步骤,在接收电平的范围和所述接收电平的基础上,确定是否从一个天线切换到另一天线,在所述接收电平的范围中,包误码率基本为0%,所述范围已被存储且与所述传输速率相对应;
控制步骤,当在所述确定步骤过程中确定执行切换到所述另一天线时,控制所述一个天线与所述另一天线之间的切换,从而通过所述另一天线接收与通过所述一个天线接收的所述无线电波的包不同的包的所述无线电波;以及
请求步骤,用于当在所述确定步骤中确定执行从所述一个天线切换到所述另一天线时,请求所述发送装置降低将要发送的所述无线电波的传输速率。
CNB200510001715XA 2004-01-14 2005-01-14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165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06756 2004-01-14
JP2004006756A JP4239828B2 (ja) 2004-01-14 2004-01-14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42035A CN1642035A (zh) 2005-07-20
CN100401652C true CN100401652C (zh) 2008-07-09

Family

ID=34820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171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01652C (zh) 2004-01-14 2005-01-14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19345B2 (zh)
JP (1) JP4239828B2 (zh)
KR (1) KR101105504B1 (zh)
CN (1) CN10040165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87912B2 (en) * 2004-03-30 2007-03-06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LAN) antenna selection
US8213484B2 (en) * 2005-06-16 2012-07-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extended coverage range
US8340115B2 (en) * 2005-06-29 2012-12-25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bined rate and TX antenna selection mechanism
US7346368B2 (en) 2005-10-04 2008-03-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f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data transfer modes
US7697913B2 (en) * 2005-12-19 2010-04-1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Dual tuner diversity for background processing and to reduce multipath distortion
JP2007195154A (ja) * 2005-12-21 2007-08-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警報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4793031B2 (ja) * 2006-03-07 2011-10-1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切り換え判定制御方法
EP2017984A4 (en) * 2006-05-11 2010-12-01 Nec Corp TRANSMISS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EMISSION RECEIVING SYSTEM, CONTROL PROGRA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EMISSION RECEIVING METHOD
KR20080018635A (ko) * 2006-08-25 2008-0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처리장치 및 그 데이터 송수신방법
US20080192776A1 (en) * 2007-02-09 2008-08-14 Fleming Kristoffer D Mechanism for increasing UWB MAC efficiency and bandwidth via the period inclusion of PHY preambles for synchronization
US7680090B2 (en) * 2007-02-28 2010-03-16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network traffic
US7844217B2 (en) * 2007-10-01 2010-11-30 Provigent Ltd. Point-to-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having a single RF chain
WO2010023890A1 (ja) 2008-08-28 2010-03-0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装置、無線伝送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集積回路
JP5343747B2 (ja) * 2008-09-30 2013-11-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ネットワーク選択方法、および管理サーバプログラム
US8526515B2 (en) * 2008-10-10 2013-09-03 Wipro Limited Link quality metric based antenna selection for transceivers
KR101141429B1 (ko) * 2009-12-03 2012-05-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다이버시티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안테나 선택 장치 및 방법
FR2959894B1 (fr) * 2010-05-07 2012-08-03 Satimo Ind Systeme de simulation d'environnements electromagnetiques comportant un reseau d'une pluralite de sondes
KR101967414B1 (ko) * 2011-06-07 2019-04-10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장거리 wlan을 위한 물리적 계층 프레임 포맷
TWI563418B (en) * 2015-10-16 2016-12-21 Waltop Int Corp Signal decoding and modulation processing system for capacitive stylus
CN108650253B (zh) * 2018-05-06 2021-03-19 大器物联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双主机的多协议通讯方法及系统
CN110688339B (zh) * 2019-09-20 2022-03-25 Tcl移动通信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1389A (ja) * 1994-08-08 1996-02-20 Fujitsu General Ltd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用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CN1132012A (zh) * 1993-09-28 1996-09-25 株式会社东芝 选择分集方式
CN1367588A (zh) * 2001-01-16 2002-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分集通信装置
EP1239609A2 (en) * 1993-04-16 2002-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switched diversity receiv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76323A (ja) 1989-08-18 1991-04-02 Toyota Motor Corp 移動通信用端未装置
US5507035A (en) 1993-04-30 1996-04-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trategy in mobile/indoor cellula radio communications
JPH07307723A (ja) 1994-05-16 1995-11-21 Canon Inc アンテナダイバーシティ制御装置
JPH09130447A (ja) 1995-10-31 1997-05-16 Nec Corp 無線データ伝送装置
FI107485B (fi) * 1996-04-17 2001-08-15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Diversiteettimenetelmä, radiovastaanotin ja radiojärjestelmä
CA2188845A1 (en) * 1996-10-25 1998-04-25 Stephen Ross Todd Selection of an antenna operating in diversity
US5940454A (en) * 1997-12-17 1999-08-17 Nortel Networks Corporation Blind switch diversity control apparatus
JP2966837B1 (ja) 1998-07-23 1999-10-25 株式会社次世代デジタル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システム研究所 Ofdm方式の受信装置
JP2000295151A (ja) * 1999-04-05 2000-10-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機
JP3624838B2 (ja) * 2001-02-07 2005-03-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チ送受信回路
JP3880805B2 (ja) * 2001-03-30 2007-02-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合成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JP2003046418A (ja) * 2001-08-03 2003-02-14 Uniden Corp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JP2003283399A (ja) * 2002-03-22 2003-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装置
JP2005094143A (ja) * 2003-09-12 2005-04-07 Uniden Corp ダイバーシチ受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39609A2 (en) * 1993-04-16 2002-09-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switched diversity receiver
CN1132012A (zh) * 1993-09-28 1996-09-25 株式会社东芝 选择分集方式
JPH0851389A (ja) * 1994-08-08 1996-02-20 Fujitsu General Ltd スペクトラム拡散通信用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CN1367588A (zh) * 2001-01-16 2002-09-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分集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03947A (ja) 2005-07-28
US20050245298A1 (en) 2005-11-03
JP4239828B2 (ja) 2009-03-18
KR20050074899A (ko) 2005-07-19
KR101105504B1 (ko) 2012-01-13
US7519345B2 (en) 2009-04-14
CN1642035A (zh) 2005-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01652C (zh)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JP4974616B2 (ja) 通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端末装置
KR19990077650A (ko) 멀티모드무선전송시스템
JP2008504730A (ja) 複数のアンテナを持つ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パケットサイズに基づいて送信モードを選択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1013448A1 (ja) 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移動端末および中継装置
CN101652936A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通信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CN1890927A (zh) 抢占式动态频率选择
JP2006524465A (ja) 無線端末装置
JP3257591B2 (ja) 移動無線端末および電力制御方法
US20050026585A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CN102160344B (zh) 频率相邻无线信号之间训练序列的重用
JP5236170B2 (ja) 待ち受け動作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端末装置
JP5627344B2 (ja)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3512154B2 (ja) 基地局装置
KR20090044952A (ko) 방송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 하는 방법 및장치
US1017115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ingle radio frequency chain antenna
JP2008160237A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025175B2 (ja) 複数メディア受信装置
JP2004208098A (ja) ソフトウェア無線機
WO2006077830A1 (ja) 移動通信端末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に搭載される複数の受信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
JP2746658B2 (ja) アンテナ選択ダイバーシティー無線機
WO2021240747A1 (ja)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80031217A1 (en) Method For Selecting Receiving Stations In A Data Radio Transmitting System
RU2534015C2 (ru) Способ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варианты), базовая и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и
JP3274781B2 (ja) 時間ダイバーシチ受信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