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0344B - 频率相邻无线信号之间训练序列的重用 - Google Patents

频率相邻无线信号之间训练序列的重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0344B
CN102160344B CN200880131117.6A CN200880131117A CN102160344B CN 102160344 B CN102160344 B CN 102160344B CN 200880131117 A CN200880131117 A CN 200880131117A CN 102160344 B CN102160344 B CN 1021603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signal
channel
wireless channel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311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0344A (zh
Inventor
威廉姆·坎普
托比·伯文
利兰德·斯科特·布勒鲍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Original Assignee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filed Critical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Publication of CN102160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0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03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在多载波系统中处理接收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示例性方法包括:基于在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300)的每个中的训练序列(330)估计(520)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使用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570)在与第一无线信道频率紧邻的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380)的信号采样;以及从均衡后的信号采样中解调(572)用户数据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训练序列(330)位于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300)的每个中的固定位置,并且从各第二时隙(380)中的与该固定位置正好对应的位置(350)解调用户数据位。因此通过将多载波系统中的无线载波限制到频率相邻的信道、从信号中的一个排除训练符号,实现了数据速率的提高。

Description

频率相邻无线信号之间训练序列的重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无线接收器,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在双载波接收器中处理训练信号的技术。
背景技术
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是提供比常规GSM网络增加的容量和数据传输速率的无线协议。EDGE使用与标准GSM网络相同的时分多址(TDMA)帧结构、逻辑信道和200-kHz载波带宽。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EDGE需要对现有GSM网络进行简单升级。
尽管EDGE提供比常规GSM改进的性能,包括高达200kb/s的数据速度,但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目前正在开发对EDGE的进一步改进,称为“增强型EDGE”(Evolved EDGE)。(详情参见3GPP TR 45.912,″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v.7.2.0,March 20,2007,本申请提交时可在www.3gpp.org/FTP/Specs/html-info/45912.htm得到,在下文中称为“增强型EDGE可行性研究。”)利用包括接收器分集、高阶调制和新的双载波模式的增强,增强型EDGE保证了在某些情况下超过1MBit/秒的数据速率。因为增强型EDGE也使用与GSM网络相同的TDMA帧结构、逻辑信道和载波带宽,所以也可在现有GSM网络上容易地实现增强型EDGE。然而,必须设计新的移动终端来充分利用这些改进。
尽管无线数据网络技术有新的进展,但无线数据应用继续要求更高数据速率,以及改进的可靠性。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技术升级(例如从GSM/EDGE到宽带CDMA)可能过于昂贵。因此,仍然需要对现有无线数据网络进行持续改进。
发明内容
在两个或更多不同信号通过单独的无线信道发送到移动终端的多载波系统中,能通过将无线载波限制到频率相邻信道,并从信号中的一个中排除训练符号来实现改进的数据速率。可使用来自相邻信道的训练符号得到用于配置用于两个信道的均衡器的传播信道系数。能在省略了训练符号的信号中的正常用于训练符号的部分中发送扩展用户数据。本文描述的技术特别适用于增强型EDGE系统中的EDGE信号,但是可更一般地适用于将频率相邻无线载波中的多个信号发送到单个移动终端的其它信号,例如宽带CDMA信号。
因此,一种用于在多载波系统中处理接收的信号的示例性方法包括:基于在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使用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在与所述第一无线信道直接频率紧邻的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以及从均衡后的信号采样中解调用户数据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训练序列位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固定位置处,并且从各所述第二时隙的直接对应位置解调出用户数据位。相应地,可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
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均衡来自第二信道时隙的信号采样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之间的频率差补偿根据所述第一信道时隙得到的所述传播信道系数。在各种其它实施方式中,基于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解调出的数据自适应所述传播信道系数,并且基于经过自适应的所述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第二信道时隙的信号采样。
在本方面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响应于在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的一个上接收的均衡模式信号的接收,在第一处理模式中根据以上技术进行第二信道时隙的均衡。这些实施方式还可包括第二处理模式,在所述第二处理模式中,基于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三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二传播信道系数,并且使用所述第二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一个或更多个第三时隙的信号采样。
还公开了对应于以上方法的无线接收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以上文本或示例,在阅读了下面的详细描述并且查看了附图之后,将认识到附加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例示了采用双载波传输模式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
图2例示了频率相邻信道。
图3A和图3B分别例示了正常EDGE突发和示例性扩展用户数据突发。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双载波无线接收器的框图。
图5是例示了用于在无线接收器中处理接收的信号的示例性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示例性信号处理方法的另一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增强型EDGE中提供的一个改进是双载波模式,其中在单独的无线载波上发送两个不同EDGE信号用于下行(基站到终端)传输。尽管目前发展关注该双载波模式,但3GPP留下了使用多于两个同时载波的扩展多载波特征未来开发的可能性。
增强型EDGE双载波传输的基本概念非常简单:将两个独立载频的每个载频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时隙分配给单个移动终端,因此允许下行数据速率加倍。接收移动终端使用两个并行接收器分支对发送的数据进行解调。根据上面引用的增强型EDGE可行性研究,双载波EDGE能被视为是对现有多时隙分配方案的简单扩展:允许多时隙分配横跨两个载波。因此,能用与当前用于多时隙传输相同的方式,在多个载波上在多个时隙之间分割用户数据。相应地,尽管必须修改现有单载波终端设计,以包括被配置为接收两个不同EDGE信号的接收器,但可继续使用常规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协议而无重大修改。当然,对这些协议的一些改变可能是必要的-例如,增强型EDGE可行性研究表明可能需要增加RLC窗口大小以处理增加的容量。此外,分段和重组功能必须能够容纳从不同载波同时接收的时隙将具有相同时隙号的事实。
图1例示了双载波EDGE系统100的简化示意图,其中基站110在两个不同载频f1和f2上向双载波无线接收器150发送数据。当然,无线接收器150也耦合到EDGE发送器(未示出),并且可以是无线手机、配备无线的个人数字助理(PDA)或便携式计算机、用于安装在便携式计算机中的PC卡或其它模块、固定无线终端、远程信息处理(telematics)模块等的部分。
如目前为增强型EDGE系统计划的,分配给特定传输的无线信道f1和f2可以是基站可用的信道中的任意信道,因此可以以大的频率差分开。然而,如本发明人于2008年8月12日提交的序列号为U.S.12/190052、名为“Evolved EDGE Receiver”的同时待审的专利申请中所讨论的,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希望将分配给给定移动终端的两个(或更多)载波限制为频率相邻,在此通过引用将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图2中例示了这种情况,其中第一EDGE信号210和第二EDGE信号220位于相邻无线信道中。因此,载频(标称中心频率)f1和f2仅分开单个信道的间隔,对于EDGE系统是200kHz。
通常来讲,在图2所描绘的频率相邻信道中的每一个信道上,从单个基站向单个移动台发送的信号将经历相关传播状况。许多通信信号包括接收器用以估计表征信道的传播信道系数、并且例如使用线性均衡器相应地补偿该信号所使用的训练序列或导频符号序列。因为在同一路径上发送的相邻信号有可能具有类似的传播信道系数,所以可减少训练或导频符号的量,如下面所示。
图3A例示了EDGE系统中正常时隙(或“突发”)的结构。各突发300以包括3个“零”符号(9位)的“尾部”字段310开始和结束。突发末端处的尾部310跟随有保护周期340,保护周期340长度为8.25个符号。突发300还包括两个用户数据字段320,每个字段包括58个符号。在常规EDGE系统中,对于总共348个用户数据位,这些符号每个可携带多达3位(使用8-PSK调制)。利用增强型EDGE中预期的高阶调制方案,这些用户数据符号中的每个用户数据符号可对应于4位(16-QAM-产生464位/时隙)或5位(32-QAM-产生580位/时隙),尽管后者不太可能实现(除非在最好的信号状况下)。最后,正常突发300包括训练序列330,其包括26个符号的已知序列,并位于突发中部。接收器例如使用该训练序列,通过在解调之前计算补偿接收的信号所使用的一个或更多个复传播信道系数,来表征信道状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能从在相邻信道的一个上发送的突发中完全排除训练序列330。图3B中描绘了这种情况,其例示了扩展数据突发380。与正常突发300相同,扩展数据突发380包括开始尾部和结束尾部310。扩展数据突发380也通过保护周期340与其它突发分开。然而,除了用户数据字段320中携带的正常数据有效载荷(payload)之外,扩展数据突发380在与正常突发中训练序列330占据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中携带附加用户数据350。因此,扩展数据突发380包括扩展用户数据字段360,该字段包括142个符号。
扩展用户数据字段360因此比正常突发中的用户数据字段320携带多22%的编码用户数据。在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双载波系统中,一个信道携带正常突发,而相邻信道携带扩展数据突发,导致吞吐量总体约增加11%。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文描述的技术可扩展到多个两个载波,因此潜在地可以在合适的情况下(例如,信道展示低延迟扩展的情况下)将数据速率提高得更高。
图4提供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无线接收器的主要功能块的示意图。配置为处理双载波信号的接收器400包括第一和第二RF前端415。调谐这些前端电路以在第一和第二频率相邻信道中接收信号,这些前端电路例如可包括常规低噪声放大器、下变频混频器等。尽管在图4中例示为完全不同的功能块,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F前端415可共享特定电路,例如低噪声放大器、预选滤波器等。然而,一般来讲,第一RF前端415被配置为将在第一无线信道中接收的第一频率f1的信号下变频为中间频率(IF)或基带频率,用于通过第一A/D转换器420转换成数字形式。第二RF前端415类似地配置为将在与第一无线信道相邻的无线信道中接收的第二频率f2的不同的信号下变频为IF或基带,用于通过第二A/D转换器420转换成数字形式。
来自第一信道的采样被提供到信道估计电路435和均衡器电路440,它们是信号处理单元430的一部分。根据常规技术,检测第一信道信号中的训练序列,并使用该训练序列计算一个或更多个传播信道系数。这些传播信道系数用于调谐均衡器电路440,调谐均衡器电路440可包括各种常规均衡器电路中的任一种均衡器电路。一些实施方式可包括自适应或判决反馈均衡,其中均衡器系数在单个突发内、或跨若干突发自适应,或跨两个或更多个突发简单地平滑(例如,滤波)。相应地,示出了检测器/解调器445和信道估计电路435之间的可选反馈路径;在这种实施方式中,信道估计电路435还用于根据反馈自适应均衡器系数。
用类似的方式,来自第二信道的采样被提供到均衡器电路4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均衡器电路450在结构上可与均衡器电路440相同,但这不是必须的。然而,在第二信道中接收的突发根本不包括训练序列(至少在第一模式中,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因此,从第一接收器分支的信道估计电路435提供用于均衡器电路450的传播信道系数。相应地,使用根据在第一信道上接收的时隙得到的传播信道系数均衡在第二信道上接收的时隙的信号采样。结果,在第二信道上接收的时隙可包括位于与“正常”时隙中训练序列的位置相对应的时隙部分中的附加用户数据。解调电路455因此解调在第二信道上接收的时隙的“正常”用户数据字段的用户数据位,以及正常情况下由训练序列占据的位置中携带的附加用户数据位。
如上所述,在两个相邻信道无线信号的一个中省略训练序列能使数据吞吐量显著提高。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信号状况可能变化,使得有时不希望在相邻信道中丢弃训练序列。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无线接收器的一些实施方式可被配置为用两种不同模式操作。在第一模式(在一些情况下可在确定了信道状况合适之后启动)中,接收器如上面描述的那样操作,即,在第一无线信道的时隙中包括训练序列确定均衡器系数、并且在相邻信道上接收的时隙上扩展数据突发。在第二模式(在确定了信道状况不再支持扩展数据模式之后可进入)中,在第二信道上接收的时隙中同样包括训练序列,并且第二接收器分支可使用该训练序列来确定用于均衡这些时隙的信道专用信道估计。换句话说,在此第二模式期间,在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正常”突发,包括的训练序列用于生成用于第二信道采样的均衡器系数。图4中例示了这种情况,其中“模式”信号(图4中用虚线指示为可选的)在第一模式操作和第二模式操作中进行选择,第一模式即扩展数据模式,在第一模式中根据第一信道估计电路435产生的信道估计配置用于第二信道的均衡器电路450,在第二模式中基于来自第二无线信道的采样根据信道估计电路460(图4中同样指示为可选的)提供的信道估计配置均衡器电路450。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来自基站的明确信令触发上面讨论的模式改变。例如,可将控制信道信号发送到移动终端,以指示这些相邻的信号中的一个信号中的随后时隙是否将包括训练信号。该控制信道信号可有效地用作“均衡模式”信号,指示对第二信道的均衡是否应该基于来自第二信道的估计。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理解,之前讨论中的称号“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是任意的。在各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信道中任一个可包括训练序列,而另一个不包括训练序列。在一些系统中,这可根据预定规则,例如指示低频信道总是包括训练序列的规则,或指示高频信道总是包括训练序列的规则。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从基站发送到移动台的信令信息可指示多个载波信号中的哪个包括(或省略了)训练序列。在任何情况下,可使用常规手段实现该信令(在一些情况下可仅需要一位)。例如,预定逻辑控制信道结构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未使用的位可用于指示是否应该启动扩展数据模式,或者是否可定义用于逻辑控制信道或其它控制数据结构的新字段。
考虑了前面的讨论,图5例示了用于处理以双载波模式接收的信号的示例性处理流程。例示的处理开始于从第一无线信道接收第一时隙并从第二无线信道接收第二时隙,如框510所示。如上面所讨论的,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频率相邻。因此,在EDGE系统中,第一和第二无线信道分开200kHz。在诸如宽度-CDMA系统的其它系统中,信道间隔可能相当大。
接下来,使用来自第一信道的一个或更多个时隙的数字采样来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信道系数,如框520所示。在框530处,使用这些第一信道系数对来自第一信道时隙的采样进行均衡。在框540处,从均衡后的第一时隙采样中恢复用户数据。对第一信道时隙的这些操作中的每个操作都可根据常规技术进行,其可取决于被处理的信号类型。在EDGE信号的情况下,例如,检测训练序列330,并将接收的采样与该序列的已知值有效地进行比较,以确定信道系数和均衡器抽头(tap)系数。已经开发了用于估计各种类型信号的传播信道系数的各种方法,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些方法是众所周知的;例如,2006年7月18日授权给Shousheng He的U.S.专利第7,079,60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GSM/EDGE信号的这样的方法,在此通过引起将上述专利的全部内容并入。
对在第二信道上接收的时隙的数字采样的处理取决于接收器是否处于扩展数据模式,如框550所示。如上面所讨论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双载波接收器可接收均衡模式信号,即,指示接收器是否应该根据扩展数据模式处理第二信道时隙的控制信号。如果为否,则在第二信道上接收的时隙包括训练序列,并可根据常规手段处理该时隙。因此,如框560、562、564所示,使用来自第二信道时隙的采样估计针对第二无线信道的信道系数。这些信道系数用于配置第二均衡器,该第二均衡器能够在对来自第二信道时隙的用户数据进行解调之前对第二时隙采样进行均衡。
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器当前在扩展数据模式下操作,则基于根据第一信道时隙得到的信道估计配置第二信道均衡器,如框570所示。由于第二信道时隙中因此不需要训练符号,所以第二信道时隙中正常专用于训练符号的位置会携带扩展用户数据,该数据可被接收器解调,如框572所示。
尽管图5中例示的处理流程通常适用于参照图3描述的突发结构和参照图4描述的接收器结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对于与一些无线协议中的任意无线协议相对应的各种信号结构,可使用与早先讨论的细节具有不同细节的广泛的各种接收器结构中的任意接收器结构实现图5中例示的方法及其变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接收的时隙的处理可用与描绘的顺序不同的顺序进行。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需要,框560处描绘的根据第二信道时隙估计信道系数可与(框520的)估计第一信道系数并行进行。类似地,无论是否在扩展模式中,第二信道时隙采样的均衡和第二信道用户数据的解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都可与针对第一信道的相应操作并行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这些过程的进一步变型是可能的。
图6的处理流程图例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的用于处理接收的双载波信号的方法的附加细节。处理开始于框610,根据第一信道时隙(即,包含训练符号的时隙)的采样数据估计第一信道系数。在框620处,基于一个或更多个时隙的解调,这些第一信道系数自适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自适应可限于单个时隙。例如,信道系数可在前向和后向上跨EDGE突发自适应,以应对训练序列(位于突发中部)之前和之后信道状况中的时变。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自适应可扩展到若干时隙。
如之前所讨论的,在扩展数据模式中,在第二信道上接收的时隙可根本不包括任何训练序列。在上面讨论的方法中,基于根据第一信道时隙得到的信道系数对这些时隙进行均衡。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希望至少针对第一和第二(频率相邻)信道之间的频率差补偿这些信道系数,并且基于补偿后的信道系数均衡第二信道时隙。在图6的框630例示了该补偿。此外,在第一信道时隙处理期间进行的自适应导致的结果也可传送到第二信道处理。框640示出了这种情况,其例示了基于对第一信道时隙进行的自适应来调整(频率补偿后的)信道系数。因此,如框650所示,基于已进行频率补偿(以应对信道之间的频率差)并经调整(以应对对于第一信道时隙进行的自适应的至少一部分)的信道系数对第二信道时隙进行均衡。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上面描述的处理广义地例示了用于处理多载波接收信号的方法,其中在两个或更多个频率相邻无线信道的至少第一个无线信道中接收的时隙包括训练符号,而来自这些相邻信道的至少第二个无线信道的时隙不包括训练符号。大体描述的方法包括基于在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时隙的每个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传播信道系数,然后使用根据第一信道确定的传播信道系数对在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时隙的信号采样进行均衡。然后可从均衡后的信号采样中解调出用户数据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用户数据位包括从一个或更多个第二信道时隙中的、与第一信道时隙中被训练序列占用的固定位置直接相对应的位置恢复出的扩展用户数据位。
除了上面描述的方法,也大体描述了多载波接收器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仅详细描述了无线接收器装置的那些理解本发明所必需的特征。剩余特性的细节(包括采用的无线信号调制、信道化和时隙结构的具体类型)可根据具体应用变化,并且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通常,本文描述的接收器包括至少两个接收器分支:第一接收器分支,配置为在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以及第二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在直接与第一信道频率紧邻的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根据本发明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的示例性接收器还包括信号处理单元,该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每个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使用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对来自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进行均衡,并从均衡后的接收的信号采样中解调用户数据位。当然,上面描述的接收器的变型可被配置为执行本文描述的各种方法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上面描述的无线接收器400的一些功能元件(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处理单元430的一些功能)可在一个或更多个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上实现。这些功能元件的一些或全部可一起实现(即,使用共享处理器元件),或者功能元件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可单独实现,其中功能块之间具有合适的硬件和/或软件接口。这些元件中的一些可在设计为用在无线接收器400中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上实现,该ASIC可包括一个或一些可编程元件。上述接收器400的一个或更多个功能元件可通过使用专用硬件、ASIC片上或片下而提供,或可用能够运行软件的硬件结合合适的软件或固件实现。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诸如“处理器”、“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单元”之类的术语并不专指能够运行软件的硬件,并可无疑问地包括而不限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用于存储软件的只读存储器(ROM)、用于存储软件和/或程序或应用程序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常规和/或定制的其它硬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这些设计选择中权衡成本、性能和维护。
当然可用与这里具体阐述的方式不同的其它方式执行本发明,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特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因此包括但不限于:
(a)一种用于在无线接收器中处理接收的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在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每个第一时隙中的训练序列来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使用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于与所述第一无线信道频率紧邻的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以及从均衡后的信号采样中解调用户数据位。
(b)如(a)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训练序列位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固定位置处,并且其中从均衡后的接收的信号采样中解调出用户数据位包括从各所述第二时隙的直接对应位置解调出用户数据位。
(c)如(a)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都包括EDGE信号。
(d)如(a)中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都包括宽带CDMA信号。
(e)如(a)中所述的方法,其中均衡来自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之间的频率差补偿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
(f)如(a)中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解调出的数据自适应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其中均衡来自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基于经过自适应的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
(g)如(a)中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之一接收均衡模式信号,其中响应于所述均衡模式信号以第一处理模式进行所述均衡。
(h)如(g)中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处理模式中:基于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三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二传播信道系数;以及使用所述第二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第三时隙的信号采样。
(i)一种多载波接收器装置,所述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包括:第一接收器分支,所述第一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在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第二接收器分支,所述第二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无线信道频率紧邻的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以及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使用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以及从均衡后的接收的信号采样中解调出用户数据位。
(j)如(i)中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处理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固定位置的所述训练序列,并且从各所述第二时隙中的直接对应位置解调出用户数据位。
(k)如(i)中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器分支和所述第二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分别从第一EDGE信号和第二EDGE信号接收时隙。
(l)如(i)中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器分支和所述第二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分别从第一宽带CDMA信号和第二宽带CDMA信号接收时隙。
(m)如(i)中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针对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之间的频率差补偿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来均衡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
(n)如(i)中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还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解调出的数据自适应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并且使用经过自适应的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
(o)如(i)中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中的一个接收均衡模式信号,并且响应于所述均衡模式信号,在第一处理模式中使用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
(p)如(o)中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还配置为,在第二处理模式中:基于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三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二传播信道系数;以及使用所述第二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第三时隙的信号采样。
(q)一种用于在无线发送器中发送多载波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选择分别用于将一个或更多个第一突发和一个或更多个第二突发发送到远程无线接收器的第一无线信道和频率相邻第二无线信道;在各所述第一突发的固定位置处发送预定训练序列;以及在各所述第二突发的与所述固定位置正好对应的位置处发送用户数据。
本实施方式因此被视为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意在将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含义和等效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包括在其中。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在无线接收器(400)中处理接收的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在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300)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训练序列(330)来估计(510,610)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
使用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570)来自在与所述第一无线信道频率紧邻的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380)的信号采样;以及
从均衡后的信号采样中解调用户数据位(57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训练序列(330)位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300)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固定位置处,并且其中从均衡后的接收的信号采样中解调出用户数据位(572)包括从各所述第二时隙的与所述固定位置正好对应的位置(350)解调出用户数据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各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都包括EDGE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各所述第一时隙和所述第二时隙都包括宽带CDMA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均衡(570)来自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380)的信号采样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之间的频率差补偿(630)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解调出的数据自适应调整(640)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其中均衡(570)来自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基于经过自适应的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经由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之一接收均衡模式信号,其中响应于所述均衡模式信号以第一处理模式进行所述均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处理模式中:
基于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三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560)一个或更多个第二传播信道系数;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传播信道系数均衡(562)来自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第三时隙的信号采样。
9.一种多载波接收器装置(400),所述多载波接收器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器分支,所述第一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在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
第二接收器分支,所述第二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在与所述第一无线信道频率紧邻的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以及
信号处理单元(430),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被配置为:
基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
使用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以及
从均衡后的接收的信号采样中解调出用户数据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400),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430)被配置为处理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固定位置的所述训练序列,并且从各所述第二时隙中的与所述固定位置正好对应的位置解调出用户数据位。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400),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器分支和所述第二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分别从第一EDGE信号和第二EDGE信号接收时隙。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400),其中所述第一接收器分支和所述第二接收器分支被配置为分别从第一宽带CDMA信号和第二宽带CDMA信号接收时隙。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400),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430)被配置为通过针对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之间的频率差补偿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来均衡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400),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430)还被配置为基于从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解调出的数据自适应调整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并且使用经过自适应的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400),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430)被配置为经由所述第一无线信道和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中的一个接收均衡模式信号,并且响应于所述均衡模式信号,在第一处理模式中使用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载波接收器装置(400),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单元(430)还被配置为,在第二处理模式中:
基于在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三时隙中的训练序列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二传播信道系数;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一个或更多个所述第三时隙的信号采样。
17.一种用于在无线发送器中发送多载波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选择分别用于将一个或更多个第一突发和一个或更多个第二突发发送到远程无线接收器的第一无线信道和频率相邻第二无线信道;
在各所述第一突发的固定位置处发送预定训练序列;以及
在各所述第二突发的与所述固定位置正好对应的位置处发送用户数据,
其中,所述远程无线接收器基于在所述第一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时隙中的各第一时隙中的所述预定训练序列来估计一个或更多个第一传播信道系数;使用所述第一传播信道系数均衡来自在与所述第一无线信道频率相邻的所述第二无线信道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时隙的信号采样;以及从均衡后的信号采样中解调用户数据位。
CN200880131117.6A 2008-08-14 2008-11-12 频率相邻无线信号之间训练序列的重用 Active CN102160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91,798 2008-08-14
US12/191,798 US8369289B2 (en) 2008-08-14 2008-08-14 Reuse of training sequence between frequency-adjacent radio signals
PCT/US2008/083205 WO2010019163A1 (en) 2008-08-14 2008-11-12 Reuse of training sequence between frequency-adjacent radio signal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0344A CN102160344A (zh) 2011-08-17
CN102160344B true CN102160344B (zh) 2014-10-22

Family

ID=4084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31117.6A Active CN102160344B (zh) 2008-08-14 2008-11-12 频率相邻无线信号之间训练序列的重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369289B2 (zh)
EP (1) EP2321938B1 (zh)
CN (1) CN102160344B (zh)
AT (1) ATE545252T1 (zh)
WO (1) WO20100191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69289B2 (en) * 2008-08-14 2013-02-05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Reuse of training sequence between frequency-adjacent radio signals
TWI404378B (zh) * 2008-10-02 2013-08-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通道估測器及通道估測方法
US8483645B2 (en) 2010-03-02 2013-07-0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Dual carrier amplifier circuits and methods
US8396168B2 (en) * 2010-04-15 2013-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hannel estimation for equalizer using serial localization with indecision
CN112970233A (zh) * 2018-12-17 2021-06-15 瑞士优北罗股份有限公司 估计通信信道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
US11627569B2 (en) * 2019-12-17 2023-04-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uplink transmission adapt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0212A (zh) * 2005-12-08 2007-06-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小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传输方法
EP1919102A1 (en) * 2006-10-30 2008-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in a TDD system with a variable length guard peri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0738A (en) * 1998-06-19 1999-11-23 Datum Telegraphic Inc.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 linear power amplifier
US7035326B1 (en) * 2001-02-09 2006-04-25 Ikanos Communica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izing modem communications
US7139321B2 (en) * 2001-03-08 2006-11-21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hannel estimation for wireless OFDM systems
KR100605810B1 (ko) 2003-12-20 2006-07-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데이터 송수신방법
US20050163194A1 (en) * 2004-01-28 2005-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rference esti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12185B2 (en) * 2004-03-08 2009-03-3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ual carrier modulator for a multiband OFDM UWB transceiver
KR100705441B1 (ko) * 2004-12-10 2007-04-1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시스템에서의 부반송파 할당 장치및 방법과, 부반송파 역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130781B2 (en) * 2005-02-28 2012-03-06 Intellectual Ventures I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ynamic selection of carriers
TW200926702A (en) * 2007-12-12 2009-06-16 Alcor Micro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US20090304094A1 (en) * 2008-06-04 2009-12-10 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 Whiteknights Dual Carrier Modulation Soft Demapper
US8041318B2 (en) * 2008-06-17 2011-10-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lative frequency error compensation for multi-carrier receivers
WO2009155480A1 (en) * 2008-06-19 2009-12-2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Optimized serving dual cell change
US8385865B2 (en) * 2008-08-12 2013-02-26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Evolved EDGE receiver
US8369289B2 (en) * 2008-08-14 2013-02-05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Reuse of training sequence between frequency-adjacent radio signal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0212A (zh) * 2005-12-08 2007-06-1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小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的传输方法
EP1919102A1 (en) * 2006-10-30 2008-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in a TDD system with a variable length guard period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
Feasibility study for evolved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GERAN) (Release 7).《3GPP TR 45.912 V7.2.0》.2007,62-112. *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369289B2 (en) 2013-02-05
US20100040027A1 (en) 2010-02-18
WO2010019163A1 (en) 2010-02-18
US20130083711A1 (en) 2013-04-04
EP2321938B1 (en) 2012-02-08
EP2321938A1 (en) 2011-05-18
ATE545252T1 (de) 2012-02-15
CN102160344A (zh) 201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10004B (zh) Ofdm系统中的自适应保护间隔
US7769082B2 (en)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er for single antenna radio
EP1115234B1 (en) A mobile station with a selection between two equalisers
US8442160B2 (en) Adaptive time-filtering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OFDM system
JP5351926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2160344B (zh) 频率相邻无线信号之间训练序列的重用
US7639762B2 (en) Method for receiving and recovering frequency shift keyed symbols
TWI425796B (zh) 用於訓練序列傳輸及接收之系統、裝置及方法
KR100540171B1 (ko) 지상파 디지털 텔레비젼 방송신호를 위한 동일채널중계장치 및 그 방법
US20090034647A1 (en) Transmitting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ransmitting method
CN101800579A (zh) 改善系统性能的信道发声
JP2005286446A (ja) 適応変調方式を使用した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1242626A (zh) 对接收信号进行滤波的设备及方法
WO2007006793A1 (en) Self-optimization of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timing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thresholds
JP200820604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機
JP455920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488868B2 (ja) 波形等化方法、波形等化器、無線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EP1949625B1 (en) Iteractive frequency correction using training sequence and data bits
JP408678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MX2008005275A (es) Corrección de frecuencia interactiva utilizando secuencia de entrenamiento y bits de datos
Sakata et al. Dynamic Pilot Channel Transmission with Adaptive Receive Filter Configuration for Cognitive Radio System
JP2008245064A (ja)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