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7013C - 显影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377013C CN100377013C CNB2004100472598A CN200410047259A CN100377013C CN 100377013 C CN100377013 C CN 100377013C CN B2004100472598 A CNB2004100472598 A CN B2004100472598A CN 200410047259 A CN200410047259 A CN 200410047259A CN 100377013 C CN100377013 C CN 100377013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veloper
- container
- container body
- groove
- ro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65—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 G03G15/0867—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new developer cylindrical developer cartridges, e.g. toner bottles for the developer replenishing opening
- G03G15/087—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15/0872—Developer cartridges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the developer cartridges being 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ed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6—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 G03G2215/0663—Toner cartridge or other attachable and detachable container for supplying developer material to replace the used material having a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around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rotated when mounting or using the cartridge
- G03G2215/0665—Generally horizontally mounting of said toner cartridge parallel to its longitudinal rotational axis
- G03G2215/067—Toner discharging opening covered by arcuate shutt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22/00—Dispensing
- Y10S222/01—Xerograph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显影剂容器包括:容器主体(31)、支撑件(32)、导出件(38)以及弹簧件。容器主体(31)具有凹槽(41)和排出孔(43)。容器主体(31)绕其轴线旋转,以将显影剂传送到排出孔(43)。通过覆盖包括第一凹槽(41)和排出孔(43)的部分,支撑件(32)以可绕其轴线转动的方式支撑容器主体(31)。支撑件(32)具有导通孔(51),用于将从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导出件(38)从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上的导通孔(51)延伸。导出件(38)将从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51)。弹簧件对导出件(38)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38b)弹性抵接第一凹槽(41)的外周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容纳色粉的色粉容器,该色粉用于基于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而且涉及一种色粉容器可拆卸、可连接地安装在其内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30是示出根据第一现有技术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透视图。在诸如日本未审专利出版物JP-A8-339115(1996)的第一现有技术中,以两端封闭的圆柱形成型显影剂供给容器1,而且对该显影剂供给容器1设置用于容纳色粉的空间。显影剂供给容器1具有第一凸块4和第二凸块6。这样成型第一凸块4,以便在径向向内凸出,而且绕轴线L1以螺旋方式从一个轴端部2延伸到轴向中心部分3。这样成型第二凸块6,以便在径向向内凸出,而且绕轴线L1以螺旋方式从另一个轴端部5延伸到轴向中心部分3。此外,显影剂供给容器1在其轴向中心部分3具有径向贯穿的通孔7,通孔7用于使容纳空间与显影剂供给容器1外部的空间实现连通。
显影剂供给容器1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未示出),即,轴线L1平行于水平方向,而且轴向中心部分3对着色粉供给口,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形成该色粉供给口以便向上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驱动部分的驱动力,绕轴线L1转动显影剂供给容器1。因此,利用凸块4和6,将容纳在显影剂供给容器1的容纳空间内的色粉送到轴向中心部分3。在通孔7位于对着色粉供给口的位置的瞬间,通过通孔7将色粉送到色粉供给口。
图31是示出根据第二现有技术的色粉筒10的透视图。在诸如日本未审专利出版物JP-A 6-348127(1994)的第二现有技术中,将色粉筒10成型为两端封闭的圆柱形,其内形成的空间用于容纳色粉。色粉筒10在其轴向中心部分11具有在轴向延伸而在径向贯穿的通孔12,通孔12用于使容纳空间与色粉筒10外部的空间实现连通。
色粉筒10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未示出),即,轴线L10平行于水平方向,而且轴向中心部分对着色粉供给口,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形成该色粉供给口以便向上开口。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驱动部分的驱动力,绕轴线L10转动色粉筒10。在通孔12位于对着色粉供给口的位置的瞬间,通过通孔12将容纳在色粉筒10的容纳空间内的色粉送到色粉供给口。
然而,在第一现有技术的显影剂供给容器1中,未公开或建议使从显影剂供给容器1排出的显影剂射向要求的位置。同样,在第二现有技术的色粉筒10中,未公开或建议使从色粉筒10排出的显影剂射向要求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显影剂容器以及一种在其内可拆卸、可安装地安装了该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显影剂容器中,将从排出孔排入凹槽内的显影剂完全聚集在一起,然后,将它们送到导通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可拆卸、可安装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显影剂容器,该显影剂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形成为圆柱形形状,用于在其内容纳用于成像的显影剂,容器主体具有:凹槽,设置在其外围,并在径向向内凹进;以及排出孔,用于将显影剂排入凹槽,容器主体绕其轴线旋转,从而将容纳在其内的显影剂传送到排出孔;
支撑件,用于通过在整个圆周上、从径向上的外侧覆盖至少包括凹槽和排出孔的部分容器主体,支撑容器主体可绕其轴线转动,该支撑件具有导通孔,该导通孔形成为对着在容器主体转动时凹槽的移动路径,该导通孔用于将从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
导出件,形成为板形状,从导通孔向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延伸,用于将从容器主体的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导出件设置在支撑件上;和
弹性力生成装置,用于对导出件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导出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部弹性抵接容器主体内的凹槽的外周面。
根据本发明,随着容器主体绕其轴线旋转,容纳在其内的显影剂传送到排出孔,然后,从该排出孔排出的显影剂被排入凹槽。由于在整个圆周上从径向上的外侧,支撑件覆盖至少包括凹槽和排出孔的部分容器主体,所以从排出孔排入凹槽的显影剂保持在对着支撑件的凹槽和内部外围的空间内。此外,弹性力生成装置对导出件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其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弹性抵接容器主体内的凹槽的外周面。因此,随着容器主体绕其轴线旋转,从凹槽的外周面上刮落保持在该空间内的显影剂,然后,使它们流入导通孔。然后,使流入导通孔的显影剂从此流到外部。由于导出件被成型为板状,所以在接触绕其轴线转动的容器主体的外周面时,可能发生塑性变形。然而,即使发生塑性变形,由于利用弹性力生成装置对导出件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弹性抵接容器主体的凹槽的外周面,仍可以使导出件在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弹性抵接容器主体的凹槽的外周面,而不发生故障。因此,从凹槽的外周面刮落保持在该空间内的显影剂,然后,使它流向导通孔。
在本发明中,导出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具有柔韧性和弹性。
根据本发明,因为具有柔韧性和弹性,所以在均匀弹性力作用下,导出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弹性抵接绕其轴线旋转的容器主体的凹槽的外周面。因此,随着容器主体绕其轴线旋转,从凹槽外周面刮落保持在容器主体的空间内的几乎所有显影剂,然后,使它流向导通孔。
在本发明中,显影剂容器还包括防变形件,用于防止导出件的中间部分发生塑性变形,该中间部分位于导出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两端之间,而且该导出件具有柔韧性和弹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导出件具有柔韧性和弹性,而且防变形件防止位于导出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在接触绕其轴线转动的容器主体的外周面时,位于导出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永远不发生塑性变形。此外,在导出件上,至少其在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具有柔韧性和弹性。因此,在均匀弹性力作用下,这样可以使导出件的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弹性抵接绕其轴线旋转的容器主体的凹槽外周面。因此,随着容器主体绕其轴线旋转,从凹槽外周面刮落保持在由容器主体的凹槽和支撑件的内部外围面对面形成的空间内的几乎所有显影剂,然后,使它流向导通孔。
在本发明中,导出件具有形成在其两端并在径向向外凸出的导向壁。
根据本发明,由于导出件具有形成在其两端并在径向向外凸出的导向壁,所以可以防止要流向导通孔的显影剂流向不是导通孔的任何其他位置。因此,可以使显影剂流向导通孔,而不发生故障。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在其内可拆卸、可安装地安装了上述显影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设计该图像形成装置以便在其内可拆卸、可安装地容纳已经成功实现在此描述的有利效果的显影剂容器。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所做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以及进一步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包括: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显影剂容器的正视图;
图3是示出显影剂容器的左侧视图;
图4是示出容器主体的正视图;
图5是示出容器主体的左侧视图;
图6是示出容器主体的右侧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三容器部分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三容器部分及其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放大正视图;
图9A是沿图8所示线S91-S91取的剖视图;
图9B是沿图4所示线S92-S92取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支撑件的正视图;
图11是示出支撑件的右侧视图;
图12是示出支撑件的分解右侧视图;
图13是沿图11所示线S13-S13取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从支撑件的外部所看到的导出件的透视图示;
图15是示出从支撑件的内部外围所看到的导出件、防变形件以及弹簧件的透视图;
图16A是示出密封材料的正视图;
图16B是示出垂直于密封材料的圆周向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如何组装显影剂容器的正视图;
图18是沿图17所示线S18-S18取的剖视图;
图19是沿图3所示线S19-S19取的剖视图;
图20是沿图2所示线S20-S20取的剖视图;
图21A和21B是分别示出图20所示部分XXI的放大图;
图22A和22B是分别示出图20所示部分XXI的放大图;
图23A和23B是帮助解释在容器主体以旋转方向R绕转动轴线L31转动时,将容纳在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分内的显影剂导向到支撑件的导通孔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4A和24B是帮助解释在容器主体以旋转方向R绕转动轴线L31转动时,将容纳在容器主体的第三容器部分内的显影剂导向到支撑件的导通孔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25是示出时间与从显影剂容器排出的显影剂的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剖视图;
图27是示出色粉盒及其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放大剖视图;
图28是示出色粉盒及其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29是示出主体侧面连接部分的放大透视图;
图30是示出根据第一现有技术的显影剂供给容器的透视图;以及
图31是示出根据第二现有技术的色粉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显影剂容器30的正视图。图3是示出显影剂容器30的左侧视图。显影剂容器30包括容器主体31和支撑件32。容器主体31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它用于容纳诸如用于基于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的彩色色粉的显影剂。支撑件32以使容器主体31绕其轴线L31转动的方式支撑容器主体31。显影剂容器30可以容纳例如1400克的显影剂。以下还将容器主体31的轴线L31称为“转动轴线L31”。
图4是示出容器主体31的正视图。图5是示出容器主体31的左侧视图。图6是示出容器主体31的右侧视图。容器主体31包括: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以及第三容器部分35。在容器主体31上,可以任意确定其在轴线L31方向上的长度尺寸A31,例如,优选设置为458mm。
使第一容器部分33具有有底圆柱体形状。在第一容器部分33上,可以任意确定其轴向长度尺寸A33,例如,优选设置为160mm。第一容器部分33在其内部外围具有送显影剂装置,在被驱动以绕轴线L31转动时,该送显影剂装置在轴向馈送显影剂。如图4所示,送显影剂装置具有多个用作送显影剂部分的第一凸块36。这样成型第一凸块36,以便沿横切圆周向的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并在径向向内凸出。各第一凸块36在圆周向和轴向分离开。具体地说,第一凸块36分别以圆弧形倾斜延伸,同时与其在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相比,其在旋转方向上的下行侧端位于底部33a侧的位置。
如图4和5所示,在第一容器部分33的底部33a成型凸接头37和补给口45。凸接头37用作连接部分,它从开口端33b到底部33a伸出。成型多个凸接头37,在该实施例中总共成型两个凸接头37。补给45成型在第一容器部分33的底部33a的中心,以便贯通转动轴线L31的方向,并以与第一容器部分33的轴线L31同轴的圆形形状开口。可拆卸地安装到补给口45的是根据补给口45的形状配置的补给盖46。这样设计补给盖46,以便在为了在它们之间实现密封而保持安装在补给口45上时,防止因为转动容器主体31而发生脱落。通过从补给口45卸下补给盖46,容器主体3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从而可以对容器主体31补给显影剂。
具体地说,与补给口45相比,凸接头37在径向位于更外侧,而且相对于第一容器部分33的轴线L33,排列在大致互相对称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这样配置凸接头37,以致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的部分37a具有在圆周向垂直延伸的平面。在此,旋转方向R指在从第一容器部分33的底部33a观看时,绕转动轴线L31顺时针旋转的方向。此外,这样配置凸接头37,以致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的部分从旋转方向R的上行侧到下行侧,逐渐向另一个轴端倾斜。在此,可以任意确定凸接头37在轴线L33的方向从底部33a的底座部分凸出的凸出量A37。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8mm。正如在此所示,凸接头37可以连接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70的主体侧连接部分83上,也可以从其上卸下,以下将做说明(参考图29)。
此外,在第一容器部分33上,底部33a具有由外围表面与其端面的接合处确定的面33c。如图4所示,面33c被成型为在径向从开口端33b到底部33a侧逐渐向内倾斜的曲面。
使第二容器部分34具有有底圆柱体形状。在第二容器部分34上,可以任意确定其轴向长度尺寸A34,例如,优选设置为210mm。第二容器部分34在其内部外围具有送显影剂装置,在被驱动以绕轴线L31转动时,该送显影剂装置在轴向馈送显影剂。如图4所示,送显影剂装置具有多个用作送显影剂部分的第二凸块39。这样成型第二凸块39,以便沿不同于横切圆周向的第一延伸方向的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并在径向向内凸出。各第二凸块39在圆周向和轴向分离开。具体地说,第二凸块39分别以圆弧形倾斜延伸,同时与其在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相比,其在旋转方向上的下行侧端位于底部34a侧的位置。
在第二容器部分34上,调节其轴向长度尺寸A34,以使它比第一容器部分33的轴向长度尺寸A33长。如上所述,可以任意确定第一容器部分33的轴向长度尺寸A33,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150mm。同样,可以任意确定第二容器部分34的轴向长度尺寸A34,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215mm。此外,还可以任意设置除第一凸块36之外的第一容器部分33的内部外围部分的内径D33以及除第二凸块39之外的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部外围部分的内径D34,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105mm。此外,可以任意确定在轴向互相相邻的一对第一凸块36(一对第二凸块39)之间的间隔A1,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15mm。
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一凸块36的长度尺寸A36(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凸块39的长度尺寸A39)应该优选落在第一容器部分33的内部外围长度(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部外围长度)的约1/16至3/8倍之间的范围内。如果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一凸块36的长度尺寸A36(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凸块39的长度尺寸A39)小于第一容器部分33的内部外围长度(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部外围长度)的1/16,则降低了送显影剂的能力。相反,如果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一凸块36的长度尺寸A36(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凸块39的长度尺寸A39)大于第一容器部分33的内部外围长度(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部外围长度)的3/8,则不希望地降低了容器主体31的机械强度。此外,如果第一凸块36和第二凸块39的送显影剂能力过高,则提高了显影剂在排出孔附近发生凝聚的可能性。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任意确定第一延伸方向上的第一凸块36的长度尺寸A36以及第二延伸方向上的第二凸块39的长度尺寸A39,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60mm。可以任意确定在圆周向互相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36之间的间隔A1,以及在圆周向互相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块39之间的间隔,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50mm。
此外,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9)在轴向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残余的内部外围部分向内凸出的凸出量A2应该优选落在约1mm至10mm的范围内。如果凸出量A2大于10mm,则可以增强第一凸块36和第二凸块39的送显影剂能力,但是过度增强送显影剂能力可能导致显影剂在排出孔附近发生凝聚。此外,凸出量A2超过10mm会产生难以利用吹模法成型第一凸块36和第二凸块39的问题。相反,如果凸出量A2小于1mm,则送显影剂能力如此得低,以致不能将足够量的显影剂送到排出孔。在此实施例中,例如,优选将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9)在轴向从该容器部分的残余的内部外围部分向内凸出的凸出量A2设置为6mm。请注意,第一凸块36和第二凸块39的数量越多,送显影剂能力就越高。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优选总共成型26个第一凸块36,而优选总共成型38个第二凸块39。
此外,在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9)的切线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圆周方向的切线之间形成的夹角α应该优选落在2至45度的范围内,更优选落在5至30度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例如,优选将夹角α设置为约9度。根据第一凸块36和第二凸块39的上述几何学的条件,决定容器主体31的送显影剂能力,以便从容器主体31充满显影剂的时间开始,可以从排出孔43以适当量均匀排出显影剂,直到显影剂接近用完。
在第二容器部分34上,底部34a具有由外围表面与其端面的接合处确定的面。至少将该面成型为在径向从开口端34b到底部34a侧逐渐向内倾斜的曲面。具体地说,将第二容器部分34的底部34a的端面34c成型为其中心从开口端34b侧伸出到底部34a的部分球面。此外,第二容器部分34在其外围具有导向凸块40,离开开口端34b的端面某个距离、向着底部34a侧形成该导向凸块40,以便在径向向外凸出。形成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4个)导向凸块40,而且它们在圆周向分离开。可以任意确定导向凸块40的轴向尺寸,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2.5mm。
图7是示出第三容器部分35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第三容器部分35及其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放大正视图。图9A是沿图8所示线S91一S91取的剖视图。图9B是沿图4所示线S92-S92取的剖视图。使第三容器部分35大致具有圆柱形。具体地说,第三容器部分35在其外围的轴向中间位置具有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形成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以便在径向向内凹进。第三容器部分35还具有形成在第一凹槽41内用于排出显影剂的排出孔43。例如,优选将第三容器部分35的轴向长度尺寸A35设置为80mm。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径D35比剩余的第一、第二容器部分33、34的内径D33、D34大。可以任意确定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径D35,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110mm。
这样成型第一凹槽41,以致沿旋转方向R延伸,而且其轴向尺寸W41比其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A41小。第一凹槽41在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具有横切旋转方向R延伸的端壁部分41a。在第一凹槽41的旋转方向的下行侧的端壁部分41a的一部分上形成排出孔43。这样成型第二凹槽42,以致沿旋转方向R延伸,而且其轴向尺寸W42比其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A42小。在第三容器部分35的圆周向上距离第一凹槽41某个距离成型第二凹槽42。第一凹槽41的旋转方向R上的尺寸A41应该优选落在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外围长度的1/4至1/2的范围内。在第一凹槽41内,例如,优选将旋转方向R上的尺寸A41设置为120mm,而优选将轴向尺寸W41设置为30mm。同时,在第二凹槽42内,可以任意确定旋转方向R上的尺寸A42和轴向尺寸W42,例如,优选将前者设置为120mm,而将后者设置为30mm。
具体地说,第一凹槽41进一步包括底壁部分41b、第一侧壁部分41c以及第二侧壁部分41d。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沿旋转方向R延伸,同时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与端壁部分41a的径向内部部分相连,而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端与存在于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间、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外围部分平滑相连。在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上,位于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与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端之间的、旋转方向R上的中间部分,与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相比,设置在半径方向更内侧。旋转方向R上的中心部分基本上具有部分圆柱形,由第三容器部分35的轴线L35确定该圆柱形的轴。在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上,可以任意确定旋转方向R上的中间部分的外围的曲率半径,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49mm。
在第一凹槽41上,在第一凹槽41的一个轴向端侧设置第一侧壁部分41c。第一侧壁部分41c沿旋转方向R延伸,同时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与端壁部分41a的一个轴向端相连,其径向内部部分与底壁部分41b的一个轴向端相连,其径向外部部分与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一个轴向端的外围部分相连。此外,在第一凹槽41内,在第一凹槽41的另一个轴向端侧设置第二侧壁部分41d。第二侧壁部分41d沿旋转方向R延伸,同时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与端壁部分41a的另一个轴向端相连,其径向内部部分与底壁部分41b的另一个轴向端相连,其径向外部部分与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另一个轴向端的外围部分相连。这样分别成型第一凹槽41的第一侧壁部分41c和第二侧壁部分41d,以致它们在径向从底壁部分41b向外直立。第一侧壁部分41c和第二侧壁部分41d分别大致垂直于底壁部分41b。
在第一凹槽41的端壁部分41a的轴向中间位置,形成排出孔43,以使其位于径向向外的位置。此外,将排出孔43成型为矩形开口,其长度方向对准轴向。因此,在第一凹槽41的端壁部分41a上,这样形成排出孔43,以便与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相比,在径向更向外开口;以便与第一侧壁部分41c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相比,在另一个轴向端部位置开口;以及以便与第二侧壁部分41d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相比,在一个轴向端部位置开口。更具体地说,排出孔43具有径向外表面,该径向外表面与位于第一凹槽41的旋转方向R的下行侧的、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平滑相连。
具体地说,第二凹槽42进一步包括底壁部分42b、第一侧壁部分42c以及第二侧壁部分42d。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沿旋转方向R延伸,同时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端和下行侧端与位于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间的、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外围部分平滑相连。在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上,与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相比,更向内侧设置位于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与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端之间的、旋转方向R上的中间部分。旋转方向R上的中心部分基本上具有部分圆柱形,由第三容器部分35的轴线L35确定该圆柱形的轴。在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上,可以任意确定旋转方向R上的中间部分的外围的曲率半径,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49mm。
在第二凹槽42上,在第二凹槽42的一个轴向端侧设置第一侧壁部分42c。第一侧壁部分42c沿旋转方向R延伸,同时其径向内部部分与底壁部分42b的一个轴向端相连,其径向外部部分与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一个轴向端的外围部分相连。此外,在第二凹槽42内,在第二凹槽42的另一个轴向端侧设置第二侧壁部分42d。第二侧壁部分42d使其径向内部部分与底壁部分42b的另一个轴向端相连,而使其径向外部部分与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另一个轴向端的外围部分相连。这样分别成型第二凹槽42的第一侧壁部分42c和第二侧壁部分42d,以致它们在径向从底壁部分42b向外直立。第一侧壁部分42c和第二侧壁部分42d分别大致垂直于底壁部分42b。
如图8所示,在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一个轴向端和另一个轴向端的外围分别设置多个在径向向外凸出的排出导向块44。排出导向块44在圆周向均匀间隔开。具体地说,在第三容器部分35的一个轴向端设置的排出导向块44在旋转方向R从另一个轴向端侧到一个轴向端侧逐渐倾斜。相反,具体地说,在第三容器部分35的另一个轴向端设置的排出导向块44在旋转方向R从一个轴向端侧到另一个轴向端侧逐渐倾斜。例如,优选将排出导向块44在径向从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的外围向外凸出的凸出量设置为1mm。优选将排出导向块44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设置为24mm。优选将排出导向块44的长度方向与第三容器部分35的宽度方向之间的夹角ψ设置为30度。
容器主体31是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容器部分33、34以及35的组合。即,第三容器部分35的一个轴向端连接到第一容器部分33的开口端33b,而第三容器部分35的另一个轴向端连接到第二容器部分34的开口端34b。优选通过对诸如聚乙烯的合成树脂材料进行吹模处理,生产在此所示的容器主体31。这样,容易生产容器主体31。另一个有利特征是,可以减少构成显影剂容器30的部件的数量。
第一容器部分33的底部33a与容器主体31的一个轴向端33a重合,而第二容器部分34的底部34a与容器主体31的另一个轴向端34a重合。因此,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容器部分33、34以及35互相同轴连接在一起,同时,它们的轴线L33、L34和L35互相重合,从而构成容器主体31。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容器部分35设置在除轴向端33a和34a之外的容器主体31的轴向中间位置。因此,第三容器部分35的第一容器凹槽41和第二容器凹槽42以及排出孔43设置在除轴向端33a和34a之外的容器主体31的轴向中间位置。容器主体31的轴线L31由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容器部分33、34以及35的轴线L33、L34以及L35构成。
图10是示出支撑件32的正视图。图11是示出支撑件32的右侧视图。使支撑件32大致具有圆柱形形状,它具有内部外围48,该内部外围48在其整个圆周上在径向从其外侧支撑具有上述结构、至少包括第三容器部分35的容器主体31的一部分。内部外围48具有圆柱形内部外围表面,其中心与轴线L32重合。支撑件32包括支座49,在平行于轴线L32的虚拟平面上,支座49至少具有3个或者更多个接合部分49a。例如,优选将支座49的接合部分49a成型为两个矩形平面,其长度方向对准平行于轴线L32的方向。通过使支座49的接合部分49a接触水平面,可以布置支撑件32,使其内部外围48的轴线L48平行于水平面。使支撑件32的轴向长度尺寸A32大于第三容器部分35的轴向长度尺寸A35。可以任意确定支撑件32的轴向长度尺寸A32,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100mm。
在其中水平布置支座49的状态下,在支撑件32的上部部分成型排出部分50,排出部分50在被定义为“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的一个水平方向凸出。关于排出部分50,在支撑件32的轴线中间位置成型导通孔51,以便沿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贯穿,并以在平行于支撑件的轴线L32的方向延伸的椭圆形形状进行开口。调节导通孔51的长度方向上的内径,以便等于或者大于容器主体31的第一凹槽41的轴向尺寸W41和第二凹槽42的轴向尺寸W42。
在支撑件32的排出部分50上设置活门部分65,活门部分65用于对导通孔51的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下行侧的开口切换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活门部分65包括活门65a和活门导轨65b。活门导轨65b沿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延伸。在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上的上行侧端附近开启导通孔51。活门导轨65b支撑活门65a,以便在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或与其相反的方向,即另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2滑动。
活门65a沿活门导轨65b滑动位移,从而或者位于图1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闭合位置P1,或者位于开启位置P2,从而闭合或开启导通孔51的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上的下行侧开口。此外,活门65a被限制超过闭合位置P1而向另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2的下行侧进一步滑动位移,并且活门65a也被限制超过活门导轨65b的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的下行侧端而向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进一步滑动位移。即,与闭合位置P1相比,开启位置P2位于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上的下行侧位置,而且与活门导轨65b的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的下行侧端相比,它同时位于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的上行侧位置。这样,一方面,通过在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进行滑动位移,活门65a从闭合位置P1位移到开启位置P2,另一方面,通过在另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2滑动位移,它从开启位置P2位移到闭合位置P1。
此外,支撑件32具有两个在径向向外凸出的连接凸起52。在水平布置支座49的状态下,在排出部分50的上方设置一个连接凸起52,而相对于轴线L32,与上面的连接凸起52对称,设置另一个连接凸起52。此外,支撑件32还具有第一导向块53,在水平布置支座49的状态下,该第一导向块53设置在排出部分50的下方。这样成型第一导向块53,以便在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凸出,并平行于轴线L32延伸。不仅如此,支撑件32还具有第二导向块54,在水平布置支座49的状态下,该第二导向块54设置在排出部分50的上方。这样成型第二导向块54,以便在与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反向的另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2凸出,并平行于轴线L32延伸。
图12是示出支撑件32的分解右侧视图。在水平布置状态下,由通过轴线L32且随着逐渐接近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而向上逐渐倾斜的虚拟平面,可以将支撑件32分割为两个部分。具体地说,可以将支撑件32分割为第一支撑部分55和第二支撑部分56。第一支撑部分55位于虚拟平面的下方,而第二支撑部分56位于虚拟平面的上方。关于支撑件32,第一支撑部分55包括:第一导向块53、排出部分50、每个连接凸起52的一部分52a、支座49、以及位于内部外围48的第一导向块53侧的部分48a,。另一方面,第二支撑部分56包括:第二导向块54、每个连接凸起52的另一部分52b、以及位于内部外围48的支座49侧的部分48b。
利用螺丝件57,将第一支撑部分55和第二支撑部分56可安装、可拆卸地互相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说,利用螺丝件57,将第一支撑部分55的每个连接凸起52的一部分52a与第二支撑部分56的每个连接凸起52的另一部分52b连接在一起。在容纳容器主体31之前,将支撑件32分开。然后,将分开的支撑件32的各部分组装在一起,以从径向外部支撑包括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以及排出孔42的部分容器主体31。因此,可以在整个圆周中支撑容器主体31。支撑件32的可分割结构有助于组装操作。
图13是沿图11所示线S13-S13取的剖视图。现在,还参考图11。支撑件32具有第一支撑凸台58,它位于支撑件内部外围48的一个轴向端,成型该第一支撑凸台58,以便在径向向内凸出,并在圆周向在整个圆周上延伸,支撑件32还具有第二支撑凸台59,它位于支撑件内部外围48的另一个轴向端,成型该第二支撑凸台59,以便在径向向内凸出,并在圆周向在整个圆周上延伸。此外,支撑件32还具有第三支撑凸台60,它位于支撑件内部外围48的另一个轴向端,成型该第三支撑凸台60,以便在径向向内凸出,并在圆周向在整个圆周上延伸。与第二支撑凸台59相比,第三支撑凸台60设置在另一个轴向端侧的位置,而且在第二与第三支撑凸台59与60之间保证具有间隔。
使第二与第三支撑凸台59与60之间的轴向间隔稍许大于容器主体31的第二容器部分34的导向凸块40的轴向尺寸。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3mm。
第一支撑凸台58和第二支撑凸台59分别具有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4个)在径向向内凸出并在圆周方向均匀分离开的支撑凸块61。在支撑凸块61上,其径向内部前端具有以圆柱形外表面弯曲的支撑面。这样分别配置设置在第一支撑凸台58和第二支撑凸台59上的支撑凸块61,以使围绕轴线L32、通过各导向凸块40的前端的虚拟圆的直径稍许大于第一容器部分33的外围的外径以及除导向凸块40之外的第二容器部分34的外围的外径。例如,优选将该直径设置为107mm。使第三支撑凸台60的内径稍许大于除导向凸块40之外的第二容器部分34的外围的外径。例如,优选将该内径设置为107mm。
在成型在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的一个轴向端的第一支撑凸台58的另一个轴向端的附近,成型第一支撑凹槽67,以便在径向向外凹进并在圆周方向在整个圆周上延伸。在成型在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的另一个轴向端的第二支撑凸台59的一个轴向端的附近,成型第二支撑凹槽68,以便在径向向外凹进并在圆周方向在整个圆周上延伸。此外,在成型在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的另一个轴向端的第二支撑凸台59与第三支撑凸台60之间成型第三支撑凹槽69,以便在径向向外凹进并在圆周方向在整个圆周上延伸。例如,优选将第一支撑凹槽67、第二支撑凹槽68的轴向尺寸设置为7mm。使第三支撑凹槽69的轴向尺寸稍许大于容器主体31的第二容器部分34的导向凸块40的轴向尺寸。例如,优选将它设置为3mm。
图14是示出导向件38的透视图,正如从支撑件32的外部所看到的那样。图15是示出导向件38、防变形件97以及弹簧件98的透视图,正如从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所看到的那样。显影剂容器30进一步包括导向件38、防变形件97以及弹簧件98。关于支撑件32,以板状形成型导向件38,以便对着在转动容器主体31时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沿其移动的通路。导向件38从导通孔51向旋转方向的上行侧延伸。导向件38将从容器主体31的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51。在导向件38上,至少其在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38b优选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的柔韧、弹性材料构成。此外,导向件38还具有成型在其两个轴向端并在径向向外凸出的导向壁99。
请注意,导向件38包括旋转方向上的下行侧端38a、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39b以及位于它们之间的中间部分38c。防变形件97防止中间部分38c发生塑性变形。具体地说,防变形件97包括底端97a和自由端97b。底端97a可以角位移地连接到支撑件32的导通孔51的支座49侧。象平行于转动轴线L31延伸的平板一样成型自由端97b,与底端97a相比,自由端97b设置在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位置,以便对着支撑件32的导通孔51。自由端97b完全固定在导向件38的中间部分38c的旋转方向上的下行侧的表面上。这样,防变形件97连接到支撑件32,以便绕平行于通过底端97a的转动轴线L31的角位移轴进行角位移。在防变形件97上,为了防止导向件38发生塑性变形,至少自由端97b优选由刚性比导向件38足够强的材料构成。例如,诸如聚醛树脂的聚合树脂足以满足该目的。
弹簧件98用作弹性力生成装置,它对导向件38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导向件38的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38b弹性接触对应于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的容器主体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例如,利用螺旋拉力弹簧或扭力弹簧实现弹簧件98。在该实施例中,采用螺旋拉力弹簧。弹簧件98在其拉伸方向上的两端固定的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同时,它在其拉伸方向上的中间部分98b固定到防变形件97上接近自由端97b的位置。这样,利用防变形件97,对导向件38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其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38b弹性接触对应于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的容器主体3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图16A是示出密封材料47的正视图。图16B是示出垂直于密封材料47的圆周方向上的剖面的示意图。密封材料47用作密封装置,它由柔韧、弹性材料构成,例如,诸如硅橡胶的合成树脂材料。如图16A所示,使密封材料47基本上为环形形状。如图16B所示,密封材料47包括基底部分47a和接合部分47b。在密封材料47上,这样配置基底部分47a,以便其绕轴线L35垂直于圆周方向的剖面为矩形形状。接合部分47b从基底部分47a的径向内部轴向端凸出,以便在径向从另一个轴向端侧到一个轴向端侧向外逐渐倾斜。
使密封材料47的基底部分47a的内部外围的直径小于第一容器部分33的外围的外径和除导向凸块40之外的第二容器部分34的外围的外径。例如,优选将该直径设置为99mm。此外,使密封材料47的基底部分47a和接合部分47b的外围的直径等于或者大于绕转动轴线L31、通过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每个排出导向块44的外围的虚拟圆的直径。例如,优选将该直径设置为115mm。此外,使密封材料的轴向尺寸等于或者小于支撑件32的第一支撑凹槽67、第二支撑凹槽68的轴向尺寸。例如,优选将该轴向尺寸设置为6mm。
图17是示出如何组装显影剂容器30的正视图。图18是沿图17所示线S18-S18取的剖视图。在组装显影剂容器30之前,将支撑件32分割为第一支撑部分55和第二支撑部分56。与此同时,以如下方式将两个密封材料47之一安装到容器主体31的第一容器部分33上:在其基底部分47a紧密接触第三容器部分35的一个轴向端的端面的情况下,密封材料47紧密卷在第一容器部分33的开口端33b上。同时,以如下方式将另一个密封材料47安装到容器主体31的第二容器部分34上:在其基底部分47a紧密接触第三容器部分35的另一个轴向端的端面的情况下,密封材料47紧密卷在第二容器部分34的开口端34b上。
利用第一支撑部分55和第二支撑部分56,从径向的外侧,牢固保持包括第三容器部分35的容器主体31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螺丝件57将第一支撑部分55与第二支撑部分56互相连接在一起。
图19是沿图3所示线S19-S19取的剖视图。在支撑件32支撑容器主体31的状态下,容器主体31的转动轴线L31完全或者基本上与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的轴线L32重合。因此,容器主体31可以绕转动轴线L31相对于支撑件32转动。在支撑件32的支座49位于水平面上,以致容器主体31保持被支撑的情况下,容器主体31的第一容器部分33和第二容器部分34位于离开水平面的位置,而且使水平面与转动轴线L31互相平行。
具体地说,在支撑件32上,设置在第一支撑凸台58上的各支撑凸块61分别抵接第一容器部分33的外围,而设置在第二支撑凸台59上的各支撑凸块61分别抵接除导向凸块40之外的第二容器部分34的外围。由此可以推定,利用第一支撑凸台58的每个支撑凸块61,在圆周方向上的约4个等间隔点支撑第一容器部分33的外围,同时,利用第二支撑凸台59的每个支撑凸块61,在圆周方向上的约4个等间隔点支撑第一容器部分33的外围。这种配置可以将第一容器部分33的外围与第一支撑凸台58之间对容器主体31的转动产生的摩擦力以及第二容器部分34的外围与第二支撑凸台59之间对容器主体31的转动产生的摩擦力降低到最小。
将第一容器部分33的密封材料47装入支撑件32的第一支撑凹槽67内。在其整个圆周上,密封材料47的接合部分47b弹性抵接第一支撑凸台58的另一个轴向端面。将第二容器部分34的密封材料47装入支撑件32的第二支撑凹槽68内。在其整个圆周上,密封材料47的接合部分47b弹性抵接第二支撑凸台58的一个轴向端面。利用在此所示的两个密封材料47,在圆周方向上,在整个圆周上,可以在容器主体31与支撑件32之间实现密封。即,可以对容器主体31的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和排出孔43以及相对于导通孔51,更靠近容器主体31的一个轴向端和另一个轴向端的支撑件32的一部分实现密封。
将容器主体31的第二容器部分34的导向凸块40装入支撑件32的第三支撑凹槽69,同时限制它相对于支撑件32轴向滑动位移。因此,限制容器主体31相对于支撑件32轴向滑动位移。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各排出导向块44的外围抵接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这样,在整个圆周上,从径向上的外侧,支撑件32以能够使容器主体31绕转动轴线L31转动的方式支撑至少包括第一凹槽41的容器主体31的一部分。
图20是沿图2所示线S20-S20取的剖视图。图21A、21B、22A和22B是分别示出图20所示部分XXI的放大图。如上所述,导向件38成角度位移,同时,其自由端38b以大于90度的角度θ至少抵接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1b、42b的外周面。具体地说,在导向件38的自由端38b的朝上表面与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1b、42b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角度θ。
在水平布置支撑件32的支座49的情况下,容器主体31保持含有显影剂状态,容器主体31的内部空间由2层构成:由显影剂构成的显影剂层;以及由存在于显影剂层上方的气体构成的空气层。从第一容器部分33向第二容器部分34观看,容器主体31绕转动轴线L31以顺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利用各第一凸块36,沿转动轴线L31,从第一容器部分33到第三容器部分35,传送在第一容器部分33内构成显影剂层的显影剂,相当于,在第一传送方向C1(参考图2)传送。与此同时,利用各第二凸块39,沿转动轴线L31,从第二容器部分34到第三容器部分35,传送在第二容器部分34内构成显影剂层的显影剂,相当于,在第二传送方向C2(参考图2)传送。这样,通过绕转动轴线L31转动容器主体31,可以向排出孔43传送容纳在其内的显影剂。此外,在第三容器部分35中,在第一传送方向C1传送的显影剂与在第二传送方向C2传送的显影剂互相碰撞,从而使显影剂均匀。
当进行显影剂传送时,显影剂受到从包括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9)的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部外围到第三容器部分35方向的力。当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的量较多时,则主要通过转动容器主体31,将位于第一凸块36(第二凸块39)在径向向内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部外围凸出的凸出量A2内的显影剂的一部分搅拌均匀,从而在容器主体31内使显影剂得到平衡。
图23A、23B、24A和24B是帮助解释在容器主体以旋转方向R绕转动轴线L31转动时,将容纳在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内的显影剂引导到支撑件32的导通孔51的操作的示意图。现在,还参考图7、9A、9B和20。在支撑件32支撑容器主体31以绕转动轴线L31旋转的状态下,对着第三容器部分35的第一凹槽41和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产生第一保持空间62a。第一保持空间62a基本上保持封闭状态(如果不考虑排出孔43)。第一保持空间62a被设置在排出孔43的旋转方向R的上行侧,而且通过排出孔43与容器主体31内的空间相连。与此同时,对着第三容器部分35的第二凹槽42和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产生第二保持空间62b。第二保持空间62b基本上保持封闭状态。
在以旋转方向R转动容器主体31后,情况从图23A所示的其中排出孔43和第一保持空间62a位于存在于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上表面上的状态,变化到如图23B所示的其中排出孔43和第一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部分位于存在于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上表面63a的下方的状态。因此,如箭头G1所示,构成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显影剂开始通过排出孔43流入第一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部分。
如上所述,在第一凹槽41的端壁部分41a的轴线中间位置形成排出孔43,以便位于在径向向外的位置。此外,将排出孔43成型为矩形开口,其长度方向对准轴向。因此,在第一凹槽41的端壁部分41a上,与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旋转方向R的下行侧端相比,排出孔43在径向向外开口;与第一侧壁部分41c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相比,排出孔43在另一个轴向端侧位置开口;以及与第二侧壁部分41d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端相比,排出孔43在一个轴向端的位置开口。
例如,假设这样形成排出孔43,以致打开端壁部分41a的所有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在以旋转方向R转动容器主体31时,显影剂沿容器主体31的第一凹槽41和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被挤压移动,因此可以将它从排出孔43排出到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然后,在进一步以旋转方向R转动容器主体31时,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的显影剂被容器主体31的第一凹槽41和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压迫,这样可能导致显影剂凝聚。根据上述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第一凹槽41的部分端壁部分41a上形成排出孔43,换句话说,使排出孔43的开口区域比端壁部分41a的区域狭窄。这样,在排出孔43的附近,可以使显影剂以扩散方式排出到第一保持空间62a内。因此,可以将排出到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的显影剂细化为微细颗粒,而且将如上所述的因为转动容器主体31而导致显影剂凝聚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此外,使排出孔43的径向外表面平滑连接位于第一凹槽41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即使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的量非常少,这样仍可以使显影剂通过排出孔43平滑流入第一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部分。
在如图23B所示的状态下,构成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显影剂通过排出孔43流入第一保持空间62a的旋转方向R上的下行侧部分。然后,在进一步以旋转方向R转动容器主体31时,情况从图23B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图24A所示的其中排出孔43位于存在于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上表面63a的上方,而第一保持空间62a位于存在于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层63的上表面63a的下方的状态。在图24A所示的状态下,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内保持预定量的显影剂。例如,优选将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的显影剂的量设置为6克。
在又以旋转方向R转动容器主体31时,情况从如图24A所示的状态变化到如图24B所示的其中支撑件32的导向件38的自由端38b进入第一保持空间62a内,以便它在旋转方向R的上行侧凸出,并以大于90度的角度θ滑动、弹性抵接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外周面。此时,在以旋转方向R转动容器主体31时,保持在与导向件38相比,位于旋转方向R的上行侧位置的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的显影剂找途径流向支撑件32。
如箭头G2所示,导向件38沿其上表面导向这样流入的显影剂,即,从容器主体31的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以将它引导到导通孔51。在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外周面上,导向件38以从该外周面刮落显影剂的方式滑动。因此,可以使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的显影剂尽可能完全地流向导通孔51。然后,从显影剂容器30排出这样到达导通孔51的显影剂。这样,在容器主体31每次以旋转方向R绕转动轴线L31旋转一圈时,就将上述预定量的显影剂排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为了减小妨碍容器主体31绕转动轴线L31转动的摩擦力,这样设计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和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以便它们在整个圆周上,在圆周方向不互相接触。这种结构不可能泄漏如上所述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的显影剂。因此,如上所述,分别绕除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之外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一个轴向端和另一个轴向端的外围,设置排出导向块44。设置在第三容器部分35的一个轴向端的排出导向块44在旋转方向R从另一个轴向端侧到一个轴向端侧逐渐倾斜。相反,设置在第三容器部分35的另一个轴向端的排出导向块44在旋转方向R从一个轴向端侧到另一个轴向端侧逐渐倾斜。因此,如果在以旋转方向R转动容器主体31期间,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的显影剂从其向一侧和另一侧泄漏,正如以转轴L32方向观看,则各排出导向块44均收集第三容器部分35的轴向中间位置以及支撑件32附近的显影剂颗粒。
另一个优点特征是,如上所述,附加设置了第二保持空间62b。如果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内的显影剂从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泄漏,则第二保持空间62b保持泄漏的显影剂以及每个排出导向块44在轴向中间位置收集的显影剂。在容器主体31以旋转方向R转动时,如图24A所示,支撑件32的导向件38的自由端38b进入第二保持空间62b,以便它在旋转方向R的上行侧凸出,并以大于90度的角度θ滑动、弹性抵接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的外周面。此时,在以旋转方向R转动容器主体31时,保持在与导向件38相比,位于旋转方向R的上行侧位置的第二保持空间62b内的显影剂找途径流向支撑件32。然后,显影剂流向导通孔51,以便从显影剂容器30排出。这样,如果在容器主体31每次以旋转方向R绕转动轴线L31转动时,显影剂均从第一保持空间62a泄漏,则第二保持空间62b可以保持泄漏的显影剂。因此,可以尽可能可靠地将上述预定量的显影剂排出到外部。
进一步优点特征是,如上所述,在水平布置支座49的状态下,在支撑件32的上部设置排出部分50,该排出部分50从一个水平方向凸出,即从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凸出。关于排出部分50,在支撑件32的轴向中间位置设置导通孔51,以便沿一个第一水平方向F1贯穿,并以在平行于支撑件的轴线L32的方向延伸的椭圆形形状进行开口。利用这种配置,即使容器主体31充满显影剂,显影剂层63的上表面63a仍保持位于导通孔51的高度或者低于导通孔51。因此,可以防止显影剂从容器主体31不恰当地流入导通孔51,而不发生故障。
图25是示出时间与从显影剂容器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图。在图25中,曲线H1表示在使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径D35等于或者小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径D33、D34时观察到的,时间与从显影剂容器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之间的关系。相反,曲线H2表示在使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径D35大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径D33、D34时观察到的,时间与从显影剂容器30排出的显影剂的量之间的关系。在此,请注意显影剂的特性。例如,即使微细粉末状显影剂颗粒在水平面上堆积成尖锐小丘,仍可以立即开始消除其尖峰。在这种连接中,在使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径D35等于或者小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径D33、D34的情况下,在容器主体31停止转动后,在容器主体31转动时传送到排出孔43的显影剂立即开始离开排出孔43。在这种情况下,在容器主体31仅含有剩余的非常少量的显影剂情况下,在恢复转动容器主体31后,难以立即将足够量的显影剂传送到排出孔43。
在该实施例中,正如以上参考图8所述,使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径大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径D33、D34。因此,在容器主体31仅含有剩余的非常少量的显影剂时,可以尽可能可靠防止已经到达第三容器部分35的显影剂离开第三容器部分35。因此,即使容器主体31仅含有剩余的非常少量的显影剂,在恢复转动容器主体31后,仍可以尽可能可靠地立即将足够量的显影剂传送到排出孔43。此外,还可以尽可能完全地将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排出到外部。
如曲线H1所示,在使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径D35等于或者小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径D33、D34的情况下,随着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量的降低,显影剂的排出量也相应地显著降低。相反,如曲线H2所示,在使容器主体31的第三容器部分35的内径D35大于第一容器部分33、第二容器部分34的内径D33、D34的情况下,与曲线H1所示的情况相反,即使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的量降低,显影剂的排出量仍基本保持不变,直到显影剂的量接近0。由此推定,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可以在长时间周期内稳定排出显影剂。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通过绕转动轴线L31转动容器主体31,可以将容纳在其内的显影剂传送到排出孔43,然后,由此排出到第一凹槽41内。利用支撑件32,在整个圆周上,从径向上的外侧,覆盖至少包括第一凹槽41、第二凹槽42以及排出孔43的部分容器主体31。因此,可以在对着第一凹槽41和支撑件32的内部外围48的第一保持空间62a内保持从排出孔43排出到第一凹槽41内的显影剂。此外,利用弹簧件98对导向件38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端38b弹性接触容器主体31的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表面和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的表面。因此,随着容器主体31绕转动轴线L31转动,从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表面和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的表面刮落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和第二保持空间62b内的显影剂,然后,使它流向导通孔51。然后,使这样到达导通孔51的显影剂从此流到外部。由于导向件38被成型为板状,所以在接触绕转动轴线L31转动的容器主体31的外周面时,可能发生塑性变形。然而,即使发生塑性变形,由于利用弹簧件98对导向件38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38b弹性接触容器主体31的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表面和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的表面,仍可以使导向件38在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38b弹性抵接容器主体31的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表面和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的表面,而不发生故障。因此,从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表面和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的表面刮落保持在第一保持空间62a和第二保持空间62b内的显影剂,然后,使它流向导通孔51。然后,使它们流向导通孔51。
根据基于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导出件38具有柔韧弹性。防变形件97防止位于导出件38的旋转方向R上的两端之间、导出件38的中间部分38c发生塑性变形。因此,在接触绕转动轴线L31转动的容器主体31的外周面时,位于导出件38的旋转方向R上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38c永远不发生塑性变形。此外,在导出件38上,至少其在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端38b具有柔韧弹性。因此,在均匀弹性力作用下,在从转动轴线方向观看的整个区域上,使导出件38的旋转方向R上的上行侧端38b弹性支撑绕转动轴线L31旋转的容器主体31的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表面和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的表面。因此,随着容器主体31绕转动轴线L31旋转,从第一凹槽41的底壁部分41b的表面和第二凹槽42的底壁部分42b的表面刮落保持在容器主体31的第一保持空间62a和第二保持空间62b内的几乎所有显影剂,然后,使它流向导向通孔51。
根据基于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导出件38基于导向壁99,该导向壁99成型在其两个轴向端,并在径向向外凸出。这样有助于防止要流向导向通孔51的显影剂流向不是导向通孔51的任何其他位置。因此,可以使显影剂流向导向通孔51,而不发生故障。
根据基于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通过驱动容器主体31以绕转动轴线L31转动,设置在容器主体31的内部外围附近的送显影剂装置用于在轴向传送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如果例如类似于现有技术应用中的送显影剂装置,将这种送显影剂装置成型为在径向向内凸出的凸块或在径向向外凹进的切口,这种凸块或切口基本上绕轴线L31以螺旋方式延伸,则位于送显影剂装置附近的显影剂始终保持接触该送显影剂装置,这样可能在送显影剂装置的附近产生凝聚。此外,当对容器主体施加诸如扭力或弯曲的外力和振动时,容器主体容易产生裂痕,并沿送显影剂装置以大致螺旋形方式延伸,从而导致容器主体破裂。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该实施例中,送显影剂装置具有多个沿第一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凸块36和多个沿第二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块39。由于各第一凸块36在圆周方向和轴向分离,而且各第二凸块39也如此,所以在转动容器主体31期间,位于送显影剂装置附近的显影剂反复交替接触和离开第一凸块36和第二凸块39。即,显影剂不始终保持接触送显影剂装置。因此,可以尽可能肯定地防止显影剂在送显影剂装置的附近发生凝聚。此外,由于第一凸块36和第二凸块39分别在第一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方向分离,所以即使对容器主体31施加诸如扭力或弯曲的外力和振动,仍可以防止容易产生裂痕,并防止裂痕沿送显影剂装置以大致螺旋形方式延伸,从而尽可能肯定地防止容器主体31发生破裂。
根据基于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在被支撑件32稳定支撑时,容器主体31可以绕转动轴线L31旋转。在其中现在容纳了显影剂的、诸如在现有技术中实现的容器的圆柱形容器保持竖立在水平面上,同时垂直于该水平面设置其轴线的情况下,容纳在该容器的下部的显影剂颗粒可能发生凝聚。如果情况是这种,则为了尽可能肯定地防止显影剂发生凝聚,在圆柱形容器保持竖立在水平面上,同时平行于该水平面设置其轴线的情况下,容器可能发生破裂。根据基于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通过在水平面上设置支撑件32的支座49,可以在平行于水平面设置其轴线L31的情况下,稳定设置容器主体31。如果容纳在显影剂容器30内的显影剂颗粒部分发生凝聚,则例如,用户驱动容器主体31以实现旋转,同时活门部分65的活门65a位于闭合位置P1。通过这样做,可以容易地搅匀显影剂,并将显影剂细化为微细颗粒。
此外,容器主体31在其轴向端33a和34a分别具有分别由外周面与其相应轴端的端面的接合处确定的面33c和34c。如上所述,由于面33c和34c被分别成型为在径向向内逐渐倾斜的曲面,所以即使在容器主体31的轴端33a和34a之一位于水平面上而且垂直于水平面设置轴线L31的情况下,用户试图使显影剂容器30竖立在水平面上,显影剂容器30仍可能倒下。因此,在垂直于水平面设置轴线L31的情况下,用户不能使显影剂容器30竖立在水平面上。因此,可以消除容纳在容器内的显影剂发生凝聚的一个原因。
根据基于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从径向上的外侧在整个圆周上,支撑件32支撑至少包括第三容器部分35的容器主体31的一部分。此外,如上所述,设置两个密封材料47,以在容器主体31与支撑件32之间实现密封。因此,在转动容器主体31期间,永远不出现从容器主体31与支撑件32之间的区域泄漏显影剂的现象。
根据基于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排出显影剂的量取决于第一保持空间62a的容量和容器主体31的转速。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中,凹槽的数量是2个(第一凹槽41和第二凹槽42),而且仅对排出孔43设置第一凹槽41。然而,这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结构的限制。例如,为了提高使容器主体31旋转一圈排出的显影剂的量,第二凹槽42可以与第一凹槽41具有同样结构,而且它也可以具有排出孔43。作为一种选择,可以增加凹槽或排出孔的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送显影剂装置具有:第一凸块36,这样成型第一凸块36,以便沿绕轴线L31的第一延伸方向延伸,并在径向向内凸出;以及第二凸块39,这样成型第二凸块39,以便沿绕轴线L31的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并在径向向内凸出。然而,这并不表示对本发明结构的限制。例如,作为一种选择,可以对送显影剂装置设置切口,成型该切口,以便在径向向外凹进并沿第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还是在这种情况下,各切口在圆周方向和轴向分离。
此外,作为一种选择,可以这样设计显影剂容器30的凸块36和39,即,在多个凸块36、39中,使靠近排出孔43成型的各凸块在径向向内凸出的凸出量大于远离排出孔43成型的其他凸块在径向向内凸出的凸出量。这样,在转动容器主体31期间,在轴向靠近排出孔43的显影剂的供给量大于在轴向远离排出孔43的显影剂的供给量。即,显影剂的供给量在轴向不均匀。在转动容器主体31时,使显影剂供给量在轴向均匀的情况下,容纳在容器主体31内的显影剂均匀送到排出孔。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可能性小,但是传送的显影剂颗粒可能在排出孔43附近发生凝聚。事实上,由于在转动容器主体31期间,通过使在轴向靠近排出孔43的显影剂的供给量大于在轴向远离排出孔43的显影剂的供给量,可以仅将靠近排出孔43的显影剂直接送到排出孔43,所以几乎可以完全消除传送的显影剂在排出孔43附近发生凝聚的可能性。
图2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70的剖视图。图27是示出色粉盒72及其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放大剖视图。图28是示出色粉盒72及其附近的其他部件的放大俯视图。图26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70的剖视图,正如从其正面外部部分71a看到的那样。在该图中,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省略示出该结构的厚度。正面外部部分71a指在其使用过程中用户通常面对的图像形成装置70的一部分。相反,背面外部部分71b指与用户面对的正面外部部分71a相反的图像形成装置70的另一部分。在此,假定图像形成装置70放置在水平面上,而且使从正面外部部分71a到背面外部部分71b的方向平行于水平面,将该方向定义为“正-背方向E”。
作为打印机、复印机等建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70包括如上所述的显影剂容器30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以下简称“装置主体”)71。通过可开启、可关闭地设置在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部部分71a上的容器安装口(未示出),显影剂容器30可拆卸、可安装地安装到设置在装置主体71内的色粉盒72内。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内设置:壳体正面部分93,与正面外部部分71a相比,位于背面外部部分71b侧的位置;以及开口,沿厚度方向贯穿,而且可以插入显影剂容器30。此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还具有壳体背面部分94,与背面外部部分71b相比,位于正面外部部分71a侧的位置。包括壳体正面部分93和壳体背面部分94的壳体(未示出其整体)保持图像形成装置主体71的组成部件。
色粉盒72包括:外壳73、显影剂供给部分74、搅拌件75以及供给辊76。外壳73内的空间被显影剂供给部分74至少分割为容器外壳空间77和搅拌空间78。容器外壳空间77是开启的,以便对着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部部分71a。搅拌空间78基本上保持关闭状态。将显影剂容器30布置在容器外壳空间77内。
在对着容器外壳空间77的外壳73的上壁部分73a上成型沿装置主体71的正-背方向E延伸的、其内可以容纳显影剂容器30的支撑件32的第一导向块53的第一导向凹槽79。这样设计第一导向凹槽79,以将显影剂容器30的支撑件32的第一导向块53装在其内,从而可以在长度方向滑动,即,或者在安装方向E1(从正面外部部分71a到背面外部部分71b的方向)或者在与此相反的拆卸方向E2滑动,这两个方向均平行于装置主体71的正背方向E。此外,在与对着容器外壳空间77的上壁部分73a相反的外壳73的下壁部分73b上成型沿装置主体71的正-背方向E延伸的、其内可以容纳显影剂容器30的支撑件32的第二导向块54的第二导向凹槽80。这样设计第二导向凹槽80,以将显影剂容器30的支撑件32的第二导向块54装在其内,从而可以在长度方向滑动,即,或者在装置主体71的安装方向E1或者在拆卸方向E2滑动。
显影剂供给部分74由板状件构成,以便将外壳73的内部空间分割为容器外壳空间77和搅拌空间78。显影剂供给部分74具有通过其厚度方向贯穿的连通孔81,用于在容器外壳空间77与搅拌空间78之间实现连通。在显影剂供给部分74的连通孔的下方设置导向件82,该导向件82凸出到容器外壳空间77的内部。
图29是示出主体侧面连接部分83的放大透视图。由装置主体71的诸如马达的驱动源84产生用于转动显影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的驱动力。通过诸如减速齿轮的减速装置85,将驱动力传递到主体侧连接部分83。主体侧连接部分83、驱动源84以及减速装置85构成驱动装置。主体侧连接部分83包括:转轴86、连接支撑件87以及弹簧件88。在平行于装置主体71的正背方向E设置其轴线L86,而且其自由端位于容器外壳空间77内的情况下,转轴86可旋转地安装在轴承89上。在装置主体71的背面外部部分71b一侧,轴承89与外壳73背对背地贯穿壳体背面部分94。
布置被大致成型为圆盘形的连接支撑件87,以便对着容器外壳空间77。连接支撑件87与转轴86一起绕轴线L86旋转,而且连接支撑件87连接到转轴86的自由端。在其与对着壳体背面部分94的另一个表面相对的表面87a的中心,连接支撑件87具有辅助凹槽96,成型该辅助凹槽96,以便向着壳体背面部分94凹进,其轴线与转轴86的轴线L86重合。在该辅助凹槽96内可以容纳补给口45,在显影剂容器30内,将补给盖46安装在补给口45上。在其表面87a上的辅助凹槽96的径向上的外侧,连接支撑件87还具有多个(在该实施例中为2个)凹形接头90,成型该凹形接头90,以向着壳体背面部分94 进。相对于转轴86的轴线L86,互相对称设置各凹形接头90。根据容器主体31的相应凸形接头37的形状,配置每个凹形接头90。将容器主体31的凸形接头37装在凹形接头90内,从而在它们之间实现连接。
此外,连接支撑件87绕转轴86的轴线发生偏转,而不从转轴86的自由端脱落。在壳体背面部分94与连接支撑件87之间设置由螺旋压缩弹簧等实现的弹簧件88。弹簧件88对连接支撑件87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将它拉离壳体背面部分94,而不妨碍转轴86和连接支撑件87转动。包括显影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的凸形接头37的一个轴向端33a和主体侧连接部分83的连接支撑件87的组合构成连接结构。因此,容器主体31的凸形接头37可拆卸、可安装地安装到主体侧连接部分83的连接支撑87件上。
显影剂容器30以如下方式安装到装置主体71上。首先,在平行于安装方向E1设置其转动轴线L31的情况下,将显影剂容器30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部部分71a插入色粉盒72的容器外壳空间77内。此时,将显影剂容器30的支撑件32的第一导向块53装入外壳73的第一导向凹槽79内,同时,将支撑件32的第二导向块54装入外壳73的第二导向凹槽80内。这样有助于防止支撑件32在不是安装方向E1和拆卸方向E2的任何方向发生位移。在这种情况下,显影剂容器30在安装方向E1发生位移,直到它到达安装位置,在该安装位置,支撑件32的排出部分50的导通孔51与显影剂供给部分74的连通孔81连通。此时,主体侧连接部分83的连接支撑件87受容器主体31的凸形接头37的挤压,以在安装方向E1收缩性后退,并因此而压缩弹簧件88。
对色粉盒72设置限制件(未示出),以便在显影剂容器30保持在安装位置时,限制支撑件32在安装方向E1和拆卸方向E2位移,然后解除该限制。在完全排出容纳在显影剂容器30内的显影剂时,利用该限制件,用户可以解除对支撑件32施加的限制,以使显影剂容器30在拆卸方向E2位移。这样,从装置主体71卸下显影剂容器30。
此外,在连通孔81的附近、对着色粉盒72的显影剂供给部分74的容器外壳空间77附加设置活门位移装置(未示出),以便滑动移动显影剂容器30的活门部分65的活门65a。为了安装显影剂容器30,在平行于安装方向E1设置其转动轴线L31的情况下,将显影剂容器30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外部部分71a插入色粉盒72的容器外壳空间77内。此时,利用活门位移装置,使活门65a在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1从闭合位置P1滑动位移。在显影剂容器30到达安装位置时,使活门65a位于开启位置P2。相反,为了从装置主体71卸下显影剂容器30,显影剂容器30在拆卸方向E2从安装位置位移。此时,利用活门位移装置,使活门65a在另一个第二水平方向B2从开启位置P2滑动位移到闭合位置P1。
此外,至少或者围绕显影剂容器30的支撑件32的排出部分50的导通孔51,或者围绕对着容器外壳空间77的、色粉盒72的显影剂供给部分74的连通孔81,附加设置密封材料(未示出)。利用该密封材料,可以防止从导通孔51流入连通孔81的显影剂到达搅拌空间78之外的任何区域。
装置主体71包括显影部分200和光电导鼓202。如图28所示,从正背方向E观看,在装置主体71的中间设置显影部分200。这是因为,从正背方向E观看,在装置主体71的中间设置光电导鼓202。此外,在装置主体71的壳体背面部分94与背面外部部分71b之间,设置主体侧连接部分83以及驱动部分,该驱动部分包括用于转动搅拌件75和供给辊76的驱动源84和减速装置85等。因此,在将显影剂容器30设置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从正背方向E观看,将显影剂容器30的支撑件32设置在装置主体71的中间。如上所述,在显影剂容器30内,这样设计容器主体31,以致其从支撑件32到具有凸形接头37的一个轴向端33a的端面的一个长度尺寸比从支撑件32到另一个轴向端34a的端面的另一个长度尺寸短。
根据基于该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70,在显影剂容器30上,在容器主体31的轴向中间位置设置支撑件32。因此,在其中显影剂容器3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主体71的安装位置的状态下,从正背方向E观看,将支撑件32设置在装置主体71的中间。利用这种配置,在装置主体71上,容器主体31可以从正背方向E的中间位置延伸到正面,同时,从正背方向E的中间位置延伸到背面,产生的优点是可以显著提高容量。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与壳体正面部分93相比,显影剂容器30的另一个轴向端34a更靠近正面外部部分71a凸出。
此外,在容器主体31上,通过使从支撑件32到一个轴向端33a的端面的一个长度尺寸比从支撑件32到另一个轴向端34a的端面的另一个长度尺寸短,在装置主体71的背面上,可以确保用于布置包括驱动源84和减速装置85的驱动部分的特定区域,该驱动源84和减速装置85连接到容器主体31的一个轴向端33a的凸形接头37。因此,可以推定,显影剂容器30已经成功提供了两个独特效果:有效利用装置主体71内的空间,同时尽可能多地增加容纳显影剂的容量。
如果将显影剂容器30保持位于安装位置,则启动驱动源84,以使连接支撑件87转动。此时,当连接支撑件87的凹形接头90与显影剂容器30的凸形接头37保持啮合时,使容器主体31绕转动轴线L31转动。相反,当连接支撑件87的凹形接头90不与显影剂容器30的凸形接头37保持啮合时,在一段时间仅使连接支撑件87发生角位移,直到连接支撑件87的凹形接头90与显影剂容器30的凸形接头37实现啮合。在连接支撑件87的凹形接头90与显影剂容器30的凸形接头37实现啮合时,弹簧件88施加弹性力,以使它们之间的啮合更牢固。然后,使容器主体31绕转动轴线L31转动。随着显影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绕转动轴线L31转动,通过支撑件32的排出部分50的导通孔51和色粉盒72的显影剂供给部分74的连通孔81,将容纳在显影剂容器30内的显影剂送到搅拌空间78,并存储在其内。
在搅拌件75与供给辊76之间确保某个间隔的情况下,在搅拌空间78内设置分别沿装置主体71的正背方向E延伸的搅拌件75和供给辊76。使搅拌件75可以绕平行于正背方向E的搅拌轴线L75转动,而且它具有在搅拌轴线L75的方向延伸的柔韧刮板件91。此外,在设置在装置主体71内的驱动源84施加的驱动力的作用下,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观看,搅拌件75以顺时针方向J1绕搅拌轴线L75转动。使供给辊76可以绕平行于正背方向E的供给轴线L76转动。利用诸如海绵的多孔树脂材料构成供给辊76的外周面。此外,在设置在装置主体71内的驱动源84施加的驱动力的作用下,从装置主体71的正面观看,供给辊76以逆时针方向J2绕供给轴线L76转动。
对色粉盒72附加设置搅拌壁部分92,使其对着搅拌空间78。这样成型搅拌壁部分92,以便与显影剂供给部分74连通,并在装置主体71的正背方向E延伸。搅拌壁部分92具有在垂直于搅拌件75的搅拌轴线L75的方向所看到U形的截面。搅拌壁部分92向上开口,因此它具有部分圆柱形内周面。尽管通过仅一个连通孔81将显影剂送到搅拌空间78内,如上所述,但是由于不仅因为搅拌效果,而且因为在其微细颗粒内混合了气体,所以从显影剂容器30排出的显影剂的流动性良好,所以通过连通孔81的显影剂可以在搅拌空间78内,在搅拌轴线L75的方向上满意地扩散。通过利用搅拌件75进行搅拌,送到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进一步在搅拌空间78的搅拌轴线L75的方向上扩散。
随着搅拌件75的转动,可以搅拌通过连通孔81提供的、现在已经容纳在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同时,在其自由端抵接搅拌壁部分92的情况下,刮板件91聚集容纳在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以在其轴线L76方向,将大致均匀的微细粉末显影剂颗粒涂布到供给辊76的表面上。即使搅拌空间78内仅保留了少量显影剂,刮板件91仍可以聚集剩余的显影剂,然后,正确地将它们送到供给辊76,这样产生的优点是,可以将保留在搅拌空间78内而未送到供给辊76的显影剂的数量降低到最少。然后,以良好状态,在其旋转的同时,将送到供给辊76的显影剂送到显影部分200。
除了显影部分200和光电导鼓200,装置主体71进一步包括:记录纸盒201、带电部分203、激光曝光部分204以及定影部分205。在显影部分200上,将从色粉盒供给的色粉,即显影剂和事先准备的磁性载体颗粒搅拌在一起,以产生双成分显影剂。
记录纸盒201容纳用于成像的记录纸。光电导鼓202由圆柱形鼓构成,该圆柱形鼓具有在其外围设置的感光元件,在驱动部分施加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该光电导鼓202绕其轴线旋转。带电部分203使光电导鼓202的感光元件带电,以具有感光性。在激光曝光部分204上,激光照射带电的光电导鼓202的感光元件,以在感光元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在显影部分200上,搅拌双成分显影剂,然后,将它送到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电导鼓202的感光元件,以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粉图像。光电导鼓202将光电导鼓202上携带的色粉图像转印到由记录纸盒201提供的记录纸上。在定影部分205上,将转印到记录纸上的色粉图像定影。将承载定影在其上的色粉图像的记录纸送到排纸托盘206。为了在显影部分200使双成分显影剂的色粉浓度保持固定,供给辊76具有由海绵构成的外围,并适当控制它的转动。这样,供给辊76将适量的微细粉末状态的色粉送到显影部分200。
以下将简要说明显影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以及色粉盒72的搅拌件75和供给辊76的控制过程。在搅拌壁部分92内设置色粉剩余量检测器95。当色粉剩余量检测器95检测到容纳在色粉盒72的搅拌空间78内的显影剂(以下还称为“色粉”)的量在减少时,未示出的控制部分控制驱动源84来转动显影剂容器30的容器主体31。这样,将色粉送到搅拌空间78内。尽管容器主体31已经旋转了预定时间周期,但是当色粉剩余量检测器95检测到搅拌空间78内未充满色粉时,控制部分仍使容器主体31停止转动,同时,在未示出的显示部分上显示消息,以通知用户更换显影剂容器30。到此为止,事实上,相当量的显影剂已经容纳在色粉盒72的搅拌空间78内。尽管显影剂仍在色粉盒72的搅拌空间78内,但是用户可以从装置主体71卸下空的显影剂容器30,然后,将装有显影剂的新的显影剂容器30安装到装置主体71上。因此,即使图像形成装置70处于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的中途,由于完成成像过程所需的显影剂仍容纳在色粉盒72的搅拌空间78内,所以仍可以对装置主体71补给显影剂,而不中断成像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仅通过利用新的显影剂容器30替换该显影剂容器30,就可以进行显影剂补给。例如,用户需要做的所有事情只是抓住显影剂容器30的支撑件32和第二容器部分34,然后,首先通过装置主体71的壳体正面部分93,在以安装方向E1,将显影剂容器30的、具有凸形接头37的第一容器部分33插入色粉盒72的容器外壳空间77内。相反,为了从装置主体71卸下显影剂容器30,用户要做的事情只是抓住显影剂容器30的第二容器部分34,然后,以拆卸方向E2拉它。非常容易理解,且非常用户友好的。
为了搅拌容纳的显影剂并防止显影剂凝聚,以往,用户必须上、下、左、右摇动尺寸大的沉重的色粉筒。然而,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中,仅通过绕转动轴线L31转动容器主体31,就可以防止显影剂凝聚。这是非常用户友好的。此外,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中,用于搅拌容纳在其内的显影剂的机构也非常简单。此外,在该显影剂容器30中,在容器主体31与支撑件32之间实现密封。当显影剂容器30保持在装置主体71内的安装位置时,至少围绕排出部分50的导通孔51,或者围绕显影剂供给部分74的连通孔81的密封有效,导通孔51与连通孔81互相连通。利用这种密封效果,在容器外壳空间77内,可以尽可能可靠地防止发生显影剂泄漏。这样,在替换显影剂容器30期间,可以尽可能可靠地避免显影剂弄脏用户的手。此外,由于是大致圆柱形形状,所以可以将显影剂容器30装入细长、长方体封装内。这有助于运输和插入。
另一个优点特征是,如上所述,显影剂容器30需要较小的力转动容器主体31,同时可以尽可能恒定地保持容器主体31每转动一圈排出的显影剂的量。这样就不需要提高容器主体31的旋转速度。即,可以以较低转速,将显影剂正确送到色粉盒72的搅拌空间78。因此,在尽可能恒定地保持容器主体31每转动一圈排出的显影剂的量时,可以将显影剂送到搅拌空间78内。这样可以降低驱动源84的力矩,从而使得可以利用小型马达实现驱动源84。
请注意,尽管上述说明对其中根据该实施例的显影剂容器30和图像形成装置70应用于采用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系统的情况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采用一种色粉的显影系统。
在本发明的精神或实质特征范围内,可以以其他方式实现本发明。因此,在所有方面,所提供的实施例均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由上述描述确定本发明范围,因此,本发明包括属于权利要求的等效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5)
1.一种可拆卸、可安装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显影剂容器(30),该显影剂容器包括:
容器主体(31),形成为圆柱形形状,用于在其内容纳用于成像的显影剂,容器主体(31)具有:凹槽(41),设置在其外围,并在径向向内凹进;以及排出孔(43),用于将显影剂排入凹槽(41),容器主体(31)绕其轴线旋转,从而将容纳在其内的显影剂传送到排出孔(43);
支撑件(32),用于通过在整个圆周上、从径向上的外侧覆盖至少包括凹槽(41)和排出孔(43)的部分容器主体(31),支撑容器主体(31)可绕其轴线转动,支撑件(32)具有导通孔(51),该导通孔(51)形成为对着在容器主体(31)转动时凹槽(41)的移动路径,该导通孔(51)用于将从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外部;
导出件(38),形成为板形状,从导通孔(51)向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延伸,用于将从容器主体(31)的排出孔(43)排出的显影剂引导到导通孔(51),所述导出件(38)设置在所述支撑件(32)上;和
弹性力生成装置(98),用于对导出件(38)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趋向于使导出件(38)的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部(38b)弹性抵接容器主体(31)内的凹槽(41)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30),其中导出件(38)的旋转方向上的上行侧端部(38b)具有柔韧性和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30),该显影剂容器(30)还包括防变形件(97),用于防止导出件(38)的中间部分发生塑性变形,该中间部分位于导出件(38)的旋转方向上的两端部(38a、38b)之间,
其中导出件(38)具有柔韧性和弹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30),其中导出件(38)具有导向壁(99),该导向壁(99)形成在其两个轴向端上,并在半径方向向外凸出。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70),在其内可拆卸、可安装地安装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剂容器(3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51335/2003 | 2003-05-28 | ||
JP2003151335A JP4108539B2 (ja) | 2003-05-28 | 2003-05-28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573601A CN1573601A (zh) | 2005-02-02 |
CN100377013C true CN100377013C (zh) | 2008-03-26 |
Family
ID=3344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4725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7013C (zh) | 2003-05-28 | 2004-05-28 | 显影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35574B2 (zh) |
JP (1) | JP4108539B2 (zh) |
CN (1) | CN100377013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76683A (ja) * | 1995-09-11 | 1997-03-25 | Ado & Risuponsu:Kk | 保険証カバー |
JP2004139031A (ja) | 2002-09-24 | 2004-05-13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補給用トナー収容器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
JP4383898B2 (ja) * | 2003-02-28 | 2009-12-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容器、現像剤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21825A (ja) * | 2004-02-06 | 2005-08-18 | Ricoh Co Ltd | トナーボト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容器、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27719A (ja) * | 2004-02-16 | 2005-08-25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656561B2 (ja) * | 2004-03-05 | 2011-03-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トナー容器、トナー補給装置、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25167B2 (ja) * | 2004-05-14 | 2010-08-18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回収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720416B2 (en) * | 2004-08-16 | 2010-05-18 | Ricoh Company, Ltd. | Method and toner bottle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effectively supplying toner to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562581B2 (ja) * | 2005-04-14 | 2010-10-1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4376843B2 (ja) | 2005-09-14 | 2009-12-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納容器 |
JP4980731B2 (ja) * | 2007-01-15 | 2012-07-1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トナーコンテナ |
JP4556986B2 (ja) * | 2007-10-30 | 2010-10-0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現像剤収容器および充填方法 |
EP3239780B1 (en) * | 2014-12-25 | 2019-08-07 |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02758A (ja) * | 1992-09-22 | 1994-04-15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JPH06348127A (ja) * | 1993-06-11 | 1994-12-22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ナ−供給装置 |
JPH08339115A (ja) * | 1995-06-12 | 1996-12-24 | Minolta Co Ltd | 現像剤供給容器 |
US6289195B1 (en) * | 1992-12-30 | 2001-09-11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and developer container for use therewit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13354A (en) * | 1971-06-03 | 1977-03-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transfer material in an electrostatic copying device |
JP3347201B2 (ja) | 1992-12-30 | 2002-11-2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剤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305159B2 (ja) * | 1994-06-02 | 2002-07-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現像装置 |
US6137972A (en) * | 1999-08-30 | 2000-10-24 | Xerox Corporation | Imaging material dispensing system |
US6987942B2 (en) * | 2002-04-24 | 2006-01-17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Toner supply kit |
-
2003
- 2003-05-28 JP JP2003151335A patent/JP410853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
- 2004-05-28 US US10/855,644 patent/US703557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4-05-28 CN CNB2004100472598A patent/CN100377013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102758A (ja) * | 1992-09-22 | 1994-04-15 | Minolta Camera Co Ltd | トナー補給装置 |
US6289195B1 (en) * | 1992-12-30 | 2001-09-11 | Ricoh Company, Ltd. | Developer replenishing device and developer container for use therewith |
JPH06348127A (ja) * | 1993-06-11 | 1994-12-22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トナ−供給装置 |
JPH08339115A (ja) * | 1995-06-12 | 1996-12-24 | Minolta Co Ltd | 現像剤供給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4354638A (ja) | 2004-12-16 |
US20040240908A1 (en) | 2004-12-02 |
CN1573601A (zh) | 2005-02-02 |
US7035574B2 (en) | 2006-04-25 |
JP4108539B2 (ja) | 2008-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77013C (zh) | 显影剂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493668B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 | |
CN101479669B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系统 | |
CN105143990A (zh) | 显影剂补给容器 | |
CN103229110A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显影剂供给系统以及成像设备 | |
CN107111265A (zh) | 显影剂供应容器和显影剂供应设备 | |
CN101490629B (zh) | 显影剂供给容器 | |
CN105988332B (zh) | 粉体储存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US7024135B2 (en) | Develop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180425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962363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4333854A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80406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 | |
JPH07152239A (ja) |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現像装置 | |
US20240176259A1 (en) |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supplying toner | |
JP4180431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186942B2 (ja) | 粉体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055101A (ja) | トナー/現像剤供給装置 | |
JP369551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108534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391890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376843B2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 | |
JPS6215570A (ja) | 色替え可能な現像装置 | |
JPH0832834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5121970A (ja) | 現像剤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