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70367C -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70367C
CN100370367C CNB2004100019061A CN200410001906A CN100370367C CN 100370367 C CN100370367 C CN 100370367C CN B2004100019061 A CNB2004100019061 A CN B2004100019061A CN 200410001906 A CN200410001906 A CN 200410001906A CN 100370367 C CN100370367 C CN 1003703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original copy
read
reads
glas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19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17806A (zh
Inventor
真锅健一
岩本和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517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17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703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703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2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transpor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G03G15/607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for detecting siz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origin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08Automatic supply devices interacting with the rest of the apparatus, e.g. selection of a specific cassett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13Reading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25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 H04N1/00533Providing a more compact apparatus, e.g. sheet discharge tray in cover using slidably mounted components, e.g. reader in draw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17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 G03G2215/0018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 G03G2215/00185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original at res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17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 G03G2215/0017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 G03G2215/0018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 G03G2215/00189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handling for scanning concerning the original's state of motion original mov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 Optical Systems Of Projection Type Cop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备有载置原稿的原稿玻璃台、具有把输入到前述原稿玻璃台的读取位置的原稿从读取位置输出的压纸辊和能把载置在前述原稿玻璃台上的原稿与压纸辊一起推压到前述原稿玻璃台上的有弹性的压板并相对于前述原稿玻璃台能开闭的原稿输送部F。原稿读取传感器在原稿玻璃台的下方移动并读取载置在前述原稿玻璃台上的原稿,并且,使输入到读取位置的原稿停止在读取位置上并读取。而且,在关闭前述原稿输送部并由压板把原稿推压到前述原稿玻璃台上之后,压纸辊把原稿推压在前述原稿玻璃台上。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读取形成在图片上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特别涉及读取没有偏移地载置在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图片的图像的图像读取装置和备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如数字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及它们的组合机等那样,存在备有图像形成部、图像读取部、一张张地向图像读取部的读取位置供给形成了图像的纸(以下称“原稿”)并把读取结束后的原稿排出到原稿排出台的原稿输送装置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以前,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例如具有图9至图12所示的第1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13至图19记述的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例如日本特开平10-293431号公报)。
(第1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9至图12所示的第1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备有图像形成部101、图像读取部102及原稿输送部103等。图像读取部102和原稿输送部103构成图像读取装置120。
图像读取部102,用把读取传感器104固定在规定的位置上并由原稿输送部103边输送片状的原稿P1边读取图像的“流动读取方式”和把书本等有一定厚度的原稿固定在原稿玻璃台105上、边向双箭头A方向移动读取传感器104边读取图像的“固定读取方式”的2种方法读取图像。
首先说明“流动读取方式”。装载在原稿输送部103的原稿托盘106上的原稿P1,由预备输送辊107和预备输送压板108输出,由分离片109和分离辊110分离成一张张的,由供纸辊对111,112输送到图像读取部102的读取位置113。输送到读取位置113的原稿P1,由压纸辊114紧贴在原稿玻璃台105上进行输送。这时,图像读取部102,通过把由原稿输送部103输送的原稿P1停止在读取位置113上的读取传感器104读入图像。读取后的原稿P1,由排纸辊对115,116排出到原稿排纸托盘117上。
接下来说明“固定读取方式”。在原稿玻璃台105上,设置在“固定读取方式”时成为把原稿P2载置在原稿玻璃台105上时的载置指示手段的指标118。指标118配置在流动读取时的读取位置113的右侧。在原稿玻璃台105上,载置原稿P2并由指标118固定定位其左端。图像读取部102,一边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向双箭头A方向移动读取传感器104一边读入载置在原稿玻璃台105上的原稿。载置在原稿玻璃台105上的原稿P2,由原稿输送部103的压板119推压在原稿玻璃台105上,使之不浮起。
如上所述,第1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由“流动读取方式”和“固定读取方式”读入图像的位置不同。从而,第1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1所示,最低限度需要把最大原稿尺寸的长度L1、在左侧的指标118的宽度的部分L2和在其更左边的用于确保“流动读取方式”时的读取位置113的宽度的部分L3加起来的这样的宽度,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是困难的。
(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因此,有的装置,如图13所示的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那样,把“流动读取方式”时的读取位置配置在图像读取部的右侧。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备有图像形成部A、图像读取部B、原稿输送部C等。图像读取部B和原稿输送部C构成图像读取装置E。
该图像读取部B也以固定读取方式和流动读取方式读取原稿。图像读取部B向着左右方向把扫描导轨282配置在机架281上。图像读取部B使原稿读取传感器283,例如接触图像传感器(CIS)在扫描导轨282上与原稿玻璃台284平行地进行扫描,读取放置在该原稿玻璃台284上的原稿(固定读取方式)。
图像读取部B具有原稿放置在原稿玻璃台284上时固定定位原稿的顶端部(左侧)的固定定位部280。另外,图像读取部B使原稿读取传感器283停止在读取位置D上并读取由原稿输送部C从原稿承载盘252一张张供给并在读取位置D上向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原稿(流动读取方式)。
下面对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原稿输送部C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4表示原稿输送部C的正视剖面图。
原稿输送部C,备有使原稿的图像面向下地载置原稿的原稿承载盘252、在与原稿相对的位置上的拾取辊203、位于拾取辊203下游的由衬垫204及分离辊205构成的分离部。拾取辊203回转自由地设置在供纸臂219,220(220未图示)上,该供纸臂219,220转动自由地设置在分离辊205的回转中心轴201上。拾取辊203,接触图像向下载置的原稿束的最上一页(最后页)。
另外,在拾取辊203和分离辊205之间,设置原稿安置传感器244。原稿安置传感器244检测原稿承载盘252上是否有原稿。在分离辊205的下游设置套准调节辊对206,207。在分离辊205和套准调节辊对206,207之间,设置套准调节前传感器245。套准调节前传感器245决定分离辊205把原稿输送到套准调节辊对206,207的输送量。
在套准调节辊对206,207的下游,配置一边把原稿推压在图像读取部B的原稿玻璃台284上一边输送该原稿的压纸辊208。在压纸辊208的下游,配置排出原稿玻璃台284上的原稿的输送辊对209,210。在再下游,配置把原稿排出到排出托盘218上的排纸辊对211,212。
图15是图像读取部B和原稿输送部C的俯视截面图。如图15所示,用符号262表示的铰链,设置在图像读取部B和原稿输送部C的左侧后方。用符号263表示的铰链设置在右侧后方。
如图16所示,压纸辊208,把前后部分安装在摇动臂248,249上,以前后的摇动臂248,249的轴承部248b,249b为中心进行回转。前后的摇动臂248,249,以轴承部248a,249a为转动中心自由摇动,压纸辊208的前后与摇动臂248,249一起独立地进行摇动,另外由分别挂在前后的摇动臂248,249上拉伸弹簧253,254,使前后的摇动臂248,249的最下部248c,249c(未图示)可靠地设置在原稿玻璃台284上。
另外,如图14所示,原稿输送部C具有在固定读取方式时推压原稿玻璃台284上的原稿的压板255。压板255,由贴合上位的海绵等弹性构件255a和下位的白色板部255b而构成。当关闭原稿输送部C时,白色板部255b设置在原稿玻璃台284上的原稿上,然后,弹性构件255a被压缩直到橡胶腿264,265,266设置在图像读取部B上。从而,原稿玻璃台284上的原稿,被可靠地推压在原稿玻璃台284上,不会从载置的位置移动。
另外,由于压纸辊208因摇动臂248,249而前后独立并接地在原稿玻璃台284上,即使由于各机构间尺寸误差使原稿输送部C的接地状态有所不同,但由于在读取部上可以在一定的状态下接地于原稿玻璃台284上,所以不会产生因压纸辊208从原稿玻璃台284上浮到规定距离以上而引起的图像模糊,可以可靠地进行读取。
以上说明的图13所示的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把读取位置D配置在图像读取部B的右侧。从而,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与第1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不同,由于在流动读取方式时的读取位置和固定读取方式时的读取位置之间,没有配置指标118,而在左端可以配置固定定位部280,所以可以减小原稿玻璃台284。
另外,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200,如图15所示,由于在固定读取方式时,压纸辊208推压最大原稿尺寸(在本原有例中为LGL尺寸)的后端并使原稿玻璃台284更小型化,所以实现了图像读取部B的小型化。即使不用压纸板255而用压纸辊208推压LGL原稿P2(最大尺寸原稿)的后端,由于压纸辊208推压在原稿玻璃台204上,所以可以防止LGL原稿的后端浮起并可以不产生图像模糊,可以可靠地读取原稿。
但是,压纸辊208由于因摇动臂248,249而前后独立并接地在原稿玻璃台284上,所以当打开原稿输送部C时,如图17所示,由于自重和拉伸弹簧253,254的牵引力,会从虚线的位置下拉到实线的位置上。
另外,在关闭压板255的状态下,弹性构件255a被压缩,但是压纸辊208在张开原稿输送部C时下降到实线的位置,位于压板255的白色板部255b的下面距离为h处。在该状态下,当把LGL原稿(最大尺寸)载置在原稿玻璃台284上,关闭原稿输送部C时,压纸辊208先接触LGL原稿的后端部(右端部),然后,由压板255推压原稿。
如图18所示,由于在关闭原稿输送部C的同时用压板255(参照图17)把原稿压在原稿玻璃台284上时,压板225从靠近作为转动中心的铰链262,263的里侧接触原稿,然后前侧接触原稿,所以在压纸辊208的前侧(摇动臂248)接触原稿玻璃台284之前,摇动臂249向箭头Y方向摇动,并且,从正面看时,如图17所示向箭头X方向摇动,从而,如图19所示,最大尺寸的原稿的后端,随着压纸辊208的里侧的摇动,位置向箭头X方向偏移。
再有,在关闭原稿输送部C使压板255接触原稿的时候,压板255推压原稿,原稿在原稿玻璃台284上停留在里侧向右偏移的状态下。当在该原稿位置上用“固定读取方式”读入图像时,由于原稿成为回转α角度载置在原稿玻璃台284上的状态,所以产生输出图像回转α角度的问题。
另外,即使在里侧具有原稿固定定位手段,由于原稿(特别是薄纸)被强力压附在原稿固定定位手段上,所以会产生原稿卷曲、破损及输出图像不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备有在流动读取原稿时输送原稿、在固定读取原稿时把原稿压附在读取位置上的输送回转体并在固定读取原稿时原稿的位置不因输送回转体而偏移,同时实现了装置小型化的图像读取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备有:载置原稿的读取玻璃构件;具有把输入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的读取位置的原稿从前述读取位置输出的输送回转体和能把载置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与前述输送回转体一起推压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有弹性的板状推压构件,并相对于前述读取玻璃构件能开闭的原稿输送部;用于读取位于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的读取手段;第一方式中,前述读取手段一边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的下方移动一边读取载置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且由前述输送回转体和前述推压构件推压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在第二方式中,前述读取手段以停止在读取位置的状态读取输入到前述读取位置处的原稿;其特征在于,通过关闭前述原稿输送部的动作,由前述板状推压构件把载置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推压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然后,前述输送回转体把由前述板状推压构件推压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前述原稿推压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从而进行前述第一方式下的前述读取手段对原稿的读取。
附图说明
图1是备有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正面概略剖面图。
图2是沿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输送方向的剖面图。
图3是第1实施例的原稿输送部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关闭图2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原稿输送部时的图像读取部及原稿输送部的右侧视图。
图5是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读取部及原稿输送部的俯视图。
图6是打开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原稿输送部时的图像读取部及原稿输送部的右侧视图。
图7是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压纸辊的立体图。
图8是沿第2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输送方向的剖面图。
图9是沿第土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输送方向的剖面图。
图10是图9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原稿输送部和图像读取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打开了图9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原稿输送部的立体图。
图12是图9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沿第2原有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纸输送方向的剖面图。
图14是沿图1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输送方向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3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图像读取部及原稿输送部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3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压纸辊的立体图。
图17是沿图13的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原稿输送装置的原稿输送方向的剖面图。
图18是图13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输送装置接触原稿玻璃台时沿压纸辊的剖面图。
图19是图13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原稿输送部与原稿玻璃台接触时图像读取部及原稿输送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实施例中,有第1、第2实施例共2个实施例。第1、第2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都是压纸辊的周边构造与原有的图像读取装置的构造不同。对于与原有的一样的部分赋予同样的符号并进行说明。
再有,图像读取装置读取形成在纸上的文字、绘图、图案等(以下统称“图像”)。所谓的纸有普通纸、树脂制的薄片、厚纸、明信片、证书、架空投影机用纸等。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在流动读取方式时,例如,读取在普通纸上形成了图像的原稿。
图1是沿备有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原稿输送方向的剖面图。
图像形成装置400,备有图像形成部A、图像读取部B、原稿输送部F等。图像读取部B和原稿输送部F构成图像读取装置K。该图像读取装置K是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400的图像形成部A)
在图1中,图像形成部A是在被记录材料P3上形成图像的部分。
拾取辊82从暗箱中输出载置在暗箱的倾动板81上的被记录材料P3。套准调节辊对83在停止回转的状态下,阻挡被记录材料P3的顶端。另外,感光体转筒85由激光扫描器86形成潜像,然后由显像器87形成调色图像。
套准调节辊对83在对合在感光体转筒85上的调色图像的位置上后开始动作,把被记录材料P3送入感光体转筒85和复印器88之间。复印器88把调色图像复印到被记录材料P3上。定像器89,在加热加压被记录材料P3后,把调色图像固定在被记录材料上。最后,排出辊对90把固定了调色图像的被记录材料排出到排出托盘91上。
(图像形成装置400的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K)
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K由图像读取部B和原稿输送部F构成。
(图像读取部B)
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部B以固定读取方式和流动读取方式读取原稿P1。图像读取部B向左右方向把扫描导轨282配置在机架281上。图像读取部B使作为读取手段的例如原稿读取传感器283、例如接触图像传感器(CIS),在扫描导轨282上与作为读取玻璃构件的原稿玻璃台84平行地扫描,读取放置在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固定读取方式)。
图像读取部B,在把原稿放置在原稿玻璃台84上时,例如,具有固定定位原稿的顶端部(左侧)的作为阻挡手段的固定定位部280。另外,图像读取部B,使原稿读取传感器283停止在读取位置D上,由原稿输送部F从原稿承载盘252中每次供给一张并读取在读取位置D上沿副扫描方向移动的原稿(流动读取方式)。
(原稿输送部F)
图2是原稿输送部F的正视剖视图。作为纸输送部的例如原稿输送部F,收纳在机架494内。原稿输送部F,具有使原稿的图像面向下放置的原稿承载盘252、在与原稿相对的位置上的拾取辊203、位于拾取辊203下游的由衬垫204及分离辊205构成的分离部。拾取辊203回转自由地设置在供纸臂219,220(220未图示)上,该供纸臂219,221转动自由地设置在分离辊205的回转中心轴201上。拾取辊203,与图像向下放置的原稿束的最上一页(最后页)接触。
另外,在拾取辊203和分离辊205之间,设置原稿安置传感器244。原稿安置传感器244用于检测原稿承载盘252上是否有原稿。在分离辊205的下游,设置记录器辊对206,207。在分离辊205和套准调节辊对206,207之间,设置套准调节前传感器245。套准调节前传感器245,用于决定分离辊205把原稿输送到套准调节辊206,207的输送量。
在套准调节辊对206,207的下游,配置用于把原稿压附在图像读取部B的原稿玻璃台84上同时输送该原稿的作为输送回转体的压纸辊8。在压纸辊8的下游,配置排出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的输送辊对209,210。在更下游,配置把原稿排出到排出托盘218上的排纸辊对211,212。
如图3所示,各辊由齿轮系或同步齿形带传递驱动。驱动马达221的皮带轮223,经同步齿形带362与作为开闭罩251(参照图2)的转动中心的供纸驱动轴243上的皮带轮361连结。配置在供纸驱动轴243的轴上的皮带轮225,经同步齿形带227与配置在分离辊轴233上的皮带轮226连结。
皮带轮226,经同步齿形带230与配置在拾取辊轴235上的皮带轮229连结。皮带轮226的回转力,经单向超越离合器224传递到分离辊205上,在图2中向逆时针回转方向上被传递,不在顺时针方向传递。皮带轮229的回转力,经联轴节232传递到拾取辊203上。供纸臂(前侧)219和供纸臂(后侧)220,支承分离辊轴233和拾取辊轴235,拾取辊203以分离辊轴233为转动中心可自由转动。另外,在拾取辊轴235上,摩擦构件231设置在皮带轮229和供纸臂(后侧)220之间,由加压弹簧234向供纸臂(后侧)220侧推压。
从而,当从皮带轮226经同步齿形带230使皮带轮229向逆时针方向回转时,由摩擦构件231的滑动负荷使拾取辊203以分离辊轴233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在图2中是下降方向)回转。相反,当皮带轮226向顺时针方向回转时,拾取辊203以分离辊轴233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在图2中是上升方向)回转。
下面,对套准调节辊206,压纸辊8、输送辊209、排纸辊211的驱动系统进行说明。驱动马达221的回转力,从皮带轮222经同步齿形带364传递到皮带轮363上。在皮带轮363上连接单向超越离合器365。该单向超越离合器365把驱动马达221的回转力,只在与向分离辊205的回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时才传递到套准调节辊206上。
从而,在驱动马达221正转时,回转力传递到图2中的分离辊205上而使分离辊205向反时针方向回转,但回转力不传递到记录器辊206上。另外在驱动马达221也逆转时,回转力不传递到图2中的分离辊205上,但是顺时针方向的回转力传递到套准调节辊206上。
套准调节辊206的轴上的皮带轮366,经同步齿形带368把回转力传递到压纸辊8的轴上的皮带轮365上。另外,设置在套准调节辊206的轴上的皮带轮369,372,经同步齿形带371,374,使皮带轮370和皮带轮373回转,分别使输送辊209和排纸辊211回转。
(图像读取部B和原稿输送部F的铰链部构成及原稿输送部F的压板的构成、压纸辊的构成)
图5是图像读取部B和原稿输送部F的俯视剖面图。如图5所示,用符号262表示的绞链,设置在图像读取部B和原稿输送部F的左侧后方。用符号263表示的铰链,设置在右侧后方。在图4中,通过把左右铰链的脚部262a,263a(262a因与263a同样构成而没有图示)分别插入设置在图像读取部B上的配合孔261内来决定原稿输送部F相对于图像读取部B的前后左右方向的位置。
另外,左右铰链的脚部262a,263a相对于设置在图像读取部B上的配合孔261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固定读取方式时,当把有一定厚度的原稿放置在原稿玻璃台84上并关闭原稿输送部F时可以向上躲避(可补偿)。
如图5所示,在压纸辊8前侧和后侧的两个地方及原稿输送部F的左手前侧,设置作为向图像读取部B上的接地部的橡胶脚264,265,266,原稿输送部F的重心G处于连结各接地部的3点所成的三角形内。
在此,如图6所示,在打开原稿输送部F的状态下,左右铰链262,263的支承面262b,263b(因为262b与263b是相同构成,故未图示)与图像读取部B接触(以下称“设置”)并支承原稿输送部F,而如图4所示,在关闭原稿输送部F的状态下,由于橡胶脚264,265,266的各接地部设置在图像读取部B上,所以左右铰链脚262a,263a向上方补偿且左右铰链262,263的支承面262b,263b离开图像读取部B。
如图7所示,压纸辊8,把前后部分安装在摇动臂48,49上,以前后的摇动臂48,49的轴承部48b,49b为中心进行回转。前后的摇动臂48,49以轴承部48b,49b为转动中心自由地摇动,压纸辊8的前后与摇动臂48,49一起独立地进行摇动,另外,由作为分别挂在前后的摇动臂48,49上的弹性构件的例如拉伸弹簧53,54,使前后的摇动臂48,49的最下部48c,49c(未图示)可靠地设置在原稿玻璃台84上。
另外,如图2所示,原稿输送部F,在固定读取方式时,具有用于推压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的作为推压构件的压板55。压板55,通过贴合上位的海绵等弹性构件55a和下位的白色板部55b而构成。在关闭原稿输送部F时,在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上设置白色板部55b,然后,弹性构件55a被压缩,直到橡胶脚264,265,266设置在图像读取部B上。从而,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由压板55可靠地推压在原稿玻璃台84上,不会从载置的位置移动。
这样,由于原稿输送部F的中心G处于连结橡胶脚264,265,266的各接地部的3点而成的三角形内,因此原稿输送部F处于关闭状态,橡胶脚264,265,266的各接触部由自重可靠地设置在图像读取部B上。原稿输送部F通常可以相对于图像读取部B安装在一定的位置上。为此,压板55不会浮起,在固定读取方式时,不会由于压板55的浮起产生外光和图像模糊引起的虚影。
另外,压纸辊8因摇动臂48,49而前后独立并接地在原稿玻璃台84上,所以,即使原稿输送部F的接地状态因各机构间的尺寸误差而有一些差异,由于对于读取部可以在一定的状态下接地在原稿玻璃台84上,所以不会产生由于压纸辊8从原稿玻璃台84上浮到规定距离以上而产生的图像模糊,可以可靠地进行读取。
以上说明的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400,把读取位置D配置在图像读取部B的右侧。从而,图像形成装置400,由于可以不在流动读取方式时的读取位置和固定读取方式时的读取位置之间配置指标118,而在左端配置固定定位部280,所以可以把原稿玻璃台84做小。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400,如图5所示,在固定读取方式时,由于压纸辊8推压最大原稿尺寸(在本实施例中是LGL尺寸)的后端并使原稿玻璃台84更小型化,所以实现了图像读取部B的小型化。即使不用压板55而用压纸辊8推压LGL原稿P2(最大尺寸原稿)的后端,由于压纸辊8推压在原稿玻璃台84上,所以可以防止LGL原稿的后端浮起,不产生图像模糊,可靠地进行原稿的读取。
(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K的特征部分)
如图2、图7所示,压纸辊8,由前后的摇动臂48,49以轴承部48a,49a为转动中心进行摇动。另外,把向上方(箭头W方向)拉起摇动臂48,49的柱塞56,56(一方未图示)与连结部48f,49f连结。在图2中,柱塞56从排出托盘18中突出,但这是夸张的图示,实际上没有突出。
在打开原稿输送部F的状态下,柱塞56根据开闭检测传感器S的信号上拉摇动臂48,49(图2的实线位置)。即,当控制部J接受了由开闭检测传感器S检测原稿输送部F被张开的信号时,控制部C控制柱塞56,使柱塞56上拉摇动臂48,49。在柱塞56上拉摇动臂48,49的状态下,摇动臂48,49的最下点48c,49c和压纸辊8的最下点之中的较低者,相对于白色板部55b的下面,位于距其距离为H的上方。
在保持上拉摇动臂48,49的状态下,当关闭原稿输送部F时,白色板部55b先接触原稿并把原稿推压在原稿玻璃台84上,为此,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位置不产生偏差,被可靠地推压在原稿玻璃台84上。
在此,当按下未图示的起动按钮时,柱塞56停止吸引,摇动臂48,49因拉伸弹簧53,54的作用而摇动,压纸辊8推压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后端。然后,由读取传感器283读取载置在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的图像。
如上所述,由于在摇动臂48,49和压纸辊8接触载置于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最大尺寸)之前,由压板55把原稿推压在原稿玻璃台84上,所以可以防止载置原稿的位置偏移。
即,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K中,在张开原稿输送部F时,由柱塞56把摇动臂48,49上拉到压板55的白色板部55b的下面的上方。然后,关闭原稿输送部F,在用压板55把原稿压附在原稿玻璃台84上之后,停止柱塞56的吸引,用压纸辊8把原稿(最大尺寸原稿)的后端推压在原稿玻璃台84上,所以可以防止原稿相对于原稿玻璃台84的位置偏移,并且,由于可以把原稿推压在原稿玻璃台84上,所以可以可靠地进行图像读取。
再有,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记述了由开闭检测传感器S检测原稿输送部F被张开及由柱塞56上拉摇动臂48,49的构成。作为另一种实施例,也可以在原稿输送部F的开放角度为规定角度时,设置检测载置于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尺寸的尺寸检测传感器,只在由尺寸检测传感器H检测的原稿的尺寸大的场合柱塞56上拉摇动臂48,49。尺寸检测传感器在把载置于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的一端固定并定位在固定定位部280上的状态下,检测原稿的另一端位于压纸辊8的正下方的程度是否够大。这时,在使用者关闭原稿输送部F之际,检测原稿输送部F的开放角度成为规定的角度时的原稿玻璃台84上的原稿的尺寸。而且,在大的原稿的场合,由柱塞56进行摇动臂48,49的上拉。然后,通过按下复印按钮来停止柱塞56的上拉并由压纸辊推压原稿。由于不是每次开闭原稿输送部F都由柱塞56上拉摇动臂48,49而进行,所以柱塞56的寿命变长。
(第2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M的特征部分)
下面,根据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M。
主要说明与第1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K不同的部分,其他部分相同故省略其构成的说明。
如图8所示,压纸辊408,由前后的摇动臂448,449(由于后侧的摇动臂449及与该臂449有关的部分与前侧的摇动臂448构成相同故未图示)以轴承部448a,449a为转动中心进行摇动。在关闭作为纸输送部的例如原稿输送部N的状态下,由于摇动臂448,449的最下部448c,449c与原稿玻璃台484接触,所以摇动臂448,449上升到图8的虚线的位置上。在张开原稿输送部N的状态下,摇动臂448,449由作为弹性构件的例如拉伸弹簧453,454(因后侧的拉伸弹簧与前侧的拉伸弹簧453相同故未图示)向下方牵引。因此,设置在摇动臂448,449上的固定定位部448d,449d与作为设置在机架侧的突部的例如限制部448e,449e接触。限制部448e,449e限制摇动臂448向顺时针方向进行规定量以上的摇动。再有,由限制部448e,449e和拉伸弹簧453,454决定张开原稿输送部N时的压纸辊408的位置并构成本发明的定位手段。
限制部448e被配置成:在由限制部448e,449e限制摇动臂448的摇动时,压纸辊408的最下部和摇动臂448,449的最下部448c,449c中的较低方,相对于压板455的白色板部455b,位于距离为H的高的位置上。另外,在关闭原稿输送部N之际,当弹性构件455a被压缩到压板455的白色板部455b位于图8的双点划线的位置时,压纸辊408必须可靠地与原稿玻璃台484接触。从而,配置限制部448e,449e,使压板455的压缩量G和距离H的关系成为G>H>0。
由此,当关闭原稿输送部N时,通过白色板部455b先接触并推压原稿,可以防止载置的原稿(最大尺寸)相对于摇动臂448,449的摇动偏移,并且,在关闭原稿输送部N的状态下,压纸辊408可以可靠地推压原稿玻璃台484上的原稿。
即,在本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装置M中,设置限制用于摇动压纸辊408的摇动臂448,449的回转量(摇动量)的限制部448e,在打开原稿输送部N的机架494的状态下,摇动臂448,449的下面比压板455的白色板部455b的下面高。而且,在关闭原稿输送部N时,由于白色板部455b比压纸辊408先推压载置的原稿,所以可以防止最大尺寸的原稿的后端部因压纸辊408的摇动产生位置偏移,可以可靠地进行固定读取时的图像读取,另外,由于不使用柱塞56等昂贵的电气零件,所以可以用廉价的装置构成来实现上述效果。

Claims (6)

1.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备有:
载置原稿的读取玻璃构件;
具有把输入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的读取位置的原稿从前述读取位置输出的输送回转体和能把载置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与前述输送回转体一起推压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有弹性的板状推压构件,并相对于前述读取玻璃构件能开闭的原稿输送部;
用于读取位于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的读取手段;
第一方式中,前述读取手段一边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的下方移动一边读取载置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且由前述输送回转体和前述推压构件推压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在第二方式中,前述读取手段以停止在读取位置的状态读取输入到前述读取位置处的原稿;
其特征在于,通过关闭前述原稿输送部的动作,由前述板状推压构件把载置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推压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然后,前述输送回转体把由前述板状推压构件推压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前述原稿推压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从而进行前述第一方式下的前述读取手段对原稿的读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备有:
向把前述输送回转体压接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方向施加弹性力的弹性构件;
反抗前述弹性构件并向离开前述读取玻璃构件的方向牵引前述输送回转体的柱塞,
在关闭前述原稿输送部并由前述板状推压构件把原稿推压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之后,停止由前述柱塞进行的牵引,前述输送回转体通过前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把原稿推压到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备有:
在打开前述原稿输送部时决定前述输送回转体的位置的定位手段,
在关闭前述原稿输送部并由前述板状推压构件把原稿推压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之后,前述定位手段定位前述输送回转体,使前述输送回转体把原稿推压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
前述输送回转体可摇动地被支承,前述定位手段具有用于限制前述输送回转体摇动的突部和把前述输送回转体向前述突部一侧推压的弹性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输送回转体配置在前述板状推压构件的一端侧,在前述板状推压构件的另一端侧同时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侧,配置定位载置在前述读取玻璃构件上的原稿的端部并决定原稿的位置的固定定位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输送回转体,是朝向与输入原稿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辊子,前述辊子的两端分别支承在相对于前述原稿输送部摇动自由地设置的摇动臂上。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备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
把由前述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形成在被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形成手段。
CNB2004100019061A 2003-01-15 2004-01-15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03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07611A JP4054685B2 (ja) 2003-01-15 2003-01-15 画像読取装置
JP007611/2003 2003-01-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17806A CN1517806A (zh) 2004-08-04
CN100370367C true CN100370367C (zh) 2008-02-20

Family

ID=32652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190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70367C (zh) 2003-01-15 2004-01-15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06291B2 (zh)
EP (1) EP1445661A3 (zh)
JP (1) JP4054685B2 (zh)
KR (1) KR100545593B1 (zh)
CN (1) CN10037036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35275B1 (ko) * 2004-12-21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캐닝장치
KR100636238B1 (ko) 2005-06-01 2006-10-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캐너 및 이를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5019239B2 (ja) * 2010-05-25 2012-09-05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088535A (zh) * 2010-11-29 2011-06-08 卡莱泰克图像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压纸滚筒
US9239970B2 (en) 2011-12-27 2016-01-19 Showa Aluminum Can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system
JP6946939B2 (ja) * 2017-10-31 2021-10-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9741A (en) * 1979-02-20 1982-03-16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pay-off device for an automatic original feed unit
JPH1188594A (ja) * 1997-09-09 1999-03-30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5371A (ja) * 2001-05-09 2002-11-22 Canon Inc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362813A (ja) * 2001-06-07 2002-12-18 Canon Inc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68953A (ja) * 2001-06-07 2002-12-20 Canon Inc 原稿送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52832A (ja) * 1987-04-03 1988-10-19 Ricoh Co Ltd 原稿自動循環給紙装置
JP2839504B2 (ja) * 1988-06-29 1998-12-16 株式会社東芝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4970606A (en) * 1988-07-27 1990-11-13 Ricoh Company, Ltd.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US5001520A (en) * 1988-10-26 1991-03-19 Konica Corporation Document conveyance apparatus with retractable auxiliary conveyance roller
JP2939621B2 (ja) * 1989-02-13 1999-08-25 コニカ株式会社 原稿搬送装置
JPH0389674A (ja) * 1989-08-31 1991-04-15 Fuji Xerox Co Ltd 原稿読み取り装置
JPH03197978A (ja) * 1989-12-27 1991-08-29 Toshiba Corp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US5634635A (en) * 1994-08-26 1997-06-03 Nisca Corporatio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U3426895A (en) * 1994-10-17 1996-05-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ontainer, toner container assembling method,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0229024B1 (ko) * 1997-02-14 1999-11-01 윤종용 플랫베드 스캐너 장치
JP3472076B2 (ja) 1997-04-18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JP2000224393A (ja) * 1999-01-29 2000-08-11 Konica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複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9741A (en) * 1979-02-20 1982-03-16 Konishiroku Photo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pay-off device for an automatic original feed unit
JPH1188594A (ja) * 1997-09-09 1999-03-30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35371A (ja) * 2001-05-09 2002-11-22 Canon Inc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
JP2002362813A (ja) * 2001-06-07 2002-12-18 Canon Inc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68953A (ja) * 2001-06-07 2002-12-20 Canon Inc 原稿送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445661A3 (en) 2011-06-08
US7406291B2 (en) 2008-07-29
EP1445661A2 (en) 2004-08-11
CN1517806A (zh) 2004-08-04
KR100545593B1 (ko) 2006-01-24
JP2004221993A (ja) 2004-08-05
JP4054685B2 (ja) 2008-02-27
US20040145785A1 (en) 2004-07-29
KR20040066012A (ko) 200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60038339A1 (en)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954806B2 (en) Medium revers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17013459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utomatic coupling device
KR100455325B1 (ko) 원고 이송 장치, 원고 판독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2398786A (zh) 成像设备
CN100370367C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67694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20783A (ja) 原稿送り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368953A (ja) 原稿送り装置
JP2008050154A (ja)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
JP3729743B2 (ja) 給紙装置
JP45856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359162B2 (ja) 原稿自動給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33201B2 (ja) 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452547B1 (ko) 복합기의 자동 원고 이송장치
JP3727458B2 (ja) 原稿自動搬送装置
JP3754811B2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397011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3766078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8063012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50244A (ja) 給紙装置
JP2006121519A (ja) 原稿自動送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S58148149A (ja) 原稿自動搬送装置
JPS59114235A (ja) シ−ト原稿自動送り装置
JPS58148150A (ja) 積載シ−ト自動搬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0

Termination date: 201501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