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68203C -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68203C
CN100368203C CNB2005100691655A CN200510069165A CN100368203C CN 100368203 C CN100368203 C CN 100368203C CN B2005100691655 A CNB2005100691655 A CN B2005100691655A CN 200510069165 A CN200510069165 A CN 200510069165A CN 100368203 C CN100368203 C CN 1003682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nt
braille
mark
black word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91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09703A (zh
Inventor
赤岩正夫
植原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09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09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82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820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1/00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 G09B21/001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blind persons
    • G09B21/003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blind persons using tactile present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e.g. Braille disp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in Braille or with keyboar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by blind or disabled per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在带内的公共配置部内美观地配置与盲文刻印对应的墨字打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在分别进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时,确定盲文刻印所需要的刻印部长度,并设置墨字打印所需要的打印部长度,再比较刻印部长度和打印部长度,并基于较长的一方设置公共处理区域的区域长度及其公共处理区域,以使公共处理区域容纳下分别进行的墨字打印和盲文刻印,该公共处理区域对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进行的墨字打印和与墨字打印对应的盲文刻印双方来说是公共的、并设置在同一个带中的区域。

Description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同一条带上进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前,大家熟知的盲文标签,其将视觉障碍者可以识别的盲文和视觉无障碍者可以看见的墨字(相对盲文而言是指通常的印刷字符),按照字的间距并行配置(或者重叠配置),使视觉障碍者和正常视力者都能识别(特开平10-275206号公报)。
那么,在盲文(刻印)中,从视觉障碍者触摸阅读的特点出发,在表示假名等的6点盲文等中,就其配置来说,有在盲文器和盲文刻印机等中常用的1字符(1块)或字符间(块间)的方法(以下简称“民间方法”,参照图4A及图4B等)。因此,盲文刻印所必须的配置部(刻印配置部)的长度(刻印配置部长度),与来自实用要求的民间方法相适应,能够由其字符数来统一确定。
另一方面,如果只考虑墨字打印(即字符打印)的话,即使对于输入同一字符信息,根据使用汉字或假名的情况,其字符数也可以不同,或者也可以任意设置字符大小、字体、字符装饰等,因而可以实现丰富多彩地配置。可是,要使其的设置适合于盲文刻印的民间方法的话,需要上述的民间方法的知识,而且设置本身也变得繁杂且费事,实质上,就是不可能行得通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带内的公共处理区域上美观地配置与盲文刻印相对应的墨字打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是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在同一个带的公共处理区域内进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其包括:刻印部长度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所述盲文刻印所需要的刻印部长度;打印部长度设置装置,用于设置所述墨字打印所需要的打印部长度;区域长度设置装置,用于比较所述刻印部长度与所述打印部长度,并基于较长的一方设置所述公共区域的区域长度。
本发明的字符信息处理方法是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在同一个带的公共处理区域内,进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求出所述盲文刻印所需要的刻印部长度,并与为所述墨字打印而设置的打印部长度比较,基于较长的一方设置所述公共处理区域。
在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中,因为设置了与盲文刻印的民间方法不直接相关的公共区域的区域长度,所以可以在该区域内分别进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因此,即使不知道盲文刻印的民间方法,也能在公共区域内任意设置墨字打印的配置,基于此,可以按照期望实现美观地配置。而且,用于盲文刻印的刻印部长度较长的情况下,设置的公共处理区域就是基于该刻印部长度的,因此,对于盲文刻印配置的担心就不必要了,只要设置墨字打印的配置,使其容纳在公共处理区域内就可以了。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也能通过自动或手动设置,来满足民间方法。另一方面,用于墨字打印的打印部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变成了基于原来的、用于墨字打印的打印部长度来确定公共处理区域,因此能够按照期望进行配置。而且,此时,较短一方的刻印部长度的刻印配置部已经容纳在公共处理区域内,因此,盲文刻印的配置也可以毫无问题。此外,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也可以在公共处理区域内、沿带的长边方向并行配置,或部分重叠配置。
在上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区域长度设置装置最好包括用于比较所述打印部长度和刻印部长度的长度比较装置、以及用于将该比较结果作为所述公共区域的设置信息来报知的比较结果报知装置。
因为在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能够报知打印部长度和刻印部长度的比较结果,所以用户就可以掌握被报知的设置信息,并将其用于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配置中。
在上述的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刻印部长度确定装置最好包括刻印部长度计算装置,所述刻印部长度计算装置基于用假名表示所述字符信息时的字符个数,算出所述刻印部长度。
在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因为刻印部的长度是基于将字符信息以假名形式表示时的字符数目计算出来的,所以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刻印部的长度。
在上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所述刻印部长度计算装置最好包括刻印部长度运算装置,在前后的空白均为Mb、块内横向刻印点的间距为B14、块间横向刻印点间距为B41、以及所述字符个数为Nb的情况下,该刻印部长度运算装置按照计算公式:BL=Mb×2+B14×(Nb+1)+B41×(Nb-1)来计算刻印部长度BL。
在上述的各字符处理装置中,所述打印部长度设置装置最好包括:打印条件设置装置,其设置包括用于所述墨字打印的字体、字符大小及字符装饰中的任一个的打印条件;以及打印部长度计算装置,其基于所述字符信息及所述打印条件,算出所述打印部长度。
在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打印部长度通过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与字体、字符大小及字符装饰等设置的打印条件来计算,因而可以很容易地设置打印部长度。
在上述的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最好在所述墨字打印之后进行盲文刻印。
在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在墨字打印之后进行盲文刻印,因为在墨字打印之前就已经确定了用于盲文刻印的盲文刻印部长度,并也基于此对公共处理区域进行了设置,所以能够很容易地将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双方配置在公共处理区域内,与此同时,还能够保证不在盲文刻印凸点处进行墨字打印,也能够保证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过程中各自都不产生障碍。
在上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最好还包括:墨字打印装置,其在所述带的所述公共处理区域内进行所述墨字打印;以及切割装置,其根据所述公共处理区域切割所述墨字打印后的所述带,作为标签;以及盲文刻印装置,其接受切割以后的所述标签,并在其上进行所述盲文刻印。
在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将在公共处理区域内进行了墨字打印后的带基于公共处理区域进行切割作为标签,并在该标签上进行盲文刻印,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实施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并做成基于公共处理区域长度的标签。
在上述的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最好还包括盲文位置分布装置,该装置在所述刻印部长度比所述打印部长度短时,分布在公共处理区域内的、所述盲文刻印的位置,该盲文位置分布装置最好包括盲文位置选择装置,该盲文位置选择装置具有靠前、居中、靠后中的多个选择项。
在该字符信息处理装置中,在刻印部长度比打印部长度短时,通过分布公共处理区域内的盲文刻印的位置,能够按照所期望的位置配置盲文刻印。而且,因为有靠前、居中、靠后中的多个选择项,所以只要选择这些中的任一项,就可以很容易地、美观地分布盲文打印的位置。
在该信息处理方法中,求出盲文刻印所需要的刻印部长度,并与为墨字打印而设置的打印部长度进行比较,基于较长的一方设置公共处理区域。因此,在用于盲文刻印的刻印部长度较长时,基于刻印部长度来设置公共处理区域;在用于墨字打印的打印部长度较长时,基于打印部长度来设置公共处理区域。前者的情况下,公共处理区域较打印部长度长,后者的情况下,因为公共处理区域原本就是基于用于墨字打印的打印部长度来设置的,因此,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能够按照期望且美观地配置墨字打印。而且,无论哪一种情况,都是大于或等于刻印部长度的,因此能够毫无问题地配置盲文刻印。
此外,本发明的报知方法是,在同一个带的公共处理区域内,报知所述公共处理区域的设置信息,该信息用于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进行墨字打印和盲文刻印,所述报知方法的特征在于,计算出所述盲文刻印所需要的刻印部长度,并将其与为所述墨字打印而设置的打印部长度进行比较,再将比较结果作为所述的设置信息进行报知。
在该报知方法中,将刻印部长度与打印部长度的比较结果作为公共处理区域的设置信息报知,因此用户可以掌握该被报知的设置信息,并能将其用于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配置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实施方式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标签制作装置的开盖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标签制作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概略方框图。
图4A及图4B是6点盲文的说明图及刻印凸点的截面图。
图5A及图5B是刻印单元的平面图及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盲文刻印部中的带传送的说明图。
图7是标签制作装置的整体处理的流程图。
图8A、图8B及图8C是关于图7的处理模式的补充说明图。
图9A、图9B及图9C是关于图7的带宽度不同的补充说明图。
图10是标签制作时在显示画面上的操作例的说明图。
图11A、图11B及图11C是接着图10的、与打印指示时的图10相同的说明图。
图12A、图12B及图12C是基于民间方法的墨字盲文均印时的标签制作例的说明图。
图13A、图13B、图13C、图13D及图13E是与刻印配置长度对应的打印配置部长度例的说明图。
图14A、图14B、图14C、图14D及图14E是与公共配置部对应的墨字打印的分布例的说明图。
图15是布局设置指示时的、与图11A、图11B及图11C相同的说明图。
图16A、图16B及图16C是墨字与盲文并行的、基于墨字分布例的标签制作例的说明图。
图17A、图17B及图17C是墨字与盲文重叠的、基于墨字均匀分布时的标签制作例的说明图。
图18A、图18B及图18C是墨字与盲文重叠的、基于其它墨字分布时的标签制作例的说明图。
图19A、图19B是表示另一个例子的、与图11A、图11B及图11C相同的说明图。
图20A、图20B、图20C、图20D是墨字与盲文并行的、盲文分布时的标签制作例的说明图。
图21A、图21B及图21C是墨字与盲文重叠的、盲文分布时的标签制作例的说明图。
图22A、图22B及图22C是墨字与盲文平行、墨字靠前的盲文分布时的标签制作例的说明图。
图23A、图23B及图23C是带宽度最小时的、并对应于图22A、图22B及图22C的标签制作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标签制作装置。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标签制作装置1由具有手持部分13的装置盒2来形成外部轮廓,其中,装置盒2由前部盒2a和后部盒2b一体形成。前部盒2a具有墨字打印部120,用于对从带盒(盒式带机)C陆续出来的带T进行墨字打印。而且,后部盒2b具有盲文刻印部150,通过用户手动插入带T(即用户用手指拿着带T,将其适当地插入到盲文刻印部150)来进行盲文刻印。
在前部盒2a的前部表面,配置了具有各种输入键的键盘3,同时,在其后部表面,安装有开闭盖21,并配置了长方形的显示器4。另外,在开闭盖21的内部左侧,形成凹陷的、用于装配带盒C的带盒装配部6(墨字打印部120),通过按下盖体打开按钮14打开开闭盖21,在开闭盖21打开的这种状态下,带盒C可以在带盒装配部6处进行装卸。另外,在开闭盖21上形成有窥窗21a,用于在开闭盖21闭合状态下观察带盒C的装配(安装、来安装)情况。
在前部盒2a的右侧部,形成用于供给电源的电源供给口11和用于与电脑等外部装置连接的连接口(接口)12,通过这些连接,就能够根据来自于外部装置的字符信息进行墨字打印或盲文刻印了。另外,在前部盒2a的左侧部,形成连通带盒装配部6和外部的打印带输出口22,邻近该打印带输出口22有用于切断从墨字打印部120送出的带T的切断部140。而且,通过切断部140来切断带T的后端,就可以从打印输出口22输出进行墨字打印以后的带T。
另外,如图3所示,作为从控制系统角度来看的基本构成,标签制作装置1包括以下各部分:操作部110,其包括键盘3和显示器4,用于负责人机接口的处理,如处理字符信息的输入和各种信息的显示等;墨字打印部120,其包括带盒C、打印头7以及打印传送马达121,用于一边传送带T及墨带(色带)R,一边在带T上进行墨字打印;切断部140,其包括带切割器142及驱动它的切割马达141,用于切断已经打印完的带T;盲文刻印部150,其包括螺线管47、刻印针41以及刻印传送马达151,用于一边传送带T一边在该带T上进行盲文刻印;检测部170,其包括用于检测带T(带盒C)种类的带识别传感器171、用于在盲文刻印部150中检测带前端的前端检测传感器91、用于在盲文刻印部150中检测打印在带T上的前后识别信息D的前后识别传感器92、用于检测打印传送马达121的旋转速度的打印部旋转速度传感器172、及用于检测刻印传送马达151的旋转速度的刻印部旋转速度传感器173;驱动部180,其包括显示驱动器181、头驱动器182、打印传送马达驱动器183、切割马达驱动器184、刻印驱动器185以及刻印传送马达驱动器186;控制部200,其与各部分连接,用于控制标签制作装置1的整体动作。
控制部200包括CPU 210、ROM 220、RAM 230以及输入输出控制装置(以下,简称“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250,相互之间通过内部总线260连接。ROM 220包括:控制程序块221,存储用于通过CPU 210控制墨字打印或盲文刻印等各种处理的控制程序;控制数据块222,除了存储用于进行墨字打印的字符字体数据和用于进行盲文刻印的盲文字体数据以外,还存储用于墨字打印前后识别信息D的数据和用于对盲文数据进行刻印控制的控制数据等。此外,字符字体数据也可以不存储在ROM 220内,个别地存储在CG-ROM中。
RAM 230包括:各种工作区块231,用于作为标记等使用;墨字打印数据块232,用于存储已生成的墨字打印数据;盲文刻印数据块233,用于存储已生成的盲文刻印数据;显示数据块234,用于存储在显示器4上显示的显示数据;布局块235,用于存储已设置的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和盲文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的布局(版面);反转盲文数据块236,用于存储根据已设置的布局信息、在使盲文数据旋转了180°的状态下刻印时使用的反转盲文数据B’(将盲文数据从其结束处展开的数据,参照图9A、图9B及图9C)。这些数据块作为用于控制处理的工作区域来使用。还有,为了即使切断RAM 230的电源也能够保持其存储的数据,需要经常备份。
在IOC 250中,包括一些逻辑电路,这些逻辑电路用于补充CPU 210的功能并处理与各种周边电路的接口信号,这些逻辑电路是由门阵列或常规的LSI等构成的。基于此,IOC 250将来自键盘3的输入数据和控制数据、或检测部170的各种传感器值,原封不动地或加工以后,摄取到内部总线260,与此同时,与CPU 210联动,将由CPU 210输出到内部总线260上的数据或控制信号,原封不动地或加工以后,输出给驱动部180。
而且,CPU 210基于上述的构成,按照ROM 220内的控制程序,通过IOC 250输入来自于标签制作装置1内各部分的各种信号和数据。还有,基于输入的各种信号及数据,处理RAM 230内的各种数据,并通过IOC 250向标签制作装置1内各部分输出各种信号及数据,基于此,来进行诸如控制墨字打印处理与盲文刻印处理等。
例如,一旦从键盘3输入了字符信息,CPU 210就基于该字符信息生成墨字打印数据,并将其暂时存储在墨字打印数据块232中,与此同时,基于同一字符信息,生成盲文刻印数据,并将其暂时存储在盲文刻印数据块233中。还有,一旦从键盘3取得了墨字打印和盲文刻印的命令,就开始驱动打印传送马达121,并根据打印部旋转速度传感器172的检测结果驱动打印头7,从而进行基于墨字打印数据块232内的墨字数据的墨字打印。还有,此时,与墨字数据打印的同时,也进行前后识别信息D的打印(事先存储于控制数据块222内的数据)。其后,通过传送基于墨字打印数据(当可以在字符信息输入时设置字符后的空白长度时,该打印数据也包含附于其后的这些空白数据)的特定长度的带,由带切割器142切断该带的后端,并从打印输出口22输出该带T。
紧接着(未执行复位操作或关电源操作),一旦通过用户的手动输入,将切成了长方形的带T插入刻印带插入口31的话,通过驱动刻印单元80及带传送机构60,就可以基于盲文刻印数据块233或反转盲文数据块235内的反转盲文数据B’(参照图9A、图9B及图9C)进行盲文刻印。而且,刻印完成后,通过驱动刻印传送马达151,传送基于盲文刻印数据的特定长度的带(当可以在字符信息输入时设置字符后的空白长度时,该刻印数据也包含附于其后的这些空白数据),将带T从刻印带输出口32输出。
参照图1~图3,再详细加以说明。在键盘3处,排列着字符键区3a及用于指定各种动作模式等的功能键区3b。字符键区3a是用于进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时输入字符信息的按键区域,由按照JIS排列的全部键构成。此外,功能键区3b包括:执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打印/运行键(打印键),指示盲文刻印部150内的带T的传送开始的传送开始键,手动指示进行盲文刻印的刻印开始键,选择用于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处理模式的模式键,设置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和盲文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参照图9A、图9B和图9C)的配置的布局键。还有,在这些键以外,功能键区3b与常用的文字处理机一样,在其上还包括用于撤销处理等的取消键,用于移动光标的光标键,用于确定各种选择画面的选择项及正文输入换行的确定(回车)键等。
作为通过模式键选择的处理模式,包括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进行墨字打印及盲文刻印的第一处理模式(参照图8A),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只进行墨字打印的第二处理模式(参照图8B),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只进行盲文刻印的第三处理模式(参照图8C),模式键可以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处理模式。
显示器4在横向(X方向)约12cm×纵向(Y方向)5cm的长方形区域内可以显示192点×80点的显示图像,该显示器4在以下情况时被使用:用户从键盘3输入字符信息,然后制作、编辑用于墨字打印的墨字数据与用于盲文刻印的盲文数据。还有就是,该显示器4显示各种错误信息或消息(指示内容),报知给用户。
在墨字打印部120中的带盒装配部6中,包括:在头包容器20a内内藏由热敏头构成的打印头7的头单元20;与打印头7对峙(相对设置)的压纸滚筒(platen)驱动轴25;卷曲驱动轴23,用于卷曲墨带R;带卷盘17的定位突起24。此外,在带盒装配部6的下侧,内藏用于旋转压纸滚筒驱动轴25及卷曲驱动轴23的打印传送马达121。
带盒C的构成包括:在盒子51内部的上部中央部位配置的、用于卷曲一定宽度带T的带卷盘17;以及在右下部配置的、用于卷曲墨带R的墨带卷盘19,带T与墨带R具有相同的宽度。此外,在带卷盘17的左下部,形成有用于插入头包容器20a的贯通孔55;对应于带T与墨带R的重叠部分,设置与上述的压纸滚筒驱动轴25配合的、旋转驱动的压纸滚筒53,其中压纸滚筒驱动轴25嵌入压纸滚筒53。另一方面,在靠近上述的墨带卷盘19处配置有墨带卷曲卷盘54,从墨带卷盘19送出的墨带R能够卷曲在墨带卷曲卷盘54上,该墨带卷曲卷盘54是围绕头容纳器20a而配置的。
一旦将带盒C装配在带盒装配部6上,则头包容器20a与贯通孔55、定位突起24与带卷盘17的中心孔、卷曲驱动轴23与墨带卷曲卷盘54的中心孔将分别呈插入状态,打印头7与滚筒卷盘53隔着带T与墨带R配置(当接する),因而可以实现墨字打印。在墨字打印中,除了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的墨字数据外,还打印用于识别带T前后的前后识别信息D(参照图6)。之后,墨字打印完成的带T被送到打印带输出孔22。
带T没有特意图示,它是由背面设有粘着剂层的基材片(信息形成层)和通过该粘着剂粘附在基材片上的剥离纸(剥离纸层)构成的。从正面观察,基材片是由用于提高油墨(该油墨来自于墨带的热敏转印)固定性的显像层和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的薄膜构成的,层压作为该基材片主体的基材层以及由粘着剂构成的粘合剂层而构成。另一方面,在将该基材片作为标签使用之前,剥离纸的作用在于保证粘着剂层不粘上灰尘等,剥离纸是由表面经过硅处理的上等纸构成的。因此,粘合剂层粘附剥离纸的粘附力与粘附基材层的粘附力相比,是极其小的。
此外,带T包括带种类(带宽度、带颜色、油墨颜色、带材质等)不同的很多种,因而在盒子51的背面设置了以识别带种类为目的的多个孔(未图示)。此外,对应这些孔,在带盒装配部6处设置了多个用于检测这些信息的带识别传感器(微动开关)171,根据检测该带识别传感器171的状态,就可以判断带类型。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以带宽度24mm(带T1)、带宽度18mm(带T2)、带宽度12mm(带T3)(参照图6)为例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在后部盒2b处,在其内部安装了进行盲文刻印的配置(盲文刻印部)150,在其上部十字形敞开以露出盲文刻印部150(具体来说,带通道70、刻印头80及数据传送机构60)。此外,在该开口部30的右面形成用于用户手动插入带T的刻印带插入口31,在左面形成用于输出盲文刻印完成后的带T的刻印带输出口32。
盲文刻印部150包括:基于3个刻印针41(参照图5B)来进行盲文刻印的刻印单元80、将插入到刻印插入口31的带T向刻印带输出口32传送的带传送机构60、以及带T被传送的通道70,对由带传送机构60驱动的、沿着带传送通道70运动着的带T,由刻印单元80有选择性驱动其3个刻印针41,从而形成盲文B。
带传送机构60包括:可正反旋转的夹紧滚筒的传送滚筒61,将传送滚筒(从动滚筒)61支撑在装置框架65上的支撑部件62,以及刻印传送马达151,传送滚筒61为了不将已经刻印完成的盲文B压坏,在带T的通道70的宽度方向,上下各形成三个用于避免干扰(不互相干扰的配置)的环状槽63(参照图6)。
此外,刻印单元80包括:配置在带T内侧的嵌入3个刻印针41的刻印部件81(刻印头)、在隔着带T与刻印部件81对置位置上设置的刻印接受部件82(参照图5B),该刻印单元80固定配置在带通道70的宽度方向的下端部(参照图5A)。从而,在最大宽度(24mm)的带T1上进行盲文刻印时,能够在该带T1的宽度方向的下半部进行盲文刻印。
在这里,参照图4A及图4B和图12A,说明一下在带T上形成的盲文B(六点盲文B)。图4A是示出了表示字符信息“し”的盲文(盲文数据)B的图。
根据在盲文器和盲文印刻机等中常用的1字符(1块)和字符间(块间)的方法(以下“民间方法”),如图4A及图4B所示,6点盲文B用纵3个×横2个的6个点(刻印点:所谓的被称作“1点”~“6点”的6个点)来构成一块201,用该一块201,就可以表现1字符或浊音符号等的属性。
此外,在盲文B中,除了这样的表示假名字符与数字等的6点盲文B以外,也使用表示汉字的8点盲文(一块是由纵4个×横2个的点来构成的盲文)。在这里,我们以形成6点盲文B的方法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也适用形成8点盲文的标签制作装置,。
对于6点盲文B来说,一块201用纵3个×横2个的配置模式来分布(分配)6个刻印点(1点~6点)201a~201f,纵向间距约为2.4mm,块内的横向间距约为2.1mm(例如,1-4间的间距B 14=2.1mm),块间间距约为3.3mm(例如,4-1间的间距B41=3.3mm)。
图4A及图4B中,选择刻印6个刻印点(1点~6点)201a~201f中的4个刻印点201a、201b、201e、201f,并在带T上形成具有诸如有圆角的圆筒形、半球形、圆锥形、四角锥形等截面形状的(参照图4B)、4个刻印凸点202a、202b、202e、202f。此外,为了刻印6点盲文B,从一块201的大小(带宽度方向的长度)的角度来换算,最低带宽度就必须有12mm(带T3)。
而且,在本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作为刻印单元80,准备了可相互交换的两种单元。一种用于形成约1.4mm的小型的小刻印凸点203,另一种用于形成约1.8mm的大型的大刻印凸点204。大小两种刻印凸点203、204可以基于用途来划分其使用,例如,小刻印凸点203是面向习惯于读取盲文B(先天盲人)的,大刻印凸点204是面向初学者(中途失明者)的。
接下来,参照图5A及图5B,说明刻印单元80的构成。图5A是从图1的上方看刻印单元80的平面图,图5B是刻印单元80的截面图。图5A表示的是墨字打印后的带T(带宽度12mm)从刻印带插入口31通过手动插入,送入带通道70,并向刻印带输出口32输送的状态。
如图5A及图5B所示,刻印单元80包括:具有3个刻印针41的刻印部件81及接受该刻印针41的刻印接受部件82,刻印部件81具有沿着带宽度方向(图5A的上下方向)的、以间隔为2.4mm排列着的3个刻印针41,并与6个中的纵向的3个刻印点201a、201b、201c(或201d、201e、201f)对应,与此同时,通过对将螺线管47作为驱动源的直线运动进行引导的导向部件45,保持该刻印部件81与带T垂直。刻印针41的头部41a形成了这样的形状,该形状的头部可使刻印了的刻印凸点202形成有圆角的圆筒形、半球形、圆锥形、四角锥形等截面形状(参照图4B)。
在这里,活塞48通过螺线管47做直线运动,则臂部件46以支持部件49为支点旋转,进而刻印针41沿相对于带T垂直的方向直线运动。而且,分别连接于3个臂部件46的3个螺线管47以分别位于三角形的角部的形式配置。另一方面,刻印接受部件82在与3个刻印针41相对的面42a处,形成与3个刻印针41相对应的3个刻印接受凹部43。
而且,刻印单元80通过该刻印针41与刻印接受部件82,在带T上形成刻印凸点202。即,对应于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而生成的盲文数据,激励螺线管47,并牵引活塞48,进而,刻印针41按照导向部件45的引导、沿垂直于带T的方向前进,隔着带T接触到刻印接受凹部43,从而在带T上形成刻印凸点202。
接下来,参照图6,说明带T在盲文刻印部150中的输送。按照上述的说明,盲文刻印部150包括刻印单元80、带T通道70、带传送机构60,此外,还包括用于引导带输送的导向部件71、72,用于检测带T前端的透过型的前端检测传感器91,检测用于识别带T的前后的前后识别信息D的反射型前后识别传感器92(检测传感器)。此外,在设置为第一处理模式时,在输送给盲文刻印部150的带T上,通过墨字打印部120事先打印了前后识别信息D。作为前后识别信息D来说,如图所示,是在带T的送入方向的前端附近,并在带宽度方向的下沿附近打印着点“·”,基于此,可以指示带的插入方向(前侧)。
在刻印带插入口31处,可以从带宽度大的带开始,插入带T1(带宽度为24mm)、带T2(带宽度为18mm)、带T3(带宽度为12mm),对于最大宽度的带T1来说,需要上下导向部件71、72共同引导,其余的带T2、T3则只需要下导向部件71来引导,通过用户将其前端手动插入,使其到达带传送机构60(传送滚筒61)(直到不能再插入为止)。然后,通过按下键盘3上的带传送开始键,就可以开始传送利用带传送机构60的带T3了。
此时,从带T的前端到刻印开始位置的前面空白的长度设置得比刻印单元80(刻印针41)与前端传感器91间的长度L1短时(但是,前提是该前面空白的长度比图示的长度L2长),通过使传送滚筒61反向旋转来倒退带T,并传送到适当位置时,再开始刻印及向正方向的带传送。
此外,基于刻印单元80的盲文刻印可以按照所设置的布局,将盲文正方向刻印(通常状态下的刻印),也可以将盲文数据旋转180°后来刻印。还有,刻印完成后,通过基于带传送机构60传送特定长度的带,进而从刻印带输出口32输出带T。此外,基于刻印单元80的刻印开始点并不是以前端检测传感器91检测到带的前端为启动点的,而是可以通过按下键盘3上的刻印开始键来手动开始。
接下来,参照图7~图9A、图9B及图9C,说明标签制作装置1的全部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通过按下电源键(接上电源)来开始进行处理,首先,为了返回上一次电源断开时的状态,对已保存的各控制标志(flag)等进行恢复原状等的初始化设置(S10),并通过带识别传感器171(参照图3)检测带类型(S11);接着,基于来自用户的键盘3的(或者来自个人计算机等的外部装置的)输入数据,输入字符信息(S12)。
在这里,根据来自键盘3的模式选择指示(模式键输入)产生模式选择中断(INT1)时,则启动模式选择的处理,可以选择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盲文均印)、第二处理模式(只印墨字)、第三处理模式(只印盲文)中的任一种(S13,也可参照图10的D12等)。
此外,根据来自键盘3的布局设置指示(输入布局键)、或者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指示,发生布局设置中断(INT2)时,启动布局设置A的处理(S14A:也可参照图15);根据来自键盘3的打印指示(输入打印键)、或者根据来自外部装置的打印指示发生打印中断(INT3)时,则启动布局设置B的处理(S14B:也可参照图11A、图11B、图11C、图19A及图19B等)。
在布局设置A(S14A)中,作为主要设置,是基于带宽度检测结果(S11)及处理模式选择结果(S13),设置作为在带T上的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与盲文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的布局的、各配置部的长度(打印配置部长度PL、刻印配置部长度BL)和反映在最终标签长度上的公共配置部长度CL等(参照图12A、图12B及图12C);此外,也进行与一般带打印装置及字符处理器等相同的设置诸如墨字打印的字符大小等(参照图15的D48S等)。
而且,特别是在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盲文均印)情况下,如图9A、图9B、图9C所示,带宽度的检测结果为24mm的情况时(参照图9A),能够选择打印配置部Ep为上端、刻印配置部Eb为下端(a-1:以下简称“盲文下端”)或打印配置部Ep为下端、刻印配置部Eb为上端(a-2:以下简称“盲文上端”)中的任一个(也可参考图15的D40等)。此外,带T的上下是指,将前后识别信息D作为带插入方向(向左),并且将信息形成面作为正面时的上下。
此外,带宽度为18mm(带T2)的情况时(参照图9B),也可以选择盲文下端(b-1)或盲文上端(b-2)中的任一个,此时,与带宽度相适应,打印配置部Ep的宽度方向的值将变短。此外,在该情况下,除了墨字与盲文并行配置的布局(以下,简称“墨字盲文并行”)以外,还可以选择设置墨字与盲文重叠布局(以下,简称“墨字盲文重叠”)(参照图15的D41、图17A、图17B及图17C等)。
此外,带宽度为12mm(带T3)的情况时(参照图9C),带宽度是只能刻印一块201的大小(带宽度方向的大小)的最小长度(参照图4A),因此,不涉及盲文上端/下端的选择、墨字盲文并行/重叠的选择及设置,只有打印配置部Ep与刻印配置部Eb重叠的布局。
接下来,在布局设置B(S14B)中,进行在实际的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时所必要的分布配置等的设置和各设置的最终确认等(参照图11A、图11B、图11C、图19A及图19B等)。此外,在不进行模式选择和布局设置的情况下,发生打印中断时(INT13),作为默认,选择上一回的设置模式(在初始设置时为第一处理模式、盲文下端、墨字盲文并行)。而且,布局设置B(S14B)一旦结束,就开始实际的墨字打印和盲文刻印的处理了。
即,如图7及图8A所示,在第一处理模式的情况(S13:(a))下,完成基于墨字打印部120的墨字P的打印(墨字打印)以后(S15),从打印带输出口22输出打印带T(S16),并在显示器4上显示向刻印带插入口31插入带的指示(S17)。此外,该指示显示也可以由指示器或LED进行。按照带插入指示,通过用户将该带T插入刻印带插入口31(手动插入),并基于盲文刻印部150进行盲文B的刻印(盲文打刻)(S18)后,从刻印带输出口32输出该刻印完成的带T(S19),结束处理(S27)。此种情况下,在盲文刻印部150处检测前后识别信息D,并按照该检测结果与已设置的布局来确定盲文刻印方向,与此同时,若带插入方向相反的话,不能进行盲文刻印。
此外,在第二处理模式的情况(S13:(b))下,基于墨字打印部120的墨字打印(S20)之后,从打印带输出口22输出带T(S21),结束处理(S27)。即,在第二处理模式中,按照图8B所示,通过将来自于带盒C的带T送入墨字打印部120来打印墨字P。此外,在选择第二处理模式情况时,可以省略前后识别信息D的打印。
此外,在第三处理模式的情况(S13:(c))时,在显示器4上显示向刻印带插入口31插入带的指示信息(S24),根据用户的带插入操作完成盲文刻印(S25)之后,从刻印带输出口32输出刻印完成的带T(S26),结束处理(S27)。
即,在第三处理模式中,按照图8C所示,长方形的带(切割成任意长度的带)T通过手动插入送到盲文刻印部150,并刻印盲文B。此外,此时也与第一处理模式一样,在盲文刻印部150处,按照前后识别信息D的检测结果与已设置的布局信息来确定盲文刻印方向,插入方向如果错误的话,不进行盲文刻印。
此外,在第三处理模式中,也可以省略前后识别信息D的检测,也可以选择是否进行前后识别信息D的检测。而且,为了得到用于手动输入的长方形的带T,可以在带插入指示(S24)之前,如虚线部分所示,进行代替第一处理模式的墨字打印的空打印(什么也不打印,只传送数据)(S22),之后,从打印带输出口22输出带T(S23),并将该输出(带切断后的)的带T作为用于手动输入的长方形带T来使用。此外,也可以在盲文刻印部150的上游侧装配带盒C,并在从带盒C送出的长尺状的带上进行盲文刻印。进一步,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可以不基于相同字符信息来进行打印/刻印,可以基于不同字符信息来运行。
接下来,针对标签制作时的操作及基于此操作而做成的各种标签的例子进行更详细的说明。此外,在以下的操作例中制作标签等,该标签张贴在诸如车站内的车票自动贩卖机、检票机或者在通往站台的电梯口等处,同时用墨字/盲文一起标明/引导铁路线路(例如“大系線”)。
首先,作为(第一)操作例,诸如图10所示,在输入(未确认)到光标K的第一行的字符(符号)串“ぉぉいとせん”的文本编辑画面状态(画面D10:以下将显示器4的显示画面状态叫做画面Dxx,并只使用Dxx来说明及图示)下,用户一旦按下确认键(回车键:Enter),未确认的“ぉぉいとせん”就变成了确认状态,与此同时,按照此时的各种设置,将按三种处理模式分别进行相应处理时的标签长度作为设置信息显示出来(D11)。
即,按照字符信息(字符串)被确定的时刻的各种设置,只进行第二处理模式(仅印墨字)的墨字打印时,将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Ep的带长度(打印配置部的长度、打印部的长度)PL(例如,PL=30.0mm:参照图13C)表示为“墨字30.0”;按照各种设置,只进行第三处理模式(仅印盲文)的盲文刻印时,将盲文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Eb的带长边方向的长度(刻印配置部的长度、打刻部的长度)BL(例如BL=49.2mm:参照图12A)表示为“盲文49.2”;按照各种设置,进行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盲文均印)的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时的带长边方向的长度(公共配置部长度:区域产度)CL(例如CL=49.2mm:参照图12C)表示为“公共49.2”。
在这里,参照图4A、图4B与图12A,对刻印配置部长度BL进行说明。首先,将刻印配置部Eb的前端(例如带T的前端)至最开始的块的前端之间的长度与最后的块的后端至刻印配置部Eb的后端(切断后的带T的后端)之间的长度,分别设为前或后边距(前后空白)长度Mb,在这里,假定前后空白长度Mb=9.0mm。此外,将最初的块的前端至最初的点(例如,1点)之间的长度与最后的块的最后点(例如,4点)至最后的块的后端间的长度,设为图14A与图14B所示的民间方法的1-4间的间距B14的一半,即表现为B14/2。此外,将基于盲文表示的字符个数设为字符个数Nb,在这里,因为“ぉぉいとせん”是6个字符,因此设为Nb=6。
此时,如图12A所示,刻印配置部长度BL:
BL=Mb×2+B14×(Nb+1)+B41×(Nb-1)(1)
=9.0×2+2.1×7+3.3×5=49.2(mm)
接下来,以按照图12A所示的、上述的民间方法的盲文刻印来调整墨字打印的配置为例(以下,简称为“按照盲文配置”),参照图12B,说明打印配置部长度LP,该配置部长度是印刷配置部Ep的带的长边方向的长度。
此时,将与通常字符打印时一样的前或后边距(前后空白)Mp,与图12A的刻印配置的前后空白Mb相适应,设为前后空白Mp=9.0mm。而且,字符数Np,由于“ぉぉいとせん”是6个字符,设为Np=6,而且一个字符的字符宽度Pw,与上述的一块的宽度相适应,字符宽度Pw=4.2,字符间距Ps也基于上述的刻印配置进行调整,设为Ps=(B41-B14)=1.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省略的情况下,默认设置字符高度Pt为Pt=Pw(字符宽度)。
此时,如图12B所示,打印配置部长度PL为
PL=Mp×2+Pw×Np+Ps×(Nb-1)(2)
=9.0×2+4.2×6+1.2×5=49.2(mm)
在这里,第二处理模式(只印墨字)的情况下的打印配置部长度PL,“ぉぉいとせん”的字符数还是Np=6,例如图13C所示,设置字符宽度Pw=3.0,字符间距Ps=2.0,前后空白Mp=1.0mm,则根据公式(1)PL=1.0×2+3.0×6+2.0×5=30.0(mm)。此外,与所谓的定长打印时的定长设置相同,可以以直接指定打印配置部长度PL的方式来设置它(例如,参照图15的D42~D47),此时,基于字符数Np=6等信息来分布PL长度(例如按照等间距来配置),按照预先确定上述的字符宽度Pw=3.0等信息的方法,可以自动地确定长度值。
此外,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盲文均印)的公共配置部长度CL,如图12C所示(而且,在图12A、图12B及图12C的例子中),取刻印配置部长度BL与打印配置部长度PL的较大一方的值(最大值),即
CL=MAX(BL,PL)(3)
=49.2(mm)
此外,公共配置部(公共处理区域)Ec是包括刻印配置部Eb和打印配置部Ep双方的区域(参照图12C及图16C)。
在这里,返回图10的说明,在“ぉぉいとせん”的输入确认后的状态(D11),按照此时的各种设置,例如图13C所示的、将第二处理模式(仅印墨字)的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mm显示为“墨字30.0”,再例如图12A所示的、将第三处理模式(仅印盲文)的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mm显示为“盲文49.2”,再例如图12C所示的、将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盲文均印)的公共配置部长度CL=49.2mm显示为“公共49.2”。
在这种状态下(D11:图7中的S12),用户按下模式键时(在图7中,发生上述的模式选择中断(INT1)),则转移到作为标签的处理模式(标签模式)的选择画面中(D12:图7的S13)。在这种状态下,用户通过操作光标,能够选择“1.墨字盲文均印”(第一处理模式)、“2.只印墨字”(第二处理模式)、“3.只印盲文”(第三处理模式)的选择项中的任一个(画面刚转换过来后,光标默认指定上一次的选择项并显示:初始设置为“1.墨字盲文均印”)。此外,在以下的各种选择画面中,基本上,在画面刚转换过来后,光标均默认指定上一次的选择项并显示,以下将省略该说明,只备注适当的初始设置。
在这里,在上述的状态下(D12),在光标指定“1.墨字盲文均印”,并通过按下回车键来确定选择(以下,仅称作“选择确定”)时,则将“1.墨字盲文均印”(第一处理模式)设置为标签模式,并返回字符信息输入状态(D13:与D11相同:图7中的S12状态)。
如图11A所示,在这种状态(D13:与D10公共:图7中的S12状态)下,通过用户按下打印键时(发生图7所述的打印中断(INT3)),则转移到用于确认或指定墨字布局(打印配置部Ep的配置)的选择画面中(D14:与图10公共:图7的S14B)。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选择“1.按盲文配置”或“2.其他指定”中的任一个(初始设置为“1.按盲文配置”),在这里,一旦选择确认“1.按盲文配置”,则作为墨字布局设置“1.按盲文配置”,并转移到打印等处理开始以前的最终确认画面(D15)。
在这种状态下,用户确认内容后,若觉得可以了,则通过按下确认键就可以转移到打印处理。此时的“墨字30.0(盲文)”,虽然是只有墨字时的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但却是遵从了盲文的民间方法的配置、表示“按盲文配置”的意思。此外,“盲文49.2(公共)”,是原来只有盲文时的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基于此,可以表示出确定公共配置部长度CL的意思,“公共49.2”表示其结果。
在这里,一旦从上述的状态(D15)转移到打印处理,则其后因为是墨字盲文均印(第一处理模式)的处理模式,如图7及图8A的描述的那样,如图12B的图像Gp0那样(按照墨字打印数据Gp0)进行墨字打印以后(S15),从打印带输出口22输出带T(S16),再显示插入带信息(S17),用户插入带T后,如图12A的图像Gb0那样(按照盲文刻印数据Gb0)进行盲文刻印(S18),之后,从刻印带输出口32输出刻印完成的带T(S19),结束处理(S27)。基于这些,就能够制作出外观如图12C的G00样式的墨字/盲文并行打印(墨字盲文均印)的标签L100。此外,如果用带宽度为24mm的带,进行盲文在下端并且墨字盲文并行(盲文下端并行)处理的话,可以制作出如图16C所示的标签L01。
在接下来(第二)的操作例中,在例如在图10中“ぉぉいとせん”输入以后还未确定的文本编辑状态(D10),通过用户按下变换键,通过汉字变换,变成“大糸線”的未确定输入状态(D20),在这种状态下,按下确认键,将“大糸線”变成确认状态,与此同时,按照此时的各种设置,将三个处理模式的各自状态下的标签长度作为设置信息显示(D21)。
在这里,第二处理模式(只印墨字)时的打印配置部长度PL,例如图13B所示,“大糸線”的字符数Np=3等(Pw=8.0、Ps=2.0、Mp=1.0),则PL=30.0(mm)。此外,预先设置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参照图15),通过由字符数Np=3等均分,就可以自动确定字符宽度Pw=8.0等信息了。此外,在该操作例中,因为与“ぉぉいとせん”的6字符相当的盲文的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比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大(参照图13A与图13B,进行比较),所以根据上面的公式(3),则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盲文均印)的公共配置部长度CL=49.2(mm)。
返回图10,在“大糸線”输入确定后的状态(D21),按照此时的各种设置,根据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mm显示“墨字30.0”,根据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mm显示“盲文49.2”,根据公共配置部长度CL=49,2mm显示“公共49.2”。
在这种状态下(D21:图7的S12),通过用户按下模式键(图7的模式选择中断(INT1)),转移到标签模式选择画面(D22:图7的S13)。在这里,通过光标操作,从“1.墨字盲文均印”→“2.只印墨字”变更光标指向(D23),再在此状态下进行选择确定操作,设置“2.只印墨字”(第二处理模式)作为标签模式(处理模式),并返回到字符信息输入状态(D24:与D21相同,即为图7中的S12的状态)。
如图11B所示,在此状态下(D24:与图10相同),一旦按下打印键(图7的打印中断(INT3)),则转移到处理开始前的最终确认画面(D25:图7中的S14B),如果可以了,则可以转移到打印处理。此时,“墨字30.0(单独)”,表示原来只有墨字时的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这里的“盲文49.2(无)”表示无盲文刻印,所以一旦转移到打印处理,其后只有墨字如前述的图7及图8B那样,按照图13B的图像(墨字打印数据)Gp1进行墨字打印(S20~S21),再结束处理(S27)。此时,因为只印墨字,就形成了墨字打印结束的标签L02(参照图13B)。
此外,在上述的标签模式的选择画面(图10的D23、图7的S13),从“2.只印墨字”→“3.只印盲文”变更光标指向,并在此状态下进行选择确认操作,则设置“3.只印盲文”(第三处理模式)作为标签模式(处理模式),并返回到字符信息输入状态(图7的S12状态),在此状态按下打印键(图7的打印中断(INT3)),则转移到处理开始前的最终确认画面(图7的S14B状态)。
此时,显示就变成了诸如“墨字30.0(无)”“盲文49.2(单独)”,因为没有墨字打印,从此状态之后,如前述的图7及图8C,只有盲文根据需要输出空打印~带T输出(S22~S23)之后,显示插入带的插入指示(S24),一旦手动插入带T,按照图13A的图像(盲文刻印数据)Gb0进行盲文刻印(S25~S26),再结束处理(S27)。此时,因为只印盲文,就形成了盲文刻印结束的标签L03(参照图13A)。
下面,如图11C所示,在图10中,在上述的标签模式选择画面中(D22:在图10和图11A、图11B、及图11C上公共:图7的S13),就照原样选择确定“1.墨字盲文均印”时,设置“1.墨字盲文均印”(第一处理模式)作为标签模式(处理模式),并返回到字符信息输入状态(D30:与D21相同:图7中的S12状态),在此状态下,按下打印键时(图7的打印中断(INT3)),转移到用于指定打印配置部Ep的分布(配置)的选择画面(墨字分布的选择画面)(D31:图7中的S14B)。
从此状态(D31),可以选择“1.靠前”、“2.居中(靠近中央:定中心)”、“3.靠后”、“4.均等”中的任一个(D31~D33:初始设置为D31的“1.靠前”),在这里,选择了“4.均等”(平均配置),因此设置“4.均等”作为墨字分布,并转移到最终确认画面(D34)。
此时,显示就变成了诸如“墨字30.0(均等)”、“盲文49.2(公共)”、“公共49.2”。此时的“墨字30.0(均等)”就是在原本只有墨字时的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在只有墨字时如图13B那样打印),但是如“盲文49.2(公共)”、“公共49.2”所示,其意思是,在进行符合诸如图14A(和图12A、图13A相同)的图像(盲文刻印数据)Gb0的盲文刻印的同时,在公共配置部长度CL=49.2内,进行符合图14E的图像(墨字印刷数据)Gp14的墨字打印。
同样,在图11A、图11B及图11C中,在上述的状态(D31~D33)时选择确定“1.靠前”,将设置“1.靠前”作为墨字分布,并转移到最终确认画面,显示就变成了诸如“墨字30.0(靠前)”、“盲文49.2(公共)”、“公共49.2”。此时的“墨字30.0(靠前)”意味着,将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的部分整体地分布在靠前位置,例如与图14A的图像Gb0的盲文刻印相对应,在其公共配置部长度=49.2内,进行图14B的图像Gp11的墨字打印。
其他也是同样,在图11A、图11B及图11C中,从上述的状态(D31~D33)中选择确定“2.居中”或“3.靠后”时,将设置“2.居中”或“3.靠后”作为墨字分布,并转移到最终确认画面,“墨字30.0(居中)”或“墨字30.0(靠后)”与“盲文49.2(公共)”、“公共49.2”同时显示。这些情况下的“墨字30.0(居中)”或“墨字30.0(靠后)”意味着,将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的部分整体地分布在居中位置(定中心)或靠后位置,例如与图14A的图像Gb0的盲文刻印相对应,在其公共配置部长度=49.2内,进行图14C的图像Gp12或图14D的图像Gp13的墨字打印。
在这里,从显示了诸如上述的“1.靠前”被选择确认后的“墨字30.0(靠前)”、“盲文49.2(公共)”、“公共49.2”的最终确认画面,转移到打印处理时,因为是墨字盲文均印,所以在进行图14B的图像Gp11的墨字打印以后(图7的S15~S16),显示插入带的指示(S17),手动插入带T后,进行图14A的图像Gb0的盲文刻印(S18~S19),再结束处理(S27)。
基于此,如果诸如在带宽度为24mm、盲文下端、墨字盲文并行的情况下进行打印/印刻,就能制作如图16A所示的标签L10。在选择确定了其他的分布选择项“2.居中”“3.靠后”“4.均等”的情况下也是同样的,例如,能够制作将上述的图16A的图像Gp11置换成对应的图14C、图14D及图14E的图像Gp12、Gp13、Gp14(“4.均等”时的情况参照图20A的“墨字均等”的标签L4S)。
此外,在图11A中,在制作上述的(例如“ぉぉいとせん”等的)假名字符串的标签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的墨字布局选择画面(D14)上,选择“2.其他指定”,此时,与上述相同,也转移到墨字分布选择画面(D31~D33),从而也可以选择“1.靠前”、“2.居中”、“3.靠后”、“4.均等”中的任一个,基于此,能够按照其分布制作相应的标签。
下面的(第三)操作例,如图15所示,诸如在图10的上述的“大糸線”输入确认后的状态(D21:图10和图15公共),根据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mm显示“墨字30.0”,根据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mm显示“盲文49.2”,根据公共配置部长度CL=49.2mm显示“公共49.2”,在此状态下,通过用户按下布局键(图7的布局设置中断(INT2)),就转移到布局设置画面(D40~D48S:图7的S14A)。
在这里,首先,作为最初的设置画面,转移到盲文刻印位置的设置画面(D40)。作为选择项,显示了盲文在上(与墨字相比盲文位于上侧)配置的“1.上端”(盲文上端,参照图9A的(a-2))和盲文在下(与墨字相比盲文位于下侧)配置“2.下端”(盲文下端,参照图9A的(a-1)),所以用户通过光标操作可选择其中的任一个(初始设置为“2.下端”(盲文下端)),在这里,当选择确定“2.下端”时,设置“盲文下端”为盲文配置,接下来,转移到墨字/盲文的配置方法的设置画面(墨字盲文配置设置画面)(D41)。
在该墨字盲文配置设置画面(D41)上,作为选择项,显示了墨字盲文并行配置的“1.墨字盲文并行”和墨字盲文重叠配置的“2.墨字盲文重叠”(初始设置为“1.墨字盲文并行”),所以在这里,选择确定了“1.墨字盲文并行”时,则设置“墨字盲文并行”作为墨字、盲文的配置方法,接下来,转移到墨字配置指定画面(D42)。
在该墨字配置指定画面(D42),作为选择项,显示了墨字打印的配置所涉及的各种指定“1.指定有”和表示不进行指定(不进行设置变更)的“2.指定无”(初始设置为“2.指定无”),在此,选择确定了“2.指定无”时,设置墨字配置为“指定无”,接下来,转移到盲文配置指定画面(D43)。
在盲文配置指定画面(D43)上,与上述的墨字配置指定画面(D42)相同,作为选择项,也显示盲文刻印的配置所涉及的各种指定“1.指定有”和表示不进行指定(不进行设置变更)的“2.指定无”(初始设置为“2.指定无”),在这里,选择确定了“2.指定无”时,设置盲文配置为“指定无”,接着,返回字符信息输入状态(与图示不同,图10或图15的D21:图7中的S12的状态)。
下面,在诸如图15中的上述的墨字配置指定画面(D42)上,作为选择项,选择确定“1.指定有”(D44)时,设置墨字配置为“指定有”(有设置变更),接下来,转移到墨字配置长度(=打印配置部长度PL)的指定画面(墨字配置长度指定画面)(D45)。
在该墨字配置长度指定画面(D45)上,作为选择项,显示了不对墨字打印配置长度进行指定(没有设置变更)的“1.指定无”、表示根据数值直接指定墨字打印配置长度的“2.数值输入”和表示从选择项中选择墨字配置长度的“3.定型大小选择”(初始值定为“1.指定无”),所以在这里,选择确定了“2.数值输入”时,设置“数值输入”,接下来,转移到墨字长度数值输入画面(D46)。
在该墨字长度数值输入画面(D46)上,可以操作键盘3的数字键直接输入数值,例如输入“72.0”时,直接输入墨字配置长度72.0mm(D47),在此状态,按下确认键,将打印配置部长度PL设置为PL=72.0mm,接下来,转移到各种设置画面(D48S)。
对各种设置画面(D48S),省略了详细的说明,例如字符的“字体”、“行数”、“分布”、“字符大小”、“字符装饰”、“空白”(包括前、后、字符间距等)、可以设置与通常的带打印装置或字符处理器等相同的设置。而且,这些设置完成了以后,用确认键来确认,则设墨字配置指定画面(D42)的“1.指定有”的各种设置,并转移到盲文配置指定画面(D43)。
下面,在上述的墨字长度指定画面(D45)上,一旦选择确定了“3.定型大小选择”,则设置“定型大小选择”,接下来,转移到定型大小选择画面(省略图示)。
在该定型大小选择画面上,例如,显示“A4文件横向”、“B5文件横向”等的用于办公文件的标签大小(标签长度),“VHS背面”、“VHS表面”等的用于视频的标签长度,“FD”、“MD”、“CD12cm”、“CD8cm”、“DVD”等的用于各种存储介质的标签长度以及这些存储介质的各自的盒子(“FD盒背面”、“FD盒表面”等)的标签长度等的选择项(初始设置为FD),用户可以通过光标操作与按下确认键,来选择确定其中的任一个。在该选择确定以后,转移到各种设置画面(D48S)。
此外,在上述的墨字配置长度指定画面(D45),一旦选择“1.指定无”,因为是没有指定,不变更任何的长度,直接转移到各种设置画面(D48S)。
在这里,例如象前述的那样,当前的墨字配置长度(=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mm,一旦在上述的墨字配置长度指定画面上(D45),选择确定“1.指定无”,并在上述的各种设置画面上(D48S),设置诸如字符宽度Pw=4.0等和分布=靠前等,则因为“大糸線”的字符数Np=3,所以PL变成了PL=16.0(mm)。此外,也可以直接设置印刷配置部长度PL=16.0mm,通过Np=3等自动确定Pw=4.0等。
此时,返回到字符输入状态,如前所述一旦按下打印键(图7的打印中断(INT3)),如果是在带宽度为24mm上,当为盲文下端并行时,因为设置了上述的“靠前”,所以代替用图16A描述的、上述的标签L10,进行基于图16B的图像Gp15的墨字打印,制作标签L11。
此外,例如在图15中的上述的墨字盲文配置设置画面(D41),选择确定了“2.墨字盲文重叠”,在带宽度为24mm等情况下,可以指定与盲文重叠的程度的较大的字符大小,因此,在上述的各种指定画面(D48S),例如,如图17A、图17B及图17C所示,通过设置字符宽度Pw=8.0等和分布=均等等,并且,在带宽度为24mm时设置字符高度Pt=16.0mm,在带宽度为18mm时设置字符高度Pt=12.0mm,在带宽度为12mm时设置字符高度Pt=8.0mm,并在返回到字符信息输入状态后,同前面所述一样,按下打印键(图7的打印中断(INT3)),则能够进行与带宽度对应的、分别为图17A、图17B及图17C所示的墨字打印及盲文刻印,制作出标签L20~L22。
此外,在图17A、图17B及图17C的上述的设置中,变更设置:Ps=2.0、Mp=1.0mm、分布=靠前,其他的设置不变,则与带宽度24mm相对应,可以进行图18A所示的墨字打印及盲文刻印,制作出标签L30。同样,只变更设置分布=靠前→居中,则可以进行如图18B所示的墨字打印及盲文刻印,制作出标签L31,只变更设置分布=靠前→靠后,则可以进行如图18C所示的墨字打印及盲文刻印,制作出标签L32。
下面,例如在图15中的上述的盲文配置设置画面(D43),一旦选择确定“1.指定有”,则设置盲文配置为“指定有”,接着,与墨字配置的情况相同,转移到盲文配置长度(=刻印配置部长度BL)的指定画面(盲文配置长度指定画面)(因为是一样的,所以在附图中省略,参照D45~D47),在选择“1.指定无”、“2.数值输入”、“3.定型大小选择”中的任一个的同时,与墨字时的各种设置画面(D48S)相同,即使不是民间方法也可以配置,包括“空白”、“分布”、“点(刻印点)大小”、“点间距”(M14或M41等)等的各种大小,可以设置盲文配置关联的各种设置。
在下面的(第四)操作例中,例如在图15中的上述的各种设置画面(D48S)中,例如如图13D所示,一旦设置字符宽度Pw=16.0等和分布=均等等,则因为“大糸線”的字符数Np=3,所以PL变成了PL=72.0mm。此外,也可以直接设置PL=72.0mm,从而自动确定Pw=16.0。
此外,在假名字符串“ぉぉいとせん”墨字印刷时,同样地,在各种设置画面(D48S),例如如图13E所示,一旦设置字符宽度Pw=8等和分布=均等等,则因为“ぉぉいとせん”的字符数Np=6,所以PL变成了PL=72.0mm。此外,也可以直接设置PL=72.0mm。
而且,在上述的各种设置画面(D48S)等中的各种设置完成以后,一旦通过用户按下确认键而确认时,则设置(存储、储存)在墨字配置指定画面(D42)的“1.指定有”的各画面(D45~D48S)被指定/设置了的各种指定值等,接着转移到盲文配置指定画面(D43)。
在接下来的盲文配置指定画面(D43),又选择确定了“1.指定有”或“2.指定无”的任一个,在“1.指定有”时完成了与上述的墨字配置指定画面(D42)同样的各种指定、设置后,转移到字符信息输入画面(D50:在图15、图19A及图19B上公共:图7的S12状态)。
不过,在这里,基于打印配置部长度PL=72.0mm显示“墨字72.0”,基于刻印部配置长度BL=49.2mm显示“盲文49.2”。此外,此时,与“ぉぉいとせん”的6字符相当的盲文的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相比,打印配置部长度PL=72.0较大(参照图13A、图13C及图13E,并比较),基于前述的(3)式,可以得到第一处理模式(墨字盲文均印)的公共配置部长度CL=72.0(mm)。因此,显示为“公共72.0”。
如图19所示,在此状态(D50:与D15公共),一旦通过用户按下打印键(图7的打印中断(INT3)),在这里,转移到用于指定刻印配置部Eb的分布(配置)而不是印刷配置部Ep的选择画面(D51:图7的S14B)。从此状态,可以选择“1.靠前”“2.居中”“3.靠后”中的任一个(D51~D52:初始设置为D51的“1.靠前”),在这里,一旦选择确定了“3.靠后”,则设置盲文分布为“3.靠后”,并转移到最终确认画面(D53)。
此时,显示变成了诸如“墨字72.0(公共)”“盲文49.2(靠后)”“公共72.0”。此时,“盲文49.2(靠后)”是本来只有盲文时的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在只印盲文时,如13A所示刻印),如“墨字72.0(公共)”、“公共72.0”所示,与进行诸如图13D的图像Gp3的墨字打印、或图13E的图像Gp4的墨字打印相对,在其配置部长度CL=72.0内,进行诸如图13A的图像Gb0的盲文刻印。此外,以下,作为代表使用图13D的“大糸線”的墨字打印来说明。
在这里,例如从上述的显示“墨字72.0(公共)”、“盲文49.2(靠后)”、“公共72.0”的最终确认状态(D53),转移到打印处理之后,在其后,因为是墨字盲文均印,进行图13D的墨字打印以后(图7的S15~S16),如图20A、图20B、图20C、图20D所示,进行图20D的图像Gb33的盲文刻印(S17~S19),并结束处理(S27)。
基于此,例如在带宽度为24mm、盲文下端并行(墨字均等)的情况下,能够制作类似图20D的标签L42。选择确定了其他选择项“1.靠前”、“2.居中”的情况也一样,诸如,将上述的图20D的图像Gb33置换成图20B或图20C的图像Gb31或Gb32,制作出标签L40或L41(公共配置部长度CL=49.2、其他相同的盲文下端并行(墨字均等)情况下的标签L4S(参照图20A并比较))。
此外,与前述的图18A、图18B及图18C的例子一样,在“墨字盲文重叠”且带宽度为24mm等的情况下,因为可以通过指定与盲文重叠的程度的较大的字符大小,所以在上述各种设置画面中(D48S)设置字符宽度Pw=16.0等和分布=均等等,在返回到字符信息输入状态以后,与前述同样地,按下打印键(图7的打印中断(INT3)),则与盲文分布的选择项“1.靠前”、“2.居中”、“3.靠后”相对应,能够进行如图21A、图21B及图21C所示的墨字打印及盲文刻印,并制作出标签L50~L52。
在下面的(第5)操作例中,在诸如图15中的前述的墨字配置长度指定画面,预先设置墨字配置长度(=打印配置部长度PL)=72.0mm(D45~D47)。在此状态下,在前述的各种设置画面(D48S),例如图13B所示,一旦设置字符宽度Pw=4.0等和分布=靠前等,则因为“大糸線”的字符数为Np=3,所以,变成了PL=30.0mm。
只是,在这里,因为分布=靠前,为了该分布(靠前),保留配置刻印部长度PL=30.0,并且将分布对象(作为配置部长度而预先设置的)的长度设置为临时的公共配置部长度CL=72.0。此外,基于前述(1)式的计算值(在这里为30.0),比假定作为墨字配置部长度而设置的长度(在这里为72.0)长的情况下(在这里不成立),则报知该情况的错误(可以选择任意一个作为打印机配置部长度PL)。
而且,结束了在各种设置画面(D48S)等上的各种设置以后,一旦确定,则设置(存储、储存)在各画面(D45~D48S)指定、设置的各种指定值等,接下来,转移到盲文配置指定画面(D43)。
在接下来的盲文配置指定画面上(D43),也可选择确定“1.指定有”或“2.指定无”中的任一项,在选择确定“1.指定有”时,进行各种指定、设置(省略图示)。
在这里,例如与上述的墨字配置相同,作为盲文配置长度而设置的长度,与基于在各种设置画面中的详细设置而由公式(2)计算出的刻印配置部长度BL不同时(比计算值大时),并且比基于上述的墨字配置指定而假定设置的公共配置部长度CL(=72.0)大时,将其设置作为新的公共配置部长度CL。
即,结果是,作为墨字配置长度而直接设置的值、由公式(1)计算出的墨字配置值、作为盲文配置长度而直接设置的值和由公式(2)计算出的盲文配置值中的最大值,被设置作为公共配置部长度CL。此外,在这里,作为结果设置了公共配置部长度CL=72.0。
而且,在盲文配置指定画面(D43),在完成了“2.指定无”或各种指定、设置以后,返回到字符信息输入状态(D60:在图15、图19A及图19B中公共:即图7中的S12状态)。在这里,基于打印配置部长度PL=30.0mm显示“墨字30.0”(不过,分布=靠前已在内部设置完成),基于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mm显示“盲文49.2”,基于公共配置部长度CL=72mm显示“公共72.0”。
如图19B所示,在此状态(D60:与图15公共),一旦用户按下打印键(图7的打印终端(INT3)),则转移到与公共配置部Ep(=Max(Eb,Ep),参照图12C,图16C)相对应(而不是打印配置部Ep)的、用于指定刻印配置部Eb的分布(配置)的选择画面(盲文分布选择画面)(D61:图7的S14B)。
在这里的所显示的是,墨字侧(上侧)为“公共72.0(靠前)”,盲文侧(下侧)为“盲文49.2(靠前)”,墨字配置已经设置完成(靠前),对公共配置部长度CL=72.0mm的公共配置部Ec进行刻印配置部长度BL=49.2mm的分布(最初的候选是“靠前”)。假定盲文配置业已设置完成(靠前),则在对墨字配置侧进行配置时,在墨字侧(上侧)处显示“墨字30.0(靠前)”、在盲文侧(下侧)处显示“公共72.0(靠前)”(参照图11A、图11B及图11C的D31,并比较)。
在此状态下(D61),用户通过光标操作,可以选择“1.靠前”、“2.居中”、“3.靠后”中的任一个(D61~D62:初始设置为“1.靠前”),在这里,与图19A一样,一旦选择确定了“3.靠后”,则设置“3.靠后”作为盲文分布,并转移到最终确认画面(D63)。此时,显示变成诸如“墨字30.0(靠前)”、“盲文49.2(靠后)”、“公共72.0”。
从该最终确认画面状态(D63),一旦转移到打印处理,之后,因为是墨字盲文均印,在进行了诸如图22C所示、将图13B的图像Gp3“靠前”变更了的图像Gp6进行墨字打印以后(图7的S15~S16),再进行图22C的图像Gb62(图20A、图20B、图20C、图20D、的Gb33与图21A、图21B及图21C的Gb52相同)的盲文刻印(S17~S19),并结束处理(S27)。
基于此,例如如果是带宽度为24mm、盲文下端并行(墨字靠前)的情况的话,能够制作出如图22C的标签L62。其他的分布选择项“1.靠前”、“2.居中”的情况也是一样,例如,将上述的图22C的图像Gb62换成图22A及图22B的图像Gb60、Gb61(分别与图20A、图20B、图20C、图20D的图像Gb31、Gb32相同),就可以制作出标签L60、L61。
此外,例如在带宽度为12mm情况时,与上述的图21A、图21B及图21C对应,如图23A、图23B及图23C所示,可以制作出墨字图像Gp7(与上述的图22A、图22B及图22C的墨字图像Gp6相同)与各盲文图像Gb70~Gb72(分别与图20A、图20B、图20C、图20D的图像Gb31~Gb33相同)重叠的标签L70~L72。
此外,在图11A、图11B及图11C和图19A及图19B中上述的打印键按下后的处理相当于图7的打印中断(INT3)后的布局设置B(S14B),在图15中上述的布局键按下后的处理相当于图7的布局设置A(S14A)。
在此,在图11A、图11B及图11C和图19A及图19B中,上述的设置主要是关于与公共配置部Ec相对应的、墨字或盲文的分布(打印配置部Ep或刻印配置部Eb的配置)所涉及的设置(D14、D31~D33,D51~D52,D61~D62),代替这些,在图15中,在上述的墨字配置指定(D42:在这里包括D43~D48S)或盲文配置指定中(D43:在这里包括相当于墨字的D43~D48S的部分)中,也可以作为图7的布局设置A(S14A)来预先设置。此外,反过来,也可以将在图15中进行的各种设置(特别是关于分布的设置:关于墨字的D42~D48S和与其相当的盲文侧的设置)的一部分作为图7的布局设置B(S14B)来进行。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例的标签制作装置1中采用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的功能或实现这些功能的各种处理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公共配置部设置方法、信息报知方法等),不仅是标签制作装置1,也可以适用可通过程序进行处理的各种装置的处理程序,也可适用于存储这种程序的例如CD、MD、DVD等的存储介质,通过存储这种程序或从存储媒质等读出,并执行,从而即使不知道盲文刻印的民间方法,也可在带内的公共配置部中,按照所期望地、美观地配置对应于盲文刻印的墨字打印。当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的变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标记说明
1     标签制作装置      2    装置盒
3     键盘              4    显示器
7     打印头            110  操作部
120   墨字打印部        140  切断部
150   盲文刻印部        170  检测部
180   驱动部            200  控制部
B     盲文              BL   刻印配置部长度(刻印部长度)
C     带盒              CL   公共配置部长度(区域长度)
Eb    盲文刻印区域(刻印配置部、刻印部)
Ec    公共配置部(公共处理区域)
Ep    墨字打印区域(打印配置部、打印部)
Gxx   图像              Lxx标签
P     墨字              PL打印配置部长度(打印部长度)
T、T1、T2、T3 带

Claims (7)

1.一种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在同一个带的公共处理区域内,进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其特征在于包括:
刻印部长度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所述盲文刻印所需要的刻印部长度;
打印部长度设置装置,用于设置所述墨字打印所需要的打印部长度;以及
区域长度设置装置,用于比较所述刻印部长度和所述打印部长度,并基于较长的一方设置所述公共处理区域的区域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区域长度设置装置包括:
长度比较装置,用于比较所述刻印部长度和所述打印部长度;以及
比较结果报知装置,用于将其比较结果作为所述公共处理区域的设置信息进行报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刻印部长度确定装置包括刻印部长度计算装置,所述刻印部长度计算装置基于用假名表示所述字符信息时的字符个数,算出所述刻印部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部长度设置装置包括:
打印条件设置装置,其对包括用于所述墨字打印的字体、字符大小及字符装饰中的任一个的打印条件进行设置;以及
打印部长度计算装置,其基于所述字符信息及所述打印条件,算出所述打印部长度。
5.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墨字打印装置,其在所述带的所述公共处理区域内进行所述墨字打印;以及
切割装置,其根据所述公共处理区域切割所述墨字打印后的所述带,作为标签;以及
盲文刻印装置,其接受切割以后的所述标签,并在所述标签上进行所述盲文刻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盲文位置分布装置,在所述刻印部长度比所述打印部长度短时,分布在所述公共处理区域内的所述盲文刻印的位置,
其中,所述盲文位置分布装置包括盲文位置选择装置,所述盲文位置选择装置具有靠前、居中及靠后中的多个选择项。
7.一种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是基于输入的字符信息,在同一个带的公共处理区域内,进行墨字打印与盲文刻印的字符信息处理装置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出所述盲文刻印所需要的刻印部长度,并与为所述墨字打印而设置的打印部长度比较,基于较长的一方设置所述公共处理区域。
CNB2005100691655A 2004-06-17 2005-05-11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2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79688 2004-06-17
JP2004179688A JP4546164B2 (ja) 2004-06-17 2004-06-17 文字情報処理装置、文字情報処理装置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09703A CN1709703A (zh) 2005-12-21
CN100368203C true CN100368203C (zh) 2008-02-13

Family

ID=355135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916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68203C (zh) 2004-06-17 2005-05-11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27443B2 (zh)
JP (1) JP4546164B2 (zh)
KR (1) KR100709970B1 (zh)
CN (1) CN100368203C (zh)
HK (1) HK10829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2396B2 (ja) 2004-07-20 2007-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文字情報処理方法
FR2913133A1 (fr) * 2007-02-26 2008-08-29 Eric Binnert Procede d'ecriture visant a rendre lisibles des caracteres a la fois par des voyants, des personnes mal voyantes et non voyantes
JP5223387B2 (ja) 2008-03-12 2013-06-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文書処理装置、テープ印刷装置、文書処理装置の選択候補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875670B2 (en) 2010-07-08 2018-01-23 King Abdulaziz C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aille copy machine using image processing techniques
CN102350883B (zh) * 2011-08-12 2013-09-18 陈超英 一种具有编辑功能的便携式打印终端
KR102007651B1 (ko) * 2012-12-21 2019-08-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터치스크린 키보드를 구성하는 방법, 장치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프로그램을 저장하는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저장 매체
JP6025053B2 (ja) * 2013-02-14 2016-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434875B2 (ja) * 2015-08-11 2018-12-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における選択肢設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515231B (zh) * 2015-09-15 2020-03-31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标记纸打印控制方法及打印机
US10286704B2 (en) * 2017-05-09 2019-05-14 Roland Dg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braille text and print
JP7183604B2 (ja) * 2018-07-23 2022-12-0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5206A (ja) * 1997-03-28 1998-10-13 Sato:Kk 点字用ラベル
JP2001001603A (ja) * 1999-06-22 2001-01-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の文字列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1088358A (ja) * 1999-09-20 2001-04-03 Muneya Inaba 表示テープ作成装置と表示テープ用テープ材
JP2001347702A (ja) * 2001-04-20 2001-12-18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2003226056A (ja) * 2002-02-01 2003-08-12 Canon Ntc Inc 長尺媒体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56233B2 (ja) * 1992-01-07 1996-1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字装置
US5595450A (en) * 1992-06-11 1997-01-21 Esselte N.V. Label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display
JP3332169B2 (ja) * 1993-01-27 2002-10-07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発券装置
JPH08132684A (ja) * 1994-11-02 1996-05-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点字版下出力システム及び点字版下出力方法
JPH082014A (ja) * 1994-11-11 1996-01-09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に複数行印字可能な印字装置
JPH10235939A (ja) 1997-02-28 1998-09-08 Ricoh Co Ltd 点字・点図混在文書作成装置
JPH11227288A (ja) * 1998-02-17 1999-08-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作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並びにその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0233531A (ja) * 1999-02-15 2000-08-29 Nippon Telesoft Co Ltd 点字・墨字両面プリンタ
JP2003154752A (ja) 2001-11-20 2003-05-27 Toshiba Tec Corp 文字/点字併用印字媒体および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KR20040003728A (ko) * 2002-07-04 2004-01-13 임상용 사용자 컴퓨터에서의 라벨 인쇄 방법
JP4441674B2 (ja) * 2004-04-02 2010-03-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点字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点字ラベル作成方法、及び、点字ラベル作成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5206A (ja) * 1997-03-28 1998-10-13 Sato:Kk 点字用ラベル
JP2001001603A (ja) * 1999-06-22 2001-01-0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の文字列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1088358A (ja) * 1999-09-20 2001-04-03 Muneya Inaba 表示テープ作成装置と表示テープ用テープ材
JP2001347702A (ja) * 2001-04-20 2001-12-18 Brother Ind Ltd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2003226056A (ja) * 2002-02-01 2003-08-12 Canon Ntc Inc 長尺媒体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27443B2 (en) 2009-05-05
JP2006001131A (ja) 2006-01-05
JP4546164B2 (ja) 2010-09-15
KR20060047194A (ko) 2006-05-18
HK1082937A1 (en) 2006-06-23
US20060001913A1 (en) 2006-01-05
CN1709703A (zh) 2005-12-21
KR100709970B1 (ko) 2007-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8203C (zh) 字符信息处理装置及其信息处理方法
CN100415531C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
JP4337760B2 (ja) 印刷/加工システム、印刷装置、加工装置、印刷/加工装置、印刷/加工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725134B2 (ja) レイアウトの作成方法、レイアウト作成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4459821B2 (ja) 打刻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点字打刻装置および文字情報処理装置
JP4546283B2 (ja) テープ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テープ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231722A (ja) テープ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テープ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042778B1 (en) Printer and printing method
JPWO2013008845A1 (ja) カード印刷装置およびカード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US20050281600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4321071B2 (ja) ラベル作成システム、
JP2006243388A (ja) オブジェクトの配置方法、オブジェクト配置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705072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wo printing methods
US20060228141A1 (en) Tape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ape feed in tap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CN100443307C (zh) 带处理装置、带处理装置的演示处理方法
JP4265533B2 (ja) 点字情報処理装置、点字情報処理方法、処理シート、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6053312A (ja) 文字情報処理方法、文字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3912396B2 (ja) 文字情報処理方法
JP2006051674A (ja) シート処理方法、シート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4400305B2 (ja) テープ処理方法、およびテープ処理装置
JP387399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12726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ラベルの作成方法、ラベル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JP4621471B2 (ja) 点字打刻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点字打刻装置の送り制御方法
JP4388448B2 (ja) 文字情報処理方法、文字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8241955A (ja) ラベルテープ、テープ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29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29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

Termination date: 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