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7761C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7761C
CN100347761C CNB2005100810917A CN200510081091A CN100347761C CN 100347761 C CN100347761 C CN 100347761C CN B2005100810917 A CNB2005100810917 A CN B2005100810917A CN 200510081091 A CN200510081091 A CN 200510081091A CN 100347761 C CN100347761 C CN 10034776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address
circuit
synchronous phase
territ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10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25310A (zh
Inventor
小岛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253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253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776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7761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4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sensing features on the record carrier other than the transducing track ; sensing signals or marks recorded by another method than the main 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009Improvement or modification of read or write signal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22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for reducing distor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24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for reducing nois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5Reproducing
    • G11B7/0053Reproducing non-user data, e.g. wobbled address, prepits, BCA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Abstract

为了实现抵抗诸如噪声等干扰的准确的同步检测和物理地址检测,相加四个摆动以形成一个输入,抑制诸如噪声等干扰的影响。使用抵抗干扰的输入位(S561),使用位于SYNC图案之前的非调制域(整体)的计数值(S563)而产生用于同步信号检测的门信号(S564)。以此方式,防止同步信号(S56)的任何检测错误。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并更具体地涉及在光盘装置中同步信号检测和物理地址检测的改进。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DVD(数字多用途盘)等的光盘已经广泛用作数字记录介质,并且,重放它们的光盘装置要求高可靠性。在这些光盘中,在螺旋轨道上形成存储区,并且,其地址信息包括轨道号。在重放模式中的快进/倒退等过程时,光学拾取器由电机驱动器馈送,并且,根据需要,通过致动器使物镜倾斜,因而对每个轨道进行微调。在轨道跳跃过程中,在确定光学拾取器是否准确地跳跃到目标地址时,检查轨道号是否为所希望的轨道号。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2002-109756公布一种光盘装置,该装置为响应轨道跳跃过程命令而执行跳跃过程,并且基于地址信息而确定跳跃过程是否成功。如果确定未到达目标轨道,就重复跳跃过程。
DVD的标准本身已经提高,并且预期不久就要制定与高级图像兼容的下一代DVD标准。由于下一代DVD标准具有比当代DVD标准更高的记录密度,因此,重放信号的C/N比倾向于降低,并且,在从重放信号提取同步信号和地址信息时,同步信号和地址信息容易受诸如噪声等干扰的影响。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2003-187457通过移位寄存器而对1位输入信号进行移位,以验证它的图案,因此获得同步信号。
在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2002-109756中,基于跳跃之后的地址信息而检查是否可进行跳跃过程。然而,对于此方法,在1轨道跳跃之后检测物理地址。因而,不能确定是否检测在1轨道跳跃之后相邻轨道的物理地址,并且,可能检测另一轨道的物理地址。从而,不能通过检测和比较在1轨道跳跃之后的两个物理地址而确定物理地址是否正确,并且,可靠的物理地址检测花较多时间。
由于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2003-187457采用1位输入信号,因此,它容易受诸如噪声等干扰的影响。进而,在下一代标准的情形中,SYNC图案与物理地址图案相似,并且,例如,物理地址被错误地检测为SYNC,因而经常导致操作错误。
更具体地,在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开号2003-187457的电路配置中,如果没有诸如噪声等的干扰,就可在预定SYNC图案位置上准确识别对摆动信号的SYNC图案唯一的一部分,并且输出表示预定位置上SYNC检测的同步信号。相反,如果在预定地址位置上的地址图案的信号受诸如噪声等干扰的影响,就可能错误地检测SYNC。当SYNC以此方式被错误地检测时,在被错误检测的SYNC之后的信号被识别为物理地址,并且,不能获得正确的物理地址。因而,不能检测盘上的正确位置,因此导致操作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准确的同步检测和物理地址检测,它们可保证最高的检测效率,并几乎不受诸如噪声等干扰的影响。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同步信号检测或物理地址检测的电路/方法中,由多个位形成输入(例如,一个输入由四个摆动形成),并且对边缘变化点进行电平检测和状态检测,以抑制诸如噪声等干扰的影响。进而,在SYNC检测中使用位于SYNC以及物理地址域之前的非调制域(整体),因而防止SYNC的检测错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获得准确的SYNC检测/物理地址检测,所述检测能保证最高的检测效率,并且可抵抗诸如噪声等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实例的框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拾取器的配置实例的说明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摆动PLL单元/地址检测单元的配置实例的框图;
图4为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摆动PLL单元/地址检测单元中读取信号时信号波形实例的波形图;
图5为示出由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处理的光盘的记录轨道的周围布局实例的说明图;
图6为示出由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处理的光盘的摆动信号物理地址格式(下一代DVD物理地址格式)的实例的说明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检测电路的电路配置实例的框图;
图8为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中同步检测定时的视图;
图9为用于解释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上摆动信号的内容实例(整体域、同步图案和地址域的序列实例)的视图;
图10为用于解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同步检测定时(实例1)的视图;
图11为用于解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同步检测定时(实例2)的视图;
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地址检测单元的电路配置实例的框图;以及
图13为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中地址检测时间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为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配置实例的框图。图2为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拾取器的配置实例的视图。图3为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摆动PLL单元/地址检测单元的配置实例的框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具有图1和2所示的配置。应指出,光盘D是其上可记录(或可重写)用户数据的光盘,或是只读光盘。在此实施例中,光盘D被解释为可记录(可重写)光盘。对于可记录或可重写光盘,已知使用大约405nm波长蓝色激光的下一代DVD-RAM、DVD-RW、DVD-R等(或使用650nm波长激光的当代DVD-RAM、DVD-RW、DVD-R等)。
在光盘D的表面上螺旋形成非凹陷部分和凹槽轨道,光盘D由主轴电机13旋转。拾取器15在光盘D上记录信息/从光盘D重放信息。拾取器15通过齿轮耦合到线程电机30。线程电机30由连接到数据总线39的线程电机驱动器31控制。对线程电机30的固定部分设置永久磁铁(未示出),并且,对驱动线圈(未示出)通电,因而,在光盘D的径向上移动拾取器15。
如图2所示,拾取器15具有物镜22。通过驱动驱动线圈21,物镜22可在聚焦方向(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而且,通过驱动驱动线圈20,物镜22可在跟踪方向(与透镜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通过移动激光束的聚束点,可进行轨道跳跃操作。
在记录信息时,调制电路19通过对经接口电路43从主机设备44提供的用户数据进行8-14调制(EFM)而提供EFM数据。在记录信息时(在形成标志时),激光控制电路18基于从调制电路19提供的EFM数据而在半导体激光二极管28提供写信号。在读取信息时,激光控制电路18向半导体激光二极管28提供比写信号更小的读信号。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28根据从激光控制电路18提供的信号而产生激光束。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28发射的激光束通过准直透镜25、半棱镜24和物镜22而照到光盘D上。光盘D反射的光通过物镜22、半棱镜24和聚焦物镜27而被引导到光电检测器26。
光电检测器26由向RF(射频)放大器12提供信号A、B、C和D的四分光电检测单元组成。RF放大器12向跟踪控制单元38提供与(A+D)-(B+C)相应的跟踪误差信号TE,并向聚焦控制单元37提供与(A+C)-(B+D)相应的聚焦误差信号FE。进而,RF放大器12向摆动PLL单元/地址检测单元36提供与(A+D)-(B+C)相应的摆动信号WB,并向数据重放单元35提供与(A+D)+(B+C)相应的RF信号。
另一方面,聚焦控制单元37的输出信号提供给聚焦驱动线圈21。利用此信号进行控制,总是使激光束刚好聚焦光盘D的记录膜上。跟踪控制单元38根据跟踪误差信号TE产生跟踪驱动信号,并将它提供给在跟踪方向上的驱动线圈20。
由于聚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光电检测器26的光电检测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和信号RF反映在光盘D的轨道上形成的凹坑等的反射率的变化,所述凹坑与记录信息一致。此信号提供给数据重放单元35。
数据重放单元35基于PLL电路16的再现时钟而重放记录数据。数据重放单元35具有测量RF信号幅度的功能,并且,由CPU 40读出测量值。
在跟踪控制单元38控制物镜22的同时,控制线程电机30,以将物镜22定位在光盘的最佳位置上,因而控制拾取器15。
电机控制电路14、激光控制电路18、PLL电路16、数据重放单元35、聚焦控制单元37、跟踪控制单元38等可在单一LSI芯片中形成,作为伺服控制电路。这些电路由CPU 40通过总线39控制。CPU40根据从主机设备44经接口电路43提供的操作命令,而系统地控制此光盘记录/重放装置。CPU 40使用RAM 41作为工作区,并且根据记录在ROM 42上的程序而执行预定操作,而且CPU 40包括本发明。
图3示出与图1中摆动PLL单元/地址检测单元36相应的电路配置(包括基于摆动信号产生物理地址的配置)的应用实例。此配置的主要部分大致分为摆动PLL电路51、同步信号检测单元(SYNC检测电路)56、以及地址域头部检测单元(地址检测单元)57。摆动PLL电路51具有:将摆动信号WB转换为数字信号的A/D电路52;对A/D电路52的输出进行积分的积分电路(SIN同步相位检测电路)53;将积分电路53的输出转换为模拟信号的D/A电路55;以及向A/D电路52提供振荡信号的VCO电路54,其中,基于D/A电路55的信号电平而控制振荡信号的周期。
摆动PLL电路51对摆动输入信号WB和SIN波进行积分,并产生例如如后述图8、10或11所示的SIN同步相位检测电路信号S51。在SIN同步相位检测电路信号S51中,输出反相摆动部分(IPW部分)作为“+”值,并且,输出正常相位摆动部分(NPW部分)作为“-”值。从此信号S51检测SYNC图案和地址图案。图3配置的特征尤其在于电路部件56和57,在后面用图7、12等描述这些电路部件的细节。
除了摆动PLL电路51、同步信号检测单元56和地址域头部检测单元57之外,图3所示摆动PLL单元/地址检测单元36还包括地址保持单元58、1轨道跳跃之前地址保持单元59、地址比较单元60和可靠性检查单元61。利用此配置,摆动PLL单元/地址检测单元36基于摆动信号WB而检查轨道跳跃时的可靠性,并向数据总线39输出可靠性标志F和物理地址输出AD。
图3中的电路部件51-61(或至少图7和12中的56-58)可包括离散的电子部件,但希望它们以批量生产的方式形成IC(控制器LSI)。
具有上述配置并执行重放和记录过程的光盘装置可执行以下轨道跳跃过程,并且可确认此轨道跳跃过程的可靠性。图4为用于解释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的摆动PLL单元/地址检测单元中读取信号时信号波形实例的波形图。图5为用于解释由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处理的光盘的记录轨道的周围布局实例的视图。图6为用于解释由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装置处理的光盘的摆动信号物理地址格式(下一代DVD物理地址格式)的实例的视图。
图4举例说明当通过摆动调制形成记录轨道时各个信号的关系,其中,所述摆动调制是光盘(记录介质)D的寻址方法。从Z字形记录轨道重放数字数据(或在Z字形记录轨道上记录数字数据),并且记录数据记录在指定位置上。通过读出与记录轨道的摆动71相应的摆动信号WB并进行解调而获得确定该位置的物理地址信息。图4举例说明当通过摆动调制而嵌入信息时在轨道上的读光束72、已检测的摆动信号WB以及调制规则。在此情况下,使用摆动信号WB的正弦波(正常相位摆动:NPW)将地址信息记录为“0”,并使用余弦波(反相摆动:IPW)将地址信息记录为“1”。
图5举例说明用于以下结构的物理地址信息的布局,其中,在该结构中,光盘记录介质的记录轨道共用于非凹陷部分/凹槽。在此实例中,由于在凹槽轨道上进行基于摆动调制的寻址,因此,必须对非凹陷部分轨道的记录/重放获得正确的寻址。因而,采用称作区域方法的结构。光盘D在径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在每个区域中形成具有恒定记录容量的段数据包,并且,通过凹槽轨道的摆动调制而在这些数据包中嵌入作为物理地址信息的“区域编号”、“轨道编号”和“段编号”。当区域改变时,改变划分角而形成具有基本相同记录密度的段,因而,优化记录密度。利用图5所示的配置,即使在非凹陷部分/凹槽方法中,凹槽摆动的地址信息值也在相邻轨道之间表现出相同的值,但轨道编号不同,并且,甚至可从非凹陷部分轨道读出物理地址信息。由于非凹陷部分和凹槽轨道编号定位得从非凹陷部分和凹槽获得信息,因此,不出现问题。
图6以整体关系举例说明地址的数据结构。在称作WAP(周期性位置中的摆动地址)的组84-86中嵌入物理地址信息,其中,每个WAP由17个WDU(摆动数据单元)(81-83)形成。由于通过耦合WAP而形成轨道摆动,因此,由WAP确定的周期变为嵌入物理地址数据的周期。
物理地址数据85由39位形成。应指出,“段信息”、“段地址”、“区域地址”、“奇偶校验地址”、“凹槽地址”和“非凹陷部分地址”的信息位组87分为3位的组,并分配给通过调制过程嵌入的各个WDU。以此方式,储存区域编号89、轨道编号90和段编号91。
嵌入地址信息的WDU 82用3位形成地址信息,并且1位与4个摆动相对应。因而,每个WDU的最初4个摆动采用IPW配置,以有利于WDU的头部标识。结果,在嵌入每个WDU的地址信息之后的68个摆动被规定为NPW。
由于全部地址数据包括39位,因此,需要13个WDU 82。在头部一侧上的WDU中配置WAP的同步信号84,并且,后侧的三个单元由非调制单元(整体域)86形成。在记录轨道上记录信息数据,其中,所述记录轨道通过此轨道摆动调制而嵌入物理地址。当在此情况下记录数据时,在77376-字节数据的头部一侧上记录71-字节VFO域(允许易于产生数据解调通道时钟的恒定频率信号),并且,在数据的后侧上记录要求执行数据块连接过程的总共22字节的“PA域”、“保留域”和“缓冲域”。在七个物理段(与9996个摆动相对应)中记录总共77469字节。根据此规则,在使用“物理段”地址数据指定的位置上记录信息数据。结果,重要的是准确地读出物理段的地址数据。
通过用以上配置对轨道摆动进行调制而在光盘D上记录物理地址。当从此光盘D上的摆动读出物理地址时,从摆动信号WB检测同步信号,根据此同步信号而产生时间信号,并且,根据此时间信号而从摆动信号提取地址信息,因而解调并获得地址信息。
以下解释基于摆动信号WB的地址信息获得定时的实例。当从当前轨道点P1轨道跳跃到相邻的轨道点P2时,从轨道点P2开始物理地址检测。当轨道点P2落在物理地址域之外时,从轨道点P3开始物理地址检测。进而,检测轨道点P4的物理地址,以确认物理地址的可靠性,并且与轨道点P3比较,由此确认轨道跳跃的目标点是否正确。
在光盘摆动信号的下一代DVD物理地址格式中,物理地址由“区域编号”、“轨道编号”和“段编号”形成,并且,一个物理地址由一个WAP形成,如图6所示。由于在单个区域中相邻轨道编号具有汉明距离=1,因此,可确认1轨道跳跃时物理地址的可靠性。
通过图3中的地址检测单元36而获得地址信息。一开始,当前记录轨道点PA的每个物理地址总是保存在使用寄存器等的地址保持单元58中。接着,当响应用户的快进或倒退操作而在线程电机30等移动拾取器15之后要求进行轨道跳跃时,CPU 40等从地址检测单元36的1轨道跳跃之前地址保持单元59提供位置轨道跳跃命令J,因而保存跳跃之前的地址,该地址由地址保持单元58保存。同时,当CPU40等向跟踪控制单元38提供位置跟踪跳跃命令J时,跟踪控制单元38向驱动线圈20提供跟踪控制信号CTR。结果,物镜22移动,以进行轨道跳跃,使射束点从轨道点PA跳跃到轨道点PB。
在此之后,地址比较单元60比较来自1轨道跳跃之前地址保持单元59的1轨道跳跃之前地址和来自地址保持单元58的1轨道跳跃之后地址,因而比较轨道编号。此时,在聚束点向着光盘D的外周移动时,检查包括在地址信息中的轨道编号是否随着移动而增加。在射束点向着光盘D的内周移动时,检查包括在地址信息中的轨道编号是否随着移动而减小。地址比较单元60的检查结果提供给可靠性检查单元61。当可靠性检查单元61确认轨道编号改变一个轨道时,就设定可靠性标志F例如为“1”,并且,将它提供给CPU 40或跟踪控制单元38。结果,当跳跃成功时,跳跃过程结束;否则,执行另一轨道跳跃过程。
更具体地,如果在轨道跳跃之后的轨道点PB是物理地址域,就可确定通过检测轨道点PB的地址信息而正常地得到轨道跳跃。另一方面,如果在轨道跳跃之后的轨道点PB落在物理地址域之外,就可确定通过检测轨道点PC的地址信息而正常地获得轨道跳跃。
根据地址信息获得方法,可更迅速地确认轨道跳跃可靠性,并且可确认1轨道跳跃位置是否正确。
图7为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同步信号检测单元(SYNC检测电路)56的同步信号的电路配置实例的框图。SYNC检测电路56的部件配置大致分为SYNC检测单元(移位寄存器565+图案算术运算(状态+边缘电平计算)单元566+比较/确定(SYNC检测)单元567)和非调制域检测单元(4-摆动相加561+二值化562+计数器563+门信号产生564)。
SYNC检测单元(565-567)是在预定SYNC图案位置(图6中的WAP第“0”位置)上检测6个IPW摆动+4个NPW摆动+6个IPW摆动(唯一图案部分)的电路,其中,所述摆动是84个摆动信号的SYNC图案唯一部分。一开始,移位寄存器565对SIN同步相位检测信号S51执行移位过程。处理结果输入到图案算术运算单元566,后者通过比较除边缘变化点之外信号的符号而对经过移位处理的信号的符号变化点(IPW→NPW/NPW→IPW:边缘检测)和状态的状态稳定性检测(相同符号)进行差值计算。当比较/确定单元567确定图案算术运算单元566的边缘检测值等于或大于阈值时,确定检测到同步信号,并且,状态匹配SYNC,并且输出信号S567。
另一方面,非调制域检测单元(561-564)是用于产生图10和11所示门信号S564的电路。一开始,进行4摆动相加,作为SYNC和物理地址所共有的最大变化单元。四个摆动形成SYNC和物理地址信号所共有的调制符号位时钟单元,并且,由于该单元的状态对四个摆动中的每一个都变化,因此,该单元可保证最高的检测效率。
当对四个摆动中的每一个进行相加时,即使当其中一个摆动因噪声Nx等而改变时,余下三个摆动的正常结果在四个摆动的相加结果中占优势,因而防止检测错误。(图10举例说明4-摆动兼容信号S51应该为“----”的位内容因摆动波形异常而改变为“---+”的情形,但是,由于4-摆动相加的择多规则而被正常地检测为“-”,其中,所述摆动波形异常是由噪声Nx引起的。)应指出,4-摆动相加结果在包括相同数量加号和减号如“++--”的四个摆动的内容中变得不确定。然而,除了其中摆动波形从IPW变为NPW或相反的部分以外,此部分具有低发生概率,因而,作为整体,检测几乎不受噪声的影响。对于避免此不确定相加结果的方法之一,可采用奇数摆动相加(如3-摆动或5-摆动相加)。
根据图7的配置,即使在已经发生一个摆动信号的检测错误(Nx部分)时,如图10所示,也防止在诸如连续NPW的非调制域中的检测错误,并且提高SYNC检测精确度。4-摆动相加结果的二进制信号(图10中非调制域(320-NPW整体域)中S561的“-”信号)由计数器563加起来(在“+”符号的情况下,由于信号落在非调制域之外,因此计数器563清零)。位于SYNC域之前的非调制域(整体)包括图6中的320个摆动=三个“第14-16”WAP(整体)(84个摆动×3)+“第13个”WAP的地址的68个摆动。在图10的实例中,当计数值=计数器563的316时,门信号产生单元564接通(以产生门信号S564)。
在产生此门信号S564的同时,从SYNC检测单元567提取输出信号S567,作为SYNC输出S56。以此方式,即使当在门信号S564的非产生周期中产生信号S567时(例如因为产生图11所示的伪SYNC图案),也可防止提取作为SYNC输出S56的此错误信号S567。
图7所示电路配置包括同步信号检测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电路系统561-564,第一电路系统接收作为非调制域86、同步域84和地址域85顺序循环的同步相位信号S51,并从同步相位信号S51中的非调制域86产生与同步域84的位置相应的门信号S564;第二电路系统565-567,第二电路系统从同步相位信号S51中的同步域84产生表示地址域85的头部(AHS)的同步信号S567;以及第三电路系统568,在产生门信号S564的同时,第三电路系统依靠允许同步信号S567通过而提供同步输出S56。
图8为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同步检测定时的视图。图9为用于解释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盘上摆动信号的内容实例(整体域、同步图案和地址域的序列实例)的视图。
如图9所示,输入到同步信号检测单元56的信号具有作为整体域86、同步域84和地址域85的序列循环的内容。为了从此信号检测地址域85的头部AHS,基于同步域84的唯一图案产生同步信号(S567)(S56)。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SYNC图案具有由6个IPW摆动(SIN同步相位检测的状态检查结果为“+”)、4个NPW摆动(SIN同步相位检测的状态检查结果为“-”)和6个IPW摆动(SIN同步相位检测的状态检查结果为“+”)形成的唯一图案。基于摆动输入WB的相位变化或SIN同步相位检测信号S51的边缘电平变化而确定6个IPW摆动、4个NPW摆动和6个IPW摆动的划分。当此边缘电平具有等于或大于预定阈值的值并且所检测图案匹配SYNC唯一图案(6/4/6)时,图案验证(图案算术运算)结果S566被确定为“SYNC图案”,并且输出同步信号S567(S56)。
图10为用于解释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同步检测定时(实例1)的视图。在此实例中,由于通过从与四个摆动相应的SIN同步相位检测信号S51增加(或积分)四个摆动而产生计数信号(“-”)S561,因此,即使当四个摆动之一受噪声的影响,但从作为整体的四个波考虑,也可消除噪声的影响。通过对整体域(在此情况下计数“316”)计算不受噪声影响的计数信号(“-”)S561,检测存在SYNC图案的位置,因而产生门信号S564。此门信号S564的信号宽度比SYNC图案的稍微宽一些,从而,SYNC图案(至少其端部位置)落在门信号S564的信号宽度之内。在SYNC图案端部产生同步信号S567。此信号S567通过AND(与)门568,同时产生门信号S564,因而获得规则的同步信号S56。
以此方式,可避免从AND门568输出在不产生门信号S564的同时错误产生的信号S567,作为同步信号S56。
图11举例说明以下情形:在不产生门信号S564的同时错误产生的信号S567被AND门阻断,并且不输出作为同步信号S56。也就是说,即使当因诸如噪声等的干扰(Nx1,Nx2)而将地址图案错误检测为SYNC图案(检测伪SYNC图案)时,非调制域(整体域)的计数值未达到预定值(在图10实例中为“316”),并且,在此时不产生门信号S564。因而,基于伪SYNC图案而产生的信号S567由AND门568阻断。以此方式,由于可避免从AND门568输出错误产生的信号S567作为同步信号S56,因此,可避免任何SYNC检测错误。
图12为使用非调制域修改SYNC检测的物理地址检测实例的框图。如图6或9所示,由于物理地址85在SYNC图案84之后立即开始,因此,可在SYNC检测之后检测正确的物理地址。因而,基于从图7中同步信号检测单元(AND门568)输出的SYNC输出S56而设定“表示进行SYNC检测的标志”。当设定此“表示进行SYNC检测的标志”时,进行物理地址检测。对于用于捕捉地址域85的头部AHA(对应于AHS)的位置的非调制域,使用在SYNC图案(图6中81所代表的6个IPW摆动+4个NPW摆动+6个IPW摆动)之后的68个NPW摆动,如图6所示。
也就是说,在图12所示的电路配置中,SYNC输出S56输入到计数器/比较启动产生电路579,以设定“表示进行SYNC检测的”标志S579(=“1”)。当此标志有效(标志S579=“1”)时,由计数器573计算SIN同步相位信号S51的4-摆动相加结果S571的二进制信号S572。如果达到此计数值S573,例如65,门信号产生电路574就产生门信号S574。
另一方面,与在图7中的电路配置一样,由移位寄存器575和图案算术运算单元576处理SIN同步相位信号S51。对已经过移位处理的信号执行符号变化点(IPW→NPW/NPW→IPW:边缘检测)的差值计算,并且通过比较除边缘变化点之外的信号的符号而执行状态的状态稳定性检测(相同符号)。当确定图案算术运算单元576的边缘检测值等于或大于阈值时,比较/确定单元577确定检测到地址头部AHA,并且,在标志S579=“1”的同时,所述状态匹配地址头部(例如,SIN同步相位信号S51=“++++”),因而输出信号S577。
在门信号S574的产生周期内,以此方式输出的信号S577通过AND门578,并且输入到物理地址保持单元58,作为用于捕捉地址域头部位置AHA的信号S57(当在门信号S574的非操作周期内产生信号S577时,此信号S577由AND门578阻断,因为它是因检测错误而产生的)。在接收信号S57时,物理地址保持单元58获得并保存就在接收之后的SIN同步相位信号S51,作为物理地址信息。以此方式保存的物理地址信息(3位地址位2-0)用作物理地址输出S58。
图13举例说明上图12所示电路配置的地址检测时间。在此实例中,为响应图12中计数器573的计数值=65,接通门信号产生电路574,以便启动AND门578。当成功地检测地址头部AHA时,物理地址保持单元58锁存下一SIN同步相位信号S51的位2、1和0的4-摆动相加值的符号作为地址,因而获得地址输出S58。
图12所示配置包括地址检测电路系统575-577、579以及物理地址保持单元58,其中,所述地址检测电路系统基于从图7中568提供的同步输出S56而输出表示同步相位信号S51中地址域85的头部(AHA,对应于AHS)的地址头部信号S577,物理地址保持单元58保存并输出在地址头部信号S577之后的地址域85的内容(图13中的地址位0-2;或地址域中的S51),作为表示此地址域85的物理地址的信息S58。
(实施例效果概括)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检测非调制域时,为位置检测而计算4-摆动求和值的二进制(符号)信号,作为SYNC和物理地址信号所共有的调制符号位时钟单元。以此方式,借助具有最高检测效率并且抵抗诸如噪声等干扰的简单电路,使用非调制域进行SYNC检测。因而,可防止SYNC检测错误,并且可进行高度可靠的SYNC检测。
由于在高度可靠的SYNC检测之后进行物理地址检测,因此,可得到高度可靠的物理地址检测。
SYNC检测错误导致就在SYNC之后写的物理地址的检测错误。为此,当发生SYNC检测错误时,不能检测盘上的正确位置(地址),并且,不能正常地获得或写数据。从而,必须在正确的位置检测SYNC。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可获得抵抗诸如噪声等干扰的准确的SYNC检测/物理地址检测。
应指出,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当在目前或将来实践本发明时,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就可基于当时的技术进行各种变化。只要有可能,各个实施例可按照需要组合,并且在此情况下获得组合效果。进而,实施例包括各个阶段的发明,并且,通过适当地组合在此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多个必需组件而提取各个发明。例如,即使当从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全部必需组件删除一些必需组件时,也可提取删除这些必需组件的配置作为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同步信号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路系统(561-564),第一电路系统用来接收通过重复非调制域(86)、同步域(84)和地址域(85)的序列而形成的同步相位信号(S51),并根据同步相位信号(S51)中的非调制域(86)而产生与同步域(84)的位置相应的门信号(S564);
第二电路系统(565-567),第二电路系统用来接收同步相位信号(S51),并根据同步相位信号(S51)中的同步域(84)产生表示地址域(85)的头部的同步信号(S567);以及
第三电路系统(568),第三电路系统用来在产生门信号(S564)的同时,通过使同步信号(S567)通过而提供同步输出(S5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同步相位信号(S51)与从光盘重放的摆动已调制波一致,并且,第一电路系统(561-564)包括摆动相加电路(561)、计数器(563)和信号产生电路(564),其中,摆动相加电路(561)用来相加多个摆动作为一个单元,计数器(563)用来计数摆动相加电路的相加结果(S561),信号产生电路(564)用来当计数器的计数结果(S563)达到与同步域(84)的位置对应的值时,产生门信号(S56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同步相位信号(S51)中的同步域(84)具有唯一图案,并且,第二电路系统(565-567)包括用来检测该唯一图案的图案检测电路(565-566)以及用来确定图案检测电路所检测的图案是否匹配预定同步图案的比较/确定电路(567)。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地址检测电路系统(575-577,579),所述地址检测电路系统用来根据来自第三电路系统(568)的同步输出(S56)而输出表示同步相位信号(S51)中地址域(85)的头部的地址头部信号(S577);以及
物理地址保持单元(58),所述物理地址保持单元(58)用来保存并输出地址域(85)的内容作为表示地址域(85)的物理地址的信息(S58),所述地址域(85)跟随地址头部信号(S577)。
5.一种盘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轴电机(13),所述主轴电机用来旋转光盘,通过摆动调制而在光盘上记录了通过重复非调制域、同步域和地址域的序列而形成的同步相位信号;
光学拾取器(15),所述光学拾取器用来从由主轴电机旋转的光盘重放同步相位信号;
第一电路系统(561-564),第一电路系统用来接收由光学拾取器重放的同步相位信号,并根据同步相位信号中的非调制域而产生与同步域的位置相应的门信号;
第二电路系统(565-567),第二电路系统用来接收同步相位信号并根据同步相位信号中的同步域产生表示地址域的头部的同步信号;以及
第三电路系统(568),第三电路系统用来在产生门信号的同时,通过使同步信号通过而提供同步输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步相位信号(S51)与从光盘重放的摆动已调制波一致,并且,第一电路系统(561-564)包括摆动相加电路(561)、计数器(563)和信号产生电路(564),其中,摆动相加电路(561)用来相加多个摆动作为一个单元,计数器(563)用来计数摆动相加电路的相加结果,信号产生电路(564)用来当计数器的计数结果达到与同步域的位置对应的值时,产生门信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同步相位信号(S51)中的同步域(84)具有唯一图案,并且,第二电路系统(565-567)包括用来检测该唯一图案的图案检测电路(565-566)以及用来确定图案检测电路所检测的图案是否匹配预定同步图案的比较/确定电路(567)。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地址检测电路系统(575-577,579),所述地址检测电路系统用来根据来自第三电路系统的同步输出而输出表示同步相位信号中地址域的头部的地址头部信号;以及
物理地址保持单元(58),所述物理地址保持单元用来保存并输出地址域的内容作为表示此地址域的物理地址的信息,所述地址域跟随地址头部信号。
9.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使用通过重复非调制域(86)、同步域(84)和地址域(85)的序列而形成的同步相位信号(S51),根据同步相位信号中的非调制域(86)而产生与同步域的位置相应的门信号(S564);
使用同步相位信号(S51),根据同步相位信号中的同步域(84)而产生表示地址域(85)的头部的同步信号(S567);以及
在产生门信号(S564)的同时,通过使同步信号(S567)通过而提供同步输出(S5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根据同步信号(S567),输出表示同步相位信号中地址域的头部的地址头部信号(S577);以及
保存并输出地址域的内容作为表示地址域(85)的物理地址的信息(S58),所述地址域跟随地址头部信号。
CNB2005100810917A 2004-06-30 2005-06-30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776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93768A JP2006018892A (ja) 2004-06-30 2004-06-30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193768 2004-06-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5310A CN1725310A (zh) 2006-01-25
CN100347761C true CN100347761C (zh) 2007-11-07

Family

ID=35513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109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7761C (zh) 2004-06-30 2005-06-30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02265A1 (zh)
JP (1) JP2006018892A (zh)
KR (1) KR100661386B1 (zh)
CN (1) CN100347761C (zh)
TW (1) TW20060308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303395A (ja) * 2003-03-14 2004-10-28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2011175707A (ja) * 2010-02-24 2011-09-08 Toshiba Corp 信号検出方法及び信号検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9054A (zh) * 1997-03-25 2000-03-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和信息记录装置及基准标识检测电路
CN1309397A (zh) * 1999-10-20 2001-08-22 索尼公司 记录/19再现装置以及记录/再现方法
JP2003187457A (ja) * 2001-12-19 2003-07-04 Hitachi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434438A (zh) * 2002-01-21 2003-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地址信息读取方法以及地址信息读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2629B2 (ja) * 1989-11-21 1998-06-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及び該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
JP3762629B2 (ja) * 2000-09-29 2006-04-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トラックジャンプ方法及び記憶装置
JPWO2002033699A1 (ja) * 2000-10-19 2004-02-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媒体および信号再生方法
JP5175413B2 (ja) * 2001-03-12 2013-04-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再生装置、記録装置
TWI229854B (en) * 2001-03-16 2005-03-21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ecord carrier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JP3899861B2 (ja) * 2001-07-13 2007-03-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情報再生方法及び記録方法
JP3736404B2 (ja) 2001-09-21 2006-01-18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100545804B1 (ko) * 2001-12-13 2006-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워블 위상 동기 루프에서의 워블신호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US7075873B2 (en) * 2002-03-22 2006-07-11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disc apparatus with disc selecting function
US7099244B2 (en) * 2002-10-10 2006-08-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Wobble demodulator and wobble demodulation method
JP4087224B2 (ja) * 2002-11-08 2008-05-2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情報再生方法
JP2004303395A (ja) 2003-03-14 2004-10-28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とそ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装置
JP2005190561A (ja) * 2003-12-25 2005-07-14 Toshiba Corp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
US6983514B2 (en) * 2004-05-11 2006-01-10 Shin Zu Shing Co., Ltd. Pivot hinge with positioning function
KR20060038498A (ko) * 2004-10-30 2006-05-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엠에스케이 마크 검출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9054A (zh) * 1997-03-25 2000-03-29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信息再生装置和信息记录装置及基准标识检测电路
CN1309397A (zh) * 1999-10-20 2001-08-22 索尼公司 记录/19再现装置以及记录/再现方法
JP2003187457A (ja) * 2001-12-19 2003-07-04 Hitachi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CN1434438A (zh) * 2002-01-21 2003-08-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地址信息读取方法以及地址信息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5310A (zh) 2006-01-25
KR100661386B1 (ko) 2006-12-27
US20060002265A1 (en) 2006-01-05
KR20060048534A (ko) 2006-05-18
JP2006018892A (ja) 2006-01-19
TW200603085A (en) 2006-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56544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设备和方法、信息记录控制程序、和包含信息记录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
JPH10241260A (ja) 情報記録装置
JP4598355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プリピット検出方法
CN100347761C (zh) 光盘装置
KR100647832B1 (ko) 광디스크 장치
CN1755802A (zh) 地址信息记录设备和记录方法以及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JP4403344B2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US20050117483A1 (en) Optical disk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producing method
KR100682365B1 (ko) 동기 신호 검출 장치 및 동기 신호 검출 방법
KR100640658B1 (ko) 블루-레이 디스크 드라이브에서 시간 변화량를 이용하여hmw 신호를 검출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3714117B2 (ja) プリピット検出装置、プリピット検出方法、位置及び周波数信号の検出回路
US7813231B2 (en) Optical disc drive apparatus
US7477585B2 (en) Error correction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CN100337275C (zh) 光记录介质的连接间隙检测设备及其方法
EP1617432A1 (en) Optical disk device
CN1656546A (zh) 具有改进的播放能力的光盘系统
JP2008140463A (ja) ウォブル信号検出回路及びウォブル信号検出方法
KR100662592B1 (ko) 광 디스크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577581A (zh)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重放装置及方法
JP4099202B2 (ja)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情報記録方法及び情報再生装置
JP2010040068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トラッキング制御方法
CN1591651A (zh) 信息记录介质和信息记录/重放装置
JP2004319089A (ja) プリピット検出装置、プリピット検出方法
JP2009146544A (ja)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4047082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方法、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