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008141A1 -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008141A1
WO2024008141A1 PCT/CN2023/106039 CN2023106039W WO2024008141A1 WO 2024008141 A1 WO2024008141 A1 WO 2024008141A1 CN 2023106039 W CN2023106039 W CN 2023106039W WO 2024008141 A1 WO2024008141 A1 WO 202400814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reciprocating
compression
power
channel
cha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1060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傅珂珂
李进
Original Assignee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400814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008141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5/00Multi-stage pumps
    • F04B25/005Multi-stage pumps with two 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5/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D15/1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or combinations with, electric gen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5/00Multi-stage pumps
    • F04B25/04Multi-stage pump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00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adaptations of pist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 F04B39/122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1/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1/02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reservoi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动力设备(10)包括动力源(100)、往复组件(200)及压缩组件(300),动力源(100)驱动往复件(220)沿动力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带动活塞(320)沿动力轴(210)的轴线往复移动,第一塞体(321)设置于第一压缩腔(330)内,第二塞体(322)设置于第二压缩腔(340)内,当活塞(320)朝向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塞体(321)将第一压缩腔(330)内的气体压缩至第二压缩腔(340)内,当活塞(320)朝另一方向移动时,第二塞体(322)压缩第二压缩腔(340)内的气体介质通过第二通道(360)排出,此时气体通过第一通道(350)进入到第一压缩腔(330)内。两个往复组件(200)的动力轴(210)均通过动力源(100)驱动,进而实现两个压缩组件(300)的同步压缩,提高压缩效率,且通过一个动力源(100)实现双侧的二级压缩,压缩效率更高,动力设备(10)的体积更小。

Description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22年07月06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210790574.8,名称为“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将其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泵体或压缩机等动力设备,大多是由电机带动活塞进行往复移动,实现吸介质与压缩排出。然而,传统的压缩机或泵体结构一般工作效率较低,若为了满足高效工作场景,往往需要增加压缩机或泵体的数量,导致整体结构增大。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式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及其髋关节调节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设备,包括动力源、往复组件及压缩组件,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动力轴及往复件,所述动力轴与所述往复件传动配合;所述往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动力轴分别带动所述往复件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压缩缸体及活塞,所述压缩缸体内形成有第一压缩腔及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压缩腔,且所述压缩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的第一通道及与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活塞包括第一塞体及与所述第一塞体相连接的第二塞体,所述第一塞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腔内,所述第二塞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腔内;所述压缩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活塞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往复件,单个所述往复件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活塞往复移动。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设备、储气罐、透平机及发电机,所述储气罐连接于所述压缩缸体的所述第二通道处;所述储气罐通过所述透平机连接所述发电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 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公开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设备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动力设备在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动力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的压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压缩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压缩组件在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压缩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9为图1中的往复组件及动力源的局部分解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往复组件及动力源在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往复组件及动力源在另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12为一实施例中的储能系统的模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动力设备;100、动力源;200、往复组件;210、动力轴;211、传动套;212、传
动轴;220、往复件;221、导杆;222、往复套;223、限位套;224、限位体;230、往复槽;232、导油槽;240、保护壳;241、第二导向孔;242、润滑油腔;300、压缩组件;310、压缩缸体;311、第一缸本体;312、第二缸本体;313、阀片;314、排气件;3141、排气腔;3142、排气口;315、进气件;3151、进气腔;3152、进气口;316、第一导向孔;317、转动孔;318、拼接腔;320、活塞;321、第一塞体;322、第二塞体;323、第二连通孔;324、连通杆;330、第一压缩腔;331、第一无杆腔;332、第一有杆腔;340、第二压缩腔;341、第二无杆腔;342、第二有杆腔;350、第一通道;360、第二通道;370、第一连通孔;410、连接通道;42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10,至少能够提高压缩效率,且避免 动力设备10的体积设置的过大。
具体地,动力设备10包括动力源100、往复组件200及压缩组件300,往复组件200包括动力轴210及往复件220,动力轴210与往复件220传动配合;动力源100用于驱动动力轴210带动往复件220沿动力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压缩组件300包括压缩缸体310及活塞320,压缩缸体310内形成有第一压缩腔330及第二压缩腔340,第二压缩腔340的体积小于第一压缩腔330,且压缩缸体310的外壁上形成有与第一压缩腔330连通的第一通道350及与第二压缩腔340连通的第二通道360;活塞320包括第一塞体321及与所述第一塞体321相连接的第二塞体322,第一塞体321设置于第一压缩腔330内,第二塞体322设置于第二压缩腔340内;压缩组件300的活塞320连接于往复件220,往复件220能够带动活塞320往复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作为压缩机或充气泵使用时,压缩物质能够从所述第一通道350吸入第一压缩腔330内并压缩至第二压缩腔340内,由第二通道360排出。在另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作为真空泵等使用时,气体由第二通道360吸入并由第一通道350排出。
一实施例中,当动力设备10作为压缩机使用时,动力源100驱动动力源100带动往复件220沿动力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进一步带动活塞320沿动力轴210的轴线往复移动。由于第一塞体321设置于第一压缩腔330内,第二塞体322设置于第二压缩腔340内,例如当活塞320朝朝向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塞体321将第一压缩腔330内的气体压缩至第二压缩腔340内,当活塞320朝远离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第二塞体322压缩第二压缩腔340内的气体介质通过第二通道360排出,此时气体通过第一通道350进入到第一压缩腔330内。依此往复循环,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进而当活塞320朝朝向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实现的是一级压缩,二级进气,当活塞320朝远离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实现二级压缩,一级进气,进而不仅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同时压缩效率更高。
在本实施例中,往复组件200的数量为两个,动力源100用于驱动两个动力轴210分别带动往复件220沿动力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压缩组件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缩组件300的活塞320分别连接于两个往复件220,单个往复件220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活塞320往复移动。由于压缩组件300与往复组件200均为两个,两个往复组件200的动力轴210均通过动力源100驱动,进而实现两个压缩组件300的同步压缩,提高压缩效率,且通过一个动力源100实现双侧的二级压缩,压缩效率更高,动力设备10的体积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往复组件200的动力轴210分别连接于动力源100的相背对的两侧上,两个压缩组件300分别位于两个往复组件200背向于动力源100的一侧,两个往复件220分别连接于两个活塞320的第一塞体321。通过将往复组件200布置于动力源100相背对的两侧,便于实现对两个动力轴210的同步驱动,且减小驱动距离,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具体地,动力设备10还包括传动组件,动力轴210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于动力源100,利用传动组件便于实现动力轴210与动力源100更加稳定地传动配合,且便于实现两个动力轴210同步连接于动力源100。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往复组件200还可以布置于动力源100的同一侧,或者根据设计要求呈其他方式布置,两个动力轴210通过传动组件连接于动力源100。
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包括连接通道410,连接通道410的一端与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一通道350连通,另一端与另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二通道360连通。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压缩组件300实现二级压缩,通过连接通道410使得一侧的压缩组件300经过二级压缩后的气体由第二通道360排出至另一侧的压缩组件300的第一通道350,另一侧的压缩组件300对经过二级压缩后的气体再次进行二级压缩,进而实现气体的四级压缩,压缩效率更高。
在本年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包括连接管420,连接管420内形成有连接通道410,连接管420的一端连接于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一通道350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二通道360处。通过连接管420以使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二通道360通过连接通道410与另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一通道350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可以包括壳体,连接通道410通过在壳体的内壁形成凹槽的方式形成。或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通道41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只要能够便于实现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一通道350与另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二通道360的连通即可。
参阅图5至图8,一实施例中,第一压缩腔330位于第一塞体321背向于第二塞体322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无杆腔331,位于第一塞体321朝向第二塞体322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有杆腔332,第二压缩腔340位于第二塞体322背向于第一塞体321的一侧形成为第二无杆腔341,位于第二塞体322朝向第一塞体321的一侧形成为第二有杆腔342;压缩缸体310的外壁上形成有与第一有杆腔332连通的第一通道350及与第二有杆腔342连通的第二通道360,且第一有杆腔33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有杆腔342连通的第一连通孔370。
如图7中的双点划线箭头所示,当活塞320朝朝向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气体通 过第一通道350进入到第一有杆腔332内,第二塞体322压缩第二有杆腔342内的气体介质通过第二通道360排出;当活塞320朝远离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塞体321将第一有杆腔332内的气体通过第一连通孔370压缩至第二有杆腔342内,依此往复循环,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进而当活塞320朝朝向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实现的是一级进气,二级压缩,当活塞320朝远离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实现二级进气,一级压缩,进而不仅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同时压缩效率更高。
在另一实施例中,压缩缸体310的外壁上形成有与第一无杆腔331连通的第一通道350及与第二无杆腔341连通的第二通道360,活塞320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323,第二连通孔323连通第一无杆腔331及第二无杆腔341。
如图7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当活塞320朝远离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气体通过第一通道350进入到第一无杆腔331内,第二塞体322压缩第二无杆腔341内的气体介质通过第二通道360排出;当活塞320朝朝向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塞体321将第一无杆腔331内的气体通过第二连通孔323压缩至第二无杆腔341内,依此往复循环,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进而当活塞320朝朝向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实现的是一级压缩,二级进气,当活塞320朝远离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实现二级压缩,一级进气,进而不仅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同时压缩效率更高。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35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另一第一通道350与第一无杆腔331连通,第二通道36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另一第二通道360与第二无杆腔341连通,活塞320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323,第二连通孔323连通第一无杆腔331及第二无杆腔341。
使用时,当活塞320朝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塞体321压缩第一无杆腔331气体通过第二连通孔323进入第二无杆腔341,气体通过第一通道350进入第一有杆腔332,且同时,第二塞体322压缩第二有杆腔342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道360排出;当活塞320朝背向于往复件22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塞体321压缩第一有杆腔332内的气体进入到第二有杆腔342内,气体通过另一第一通道350进入到第一无杆腔331内,且同时,第二塞体322压缩第二无杆腔341内的气体通过另一第二通道360排出。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二级气体的不间断的压缩,第一塞体321与第二塞体322在一个往复行程内同时实现进气及压缩,压缩效率更高。
如图3所示,具体地,一压缩组件300的所有第一通道350通过连接通道410与另一压缩组件300的所有第二通道360连通。通过将两个压缩组件300通过连接通道410的连通,实现气体的四级不间断压缩,压缩效率更高。
参阅图5至图7,一实施例中,压缩缸体310包括第一缸本体311及第二缸本体312,第一压缩腔330形成于第一缸本体311内,第二压缩腔340形成于第二缸本体312内,且第二缸本体312设置于第一缸本体311上,与第一无杆腔331连通的第一通道350形成于第一缸本体311上,与第一有杆腔332连通的第一通道350开设于第一缸本体311或第二缸本体312上,第一连通孔370开设于第二缸本体312朝向第一缸本体311的一侧上,第二通道360均开设于第二缸本体312上。通过设置第一缸本体311便于形成第一压缩腔330,通过设置第二缸本体312便于形成第二压缩腔34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缸本体311朝向第二缸本体312的一侧开口,与第一有杆腔332连通的第一通道350开设于第二缸本体312上。通过第一缸本体311的一侧开口,便于设置第一塞体321在第一压缩腔330内。
具体地,压缩缸体310还包括阀片313,第二缸本体312背向于第一缸本体311的一侧开口,阀片313设置于第二缸本体312的开口处,且与第二无杆腔341连通的第二通道360开设于阀片313上。通过在第二缸本体312上开口,便于将第二塞体322设置于第二压缩腔340内。
一实施例中,压缩组件300还包括排气件314,排气件314设置第二缸本体312背向于第一缸本体311的一侧,排气件314内形成有排气腔3141,各个第二通道360均与排气腔3141连通,排气件314上开设有与排气腔3141连通的排气口3142。通过设置排气件314便于实现压缩后的气体的稳定排出。
具体地,阀片313上开设有通孔,与第二有杆腔342连通的第二通道360形成于第二缸本体312的内壁内,该第二通道360与通孔连通。进一步地,排气件314设置于阀片313背向于第二缸本体312的一侧,通孔与排气件314的排气腔3141连通。
一实施例中,压缩组件300还包括进气件315,进气件315设置于第一缸本体311背向于第二缸本体312的一侧,进气件315内形成有进气腔3151,第一缸本体311上的第一通道350与进气腔3151连通,进气件315的外壁上开设有与进气腔3151连通的进气口3152。具体地,与第一无杆腔331连通的第一通道350与进气腔3151连通。通过设置进气件315便于实现进气至第一通道350,提高进气的便利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个第一通道350均与进气件315的进气腔3151连通,便于实现通过一个进气口3152实现通过不同第一通道350进气的目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进气件315还可以省略,实现通过第一通道350进气。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气件314还可以省略。
一实施例中,活塞320还包括连通杆324,连通杆3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塞体321 及第二塞体322,第二连通孔323开设于连通杆324内,且第二连通孔323贯穿第一塞体321及第二塞体322。连通杆324的部分位于第一有杆腔332内,另一部分位于第二有杆腔342内。通过设置连通杆324便于实现第一塞体321与第二塞体322的连接。
参阅图4及图8至图10,一实施例中,往复件220包括导杆221及往复套222,往复套222套设置于动力轴210上,导杆221设置于往复套222的外壁上,压缩缸体310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316,导杆221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孔316并与活塞320相连接,动力源100用于驱动动力轴210带动往复套222与导杆221沿动力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当动力轴210带动往复套222往复移动时,能够通过导杆221带动活塞320往复移动,且由于导杆221穿设于第一导向孔316内,进而第一导向孔316还能够为导杆221带动活塞320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缸体310上开设有与第一压缩腔330连通的第一导向孔316,导杆221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孔316并穿设于第一压缩腔330内与第一塞体321相连接。具体地,第一导向孔316开设于第一缸本体31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孔316由进气件315贯穿至第一缸本体311。
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缩缸体310上开设有与第二压缩腔340连通的第一导向孔316,导杆221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孔316并穿设于第二压缩腔340内与第二塞体322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往复套222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套223,导杆221穿设并限位于限位套223内。通过设置限位套223便于实现导杆221与往复套222的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杆221还可以一体成型于往复套222上。
一实施例中,导杆2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导杆221绕动力轴210的轴线均匀布置于往复套222的外壁上,第一导向孔316的数量与导杆221的数量相一致,每一导杆221对应穿过一第一导向孔316并与活塞320连接。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导杆221与活塞320连接,能够提高驱动活塞320往复移动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导杆2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杆221均匀间隔设置于往复套222的外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导杆221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三个等其他数目个。
一实施例中,动力轴210上设置有往复导轨,往复导轨的轨迹为环绕动力轴210轴线的闭合曲线,且所述往复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动力轴210的轴线间隔设置;往复件220还包括限位体224,限位体224定位于往复套222的内壁上并与往复导轨导向配合,限位体224能够在往复导轨上沿着往复导轨的轨迹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往复导轨为往复槽230,往复槽230的轨迹为环绕动力轴210轴线的闭合曲线,限位体224穿设于往复槽230内,限位体224能够在往复槽230沿着往复槽230的轨迹移动。
动力轴210转动时,限位体224能够在往复槽230内移动,使得限位体224能够在呈曲线形槽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运动,以实现限位体224带动往复套222沿着动力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目的,进而通过导杆221带动活塞320沿着动力轴21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动力轴21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套222及导杆221的沿动力轴210轴线的直线运动,不会出现曲柄结构或偏心驱动结构的偏摆交问题,做功稳定性更好。
一实施例中,动力轴210包括传动套211及传动轴212,传动套211套设于传动轴212上,且往复槽230开设于传动套211的外壁上;压缩缸体310朝向对应连接的往复套222的一侧开设有转动孔317,传动轴212的一端穿设于转动孔317内,另一端连接于动力源100。通过将往复槽230开设于传动套211上,能够保证传动轴212的结构完整,进而保证传动轴212传递转动的稳定。且由于传动轴212进一步穿设于压缩缸体310的转动孔317,通过转动孔317不仅能够支撑传动轴212,保证传动轴212的转动稳定性。
另一实施例中,往复导轨还可以为导向凸起,导向凸起的轨迹为环绕动力轴210轴线的闭合条状曲线,限位体224设置于导向凸起上并能够在导向凸起上沿长度方向移动。
一实施例中,往复导轨为至少两个,各个往复导轨沿着动力轴210的轴线间隔设置,每一往复导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限位体224。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往复导轨,能够提高通过往复套222及导杆221带动活塞320移动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动力轴210上还设置有与往复导轨沿动力轴210轴线间隔相对设置的平衡导轨,平衡导轨的轨迹为环绕动力轴210轴线的闭合曲线,平衡导轨的波峰沿轴线方向与往复导轨的波谷相对,平衡导轨的波谷沿轴线方向与往复导轨的波峰相对。平衡导轨上设置有平衡体,平衡体与限位体224沿动力轴210的轴线相对设置。进而动力轴210转动时,平衡体与限位体224相向或相背移动。通过设置平衡导轨与平衡体,能够使得平衡体与限位体224移动过程双向加速度抵消,减少加速度产生的振动。
具体地,平衡体设置于限位体224朝向动力源100的一侧。进一步地,平衡导轨与往复导轨的结构一致,平衡导轨相对于往复导轨沿动力轴210的周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平衡体与限位体224结构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一往复槽230绕动力轴210轴线的轨迹为正弦曲线,且往复槽230的轨迹包括至少两个正弦曲线周期数,限位体224的数量与往复槽230的正弦曲线周期数一致,且各个限位体224绕动力轴210的轴线均匀间隔设置。具体地,限位体224为两个,两个限位体224绕动力轴210的轴线对称设置。动力轴210转动时,能够带动各个限位体224同方向移动。通过至少两个限位体224能够进一步提高传动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体224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目个。各个限位体224绕动力轴210的轴线均匀布 置,保证对往复体传动受力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限位体224为球体,限位体224能够在往复槽230内滚动。通过将限位体224设置为球体,能够降低限位体224在移动时的摩擦力。
一实施例中,往复槽230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油槽232。导油槽232内可以设置润滑油,进而限位体224在往复槽230内移动时,利用润滑油进一步降低摩擦阻力,保证传动的顺畅。
具体地,导油槽232为环绕动力轴210轴线的闭合曲线形槽。由于导油槽232设置于往复槽230的内壁上,进而使得导油槽232的轨迹与往复槽230的轨迹一致,保证了限位体224移动至往复槽230内任一处均有润滑油。
参阅图2至图4,一实施例中,往复组件200还包括保护壳240,动力轴210及往复件220均位于保护壳240内,且保护壳240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向孔316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孔241,导杆221背向于第一塞体321的一端穿设于第二导向孔241内,且导杆221能够在第二导向孔241内移动。通过在保护壳240内设置第二导向孔241,能够进一步保证导杆221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活塞320往复移动的稳定性。且通过保护壳240还能够进一步保证动力轴210与往复件220,保证动力轴210与往复件220之间的传动稳定性。
具体地,压缩缸体310朝向往复件220的一侧形成有拼接腔318,保护壳240朝向压缩缸体310的一侧开口,保护壳240内形成有润滑油腔242,保护壳240的开口侧与压缩缸体310对接连接,以使拼接腔318与润滑油腔242对应连通,动力轴210及往复件220位于拼接腔318与润滑油腔242连通后的空间内。在安装时,以使动力轴210与往复件220设置于保护壳240与压缩缸体310之间,提高的安装便利性,且保证保护壳240与进气件315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件315背向于第一缸本体311的一侧形成拼接腔318,保护壳240与进气件315相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为排气件314背向于第二缸本体312的一侧形成拼接腔318,保护壳240与排气件314相连接。
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包括储气袋,所述储气袋连接于压缩组件300的第二通道360处,该第二通道360与所述储气袋内的空间连通。压缩后气体可以通过第二通道360排入到储气袋内,且由于储气袋为柔性的特点,在不使用时,能够有效降低储气袋对空间的占用,进一步有利于动力设备10的小型化设计。
具体地,所述储气袋连接于未与连接通道410连通的一压缩组件300的第二通道360处,该第二通道360与所述储气袋内的空间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10为压缩机,实现气体的压缩与排出。
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可以为真空泵,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10用于进气的通道排气,用于排气的通道进气,实现真空抽气的目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可以为充气泵。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可以为其他需要压缩或需要抽气或需要充气的场合中。
参阅图1至图4及图12,一实施例中,一种储能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10、储气罐、透平机及发电机,所述储气罐连接于所述压缩缸体310的所述第二通道360处;所述储气罐通过所述透平机连接所述发电机。供电给动力设备10,动力设备10将空气经过压缩后储存在储气罐中,然后等到需要用电时释放压缩空气,通过透平机到发电机发电。在本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10占地面积小,单机成本低,动力轴210转一圈,即可完成气体的四级压缩做功,能源转换效率高。
一实施例中,储能系统还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连接于所述透平机及所述动力设备10。动力设备10压缩空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热量可通过回热器收集起来,待到释放压缩空气发电时使用,透平机发电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从而整体达到更高的能源转换效率。
一实施例中,储能系统还包括新能源发电器,所述新能源发电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动力设备10的动力源100。具体地,新能源发电器可以为太阳能发电器、风能发电器等新能源发电系统。通过新能源发电器为动力设备10提供运动电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的动力源100还可以连接于市电,例如,可以晚上电进供给动力设备10的动力源100工作,然后通过压缩空气存贮在储气罐内,再到白天用电高峰锋值电时进行释放压缩空气到透平机到发电机进行发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 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 一种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包括:
    动力源;
    往复组件,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动力轴及往复件,所述动力轴与所述往复件传动配合;所述往复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动力轴分别带动所述往复件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及
    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压缩缸体及活塞,所述压缩缸体内形成有第一压缩腔及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二压缩腔的体积小于所述第一压缩腔,且所述压缩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压缩腔连通的第一通道及与所述第二压缩腔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活塞包括第一塞体及与所述第一塞体相连接的第二塞体,所述第一塞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压缩腔内,所述第二塞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压缩腔内;所述压缩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活塞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往复件,单个所述往复件能够带动与之连接的所述活塞往复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腔位于所述第一塞体背向于所述第二塞体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无杆腔,位于所述第一塞体朝向所述第二塞体的一侧形成为第一有杆腔;所述第二压缩腔位于所述第二塞体背向于所述第一塞体的一侧形成为第二无杆腔,位于所述第二塞体朝向所述第一塞体的一侧形成为第二有杆腔;所述压缩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有杆腔连通的所述第一通道及与所述第二有杆腔连通的所述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一有杆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有杆腔连通的第一连通孔。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另一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另一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无杆腔连通,所述活塞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无杆腔及所述第二无杆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往复组件的所述动力轴分别连接于所述动力源的相背对的两侧上,两个所述压缩组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往复组件背向于所述动力源的一侧,两个所述往复件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活塞的第一塞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件包括导杆及往复套,所述往复套套设置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导杆设置于所述往复套的外壁上,所述压缩缸体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所述导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与所述活塞相连接,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带动所述往复套与所述导杆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所述导杆绕所述动力轴的轴线均匀布置于所述往复套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导向孔的数量与所述导杆的数量相一致,每一所述导杆对应穿过一所述第一导向孔并与所述活塞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上设置有往复槽,所述往复槽的轨迹为环绕所述动力轴轴线的闭合曲线,且所述往复槽的轨迹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往复件还包括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定位于所述往复套的内壁上并穿设于所述往复槽内,所述限位体能够在所述往复槽沿着所述往复槽的轨迹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包括传动套及传动轴,所述传动套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往复槽开设于所述传动套的外壁上;所述压缩缸体朝向对应连接的所述往复套的一侧开设有转动孔,所述传动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转动孔内,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源。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还包括保护壳,所述动力轴及所述往复件均位于所述保护壳内,且所述保护壳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孔相对设置的第二导向孔,所述导杆背向于所述活塞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孔,且所述导杆能够在所述第二导向孔内移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缸体朝向所述往复件的一侧形成有拼接腔,所述保护壳朝向所述压缩缸体的一侧开口,所述保护壳内形成有润滑油腔,所述保护壳的开口侧与所述压缩缸体对接连接,以使所述拼接腔与所述润滑油腔对应连通,所述动力轴及所述往复件位于所述拼接腔与所述润滑油腔连通后的空间内。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一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第一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另一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形成有所述连接通道,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一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第一通道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第二通道处。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气袋,所述储气袋连接于未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的一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第二通道处,该第二通道与所述储气袋内的空间连通。
  14. 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
    储气罐,所述储气罐连接于所述压缩缸体的所述第二通道处;
    透平机及发电机,所述储气罐通过所述透平机连接所述发电机。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新能源发电器,所述新能源发电器电性连接于所述动力设备的动力源。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热器,所述回热器连接于所述透平机及所述动力设备。
PCT/CN2023/106039 2022-07-06 2023-07-06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WO202400814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0574.8A CN114992084A (zh) 2022-07-06 2022-07-06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CN202210790574.8 2022-07-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8141A1 true WO2024008141A1 (zh) 2024-01-11

Family

ID=83020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3/106039 WO2024008141A1 (zh) 2022-07-06 2023-07-06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92084A (zh)
WO (1) WO20240081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7813791U (zh) * 2022-07-06 2022-11-15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
CN114992084A (zh) * 2022-07-06 2022-09-02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38490A (en) * 1972-07-11 1976-06-09 Carding Spec Canada Apparatus for use as a gas compressor or gas blower
CN101324230A (zh) * 2008-07-04 2008-12-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新型传动机构的往复压缩机
JP2018150914A (ja) * 2017-03-15 2018-09-27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気体圧縮機
CN210218021U (zh) * 2019-08-09 2020-03-31 尹智 一种非对称两级双作用活塞式压缩缸
CN113530787A (zh) * 2021-09-03 2021-10-22 罗嘉文 一种同步双级压缩机
CN113719439A (zh) * 2021-08-24 2021-11-30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机构及空压机
CN114483233A (zh) * 2022-02-09 2022-05-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补燃型压缩空气储释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92084A (zh) * 2022-07-06 2022-09-02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38490A (en) * 1972-07-11 1976-06-09 Carding Spec Canada Apparatus for use as a gas compressor or gas blower
CN101324230A (zh) * 2008-07-04 2008-12-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新型传动机构的往复压缩机
JP2018150914A (ja) * 2017-03-15 2018-09-27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気体圧縮機
CN210218021U (zh) * 2019-08-09 2020-03-31 尹智 一种非对称两级双作用活塞式压缩缸
CN113719439A (zh) * 2021-08-24 2021-11-30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机构及空压机
CN113530787A (zh) * 2021-09-03 2021-10-22 罗嘉文 一种同步双级压缩机
CN114483233A (zh) * 2022-02-09 2022-05-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补燃型压缩空气储释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92084A (zh) * 2022-07-06 2022-09-02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92084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4008141A1 (zh)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US4072210A (en) Compressor
US20040079321A1 (en) Quasiturbine (Qurbine) rotor with central annular support and ventilation
AU2003303875B2 (en) Rotary engine
JP5711865B1 (ja) 容積可変軸流ネジポンプ及び外燃機関
WO2024008143A1 (zh) 动力设备
KR20100010445A (ko) 압축기
CN217813789U (zh) 动力设备及压缩组件
WO2024093340A1 (zh) 动力设备
CN217813792U (zh)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WO2024008136A1 (zh) 动力设备
WO2024008148A1 (zh) 动力设备及压缩组件
WO2024008137A1 (zh) 用泵设备及柱塞泵
CN217813790U (zh) 动力设备
CN212774687U (zh) 一种空压机
JP4042417B2 (ja) 容積形機械
CN1256558C (zh) 储氢合金反应系统的氢移动用泵装置
CN214944794U (zh) 一种多转子复合一体型真空泵
CN213511114U (zh) 一种带有润滑机构的制冷设备用压缩机
CN218493745U (zh) 一种对置式直线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热泵机组和空调
CN215719293U (zh) 一种柱塞式液压一体泵
CN214698213U (zh) 大流量交叉往复式小型无油空气压缩机
KR20020064838A (ko) 리니어 압축기
CN209586619U (zh) 一种活塞式压缩机
KR20010016078A (ko) 다단 배기시스템을 구비한 사축식 압축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38349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