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3791U - 动力设备 - Google Patents

动力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3791U
CN217813791U CN202221727554.8U CN202221727554U CN217813791U CN 217813791 U CN217813791 U CN 217813791U CN 202221727554 U CN202221727554 U CN 202221727554U CN 217813791 U CN217813791 U CN 217813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iprocating
compression
power shaft
power
gu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275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珂珂
李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Qi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Qi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Qi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Qianj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275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3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3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379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6023 priority patent/WO202400813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5/00Multi-stag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5/00Multi-stage pumps
    • F04B25/04Multi-stage pump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2Casings; 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Flui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设备,动力设备包括往复组件及压缩组件,压缩组件包括压缩缸体及活塞,往复组件包括动力源、动力轴及往复件。动力源驱动动力轴通过往复件带动活塞沿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一级塞体设置于一级压缩腔内,二级塞体设置于二级压缩腔内,活塞朝远离往复件的方向移动时,二级塞体压缩二级压缩腔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道排出,气体通过第一通道进入到一级压缩腔内。活塞朝朝向往复件的方向移动时,一级塞体将一级压缩腔内的气体压缩至二级压缩腔内,依此往复循环。当活塞朝朝向往复件的方向移动,实现一级压缩,二级进气,当活塞朝远离往复件的方向移动,实现二级压缩,一级进气,不仅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同时压缩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动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动力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泵体或压缩机等动力设备,大多是由电机带动活塞进行往复移动,实现吸介质与压缩排出。然而,传统的空气泵或活塞式动力设备在压缩过程中,一个往复移动行程内,一半的行程用于吸入介质,而另一半用于压缩排出,这就导致压缩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压缩效率的动力设备。
一种动力设备,所述动力设备包括往复组件及压缩组件,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动力源、动力轴及往复件,所述往复件与所述动力轴传动配合,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带动所述往复件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压缩缸体及活塞,所述压缩缸体内形成有一级压缩腔及二级压缩腔,所述二级压缩腔的体积小于所述一级压缩腔,且所述压缩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一级压缩腔连通的第一通道及与所述二级压缩腔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活塞包括一级塞体及与所述一级塞体相连接的二级塞体,所述一级塞体设置于所述一级压缩腔内,所述二级塞体设置于所述二级压缩腔内,所述一级塞体背向于所述二级塞体的一侧与所述往复件连接,所述往复件能够带动所述一级塞体与所述二级塞体同步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缸体包括进入件、缸本体及排出件,所述第一通道形成于所述进入件上,所述第二通道形成于所述排出件上,所述进入件与所述排出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缸本体相背对的两端上,且所述缸本体朝向所述排出件的一侧形成有所述二级压缩腔,所述缸本体靠近所述进入件的一端内形成有所述一级压缩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设备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安装于所述进入件背向于所述缸本体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壳与所述进入件之间围成安装腔,所述动力轴及所述往复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一级塞体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进入件连接于所述往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塞体与所述一级压缩腔的内壁之间密封接触,所述二级塞体与所述二级压缩腔的内壁之间密封接触,所述活塞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一级塞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级塞体,以使所述一级塞体背向于所述二级塞体的空间与所述二级塞体背向于所述一级塞体的空间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设备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动力源、所述动力轴、所述往复件及所述压缩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同一侧,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动力轴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轴、所述往复件及所述活塞同轴设置,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动力轴的轴线并列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设备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往复件分别位于所述传动组件的相背对的两侧,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动力轴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轴上设置有往复导轨,所述往复导轨为环绕所述动力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曲线形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往复件包括移动体及往复体,所述往复体套设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往复体与所述动力轴之间,且所述移动体导向设置于所述往复导轨上并限位于所述往复体上,所述移动体能够带动所述往复体在所述往复导轨上导向移动,所述活塞连接于所述往复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轴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往复导轨沿所述动力轴轴线间隔相对设置的平衡导轨,所述平衡导轨为环绕动力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谷相对,所述平衡导轨的波谷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峰相对;所述平衡导轨上设置有平衡体,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相对设置,当所述动力轴转动时,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相向或相背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往复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动力轴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连通孔内并与所述动力轴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设备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内形成有转接通道,所述转接件安装于所述压缩缸体的所述第二通道处,以使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转接通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设备为压缩机或真空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设备还包括储气袋,所述储气袋连接于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第二通道处,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储气袋内的空间连通。
上述动力设备作为压缩机在使用时,动力源驱动动力轴带动往复件沿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进一步带动活塞沿动力轴的轴线往复移动。由于一级塞体设置于一级压缩腔内,二级塞体设置于二级压缩腔内,当活塞朝远离往复件的方向移动时,二级塞体压缩二级压缩腔内的气体介质通过第二通道排出,气体通过第一通道进入到一级压缩腔内。当活塞朝朝向往复件的方向移动时,一级塞体将一级压缩腔内的气体压缩至二级压缩腔内,依此往复循环,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进而当活塞朝朝向往复件的方向移动时,实现的是一级压缩,二级进气,当活塞朝远离往复件的方向移动时,实现二级压缩,一级进气,进而不仅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同时压缩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设备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压缩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压缩组件的分解图;
图5为图2中的往复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再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动力设备;100、往复组件;110、动力源;120、动力轴;122、往复槽;124、导油槽;130、往复件;131、移动体;132、往复体;133、往复孔;134、配合套;135、滚珠;136、安装孔;137、安装板;138、导套;200、压缩组件;210、压缩缸体;211、一级压缩腔;212、二级压缩腔;213、第一通道;214、第二通道;220、活塞;221、一级塞体;222、二级塞体;223、连通管;224、连杆;230、进入件;240、缸本体;242、进气孔;250、排出件;252、排气孔;300、安装壳;310、安装腔;320、导向杆;400、传动组件;500、转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10,至少能够提高压缩效率,进而提供动力设备10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所述动力设备10包括往复组件100及压缩组件200,往复组件100包括动力源110、动力轴120及往复件130,往复件130与动力轴120传动配合,动力源110用于驱动动力轴120带动往复件130沿动力轴12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压缩组件200包括压缩缸体210及活塞220,压缩缸体210内形成有一级压缩腔211及二级压缩腔212,二级压缩腔212的体积小于一级压缩腔211,且压缩缸体210的外壁上形成有与一级压缩腔211连通的第一通道213及与二级压缩腔212连通的第二通道214;所述活塞220包括一级塞体221及与一级塞体相连接的二级塞体222,一级塞体221背向于二级塞体222的一侧与往复件130连接,一级塞体221设置于一级压缩腔211内,二级塞体222设置于二级压缩腔212内,往复件130能够带动一级塞体221与二级塞体222同步往复移动,以使气体能够从第一通道213吸入一级压缩腔211内并压缩至二级压缩腔212内,由第二通道214排出。
上述动力设备10作为压缩机在使用时,动力源110驱动动力轴120带动往复件130沿动力轴12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进一步带动活塞220沿动力轴120的轴线往复移动。由于一级塞体221设置于一级压缩腔211内,二级塞体222设置于二级压缩腔212内,当活塞220朝远离往复件130的方向移动时,二级塞体222压缩二级压缩腔212内的气体通过第二通道214排出,气体通过第一通道213进入到一级压缩腔211内。当活塞220朝朝向往复件130的方向移动时,一级塞体221将一级压缩腔211内的气体压缩至二级压缩腔212内,依此往复循环,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进而当活塞220朝朝向往复件130的方向移动时,实现的是一级压缩,二级进气,当活塞220朝远离往复件130的方向移动时,实现二级压缩,一级进气,进而不仅实现气体的二级压缩,同时压缩效率更高。
一并参阅图4,一实施例中,压缩缸体210包括进入件230、缸本体240及排出件250,第一通道213形成于进入件230上,第二通道214形成于排出件250上,进入件230与排出件250分别安装于缸本体240的相背对的两端上,且缸本体240朝向排出件250的一侧形成有二级压缩腔212,缸本体240靠近进入件230的一端内形成有一级压缩腔211。通过设置进入件230便于形成第一通道213,通过设置排出件250便于形成第二通道214,通过设置缸本体240便于形成一级压缩腔211及二级压缩腔212。
具体地,缸本体240朝向进入件230的一侧形成有进气孔242,进气孔242处设置有单向进气阀,第一通道213通过进气孔242与一级压缩腔211连通。其中单向进气阀保证当一级塞体221朝远离进入件230的方向移动时,气体能够通过第一通道213及进气孔242进入到一级压缩腔211,反之则单向进气阀闭合。
具体地,排出件250朝向缸本体240的一侧开设有排气孔252,第二通道214通过排气孔252与二级压缩腔212连通,排气孔252处设置有单向排气阀。排气孔252处的单向排气阀保证当二级塞体222朝排出件250的方向移动时,单向排气阀开启,以使二级压缩腔212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排气孔252进入到第二通道214并排出。
一实施例中,一级塞体221与一级压缩腔211的内壁之间密封接触,二级塞体222与二级压缩腔212的内壁之间密封接触。通过密封接触保证压缩气体的过程中的密封性,进而保证气体压缩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活塞220还包括连通管223,连通管223的一端连接于一级塞体221,另一端连接于二级塞体222,以使一级塞体221背向于二级塞体222的空间与二级塞体222背向于一级塞体221的空间连通。通过连通管223便于连通一级压缩腔211与二级压缩腔212,当活塞220朝进入件230的方向移动时,以使一级压缩腔211内的气体通过连通管223进入到二级压缩腔212内。具体地,连通管223处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保证当活塞220朝向排出件250的方向移动,二级压缩腔212内的气体不会通过连通管223进入到一级压缩腔211内。
一实施例中,活塞220包括连杆224,连杆224的一端连接于一级塞体221上,另一端连接于往复件130。通过设置连杆224便于实现一级塞体221及第二塞体连接于往复件130上,便于实现通过往复件130实现带动活塞220往复移动压缩气体的目的。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包括安装壳300,安装壳300安装于进入件230背向于缸本体240的一侧,且安装壳300与进入件230之间围成安装腔310,动力轴120及往复件130均设置于安装腔310内。利用安装壳300与进入件230围成的安装腔310实现对动力轴120及往复件130的收容,保证动力轴120带动往复件130往复移动的稳定性。且有效利用进入件230背向于缸本体240一侧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有利于结构的紧凑化及小型化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安装腔310内填充润滑油,以使动力轴120与往复件130之间的传动配合能够利用润滑油润滑,保证动力轴120与往复件130之间传动的稳定。具体地,安装壳300上可以设置油表,便于通过油表观察安装腔310内的润滑油。
具体地,活塞220的连杆224的一端连接于一级塞体221上,另一端穿过进入件230连接于往复件130。
一并参阅图5,一实施例中,往复件130套设于动力轴120上,保证动力源110驱动往复件130沿动力轴120轴线方向的可靠移动。
具体地,动力轴120上设置有往复导轨,往复导轨为环绕动力轴120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曲线形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动力轴120的轴线间隔设置;往复件130包括移动体131及往复体132,往复体132套设于动力轴120上,移动体131位于往复体132与动力轴120之间,且移动体131导向设置于往复导轨上并限位于往复体132上,移动体131能够带动往复体132在往复导轨上导向移动,活塞220连接于往复体132。
在本实施例中,往复导轨为环绕动力轴120轴线的闭合曲线形槽,且所述曲线形槽的波峰与波谷沿动力轴120的轴线间隔设置;移动体131位于往复体132与动力轴120之间,且移动体131穿设于往复槽122内并限位于往复体132上,移动体131能够在往复槽122内移动,活塞220连接于往复体132。
动力轴120转动时,移动体131能够在往复槽122内移动,使得移动体131能够在呈曲线形槽的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运动,以实现移动体131沿着动力轴12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目的,进而通过往复体132带动活塞220沿着动力轴120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动力轴12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往复体132沿动力轴120轴线的直线运动,不会出现曲柄结构或偏心驱动结构的偏摆交问题,做功稳定性更好。
另一实施例中,往复导轨为导向凸起,导向凸起为环绕动力轴120轴线的闭合条状曲线形凸起,且曲线形凸起的波峰与波谷沿动力轴120的轴线间隔设置;移动体131设置于导向凸起上并能够在导向凸起上沿长度方向移动。
一实施例中,往复导轨为至少两个,各个往复导轨沿着动力轴120的轴线间隔设置,每一往复导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移动体131。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往复导轨,能够提高移动体131带动活塞220移动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动力轴120上还设置有与往复导轨沿动力轴120轴线间隔相对设置的平衡导轨,平衡导轨为环绕动力轴120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动力轴120的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沿轴线方向与往复导轨的波谷相对,所述平衡导轨的波谷沿轴线方向与往复导轨的波峰相对。平衡导轨上设置有平衡体,平衡体与移动体131沿动力轴120的轴线相对设置,进而动力轴120转动时,平衡体与移动体131相向或相背移动。通过设置平衡导轨与平衡体,能够使得平衡体与移动体131移动过程双向加速度抵消,减少加速度产生的振动。
具体地,平衡导轨与往复导轨的结构一致,平衡导轨相对于往复导轨沿动力轴的周线对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平衡体与移动体131结构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往复体132开设有往复孔133,动力轴120穿设于往复孔133内,以使移动体131位于往复体132内壁与动力轴120之间。具体地,由往复孔133的一侧,通过螺钉连接活塞220的连杆224与往复体132。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体13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移动体131绕动力轴120的轴线间隔设置,且动力轴120能够驱动各个移动体131同方向移动。具体地,移动体131为两个,两个移动体131绕动力轴120的轴线对称设置。动力轴120转动时,能够带动各个移动体131同方向移动。通过至少两个移动体131能够进一步提高传动的稳定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移动体131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目个。各个移动体131绕动力轴120的轴线均匀布置,保证对往复体132传动受力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移动体131为球体,移动体131能够在往复槽122内滚动。通过将移动体131设置为球体,能够降低移动体131在移动时的摩擦力。
一实施例中,往复槽122的内壁上开设有导油槽124。导油槽124内可以设置润滑油,进而移动体131在往复槽122内移动时,利用润滑油进一步降低摩擦阻力,保证传动的顺畅。
具体地,导油槽124为环绕动力轴120轴线的闭合曲线形槽。由于导油槽124设置于往复槽122的内壁上,进而使得导油槽124的槽形走势与往复槽122的槽形走势一致,保证了移动体131移动至往复槽122内任一处均有润滑油。
一实施例中,往复件130还包括配合套134,配合套134套设于移动体131上,并安装于往复体132上。具体地,由于移动体131为球体,移动体131相对于配合套134可滚动。通过配合套134避免移动体131直接与往复体132滚动摩擦。
进一步地,移动体131与配合套13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可滚动的滚珠135。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滚珠135抵接于移动体131背向于动力轴120的一侧。当移动体131相对于配合套134滚动时,利用多个滚珠135进一步降低滚动摩擦力,进一步提高移动体131滚动的顺滑程度,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一实施例中,往复体132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往复孔133连通的安装孔136,配合套134安装于安装孔136内。具体地,安装孔136贯穿往复体132的外壁,配合套13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137,配合套134穿设于安装孔136内,以使安装板137抵接并安装于往复体132的外壁上。具体地,移动体131能够穿过安装孔136。通过安装板137抵接并安装于往复体132的外壁上,实现移动体131及配合套134在往复体132上的装配。
一实施例中,所述往复组件100还包括连接杆140,动力轴120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孔,连接杆140的一端穿设于连通孔内并与动力轴120连接,另一端连接于动力源110。通过连接杆140连接动力轴120与动力源110,避免将连接杆140一体成型动力轴120上,增大动力轴120的加工难度。
一实施例中,安装腔310内设置有导向杆320,往复件130与导向杆320导向配合,导向杆320对往复件130的导向方向为动力轴120的轴线方向,即活塞220的往复移动方向。具体地,往复体132的外壁上形成有导套138,导向杆320穿设于导套138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套13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个导套138绕动力轴120的轴线间隔设置往复体132上,导杆的数量与导套138数量一致,每一导杆对应穿设于一导套138内。导套138设置有两个配合套134之间,便于提高对往复体132外壁的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地,导套138与导向杆320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通过直线轴承便于提高导套138相对导向杆320移动的顺滑程度。
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包括传动组件400,动力源110通过传动组件400与动力轴120传动连接。通过设置传动组件400便于实现动力源110输出转速的调整,便于更加可靠地驱动动力轴120的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400包括齿轮传动组。在其他实施例中,传动组件400还可以包括带传动组等其他传动结构。
如图6所示,一实施例中,动力源110、动力轴120、往复件130及压缩组件200均设置于传动组件400的同一侧,动力源110通过传动组件400与动力轴120传动连接。通过传动组件400便于带动动力源110动力输出的方向,实现动力源110、动力轴120、往复件130及压缩组件200均设置于传动组件400的同一侧,便于后续的安装使用。
具体地,动力轴120、往复件130及活塞220同轴设置,动力源110与动力轴120的轴线并列设置。
如图1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源110与动力轴120可以位于传动组件400相背对的两侧,即动力源110及动力轴120可以布置在一条轴线上。
参阅图2及图7,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包括转接件500,转接件500内形成有转接通道,转接件500安装于压缩缸体210的第二通道214处,以使第二通道214与转接通道连通。通过转接件500便于改变第二通道214出口的位置,便于调整排气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通道213处设置转接件500,以使第一通道213与转接件500内的转接通道连通,便于改变第一通道213入口的位置。
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包括储气袋,所述储气袋连接于压缩组件200的第二通道214处,该第二通道214与所述储气袋内的空间连通。压缩后气体可以通过第二通道214排入到储气袋内,且由于储气袋为柔性的特点,在不使用时,能够有效降低储气袋对空间的占用,进一步有利于动力设备10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10为压缩机,实现气体的压缩与排出。
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可以为真空泵,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动力设备10用于进气的通道排气,用于排气的通道进气,实现真空抽气的目的。
在另一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可以为充气泵。在其他实施例中,动力设备10还可以为其他需要压缩或需要抽气或需要充气的场合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4)

1.一种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包括:
往复组件,所述往复组件包括动力源、动力轴及往复件,所述往复件与所述动力轴传动配合,所述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动力轴带动所述往复件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及
压缩组件,所述压缩组件包括压缩缸体及活塞,所述压缩缸体内形成有一级压缩腔及二级压缩腔,所述二级压缩腔的体积小于所述一级压缩腔,且所述压缩缸体的外壁上形成有与所述一级压缩腔连通的第一通道及与所述二级压缩腔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活塞包括一级塞体及与所述一级塞体相连接的二级塞体,所述一级塞体设置于所述一级压缩腔内,所述二级塞体设置于所述二级压缩腔内,所述一级塞体背向于所述二级塞体的一侧与所述往复件连接,所述往复件能够带动所述一级塞体与所述二级塞体同步往复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缸体包括进入件、缸本体及排出件,所述第一通道形成于所述进入件上,所述第二通道形成于所述排出件上,所述进入件与所述排出件分别安装于所述缸本体相背对的两端上,且所述缸本体朝向所述排出件的一侧形成有所述二级压缩腔,所述缸本体靠近所述进入件的一端内形成有所述一级压缩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安装于所述进入件背向于所述缸本体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壳与所述进入件之间围成安装腔,所述动力轴及所述往复件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一级塞体上,另一端穿过所述进入件连接于所述往复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塞体与所述一级压缩腔的内壁之间密封接触,所述二级塞体与所述二级压缩腔的内壁之间密封接触,所述活塞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一级塞体,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二级塞体,以使所述一级塞体背向于所述二级塞体的空间与所述二级塞体背向于所述一级塞体的空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动力源、所述动力轴、所述往复件及所述压缩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传动组件的同一侧,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动力轴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所述往复件及所述活塞同轴设置,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动力轴的轴线并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动力源与所述往复件分别位于所述传动组件的相背对的两侧,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动力轴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上设置有往复导轨,所述往复导轨为环绕所述动力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曲线形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间隔设置;所述往复件包括移动体及往复体,所述往复体套设于所述动力轴上,所述移动体位于所述往复体与所述动力轴之间,且所述移动体导向设置于所述往复导轨上并限位于所述往复体上,所述移动体能够带动所述往复体在所述往复导轨上导向移动,所述活塞连接于所述往复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轴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往复导轨沿所述动力轴轴线间隔相对设置的平衡导轨,所述平衡导轨为环绕动力轴轴线的闭合曲线形导轨,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与波谷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间隔设置;且所述平衡导轨的波峰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谷相对,所述平衡导轨的波谷沿轴线方向与所述往复导轨的波峰相对;所述平衡导轨上设置有平衡体,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沿所述动力轴的轴线相对设置,当所述动力轴转动时,所述平衡体与所述移动体相向或相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还包括连接杆,所述动力轴的一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设于所述连通孔内并与所述动力轴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动力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内形成有转接通道,所述转接件安装于所述压缩缸体的所述第二通道处,以使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转接通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为压缩机或真空泵。
14.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还包括储气袋,所述储气袋连接于所述压缩组件的所述第二通道处,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储气袋内的空间连通。
CN202221727554.8U 2022-07-06 2022-07-06 动力设备 Active CN217813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7554.8U CN217813791U (zh) 2022-07-06 2022-07-06 动力设备
PCT/CN2023/106023 WO2024008136A1 (zh) 2022-07-06 2023-07-06 动力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27554.8U CN217813791U (zh) 2022-07-06 2022-07-06 动力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3791U true CN217813791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27554.8U Active CN217813791U (zh) 2022-07-06 2022-07-06 动力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3791U (zh)
WO (1) WO202400813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8136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4230A (zh) * 2008-07-04 2008-12-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具有新型传动机构的往复压缩机
CN202381283U (zh) * 2011-11-11 2012-08-15 南通广兴气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气泵
CN103256201B (zh) * 2013-04-09 2016-04-27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同向运动气体增压机构及气体增压方法
CN207999339U (zh) * 2018-01-31 2018-10-23 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级同轴往复式气体造压装置
CN113530787A (zh) * 2021-09-03 2021-10-22 罗嘉文 一种同步双级压缩机
CN217813792U (zh) * 2022-07-06 2022-11-15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CN114992084A (zh) * 2022-07-06 2022-09-02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CN217813790U (zh) * 2022-07-06 2022-11-15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
CN217813791U (zh) * 2022-07-06 2022-11-15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
CN115013283A (zh) * 2022-07-06 2022-09-06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
CN218760303U (zh) * 2022-11-02 2023-03-28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8136A1 (zh) * 2022-07-06 2024-01-11 浙江千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8136A1 (zh)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760303U (zh) 动力设备
CN115013283A (zh) 动力设备
US4072210A (en) Compressor
CN218760288U (zh) 往复动力组件及泵机构
CN217813791U (zh) 动力设备
WO2024008141A1 (zh)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US4093408A (en) Positive cam type compressor
CN209800192U (zh) 一种旋转气缸压缩机
WO2024008137A1 (zh) 用泵设备及柱塞泵
CN113719439A (zh) 传动结构、传动连接机构及空压机
US9909714B2 (en) Lubricator
CN107165822B (zh) 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
CN217813790U (zh) 动力设备
CN217813792U (zh) 动力设备及储能系统
CN217813789U (zh) 动力设备及压缩组件
WO2024008133A1 (zh) 用泵设备
WO2024008161A1 (zh) 充气泵
CA2031034C (en) Self lubricating, two stage variable compressor
US5259740A (en) Rotary compressor
KR101196946B1 (ko) 고압용 유압펌프
CN2620109Y (zh) 连动式空气压缩机
CN109653983B (zh) 一种设有润滑机构的双活塞式压缩机
CN111287961B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KR0175879B1 (ko) 왕복동형 압축기의 피스톤장치
CN114992083A (zh) 动力设备及压缩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