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3026270A1 -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3026270A1
WO2013026270A1 PCT/CN2012/071161 CN2012071161W WO2013026270A1 WO 2013026270 A1 WO2013026270 A1 WO 2013026270A1 CN 2012071161 W CN2012071161 W CN 2012071161W WO 2013026270 A1 WO2013026270 A1 WO 201302627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extroprofen
group
levocetirizine
dose
inflammator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2/07116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熊晓云
苏建英
高湘
宜冰
丁倩
周云
李建育
Original Assignee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302627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3026270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72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size; Tablets with holes, special break lines or identification marks; Partially coated tablets; Disintegrating flat shaped forms
    • A61K9/2086Layered tablets, e.g. bilayer tablets; Tablets of the type inert core-active co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61P11/02Nasal agents, e.g. decongest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9/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 A61P9/14Vasoprotectives; Antihaemorrhoidals; Drugs for varicose therapy; Capillary stabilis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所述片剂由二层构成,一层为速释部分,由右布洛芬、盐酸左西替利嗪及制剂学上可接受的速释辅料组成;另一层为缓释部分,由右布洛芬及制剂学上可接受的缓释辅料组成。

Description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缓解 由气道炎症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气道炎症 (Airway Inflammation) 包括上、 下呼吸道炎症, 是诸多呼吸道疾 病最主要的病理学改变。 其中上呼吸道炎症主要是指鼻炎、 鼻窦炎、 扁桃体炎、 腺样体炎和喉炎等疾病引起的炎症,下呼吸道炎症主要是指急慢性肺炎、气管炎、 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引起的炎症。 由于上、下呼吸道各部位在解剖学上 是相连续的,炎症很少只局限于某一部位, 多种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上、 下呼吸 道炎症反应具有一致性, 并密切相关, 即上呼吸道炎症可波及下呼吸道。其可能 的联系机制是:①上呼吸道粘膜的炎症反应直接向下呼吸道蔓延; ②通过三叉神 经和迷走神经反射; ③由于后鼻滴涕,脓性鼻分泌物和鼻分泌物中的炎性介质、 细胞因子和嗜酸粒细胞所产生的强碱性颗粒蛋白直接被吸入下呼吸道;④炎性介 质、 细胞因子和嗜酸粒细胞产生的强碱性颗粒蛋白经血循环至下呼吸道。
1、 气道炎症的发病机理
1 ) 炎症因子
研究表明, 细胞因子和介质是炎症过程中的主要促炎因子, 主要有白介素 (IL)、 γ2干扰素 (IFN) 、 肿瘤坏死因子 (TNF) 等。 近年来发现集落刺激因子 (CSF) 可进一步使多种炎性细胞 (嗜酸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巨 噬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向呼吸道粘膜中趋化和移行,并再次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 和释放介质, 导致上皮损伤等, 损伤的上皮细胞又进一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产生 炎症。炎症反应的结果是导致呼吸道通气和引流障碍、粘液纤毛清除功能破坏和 病原菌 (病毒、 细菌或真菌等) 的侵袭, 从而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2)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高反应性的本质是指气管、支气管树处于一种异常敏感状态, 因而对于 各种刺激表现出一种非特异性的超常反应, 气道口径变小, 阻力增大, 其发生机 理涉及许多炎症细胞 (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及其产物引起的气道炎症、 上皮细胞受损、微血管渗漏及植物神经机制。这些因素与炎症相互作用共同引起 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过敏性 鼻炎、 支气管扩张、 过敏性肺泡炎、 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囊性纤维化、 结节病、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引起呼吸道炎症均可出现气道高反应性。
2、 气道炎症的治疗药物
近年来发现气道炎症与呼吸道疾病有关,其中慢性气道炎症较急性气道炎症 更为难治, 目前认为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如呼吸道病毒等)引起气道炎症伴或不 伴短暂性气道高反应性所致。临床上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治疗呼吸道炎症引起 的各种症状: ①短时使用组胺 HI受体拮抗剂治疗感染后咳嗽, 如地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 但仅能暂时缓解症状; ②首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如地塞米松。 激素 对减轻炎症反应是极为有益的,然而其毒副作用较大,对长期安全性的担忧使其 应用受限; ③使用抗生素。一般而言临床对抗感染治疗比较重视, 然而抗生素并 不能改善和治愈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各种症状, 除非确诊呼吸道炎症合并细菌感 染。 如果感染后抗炎治疗不得力, 既贻误病情,又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和耐药性的 上升。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气道炎症的恶性循环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表现,如果得 不到及时治疗, 将对呼吸道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严重者将导致支气管扩张, 并最 终造成呼吸衰竭。通过抗炎疗法缓解气道炎症症状,对于减缓病程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寻找疗效更强、副作用更小、又有良好耐受性的抗炎药物, 对于有效治疗气 道炎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社会意义。
3、 本品复方制剂的组方依据
1 ) 单方抗炎作用
① 右布洛芬
右布洛芬是布洛芬的光学活性异构体,其药效是左旋体的 160倍, 是消旋布 洛芬的 1.6倍, 且胃肠副作用更小, 耐受性更好, 因此右布洛芬是外消旋布洛芬 的较好替代药物。 由于右布洛芬上市较晚,研究报道更多的是关于布洛芬的抗炎 作用, 具体如下: 美国过敏与哮喘医学研究中心 2004年临床研究显示,布洛芬 /伪麻黄碱 /氯苯 那敏 (200/30/2 mg)可增强伪麻黄碱 /氯苯那敏 (30/2 mg)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治 疗, 其中过敏性症状缓解程度增加 17%-22%,提示布洛芬可增强组胺 HI受体拮 抗剂阻止过敏性介质释放达到协同抗炎作用。
传统认为布洛芬的抗炎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环氧合酶 (COX) 活性, 新近 研究证实布洛芬还可通过 COX非依赖性途径产生抗炎作用, 包括抑制核转录因 子 NFKB、激活核受体 PPARS/γ及热休克转录因子 -1而产生抗炎作用。余嘉璐及李 梅等临床研究报道显示, 呼吸道感染伴高热使用布洛芬,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早期干预, 可避免炎症损伤加重, 副作用少, 经 济实用, 提示布洛芬通过抑制 TNF-cu IL-6、 IL-10等重要致炎因子的释放而产生 抗炎作用, 从而治疗 SIRS; 陈开泉报道布洛芬佐治小儿急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劳金泉报道布洛芬能对炎症的多种机制起作用而发挥非特异性抗炎作用,故在支 气管肺炎合并高热时应用疗效良好; 胡皓夫报道布洛芬可防止肺损伤,减少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产生, 美国 FDA 已批准布洛芬作为儿童抗炎性介质的唯一非 甾体抗炎药。故重症肺炎高热不退、中毒症状严重可应用布洛芬作为抗炎治疗措 施之一, 剂量: 每次 5〜10mg/ kg , 每天可用 3〜4 次, 可连用 3〜5 天; 王彩娟 报道肺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以感染和损坏的恶性循环为特征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 炎症, 如炎症得不到控制, 可能会对呼吸道造成不可逆性破坏, 导致患者支气管 扩张甚至呼吸衰竭。 一项研究表明, 一日二次、 每次 20-30mg/kg的布洛芬对肺囊 性纤维化儿童患者的肺功能和营养均有效。基于这些研究结果, 囊性纤维化基金 会积极提倡将布洛芬作为抗炎药用于肺囊性纤维化儿童患者。朱一帆等临床研究 报道布洛芬缓释制剂可阻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引起的咳嗽,有效率达 86. 3 %,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的合成与释放有关。
综上所述, 布洛芬作为抗炎药物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呼吸道炎症相关疾 病,基于右布洛芬是布洛芬的光学活性异构体, 两者在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方面 的一致性, 无疑右布洛芬也具有抗炎作用。
② 盐酸左西替利嗪
盐酸左西替利嗪为第三代高选择性外周 HI受体拮抗剂,是西替利嗪的 R异 构体 (2001年在德国首次上市), 其对 HI受体的亲和力 (Kl=3.2nmol/L) 是西 替利嗪 (Kl=6.3 nmol/L) 的两倍。 与第二代抗组胺药比较, 盐酸左西替利嗪起 效较快, 肝脏和心脏蓄积少, 对 QT间期无明显影响, 且经肾脏以原型排出, 无 需肝脏代谢, 药物相互作用少, 因而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少, 优于西替利嗪。
国内外临床研究报道显示,盐酸左西替利嗪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较好缓解 鼻充血、 改善鼻塞症状的抗组胺药, 优于地氯雷他定; 在改善流涕、 鼻痒、 打喷 嚏、 流泪、 咳嗽等症状方面较氯雷他定的作用更为持久和显著。 此外, 越来越多 临床数据表明, 西替利嗪或盐酸左西替利嗪能够有效快速控制感染后咳嗽(又称 感冒后咳嗽) 或哮喘症状。
感冒后咳嗽是指近期有明确呼吸道感染史, 且 X线胸片检查正常, 临床表现 为刺激性干咳, 多呈阵发性, 夜间为重、冷空气、灰尘环境、刺激性气体、运动、 烟雾等诱发或加重。 新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2009)明确指出, 感染后咳 嗽类属于亚急性咳嗽(3-8周), 是慢性咳嗽病因之一, 多数慢性咳嗽病因与感染 无关, 经验治疗时应避免滥用抗生素, 而短时使用抗组织胺 HI受体拮抗剂治疗 感冒后咳嗽是临床方案选择之一。 寿志南、 刘润萍和王昀等对 40 例慢性咳嗽患 者经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 总有效率 85 %-89.1%, 明显优于抗感染及止咳化痰等 常规治疗, 病程大大縮短且不良反应少。 另有王华光等研究报道, 盐酸左西替利 嗪能够显著降低哮喘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 因此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哮喘的 药物。进一步研究证实盐酸左西替利嗪或西替利嗪具有独立于组胺阻断作用的重 要抗炎效应和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 能够抑制变态反应中多种炎症因子 (如 ICAM-K IL-6、 IL-8) 释放从而产生抗炎作用。 UCB公司近期已完成"盐酸左西 替利嗪对儿童过敏性咳嗽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综上所述, 盐酸左西替利嗪除抗组胺作用外的抗炎作用, 对于感染后咳嗽、 哮喘等气道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无疑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2) 复方抗炎作用
早在 1989年英国科学家 Choudry通过研究炎性介质、 缓激肽和组胺对咳嗽反 射敏感性的作用发现, 呼吸道炎症可使气道内 PGE2、 缓激肽等炎症介质的合成 和释放增加, 从而增加咳嗽反射的敏感性, 导致一些病人对正常环境如冷空气刺 激物, 亦可出现咳嗽反应, 并证明气道内存在 PGE2, 咳嗽反射即可增加, 因而抑 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药物, 可作为慢性咳嗽的新疗法。 因此, 研制对多种炎症介质 有协同抑制作用, 并通过多途径发挥抗炎效应的新药,无疑对慢性咳嗽等呼吸道 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更为有效。
经检索, 印度灵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利 "新颖的抗变态反应抗炎组合物" (ZL98122317.6)授权了一种新颖的尼美舒利及其盐与西替利嗪的组合物, 该组 合物具有抗白三烯、抗组胺、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作用, 可用于治疗变态反应性疾 病, 如鼻炎、 支气管炎、 哮喘等疾病。 该专利新组合物对多种炎症介质的协同抑 制作用而发挥抗炎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呼吸道炎症等疾病的目的, 与上述英国学 者的假想吻合。然而尼美舒利作为非 体抗炎药,近年来不良反应报道日益增多, 导致多个国家含有尼美舒利产品的退市, 限制了该新组合物的应用。
如前所述, 国内外均有布洛芬、盐酸左西替利嗪单一成分用于呼吸道炎症疾 病治疗的临床报道,但其疗效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且未见两者组成复方制 剂的研究报道或产品上市。本发明通过试验证实,右布洛芬和左西替利嗪的联合 使用在抗炎方面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协同作用,能够显著缓解气道炎症相关的炎性 肿胀、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打喷嚏、 流涕、 鼻黏膜炎症等各种不适症状, 其作用机 制与显著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有关。根据其作用机理,有望将其研发成新的气道炎 症治疗药物,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在重症疾病使用激素治疗之前,提供了一个全新 的选择, 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毒副作用较大的激素使用和抗生素的滥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的复方制剂在制 备治疗气道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复方制剂具有缓解气道炎症引起的炎性肿胀、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打喷嚏、 流涕、 鼻黏膜炎症等各种不适症状。
本发明所述复方制剂能够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本发明所述复方制剂显著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
本发明所述复方制剂显著抑制鼻黏膜炎症反应。
本发明所述复方制剂抑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本发明所述复方制剂能够抑制肺泡隔增厚,缓解肺泡萎陷不张,减少白细胞渗 出及聚集。
本发明所述复方制剂能够改善肺部炎症, 有效降低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 因子表达, 对抗氨水慢性吸入引起的肺部炎症有协同抑制作用。
本发明所述复方制剂中, 药物活性成分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的重量比 为 «。 优选的为 ^者 ¾fe «C
本发明所述的复方制剂中,还可以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述药物可接 受的载体包括但不限于: 甘露醇、 山梨醇、 焦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钠、 硫代硫酸 钠、 盐酸半胱氨酸、 巯基乙酸、 蛋氨酸、 维生素 、 优 二钠、 钙钠, 一 价碱金属的碳酸盐、 醋酸盐、 磷酸盐或其水溶液、 盐酸、 醋酸、 硫酸、 磷酸、 氨 基酸、 氯化钠、 氯化钾、 乳酸钠、 木糖醇、 麦芽糖、 葡萄糖、 果糖、 右旋糖苷、 甘氨酸、 淀粉、蔗糖、 乳糖、甘露糖醇、硅衍生物、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 藻酸盐、 明胶、 聚乙烯吡咯烷酮、 甘油、 土温 琼脂、 碳酸钙、 碳酸氢钙、 表面活性 剂、聚乙二醇、环糊精、 β—环糊精、磷脂类材料、 高岭土、滑石粉、硬脂酸钙、 硬脂酸镁等。
本发明复方制剂中的药物活性物质, 其在制剂中所占重量百分比可以是 , 其余为药物可接受的载体。 优
本发明的复方制剂可以是任何可药用的剂型, 这些剂型包括: 片剂、糖衣片 剂、 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 软胶囊剂、 口服液、 口含剂、 颗粒剂、 冲剂、 丸剂、 散剂、 膏剂、 丹剂、 混悬剂、 粉剂、 溶液剂、 注射剂、 栓 剂、 软膏剂、 硬膏剂、 霜剂、 喷雾剂、 滴剂、 贴剂。 本发明的制剂, 优选的是口 服剂型, 如: 胶囊剂、 片剂、 口服液、 颗粒剂、 丸剂、 散剂、 丹剂、 膏剂等。
优选的, 本发明复方制剂为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
本发明所述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专利号: ZL 200710003393.1; 专利名称:一种含有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的手性组合物及其缓速释双层片 的专利文件中, 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配方组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 所述片剂由二层构成, 一层为 速释部分, 由临床有效量的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二盐酸盐及制剂学上可接受的 速释辅料组成; 另一层为缓释部分, 由临床有效量的右布洛芬及制剂学上可接受 的缓释辅料组成。
本发明所述双层片具体由 45mg右布洛芬、 2.5mg盐酸左西替利嗪及制剂学 上可接受的速释辅料组成速释层, 由 180mg布洛芬及制剂学上可接受的缓释辅 料组成缓释层, 其中速释层为着色片, 缓释层为白色片。
本发明所述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 速释层: 先将原辅材料分别过 80 目筛, 再分别称取处方量右旋布洛芬 (或其药学上可接 受的盐)、 左旋西替利嗪二盐酸盐、 乳糖、 淀粉和微晶纤维素, 采用等量递释法 混合均匀后, 加入适量 8%聚维酮 K30 95%乙醇溶液制成软材, 用 20目筛制粒 后, 湿颗粒置 30°C真空干燥, 干颗粒与交联聚维酮、 二氧化硅、 硬脂酸镁总混, 过 18 目筛整粒得速释颗粒, 测主药含量, 计算速释层片重。 缓释层: 先将原辅 材料混合均匀后过 80 目筛, 再分别称取处方量右旋布洛芬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 的盐)、 HPMC K4m、 磷酸氢钙和可压性淀粉, 采用等量递释法混合均匀后, 加 入适量含日落黄铝色锭和吐温 -80的 8%聚乙烯吡咯烷酮 80%乙醇溶液制成软材, 用 20目筛制粒后,湿颗粒置 30°C真空干燥,干颗粒与二氧化硅、硬脂酸镁总混, 过 18 目筛整粒, 测主药含量, 计算缓释层片重, 然后采用双层压片机压制成双 层片 (硬度为约 6-8kg/cm2)。
本发明通过实验试验证明, 右布洛芬和左西替利嗪的联用在抗炎方面表现出 更为优异的协同作用,能够显著缓解气道炎症相关的炎性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 打喷嚏、流涕、鼻黏膜炎症等各种不适症状, 其作用机制与显著抑制炎性因子表 达有关。根据其作用机理, 有望将其研发成新的气道炎症治疗药物, 给临床医生 和患者在重症疾病使用激素治疗之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从而最大限度减 少或避免毒副作用较大的激素使用和抗生素的滥用。
附图说明:
图¾ 为氨水吸入模型, 图 »为小鼠脂多糖急性肺损伤模型 ( ) 领 图制 正常动物对照领
正常组小鼠肺泡腔清晰, 结构完整, 肺泡隔均匀一致, 壁光滑, 偶可见少量白细 胞, 肺泡腔内无渗出液。 领
图备 空白对照 (ί歹; ^甲基纤维素钠) 领
模型组小鼠氨水吸入速司后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 白细胞附壁, 肺泡 隔明显增厚,大量白细胞渗出、聚集,肺泡腔中可见渗出液和漏出聚集的红细胞, 大片肺泡腔萎陷不张。
图处 左旋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 式 ) 领 复方制剂小剂量组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 ,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细胞渗 出及聚集较脂多糖组有所减少。 含
图陷 左旋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备 ) 含含
复方制剂中剂量组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蟹解肺泡萎陷不张^细胞渗出及聚 集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 含
图聚 左旋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¾¾K (备 ) 含
复方制剂大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肺泡隔增厚蟹解肺泡萎陷不张^细胞渗出及聚 集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 肺组织形态学与正常组相似, 恢复较好。 含
图灌 右旋布洛芬! ^(备 ) 含
右旋布洛芬组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细胞渗出及 聚集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 含
图氨 左旋西替利嗪 (备 ) 含
左旋西替利嗪组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 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细胞渗出 及聚集较脂多糖组有所减少, 与模型组相似, 恢复一般。 含
图载 滴入组模型空白对照 (百 甲基纤维素钠) 含
模型组小鼠 滴入后 跃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 白细胞附壁, 肺泡 隔明显增厚,大量白细胞渗出、聚集,肺泡腔中可见渗出液和漏出聚集的红细胞, 大片肺泡腔萎陷不张。 含
图甘
Figure imgf000010_0001
) 含
复方制剂小剂量组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 ,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β肺泡隔 增厚明显, 毛细血管明显扩张、 充血。 含
图 左旋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备 ) 含
复方制剂中剂量组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蟹解肺泡萎陷不张^细胞渗出及聚 集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 含
图 ffii 左旋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衝 (备 ) 含
复方制剂大剂量组可显著抑制肺泡隔增厚 ,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细胞渗 出及聚集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 恢复较好。 含
图 鼷 右旋布洛芬! ^(备 ) 含含
右旋布洛芬组小鼠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 ,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细胞渗 出及聚集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 含 图 左旋西替利嗪约 (匀 ) 号
左旋西替利嗪组小鼠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 β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β细胞 渗出及聚集较脂多糖组减少不显著。 号
具体实 式
下列举具体实例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实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 号
实施例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的制备
处方 ( ^«- ) 号
Figure imgf000011_0001
制备方法:先将原辅材料分别过 80目筛,再分别称取处方量右旋布洛芬(或 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左旋西替利嗪二盐酸盐、 乳糖、 淀粉和微晶纤维素, 采 用等量递释法混合均匀后, 加入适量 8%聚维酮 K30 95%乙醇溶液制成软材, 用 20 目筛制粒后, 湿颗粒置 30°C真空干燥, 干颗粒与交联聚维酮、 二氧化硅、 硬 脂酸镁总混, 过 18目筛整粒得速释颗粒, 测主药含量, 计算速释层片重。
先将原辅材料混合均匀后过 80 目筛, 再分别称取处方量右旋布洛芬 (或其 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HPMC K4m、 磷酸氢钙和可压性淀粉, 采用等量递释法混 合均匀后, 加入适量含日落黄铝色锭和吐温 -80的 8%聚乙烯吡咯烷酮 80%乙醇 溶液制成软材,用 20目筛制粒后,湿颗粒置 30°C真空干燥,干颗粒与二氧化硅、 硬脂酸镁总混, 过 18目筛整粒, 测主药含量, 计算缓释层片重。
采用双层压片机压制而成, 硬度为约 6-8kg/cm2
实施例 2 :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
1 )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制备
令 鼠按体重随机分業胆,每组 ,分别为 ί歹 1¾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组關 性对照图其他《为药物治疗组。灌胃给药制后, 用容积法测量大鼠左后足跖 容积 (意大利领 公司, 角 型容积测量仪)。 然后于左后足跖皮下注 射 «I叉菜胶 ί鄉颗 , 然后于注射后 m处员 分别测定左后足跖容积。 计算肿胀值敝炎后容积与致炎前容积之差園 分别比较各时间点给药组与对照 组间肿胀值的差异。 领
2)给药方案
右旋布洛芬的剂量为 、 (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 制 备 倍), 左旋西替利嗪剂量为 i¾« 、 m (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制 。 领
3)结果
名因素 (右旋布洛芬, 左旋西替利嗪) 处 平 (处 剂量) 析因试验设计 (完 全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发现, 单独使用右旋布洛芬 « 、 、 三个剂量, 后两者显著抑制足跖肿胀, 速时肿胀抑制率分别为 imm 单独使用左旋西替利嗪树 、 i ^ 、 三个剂量, 后两者在 注射角叉菜胶后备和制起显著抑制足跖肿胀( S]»B ,抑制程度相当, 但大剂量时发挥抑制作用时间提前。 结果可见, 与临床人用等效剂量时, 右旋布 洛芬肿胀抑制作用较左旋西替利嗪显著。二者联合使用时, 随剂量增加抑制作用 显著增强、发挥作用时间提前, 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析因试验单变量方差分 析结果表明: 右旋布洛芬或左旋西替利嗪单因素主效应均显著 «^»fe, 表明 单独使用右旋布洛芬或左旋西替利嗪,均有一定的足跖肿胀抑制作用; 单因素主 效应对比发现, 右旋布洛芬作用显著强于左旋西替利嗪(均方: «Μβ箕 )。 同时发现, 两因素之间交互作用显著 (¾¾Κ), 表明右旋布洛芬与左旋西替 利嗪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 推荐最佳剂量组合为右旋布洛芬 左旋 西替利嗪 (结果见表置。 号
实施例 3 :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对小鼠耳廓炎性肿胀 ¾g的影响
1 )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模型制备
将小鼠随机分为 J«, 每组 »¾。 分别为 ^睃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组 ffi 性对照先 其他算组为药物治疗组。 灌胃给药后 , 所有小鼠用棉签醮适 量二甲苯 βΐ Μ^ 涂于受试小鼠右耳前后两面致炎。 致炎^ ^后, 小鼠脱 椎处死, 沿耳廓基线剪下两耳。 用^ 直径打孔器, 分别在两耳的同一部位打 下左、右耳片。用微量电子天秤分别称取和记录左右两片的重量, 计算肿胀度和 肿胀抑制率。 抑制率 ftffl^ffi给药组两耳重量之差匁4照组两耳重量之差 t 誦 S 号
2)给药方案
右旋布洛芬的剂量为 »3 、 置 (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 置 倍), 左旋西替利嗪剂量为 、 m (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置 ί咅) 号
3)结果
°C因素燥水平析因试验设计发现, 预先给予右旋布洛芬或^ »左旋西替利嗪 后,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均表现出抑制作用。 单独使用右旋布洛芬 、 in i 、 m i 三个剂量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湿 «E i 单独 使用左旋西替利嗪 、 ^ 、 ¾^ 三个剂量耳廓肿胀抑制率 分别为湿 ¾Μ£ 可见, 与临床人用等效剂量时, 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 替利嗪对小鼠耳廓炎性肿胀抑制程度相当。二者联合使用时, 耳廓肿胀抑制作用 显著加强, 且随剂量增加, 抑制作用增强, 表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 析因试验单 变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右旋布洛芬或左旋西替利嗪单因素主效应均显著,均有 一定的耳廓肿胀抑制作用; 单因素主效应对比发现,右旋布洛芬作用与左旋西替 利嗪耳廓肿胀抑制作用相当 (均方: i^¾l^^¾ )。 同时发现, 两因素之间交 互作用显著 (ί«敏), 表明右旋布洛芬与左旋西替利嗪具有显著的协同使用。 推荐最佳剂量组合为右旋布洛芬善 iffi 与左旋西替利嗪 'b^^ (结果见 表比。 选
实施例 4: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的影响
1)冰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制备
昆明种小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 β, 每组 «。 每日 欠灌胃给药, 给药 视日后, 于末次给药后 尾静脉注射 t^i伊文斯蓝生理盐水溶液 '\mm , 并立即腹腔注射 ' TO錯酸 ' 扰 。 t胱 后将小鼠脱颈处死, 打开腹腔, 用 生理盐水溶液分视次冲洗腹腔, 收集洗液, 视腿担 离 心愈 , 取上清 « 测吸光度, 进行组间比较。 选
2)给药方案
根据前期试验发现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最佳剂量配伍为右旋布洛 芬善 左旋西替利嗪 'b^^ 。 设空白对照 (t^l黢甲基纤维素钠)、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小剂量组 (右旋布洛芬 HKMi 左旋西替利 嗪 t¾ » )、 中剂量组(右旋布洛芬善 左旋西替利嗪 )、 大剂量组(右旋布洛芬 左旋西替利嗪 t¾l¾ )、 右旋布洛芬组 担 , 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言 ί咅然 左旋西替利嗪组^^ ^ 相当于临床人 用量的言倍然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 中的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每日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推荐人用量的 ' 言 和 音。 选
3)结果
试验期间, 各给药组动物活动状况良好, 无恶心、 呕吐、 流涎、 咳嗽、 皮疹, 笼具无血迹, 毛色光亮, 尿便均未见明显异常; 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 异。 结果显示: 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均可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 等剂量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抑制毛细血管通 透性作用强于二者等剂量单独使用, 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结果见表 视。 选
实施例 5: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抗鼻黏膜通透性与炎症作用 1 )豚鼠抓鼻、 喷嚏和流涕模型制备
健康豚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特龃, 每组趨¾。 用橄榄油将感 对二异 氰酸甲苯酯 ( ) 配成 液作为致敏剂滴鼻, 对照组用纯橄榄油滴鼻。 每 侧鼻孔出 , 每日敏欠, 连续给致敏剂特天。 第特日给致敏剂后开始评分, 记录 分钟内豚鼠抓鼻、 喷嚏和流涕症状。 根据评分标准选择 出分者从造模第 超 天起口服给予受试药物, 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给予 。 模型成功后每感日 用 m 激发敏欠维持。 连续给予受试药物 ¾^, 于末次给药后敏给予致敏 剂, ¾妃录态;?分钟内豚鼠抓鼻、喷嚏和流涕症状,根据标准评分,评价药物作用。破
2)给药方案
根据前期试验发现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最佳剂量配伍为右旋布洛 芬对 a« 左旋西替利嗪 侧屏 。 设空白对照 (常 甲基纤维素钠)、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小剂量组 (右旋布洛芬感«« 左旋西替利 嗪常 « )、 中剂量组(右旋布洛芬对 |« 左旋西替利嗪 « )、 大剂量组(右旋布洛芬超 ϋ« 左旋西替利嗪 » )、 右旋布洛芬组 t皮 异 , 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敏咅而 左旋西替利嗪组«侧屏 相当于临床人 用量的敏倍而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 中的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每日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推荐人用量的 常 敏 和感音。 破
3)结果
( 1 )对豚鼠抓鼻、 喷嚏和流涕的影响
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均可显著抑制豚鼠抓鼻、喷嚏和流涕等反应; 等 剂量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抑制豚鼠抓鼻、喷 嚏和流涕作用强于二者等剂量单独使用,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结果见 表对。 破
(2)豚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査
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均可显著抑制鼻黏膜炎症反应;等剂量右旋布洛 芬和左旋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抑制豚鼠鼻黏膜炎症反应强于二 者等剂量单独使用, 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结果见表出。 破 实施例 6 :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雾化吸入氨水所致慢性支气管炎 的影响
1 )小鼠氨水吸入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制备
昆明种小鼠 ϋ显只, 雌雄各半, 、小鼠作为正常对照, 其余觀只小鼠随机 分为测組, 每组 »、用于造模。 以组为单位将小鼠放入 ° 多功能诱咳引 喘仪, 应用氨水雾化吸入引咳方法诱导小鼠产生慢性支气管炎。 各组小鼠前 ¾ 每日给予氨水雾化吸入整欠, 每次 , 间隔 銀 , 后。 ( 每日给予氨水雾化 吸入。 c次, 每次 V , 间隔銀 , 全程銀, 用以制备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 从第 开始, «Η模型小鼠按性别再次随机入 «1Η式验组, 每日。 C次灌胃给 药, 并继续雾化吸入氨水, 全程给药 »^。 各组均经末次激发。 (^后, 眼球取 血, 收集肺泡灌流液并进行肺组织病例检查。 号
2)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标本制备
摘除眼球法采血置 , 在¾ , «f匀 , ¾ 的适宜条件下进行血清分 离, 吸取上部清亮的待测血清, 将其放置于。 (S°C的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小鼠脱 颈椎处死后, 快速暴露气管与双肺, 做气管下部横行切口, 对右主支气管予以结 扎, 用套硅胶管的注射器经气管切口向左肺缓慢灌注 燥 IC无菌生理盐水 次, 留置燥 后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回收率约 3, 连续抽吸。 C次, 总回 收量约 。 取其中涵算 肺泡灌洗液以 稀释液稀释后在血细胞检测仪 上对其中的 与分类直接计数。 其余肺泡灌洗液进行离心 , 离心 m ), 取其上清液移入无菌瓶内, 并放在。 (S°C的超低温冰箱中待测细胞因子 的浓度。 号
3)肺组织病理切片和 HE染色 各组模型和药物治疗组动物各取燥 R, 脱颈椎处死, 不作灌洗, 将小鼠右主 支气管的结扎解除, 在其切口内插入、 固定毛细玻璃管, 通过该管直接注入 己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于右肺内, 在维持肺复张的情况下, 进行 的肺组织固定。 在右肺中叶矢状面周径最大处横贯取材和酒精梯度脱水,对所取的标本用二甲苯 透明燥次, 每次算 , 浸蜡燥以上, 包埋、 切片 (厚 ¾ ) 和进行 染色处 理, 观察病理改变情况。 号
4)给药方案
根据前期试验发现复方右旋布洛芬双层片治疗感冒的最佳剂量配伍为右旋 布洛芬括 EBttte 左旋西替利嗪。Ι3 。 设空白对照 (。应 ί弓羧甲基纤维素 钠)、 复方右旋布洛芬双层片小剂量组 (右旋布洛芬 )。幽鹏油 左旋西替利嗪 。应包園 )、 中剂量组 (右旋布洛芬括幽鹏油 左旋西替利嗪。»匪 )、 大剂量组(右旋布洛芬呼 ett 左旋西替利嗪。 )、 右旋布洛芬组 ^由 用 , 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 (倍不 左旋西替利嗪组各 »困 相当于临床人 用量的 (倍不 复方右旋布洛芬双层片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中的右旋 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每日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推荐人用量的。应 (和)倍。 由
5) ^;品给药旅
给药途径: 灌胃。 由
给药容量: 小鼠 (画 体重。 由
6)观察项目
、应 亡情况: 观察动物给药后有无死亡。 由
、应 ^般表现观察: 观察动物给药后自主活动与行为活动, 有无恶心、 呕吐、 流 涎、 咳嗽、 皮疹、 笼具血迹, 以及尿、 粪便等变化, 以及体重变化情况。 由 、跑小鼠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 由
、i¾、鼠肺泡灌流液中包细胞及百分比计数。 由
、i¾S巿组织病理学检查。 由
7)结果评价
*i轼验数据首先采用由 方差分析总体均数间差异, 然后均数间多 重比较采用由 检验; 所有统计学处理采用 统计软件进行 统计学处理。 由
8)试验结果
口喪 (一般状况: 试验期间, 各给药组动物活动状况良好, 无恶心、 呕吐、 流涎、 咳嗽、 皮疹, 笼具无血迹, 毛色光亮, 尿便均未见明显异常; 慢性肺损伤模型组 小鼠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药物治疗组体重可见不同程度的好转(结 果见表、)。 由
口 药物对小鼠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由
试验中选择能够特异性代表组织炎症损伤的细胞因子, 如白细胞介素 不 、 白介素、 不 、 肿瘤坏死因子 α ( α ) 和单核细胞趋 化蛋白 ( ( ( )。 结果见表)包, 模型组小鼠氨水吸入括阇后, 肺部出现明显 炎症, 表现为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增加。 复方制剂大、 中、 小剂量 组均可有效降低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在浓度相同的情况右旋布洛 芬和左旋西替利嗪(均相当于复方制剂中剂量组)单方, 也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 的表达; 但等剂量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抑制 小鼠炎症因子的表达作用强于二者等剂量单独使用,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 用 (结果见表 i督)。 号
»¾物对小鼠肺泡灌流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号
试验中选择白细胞总量计数并考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结果见表交模型组 小鼠氨水吸入 交周后, 肺泡灌流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 加。 复方制剂大、 中、 小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肺泡灌流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 胞百分比; 在浓度相同的情况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均相当于复方制剂中 剂量组)单方, 也可显著抑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但等剂量右旋布 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抑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百分比作用强于二者等剂量单独使用,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结果见表 压。 号
«市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号
正常组小鼠肺泡腔清晰, 结构完整, 肺泡隔均匀一致, 壁光滑, 偶可见少量 白细胞,肺泡腔内无渗出液。模型组小鼠氨水吸入 ^后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 张、 充血, 白细胞附壁, 肺泡隔明显增厚, 大量白细胞渗出、 聚集, 肺泡腔中可 见渗出液和漏出聚集的红细胞, 大片肺泡腔萎陷不张。 复方制剂大、 中、 小剂量 组均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 «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β细胞渗出及聚集较脂 多糖组明显减少; 复方大剂量组肺组织形态学与正常组相似, 恢复较好。等剂量 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改善肺部炎症作用强于 二者等剂量单独使用,提示二者联合使用对抗氨水慢性吸入引起的肺部炎症有协 同抑制作用 (结果见图置十)。 号
实施例 7: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小鼠脂多糖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1 )小鼠脂多糖急 ffi^滅型制备 (LPS)
昆明种小鼠 i«, 雌雄各半, 》小鼠作为正常对照, 其余 小鼠随机分 为测組, 每组 »、用于造模。 熥氷合氯醛(«3 )腹腔注射麻醉小鼠, 颈部 正中切口出 , 分离气管, 微量注射器由气管向肺方向滴注 溶液(感勝 ), 敏 内滴注完毕, 消毒缝合切口, 小鼠保温护理。药物组造模前连续灌胃相应剂 量药物, 每日 (上午 ¾¾, 下午 、各 ), 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 给药 ^后造模,造模后继续给药治疗感 于末次给药后敏进行试验。眼球取血, 收集肺泡灌流液并进行肺组织病例检查。 破
2)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标本制备
摘除眼球法采血敏 , 在 , H«f异 , 敏 的适宜条件下进行血清分 离, 吸取上部清亮的待测血清, 将其放置于 rc的超低温冰箱中保存。 小鼠脱 颈椎处死后, 快速暴露气管与双肺, 做气管下部横行切口, 对右主支气管予以结 扎, 用套硅胶管的注射器经气管切口向左肺缓慢灌注 惑 !c无菌生理盐水 感鮮 次, 留置态 后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回收率约超篛, 连续抽吸感欠, 总回 收量约 ¾麵陂 。 取其中常超 肺泡灌洗液以 稀释液稀释后在血细胞检测仪 上对其中的 与分类直接计数。 其余肺泡灌洗液进行离心 (敏 , 离心 m ), 取其上清液移入无菌瓶内, 并放在 rc的超低温冰箱中待测细胞因子 的浓度。 破
3)肺组织病理切片和 HE染色
各组模型和药物治疗组动物各取态 R, 脱颈椎处死, 不作灌洗, 将小鼠右主 支气管的结扎解除, 在其切口内插入、 固定毛细玻璃管, 通过该管直接注入 «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于右肺内, 在维持肺复张的情况下, 进行感寸的肺组织固定。 在右肺中叶矢状面周径最大处横贯取材和酒精梯度脱水,对所取的标本用二甲苯 透明 ^欠, 每次超 , 浸蜡态以上, 包埋、 切片 (厚 ) 和进行 染色处 理, 观察病理改变情况。 破
4)给药方案
根据前期试验发现复方右旋布洛芬双层片治疗感冒的最佳剂量配伍为右旋 布洛芬对 a« 左旋西替利嗪 侧屏 。 设空白对照 (常 ^甲基纤维素 钠)、 复方右旋布洛芬双层片小剂量组 (右旋布洛芬 感e詖 左旋西替利嗪
)、 中剂量组 (右旋布洛芬对 ite詖 左旋西替利嗪 鮮 )、 大剂量组(右旋布洛芬超 ϋ« 左旋西替利嗪 » )、 右旋布洛芬组 t皮 异 , 相当于临床人用量的敏咅而 左旋西替利嗪组«侧屏 相当于临床人 用量的患倍克 复方右旋布洛芬双层片小剂量组、 中剂量组、 大剂量组中的右旋 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每日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推荐人用量的 « 患和 倍。 氧
5) ^;品给药旅
给药途径: 灌胃。 氧
给药容量: 小鼠靡 » 体重。 氧
6)观察项目
亡情况: 观察动物给药后有无死亡。 氧
備輩 般表现观察: 观察动物给药后自主活动与行为活动, 有无恶心、 呕吐、 流 涎、 咳嗽、 皮疹、 笼具血迹, 以及尿、 粪便等变化, 以及体重变化情况。 氧 »j、鼠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 氧
,費」、鼠肺泡灌流液中包细胞及百分比计数。 氧
组织病理学检查。 氧
7)结果评价
^¾验数据首先采用氧 方差分析总体均数间差异, 然后均数间多 重比较采用氧 检验; 所有统计学处理采用 统计软件进行 统计学处理。 氧
8)试验结果
¾ ^般状况: 试验期间, 各给药组动物活动状况良好, 无恶心、 呕吐、 流涎、 咳嗽、 皮疹, 笼具无血迹, 毛色光亮, 尿便均未见明显异常; 慢性肺损伤模型组 小鼠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药物治疗组体重可见不同程度的好转。 氧 醜 1¾物对小鼠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氧
气管内滴入 后,肺部出现明显炎症,表现为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因 子表达增加。 复方制剂大、 中、 小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 因子表达; 在浓度相同的情况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均相当于复方制剂中 剂量组)单方, 也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 但等剂量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 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抑制小鼠炎症因子的表达用强于二者等剂量单 独使用, 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抗炎作用 (结果见表患 β )。 氧
药物对小鼠肺泡灌流液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影响氧
试验中选择白细胞总量计数并考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结果见表患 。 模型 组小鼠氨水吸 预周后, 肺泡灌流液中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增 加。 复方制剂大、 中、 小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肺泡灌流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 胞百分比; 在浓度相同的情况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均相当于复方制剂中 剂量组)单方, 也可显著抑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但等剂量右旋布 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抑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百分比作用强于二者等剂量单独使用, 提示二者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号 «市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号
正常组小鼠肺泡腔清晰, 结构完整, 肺泡隔均匀一致, 壁光滑, 偶可见少量 白细胞,肺泡腔内无渗出液。模型组小鼠氨水吸入 ^后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 张、 充血, 白细胞附壁, 肺泡隔明显增厚, 大量白细胞渗出、 聚集, 肺泡腔中可 见渗出液和漏出聚集的红细胞, 大片肺泡腔萎陷不张。 复方制剂大、 中、 小剂量 组均可有效抑制肺泡隔增厚 «分缓解肺泡萎陷不张 β细胞渗出及聚集较脂 多糖组明显减少; 复方大剂量组肺组织形态学与正常组相似, 恢复较好。等剂量 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联合使用(试验中中剂量组)改善肺部炎症作用强于 二者等剂量单独使用,提示二者联合使用对抗氨水慢性吸入引起的肺部炎症有协 同抑制作用 (结果见图 »)。 号
表格说明:
表 1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各剂皿^鼠脚 胀的影响
(;c±s, * p<0.05 组 1, n= 8)
组别 注射角叉菜胶后不同时间的肿胀值 (mm) (抑制率 <¾ )
lh 2h 3h 4h
1 1.5±0.6 2.1 ±0.9 2.1 i :1.1 2.4 ±1.0
2 1.2 ±0.4 (20.0) 1.1±0.4*: * (47.6) 1.1±0.3* (47.6) 1.2±0.5** (50.0)
3 1.3±0.4 (13.3) 1.3±0.4* (30.1) 1.0±0.5* (52.4) 1.2±0.5** (50.0)
4 1.2 ±0.5 (20.0) 1.3±0.4* (30.1) 1.4±0.6 (33.3) 1.6±0.7 (33.3)
5 1.1±0.3 (26.7) 0.8±0.1*: * (62.1) 0.8 ±0.2* 1.0士
6 0.9±0.3* (40.0) 0.8±0.3*: * (62.1) 0.9±0.3*
7 1.0 ±0.4* (33.3) 1.3±0.8 (30.1) 1.5±0.6 (28.6) .2** (58.3)
8 : (46.7) 0.9±0.2*: * (57.1) 0.8±0.3* 1.0±0.4** (58.3)
9 : (60.0) 0.6±0.5*: * (60.0) 0.5±0.3* * (76.2) 1.7 ±0.5 (29.2)
0.7±0.3** (70.8) 0.6±0.4** (75.0)
*注: 组别与相应剂量:
组 1: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X0 (mg/kg) 组 2: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X40 (mg/kg) 组 3: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X80(mg/kg) 组 4: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 0.45 X0( mg/kg) 组 5: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45X40 组 6: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45X80 (mg/kg) (mg/kg)
组 7: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9X0 组 8: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 0.9 X40( mg/kg) (mg/kg)
组 9: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9X80
(mg/kg) 表 i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各剂皿对小鼠耳廓肿胀 的影响
G士^ *p<0.05, **p <0.01 V vy组 1, Ap<0.05 vs 组 9, w=10) 组别 * 耳廓肿胀程度 (mg) 抑制率 (<¾)
1 11.3±2.8 -
2 7.7±3.1*Δ 31.9
3 5.9士 2.6** 47.8
4 7.7士 4.9*Δ 31.9
5 5.8±3.8** 48.7
6 5.4±3.4** 52.2
7 6.0±2.3** 46.9
8 5.4±1.6** 52.1
9 4.5 ±3.0** 60.2
*注: 组别与相应剂量:
组 1: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X0 (mg/kg) 组 2: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 0X60 (mg/kg) 组 3: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X 120( mg/kg) 组 4: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65X0
(mg/kg)
组 5: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65X60 组 6: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65X120 (mg/kg) (mg/kg)
组 7: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1.3X0 (mg/kg) 组 8: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 1.3X60
(mg/kg)
组 9: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1.3X120
(mg/kg)
表 3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各剂皿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c±s, *p<0.05, **ρ <0.01 v-y fl 1, #p<0.05, <0.01 组 3) 组别 动物数 (只) 吸收值 (A值)
1 10 0.66±0.12
2 10 0.43±0.10**
3 10 0.33±0.13**
4 10 0.25 ±0.10**
5 10 0.46±0.13**#
6 10 0.48±0.10**##
*注: 组别与相应剂量:
组 1: 空白对照 (0.5%羧甲基纤维素钠) 组 2: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23X20
(mg/kg)
组 3: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45X40 组 4: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 0.9 X80( mg/kg)
(mg/kg)
组 5: 右旋布洛芬 =40 (mg/kg) 组 6: 盐酸左西替利嗪 =0.45 (mg/kg) 表 4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各剂量组对豚鼠抓脸、流涕和喷嚏等慢性鼻炎的影响
( JC± S, : * p<0.05 **p <0. 01 组 1, r ι= 8) 组别 * 抓脸积分 流涕积分 喷嚏积分 总积分
1 2.0士 0.0 2.3士 0.7 2.8士0.5 7.0士 0.9
2 1.8士0.5 1.8士0.5 2.1士0.6 5.6士 1.2*
3 1.8士0.5 1.5士0.5 2.1士0.6 5.3士0.7**
4 1.5士0.5 1.3士0.5 2.1士0.6 4.9士 0.6**
5 1.8士0.5 1.8士0.5 2.5士0.5 6.0士 0.9*
6 1.9士 0.4 1.6士 0.5 2.3士 0.7 5.6士 0.5**
*注: 组别与相应剂量:
组 1: 空白对照 (0.5%羧甲基纤维素钠) 组 2: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23X20
(mg/kg)
组 3: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45X40 组 4: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 0.9 X80( mg/kg)
(mg/kg)
组 5: 右旋布洛芬 =40 (mg/kg) 组 6: 盐酸左西替利嗪 =0.45 (mg/kg) 表 5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各剂皿对对豚鼠鼻黏膜炎症的影响
(;c±s, * p<0.05 **p <0.0: L 组 1,#Ρ<0.05 组 3) 组别 * 动物数 (只) 鼻黏膜厚度 (μηι)
1 8 1332士 126
2 8 1028士 122*
3 8 759士 79**
4 8 658士 62**
5 8 961士 87*#
6 8 915士71*#
*注: 组别与相应剂量:
组 1: 模型组-空白对照 (0.5%羧甲基纤维素钠) 组 2: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23X20
(mg/kg)
组 3: 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0.45X40 组 4:盐酸左西替利嗪 X右旋布洛芬 = 0.9 X80( mg/kg)
(mg/kg)
组 5: 右旋布洛芬 =40 (mg/kg) 组 6: 盐酸左西替利嗪 =0.45 (mg/kg)
表 6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各剂量组对氨水所致慢性支气管炎动物体重的影响
(;c±s, *p<0.05, **p <0.01 正常组, #p<0.05,##p<0.01 vs模型组) 组别 n 治疗前 (g) 治疗后 (g)
正常对照 10 26.3 ±2.6 40.3 ±2.0
模型 10 26.7 ±1.5 30.5±1.3**
复方大剂量 10 25.8±1.2 38.5 + 1.5##
复方中剂量 10 26.1 ±2.1 36.4±1.8#
复方小剂量 10 26.5 ±1.7 35.1±2.1#
右旋布洛芬 10 26.5 ±1.3 35.5±1.6#
左旋西替利嗪 10 26.3±1.1 32.1 ±1.2 表 7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氨水所致慢性支气管炎动物肺泡灌流液中炎性因子 表达的影响
(pg/ml, ;c±s, *p<0.05, **p <0.01 正常组, #p<0.05, <0.01 vs模型组) 组别 n IL-Ιβ IL-6 MCP-1 TNF-a 正常对照 7 9.9±1.1 13.4±1.1 10.0±0.7 19.9±1.0 模型 6 16.5±1.3** 20.9 ±1.7** 19.2±2.8** 27.7 + 2.2** 复方大剂量 6 10.7±1.0## 13.0±1.1## 9.4±1細 18.6±0養 复方中剂量 7 10.5±1.7# 14.4±1價 10.3±1.0# 20.8±1.0# 复方小剂量 7 11.7±1.8 15.9±0.9# 11.3±1.0# 21.8±1.2# 右旋布洛芬 7 11.9±1.2# 15.9±2.2 14.2±1.0 21.2±1.6# 左旋西替利嗪 6 12.8±2.1 17.4±2.8 12.1±1.0# 22.9 ±2.7
表 8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氨水所致慢性支气管炎动物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的 影响
(pg/ml, ;c±s, *p<0.05, **p <0.01 正常组, #p<0.05, <0.01 vs模型组) 组别 n IL-Ιβ IL-6 MCP-1 TNF-a 正常对照 7 8.9±1.6 14.1 ±1.5 17.9±1.5 18.0±1.6 模型 6 17.6±1.4** 21.2±1.6** 27.4±2.5** 28.8±2.0** 复方大剂量 6 10.6 ±2細 13.3±1.1## 16.4±1.3## 18.5 ±1細 复方中剂量 7 12.8±1.1# 15.8±1.4# 18.7 + 1.8# 18.9 + 1.9## 复方小剂量 7 12.4±1.1# 14.1±1.9# 19.0±1.3# 22.4 ±3.0 右旋布洛芬 7 12.7±1.5# 18.2±2.3 16.8±1.3## 20.5±1.7## 左旋西替利嗪 6 14.1 ±1.9 20.6 ±4.2 20.4±1.2# 24.2±2.0 表 9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各剂難对氨水所致慢性支气管炎动物 肺泡灌流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 ;c±s, *p<0.05, **p <0.01 正常组, #p<0.05,##p<0.01 vs模型组) 组别 白细胞总数 (千 /mm3) 中性粒细胞 (%) 正常对照 6 0.4 ±0.1 13.8±5.7
11 5.3±0.9** 54.8 ±6.2** 复方大剂量 6 1.8±0.2## 30.2±5.8## 复方中剂量 6 2.3±0.2## 36.4±7.2## 复方小剂量 6 3.1±0.5# 40.6±6.6#
右旋布洛芬 6 3.3±0.6# 38.3±7.1#
左旋西替利嗪 6 3.9±1.1 41.2±6.7#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脂多糖急性肺损伤动物肺泡灌流液中炎性因子表 达的影响
(pg/ml, JC±S, , * p<0.05, **p <0.C )1 vs正常组, # p<0.05, ##p <0.01 vs模型组) 组别 n IL-Ιβ IL-6 MCP-1 TNF-a 正常对照 7 9.9±1.1 13.4±1.1 10.0±0.7 19.9±1.0 模型 6 19.2±1.7** 24.0±2.5** 20.1 ±1.2** 28.9±3.0** 复方大剂量 6 10.9±0.9## 15.1±1.5## 10.0±2.2## 17.4 ±0養 复方中剂量 7 11.7±0詹 15.9±2.4# 11.6±3.1# 17.9±1.2# 复方小剂量 7 13.7±1.3# 17.9±2.2 13.2±2.0# 19.2±1.6# 右旋布洛芬 7 14.1±1.4# 17.3±1.0# 14.4±2.0# 20.1±2.7# 左旋西替利嗪 6 18.0±1.3 20.5 ±2.8 17.1 ±2.2 22.5 ±1.5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对脂多糖急性 »伤动物血清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 响
(pg/ml, JC±S, , * p<0.05, **p <0.C )1 vs正常组, # p<0.05, ##p <0.01 vs模型组) 组别 n IL-Ιβ IL-6 MCP-1 TNF-a 正常对照 7 8.9±1.6 14.1 ±1.5 17.9±1.5 18.0±1.6 模型 6 23.7±1.9** 24.6±1.6** 28.5±2.1** 29.9 ±2.0** 复方大剂量 6 13.7 ±1層 16.2±1.1## 15.7 ±1詹 20.8±1.9## 复方中剂量 7 14.4 ±2詹 16.5±2.7# 18.7±1.4# 19.4±2.8## 复方小剂量 7 17.0±2.0# 18.4+1.3## 19.9±1.9# 20.9±2.9# 右旋布洛芬 7 17.0±2.7# 17.9±2.3# 19.2±3.1# 22.6±1.6## 左旋西替利嗪 6 18.6±4.0 18.2+1.5## 23.8±1.8 22.3 ±3.4
表 12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各剂量组对脂多糖急性肺损伤动物
肺泡灌流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 ;c±s, *p<0.05, **p <0.01 正常组, #p<0.05,##p<0.01 vs模型组) 组别 n 白细胞总数 (千 /mm3) 中性粒细胞 (<¾) 正常对照 6 0.3±0.1 16.8±7.3
模型 10 3.9±0.5** 49.2±3.5** 复方大剂量 6 1.4±0.1## 20.3 ±4詹
复方中剂量 6 1.9±0.1# 27.8 ±4細
复方小剂量 6 2.0±0.6# 31.5 ±4詹
右旋布洛芬 6 2.3±0.5# 24.3 ±2詹
左旋西替利嗪 6 2.5 ±0.7 26.1 ±3細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含有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的复方制剂在制备治疗气道炎症的 药物中的应用。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具有缓解气道炎 症引起的炎性肿胀、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打喷嚏、 流涕、 鼻黏膜炎症等各种 不适症状的作用。
3、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能够显著抑制炎 症因子的表达。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能够抑制毛细血 管通透性, 能够抑制鼻黏膜炎症反应, 能够抑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百分比。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能够抑制肺泡隔 增厚,缓解肺泡萎陷不张,减少白细胞渗出及聚集。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能够改善肺部炎 症,有效降低肺泡灌流液和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对抗氨水慢性吸入引起 的肺部炎症有协同抑制作用。
盐 根据权利要求占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中右旋布洛芬和 左旋西替利嗪的重量比为^ 蕭畢。 同
酸 根据权利要求占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由药物活性成分 右旋布洛芬,左旋西替利嗪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组成,所述药物活性物 质在制剂中所占重量百分比为质^ », 其余为药物可接受的载体。 同 速 根据权利要求占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制剂为右布洛芬左西 替利嗪缓释双层片。 同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 双层片, 由 45mg右布洛芬、 2.5mg盐酸左西替利嗪及制剂学上可接受的 速释辅料组成速释层, 和 180mg布洛芬及制剂学上可接受的缓释辅料组 成缓释层。
PCT/CN2012/071161 2011-08-19 2012-02-15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WO2013026270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88179A CN102258519A (zh) 2011-08-19 2011-08-19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CN201110238817.9 2011-08-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6270A1 true WO2013026270A1 (zh) 2013-02-28

Family

ID=45005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2/071161 WO2013026270A1 (zh) 2011-08-19 2012-02-15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8519A (zh)
WO (1) WO20130262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8519A (zh) * 2011-08-19 2011-11-30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CN104546732A (zh) * 2013-10-24 2015-04-29 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 一种右旋布洛芬缓释片及其制备工艺
CN106243096B (zh) * 2016-07-29 2019-11-29 上海璃道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三环类药物的新用途
WO2022232110A1 (en) * 2021-04-26 2022-11-03 Jem Therapeutics Pbc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autophagy diseases by administration of dexibuprofen and use of dexibuprofen for preparation of a medicament for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563A (zh) * 2007-02-07 2007-11-21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的手性组合物及其缓速释双层片
CN102258519A (zh) * 2011-08-19 2011-11-30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50005883A (ko) * 2003-07-07 2005-01-15 안국약품 주식회사 덱시부프로펜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한 해열제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3563A (zh) * 2007-02-07 2007-11-21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有右旋布洛芬和左旋西替利嗪的手性组合物及其缓速释双层片
CN102258519A (zh) * 2011-08-19 2011-11-30 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ANG, CAIJUAN: "Anti-inflammatory clinical treatment scheme for pulmonary cystic fibrosis", WORLD CLINICAL DRUGS, vol. 28, no. 8, 2007, pages 497 - 50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8519A (zh)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87502B2 (en) Mast cell stabilizers for treatment of hypercytokinemia and viral infection
US20220096465A1 (en) Use of levocetirizine and montelukast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injury
WO2021155777A1 (zh) 药物组合物在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RU2705097C2 (ru) Применение левоцетиризина и монтелукаста при лечении анафилаксии
CN105263579A (zh) 左西替利嗪和孟鲁司特在治疗血管炎中的用途
JP2009514794A5 (zh)
WO2013026270A1 (zh) 右布洛芬左西替利嗪缓释双层片在治疗气道炎症中的用途
WO2021191900A1 (en) Methods for treating infectious diseases caused by coronavirus
WO2021164107A1 (zh) Il-6受体抗体的新用途
CN112546046A (zh) 盐酸阿比朵尔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JP5094197B2 (ja) 杯細胞過形成を抑制するための抗ヒスタミン剤含有医薬組成物
CN102716128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用组合物
JP6178058B2 (ja) 抗炎症及び/又は抗ヒスタミン剤組成物
EA032116B1 (ru) Новое применение n,n-бис-2-меркаптоэтил-изофталамида
JP5364330B2 (ja) アゼラスチンとアンブロキソールとを含有する医薬組成物
CN108379329A (zh) 一种抗流感病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44515A1 (zh) 改善呼吸系统损伤的医药组合物与用于制备改善呼吸系统损伤的医药组合物的用途
JP2009108044A (ja) アゼラスチン類と消炎酵素剤を含有する医薬組成物
WO2005063253A1 (ja) アレルギー症状治療用医薬組成物
US20220304959A1 (en) Treatment of long haulers syndrome with niclosamide
FRIEDBERG Sulfapyridine therapy in lobar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leukopenia
CN114903910A (zh)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在制备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CN1751682A (zh) 治疗腺样体肥大的阿司咪唑新剂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2825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28259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