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7394U - 擋泥板結構 - Google Patents

擋泥板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77394U
TWM577394U TW107210704U TW107210704U TWM577394U TW M577394 U TWM577394 U TW M577394U TW 107210704 U TW107210704 U TW 107210704U TW 107210704 U TW107210704 U TW 107210704U TW M577394 U TWM577394 U TW M57739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bracket
fender
rear rocker
rocker arm
sli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210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政勳
鄭朝清
郭承剛
蔡名岩
Original Assignee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210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77394U/zh
Publication of TWM577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77394U/zh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種擋泥板結構,包括一後搖臂、一輪軸、一後輪、一擋泥板以及一側支架。後搖臂包括一後搖臂本體、一滑塊以及一調整機構。滑塊設於該後搖臂本體之中,其中,該滑塊包括一第一連接孔以及一第二連接孔。調整機構連接該滑塊以及該後搖臂本體,其中,透過整該調整機構,該滑塊於該後搖臂本體之中的位置被調整。輪軸穿過該第一連接孔。後輪連接該輪軸。擋泥板對應該後輪。側支架連接該擋泥板,該側支架連接該第二連接孔。

Description

擋泥板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機車之擋泥板結構,特別係有關於一種會隨後輪移動之擋泥板結構。
在習知技術中,機車之後擋泥板對應機車後輪,避免泥水飛濺至座墊或騎乘者身上。然而,當機車之鍊條因為使用而鬆弛時,機車後輪的位置必須移動,以重新拉緊鍊條。而由於後擋泥板固定於車架,不會隨機車後輪移動,造成後擋泥板與後輪之間的距離改變,無法充分的提供防止泥水或塵土飛濺的效果。
本創作即為了欲解決習知技術之問題而提供之一種擋泥板結構,包括一後搖臂、一輪軸、一後輪、一擋泥板以及一側支架。後搖臂包括一後搖臂本體、一滑塊以及一調整機構。滑塊設於該後搖臂本體之中,其中,該滑塊包括一第一連接孔以及一第二連接孔。調整機構連接該滑塊以及該後搖臂本體,其中,透過整該調整機構,該滑塊於該後搖臂本體之中的位置被調整。輪軸穿過該第一連接孔。後輪連接該輪軸。擋泥板對應該後輪。側支架連接該擋泥板,該側支架連接該第二連接孔。
在一實施例中,該調整機構包括一蓋體、一螺帽以及一螺桿,該蓋體連接該後搖臂本體,該螺桿連接該滑塊,該螺桿穿過該蓋體並螺合該螺帽,透過調整該螺帽以及該螺桿的相對位置,該滑塊於該後搖臂本體之中的位置被調整。
在一實施例中,該後搖臂本體包括一開槽,該第一連接孔以及該第二連接孔露出於該開槽之中。
在一實施例中,該開槽包括一第一開槽部分以及一第二開槽部分,該第一開槽部分的寬度大於該第二開槽部分的寬度,該第一連接孔位於該第一開槽部分之中,該第二連接孔位於該第二開槽部分之中。
在一實施例中,該後搖臂本體包括一第一開槽以及一第二開槽,該第一連接孔露出於該第一開槽之中,該第二連接孔露出於該第二開槽之中。
在一實施例中,該擋泥板結構更包括一螺栓,該側支架包括一第一側支架連接部以及第二側支架連接部,該螺栓穿過該第一側支架連接部、該滑塊之該第二連接孔以及該後搖臂本體而被鎖附於該後搖臂之上,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抵接該後搖臂本體之外側。
在一實施例中,該後搖臂本體包括一開槽,至少該第二連接孔露出於該開槽之中,該第一側支架連接部部分嵌入該開槽,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抵接該後搖臂本體之下方側。
在一實施例中,該側支架更包括一第三側支架連接部,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以及該第三側支架連接部分別抵接該後搖臂本體之外側,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以及該第三側支架連接部彼此相對。
在一實施例中,該擋泥板結構更包括一牌照架,該牌照架連接該擋泥板。
在一實施例中,該擋泥板結構更包括一連接支架以及一擋泥罩,該連接支架連接該後搖臂本體,該擋泥罩連接該連接支架,該擋泥罩位於一座墊下方,該擋泥罩並位於該擋泥板與一引擎之間。
應用本創作實施例之擋泥板結構,由於擋泥板以及側支架隨著該輪軸及後輪移動,因此擋泥板與後輪之間的距離不會因為滑塊的移動而變動。藉此,可避免擋泥板可充分的提供泥水阻擋的功能,避免泥水飛濺至座墊或騎乘者身上。
參照第1圖,其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機車M的外型,包括擋泥板結構F、龍頭91、前輪92、後輪93、座墊94、動力系統95等元件。
機車M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後段等等部分。機車M之前段設有龍頭91、前輪92、方向燈以及鑰匙孔等元件。機車M之中段設有動力系統95、座墊94及腳架等元件。機車M之後段設有尾燈、後輪93、擋泥板結構F等元件。
龍頭91用以控制機車M的行進方向,龍頭91上可裝設有機能零件,包括儀錶、開關、後照鏡等單元。龍頭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加油握把)以及手煞車,使用者可透過把手操控龍頭91的轉向,透過加油握把調整動力系統95之節氣門角度以控制動力輸出,並透過手煞車將機車M減速。龍頭91上也可裝設有主燈,主燈為機車M提供主要光線照明。
龍頭91與前輪92透過龍頭旋轉軸連動,藉此透過旋轉龍頭91可控制前輪92的角度,從而控制機車M的行進方向。
動力系統95連接並驅動後輪93,藉此為機車M提供動力,使機車M前進。
第2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擋泥板結構F,包括一後搖臂1、一輪軸2、後輪93、一擋泥板3以及一側支架4。後搖臂1包括一後搖臂本體11、一滑塊12以及一調整機構13。滑塊12設於該後搖臂本體11之中。
第3A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滑塊12的細部結構。參照第3A圖,該滑塊12包括一第一連接孔121以及一第二連接孔122。
再參照第2圖,調整機構13連接該滑塊12以及該後搖臂本體11,其中,透過整該調整機構13,該滑塊12於該後搖臂本體11之中的位置被調整。搭配參照第2、3A圖,輪軸2穿過該第一連接孔121。後輪93連接該輪軸2。擋泥板3對應該後輪93。側支架4連接該擋泥板3,該側支架4連接該第二連接孔122。
第3B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滑塊12及調整機構13的立體圖。在此實施例中,該調整機構13包括一蓋體132、一螺帽133以及一螺桿131,該蓋體132連接該後搖臂本體11,該螺桿131連接該滑塊12,該螺桿131穿過該蓋體132並螺合該螺帽133,透過調整該螺帽133以及該螺桿131的相對位置,該滑塊12於該後搖臂本體11之中的位置被調整。
第4A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開槽,其中,該滑塊處於一第一位置。第4B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開槽,其中,該滑塊處於一第二位置。參照第4A以及4B圖,該後搖臂本體11包括一開槽111,該第一連接孔121以及該第二連接孔122露出於該開槽111之中。在此實施例中,無論是在該第一位置或是該第二位置,該第一連接孔121以及該第二連接孔122均露出於該開槽之中。
參照第5A以及5B圖,在此實施例中,透過調整該螺帽133以及該螺桿131的相對位置,該滑塊12於該後搖臂本體11之中於該第一位置(第5A圖)以該第二位置(第5B圖)之間移動。當該滑塊12位於該第一位置時,該輪軸2較靠近該後搖臂1之一後搖臂軸心101,此時通常為機車M搭載之鍊條5為新鍊條的狀態。而隨著鍊條5因為損耗而逐漸鬆弛,使用者透過調整該螺帽133以及該螺桿131的相對位置,將該滑塊12朝該第二位置移動,即,移動輪軸2及後輪93的位置,藉此拉緊鍊條5。由於第二連接孔122亦位於該滑塊12之上,因此擋泥板3以及側支架4亦隨著該輪軸2及後輪93移動,因此擋泥板3與後輪93之間的距離不會因為滑塊12的移動而變動。
應用本創作實施例之擋泥板結構,由於擋泥板3以及側支架4隨著該輪軸2及後輪93移動,因此擋泥板3與後輪93之間的距離不會因為滑塊12的移動而變動。藉此,可避免擋泥板3可充分的提供泥水阻擋的功能,避免泥水飛濺至座墊94或騎乘者身上。
參照第2圖,在一實施例中,該擋泥板結構更包括一螺栓45。第6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側支架的剖面圖。參照第6圖,該側支架4包括一第一側支架連接部41以及第二側支架連接部42,該螺栓45穿過該第一側支架連接部41、該滑塊12之該第二連接孔122以及該後搖臂本體11而被鎖附於該後搖臂1之上,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42抵接該後搖臂本體11之外側。
參照第6圖,在此實施例中,該後搖臂本體11包括一開槽111,至少該第二連接孔122露出於該開槽111之中,該第一側支架連接部41部分嵌入該開槽111,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42抵接該後搖臂本體11之下方側。
在上述實施例中,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42抵接該後搖臂本體11之下方側,然而,上述揭露並未限制本創作。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42亦可能抵接該後搖臂本體11之上方側。第7圖係顯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側支架4’,在此實施例中,該側支架4’更包括一第三側支架連接部43,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42以及該第三側支架連接部43分別抵接該後搖臂本體11之外側,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42以及該第三側支架連接部43彼此相對。
再參照第1、2圖,在一實施例中,該擋泥板結構更包括一牌照架61,用以固定一牌照62,該牌照架61連接該擋泥板3。在一實施例中,該擋泥板結構更包括一連接支架71以及一擋泥罩72,該連接支架71連接該後搖臂本體11,該擋泥罩72連接該連接支架71,該擋泥罩72位於該座墊94下方,該擋泥罩72並位於該擋泥板3與該機車之引擎96之間。
第8A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後搖臂,在此實施例中,該開槽111包括一第一開槽部分112以及一第二開槽113部分,該第一開槽部分112的寬度d1大於該第二開槽部分113的寬度d2,該第一連接孔121位於該第一開槽部分113之中,該第二連接孔122位於該第二開槽部分113之中。在此實施例中,由於該第一開槽部分112的寬度d1大於該第二開槽部分113的寬度d2,因此該輪軸(未顯示)不會進入第二開槽部分113,因此可控制後輪(未顯示)的位置。
第8B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後搖臂,在此實施例中,該後搖臂本體包括一第一開槽114以及一第二開槽115,該第一連接孔121露出於該第一開槽114之中,該第二連接孔122露出於該第二開槽115之中。在此實施例中,由於第一開槽114與第二開槽115彼此分隔,因此該輪軸(未顯示)不會進入第二開槽115,因此可控制後輪(未顯示)的位置。
雖然本創作已以具體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仍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F‧‧‧擋泥板結構
1‧‧‧後搖臂
101‧‧‧後搖臂軸心
11‧‧‧後搖臂本體
111‧‧‧開槽
112‧‧‧第一開槽部分
113‧‧‧第二開槽部分
114‧‧‧第一開槽
115‧‧‧第二開槽
12‧‧‧滑塊
121‧‧‧第一連接孔
122‧‧‧第二連接孔
13‧‧‧調整機構
131‧‧‧螺桿
132‧‧‧蓋體
133‧‧‧螺帽
2‧‧‧輪軸
3‧‧‧擋泥板
4、4’‧‧‧側支架
41‧‧‧第一側支架連接部
42‧‧‧第二側支架連接部
43‧‧‧第三側支架連接部
45‧‧‧螺栓
5‧‧‧鍊條
61‧‧‧牌照架
62‧‧‧牌照
71‧‧‧連接支架
72‧‧‧擋泥罩
91‧‧‧龍頭
92‧‧‧前輪
93‧‧‧後輪
94‧‧‧座墊
95‧‧‧動力系統
M‧‧‧機車
d1‧‧‧寬度
d2‧‧‧寬度
第1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機車的外型。 第2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擋泥板結構的爆炸圖。 第3A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滑塊的細部結構。 第3B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滑塊及調整機構的立體圖。 第4A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開槽,其中,該滑塊處於第一位置。 第4B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開槽,其中,該滑塊處於第二位置。 第5A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擋泥板結構,其中,該滑塊處於第一位置。 第5B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擋泥板結構,其中,該滑塊處於第二位置。 第6圖係顯示本創作實施例之側支架的細部結構。 第7圖係顯示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側支架的細部結構。 第8A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後搖臂。 第8B圖係顯示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後搖臂。

Claims (10)

  1. 一種擋泥板結構,包括: 一後搖臂,包括: 一後搖臂本體; 一滑塊,設於該後搖臂本體之中,其中,該滑塊包括一第一連 接孔以及一第二連接孔;以及 一調整機構,連接該滑塊以及該後搖臂本體,其中,透過整該調整機構,該滑塊於該後搖臂本體之中的位置被調整; 一輪軸,穿過該第一連接孔; 一後輪,連接該輪軸; 一擋泥板,對應該後輪;以及 一側支架,連接該擋泥板,該側支架連接該第二連接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中,該調整機構包括一蓋體、一螺帽以及一螺桿,該蓋體連接該後搖臂本體,該螺桿連接該滑塊,該螺桿穿過該蓋體並螺合該螺帽,透過調整該螺帽以及該螺桿的相對位置,該滑塊於該後搖臂本體之中的位置被調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中,該後搖臂本體包括一開槽,該第一連接孔以及該第二連接孔露出於該開槽之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中,該開槽包括一第一開槽部分以及一第二開槽部分,該第一開槽部分的寬度大於該第二開槽部分的寬度,該第一連接孔位於該第一開槽部分之中,該第二連接孔位於該第二開槽部分之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中,該後搖臂本體包括一第一開槽以及一第二開槽,該第一連接孔露出於該第一開槽之中,該第二連接孔露出於該第二開槽之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更包括一螺栓,該側支架包括一第一側支架連接部以及第二側支架連接部,該螺栓穿過該第一側支架連接部、該滑塊之該第二連接孔以及該後搖臂本體而被鎖附於該後搖臂之上,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抵接該後搖臂本體之外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中,該後搖臂本體包括一開槽,至少該第二連接孔露出於該開槽之中,該第一側支架連接部部分嵌入該開槽,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抵接該後搖臂本體之下方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中,該側支架更包括一第三側支架連接部,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以及該第三側支架連接部分別抵接該後搖臂本體之外側,該第二側支架連接部以及該第三側支架連接部彼此相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更包括一牌照架,該牌照架連接該擋泥板。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擋泥板結構,其更包括一連接支架以及一擋泥罩,該連接支架連接該後搖臂本體,該擋泥罩連接該連接支架,該擋泥罩位於一座墊下方,該擋泥罩並位於該擋泥板與一引擎之間。
TW107210704U 2018-08-06 2018-08-06 擋泥板結構 TWM577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0704U TWM577394U (zh) 2018-08-06 2018-08-06 擋泥板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0704U TWM577394U (zh) 2018-08-06 2018-08-06 擋泥板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7394U true TWM577394U (zh) 2019-05-01

Family

ID=67353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210704U TWM577394U (zh) 2018-08-06 2018-08-06 擋泥板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773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9861A (zh) * 2019-11-22 2021-05-25 印度商宜诺摩托克普有限公司 后挡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9861A (zh) * 2019-11-22 2021-05-25 印度商宜诺摩托克普有限公司 后挡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09614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灯火器
JP5856523B2 (ja) 自動二輪車の灯火装置
JP2007030809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ランプユニット
TWM577394U (zh) 擋泥板結構
TW201313531A (zh) 車輛用燈具之光軸調整裝置
JPS639497Y2 (zh)
JP6114593B2 (ja) 鞍乗型車両の灯火器
TWM582916U (zh) 具有駐車結構之機車
TWM643939U (zh) 電動機車
TWI401172B (zh) Centrifugal headlight steering system
TWM549739U (zh) 連動煞車裝置
JPH0421718Y2 (zh)
TWM647678U (zh) 把手固定結構
JP7253473B2 (ja)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の固定構造
JP3063491B2 (ja) 車両用ランプ取付構造
CN209814157U (zh)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TWI787867B (zh) 機車前飾蓋固定結構
TWM537552U (zh) 車尾結構
TWM624968U (zh) 防鎖死煞車系統固定結構
TWM584286U (zh) 機車置物箱結構
TWM628931U (zh) 機車座墊結構
TWM622017U (zh) 控制器固定結構
TWM622749U (zh) 輪速感應結構
JP2003312402A (ja) 車両用部品の取付構造
TWM607028U (zh) 具有壓力感測器之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