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4157U -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4157U
CN209814157U CN201920484925.6U CN201920484925U CN209814157U CN 209814157 U CN209814157 U CN 209814157U CN 201920484925 U CN201920484925 U CN 201920484925U CN 209814157 U CN209814157 U CN 209814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parking frame
parking
positioning hole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49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宗勋
廖朝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849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4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4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41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包括一车体以及一驻车结构。该驻车结构连接该车体。该驻车结构包括一固定托架、一驻车架以及一可调式止挡件。固定托架固定于该车体。驻车架枢接该固定托架,该驻车架适于相对该固定托架转动,于一驻车状态及一行车状态之间切换。可调式止挡件设于该固定托架,该可调式止挡件适于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上的一第一止挡件位置以及一第二止挡件位置。

Description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防止摩托车倾倒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的主脚架并不具备可调整功能,因此,当摩托车停在斜坡之上时,主脚架可能因为摩托车重心的移动而变的容易弹回,造成摩托车容易倾倒。
在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的后悬挂系统也可能因为长期使用,或使用者需求,而进行调整。而后悬挂系统的调整也会一并降低主脚架的站立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包括一车体以及一驻车结构。该驻车结构连接该车体。该驻车结构包括一固定托架、一驻车架以及一可调式止挡件。固定托架固定于该车体。驻车架枢接该固定托架,该驻车架适于相对该固定托架转动,于一驻车状态及一行车状态之间切换。可调式止挡件设于该固定托架,该可调式止挡件适于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上的一第一止挡件位置以及一第二止挡件位置,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并处于一第一驻车架方位,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并处于一第二驻车架方位,该第一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
在一实施例中,该摩托车更包括一枢接件,其中,该固定托架包括一托架枢接孔,该驻车架包括一驻车架枢接孔,该可调式止挡件包括一挡件枢接孔,该枢接件穿过该挡件枢接孔、该驻车架枢接孔以及该托架枢接孔。
在一实施例中,该可调式止挡件通过该枢接件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以及该第二止挡件位置之间枢转。
在一实施例中,该摩托车更包括一定位闩,其中,该固定托架包括一第一托架定位孔以及一第二托架定位孔,该可调式止挡件包括一第一止挡件定位孔以及一第二止挡件定位孔,当该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时,该定位闩穿过该第一托架定位孔以及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当该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时,该定位闩穿过该第二托架定位孔以及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
在一实施例中,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时,该第二托架定位孔不完全重叠于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时,该第一托架定位孔不完全重叠于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
在一实施例中,该可调式止挡件适于更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上的一第三止挡件位置,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三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并处于一第三驻车架方位,该第一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以及该第三驻车架方位,该第二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三驻车架方位,该可调式止挡件通过该枢接件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该第二止挡件位置以及该第三止挡件位置之间枢转,该第一驻车架方位位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与该第三驻车架方位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托架更包括一第三托架定位孔,该可调式止挡件包括一第三止挡件定位孔,当该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第三止挡件位置时,该定位闩穿过该第三托架定位孔以及该第三止挡件定位孔。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托架定位孔与该托架枢接孔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三托架定位孔与该托架枢接孔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该第二距离等于该第三距离,该第一托架定位孔与该托架枢接孔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三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该可调式止挡件包括一止挡块以及一延伸板,该止挡块连接该延伸板,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以及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形成于该止挡块,该挡件枢接孔形成于该延伸板,该止挡块的厚度大于该延伸板的厚度,该止挡块适于抵接该驻车架。
在一实施例中,该摩托车更包括一衬套,该衬套设于该驻车架枢接孔,该枢接件穿过该挡件枢接孔、该衬套以及该托架枢接孔。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该驻车架可以被调整固定于第一驻车架方位或第二驻车架方位(或第三驻车架方位)。因此,使用者可以依据路面倾斜度,或是后悬挂系统的调整状况,调整驻车架的工作角度。以此可提高驻车架的站立能力,防止摩托车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结构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结构,其中,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上的第一止挡件位置。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结构,其中,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上的第二止挡件位置。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结构,其中,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上的第三止挡件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驻车架方位、第二驻车架方位以及第三驻车架方位。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结构的细节构造。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摩托车。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M1、M2~摩托车
S~驻车结构
1~固定托架
11~第一托架定位孔
12~第二托架定位孔
13~第三托架定位孔
14~托架枢接孔
2~驻车架
21~驻车架挡块
24~驻车架枢接孔
3~可调式止挡件
31~第一止挡件定位孔
32~第二止挡件定位孔
33~第三止挡件定位孔
34~挡件枢接孔
35~止挡块
36~延伸板
41~枢接件
42~定位闩
43~衬套
91~龙头
92~前轮
93~后轮
94~座垫
95~动力系统
96~引擎
M~摩托车
d1~第一距离
d2~第二距离
d3~第三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M1,包括驻车结构S、龙头91、前轮92、后轮93、座垫94、动力系统95等元件。
摩托车M1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后段等等部分。摩托车M1的前段设有龙头91、前轮92、方向灯以及钥匙孔等元件。摩托车M1的中段设有动力系统95、座垫94及驻车结构S等元件。摩托车M1的后段设有尾灯、后轮93、挡泥板等元件。
龙头91用以控制摩托车M1的行进方向,龙头91上可装设有机能零件,包括仪表、开关、后视镜等单元。龙头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加油握把)以及手煞车,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操控龙头91的转向,通过加油握把调整动力系统95的节气门角度以控制动力输出,并通过手煞车将摩托车M1减速。龙头91上也可装设有主灯,主灯为摩托车M1提供主要光线照明。
龙头91与前轮92通过龙头旋转轴连动,以此通过旋转龙头91可控制前轮92的角度,从而控制摩托车M1的行进方向。
动力系统95连接并驱动后轮93,以此为摩托车M1提供动力,使摩托车M1前进。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M1包括一车体以及一驻车结构S。该驻车结构S连接该车体。该车体可包括该摩托车M1的引擎或是车架。换言之,该驻车结构S可连接该摩托车M1的引擎或是车架。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驻车结构S的立体装配示意图,该驻车结构S包括一固定托架1、一驻车架2以及一可调式止挡件3。固定托架1固定于该车体。驻车架2枢接该固定托架1,该驻车架2适于相对该固定托架1转动,于一驻车状态及一行车状态之间切换。可调式止挡件3设于该固定托架1。
参照图3A以及图3B,该可调式止挡件3适于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1上的一第一止挡件位置(图3A)以及一第二止挡件位置(图3B)。当该可调式止挡件3位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1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2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3并处于一第一驻车架方位(图3A)。当该可调式止挡件3位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2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2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3并处于一第二驻车架方位(图3B),该第一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
参照图2、3A以及3B,在一实施例中,该摩托车M1更包括一枢接件41,其中,该固定托架1包括一托架枢接孔14,该驻车架2包括一驻车架枢接孔24,该可调式止挡件3包括一挡件枢接孔34,该枢接件41穿过该挡件枢接孔34、该驻车架枢接孔24以及该托架枢接孔14。
参照图2、3A以及3B,在一实施例中,该可调式止挡件3通过该枢接件41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图3A)以及该第二止挡件位置(图3B)之间枢转。
参照图2、3A以及3B,在一实施例中,该摩托车更包括一定位闩42,其中,该固定托架1包括一第一托架定位孔11以及一第二托架定位孔12,该可调式止挡件3包括一第一止挡件定位孔31以及一第二止挡件定位孔32。当该可调式止挡件3被固定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时(图3A),该定位闩42穿过该第一托架定位孔11以及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31。当该可调式止挡件3被固定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时(图3B),该定位闩42穿过该第二托架定位孔12以及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32。
参照图3A,在一实施例中,当该可调式止挡件3位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时,该第二托架定位孔12不完全重叠于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32。参照图3B,当该可调式止挡件3位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时,该第一托架定位孔11不完全重叠于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31。通过上述设计,可以防止使用者将定位闩42插入错误的定位孔之中。
参照图2、3C,在一实施例中,该可调式止挡件3适于更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1上的一第三止挡件位置。当该可调式止挡件3位于该第三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2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2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3并处于一第三驻车架方位(图3C)。该第一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以及该第三驻车架方位,该第二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三驻车架方位。该可调式止挡件3通过该枢接件41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该第二止挡件位置以及该第三止挡件位置之间枢转。参照图4,该第一驻车架方位P1位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P2与该第三驻车架方位P3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驻车架方位P1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P2之间的夹角可以介于0.1~5度之间,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驻车架方位P1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P2之间的夹角为1度。该第一驻车架方位P1与该第三驻车架方位P3之间的夹角可以介于0.1~5度之间,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驻车架方位P1与该第三驻车架方位P3之间的夹角为1度。
参照图2、3C,在一实施例中,该固定托架1更包括一第三托架定位孔13,该可调式止挡件3包括一第三止挡件定位孔33,当该可调式止挡件3被固定于该第三止挡件位置时,该定位闩42穿过该第三托架定位孔13以及该第三止挡件定位孔33。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托架定位孔12与该托架枢接孔14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d2,该第三托架定位孔13与该托架枢接孔14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d3,该第二距离d2等于该第三距离d2,该第一托架定位孔11与该托架枢接孔14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1,该第一距离d1大于该第二距离d2,该第一距离d1大于该第三距离d3。因此,可方便使用者辨识及区分该第一托架定位孔11、该第二托架定位孔12以及该第三托架定位孔13。
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该可调式止挡件3包括一止挡块35以及一延伸板36,该止挡块35连接该延伸板36,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31、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32以及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33形成于该止挡块35,该挡件枢接孔34形成于该延伸板36,该止挡块35的厚度大于该延伸板36的厚度,该止挡块35适于抵接该驻车架2。在此实施例中,该驻车架2包括一驻车架挡块35。该该止挡块35适于抵接该驻车架挡块35。
参照图2、5,在一实施例中,该摩托车更包括一衬套43,该衬套43设于该驻车架枢接孔24,该枢接件41穿过该挡件枢接孔34、该衬套43以及该托架枢接孔14。
参照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摩托车M2,其中,该驻车结构S连接引擎96。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驻车架为摩托车的主脚架。然而,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创作,该驻车架亦可以为摩托车的侧脚架。
应用实用新型作实施例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该驻车架可以被调整固定于第一驻车架方位或第二驻车架方位(或第三驻车架方位)。因此,使用者可以依据路面倾斜度,或是后悬挂系统的调整状况,调整驻车架的工作角度。因此可提高驻车架的站立能力,防止摩托车倾倒。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定义的摩托车可以包括燃油摩托车、电动摩托车或其他机动车辆。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具体的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创作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车体;以及
一驻车结构,连接该车体,包括:
一固定托架,固定于该车体;
一驻车架,枢接该固定托架,该驻车架适于相对该固定托架转动,于一驻车状态及一行车状态之间切换;以及
一可调式止挡件,设于该固定托架,该可调式止挡件适于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上的一第一止挡件位置以及一第二止挡件位置,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并处于一第一驻车架方位,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并处于一第二驻车架方位,该第一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枢接件,其中,该固定托架包括一托架枢接孔,该驻车架包括一驻车架枢接孔,该可调式止挡件包括一挡件枢接孔,该枢接件穿过该挡件枢接孔、该驻车架枢接孔以及该托架枢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可调式止挡件通过该枢接件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以及该第二止挡件位置之间枢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定位闩,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托架包括一第一托架定位孔以及一第二托架定位孔,该可调式止挡件包括一第一止挡件定位孔以及一第二止挡件定位孔,当该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时,该定位闩穿过该第一托架定位孔以及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当该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时,该定位闩穿过该第二托架定位孔以及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时,该第二托架定位孔不完全重叠于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二止挡件位置时,该第一托架定位孔不完全重叠于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可调式止挡件适于还被固定于该固定托架上的一第三止挡件位置,当该可调式止挡件位于该第三止挡件位置,且该驻车架处于该驻车状态时,该驻车架抵接该可调式止挡件并处于一第三驻车架方位,该第一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以及该第三驻车架方位,该第二驻车架方位不同于该第三驻车架方位,该可调式止挡件通过该枢接件于该第一止挡件位置、该第二止挡件位置以及该第三止挡件位置之间枢转,该第一驻车架方位位于该第二驻车架方位与该第三驻车架方位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托架还包括一第三托架定位孔,该可调式止挡件包括一第三止挡件定位孔,当该可调式止挡件被固定于该第三止挡件位置时,该定位闩穿过该第三托架定位孔以及该第三止挡件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托架定位孔与该托架枢接孔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三托架定位孔与该托架枢接孔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该第二距离等于该第三距离,该第一托架定位孔与该托架枢接孔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三距离。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该可调式止挡件包括一止挡块以及一延伸板,该止挡块连接该延伸板,该第一止挡件定位孔以及该第二止挡件定位孔形成于该止挡块,该挡件枢接孔形成于该延伸板,该止挡块的厚度大于该延伸板的厚度,该止挡块适于抵接该驻车架。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衬套,该衬套设于该驻车架枢接孔,该枢接件穿过该挡件枢接孔、该衬套以及该托架枢接孔。
CN201920484925.6U 2019-04-11 2019-04-11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Active CN209814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4925.6U CN209814157U (zh) 2019-04-11 2019-04-11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84925.6U CN209814157U (zh) 2019-04-11 2019-04-11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4157U true CN209814157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9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4925.6U Active CN209814157U (zh) 2019-04-11 2019-04-11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41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30001987Y1 (ko) 자동차용 백밀러 방향전환 장치
ATE280070T1 (de) Mit lenkbaren hinterrädern versehenes neigefahrzeug
CN113165694A (zh) 具有电动倾斜构件的自平衡倾斜车辆
US7258356B2 (en) Vehicle steering damper apparatus,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209814157U (zh) 具有驻车结构的摩托车
US20060017248A1 (en) Suspension and insulator of the same
JP5027550B2 (ja) 車両
JP4322408B2 (ja) ヘッドランプの支持装置
JP2006224713A (ja) 不整地走行車両
CN216580808U (zh) 可翻转式挂钩结构
CN216269657U (zh) 具有后扶手的摩托车
CN220391390U (zh) 具有龙头锁定功能的摩托车
CN219524144U (zh) 把手固定结构
TWI787867B (zh) 機車前飾蓋固定結構
CN217320614U (zh) 摩托车前饰盖固定结构
TWI754501B (zh) 可翻轉式掛勾結構
JP2007308124A (ja) 車載用液晶モニターの保持構造
CN210284456U (zh) 摩托车侧脚架结构
CN216580812U (zh) 防锁死刹车系统固定结构
TWM577394U (zh) 擋泥板結構
CN218751171U (zh) 风镜调整机构
CN211391547U (zh) 风镜结构
CN211918883U (zh) 可调式风镜结构
TWM582916U (zh) 具有駐車結構之機車
CN214776277U (zh) 摩托车座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