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6057U - Mask - Google Patents
Mask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6057U TWM576057U TW107206810U TW107206810U TWM576057U TW M576057 U TWM576057 U TW M576057U TW 107206810 U TW107206810 U TW 107206810U TW 107206810 U TW107206810 U TW 107206810U TW M576057 U TWM576057 U TW M576057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k body
- mask
- notch portion
- notch
- forming reg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07—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A41D13/1115—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with a horizontal pleated pocke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5—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protecting only a particular body part
- A41D13/11—Protective face masks, e.g. for surgical use, or for use in foul atmospheres
- A41D13/1161—Means for fastening to the user's hea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400/00—Functions or special features of garments
- A41D2400/44—Donning faciliti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課題]本創作在提供一種,在戴用時,既提高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又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之口罩者。 [解決手段]口罩(1),是具備:具有縱向(L)及橫向(C)的口罩本體(3)、以及耳掛部(5),口罩本體(3)具備:肌膚對置面(S1)與非肌膚對置面(S2),並具有褶襉構造(P),口罩本體(3),是在兩側緣部(3c)的各側緣部被區劃成缺口部形成區域(17)、以及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且該缺口部形成區域形成有缺口部(15),口罩本體(3)具有:至少在缺口部形成區域(17)覆蓋缺口部(15)的側薄片(13);以及在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沿著縱向(L)延伸存在的壓花部(29),缺口部形成區域17的剛性比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的剛性更低。
Description
本創作是關於口罩。
近年已知有花粉用口罩、衛生口罩等各種的形狀的口罩。 例如,下記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發明,是包含:口罩本體、以及藉由掛在戴用者的兩耳或頭部,將前述口罩本體保持在裝戴者的顏面的預定的位置的2條繩子,且在前述口罩本體的兩側朝向前述口罩本體的中央部形成有1個或複數個切痕之口罩。
下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口罩,是藉由朝向前述口罩本體的中央部形成1個或複數個切痕,可有效果地防止來自戴用者的鼻子周圍、耳側的空氣洩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61370號公報
[創作所欲解決之課題]
上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以往的口罩,是在戴用時,使前述口罩本體部朝戴用者的非肌膚對置面側隆起的同時,使前述口罩本體的兩側沿著使用者的顏面的形狀彎曲。上述文獻1所揭示的過去的口罩,是藉由朝向前述口罩本體的中央部形成有1個或複數個切痕,因此在戴用時,該切痕容易成為前述兩側的變形誘導的起點,所以,提高前述兩側與戴用者的顏面的緊貼性,可提高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另一方面,在戴用時,因為被設在前述兩側的該缺口容易與戴用者的顏面緊貼,所以,戴用者容易記住在其顏面的癢、痛等的違和感。 於此,本創作之目的在提供一種,在戴用時,既提高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又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之口罩。 [解決課題用的手段]
於此,本創作的口罩,是 具備:具有縱向及橫向的口罩本體、以及從沿著前述縱向延伸存在的前述口罩本體的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延伸出的耳掛部之口罩,其特徵為: 前述口罩本體具備:肌膚對置面以及位在其相反側的非肌膚對置面,並具有褶襉構造, 前述口罩本體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被區劃成缺口部形成區域、與缺口部非形成區域,該缺口部形成區域形成有朝向前述橫向的中央部形成凹的缺口部, 前述口罩本體具有:至少在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從前述非肌膚對置面側及肌膚對置面側覆蓋前述缺口部的側薄片;以及在前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沿著前述縱向延伸存在的壓花部, 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的剛性比前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剛性更低。 [創作的效果]
根據本創作,可提供一種,在戴用時,既提高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又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之口罩。
[態樣1] 具備:具有縱向及橫向的口罩本體、以及從沿著前述縱向延伸存在的前述口罩本體的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延伸出的耳掛部之口罩,其特徵為: 前述口罩本體具備:肌膚對置面以及位在其相反側的非肌膚對置面,並具有褶襉構造, 前述口罩本體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被區劃成缺口部形成區域、與缺口部非形成區域,該缺口部形成區域形成有朝向前述橫向的中央部形成凹的缺口部, 前述口罩本體具有:至少在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從前述非肌膚對置面側及肌膚對置面側覆蓋前述缺口部的側薄片;以及在前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沿著前述縱向延伸存在的壓花部, 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的剛性比前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剛性更低。
本創作的口罩,是藉由前述褶襉構造及具有前述構造的壓花部,在戴用時容易維持前述口罩本體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並且,藉由前述缺口部,由於該缺口部成為變形誘導的起點,所以,在戴用時,容易提高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 又,本創作的口罩,是前述口罩本體至少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的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由於具備有從前述非肌膚對置面側及肌膚對置面側覆蓋前述缺口部的布料而成的側薄片,所以容易抑制缺口部直接接觸戴用者的顏面,並且,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的剛性由於比前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剛性更被構成低,所以,即使当該缺口部形成區域接觸穿用者的顏面,也容易抑制使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 根據以上,本創作的口罩,是在戴用時,既提高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又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
[態樣2] 態樣1的口罩,其中,前述口罩本體具有:形成前述肌膚對置面的纖維素布料、以及形成前述非肌膚對置面的合成纖維布料。
前述口罩本體,是藉由具有形成前述肌膚對置面的纖維素布料,既提高口罩的吸濕性,又由於成為形成前述非肌膚對置面的合成纖維布料與前述纖維素布料的2層構造,所以,容易確保口罩的強度,容易維持前述口罩本體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而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
[態樣3] 態樣2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纖維素布料,是織物, 前述口罩本體,是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的前述缺口部,熔斷前述合成纖維布料。
前述纖維素布料由於是織物,所以邊維持吸濕性邊不易悶熱。再者,前述口罩本體由於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的前述缺口部熔斷前述合成纖維布料,所以,在該熔斷部分將前述合成纖維布料與前述纖維素布料熔著,而容易抑制兩布料的位置偏移,並且由於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的強度,而容易維持前述口罩本體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所以,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
[態樣4] 態樣2或3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合成纖維布料,是具有在朝前述口罩本體的前述橫向延伸的下端緣朝前述肌膚對置面側被翻折的第1翻折部, 前述第1翻折部覆蓋前述纖維素布料。
在上述下端緣部附近,由於前述纖維素布料被前述合成纖維布料所覆蓋,所以,在上述下端緣部附近,前述纖維素布料不易直接接觸戴用者的顏面,所以,本創作的口罩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
[態樣5] 態樣4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纖維素布料,是具有在前述下端緣朝前述肌膚對置面側被翻折的第2翻折部, 前述第1翻折部的前述縱向的長度較前述第2翻折部的前述縱向的長度更長。
由於上述下端緣部附近的剛性增加,所以,口罩本體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提高,本創作的口罩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
[態樣6] 態樣1~5中任一態樣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口罩本體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的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不具前述壓花部。
即使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接觸使用者的顏面,由於該部分不具壓花部,所以,本創作的口罩不易對戴用者的顏面造成刺激,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
[態樣7] 態樣1~6項中任一項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口罩本體在前述寬邊方向的中央部具有朝前述橫向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存在的補助壓花部。
由於藉由前述補助壓花部進一步容易維持前述口罩本體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所以,本創作的口罩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本體對顏面的貼合性。
以下,一面參照圖面一面針對本創作的口罩的適合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的說明。此外,在本創作沒有特別的講究的話,僅將「從垂直方向的上方側朝對象物的厚度方向觀看放置在水平面上的對象物(例如,口罩等)的情況」稱為「俯視觀看」,且近一步將該俯視觀看所致的圖稱為「俯視圖」。
關於在本創作所使用的各種方向等沒有特別的講究的話是如以下所述。
在本說明書,「縱向」,是指「俯視觀看中的矩形狀的對象物的上下的方向」,「橫向」,是指「俯視觀看中的矩形狀對象物的左右的方向」,「厚度方向」,是指「相對於放置在水平面上的對象物垂直方向」。該等的縱向、橫向及厚度方向,為各自互相交叉的關係。 又,「平面方向」,是指從對象物的縱向及橫向形成的平面延伸存在的方向者。
又,在本說明書沒有特別的講究的話,在對象物(例如,口罩等)的厚度方向,將「對象物的戴用時,相對於戴用者的肌膚面的相對的近位側」稱為「肌膚對置面側」,將「對象物的戴用時,相對於戴用者的肌膚面的相對的遠位側」稱為「非肌膚對置面側」。此外,在本說明書,將構成對象物的各種構件(例如,口罩本體、纖維素布料、合成纖維布料等)的「肌膚對置面側的表面」及「非肌膚對置面側的表面」分別僅稱為「肌膚對置面」及「非肌膚對置面」。
[實施形態] 圖1,是從非肌膚對置面S2側觀看本創作的實施形態的口罩1的俯視圖。圖2,是從肌膚對置面S1側觀看本創作的實施形態的口罩1的俯視圖。圖3,是沿著圖1的III-III線的端面圖。圖4表示本創作的實施形態的口罩1的戴用狀態的示意圖。
如圖1~3所示,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具備:口罩本體3、以及從口罩本體3的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延伸出的耳掛部5、5。戴用者戴用口罩1時,將口罩本體3以和戴用者的顏面對置的方式安置,而在戴用者的兩耳的各個掛上耳掛部5來進行裝戴。
[口罩本體] 如圖1及2所示,口罩本體3具有縱向(L)與橫向(C),在戴用前(未使用)的狀態,在俯視觀看具有橫向(C)長的矩形形狀。又,口罩本體3具備:肌膚對置面S1;以及與肌膚對置面S1位在相反側的非肌膚對置面S2。
在本實施形態,構成口罩本體3的基材薄片7,是具有形成肌膚對置面S1的纖維素布料9與形成非肌膚對置面S2的合成纖維布料11的2層構造。 本創作中的纖維素布料,是例如可由織入根數80~120根的紗布、木綿布等的纖維素系纖維形成的織物、由編物或不織布形成的薄片材料中,適當選擇通氣性、吸濕性、肌膚觸感良好的材料來形成。 又,本創作中的合成纖維布料,是例如可由基重10~40g/m
2的熔噴不織布、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及熱風不織布等的各種周知的合成纖維不織布薄片中,適當選擇通氣性良好的材料而形成。此外,本創作中的合成纖維布料,雖也可由織物、編物形成的薄片材料,可是,從合成纖維布料的上端緣、下端緣的各端緣不易對戴用者的顏面造成刺激的觀點,由不織布形成的薄片材料為理想。 又,就構成該不織布薄片的合成纖維來說,可舉:聚乙烯(PE)纖維、聚丙烯(PP)纖維等的聚烯烴系纖維、聚酯系纖維、耐龍等的聚醯胺系繊維等。如後述,構成口罩本體的基材薄片,理想是從進行壓花處理的觀點,前述合成纖維,是熱熔著性纖維為理想。
此外,構成口罩本體的基材薄片不限定上述構成,例如也可讓含吸附微粒子的過濾機能及含芬香劑、抗菌劑中的至少一種的中間薄片介於形成肌膚對置面的纖維素布料與形成非肌膚對置面的合成纖維布料之間。
在本實施形態,口罩本體3具有朝橫向(C)延伸的上端緣3a及下端緣3b。又,口罩本體3在橫向(C)中的兩側部的各個具有沿著縱向(L)延伸存在的側緣部3c。在本實施形態,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的橫向(C)中的長度雖是10mm,可是,本創作中的側緣部的橫向的長度,是可在5mm~20mm左右的範圍適當變更。在口罩本體3的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配設有後述的側薄片13。又,口罩本體3的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是被區劃成形成有後述的缺口部15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與沒有形成該缺口部15的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
在本創作,口罩本體的縱向尺寸,亦即,上端緣與下端緣的長度在戴用前(未使用)的狀態,亦即,在非展開狀態,理想是60mm~100mm左右,口罩本體的橫向尺寸,是140~180mm左右。若如此構成口罩本體的縱向及橫向尺寸,由可充分被覆大人的戴用者的標準的大小的臉頰及下巴的部分的點而理想。
在本實施形態,口罩本體3,是具有在戴用時,朝非肌膚對置面S2側隆起用的褶襉構造P。 更具體而言,是如圖3所示,在構成口罩本體3的基材薄片7,從口罩本體3的上端緣3a的近位側形成有第1皺襞部27a與第2皺襞部27b和第3皺襞部27c。第1皺襞部27a~第3皺襞部27c的各個的構造乃至位置關係,在口罩本體3的戴用前(未使用)的狀態,亦即在非展開狀態如以下所述。
第1皺襞部27a包含:第1基部21a;第1基部21a與第1頂部23a之間的邊緣部S3;第1頂部23a;以及第1頂部23a與第2基部21b之間的邊緣部S4。在第1皺襞部27a,第1頂部23a較上端緣3a更位於下端緣3b側。又,在第1皺襞部27a,邊緣部S3的縱向(L)的長度比邊緣部S4的縱向(L)的長度更短。
第2皺襞部27b包含:第2基部21b;第2基部21b與第2頂部23b之間的邊緣部S5;第2頂部23b;以及第2頂部23b與第3基部21c之間的邊緣部S6。第2皺襞部27b較第1皺襞部27a更位於非肌膚對置面S2側。又,在第2皺襞部27b,第2頂部23b較第1皺襞部27a的第1頂部23a更進一步位於下端緣3b側,第2基部21b較第1皺襞部27a的第1基部21a更進一步位於下端緣3b側。又,在第2皺襞部27b,邊緣部S5的縱向(L)的長度比邊緣部S6的縱向(L)的長度更短。
第3皺襞部27c包含:第3基部21c;第3基部21c與第3頂部23c之間的邊緣部S7;第3頂部23c;第3頂部23c與底部25之間的邊緣部S8;底部25;底部25與第4基部21d之間的邊緣部S9;以及第4基部21d。第3皺襞部27較第2皺襞部27b更位於非肌膚對置面S2側。又,在第3皺襞部27c,第3頂部23c較第2皺襞部27b的第2頂部23b更進一步位於下端緣3b側,第3基部21c較第2皺襞部27b的第2基部21b更進一步位於下端緣3b側。又,在第3皺襞部27c,第4基部21d較第3基部21c更位於下端緣3b側。又,在第3皺襞部27c,底部25較口罩本體3的下端緣3b更位於上端緣3a側,並且,較第4基部21d更位於下端緣3b側。又,在第3皺襞部27c,邊緣部S7的縱向(L)的長度與邊緣部S9的縱向(L)的長度的和,是比邊緣部S8的縱向(L)的長度更短。
再者,口罩本體3包含:上端緣3a與第1基部21a之間的基底部S10、第4基部21d與下端緣3b之間的基底部S11。 如此,由上述的第1皺襞部27a~第3皺襞部27c及基底部S10、基底部S11所形成的蛇腹狀的構造為口罩本體3的褶襉構造P。
口罩本體3,在戴用前(未使用)的狀態,藉由基底部S10與邊緣部S3的至少一部分、邊緣部S4與邊緣部S5的至少一部分、邊緣部S6與邊緣部S7的至少一部分、邊緣部S9與基底部S11的至少一部分各自重疊被折疊,而在厚度方向T具有扁平的構造。
另一方面,口罩本體3在口罩1的戴用狀態,是如圖4所示依照戴用者的下巴的長度,將口罩本體3的下端緣3b朝縱向(L)的下方拉長的同時,使口罩本體3朝非肌膚對置面S2側隆起而變形成Ω形狀。在本實施形態,在口罩1的戴用狀態,邊緣部S8是最為隆起的面,並被配置在對應戴用者的鼻子的前端或嘴角的位置。
此外,本創作中的口罩本體的褶襉構造不限定上述,在戴用時只要構成口罩本體朝非肌膚對置面側隆起,其褶曲的數量、褶曲的朝向等的具體的結構可適當變更。
[缺口部] 如圖1及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口罩本體3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在比縱向中央軸線C
L更下方的位置具有缺口部15。缺口部15,是具有朝向口罩本體3的橫向(C)的中央部成為凹的形狀,更具體而言,是具有從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朝向橫向(C)的內方逐漸地成為狹幅的大致V字狀。口罩本體3藉由具有缺口部15,在口罩1的使用時,由於該缺口部15容易成為兩側緣部3c、3c各側緣部的變形誘導的起點,所以,提高了前述兩側緣部3c、3c的各個與戴用者的顏面的緊貼性,並可提高口罩本體3對顏面的貼合性。
缺口部15,是在口罩本體3的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大致V字狀切斷纖維素布料9,並且,藉由熔斷合成纖維布料11而被形成。
又,口罩本體3,是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被區劃成形成有缺口部15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與沒有形成缺口部15的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
此外,本創作中的缺口部不限定上述結構,也可為單數或複數條直狀、曲狀等的各種周知的形狀。又,本創作中的缺口部,也可僅切斷基材薄片而設,由複數片薄片構成該基材薄片時,也可藉由切斷及壓著構成該基材薄片的薄片彼此而被形成。
[側薄片、壓花部、翻折部] 如圖1及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口罩本體3,是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具有覆蓋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的肌膚對置面S1及非肌膚對置面S2的側薄片13。側薄片13,是夾著由纖維素布料9及合成纖維布料11的2層構造形成的口罩本體3的基材薄片7的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的狀態下被配設。 此外,本創作中的側薄片不限定上述結構,在口罩本體的至少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的缺口部形成區域,只要由從非肌膚對向面側及肌膚對置面側覆蓋缺口部的布料所構成即可。
又,構成側薄片的布料,是與構成口罩本體的合成纖維布料同樣,例如可由基重10~40g/m
2的熔噴不織布、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及熱風不織布等的各種周知的合成纖維不織布薄片中,適當選擇通氣性良好的材料而形成。此外,構成本創作中的側薄片的布料,雖也可由織物、編物形成的薄片材料,可是,從側薄片不易對戴用者的顏面造成刺激的觀點,由不織布形成的薄片材料為理想。
在本實施形態,口罩本體3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具有沿著縱向(L)延伸存在的壓花部29。更具體而言,壓花部29,是在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朝厚度方向T對構成口罩本體3的基材薄片7,亦即,藉由朝厚度方向T對纖維素布料9及合成纖維布料11、與側薄片13進行壓花而被形成者。此外,本實施形態中的壓花部29,雖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各2列被配置,可是,在本創作,不限定該結構,也可由1列或3列以上所形成。
又,在本實施形態,口罩本體3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不具有壓花部29。
在本實施形態,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的剛性比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的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的剛性更低。 此外,兩側緣部中的缺口部形成區域及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各個的剛性值雖沒有沒有特別的限制,剛性值,是藉由使用純彎曲試驗機KES FB-2(日本加多技術株式會社製)進行彎曲剛性試驗而可獲得,亦即,從測量對象的薄片材切出預定尺寸(例如,100mm×10mm)的試驗片後,藉由使用純彎曲試驗機KES FB-2(日本加多技術株式會社製)測量該試驗片的各種方向(亦即,對應測量對象構件的縱向的方向)中的缺口部形成區域或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位置中的彎曲剛性而可獲得。
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形態,構成基材薄片7的合成纖維布料11,是具有在朝口罩本體3的橫向(C)延伸的下端緣3b朝肌膚對置面S1側被翻折的第1翻折部31,而使該第1翻折部31構成覆蓋纖維素布料9。再者,纖維素布料9,是在下端緣3b具有朝肌膚對置面S1側被翻折的第2翻折部33。 又,合成纖維布料11的第1翻折部31的縱向(L)的長度L1,是構成比纖維素布料9的第2翻折部33的縱向(L)的長度L2更長。
又,合成纖維布料11的第1翻折部31、與纖維素布料9的第2翻折部33,皆在口罩本體3的下端緣3b附近藉由壓花部35被固定。 此外,本創作中的合成纖維布料的第1翻折部與纖維素布料的第2翻折部,也可用HMA等的接著劑被固定。
在本實施形態如圖2所示,口罩本體3進一步在縱向(L)的中央部具有朝橫向(C)延伸存在的補助壓花部37。更具體而言,補助壓花部37,是第2皺襞部27b中的邊緣部S6在口罩1的戴用前(未使用)的狀態與邊緣部S5沒有疊合的部分,藉由對構成口罩本體3基材薄片7,亦即,藉由對纖維素布料9及合成纖維布料11進行壓花而被形成。
[鼻覆蓋部] 如圖2及圖3所示,在本實施形態,口罩本體3,是在較纖維素布料9更進一步靠肌膚對置面S1側,具有從上端緣3a朝縱向(L)延伸存在的鼻覆蓋部39。若將鼻覆蓋部39的縱向(L)中的長度設為L3,L3是口罩1的戴用前(未使用)的狀態中的口罩本體3的縱向(L)的長度的30%左右。
鼻覆蓋部39,是由合成纖維布料所構成,戴用者戴用口罩1時,構成抵接在戴用者的鼻子。 構成本創作中的鼻覆蓋部的合成纖維布料,是與構成口罩本體的合成纖維布料同樣,例如可由基重10~40g/m
2的熔噴不織布、紡黏不織布、SMS不織布及熱風不織布等的各種周知的合成纖維不織布薄片中,適當選擇通氣性良好的材料而形成。
此外,本創作中的鼻覆蓋的縱向中的長度雖不限定上述,可是,從更容易抑制纖維素布料接觸穿戴者的顏面,更確實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的觀點,至少超過口罩本體的褶襉構造中的第1基部延伸存在為期望。
[保持構件] 如圖1~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口罩本體3,是具有被設在上端緣3a側,用預定的形狀保持上端緣3a的一部分的保持構件41。保持構件41被配設在合成纖維布料11與纖維素布料9之間,藉由被配置在周圍的壓花部43被固定而使其位置不會偏移。
本創作中的保持構件具有薄板矩形形狀,且由可撓性的熱可塑性樹脂(例如塑膠)等被形成而理想。保持構件41,是戴用者可容易彎曲,並且,一旦變形成預定形狀的話,就形成只要沒有再次施加外力,便保持其預定形狀。因此,若戴用者戴用口罩1之後,讓保持構件41配合鼻子的形狀變形,則保持構件41在口罩本體3的上端緣3a的附近配合戴用者的鼻子的形狀的狀態下可保持。藉此,保持構件41可抑制在上端緣3a與戴用者的顏面之間間隙產生的情況。
[耳掛部] 耳掛部理想是可彈性地伸縮者,且可藉由不織布、織布、塑膠薄膜、橡膠繩等的周知的材料形成。
接著,說明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的作用。 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在前述褶襉構造P及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藉由沿著縱向(L)延伸存在的壓花部29,在使用時容易維持口罩本體3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又,由於藉由口罩本體3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具備缺口部15,而使缺口部15成為變形誘導的起點,所以,在使用時,容易提高口罩本體3對顏面的貼合性。
又,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是口罩本體3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的缺口部形成區域17,由於具備有從非肌膚對置面S2側及肌膚對置面S1側覆蓋缺口部15的布料所形成的側薄片13,所以容易抑制缺口部15直接接觸戴用者的顏面,並且,缺口部形成區域17的剛性由於比缺口部非形成區域19的剛性更構成低,所以,即使缺口部形成區域17接觸穿用者的顏面,也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 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是在使用時,既提高口罩本體3對顏面的貼合性,又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
又,口罩本體3,是藉由具有形成肌膚對置面S1的纖維素布料9既提高口罩的吸濕性,又由於成為形成非肌膚對置面S2的合成纖維布料11與纖維素布料9的2層構造,所以容易確保口罩1的強度。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容易維持口罩本體3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而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本體3對顏面的貼合性。
又,構成口罩本體3的纖維素布料9由於是織物,所以邊維持吸濕性邊不易悶熱。再者,口罩本體3由於在兩側緣部3c、3c的各側緣部的缺口部15熔斷合成纖維布料11,所以,在該熔斷部分將合成纖維布料11與纖維素布料9熔著,而容易抑制兩布料的位置偏移,並且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1的強度,而容易維持口罩本體3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因此,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本體3對顏面的貼合性。
又,缺口部形成區域17即使接觸使用者的顏面,由於該部分不具壓花部35,所以,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不易對戴用者的顏面造成刺激,並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
又,由於可藉由補助壓花部37確保口罩本體3的強度,所以,由於容易更進一步維持口罩本體3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所以,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本體3對顏面的貼合性。
又,藉由第1翻折部31在下端緣部3b附近,由於纖維素布料9被合成纖維布料11所覆蓋,所以,在上述下端緣部3b附近,纖維素布料9不易直接接觸戴用者的顏面,所以,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容易抑制戴用者的顏面的違和感。
又,由於藉由第2翻折部33,而使下端緣部3b附近的剛性增加,所以,口罩本體3的立體構造的保形性提高,本實施形態的口罩1容易更確實確保口罩本體3對顏面的貼合性。
此外,本創作的口罩不會被上述的實施形態、例示的記載所限制,在不偏離本創作的目的、宗旨的範圍內可適當組合、替代、變更等。 又,於本發明中,「第1」、「第2」等之序數,係用來區別該序數所被賦予的事項者,並不是表示各事項之順序或優先度、重要度等者。
1‧‧‧口罩
3‧‧‧口罩本體
3a‧‧‧上端緣
3b‧‧‧下端緣
3c‧‧‧側緣部
5‧‧‧耳掛部
7‧‧‧基材薄片
9‧‧‧纖維素布料
1‧‧‧合成纖維布料
13‧‧‧側薄片
15‧‧‧缺口部
17‧‧‧缺口部形成區域
19‧‧‧缺口部非形成區域
21a‧‧‧第1基部
21b‧‧‧第2基部
21c‧‧‧第3基部
21d‧‧‧第4基部
23a‧‧‧第1頂部
23b‧‧‧第2頂部
23c‧‧‧第3頂部
25‧‧‧底部
27a‧‧‧第1皺襞部
27b‧‧‧第2皺襞部
27c‧‧‧第3皺襞部
29‧‧‧壓花部
31‧‧‧第1翻折部
33‧‧‧第2翻折部
35‧‧‧壓花部
37‧‧‧補助壓花部
39‧‧‧鼻覆蓋部
41‧‧‧保持構件
43‧‧‧壓花部
S1‧‧‧肌膚對置面
S2‧‧‧非肌膚對置面
S3~S9‧‧‧邊緣部
P‧‧‧褶襉構造
L1‧‧‧第1翻折部31的縱向(L)的長度
L2‧‧‧第2翻折部33的縱向(L)的長度
L3‧‧‧鼻覆蓋部39的縱向(L)的長度
L‧‧‧縱向
C‧‧‧橫向
CL‧‧‧比縱向中央軸線
圖1,是從非肌膚對置面S2側觀看本創作的實施形態的口罩1的俯視圖。 圖2,是從肌膚對置面S1側觀看本創作的實施形態的口罩1的俯視圖。 圖3,是沿著圖1的III-III線的端面圖。 圖4表示本創作的實施形態的口罩1的戴用狀態的示意圖。
Claims (7)
- 一種口罩,係具備:具有縱向及橫向的口罩本體、以及從沿著前述縱向延伸存在的前述口罩本體的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延伸出的耳掛部之口罩,其特徵為:前述口罩本體具備:肌膚對置面以及位在其相反側的非肌膚對置面,並具有褶襉構造,前述口罩本體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被區劃成缺口部形成區域、與缺口部非形成區域,該缺口部形成區域形成有朝向前述橫向的中央部形成凹的缺口部,前述口罩本體具有:至少在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從前述非肌膚對置面側及肌膚對置面側覆蓋前述缺口部的側薄片;以及在前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沿著前述縱向延伸存在的壓花部,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的剛性比前述缺口部非形成區域的剛性更低。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口罩本體具有:形成前述肌膚對置面的纖維素布料、以及形成前述非肌膚對置面的合成纖維布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纖維素布料,是織物,前述口罩本體,是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的前述 缺口部,熔斷前述合成纖維布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或3項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合成纖維布料,是具有在朝前述口罩本體的前述橫向延伸的下端緣朝前述肌膚對置面側被翻折的第1翻折部,前述第1翻折部覆蓋前述纖維素布料。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纖維素布料,是具有在前述下端緣朝前述肌膚對置面側被翻折的第2翻折部,前述第1翻折部的前述縱向的長度較前述第2翻折部的前述縱向的長度更長。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口罩本體在前述兩側緣部的各側緣部的前述缺口部形成區域不具前述壓花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口罩,其中,前述口罩本體在前述縱向的中央部具有朝前述橫向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存在的補助壓花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03485U JP3212966U (ja) | 2017-07-28 | 2017-07-28 | マスク |
JP2017-003485 | 2017-07-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6057U true TWM576057U (zh) | 2019-04-01 |
Family
ID=60037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06810U TWM576057U (zh) | 2017-07-28 | 2018-05-24 | Mask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12966U (zh) |
KR (1) | KR200498281Y1 (zh) |
CN (1) | CN208821775U (zh) |
TW (1) | TWM576057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0128534A1 (de) | 2020-10-29 | 2022-05-05 | Wolf Pvg Gmbh & Co. Kg | Atemschutzmask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temschutzmaske |
WO2022170462A1 (zh) * | 2021-02-09 | 2022-08-18 | 江苏盛纳凯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口罩 |
WO2022170463A1 (zh) * | 2021-02-09 | 2022-08-18 | 江苏盛纳凯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 口罩 |
CN112806642B (zh) * | 2021-02-09 | 2023-12-22 | 江苏盛纳凯尔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 口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58065A (ja) * | 1997-03-17 | 1998-09-29 | Sanemu Package Kk | 顔面マスク |
JP2007000276A (ja) * | 2005-06-22 | 2007-01-11 |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 衛生マスク |
JP5615195B2 (ja) | 2011-02-03 | 2014-10-29 | サンエムパッケージ 株式会社 | マスク |
KR20140134618A (ko) * | 2013-05-14 | 2014-11-24 | 박경수 | 위생마스크 |
JP5837252B1 (ja) * | 2015-08-04 | 2015-12-24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マスク |
-
2017
- 2017-07-28 JP JP2017003485U patent/JP3212966U/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24 TW TW107206810U patent/TWM576057U/zh unknown
- 2018-07-20 KR KR2020180003347U patent/KR200498281Y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7-27 CN CN201821200968.9U patent/CN208821775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212966U (ja) | 2017-10-12 |
KR200498281Y1 (ko) | 2024-08-22 |
CN208821775U (zh) | 2019-05-07 |
KR20190000375U (ko) | 2019-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76057U (zh) | Mask | |
TWI693902B (zh) | 用後即棄式口罩 | |
JP3212967U (ja) | マスク | |
TWI769283B (zh) | 口罩 | |
JP4594180B2 (ja) | マスク | |
JP6068135B2 (ja) | マスク | |
JP5280943B2 (ja) | 衛生マスク | |
CN104837450B (zh) | 一次性尿布 | |
JP2007021025A5 (zh) | ||
JPH0342901B2 (zh) | ||
JP2007021031A (ja) | 立体マスク | |
WO2017110943A1 (ja) | マスク | |
WO2011116173A2 (en) | Mask with leak preventing section | |
JP2020002510A (ja) | マスク | |
CN214594327U (zh) | 一种可拆分双层医用防护口罩 | |
WO2021131246A1 (ja) | 使い捨てマスク | |
JP3150339U (ja) | マスク用液剤含浸シート及びマスク | |
KR20210109811A (ko) | 부직포와 스탬플러를 이용한 간편 일회용 마스크 제조 방법 | |
JP7026471B2 (ja) | 脇用汗取りパッド | |
JP7565775B2 (ja) | マスク | |
CN217510708U (zh) | 乳垫 | |
CN219835758U (zh) | 立体护围乳垫 | |
JP6928979B1 (ja) | マスクカバー | |
CN211721958U (zh) | 透气性好的无纺布口罩 | |
JP3212578U (ja) | マス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