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8049U - 棉被套 - Google Patents

棉被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8049U
TWM518049U TW104205392U TW104205392U TWM518049U TW M518049 U TWM518049 U TW M518049U TW 104205392 U TW104205392 U TW 104205392U TW 104205392 U TW104205392 U TW 104205392U TW M518049 U TWM518049 U TW M5180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quilt cover
fiber
quilt
fabric
s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53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ika Nishikawa
Hiroki Murabayashi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Ltd
Nitori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01987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3191753U/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Ltd, Nitori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Ltd
Publication of TWM518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804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9/00Bed-covers; Counterpanes; Travelling rugs; Sleeping rugs; Sleeping bags; Pillows
    • A47G9/02Bed linen; Blankets; Counterpanes
    • A47G9/0238Bed linen
    • A47G9/0261Blanket or duvet enclosing covers, e.g. bag-like

Landscapes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Bedding Items (AREA)

Description

棉被套
本新型是有關於棉被套內的棉被不易滑動的棉被套。
以往,作為讓棉被套內的棉被不易滑動的方法而言,例如在專利文獻1,提案將由軟質性樹脂、合成橡膠等所構成的小片的摩擦物固著於棉被套或棉被的方法。然而,如此方法有損害棉被套或棉被的輕量性和柔軟性之虞。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6-349號公報
本新型是有鑑於上述背景所新型,提供不會損害棉被套的輕量性和柔軟性,而且棉被套內的棉被不易滑動的棉被套。
本創作者們,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致力於研究的結果,發現藉由在與棉被套的棉被接觸的表面,配置含有極細纖維的布帛,而得到不會損害棉被套的輕量性和柔軟性,棉被套內的棉被不易滑動的棉被套,並且藉由不斷致力於研究而達成本新型。
因而,依據本新型可提供「一種棉被套,其特徵為:具有由含有單纖維徑為10~10000nm的纖維A的布帛a所構成的部位。」。
在此,較佳為在打開棉被套的狀態下,前述部位配置在棉被套的背面側,並且該部位的面積比率是背面的表面積對比3%以上。再者,較佳為前述部位的面積比率是背面的表面積對比3~40%。
較佳為前述纖維A之單纖維徑為10~1000nm的範圍內。再者,較佳為前述部位的尺寸是在寬度5~100cm,長度50~200cm的範圍內。
再者,較佳為前述部位是黏接或縫在棉被套。在此,較佳為前述部位是黏接或縫在棉被套的人側背面及/或外側背面。再者,較佳為前述部位是黏接或縫在距離棉被套的端部0~50cm的位置。再者,較佳為前述部位是黏接或縫在複數個位置。
再者,較佳為前述纖維A是纖絲數為500條以上的長纖維。再者,較佳為前述纖維A是將由海成分和島成分所構成的海島型複合纖維的海成分予以溶解去除所得的絲條。再者,較佳為前述纖維A是由聚酯所構成。再者,較佳為於前述布帛進一步含有單纖維徑大於10000nm的纖維B。
再者,較佳為布帛a是梭織物、針織物或不織布。
1‧‧‧棉被套
2‧‧‧布帛a
3‧‧‧布帛a
4‧‧‧布帛a
5‧‧‧滑車
6‧‧‧測量頭
7‧‧‧試料
第1圖是表示本新型之棉被套的一例的圖。左邊的圖是示意性表示打開棉被套的狀態,右邊的圖是示意性表示將棉被套闔上的狀態。
第2圖是示意性表示摩擦阻力值的測定方法的圖。
第3圖是在實施例1使用的編組織圖。
<布帛a>
本新型之棉被套是具有由含有單纖維徑為10~10000nm的纖維A的布帛a所構成的部位。
(纖維A)
在前述纖維A中,其單纖維徑(單纖維的直徑)必須在10~10000nm(較佳為10~1000nm,更佳為250~800nm,特佳為510~800nm)的範圍內。在該單纖維徑小於10nm的情況下因為纖維強度降低所以實用上較為不妥。相反的,在該單纖維徑大於10000nm的情況下,會有得不到充分的止滑效果之虞而較為不妥。在此,在單纖維的剖面形狀為圓形剖面以外的異型斷面的情況下,以外接圓的直徑作為單纖維徑。此外,單纖維徑可藉由以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拍攝纖維的橫剖面進行測定。
在前述纖維A中,在纖絲紗(長纖維)的情況下,纖絲數未特別地加以限制。由獲得良好的止滑效果的觀點而言較佳為500條以上(更佳為2000~50000條)。再者, 以該纖絲紗的總纖度(單纖維纖度及纖絲數的乘積)而言,較佳為30~800dtex的範圍內。
前述纖維A的纖維形態未特別地加以限制,可為短纖維或長纖維(纖絲紗)。其中尤以長纖維(纖絲紗)為佳。單纖維的剖面形狀亦未特別地加以限制,可以是圓形、三角、扁平、及中空等公知的剖面形狀。再者,即使施加通常的空氣加工、假撚捲曲加工亦無妨。
雖然以形成前述纖維A的聚合物的種類而言未特別地加以限制,但較佳為聚酯系聚合物或尼龍系聚合物。例如,較佳示例如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第3成分共聚合的聚酯等。以該聚酯而言,亦可為經物料回收或化學回收的聚酯。甚至於,亦可如日本特開2004-270097號公報及日本特開2004-211268號公報所記載般,使用含有特定的磷化合物及鈦化合物的觸媒所得的聚酯、聚乳酸、立構複合聚乳酸。於前述聚酯聚合物中,亦可含有一種或兩種以上微細孔形成劑、陽離子染料可染劑、防著色劑、熱穩定劑、螢光增白劑、消光劑、著色劑、吸濕劑、無機微粒子。
(纖維B)
本新型之棉被套所含的布帛a,雖然亦可僅以前述纖維A構成,但以前述纖維A及其他的纖維是單纖維徑大於10000nm的纖維B所構成時,布帛a的保形性提昇且 較佳。
在此,前述纖維B較佳為其單纖維徑大於10000nm(較佳為10~33μm)。此外,33μm換算為纖度約10dtex。該纖維B的單纖維徑為10000nm(10μm)以下時,有布帛a的保形性受損之虞。在此,在單纖維的剖面形狀為圓形剖面以外的異型斷面的情況下,以外接圓的直徑作為單纖維徑。此外,單纖維徑與前述相同,可藉由以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拍攝纖維的橫剖面進行測定。
在前述纖維B中,雖然在纖絲紗(長纖維)的情況下,纖絲數未特別地加以限制,但較佳為1~300條的範圍內。總纖度較佳為10~800dtex的範圍內。
再者,該纖維B的纖維形態未特別地加以限制亦可為紡紗。特佳為長纖維(複絲紗)及聚氨酯纖維等或使用兩者。單纖維的剖面形狀亦未特別地加以限制,可以是圓形、三角、扁平、及中空等公知的剖面形狀。再者,即使施加通常的空氣加工、假撚捲曲加工亦無妨。再者,纖維B亦可單一種類,或纖維B1、纖維B2、纖維B3……之複數種類。
以形成前述纖維B的聚合物的種類而言未特別地加以限制。其中,較佳示例如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立構複合聚乳酸、第3成分共聚合的聚酯、聚醚酯、聚氨酯等。以該聚酯而言,亦可為經物料回收或化學回收的聚酯。甚至於,亦可如日本特開2004-270097號公報及日本特開 2004-211268號公報所記載般,使用含有特定的磷化合物及鈦化合物的觸媒所得的聚酯、聚乳酸、立構複合聚乳酸。其中,在進一步將止滑效果提昇的情況下較佳為聚醚酯及聚氨酯等的彈性樹脂。於前述形成纖絲紗B聚合物中,亦可含有一種或兩種以上微細孔形成劑、陽離子染料可染劑、防著色劑、熱穩定劑、螢光增白劑、消光劑、著色劑、吸濕劑、無機微粒子。
此外,前述纖維B亦可為複合絲。例如,較佳為將由聚氨酯纖維或聚醚酯系纖維等所構成的彈性纖維絲條、及聚酯系纖維絲條藉由交絡空氣噴嘴等進行空氣混纖的複合絲;將聚酯系絲條覆蓋在彈性纖維絲條的周圍的複合絲;及使用紡紗的複合絲等。
較佳為在本新型之棉被套所含的布帛中,於表背其中一方表面上露出前述纖維A。例如,藉由前述纖維A與棉被接觸地使用,而提昇與棉被的摩擦力,得到良好的止滑效果。在此,較佳為使用電子顯微鏡以50倍的倍率拍攝布料表面,在照片之中,將纖維A所占的面積AA、及纖維B所占的面積BA加以計測,纖維A的面積比例(%)(=AA/(AA+BA)×100)的值為30以上(較佳為100)。尤其,較佳為於前述布帛a的表背其中一方表面上僅前述纖維A露出。當將僅前述纖維A露出的表面使用於棉被側而使用棉被套時,與棉被的摩擦力提昇,得到良好的止滑效果。
<布帛a的製造>
布帛a可以藉由例如以下的製造方法進行製造。
(纖維A)
首先,準備以海成分、及其徑為10~10000nm的島成分所形成的海島型複合纖維(纖維A用纖維)。以該海島型複合纖維而言,較佳為使用日本特開2007-2364號公報所揭示的海島型複合纖維複絲(島數100~1500)。
換言之,即是將鹼水溶液易溶解性聚合物使用作為前述海成分聚合物。以該鹼水溶液易溶解性聚合物而言,較合適為聚乳酸、超高分子量聚環氧烷縮合系聚合物、聚乙二醇系化合物共聚合聚酯、聚乙二醇系化合物和5-磺酸鈉間苯二甲酸的共聚合聚酯。其中,較佳為將5-磺酸基間苯二甲酸鈉6~12莫爾%和分子量4000~12000的聚乙二醇進行3~10重量%共聚合的固有黏度為0.4~0.6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系共聚合聚酯。
另一方面,以島成分聚合物而言,較佳為將纖維形成性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乳酸、第3成分共聚合之聚酯等的聚酯。於該聚合物中,在不損害本新型之目的的範圍內,按照須要亦可含有一種或兩種以上的微細孔形成劑、陽離子染料可染劑、防著色劑、熱穩定劑、螢光增白劑、消光劑、著色劑、吸濕劑、無機微粒子。
由上述海成分聚合物和島成分聚合物所構成的海島型 複合纖維,較佳為熔融紡絲時之海成分的熔融黏度大於島成分聚合物的熔融黏度。再者,島成分的徑必須為10~1000nm的範圍。在此,在島成分的形狀非真圓的情況下求外接圓的直徑。在前述之海島型複合纖維中,其海島複合重量比率(海:島)的範圍較佳為40:60~5:95,特佳為30:70~10:90的範圍。
該海島型複合纖維可以容易藉由例如以下的方法進行製造。換言之,使用前述之海成分聚合物和島成分聚合物進行熔融紡絲。以在熔融紡絲所使用的紡絲噴絲頭而言,可以使用具有用於形成島成分的空心銷群和微細孔群等之任意者。吐出的海島型複合纖維是藉由冷卻風予以固化,較佳為以400~6000m/分熔融紡絲後進行捲取。所得到的未延伸絲,較佳為經由另外的延伸步驟形成具有所期望的強度、伸度、及熱收縮特性的複合纖維。或者,即使不將吐出的海島型複合纖維暫時捲取而以固定速度接收於輥子,緊接著通過延伸步驟後進行捲取的方法亦可。
在如此所得到的海島型複合纖維(複絲)中,以單紗纖維纖度、纖絲數、總纖度而言分別較佳為單紗纖維纖度0.5~10.0dtex、纖絲數5~75條、總纖維30~170dtex的範圍內。再者,以該海島型複合纖維的沸水收縮率而言較佳為5~30%的範圍內。
此外,作為前述纖絲紗,亦可由花瓣型複合纖維及側對側型複合纖維等的複合纖維所構成的極細纖維,或藉由通常的紡絲、延伸步驟所得到的極細纖維。
(纖維B)
另一方面,按照須要準備單纖維徑大於10000nm的纖維B。以該纖維B的單纖維纖度而言較佳為0.1dtex以上(較佳為0.1~50dtex)。
以前述纖維B而言,較佳為沸水收縮率10%以上(更佳為20~40%)的範圍內的高收縮聚酯、或彈性紗(聚氨酯彈性紗或聚醚酯彈性紗)。此外,為了得到如前述般的高沸水收縮率,使用共聚合聚酯藉由常規進行紡絲、延伸的話較佳。在此,以共聚合聚酯而言,共聚合聚酯的主構成單體為對苯二甲酸及乙二醇,且此主構成單體共聚合的第三成分,較佳為選自由間苯二甲酸、萘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二乙二醇、聚乙二醇、雙酚A、及雙酚碸所構成的群的任一者。尤其,前述之共聚合聚酯,較佳為酸成分由莫爾比(對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90/5~85/15的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所構成,二醇成分由乙二醇所構成的共聚合聚酯。藉由使用如此般共聚合聚酯得到高沸水收縮率。
(布帛a的編織)
接著,使用前述海島型複合纖維、及按照須要纖維B藉由常規編織布帛a。在該布帛中,較佳為前述海島型複合纖維露出於布帛的表背其中一方表面上。
在此,雖然前述海島型複合纖維和纖維B亦可作為混 紡紗包含於布帛中,但較佳為藉由將前述纖絲紗A和前述纖絲B予以交編或交織來編織布帛(針織物或梭織物)。
在不僅前述海島型複合纖維連前述纖維B的情況亦使用下,以前述海島型複合纖維和纖絲紗B的總纖度比而言,較佳為在90:10~20:80的範圍內。
在此,前述布帛的組織可為梭織物或針織物亦可為不織布未特別地加以限制。再者,前述布帛的組織未特別地加以限制。例如,以緯編組織而言,可示例如平針組織、羅紋組織、雙羅紋組織、雙反面組織、集圈組織、浮線組織、半畦編組織、網眼組織、添毛編織等。以經編組織而言,示例如單梳櫛經平組織、單經緞組織、雙梳櫛經絨組織、半針編織(half stitch)、半基組織(half base stitch)、緞紋組織、經平組織、起絨組織、提花組織等。以梭織物組織而言,示例如平織、斜紋、緞紋等的三原組織、變化組織、緯二重組織、經二重組織等的單二重組織、經編絲絨等。當然,未限制於此些。層數可為單層,亦可為兩層以上的多層。
(鹼水溶液處理)
接著,於前述布帛實施鹼水溶液處理,且將前述海島型複合纖維的海成分以鹼水溶液溶解去除時,海島型複合纖維成為單纖維徑10~10000nm的纖維A,而得到含有單纖維徑為10~10000nm的纖維A的布帛a。在此,以鹼水溶液處理的條件而言,使用濃度3~4%的NaOH水溶液且 以55~65%的溫度進行處理的話較佳。
(染色加工)
再者,在以該鹼水溶液進行之溶解去除處理步驟的前步驟及/或後步驟中,亦可於布料實施染色加工。亦可實施軋光加工(加熱加壓加工)及壓花加工。而且,亦可附加應用常規的起毛加工、撥水加工,甚至於賦予紫外線遮蔽或抗靜電劑、抗菌劑、防臭劑、驅蟲劑、蓄光劑、逆向反射劑、及負離子產生劑等的功能的各種加工。
<棉被套>
本新型之棉被套雖然可僅以該布帛a進行構成,但亦可以該布帛a和其他的布帛進行構成。例如,將前述布帛縫在或黏接(熱黏接或化學黏合)在市售的棉被套的人側背面(與棉被接觸的面)及/或外側背面(與棉被接觸的面)。甚至於亦可將棉被套的一部分切去而將前述布帛縫上,或使用前述布帛和其他的布帛分別作為配件縫合成為棉被套。再者,較佳為前述布帛a是黏接或縫在距離棉被套的端部0~50cm的位置。此外,該距離是將棉被套端部和布帛a端部的最短距離予以測定者。
再者,由該布帛a所構成的部位的尺寸較佳為布料寬度5~100cm,長度50~200cm的範圍內。此外,該部位的數量可為單一位置亦可為複數位置。
在此,在打開棉被套的狀態下,前述部位配置在棉被 套的背面側,並且該部位的面積比率是背面的表面積對比3%以上(較佳為3~40%)以讓棉被套內的棉被不易滑動的觀點而言較佳。
此外,該面積比率是藉由下述式算出。
面積比率=「該部位的合計面積/棉被套背面的全表面積」×100
在此,「棉被套背面的全表面積」是如第1圖般在打開棉被套的狀態下將棉被套背面的全表面積予以測定。例如,在大小為寬度150cm×長度210cm的棉被套配置兩個10cm×150cm的部位時,該面積比率如以下所述。
面積比率=[(10×150×2)/(150×210)×2]×100=4.76%。
由於本新型之棉被套是包含前述之布帛a,因此不會損害棉被套的輕量性和柔軟性,而且具有棉被套內的棉被不易滑動的效果。
在此,在前述布帛a中,較佳為摩擦阻力值為40cN以上(較佳為40~50cN)。
其中,摩擦阻力值是以下述方法進行測定的阻力值(cN)。換言之,在溫度20℃、濕度65% RH的環境下,如第2圖所示意性表示般,將作為試料(7)的布帛a鋪在平滑的台上。接著,將假定大小為底面10cm×8cm,高度3cm,重量為10gr(9.8cN)的棉被的摩擦阻力測量頭(6),放置在該布帛a的上方。該測量頭(6)是購入市售的棉被,且使用將外罩(聚酯100%,平織)及 內綿(聚酯100%)縫製成該大小者。接著,藉由拉力試驗機測定將該測量頭(6)以500mm/分的速度進行拉伸時的阻力值(cN)。
實施例
接著詳述本新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但並非藉由此些限定本新型。此外,實施例中的各測定項目是以下述方法進行測定。
<熔融黏度>
將乾燥處理後的聚合物設置在設定為紡絲時的路德(Ruder)熔融溫度的孔口進行5分鐘熔融保持後,施以數水準的荷重進行擠壓,將當時的剪切速度和熔融黏度予以描點。將其描點圓滑地加以連結,製作成剪切速度-熔融黏度曲線,觀看剪切速度為1000秒-1時的熔融黏度。
<溶解速度>
藉著海及島成分的各0.3 -0.6L×24H的噴絲頭以1000~2000m/分的紡絲速度將紗線捲取,而且以殘留伸度成為30~60%的範圍地進行延伸,製作84dtex/24fil的複絲。在將此以各溶劑予以溶解的溫度下以浴比100從溶解時間和溶解量,將減量速度算出。
<單纖維徑>
將布帛以電子顯微鏡拍攝照片後,以n數5將單纖維徑進行測定且求其平均值。
<摩擦阻力值>
作為摩擦力的代用特性將摩擦阻力值(cN)以下述方法進行測定。換言之,在溫度20℃、濕度65% RH的環境下,如第2圖所示意性表示般,將作為試料(7)的布帛鋪在平滑的台上。接著,將假定大小為底面10cm×8cm,高度3cm,重量為10gr(9.8cN)的棉被的摩擦阻力測量頭(6),放置在該布帛的上方。該測量頭(6)是購入市售的棉被,且使用將外罩(聚酯100%,平織)及內綿(聚酯100%)縫製成該大小者。接著,藉由拉力試驗機測定將該測量頭(6)以500mm/分的速度進行拉伸時的阻力值(cN)。
<止滑性>
針對以實施例1所得到的止滑棉被套、以比較例1所得到的棉被套,試驗員20人進行1個月的使用測試。在此,針對在日常中以棉被就寢時的動作中,棉被套內的棉被是否滑動的滑動感使用以下的3段階進行評價(3級:幾乎不滑動。2級:因較大的動作而有滑動的情形。1級:較小動作就有滑動的情形)。
實施例1
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280℃之熔融黏度為1200泊,消光劑的含有量:0重量%)作為島成分,使用將5-磺酸基間苯二甲酸鈉6莫爾%和數平均分子量4000的聚乙二醇6重量%進行共聚合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280℃之熔融黏度為1750泊)作為海成分且將(溶解速度比(海/島)=230),海:島=30:70,島數=836的海島型複合未延伸纖維,以紡絲溫度280℃,紡絲速度1500m/分進行熔融紡絲而暫時捲取。
將所得到的未延伸絲,以延伸溫度80℃,延伸倍率2.5倍予以輥子延伸,然後以150℃進行熱定型而加以捲取。所得到的海島型複合纖維(纖維A用延伸絲A-1)為56dtex/10fil,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觀察纖維橫剖面後,島的形狀為圓形並且島的徑為710nm。
另一方面,準備將聚酯高收縮絲(總纖度33dtex/12fil,帝人(股份有限公司)製)A-2和延伸絲A-1交織混纖且90dtex/22fil的混紡紗。再者,準備市售的聚酯假撚捲曲加工絲75dtex/36fil(單纖維徑12600nm)作為纖維B。
接著,使用此些紗線,且使用28G33英寸的圓編機(福原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LPJ25)製得網狀結構的圓編織品。之後,為了將所得到的編織物的海島型複合延伸絲的海成分去除,因此以2.5% NaOH水溶液,在70℃進行30%鹼減量。之後,在130℃進行高壓染色,且進行170℃的乾熱定型作為最終定型,而成為布帛a。
在所得到的布帛a中,纖維A用延伸絲A-1(39dtex/8360fil)的單纖維徑為710nm。布帛a的表側面的摩擦阻力值為76cN,是比較例1的布帛(24cN)的兩倍以上。
將該布帛a作為止滑用,縫製在市售的被套(外罩聚酯100%的平織織品,內綿聚酯纖維100%,大小150cm×210cm)的人側背面作為止滑棉被,進行使用測試。其結果,與比較例1相比棉被的止滑性良好。此外,該布帛a是藉由縫製裝設而位在棉被套的就寢時的人側面的內側的棉被側面。由布帛a所構成的部位的面積比率為4.7%。
裝設是如第1圖所示般,於就寢時位在人側背面(棉被側的面),大小是長度與棉被套的單面相同寬度,作為布料寬度10cm,形成在分別距離棉被套的上下端部30cm的位置。
將市售的棉被(外罩:聚酯纖維100%,內綿:聚酯纖維100%)放入該棉被套,不使用將棉被固定的棉被套內的繩線,於就寢時使用而評價止滑性。其結果,16名:3級(幾乎不滑動),3名:2級(因較大的動作而有滑動的情形),1名:1級(較小動作就有滑動的情形),20名中16名感覺不到棉被套內的棉被的滑動感,可以舒適地就寢。
再者,棉被套的洗滌後其功能性依舊不變且舒適,亦不須要將棉被固定之繩線的動作,棉被套拆裝之作業性亦良好。
比較例1
除了在實施例1中不將布帛a縫住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地進行評價。摩擦阻力為24cN。止滑性為2名:3級(幾乎不滑動),5名:2級(因較大的動作而有滑動的情形),12名:1級(較小動作就有滑動的情形),於就寢時裏面的棉被滑動非常不舒服,未良好睡眠。
實施例2
除了將在實施例1中之布帛a的布料寬度改為30cm,配置在棉被套的端部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可以感覺不到棉被套內的棉被的滑動感,舒適地就寢。
實施例3
除了將在實施例1中之布帛a的布料寬度改為25cm,配置在棉被套的端部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可以感覺不到棉被套內的棉被的滑動感,舒適地就寢。
實施例4
除了將在實施例1中之布帛a的布料寬度改為20cm,配置在棉被套的端部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可以感覺不到棉被套內的棉被的滑動感,舒適地就寢。
實施例5
除了將在實施例1中布帛a的布料寬度改為20cm,配置在棉被套的上下分別距離15cm的位置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可以感覺不到棉被套內的棉被的滑動感,舒適地就寢。
實施例6
除了將在實施例1中布帛a的布料寬度改為15cm,配置在棉被套的上下分別距離15cm的位置以外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可以感覺不到棉被套內的棉被的滑動感,舒適地就寢。
[新型效果]
本新型的棉被套不會損害棉被套的輕量性和柔軟性,而且棉被套內的棉被不易滑動。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依據本新型可提供不會損害棉被套的輕量性和柔軟性,而且棉被套內的棉被不易滑動的棉被套,其工業上的價值極高。
1‧‧‧棉被套
2‧‧‧布帛a
3‧‧‧布帛a
4‧‧‧布帛a

Claims (14)

  1. 一種棉被套,其特徵為:具有由含有單纖維徑為10~10000nm的纖維A的布帛a所構成的部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在打開棉被套的狀態下,前述部位配置在棉被套的背面側,並且該部位的面積比率是背面的表面積對比3%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部位的面積比率是背面的表面積對比3~4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纖維A之單纖維徑為10~1000nm的範圍。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部位的尺寸是在寬度5~100cm,長度50~200cm的範圍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部位是黏接或縫在棉被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部位是黏接或縫在棉被套的人側背面及/或外側背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部位是黏接或縫在距離棉被套的端部0~50cm的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部位是黏接或縫在複數個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纖維A是纖絲數為500條以上的長纖維。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 述纖維A是將由海成分和島成分所構成的海島型複合纖維的海成分予以溶解去除所得的絲條。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前述纖維A是由聚酯所構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於前述布帛a進一步含有單纖維徑大於10000nm的纖維B。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棉被套,其中布帛a為梭織物、針織物或不織布。
TW104205392U 2014-04-16 2015-04-10 棉被套 TWM5180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1987U JP3191753U (ja) 2014-04-16 布団カバ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8049U true TWM518049U (zh) 2016-03-01

Family

ID=5432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05392U TWM518049U (zh) 2014-04-16 2015-04-10 棉被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35225A1 (zh)
CN (1) CN106455835A (zh)
TW (1) TWM518049U (zh)
WO (1) WO201515966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64943A (ja) * 1987-04-22 1988-11-01 東レ株式会社 特殊密着性テ−プ
US20080075781A1 (en) * 1992-11-25 2008-03-27 Purdue Pharma Lp Controlled release oxycodone compositions
JPH0978426A (ja) * 1995-09-19 1997-03-25 Teijin Ltd 滑り止め機能を有する不織布
JP2002180382A (ja) * 2000-12-12 2002-06-26 Kuraray Co Ltd スポーツ手袋用皮革様シート
US20060189925A1 (en) * 2005-02-14 2006-08-24 Gable Jennifer H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xtracting and analyzing a component of a bodily fluid
US7431982B2 (en) * 2005-02-22 2008-10-07 Inoac Corporation Cushion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cushion sheet
JP5069010B2 (ja) * 2007-01-29 2012-11-07 千賀子 水島 布団カバー
JP5395088B2 (ja) * 2008-10-22 2014-01-22 帝人株式会社 ブラジャー
CN202051371U (zh) * 2011-06-02 2011-11-30 曹钰焌 一种搭扣型被套
JP5357929B2 (ja) * 2011-06-27 2013-12-04 株式会社デサント 帽子
CN203354172U (zh) * 2013-06-03 2013-12-25 马少全 多功能防滑被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5835A (zh) 2017-02-22
US20170035225A1 (en) 2017-02-09
WO2015159660A1 (ja)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5088B2 (ja) ブラジャー
JP5178076B2 (ja) 下着
TWI723152B (zh) 紗線及布帛及纖維製品
TWI731000B (zh) 平面扣具及纖維製品
JP2009024272A (ja) 冷感に優れた編地および繊維製品
JP5692958B2 (ja) 面ファスナー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11012367A (ja) 軽量性に優れた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JP5229890B2 (ja) 多層構造織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5485565B2 (ja) 立毛布帛およびサポーター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9167565A (ja) ストレッチ性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5216970B2 (ja) ポリエステル編地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09074187A (ja) 多層構造織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5336132B2 (ja) 面ファスナー用立毛布帛および面ファスナー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10248645A (ja) 繊維構造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5495286B2 (ja) 有毛編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毛編物および繊維製品
JP2010007186A (ja) 衣料用布帛および衣料
JP5945622B2 (ja) 布団カバー
JP5495290B2 (ja) 衣料側地および衣料品
JP5420879B2 (ja) 靴材
TWM518049U (zh) 棉被套
JP5410785B2 (ja) 多層構造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JP3191753U (ja) 布団カバー
JP6773575B2 (ja) 布団カバー
JP2011195969A (ja) サポーター
JP2019187601A (ja) 面ファスナーおよび血圧測定用カ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