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06323U - 觸控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06323U
TWM506323U TW104207701U TW104207701U TWM506323U TW M506323 U TWM506323 U TW M506323U TW 104207701 U TW104207701 U TW 104207701U TW 104207701 U TW104207701 U TW 104207701U TW M506323 U TWM506323 U TW M50632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uch devic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touch
top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07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e-Boy Yang
Yuh-Wen Lee
Yerik Zhang
fu-yu Su
Liang-Zhen Xu
Original Assignee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filed Critical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Publication of TWM506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06323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觸控裝置。
隨著科技的發展,指紋辨識技術憑藉其所提供的安全辨識功能,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裝置中。近年來,被應用於行動裝置的指紋識別技術因具有很好的防盜功能和個人隱私保護功能,而成為大衆關注的焦點,並將成為類似電子設備後續的重要發展方向。
現有技術中,觸控裝置通常包含一蓋板(Cover Lens),用於提供使用者觸控之操作表面及保護蓋板之下的功能元件,指紋辨識結構設置於蓋板之下,進一步的可設置於蓋板之下表面的一凹槽內。現有技術中該凹槽通常為立方體的凹槽,該形狀之凹槽因為頂面和側面的坡度為直角,其本身不便於加工形成,同時也不便於後續其它元件依附在凹槽的側面。
有鑑於此,根據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一種觸控裝置,包含觸控感應結構、蓋板以及指紋辨識結構。蓋板 具有相對之第一主表面與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為觸控面。蓋板具有凹槽,凹槽設置於第二主表面且具有頂面及相鄰於頂面的側面,頂面與側面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指紋辨識結構至少部分設置於凹槽的頂面。觸控感應結構設置於第二主表面。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頂面與側面之間的夾角為95度至175度。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頂面與側面之間的夾角為110度至165度。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該指紋辨識結構靠近該凹槽頂面的表面為指紋辨識結構的頂面,指紋辨識結構的頂面與蓋板的第一主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為50微米至450微米。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結構的頂面與蓋板的第一主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為80微米至400微米。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更包含遮蔽層,覆蓋凹槽的頂面與側面。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更包含第一固定層,設置於指紋辨識結構與覆蓋頂面的遮蔽層之間。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一固定層之厚度為3微米至30微米。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遮蔽層之厚度為小於等於20微米。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更包含第二固定層,設置於指紋辨識結構與覆蓋凹槽之側面的遮蔽層之間。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層連同該第一固定層填滿凹槽。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層包覆指紋辨識結構。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結構直接接觸覆蓋凹槽之頂面的遮蔽層。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結構為感應電極結構。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感應電極結構設置於凹槽以及部分之第二主表面。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結構為積體電路晶片。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結構為製作在蓋板上的觸控感應電極結構。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結構包含基板層與設置於基板層之一側的觸控感應層。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蓋板更具有連接第一主表面與第二主表面的側面。觸控裝置更包含緩衝層,設置於連接第一主表面與第二主表面的側面上。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緩衝層由蓋板之側面至該緩衝層的外表面之最大厚度為0.03至0.2毫米。
觸控裝置中,藉由在蓋板設置凹槽,以及將指紋辨識結構設置在凹槽中,達到縮短指紋辨識結構與觸控物例如手指之間的距離的功效,蓋板除凹槽以外的部份仍可維持合適之厚度,同時兼顧指紋辨識結構的靈敏度以及蓋板的整體結構強度的需求。另外,凹槽的側面和頂面夾角大於90度,便於凹槽的加工形成,也有利於其它元件形成於凹槽的側面,提升觸控裝置的良率。
100‧‧‧觸控裝置
110‧‧‧觸控感應結構
111‧‧‧基板層
112‧‧‧觸控感應層
113‧‧‧上層觸控感應層
114‧‧‧下層觸控感應層
115‧‧‧上層基板層
116‧‧‧上層基板層
120‧‧‧蓋板
121‧‧‧第一主表面
121T‧‧‧觸控顯示區
121F‧‧‧邊框區
121R‧‧‧指紋辨識區
121E‧‧‧標示區
122‧‧‧第二主表面
123‧‧‧凹槽
124‧‧‧頂面
125、126‧‧‧側面
130‧‧‧指紋辨識結構
140‧‧‧遮蔽層
142‧‧‧遮蔽圖案層
150‧‧‧第一固定層
170‧‧‧第二固定層
160‧‧‧緩衝層
190‧‧‧顯示模組
D‧‧‧最小距離
T‧‧‧最大厚度
θ‧‧‧夾角
第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上視示意圖。
第2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3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4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又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5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6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7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8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9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10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1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第12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也就是說,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第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上視示意圖。第2圖繪示依照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 2。本創作不同實施方式提供一種觸控裝置100。觸控裝置100可為行動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繪示,觸控裝置100包含觸控感應結構110、蓋板120以及指紋辨識結構130。蓋板120具有相對之第一主表面121與第二主表面122。第一主表面121為提供用戶觸控操作的觸控面。觸控感應結構110設置於第二主表面122。蓋板120具有凹槽123,凹槽123設置於第二主表面122且具有頂面124及相鄰於頂面124的側面125,頂面124與側面125之間的夾角θ大於90度。具體的,凹槽123為第二主表面122向第一主表面121方向凹陷形成。指紋辨識結構130至少部分設置於凹槽123的頂面124。
為了保證指紋辨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指紋辨識結構130與第一主表面121之間的距離不能太大,以使指紋辨識結構130與觸摸物體例如手指之間的距離不會太大。在此同時,為了保證蓋板120的強度及抗衝擊性能,以使其能保護設置於蓋板120之下的元件如觸控感應結構110等不易被外力破壞,蓋板120的厚度亦不能太薄。因此,藉由設置凹槽123在蓋板120的第二主表面122,並將指紋辨識結構130設置於凹槽123內,蓋板120除凹槽123以外的部份仍可維持合適之厚度,便能同時保證指紋辨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與保證觸控裝置100的強度(或者是蓋板120的強度)。
具體而言,為了使指紋辨識結構130能夠更加敏感的檢測到操作於蓋板120上的指紋,蓋板120的第一主表面121與指紋辨識結構130的頂面之間的最小距離D可為50微米至450微米,在部分實施方式中最小距離D可介於80微米至400微米之間。其中,指紋辨識結構130的頂面為指紋辨識結構130靠近凹槽123頂面124的表面。需要說明的是,蓋板120的第一主表面121上還可設置一層或多層的功能膜,例如抗反射、抗眩光或增透膜等。當第一主表面121還設置有其它功能膜時,最小距離D應為觸摸物體實際的觸控面至指紋辨識結構130頂面的最小距離,即功能膜遠離蓋板120的表面至指紋辨識結構130的頂面的最小距離。
由於頂面124與側面125之間的夾角θ大於90度,於是凹槽123的側面125將會形成一個連接頂面124與第二主表面122的斜坡。相較於形狀為立方體的凹槽,在蓋板120的加工上,特別是當蓋板120是硬度較高的材質例如玻璃等,如此具有斜坡的凹槽123將較易於形成於第二主表面122上,並可減少側面125與第二主表面122連接處崩邊的問題。於是,蓋板120的製造良率將能有效提升。夾角θ越大,凹槽123加工越容易,遮蔽層或其它元件也較容易形成在凹槽123的側面125,但同時對蓋板120的強度影響也越大,所以合理設計夾角θ的大小尤為重要,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頂面124與側面125之間的夾角θ可為95度至175度或者110度至165度,還可 為例如120度、130度或140度等。應了解到,以上所舉之頂面124與側面125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選擇頂面124與側面125的具體角度或形狀之組合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側面125為平面,但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側面125可為向內彎曲或向外彎曲的曲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側面125為曲面時,頂面124與側面125之間的夾角定義為頂面124與側面125連接第二主表面122和頂面124的兩端之連線的夾角。
在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結構130為電容式指紋辨識結構130。更具體地說,指紋辨識結構130為感應電極結構,設置於凹槽123內以及部分的第二主表面122,更具體地說,指紋辨識結構130為設置在凹槽123的頂面124、側面125與連接於側面125的部分第二主表面122。設置於凹槽123的頂面124的指紋辨識結構130用於辨識使用者的指紋,設置於部分第二主表面122的指紋辨識結構130用於外接線路,設置於凹槽123的側面125的指紋辨識結構130用於連接設置於凹槽123的頂面124的指紋辨識結構130與設置於部分第二主表面122的指紋辨識結構130。
舉例而言,形成指紋辨識結構130的方法可為先沉積一層導電層於凹槽123的頂面124、側面125與連接於側面125的部分第二主表面122(此時蓋板120相較第2 圖的情況為倒置,即第二主表面122為上表面,凹槽123朝向上方),再圖案化導電層而形成指紋辨識結構130。
由於凹槽123的側面125形成一個連接頂面124與第二主表面122的斜坡,因此導電層將較易於形成於凹槽123的側面125下方,且圖案化的製程也較容易進行。另外,因為凹槽123的側面125分別與頂面124、第二主表面122之間的坡度較緩,所以指紋辨識結構130的感應電極結構較不容易於側面125分別與頂面124及第二主表面122的連接處斷裂而損壞。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100更包含顯示模組190,設置於觸控感應結構110下方。於是,觸控感應結構110與顯示模組190協同地執行觸控與顯示兩個功能。顯示模組190可為液晶顯示模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發光二極體顯示模組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模組等可與觸控感應結構貼合的顯示模組。
具體而言,觸控感應結構110為製作在蓋板120上的單層觸控感應電極結構,換句話說,觸控感應結構110與蓋板120共同形成單片式玻璃觸控面板(One Glass Solution,OGS)。另外,觸控感應結構110之材質可為金屬奈米導線、透明金屬氧化物薄膜或金屬網格(Metal Mesh)等。
在製程中,觸控感應結構110為先形成於第二主表面122(此時蓋板120相較第2圖的情況為倒置,即第 二主表面122為上表面),接著再將蓋板120與觸控感應結構110設置於顯示模組190上。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100更包含遮蔽層140,遮蔽層140覆蓋凹槽123的頂面124、側面125與部分第二主表面122。如此一來,如第1圖所繪示,由上方觀看觸控裝置100時,第一主表面121便可區分為觸控顯示區121T與邊框區121F。具體而言,如第1圖與第2圖所繪示,邊框區121F在第二主表面122的正投影即為第二主表面122被遮蔽層140覆蓋的部份,觸控顯示區121T在第二主表面122的正投影即為第二主表面122設置觸控感應結構110的部份。相應的,顯示模組190也主要對應於觸控顯示區121T。
具體而言,遮蔽層140通常由不透明的油墨、光阻等材料形成,使觸控裝置100呈現出一邊框,用以遮蔽位於蓋板120之下的一些不透明的元件,如軟性電路板及導電線路等。遮蔽層140可以是單層的結構,也可是以多層材料堆疊而成的多層結構。遮蔽層140覆蓋凹槽123頂面124部份的厚度為小於等於20微米,較佳為3微米至20微米。應了解到,以上所舉之遮蔽層140之材質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選擇遮蔽層140之材質。
於本創作之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形成遮蔽層140於蓋板120的頂面124與第二主表面122上的方法可為塗佈再微影蝕刻或絲網印刷。
具體而言,當使用塗佈的方法時,首先塗佈遮蔽層140於凹槽123的頂面124與第二主表面122(此時蓋板120相較第2圖的情況為倒置,即第二主表面122為上表面,凹槽123朝向上方),接著再進行微影蝕刻的制程,並移除覆蓋於觸控顯示區121T在第二主表面122的正投影上的遮蔽層140。如此一來,遮蔽層140將可以均勻地形成於蓋板120的頂面124與第二主表面122位於邊框區121F的區域。
在形成遮蔽層140於蓋板120的頂面124與第二主表面122位於邊框區121F的區域之後,再接著形成遮蔽層140於蓋板120的側面125上。形成遮蔽層140於蓋板120的側面125上的方法可為噴墨或移印。
由於頂面124與側面125之間的夾角θ大於90度,於是將會形成一個斜坡(即側面125)連接頂面124與第二主表面122。遮蔽層140可以藉由噴墨或移印直接形成於側面125,因此,不會發生無法形成遮蔽層140於側面125上,或者遮蔽層140無法均勻地形成於側面125,導致遮蔽層140遮蔽不完全的情形。
具體而言,遮蔽層140的顏色為黑色或白色。應了解到,以上所舉之遮蔽層140的顏色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選擇遮蔽層140的顏色。
另外,此處需要注意的是,遮蔽層140為設置於蓋板120與指紋辨識結構130之間。換句話說,在製程 上,為先形成遮蔽層140於蓋板120上,再形成指紋辨識結構130於遮蔽層140上。
在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蓋板120更具有連接第一主表面121與第二主表面122的側面126。觸控裝置100更包含緩衝層160,緩衝層160設置於側面126上。具體而言,緩衝層160之材質可為固接膠。更具體地說,固接膠可為具有流動性和黏性的膠體,主要成份例如為丙烯酸樹脂,常溫下為液態,可經由一固化工藝例如紫外光而固化形成。固接膠在液體狀態下,可藉由射出成型、膠黏、噴塗或滾輪塗布等方式形成於側面126上。固接膠的黏度可為500至1200毫帕.秒,固化後的硬度可為60至90D(邵氏硬度),緩衝層160由蓋板120之側面126至緩衝層160的外表面的最大厚度T可為0.03至0.2毫米,較佳為0.08至0.12毫米。其中緩衝層160的外表面為遠離側面126的表面。於是,緩衝層160具有緩衝外力而保護蓋板120的功能。或者,蓋板120可能在加工過程中導致側面126出現微裂縫或缺口,緩衝層160在液態下還能與側面126的微裂縫或缺口進行毛細作用,修補該些微裂縫及缺口,提升蓋板120的強度。進一步的,採用前述特性的固接膠形成緩衝層160,可使得緩衝層160緊密且牢固的結合於側面126上,提高側面126的抗衝擊、抗破裂能力,從而提高蓋板120乃至觸控裝置100的整體強度,尤其針對前文單片式玻璃觸控面板,可提高觸控面板的抗摔、抗衝擊能力。
具體而言,蓋板120之材質為透明的高硬度材料。舉例來說,蓋板120之材質可為強化玻璃、藍寶石或者聚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蓋板120的第一主表面121與第二主表面122為經過化學或物理強化的表面,進一步的,蓋板120的側面126也可為經過化學或物理強化的表面,藉此可提高蓋板120的強度。蓋板120的第一主表面121和/或第二主表面122還可以是一曲面使蓋板120形成3D(三維)結構蓋板。
如第1圖與第2圖所繪示,第一主表面121更可區分為觸控顯示區121T、邊框區121F與指紋辨識區121R。具體而言,凹槽123在第一主表面121的正投影即為指紋辨識區121R,而頂面124在第一主表面121的正投影與指紋辨識區121R至少部分重疊。另外,指紋辨識結構130在第一主表面121上的正投影不與觸控感應結構110在第一主表面121上的正投影重疊。
具體而言,指紋辨識區121R的形狀為矩形,但並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區121R的形狀可為菱形、圓形或橢圓形。
具體而言,觸控裝置100更包含遮蔽圖案層142,設置於第二主表面122上,且環繞於凹槽123。遮蔽層140、遮蔽圖案層142的顏色不相同,舉例來說,遮蔽層140的顏色為黑色,遮蔽圖案層142的顏色為紅色或藍色。於是,第一主表面121更可包含標示區121E,用以明 確標示出指紋辨識區121R的位置,遮蔽圖案層142在第一主表面121的正投影即為標示區121E。
在相關製程上,首先為形成遮蔽層140於第二主表面122上,並且將在標示區121E於第二主表面122的正投影上的遮蔽層140移除而形成鏤空結構,接著在標示區121E於第二主表面122的正投影上形成遮蔽圖案層142。
第3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大致相同,以下主要將描述差異處。
指紋辨識結構130為積體電路晶片,設置於凹槽123的頂面124下方,且直接接觸覆蓋凹槽123之頂面124的遮蔽層140。應了解到,以上所舉之指紋辨識結構130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視實際需要,彈性選擇指紋辨識結構130的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方式中,遮蔽層140為具有遮光性的黏著材料。於是,遮蔽層140既具有遮蔽的功能,又可固定指紋辨識結構130於蓋板120的凹槽123中。
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結構130不一定要藉由遮蔽層140固定於蓋板120的凹槽123中,指紋辨識結構130亦可以藉由設置輔助元件而固定於蓋板120的凹槽123中,或者藉由設計凹槽123 的尺寸或形狀以使指紋辨識結構130卡合於蓋板120的凹槽123中。
如第1圖與第3圖所繪示,觸控裝置100更包含遮蔽圖案層142,設置於凹槽123的頂面124上。遮蔽層140、遮蔽圖案層142的顏色不相同,舉例來說,遮蔽層140的顏色為黑色,遮蔽圖案層142的顏色為紅色或藍色。於是,第一主表面121更可包含標示區121E,用以明確標示出指紋辨識區121R的位置,遮蔽圖案層142在第一主表面121的正投影即為標示區121E。
此處需要注意的是,遮蔽圖案層142亦可設置於第二主表面122上,因為相關描述與前述實施方式類同,所以此處不再贅述。
第4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又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與第3圖的實施方式大致相同,以下主要將描述差異處。
在本實施方式中,遮蔽層140僅具有遮蔽的功能,因此觸控裝置100更包含第一固定層150,設置於指紋辨識結構130與覆蓋凹槽123之頂面124的遮蔽層140之間,以將指紋辨識結構130固定於蓋板120的凹槽123中。
具體而言,第一固定層150之材質可為具有黏性的膠體,例如光學膠或固接膠。更具體地說,固接膠的主要成份例如為丙烯酸樹脂,常溫下為液態,可經由一固化工藝例如紫外光而固化形成。固接膠在液體狀態下,可 藉由射出成型、膠黏、噴塗或滾輪塗布等方式形成於指紋辨識結構130與遮蔽層140之間,並在固化後,緊密且穩固地結合指紋辨識結構130與遮蔽層140。固接膠的黏度可為500至1200毫帕.秒,固化後的硬度可為60至90D(邵氏硬度)。第一固定層150的厚度小於等於50微米,較佳為3微米至30微米,為進一步提高指紋辨識靈敏度,其厚度小於等於10微米。於是,第一固定層150亦可以強化蓋板120在凹槽123處之強度,特別是採用前述特性的固接膠形成第一固定層150,因為其黏度和硬度,可進一步強化蓋板120在凹槽123處之強度。
第5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與第4圖的實施方式大致相同,以下主要將描述差異處。
如第5圖所繪示,觸控裝置100更包含第二固定層170,第二固定層170設置於指紋辨識結構130與覆蓋凹槽123之側面125的遮蔽層140之間,並填滿凹槽123,以將指紋辨識結構130固定於蓋板120的凹槽123中。
具體而言,第二固定層170之材質可為具有黏性的膠體,例如光學膠或固接膠。第二固定層170的主要成分、形成方法與第一固定層150類似,因此不再贅述。第二固定層170與第一固定層150可連接成一體設置於指紋辨識結構130與凹槽頂面124與側面125的遮蔽層140之間。
由於第二固定層170在固化後可以緊密且穩固地結合指紋辨識結構130與遮蔽層140,並使凹槽123與指紋辨識結構130之間沒有空隙,因此第二固定層170可以穩固地固定指紋辨識結構130於凹槽123中,並且可以進一步強化蓋板120在凹槽123處之強度。
第6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的觸控裝置100與第5圖的觸控裝置100大致相同,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固定層170除了設置於指紋辨識結構130與覆蓋凹槽123之側面125的遮蔽層140之間,更包覆指紋辨識結構130。如此一來,第二固定層170亦可以具有緩衝外力而保護指紋辨識結構130的功能,減少在後續制程中外力對指紋辨識結構130的刮擦或損傷。
第7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的觸控裝置100與第5圖的觸控裝置100大致相同,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100的指紋辨識結構130直接接觸覆蓋凹槽123之頂面124的遮蔽層140。換句話說,指紋辨識結構130與頂面124之間沒有設置第一固定層150,且指紋辨識結構130藉由第二固定層170固定於凹槽123中。另外,第二固定層170還可以類似第6圖中的第二固定層170,進一步包覆指紋辨識結構130的側面和底面。
因為指紋辨識結構130直接接觸覆蓋凹槽123之頂面124的遮蔽層140,所以指紋辨識結構130與第一主表面121之間的距離將可以縮小,因而使指紋辨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更加提升。
第8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的觸控裝置100與第3圖的觸控裝置100大致相同,主要差異在於,遮蔽層140僅具有遮蔽的功能,觸控裝置100更包含第二固定層170,指紋辨識結構130藉由第二固定層170設置於側面125上,且指紋辨識結構130直接接觸覆蓋凹槽123之頂面124的遮蔽層140。換句話說,第二固定層170設置於指紋辨識結構130與覆蓋凹槽123之側面125的遮蔽層140之間,且第二固定層170僅設置於覆蓋凹槽123之側面125的遮蔽層140上,而沒有填滿凹槽123。
具體而言,第二固定層170之材質可為具有黏性的膠體,例如光學膠固接膠。第二固定層170的主要成分、形成方法與第一固定層150類似,因此不再贅述。
由於第二固定層170在固化後可以緊密且穩固地結合指紋辨識結構130與遮蔽層140,因此第二固定層170可以穩固地固定指紋辨識結構130於凹槽123中。另外,由於第二固定層170具有足夠的硬度且設置於凹槽123中,因此可以強化蓋板120在凹槽123處之強度。
第9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的觸控裝置100與第4圖的觸控裝置100大致相同,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結構110包含基板層111與觸控感應層112,觸控感應層112設置於基板層111之一表面上,基板層111位於蓋板120與觸控感應層112之間。另外,觸控感應層112可為單層觸控感應電極結構。
在相關的製程中,觸控感應層112為先形成於基板層111上,接著再將基板層111連同觸控感應層112以基板層111一側貼合於第二主表面122上且位於觸控顯示區121T,並將顯示模組190貼合於觸控感應層112。
第10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的觸控裝置100與第9圖的觸控裝置100大致相同,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層112為設置於基板層111上,且還位於蓋板120與基板層111之間。
在相關的製程中,觸控感應層112為先形成於基板層111上,接著再將基板層111連同觸控感應層112以觸控感應層112一側貼合於第二主表面122上,並將顯示模組190貼合於基板層111。
第11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 本實施方式的觸控裝置100與第4圖的觸控裝置100大致相同,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結構110包含基板層111、上層觸控感應層113以及下層觸控感應層114,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與下層觸控感應層114分別設置於基板層111之相對兩側,且上層觸控感應層113還位於蓋板120與基板層111之間。
在相關的製程中,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與下層觸控感應層114為先形成於基板層111之相對兩側,接著再將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貼合於第二主表面122上,並將顯示模組190貼合於下層觸控感應層114上。
具體而言,上層觸控感應層113以及下層觸控感應層114的電極走向為交錯設置。舉例來說,上層觸控感應層113的電極走向可為垂直走向,下層觸控感應層114的電極走向可為水平走向。上層觸控感應層113的電極可為驅動端走線,下層觸控感應層114的電極可為接收端走線;或者,上層觸控感應層113的電極可為接收端走線,下層觸控感應層114的電極可為驅動端走線。
第12圖繪示依照本創作再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100的剖面示意圖,其剖面位置為沿第1圖之線段2。本實施方式的觸控裝置100與第11圖的觸控裝置100大致相同,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結構110包含上層觸控感應層113、下層觸控感應層114、上層基板層115以及下層基板層116。下層觸控感應層114設置於下層基板層116上,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設置於上層基板層 115上,上層基板層115位於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與下層觸控感應層114之間,上層觸控感應層113還位於蓋板120與上層基板層115之間。
在相關的製程中,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與下層觸控感應層114為分別先形成於上層基板層115與下層基板層116之一側,接著再將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貼合於第二主表面122上,下層觸控感應層114貼合於上層基板層115上,並將顯示模組190貼合於下層基板層116上。
此處需要注意的是,其他實施方式並不限於前述描述。在其他實施方式中,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與上層基板層115的設置位置可以互相對調,下層觸控感應層114與下層基板層116的設置位置亦可以互相對調,只要上層觸控感應層113與下層觸控感應層114相互絕緣即可。
在前述第9圖至第12圖中,基板層111、上層基板層115及下層基板層116均為透明絕緣材料形成,例如玻璃或塑膠薄膜,塑膠薄膜可包括聚醯亞胺(PI)、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四氟乙烯(PTFE)等。觸控感應層112、上層觸控感應層113及下層觸控感應層114均為透光性較高的導電材料形成,例如金屬奈米導線、透明金屬氧化薄膜或金屬網格等。
此外,本創作一或多個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100還可包括一金屬環(圖未示),設置於凹槽123內,並 環繞於指紋辨識結構130周圍,可用於檢測觸碰物體、激活指紋辨識結構130和改善訊噪比。
在觸控裝置100中,藉由在蓋板120設置凹槽123,以及將指紋辨識結構130設置在凹槽123中,達到縮短指紋辨識結構123與觸控物例如手指之間的距離的功效,蓋板120除凹槽123以外的部份仍可維持合適之厚度,同時兼顧指紋辨識結構123的靈敏度以及蓋板120的結構強度的需求。
進一步來說,由於凹槽123的側面125形成一個連接頂面124與第二主表面122的斜坡,於是凹槽123將較易於加工形成於第二主表面122上,因而使蓋板120的製造良率能有效提升。另外,由於凹槽123的側面125分別與頂面124、第二主表面122之間的坡度較緩,指紋辨識結構130的感應電極結構亦較不容易於側面125分別與頂面124及第二主表面122的連接處斷裂而損壞。最後,因為遮蔽層140可以藉由噴墨或移印直接形成於側面125,於是不會發生無法形成遮蔽層140於側面125上,或者遮蔽層140無法均勻地形成於側面125上,導致遮蔽層140遮蔽不完全的情形。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觸控裝置
110‧‧‧觸控感應結構
120‧‧‧蓋板
121‧‧‧第一主表面
122‧‧‧第二主表面
123‧‧‧凹槽
124‧‧‧頂面
125、126‧‧‧側面
130‧‧‧指紋辨識結構
140‧‧‧遮蔽層
142‧‧‧遮蔽圖案層
160‧‧‧緩衝層
190‧‧‧顯示模組
D‧‧‧最小距離
T‧‧‧最大厚度
θ‧‧‧夾角

Claims (21)

  1. 一種觸控裝置,包含:一蓋板,具有相對之一第一主表面與一第二主表面,該第一主表面為一觸控面;一凹槽,設置於該第二主表面,且具有一頂面及相鄰於該頂面的一側面,該頂面與該側面之間的夾角大於90度;一指紋辨識結構,至少部分設置於該凹槽的頂面;以及一觸控感應結構,設置於該第二主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頂面與該側面之間的夾角為95度至175度。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頂面與該側面之間的夾角為110度至165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結構靠近該凹槽頂面的表面為該指紋辨識結構的頂面,該指紋辨識結構的頂面與該蓋板的該第一主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為50微米至450微米。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結構的頂面與該蓋板的該第一主表面之間的最小距離為80微米至400微米。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含一遮蔽層,覆蓋該凹槽的該頂面與該側面。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含一第一固定層,設置於該指紋辨識結構與覆蓋該凹槽之該頂面的該遮蔽層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含一第二固定層,設置於該指紋辨識結構與覆蓋該凹槽之該側面的該遮蔽層之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二固定層連同該第一固定層填滿該凹槽。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二固定層包覆該指紋辨識結構。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第一固定層之厚度為3微米至30微米。
  12. 如請求項6或7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遮蔽層之厚度為小於等於20微米。
  13. 如請求項6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結構直接接觸覆蓋該凹槽之該頂面的該遮蔽層。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觸控裝置,更包含一第二固定層,設置於該指紋辨識結構與覆蓋該凹槽之該側面的該遮蔽層之間。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結構為一感應電極結構。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感應電極結構設置於該凹槽以及部分之該第二主表面。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結構為一積體電路晶片。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應結構為製作在該蓋板上的觸控感應電極結構。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觸控感應結構包含一基板層與設置於該基板層之一側的一觸控感應層。
  2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蓋板更具有連接該第一主表面與該第二主表面的一側面;更包含:一緩衝層,設置於連接該第一主表面與該第二主表面的該側面上。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觸控裝置,其中該緩衝層由該蓋板之該側面至該緩衝層的外表面之最大厚度為0.03至0.2毫米。
TW104207701U 2015-02-03 2015-05-19 觸控裝置 TWM50632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5745 2015-02-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06323U true TWM506323U (zh) 2015-08-01

Family

ID=5433958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5898A TWI576734B (zh) 2015-02-03 2015-05-19 觸控裝置
TW104207701U TWM506323U (zh) 2015-02-03 2015-05-19 觸控裝置
TW104137364A TWI566188B (zh) 2015-02-03 2015-11-12 指紋辨識裝置
TW105100080A TWI554921B (zh) 2015-02-03 2016-01-04 觸控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5898A TWI576734B (zh) 2015-02-03 2015-05-19 觸控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7364A TWI566188B (zh) 2015-02-03 2015-11-12 指紋辨識裝置
TW105100080A TWI554921B (zh) 2015-02-03 2016-01-04 觸控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8131B2 (zh)
JP (1) JP6130939B2 (zh)
KR (1) KR20160095618A (zh)
CN (2) CN105528105A (zh)
TW (4) TWI5767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3064B (zh) * 2015-11-13 2017-03-01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with concealed blind hole and its making method
TWI576734B (zh) * 2015-02-03 2017-04-0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TWI582659B (zh) * 2015-11-27 2017-05-11 關鍵禾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指紋辨識之觸控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0043A (zh) * 2014-06-13 2016-01-2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
CN105468187A (zh) * 2014-06-18 2016-04-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
CN205384625U (zh) * 2015-06-05 2016-07-13 旭硝子株式会社 玻璃基板、保护玻璃、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
KR20170111827A (ko) * 2016-03-29 2017-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및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686235B1 (ko) * 2016-05-27 2016-12-15 (주) 아이시스 스마트폰용 윈도우글라스 제조방법 및 스마트폰용 윈도우글라스 제조용 폴리싱머신
KR20170140454A (ko) * 2016-06-10 2017-1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6684167B2 (ja) 2016-06-27 2020-04-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6934079B2 (ja) * 2016-06-27 2021-09-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555395B1 (ko) 2016-07-07 2023-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908305B (zh) * 2016-08-16 2021-08-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输入组件的制造方法、输入组件及终端
TWI741998B (zh) * 2016-08-22 2021-10-11 速碼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裝置
WO2018058481A1 (zh) * 2016-09-29 2018-04-0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模组的屏幕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18128990A (ja) * 2017-02-10 2018-08-16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40526B (zh) * 2017-04-27 2023-11-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092311B (zh) 2017-04-27 2020-03-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092310B (zh) * 2017-04-27 2020-04-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169452B (zh) * 2017-05-12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指纹模组、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1275920B1 (en) 2017-09-27 2022-03-15 Apple Inc. Elongated fingerprint sensor
KR102615589B1 (ko) * 2017-12-28 2023-12-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지문 인식이 가능한 표시 장치
CN108416280B (zh) * 2018-02-26 2021-09-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650695B (zh) * 2018-02-28 2019-02-11 群邁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8549499B (zh) * 2018-03-30 2021-07-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67165B (zh) * 2019-11-29 2021-10-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432410B2 (en) * 2019-12-05 2022-08-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US11189248B1 (en) 2020-05-06 2021-11-30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witching vision correction graphical outputs on a display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US11783629B2 (en) 2021-03-02 2023-10-10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15118A (ja) * 1999-05-06 2000-11-14 Canon Inc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格納した記憶媒体
US7546114B1 (en) * 2006-01-23 2009-06-09 Glaze Jr William Secure, light emitting cell phone
CN100514659C (zh) * 2007-01-15 2009-07-15 南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辨识器的薄膜封装构造
US8943580B2 (en) * 2007-09-24 2015-01-27 Apple Inc. Embedded authentication systems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8743082B2 (en) * 2010-10-18 2014-06-03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for combination touch, handwriting and fingerprint sensor
CN102478727B (zh) * 2010-11-28 2016-04-06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
KR20130057637A (ko) * 2011-11-24 2013-06-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접촉 감지 장치
WO2013100067A1 (ja) * 2011-12-27 2013-07-04 Hoya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カバー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用タッチ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13152525A (ja) * 2012-01-24 2013-08-08 Hoya Corp 携帯機器用カバー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携帯機器用タッチ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CN102662542A (zh) * 2012-03-27 2012-09-12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无金属电极层非搭接一体式电容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099159A (ja) * 2012-10-16 2014-05-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タッチパネル用前面板、こ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用前面板と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との一体型センサー基板
TWI489362B (zh) * 2012-10-29 2015-06-21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觸控感測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JP2014095992A (ja) * 2012-11-08 2014-05-22 Konica Minolta Inc 電子機器
DE102012022894A1 (de) * 2012-11-23 2014-05-28 Gabriele Lisa Trinkel Verfahren und System zur Personalisierung und Energieversorgung von Geschosse und Geschossabgabesysteme
JP5922008B2 (ja) * 2012-11-30 2016-05-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転写フィルムおよび透明積層体、それらの製造方法、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
NO340311B1 (no) * 2013-02-22 2017-03-27 Idex Asa Integrert fingeravtrykksensor
JP2014211731A (ja) * 2013-04-18 2014-11-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の作製方法、タッチパネル装置面付け基材、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TWI567619B (zh) * 2013-06-04 2017-01-21 達鴻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指紋辨識及觸控感應之感測面板、觸控裝置及其感測面板之製造方法
US9811713B2 (en) * 2013-11-22 2017-11-07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Secure human fingerprint sensor
CN104050445B (zh) * 2014-04-08 2018-10-16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装置、指纹识别装置的封装方法和智能终端
TWM484793U (zh) * 2014-05-23 2014-08-21 Dynacard Co Ltd 指紋辨識晶片封裝模組
TWI529582B (zh) * 2014-06-18 2016-04-1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觸控面板
CN104051367A (zh) * 2014-07-01 2014-09-17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芯片封装结构和封装方法
CN106304848A (zh) * 2014-07-07 2017-01-0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触摸屏和指纹传感器组件
CN204009946U (zh) * 2014-08-26 2014-12-10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其电子装置
CN104134063B (zh) * 2014-08-26 2018-01-30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检测组件及其电子装置
CN204242132U (zh) * 2014-09-11 2015-04-0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TWM517864U (zh) * 2015-02-03 2016-02-2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指紋辨識裝置
TWI576734B (zh) * 2015-02-03 2017-04-0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CN105511661B (zh) * 2015-02-03 2017-08-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734B (zh) * 2015-02-03 2017-04-0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TWI573064B (zh) * 2015-11-13 2017-03-01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with concealed blind hole and its making method
TWI582659B (zh) * 2015-11-27 2017-05-11 關鍵禾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指紋辨識之觸控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28105A (zh) 2016-04-27
CN105589592A (zh) 2016-05-18
KR20160095618A (ko) 2016-08-11
TW201621590A (zh) 2016-06-16
US20160224178A1 (en) 2016-08-04
JP6130939B2 (ja) 2017-05-17
TW201621752A (zh) 2016-06-16
TWI576734B (zh) 2017-04-01
TWI566188B (zh) 2017-01-11
US10198131B2 (en) 2019-02-05
JP2016143419A (ja) 2016-08-08
TW201621579A (zh) 2016-06-16
TWI554921B (zh) 2016-10-21
CN105589592B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734B (zh) 觸控裝置
TWI574186B (zh) 觸控裝置
US9772730B2 (en) Touch panel with function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US20170372123A1 (en) Fingerprint sensor module assembly integrated with cover window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10514798B2 (en) Touch panel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529582B (zh) 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觸控面板
JP2018097871A (ja) 光学式イメージ認識センサー内蔵型平面表示装置
TWI588566B (zh) 觸控面板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6354296B (zh) 显示设备
TW201510615A (zh) 顯示裝置
KR102329182B1 (ko) 휴대 전자 기기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전자 기기
JP2012098973A (ja) ガラス複合体及びそのガラス複合体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KR102535371B1 (ko) 디스플레이용 커버 기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517864U (zh) 指紋辨識裝置
TW201539269A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KR20170061015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40011199A (ko) 터치스크린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