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17864U - 指紋辨識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指紋辨識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17864U
TWM517864U TW104218193U TW104218193U TWM517864U TW M517864 U TWM517864 U TW M517864U TW 104218193 U TW104218193 U TW 104218193U TW 104218193 U TW104218193 U TW 104218193U TW M517864 U TWM517864 U TW M51786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buffer structure
cover
identification device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218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楊河波
李裕文
張羽
蘇富榆
許良珍
高超
Original Assignee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51050490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5589592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17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17864U/zh

Links

Description

指紋辨識裝置
本新型係關於一種指紋辨識裝置,且特別係關於一種可抗外力撞擊之指紋辨識裝置。
由於指紋識別技術可起到良好的防盜作用和個人隱私保護作用,故近年來逐漸應用於行動裝置上,以防止該行動裝置遭盜用。具體來說,此類行動裝置包含蓋板、指紋辨識器以及觸控顯示裝置。觸控顯示裝置係設置於蓋板內表面的中央區域,以供使用者操作及顯示資訊。指紋辨識器系設置於蓋板內表面的周邊區域,以辨識使用者的指紋。
為了有效達到指紋辨識的效果,指紋辨識器至蓋板外表面的距離必須小於一定尺寸。換句話說,在蓋板中對應於指紋辨識器的部份,其厚度必須足夠薄到讓指紋辨識器能夠達到指紋辨識的效果。然而,當該部份的厚度薄到這樣的程度時,卻使得該部份受到外力撞擊時,容易發生破裂的狀況而造成蓋板的損壞。
本新型所揭露之技術方案可減少蓋板受外力撞擊而破裂的狀況。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方式,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包含一蓋板、一指紋辨識器以及一緩衝結構。蓋板具有一內表面以及一觸碰面。內表面與觸碰面係位於蓋板的相反側。指紋辨識器係設置於蓋板之內表面。緩衝結構橫跨指紋辨識器並固定於蓋板之內表面,緩衝結構之斷裂強度係高於蓋板之最低斷裂強度。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方式,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包含一蓋板、一指紋辨識器以及一緩衝結構。蓋板具有一內表面以及一觸碰面。內表面與觸碰面係位於蓋板的相反側。指紋辨識器係設置於蓋板之內表面。緩衝結構橫跨指紋辨識器並固定於蓋板之內表面。緩衝結構包含複數纖維。
於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緩衝結構橫跨指紋辨識器並固定於蓋板之內表面,故當外力撞擊蓋板時,即使對應於指紋辨識器的部份蓋板之厚度較薄,緩衝結構可分散或吸收此較薄處所受到的外力,從而減少蓋板受外力撞擊而破裂的狀況。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新型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新型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0、100a、100b‧‧‧蓋板
110、110a、110b‧‧‧內表面
120、120a、120b‧‧‧觸碰面
121‧‧‧可視區
122‧‧‧非可視區
123‧‧‧指紋辨識區
200‧‧‧指紋辨識器
210‧‧‧背面
220‧‧‧正面
300、300a、300b、300c‧‧‧緩衝結構
310、320、310a、320a‧‧‧周邊部
311、321‧‧‧黏著面
330、330b、330c‧‧‧應力吸收部
400‧‧‧遮光層
510‧‧‧觸控感應結構
520‧‧‧導線結構
600‧‧‧顯示模組
700‧‧‧黏著層
800、800a、800b‧‧‧封裝膠體
G1、G2‧‧‧凹槽
H‧‧‧孔洞
L1、L2‧‧‧長度
O‧‧‧開口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 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上視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所示觸控裝置沿著A-A’線的剖面圖;第3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第4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第5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第6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第7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第8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第9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第10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以及第11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新型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 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新型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新型。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繪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 的上視示意圖。第2圖繪示第1圖所示觸控裝置沿著A-A’線的剖面圖。如第1及2圖所示,於本實施方式中,觸控裝置包含蓋板100、指紋辨識器200以及緩衝結構300,指紋辨識裝置可至少由這三者所共同構成。蓋板100具有內表面110與觸碰面120。內表面110與觸碰面120是相背對的。換句話說,內表面110與觸碰面120係分別位於蓋板100的相反側。指紋辨識器200係設置於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上。 緩衝結構300橫跨指紋辨識器200,且緩衝結構300係固定於蓋板100之內表面110。
如此一來,當外力撞擊蓋板100時,即使對應 於指紋辨識器200的部份蓋板100之厚度較薄,固定在內表面110上的緩衝結構300仍可分散或吸收此較薄處所受到的外力,從而減少蓋板100受外力撞擊而破裂,或者指紋辨識器200脫落的狀況。舉例來說,於本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蓋板100之內表面110具有凹槽G1,指紋辨識器200係位於凹槽G1內,以降低指紋辨識器200至蓋板100之觸碰 面120的距離,從而利於指紋辨識。雖然凹槽G1薄化了其上方的部份蓋板100厚度,但由於緩衝結構300橫跨指紋辨識器200,故可位於凹槽G1下方,且由於緩衝結構300係固定於內表面110,因此,施加於凹槽G1上方之部份蓋板100的外力可傳遞並分散至緩衝結構300,或被緩衝結構300所吸收。如此一來,緩衝結構300可減少蓋板100受外力撞擊而破裂的狀況。
另外,由於指紋辨識器200位於凹槽G1中,故 指紋辨識器200至觸碰面120的距離主要係取決於凹槽G1的深度,而與蓋板100的厚度相對無關。如此一來,可在維持指紋辨識器200至觸碰面120的距離的情況下,增加蓋板100的厚度,以提升蓋板100的結構強度。
為了有效分散或吸收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緩衝結構300包含複數纖維。具體來說,緩衝結構300可由複數纖維所編織而成。舉例來說,緩衝結構300可由複數纖維單向編織或交叉編織而成,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編織方式為限。形成緩衝結構300的纖維可為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凱芙拉(Kevlar®)纖維,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換句話說,緩衝結構300可為碳纖維結構、玻璃纖維結構或凱芙拉纖維結構,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為了使緩衝結構300在蓋板100破裂前均可分 散或吸收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緩衝結構300的斷裂強度(Fracture Strength)係高於蓋板100的最低斷裂強度。如此一來,在蓋板100受到過大的力量而 斷裂前,緩衝結構300都不會斷裂,而仍能達到分散或吸收蓋板100所承受應力的效果。舉例來說,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凱芙拉(Kevlar®)纖維均具有高斷裂強度的特性,故可做為緩衝結構300的材料。當然,本新型並不以上述材料為限,舉凡任何能使緩衝結構300的斷裂強度高於蓋板100的最低斷裂強度之材料,均可做為緩衝結構300的材料。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緩衝結構300的厚度小於等於300微米,較佳而言,緩衝結構300的厚度小於等於100微米。藉由上述的厚度設計,可利於緩衝結構300在不過厚而影響其他元件組裝的情況下達到分散或吸收應力的效果。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緩衝結構 300包含相對兩周邊部310與320。這兩周邊部310與320係分別位於指紋辨識器200的相對兩側並固定於蓋板100之內表面110。如此一來,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可藉由周邊部310與320傳遞給緩衝結構300。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緩衝結構 300還包含應力吸收部330。應力吸收部330係連接於兩周邊部310與周邊部320之間。應力吸收部330橫跨指紋辨識器200。由於緩衝結構300所採用之材料,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凱芙拉纖維等等,具有高抗拉伸能力,故即使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藉由周邊部310與320傳遞至應力吸收部330,由上述纖維所編織而成的應力吸收部330也不易損壞,同時也因為編織的形式而增加了比表面積,從而增加了受力面積,而可有效地分散或吸收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緩衝結構300可無須整體 均由纖維所編織而成,進一步來說,周邊部310及/或周邊部320可不是由纖維編織而成,而應力吸收部330可由纖維編織而成。於部份實施方式中,緩衝結構300整體均可由纖維編織而成。進一步來說,周邊部310、周邊部320與應力吸收部330均可由纖維編織而成。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緩衝結構 300不僅可分散或吸收蓋板100所承受的應力,還可幫助固定指紋辨識器200。具體來說,於部份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器200具有相背對的背面210以及正面220。背面210係背向蓋板100之內表面110。正面220係朝向蓋板100之內表面110,且正面220上具有辨識元件(未示於圖中)以辨識指紋。指紋辨識器200係夾設於緩衝結構300的應力吸收部330與蓋板100之間。如此一來,應力吸收部330可將指紋辨識器200緊壓於蓋板100上,而防止指紋辨識器200移動。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指紋辨識器 200之背面210係黏著於緩衝結構300之應力吸收部330,如此一來,指紋辨識器200可更穩固地固定於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上。舉例來說,緩衝結構300可為複數纖維與黏著劑複合而成的具有黏性的複合層結構,以利應力吸收部330黏著指紋辨識器200的背面210。進一步來說,緩衝結構300之材質可包含樹脂或其他適合的黏著材料。舉例來說,形成緩衝結構300的纖維可先經由含浸處理,以使這些纖維的表面附著有樹脂或其他適合的黏著材料。如此一來,當這些纖 維編織成緩衝結構300時,緩衝結構300可具有黏性,以利應力吸收部330黏著指紋辨識器200的背面210。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應力吸收部 330具有開口O。開口O係朝向指紋辨識器200的,以利應力吸收部330容納指紋辨識器200。進一步來說,指紋辨識器200的背面210會位於蓋板100的凹槽G1外,而應力吸收部330可呈彎曲狀,且其彎曲所定義出的開口O係朝向指紋辨識器200,以利應力吸收部330接觸或黏著指紋辨識器200的背面210。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蓋板100為 透光蓋板,以供使用者觀看觸控裝置的顯示畫面。舉例來說,蓋板100之材質可為透光材質,如玻璃、藍寶石或者聚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等等,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指紋辨識裝置還包含遮光層400、觸控感應結構510以及導線結構520。遮光層400與觸控感應結構510係分別設置於內表面110的不同區域。導線結構520電性連接觸控感應結構510。部份遮光層400係位於導線結構520與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之間,以遮蔽導線結構520。部份遮光層400係位於指紋辨識器200與蓋板100的內表面110之間,且遮光層400在蓋板100上的正投影至少覆蓋指紋辨識器200,以遮蔽指紋辨識器200。觸控感應結構510與蓋板100之間不具有遮光層400,以利使用者觀看觸控感應結構510下方的顯示畫面。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遮光層400之材質可為油墨或光阻材料,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透光蓋板100的觸碰面120為觸控操作面,故於 部分實施方式中,觸碰面120上可選擇性地設置防髒汙、防指紋、抗刮及/或抗眩等功能層。如第1及2圖所示,觸碰面120包含可視區121、非可視區122與指紋辨識區123。可視區121用以顯示資訊給使用者觀看並供使用者以觸控的方式操作觸控裝置。非可視區122圍繞可視區121,而用以遮蔽導線結構520與其他不透光元件,遮光層400所在的區域定義出非可視區122。非可視區122亦包含指紋辨識區123。指紋辨識區123係位於指紋辨識器200正上方。換句話說,指紋辨識器200在觸碰面120上的正投影與指紋辨識區123至少部份重疊。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至少部份指紋辨識區123 的顏色與非可視區122的其他區域的顏色不同,以標示出指紋辨識器200的位置,而便於使用者將手指移動至指紋辨識區123,使得位於指紋辨識區123正下方的指紋辨識器200能夠有效辨識使用者的指紋。舉例來說,位於指紋辨識器200與蓋板100之間的部份遮光層400之顏色與其他部份的遮光層400之顏色可不同,以使指紋辨識區123的顏色與非可視區122的顏色不同,而標示出指紋辨識器200的位置。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緩衝結構 300之兩周邊部310與320係固定於遮光層400。如此一來,緩衝結構300可藉由遮光層400固定於蓋板100的內表面110。換句話說,當蓋板100的觸碰面120承受應力時,應力可藉由遮光層400傳遞至緩衝結構300,而緩衝結構300 可分散或吸收此應力。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緩衝結構 300之兩周邊部310與320係黏著於遮光層400。舉例來說,形成緩衝結構300的纖維可先經由含浸處理,以使這些纖維的表面附著有樹脂或其他適合的黏著材料。如此一來,當這些纖維編織成緩衝結構300時,緩衝結構300的周邊部310與320可具有黏性,以黏著於遮光層400。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凹槽G1為 沿著由觸碰面120朝內表面110的方向漸擴的凹槽,以利凹槽G1的製作。具體來說,在製作凹槽G1的過程中,特別是當蓋板100的材質為硬度相對高的材料(如強化玻璃)時,此漸擴狀的凹槽G1之槽壁係較不易發生崩毀。因此,漸擴狀凹槽G1的結構設計可有效提高蓋板100的製造良率。當然,於其他實施方式中,凹槽G1亦可為其他形狀,而不以上述漸擴狀凹槽為限。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如第2圖所示,觸控裝置還 包含顯示模組600。觸控感應結構510位於顯示模組600與蓋板100之間,且觸控感應結構510與顯示模組600均位於可視區121正下方。換句話說,觸控感應結構510與顯示模組600在蓋板100的觸碰面120上的正投影係位於可視區121內,以分別提供觸控以及顯示的功能。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顯示模組600可為液晶顯示模組(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LCM)、發光二極體顯示模組、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顯示 模組、電泳顯示模組(Electrophoretic Display)等可與觸控感應結構510貼合的顯示模組,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觸控感應結構510包含複 數透明導電圖案於其中,此透明導電圖案的材質可為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由於部份遮光層400係位於導線結構520與蓋板100之間,故使用者從蓋板100的觸碰面120外觀看觸控裝置時,導線結構520可被遮光層400所遮蔽,因此,導線結構520可不必採用透光元件,故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導線結構520可包含複數金屬導線,此金屬導線的材質可為銅或銀,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觸控感應結構510中的透明導電圖案係電性連 接導線結構520的金屬導線,而導線結構520的金屬導線係電性連接可撓性電路板(未示於圖中)。如此一來,當觸控感應結構510中的透明導電圖案感應到觸控訊號時,此觸控訊號可藉由導線結構520的金屬導線傳遞給可撓性電路板上的控制晶片。
於部份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器200可為具有 指紋辨識功能的晶片,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器200可為指紋辨識電極,直接形成於遮光層400上,以進一步減小指紋辨識器200距離觸摸物體(如使用者手指)的距離,提高指紋識別靈敏度。
第3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 置的剖面圖。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 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周邊部310a及320a與前述周邊部310及320的尺寸不同。進一步來說,於本實施方式中,周邊部310a具有最靠近蓋板100之黏著面311。換句話說,此黏著面311為周邊部310上最靠近蓋板100的表面,並黏著於遮光層400。此黏著面311具有長度L1。長度L1係介於0.2毫米至5毫米之間,以利周邊部310穩固定地固定於遮光層400上。較佳來說,長度L1係介於0.5至2毫米之間,此長度設計可較佳地讓周邊部310固定於遮光層400上。類似於周邊部310a,於部份實施方式中,周邊部320a具有最靠近蓋板100之黏著面321,此黏著面321具有長度L2。長度L2係介於0.2毫米至5毫米之間,較佳來說,長度L2係介於0.5至2毫米之間。藉由長度L1與L2的上述設計,可幫助緩衝結構300a更穩固地與遮光層400相固定。
第4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 置的剖面圖。如第4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還可包含黏著層700。黏著層700係黏著於指紋辨識器200與遮光層400之間。進一步來說,黏著層700係夾設於指紋辨識器200的正面220與遮光層400之間,以黏著指紋辨識器200與遮光層400,從而固定指紋辨識器200。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指紋辨識器200可藉由黏 著層700固定於遮光層400上,故於部份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器200下方的應力吸收部330可無須起到固定指紋辨識器200的效果。換句話說,指紋辨識器200下方的應力吸收 部330可不具黏性。於部份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器200下方的應力吸收部330亦可具黏性,如此一來,指紋辨識器200的正面220可黏著於黏著層700,而指紋辨識器200的背面210可黏著於應力吸收部330,從而更穩固地固定指紋辨識器200。於部份實施方式中,黏著層700的材質可為固態膠帶(如雙面膠帶)或液態光學膠或紫外光固化膠,可通過塗佈或壓合的方式形成於遮光層400與指紋辨識器200之間,但本新型並不以此為限。
第5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 置的剖面圖。如第5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於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還包含封裝膠體800。封裝膠體800係填於凹槽G1,以將指紋辨識器200固定於蓋板100的凹槽G1中。進一步來說,封裝膠體800可填滿凹槽G1,其材質可為具有黏性的膠體,例如光學膠或紫外光固化膠。由於封裝膠體800在固化後可以緊密且穩固地結合指紋辨識器200與遮光層400,並有效地縮小指紋辨識器200與凹槽G1的槽壁之間的空隙,因此,封裝膠體800可以穩固地固定指紋辨識器200於凹槽G1中,並且可以進一步強化凹槽G1處的蓋板100之強度。於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亦可選擇性地包含第4圖所示的黏著層700,以進一步地固定指紋辨識器200。
第6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 置的剖面圖。如第6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封裝膠體800a除了填滿凹槽G1之 外,還溢出凹槽G1外,並填滿緩衝結構300與指紋辨識器200之間的空隙。換句話說,緩衝結構300可覆蓋並接觸封裝膠體800a。更具體地說,緩衝結構300之應力吸收部330係黏著於封裝膠體800a之外表面。如此一來,封裝膠體800a不僅可固定指紋辨識器200,還可固定緩衝結構300,如此,封裝膠體800a結合緩衝結構300可更進一步強化凹槽G1處的蓋板100之強度。於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亦可選擇性地包含第4圖所示的黏著層700,以進一步地固定指紋辨識器200。
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可僅封裝膠體800a具黏 性,而應力吸收部330不具黏性。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可僅應力吸收部330具黏性,而封裝膠體800a不具黏性。於部分實施方式中,封裝膠體800a與應力吸收部330可均具黏性。
第7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 置的剖面圖。如第7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緩衝結構300係包覆於封裝膠體800b內,而可被封裝膠體800b固定於蓋板100上。換句話說,緩衝結構300整體均位於封裝膠體800b中而不外露,而可被封裝膠體800b所固定。如此一來,當封裝膠體800b具有黏性時,緩衝結構300可不具黏性。換句話說,形成緩衝結構300的纖維可無須經過樹脂等黏著材料的含浸處理,而降低緩衝結構300的製作工序與成本。於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裝置亦可選擇性地包含第4圖所示的黏著層700,以進一步地固定指紋辨識器200。
第8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 置的剖面圖。如第8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蓋板100a不具有前述之凹槽G1。進一步來說,蓋板100a之內表面110a位於指紋辨識器200上方處係平坦的而無凹槽。然而,雖然蓋板100a不具有凹槽G1,但內表面110a至觸碰面120a的距離較佳仍係足夠小到讓指紋辨識器200可有效辨識指紋。因此,為了滿足指紋辨識的作用,蓋板100a的厚度可能仍過薄,而容易在外力撞擊下受損。但由於在本實施方式中,緩衝結構300仍橫跨指紋辨識器200並固定於蓋板100a的內表面110a,因此仍可幫助分散或吸收蓋板100a所承受的應力。於本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器200可由具黏性的應力吸收部330所固定,亦可由位於指紋辨識器200與遮光層400之間的黏著層700(可參閱第4圖)所固定。
第9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 置的剖面圖。如第9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蓋板100b的內表面110b係平坦的,而蓋板100b的觸碰面120b具有凹槽G2。指紋辨識器200在觸碰面120b上的正投影係位於凹槽G2內。如此一來,凹槽G2可降低指紋辨識器200至觸碰面120b的最短距離,從而利於指紋辨識。雖然凹槽G2薄化了其下方的部份蓋板100b厚度,但由於緩衝結構300係位於凹槽G2下方,且由於緩衝結構300係固定於內表面110,因此,施加於凹槽G2的外力可傳遞並分散至緩衝結構300,或被緩衝結構300所吸收。 如此一來,緩衝結構300可減少蓋板100b受外力撞擊而破裂的狀況。
另外,於第9圖中,由於指紋辨識器200在觸碰 面120b上的正投影係位於凹槽G2中,故指紋辨識器200至觸碰面120b的最短距離主要係取決於凹槽G2的深度,而與蓋板100b的厚度相對無關。如此一來,可在維持指紋辨識器200至觸碰面120b的最短距離的情況下,增加蓋板100b的厚度,以提升蓋板100b的結構強度。
另外,於部份其他實施例中,可使得蓋板100b 的觸碰面120b具有凹槽G2,同時蓋板100b的內表面110b具有如第2至7圖所示的凹槽G1,指紋辨識器200位於凹槽G1內,凹槽G2與凹槽G1的正投影至少部份重合。雖然蓋板100b的內表面110b與觸碰面120b均具有凹槽而強度較弱,但由於緩衝結構300係位於凹槽G2下方,且由於緩衝結構300係固定於內表面110,因此,施加於凹槽G2的外力可傳遞並分散至緩衝結構300,或被緩衝結構300所吸收。如此一來,緩衝結構300可減少蓋板100b受外力撞擊而破裂的狀況。
第10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 裝置的剖面圖。如第10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指紋辨識器200不是夾設於緩衝結構300b與蓋板100之間。進一步來說,緩衝結構300b係至少部份地夾設於指紋辨識器200與蓋板100之間。更具體地說,緩衝結構300b的應力吸收部330b係夾設於指紋辨識 器200與蓋板100b之間。以第10圖的實施方式來講,指紋辨識器200位於凹槽G1內,而緩衝結構300覆蓋凹槽G1的底面和側面。由於應力吸收部330b係位於指紋辨識器200與蓋板100之間,故於部份實施方式中,應力吸收部330b可為不透光的,或者緩衝結構300b整體均為不透光的,以遮蔽指紋辨識器200。當指紋辨識器200被應力吸收部330b所遮蔽時,於部份實施方式中,指紋辨識器200上方的部份遮光層400可省略,或者遮光層400的厚度可降低,而藉由緩衝結構300b來增強指紋辨識區123的遮光效果。
第11圖繪示依據本新型另一實施方式之觸控裝置的剖面圖。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第10圖所示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係在於:緩衝結構300c具有孔洞H,孔洞H係開設於應力吸收部330c。指紋辨識器200係穿過緩衝結構300c的孔洞H,而固定於遮光層400,以縮短指紋辨識器200至觸碰面120的距離,而幫助指紋辨識器200的指紋辨識作業。緩衝結構300c覆蓋凹槽G1的部份底面與側面。
雖然本新型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新型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新型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蓋板
110‧‧‧內表面
120‧‧‧觸碰面
121‧‧‧可視區
122‧‧‧非可視區
123‧‧‧指紋辨識區
200‧‧‧指紋辨識器
210‧‧‧背面
220‧‧‧正面
300‧‧‧緩衝結構
310、320‧‧‧周邊部
330‧‧‧應力吸收部
400‧‧‧遮光層
510‧‧‧觸控感應結構
520‧‧‧導線結構
600‧‧‧顯示模組
G1‧‧‧凹槽
O‧‧‧開口

Claims (20)

  1. 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包含:一蓋板,具有一內表面以及一觸碰面,該內表面與該觸碰面係分別位於該蓋板的相反側;一指紋辨識器,設置於該蓋板之該內表面上;以及一緩衝結構,橫跨該指紋辨識器並固定於該蓋板之該內表面,該緩衝結構之斷裂強度係高於該蓋板之最低斷裂強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器係夾設於該緩衝結構與該蓋板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指紋辨識器具有背向該內表面之一背面,該指紋辨識器之該背面係黏著於該緩衝結構。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包含相對兩周邊部,該兩周邊部係分別位於該指紋辨識器的相對兩側並固定於該蓋板之該內表面。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更包含一應力吸收部,該應力吸收部係連接於該兩周邊部之間,且該應力吸收部橫跨該指紋辨識器,該應力吸收部係由複數纖維與黏著劑複合而成的。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遮光層,設置於該內表面上,且該遮光層在該蓋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蓋該指紋辨識器,該緩衝結構之該兩周邊部係固定於該遮光層。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兩周邊部係黏著於該遮光層。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黏著層,黏著於該指紋辨識器與該遮光層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係由複數纖維與黏著劑複合而成的。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之至少一該周邊部具有最靠近該蓋板之一黏著面,該黏著面之長度係介於0.2毫米至5毫米之間。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的厚度小於等於300微米。
  12. 如請求項1或6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封裝膠體,其中該蓋板之該內表面具有一凹槽,該指紋辨識器係位於該凹槽內,該封裝膠體係填於該凹槽,該緩衝結構覆蓋並接觸該封裝膠體。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係黏著於該封裝膠體。
  14. 如請求項1或6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更包含一封裝膠體,其中該蓋板之該內表面具有一凹槽,該指紋辨識器係位於該凹槽內,該封裝膠體係填於該凹槽,該緩衝結構係包覆於該封裝膠體內。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觸碰面具有一凹槽,該指紋辨識器在該觸碰面上的正投影係位於該凹槽內。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係至少部份地夾設於該指紋辨識器與該蓋板之間。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具有一孔洞,該指紋辨識器係穿過該緩衝結構之該孔洞。
  18. 一種指紋辨識裝置,包含:一蓋板,具有一內表面以及一觸碰面,該內表面與該觸碰面係分別位於該蓋板的相反側;一指紋辨識器,設置於該蓋板之該內表面;以及 一緩衝結構,橫跨該指紋辨識器並固定於該蓋板之該內表面,其中該緩衝結構包含複數纖維。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為碳纖維結構、玻璃纖維結構或凱芙拉纖維結構。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指紋辨識裝置,其中該緩衝結構係由該些纖維編織並與黏著劑複合而成的。
TW104218193U 2015-02-03 2015-11-12 指紋辨識裝置 TWM5178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55745 2015-02-03
CN201510504907.6A CN105589592B (zh) 2015-02-03 2015-08-18 指纹辨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17864U true TWM517864U (zh) 2016-02-21

Family

ID=5581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218193U TWM517864U (zh) 2015-02-03 2015-11-12 指紋辨識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5178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6188B (zh) * 2015-02-03 2017-01-1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指紋辨識裝置
CN110659556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66188B (zh) * 2015-02-03 2017-01-11 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指紋辨識裝置
CN110659556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6188B (zh) 指紋辨識裝置
TWI571780B (zh) 觸控裝置
US20200185641A1 (en)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US9772730B2 (en) Touch panel with function of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KR102386654B1 (ko) 커버 윈도우,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TWI471636B (zh) 觸控顯示裝置
US10514798B2 (en) Touch panel with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489123B1 (ko) 폴더블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201810119A (zh) 指紋辨識裝置
US10347864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200294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6214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502439B (zh) 触控显示设备
TWM517864U (zh) 指紋辨識裝置
CN204926035U (zh) 指纹辨识装置
JP2012098973A (ja) ガラス複合体及びそのガラス複合体を用いた入力装置
KR20170093627A (ko) 터치 윈도우
KR20160075208A (ko) 터치센서모듈
KR20180057089A (ko) 전극 부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TWI504982B (zh) 顯示裝置
KR20170086304A (ko) 터치 윈도우
JP2014089737A (ja) 成形部材及び透光型入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