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25334U -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25334U
TWM425334U TW100222409U TW100222409U TWM425334U TW M425334 U TWM425334 U TW M425334U TW 100222409 U TW100222409 U TW 100222409U TW 100222409 U TW100222409 U TW 100222409U TW M425334 U TWM425334 U TW M42533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substrate
touch panel
outer sid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222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ing-Hsi Wang
Yu-Je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0222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25334U/zh
Publication of TWM425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25334U/zh
Priority to CN2012205118260U priority patent/CN202838263U/zh
Priority to CN201210370642.1A priority patent/CN103135833B/zh
Priority to DE202012103998U priority patent/DE202012103998U1/de
Priority to JP2012006352U priority patent/JP3180669U/ja
Priority to US13/669,249 priority patent/US20130135229A1/e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M425334 五、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創作是有關於-種觸控面板及應用其之觸控顯示 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種感應結構與訊號傳輪線分別形 成於不同元件之觸控面板及應用其之觸控顯干面板 【先前技術】 傳統的觸控面板包括基板、感應層及數條訊號傳輸 線,其中,感應層形成於基板上,而訊號傳輸線連接於感 應層且形成於基板之邊緣。訊號傳輸線可傳輸感應層之觸 控訊號給一電路板。 然而’由於基板需要提供邊緣部給訊號傳輸線,因此 基板的尺寸無法有效縮小。 【新型内容】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及應用其之觸控顯示 面板,可縮小觸控面板的尺寸。 根據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觸控面板。觸控面 板包括一基板、一感應結構層及一電性接墊層。基板具有 一感應面及一外側面,基板之外側面與感應面定義一邊 界。感應結構層形成於基板之感應面上且延伸至邊界。電 性接塾層形成於基板之外側面並延伸至邊界,以連接於感 應結構層。 根據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觸控顯示面板。 M425334 觸控顯示面板包括觸控面板、一顯示面板及一外框。觸控 面板包括一基板、一感應結構層及一電性接墊層。基板具 有一感應面及一外側面,基板之外側面與感應面定義一邊 界。感應結構層形成於基板之感應面上且延伸至邊界。電 性接墊層形成於基板之外侧面並延伸至邊界,以連接於感 應結構層。外框包括一框體及一訊號線層。框體容置觸控 面板及顯示面板且具有一内側面。訊號線層形成於框體之 内側面上,且連接於電性接墊層。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内容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 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實施方式】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 板的外觀圖。觸控面板11〇包括電容式觸控面板及電阻式 觸控面板,本實施例係以電容式觸控面板為例說明。 觸控面板110包括基板m、感應結構層112及電性 接墊層113。 基板111具有感應面111 a及外侧面,本實施例中, 外侧面包括第一外側面lllsl及第二外側面Uis2,第一 外側面lllsl與第二外側面11152例如是相鄰接之二外侧 面第外侧面111 s 1及第二外侧面111S2定義基板11 ^ 的邊界,其中,第一外側面lllsl與感應面iiia連接於一 邊界B1,而第二外侧面Uls2與感應面ma連接於另一 邊界B2。 5 M425334 基板111的材質例如是玻璃、聚碳酸醋(Polycarbonate, PC )、聚 g旨(Poly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聚曱基丙稀 酸曱醋(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或環烯煙共聚合 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等透明材質。 如第1圖所示,感應結構層112形成於基板lu之感 應面11 la上且延伸至邊界B1及B2。感應結構層112包括 數條感應結構114。該些感應結構114之一位置受到觸控, 感應結構114傳送觸控訊號至印刷電路板150 (印刷電路 板150繪示於第3圖)’印刷電路板150依據觸控訊號計 算該位置的座標。 本實施例中,該些感應結構114包括數個第一感應結 構114x及數個第一感應結構114y。 如第1圖所示,該些第一感應結構114x沿第一方向 D1形成於基板111上且包括數個第一感應單元114x1及數 條第一橋接線114x2。其中’第一方向D1例如是X軸向。 相鄰二第一感應單元114x1由對應之第一橋接線114x2連 接。該些第一感應結構114x可感應手指或觸控筆之觸控, 並沿第一方向D1傳輸對應之觸控訊號至印刷電路板150。 如第1圖所示,該些第一感應單元114x1中包括數個 邊界感應單元114x3,其中邊界感應單元114x3鄰近邊界 B1,且其邊緣與邊界B1實質上對齊,例如是共線。 如第1圖所示,該些第二感應結構114y沿第二方向 D2形成於基板111上且包括數個第二感應單元114yl及數 條第二橋接線114y2。其中,第二方向D2例如是γ軸向。 相鄰二第二感應單元114yl由對應之第二橋接線114y2連 ^5334
X
I 麵。該些第二感應結構114y可感應手指或觸控筆之觸控’ 教沿第一方向D1傳輸對應之觸控訊號至印刷電路板 卫50。此外,第二橋接線114y2與對應之第一橋接線ιΐ4χ2 被絕緣塊(未繪示)電性隔離,可避免第二感應結構U4y 電性接觸於第一感應結構114x。 ' 如第1圖所示’該些第二感應單元114yl包括數個邊 界感應單元114y3。其中,邊界感應單元U4y3鄰近邊界 B2 ’且其邊緣與邊界B2實質上對齊,例如是共線。 鲁 此外,第一感應單元114x1及第二感應單元114yl的 材料例如是透明導電材料(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 TCO)或透明的有機導電材料,其中,透明導電材料如銦錫 氧化物(Indimn Tin Oxide,ITO )或銦鋅氧化物(indium zinc oxide,IZO) ’而透明的有機導電材料例如是聚乙撑二氧噻 吩(PEDOT)。第一橋接線114x2及第二橋接線U4y2的 材質例如是金屬或透明導電材料,其中金屬可選自於由 鈦、鋁、鉬、銅、銀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此外,第一 _橋接線114x2及第二橋接線114y2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結 構。 如第1圖所不,電性接塾層113形成於基板111之外 側面上並延伸至邊界B1及B2’以連接於感應結構層112。 電性接墊層113包括數個接墊,本實施例中,該些接墊包 括數個第一基板接墊1131及數個第二基板接墊1132。第 一基板接墊1131連接於第一感應結構114χ,例如是連接 於對應之邊界感應單7C 1ΐ4χ3,而第二基板接塾1132連接 於第二感應Μ構114y’例如是連接於對狀邊界感應單元 7 M425334 114y3 。 本實施例中’第一基板接墊1131由邊界Bi延伸至基 板111之相對面111b的邊界B3,其中相對面mb與感應 面Ilia係第一基板111的相對二面。也就是說,第二美^ 接墊1131的寬度W實質上等於基板111 ^厚度τ,贫了此 非用以限制本實施例。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基板接墊1131 可不延伸至相對面111b的邊界B3 (容後說明)。 第一基板接墊1131係由導電材料構成,例如是銅箔 或其它金屬材料°第一基板接墊1131可採用網印或轉印 技術形成於基板Π1的第一外側面iusl。另—實施例中, 第一基板接墊1131可採用化學氣相沈積、無電鍍法 (electroless plating )、電解電鍍(electrolytic plating )、印 刷、旋塗、喷塗、丨賤鍍(sputtering )或真空沈積法( vacuum deposition)等技術形成,且可選擇性搭配圖案化技術,如 (.photolithography)或化學触刻(chemical etching)。第 二基板接蟄1132的材質及形成方法相似於第一基板接塾 1131,容此不贅述。 請同時參照第1圖及第2A至2B圖,第2A圖繪示依 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顯示面板的俯視圖,第2B圖繪 示第2A圖中沿方向2B-2B,的剖視圖。 觸控面板110可透過第一基板接墊1131及第二基板 接塾1132電性接觸於外框13〇 (第2b圖)上的訊號線層 140 (第2B圖)。在此情況下,觸控面板11()可省略訊號 線層’使觸控面板11〇的尺寸可以縮小。此外,由於觸控 面板110可透過第一基板接墊1131及第二基板接墊1132 M425334 電性接觸於外框130上的訊號線層140,透過訊號線層140 連接於印刷電路板150,故觸控面板110可省略軟性電路 板。 觸控顯示面板100可應用於手持式電子裝置、筆記型 電腦及平板電腦,本實施例係以手機為例。 如第2A圖所示,觸控顯示面板100包括上述觸控面 板110、顯示面板120及外框130。 如第2A圖所示,觸控顯示面板100之區域R1大致 • 上等於觸控面板110之感應面111a的區域範圍,由於訊號 層可不形成於觸控面板110之感應面Ilia之邊緣,故觸控 顯示面板100可省略邊緣遮光層(如黑色矩陣),使得觸 控顯示面板100形同一無邊框設計。 如第2B圖所示,顯示面板120例如是電泳式顯示器、 膽固醇液晶顯示器、液晶顯示器、雙穩態顯示器、多穩態 顯示器、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顯示器、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LED)顯 • 示器或其它種類顯示器。 觸控顯示面板100更包括一黏結件160,例如是雙面 膠(Double-Side Adhesive,DSA),其黏結顯示面板 120 與 觸控面板110。 如第2B圖所示,觸控顯示面板100更包括蓋板(cover lens) 180。蓋板180覆蓋觸控面板110之感應面Ilia,以 保護感應結構層112。此外,蓋板180的材質例如是玻璃 或塑膠。 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第2A圖之外框的外觀圖。外 9 M425334 才[13〇包括框體131及訊號線層140。其中,框體131可 容置觸控面板110、顯示面板120及蓋板180。 本實施例中,框體131包括第一側壁1311及第二側 壁1312 ¥觸控面板110設於框體131,第一側壁1311 對應於第二外側面111 s2,而第二側壁1312對應於第一外 侧面111 s 1。 如第3圖所示,框體131具有内侧面及内底面i31s3, 其中内侧面包括第一内側面l31sl及第二内側面l31s2。 觸控顯示面板1〇〇更包括印刷電路板15〇,印刷電路板15〇 設於框體131之内底面131 S3上。 如第3圖所示’訊號線層140形成於框體ι31之第一 内側面131sl、第二内側面131s2及内底面nis3上,且 可連接於觸控面板110之電性接墊層113(當觸控面板11〇 設於外框130上後)。訊號線層14〇從第一内側面nisi 及第二内側面131s2延伸至内底面131s3上並連接於印刷 電路板150 ’以電性連接於印刷電路板15〇。 如第3及4圖所示,第4圖繪示第2圖之觸控面板設 於第3圖之外框的示意圖。為清楚表達圖示,第4圖未繪 示第3圖之側壁1313。 曰 如第4圖所示,當觸控面板u〇設於外框13〇時觸 控面板11〇之相對面lllb面對框體131之内底面13ls3、 觸控面板110之第一外側面Ulsl面對框體ι31之第—内 側面131sl,而第二外側面Uls2面對框體131之第二内 侧面131s2。 本實施例中,雖然觸控面板11〇之感應面Ula以朝 M425334 外的方式設於外框130,然蓋板180可保護形成於感應面 111 a的感應結構層112(未繒·示於第4圖)。另一實施例中, 觸控面板110可以感應面1113朝内的方式配置(即感應結 構層112朝向外框130内部),在此情況下,可採用保護 膜Π0 (第1〇圖)取代蓋板18〇。本實施例中,蓋板 的尺寸可大於觸控面板110。 如第3及4圖所示,外框13〇之訊號線層14〇包括數 條訊唬線,各訊號線電性連接於觸控面板丨1〇之電性接墊 層113中對應之第一基板接墊1131或第二基板接墊 1132。進一步地說,該些訊號線包括數條第一訊號線i4i 及數條第一訊號線142。第一訊號線141連接於電性接墊 層113中對應之第一基板接墊1131 (第4圖),以傳輸來 自於第一感應結構114x的觸控訊號至印刷電路板15〇。相 似地,第二訊號線142連接於電性接墊層113中對應之第 二基板接墊1132 (第4圖)’以傳輸來自於第二感應結構 114y的觸控訊號至印刷電路板15〇。此外,第一訊號線 及第二訊號線142的材質例如是金屬。 如第3圖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訊號線141及/或 第二訊號線142沿實質上垂直於内底面1Us3的方向延伸 至内底面llls3,然此非用以限制本實施例。另—實施例 中,訊號線可以沿其它方向延伸至内底面llls3 (容後說 明)。 如第3及4圖所示,訊號線層14〇更包括數個第一訊 號接墊143及數個第二訊號接墊144 ^當觸控面板11〇設 於外框130時,第一訊號線141連接於對應之第一訊號接 M425334 塾143’而第二訊號線142連接於對應之第二訊號接墊 144。第一訊號接墊143提供一大面積,使第一訊號接墊 143以大面積與對應之第一基板接塾1131電性接觸,以提 升電性品質。相似地’第二訊號接墊144提供一大面積, 使第二訊號接墊144以大面積與對應之第二基板接墊UK 電性接觸,以提升電性品質。 訊號線層140係由導電材料構成,例如是銅箔或其它 金屬材料。訊號線層140可採用網印或轉印技術形成於外 框130。另一實施例中,訊號線層140可採用化學氣相沈 積、無電鑛法(electroless plating )、電解電鑛(electrolytic plating)、印刷、旋塗、喷塗、濺鍍(SpUttering)或真空 沈積法(vacuum deposition)等技術形成,然可選擇性地 搭配上述圖案化技術。 請參照第5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 面板的外觀圖。觸控面板310包括基板311、感應結構層 112及電性接墊層113。相較於基板111,本實施例之基板 311包括相對之第一側部3111與第二側部3112。感應結構 層112及電性接墊層113更形成於第一側部3111及第二侧 JLR ^ 1 1 Ο | ° 上’其結構及形成方法相似於上述實施例,容此 不再贅述。 觸控面板310更包括遮光層380,其形成於第一側部 3111及第二侧部3112上並覆蓋形成於第一側部3111及第 一側部3112上的感應結構層112,避免其從外觀上暴露出 來°其中’遮光層380例如是黑色矩陣(BM)。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外框 12 M425334 的外觀圖。外框33〇包括框體331及訊號線層i4〇。訊號 線層14_成於框體331之内表面。相較於第3圖之外框 130,本實施例之外框330可省略第—側壁ΐ3ΐι、第二側 壁1312及側壁1313。 請參照第7圖,其繪示第5圖之觸控面板與第6圖之 外框組錢的外觀圖。觸控顯示面板3〇〇包括λ述觸控面 板310、顯示面板120(未緣示於第7圖)及外框33〇。觸 控面板310的範圍對應於觸控顯示面板3〇〇之區域R2。本 實施例中,外框33G的内尺寸實質上等於觸控面板^ 外尺寸。 觸控面板310之電性接墊層113與外框33〇之訊號線 層140的連接關係相似於上述觸控面板11〇之電性接墊層 113與外框130之訊號線層14〇的連接關係,容此不再贅 此外,觸控顯示面板300更包括至少一光學元件,例 如是數位照相機390,其可對應遮光層38〇的區域配置於 外框330内。藉由遮光層380的遮蔽,可避免數位照相機 390之至少一部分從外觀上暴露出來。 、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觸控 面板的外觀圖。觸控面板110包括基板1U、感應結構^ 112及電性接墊層213。 曰 電性接墊層213包括數個接墊,本實施例中,該些接 墊包括數個第一基板接墊2131及數個第二基板接墊 2132。第一基板接墊2131連接於第一感應結構114χ,例 如是連接於對應之邊界感應單元114χ3,而第二基板接墊 13 M425334 213 2連接於第二感應結構114y,例如是連接於對應之邊 界感應單元114y3。 本實施例中,並非所有的第一基板接墊2131都延伸 至相對面111b的邊界B3’有些第一基板接塾2131可不延 伸至相對面111b。未延伸至相對面111b的第一基板接塾 2131的寬度W小於基板111的厚度T。相似地,並非所 有的第二基板接墊2132都延伸至相對面11 lb,有些第二 基板接墊2132可不延伸至相對面lllb。未延伸至相對面 111b的第二基板接墊2132的寬度小於基板m的厚度。 本實施例中’該些第一基板接墊2131的寬度w及該 些第二基板接墊2132的寬度W沿第二方向D2係漸縮或 漸擴。另一實施例中,該些第一基板接墊2131的寬度w 及δ亥些第二基板接墊2132的寬度W可任意變化,並不受 漸縮或漸擴的限制。 本實施例對第一基板接墊2131的寬度及延伸方式不 並做任何限制,只要觸控面板21 〇之第一基板接墊2131 電性接觸於外框230中對應之第一訊號線241時(第1〇 圖)不會與鄰近之第一訊號線241短路即可。相似地,只 要觸控面板210之第二基板接墊2132電性接觸於外框230 中對應之第二訊號線242 (第1〇圖)時不會與鄰近之第二 =號線242短路即可’本實施例對第二基板接墊2132的 寬度及延伸方式不並做任何限制。 此外’第1圖及第5圖之電性接墊層亦可採用本實施 例之電性接塾層213的設計。 4參照第9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外框 M425334 的外觀圖。外框230包括框體131及訊號線層24〇。框體 131可容置觸控面板ι10、顯示面板12〇及保護膜17〇。 訊號線層240包括數條訊號線,各訊號線電性連接電 性接墊層213中對應之接墊(第一基板接墊2131或第二 基板接墊2132),以下係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第10圖,其繪示第8圖之觸控面板設於第9 圖之外框的示意圖。 訊號線層240包括數條第一訊號線241及數條第二訊 號線242。各第一訊號線241連接於電性接墊層213中對 應之第一基板接墊2131,以傳輸來自於第一感應結構1ΐ4χ 的觸控訊號至印刷電路板15〇。 當觸控面板210設於外框230上時,各第一訊號接墊 143接觸對應之第一基板接墊2131。雖然圖未繪示,然各 第二訊號接墊144接觸對應之第二基板接墊2132。 如第9及1〇圖所示,第一訊號線241及/或第二訊號 線242可沿實質上平行於内底面111S3的方向延伸至與印 刷電路板150對應的位置,然後再沿實質上垂直於内底面 llls3的方向延伸至内底面llls3,然後再内底面ii〗S3上 延伸至連接於印刷電路板150。 綜上所述,第一訊號線241及/或第二訊號線242於 第一内侧面131sl及第二内側面131s2可沿垂直及/或水平 方向延伸。當第一訊號線241及/或第二訊號線242延伸至 内底面131s3後,其亦可沿垂直及/或水平方向延伸。只要 第一訊號線241與對應之第一基板接墊2131電性接觸(如 第10圖)時不會與鄰近之第一基板接墊2131短路即可, 15 M425334 訊號線241的寬度及延伸方式不並做 ==制。相似地’只要第二訊號線242與對應之第二基 2132電性接觸時(如第Η)圖)不會與鄰近之第二 j接㈣32 &路即可,本發明實齡_二訊號線242 的見度及延伸方式不並做任何限制。 此外,第一訊號線241的設計可配合第一基板接墊 2131麦更,第一基板接塾2131的設計可配合第一訊號線 241變更。相似地,第二訊號線242的設計可配合第二基 板接塾2132變更’第二基板接墊2132的設計可配合第二 訊號線242變更。 此外’保護膜170形成於觸控面板11〇上,可保護觸 控面板110。保護膜170材質可包含氧化矽、氟化鎂、氧 化銘或氧化I乙。 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10之感應面111a朝内的方 式設於外框130,故可使用保護膜170取代蓋板。另一實 施例中,觸控面板110可以感應面11 la朝外的方式設於外 框130上(即感應結構層112朝向外框130外部)’在此 情況下,蓋板180 (第2B圖)可設於感應面111a上’以 保護形成於感應面111a的感應結構層112(未繪示於第10 圖)。 本創作上述實施例所揭露之觸控面板及應用其之觸 控顯示面板,可縮小觸控面板的尺寸。 綜上所述,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 非用以限定本創作。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 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更動 M425334 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 =定:二本創作之保護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繪不依照本發明—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外觀 圖。 第2A_示依照本發明―實施狀觸控顯示面板的 俯視圖。 第2B圖繪示第2A _中沿方向2請,的剖視圖。 第3圖繪π帛2A圖之外框的外觀圖。 第4圖繪示第2圖之觸控面板設於第3圖之外框的示 意圖。 第5圖繪不依照本發明另—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外 觀圖。 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實施例之外框的外觀圖。 第7圖繪示第5圖之觸控面板與第6圖之外框組裝後 的外觀圖。 第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外 觀圖。 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實施例之外框的外觀圖。 弟10圖緣示第8圖之觸控面板設於第9圖之外框的 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7 M425334 100、300 :觸控顯示面板 110、 210、310 :觸控面板 111、 311 :基板 111 a :感應面 111b :相對面 lllsl :第一外側面 llls2 :第二外側面 llls3 :内底面 112 :感應結構層 113、213 :電性接墊層 1131、 2131 :第一基板接墊 1132、 2132 :第二基板接墊 114 :感應結構 114x :第一感應結構 114x1 :第一感應單元 114x2 :第一橋接線 114y :第二感應結構 114yl :第二感應單元 114y2 :第二橋接線 114x3、114y3 :邊界感應單元 120 :顯示面板 130、 230、330 :外框 131、 331 :框體 1311 :第一側壁 1312 :第二侧壁 18 M425334 1313 :側壁 131sl、131s2 :内側面 131s3 :内底面 140、 240 :訊號線層 141、 241 :第一訊號線 142、 242 :第二訊號線 143 :第一訊號接墊
144 :第二訊號接墊 150 :印刷電路板 160 :黏結件 170 :保護膜 180 :蓋板 3111 :第一側部 3112 :第二側部 390 :數位照相機 380 :遮光層
Bl、B2、B3 :邊界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Rl、R2 :區域 T :厚度 W :寬度 19

Claims (1)

  1. M425334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感應面及一外側面,該外側面與該感 應面定義一邊界; 一感應結構層,形成於該基板之該感應面上且延伸至 該邊界;以及 一電性接墊層,形成於該基板之該外側面並延伸至該 邊界,以連接於該感應結構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 感應結構層包括複數個感應結構,該電性接墊層包括複數 個接墊,各該接墊連接於對應之該感應結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 接墊係銅箔。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 些感應結構包括: 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構,各該第一感應結構沿一第一方 向形成於該基板上且包括: 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及 複數條第一橋接線,相鄰二該第一感應單元由 對應之該第一橋接線連接;以及 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構,各該第二感應結構沿一第二方 向形成於該基板上且包括: 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及 複數條第二橋接線,相鄰二該第二感應單元由 20 M425334 對應之該第二橋接線連接。 二如巾請專利範㈣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鄰 邊界之該第一感應單元之邊緣與該邊界 齊,且鄰近該邊界之兮只工对 上對齊。 該第—感應早70之邊緣與該邊界實質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兮 2 :該外侧面包括一第一外側面及一第二外側面、,該: 接墊〇括设數個第-基板接塾及複數個第二基板接塾,該 些第-基板接墊形成於該第—外侧面上,以連接該些第」 感應結構’㈣些第二基減㈣成於 ; 以連接該些第二感應結構。 卜彳1面上 ^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 第一外側面及與該第二外側面係相鄰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觸控面板,其中該 基板包括一侧部,該感應結構層更形成於該側部上,該觸 控面板包括: 一遮光層,形成於該側部並覆蓋形成於該側部之該感 應結構層。 9.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包括: 一觸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感應面及一外側面,該外側面 與該感應面定義一邊界; 一感應結構層’形成於該基板之該感應面上且 延伸至該邊界;及 一電性接墊層,形成於該基板之該外侧面並延 21 M425334 伸至該邊界,以連接於該感應結構層; 一顯示面板;以及 一外框,包括: 一框體,容置該觸控面板及該顯示面板且具有 一内側面;及 一訊號線層,形成於該框體之該内側面上,且 連接於該電性接墊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 中該框體具有一内底面,該觸控顯示面板更包括: 一印刷電路板,設於該框體之該内底面上; 其中,該訊號線層從該内側面延伸至該内底面並於該 内底面上延伸至連接於該印刷電路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 中該感應結構層包括複數條感應結構,該電性接墊層包括 複數個接墊,各該接墊連接於對應之該感應結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 其中該接墊係銅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 其中該些感應結構包括: 複數個第一感應結構,各該第一感應結構沿一第一方 向形成於該基板上且包括: 複數個第一感應單元;及 複數條第一橋接線,相鄰二該第一感應單元由 對應之該第一橋接線連接;以及 複數個第二感應結構,各該第二感應結構沿一第二方 22 M425334 向形成於該基板上且包括: 複數個第二感應單元;及 複數條第二橋接線’相鄰二該第二感應單元由 對應之§亥第二橋接線連接。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 其中鄰近该邊界之該第一感應單元之邊緣與該邊界實質 上對背,且鄰近該邊界之該第二感應單元之邊緣與該邊界 實質上對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 其中該基板之該外側面包括一第一外側面及一第二外側 面,忒些接墊包括複數個第一基板接墊及複數個第二基板 接墊亥些第一基板接塾形成於該第一外側面上,以連接 該些第一感應結構,而該些第二基板接墊形成於該第二外 侧面上,以連接該些第二感應結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 其中該框體之該内側面包括一第一内側面及一第二内側 面,該觸控面板之該第一外側面面對該框體之該第一内側 面而該觸控面板之該第二外侧面面對該框體之該第二内 側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 中該觸控_之該電性接㈣包域數健塾,該外框之 該訊號線層包純數條减線,各能麟連接於對應之 該接塾。 18·如U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 中該基板包括-側部,該感應結構層更形成於該側部上了 23 M425334 該觸控面板包括: 一遮光層,形成於該側部並覆蓋形成於該侧部之該感 應結構層。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控顯示面板,其 中該外框的内尺寸實質上等於該觸控面板的外尺寸。 24
TW100222409U 2011-11-25 2011-11-25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M425334U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22409U TWM425334U (en) 2011-11-25 2011-11-25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N2012205118260U CN202838263U (zh) 2011-11-25 2012-09-28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CN201210370642.1A CN103135833B (zh) 2011-11-25 2012-09-28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DE202012103998U DE202012103998U1 (de) 2011-11-25 2012-10-18 Berührungskonsole und eine diese anwendende Kontaktbildschirmanzeige
JP2012006352U JP3180669U (ja) 2011-11-25 2012-10-18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れを応用したタッチ表示パネル
US13/669,249 US20130135229A1 (en) 2011-11-25 2012-11-05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22409U TWM425334U (en) 2011-11-25 2011-11-25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25334U true TWM425334U (en) 2012-03-21

Family

ID=46462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222409U TWM425334U (en) 2011-11-25 2011-11-25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30135229A1 (zh)
JP (1) JP3180669U (zh)
CN (2) CN103135833B (zh)
DE (1) DE202012103998U1 (zh)
TW (1) TWM42533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090A (zh) * 2013-05-24 2014-12-0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TWI497365B (zh) * 2013-01-21 2015-08-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無邊框之可攜式觸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512583B (zh) * 2012-09-13 2015-12-11 Wonder Future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 integrated display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25334U (en) * 2011-11-25 2012-03-2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M426082U (en) * 2011-11-29 2012-04-0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I576759B (zh) * 2013-09-27 2017-04-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畫面解析度調整方法
TWI579753B (zh) * 2014-06-16 2017-04-21 新益先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裝置及其操作模式轉換方法
US10180761B2 (en) * 2014-06-27 2019-01-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panel-equipp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ide surface electrodes
CN105468179A (zh) * 2014-08-12 2016-04-06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装置
CN104991672B (zh) * 2015-07-06 2018-06-05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摸装置及电子装置
JP6369616B1 (ja) * 2017-11-07 2018-08-08 Smk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ウェアラブル機器
KR102456493B1 (ko) * 2017-12-21 2022-10-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464097B1 (ko) 2017-12-28 2022-11-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124167A (zh) * 2018-10-31 2020-05-08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TWI705364B (zh) * 2019-08-02 2020-09-21 恆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48479B (en) * 2001-02-27 2003-08-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for the device,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070057278A (ko) * 2004-11-24 2007-06-04 마쯔시다덴기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실드가 부착된 커넥터 및 회로 기판 장치
US7514724B2 (en) * 2007-03-23 2009-04-07 Avago Technologies Ecbu Ip (Singapore) Pte. Ltd. Solid state light source having a variable number of dies
JP5155826B2 (ja) * 2007-12-27 2013-03-0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090183819A1 (en) * 2007-12-27 2009-07-23 Tsutomu Matsuhira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 display device
TWI395008B (zh) * 2009-10-22 2013-05-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器裝置
CN101800008A (zh) * 2010-02-02 2010-08-11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面板装置
CN101833905A (zh) * 2010-02-02 2010-09-15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装置
TW201135314A (en) * 2010-04-12 2011-10-16 Wintek Corp Touch sensing panel,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sensing panel
CN102236483B (zh) * 2010-05-04 2016-03-30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制造方法及其扫描方法
CN201903870U (zh) * 2010-09-14 2011-07-20 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模块
TWM425334U (en) * 2011-11-25 2012-03-2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12583B (zh) * 2012-09-13 2015-12-11 Wonder Future Corp Capacitive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 integrated display device
TWI497365B (zh) * 2013-01-21 2015-08-2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無邊框之可攜式觸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4182090A (zh) * 2013-05-24 2014-12-0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CN104182090B (zh) * 2013-05-24 2017-07-21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35229A1 (en) 2013-05-30
JP3180669U (ja) 2012-12-27
CN103135833A (zh) 2013-06-05
DE202012103998U1 (de) 2012-10-31
CN103135833B (zh) 2016-08-03
CN202838263U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25334U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I686646B (zh) 顯示裝置
TWI816678B (zh) 顯示裝置及輸入感測元件
US20180210575A1 (en) Touch scre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ouch screen,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US20140152608A1 (en) Touch panel
US20110298750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CN106249979A (zh) 触控电极结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JP2015005288A (ja) 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並びにタッチ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M432091U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TW201124766A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WO2015081671A1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30069906A1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0452219B2 (en) Touch sensor
TWI630517B (zh) 觸控視窗以及包含其之觸控裝置
JP2015018532A (ja) タッチセンサ
JP3181326U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タッチ表示パネル
JP7007258B2 (ja) タッチスクリーン、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20180224965A1 (en) Touch Sensor
TWM488681U (zh) 觸控面板
TW201333796A (zh) 電容式觸控單元
KR20200060603A (ko) 표시 장치
US20140320758A1 (en) Touch panel
US20150123934A1 (en) Touch sensor module
TWI588700B (zh) 觸控裝置
JP2015103242A (ja) タッチ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