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6678B - 顯示裝置及輸入感測元件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輸入感測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6678B
TWI816678B TW107120871A TW107120871A TWI816678B TW I816678 B TWI816678 B TW I816678B TW 107120871 A TW107120871 A TW 107120871A TW 107120871 A TW107120871 A TW 107120871A TW I816678 B TWI816678 B TW I81667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layer
display device
input sensing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0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5559A (zh
Inventor
安亨哲
孫良漢
南潤吾
李元一
鄭允瑍
金韶賢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5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5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6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66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具有第一區塊以及從第一區塊延伸並且具有彎曲形狀的第二區塊,顯示裝置包含顯示模組,其包含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具有位於第二區塊的角部分、輸入感測元件,位於顯示面板上並且包含主體部分,主體部分重疊顯示面板及從主體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延伸部分位於第二區塊並且不重疊顯示面板,以及第一黏合層,係位於顯示模組與輸入感測元件之間,其中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角部分的邊緣。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輸入感測元件
相關申請案之互相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於西元2017年6月19日提交之韓國專利申請號10-2017-0077581之優先權與權利,其公開內容透過引用整體併入本文。
本發明涉及一種顯示裝置及輸入感測元件。
於螢幕上顯示各種資訊的顯示裝置是資訊傳輸時代的核心技術,並且正在發展成更薄、更明亮以及更易於攜帶的高性能顯示裝置。根據近期的資訊科技發展,對於各種顯示裝置的需求逐漸增加,並且已經在顯示裝置,像是液晶顯示器(LCD),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器上做了各種形式的研究,並且已經做了各種形式的研究以決定如何增強顯示裝置的設計特徵以及如何區別化(differentiate)顯示裝置的功能特徵。
作為顯示裝置區別化的功能特徵中的一種,防水功能受到了關注。具有曲面部分作為設計特色的顯示裝置同樣也受到了關注。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改善可靠性的顯示裝置。
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限制於本文所列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藉由參考以下的詳細敘述使以上及其他的實施例更易知。
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顯示裝置具有第一區塊,以及從第一區塊延伸並且具有彎曲形狀的第二區塊,顯示裝置包含具有顯示面板的顯示模組,顯示模組具有位於第二區塊的角部分,位於顯示面板上且包含與顯示面板重疊的主體部分的輸入感測元件,以及位於第二區塊中從主體部分延伸並且不與顯示面板重疊的延伸部分,以及位於顯示模組與輸入感測元件之間的第一黏合層,其中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角部分的邊緣。
延伸部分的底表面可與顯示面板分隔開。
角部分的邊緣的一部分可被延伸部分的邊緣包圍。
角部分的邊緣可為弧形。
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位於輸入感測元件上的窗口,其中窗口的邊緣與延伸部分的邊緣之間,且於第二區塊中沿一方向測量的距離,短於窗口的邊緣與主體部分的邊緣之間,於第二區塊中沿該方向測量的距離。
第一黏合層可具有位於第二區塊的邊緣,其重疊於延伸部分但不重疊顯示面板,並且此邊緣位於延伸部分的邊緣與角部分的邊緣之間。
在第二區塊中,第一黏合層的邊緣可對準角部分的邊緣。
第一黏合層可包含光學透明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壓感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或光學透明樹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層。
顯示裝置可包含基底基板、位於基底基材之上的發光元件以及位於發光元件上的封裝層,並且第一黏合層可位於封裝層上。
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位於輸入感測元件上的窗口,其中輸入感測元件的第一黏合層上包含一層輸入感測層,以及位於輸入感測層與窗口之間的偏光層,其中輸入感測層包含位於第一黏合層上的基底部分,以及感測電極位於基底部分的表面上。
感測電極可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其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與複數個電連接至第一感測部分的第一連接部分,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其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及複數個電連接至第二感測部分的第二連接部分,其中第一感測部分與第二感測部分位於相同層,且其中第一連接部分與第二連接部分位於不同層。
基底部分可包含相位延遲器。
輸入感測層可進一步位包含位於基底部分及感測電極之間的聚合物有機層。
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位於輸入感測元件上的窗口,其中輸入感測元件包含位於第一黏合層上的偏光層,以及位於偏光層上的輸入感測層,其中窗口位於輸入感測層上,而其中輸入感測層包含位於第一黏合層之上的基底部分,以及位於基底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測電極。
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位於輸入感測元件上的窗口,其中輸入感測元件包含位於第一黏合層上的偏光層,以及位於偏光層上的輸入感測層,其中窗口位於輸入感測層上,而其中輸入感測層包含位於第二黏合層之下的基底部分,以及位於基底部分的表面上的複數個感測電極。
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位於輸入感測元件上的窗口,以及位於窗口與輸入感測元件之間用以耦合窗口與輸入感測元件的第二黏合層,其中第二黏合層包含OCA、PSA或OCR層。
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位於輸入感測元件上的窗口,在第二區塊中沿著顯示模組的邊緣設置且耦合至顯示模組的底表面的第一防水元件,與第一防水元件間隔開且耦合至窗口的底表面的第二防水元件,以及填充角部分附近的第一防水元件與第二防水元件之間的間隙的防水填充元件。
防水填充元件可接觸窗口、延伸部分、第一防水元件以及第二防水元件。
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位於顯示模組之下的支架,支架耦合第一與第二防水元件並且接觸防水填充元件。
顯示模組可進一步包含位於顯示面板下的面板下元件,並且第一防水元件可耦合面板下元件的底表面。
面板下元件可包含位於顯示面板下的緩衝元件,以及位於緩衝元件之下的散熱元件。
緩衝元件可包含遮光層,以及面板下元件可進一步包含位於緩衝元件及散熱元件之間的數化器。
根據另一項實施例,顯示裝置包含顯示模組,顯示模組包含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具有角部分,位於顯示面板上包含主體部分並且重疊顯示面板的輸入感測元件,以及位於角部分旁的區塊且從主體部分延伸但不重疊顯示面板的延伸部分,位於輸入感測元件與顯示面板之間用以耦合輸入感測元件與顯示面板的第一黏合層,位於輸入感測元件上重疊顯示面板的窗口,窗口包含第 一區塊,以及除了第一區塊以外的第二區塊,位於窗口與輸入感測元件之間用以耦合窗口與輸入感測元件的第二黏合層,耦合顯示模組的底面並且沿著顯示模組的邊緣設置的第一防水元件,位於第一區塊且耦合窗口並且與第一防水元件間隔開的第二防水元件,以及密封第一防水元件與第二防水元件之間靠近角部分的空間的防水填充元件,其中靠近角部分的區塊中,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第一黏合層的邊緣或第二黏合層的邊緣。
靠近角部分的區塊中,延伸部分的邊緣可延伸超出第一黏合層的邊緣,並且第二黏合層的邊緣延伸超出延伸部分的邊緣。
靠近角部分的區塊中,延伸部分的邊緣可延伸超出第一黏合層的邊緣並且對準第二黏合層的邊緣。
靠近角部分的區塊中,延伸部分的邊緣可延伸超出第二黏合層的邊緣,並且第一黏合層的邊緣可延伸超出延伸部分的邊緣。
靠近角部分的區塊中,延伸部分的邊緣可延伸超出第二黏合層的邊緣並且對準第一黏合層的邊緣。
靠近角部分的區塊中,延伸部分的邊緣可延伸超出第一黏合層與第二黏合層的邊緣。
防水填充元件可接觸窗口、延伸部分、第一防水元件以及第二防水元件。
顯示裝置可進一步包含位於顯示模組之下的支架,支架耦合第一防水元件與第二防水元件並且接觸防水填充元件。
顯示模組可進一步包含位於顯示面板之下的面板下元件,並且第一防水元件可耦合面板下元件的底表面。
根據另一項實施例,輸入感測元件包含具有矩形平面形狀的主體部分,以及從主體部分的角落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分。
主體部分可包含沿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邊緣,以及沿著交叉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邊緣,並且沿著第一方向設置於第二邊緣外的延伸部分的邊緣可連接第一邊緣及第二邊緣。
延伸部分的邊緣可沿第二方向延伸超出第一邊緣。
主體部分可包含基底部分以及位於基底部分表面上的複數個感測電極,其中複數個感測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其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及複數個電連接至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的複數個第一連接部分,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其包含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及複數個電連接至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的複數個第二連接部分,其中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位於相同層,其中複數個第一連接部分及複數個第二連接部分位於不同層。
根據上述及其他的實施例,可提供改善可靠性的顯示裝置以及用以安裝在顯示裝置上的輸入感測元件。
以下的詳細敘述、圖式以及專利申請範圍可使其他的特徵與實施例更加清楚。
100,101:窗口
100-DA,101-DA:光傳遞部分
100-NDA,101-NDA:遮光部分
200,201:第二黏合層
300,301:輸入感測元件
310,311:基底部分
313:聚合物有機層
320:第一絕緣層
340:第二絕緣層
330a:第一感測部分
330b:第二感測部分
330c:第二連結部分
350:第一連結部分
400,401:第一黏合層
500,501:顯示面板
500-DA,501-DA:顯示區塊
500-NDA,501-NDA:非顯示區塊
510:基底基板
520:第一電極
530:像素定義膜
540:發光層
550:第二電極
570:封裝層
571:第一無機膜
572:有機膜
573;第二無機膜
700,700a,701:面板下元件
710,710a:緩衝元件
711:緩衝層
713:第一膠層
715:第二膠層
717:遮光層
740:數化器
750,750a:散熱元件
751:石墨層
753:膠層
755:導電層
810,811:第一防水元件
830,831:第二防水元件
850,851:第三防水元件
870,871:第四防水元件
890,891:防水填充元件
900,901:支架
1000,2000:顯示裝置
A1-A2,B1-B2,C1-C2,D1-D2,E1-E2:線
BA:彎曲區塊
BDA:彎曲顯示區塊
CA,CA1:角部分
CNT:接觸孔
Crk:裂縫
DA,DA1:顯示區塊
Ds1,Ds2,Ds3,Ds4,X1,X2,X3:距離
DU,DU1,DUa:顯示模組
Ea1,Ea11,Ea2,Ea21,Ec,Ec1,Etp,Etp1,Etpc:邊緣
Ep1,Ep2,Ep3,Ep4:面板邊緣
Et1,Et2,Et3,Et4:主體邊緣
Ew1,Ew2,Ew3,Ew4:窗口邊緣
FA:平面區域
FDA:平面顯示區塊
FM1,FM2:固定部分
G:間隙
HP1,HP2:第一、第二保持部分
J1,J2:治具
NDA,NDA1:非顯示區塊
PD:焊墊
PL,PLa,PLb:偏光層
Q1,Q2:區塊
ST:台座
Tb:主體部分
Th1,Th2:厚度
TL,TLa,TLb:輸入感測層
Tp,Tp1,Tpc:延伸部
WA11:第一區塊
WA22:第二區塊
x,y,z:方向
Z-BA:治具彎曲部分
Z-FA:治具平面部分
以上及其他發明的實施例及特徵將從下列與附圖結合的詳細描述而更顯而易知,其中:第1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透視圖; 第2圖係繪示第1圖的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第3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的線A1-A2的剖面圖;第4圖係繪示根據第3圖的面板下元件的剖面圖;第5圖係繪示根據第4圖的面板下元件的修改例的剖面圖;第6圖係繪示根據第3圖的顯示面板的剖面圖;第7圖係繪示根據第1圖的Q1區塊的輸入感測層的一部分的平面圖;第8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或第7圖的線A1-A2的剖面圖;第9圖係繪示根據第8圖的輸入感測元件的修改例的剖面圖;第10圖係繪示根據第8圖的輸入感測元件的另一修改例的剖面圖;第11圖係繪示根據第2圖的顯示面板的底視圖;第12A圖係繪示根據第2圖的輸入感測元件及窗口的底視圖;第12B圖係繪示根據第12A圖的輸入感測元件的修改例的剖面圖;第13圖係繪示根據第11圖的顯示面板及第12A圖的窗口處於耦合狀態的底視圖;第14圖係繪示沿著第13圖的線E1-E2的剖面圖,其繪示第13圖的窗口、輸入感測元件及顯示面板;第15圖至第17圖係繪示如何耦合窗口、輸入感測元件與顯示面板的剖面圖; 第18圖至第19圖係繪示根據第17圖的Q2區塊的放大剖面圖,其具體分別繪示出不具有延伸部分的輸入感測元件及具有延伸部分的輸入感測元件;第20圖係繪示根據第1圖的顯示裝置的底視圖,其省略支架;第21圖係繪示根據第20圖的Q3區塊的放大底視圖;第22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及第20圖的線B1-B2的剖面圖;第23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及第20圖的線C1-C2的剖面圖;第24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及第20圖的線D1-D2的剖面圖;第25圖至第30圖係繪示根據第24圖的顯示裝置的修改例的剖面圖;第31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透視圖;第32圖係繪示根據第31圖的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第33圖係繪示根據第32圖的窗口、輸入感測元件及顯示面板處於耦合狀態的底視圖;第34圖係繪示沿著第31圖的線A3-A4的剖面圖;第35圖係繪示沿著第31圖的線B3-B4的剖面圖;第36圖係繪示沿著第31圖的線C3-C4的剖面圖;以及第37圖係繪示沿著第31及第33圖的線D3-D4的剖面圖。
藉由參考以下實施例的詳細敘述及附圖,可更容易的理解本發明的概念與特徵以及其完成方法。藉由以下附圖將更詳細的描述以下的實施例。 反之,提供這些實施例以使得揭露將更徹底並且完整並能將本發明的概念完整地傳達給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並且本發明僅藉由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其等效物所界定。因此,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理解的關於本發明的樣態及特徵的過程、元件及技術可能不會被描述。除非另有註記,整個附圖及書面描述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因此不會重複描述。此外,可能會使用與實施例無關的部分描述用以使描述更清楚。附圖中,元件、層與區塊可能會放大以清楚標示。
以下敘述中,出於解釋目的,闡述許多具體細節以提供對實施例的透徹理解。然而顯而易見地,可以在沒有這些具體細節或利用一個或多個等效組合實踐各種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下,為了防止模糊各種實施例,以框圖形式展示皆知的結構及裝置。
已知的是,儘管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用語描述其中各項元件、組件、層及/或部分,但這些元件、組件、層並且/或部分不應被用語所限制。這些用語用於區分一個元件、組件、層或部分與另一個元件、組件、層或部分。因此,下述的第一元件、元件、組件、層或部分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元件、組件、層或部分,而不悖離本發明的精神及範圍。
空間相對用語,例如「在…之下」、「以下」、「下部」、「下」、「在…之上」、「以上」等,在本說明書中可用於便於解釋以描述如圖繪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個元件或特徵的關係。由此可理解,除了圖中所描繪的方位外,空間的相對用語意指囊括該裝置使用時或操作時的不同方位。舉例來說,假如圖中的裝置被翻轉,被描寫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以下」或「之下」或「下」的元件將被定向為「在」其他元件或特徵「之上」。因此,這些 示範的用語「下部」及「以下」可包含上面及下面的方位。裝置可被另外定方位(例如被旋轉90度或在其他的方位),並且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空間相對用語應相應地被詮釋。同樣地,當第一部分被描述為設置在第二區塊「之上」時,這表示該的一部分設置在該第二區塊的上側或下側,並且不受限於重力方向的基礎。
由此可理解,當一元件、一層、一區塊或一組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一層、一區塊或一組件「上」或「連接」、「耦合」另一元件、另一層、另一區塊或另一組件時,它可以是直接在一元件、一層、一區塊或一組件上、或連接、耦合另一元件、另一層、另一區塊或另一組件,或可存在一或更多的中間元件、中間層、中間區塊或中間組件。然而,「直接連接/直接耦合」是指一組件在沒有中間組件的情況下直接連接或耦合另一組件。同時,其他例如「之間」、「緊鄰」、「鄰近」或「直接相鄰」表達組件之間關係的描述有同樣的解釋。此外,由此可理解一元件或一層被稱作在另二元件或另二層「之間」時,可為該二元件或該二層之間的唯一元件或唯一層,或中間存在一或多層元件或層。
出於本發明的目的,使用例如「至少其一」來表達先前的一列元件時,係修飾整列元件並且並非修飾列中的分別元件。舉例來說,「X、Y及Z中的至少其一」及「選自X、Y及Z中的其中一種」可理解為僅X、僅Y、僅Z或任何選自X、Y及Z中兩個或以上的組合,例如XYZ、XYY、YZ及ZZ,相同的數字始終代表相同的元件。如其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含一或多個列中的元件的任何及全部組合。
以下舉例中,x軸、y軸及z軸不限於三維座標系統中的三個軸,並且可在更廣泛的意義下解釋(interpreted)。舉例來說,x軸、y軸及z軸可相互垂直,或可表達為無相互垂直的不同方向。
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語只是為了描寫特定實施例的目的,並不是用以限制本發明。本說明書中使用的單數形式「一」及「該」也包含複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地指示。由此更可理解當說明書中使用的這些用語「包含」「包含」時,是明確地說明指定的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及/或元件的存在,但是不排除一或更多的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元件及/及/或其群組的存在或附加。本說明書中使用的及/或「及/或」包含一或更多相關已列用語的任何以及全部組合。
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語「實質上(substantially)」、「約(about)」「大約(approximately)」及相似的用語被使用作為接近的用語而非作為程度的用語,並且意指用以說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認知的測量值或計算值的固有的誤差。本說明書中使用的「大約」或「約」是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認定的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範圍,考慮所討論的測量及與特定量的測量相關的誤差(即測量系統的限制)。舉例來說,「約」可以表示在一或多個標準差範圍內,或在規定值的±30%、20%、10%、5%範圍內。此外,使用「可」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時意指「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本說明書中使用的用語「使用」及「被使用」分別被視為與用語「利用」「被利用」同義。再者,用語「例示的」意指示例或例證。
當某一實施例可以不同地實現時,特定的實施方法(process order)可與描述方法不同地執行。舉例來說,兩個連續描述的流程基本上可以同時執行或以所描述的順序相反的順序執行。
此外,本說明書揭露及/或敘述的數值範圍意指包含所述範圍內包含的相同數值精度的所有子範圍(sub-ranges)。舉例來說,範圍「1.0至10.0」意指包含其敘述的最小值1.0至最大值10.0之間/包含的所有子範圍,也就是說具有最小值大於或等於1.0與最大值小於或等於10.0的範圍,例如「2.4至7.6」。本說明書中敘述的任何最大數值限制意指將所有包含其中包含的所有更低的數值限制,並且本說明書中敘述的任何最小數值限制意指將所有包含其中包含的所有更高的數值限制。因此,申請人保留修改本說明書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的權利,以明確地的敘述任何包含在本說明書明確敘述的範圍內的任何子範圍。
本說明書參考剖面圖描述各種實施例,剖面圖是實施例及/或中間結構的示意圖。可預期由於例如製造技術及/或公差造成附圖的形狀變化。此外,本說明書揭露的具體結構或功能描述僅為了描述根據本發明的概念的實施例的目的。因此,本說明書揭露的實施例不應被理解為限制特定區域的形狀,而是包含例如製造過程所造成的形狀變化。舉例來說,圖示的植入區域通常在邊緣有弧形或曲面特徵及/或佈植濃度(implant concentration)的梯度(gradient)而非從植入區域至非植入區域的二元變化。同樣地,佈植形成的覆蓋區域可能導致在覆蓋區域與表面之間的區域中的一些佈植。因此,附圖繪示的區域本質上是示意性的並且其形狀並不旨在繪示該裝置的區域的實際形狀,並且不旨在限制。另外,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理解,可以各種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實施例,並且沒有悖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
根據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所描述的電子或電器裝置及/或任何其他相關裝置或組件可利用任何合適硬體、韌體(例如專用積體電路)、軟體或任何硬體、韌體、軟體的組合。舉例來說,裝置的各種組件可由一個積體電路形成也可由分離的積體電路晶片形成。此外,裝置的各種組件可使用可撓性印刷電路薄膜(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ilm)、印刷電路板(PCB)來實現或形成於一個基板上。此外,裝置的各種組件可為在一或多個處理器上執行的過程或線程,在一或多個運算裝置中,執行電腦程式指令並與其他系統組件交互作用以執行本說明書描述的各種功能。電腦程式指令被儲存在記憶體,其可使用標準記憶裝置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在運算裝置中實現。電腦程式指令亦可被儲存在其他非暫時性的可讀媒介例如CD-ROM、快閃記憶體及其他之中。另外,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認知各種運算裝置的功能性可合併或整合至單一運算裝置,或特定運算裝置可分佈在一或多個其他的運算裝置而不悖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
除非另有定義,本說明書使用的所有用語(包含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普遍理解的相同的意義。可進一步理解,例如在普遍字典中定義的用語,應被解釋為具有與其在相關領域及/或本說明書的上下文中的意義一致的含義,並且不應被解釋為理想化或過於正式的定義,除非本說明書中有清楚定義。
第1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透視圖。
第1圖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0為例的行動終端(mobile terminal)。行動終端的例子包含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個人數位助理(PDA)、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PMP)、電玩主機、腕錶形電子裝置及其他類似物, 但是顯示裝置1000無特別限制其種類。也就是說,可替代的,顯示裝置1000可用在大型電子裝置例如電視或外部告示牌中,或用在小型電子裝置例如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運輸工具的導航裝置或相機中。
參考第1圖,顯示裝置1000包含定義在顯示表面其中的複數個區塊。顯示裝置1000可包含如附圖所示的顯示區塊DA,及聯接(adjoin)顯示區塊DA的非顯示區塊NDA。非顯示區塊NDA可包圍顯示區塊DA。
部分的顯示區塊1000可為曲面。顯示裝置1000可包含第一區塊及一或多個從第一區塊延伸的第二區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塊可為具有平面形狀的平面區塊,並且第二區塊可為具有彎曲形狀的彎曲區塊。第一區塊在以下說明書中將稱作平面區塊FA,並且第二區塊在以下說明書中將稱作彎曲區塊BA。平面區塊FA平行於由第一與第二方向定義的x與y方向形成的平面,並且平面區塊FA的髮線方向平行於第三方向z。第三方向z是參考方向,透過該參考方向來區分稍後將描述的元件的上表面及底表面。第二方向y可為與第一方向x相交的方向,並且第三方向可為與第一與第二方向x與y定的平面相交的方向。舉例來說,第二方向y可實質上垂直相交第一方向x,而第三方向z可實質上垂直相交第一與第二方向x與y定義的平面。
彎曲區塊BA可位於平面區塊FA的各別側(例如左側及右側)。
彎曲區塊BA可具有從平面區塊FA沿著第一方向x彎曲並且平行延伸於第二方向y的彎曲表面。第1圖繪示彎曲區塊BA位於平面區塊FA的兩側,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選擇地,顯示裝置1000包含僅位於平面區塊FA的一邊一個彎曲區塊BA。
部分的顯示區塊DA由平面區塊FA定義,並且部分的顯示區塊DA由彎曲區塊BA定義。
由平面區塊FA定義的顯示區塊DA在以下說明書中將稱作平面顯示區塊FDA,並且彎曲區塊BA定義的顯示區塊DA在以下說明書中將稱作彎曲顯示區塊BDA。
第2圖係繪示根據第1圖的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第3圖係繪示沿著根據第1圖的線A1-A2的剖面圖。
參考第1圖至第3圖,顯示裝置1000包含窗口100、輸入感測元件300、包含顯示面板500與面板下構件700的顯示模組DU及支架900。
窗口100、輸入感測元件300、顯示面板500及面板下元件700中的每一個可具有位於平面區塊FA的平面部分以及位於彎曲區塊BA的彎曲部分。
窗口100包含傳遞經由顯示面板500提供的圖像的光傳遞(light-transmitting)部分100-DA,以及連接光傳遞部分的遮光部分100-NDA。
窗口100位於顯示面板500上。窗口100可由例如玻璃、藍寶石、塑膠或其他相似物形成。
輸入感測元件300可位於窗口100與顯示模組DU之間。輸入感測元件300可包含輸入感測層及偏光層。輸入感測元件300可以電阻、電容或電磁感應的方式運行,並且可獲取觸碰事件發生之處的座標訊息。偏光層可降低從窗口100上方入射到其上的外部光的反射率。
輸入感測元件300包含延伸部分Tp,從輸入感測元件300的角落向外延伸。
顯示模組DU位於輸入感測元件300之下。顯示模組DU可包含位於輸入感測元件300之下的顯示面板500,以及位於顯示面板500之下的面板下元件700。
顯示面板500可包含顯示區塊500-DA及非顯示區塊500-NDA。顯示區塊500-DA,如附圖所示,與窗口100的光傳遞部分100-DA重疊。非顯示區塊500-NDA,如附圖所示,連接顯示區塊500-DA並且重疊窗口100的遮光部分100-NDA。顯示面板500的顯示區塊500-DA可包含平面顯示區塊FDA及彎曲顯示區塊BDA。
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面板500可為包含自發光(self-emitting)元件的顯示面板。舉例來說,顯示面板500可包含以有機發光層作為發光層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或可包含以量子點發光層作為發光層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s),但是本發明不限於以此。也就是,舉例來說,顯示面板500可為液晶顯示(LCD)面板。顯示面板500在以下說明書中將被敘述為包含有機發光二極體。
面板下元件700可位於顯示面板500之下並且可附著顯示面板500的底表面。面板下元件700可包含至少一緩衝元件及散熱元件。
支架900可位於面板下元件700之下。支架900可固定及保護顯示模組DU、輸入感測元件300及顯示裝置1000中的其他各種元件及電路。在一些實施例中,支架900可由合成樹脂材料、金屬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組合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部分的支架900可於顯示裝置1000的側邊暴露以形成顯示裝置1000的側面外觀(lateral exterior)。在一些實施例中,外殼可 耦合支架900的下部分,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可選擇地,支架900本身可用作顯示裝置1000的外殼,而沒有附加元件耦合支架900的下部分。
第3圖中的第一黏合層400可位於顯示模組DU與輸入感測元件300之間。第一黏合層400耦合輸入感測元件300及顯示模組DU(例如耦合輸入感測元件300及顯示面板50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黏合層400可為透明膠層。舉例來說,第一黏合層400可為光學透明膠(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壓感膠(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或光學透明樹脂(optical clear resin,OCR)層。
第二黏合層200可位於窗口100與輸入感測元件300之間,並且窗口100與輸入感測元件300可經由第二黏合層200耦合在一起。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黏合層200可與第一黏合層400相似為透明膠層。舉例來說,第二黏合層200可為OCA、PSA或OCR層。
以下說明書中將參考第4圖至第10圖敘述由輸入感測元件300與顯示模組DU堆疊形成的結構。第4圖係繪示根據第3圖的面板下元件的剖面圖。
參考第4圖,顯示模組DU可包含顯示面板500以及位於顯示面板500之下的面板下元件700,面板下元件700可包含位於顯示面板500之下的緩衝元件710,以及位於緩衝元件710下的散熱元件750。
緩衝元件710可分散施加到顯示面板500及窗口100的衝擊。緩衝元件710可吸收一些施加到顯示面板500及窗口100的衝擊,因此可防止顯示面板500及窗口100受損。緩衝元件710可包含緩衝層711、位於緩衝層711上的第一膠層713以及位於緩衝層711之下的第二膠層715。緩衝層711可由例 如聚氨酯(polyurethane,PU)、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的聚合物樹脂形成,緩衝層711也可由橡膠、胺甲酸乙酯基(urethane-based)材料或透過使丙烯酸材料發泡而獲得的海綿形成。
緩衝層711可經由第一膠層713耦合顯示面板500,並且可經由第二膠層715耦合散熱元件75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膠層713及第二膠層715可由PSA或其他相似物形成。
散熱元件750可包含位於緩衝元件710之下的石墨層751、位於石墨層751之下的導電層755,以及位於導電層755與石墨層751之間的膠層753。
石墨層751包含石墨分子。石墨具有板狀結構,其中碳原子沿水平方向彼此鍵合(bonded)。因此,石墨層751於水平方向具有比垂直方向上更高的導熱率,並且具有優秀的散熱特性(dissipation property)。
導電層755具有散熱功能與電磁波屏蔽功能(electromagnetic wave shielding function)。導電層755可包含能夠屏蔽電磁波的各種材料並且具有優秀的傳熱係數(thermal conductivity)。舉例來說,導電層755可包含例如銅、鎳或鐵氧體(ferrite)的材料。
第5圖係繪示根據第4圖的面板下元件的修改例的剖面圖。
參考第5圖,顯示模組DUa包含顯示面板500以及位於顯示面板500之下的面板下元件700a。面板下元件700a包含位於顯示面板500之下的緩衝元件710a、位於緩衝元件710a之下的散熱元件750a以及位於緩衝元件710a與散熱元件750a之間的數化器740。
緩衝元件710a與根據第4圖的緩衝元件710不同,可進一步包含遮光層717。遮光層717可防止數化器740中的導電配線(即第一導電配線及第二導電配線)由外界可見。
在一些實施例中,遮光層717可位於至少一緩衝層711的表面上。遮光層717係位於緩衝層711與第一膠層713之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舉例來說,可選擇地,遮光層717可位於緩衝層711與第二膠層715之間。如另一例子,遮光層717可位於緩衝層711的兩個表面(例如位於緩衝層711與第一膠層713之間,以及位於緩衝層711與第二膠層715之間)。
數化器740,其附著第二膠層715,數化器740可位於緩衝元件710a之下。
為了響應於經由例如觸控筆對顯示裝置1000進行的輸入,數化器740可感測輸入的坐標及/或筆壓力。數化器740可包含彼此交叉的第一導電配線及第二導電配線以形成座標。
散熱元件750a可位於數化器740之下,並且數化器740與散熱元件750a可經由膠層耦合在一起。石墨層751、膠層753以及散熱元件750a的導電層755如以上描述。
第6圖係繪示根據第3圖的顯示面板的剖面圖。根據第6圖,顯示面板500包含基底基板510、第一電極520、像素定義膜530、發光層540、第二電極550以及封裝層570。
基底基板510可位於面板下元件700上。基底基板510可為絕緣基板。舉例來說,基底基板510可包含例如玻璃、石英、聚合物樹脂或其他相似的材料。聚合物樹脂可為聚醚(polyethersulfone,PES)、聚丙烯酸酯 (polyacrylate,PA)、聚芳香酯(polyarylate,PAR)、聚醚醯亞胺(polyetherimide,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硫化苯(polyphony lenesulfide,PPS)、聚烯丙酯(polyallylate)、聚亞醯胺(polyimide,PI)、PC、三乙酸纖維素(cellulose triacetate,CAT)、醋酸丙酸纖維素(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CAP)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基板510可為可撓性的基板。
第一電極520可位於基底基板51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520可為陽極電極。
複數個元件可進一步位於基底基板510與第一電極520之間。舉例來說,複數個元件包含緩衝層、複數個導電配線、絕緣層以及複數個薄膜電晶體(TFTs)。
像素定義膜530可位於第一電極520上。像素定義膜530可包含開孔,其至少部分地暴露第一電極520。
發光層540可位於第一電極52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層540可發射紅光、綠光及/或藍光中的一種。紅光可具有620奈米至750奈米之間的波長,綠光可具有495奈米至570奈米之間的波長,並且藍光可具有450奈米至495奈米之間的波長。
可選擇地,一些其他的實施例中,發光層540可發射白光。在發光層540發射白光的情況下,發光層540可包含紅色發光層、綠色發光層及/或藍色發光層的堆疊。發光層540可進一步包含彩色濾光器用以顯示紅光、綠光及/或藍光。
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層540可為OLED層。可選擇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發光層540可為LCD層。
第二電極550可位於發光層540與像素定義膜530上。第二電極550可形成於發光層540與像素定義膜530整個表面(例如上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極可為陰極電極。
第一電極520、第二電極550以及發光層540可形成分別的發光元件。
封裝層570可位於包含第一電極520、第二電極550以及發光層540的發光元件上。封裝層570可封裝發光元件,並且可減少或防止水分滲入發光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封裝層570可由薄膜密封(thin film encapsulation,TFE)形成,並且可包含至少一有機膜以及至少一無機膜。舉例來說,封裝層570可包含位於第二電極550上的第一無機膜571、位於第一無機膜571上的有機膜572,以及位於有機膜572上的第二無機膜573。
第一無機膜571可減少或防止水氣或氧氣滲入包含第一電極520、第二電極550以及發光層540的發光元件。第一無機膜571可由氮化矽、氮化鋁、氮化鋯、氮化鈦、氮化鉿、氮化鉭、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錫、氧化鈰、氮氧化矽或其他相似物形成。
有機膜572可位於第一無機膜571上。有機膜572可改善封裝層570的平坦度。有機膜572可由液態有機物質形成。舉例來說,有機膜572可由丙烯酸樹脂(acrylic resin)、甲基丙烯酸樹脂(methacrylic resin)、聚異戊二烯(polyisoprene)、乙烯基樹脂(vinyl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胺甲酸乙酯樹 脂(urethane resin)、纖維素樹脂、苝樹脂(perylene resin)及其他相似物形成。用以形成有機膜572的有機材料可經由沉積、印刷以及塗層提供並可進行固化。
第二無機膜573可位於有機膜572上。第二無機膜573可以執行與第一無機膜571實質上相同的功能或類似的功能,並且可以由與第一無機膜571實質上相同的材料或與第一無機膜571相似的材料形成。第二無機膜可完全包覆有機膜572。
然而。封裝層570的結構無特別限制,並且封裝層570的堆疊結構可變化。可選擇地,在一些實施例中,封裝層570可以為玻璃基板或其他相似結構形成。
第一黏合層400可位於封裝層570上,並且顯示面板500以及輸入感測元件300可經由第一黏合層400耦合在一起。
第7圖係繪示根據第1圖的Q1區塊的輸入感測層的一部分的平面圖。第8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或第7圖的線A1-A2的剖面圖。
參考第1圖、第7圖及第8圖,輸入感測元件300可包含輸入感測層TL以及偏光層PL。
輸入感測層TL可包含位於第一黏合層400上的基底部分311、位於基底部分311上的感測電極(330a、330b、330c以及350)以及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並且可進一步包含位於基底部分311與感測電極(330a、330b、330c以及350)之間的聚合物有機層313。
基底部分311為感測電極(330a、330b、330c以及350)提供基底表面。舉例來說,基底部分311可包含膜狀相位延遲器(film-type phase retarder)。
聚合物有機層313可為分離層(separation layer),其將載體基板與感測電極(330a、330b、330c以及350)以及於輸入感測層TL的形成期間形成於載體基板上的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分開。舉例來說,聚合物有機層313可包含選自PI、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聚酰胺酸(polyamic acid)、聚酰胺(polyamide)、PE、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降冰片烯(polynorbornene)、苯基馬來醯亞胺共聚合物(phenylmaleimide copolymer)、聚偶氮苯(polyazobenzene)、聚苯撐鄰苯二甲酰胺(polyphenylene phthalamide)、聚酯(polyester)、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PAR、肉桂酸酯類聚合物(cinnamate-based polymer)、香豆素類聚合物(coumarin-based polymer)、鄰苯二甲酰亞胺類聚合物(phthalimidine-based polymer)、查耳酮類聚合物(chalcone-based polymer)或芳香族乙炔類聚合物(aromaticacetylene-based polymer)中的至少一種。
感測電極(330a、330b、330c以及350)可位於聚合物有機層313上。感測電極(330a、330b、330c以及350)可包含複數個沿著第一方向x配置的第一感測部分330a、複數個沿著第二方向y配置並且與第一感測部分330a間隔開的第二感測部分330b、使第二感測部分330b相互連接的第二連接部分330c以及使第一感測部分330a相互連接的第一連接部分350。第一感測部分330a與第一連接部分350共同形成第一感測電極(330a及350),並且第二感測部分330b及第二連接部分330c可共同形成第二感測電極(330b及330c)。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感測部分330a、第二感測部分330b及第二連接部分330c可位於同一層並且可由相同的導電材料形成。舉例來說,導電材料可為金屬材料。金屬材料的實例可為鉬(Mo)、銀(Ag)、鈦(Ti)、Cu、鋁(Al) 及其合金。可選擇地,導電材料可包含透明導電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氧化鋅(ZnO)、氧化銦錫鋅(ITZO)及其他相似物。可選擇地,導電材料可包含導電聚合物例如PEDOT、金屬奈米線、石墨烯及其他相似物。在導電材料包含金屬奈米線的情況下,第一感測部分330a、第二感測部分330b以及第二連接部分330c可以是金屬網格形狀。
第一絕緣層320可位於第一感測部分330a上、第二感測部分330b及第二連接部分330c上。第一絕緣層320可以使第二連接部分330c與第一連接部分350絕緣。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320可形成於基底部分311的整個表面上。可選擇地,其他實施中,第一絕緣層320可僅形成在第一連接部分350與第二連接部分330c之間的交叉區域處。
可以在第一絕緣層320中形成接觸孔CNT,其部分地暴露第一感測部分330a。
第一連接部分350可位於第一絕緣層320上並且可經由接觸孔CNT電連接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鄰的第一感測部分330a中的相應的第一感測部分330a。第一連接部分350,相似於第一感測部分330a、第二感測部分330b及第二連結部分330c可由例如金屬材料、透明導電氧化物、導電聚合物、金屬奈米線、石墨烯或其他相似物形成。
第二絕緣層340可位於第一連接部分350及第一絕緣層320上。
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中的每一個可具有單層或多層結構。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中的每一個可包含無機材料、有機材料或其組合。舉例來說,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中的至少一層可包 含無機膜。無機膜可包含氧化鋁、氧化鈦、氧化矽、氧氮化矽、氧化鋯及氧化鉿中的至少一種。
其他例子中,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中的至少一層可包含有機膜。有機膜可包含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聚異戊二烯、乙烯基樹脂、環氧樹脂、聚氨酯樹脂、纖維素樹脂、矽氧烷樹脂、PI樹脂、聚酰胺樹脂及苝樹脂中的至少一種。
偏光層PL可位於輸入感測層TL上。偏光層PL可位於輸入感測層TL與窗口100之間(例如,在輸入感測層TL及第二黏合層200之間)。如上所述,偏光層PL可減少或防止外部光的反射。
第9圖係繪示根據第8圖的輸入感測元件的修改例的剖面圖。
參考第9圖,輸入感測元件300a可包含輸入感測層TLa以及偏光層PLa。
輸入感測層TLa可包含基底部分310、位於基底部分310上的感測電極(330a、330b、330c以及350)以及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
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部分310可為絕緣基板。絕緣基板與根據第5圖的顯示面板500的基底基板510實質上相同或至少類似,因此,將省略其中詳細描述。
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可位於面向窗口100的基底部分310上,舉例來說,基底部分310的頂表面及第二黏合層200可位於第二絕緣層340上。
偏光層PLa可位於基底部分310的底表面上。偏光層PLa可位於輸入感測層TLa與顯示面板500之間(例如,在輸入感測層TLa及第一黏合層400之間)。
第10圖係繪示根據第8圖的輸入感測元件的另一修改例的剖面圖。
參考第10圖,輸入感測元件300b可包含輸入感測層TLb及偏光層PLb。
除了感測電極(330a、330b、330c以及350)及第一絕緣層320及第二絕緣層340位於基底部分310的表面上而非面向顯示面板500之外,輸入感測層TLb與根據第9圖的輸入感測層TLa實質上相同。例如,在基座部分310的底表面上。
偏光層PLb可位於第二絕緣層340與顯示面板500之間(例如,位於第二絕緣層340及第一黏合層400之間)。
第11圖係繪示根據第2圖的顯示面板的平面結構的底視圖。
參考第1圖、第2圖以及第11圖,顯示面板500包含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面板邊緣Ep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面板邊緣Ep2、相對於第一面板邊緣Ep1且其之間具有顯示區塊DA的第三面板邊緣Ep3以及相對第二邊緣Ep2且其之間具有顯示區塊DA的第四面板邊緣Ep4。
顯示面板500可以包含角部分CA,並且角部分CA可位於顯示裝置1000的彎曲區塊BA中。角部分CA可於顯示區塊DA的外側並且可部分地包含顯示區塊DA。一切實施例中,每個角部分CA可以位於第一面板邊緣 Ep1、第二面板邊緣Ep2、第三面板邊緣Ep3及第四邊緣Ep4中的一對相鄰邊緣的各個端部彼此面對的位置處。
舉例來說,位於第一面板邊緣Ep1與第二邊緣Ep2之間的角部分CA的邊緣Ec。每個角部分CA的邊緣Ec可各自連接第一面板邊緣Ep1、第二面板邊緣Ep2、第三面板邊緣Ep3及第四邊緣Ep4中的相應的一對相鄰邊緣。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角部分CA的邊緣可具有弧形形狀。
第12A圖係繪示根據第2圖的輸入感測元件及窗口的底視圖。
參考第1圖、第2圖以及第12A圖,輸入感測元件300包含主體部分Tb及從主體部分Tb的角落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分Tp。
主體部分Tb可為重疊顯示面板500的輸入感測元件300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主體部分Tb可以具有實質上的矩形平面形狀。
延伸部分Tp是輸入感測元件300中從主體部分Tb的角落分向外延伸的部分,可位於彎曲區塊BA中。延伸部分Tp被繪示為完全在彎曲區域塊BA中,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延伸部分Tp可部分地位於平面區塊FA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延伸部分Tp可由根據第8圖、第9圖或第10圖的輸入感測層TL、TLa或TLb延伸而形成。可選擇地,其他實施例中,延伸部分Tp可由根據第8圖、第9圖或第10圖的偏光層PL、PLa或PLb延伸而形成。仍然可選擇地,延伸部分Tp可同時由根據第8圖、第9圖或第10圖的輸入感測層TL、TLa或TLb以及偏光層PL、PLa或PLb延伸而形成。
測量於特定方向上的窗口100的邊緣(Ew1、Ew2、Ew3及Ew4)與主體部分Tb的邊緣(Et1、Et2、Et3及Et4)之間的距離(例如,最小距離)可大 於測量於特定方向上的窗口100的邊緣(Ew1、Ew2、Ew3及Ew4)與每個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之間的距離(例如,最小距離)。
舉例來說,窗口可包含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一窗口邊緣Ew1、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窗口邊緣Ew2、相對於第一窗口邊緣Ew1的第三窗口邊緣Ew3、以及相對第二窗口邊緣Ew2的第四窗口邊緣Ew4。
輸入感測元件300的主體部分Tb包含於第二方向y上延伸與窗口100的第一窗口邊緣Ew1相鄰並且位於彎曲區域塊BA中的第一主體邊緣Et1、於第一方向x上延伸與窗口100的第二窗口邊緣Ew2相鄰的第二主體邊緣Et2、與第一主體邊緣Et1相對並且位於其中一個彎曲區塊BA中的第三主體邊緣Et3、以及與第二主體邊緣Et2相對的第四主體邊緣Et4。每個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連接主體部分Tb的第一主體邊緣Et1、第二主體邊緣Et2、第三主體邊緣Et3及第四邊緣Et4中的一對相鄰邊緣。
舉例來說,如在第一方向x上的彎曲區域塊BA中所測量之窗口100的第一窗口邊緣Ew1與主體部分Tb的第一主體邊緣Et1之間的距離Ds3(例如,最小距離),可大於如在第一方向x上的彎曲區塊BA中測量之窗口100的第一窗口邊緣Ew1與每個延伸部分Tp的對應邊緣Etp之間的距離Ds4(例如,最小距離)。
此外,如在第二方向y上的彎曲區域塊BA中所測量之窗口100的第二窗口邊緣Ew2與主體部分Tb的第二主體邊緣Et2之間的距離Ds1(例如,最小距離),可大於如在第二方向y上的彎曲區塊BA中測量之窗口100的第二窗口邊緣Ew2與每個延伸部分Tp的對應邊緣Etp之間的距離Ds4(例如,最小距離)。
每個對應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包含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超出主體部分Tb的第一主體邊緣Et1的部分。並且,每個對應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以包含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超出主體部分Tb的第二主體邊緣Et2的部分。
第12B圖係繪示根據第12A圖的輸入感測元件的修改例的剖面圖。
參考第1圖、第2圖及第12B圖,輸入感測元件300c包含主體部分Tb及從主體部分Tb的角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分TPc。
每個對應延伸部分Tpc的邊緣Etpc可以包含在與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上延伸超出主體部分Tb的第二主體邊緣Et2的部分。與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不同,每個對應延伸部分Tpc的邊緣Etpc可省略從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超出主體部分Tb的第一主體邊緣Et1/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超出主體部分Tb的第三主體邊緣Et3。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在第二方向y上的彎曲區塊BA中測量之窗口100的第二窗口邊緣Ew2與主體部分Tb的第二主體邊緣Et2之間的距離Ds1(例如,最小距離),可以大於如在第二方向y中的彎曲區塊BA中測量之窗口100的第二窗口邊緣Ew2與每個相應的延伸部分Tpc的邊緣Etpc之間的距離Ds2(例如,最小距離)。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在彎曲區域塊BA中沿第一方向x所測量之窗口100的第一窗口邊緣Ew1與主體部分Tb的第一主體邊緣Et1之間的距離Ds3(例如,最小距離),可實質上相同於彎曲區域塊BA中沿第一方向x 所測量之窗口100的第一窗口邊緣Ew1及每個相應的延伸部分Tpc的邊緣Etpc之間的距離Ds4(例如,最小距離)。
第13圖係繪示根據第11圖的顯示面板及第12A圖的窗口處於耦合狀態的底視圖,而第14圖係繪示沿著第13圖的線E1-E2的剖面圖,其繪示第13圖的窗口、輸入感測元件及顯示面板。第一黏合層400並沒有繪示於第13圖及第14圖。
根據第11圖、第12A圖、第13圖以及第14圖,輸入感測元件300的延伸部分Tp可在彎曲的區域塊BA中向外突出超過顯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也就是說,延伸部分Tp不重疊顯示面板500,並且延伸部分Tp的底表面不接觸顯示面板500的頂表面。
每個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位於每個對應角部分CA的邊緣Ec之外,並且如本說明書所使用的用語「向外」或「外部」可以指朝向該邊緣的方向。可意指在平面上的窗口100的外側,或在平面上遠離平坦區塊FA的方向。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角部分CA的邊緣Ec可完全被相應的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圍繞。
第15圖至第17圖係繪示如何耦合窗口、輸入感測元件與顯示面板的剖面圖,而第18圖至第19圖係繪示根據第17圖的Q2區塊的放大剖面圖。第18圖係繪示不具有延伸部分的輸入感測元件的剖面圖,而第19圖係繪示具有延伸部分的輸入感測元件的剖面圖。
根據第15圖至第19圖,耦合裝置具有第一治具J1、第二治具J2以及固定部分(FM1及FM2)。
第一治具(jig)J1可位於第二治具J2上。第一治具J1可以在窗口100上以保持(hold)窗口100。窗口100的頂表面可置於接觸第一治具J1的底表面。
第一治具J1可包含治具平面部分Z-FA,並且可包含連結治具平面部分Z-FA並且彎曲的治具彎曲部分Z-BA。對應於平面區塊FA的窗口100的一部分可由治具平面部分Z-FA固定,並且對應於彎曲區塊BA的窗口100的一部分可分別固定到治具彎曲部分Z-BA。
第二治具J2可位於第一治具J1下方。第二治具J2可以在第三方向z上移動以經由顯示面板500、輸入感測元件300及窗口100耦合至第一治具J1,或可在第三方向z上的相反的方向上移動以從第一治具J1分離。可選擇地,第一治具J1可相對於第二治具J2移動。
固定部分(FM1及FM2)可位於第二治具J2的至少一側。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部分(FM1及FM2)可包含位於第二治具J2兩測的第一固定部分FM及第二固定部分FM2。第一固定部分FM及第二固定部FM2可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間隔開以彼此面對。第一固定部分FM及第二固定部分FM2可保持顯示面板500及輸入感測元件300,以將顯示面板500及輸入感測元件300置於第一治具J1與第二治具J2之間。
第一固定部分FM1可包含用以保持顯示面板500的第一端以及輸入感測元件300的第一保持部分HP1,第二固定部分FM2可包含用以保持顯示面板500的第二端及輸入感測元件300的第二保持部分HP2。
第二治具J2可包含台座ST及焊墊PD。焊墊PD可包含例如矽樹脂(silicone)、聚氨酯(urethane)、橡膠或其他相似物的彈性材料。響應於外力 施加到焊墊PD的至少一部分,焊墊PD的形狀可變形。然後,響應於施加到焊墊PD的外力消失,焊墊PD可恢復其原始形狀。
台座ST可位於焊墊PD之下並且可支持焊墊PD。台座ST的區塊可以大於焊墊PD的區塊。
以下將敘述如何耦合窗口100、輸入感測元件300以及顯示面板500。
窗口100以彎曲狀態固定到第一治具J1的底表面,第一治具J1包含治具平面部分Z-FA及治具彎曲部分Z-BA。
輸入感測元件300耦合到顯示面板500上,並且顯示面板500及輸入感測元件300固定到第一固定部分FM及第二固定部分FM2。
此後,第二治具J2可在第三方向z上移動。在此情況中,第一固定部分FM1可在第一方向x上移動,並且第二固定部分FM2可在與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移動(例如,夾住顯示面板500及輸入感測元件300)。結果,第一固定部分FM與第二固定部分FM2之間的距離可以逐漸減小。因此,顯示面板500及輸入感測元件300可以凸起的方式彎曲以更靠近窗口100。
焊墊PD可在第三方向z上移動以與顯示面板500的底表面接觸。焊墊PD可以按壓顯示面板500並且因此可將輸入感測元件300牢固地黏附到窗口100。此種情況中,第一固定部分FM1可在與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移動,並且第二固定部分FM2可在第一方向x上移動。結果,顯示面板500及輸入感測元件300可以置於焊墊PD與窗口100之間,遠離第一固定部分FM1及第二固定部分FM2。
焊墊PD可進一步按壓顯示面板500以增加顯示面板500、輸入感測元件300與窗口100之間的黏附力。當顯示面板500被焊墊PD按壓時,焊墊PD的形狀可以根據第一治具J1的彎曲形狀暫時變形。焊墊PD可在顯示面板500的邊緣上嚴重變形,特別是在顯示面板500的一個角部CA附近的區塊Q2中。
如果輸入感測元件300具有比顯示面板500更小的區塊,或如果在顯示面板500及輸入感測元件300的耦合期間發生未對準的情況,則輸入感測元件300可能不是置於顯示面板500的邊緣上(例如,在區塊Q2中,如第17圖及第18圖所示)。
此種情況中,因為由焊墊PD施加的壓力可能集中在區塊Q2周圍,所以在顯示面板500中很可能形成裂縫Crk。當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具有弧形形狀時,裂縫Crk形成的可能性可能進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輸入感測元件300的延伸部分Tp可如第19圖所示位於顯示面板500的區塊Q2中,並且可作為支持元件或緩衝元件。因此,可降低區塊Q2中形成裂縫的可能性,並且結果,可提供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顯示裝置。
第20圖係繪示根據第1圖的顯示裝置的底視圖,其省略支架,第21圖係繪示根據第20圖的Q3區塊的放大底視圖,第22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及第20圖的線B1-B2的剖面圖,第23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及第20圖的線C1-C2的剖面圖,而第24圖係繪示沿著第1圖及第20圖的線D1-D2的剖面圖。
根據第1圖、第11圖、第12圖以及第20圖至第24圖,在顯示面板500下方,第一防水元件810可沿著顯示面板500的第一面板邊緣Ep1設置,並且 第三防水元件850可以沿著顯示面板500的第三面板邊緣Ep3設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三防水元件850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並且可以在顯示模組DU的面板下元件700下方。
當窗口100被分成重疊顯示面板500的第一區塊WA1以及不重疊顯示面板500的第二區塊WA2時,相鄰顯示面板500的第二面板邊緣Ep2並且與顯示面板500間隔開的第二防水元件830,以及相鄰顯示面板500的第四面板邊緣Ep4並且與顯示面板500間隔開的第四防水元件870,可位於窗口100的底表面上的第二區塊WA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防水元件830及第四防水元件870可沿第一方向x一身並且可與顯示面板500間隔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三防水元件850可位於相應的彎曲區塊BA中,並且第二防水元件830及第四防水元件870可位於並且交叉在平面區塊FA及彎曲區塊BA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防水元件810、第二防水元件830、第三防水元件850及第四防水元件870可形成為雙面皆具黏性的雙面膠。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三防水元件850的第一表面可附著到面板下元件700,並且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三防水元件850的第二表面可附著到支架900。在面板下元件700包含緩衝元件710或710a(第4圖或第5圖)及散熱元件750或750a(第4圖或第5圖)的情況下,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三防水元件850的第一表面可附著到散熱元件750或750a的底表面。
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可以在第二方向y上透過顯示面板500的對應角部CA附近的間隙G彼此間隔開。類似地,第一防水元件810 及第四防水元件870、第三防水元件85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或第三防水元件850及第四防水元件870可在第二方向y元件上透過顯示面板500的對應角部CA附近的間隙G彼此間隔開。
為了方便,以下說明書描述的第一防水元件810、第二防水元件830、第三防水元件850及第四防水元件870,將主要集中在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上。
參考第24圖,防水填充元件890可位於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之間的間隙G中。防水填充元件890可填充間隙G。防水填充元件890可設置成與顯示面板500的角部CA、輸入感測元件300的延伸部分Tp、第一黏合層400,第二黏合層200、窗口100、第一防水元件810、第二防水元件830及支架900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防水填充元件890可以包含半固體或液體材料,因此可透過自然或外部條件(例如,熱、紫外(UV)光及/或壓力)固化或硬化。
類似地,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四防水元件870之間、第三防水元件85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之間以及第三防水元件850及第四防水元件870之間的間隙G也可填充防水填充元件890,並且結果,可以減少或防止水分滲入顯示裝置1000。
如以上描述,因為第二防水元件830附著到窗口100的底表面,並且因為第一防水元件810附著到顯示面板500的底表面,所以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之間存在高度差。因此,為了補償一些高度差,第二防水元件830及第四防水元件870的厚度(thickness)Th2可大於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三防水元件850的厚度Th1。
在顯示面板500角部分CA附近對應於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之間的間隙G的Q3區塊中,輸入感測元件300的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以位於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之間,並且可以位於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及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中的至少一個的外側。
舉例來說,如第24圖繪示的Q3區塊中,輸入感測元件300的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以位於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的外側。也就是說,在區塊Q3中,第一黏合層400可以在彎曲的區塊BA中具有與延伸部分Tp重疊的邊緣,但不與顯示面板500重疊。
在區塊Q3中,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可定位於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的外側,並且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可定位於邊緣Ec的外側。也就是說,在區塊Q3中,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可位於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及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之間。
舉例來說,參考第24圖,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與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之間的距離X2考慮到操作界限(process margin)可以設定在0mm與約0.4mm之間的範圍內。此外,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與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之間的距離X3,以及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與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之間的距離X1考慮到操作界限也可以設定在0mm與0.4mm之間的範圍。
在區塊Q3中的第一防水元件810及第二防水元件830彼此間隔開的情況中,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及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都位於輸入感測元件300的邊緣之外,第一黏合層400及第二黏合層200可以彼此接觸以形成間隙,並且該間隙可能無法填充防水填充元件890。此種情況中,水分可通過間隙 滲入顯示裝置1000。結果,顯示裝置1000的防水性可能劣化,並且顯示裝置的可靠性及耐久性可能降低。
另一方面,根據本發明,因為在區塊Q3中,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位於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的外側,可防止第一黏合層400及第二黏合層200在區塊Q3中彼此接觸。因此,可以防止在顯示面板500的角部CA中以及其附近形成未被防水填充元件890填充的間隙,結果,可以提高顯示裝置1000的可靠性。
第25圖至第30圖係繪示根據第24圖的顯示裝置的修改例的剖面圖。
參考第25圖,根據第25圖的顯示裝置中,與根據第24圖的顯示裝置不同,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可不突出超過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而是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及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可在實質上相同的線上。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與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之間、以及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與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之間的關係可以如上所敘述參考第24圖。
參考第26圖,根據第26圖的顯示裝置中,與根據第24圖的顯示裝置不同,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可不突出超過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而是,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與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在實質上相同的線上。第25圖的顯示裝置的其他元件可以與第24圖的顯示裝置的相應對應部分相同。
參考第27圖,根據第27圖的顯示裝置中,與根據第24圖的顯示裝置不同,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及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在實質上相同的線上,並且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及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可在實質上相同的線 上。如上面參照第24圖所描述,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位於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的外側。
參考第28圖,根據第28圖的顯示裝置中,與根據第24圖的顯示裝置不同,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位於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的外側,並且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可位於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的外側。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可位於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的外側。
參考第29圖,根據第29圖的顯示裝置中,與根據第24圖的顯示裝置不同,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可位於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及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的外側。此外,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可位於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的外側。
參考第30圖,根據第30圖的顯示裝置中,與根據第29圖的顯示裝置不同,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及顯示面板500的邊緣Ec可以在實質上相同的線上。第30圖的顯示裝置的其他元件可以與第29圖的顯示裝置的相對應的部分相同。
因為(在顯示裝置1000中)輸入感測元件300包含延伸部分Tp,所以可以降低在顯示裝置1000的製造期間在顯示面板500中形成裂縫的可能性。另外,因為輸入感測元件300的延伸部分Tp的邊緣Etp位於第一黏合層400的邊緣Ea1及第二黏合層200的邊緣Ea2中的至少一個的外側,可防止間隙的形成,結果可以有效地減少或防止水分等滲入顯示裝置1000。
第31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裝置的透視圖,第32圖係繪示根據第31圖的顯示裝置的分解透視圖,第33圖係繪示根據第32圖的窗口、輸入感測元件及顯示面板處於耦合狀態的底視圖,第34圖繪示係沿著第 31圖的線A3-A4的剖面圖,第35圖係繪示沿著第31圖的線B3-B4的剖面圖,第36圖係繪示沿著第31圖的線C3-C4的剖面圖,以及第37圖係繪示沿著第31圖及第33圖的線D3-D4的剖面圖。
根據第31圖至第37圖,顯示裝置2000包含顯示圖像的顯示區塊DA1及連接顯示區塊DA1的非顯示區塊NDA1。非顯示區塊NDA1可圍繞顯示區塊DA1。
顯示裝置2000可實質上相同於根據第1圖及第2圖中的顯示裝置2000,除了它只包含一個平面區塊FA並且不包含任何彎曲的區塊。因此,以下說明書描述顯示裝置2000,將主要集中於與顯示裝置1000的不同之處。
平面區塊FA的一部分可以被定義為顯示區塊DA1。
顯示裝置2000包含窗口101、包含延伸部分Tp1的輸入感測元件301、包含顯示面板501及面板下元件701的顯示模組DU1、支架901、第一黏合層401以及第二黏合層201。
窗口101包含透射由顯示面板501提供的圖像的光傳遞部分101-DA,以及連接光傳遞部分101-DA的遮光部分101-NDA。
輸入感測元件301可位於窗口101及顯示模組DU1之間,並且可以經由第二黏合層201耦合到窗口101。輸入感測元件301的其他特徵可以如上參考第7圖至第10圖所描述。
輸入感測元件301包含延伸部分Tp1,其從輸入感測元件301的角落向外延伸。
顯示模組DU1位於輸入感測元件301的下方。顯示模組DU1可包含位於輸入感測元件301下方的顯示面板501,以及位於顯示面板501下方並且可經由第一黏合層401耦合到輸入感測元件301的面板下元件701。
顯示面板501包含顯示區塊501-DA及非顯示區塊501-NDA。顯示區塊501-DA是顯示圖像的區塊,其重疊窗口101的光傳遞部分101-DA。非顯示區塊501-NDA重疊窗口101的遮光部分101-NDA。顯示面板501的其他特徵可以如上參考第6圖所描述。
面板下元件701可位於顯示面板501下方,並且可以附著顯示面板501的底表面。面板下元件701可以如上面參考第4圖及第5圖所描述。
支架901可位於面板下元件701的下方。
在顯示面板501的底表面上,第一防水元件811可沿著顯示面板501的左邊緣設置,並且第三防水元件851可沿著顯示面板501的右邊緣設置。第一防水元件811及第三防水元件851可以附著面板下元件701的底表面。
當窗口101被劃分為與顯示面板501重疊的第一區塊WA11以及不與顯示面板501重疊的第二區塊WA22時,與顯示面板501的頂邊相鄰並且與顯示面板501隔開的第二防水元件831,以及與顯示面板501的底邊相鄰並與顯示面板501間隔開的第四防水元件871,可位於窗口101的底表面上的第二區塊WA22中,並且第二防水元件831及第四防水元件871可以附著窗口101的底表面。
第一防水元件811及第二防水元件831可在第二方向y上透過顯示面板501的角部分CA1附近的區塊中的間隙G1中彼此間隔開,並且輸入感測元件 301的延伸部分Tp1的邊緣Etp1可位於第一防水元件811與第二防水元件831之間。
第一防水元件811與第二防水元件831之間的間隙G1可填充防水填充元件891。
輸入感測元件301的延伸部分Tp1的邊緣Etp1可位於第一黏合層401的邊緣Ea11及第二黏合層201的邊緣Ea21中的至少一個之外。
舉例來說,如第37圖所示,延伸部分Tp1的邊緣Etp1可位於第一黏合層401的邊緣Ea11的外側,第二黏合層201的邊緣Ea21可位於延伸部分Tp1的邊緣Etp1的外側,第一黏合層401的邊緣Ea11可位於顯示面板501的角部CA1的邊緣Ec1的外側。然而,本公開不限於該示例。也就是說,延伸部分Tp1的邊緣Etp1、第一黏合層401的邊緣Ea11、第二黏合層201的邊緣Ea21與顯示面板501的角部分CA1的邊緣Ec1之間的關係可如上面參考第25圖至第30圖所描述的變化。
100:窗口
900:支架
1000:顯示裝置
A1-A2,B1-B2,C1-C2,D1-D2:線
BA:彎曲區塊
BDA:彎曲顯示區塊
DA:顯示區塊
FA:平面區塊
FDA:平面顯示區塊
Q1:區塊
x,y,z:方向

Claims (34)

  1. 一種顯示裝置,具有一第一區塊及從該第一區塊延伸並且具有彎曲形狀的一第二區塊,該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模組,包含一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具有位於該第二區塊的一角部分;一輸入感測元件,位於該顯示面板上並且包含重疊該顯示面板的一主體部分,及自該主體部分的角落向外延伸的一延伸部分,該延伸部分位於該第二區塊並且不重疊該顯示面板;以及一第一黏合層,係位於該顯示模組與該輸入感測元件之間,其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該角部分的邊緣。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角部分的邊緣的一部分被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包圍。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角部分的邊緣為弧形。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窗口,位於該輸入感測元件之上;其中,該窗口的邊緣與該延伸部分的邊緣之間,且於該第二區塊中沿一方向測量的距離,短於該窗口的邊緣與該主體部分的邊緣之間,於該第二區塊中沿該方向測量的距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黏合層具有位於該第二區塊的邊緣,其重疊該延伸部分,但不重疊該顯示面板,並且位於該延伸部分邊緣與該角部分的邊緣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於該第二區塊中,該第一 黏合層的邊緣對準該角部分的邊緣。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黏合層包含一光學透明膠、一壓感膠或一光學透明樹脂層。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面板包含一基底基板,位於該基底基板上的一發光元件,以及位於該發光元件上的一封裝層,以及其中該第一黏合層位於該封裝層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輸入感測元件上的一窗口,其中該輸入感測元件包含位於該第一黏合層上的一輸入感測層,以及位於該感輸入層與該窗口之間的一偏光層,以及其中該輸入感測層包含位於該第一黏合層上的一基底部分,以及位於該基底部分的表面的複數個感測電極。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複數個感測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其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以及電連接至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的複數個第一連接部分;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其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以及電連接至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的複數個第二連接部分,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與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位於同一層,以及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連接部分與該複數個第二連接部分位於不同層。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基底部分包含一相位延 遲器。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輸入感測層進一步包含位於該基底部分與該複數個感測電極之間的一聚合物有機層。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輸入感測元件上的一窗口,其中該輸入感測元件包含位於該第一黏合層上的一偏光層,以及位於該偏光層上的一輸入感測層,其中該窗口位於該輸入感測層上,以及其中該輸入感測層包含位於該第一黏合層上的一基底部分,以及位於基底部分的表面上的複數個感測電極。
  14. 如請求項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輸入感測元件上的一窗口,其中該輸入感測元件包含位於該第一黏合層上的一偏光層,以及位於該偏光層上的一輸入感測層,其中該窗口位於該輸入感測層上,以及其中該輸入感測層包含位於一第二黏合層之下的一基底部分,並且以及位於該基底部分表面上的複數個感測電極。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一窗口,係位於該輸入感測元件上;以及一第二黏合層,係位於該窗口與該輸入感測元件之間,用以耦合該窗口與該輸入感測裝置, 其中該第二黏合層包含一光學透明膠、一壓感膠或一光學透明樹脂層。
  16. 一種顯示裝置,具有一第一區塊及從該第一區塊延伸並且具有彎曲形狀的一第二區塊,該顯示裝置包含:一顯示模組,包含一顯示面板,該顯示面板具有位於該第二區塊的一角部分;一輸入感測元件,位於該顯示面板上並且包含一主體部分,該主體部分重疊該顯示面板及延伸自該主體部分的一延伸部分,該延伸部分位於該第二區塊並且不重疊該顯示面板;一第一黏合層,係位於該顯示模組與該輸入感測元件之間;一窗口,係位於該輸入感測元件上;一第一防水元件,耦合該顯示裝置的底表面,並且沿著該顯示裝置的邊緣設置於該第二區塊;一第二防水元件,耦合該窗口的底表面,並且與該第一防水元件間隔開;以及一防水填充元件,填充該角部分附近的該第一防水元件與該第二防水元件間的間隙,其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該角部分的邊緣。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防水填充元件接觸該窗口、該延伸部分、該第一防水元件以及該第二防水元件。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顯示模組之下的一支架,該支架耦合該第一防水元件及該第二防水元件,並且接觸該防水填充元件。
  19. 如請求項16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模組進一步包含位於該顯示面板之下的一面板下元件,以及其中該第一防水元件耦合該面板下元件的底表面。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面板下元件包含位於顯示面板之下的一緩衝元件,以及位於該緩衝元件之下的一散熱元件。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緩衝元件包含一遮光層,以及其中該面板下元件進一步包含位於該緩衝元件與該散熱元件之間的一數化器。
  22.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模組,其包含具有一角部分的一顯示面板;一輸入感測元件,位於該顯示面板上,並且包含重疊該顯示面板的一主體部分,以及位於該角部分旁的區塊延伸從該主體部分的一延伸部分,並且該延伸部分不重疊該顯示面板;一第一黏合層,位於該輸入感測元件與該顯示面板之間,用以耦合該輸入感測元件及該顯示面板;一窗口,位於輸入感測元件上,並且具有重疊該顯示面板的一第一區塊,以及除該第一區塊以外的一第二區塊;一第二黏合層,位於該窗口與該第一輸入感測元件之間,用以耦合該窗口與該輸入感測元件;一第一防水元件,耦合該顯示面板的底表面,並且沿著該顯示模組的邊緣設置; 一第二防水元件,耦合該窗口的底表面,位於該第二區塊,並且與該第一防水元件間隔開;以及一防水填充元件,密封該第一防水元件與該第二防水元件之間靠近該角部分的區塊的空間,其中,在靠近該角部分的區塊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該第一黏合層的邊緣或該第二黏合層的邊緣。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靠近該角部分的區塊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該第一黏合層的邊緣,並且該第二黏合層的邊緣延伸超出該延伸部分的邊緣。
  24.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靠近該角部分的區塊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該第一黏合層的邊緣並且對準該第二黏合層的邊緣。
  25.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靠近該角部分的區塊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該第二黏合層的邊緣,以及其中該第一黏合層的邊緣延伸超出該延伸部分的邊緣。
  26.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靠近該角部分的區塊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該第二黏合層的邊緣,並且對準該第一黏合層的邊緣。
  27.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在靠近該角部分的區塊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延伸超出該第一黏合層的邊緣與該第二黏合層的邊緣。
  28. 如請求項22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防水填充元件接觸該窗口、該延伸部分、該第一防水元件及該第二防水元件。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含位於顯示面板之下的一支架,該支架耦合該第一防水元件與該第二防水元件並且接觸該防水填充元件。
  30. 如請求項28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模組進一步包含位於顯示面板之下的一面板下元件,以及其中該第一防水元件耦合該面板下元件的底表面。
  31. 一種輸入感測元件,其包含:一主體部分,係為矩形平面形狀;以及一延伸部分,從該主體部分的角落向外延伸。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輸入感測元件,其中該主體部分包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第一邊緣,及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一第二邊緣,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交叉,以及其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連接該第一邊緣與該第二邊緣,並且位於該第二邊緣在該第一方向上的外面。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輸入感測元件,其中該延伸部分的邊緣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超出該第一邊緣。
  34. 如請求項32所述之輸入感測元件,其中該主體部分包含一基底部分以及位於該基底部分的表面上的複數個感測電極,其中該複數個感測電極,其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以及電連接至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的複數個第一連接部分;以及複數個第二感測電極,包含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以及電連接至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的複數個第二連接部分, 其中該複數個第一感測部分與該複數個第二感測部分係位於相同層,以及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連接部分與該複數個第二連接部分係位於不同層。
TW107120871A 2017-06-19 2018-06-15 顯示裝置及輸入感測元件 TWI816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77581A KR102374561B1 (ko) 2017-06-19 2017-06-19 표시 장치 및 입력감지부재
KR10-2017-0077581 2017-06-19
??10-2017-0077581 2017-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5559A TW201905559A (zh) 2019-02-01
TWI816678B true TWI816678B (zh) 2023-10-01

Family

ID=62814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0871A TWI816678B (zh) 2017-06-19 2018-06-15 顯示裝置及輸入感測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216094B2 (zh)
EP (1) EP3418854B1 (zh)
KR (1) KR102374561B1 (zh)
CN (2) CN109147592B (zh)
TW (1) TWI8166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4561B1 (ko) * 2017-06-19 2022-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입력감지부재
JP6937191B2 (ja) * 2017-08-22 2021-09-2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センサおよび位置検出装置
KR102420438B1 (ko) * 2018-01-08 2022-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555954B1 (ko) * 2018-08-31 2023-07-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753058B (zh) * 2018-09-26 2022-09-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KR102441330B1 (ko) * 2019-03-27 2022-09-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KR102628165B1 (ko) * 2019-04-23 2024-0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144180B (zh) * 2019-04-29 2021-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面板黏合结构及面板黏合方法
CN113994305A (zh) * 2019-06-27 2022-01-28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设备、触摸传感器及位置检测装置
KR20210009641A (ko) * 2019-07-17 202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4009308A4 (en) * 2019-08-01 2022-08-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TWI723716B (zh) 2019-12-31 2021-04-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非平面顯示表面的電子裝置與其影像顯示方法
WO2022025311A1 (ko) * 2020-07-29 2022-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2401690B1 (ko) * 2020-10-21 2022-05-26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흐름성을 갖는 합착 재료를 사용한 기판 합착 장치 및 방법
WO2022086035A1 (ko) * 2020-10-21 2022-04-28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흐름성을 갖는 합착 재료를 사용한 기판 합착 장치 및 방법
KR20220092214A (ko) * 2020-12-24 2022-07-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모듈 및 표시 장치
CN115440131A (zh) * 2021-06-01 2022-12-0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4005364A (zh) * 2021-10-29 2022-02-0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2936B (en) * 2001-11-09 2007-06-21 Minebea Co Ltd Touch panel assembly
TWM397186U (en) * 2010-07-06 2011-02-01 Nlighten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Structure of the waterproof tabletop for the touch panel
TWM419989U (en) * 2011-05-06 2012-01-01 Molex Inc Touch panel
EP2730991A1 (en) * 2012-10-11 2014-05-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483147B (zh) * 2011-05-06 2015-05-01 Molex Inc Touch panel
TWI490307B (zh) * 2013-03-25 2015-07-0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Adhesive tap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06193722U (zh) * 2016-08-29 2017-05-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结构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5985B1 (en) 1999-03-26 2001-05-01 Elo Touchsystems, Inc. Acoustic touchscreen constructed directly on a cathode ray tube
JP2007279397A (ja) 2006-04-06 2007-10-25 Sony Corp 薄型映像表示装置
JP2009265748A (ja) * 2008-04-22 2009-11-12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US20110134075A1 (en) * 2008-08-07 2011-06-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930520B2 (ja) 2009-01-26 2012-05-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1859213B (zh) 2009-04-13 2012-08-2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US20110001706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Emery Sanford Electronic device touch screen display module
KR101599301B1 (ko) 2010-01-06 2016-03-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
KR101320385B1 (ko) * 2011-06-30 2013-10-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패널 및 상기 가요성 표시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TWI688850B (zh) 2013-08-13 2020-03-21 飛利斯有限公司 具有電子顯示器之物品
KR102204384B1 (ko) 2013-09-16 2021-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53034B1 (ko) 2014-08-11 2022-0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298220B2 (en) 2014-09-02 2016-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urved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516766B1 (ko) 2014-09-02 2015-05-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곡면 표시 영역을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797729B1 (ko) 2014-09-03 2017-11-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6059514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JP6281498B2 (ja) 2015-01-06 2018-0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重送検知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312260B1 (ko) 2015-01-09 2021-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283002B1 (ko) 2015-02-16 2021-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410549B1 (ko) * 2015-04-09 2022-06-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베젤리스 스크린을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KR102411497B1 (ko) 2015-09-07 2022-06-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다중 영상 표시 장치
TWI722048B (zh) * 2016-06-10 2021-03-2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2333396B1 (ko) * 2017-06-01 2021-11-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374561B1 (ko) * 2017-06-19 2022-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입력감지부재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2936B (en) * 2001-11-09 2007-06-21 Minebea Co Ltd Touch panel assembly
TWM397186U (en) * 2010-07-06 2011-02-01 Nlighten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Structure of the waterproof tabletop for the touch panel
TWM419989U (en) * 2011-05-06 2012-01-01 Molex Inc Touch panel
TWI483147B (zh) * 2011-05-06 2015-05-01 Molex Inc Touch panel
EP2730991A1 (en) * 2012-10-11 2014-05-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490307B (zh) * 2013-03-25 2015-07-0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Adhesive tap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06193722U (zh) * 2016-08-29 2017-05-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结构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4890A (zh) 2022-11-04
EP3418854A1 (en) 2018-12-26
TW201905559A (zh) 2019-02-01
KR20180138252A (ko) 2018-12-31
US11216094B2 (en) 2022-01-04
US20220121303A1 (en) 2022-04-21
CN109147592B (zh) 2022-09-09
CN109147592A (zh) 2019-01-04
US20180364846A1 (en) 2018-12-20
KR102374561B1 (ko) 2022-03-15
EP3418854B1 (en)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16678B (zh) 顯示裝置及輸入感測元件
TWI759319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32549B (zh) 顯示裝置
CN107527932B (zh) 显示设备
KR102577239B1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819006B (zh) 显示装置
US9239656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04844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49950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994677B2 (en) Touch sensing structure
US10535837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30222314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US957069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291987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KR20200048205A (ko) 플렉서블 회로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기기
JP7274326B2 (ja) 表示装置
TWM425334U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US1091058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1081988A1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