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4890A -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4890A
CN115294890A CN202211006319.6A CN202211006319A CN115294890A CN 115294890 A CN115294890 A CN 115294890A CN 202211006319 A CN202211006319 A CN 202211006319A CN 115294890 A CN115294890 A CN 1152948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layer
sensing
input sensing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63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亨哲
孙良汉
南润吾
李元一
郑允瑍
金韶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294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48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3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associated to a digitizer, e.g. laptops that can be used as pen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2Flexible digitiser, i.e. constructional details for allowing the whole digitising part of a device to be flexed or rolled like a sheet of pap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和一种输入感测构件。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区域和从第一区域延伸并且具有弯曲形状的第二区域,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包括在第二区域中具有角部分的显示面板;输入感测构件,位于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主体部与显示面板叠置,延伸部从主体部延伸、位于第二区域中并且不与显示面板叠置;以及第一结合层,位于显示模块与输入感测构件之间,其中,延伸部的边缘延伸超过角部分的边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6月12日、申请号为201810600415.0、题为“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和一种输入感测构件。
背景技术
用于在其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是信息和通信时代的核心技术,显示装置正在发展为更纤薄、更轻质并且更便携的高性能显示装置。根据信息技术的最近发展,对各种类型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已经增加,并且已经对诸如液晶显示(LCD)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等的显示装置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并且也已经对确定如何增强显示装置的设计特征以及如何使显示装置的功能特征差异化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研究。
作为显示装置的差异化功能特征之一,防水功能已经备受关注。具有弯曲部分的显示装置也由于其独特的设计特征而已经受到关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显示装置。
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不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通过参照下面给出的本公开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实施例对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变得更加明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区域和从第一区域延伸并且具有弯曲形状的第二区域,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包括在第二区域中具有角部分的显示面板;输入感测构件,位于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主体部与显示面板叠置,延伸部从主体部延伸、位于第二区域中并且不与显示面板叠置;以及第一结合层,位于显示模块与输入感测构件之间,其中,延伸部的边缘延伸超过角部分的边缘。
延伸部的底表面可以与显示面板分离。
角部分的边缘可以被延伸部的边缘至少部分地围绕。
角部分的边缘可以被倒圆。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感测构件上的窗,其中,在第二区域中沿着一个方向测量的窗的边缘与延伸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在第二区域中沿着所述一个方向测量的窗的边缘与主体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第一结合层可以具有位于第二区域中、与延伸部叠置、不与显示面板叠置并且位于延伸部的边缘与角部分的边缘之间的边缘。
在第二区域中,第一结合层的边缘可以与角部分的边缘对齐。
第一结合层可以包括光学透明粘合剂(OCA)、压敏粘合剂(PS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层。
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基体基底、位于基体基底上的发光元件和位于发光元件上的封装层,并且第一结合层可以位于封装层上。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感测构件上的窗,其中,输入感测构件包括位于第一结合层上的输入感测层和位于输入感测层与窗之间的偏振层,其中,输入感测层包括位于第一结合层上的基体部分和位于基体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测电极。
感测电极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测部分和电连接第一感测部分中的彼此相邻的第一感测部分的多个第一连接部分;以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测部分和电连接第二感测部分中的彼此相邻的第二感测部分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第一感测部分和第二感测部分位于同一层,其中,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位于不同的层。
基体部分可以包括相位延迟器。
输入感测层还可以包括位于基体部分与感测电极之间的聚合物有机层。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感测构件上的窗,其中,输入感测构件包括位于第一结合层上的偏振层和位于偏振层上的输入感测层,其中,窗位于输入感测层上,其中,输入感测层包括位于第一结合层上的基体部分和位于基体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测电极。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感测构件上的窗,其中,输入感测构件包括位于第一结合层上的偏振层和位于偏振层上的输入感测层,其中,窗位于输入感测层上,其中,输入感测层包括位于第二结合层下方的基体部分和位于基体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测电极。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感测构件上的窗和位于窗与输入感测构件之间用于使窗结合到输入感测构件的第二结合层,其中,第二结合层包括OCA、PSA或OCR层。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窗,位于输入感测构件上;第一防水构件,结合到显示模块的底表面,并且沿着显示模块的边缘位于第二区域中;第二防水构件,结合到窗的底表面,并且与第一防水构件分隔开;以及防水填充构件,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填充第一防水构件与第二防水构件之间的间隙。
防水填充构件可以接触窗、延伸部、第一防水构件和第二防水构件。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显示模块下方,结合到第一防水构件和第二防水构件并且接触防水填充构件。
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下方的面板下构件,第一防水构件可以结合到面板下构件的底表面。
面板下构件可以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下方的缓冲构件和位于缓冲构件下方的散热构件。
缓冲构件可以包括挡光层,并且面板下构件还可以包括位于缓冲构件与散热构件之间的数字转换器。
根据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块,包括具有角部分的显示面板;输入感测构件,位于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主体部与显示面板叠置,延伸部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从主体部延伸并且不与显示面板叠置;第一结合层,位于输入感测构件与显示面板之间,用于使输入感测构件和显示面板结合;窗,位于输入感测构件上并且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与显示面板叠置,第二区域是除了第一区域之外的区域;第二结合层,位于窗与输入感测构件之间,用于使窗和输入感测构件结合;第一防水构件,结合到显示模块的底表面,并且沿着显示模块的边缘设置;第二防水构件,结合到窗的底表面,位于第二区域中,并且与第一防水构件分隔开;以及防水填充构件,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密封第一防水构件与第二防水构件之间的空间,其中,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延伸部的边缘延伸超过第一结合层的边缘和第二结合层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
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延伸部的边缘可以延伸超过第一结合层的边缘,并且第二结合层的边缘延伸超过延伸部的边缘。
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延伸部的边缘可以延伸超过第一结合层的边缘并且与第二结合层的边缘对齐。
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延伸部的边缘可以延伸超过第二结合层的边缘,并且第一结合层的边缘可以延伸超过延伸部的边缘。
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延伸部的边缘可以延伸超过第二结合层的边缘,并且与第一结合层的边缘对齐。
在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延伸部的边缘可以延伸超过第一结合层的边缘和第二结合层的边缘。
防水填充构件可以与窗、延伸部、第一防水构件和第二防水构件接触。
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显示模块下方,结合到第一防水构件和第二防水构件并且接触防水填充构件。
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面板下方的面板下构件,并且第一防水构件可以结合到面板下构件的底表面。
根据另一实施例,输入感测构件包括:主体部,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以及延伸部,从主体部的拐角向外延伸。
主体部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边缘和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边缘,延伸部的边缘可以连接到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并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在第二边缘的外侧。
延伸部的边缘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超过第一边缘。
主体部可以包括基体部分和位于基体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测电极,其中,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测部分和电连接第一感测部分中的彼此相邻的第一感测部分的多个第一连接部分;以及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测部分和电连接第二感测部分中的彼此相邻的第二感测部分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分,其中,第一感测部分和第二感测部分位于同一层,其中,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位于不同的层。
根据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实施例,可以提供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显示装置和用于显示装置的输入感测构件。
其它特征和实施例可以从以下详细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实施例及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线A1-A2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面板下构件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面板下构件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3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区域Q1中的输入感测层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沿着图1或图7的线A1-A2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图8的输入感测构件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图8的输入感测构件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图2的显示面板的仰视图;
图12A是示出图2的输入感测构件和窗的仰视图;
图12B是示出图12A的输入感测构件的修改示例的仰视图;
图13是示出图11的显示面板与图12A的输入感测构件和窗处于结合在一起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窗、输入感测构件和显示面板的沿着图13的线E1-E2截取的剖视图;
图15至图17是示出如何使窗、输入感测构件和显示面板结合的剖视图;
图18和图19是图17的区域Q2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地,图18和图19分别是示出不具有延伸部的输入感测构件和具有延伸部的输入感测构件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从图示省略了支架的仰视图;
图21是图20的区域Q3的放大仰视图;
图22是沿着图1和图20的线B1-B2截取的剖视图;
图23是沿着图1和图20的线C1-C2截取的剖视图;
图24是沿着图1和图20的线D1-D2截取的剖视图;
图25至图30是示出图24的显示装置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32是图3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3是示出图31的窗、输入感测构件和显示面板处于结合在一起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34是沿着图31的线A3-A4截取的剖视图;
图35是沿着图31的线B3-B4截取的剖视图;
图36是沿着图31的线C3-C4截取的剖视图;以及
图37是沿着图31和图33的线D3-D4截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照附图和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发明构思的特征和实现其的方法。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实施例。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仅限于在此所示出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作为示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因此,可以不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对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方面和特征不是必需的工艺、元件和技术。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同样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和书面描述中表示同样的元件,因此将不再重复它们的描述。此外,可以不示出与实施例的描述无关的部分以使描述清楚。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可以夸大元件、层、区域的相对尺寸。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实施例的透彻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具有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来实施各种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以框图形式示出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避免使各种实施例不必要地模糊。
将理解的是,虽然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下面描述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说明,在此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下”、“在……下面”、“在……上方”、“上”等的空间相对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除了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旨在包括装置在使用或在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或“下面”的元件随后将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和“在……下面”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该装置可以被另外地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处),并应该相应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类似地,当第一部件被描述为布置“在”第二部件“上”时,这表示第一部件布置在第二部件的上侧或下侧处,而不是限于基于重力方向的第二部件的上侧。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层、区域或组件被称作“在”另一元件、层、区域或组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层、区域或组件时,该元件、层、区域或组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层、区域或组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层、区域或组件,或者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层、区域或组件。然而,“直接连接/直接结合”指一个组件直接连接或结合另一个组件而没有中间组件。同时,可以类似地解释诸如“在……之间”、“直接在……之间”或“与……相邻”和“与……直接相邻”的描述组件之间的关系的其它表述。另外,还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两个元件或层“之间”时,该元件或层可以是所述两个元件或层之间的唯一元件或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元件或层。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种)(者)”的表述在一列元件(要素)之后时,修饰整列的元件(要素),而不是修饰该列中的个别元件(要素)。例如,“X、Y和Z中的至少一个(种)(者)”和“从由X、Y和Z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个(种)(者)”可被解释为仅X、仅Y、仅Z,或者X、Y和Z中的两个(种)(者)或更多个(种)(者)的任意组合,诸如以XYZ、XYY、YZ、ZZ为例。同样的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在下面的示例中,x轴、y轴和z轴不限于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而是可以以更广泛的含义来解释。例如,x轴、y轴和z轴可以彼此垂直,或者可以表示彼此不垂直的不同方向。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成为本发明的限制。如这里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和“一种(者)”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包含”及其各种变型时,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近似”和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是程度术语,并且旨在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可的测量值或计算值的固有偏差。如这里使用的“大约”或“近似”包括陈述的值,并意味着:考虑到所涉及的测量以及与具体量的测量有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在由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确定的具体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之内。例如,“大约”可以表示在一个或更多个标准偏差内,或者在所陈述的值的±30%、±20%、±10%、±5%之内。此外,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时使用“可以”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如在此使用的,可以认为术语“使用”及其变型分别与术语“利用”及其变型同义。另外,术语“示例性”旨在指示例或图示。
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特定的实施例时,可以与所描述的顺序不同地执行特定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可以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
另外,在此公开和/或列举的任何数值范围旨在包括所列举范围内包含的相同数值精度的所有子范围。例如,“1.0至10.0”的范围旨在包括所列举的最小值1.0与所列举的最大值10.0之间(并包括所列举的最小值1.0和所列举的最大值10.0)的所有子范围,即,具有等于或大于1.0的最小值以及等于或小于10.0的最大值,诸如以2.4至7.6为例。这里所列举的任何最大数值限制旨在包括其中包含的所有较低的数值限制,并且本说明书中所列举的任何最小数值限制旨在包括其中包含的所有较高的数值限制。因此,申请人保留对本说明书(包括权利要求书)进行修改的权利,以明确地列举包含在这里明确列举的范围内的任何子范围。
在此参照作为实施例和/或中间结构的示意图的剖视图来描述各种实施例。如此,将预计出现例如由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图示的形状的变化。此外,为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构思的实施例的目的,在此公开的具体结构或功能描述仅是说明性的。因此,在此公开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具体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由例如制造导致的形状的偏差。例如,示出为矩形的注入区将通常在它的边缘处具有圆形或弯曲的特征和/或注入浓度梯度,而不是从注入区到非注入区的二元变化。同样地,由注入形成的掩埋区会导致在掩埋区与发生注入所经由的表面之间的区域中的一些注入。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旨在说明装置的区域的实际形状也不意图成为限制。另外,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的,均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
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硬件、固件(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软件或者软件、固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根据在此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或电气装置和/或任何其它相关装置或组件。例如,这些装置的各种组件可以形成在一个集成电路(IC)芯片上或单独的IC芯片上。此外,可以在柔性印刷电路膜、带载封装(TCP)、印刷电路板(PCB)上实现或者在一个基底上形成这些装置的各种组件。此外,这些装置的各种组件可以是在一个或更多个计算装置中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上运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并与其它系统组件交互以执行在此描述的各种功能的进程或线程。计算机程序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使用诸如以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为例的标准存储器件来在计算装置中实现。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以存储在诸如以CD-ROM或闪存驱动器等为例的其它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各种计算装置的功能组合或集成到单个计算装置中,或者可以使特定计算装置的功能分布遍及一个或更多个其它计算装置。
除非另外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还将理解的是,除非在这里如此明确地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领域和/或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的它们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含义来解释。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1示出了移动终端作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00的示例。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平板PC、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游戏机、腕表型电子装置等,但是显示装置1000的类型不受具体限制。即,可选择地,显示装置1000可以用于诸如TV或外部广告牌的大尺寸电子设备中,或者可以用于诸如PC、笔记本电脑、车辆的导航装置或相机的小尺寸电子装置中。
参照图1,显示装置1000包括限定在其显示表面上的多个区域。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和与显示区域DA相邻的非显示区域NDA。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围绕显示区域DA。
显示装置1000可以部分地弯折。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第一区域FA和从第一区域FA延伸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区域B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FA可以是具有平坦形状的平坦区域,第二区域BA可以是具有弯曲形状的弯曲区域。第一区域FA在下文中将被称作平坦区域FA,第二区域BA在下文中将被称作弯曲区域BA。平坦区域FA平行于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限定的平面,并且平坦区域FA的法线方向平行于第三方向z。第三方向z是通过其区分稍后将描述的元件的顶表面和底表面的参照方向。第二方向y可以是与第一方向x交叉的方向,第三方向z可以是与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限定的平面交叉的方向。例如,第二方向y可以与第一方向x基本上垂直地交叉,而第三方向z可以与由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所限定的平面基本上垂直地交叉。
弯曲区域BA可以位于平坦区域FA的相应侧(即,左侧和右侧)上。
弯曲区域BA可以具有从平坦区域FA沿着第一方向x弯曲然后与第二方向y平行地延伸的曲面。图1将弯曲区域BA示出为位于平坦区域FA的两侧上,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可选择地,显示装置1000仅在平坦区域FA的一侧上仅包括一个弯曲区域BA。
显示区域DA的一部分由平坦区域FA限定,显示区域DA的另一部分由弯曲区域BA限定。
显示区域DA的由平坦区域FA限定的部分在下文中将被称作平坦显示区域FDA,显示区域DA的由弯曲区域BA限定的部分在下文中将被称作弯曲显示区域BDA。
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线A1-A2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显示装置1000包括窗100、输入感测构件300、显示模块DU和支架900,显示模块DU包括显示面板500和面板下构件700。
窗100、输入感测构件300、显示面板500和面板下构件700中的每个可以具有位于平坦区域FA中的平坦部分和位于弯曲区域BA中的弯曲部分。
窗100包括使由显示面板500提供的图像经其透过的透光部分100-DA和与透光部分100-DA相邻的挡光部分100-NDA。
窗100位于显示面板500上。窗100可以由诸如玻璃、蓝宝石或塑料等的材料形成。
输入感测构件300可以位于窗100与显示模块DU之间。输入感测构件300可以包括输入感测层和偏振层。输入感测构件300可以以电阻方式、电容方式或电磁感应方式操作,并且可以获取发生触摸事件的点的坐标信息。偏振层可以降低从窗100上方入射到其上的外部光的反射率。
输入感测构件300包括从输入感测构件300的拐角向外延伸的延伸部Tp。
显示模块DU位于输入感测构件300下方。显示模块DU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感测构件300下方的显示面板500和位于显示面板500下方的面板下构件700。
显示面板50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500-DA和非显示区域500-NDA。作为显示图像的区域的显示区域500-DA与窗100的透光部分100-DA叠置。作为不显示图像的区域的非显示区域500-NDA与显示区域500-DA相邻并且与窗100的挡光部分100-NDA叠置。显示面板500的显示区域500-DA可以包括平坦显示区域FDA和弯曲显示区域BDA。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500可以是包括自发射元件的显示面板。例如,显示面板500可以包括具有有机发光层作为它们的发光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者可以包括具有量子点发光层作为它们的发光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即,可选择地,例如,显示面板500可以是液晶显示(LCD)面板。在下文中将显示面板500描述为包括OLED。
面板下构件70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500下方并且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500的底表面。面板下构件700可以包括缓冲构件和散热构件中的至少一者。
支架900可以位于面板下构件700下方。支架900可以固定并保护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模块DU、输入感测构件300以及各种其它元件和电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900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金属材料或不同材料的组合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900的一部分可以暴露在显示装置1000的侧面上以形成显示装置1000的侧向外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可以结合到支架900的下部,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选择地,支架900本身可以用作显示装置1000的外壳,而没有结合到支架900的下部的附加元件。
第一结合层400(图3)可以位于显示模块DU与输入感测构件300之间。第一结合层400使输入感测构件300和显示模块DU结合(例如,使输入感测构件300和显示面板500结合)。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结合层400可以是透明粘合剂层。例如,第一结合层400可以是光学透明粘合剂(OCA)、压敏粘合剂(PS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层。
第二结合层200可以位于窗100与输入感测构件300之间,并且窗1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可以经由第二结合层200结合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结合层400,第二结合层200可以是透明粘合剂层。例如,第二结合层200可以是OCA、PSA或OCR层。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4至图10来描述堆叠有输入感测构件300和显示模块DU的结构。图4是示出图3的面板下构件的剖视图。
参照图4,显示模块DU可以包括显示面板500和位于显示面板500下方的面板下构件700。面板下构件700可以包括位于显示面板500下方的缓冲构件710和位于缓冲构件710下方的散热构件750。
缓冲构件710可以分散施加到显示面板500和窗100的冲击。缓冲构件710可以吸收施加到显示面板500和窗100的一些冲击,因此,可以防止显示面板500和窗100被损坏。缓冲构件710可以包括缓冲层711、位于缓冲层711上的第一粘合剂层713和位于缓冲层711下方的第二粘合剂层715。缓冲层711可以由诸如聚氨酯(PU)、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或聚乙烯(PE)等的聚合物树脂形成,或者可以由橡胶、聚氨酯类材料或通过使丙烯酸材料发泡而获得的海绵状物形成。
缓冲层711可以经由第一粘合剂层713结合到显示面板500并且可以经由第二粘合剂层715结合到散热构件7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合剂层713和第二粘合剂层715可以由PSA等形成。
散热构件750可以包括位于缓冲构件710下方的石墨层751、位于石墨层751下方的导电层755和位于导电层755与石墨层751之间的粘合剂层753。
石墨层751包括石墨分子。石墨具有其中碳原子沿着水平方向彼此结合的板状结构。因此,石墨层751在水平方向上比在竖直方向上具有更高的导热性,并且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
导电层755具有散热功能和电磁波屏蔽功能。导电层755可以包括能够屏蔽电磁波并且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的各种材料。例如,导电层755可以包括诸如铜(Cu)、镍(Ni)或铁氧体的材料。
图5是示出图4的显示模块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面板下构件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5,显示模块DUa包括显示面板500和位于显示面板500下方的面板下构件700a。面板下构件700a包括位于显示面板500下方的缓冲构件710a、位于缓冲构件710a下方的散热构件750a和位于缓冲构件710a与散热构件750a之间的数字转换器740。
不同于图4的缓冲构件710,缓冲构件710a还可以包括挡光层717。挡光层717可以防止数字转换器740的导电布线(即,第一导电布线和第二导电布线)变得从外部可见。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光层717可以位于缓冲层711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挡光层717被示出为位于缓冲层711与第一粘合剂层713之间,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可选择地,挡光层717可以位于缓冲层711与第二粘合剂层715之间。作为另一个示例,挡光层717可以位于缓冲层711的两个表面上(例如,位于缓冲层711与第一粘合剂层713之间以及位于缓冲层711与第二粘合剂层715之间)。
附着到第二粘合剂层715的数字转换器740可以位于缓冲构件710a下方。
响应于经由例如手写笔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的输入,数字转换器740可以感测该输入的坐标和/或笔压力。数字转换器740可以包括彼此交叉的第一导电布线和第二导电布线以形成坐标。
散热构件750a可以位于数字转换器740下方,数字转换器740和散热构件750a可以经由粘合剂层结合在一起。散热构件750a的石墨层751、粘合剂层753和导电层755如上所述。
图6是示出图3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参照图6,显示面板500包括基体基底510、第一电极520、像素限定膜530、发光层540、第二电极550和封装层570。
基体基底510可以位于面板下构件700上。基体基底510可以是绝缘基底。例如,基体基底510可以包括诸如玻璃、石英或聚合物树脂等的材料。聚合物树脂可以是聚醚砜(PES)、聚丙烯酸酯(PA)、聚芳酯(PAR)、聚醚酰亚胺(PEI)、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硫醚(PPS)、聚烯丙酯、聚酰亚胺(PI)、PC、三醋酸纤维素(CAT)、醋酸丙酸纤维素(CAP)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基底510可以是柔性基底。
第一电极520可以位于基体基底51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520可以是阳极电极。
多个元件可以进一步位于基体基底510与第一电极520之间。例如,所述多个元件包括缓冲层、多条导电布线、绝缘层和多个薄膜晶体管(TFT)。
像素限定膜530可以位于第一电极520上。像素限定膜530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暴露第一电极520的开口。
发光层540可以位于第一电极5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540可以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红光可以具有大约620nm至大约750nm的波长,绿光可以具有大约495nm至大约570nm的波长,蓝光可以具有大约450nm至大约495nm的波长。
可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光层540可以发射白光。在发光层540发射白光的情况下,发光层540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层、绿色发光层和/或蓝色发光层的堆叠件。发光层540还可以包括用于显示红光、绿光和/或蓝光的滤色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层540可以是OLED层。可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光层540可以是QLED层。
第二电极550可以位于发光层540上和像素限定膜530上。第二电极550可以形成在发光层540和像素限定膜530的整个表面(例如,上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550可以是阴极电极。
第一电极520、第二电极550和发光层540可以形成相应的发光元件。
封装层570可以位于包括第一电极520、第二电极550和发光层540的发光元件上。封装层570可以封装发光元件,并且可以减少或防止湿气渗入发光元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570可以通过薄膜封装(TFE)来形成并且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有机膜和至少一个无机膜。例如,封装层570可以包括位于第二电极550上的第一无机膜571、位于第一无机膜571上的有机膜572和位于有机膜572上的第二无机膜573。
第一无机膜571可以减少或防止湿气或氧渗入包括第一电极520、第二电极550和发光层540的发光元件中。第一无机膜571可以由氮化硅、氮化铝、氮化锆、氮化钛、氮化铪、氮化钽、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铈或氮氧化硅等形成。
有机膜572可以位于第一无机膜571上。有机膜572可以改善封装层570的平整度。有机膜572可以由液体有机材料形成。例如,有机膜572可以由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纤维素树脂或苝树脂等形成。用于形成有机膜572的有机材料可以通过沉积、印刷、涂布来设置,并且可以经受固化。
第二无机膜573可以位于有机膜572上。第二无机膜573可以执行与第一无机膜571的功能基本上相同的功能或相似的功能,并且可以由与第一无机膜571的材料基本上相同的材料或相似的材料形成。第二无机膜573可以完全覆盖有机膜572。
然而,封装层570的结构不受具体限制,封装层570的堆叠结构可以变化。可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封装层570可以形成为玻璃基底等。
第一结合层400可以位于封装层570上,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可以经由第一结合层400结合在一起。
图7是示出图1的区域Q1中的输入感测层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8是沿着图1或图7的线A1-A2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图7和图8,输入感测构件300可以包括输入感测层TL和偏振层PL。
输入感测层TL可以包括位于第一结合层400上的基体部分311、位于基体部分311上的感测电极(330a、330b、330c和350)以及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并且还可以包括位于基体部分311与感测电极(330a、330b、330c和350)之间的聚合物有机层313。
基体部分311为感测电极(330a、330b、330c和350)提供基体表面。例如,基体部分311可以包括膜型相位延迟器。
聚合物有机层313可以是分离层,所述分离层在输入感测层TL的形成期间使载体基底与形成在载体基底上的感测电极(330a、330b、330c和350)以及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分离。例如,聚合物有机层313可以包括从由PI、聚乙烯醇(PVA)、聚酰胺酸、聚酰胺、PE、聚苯乙烯(PS)、降冰片烯、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聚偶氮苯、聚苯撑邻苯二甲酰胺、聚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AR、肉桂酸酯类聚合物、香豆素类聚合物、苯并[C]吡咯酮类聚合物、查耳酮类聚合物和芳香乙炔类聚合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材料。
感测电极(330a、330b、330c和350)可以位于聚合物有机层313上。感测电极(330a、330b、330c和35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感测部分330a,沿着第一方向x布置;多个第二感测部分330b,沿着第二方向y布置并且与第一感测部分330a分隔开;第二连接部分330c,将第二感测部分330b彼此连接;以及第一连接部分350,将第一感测部分330a彼此连接。第一感测部分330a和第一连接部分350共同形成第一感测电极(330a和350),第二感测部分330b和第二连接部分330c可以共同形成第二感测电极(330b和330c)。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测部分330a、第二感测部分330b和第二连接部分330c可以位于同一层并且可以由相同的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导电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的示例可以是钼(Mo)、银(Ag)、钛(Ti)、铜(Cu)、铝(Al)和/或它们合金。可选择地,导电材料可以包括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或氧化铟锡锌(ITZO)等的透明导电氧化物。可选择地,导电材料可以包括诸如PEDOT的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线或石墨烯等。在导电材料包括金属纳米线的情况下,第一感测部分330a、第二感测部分330b和第二连接部分330c可以呈金属网格形状。
第一绝缘层320可以位于第一感测部分330a、第二感测部分330b和第二连接部分330c上。第一绝缘层320可以使第二连接部分330c与第一连接部分350绝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20可以形成在基体部分311的整个表面上。可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绝缘层320可以仅形成在第一连接部分350与第二连接部分330c之间的交叉区域处。
部分地暴露第一感测部分330a的接触孔CNT可以形成在第一绝缘层320中。
第一连接部分350可以位于第一绝缘层320上,并且可以经由接触孔CNT将第一感测部分330a中的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相邻的相应的第一感测部分330a电连接。与第一感测部分330a、第二感测部分330b和第二连接部分330c类似,第一连接部分350可以由诸如以金属材料、透明导电氧化物、导电聚合物、金属纳米线或石墨烯等为例的导电材料形成。
第二绝缘层340可以位于第一连接部分350和第一绝缘层320上。
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中的每个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中的每个可以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或它们的组合。例如,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无机膜。无机膜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锆和氧化铪中的至少一种。
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有机膜。有机膜可以包括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异戊二烯、乙烯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纤维素树脂、硅氧烷树脂、PI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苝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偏振层PL可以位于输入感测层TL上。偏振层PL可以位于输入感测层TL与窗100之间(例如,位于输入感测层TL与第二结合层200之间)。如上所述,偏振层PL可以减少或防止外部光的反射。
图9是示出图8的输入感测构件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9,输入感测构件300a可以包括输入感测层TLa和偏振层PLa。
输入感测层TLa可以包括基体部分310、位于基体部分310上的感测电极(330a、330b、330c和350)以及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部分310可以是绝缘基底。所述绝缘基底与图6的显示面板500的基体基底510基本上相同或至少相似,因此,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可以位于基体部分310的面向窗100的表面(例如,基体部分310的顶表面)上,第二结合层200可以位于第二绝缘层340上。
偏振层PLa可以位于基体部分310的底表面上。偏振层PLa可以位于输入感测层TLa与显示面板500之间(例如,位于输入感测层TLa与第一结合层400之间)。
图10是示出图8的输入感测构件的另一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10,输入感测构件300b可以包括输入感测层TLb和偏振层PLb。
除了感测电极(330a、330b、330c和350)以及第一绝缘层320和第二绝缘层340位于基体部分310的面对显示面板500的表面上(例如,位于基体部分310的底表面上)之外,输入感测层TLb与图9的输入感测层TLa基本上相同。
偏振层PLb可以位于第二绝缘层340与显示面板500之间(例如,位于第二绝缘层340与第一结合层400之间)。
图11是示出图2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的仰视图。
参照图1、图2和图11,显示面板500包括:第一边缘Ep1,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边缘Ep2,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第三边缘Ep3,与第一边缘Ep1相对,并且显示区域DA位于第一边缘Ep1与第三边缘Ep3之间;以及第四边缘Ep4,与第二边缘Ep2相对,并且显示区域DA位于第二边缘Ep2与第四边缘Ep4之间。
显示面板500可以包括角部分CA,并且角部分CA可以位于显示装置1000的弯曲区域BA中。角部分CA可以位于显示区域DA的外侧并且可以部分地包括显示区域DA。在一些实施例中,角部分CA中的每个可以位于第一边缘Ep1、第二边缘Ep2、第三边缘Ep3和第四边缘Ep4之中的一对相邻边缘的相应端彼此面对的位置处。
例如,第一边缘Ep1与第二边缘Ep2之间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可以连接第一边缘Ep1和第二边缘Ep2。角部分CA中的每个的边缘Ec均可以连接第一边缘Ep1、第二边缘Ep2、第三边缘Ep3和第四边缘Ep4之中的相应的一对相邻的边缘。在一些实施例中,角部分CA中的每个的边缘Ec可以具有被倒圆的形状。
图12A是示出图2的输入感测构件和窗的仰视图。
参照图1、图2和图12A,输入感测构件300包括主体部Tb和从主体部Tb的拐角向外延伸的延伸部Tp。
主体部Tb可以是输入感测构件300的与显示面板500叠置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Tb可以具有大体上矩形的平面形状。
作为输入感测构件300的从主体部Tb的拐角向外延伸的部分的延伸部Tp可以位于弯曲区域BA中。延伸部Tp被示出为完全位于弯曲区域BA中,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延伸部Tp可以部分地位于平坦区域FA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延伸部Tp可以通过扩展图8、图9或图10的输入感测层TL、TLa或TLb来形成。可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延伸部Tp可以通过扩展图8、图9或图10的偏振层PL、PLa或PLb来形成。再可选择地,在其它实施例中,延伸部Tp可以通过扩展图8、图9或图10的输入感测层TL、TLa或TLb以及偏振层PL、PLa或PLb两者来形成。
在特定方向上测量的窗100的边缘(Ew1、Ew2、Ew3和Ew4)与主体部Tb的边缘(Et1、Et2、Et3和Et4)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可以大于在所述特定方向上测量的窗100的边缘(Ew1、Ew2、Ew3和Ew4)与相应的延伸部Tp中的每个的边缘Etp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
例如,窗100可以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边缘Ew1、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的第二边缘Ew2、与第一边缘Ew1相对的第三边缘Ew3以及与第二边缘Ew2相对的第四边缘Ew4。
输入感测构件300的主体部Tb包括:第一边缘Et1,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与窗100的第一边缘Ew1相邻,并位于弯曲区域BA中;第二边缘Et2,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并与窗100的第二边缘Ew2相邻;第三边缘Et3,与第一边缘Et1相对并位于弯曲区域BA中的一个中;以及第四边缘Et4,与第二边缘Et2相对。延伸部Tp中的每个的边缘Etp可以连接主体部Tb的第一边缘Et1、第二边缘Et2、第三边缘Et3和第四边缘Et4之中的一对相邻边缘。
例如,如在第一方向x上在弯曲区域BA中测量的窗100的第一边缘Ew1与主体部Tb的第一边缘Et1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Ds3可以大于如在第一方向x上在弯曲区域BA中测量的窗100的第一边缘Ew1与相应的延伸部Tp中的每个的相应边缘Etp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Ds4。
另外,如在第二方向y上在弯曲区域BA中测量的窗100的第二边缘Ew2与主体部Tb的第二边缘Et2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Ds1可以大于如在第二方向y上在弯曲区域BA中测量的窗100的第二边缘Ew2与相应的延伸部Tp中的每个的相应边缘Etp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Ds2。
相应的延伸部Tp中的每个的边缘Etp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超过主体部Tb的第一边缘Et1的部分。另外,相应的延伸部Tp中的每个的边缘Etp可以包括在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上延伸超过主体部Tb的第二边缘Et2的部分。
图12B是示出图12A的输入感测构件的修改示例的仰视图。
参照图1、图2和图12B,输入感测构件300c包括主体部Tb和从主体部Tb的拐角向外延伸的延伸部Tpc。
相应的延伸部Tpc中的每个的边缘Etpc可以包括在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上延伸超过主体部Tb的第二边缘Et2的部分。与延伸部Tp的边缘Etp不同,延伸部Tpc中的每个的边缘Etpc可以省略在第一方向x上延伸超过主体部Tb的第一边缘Et1的部分/在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延伸超过主体部Tb的第三边缘Et3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在第二方向y上在弯曲区域BA中测量的窗100的第二边缘Ew2与主体部Tb的第二边缘Et2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Ds1可以大于如在第二方向y上在弯曲区域BA中测量的窗100的第二边缘Ew2与相应的延伸部Tpc中的每个的边缘Etpc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Ds2。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在第一方向x上在弯曲区域BA中测量的窗100的第一边缘Ew1与主体部Tb的第一边缘Et1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Ds3可以与如在第一方向x上在弯曲区域BA中测量的窗100的第一边缘Ew1与相应的延伸部Tpc中的每个的边缘Etpc之间的距离(例如,最小距离)Ds4基本上相同。
图13是示出图11的显示面板与图12A的输入感测构件和窗处于结合在一起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4是示出图13的窗、输入感测构件和显示面板的沿着图13的线E1-E2截取的剖视图。图13和图14中未示出第一结合层400。
参照图11、图12A、图13和图14,输入感测构件300的延伸部Tp可以在弯曲区域BA中向外突出超过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即,延伸部Tp不与显示面板500叠置,并且延伸部Tp的底表面不设置为与显示面板500的顶表面接触。
延伸部Tp中的每个的边缘Etp位于相应的角部分CA中的每个的边缘Ec的外侧,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向外”或“外侧”可以指在平面上朝向窗100的外侧的方向,或者指在平面上远离平坦区域FA的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角部分CA中的每个的边缘Ec可以被相应的延伸部Tp中的每个的边缘Etp完全地围绕。
图15至图17是示出如何使窗、输入感测构件和显示面板结合的剖视图,图18和图19是图17的区域Q2的放大剖视图。图18是示出没有延伸部的输入感测构件的剖视图,图19是示出具有延伸部的输入感测构件的剖视图。
参照图15至图19,结合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夹具J1、第二夹具J2和固定部(FM1和FM2)。
第一夹具J1可以在第二夹具J2上。第一夹具J1可以在窗100上以保持窗100。窗100的顶表面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夹具J1的底表面接触。
第一夹具J1可以包括夹具平坦部分Z-FA,并且可以包括连接到夹具平坦部分Z-FA并且弯曲的夹具弯曲部分Z-BA。窗100的与平坦区域FA对应的部分可以由夹具平坦部分Z-FA固定,窗100的与弯曲区域BA对应的部分可以分别固定到夹具弯曲部分Z-BA。
第二夹具J2可以在第一夹具J1下方。第二夹具J2可以在第三方向z上移动以经由显示面板500、输入感测构件300和窗100结合到第一夹具J1,或者可以在与第三方向z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以与第一夹具J1分离。可选择地,第一夹具J1可以相对于第二夹具J2移动。
固定部(FM1和FM2)可以位于第二夹具J2的至少一侧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FM1和FM2)可以包括位于第二夹具J2的相应侧上的第一固定部FM1和第二固定部FM2。第一固定部FM1和第二固定部FM2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彼此分隔开以彼此面对。第一固定部FM1和第二固定部FM2可以保持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以将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设置在第一夹具J1与第二夹具J2之间。
第一固定部FM1可以包括用于保持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的第一端的第一保持部分HP1,第二固定部FM2可以包括用于保持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的第二端的第二保持部分HP2。
第二夹具J2可以包括平台ST和垫PD。垫PD可以包括诸如硅树脂、聚氨酯或橡胶等的弹性材料。响应于施加到垫PD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力,垫PD的形状可以变形。然后,响应于施加到垫PD的外力消失,垫PD可以恢复到其原始形状。
平台ST可以在垫PD下方并且可以支撑垫PD。平台ST的面积可以大于垫PD的面积。
在下文中将描述如何使窗100、输入感测构件300和显示面板500结合。
将窗100以弯曲状态固定到包括夹具平坦部分Z-FA和夹具弯曲部分Z-BA的第一夹具J1的底表面。
将输入感测构件300结合到显示面板500上,并且将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固定到第一固定部FM1和第二固定部FM2。
此后,第二夹具J2可以在第三方向z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固定部FM1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第二固定部FM2可以在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移动(例如,以挤压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因此,第一固定部FM1与第二固定部FM2之间的距离可以逐渐减小。因此,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可以以凸起的方式弯曲以变得更靠近窗100。
垫PD可以在第三方向z上移动以设置为与显示面板500的底表面接触。垫PD可以推压显示面板500,因此,可以将输入感测构件300牢固地附着到窗100。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固定部FM1可以在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方向上移动,第二固定部FM2可以在第一方向x上移动。因此,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可以远离第一固定部FM1和第二固定部FM2而设置在垫PD与窗100之间。
垫PD可以进一步推压显示面板500以增大显示面板500、输入感测构件300和窗100之间的附着力。当通过垫PD推压显示面板500的同时,垫PD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夹具J1的弯曲形状而暂时变形。垫PD会在显示面板500的边缘上(特别是在作为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之一附近的区域的区域Q2中)严重变形。因此,强的压力会被施加到显示面板500的边缘,并且该压力会具体地集中在区域Q2周围。
如果输入感测构件300具有小于显示面板500的面积或者如果在显示面板500和输入感测构件300的结合期间发生未对准,则输入感测构件300不会设置在显示面板500的边缘上(例如,不会设置在区域Q2中,如图17和图18中所示)。换句话说,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会位于输入感测构件300的边缘Et的外侧。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通过垫PD所施加的压力会集中在区域Q2周围,所以会非常可能在显示面板500中形成裂纹Crk。当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具有被倒圆的形状时,形成裂纹Crk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增大。
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如图19中所示,输入感测构件300的延伸部Tp可以位于显示面板500的区域Q2中,并且可以用作支撑构件或缓冲构件。因此,可以降低在区域Q2中形成裂纹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提供具有改善的可靠性的显示装置。
图20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从图示省略了支架的仰视图,图21是图20的区域Q3的放大仰视图,图22是沿着图1和图20的线B1-B2截取的剖视图,图23是沿着图1和图20的线C1-C2截取的剖视图,图24是沿着图1和图20的线D1-D2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图11、图12A、图12B和图20至图24,在显示面板500下方,第一防水构件810可以沿着显示面板500的第一边缘Ep1设置,第三防水构件850可以沿着显示面板500的第三边缘Ep3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三防水构件850可以沿着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可以在显示模块DU的面板下构件700下方。
当窗100被划分为与显示面板500叠置的第一区域WA1和不与显示面板500叠置的第二区域WA2时,与显示面板500的第二边缘Ep2相邻并且与显示面板500分隔开的第二防水构件830以及与显示面板500的第四边缘Ep4相邻并与显示面板500分隔开的第四防水构件870可以在窗100的底表面上位于第二区域WA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防水构件830和第四防水构件87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并且可以与显示面板500分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三防水构件850可以位于相应的弯曲区域BA中,第二防水构件830和第四防水构件870可以位于平坦区域FA和弯曲区域BA中并跨过平坦区域FA和弯曲区域BA。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防水构件810、第二防水构件830、第三防水构件850和第四防水构件870可以形成为在其两侧上具有粘合性的双面胶带。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三防水构件850的第一表面可以附着到面板下构件700,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三防水构件850的第二表面可以附着到支架900。在面板下构件700包括(图4或图5的)缓冲构件710或710a和(图4或图5的)散热构件750或750a的情况下,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三防水构件850的第一表面可以附着到散热构件750或750a的底表面。
第一防水构件810与第二防水构件830可以在显示面板500的相应角部分CA附近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分隔开间隙G。类似地,第一防水构件810与第四防水构件870、第三防水构件850与第二防水构件830或者第三防水构件850与第四防水构件870可以在显示面板500的相应角部分CA附近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分隔开间隙G。
为了方便,在下文中将主要集中在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二防水构件830来描述第一防水构件810、第二防水构件830、第三防水构件850和第四防水构件870。
参照图24,防水填充构件890可以位于第一防水构件810与第二防水构件830之间的间隙G中。防水填充构件890可以填充间隙G。防水填充构件890可以设置为与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输入感测构件300的延伸部Tp、第一结合层400、第二结合层200、窗100、第一防水构件810、第二防水构件830和支架900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填充构件890可以包括半固体材料或液体材料,因此,可以通过自然条件或外部条件(例如,热、紫外(UV)光和/或压力)被固化或硬化。
类似地,第一防水构件810与第四防水构件870之间的间隙G、第三防水构件850与第二防水构件830之间的间隙G以及第三防水构件850与第四防水构件870之间的间隙G也可以填充有防水填充构件890,因此,可以减少或防止湿气渗透到显示装置1000中。
如上所述,因为第二防水构件830附着到窗100的底表面,并且因为第一防水构件810附着到面板下构件700的底表面,所以第一防水构件810与第二防水构件830之间存在高度差。因此,为了补偿一些高度差,第二防水构件830和第四防水构件870的厚度Th2可以大于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三防水构件850的厚度Th1。
在作为与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二防水构件830之间的间隙G对应的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附近的区域的区域Q3中,输入感测构件300的延伸部Tp的边缘Etp可以位于第一防水构件810与第二防水构件830之间,并且可以位于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和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
例如,如图24中所示,在区域Q3中,输入感测构件300的延伸部Tp的边缘Etp可以定位在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的外侧。即,在区域Q3中,第一结合层400可以具有在弯曲区域BA中并且与延伸部Tp叠置但不与显示面板500叠置的边缘。
在区域Q3中,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可以定位在延伸部Tp的边缘Etp的外侧,并且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可以定位在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的外侧。即,在区域Q3中,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可以在延伸部Tp的边缘Etp与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之间。
例如,参照图24,考虑到工艺裕度,延伸部Tp的边缘Etp与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之间的距离X2可以设定为大约0mm和大约0.4mm之间的范围。另外,考虑到工艺裕度,延伸部Tp的边缘Etp与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之间的距离X3以及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与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之间的距离X1也可以设定为大约0mm和大约0.4mm之间的范围。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
在第一防水构件810和第二防水构件830彼此分隔开的区域Q3中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和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均定位在输入感测构件300的边缘的外侧的情况下,第一结合层400和第二结合层200会设置为彼此接触以形成间隙,并且该间隙会无法被防水填充构件890填充。在这种情况下,湿气会通过该间隙渗入显示装置1000中。因此,显示装置1000的防水性会劣化,并且会使显示装置1000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劣化。
另一方面,根据本公开,因为在区域Q3中,延伸部Tp的边缘Etp定位在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的外侧,所以可以防止第一结合层400和第二结合层200在区域Q3中设置为彼此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在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中或附近形成未填充有防水填充构件890的间隙,因此,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000的可靠性。
图25至图30是示出图24的显示装置的修改示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25,与图24的显示装置中不同,在图25的显示装置中,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可以不突出超过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相反,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和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可以在基本上同一条线上。延伸部Tp的边缘Etp与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之间的关系以及延伸部Tp的边缘Etp与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上面参照图24所描述的那样。
参照图26,与图24的显示装置中不同,在图26的显示装置中,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可以不突出超过延伸部Tp的边缘Etp,相反,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和延伸部Tp的边缘Etp可以在基本上同一条线上。图26的显示装置的其它元件可以与图24的显示装置的它们各自的对应件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延伸部Tp的边缘Etp可以突出超过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并且可以与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对齐。
参照图27,与图24的显示装置中不同,在图27的显示装置中,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和延伸部Tp的边缘Etp可以在基本上同一条线上,并且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和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可以在基本上同一条线上。如上面参照图24描述的,延伸部Tp的边缘Etp可以定位在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的外侧。
参照图28,与图24的显示装置中不同,在图28的显示装置中,延伸部Tp的边缘Etp可以定位在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的外侧,并且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可以定位在延伸部Tp的边缘Etp的外侧。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可以定位在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的外侧。
参照图29,与图24的显示装置中不同,在图29的显示装置中,延伸部Tp的边缘Etp可以定位在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和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的外侧。另外,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可以定位在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的外侧。另外,如图29中所示,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与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可以在基本上同一条线上。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与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可以不在同一条线上。
参照图30,与图29的显示装置中不同,在图30的显示装置中,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和显示面板500的角部分CA的边缘Ec可以在基本上同一条线上。图30的显示装置的其它元件可以与图29的显示装置的它们各自的对应件相同。
因为(在显示装置1000中)输入感测构件300包括延伸部Tp,所以可以降低在显示装置1000的制造期间在显示面板500中形成裂纹的可能性。另外,因为输入感测构件300的延伸部Tp的边缘Etp定位在第一结合层400的边缘Ea1和第二结合层200的边缘Ea2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所以可以防止间隙的形成,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湿气等渗入显示装置1000中。
图31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32是图31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3是示出图31的窗、输入感测构件和显示面板处于结合在一起的状态的仰视图,图34是沿着图31的线A3-A4截取的剖视图,图35是沿着图31的线B3-B4截取的剖视图,图36是沿着图31的线C3-C4截取的剖视图,图37是沿着图31和图33的线D3-D4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31至图37,显示装置2000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1和与显示区域DA1相邻的非显示区域NDA1。非显示区域NDA1可以围绕显示区域DA1。
除了显示装置2000仅包括平坦区域FA且不包括任何弯曲区域之外,显示装置2000与图1和图2的显示装置1000基本上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将主要集中在与显示装置1000的不同之处来描述显示装置2000。
平坦区域FA的一部分可以被限定为显示区域DA1。
显示装置2000包括窗101、包含延伸部Tp1的输入感测构件301、包含显示面板501和面板下构件701的显示模块DU1、支架901、第一结合层401和第二结合层201。
窗101包括使由显示面板501提供的图像经其透过的透光部分101-DA和与透光部分101-DA相邻的挡光部分101-NDA。
输入感测构件301可以位于窗101与显示模块DU1之间,并且可以经由第二结合层201结合到窗101。输入感测构件301的其它特征可以如上面参照图7至图10所描述的。
输入感测构件301包括从输入感测构件301的拐角向外延伸的延伸部Tp1。
显示模块DU1位于输入感测构件301下方。显示模块DU1可以包括位于输入感测构件301下方的显示面板501和位于显示面板501下方的面板下构件701,并且可以经由第一结合层401结合到输入感测构件301。
显示面板501包括显示区域501-DA和非显示区域501-NDA。作为显示图像的区域的显示区域501-DA与窗101的透光部分101-DA叠置。非显示区域501-NDA与窗101的挡光部分101-NDA叠置。显示面板501的其它特征可以如上面参照图6所描述的。
面板下构件701可以位于显示面板501下方,并且可以附着到显示面板501的底表面。面板下构件701可以如上面参照图4和图5所描述的。
支架901可以位于面板下构件701下方。
在显示面板501的底表面上,第一防水构件811可以沿着显示面板501的左边缘设置,并且第三防水构件851可以沿着显示面板501的右边缘设置。第一防水构件811和第三防水构件851可以附着到面板下构件701的底表面。
当窗101被划分为与显示面板501叠置的第一区域WA11和不与显示面板501叠置的第二区域WA22时,与显示面板501的顶边缘相邻并且与显示面板501分隔开的第二防水构件831以及与显示面板501的底边缘相邻并与显示面板501分隔开的第四防水构件871可以在窗101的底表面上位于第二区域WA22中,第二防水构件831和第四防水构件871可以附着到窗101的底表面。
第一防水构件811和第二防水构件831可以在显示面板501的角部分CA1附近的区域中在第二方向y上彼此分隔开间隙G1,输入感测构件301的延伸部Tp1的边缘Etp1可以在第一防水构件811与第二防水构件831之间。
第一防水构件811与第二防水构件831之间的间隙G1可以填充有防水填充构件891。
输入感测构件301的延伸部Tp1的边缘Etp1可以定位在第一结合层401的边缘Ea11和第二结合层201的边缘Ea21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
例如,如图37中所示,延伸部Tp1的边缘Etp1可以定位在第一结合层401的边缘Ea11的外侧,第二结合层201的边缘Ea21可以定位在延伸部Tp1的边缘Etp1的外侧,并且第一结合层401的边缘Ea11可以定位在显示面板501的角部分CA1的边缘Ec1的外侧。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该示例。即,延伸部Tp1的边缘Etp1、第一结合层401的边缘Ea11、第二结合层201的边缘Ea21和显示面板501的角部分CA1的边缘Ec1之间的关系可以如上面参照图25至图30所描述而变化。

Claims (26)

1.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第一区域和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并具有弯曲形状的第二区域,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包括在所述第二区域中具有角部分的显示面板;
输入感测构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且包括主体部和延伸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显示面板叠置,所述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并且不与所述显示面板叠置;以及
第一结合层,位于所述显示模块与所述输入感测构件之间,
其中,所述延伸部的边缘延伸超过所述角部分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的底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板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角部分的所述边缘被所述延伸部的所述边缘至少部分地围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角部分的所述边缘被倒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窗,位于所述输入感测构件上,
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沿着一个方向测量的所述窗的边缘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沿着所述一个方向测量的所述窗的所述边缘与所述主体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层具有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与所述延伸部叠置、不与所述显示面板叠置并且位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边缘与所述角部分的所述边缘之间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结合层的边缘与所述角部分的所述边缘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层包括光学透明粘合剂、压敏粘合剂或光学透明树脂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体基底、位于所述基体基底上的发光元件和位于所述发光元件上的封装层,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结合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输入感测构件上的窗,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结合层上的输入感测层和位于所述输入感测层与所述窗之间的偏振层,并且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结合层上的基体部分和位于所述基体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测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测部分和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分中的彼此相邻的第一感测部分的多个第一连接部分;以及
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测部分和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中的彼此相邻的第二感测部分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位于同一层,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分位于不同的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基体部分包括相位延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层还包括位于所述基体部分与所述感测电极之间的聚合物有机层。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输入感测构件上的窗,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结合层上的偏振层和位于所述偏振层上的输入感测层,
其中,所述窗位于所述输入感测层上,并且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结合层上的基体部分和位于所述基体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测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输入感测构件上的窗,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结合层上的偏振层和位于所述偏振层上的输入感测层,
其中,所述窗位于所述输入感测层上,并且
其中,所述输入感测层包括位于第二结合层下方的基体部分和位于所述基体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测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窗,位于所述输入感测构件上;以及
第二结合层,位于所述窗与所述输入感测构件之间,用于使所述窗结合到所述输入感测构件,
其中,所述第二结合层包括光学透明粘合剂、压敏粘合剂或光学透明树脂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窗,位于所述输入感测构件上;
第一防水构件,结合到所述显示模块的底表面,并且沿着所述显示模块的边缘位于所述第二区域中;
第二防水构件,结合到所述窗的底表面,并且与所述第一防水构件分隔开;以及
防水填充构件,在所述角部分附近的区域中填充所述第一防水构件与所述第二防水构件之间的间隙。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防水填充构件接触所述窗、所述延伸部、所述第一防水构件和所述第二防水构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位于所述显示模块下方、结合到所述第一防水构件和所述第二防水构件并且接触所述防水填充构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模块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的面板下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构件结合到所述面板下构件的底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下构件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的缓冲构件和位于所述缓冲构件下方的散热构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缓冲构件包括挡光层,并且
其中,所述面板下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缓冲构件与所述散热构件之间的数字转换器。
23.一种输入感测构件,所述输入感测构件包括:
主体部,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以及
延伸部,从所述主体部的拐角向外延伸。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输入感测构件,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边缘和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边缘,并且
其中,所述延伸部的边缘连接到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定位在所述第二边缘的外侧。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输入感测构件,其中,所述延伸部的所述边缘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第一边缘。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输入感测构件,其中,所述主体部包括基体部分和位于所述基体部分的表面上的感测电极,
其中,所述感测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感测部分和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分中的彼此相邻的第一感测部分的多个第一连接部分;以及
多个第二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二感测部分和电连接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中的彼此相邻的第二感测部分的多个第二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感测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感测部分位于同一层,并且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多个第二连接部分位于不同的层。
CN202211006319.6A 2017-06-19 2018-06-12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Pending CN1152948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77581A KR102374561B1 (ko) 2017-06-19 2017-06-19 표시 장치 및 입력감지부재
KR10-2017-0077581 2017-06-19
CN201810600415.0A CN109147592B (zh) 2017-06-19 2018-06-12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0415.0A Division CN109147592B (zh) 2017-06-19 2018-06-12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4890A true CN115294890A (zh) 2022-11-04

Family

ID=6281478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0415.0A Active CN109147592B (zh) 2017-06-19 2018-06-12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CN202211006319.6A Pending CN115294890A (zh) 2017-06-19 2018-06-12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0415.0A Active CN109147592B (zh) 2017-06-19 2018-06-12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1216094B2 (zh)
EP (1) EP3418854B1 (zh)
KR (1) KR102374561B1 (zh)
CN (2) CN109147592B (zh)
TW (1) TWI8166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74561B1 (ko) * 2017-06-19 2022-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입력감지부재
JP6937191B2 (ja) * 2017-08-22 2021-09-22 株式会社ワコム 位置検出センサおよび位置検出装置
KR102420438B1 (ko) * 2018-01-08 2022-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KR102555954B1 (ko) * 2018-08-31 2023-07-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2753058B (zh) * 2018-09-26 2022-09-06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KR102441330B1 (ko) * 2019-03-27 2022-09-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장치
KR102628165B1 (ko) * 2019-04-23 2024-0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144180B (zh) * 2019-04-29 2021-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面板黏合结构及面板黏合方法
CN113994305A (zh) * 2019-06-27 2022-01-28 株式会社和冠 电子设备、触摸传感器及位置检测装置
KR20210009641A (ko) * 2019-07-17 2021-01-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복합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4009308A4 (en) * 2019-08-01 2022-08-1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TWI723716B (zh) 2019-12-31 2021-04-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非平面顯示表面的電子裝置與其影像顯示方法
WO2022025311A1 (ko) * 2020-07-29 2022-0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KR102401690B1 (ko) * 2020-10-21 2022-05-26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흐름성을 갖는 합착 재료를 사용한 기판 합착 장치 및 방법
WO2022086035A1 (ko) * 2020-10-21 2022-04-28 주식회사 나래나노텍 흐름성을 갖는 합착 재료를 사용한 기판 합착 장치 및 방법
KR20220092214A (ko) * 2020-12-24 2022-07-0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모듈 및 표시 장치
CN115440131A (zh) * 2021-06-01 2022-12-06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4005364A (zh) * 2021-10-29 2022-02-01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9735A (zh) * 2008-08-07 2011-06-08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730991A1 (en) * 2012-10-11 2014-05-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60066440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urved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60028583A (ko) * 2014-09-03 2016-03-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60109852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299527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cre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25985B1 (en) 1999-03-26 2001-05-01 Elo Touchsystems, Inc. Acoustic touchscreen constructed directly on a cathode ray tube
JP4032390B2 (ja) * 2001-11-09 2008-01-16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アッセンブリー
JP2007279397A (ja) 2006-04-06 2007-10-25 Sony Corp 薄型映像表示装置
JP2009265748A (ja) * 2008-04-22 2009-11-12 Hitachi Displays Ltd 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JP4930520B2 (ja) 2009-01-26 2012-05-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N101859213B (zh) 2009-04-13 2012-08-29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US20110001706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Emery Sanford Electronic device touch screen display module
KR101599301B1 (ko) 2010-01-06 2016-03-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
TWM397186U (en) * 2010-07-06 2011-02-01 Nlighten Trading Shanghai Co Ltd Structure of the waterproof tabletop for the touch panel
CN102768589B (zh) * 2011-05-06 2015-09-23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CN202041935U (zh) * 2011-05-06 2011-11-16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
KR101320385B1 (ko) * 2011-06-30 2013-10-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표시 패널 및 상기 가요성 표시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WO2014156642A1 (ja) * 2013-03-25 2014-10-02 Dic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及び電子機器
TWI688850B (zh) 2013-08-13 2020-03-21 飛利斯有限公司 具有電子顯示器之物品
KR102204384B1 (ko) 2013-09-16 2021-01-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353034B1 (ko) 2014-08-11 2022-01-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9298220B2 (en) 2014-09-02 2016-03-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urved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JP6281498B2 (ja) 2015-01-06 2018-02-2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重送検知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2312260B1 (ko) 2015-01-09 2021-10-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283002B1 (ko) 2015-02-16 2021-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2411497B1 (ko) 2015-09-07 2022-06-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다중 영상 표시 장치
TWI722048B (zh) * 2016-06-10 2021-03-2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6193722U (zh) * 2016-08-29 2017-05-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结构及装置
KR102333396B1 (ko) * 2017-06-01 2021-11-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터치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102374561B1 (ko) * 2017-06-19 2022-03-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입력감지부재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9735A (zh) * 2008-08-07 2011-06-08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730991A1 (en) * 2012-10-11 2014-05-1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60066440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urved display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60028583A (ko) * 2014-09-03 2016-03-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60109852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60299527A1 (en) * 2015-04-09 2016-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cre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18854A1 (en) 2018-12-26
TWI816678B (zh) 2023-10-01
TW201905559A (zh) 2019-02-01
KR20180138252A (ko) 2018-12-31
US11216094B2 (en) 2022-01-04
US20220121303A1 (en) 2022-04-21
CN109147592B (zh) 2022-09-09
CN109147592A (zh) 2019-01-04
US20180364846A1 (en) 2018-12-20
KR102374561B1 (ko) 2022-03-15
EP3418854B1 (en)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7592B (zh) 显示装置和输入感测构件
US10943971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016026A1 (en) Display device
TWI732549B (zh) 顯示裝置
CN107819006B (zh) 显示装置
US1049950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239656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749185B2 (en) Display device
US10535837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301071B2 (en) Display device
JP7274326B2 (ja) 表示装置
US1115075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touch detecting unit having an insulating pattern
KR20200107014A (ko) 표시 장치
US11188167B2 (en) Forc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609609B2 (en) Pressur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910588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70396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heat dissipator and coil in the same metal sheet layer
CN115224080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