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4080B - 陀螺玩具及陀螺玩具組 - Google Patents

陀螺玩具及陀螺玩具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4080B
TWI834080B TW110142856A TW110142856A TWI834080B TW I834080 B TWI834080 B TW I834080B TW 110142856 A TW110142856 A TW 110142856A TW 110142856 A TW110142856 A TW 110142856A TW I834080 B TWI834080 B TW I8340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aw
roller
guide member
to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2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17242A (zh
Inventor
坂東陽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多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1732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4539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多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多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7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7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4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4080B/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陀螺玩具,具備由軸部及胴部所構成的本體,前述本體是與導引構件一起被使用,前述導引構件,是在長度方向等間隔形成複數第1齒,在前述本體的外周具備齒形成構件,前述齒形成構件,是等間隔形成可與前述第1齒嚙合的複數第2齒。由此,陀螺玩具可以沿著導引構件有效地移動,並且第2齒與第1齒嚙合的結果,可以導致動作變化。

Description

陀螺玩具及陀螺玩具組
本發明是有關於陀螺玩具及陀螺玩具組。
習知,對於陀螺玩具彼此的對戰,是使用專用的陀螺玩具遊戲台(例如專利文獻1)進行。 在此陀螺玩具遊戲台中,在對戰場地的周圍設置突壁,圍住該對戰場地。且,被放入對戰場地的陀螺玩具會四處走動,若與突壁接觸的話,會沿著突壁移動,或被突壁彈開而再度返回至對戰場地的中央並展開對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新型第309208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1的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只有在將陀螺玩具解放隨後時最大,其後,大致伴隨旋轉能量的減少而衰減,即使與突壁接觸的情況,陀螺玩具也只會伴隨陀螺玩具的旋轉而沿著突壁滑動,或是在四處走動時雖有某程度的速度的變化,皆在可預測的範圍。 本發明,是鑑於這種實情,提供一種陀螺玩具及陀螺玩具組,在四處走動時可以具有變化。 [用以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第1手段的陀螺玩具,是具備由軸部及胴部所構成的本體,前述本體是與導引構件一起被使用,前述導引構件具有導引面,前述導引面是在長度方向等間隔形成複數第1齒,在前述本體的外周由規定間隔形成複數第2齒,可與前述第1齒嚙合。
第2手段,是如第1手段,前述第2齒是形成於齒形成構件,前述齒形成構件,是被設成對於前述本體可動作。
第3手段,是如第2手段,前述齒形成構件,是齒輪,被設於與前述本體一體地旋轉的旋轉軸。
第4手段,是如第2或3手段,具備阻力手段,成為前述本體及前述齒形成構件之間的動作阻力。
第5手段,是如第4手段,前述齒形成構件,是齒輪,被設於與前述本體一體地旋轉的旋轉軸,前述阻力手段,在常態中是將前述旋轉軸及前述齒輪一體地旋轉,並且當衝擊作用在前述齒輪時前述齒輪可對於前述旋轉軸相對旋轉,在前述第2齒及前述1齒相互嚙合的狀態下藉由伴隨前述旋轉軸的旋轉所產生的前述齒輪的旋轉而使前述齒輪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第6手段,是如第5手段,前述阻力手段是由離合器所構成。
第7手段,是如第6手段,前述阻力手段,是由嚙合式離合器所構成,具備:第1爪部、爪構件、板彈簧,前述第1爪部,是形成於前述齒輪的軸方向的一端,前述爪構件,與前述旋轉軸不可相對旋轉,且朝前述軸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且形成有可與前述第1爪部嚙合的第2爪部,前述板彈簧,是被設於前述本體,可將前述爪構件朝使前述第1爪部與前述第2爪部嚙合的方向推迫,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第2齒及前述第1齒嚙合且將前述齒輪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第8手段,是如第7手段,前述阻力手段,可具備捲簧,來取代前述板彈簧。
第9手段,是如第6手段,前述阻力手段,是由位於前述本體及前述齒輪之間的摩擦式離合器所構成,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第2齒及前述第1齒嚙合且將前述齒輪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第10手段,是如第6手段,前述阻力手段,是由機械式離合器所構成,具備:卡合部、彈性構件、抵接構件,前述卡合部,是由凹凸所構成且與前述齒輪一體地旋轉,前述彈性構件,是被設於前述卡合部的半徑方向外側且形成有可與前述卡合部的凹部卡合的突起,前述抵接構件,是在遠離前述彈性構件的前述突起的場所具有抵接部,藉由朝該抵接部的抵接,而將前述突起嵌合在前述凹部,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第2齒及前述第1齒嚙合且將前述齒輪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第11手段,是如第10手段,具有可交換的複數前述抵接構件,各形成有前述抵接部,各前述抵接部與前述突起之間彼此距離不同。
第12手段的陀螺玩具組,是具備:如第1~第11手段的其中任一的陀螺玩具、及前述導引構件被設成固定的陀螺玩具遊戲台。
第13手段的陀螺玩具,是與導引構件一起被使用,且,具備由軸部及胴部所構成的本體,在前述本體的外周,具備與前述導引構件的導引面抵接的第1摩擦阻力部。
第14手段,是如第13手段,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是被設成對於前述本體可動作。
第15手段,是如第14手段,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是滾子,被設於與前述本體一體地旋轉的旋轉軸。
第16手段,是如第13~第15手段的其中任一,在前述導引構件的導引面,形成有與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抵接的第2摩擦阻力部。
第17手段,是第13~第16手段的其中任一,具備阻力手段,成為前述本體及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之間的動作阻力。
第18手段,是如第17手段,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是滾子,被設於與前述本體一體地旋轉的旋轉軸,前述阻力手段,在常態中是將前述旋轉軸及前述滾子一體地旋轉,並且當衝擊作用在前述滾子時前述滾子可對於前述旋轉軸相對旋轉,在前述滾子及前述導引構件抵接的狀態下藉由伴隨前述旋轉軸的旋轉所產生的前述滾子的旋轉而將前述滾子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第19手段,是如第18手段,前述阻力手段是由離合器所構成。
第20手段,是如第19手段,前述阻力手段,是由嚙合式離合器所構成,具備:第1爪部、爪構件、板彈簧,前述第1爪部,是形成於前述滾子的軸方向的一端,前述爪構件,是與前述旋轉軸不可相對旋轉,且朝前述軸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且形成有可與前述第1爪部嚙合的第2爪部,前述板彈簧,是被設於前述本體,可將前述爪構件朝使前述第1爪部與前述第2爪部嚙合的方向推迫,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滾子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第21手段,是如第20手段,前述阻力手段,可具備捲簧,來取代前述板彈簧。
第22手段,是如第19手段,前述阻力手段,是由構成於前述本體及前述滾子之間的摩擦式離合器所構成,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滾子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第23手段,是如第19手段,前述阻力手段,是由機械式離合器所構成,具備:卡合部、彈性構件、抵接構件,前述卡合部,是由凹部所構成且與前述滾子一體地旋轉,前述彈性構件,是形成有突起,被設於前述卡合部的半徑方向外側可與前述凹部卡合,前述抵接構件,是在遠離前述彈性構件的突起的場所具有抵接部,藉由朝前述抵接部的抵接,而將前述突起嵌合在前述凹部,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滾子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第24手段,是如第23手段,具有可交換的複數前述抵接構件,各形成有前述抵接部,各前述抵接部與前述突起之間彼此距離不同。
第25手段的陀螺玩具組,是具備:如第13~第24手段的其中任一的陀螺玩具、及前述導引構件被設成固定的陀螺玩具遊戲台。 [發明的效果]
依據第1手段的話,第2齒與第1齒嚙合時,因為不需要滑動就可導引陀螺玩具沿著構件轉動,所以可以有效地移動。且,第2齒輪是被固定於本體的情況時,藉由第2齒及第1齒嚙合,陀螺玩具的旋轉朝導引構件被傳達,就可以將陀螺玩具的移動急劇地加速。如此,第2齒與第1齒嚙合的結果,可以導致動作變化。
依據第2手段的話,第2齒被抵接在導引構件時,不易被彈開,第2齒及第1齒之間的嚙合成為容易。
依據第3手段的話,因為齒形成構件是齒輪,被設於旋轉軸,所以齒形成構件的結構成為簡單,並且其安裝構造也成為簡潔。且,因為是齒輪,所以容易利用陀螺玩具的動力。
依據第4手段的話,因為設有阻力手段,所以陀螺玩具的旋轉是透過齒形成構件朝導引構件的第1齒被傳達,可以將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增大。
依據第5手段的話,齒輪與導引構件衝突時因為齒輪是對於旋轉軸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第1齒成為容易與第2齒嚙合。且,在第1齒及第2齒嚙合之後,第1齒會伴隨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就可增大。
依據第6手段的話,藉由離合器的作動,而使第1齒及第2齒容易嚙合,可以將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增大。
依據第7手段的話,齒輪與導引構件衝突時因為可抵抗板彈簧的推迫力而使齒輪對於旋轉軸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衝擊可有效地被吸收,第1齒成為容易與第2齒嚙合。且,在第1齒與第2齒嚙合之後,齒輪可伴隨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就可增大。
依據第8手段的話,齒輪與導引構件衝突時,因為可抵抗捲簧的推迫力將齒輪對於旋轉軸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也可以獲得與第7手段同樣的效果。
依據第9手段的話,齒輪與導引構件衝突時因為摩擦式離合器是將齒輪對於旋轉軸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也可以獲得與第7手段同樣的效果。
依據第10手段的話,齒輪與導引構件衝突時因為彈性構件會彈性變形,而將齒輪對於旋轉軸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也可以獲得與第7手段同樣的效果。
依據第11手段的話,藉由交換抵接構件就可以變更陀螺玩具的特性。即,使用的抵接構件,其抵接部與突起距離比較遠的情況時,旋轉軸及齒輪之間的動作阻力會變小,且,使用的抵接構件,其抵接部與突起距離比較近的情況時,旋轉軸及齒輪之間的動作阻力會變大。
依據第12手段的話,可以實現一種陀螺玩具組,可以有效發揮第1~第11手段的陀螺玩具的功能。
依據第13手段的話,第1摩擦阻力部與導引構件抵接時,因為陀螺玩具是沿著導引構件轉動,所以可以有效地移動。且,第1摩擦阻力部是被固定於本體的情況時,藉由第1摩擦阻力部及導引構件的抵接,陀螺玩具的旋轉朝導引構件被傳達,可以加速陀螺玩具的移動。如此,第1摩擦阻力部及導引構件抵接的結果,可以導致動作變化。
依據第14手段的話,第1摩擦阻力部與導引構件抵接時,不易被彈開,第1摩擦阻力部及導引構件的抵接成為容易。
依據第15手段的話,第1摩擦阻力部因為是被設於旋轉軸的滾子,所以其結構成為簡單,並且其安裝構造也成為簡潔。且,因為是滾子,所以容易利用陀螺玩具的動力。
依據第16手段的話,因為第1摩擦阻力部是與導引構件的第2摩擦阻力部抵接,所以抓地力更增加,滾子更容易轉動。
依據第17手段的話,因為設有阻力手段,所以陀螺玩具的旋轉是透過第1摩擦阻力部朝導引構件被傳達,可以將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增大。
依據第18手段的話,因為滾子與導引構件衝突時;滾子會朝將衝擊緩和的方向旋轉,所以滾子成為容易與導引構件抵接。且,在滾子及導引構件的抵接之後,藉由使滾子伴隨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就會增大。
依據第19手段的話,藉由離合器的作動,第1摩擦阻力部及第2摩擦阻力部就容易抵接,可以將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增大。
依據第20手段的話,滾子與導引構件衝突時因為會抵抗板彈簧的推迫力使滾子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滾子及導引構件成為容易抵接。且,在滾子及導引構件的抵接之後,藉由使滾子伴隨旋轉軸的旋轉而旋轉,陀螺玩具的四處走動的速度就會增大。
依據第21手段的話,因為滾子與導引構件衝突時滾子會抵抗捲簧的推迫力而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也可以獲得與第20手段同樣的效果。
依據第22手段的話,滾子與導引構件衝突時,因為摩擦式離合器是將滾子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也可以獲得與第20手段同樣的效果。
依據第23手段的話,滾子與導引構件衝突時,因為彈性構件會彈性變形,將齒輪對於旋轉軸朝緩和衝擊的方向旋轉,所以也可以獲得與第20手段同樣的效果。
依據第24手段的話,藉由交換抵接構件就可以變更陀螺玩具的特性。即,使用的抵接構件,其抵接部與突起之間距離比較遠的情況時,旋轉軸及滾子之間的動作阻力會變小,且,使用的抵接構件,其抵接部與突起之間距離比較近的情況時,旋轉軸及滾子之間的動作阻力會變大。
依據第25手段的話,可以實現一種陀螺玩具組,可以有效發揮第13~第24手段的陀螺玩具的功能。
以下,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組。
圖1,是實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組100的立體圖。 本實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組100,是具備:陀螺玩具1、及將陀螺玩具彼此對戰用的陀螺玩具遊戲台9。
《陀螺玩具遊戲台9》 圖2,是陀螺玩具遊戲台9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緊固具97的立體圖。 陀螺玩具遊戲台9,是整體成為箱狀,從俯視看近似正方形,具備:構成陀螺玩具1的對戰場地92的基座盤90、及對於基座盤90可裝卸的蓋體91、及將蓋體91固定在基座盤90用的緊固具97(參照圖3)。
基座盤90的形狀,是從俯視看成為近似正方形,且缺損1個角落。基座盤90是具有規定的厚度,上面是成為碗狀的凹面,其中央部分是構成對戰場地92。且,在基座盤90的凹面內,被設置2組朝水平方向延伸的帶狀的導引構件93,將對戰場地92包圍。各組的導引構件93,是從俯視看形成C字狀,在內面形成有在長度方向等間隔配置的複數齒。2組的導引構件93中,C字的凹陷部分是彼此相面對地設置,各組的導引構件93的兩端部是朝向對戰場地92的中心側彎曲地延伸。由此,可以將陀螺玩具1沿著導引構件93一邊加速一邊移動,並誘導至與停止於中心的其他的陀螺玩具衝突。 且在基座盤90的3個角落各別形成有段差部94。在段差部94形成有矩形孔94a。
蓋體91,從俯視看也成為近似正方形。蓋體91,是具有規定的厚度,從俯視看成為將基座盤90的外周部的側方及上方覆蓋。在蓋體91的上面形成有圓形的窗91a,在被裝設於基座盤90的狀態下,可從此窗91a直接目視確認對戰場地92。 又,在蓋體91中,在對應基座盤90的3個角落的部分各形成有段差部95。在段差部95形成有矩形孔95a。且,在蓋體91被裝設於基座盤90的狀態下,段差部95及段差部94會重疊,矩形孔95a及矩形孔94a會上下一致。 蓋體91之中,未形成有段差部95的角落96,是成為從基座盤90朝外方且下方傾斜伸出的狀態。因對戰而被彈開並從基座盤90躥出的陀螺玩具1,若接觸到角落96的情況時,會朝基座盤90外被排出。
圖3,是緊固具97的立體圖。 緊固具97,是由母具98及公具99所構成。 母具98,是具備筒狀部98a,在筒狀部98a的外周下端的正上方形成有鍔部98b。母具98,當將蓋體91固定於基座盤90時,鍔部98b是從上方接觸段差部95的矩形孔95a的緣。 公具99,是具有在矩形托盤狀的基體99a的凹部中立設有一對的爪99b的構造。 且公具99,是當將蓋體91固定於基座盤90時,基體99a的緣是從下方接觸段差部94的矩形孔94a的緣,並且爪99b是從下方被插入母具98的筒狀部98a的孔內,而被卡合在筒狀部98a的上端。由此,蓋體91被固定於基座盤90。
≪陀螺玩具1≫ 圖4,是陀螺玩具1的分解立體圖。 此陀螺玩具1,大致上具備胴部10及軸部50。
<胴部10> 胴部10,是由上胴部20及下胴部30所構成。
1.上胴部20 上胴部20,是由複合體構成圓盤狀。上胴部20,從俯視看,圓形的中央部22及環狀的外周部23之間是由環狀溝25被分隔,在環狀溝25的底部形成2個部分弧狀的開縫26。2個開縫26,是形成於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 進一步,在上胴部20的下面形成2個L字狀的向外的結合爪27。2個結合爪27,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
2.下胴部30 下胴部30,是由複合體所構成圓盤狀。下胴部30,從俯視看,圓形的中央部32及環狀的外周部33之間是由環狀溝35被分隔,在環狀溝35的底部形成2個近似弧狀的開縫36。2個開縫36,是形成於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又,環狀溝35的寬度是比上述環狀溝25更寬。 且在各開縫36的圓周方向一端部的外緣,形成有結合爪,可與上胴部20的結合爪27卡合並將上胴部20及下胴部30結合(無圖示),且,在各開縫36的圓周方向另一端部的外緣,形成有嵌合凸部37b,可與後述的嵌合凹部53g嵌合並將下胴部30及軸部50結合。又,2個該結合爪(無圖示),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並且2個嵌合凸部37b,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
(軸部50) 圖5,是將陀螺玩具1的軸部50從上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將軸部50從下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旋轉軸51,是具備:倒圓錐台狀的前端較細的軸前端51a、及與軸前端51a連設的軸本體51b。軸前端51a的上端徑是比軸本體51b的徑更大,軸前端51a的上端是從軸本體51b環狀地朝外方伸出。 在軸本體51b的上端部形成2個D切斷部51c。2個D切斷部51c,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 此旋轉軸51,是藉由從下方貫通:齒輪52的孔52a、及蓋體53的孔53a、及爪構件54的孔54a,並使軸本體51b的上端部被嵌合在軸固定構件55的嵌合孔55a,而被固定於軸固定構件55。
齒輪52是成為可嚙合在導引構件93的齒,從下方被支撐在旋轉軸51的軸前端51a上端的環狀突出部。在此齒輪52的上端面形成有在圓周方向等間隔形成複數嚙合爪52b。
蓋體53是形成深圓盤狀,在底部齒輪52的上端部形成有嵌入的孔53a。在蓋體53的上端形成有外向凸緣53b。在外向凸緣53b中朝外方伸出形成2個嵌合突起53c。2個嵌合突起53c,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在此嵌合突起53c形成有嵌合凹部53g。且,嵌合突起53c,是以使嵌合凹部53g及嵌合凸部37b嵌合的方式,嵌入開縫36。由此,軸部50及下胴部30被結合。 且在蓋體53的內部,形成2個附螺孔的轂部53d。2個轂部53d,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 進一步,在蓋體53的內面,在圓周方向由等間隔形成4個嵌合凹部53e,可與後述的嵌合突起54c嵌合。
爪構件54,是形成圓板狀,在下面在圓周方向形成複數嚙合爪54b,可與齒輪52的嚙合爪52b嚙合。且,在爪構件54的外周部,朝外方伸出地形成4個嵌合突起54c,可被遊嵌於上述嵌合凹部53e。又,爪構件54及嚙合爪52b是構成嚙合式離合器的結構。此嚙合式離合器,是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齒輪52沿著導引構件93轉動。
軸固定構件55,是有天頂的圓筒狀。此軸固定構件55,是嵌入蓋體53的內側,在與該蓋體53之間將爪構件54收容在內部。在軸固定構件55的天板55b下的圓筒部55c中,形成有讓爪構件54的各嵌合突起54c嵌入的4個缺口55d,爪構件54是在規定範圍可上下動。 軸固定構件55的天板55b的外周部是從圓筒部55c的外周環狀地伸出。在此突出部形成2個弧狀的缺口55e。2個缺口55e,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各缺口55e是抵接於轂部53d的外周部。 進一步,如圖7所示,在軸固定構件55的天板55b中在圓周方向由等間隔被設置3個彎曲形的板彈簧55f。此板彈簧55f是將爪構件54朝下方按壓,進行將嚙合爪54b朝嚙合爪52b推壓的作動。
在軸固定構件55上設有圓板狀的上板57。 上板57,是成為軸部50的上面,在對應上述轂部53d的部分形成有螺栓插通孔57a。 且將公螺紋(無圖示)的軸部從上方通過螺栓插通孔57a,藉由將此公螺紋螺合在轂部53d的母螺紋,而使上板57被固定於蓋體53。
<陀螺玩具1的組裝方法> 將上胴部20及下胴部30從軸方向對接,將上胴部20的結合爪27從上方插入下胴部30的開縫36。且,將上胴部20對於下胴部30朝順時針方向旋轉。由此,將上胴部20的結合爪27卡合在下胴部30的結合爪(無圖示),將上胴部20及下胴部30結合。 接著,將安裝了上胴部20的下胴部30及軸部50從軸方向對接,以使嵌合凹部53g及嵌合凸部37b嵌合的方式,將嵌合突起53c嵌入開縫36。由此,軸部50及下胴部30被結合。
<陀螺玩具1的旋轉推迫> 陀螺玩具1的旋轉推迫,是藉由啟動器(無圖示)而被進行。啟動器,是具備:可插入上胴部20的開縫26中的叉、及使叉旋轉動作的旋轉機構。且,藉由將叉插入上胴部20的開縫26,由旋轉機構將叉旋轉動作,而將陀螺玩具1旋轉推迫。被旋轉推迫的陀螺玩具1,是從啟動器被放入。
<動作> 陀螺玩具1,若被放入對戰場地92的話,會藉由反動而朝與陀螺玩具1的旋轉方向相反方向四處走動。此時,齒輪52是與旋轉軸51一體旋轉。且,藉由此四處走動而使陀螺玩具1的齒輪52與導引構件93接觸。藉由此時的衝擊力,而使齒輪52抵抗板彈簧55f的推迫力並對於旋轉軸51相對旋轉,來緩和衝擊。藉此,陀螺玩具1是成為容易暫時地滯留在導引構件93的附近,齒輪52與導引構件93的齒嚙合的確率可上昇。且,陀螺玩具1,是如圖8所示,齒輪52及導引構件93的齒之間嚙合時,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齒輪52伴隨旋轉軸51的旋轉而旋轉並沿著導引構件93動作,使陀螺玩具1的移動被加速。即,陀螺玩具1的旋轉成為容易朝導引構件93傳達,可以加速陀螺玩具1的移動。
<<其他的軸部50A>>
圖9是其他的軸部50A的立體圖,圖10是將其他的軸部50A從上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圖11是將其他的軸部50A從下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又,在軸部50A中,對於相當於上述軸部50的構成要素的部分是附加同一符號,並適宜省略其說明。
此軸部50A,是與上述軸部50大幅不同,在軸部50中,雖藉由板彈簧55f進行朝嚙合爪54b的嚙合爪52b的推壓,對於此,在軸部50A中,藉由捲簧62進行朝嚙合爪54b的嚙合爪52b的推壓。
因為這種結構,所以在軸部50A中,在爪構件54及軸固定構件55之間設置按壓板61。
按壓板61是圓板狀,在中央形成有讓旋轉軸51的軸本體51b插通的孔61a。且,在按壓板61的上面且在對於軸心的點對稱位置被立設有導引棒61b,此導引棒61b,是被插入:軸固定構件55的導引孔55g、及上板57的導引孔57b。且,捲簧62是被捲繞在各導引棒61b,按壓板61是將爪構件54朝向齒輪52側推迫。又,設置從上壓制導引棒61b來限制爪構件54的上動用的零件,使可以調整爪構件54及嚙合爪54b的嚙合式離合器的強度。
且在按壓板61形成2個缺口61c。2個缺口61c,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各缺口61c是被抵接在轂部53d的外周部。
其他,此軸部50A中,嵌合突起53c和螺栓插通孔55h被設置在軸固定構件55的點等的細部的點,是與軸部50相異,其他是大致成為相同構造。
具有如此結構的軸部50A的陀螺玩具的話,可達成與陀螺玩具1同樣的作用、效果。
《其他的陀螺玩具1A》
圖12是其他的陀螺玩具1A的立體圖,圖13,是將其他的陀螺玩具1A從上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圖14,是將其他的陀螺玩具1A從下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此陀螺玩具1A的旋轉軸71,是具備:圓柱狀且大徑的軸前端71a、及與軸前端71a連設的軸本體71b。
D切斷部71c是在軸本體71b的上端部形成2個。2個D 切斷部71c,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
且旋轉軸71的軸本體71b,是從下方貫通:齒輪72的孔72a、及蓋體73的孔73a,上端部是被嵌合在軸固定構件74下面的嵌合孔74i。
在齒輪72的上端部外周,形成有橫跨圓周方向全周形成且由波形的凹凸部所構成的卡合部72b。
且在齒輪72的上面凹部內被立設有筒部,藉由此筒部而形成有嵌合凹部72c。
蓋體73是形成深圓盤狀。在蓋體73的上端形成有外向凸緣73b。
且在蓋體73的內部,轂部73c是被設置2個。2個轂部73c,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在各轂部73c,形成有螺栓插通孔73d。
且在外向凸緣73b的內端部分且在各轂部73c的外方,形成有圓弧狀的缺口73e。
進一步,在外向凸緣73b的內端部分且與各缺口73e在圓周方向遠離90度的部分,形成有其他的缺口73f。各缺口73f,是橫跨至外向凸緣73b下方的部分。又,2個缺口73f,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
軸固定構件74,是板狀,由從俯視看具備近似矩形的基體74b。
在基體74b的外側,對應各缺口73e被附設2個舌片74c,並且兩端是被附設與各舌片74c連結的2個皮帶狀的彈性片74d。在各舌片74c,形成有螺栓插通孔74e。且, 在各彈性片74d的內面的長度方向中央形成有卡合突起74f。此彈性片74d及卡合部72b,是構成機械式離合器的結構。此機械式離合器,是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齒輪72沿著導引構件93轉動。
進一步,在基體74b的下面,形成有嵌入上述嵌合凹部72c內側的嵌合凸部74h,在此嵌合凸部74h中,形成有讓旋轉軸71的軸本體71b的上端部嵌入的嵌合孔74i。
且在基體74b的上面形成有圓形凹部74g,在其中央形成有鍃孔74j。且,在鍃孔74j中,公螺紋(無圖示)的軸部是從上方貫通,該公螺紋是被螺合在旋轉軸51的軸本體51b的母螺紋(無圖示)。
圓板75,是嵌合在基體74a的上面的圓形凹部74g。
且被設於圓板75上方的蓋體76是形成近似圓板狀。在蓋體76中,對應上述各轂部73c被附設2個附螺孔的轂部76a,並且對應上述各缺口73f形成有2個缺口76b。且,從下方貫通蓋體73的螺栓插通孔73d、及軸固定構件74的螺栓插通孔74e的公螺紋(無圖示),是螺合於轂部76a的母螺紋(無圖示)。在此蓋體76被安裝於蓋體73的狀態下,在缺口76b及缺口73f之間會形成規定的間隙。
上板77,是形成圓盤狀,在上面中央形成有從俯視看近似6角形狀的凸部77a。在凸部77a的中央,形成有具有母螺紋的孔77b,螺栓78是被螺合在母螺紋中。
且在上板77的下面,對應上述各缺口76b形成有2個L 字狀的外向爪77c。2個外向爪77c,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在各外向爪77c的內側形成有抵接突起77d。此上板77中,外向爪77c被插入缺口76b及缺口73f之間的間隙,該外向爪77c是藉由卡合於缺口73f的緣,而被安裝於蓋體73。
在圖15A~圖15C中顯示3種上板77A、77B、77C,其抵接突起77d對於外向爪77c的形成位置是彼此不同。
在此3種上板77A、77B、77C中,抵接突起77d的形成位置是在圓周方向相異。即,此3種上板77A、77B、77C,是由抵接突起77d的形成位置彼此相異的抵接構件所構成。且,上板77A、77B、77C的抵接突起77d是與軸固定構件74的彈性片74d抵接,為了使彈性片74d的卡合突起74f可確實地卡合在齒輪72的卡合部72b,上板77A、77B、77C的抵接突起77d的長度也相異。此3個上板77A、77B、77C是可交換。且,藉由此上板77A、77B、77C的交換,而可以變更抵接突起77d及彈性片74d的抵接位置。
圖16,是顯示使用上板77A的情況的卡合突起74f及卡合部72b的關係的圖。
如同圖所示,藉由使上板77A的抵接突起77d與軸固定構件74的彈性片74d抵接,而使彈性片74d的卡合突起74f卡合於齒輪72的卡合部72b。此情況,抵接突起77d及彈性片74d的抵接位置若被變更的話,朝卡合突起74f的卡合部72b的推壓力會變化。因此,藉由上板77A、77B、77C的 交換,就可以改變機械式離合器的作動時間點,並改變陀螺玩具1A的四處走動特性。
即,當使用上板77A的情況時,因為抵接突起(抵接部)77d及卡合突起74f之間距離比較遠,彈性片74d容易變形,所以齒輪72的齒及導引構件93的齒容易嚙合,且,當使用上板77C的情況時,因為抵接突起(抵接部)77d及卡合突起74f之間距離比較近,所以齒輪72的齒及導引構件93的齒之間,嚙合困難,但是若嚙合的話,陀螺玩具1A的四處走動速度卻容易增大。
旋轉推迫陀螺玩具1A的啟動器,雖是與推迫上述陀螺玩具1的啟動器不同,但仍可達成與陀螺玩具1同樣的作用、效果。
<變形例的軸部50B>
圖17是變形例的軸部50B的立體圖,圖18,是將軸部50B從上面側觀看的狀態的分解立體圖,圖19,是將軸部50B從下面側觀看的狀態的分解立體圖。
在此變形例的軸部50B中,旋轉軸81,是具備:軸本體81a、及軸前端構件81b。
軸本體81a是形成圓柱狀且大徑,在下端部形成有外向凸緣81c。外向凸緣81c的下端部分,是成為在外周面形成有凹凸的嵌合部81d。
另一方面,在軸前端構件81b的下部,形成有成為接地部的圓柱狀的小突起81e,其上方的部分是成為大徑的 有底圓筒部81f。軸本體81a的嵌合部81d是被嵌合在有底圓筒部81f的凹部內。
環狀齒輪82是從上方被嵌合在軸本體81a。且,附螺孔的轂部81g是在軸本體81a的上面形成2個。2個轂部81g,是被設置在對於軸心成為彼此點對稱的位置。且,在軸本體81a及環狀齒輪82之間是構成摩擦式離合器的結構。此摩擦式離合器,是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環狀齒輪82沿著導引構件93轉動。
又,在軸本體81a的外周形成凹部,是為了調整摩擦式離合器的作動時間點。
且有天頂的圓筒狀的軸固定構件83是覆蓋軸本體81a。且,藉由軸固定構件83的下端部及外向凸緣81c,而使環狀齒輪82被挾持。
進一步,在軸固定構件83的上方,形成有近似6角形狀的凸部83b,在此凸部83b的中央的孔83f形成有母螺紋83d。且,在中央的孔83f的外側,對應上述各轂部81g形成有2個鍃孔83g。且,此軸固定構件83,是藉由將通過鍃孔83g的公螺紋(無圖示)螺合在附螺孔的轂部81g,而被組裝在旋轉軸81。
此軸部50B,是例如,藉由螺合在母螺紋83d的公螺紋(無圖示),而被結合在無圖示的胴部。
具有如此結構的軸部50B的陀螺玩具的話,可達成與陀螺玩具1同樣的作用、效果。
《變形例的陀螺玩具1B》
圖20,是陀螺玩具1的變形例的陀螺玩具1B的分解立體圖,圖21,是將陀螺玩具1B的軸部從上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圖22,是將軸部50C從下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在這些的圖中由附加符號所指的部分,因為是與在圖4、圖5及圖6中被附加相同符號的部分成為相同結構,所以適宜地省略其說明。
此陀螺玩具1B與上述陀螺玩具1相異的點,是設置滾子52C來取代齒輪52的點。滾子52C的外周面是由橡膠、銼刀狀、電刷狀、布、魔術貼(日本註冊商標)、黏接素材的摩擦阻力強的材料所形成。
此陀螺玩具1B,是在圖23所示的陀螺玩具遊戲台9B中,特別可發揮有意義的效果。此情況的陀螺玩具遊戲台9B的導引構件93B的導引面是由橡膠、銼刀狀、電刷狀、布、魔術貼、黏接素材的摩擦阻力強的材料所形成較佳。
此陀螺玩具1B若被放入對戰場地92的話,可藉由反動而朝與陀螺玩具1B的旋轉方向相反方向四處走動。此時,滾子52C是與旋轉軸51一體旋轉。且,陀螺玩具1B的滾子52C是藉由四處走動而與導引構件93B接觸。滾子52C是藉由此時的衝擊力,抵抗板彈簧55f(圖7參照)的推迫力而對於旋轉軸51相對旋轉,並緩和衝擊。藉此,滾子52C成為容易與導引構件93B抵接,藉由滾子52C的摩擦阻力而使滑動被抑制,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滾子52C伴 隨旋轉軸51的旋轉而旋轉並沿著導引構件93B動作,使陀螺玩具1B的移動被加速。即,陀螺玩具1B的旋轉成為容易朝導引構件93B傳達,可以加速陀螺玩具1B的移動。
<<其他的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將導引構件93固定設置在陀螺玩具遊戲台9,但是將導引構件93與陀螺玩具遊戲台9別體形成,遊戲者直接手持導引構件93並靠近陀螺玩具使用也可以。
且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將與導引構件的齒嚙合的1個齒輪設於旋轉軸,但是設置在與旋轉軸同心的1個圓上具有軸的複數齒輪也可以。或是在圓周方向設置複數形成弧狀齒的齒形成構件也可以。
且其他的軸部50A、其他的陀螺玩具1A、變形例的軸部50B的情況時的齒輪52、72、環狀齒輪82,是被置換成上述陀螺玩具1B的滾子52C也可以。
[產業上的利用的可能性]
本發明的陀螺玩具及陀螺玩具組,可以最佳利用在陀螺玩具和陀螺玩具組的製造的領域。
1:陀螺玩具
1A:陀螺玩具
1B:陀螺玩具
9:陀螺玩具遊戲台
9B:陀螺玩具遊戲台
10:胴部
10A:軸部
20:上胴部
22:中央部
23:外周部
25:環狀溝
26:開縫
27:結合爪
30:下胴部
32:中央部
33:外周部
35:環狀溝
36:開縫
37b:嵌合凸部
50:軸部
50A:軸部
50B:軸部
50C:軸部
51:旋轉軸
51a:軸前端
51b:軸本體
51c:D切斷部
52:齒輪
52a:孔
52b:嚙合爪
52C:滾子
53:蓋體
53a:孔
53b:外向凸緣
53c:嵌合突起
53d:轂部
53e:嵌合凹部
53g:嵌合凹部
54:爪構件
54a:孔
54b:嚙合爪
54c:嵌合突起
55:軸固定構件
55a:嵌合孔
55b:天板
55c:圓筒部
55d:缺口
55e:缺口
55f:板彈簧
55g:導引孔
55h:螺栓插通孔
57:上板
57a:螺栓插通孔
57b:導引孔
61:按壓板
61a:孔
61b:導引棒
61c:缺口
62:捲簧
71:旋轉軸
71a:軸前端
71b:軸本體
71c:D切斷部
72:齒輪
72a:孔
72b:卡合部
72c:嵌合凹部
73:蓋體
73a:孔
73b:外向凸緣
73c:轂部
73d:螺栓插通孔
73e:缺口
73f:缺口
74:軸固定構件
74a:基體
74b:基體
74c:舌片
74d:彈性片
74e:螺栓插通孔
74f:卡合突起
74g:圓形凹部
74h:嵌合凸部
74i:嵌合孔
74j:鍃孔
75:圓板
76:蓋體
76a:轂部
76b:缺口
77A、77B、77C:上板
77a:凸部
77b:孔
77c:外向爪
77C:抵接構件
77d:抵接突起
78:螺栓
81:旋轉軸
81a:軸本體
81b:軸前端構件
81c:外向凸緣
81d:嵌合部
81e:小突起
81f:底圓筒部
81g:轂部
82:環狀齒輪
83:軸固定構件
83b:凸部
83d:母螺紋
83f:孔
83g:鍃孔
90:基座盤
91:蓋體
91a:窗
92:對戰場地
93:導引構件
93B:導引構件
94:段差部
94a:矩形孔
95:段差部
95a:矩形孔
96:角落
97:緊固具
98:母具
98a:筒狀部
98b:鍔部
99:公具
99a:基體
99b:爪
100:陀螺玩具組
[圖1]實施方式的陀螺玩具組的立體圖。 [圖2]陀螺玩具遊戲台的分解立體圖。 [圖3]緊固具的立體圖。 [圖4]陀螺玩具的分解立體圖。 [圖5]將陀螺玩具的軸部從上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6]將軸部從下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7]將軸固定構件從下面側觀看的立體圖。 [圖8]顯示陀螺玩具的動作的圖。 [圖9]其他的軸部的立體圖。 [圖10]將其他的軸部從上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11]將其他的軸部從下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12]其他的陀螺玩具的立體圖。 [圖13]將其他的陀螺玩具從上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14]將其他的陀螺玩具從下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15A]可交換的一種上板的下面圖。 [圖15B]可交換的另一種上板的下面圖。 [圖15C]可交換的其他種上板的下面圖。 [圖16]顯示一種上板的卡合突起及卡合部的關係的圖。 [圖17]軸部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18]將軸部的變形例從上面側觀看的狀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19]將軸部的變形例從下面側觀看的狀態的分解立體圖。 [圖20]其他的陀螺玩具的分解立體圖。 [圖21]將其他的陀螺玩具的軸部從上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22]將其他的陀螺玩具的軸部從下面側觀看的分解立體圖。 [圖23]實施方式的其他的陀螺玩具組的立體圖。
50:軸部
51:旋轉軸
51a:軸前端
51b:軸本體
51c:D切斷部
52:齒輪
52a:孔
52b:嚙合爪
53:蓋體
53a:孔
53b:外向凸緣
53c:嵌合突起
53d:轂部
54:爪構件
54a:孔
54b:嚙合爪
54c:嵌合突起
55:軸固定構件
55a:嵌合孔
55b:天板
55c:圓筒部
55d:缺口
55e:缺口
57:上板
57a:螺栓插通孔

Claims (21)

  1. 一種陀螺玩具,具備由軸部及胴部所構成的本體,前述本體是與導引構件一起被使用,前述導引構件具有導引面,前述導引面是在長度方向等間隔形成複數第1齒,其特徵為:在前述本體的外周,等間隔形成複數可與前述第1齒嚙合的第2齒,前述第2齒是形成於齒形成構件,前述齒形成構件,是被設成對於前述本體可動作,更具備阻力手段,成為前述本體及前述齒形成構件之間的動作阻力。
  2. 如請求項1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齒形成構件,是齒輪,被設於與前述本體一體地旋轉的旋轉軸,前述第2齒是前述齒輪的齒。
  3. 如請求項1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齒形成構件,是齒輪,被設於與前述本體一體地旋轉的旋轉軸,前述第2齒是前述齒輪的齒,前述阻力手段,在常態中是將前述旋轉軸及前述齒輪一體地旋轉,並且當衝擊作用在前述齒輪時前述齒輪可對於前述旋轉軸相對旋轉,在前述第2齒及前述1齒相互嚙合的狀態下藉由伴隨前述旋轉軸的旋轉所產生的前述齒輪的旋轉而使前述齒輪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4. 如請求項3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是由離合器所構成。
  5. 如請求項4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是由嚙合式離合器所構成,具備第1爪部、爪構件、板彈簧,前述第1爪部,是形成於前述齒輪的軸方向的一端,前述爪構件,與前述旋轉軸不可相對旋轉,且朝前述軸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且形成有可與前述第1爪部嚙合的第2爪部,前述板彈簧,是被設於前述本體,可將前述爪構件朝使前述第1爪部與前述第2爪部嚙合的方向推迫,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第2齒及前述第1齒嚙合且將前述齒輪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6. 如請求項5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可具備捲簧,來取代前述板彈簧。
  7. 如請求項4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是由位於前述本體及前述齒輪之間的摩擦式離合器所構成,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第2齒及前述第1齒嚙合且將前述齒輪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8. 如請求項4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是由機械式離合器所構成,具備:卡合部、彈性構件、抵接構件,前述卡合部,是由凹凸所構成且與前述齒輪一體地旋轉,前述彈性構件,是被設於前述卡合部的半徑方向外側且形成有可與前述卡合部的凹部卡合的突起,前述抵接構件,是在遠離前述彈性構件的前述突起的場所具有抵接部,藉由朝該抵接部的抵接,而將前述突起嵌合在前述凹部,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第2齒及前述第1齒嚙合且將前述齒輪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 動。
  9. 如請求項8的陀螺玩具,其中,具有可交換的複數前述抵接構件,各形成有與前述突起之間彼此距離不同的前述抵接部。
  10. 一種陀螺玩具組,具備: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的陀螺玩具、及前述導引構件被設成固定的陀螺玩具遊戲台。
  11. 一種陀螺玩具,是與導引構件一起被使用,且,具備由軸部及胴部所構成的本體,其特徵為:在前述本體的外周,具備與前述導引構件的導引面抵接的第1摩擦阻力部,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是被設成對於前述本體可動作,更具備阻力手段,成為前述本體及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之間的動作阻力。
  12. 如請求項11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是滾子,被設於與前述本體一體地旋轉的旋轉軸。
  13. 如請求項11或12的陀螺玩具,其中,在前述導引構件的導引面,形成有與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抵接的第2摩擦阻力部。
  14. 如請求項11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第1摩擦阻力部,是滾子,被設於與前述本體一 體地旋轉的旋轉軸,前述阻力手段,在常態中是將前述旋轉軸及前述滾子一體地旋轉,並且當衝擊作用在前述滾子時前述滾子可對於前述旋轉軸相對旋轉,在前述滾子及前述導引構件抵接的狀態下藉由伴隨前述旋轉軸的旋轉所產生的前述滾子的旋轉而將前述滾子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15. 如請求項14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是由離合器所構成。
  16. 如請求項15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是由嚙合式離合器所構成,具備:第1爪部、爪構件、板彈簧,前述第1爪部,是形成於前述滾子的軸方向的一端,前述爪構件,是與前述旋轉軸不可相對旋轉,且朝前述軸方向可移動地設置,且形成有可與前述第1爪部嚙合的第2爪部,前述板彈簧,是被設於前述本體,可將前述爪構件朝使前述第1爪部與前述第2爪部嚙合的方向推迫,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滾子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17. 如請求項16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可具備捲簧,來取代前述板彈簧。
  18. 如請求項15的陀螺玩具,其中,前述阻力手段,是由前述本體及前述滾子之間的摩擦式離合器所構成,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滾子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19. 如請求項15的陀螺玩具,其中, 前述阻力手段,是由機械式離合器所構成,具備卡合部、彈性構件、抵接構件,前述卡合部,是由凹凸所構成且與前述滾子一體地旋轉,前述彈性構件,是被設於前述卡合部的半徑方向外側,且形成有可與前述卡合部的凹部卡合的突起,前述抵接構件,是在遠離前述彈性構件的突起的場所具有抵接部,藉由朝前述抵接部的抵接,而將前述突起嵌合在前述凹部,在半離合器狀態下將前述滾子沿著前述導引構件轉動。
  20. 如請求項19的陀螺玩具,其中,具有可交換的複數前述抵接構件,各形成有與前述突起之間彼此距離不同的前述抵接部。
  21. 一種陀螺玩具組,具備:如請求項11至20中任一項的陀螺玩具、及前述導引構件被設成固定的陀螺玩具遊戲台。
TW110142856A 2021-10-22 2021-11-18 陀螺玩具及陀螺玩具組 TWI834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3209 2021-10-22
JP2021173209A JP7453950B2 (ja) 2021-10-22 2021-10-22 コマ玩具及びコマ玩具セ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242A TW202317242A (zh) 2023-05-01
TWI834080B true TWI834080B (zh) 2024-03-0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6317A2 (en) 2011-07-25 2013-01-31 Gaines Charles Latham Dynamic entertain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16317A2 (en) 2011-07-25 2013-01-31 Gaines Charles Latham Dynamic entertainment syste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50202B1 (ja) コマ玩具
JP5990354B1 (ja) コマ玩具
TWI542481B (zh) 花轂
JP2017101810A (ja) モータサイクル用クラッチ装置
TWI834080B (zh) 陀螺玩具及陀螺玩具組
US3463280A (en) Pawl-type clutch assembly
JP6961427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7155884A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6691563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7453950B2 (ja) コマ玩具及びコマ玩具セット
KR101141016B1 (ko) 더블클러치
JP2780111B2 (ja) ねじり緩衝装置
JP2015197105A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4322038B2 (ja) 乾式多板クラッチ
US3301363A (en) Counter drive clutch mechanism
JP2017108994A (ja) コマ玩具
JP2004100760A (ja) ラチェット形一方向クラッチ
JP6617047B2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
JPH0842595A (ja) 変速機のシンクロメッシュ装置
US3710906A (en) Ratchet drive mechanism
JP6224976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TWI691382B (zh) 雙向棘輪扳手
JPS6146280Y2 (zh)
JP4755291B1 (ja) 一方向クラッチ
JP2011080485A (ja) 逆入力遮断クラッ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