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4953B -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 Google Patents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824953B TWI824953B TW112109415A TW112109415A TWI824953B TW I824953 B TWI824953 B TW I824953B TW 112109415 A TW112109415 A TW 112109415A TW 112109415 A TW112109415 A TW 112109415A TW I824953 B TWI824953 B TW I824953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inches
- club head
- toe
- peripheral edge
- heel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3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56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129 Aerme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744 fore-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93 welding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575 Gorill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1=CC=CC=C1 PPBRXRYQALVLM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5 polyurethane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25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396 two-hybrid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104 4140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872 Body Remain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977 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74 Styrene-butadi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TXRWKRVRITETP-UHFFFAOYSA-N Vin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O)OC=C XTXRWKRVRITET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MTAZNLWOLGHBHU-UHFFFAOYSA-N butadiene-styrene rubber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1=CC=CC=C1 MTAZNLWOLGHBH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35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173 natural rubber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098 polyolef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60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56 stainless ste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47 structural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5 styrene butadi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48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226 toe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14 tu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3/00—Golf clubs
- A63B53/04—Heads
- A63B53/047—Heads iron-type
- A63B53/0475—Heads iron-type with one or more enclosed caviti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3/00—Golf clubs
- A63B53/04—Heads
- A63B53/0416—Heads having an impact surface provided by a face insert
- A63B53/042—Heads having an impact surface provided by a face insert the face insert consisting of a material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hea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3/00—Golf clubs
- A63B53/04—Heads
- A63B53/0433—Heads with special sole configur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3/00—Golf clubs
- A63B53/04—Heads
- A63B53/0408—Hea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dimensions, e.g. thicknes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3/00—Golf clubs
- A63B53/04—Heads
- A63B53/0416—Heads having an impact surface provided by a face inser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53/00—Golf clubs
- A63B53/04—Heads
- A63B2053/0491—Heads with added weights, e.g. changeable, replaceabl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Golf Club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具有L形打擊面板且具有彈性屈曲能力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L形打擊面板包含擊球面部分及包覆在高爾夫球桿頭前緣周圍的底部反折段。在某些實施例中,L形打擊面板還包含分別延伸至高爾夫球桿頭周沿的頂簷延伸部分及前趾延伸部分。高爾夫球桿頭的後側本體與L形打擊面板結合後形成中空內腔。後側本體的底部橫板用以結合底部反折段。在某些實施例中,高爾夫球桿頭還包含懸伸於底部反折段一部分上的配重墊。在某些實施例中,高爾夫球桿頭還包含用以增加後側本體彎折程度的動態高擊特徵。
Description
本發明主要是關於高爾夫球桿,更具體而言,是關於具有可增加能量傳遞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以及具有雷射焊接桿面的高爾夫球桿。
本案主張2021年11月23日提出的美國臨時申請第63/282,577號、2021年11月11日提出的美國臨時申請第63/263,936號以及2021年1月22日提出的美國臨時申請第63/140,741號等案件之優先權。
在高爾夫運動中,桿頭在擊球點上屈曲與彎折的方式對於受擊球體的起飛特性有所影響。桿頭擊球面及/或其他部分的整體屈曲量不僅影響桿頭到球體的能量傳遞大小,也影響擊出球速。球桿在與球體撞擊(以下稱為「動態高擊」)之處的向後彎折程度亦影響擊球時的球速和出球角度。高爾夫球桿的動態高擊角度是桿面上擊球處相對於地面平面的傾角。桿頭的額外彎折或動態高擊有助於增加高爾夫球桿所能夠儲存的彈性能量。若能夠增加傳回高爾夫球的彈性能量,即可加快球體脫離桿面的速度,從而提升球桿性能。因此在此技藝中需要具有改良屈曲及動態高擊特性的高爾夫球桿。
本申請案針對高爾夫球桿頭所描述的各種實施例,可包含具
有L形打擊面板、底部橫板及底切結構的鐵桿型高爾夫球桿或混合型高爾夫球桿,其係藉此構造充分增加桿面屈曲,從而提升球速。所述高爾夫球桿頭包含後側本體及L形打擊面板,兩者相互聯接後可圍出中空內腔,且所述高爾夫球桿頭還可包括用於在擊球時達成動態高擊的後側部分。L形打擊面板在一般桿頭可能採用較低強度後側本體材料的部分改用高強度材料,因而能夠達成減薄這些區域卻不影響結構完整性的功效。上述減薄可提升桿頭屈曲的能力,進而幫助加快球速。由內部配重墊形成的底切結構可使高爾夫球桿頭的質量位置下移,而底部橫板則是用於防止內部配重墊妨礙L形打擊面板的屈曲。
本案所述之桿頭還可包含各種有助於擊球時達成動態高擊的特徵。例如,後側部分的內表面可設置彎折凹槽,或將桿頭靠近趾端處切除。後側本體後表面並可具有自桿頭踵端延伸至桿頭趾端的屈曲鉸接部。經由上述動態高擊特徵所達成的桿頭動態高擊提升有助於增加擊球時的起飛角度及球速。
為求清晰簡明,附圖僅以改略方式繪示構造,並對於習知構造和技術的描述及細節均加以省略,以免模糊本發明特色。此外,圖中元件未必按照比例繪製。例如,圖中部分元件的尺寸可能相對於其他元件誇大顯示,以利理解本發明實施例。在不同圖面中,相同元件是以相同之參考號碼予以標明。
在說明書及請求項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用語是用於區分類似元件,未必是描述特定連續或先後順序。應知如此使用的語彙在適當情況下可以相互替換,因而在此所述實施例能夠以不同於圖示或在此所述的順序加以運作。此外,「包括」及「具有」等語及其任何變化,旨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含括,因此包含一套元件的程序、方法、
系統、物件、設備或裝置未必限定於此等元件,而亦可能包括其他非明確列示或包含於此等程序、方法、系統、物件、設備或裝置中的元件。
在說明書及請求項中,「左」、「右」、「前」、「後」、「頂部」、「底部」、「上方」及「下方」及類似用語是屬於敘述性目的,未必指稱永久相對位置。應知如此使用的語彙在適當情況下可以相互替換,因而在此所述的裝置、方法及/或製造物件實施例能夠以不同於圖示或在此所述的定向加以運作。
「聯接(couiple)」、「聯接(couipled)」、「聯接(couiples)」、「聯接(couipling)」及類似用語應以廣義方式理解,意指將二或多項元件或訊號以電性、機械性及/或其他方式連接。
在本說明書中,「擊球面」意指用於敲擊高爾夫球的桿頭前表面。擊球面一詞可與「桿面」相互替換使用。
「擊球面外周」意指擊球面邊緣。擊球面外周是位於擊球面外緣上曲率脫離擊球面弧凸及/或弧面之處。
在本說明書中,「幾何中心點」可指擊球面外周上位於擊球面的面高中點處的幾何中心點。在相同或其他範例中,幾何中心點也可以是由擊球面上特別設計的溝槽區域所定義的擊球區的中心。在其他方案中,擊球面的幾何中心點的位置可依據例如美國高爾夫球協會(USGA)等高爾夫運動管理機構的定義。例如,可依據USGA的高爾夫球桿頭屈曲性測量程序(2008年5月1日USGA-TPX3004第1.0.0版)第6.1條(條文可見http://www.usga.org/equipment/testing/protocols/Procedure-For-Measuring-The-屈曲性-Of-A-Golf-Club-Head/)(簡稱為「屈曲性程序」)判定擊球面的幾何中心點。
在本說明書中,「地面平面」可指與高爾夫球放置表面相關
的參考平面。地面平面可為桿頭在擊球準備位置時與底部相切的水平平面。
在本說明書中,「傾角平面」可指與擊球面幾何中心點相切的參考平面。
在本說明書中,「傾角」可指在地面平面與傾角平面之間所測得的角度。
在本說明書中,「有效深度」可指底部反折段上不與後側本體接觸的深度。在某些實施例中,有效深度是底部反折段未受配重墊妨礙的深度。
100:桿頭
101:傾角平面
102:前端
104:後端
106:踵端
108:趾端
110:頂簷
112:底部
114:中空內腔
114:內腔
116:擊球面
118:前緣
122:後踵側周沿
124:趾側周沿
126:頂簷周沿
128:底部周沿
130:後側本體
132:頂簷部分
134:後踵部分
136:前趾部分
138:底部部分
140:後壁
141:傾角平面交會角度
142:插鞘結構
143:後壁中部平面
144:後側本體開口
146:焊接面
147:後踵塊體
148:底部橫板
149:前趾塊體
150:打擊面板
151:底部橫板前表面
152:擊球面部分
153:底部橫板深度
154:底部反折段
156:擊球面背面
157:底部反折段寬度
158:底部反折段深度
160:頂部外周邊緣
161:底部反折段內表面
162:踵側外周邊緣
163:擊球面外周
164:趾側外周邊緣
166:底部外周邊緣
166a:後側底部外周邊緣
166b:踵側底部外周邊緣
166c:趾側底部外周邊緣
168:前趾延伸部分
170:頂簷延伸部分
172:增厚區域
174:頂簷厚度
175:配重埠
176:砝碼件
178:後壁厚度
178:獨立厚度
179:內部焊筋
180:後壁上部
181:後壁上部錯位距離
182:後壁上方過渡區域
183:後壁中部錯位距離
184:後壁中部
188:後壁下部
186:後壁下方過渡區域
189:後壁前趾部分
190:下方內部底切
191:底切高度
192:底切深度
194:後壁前趾過渡區域
195:上方內部底切
196:上方內部底切高度
197:上方內部底切深度
198:後方外側凹腔
199:掛塊
200:鐵桿型桿頭
206:踵端
208:趾端
210:頂簷
212:底部
216:擊球面
218:前緣
222、224:桿頭周沿
226:頂簷周沿
228:底部周沿
230:後側本體
248:底部橫板
250:打擊面板
254:底部反折段
260、262、266:外周邊緣
264:趾側外周邊緣
300:桿頭
302:前端
306:踵端
308:趾端
310:頂簷
312:底部
314:內腔
322:踵側周沿
324:趾側周沿
330:後側本體
336:前趾部分
340:後壁
350:打擊面板
380:後壁上部
388:後壁下部
1000:配重墊
1010:前壁
1020:頂壁
1030:過渡區域
1090:懸伸距離
2000:配重墊
2010:前壁
2050:配重墊延伸部分
2060:邊緣
2065:第一平面
2080:水平錯位距離
2090:懸伸距離
2070:下表面
3000:屈曲鉸接部
3010:鉸接部踵端
3012:鉸接部趾端
3014:頂面
3016:底面
3020:谷底
3030:鉸接部高度
3040:頂面深度
3050:底面深度
3060:鉸接部寬度
3100:內部彎折凹槽
3110:彎折凹槽高度
4000:填充材料
5000:地面平面
以下提供圖面,以便於闡明本發明實施例:
圖1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具有L形打擊面板的高爾夫球桿頭由趾側觀之的立體透視圖。
圖2A是圖1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視圖。
圖2B是圖1高爾夫球桿頭的頂視圖。
圖2C是圖1高爾夫球桿頭的底視圖。
圖2D是圖1高爾夫球桿頭的踵側視圖。
圖3是圖1高爾夫球桿頭打擊面板和後側本體的分解圖。
圖4是圖1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剖視圖。
圖5圖1高爾夫球桿頭的前視圖,圖中已將打擊面板移除。
圖6是圖1高爾夫球桿頭的前視圖。
圖7是圖1高爾夫球桿頭的底視圖。
圖8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具有L形打擊面板的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立體透視圖。
圖9是圖8高爾夫球桿頭打擊面板和後側本體的分解圖。
圖10是具有L形打擊面板及斜置配重墊的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剖視圖。
圖11是圖10的放大視圖,主要繪示底部反折段及斜置配重墊。
圖12是具有L形打擊面板及延伸型配重墊的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剖視圖。
圖13是圖12的放大視圖,主要繪示底部反折段及具有延伸部分的配重墊。
圖14是圖12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剖視圖,圖中特別強調後壁角度。
圖15是圖12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剖視圖,圖中特別強調上方內部底切及下方內部底切。
圖16具有後方外側凹腔的高爾夫球桿頭後方立體透視圖。
圖17具有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後視圖。
圖18A是圖17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剖視圖。
圖18B是圖17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截面放大立體透視圖,主要繪示屈曲鉸接部。
圖19是圖17高爾夫球桿頭的前剖視圖,圖中特別強調彎折凹槽。
圖20是具有前趾接口的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立體透視圖。
圖21是具有填充內腔的高爾夫球桿頭的趾側剖視圖。
參照圖1,空心本體桿頭100具有L形打擊面板150及包含前端102、後端104、踵端106、趾端108、頂簷110及底部112在內的動態高擊
特徵。L形打擊面板150前端102設有擊球面116,傾角平面101則沿擊球面116延伸。
頂簷110、踵端106、趾端108及底部112自擊球面外周163和桿頭100周沿向後延伸。參照圖2A-2D,桿頭周沿由離開擊球面116且介於前端102與後端104之間的桿頭100表面所定義。周沿與桿頭100之間的交界位於擊球面外周163上擊球面116脫離實質上平面區域的一點。參照圖2A,桿頭100具有一趾側周沿124,其是沿趾端108延伸在前端102與後端104之間及底部112與頂簷110之間。參照圖2B,桿頭100並有一頂簷周沿126,其是沿頂簷110延伸在前端102與後端104之間及踵端106與趾端108之間。參照圖2C,桿頭100還有一定義底部周沿128,其是沿底部112延伸在前端102與後端104之間及踵端106與趾端108之間。參照圖2D,桿頭100還具有一後踵側周沿122,其是沿踵端106延伸在前端102與後端104之間及底部112與頂簷110之間。
I.L形打擊面板
如圖1所示,桿頭100包含位在桿頭100前端102並聯接於後側本體130的打擊面板150。參照圖4,打擊面板150呈「L形」,其包含沿傾角平面101延伸的擊球面部分152。在許多實施例中,L形打擊面板150還包含一個延伸至桿頭周沿122、124、126、128的擊球面外周163,以及一個自擊球面部分152向後延伸並形成底部112一部分的底部反折段154,如圖6所示。打擊面板150的構形及安排使得打擊面板150和後側本體130部分能夠減薄而不致犧牲結構完整性,並為有助於桿頭100提升桿面屈曲和球速。
如圖3所示,桿頭100為一空心本體構造,是由L形打擊面板150聯接後側本體130以圍設出中空內腔114的方式形成。後側本體130包含頂簷部分132、底部部分138、後踵部分134、前趾部分136、插鞘結構142及
後壁140。後壁140自底部部分138向上延伸至頂簷部分132,並包覆桿頭100後端104。後側本體130還具有緊接桿頭100前端102的後側本體開口144。後側本體開口144介於後側本體130的頂簷部分132、後踵部分134、前趾部分136與底部部分138之間。參照圖5,多個焊接面146圍繞後側本體開口144外周延伸。所述焊接面146是由後側本體頂簷部分132、後踵部分134、前趾部分136與底部部分138的最朝前邊緣所共同形成。這些焊接面146為打擊面板150與後側本體130提供彼此聯接的界面。在許多實施例中,焊接面146可為實質上平直表面,用以供打擊面板150設置於其上。
後側本體130還包含複數個用以降低桿頭100重心(CG)的配重特徵。參照圖10,後側本體130可包含設置在內腔114中低位後方的配重墊1000。配重墊1000與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及後壁140一體成形。配重墊1000可為低矮造型並且大部分質量集中在桿頭100中的低位。所述配重墊1000延伸通過後側本體130的後踵部分134與前趾部分136之間距離的大部分。
參照圖5,後側本體130還可包含分別位於內腔114中下方後踵區域和下方前趾區域的後踵塊體147與前趾塊體149。所述後踵塊體147及前趾塊體149用於增加桿頭100的外周重量,藉此提高桿頭在踵趾方向上的慣性矩。後踵塊體147可與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後踵部分134及後壁140一體成形。前趾塊體149可與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前趾部分136及後壁140一體成形。在許多實施例中,後踵及前趾塊體149可分別與配重墊1000構成一體,如圖5所示。藉由在內腔114中偏下且向後的後踵及前趾部分區域設置後踵塊體147和前趾塊體149,有助於降低CG位置並增加後踵向前趾的慣性矩,卻不會對L形打擊面板150的屈曲造成妨礙。
復參照圖5,後側本體130在底部部分138上還具有底部橫板
148。底部橫板148緊貼於配重墊1000前方,且是自靠近踵端106處沿配重墊1000的幅度延伸至靠近趾端108處。底部橫板148的底部橫板前表面151即是底部橫板148的最前方表面。底部橫板前表面151沿底部112形成一個焊接面146,以便底部反折段154附接於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具體而言,底部橫板前表面151與打擊面板150的底部外周邊緣166接觸,此點將於下文詳述。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外周邊緣166僅是底部反折段154接觸後側本體130的部分。底部橫板148形成底部112的截面,並且將底部反折段154與配重墊1000隔開。
底部橫板148形成底部112的較小截面。參照圖11,底部橫板148的底部橫板深度153是從配重墊前壁1010測量至打擊面板底部外周邊緣166。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橫板深度153在自後踵至前趾的方向上變化。在其他實施例中,底部橫板深度153在後踵至前趾方向上維持一致。底部橫板深度153可介於0.01英吋至0.2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橫板深度153介於0.01英吋至0.05英吋、0.03英吋至0.07英吋、0.05英吋至0.10英吋、0.07英吋至0.10英吋、0.09英吋至0.12英吋、0.10英吋至0.15英吋、0.13英吋至0.17英吋、0.15英吋至0.20英吋或0.17英吋至0.2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橫板深度153是約0.01英吋、0.02英吋、0.03英吋、0.04英吋、0.05英吋、0.06英吋、0.07英吋、0.08英吋、0.09英吋、0.10英吋、0.11英吋、0.12英吋、0.13英吋、0.14英吋、0.15英吋、0.16英吋、0.17英吋、0.18英吋、0.19英吋或0.20英吋。在一範例實施例中,底部橫板深度153為0.09英吋。底部橫板深度153必須夠深才能夠使打擊面板150離開配重墊1000,同時盡可能加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底部橫板深度153經過謹慎選擇而能夠使打擊面板150達成最大屈曲。如上所述,當打擊面板150的屈曲達到最大程度時,便可傳遞更多能量至高爾夫球,從而提升球速。
如下文所詳述,為達成最大屈曲,必須盡可能加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因此,底部橫板深度153經過謹慎選擇而能夠達成最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同時在底部反折段154與配重墊1000之間隔出充分距離。以此方式,配重墊1000不會接觸底部反折段154。若配重墊1000接觸底部反折段154,則底部反折段深度158會顯著縮短,使得打擊面板150的屈曲減少。為進一步增加打擊面板150屈曲程度,底部橫板148的厚度與底部反折段154的厚度相同或實質上相彷,此點將於下文說明。
具有底部橫板148的桿頭100與不含底部橫板的桿頭相較之下具備製造上的優點。底部橫板148僅需要底部反折段154的一個表面(底部外周邊緣166)與後側本體130接觸即可。若高爾夫球桿頭缺乏底部橫板,可能需要使底部反折段的多個表面與後側本體接觸。例如,某些高爾夫球桿頭需要底部外周邊緣及內表面的一部分同時接觸後側本體。底部反折段154上與後側本體130接觸的每個表面都必須經過預先處理,而對於額外表面的預先處理必然會增加製造成本。因此,僅需要預先處理底部反折段154單一表面的底部橫板148有助於降低製造成本。
再者,底部橫板148為底部反折段154提供簡單的承接構造。更具體而言,底部反折段154僅需要底部反折段154的一個表面與後側本體130的一個表面對齊。若不採用底部橫板,則高爾夫球桿頭可能必須採用更為複雜的構造,導致必須將底部反折段的多個表面與後側本體的多個表面對齊。每多一個表面就會更縮減底部反折段154與後側本體130對齊時的容許誤差範圍。容許誤差範圍小意味著製作底部橫板148時的容限縮減,從而導致製造打擊面板150的成本和難度均對應提升。因此,相較於不具有底部橫板的高爾夫球桿,具有底部橫板148的桿頭100在製造上更容易也更便宜。底部橫板148為桿頭100帶來更多優點。
底部橫板148具有一個位於底部反折段154與配重墊1000之間的緩衝區域。如上所述,底部反折段154僅在底部橫板前表面151與後側本體130接觸。在某些不具有底部橫板的高爾夫球桿頭中,後側本體與底部反折段重疊,因而使得底部反折段的多個表面接觸後側本體。例如,在某些不具有底部橫板的高爾夫球桿頭中,底部反折段延伸進入配重墊內,因而使得配重墊與底部反折段最後方的部分重疊。每增加一個接觸或覆蓋底部反折段154的表面,底部反折段154的有效深度就會對應縮減,因此對彎折造成更大的妨礙。在此情形下,碰撞時儲存並回釋給高爾夫球的能量減少,使得擊出的球速不如具有底部橫板148桿頭。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底部橫板148自配重墊前壁1010伸出而能夠鎖定底部反折段154,使其不與配重墊1000接觸。底部橫板前表面151僅是後側本體130與打擊面板底部外周邊緣166接觸的部分。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並不與配重墊1000的任何部分接觸,且更具體而言,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不與配重墊前壁1010接觸,而是自底部橫板148至底部反折段154形成平滑的過渡區域。
參照圖1,桿頭100的L形打擊面板150能夠達成提升球速的最大程度屈曲。所述L形打擊面板150在焊接面146上與後側本體130聯接,覆蓋後側本體開口144且包圍中空內腔114。打擊面板150的材料可與後側本體130的材料不同。打擊面板150可採用強度大於後側本體材料的材料。
在許多實施例中,後側本體材料可輕易鑄造出形成後側本體130所需的複雜構形。在許多實施例中,後側本體材料是不鏽鋼,例如17-4不鏽鋼。在其他實施例中,後側本體材料可為鋼或不鏽鋼合金,例如15-5不鏽鋼、431不鏽鋼、4140鋼、4340鋼,其他任何適合用於鑄造出後側本體130複雜構形的材料。
在許多實施例中,後側本體材料的降伏強度範圍可介於約60ksi與約140ksi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後側本體材料的降伏強度可介於60ksi與70ksi之間、70ksi與80ksi之間、80ksi與90ksi之間、90ksi與100ksi之間、100ksi與110ksi之間、110ksi與120ksi之間、120ksi與130ksi之間、或130ksi與140ksi。在某些實施例中,後側本體材料的降伏強度可為大於60ksi、大於70ksi、大於80ksi、大於90ksi、大於100ksi、大於110ksi、大於120ksi之間、或大於130ksi。
打擊面板材料的強度可高於後側本體材料。在許多實施例中,打擊面板材料可為麻時效鋼,例如C300。在其他實施例中,打擊面板材料可為高強度鋼或鋼合金、C250、C350、AerMet® 100、AerMet® 310、AerMet® 340、HSR300、K300或其他任何適合用來形成L形打擊面板的高強度材料。
在許多實施例中,打擊面板材料的降伏強度範圍可介於約220ksi與約300ksi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打擊面板材料的降伏強度可介於220ksi與230ksi之間、230ksi與240ksi之間、240ksi與250ksi之間、250ksi與260ksi之間、260ksi與270ksi之間、270ksi與280ksi之間、280ksi與290ksi之間或290ksi與300ksi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後側本體材料的降伏強度可大於220ksi、大於230ksi、大於240ksi、大於250ksi、大於260ksi、大於270ksi、大於280ksi或大於290ksi。
增加桿頭100屈曲程度的方式是以較高強度打擊面板材料取代低強度後側本體材料。如上所述,L形打擊面板150包含擊球面部分152自底部112沿傾角平面101延伸至頂簷110,且底部反折段形成底部的一部分。底部反折段自前緣向後延伸。如圖4所示,從側向截面圖來看,打擊面板150構成「L」形,其中L形打擊面板150包覆前緣118至底部。前緣118形成L形
的「轉彎處」。前緣118的作用是L形打擊面板150擊球面部分與底部反折段之間的匯合或過渡區域。
相較於不具有底部反折段的打擊面板,增設底部反折段154能夠增加L形打擊面板150的屈曲能力。所述底部反折段154是取代底部112上原本由使用打擊面板材料的後側本體130所構成的部分。在許多實施例中,打擊面板150材料的降伏強度高於後側本體材料,但保有與後側本體材料相仿的彈性模數。受到底部反折段154取代的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可縮減厚度卻不會犧牲結構完整性。如此一來,與完全由後側本體材料構成底部112的情況相較,能夠產生更大程度的屈曲。因增設底部反折段而增加的屈曲程度能夠在擊球時達成擊球面116與高爾夫球之間的最大能量傳遞,因而使得桿頭100擊球的球速提高。
在增設底部反折段154的情況下,底部112和打擊面板150的厚度可以減薄,卻不致犧牲結構完整性,如此能夠進一步增加桿頭100的屈曲程度。就習知的空心本體鐵桿而沿,結構缺陷通常是出現在前緣或底部靠近擊球面的部分的高應力區域。在習知技術中,底部是以較低強度的鑄造材料建構而成,因此底部部分及/或擊球面必須加大厚度才能夠在高應力區域達成必要的結構完整性。底部反折段154在高應力區域中以較高強度的打擊面板材料取代較低強度的後側本體材料。在峰值應力區域(例如緊貼前緣118的底部)採用高強度打擊面板材料時,擊球面116和底部112皆可縮減厚度而不致犧牲耐久性。減薄的擊球面116和底部112使得桿頭100在擊球時更能夠屈曲,與打擊面板上未設有底部反折段的桿頭相較,可使球速更加提升。
在許多實施例中,透過增設底部反折段154可縮減擊球面116厚度,增加擊球面116的屈曲能力。在許多實施例中,擊球面116的面板厚
度在不同區域之間有所變化。在許多實施例中,擊球面116具有接近擊球面116中心的增厚區域172,如圖4所描繪。增厚區域172是擊球面116厚度最大的位置。擊球面116上遠離增厚區域172且接近擊球面116外周的區域是擊球面116上厚度最小的位置。在許多實施例中,擊球面116的最大厚度範圍可自約0.085英吋至約0.10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擊球面116的最大厚度可介於0.085英吋與0.0875英吋之間、介於0.085英吋與0.090英吋之間、介於0.085英吋與0.0925英吋之間或介於0.085英吋與0.095英吋之間。在許多實施例中,擊球面116的最小厚度範圍可自約0.060英吋至約0.075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擊球面116的最小厚度可介於0.060英吋與0.0625英吋之間、介於0.060英吋與0.065英吋之間、介於0.060英吋與0.0675英吋之間、介於0.060英吋與0.070英吋之間或介於0.060英吋與0.0725英吋之間。
增設底部反折段154使得擊球面116可以均勻減薄而不致犧牲耐久性。底部反折段154的加入使得擊球面116與不具有底部反折段的類似桿頭相較可減薄大於0.001英吋、大於0.0025英吋、大於0.005英吋、大於0.0075英吋、大於0.010英吋、大於0.0125英吋、大於0.0150英吋、大於0.0175英吋或大於0.020英吋。
同理,在許多實施例中,增設底部反折段154使得底部112靠近前緣118的部分可縮減厚度,藉此增加打擊面板150和底部112可達成的屈曲程度。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的厚度範圍可自約0.035英吋至約0.06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的厚度可介於0.035英吋與0.045英吋之間、介於0.040英吋與0.050英吋之間、介於0.045英吋與0.055英吋或介於0.050英吋與0.06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的厚度可介於0.035英吋與0.040英吋之間、介於0.035英吋與0.045英吋之間、介於0.035英吋與0.050英吋之間、介於0.035英吋與0.055英吋之間或介於0.035英
吋與0.060英吋之間。
增設底部反折段154使得底部112緊貼前緣118的部分(亦即底部反折段所在之處)可較不具有底部反折段的類似桿頭在厚度上減少大於約0.001英吋、大於0.0025英吋、大於0.005英吋、大於0.0075英吋、大於0.010英吋、大於0.0125英吋、大於0.0150英吋、大於0.0175英吋或大於0.020英吋。
增設底部反折段154也使得位在底部反折段154後方及配重墊1000前方的底部橫板148能夠減薄而不致犧牲結構完整性。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橫板148的厚度與底部反折段154的厚度相同或實質上相仿,如圖11所描繪。底部橫板的厚度與底部反折段的厚度相仿,以增加底部反折段154的屈曲性。藉由減少底部橫板148的厚度,底部反折段154與底部橫板148能夠結合而形成具有實質上固定厚度的連續薄型底部112。雖然底部橫板148是採用較低強度的後側本體材料,但由於底部橫板148是位在前緣118處所發生峰值應力的更後方,所以底部橫板148可與較高強度底部反折段154一樣薄。
在許多實施例中,類似於底部反折段154的厚度,底部橫板148的厚度範圍可自約0.035英吋至約0.06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橫板148的厚度可介於0.035英吋與0.045英吋之間、介於0.040英吋與0.050英吋之間、介於0.045英吋與0.055英吋或介於0.050英吋與0.06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橫板148厚度可介於0.035英吋與0.040英吋之間、介於0.035英吋與0.045英吋之間、介於0.035英吋與0.050英吋之間、介於0.035英吋與0.055英吋之間或介於0.035英吋與0.060英吋之間。
A.具有頂簷延伸部分及前趾延伸部分的L形打擊面板
在許多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L形打擊面板150延伸超過擊
球面外周163。打擊面板150可包含前趾延伸部分168及頂簷延伸部分170,其中打擊面板150的邊緣一直延伸到桿頭周沿122、124、126、128。打擊面板150形成頂簷110的至少一部分及趾端108的一部分。L形打擊面板150的構形可由形成打擊面板外周的複數個邊緣所定義。L形打擊面板150可包含頂部外周邊緣160、踵側外周邊緣162、趾側外周邊緣164及底部外周邊緣166。
參照圖4及圖5,打擊面板150經由頂簷延伸部分170延伸至頂簷周沿126,且頂部外周邊緣160是位於頂簷110上。打擊面板150同樣經由前趾延伸部分168延伸至趾側周沿124,且趾側外周邊緣164是位於趾端108上。打擊面板150經由底部反折段154一直延伸到底部周沿128,且底部外周邊緣166是位於底部112上。打擊面板150形成頂簷110的至少一部分、趾端108的至少一部分及底部112的至少一部分。因此,頂部外周邊緣160、趾側外周邊緣164及底部外周邊緣166皆位於桿頭周沿122、124、128上,且遠離擊球面116。踵側外周邊緣162位於桿頭100前端102上,構成擊球面116在踵端106上的邊界。踵側外周邊緣162將插鞘結構142與擊球面116隔開。
打擊面板150的外周邊緣在打擊面板150與後側本體130之間提供一個界面。參照圖4,打擊面板150的外周邊緣是焊接在後側本體130的焊接面146上,使打擊面板150可以聯接於後側本體130。在打擊面板150與後側本體130之間,多條焊線位於打擊面板外周邊緣與後側本體焊接面146之間的界面上。在許多實施例中,打擊面板150與後側本體130是經由雷射焊接程序而焊接在一起。
在許多實施例中,打擊面板150的外周邊緣,具體而言是頂部外周邊緣160、趾側外周邊緣164、頂簷延伸部分170和前趾延伸部分168,以及底部外周邊緣166,可各包含斜面或倒角,如圖4所示。前趾延伸部分168及頂簷延伸部分170的斜面及/或倒角分別提供自擊球面116延伸到趾側
周沿124和頂簷周沿126的平滑過渡區域。例如,前趾延伸部分168在擊球面116與趾端108之間的過渡區域形成斜面,而頂簷延伸部分170則是擊球面116與頂簷110之間的過渡區域形成斜面。
打擊面板150的構形以及打擊面板外周邊緣在桿頭周沿上的設置使得焊線脫離擊球面116,因此有助於增加打擊面板150的屈曲程度。許多習知空心本體鐵桿是藉由將面部嵌塊附加到桿頭前表面上而圍設出中空內腔114。在此種前案桿頭中,相對於桿頭周沿,嵌塊是設置在內側,且面部嵌塊與本體之間的所有焊線都是位於擊球面上。前案球桿的焊線會使得擊球面的厚度增加,且因焊線而增加的厚度會妨礙打擊面板的屈曲能力。對照之下,具有底部反折段154、前趾延伸部分168及頂簷延伸部分170的L形打擊面板150不會在擊球面116上形成任何焊線,而是使焊線位於桿頭周沿122、124、128上。這樣的配置有助於提升打擊面板150的屈曲能力。
參照圖4,在許多實施例中,L形打擊面板150並不在頂簷110或趾端108上形成回轉部分。擊球面具有擊球面背面156,在緊貼頂簷110且沿踵端106之處呈實質上平直狀態。打擊面板150靠近趾端108或頂簷110的部分皆不自擊球面背面156向後延伸或形成回轉。以此方式形成的打擊面板150為L形,具有平直的擊球面部分152和靠近底部112的底部反折段154,與在擊球面部分的頂端及/或趾端上具有回轉部分的杯狀打擊面板不同。在此描述的L形打擊面板150實施例是以增加打擊面板150的屈曲為其設計宗旨。
打擊面板150的打擊面板表面積是在整個打擊面板150上以頂部外周邊緣160、趾側外周邊緣164、踵側外周邊緣162及前緣118為界測量而得。打擊面板表面積與打擊面板150的彈簧效應相關。隨著打擊面板表面積增加,打擊面板150的彈簧效應增加,從而增加打擊面板150的屈曲。增加屈曲使得打擊面板150能夠將更多能量傳遞至高爾夫球,從而加快球
速。
在某些實施例中,打擊面板的表面積是介於約3.50平方英吋至約5.00平方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打擊面板的表面積是介於3.50平方英吋至3.75平方英吋、3.65平方英吋至3.90平方英吋、3.80平方英吋至4.20平方英吋、4.00平方英吋至4.25平方英吋、4.25平方英吋至4.50平方英吋、4.50平方英吋至4.75平方英吋或4.70平方英吋至5.00平方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打擊面板表面積是約3.50平方英吋、3.55平方英吋、3.60平方英吋、3.65平方英吋、3.70平方英吋、3.75平方英吋、3.80平方英吋、3.85平方英吋、3.90平方英吋、3.95平方英吋、4.00平方英吋、4.05平方英吋、4.10平方英吋、4.15平方英吋、4.20平方英吋、4.25平方英吋、4.30平方英吋、4.35平方英吋、4.30平方英吋、4.35平方英吋、4.40平方英吋、4.45平方英吋、4.50平方英吋、4.55平方英吋、4.60平方英吋、4.65平方英吋、4.70平方英吋、4.75平方英吋、4.80平方英吋、4.85平方英吋、4.90平方英吋、4.95平方英吋或5.00平方英吋。
在某些實施例中,打擊面板150包含頂簷延伸部分170及前趾延伸部分168,且打擊面板表面積大於不具有此等特徵的打擊面板。在某些實施例中,打擊面板的表面積是介於約5.00平方英吋至約6.00平方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打擊面板的表面積是介於5.00平方英吋至5.30平方英吋、5.15平方英吋至5.25平方英吋、5.20平方英吋至5.40平方英吋、5.35平方英吋至5.60平方英吋、5.50平方英吋至5.70平方英吋或5.60平方英吋至6.00平方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打擊面板表面積是約5.00平方英吋、5.05平方英吋、5.10平方英吋、5.15平方英吋、5.20平方英吋、5.25平方英吋、5.30平方英吋、5.35平方英吋、5.30平方英吋、5.35平方英吋、5.40平方英吋、5.45平方英吋、5.50平方英吋、5.55平方英吋、5.60平方英吋、5.65平方英吋、5.70平方英吋、5.75平方英吋、5.80平方英吋、5.85平方英吋、5.90平方英吋、5.95平方英吋
或6.00平方英吋。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頂簷延伸部分170及前趾延伸部分168的打擊面板150與不具有這些特徵的打擊面板相較之下,表面積是可增加約1.00平方英吋至約3.00平方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與不具有頂簷延伸部分及前趾延伸部分的打擊面板相較,打擊面板150的表面積可增加1.00平方英吋至1.25平方英吋、1.20平方英吋至1.50平方英吋、1.40平方英吋至1.75平方英吋、1.50平方英吋至2.00平方英吋、1.75平方英吋至2.25平方英吋、2.20平方英吋至2.50平方英吋、2.40平方英吋至2.75平方英吋或2.50平方英吋至3.00平方英吋。
參照圖4,底部反折段154的形狀取決於底部外周邊緣166的輪廓。在底部反折段154,底部外周邊緣166沿底部112向後延伸,構成L形打擊面板150與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之間的分界。底部反折段154可具有與底部橫板148互補而得以在安裝後與之齊平的形狀。焊接面146在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的輪廓對應匹配底部外周邊緣166在底部反折段154上的輪廓。底部反折段154與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的互補構形可創造出連續不斷的底部表面,在後側本體130與打擊面板150之間不會出現任何間隙或缺口。
參照圖3及圖4,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外周邊緣166可包含後側底部外周邊緣166a、踵側底部外周邊緣166b及趾側底部外周邊緣166c。在圖7的實施例中,踵側底部外周邊緣166b及趾側底部外周邊緣166c可自前緣118以一角度向後延伸,且後側底部外周邊緣166a可沿實質上平行於前緣118的踵趾方向,在踵側底部外周邊緣166b與趾側底部外周邊緣166c之間延伸。
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並不是自前緣118的整個長度向後延伸。參照圖7,底部反折段154的底部反折段寬度157是在踵趾方向
上測量而得。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寬度157可小於前緣118的長度,因此底部反折段154並不在踵趾方向上跨越整個前緣118或整個底部112而自踵側底部外周邊緣166b至趾側底部外周邊緣166c。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寬度157可為錐形,因而使得寬度自緊貼前緣118處向後側底部外周邊緣166a縮減。在此種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的最大寬度在緊貼前緣118處,而最小寬度在後側底部外周邊緣166a。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可能不為錐形,且底部反折段寬度157可為在由前向後的方向上維持不變。
在底部反折段154呈錐狀的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寬度157漸縮的比例可透過多個錐角βt、βh來表示。參照圖7,多個錐角βt、βh可在底部外周邊緣166與前緣118之間的外角上測得。底部反折段154的踵側錐角βh位於踵側底部外周邊緣166b與前緣118之間,趾側錐角βt位於趾側底部外周邊緣166c與前緣118之間。在許多實施例中,踵側錐角βh與趾側錐角βt可相同或實質上相似。在其他實施例中,踵側錐角βh與趾側錐角βt可不相同。
在許多實施例中,踵側錐角βh的範圍可介於約100度與約160度之間。在許多實施例中,踵側錐角βh可介於100度與110度之間、介於110度與120度之間、介於120度與130度之間、介於130度與140度之間、介於140度與150度之間或介於150度與160度之間。在許多實施例中,踵側錐角βh可介於110度與130度之間、介於115度與135度之間、介於120度與140度之間、介於125度與145度或介於130度與150度。在某些實施例中,踵側錐角βh可為約120度、121度、122度、123度、124度、125度、126度、127度、128度、129度、130度、131度、132度、133度、134度、135度、136度、137度、138度、139度或140度。
在許多實施例中,趾側錐角βt的範圍可介於約100度與約160
度之間。在許多實施例中,趾側錐角βt可介於100度與110度之間、介於110度與120度之間、介於120度與130度之間、介於130度與140度之間、介於140度與150度或介於150度與160度。在許多實施例中,趾側錐角βt可介於110度與130度之間、介於115度與135度之間、介於120度與140度之間、介於125度與145度之間或介於130度與150度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趾側錐角可為約120度、121度、122度、123度、124度、125度、126度、127度、128度、129度、130度、131度、132度、133度、134度、135度、136度、137度、138度、139度或140度。
底部反折段154的錐形提供容納後踵塊體147和前趾塊體149的空間,使其可將質量集中在下方後踵區域及下方前趾區域之內,不會與底部反折段154接觸。藉由將底部反折段154設計成錐形而提供的空間,可在不接觸底部反折段154的情況下於後踵塊體147和前趾塊體149內可分配更多質量。此一配置可將桿頭100的外周配重最大化,但不致影響打擊面板150的屈曲。
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的最大底部反折段寬度157介於約1.5英吋與約3.0英吋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最大底部反折段寬度157可介於1.5英吋與2.5英吋之間、介於1.75英吋與2.75英吋或介於2.0英吋與3.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最大底部反折段寬度157可介於1.5英吋與2.0英吋之間、介於1.5英吋與2.25英吋之間、介於1.5英吋與2.5英吋之間、介於1.5英吋與2.75英吋之間、介於2.0英吋與2.25英吋之間、介於2.0英吋與2.5英吋之間、介於2.0英吋與2.75英吋之間或介於2.0英吋與3.0英吋之間。
如上所述,底部反折段154具有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其是在由前向後方向上自前緣118至底部反折段154的後側底部外周邊緣166a測量而得。在許多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在踵趾方向可實
質上維持不變。在其他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可自踵端106向趾端108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的最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是在靠近底部反折段154中心(相對於踵趾方向)之處且最小底部反折段深度158是在靠近踵端106及/或趾端108之處。
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的最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介於約0.2英吋與約0.4英吋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最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可介於0.2英吋與0.4英吋之間或介於0.3英吋與0.4英吋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最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可介於0.2英吋與0.25英吋之間、介於0.25英吋與0.275英吋之間、介於0.275英吋與0.3英吋之間、介於0.3英吋與0.325英吋之間、介於0.325英吋與0.35英吋之間、介於0.35英吋與0.375英吋或介於0.375英吋與0.4英吋之間。在許多實施例中,所述最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可為大於0.2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最大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可為大於0.2英吋、0.225英吋、0.25英吋、0.275英吋、0.3英吋、0.325英吋、0.35英吋或0.375英吋。
在許多實施例中,是於製造能力許可的程度內將底部反折段深度158最大化。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深度158必須小於約0.400英吋。在許多實施例中,打擊面板150是經由機器加工和成形工序製成。在此類工序中,底部反折段長度158受限於形成工具。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深度158盡可能接近形成工具所允許的最大深度。使底部反折段深度158最大化可產生最大量的桿頭100屈曲並達成最大量的球速提升。
底部反折段154的屈曲取決於不受其他表面妨礙的底部反折段154大小。例如,底部反折段154不受妨礙的深度158可視為「有效」底部反折段深度,因為底部反折段154是沿不受妨礙的有效底部反折段深度自由屈曲。在具有底部橫板148的高爾夫球桿頭100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不
受配重墊1000或其他任何表面妨礙。在這些實施例中,有效底部反折段深度與底部反折段深度158相同。例如,圖6中的桿頭100和圖8中的桿頭200各具有底部橫板148、248,使得有效底部反折段深度等於底部反折段深度158。一般而言,有效底部反折段深度越大,底部反折段154的屈曲能力越大。
圖7實施例的底部外周邊緣166使得底部反折段154實質上呈現梯形。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可形成為各種形狀。在許多實施例中,底部反折段154可實質上為矩形。在其他實施例中,自底視圖可見,底部反折段154可類似於平行四邊形、多邊形、半圓形、半橢圓形、三角形或其他任何適當形狀。
應注意的是,在圖6及圖7的配置中,對照於前趾延伸部分168及/或頂簷延伸部分170,底部反折段154對於擊球時增加能量傳遞的影響最大,這是因為底部反折段154以打擊面板材料取代大量後側本體材料,且將底部112上的焊線移到離擊球面116最遠之處。因此,桿頭屈曲幅度增加最多之處是在底部112。如此產生的屈曲幅度增加特別有助於在低位失準(亦即敲擊點在面板中心下方接近底部之處的擊球)時達成能量傳遞的最大化。不具有底部反折段的前案類似空心本體鐵桿在低位失準時會出現球速大幅降低的情況,而包含底部反折段154的桿頭100則因為能夠增加低位失準時的能量傳遞,而盡可能保有球速。
如上所述,L形打擊面板150可經由將打擊面板外周邊緣焊接於後側本體130的焊接面146的方式與後側本體130接合。如圖4所示,打擊面板外周邊緣可在焊接面146上平坦焊接於後側本體130,不會在後側本體130與打擊面板150之間產生任何重疊,且無需使用額外的機械性連附或固定特徵。多條焊線可形成在L形打擊面板150與後側本體130之間,位於打
擊面板外周邊緣與後側本體焊接面146之間的界面上。多條焊線可形成於焊接面146與外周邊緣之間界面上最向外的一點(亦即在前趾、頂簷及/或底部的外表面上)。在許多實施例中,為提升擊球面116的屈曲程度,所述多條焊線是位於桿頭周沿122、124、128,且遠離擊球面116。在許多實施例中,打擊面板150與後側本體130可經由雷射焊接而焊合。在替代實施例中,打擊面板150與後側本體130可經由電漿焊接、電子束焊接、金屬惰氣焊接或其他焊接程序而焊合。
在替代實施例中(圖未示),打擊面板150可隨選形成頂簷反折段、前趾反折段與底部反折段的任何組合。在此種實施例中,頂簷反折段與前趾反折段可各自從擊球面背面156向後延伸,分別形成頂簷110或趾端108的主要部分。在此種實施例中,更多後側本體材料,特別是在後側本體130的頂簷部分132和前趾部分136,可受打擊面板材料所取代,且頂簷110和趾端108的焊線可更為遠離擊球面116。設置頂簷反折段及/或前趾反折段的另一作用是增加桿頭100的屈曲並提高球速。
B.不具頂簷延伸部分及前趾延伸部分的L形打擊面板
在某些實施例中,L形打擊面板的外周可不具有前趾延伸部分及/或後踵延伸部分,且可不延伸到趾端及/或頂簷上的桿頭周沿。圖8及圖9描繪空心本體鐵桿型桿頭200的第二實施例,其包含一個不具有前趾延伸部分或頂簷延伸部分的L形打擊面板250。桿頭200的第二實施例實質上與桿頭100相仿,差異在於打擊面板形狀。桿頭200可包含與桿頭100類似的特徵,標以200系列示數(亦即桿頭200包含後側本體230、打擊面板250等等)。
桿頭200的L形打擊面板250不具有前趾延伸部分及頂簷延伸部分,且外周邊緣260、262、264、266並不延伸到桿頭周沿222、224、226。如圖8所示,趾側外周邊緣264緊貼趾端208,但位於擊球面216上。因
此,打擊面板250並不形成前趾延伸部分。靠近趾端208處,打擊面板250局限於擊球面216。打擊面板並不形成趾端208的任何部分,且趾側外周邊緣264並不位於趾側周沿224上。頂部外周邊緣260同樣緊貼頂簷210,但在擊球面216上。因此,打擊面板250並不形成頂簷延伸部分。在靠近頂簷210處,打擊面板250局限於擊球面216。打擊面板250並不形成頂簷210的任何部分,且頂部外周邊緣260並不位於頂簷周沿226上。
由於不具有頂簷延伸部分和前趾延伸部分,桿頭200的後側本體230形成除了包含打擊面板底部反折段254的底部周沿228分離之外的整個桿頭周沿222、224、226。參照圖9,後側本體230形成整個頂簷210、整個趾端208及整個踵端206(包括插鞘結構)。桿頭200的L形打擊面板250主要局限於擊球面216,僅有底部反折段254包覆前緣218並形成底部212的一部分。
類似於桿頭100,L形打擊面板250可增加桿頭200在擊球時的屈曲程度,產生更高球速。底部反折段254取代底部212上以往是由採用高強度打擊面板材料製成的後側本體230所構成的部分。由於底部反折段254提高了高應力區域(亦即底部212緊貼前緣118的部分)的強度,因此擊球面216和底部212的厚度可以降低而不致犧牲耐久性。底部反折段254也藉由使下方焊線移往底部212並脫離擊球面216而增加擊球面216的屈曲能力。由於擊球面216的屈曲能力提升,以L形打擊面板250擊球時,擊球面216與高爾夫球之間的能量傳遞也會提升。與不具類似打擊面板的類似桿頭相較,具有L形打擊面板250的桿頭能夠產生更高的球速。
II.懸伸型配重墊
在許多實施例中,後側本體130的內腔114中形成有配重墊1000,懸伸於底部112的一部分及/或底部反折段154的一部分上方,如圖10
及圖11所示。配重墊1000的一部分可懸伸於底部112上方而不與打擊面板150接觸,藉此在不犧牲L形打擊面板150的屈曲性的條件下降低桿頭100的CG。配重墊1000包含後側本體130材料的塊體,其是自底部112向上延伸進入內腔114且緊貼後壁140。配重墊1000可與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和後壁140兩者一體成形。配重墊1000的作用是將更多質量朝向底部112設置,使桿頭100的CG位置下移。配重墊1000可自內腔114的踵端106延伸至趾端108。配重墊1000具有面對桿頭100前端102的前壁1010、面對頂簷110的頂壁1020以及介於前壁1010與頂壁1020之間的過渡區域1030。在許多實施例中,過渡區域1030係經導圓,而可在頂壁1020與前壁1010之間形成平滑過渡區域,如圖11所示。
配重墊1000的前壁1010在靠近底部112的位置形成與底部橫板148的接合處。配重墊1000位於打擊面板150後方,且經由底部橫板148與打擊面板150隔開。底部橫板深度153經選擇而使得配重墊1000與打擊面板150之間能構形成緩衝區域,同時仍不影響配重墊1000伸出打擊面板150。
如下文所詳述,配重墊1000在配重墊1000的下表面及/或前表面與底部112之間形成下方內部底切190。所述下方內部底切190可容納加裝配重墊1000上的額外塊體,藉此在不妨礙打擊面板150屈曲的條件下降低桿頭CG位置。下方內部底切190的另一功效是經由有效加長底部112減薄部分(亦即底部橫板148及底部反折段154),幫助解除作用在此處的應力。
在某些實施例中,參照圖10及圖11,配重墊前壁1010可為對於底部112斜置。在許多實施例中,配重墊前壁1010與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形成銳角α,因此使得配重墊1000的一部分懸伸在底部反折段154的一部分上方,如圖11所示。由於配重墊1000的斜置性質,前壁1010會自底部112向上朝打擊面板150延伸,在許多實施例中,因為過渡區域1030位於前壁1010
頂端,所以過渡區域1030會形成配重墊1000的最前方部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位在配重墊前壁1010與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之間的角度α可介於約30度與約80度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角度α可介於30與35度之間、35與40度之間、40與45度之間、45與50度之間、50與55度之間、55與60度之間、60與65度之間、65與70度之間、70與75度之間或75與80度之間。
與不具有斜置前壁1010的配重墊相較之下,斜置配重墊1000具備諸多性能優點。將前壁1010斜置可使得配重墊1000的一部分懸伸於底部反折段154的一部分之上。藉由懸伸底部反折段154,配重墊1000可使桿頭100中的質量集中並下移,但不與底部反折段154接觸。此一設置可降低桿頭CG,同時避免妨礙打擊面板150的屈曲。使桿頭100同時具備低CG和高屈曲能力,可達成例如提升球速和增加起飛角度等性能改良。
參照圖11,斜置配重墊1000懸伸在底部反折段154上方的程度可表示為懸伸距離1090。懸伸距離1090即是配重墊過渡區域1030與底部外周邊緣166之間的水平距離。懸伸距離1090越大,可在桿頭100中下移而不與底部反折段154接觸的質量越多,因此達成降低CG卻不妨礙屈曲的效果。懸伸距離1090可大於約0.025英吋、大於約0.05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50英吋、大於約0.175英吋或大於約0.20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懸伸距離1090可介於0.025英吋至0.075英吋、0.040英吋至0.060英吋、0.075英吋至0.100英吋、0.090英吋至0.125英吋、0.120英吋至0.175英吋、0.150英吋至0.200英吋或0.175英吋至0.300英吋。在一範例實施例中,懸伸距離1090是約0.05英吋。
配重墊前壁1010是前傾斜置,因此下方內部底切190是形成於斜置配重墊前壁1010與底部112之間。在圖11中,下方內部底切190是定
義為在配重墊前壁1010之下且在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之上的體積。參照圖11,下方內部底切190具有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及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是從配重墊過渡區域1030到前壁1010與底部橫板148(構成下方內部底切最後方的一點)之間連接處的前後距離。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是配重墊前壁1010與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之間的垂直距離。
參照圖11,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是從配重墊過渡區域1030測量到前壁1010與底部橫板148之間的連接處,其範圍為0.010英吋至0.300英吋。例如,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的範圍可自0.010英吋至0.030英吋、0.030英吋至0.050英吋、0.050英吋至0.070英吋、0.070英吋至0.090英吋、0.090英吋至0.110英吋、0.110英吋至0.130英吋、0.130英吋至0.150英吋、0.150英吋至0.170英吋、0.170英吋至0.190英吋、0.190英吋至0.210英吋、0.210英吋至0.230英吋、0.230英吋至0.250英吋、0.250英吋至0.270英吋、0.270英吋至0.290英吋或0.290英吋至0.300英吋。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可為大於約0.010英吋、大於約0.015英吋、大於約0.020英吋、大於約0.025英吋大於約0.05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50英吋、大於約0.175英吋或大於約0.200英吋。在一範例實施例中,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是約0.140英吋。
復參照圖11,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是從前壁1010測量到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其範圍可自約0.030英吋至約0.400英吋。例如,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的範圍可自0.030英吋至0.050英吋、0.050英吋至0.070英吋、0.070英吋至0.090英吋、0.090英吋至0.110英吋、0.110至0.130英吋、0.130英吋至0.150英吋、0.150英吋至0.170英吋、0.170英吋至0.190英吋、0.190英吋至0.210英吋、0.210至0.230英吋、0.230英吋至0.250英吋、0.250英吋至0.270英吋、0.270英吋至0.290英吋、0.290英吋至0.310英吋、0.310至0.330
英吋、0.330英吋至0.350英吋、0.350英吋至0.370英吋、0.370英吋至0.390英吋或0.390英吋至0.400英吋。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可為大於約0.010英吋、大於約0.015英吋、大於約0.020英吋、大於約0.025英吋、大於約0.05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50英吋、大於約0.175英吋、大於約0.200英吋、大於約0.225英吋、大於約0.250英吋、大於約0.275英吋、大於約0.300英吋、大於約0.325英吋、大於約0.350英吋或大於約0.375英吋。在一範例實施例中,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是約0.340英吋。
對照於不具有底切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下方內部底切190可視為配重墊1000遭到移除的區域。下方內部底切190使得底部112的減薄部分能夠更加延伸。下方內部底切190可幫助降低底部112減薄部分承受的峰值應力並增加底部112的屈曲性。與剛性連接不同,下方內部底切190使得底部反折段154和底部橫板148在承受衝擊負載時以更大的幅度偏轉,因而能夠解除面板到底部過渡區域的應力集中。下方內部底切190有效增加了底部反折段154及/或底部橫板148的長度,從而增加衝擊負載分布的總表面積,協助降低底部橫板148和底部反折段內的峰值應力。下方內部底切190適度減少底部橫板148和底部反折段154內的應力集中並增加底部112的彎折/彈性效應。
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配重墊2000並不相對於底部112斜置,而是形成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所述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自配重墊2000向前朝打擊面板150凸出並懸伸在底部反折段154和底部橫板148上方。配重墊2000懸伸於底部反折段154及底部橫板148上方而形成下方內部底切190,此點將於下文詳述。配重墊2000包含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且下方內部底切190使得桿頭100中的大量質量能夠下移而不妨礙打擊面板150
的屈曲。
參照圖13,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可自配重墊2000的前壁2010凸出,且與底部112平行延伸。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向前通過內腔114朝向擊球面背面156伸出。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包含構成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最前方一點的前向邊緣2060。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並不與擊球面背面156接觸。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的前向邊緣2060與擊球面背面156隔開,因此不會在擊球時干擾打擊面板150的屈曲。
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與打擊面板150之間的間距可為表達為在擊球面背面156與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前向邊緣2060之間測得的水平錯位距離2080。水平錯位距離2080可在使擊球面116於擊球時保有充分屈曲空間的前提下盡可能縮小。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宜在不妨礙打擊面板150屈曲的前提下盡可能延伸靠近擊球面背面156。擊球面背面156與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前向邊緣2060之間的水平錯位距離2080越小,桿頭100內可向下分配的質量比例越大。
在許多實施例中,介於擊球面背面156與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前向邊緣2060之間的水平錯位距離2080可小於約0.3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水平錯位距離2080可小於約0.275英吋、小於約0.25英吋、小於約0.225英吋、小於約0.20英吋、小於約0.175英吋、小於約0.15英吋、小於約0.125英吋、小於約0.10英吋、小於約0.075英吋或小於約0.05英吋。
如上所述,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懸伸在底部橫板148和底部反折段154兩者上方。因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懸伸而形成的下方內部底切190使得配重墊2000質量能夠向下向前移動,而不會接觸到底部反折段154並妨礙打擊面板150的屈曲。
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懸伸在底部反折段154上方,使得配重
墊2000能夠降低桿頭CG位置而不會接觸底部反折段154並妨礙打擊面板150屈曲。懸伸程度可表達為在配重墊延伸部分前向邊緣2060與底部外周邊緣166之間測得的懸伸距離2090。懸伸距離2090越大,配重墊2000便可越短,不會接觸底部反折段154,因此降低CG且不會妨礙屈曲。懸伸距離2090大於約0.050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50英吋、大於約0.175英吋或大於約0.20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懸伸距離2090可介於0.050英吋至0.075英吋、0.020英吋至0.060英吋、0.075英吋至0.100英吋、0.090英吋至0.125英吋、0.120英吋至0.175英吋、0.150英吋至0.200英吋或0.175英吋至0.300英吋之間。在一範例實施例中,懸伸距離2090是約0.250英吋。
在許多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具有面向底部112的下表面2070。配重墊延伸部分下表面2070可與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垂直錯位,因而使得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不會接觸底部反折段154。配重墊延伸部分下表面2070與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之間的垂直錯位形成下方內部底切190。下方內部底切190即是位於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下方且位於底部112上方的體積。下方內部底切190的邊界是配重墊2000的前壁2010、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的下表面2070及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下方內部底切190在自後踵至前趾的方向上側向延伸的整個配重墊2000踵趾長度。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具有沿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前向邊緣2060延伸並與底部112交會的第一平面2065。下方內部底切開口位在第一平面2065上,形成於配重墊延伸部分2050與底部之間。下方內部底切190具有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及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即是第一平面2065與配重墊前壁(構成下方內部底切190最後方的一點)之間的垂直距離。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即是配重墊延伸部分下表面2070與底部反折段內
表面161之間的垂直距離。
參照圖13,介於第一平面2065與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之間的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可介於約0.010英吋至約0.300英吋。例如,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的範圍可自0.010英吋至0.030英吋、0.030英吋至0.050英吋、0.050英吋至0.070英吋、0.070英吋至0.090英吋、0.090英吋至0.110英吋、0.110英吋至0.130英吋、0.130英吋至0.150英吋、0.150英吋至0.170英吋、0.170英吋至0.190英吋、0.190英吋至0.210英吋、0.210英吋至0.230英吋、0.230英吋至0.250英吋、0.250英吋至0.270英吋、0.270英吋至0.290英吋或0.290英吋至0.300英吋。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可為大於約0.010英吋、大於約0.015英吋、大於約0.020英吋、大於約0.025英吋大於約0.05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50英吋、大於約0.175英吋、大於約0.200英吋、大於約0.225英吋、大於約0.250英吋或大於約0.275英吋。在一範例實施例中,下方內部底切深度192是約0.140英吋。
再來看圖13,在配重墊延伸部分下表面2070與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之間測得的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範圍可自約0.030英吋至約0.200英吋。例如,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的範圍可自0.030英吋至0.040英吋、0.040英吋至0.050英吋、0.050英吋至0.060英吋、0.060英吋至0.070英吋、0.070英吋至0.080英吋、0.080英吋至0.090英吋、0.090英吋至0.100英吋、0.100英吋至0.110英吋、0.110英吋至0.120英吋、0.120英吋至0.130英吋、0.130英吋至0.140英吋、0.140英吋至0.150英吋、0.150英吋至0.160英吋、0.160英吋至0.170英吋、0.170英吋至0.180英吋、0.180英吋至0.190英吋或0.190英吋至0.200英吋。下方內部底切高度191可為大於約0.010英吋、大於約0.015英吋、大於約0.020英吋、大於約0.025英吋、大於約0.05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50英吋或大於約0.175英吋。
III.具有後方外側凹腔的後壁
在許多實施例中,桿頭100後壁140具有形成後方外側凹腔198的構形。在某些實施例中,後方外側凹腔198可用以容納一個能夠消減震動及/或提供外觀美化作用的掛塊199。後壁140的構形亦可幫助增加桿頭100屈曲性,從而提升球速。
參照圖12,後壁140自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向上延伸至後側本體頂簷部分132並包覆桿頭100後端104。後壁140包含後壁上部180、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後壁中部184、後壁下部188、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及後壁前趾部分189。後壁140部分180、182、184、186、188、189各有外表面及內表面。後壁上部180自頂簷部分132平行由擊球面116所定義的傾角平面101而朝向底部112延伸。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朝向前端102和擊球面116延伸進入中空內腔114。後壁中部184自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大致朝向底部112延伸到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自後壁中部184向後延伸而離開擊球面116。後壁140還包含介於後壁中部184與後壁前趾部分189之間的後壁前趾過渡區域194。所述後壁前趾過渡區域194使得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與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在趾端108連接。在許多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和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可在靠近踵端106處會合。在其他實施例中(圖未示),後壁140還可具有使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與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在踵端106處連接的後壁後踵過渡區域。因此後壁中部184是以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後壁前趾過渡區域194及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為界。
由於桿頭100為空心本體結構,頂簷和後壁140可大幅減薄而不致犧牲耐久性。減薄的頂簷和後壁140能夠在其中產生最大程度的屈曲,從而充分提升球速。
如圖15所示,頂簷厚度174可大幅縮減以增加頂簷部分132的屈曲能力。後側本體頂簷部分132越薄,桿頭100的屈曲性越高,因此可產生更高的球速。在許多實施例中,頂簷厚度174可略有變化。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頂簷厚度174可在靠近打擊面板150較大且朝向後壁上部180縮減。在其他實施例中,頂簷厚度174可從自打擊面板150至後壁上部180實質上維持不變。
在許多實施例中,頂簷厚度174可小於約0.070英吋、小於約0.065英吋、小於約0.060英吋、小於約0.055英吋、小於約0.050英吋、小於約0.045英吋、小於約0.040英吋、小於約0.035英吋、小於約0.030英吋或小於約0.025英吋。頂簷厚度174可介於0.025英吋至0.050英吋、0.035英吋至0.050英吋、0.040英吋至0.065英吋或0.045英吋至0.070英吋之間。在一範例實施例中,頂簷厚度是約0.045英吋。
具有上述厚度的薄型頂簷部分132僅限於在空心本體鐵桿上實現。要達到減薄頂簷部分132的目的,桿頭100必須仰賴連續後壁140為頂簷部分132提供結構性支撐。若將上述的薄型頂簷部分132應用於凹背型鐵桿或不具有連續後壁140桿頭,頂簷部分132會在遭遇衝擊力時損壞。
參照圖15,後壁140包含後壁厚度178。後壁厚度178可在0.030英吋至0.070英吋的範圍內。後壁厚度178可自頂簷部分132至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在此範圍內變化。後壁上部180、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後壁中部184及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可各包含各自獨立之後壁厚度178。由於後壁下部188是與配重墊1000合成一體,因此其厚度可較後壁140其他部分更薄。
在許多實施例中,後壁厚度178可小於約0.070英吋、小於約0.065英吋、小於約0.060英吋、小於約0.055英吋、小於約0.050英吋、小於
約0.045英吋、小於約0.040英吋、小於約0.035英吋、小於約0.030英吋或小於約0.025英吋。後壁厚度178可介於0.025英吋至0.050英吋、0.035英吋至0.050英吋、0.040英吋至0.065英吋或0.045英吋至0.070英吋之間。在一範例實施例中,頂簷厚度是約0.045英吋。在一範例實施例中,後壁厚度178是約0.045英吋。
在某些實施例中,後壁上部180、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後壁中部184及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的後壁厚度178可實質上相同。在其他實施例中,後壁上部180、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後壁中部184及/或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中的一或多個後壁厚度178可能彼此不同。
後壁上部180的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形成上後壁角度。該上後壁角度大於90度。後壁中部184的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形成下後壁角度。後壁下方角度大於90度。後壁中部184外表面主要為平面。如圖14所示,後壁中部平面143與傾角平面101是在高爾夫球桿頭100外側及頂簷部分132上方交會。後壁中部平面143與傾角平面101交會的傾角平面交會角度141是在5度至25度的範圍內。
在許多實施例中,傾角平面交會角度141可為5度、6度、7度、8度、9度、10度、11度、12度、13度、14度、15度、16度、17度、18度、19度、20度、21度、22度、23度、24度或25度。
在許多實施例中,後壁上部180是平行於L形打擊面板150的擊球面部分延伸。如圖15所示,後壁上部180與擊球面部分152相錯一個後壁上部錯位距離181。後壁上部錯位距離181可在0.100英吋至0.300英吋的範圍內,取決於特定桿頭100的高擊角度。由於後壁上部180與擊球面部分152平行,高爾夫球桿頭100的後壁上部錯位距離181不會變化,維持不變。
後壁上部錯位距離181保護後壁上部180在焊接過程中不受
損傷。如上所述,後側本體130還包含一個緊貼桿頭100前端102的開口,此開口形成在後側本體130的頂簷110、踵端106、趾端108與底部112之間。焊接面146沿後側本體開口144外周延伸,焊接面146是由後側本體頂簷部分132、後踵部分134、前趾部分136和底部部分138的最前方邊緣形成。後壁上部錯位距離181越小,頂簷部分132和後壁上部180的屈曲能力越大。但後壁上部錯位181必須在焊接面146與後壁上部180之間提供充分距離,才能夠防止後壁上部180在焊接過程中發生熔化或變形的問題。桿頭100的後壁上部錯位距離181可達成後壁140最大程度屈曲,且可避免後壁上部180在焊接過程中受損。在一範例實施例中,後壁上部錯位距離181是約0.188英吋。
再者,後壁中部184具有後壁中部錯位距離183。後壁中部錯位距離183是在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內表面與擊球面背面156之間測得。後壁中部錯位距離183應盡可能小,以免後壁140彎折妨礙打擊面板150的彎折。
在許多實施例中,後壁中部錯位距離183可為大於約0.025英吋、大於約0.05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50英吋、大於約0.175英吋或大於約0.20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後壁中部錯位距離183可介於0.025英吋至0.095英吋、0.070英吋至0.100英吋、0.080英吋至0.125英吋、0.120英吋至0.175英吋、0.150英吋至0.200英吋或0.175英吋至0.300英吋。在一範例實施例中,後壁中部錯位距離183是約0.09英吋。
如上所述,後側本體130可包含形成在內腔114中且懸伸在部分底部112及/或部分底部反折段154之上的配重墊1000。參照圖15,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內表面向後延伸,更加遠離擊球面背面156。後壁中部平面143與配重墊1000的頂壁1020交會。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內表面在後壁中
部平面143後方的部分、介於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內表面與配重墊頂壁1020之間的輻射狀過渡區域以及位在後壁中部平面143後方的配重墊頂壁1020共同構成上方內部底切195。所述上方內部底切195的上方內部底切高度196可於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內表面與配重墊頂壁1020之間測得。上方內部底切高度196的變化範圍可為約0.010英吋至約0.200英吋。上方內部底切195的上方內部底切深度197是從上方內部底切195最後方的一點測量至後壁中部平面143。
上方內部底切深度197的變化範圍可為約0.010英吋至約0.300英吋。例如,上方內部底切深度197的範圍可自0.010英吋至0.030英吋、0.030英吋至0.050英吋、0.050英吋至0.070英吋、0.070英吋至0.090英吋、0.090英吋至0.110英吋、0.110英吋至0.130英吋、0.130英吋至0.150英吋、0.150英吋至0.170英吋、0.170英吋至0.190英吋、0.190英吋至0.210英吋、0.210英吋至0.230英吋、0.230英吋至0.250英吋、0.250英吋至0.270英吋、0.270英吋至0.290英吋或0.290英吋至0.300英吋。上方內部底切深度197可為大於約0.010英吋、大於約0.015英吋、大於約0.020英吋、大於約0.025英吋大於約0.05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50英吋、大於約0.175英吋或大於約0.200英吋。
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外表面概呈平面,且當高爾夫球桿頭100處於擊球準備位置時,是平行於地面平面延伸。後壁前趾過渡區域194外表面概呈平面。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外表面、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外表面、後壁前趾過渡區域194外表面及後壁中部184外表面共同形成後方外側凹腔198。後壁中部184在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後壁前趾過渡區域194及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的包圍下自後壁外表面凹入。後方外側凹腔198還包含介於平面後側凹穴外表面與周圍表面之間的條狀或屈曲過渡區域。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圖16所示,高爾夫球桿頭後壁140外表面上可設有掛塊199。所述掛塊199可附加於後壁中部184外表面。在某些實施例中(圖未示),掛塊199具有內側黏性掛塊層及固接於內側黏性掛塊層的外側金屬掛塊層。如上所述,後壁中部184為平面狀。再者,後壁中部184位在後方外側凹腔198之內。因此,掛塊199是完全受到後方外側凹腔198所容納。再者,掛塊199亦可為平面。掛塊199並具有一定厚度(圖未示)。掛塊199厚度可維持不變。掛塊199厚度可在掛塊199範圍內變化。在許多實施例中,掛塊199宜具有固定掛塊厚度,因為呈平面狀的固定厚度掛塊成本低於非平面的變化厚度掛塊。掛塊厚度可在0.010英吋與0.500英吋之間變化。掛塊199具有適當形狀以免向後凸出超過後壁上部180或後壁下部188外表面。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後壁140可形成一內部焊筋179。內部焊筋179具有沿著後壁140的加厚區域,用於保護後壁140不在焊接過程中受損。內部焊筋179位於緊貼踵端106的後壁140上且實質上垂直沿伸。內部焊筋179可延伸在頂簷部分132與後側本體底部部分138之間的至少部分長度。在許多實施例中,內部焊筋179可自接近頂簷部分132之處朝向底部112延伸,並停止在配重墊頂壁1020及/或後踵塊體147頂面正上方。由於厚度增加,內部焊筋179自後壁140內表面伸入中空內腔114。在某些實施例中,內部焊筋179可自後壁上部180、後壁上方過渡區域182、後壁中部184、後壁下方過渡區域186及/或後壁下部188的內表面伸出。
在前視圖(圖5)中,內部焊筋179的位置可靠近桿頭100踵端106。內部焊筋179可位於後側本體130上,正對打擊面板150踵側外周邊緣162後方。因為踵側外周邊緣162是沿垂直於後壁140的方向焊接,焊線後方的後壁140區域可受到內部焊筋179加固,避免後壁140在焊接程序中受損
或變形。在許多實施例中,內部焊筋179的厚度可介於0.060英吋至0.140英吋。內部焊筋179厚度可介於0.060英吋至0.080英吋、0.075英吋至0.100英吋、0.090英吋至0.120英吋或0.110英吋至0.140英吋。內部焊筋179厚度可大於約0.060英吋、大於約0.065英吋、大於約0.070英吋、大於約0.075英吋、大於約0.080英吋、大於約0.085英吋、大於約0.090英吋、大於約0.095英吋、大於約0.100英吋、大於約0.105英吋、大於約0.110英吋、大於約0.115英吋、大於約0.120英吋、大於約0.125英吋、大於約0.130英吋、大於約0.135英吋或大於約0.140英吋。在許多實施例中,內部焊筋179的厚度是後壁厚度178的兩倍左右。
IV.動態高擊特徵
現參照圖17至19,在許多實施例中,高爾夫球桿頭300的後側本體330可包含一或多個動態高擊特徵。所述一或多個動態高擊特徵有助於增加後側本體330的屈曲程度,特別是增加後壁340的屈曲程度。動態高擊特徵的另一作用是增加桿頭300在擊球時的動態高擊。動態高擊角度意指增加或減少擊球時桿頭300與高爾夫球之間碰撞而產生的高擊角度。增加動態高擊角度有助於提高起飛角度但不會犧牲球速。桿頭300的動態高擊角度受到後壁340因應衝擊而發生屈曲的方式所影響。具體而言,後壁340越能夠相對於底部向後旋轉,動態高擊角度增加越多。動態高擊特徵的作用是藉由讓後壁340上部在擊球時向後彎折而增加桿頭動態高擊角度。在許多實施例中,一或多個動態高擊特徵可包含屈曲鉸接部及/或內部彎折凹槽。桿頭300的第三實施例實質上與桿頭100相仿,但包含動態高擊特徵。桿頭300可包含與桿頭100類似的特徵,標以300系列示數(亦即桿頭300包含後側本體330、打擊面板350等等)。
A.屈曲鉸接部
如圖17至圖18B所示,桿頭300具有一個在踵趾方向上沿後壁340延伸的屈曲鉸接部3000。具有屈曲鉸接部3000的桿頭300可促使後壁340繞底部旋向彎折,增加高爾夫球桿頭300的動態高擊角度。參照圖17及圖18,屈曲鉸接部3000可使後壁340在縱長方向上分隔。因此,屈曲鉸接部3000界定出後壁上部380與後壁下部388。後壁上部380可介於頂簷310與屈曲鉸接部3000之間,後壁下部388可介於底部與屈曲鉸接部3000之間。
如上所述,屈曲鉸接部3000在踵趾方向上沿後壁340延伸。屈曲鉸接部3000包含鉸接部踵端3010及與鉸接部踵端3010對立的鉸接部趾端3012。在某些實施例中,如圖19所示,屈曲鉸接部3000可延伸通過後壁340的整個踵趾長度,因而使得鉸接部踵端3010緊貼踵側周沿322,且鉸接部趾端3012緊貼趾側周沿324。在其他實施例中,屈曲鉸接部3000可不延伸後壁340的整個踵趾長度,因而使得鉸接部踵端3010與鉸接部趾端3012中的至少一者終結於後壁340中段,且與桿頭周沿分離。
圖18B是具有上述屈曲鉸接部3000的高爾夫球桿頭300放大剖視圖。如圖所示,屈曲鉸接部3000可包含頂面3014、底面3016及形成鉸接部頂面3014與鉸接部底面3016之間過渡區域的谷底3020。鉸接部頂面3014及鉸接部底面3016可分別傾向桿頭300前端302。在此定向中,屈曲鉸接部3000伸入內腔314,且谷底3020為屈曲鉸接部3000最接近桿頭300前端302的部分。屈曲鉸接部3000藉由在後壁340製造溝槽,促使包含屈曲鉸接部3000的後壁340區域彎折,達到策略性弱化部分後壁340的目的。屈曲鉸接部3000可使後壁340在桿頭300的整個踵趾長度上彎折。也就是說,屈曲鉸接部3000使得後壁上部380能夠在擊球時繞著底部向後彎折。屈曲鉸接部3000增加桿頭300的動態高擊角度,並使得桿頭300能夠儲存更多彈性能量,以供傳遞給高爾夫球,藉此增加球速。
如上所述,屈曲鉸接部3000相對於相鄰的後壁340表面伸入內腔314。在後視圖中,如圖19所示,屈曲鉸接部3000形成凹入後壁340的溝槽。在某些實施例中(圖未示),溝槽包含可變寬度,因而使得溝槽在靠近踵端306處較趾端處寬,或是在靠近趾端處較踵端306處寬。在許多實施例中,如圖17中所描繪的實施例,溝槽的寬度實質上維持不變。溝槽寬度取決於屈曲鉸接部高度3030,此點將於下文詳述。
在某些實施例中,如圖18A及圖18B所示實施例,屈曲鉸接部3000具有概呈半橢圓形的截面。半橢圓形屈曲鉸接部3000可包含頂面3014、底面3016及半橢圓形谷底3020。半橢圓形谷底3020的半徑定義鉸接部的曲弧。在某些實施例中,谷底3020的曲率半徑介於0.050英吋與0.70英吋之間。例如,谷底3020的曲率半徑可為0.050英吋、0.055英吋、0.060英吋、0.065英吋或0.070英吋。在其他實施例中,屈曲鉸接部3000可概呈半圓形、三角形、矩形或卵形或其他任何允許後壁340屈曲以增加動態高擊角度的適當形狀。
參照圖18B,屈曲鉸接部3000的鉸接部寬度3060是指頂面3014與底面3016之間在垂直方向上的距離。鉸接部寬度3060的範圍可自0.050英吋至0.150英吋。例如,鉸接部寬度3060可為0.050英吋、0.060英吋、0.070英吋、0.080英吋、0.090英吋、0.100英吋、0.110英吋、0.120英吋、0.130英吋、0.140英吋或0.15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鉸接部寬度3060可介於0.050英吋與0.060英吋、0.060英吋與0.070英吋、0.070英吋與0.080英吋、0.080英吋與0.090英吋、0.090英吋與0.100英吋、0.100英吋與0.110英吋、0.110英吋與0.120英吋、0.120英吋與0.130英吋、0.130英吋與0.140英吋或0.140英吋與0.150英吋之間。隨著屈曲鉸接部寬度3060增加,彎折的潛力也隨之增加。
屈曲鉸接部3000的頂面3014及底面3016可具有頂面深度
3040和底面深度3050。頂面深度3040即是上部380下緣與谷底3020之間的直線距離。底面深度3050則是下部388上緣與谷底3020之間的直線距離。在某些實施例中,頂面深度3040的範圍是自約0.080英吋至約0.150英吋。例如,頂面深度3040可為0.080英吋、0.085英吋、0.090英吋、0.095英吋、0.100英吋、0.105英吋、0.110英吋、0.115英吋、0.120英吋、0.125英吋、0.130英吋、0.135英吋、0.140英吋、0.145英吋或0.150英吋。同樣的,在某些實施例中,底面深度3050的範圍可自約0.120英吋至約0.260英吋。例如,底面深度3050可為0.120英吋、0.130英吋、0.140英吋、0.150英吋、0.160英吋、0.170英吋、0.180英吋、0.190英吋、0.200英吋、0.210英吋、0.220英吋、0.230英吋、0.240英吋、0.250英吋或0.260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頂面深度3040和底面深度3050從鉸接部踵端3010到鉸接部趾端3012變化。例如,底面深度3050可自鉸接部踵端3010至鉸接部趾端3012增加。在其他實施例中,頂面深度3040和底面深度3050可自鉸接部踵端3010至鉸接部趾端3012維持不變。
如圖18所示,屈曲鉸接部3000的鉸接部高度3030是指谷底3020與地面平面5000之間的垂直距離。鉸接部高度3030可在沿屈曲鉸接部3000踵趾長度上的任一點測得。在某些實施例中,屈曲鉸接部3000的鉸接部高度3030在屈曲鉸接部3000的整個踵趾長度上維持不變。在其他實施例中,鉸接部高度3030是在屈曲鉸接部3000的踵趾長度上變化。在某些實施例中,屈曲鉸接部3000較前案桿頭位置更低或更接近地面平面5000。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擊球面116幾何中心的鉸接部高度3030可較前案桿頭降低20-30%。
將屈曲鉸接部3000設置在後壁340上的低位能夠使得擊球時後壁上部380的向後彎折程度增加。衝擊力在屈曲鉸接部3000周圍施加的扭矩使得後壁上部380向後彎折。降低屈曲鉸接部3000在後壁340上的位置可
加長衝擊力與屈曲鉸接部3000之間的力臂,增加扭矩,並加大後壁上部380向後彎折的幅度。
圖19實施例描繪具有變化鉸接部高度3030的桿頭300。具體而言,鉸接部高度3030從鉸接部踵端3010至鉸接部趾端3012呈線性增加。在許多實施例中,鉸接部趾端3012處的鉸接部高度3030可在0.78英吋至0.96英吋的範圍內。例如,在鉸接部趾端3012處的鉸接部高度3030可為0.78英吋、0.79英吋、0.80英吋、0.81英吋、0.82英吋、0.83英吋、0.84英吋、0.85英吋、0.86英吋、0.87英吋、0.88英吋、0.89英吋、0.90英吋、0.91英吋、0.92英吋、0.93英吋、0.94英吋、0.95英吋或0.96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鉸接部趾端3012處的鉸接部高度3030可介於0.78英吋與0.80英吋之間、0.80英吋與0.82英吋之間、0.82英吋與0.84英吋之間、0.84英吋與0.86英吋之間、0.86英吋與0.88英吋之間、0.88英吋與0.90英吋之間、0.90英吋與0.92英吋之間、0.92英吋與0.94英吋之間或0.94英吋與0.96英吋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鉸接部踵端3010處的鉸接部高度3030範圍可自0.15英吋至0.28英吋。鉸接部踵端3010處的鉸接部高度3030可為0.15英吋、0.16英吋、0.17英吋、0.18英吋、0.19英吋、0.20英吋、0.21英吋、0.22英吋、0.23英吋、0.24英吋、0.25英吋、0.26英吋、0.27英吋或0.28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鉸接部踵端3010處的鉸接部高度3030可介於0.15英吋與0.17英吋之間、0.17英吋與0.19英吋之間、0.19英吋與0.21英吋之間、0.21英吋與0.23英吋之間、0.23英吋與0.25英吋之間、0.25英吋與0.27英吋之間或0.27英吋與0.28英吋之間。鉸接部高度3030可自鉸接部踵端3010至鉸接部趾端3012線性增加。在其他實施例中,鉸接部高度3030可為非線性變化。
B.彎折凹槽
如上文中所述,本發明的桿頭300還可包含一內部彎折凹槽
3100,其可進一步增加桿頭300在擊球時的動態高擊角度。所述內部彎折凹槽3100影響後壁上部380圍繞底部312的旋向彎折。圖19是位於高爾夫球桿頭300內腔314的前視圖,其中桿頭300包含位於趾端308處的彎折凹槽3100。內部彎折凹槽3100可去除後側本體330前趾部分中一個區域的材料。在許多實施例中,例如圖19所示的實施例,內部彎折凹槽3100位於頂簷310與底部之間的大致居中位置,增加高爾夫球桿頭300的彎曲和能量儲存潛力。
與屈曲鉸接部3000相同,彎折凹槽3100在桿頭300創造出一個能夠促進後壁340彎折的結構弱區,藉此增加桿頭動態高擊角度。內部彎折凹槽3100使得後壁上部380能夠在擊球時向後彎折,增加動態高擊角度和彈性能量儲存,達到提升球速並增加起飛角度的效果。
在許多實施例中,彎折凹槽3100的位置可對應於屈曲鉸接部3000的位置。例如,在內部彎折凹槽3100位於後側本體前趾部分336內的實施例中,內部彎折凹槽3100可對齊於鉸接部趾端3012的位置。彎折凹槽3100和屈曲鉸接部3000可位於對應位置,因而使得鉸接部趾端3012在實質上與內部彎折凹槽3100在中空之內腔314內的位置相同之處形成後壁340的外側。內部彎折凹槽3100與屈曲鉸接部3000在位置上的對應可使兩者各自對於桿頭動態高擊角度的影響更加顯著。
參照圖19,彎折凹槽3100的彎折凹槽高度3110即是自底部312至頂簷310測得的桿頭300百分比高度。在圖示實施例中,彎折凹槽高度3110是介於桿頭300在頂底方向上測得高度的約8%至約15%。例如,彎折凹槽高度3110可為桿頭高度的8%、9%、10%、11%、12%、13%、14%或15%。在某些實施例中,彎折凹槽高度3110的範圍可自0.78英吋至0.96英吋。例如,彎折凹槽高度3110可為約0.78英吋、0.79英吋、0.80英吋、0.81英吋、
0.82英吋、0.83英吋、0.84英吋、0.85英吋、0.86英吋、0.87英吋、0.88英吋、0.89英吋、0.90英吋、0.91英吋、0.92英吋、0.93英吋、0.94英吋、0.95英吋或0.96英吋。在某些實施例中,彎折凹槽高度3110的範圍可自0.78英吋至0.80英吋、0.80英吋至0.82英吋、0.82英吋至0.84英吋、0.84英吋至0.86英吋、0.86英吋至0.88英吋、0.88英吋至0.90英吋、0.90英吋至0.92英吋、0.92英吋至0.94英吋或0.94英吋至0.96英吋。
屈曲鉸接部3000連同凹槽為桿頭300提供了用以增加動態高擊角度和彈性能量儲存的內外結構。具體而言,不論撞擊位置在何處,屈曲鉸接部3000都能夠使得桿頭300在踵趾方向上於桿頭300整個長度產生彎折。再者,內部彎折凹槽3100可使得桿頭主要質量所在之處的前趾部分336屈曲程度增加。
相較於不具有屈曲鉸接部及內部彎折凹槽的類似桿頭,兼具屈曲鉸接部3000及彎折凹槽3100的桿頭300可使桿頭300在擊球時的動態高擊角度增加至少0.5度。在某些實施例中,動態高擊特徵可使桿頭300在擊球時的動態高擊增加0.25度、增加0.30度、增加0.35度、增加0.40度、增加0.45度、增加0.50度、增加0.55度、增加0.60度、增加0.65度、增加0.70度、增加0.75度、增加0.80度、增加0.85度、增加0.90度、增加0.95度或增加1.00度。動態高擊角度增加有助於增加起飛角度,但不會犧牲球速。在某些實施例中,動態高擊特徵可使桿頭300在擊球時的動態高擊角度增加達0.25度與0.30度之間、0.30度與0.35度之間、0.35度與0.40度之間、0.40度與0.45度之間、0.45度與0.50度之間、0.50度與0.55度之間、0.55度與0.60度之間、0.60度與0.65度之間、0.65度與0.70度之間、0.70度與0.75度之間、0.75度與0.80度之間、0.80度與0.85度之間、0.85度與0.90度之間、0.90度與0.90度之間或0.95度與1.00度之間。
V.其他特徵
A.填充內腔
在許多實施例中,上述實施例中桿頭100的中空內腔114可具有L形打擊面板150、動態高擊特徵、具有後方外側凹腔198的後壁140或其任何組合,並可包含填充材料4000,以減輕擊球時發生的震動,同時改善桿頭100的聲音及手感特性。參照圖21,填充材料4000可為設置或塗佈於桿頭100內腔114。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如同漆料般塗佈在整個內表面或內表面上的選定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注入內腔114,例如,但不限於,經由配重埠175或通往桿頭100內表面的開口,以填充內腔114的部分體積,如圖20所示。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實質上填滿整個內腔114。
填充材料4000可設置在內腔114中。在某些實施例中,內腔114可填滿填充材料4000。在其他實施例中,內腔114可部分填有填充材料4000。填充材料4000可設置在桿頭100任一界定或存在於內腔114中的內表面上。填充材料4000可設置於擊球面背面156、底部反折段內表面161、頂簷110的內表面、後踵部分的內表面、後壁140的內表面、配重墊1000的一或多個表面、底部反折段154的內表面或其任何組合。
填充材料4000可填充部分內腔114空間。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實質上填滿整個內腔114體積。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填充大於內腔114體積的5%、大於10%、大於20%、大於30%、大於40%、大於50%、大於60%、大於70%、大於80%或大於90%。在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填充小於內腔114體積的90%、小於80%、小於70%、小於60%、小於50%、小於40%、小於30%、小於20%、小於10%或小於5%。在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可填充介於5%與10%之間、10%與20%之間、20%
與30%之間、30%與40%之間、40%與50%之間、50%與60%之間、60%與70%之間、70%與80%之間、80%與90%之間、90%與100%之間、5%與20%之間、10%與30%之間、20%與40%之間、30%與50%之間、40%與60%之間、50%與70%之間、60%與80%之間、70%與90%之間或90%與100%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設置在擊球面背面156。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設置在整個擊球面背面156。在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僅設置在擊球面背面156的一部分,例如靠近頂簷110的頂部區域、靠近底部112的底部區域、靠近趾端108的前趾區域、靠近踵端106的後踵區域、靠近擊球面116中心的中心區域或其任何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涵蓋整個擊球面背面156。在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涵蓋擊球面背面156的超過5%、大於10%、大於20%、大於30%、大於40%、大於50%、大於60%、大於70%、大於80%或大於90%。在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涵蓋小於90%、小於80%、小於70%、小於60%、小於50%、小於40%、小於30%、小於20%、小於10%或小於5%擊球面背面156。在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可涵蓋介於5%與10%之間、10%與20%之間、20%與30%之間、30%與40%之間、40%與50%之間、50%與60%之間、60%與70%之間、70%與80%之間、80%與90%之間、90%與100%之間、5%與20%之間、10%與30%之間、20%與40%之間、30%與50%之間、40%與60%之間、50%與70%之間、60%與80%之間、70%與90%之間或90%與100%之間。
如上所述,填充材料4000可經由配重埠175注入內腔114。在許多實施例中,如圖21所示,桿頭100的配重埠175位於後側本體130的前趾部分上(亦即在桿頭100的周沿上)。配重埠175可形成一個通往內腔114的開口。後側本體130與打擊面板150焊接後,可將填充材料4000從由配重埠
175形成的開口注入。而後藉由將砝碼件176裝入配重埠175並封閉開口而完成內腔114的封合。在許多實施例中,砝碼件176與配重埠175設有對應螺紋,因而砝碼件176可便利且穩固地裝設於配重埠175。
在許多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為聚合物。所述聚合物可包含熱塑性塑膠、熱塑性彈性體、聚胺酯、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烯烴共聚物、苯乙烯,苯乙烯丁二烯、其他任何適合的聚合物材料或其任何組合。在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包含彈性體、聚胺酯彈性體、矽樹脂、矽樹脂彈性體、橡膠或硫化天然橡膠乳膠。在另外的其他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為環氧化物、樹脂、黏著劑、聚胺酯黏著劑、黏膠或其他任何適合的黏著劑。例如,填充材料4000可為聚胺酯黏著劑,例如Gorilla Glue(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Gorilla Glue Company)。在另一範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為聚胺酯彈性體,例如Freeman 1040(美國俄亥俄州埃文市Freeman Manufacturing & Supply Company)或聚胺酯基熱塑性彈性體,例如Freeman 3040(美國俄亥俄州埃文市Freeman Manufacturing & Supply Company)。
填充材料4000可用於減輕桿頭100撞擊高爾夫球時產生的震動。設置填充材料4000可對造成不良聲音或手感的主要震動發揮抑制作用(亦即降低幅度)。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設於對應主要震動位置的目標位置,以提升抑制震動的效率。藉由設置填充材料4000抑制桿頭100中的震動可使得擊球時的發出聲響較低且較短且較不刺耳,同時為揮桿者提供舒適的穩定手感。
在某些實施例中,除了減震作用外,填充材料4000也有助於提升性能。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包含理想的回彈特性,能夠在擊球時於擊球面背面156產生彈性效應。由填充材料4000創造的彈性
效應可幫助增加擊球面116與高爾夫球之間的能量傳遞,從而提升球速並加大飛行距離。
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可加固擊球面116背面或桿頭100的其他任何部分。填充材料4000使得擊球面116或桿頭100的其他部分可以減薄而不致犧牲結構完整性。採用薄型擊球面116加上填充材料4000的回彈特性,能夠在擊球時增加擊球面116的屈曲程度,並具有更強的「回彈」能力,因而達成最大化能量傳遞和球速的效果。
在許多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以輕量為宜(亦即相較於桿頭100整體質量而言為低密度低質量)。輕量填充材料4000可為桿頭100提供減震作用,改善聲音和手感,但對於左右性能的桿頭100質量特性(亦即MOI和CG位置)造成的影響在可以忽略的程度範圍內。填充材料4000的質量可小於20公克,以免對桿頭100質量特性造成負面影響。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的質量小於18公克、小於16公克、小於14公克、小於12公克、小於10公克、小於8公克、小於6公克、小於4公克、小於2公克或小於1公克。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的質量介於1公克與5公克之間、介於5公克與10公克之間、介於10公克與15公克之間或介於15公克與20公克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4000的質量可為1、2、3、4、5、5.5、6、6.5、7、7.5、8、8.5、9、9.5、10、10.5、11、11.5、12、12.5、13、14、15、16、17、18、19或20公克。
範例
I.範例1:打擊面板性能比較
在此進一步說明採用不同打擊面板構造的多種混合型桿頭在性能方面的比較。透過比較分析打擊面板大小和形狀對性能及耐久性的影響。範例桿頭具有不同的前緣組成、打擊面板焊線位置和打擊面板表面
積。如上所述,桿頭前緣為高應力區域,通常是採用剛性材料製作。結果證明以高強度材料而非後側本體材料形成前緣的效果。再者,焊線會對打擊面板的屈曲能力造成限制。結果進一步證明使焊線較傳統桿頭更靠近桿頭周沿產生的效用。打擊面板表面積與打擊面板的彈簧效應相關。結果進一步證明增加打擊面板表面積的作用。桿頭的打擊面板構造將於下文詳述。
A.第一範例桿頭
第一範例桿頭具有形成整個擊球表面的L形打擊面板(以下稱為「第一範例打擊面板」)。第一範例打擊面板包含底部反折段、前趾延伸部分及頂簷延伸部分,類似圖1所示桿頭100。第一範例打擊面板延伸到桿頭周沿,形成底部的一部分。因此,前緣是以第一範例打擊面板材料構成。焊線是位於靠近桿頭周沿。第一範例打擊面板經雷射焊接方式接合於後側本體。第一範例桿頭包含可忽略量的填充材料。第一對照桿頭包含採用不同構形及不同焊接類型的打擊面板。
第一對照桿頭的打擊面板(以下稱為「第一對照打擊面板」)並未形成整個擊球表面,亦未形成底部的一部分。第一對照打擊面板不具有底部反折段、前趾延伸部分及頂簷延伸部分(圖未示)。第一對照打擊面板並未延伸至桿頭周沿,且並不形成底部的一部分。第一對照桿頭是改為在桿頭前緣設置階梯狀過渡區域。因此,前緣是由後側本體材料構成。焊線位於擊球面外周周圍。第一對照打擊面板以電漿焊接固定於後側本體。第一對照打擊面板代表具有傳統打擊面板嵌塊,其中打擊面板並不構成底部的一部分。
第一對照打擊面板的構形與具有底部反折段的第一範例打擊面板不同。第一範例打擊面板的表面積大於第一對照打擊面板。第一範例桿頭的前緣是以第一範例打擊面板材料構成,且第一對照桿頭的打擊面
板是主體材料構成。第一範例打擊面板在性能與耐久性方面皆優於第一對照打擊面板,此點將於下文詳述。
1.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評估各款打擊面板的球速、起飛角度、旋球速度和飛行距離。自動化性能測試使用高爾夫揮桿裝置在規範條件下採集桿頭性能資料。結果顯示各款打擊面板在其中心正下方靠近低中心區域的性能。
測試證明第一範例桿頭具有優於第一對照桿頭的性能。兩種桿頭之間的比較顯示增加打擊面板表面積以及使用打擊面板材料構成前緣的影響。第一範例桿頭的打擊面板具有底部反折段及較第一對照桿頭更大的打擊面板表面積。下表1顯示第一範例桿頭優於第一對照桿頭的性能改良。球速以英里小時為單位,飛行距離以碼計算。
參照上表1,第一範例桿頭在低中心擊球方面優於第一對照桿頭。第一對照桿頭的偏離低中心擊球球速為133.7mph,而第一範例桿頭的偏離低中心擊球球速為136.4mph。第一範例桿頭在低中心擊球時的球速較第一對照桿頭增加2.7mph。增加的球速相當於多飛行1.7碼。自動化性能測試的結果呼應由實際球員擊球資料為依據的表現測試。球員表現測試結
果顯示於下表2。
參照上表2,球員表現測試的結果進一步證明第一範例桿頭優於第一對照桿頭。第一範例桿頭的球速較第一對照桿頭增加2mph。
如上所述,第一範例桿頭的性能改良歸功於打擊面板構形。以第一範例打擊面板材料構成的底部反折段使得前緣(或低中心區域)可以減薄且更具屈曲能力。底部反折段有助於增加打擊面板前緣附近的屈曲程度。打擊面板延伸至頂簷及趾側周沿,因此表面積也大於對照打擊面板。第一範例打擊面板較第一對照打擊面板多出2.49平方英吋。由於打擊面板表面加大,因此焊線必須更向後側本體移動。焊線可能妨礙屈曲,所以將焊線移近後側本體可進一步增加打擊面板的屈曲程度。
第一範例打擊面板材料的強度高於後側本體材料。增加屈曲可擴大第一範例打擊面板的彈簧效應,藉此將更多能量自打擊面板傳遞到高爾夫球。因此,底部反折段加上延伸外周使得第一範例打擊面板能夠達成更大程度的曲屈,從而提升球速。第一範例打擊面板材料亦較後側本體材料更為堅實。因此,第一範例打擊面板構造也改善第一範例桿頭的耐久性,如下段耐久性測試中詳述。
2.耐久性測試
耐久性測試旨在評估桿頭在損壞前可承受的擊球次數。在耐久性測試中,使用空氣砲裝置以高速將高爾夫球擊向桿頭。下表3顯示耐久性測試結果。每種桿頭各取三個樣本進行測試。將「第一範例桿頭」三個樣本及「第一對照桿頭」三個樣本的資料平均。「損壞前擊球次數」顯示每
一桿頭在損壞前平均經歷的高爾夫球衝擊次數。「損壞前最小擊球次數」顯示每種桿頭最差表現樣本在損壞前經歷的最少衝擊次數。表3中的所有數值均為球數。
參照上表3,第一範例桿頭在耐久性上展現顯著提升。第一對照桿頭能夠耐受平均1584.2次擊球。平均而言,第一範例桿頭可承受的擊球次數較第一對照桿頭多出61.8%。第一對照桿頭最快在1000次擊球時損壞,但第一範例桿頭最快在2292次擊球時才發生損壞。第一範例桿頭的最差表現樣本較第一對照桿頭的最差表現樣本多承受129.2%擊球次數。高爾夫球桿頭損壞通常出現在靠近桿頭前緣處。第一範例桿頭帶來的耐久性提升是由於底部反折段將高強度材料設置在靠近前緣處的結果。
B.第二範例桿頭
第二範例桿頭具有L形打擊面板(以下稱為「第二範例打擊面板」),其並未形成整個擊球表面。第二範例打擊面板包含底部反折段,但不具有前趾延伸部分及頂簷延伸部分,類似於圖8所示桿頭。因此,第二範例打擊面板形成底部的一部分(前緣由打擊面板材料構成),但打擊面板並未一直延伸到趾端及/或頂簷上的桿頭周沿。焊線位於擊球面外周的周圍。第二範例打擊面板是採用電漿焊接方式連接至後側本體。第二範例桿頭包含可忽略量的填充材料。第二範例打擊面板類似於範例1的第一範例打擊面板,但差別在於表面積及用以將第二範例打擊面板固定至後側本體的
焊接類型。
第二對照桿頭類似於範例1的第一對照桿頭。第二對照桿頭的打擊面板(以下稱為「第二對照打擊面板」)並未形成整個擊球表面,也未形成底部的一部分。第二對照桿頭代表具有傳統打擊面板嵌塊的桿頭。
第二對照打擊面板的構形與具有底部反折段的第二範例打擊面板不同。再者,第二範例打擊面板的表面積大於第二對照打擊面板。第二範例桿頭的前緣是以第二範例打擊面板材料構成,而第二對照桿頭的打擊面板則是以主體材料構成。第二範例打擊面板展現優於第二對照打擊面板的性能和耐久性,此點將於下文詳述。
3.性能測試
性能測試以類似於範例1的性能測試的方式執行。第二範例桿頭的性能優於第二對照桿頭。類似於範例1,第二範例桿頭與第二對照桿頭之間的比較顯示增加打擊面板表面積以及使用打擊面板材料構成前緣的影響。下表4顯示第二範例桿頭的性能優於第二對照桿頭。球速以英里小時為單位,飛行距離以碼計算。
參照上表4,第二範例桿頭在低中心擊球方面優於第二對照桿頭。第二對照桿頭的偏離低中心擊球球速為131.1mph,而第二範例桿頭
的偏離低中心擊球球速為132.1mph。第二範例桿頭在低中心擊球時的球速較第二對照桿頭增加1mph。增加的球速相當於多飛行1.7碼。
如上所述,第二範例桿頭的性能改良應歸功於打擊面板構形。與範例1的第一範例桿頭相仿,第二範例桿頭的底部反折段是以第二範例打擊面板材料構成,此材料可使前緣(或低中心區域)厚度降低且因此更具屈曲能力。第二範例打擊面板的表面積較第二對照打擊面板多出1.25平方英吋。在設置底部反折段與加大擊球面這兩種設計的結合之下,屈曲得以增加,從而提升球速和飛行距離。第二範例打擊面板材料亦較後側本體材料更為堅實。因此,第二範例打擊面板構造也能改善第二範例桿頭的耐久性,如下段耐久性測試中詳述。
4.耐久性測試
下表5顯示耐久性測試結果。與範例1相仿,每種桿頭各取三個樣本進行測試。將「第二範例桿頭」三個樣本及「第二對照桿頭」三個樣本的資料平均。「損壞前擊球次數」顯示每一桿頭在損壞前平均經歷的高爾夫球衝擊次數。「損壞前最小擊球次數」顯示每種桿頭最差表現樣本在損壞前經歷的最少衝擊次數。表5中的所有數值均為球數。
參照上表5,第二範例桿頭在耐久性上展現顯著提升。第二對照桿頭能夠耐受平均1584.2次擊球,而第二範例桿頭則能夠耐受平均2307.7次擊球。平均而言,第二範例桿頭可承受的擊球次數較第二對照桿頭
多出45.6%。第二對照桿頭最快在1000次擊球時損壞,但第二範例桿頭最快在2000次擊球時才發生損壞。第二範例桿頭的最差表現樣本較第二對照桿頭的最差表現樣本多承受129.2%擊球次數。高爾夫球桿頭損壞通常出現在靠近桿頭前緣處。第二範例桿頭帶來的耐久性提升是由於底部反折段將高強度材料設置在靠近前緣處的結果。
第一及第上範例桿頭與個別對照桿頭相較之下均具有增加的球速和飛行距離。並且,第一範例桿頭對球速和飛行距離的增加均高於第二範例桿頭。兩款範例桿頭相對於其各自對照桿頭展現相仿的耐久性提升效果。儘管受到測試條件及用於固定打擊面板的焊接類型影響,範例桿頭仍展現出更佳的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具有底部反折段及較大表面積的打擊面板顯然能夠帶來優於不具有底部反折段的類似桿頭的性能提升。
II.範例2:有限元素分析(FEA)
在此進一步說明針對兩款具有不同底部橫板構型的混合型桿頭所進行的有限元素分析比較。有限元素分析(FEA)模擬不同構造桿頭的球速。如上所述,底部橫板是位於緊貼配重墊的前方,且形成底部的一部分。底部橫板提供一個可供打擊面板輕易連附於後側本體的表面。FEA比較的目的在於驗證具有底部橫板的高爾夫球桿頭相較於不具底部橫板的高爾夫球桿頭的性能優勢。再者,以下討論說明具有底部橫板的桿頭所能提供的製造容易度。
該範例桿頭具有類似的打擊面板,類似於圖6的L形打擊面板。打擊面板包括底部反折段、前趾延伸部分及頂簷延伸部分。並且,每一樣本桿頭也具有相同的底部反折段深度。範例桿頭同樣包括類似的重心(CG)位置。為在對照桿頭中達成類似CG位置,在桿頭趾端接近頂簷處添加質量。打擊面板構造和CG位置維持不變,以凸顯不同底部橫板構造所造
成的性能差距。
對照桿頭的後側本體具有與圖12所示配重墊相仿的懸伸型配重墊。配重墊包含朝向打擊面板沿伸且懸伸於底部反折段上方的凸出部。對照桿頭不具有底部橫板,而是將底部反折段延伸進入配重墊,因此配重墊與底部反折段最後方的部分重疊。打擊面板底部外周邊緣及打擊面板內表面的一部分與配重墊接觸。配重墊形成底部反折段的上下邊界。
範例桿頭的後側本體具有與圖10所示配重墊相仿的懸伸型配重墊。所述懸伸型配重墊相對於底部斜置,且懸伸於底部反折段上方。後側本體進一步包含類似於圖13底部橫板的底部橫板,以底部橫板前表面承接打擊面板底部外周邊緣。再者,配重墊並不與底部反折段接觸,且不形成底部反折段的上邊界。底部橫板的厚度與底部反折段相仿。
對照桿頭與範例桿頭採用不同的配重墊及底部橫板構造。對照桿頭包含具有凸出部的配重墊,而範例桿頭則包含斜置配重墊。對照桿頭不具有底部橫板,且配重墊與打擊面板的底部反折段接觸。對比之下,範例桿頭包括防止配重墊與打擊面板底部反折段接觸的底部橫板。與範例桿頭相較,對照桿頭底部反折段的有效深度因與底部反折段重疊的配重墊深度而縮短。以下就結果討論並比較底部橫板構形對性能的影響。
FEA分析模擬樣本桿頭的內能(以磅力吋為單位)。內能是指高爾夫球撞擊擊球面且使擊球面屈曲時由桿頭儲放並釋出的彈性能量。從內能差距可以得知球速差距(以英里小時為單位)。以85mph的揮動速度測試樣本桿頭,模擬實際揮桿條件。結果顯示各款打擊面板在靠近打擊面板中心處的性能。
參照上表6,對照桿頭的內能是55.82磅力吋,而範例桿頭則展現56.21磅力吋的內能。範例桿頭的內能較對照桿頭增加0.39磅力吋,相當於0.05mph的球速增加。對照桿頭與範例桿頭的性能相仿。
雖然對照桿頭與範例桿頭的性能相仿,但範例桿頭具有勝過對照桿頭的製造優勢。範例桿頭的性能不遜於對照桿頭,且範例桿頭的製造較對照桿頭更為便宜也更加容易。如上所述,範例桿頭具有用以承接打擊面板底部外周邊緣的底部橫板。對照桿頭並不具有底部橫板,而是以配重墊在靠近底部之處承接打擊面板。範例桿頭僅需要將底部反折段的一個表面(底部外周邊緣)連附至底部橫板。對比之下,對照桿頭需要底部反折段的兩個表面連附在後側本體(底部外周邊緣及內表面的一部分)。因此,與只需要處理一個表面的範例桿頭相較之下,對照桿頭的後側本體有兩個表面必須額外進行預備處理以便承接底部反折段。額外表面的預備處理會增加製造程序的步驟,導致對照桿頭的製造成本增加。
再者,對照桿頭的構形較範例桿頭複雜許多。所有桿頭在底部反折段與後側本體之間的界面處各有其誤差容限。在設有底部橫板的情況下,由於底部反折段只有一個表面需要與後側本體對齊,因此將底部反折段對齊後側本體時的誤差容限較大。對比之下,對照桿頭需要以底部反折段的兩個表面對齊後側本體。因此,對照桿頭需要在底部反折段與後側本體之間達到更精準的配合,如此一來會降低界面處的錯誤容限。由於誤差容限縮減,對照桿頭的底部反折段在製造時必須符合極為嚴苛的公差。因此,對照桿頭在製造上的難度明顯高於範例桿頭。
如上所述,底部反折段的厚度與底部橫板相仿。由於厚度相仿,可在打擊面板焊接至後側本體的任一側上形成均勻焊點。對比之下,
對照桿頭的配重墊位於底部反折段上方且無法產生均勻的焊點。因此,雖然樣本的表現不相上下,但範例桿頭在製造上較對照桿頭更為便宜也更加容易。
III.範例3:L杯狀結構深度
以下進一步說明針對兩款具有不同底部反折段構形的混合型桿頭所進行的有限元素分析比較。有限元素分析(FEA)是模擬不同構造桿頭所能產生的球速。如上所述,將底部反折段深度盡可能加大可增加打擊面板的屈曲程度。因此,FEA比較的目的是在驗證將底部反折段深度最大化所能達成的性能改良。
對照桿頭的對照L形打擊面板類似於圖8及圖9的打擊面板。對照打擊面板的對照底部反折段包覆前緣並形成底部的一部分。對照底部反折段深度為0.30英吋。對照桿頭進一步包含對照後側本體,其以對照底部橫板承接對照底部反折段。
範例桿頭具有與對照打擊面板相仿的範例L形打擊面板。但範例底部反折段深度為0.40英吋。範例底部反折段深度在製造許可的限度內盡可能加大。範例底部反折段深度較對照反折段深度大33%。範例桿頭還包含範例後側本體,其具有用以承接範例底部反折段的範例底部橫板。
對照桿頭與範例桿頭的含後側本體構造類似於圖9所示桿頭,但對照底部橫板較範例底部橫板更長,以便容納較短的對照底部反折段。對照後側本體及範例後側本體的其餘部分維持相仿,以凸顯加長範例底部反折段所產生的性能差距。
FEA分析模擬樣本桿頭的內能(以磅力吋為單位)。內能是指高爾夫球撞擊擊球面且使擊球面屈曲時由桿儲存放並釋出的彈性能量。從內能差距可以得知球速差距(以英里小時為單位)。以85mph的揮動速度
測試樣本桿頭,模擬實際揮桿條件。結果顯示各款打擊面板在靠近打擊面板中心及打擊面板中心正下方處低中心區域的性能。
參照上表7,範例桿頭在中心擊球及低中心擊球皆具有較高內能。在中心上擊球方面,對照桿頭的內能為58.52磅力吋,而範例桿頭的內能為59.91磅力吋。範例桿頭的內能較對照桿頭多出1.39磅力吋,相當於中心上擊球球速增加0.18mph。
在低中心擊球方面,對照桿頭的內能為46.25磅力吋,而範例桿頭的內能為47.82磅力吋。範例桿頭的內能較對照桿頭多出1.57磅力吋,中心上擊球球速增加0.20mph。
表7結果顯示底部反折段深度的差距對增加球速的影響。如上文詳述,加深底部反折段可增加後側本體材料受打擊面板材料取代的數量。以打擊面板材料取代後側本體材料可增加底部屈曲性。拉長底部反折段具有直接大幅提升球速的效果。為提升性能,宜在製造限制內盡可能加深底部反折段。
態樣
第1態樣:一種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包含:打擊面板及後側本體,兩者形成桿頭本體並包覆中空內腔;頂簷、底部、踵端及趾端,其中:桿頭本體形成前端、後端、頂簷周沿、前趾周沿、後踵周沿及底部周沿;打擊面板設置在前端;打擊面板包含擊球面、與擊球面相反的背面、前緣緊貼底部、自背面向後延伸並形成底部至少一部分的底部反折段以及
打擊面板外周,其中:打擊面板外周包含頂部外周邊緣、踵側外周邊緣、趾側外周邊緣及底部外周邊緣;後側本體形成頂簷的至少一部分、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趾端的至少一部分;後側本體包含在後端自底部延伸至頂簷的後壁、底部橫板及位於踵端的插鞘結構;底部橫板自後側本體向打擊面板凸出且形成底部的一部分;打擊面板的頂部外周邊緣位於桿頭本體的頂簷周沿上,打擊面板的趾側外周邊緣位於桿頭本體的前趾周沿上,且打擊面板的底部外周邊緣與底部橫板接觸;打擊面板是沿打擊面板外周焊接至後側本體;後側本體還包含緊貼底部和後壁的配重墊,其中:配重墊懸伸在底部反折段上方,且配重墊不與底部反折段接觸。
第2態樣:如第1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配重墊是藉由底部橫板而與底部反折段隔開。
第3態樣:如第1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更包含打擊面板表面積,其是在整個打擊面板上於頂部外周邊緣、趾側外周邊緣、踵側外周邊緣與前緣之間測得;其中打擊面板表面積介於5.00平方英吋與6.00平方英吋之間。
第4態樣:如第1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打擊面板包含第一材料,且後側本體包含與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
第5態樣:如第4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第一材料具有第一降伏強度,第二材料具有第二降伏強度;且其中第一降伏強度大於第二降伏強度。
第6態樣:如第5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第一材料的第一降伏強度是介於220ksi與300ksi之間。
第7態樣:如第1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底部橫板包含底部橫板深度介於0.01英吋與0.20英吋之間。
第8態樣:如第1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底部反折段具有底部反折段厚度,且底部橫板具有底部橫板厚度;其中在底部外周邊緣處的底部反折段厚度與底部橫板厚度相同。
第9態樣:如第1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底部反折段的底部反折段深度是在前後方向上從前緣測量至底部外周邊緣;其中底部反折段深度介於0.2英吋與0.4英吋之間。
第10態樣:如第1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底部外周邊緣是底部反折段唯一與後側本體接觸的部分。
第11態樣:如第1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頂簷厚度小於0.060英吋。
第12態樣:一種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包含:打擊面板及後側本體,兩者形成桿頭本體並包覆中空內腔;頂簷、底部、踵端及趾端,其中:桿頭本體形成前端、後端、頂簷周沿、前趾周沿、後踵周沿及底部周沿;打擊面板設置於前端;打擊面板包含擊球面、與擊球面相反的背面、緊貼底部的前緣、自背面向後延伸並形成底部至少一部分的底部反折段以及打擊面板外周,其中:打擊面板外周包含頂部外周邊緣、踵側外周邊緣、趾側外周邊緣及底部外周邊緣;後側本體形成頂簷的至少一部分、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趾端的至少一部分;後側本體包含在後端自底部延伸至頂簷的後壁、底部橫板及位於踵端的插鞘結構;底部橫板自後側本體朝向打擊面板凸出並形成底部的一部分;打擊面板的頂部外周邊緣位於桿頭本體的頂簷周沿上,打擊面板的趾側外周邊緣位於桿頭本體的前趾周沿上,且打擊面板的底部外周邊緣與底部橫板接觸;打擊面板沿打擊面板外周焊接至後側本體;後側本體還包含緊貼底部和後壁的配重墊,其中:配重墊懸伸在底部反折段上,且配重墊並不與底部反折段接觸;配重墊包含面對前端的
前壁、面對頂簷的頂壁及介於前壁與頂壁之間的過渡區域;且前壁是相對於底部斜置。
第13態樣:如第12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配重墊是藉由底部橫板而與底部反折段隔開。
第14態樣:如第12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底部橫板的底部橫板深度介於0.01英吋與0.20英吋之間。
第15態樣:如第12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更包含在配重墊前壁與底部反折段內表面之間測得的銳角;其中該銳角介於30與80度之間。
第16態樣:如第12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更包含形成在配重墊前壁與底部之間的下方內部底切;其中下方內部底切具有下方內部底切深度,其是在前後方向上在於過渡區域與形成在於該前壁與該底部橫板之間的接合處之間測得;且其中下方內部底切深度大於0.100英吋。
第17態樣:一種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包含:打擊面板及後側本體,兩者形成桿頭本體並包覆中空內腔;頂簷、底部、踵端及趾端,其中:桿頭本體形成前端、後端、頂簷周沿、前趾周沿、後踵周沿及底部周沿;打擊面板設置於前端;打擊面板包含擊球面、與擊球面相反的背面、緊貼底部的前緣、自背面向後延伸並形成底部至少一部分的底部反折段以及打擊面板外周,其中:打擊面板外周包含頂部外周邊緣、踵側外周邊緣、趾側外周邊緣及底部外周邊緣;後側本體形成頂簷的至少一部分、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趾端的至少一部分;後側本體包含在後端自底部延伸至頂簷的後壁、底部橫板及位於踵端的插鞘結構;底部橫板自後側本體朝向打擊面板凸出且形成底部的一部分;打擊面板的頂部外周邊緣位於桿頭本體的頂簷周沿上,打擊面板的趾側外周邊緣位於桿頭本體的前趾周沿上,且打擊
面板的底部外周邊緣與底部橫板接觸;打擊面板沿打擊面板外周焊接至後側本體;後側本體還包含緊貼底部及後壁的配重墊,其中:配重墊懸伸在底部反折段上,且配重墊並不與底部反折段接觸;配重墊包含自配重墊前壁朝向打擊面板往前凸出且懸伸在底部反折段上的配重墊延伸部分。
第18態樣:如第17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配重墊是經由底部橫板而與底部反折段隔開。
第19態樣:如第17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配重墊延伸部分包含前向邊緣及朝向底部設置的下表面;其中下方內部底切形成在下表面與底部內表面之間。
第20態樣:如第19態樣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下方內部底切具有下方內部底切深度,其是自配重墊延伸部分的前向邊緣測量至配重墊的前壁;其中下方內部底切深度大於0.100英吋。
對一或多項請求項中的元件所為之替換係構成架構之重建,而非維修。此外,以上所述是針對特定實施例而描述的益處、其他優點及問題解決方案。但上述之益處、其他優點、問題解決方案、及任何可能使得此等益處、優點或解決方案發生或成為明確的一個或多個元件,不應被解讀為任何一個或多個請求項中的重要、必須、或必要之特徵或元件,除非此等益處、優點、解決方案或元件在該請求項中有所記載。
此外,在此所描述的實施例及/或限制,若符合以下條件,則依據貢獻原則並不貢獻予大眾:(1)未明確在請求項中主張者;及(2)依據均等論法則,屬於或可能屬於在請求項中所述之元件及/或限制的均等物。
116:擊球面
118:前緣
130:後側本體
132:頂簷部分
134:後踵部分
136:前趾部分
138:底部部分
140:後壁
146:焊接面
150:打擊面板
152:擊球面部分
154:底部反折段
160:頂部外周邊緣
162:踵側外周邊緣
164:趾側外周邊緣
Claims (20)
- 一種鐵桿型之高爾夫桿頭,包含:一打擊面板及一後側本體,兩者形成一桿頭本體且包覆一中空內腔;一頂簷、一底部、一踵端及一趾端,其中:桿頭本體形成一前端、一後端、一頂簷周沿、一前趾周沿、一後踵周沿及一底部周沿;該打擊面板設置於該前端;該打擊面板包含一擊球面、一與該擊球面相反的背面、一緊鄰該底部的前緣、一自該背面向後延伸並形成該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之底部反折段、及一打擊面板外周,其中:該打擊面板外周包含一頂部外周邊緣、一踵側外周邊緣、一趾側外周邊緣及一底部外周邊緣;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定義一自由踵至趾方向上測量而得之底部反折段寬度;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寬度自該擊球面向後遞減;該後側本體形成該頂簷的至少一部分、該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該趾端的至少一部分;該後側本體包含一在該後端自該底部延伸至該頂簷的後壁、一底部橫板、及一位於該踵端上的插鞘結構;該底部橫板自該後側本體朝向該打擊面板凸出,並形成該底部的一部分;該打擊面板沿該打擊面板外周焊接至該後側本體;該後側本體更包含一緊鄰該底部及該後壁的配重墊,其中:該配重墊包含一面向該前端的前壁、一面向該頂簷的頂壁、及一位於該前壁與該頂壁之間的過渡區域;該前壁相對於該底部構成一角度;該配重墊懸伸在該底部反折段上;該配重墊的該前壁與該底部反折段的一內表面之間的角度為30度到80度之間;該配重墊定義一由該過渡區域與該底部外周邊緣之間測量而得之懸伸距離;且該懸伸距離為大於0.025英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後側本體更包含一後踵塊體與一前趾塊體;其中該後踵塊體位於該內腔之一低踵區域內,且與該踵端、該底部、與該後壁一體成型;且其中該前趾塊體位於該內腔之一低趾區域內,且與該趾端、該底部、與該後壁一體成型。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配重墊至少在該後踵塊體與該前趾塊體之間的一距離中延伸其自身的一大部分。
- 如請求項2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後踵塊體與該前趾塊體為與該配重墊係一體成型。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底部外周邊緣包含一後底部外周邊緣、一踵側底部外周邊緣、與一趾側底部外周邊緣;且其中該踵側底部外周邊緣與該趾側底部外周邊緣係以一角度自該前緣向後延伸。
- 如請求項5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包含一第一錐角,其係自該踵側底部外周邊緣與該前緣之間的內角測量而得;且其中該第一錐角為介於100度至160度之間。
- 如請求項5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包含一第二錐角,其係自該趾側底部外周邊緣與該前緣之間的內角測量而得;且其中該第二錐角為介於100度至160度之間。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更包含一介於1.5英吋至3.0英吋之間的最大底部反折段寬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配重墊是經由該底部橫板而與該底部反折段相分隔。
- 一種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包含:一打擊面板及一後側本體,兩者形成一桿頭本體且包覆一中空內腔;一頂簷、一底部、一踵端及一趾端,其中:該桿頭本體形成一前端、一後端、一頂簷周沿、一前趾周沿、一後種周沿及一底部周沿;該打擊面板設置於該前端;該打擊面板包含一擊球面、一與該擊球面相反的背面、一緊鄰該底部的前緣、一自該背面向後延伸,並形成該底部至少一部分的底部反折段、及一打擊面板外周,其中:該打擊面板外周包含一頂部外周邊緣、一踵側外周邊緣、一趾側外周邊緣及一底部外周邊緣;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定義一於由踵至趾方向上測量而得之底部反折段寬度;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寬度自該擊球面向後方遞減;該後側本體形成該頂簷的至少一部分、該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該趾端的至少一部分;該後側本體包含一在該後端自該底部延伸至該頂簷的後壁、一底部橫板、及一位於該踵端上的插鞘結構;該底部橫板自該後側本體朝向該打擊面板凸出,並形成該底部的一部分;該打擊面板沿該打擊面板外周焊接至該後側本體;該後側本體更包含一緊鄰該底部及該後壁的配重墊,其中:該配重墊包含一面對該前端的前壁、一面對該頂簷的頂壁、及一介於該前壁與該頂壁之間的過渡區域;該前壁相對於該底部構成一角度;該配重墊懸伸在該底部反折段上;一下方內部底切於該配重墊之該前壁與該底部之間形成;該下方內部底切定義一下方內部底切深度,其係於一由前至後方向上,自該過渡區域的一最前點與形成於該前壁和該底部橫板間的一接合點之間測量而得;且該下方內部底切深度係大於0.100英吋。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配重墊是經由該底部橫板而與該底部反折段相分隔。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下方內部底切定義一下方內部底切高度,其係於由該配重墊之該前壁與該底部之該 內表面之間的垂直距離測量而得;且其中該下方內部底切高度係大於0.300英吋。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後側本體更包含一後踵塊體與一前趾塊體;其中該後踵塊體位於該內腔之一低踵區域內,且與該踵端、該底部、與該後壁一體成型;且其中該前趾塊體位於該內腔之一低趾區域內,且與該趾端、該底部、與該後壁一體成型。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配重墊至少在該後踵塊體與該前趾塊體之間的一距離中延伸其自身的一大部分。
-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後踵塊體與該前趾塊體為與該配重墊係一體成型。
-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底部外周邊緣包含一後底部外周邊緣、一踵側底部外周邊緣、與一趾側底部外周邊緣;且其中該踵側底部外周邊緣與該趾側底部外周邊緣係以一角度自該前緣向後延伸。
-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包含一第一錐角,其係自該踵側底部外周邊緣與該前緣之間的內角測量而得;且其中該第一錐角為介於100度至160度之間。
- 如請求項16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包含一第二錐角,其係自該趾側底部外周邊緣與該前緣之間的內角測量而得;且其中該第二錐角為介於100度至160度之間。
- 一種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包含:一打擊面板及一後側本體,兩者形成一桿頭本體並包覆一中空內腔;一頂簷、一底部、一踵端及一趾端,其中:該桿頭本體形成一前端、一後端、一頂簷周沿、一前趾周沿、一後踵周沿及一底部周沿;該打擊面板設置於該前端;該打擊面板包含一擊球面、一與該擊球面相反的背面、一緊鄰該底部的前緣、一自該背面向後延伸,並形成該底部至少一部分的底部反折段、及一打擊面板外周,其中:該打擊面板外周包含一頂部外周邊緣、一踵側外周邊緣、一趾側外周邊緣、及一底部外周邊緣;其中該底部反折段具有一梯形形狀;該後側本體形成該頂簷的至少一部分、該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該趾端的至少一部分;該後側本體包含一在該後端自該底部延伸至該頂簷的後壁、一底部橫板及一位於該踵端上的插鞘結構;該底部橫板自該後側本體朝向該打擊面板凸出並形成該底部的一部分;該打擊面板沿該打擊面板外周焊接至該後側本體;該後側本體更包含一緊鄰該底部及該後壁的配重墊,其中:該配重墊包含一面向該前端的前壁、一面向該頂簷的頂壁、及一位於該前壁與該頂壁之間的圓形過渡區域;該前壁與該底部橫板在接近該底部之處形成一接合部;該前壁相對於該底部構成一角度;該配重墊懸伸在該底部反折段上;且該配重墊不接觸該打擊面板。
- 如請求項19所述的鐵桿型高爾夫桿頭,其中該配重墊經由該底部橫板而與該底部反折段相分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2163140741P | 2021-01-22 | 2021-01-22 | |
US63/140,741 | 2021-01-22 | ||
US63/236,936 | 2021-08-25 | ||
US202163263936P | 2021-11-11 | 2021-11-11 | |
US202163282577P | 2021-11-23 | 2021-11-23 | |
US63/282,577 | 2021-11-2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32485A TW202332485A (zh) | 2023-08-16 |
TWI824953B true TWI824953B (zh) | 2023-12-01 |
Family
ID=8249444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2747A TWI800232B (zh) | 2021-01-22 | 2022-01-22 |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
TW112109415A TWI824953B (zh) | 2021-01-22 | 2022-01-22 |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02747A TWI800232B (zh) | 2021-01-22 | 2022-01-22 |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944879B2 (zh) |
EP (1) | EP4281198A1 (zh) |
JP (1) | JP2024504382A (zh) |
KR (1) | KR20230129561A (zh) |
GB (1) | GB2618481A (zh) |
TW (2) | TWI800232B (zh) |
WO (1) | WO20221598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09022B2 (en) | 2010-03-16 | 2013-04-02 | Nike, Inc. | Iron-type golf club head or other ball striking device |
US10543409B2 (en) * | 2016-12-29 | 2020-01-28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head |
US11559727B2 (en) | 2016-12-29 | 2023-01-24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head |
WO2024040084A1 (en) * | 2022-08-15 | 2024-02-22 |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Golf club head with l-shaped faceplate and weight pad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2007424A (zh) * | 2018-07-27 | 2020-02-16 | 明安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低重心高爾夫球桿頭 |
CN111712307A (zh) * | 2018-02-12 | 2020-09-25 | 帕森斯极致高尔夫有限责任公司 | 高尔夫球杆头和制造高尔夫球杆头的方法 |
JP2020202984A (ja) * | 2019-06-18 | 2020-12-24 | 基宏 蘇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および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958625U (zh) | 1972-08-31 | 1974-05-23 | ||
JPS5431319Y2 (zh) | 1973-10-10 | 1979-10-01 | ||
JPS5527514Y2 (zh) | 1977-07-06 | 1980-07-01 | ||
JPS6188759U (zh) | 1984-11-16 | 1986-06-10 | ||
US4883275A (en) | 1986-07-21 | 1989-11-28 | Lynx Golf, Inc. | Gold club iron head |
JP4129185B2 (ja) * | 2001-05-10 | 2008-08-06 | ノイマーク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 合成的な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を据込み捲縮するための装置 |
JP2004215724A (ja) | 2003-01-10 | 2004-08-05 | Maruman Kk | アイアン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US6875124B2 (en) | 2003-06-02 | 2005-04-05 | Acushnet Company | Golf club iron |
TW595497U (en) | 2003-06-27 | 2004-06-21 | Advanced Int Multitech Co Ltd | Laser welding alignment structure for golf club head |
US7169057B2 (en) * | 2004-01-28 | 2007-01-30 | Macgregor Golf Company | Hollow and metal iron golf club heads |
US7083531B2 (en) | 2004-07-29 | 2006-08-01 | Callaway Golf Company | Iron-type golf club |
TWI263517B (en) | 2005-05-03 | 2006-10-11 | Nelson Prec Casting Co Ltd | Golf club head |
US7247811B2 (en) | 2005-09-14 | 2007-07-24 | Nelson Precision Casting Co., Ltd. | Plasma welding method for a golf club head |
JP2008080095A (ja) | 2006-08-31 | 2008-04-10 | Daiwa Seiko Inc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US7731604B2 (en) | 2006-10-31 | 2010-06-08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iron head |
JP5063163B2 (ja) | 2007-03-30 | 2012-10-31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アイアンゴルフクラブ |
JP2008246086A (ja) | 2007-03-30 | 2008-10-16 | Daiwa Seiko Inc | アイアンゴルフクラブ |
JP5172438B2 (ja) | 2007-04-09 | 2013-03-27 | 株式会社遠藤製作所 | アイアンゴルフクラブ |
JP4958625B2 (ja) | 2007-04-27 | 2012-06-20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アイアンゴルフクラブ |
US7662051B2 (en) | 2007-09-11 | 2010-02-16 | Cindy Rhodes | Golf head |
JP2010005281A (ja) | 2008-06-30 | 2010-01-14 | Bridgestone Sports Co Ltd | アイアン型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US8353785B2 (en) | 2009-04-23 | 2013-01-15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head |
US8088025B2 (en) | 2009-07-29 | 2012-01-03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head |
US8475293B2 (en) * | 2010-09-13 | 2013-07-02 | Acushnet Company | Iron golf club head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
JP5416737B2 (ja) | 2011-05-26 | 2014-02-12 |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 アイアンゴルフクラブ |
JP5902457B2 (ja) | 2011-12-07 | 2016-04-13 | ブリヂストン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US9586105B1 (en) * | 2012-04-19 | 2017-03-07 | Callaway Golf Company | Weighted golf club head |
US9211451B1 (en) * | 2012-04-19 | 2015-12-15 | Callaway Golf Company | Weighted golf club head |
US8257195B1 (en) * | 2012-04-19 | 2012-09-04 | Callaway Golf Company | Weighted golf club head |
US8900070B1 (en) * | 2013-03-07 | 2014-12-02 | Callaway Golf Company | Weighted golf club head |
US8968114B2 (en) * | 2012-05-31 | 2015-03-03 | Nike, Inc. | Golf club head or other ball striking device with weighted body member |
US9044653B2 (en) | 2012-06-08 | 2015-06-02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Iron type golf club head |
US10589154B2 (en) * | 2012-06-27 | 2020-03-17 | Callaway Golf Company | Golf club head having adjustable stress-reducing structures |
US9802089B2 (en) | 2013-03-15 | 2017-10-31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Iron type golf club head and set |
JP5850586B2 (ja) | 2013-09-11 | 2016-02-03 | 美津濃株式会社 | アイアン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及びアイアンゴルフクラブ |
US9492722B2 (en) | 2013-11-12 | 2016-11-15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
US9937395B2 (en) | 2013-11-12 | 2018-04-10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
US9533201B2 (en) | 2014-08-25 | 2017-01-03 | Parsons Xtreme Golf, LLC | Golf club head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golf club heads |
US10874921B2 (en) | 2014-02-20 | 2020-12-29 | Parsons Xtreme Golf, LLC | Golf club head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golf club heads |
US20180236325A1 (en) | 2014-02-20 | 2018-08-23 | Parsons Xtreme Golf, LLC | Golf club head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golf club heads |
US10596425B2 (en) | 2014-02-20 | 2020-03-24 | Parsons Xtreme Golf, LLC | Golf club head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golf club heads |
US9764208B1 (en) | 2016-05-31 | 2017-09-19 | Parsons Xtreme Golf, LLC | Golf club head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golf club heads |
US20180236323A9 (en) | 2014-02-20 | 2018-08-23 | Parsons Xtreme Golf, LLC | Golf club head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golf club heads |
US10729948B2 (en) | 2014-02-20 | 2020-08-04 | Parsond Xtreme Golf, Llc | Golf club head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golf club heads |
US11235211B2 (en) | 2014-02-20 | 2022-02-01 | Parsons Xtreme Golf, LLC | Golf club head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golf club heads |
US20160114229A1 (en) | 2014-10-24 | 2016-04-28 |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Golf club heads with energy storage characteristics |
US20160045792A1 (en) | 2014-08-15 | 2016-02-18 | Acushnet Company | Golf club head |
US11185747B2 (en) | 2014-10-24 | 2021-11-30 |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Golf club head with open back cavity |
KR20180084627A (ko) | 2015-01-05 | 2018-07-25 | 파슨스 익스트림 골프, 엘엘씨 | 골프 클럽 헤드 및 골프 클럽 헤드 제작 방법 |
US10071291B2 (en) | 2015-05-11 | 2018-09-11 |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Golf irons with sealed undercut |
JP6188759B2 (ja) | 2015-09-29 | 2017-08-30 | キャラウェイ・ゴルフ・カンパニ | 重り付き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JP6693175B2 (ja) | 2016-02-29 | 2020-05-13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アイアン型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US10300352B2 (en) | 2016-03-01 | 2019-05-28 |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Iron-type golf club head or other ball striking device |
GB2599017B (en) | 2016-05-12 | 2022-10-12 | Karsten Mfg Corp | Golf club head having a detached faceplate |
US11202946B2 (en) | 2016-07-26 | 2021-12-21 | Acushnet Company | Golf club having a damping element for ball speed control |
US10821338B2 (en) | 2016-07-26 | 2020-11-03 | Acushnet Company | Striking face deflection structures in a golf club |
US10220272B2 (en) | 2016-08-31 | 2019-03-05 | Acushnet Company | Iron golf club with badge |
JP2018093959A (ja) | 2016-12-09 | 2018-06-21 | ブリヂストン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US10625126B2 (en) | 2016-12-29 | 2020-04-21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head |
US10543409B2 (en) | 2016-12-29 | 2020-01-28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head |
JP7138413B2 (ja) * | 2017-04-14 | 2022-09-1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JP7003444B2 (ja) | 2017-05-18 | 2022-01-20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US10039965B1 (en) * | 2017-11-22 | 2018-08-07 | Callaway Golf Company | Iron-type golf club head with damping features |
US11504588B2 (en) | 2018-06-06 | 2022-11-22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Rusty oxidizable metal face golf club head |
EP4445969A2 (en) | 2018-10-12 | 2024-10-16 |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Iron-type golf club head with flex structure |
JP6645569B1 (ja) * | 2018-12-27 | 2020-02-14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JP2022524964A (ja) | 2019-03-01 | 2022-05-11 | カーステン マニュファクチュアリング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多部品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TWM585643U (zh) * | 2019-05-02 | 2019-11-01 | 莊繼舜 | 可增加彈性之球頭 |
US11406882B2 (en) * | 2019-05-10 | 2022-08-09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Iron-type golf club head |
US11458374B2 (en) | 2019-05-10 | 2022-10-04 | Taylor Made Golf Company, Inc. | Golf club |
JP7289735B2 (ja) | 2019-06-24 | 2023-06-12 | ブリヂストンスポーツ株式会社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US11033788B1 (en) | 2020-02-12 | 2021-06-15 | Cobra Golf Incorporated | Iron-type golf club head |
JP7428010B2 (ja) | 2020-02-28 | 2024-02-06 |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EP4139010A4 (en) * | 2020-04-21 | 2024-04-10 | Karste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GOLF CLUB HEADS WITH INTERNAL UNDERCUTS |
-
2022
- 2022-01-22 TW TW111102747A patent/TWI800232B/zh active
- 2022-01-22 TW TW112109415A patent/TWI824953B/zh active
- 2022-01-24 WO PCT/US2022/013571 patent/WO2022159844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1-24 EP EP22743346.3A patent/EP428119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1-24 US US17/583,103 patent/US11944879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1-24 KR KR1020237028367A patent/KR20230129561A/ko unknown
- 2022-01-24 GB GB2312634.5A patent/GB2618481A/en active Pending
- 2022-01-24 JP JP2023544416A patent/JP2024504382A/ja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4-02 US US18/624,493 patent/US20240245962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2307A (zh) * | 2018-02-12 | 2020-09-25 | 帕森斯极致高尔夫有限责任公司 | 高尔夫球杆头和制造高尔夫球杆头的方法 |
TW202007424A (zh) * | 2018-07-27 | 2020-02-16 | 明安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低重心高爾夫球桿頭 |
JP2020202984A (ja) * | 2019-06-18 | 2020-12-24 | 基宏 蘇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および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30129561A (ko) | 2023-09-08 |
EP4281198A1 (en) | 2023-11-29 |
US20220233924A1 (en) | 2022-07-28 |
US20240245962A1 (en) | 2024-07-25 |
TWI800232B (zh) | 2023-04-21 |
TW202235131A (zh) | 2022-09-16 |
TW202332485A (zh) | 2023-08-16 |
US11944879B2 (en) | 2024-04-02 |
GB2618481A (en) | 2023-11-08 |
JP2024504382A (ja) | 2024-01-31 |
WO2022159844A1 (en) | 2022-07-28 |
GB202312634D0 (en) | 2023-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24953B (zh) |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 |
US10213664B2 (en) | Golf club head | |
JP6923550B2 (ja) | フェースプレートの変形を制限するためのサポートを有する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
JP5989509B2 (ja)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及びゴルフクラブ | |
US11020638B2 (en) | Iron-type golf club head | |
US11065511B2 (en) | Golf club hea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240091601A1 (en) | Golf club heads with normalized impact response | |
JP2023038010A (ja) | ゴルフクラブヘッド | |
TWI853785B (zh) |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 |
TWI844490B (zh) |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 |
TW202434344A (zh) | 具有l形打擊面板和動態高擊特徵的高爾夫球桿頭 | |
US11701554B2 (en) | Golf club head | |
KR102657920B1 (ko) | 보강 클럽 헤드 페이스를 구비하는 클럽 헤드와 관련 방법 | |
US20230390613A1 (en) | Golf club head with l-shaped faceplate and weight pad | |
US10369428B2 (en) | Golf club head | |
WO2024040084A1 (en) | Golf club head with l-shaped faceplate and weight pad | |
US11110327B2 (en) | Golf club head | |
US10449425B2 (en) | Golf club he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