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4728B - 非水系墨組成物 - Google Patents

非水系墨組成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4728B
TWI814728B TW107121083A TW107121083A TWI814728B TW I814728 B TWI814728 B TW I814728B TW 107121083 A TW107121083 A TW 107121083A TW 107121083 A TW107121083 A TW 107121083A TW I814728 B TWI814728 B TW I8147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mposition
aqueous ink
metal oxide
oxide nanoparticles
formul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1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6946A (zh
Inventor
菅野裕太
東将之
村梶春香
柴田知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產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6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6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4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47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6Inkjet printing inks based on non-aqueous solv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5/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 C08G61/12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8G61/12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derived from five- or six-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ther than imides derived from five-membere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ith a five-membered ring containing one sulfur atom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5/3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G65/3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derived from phenols
    • C08G65/4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derived from phenols from phenols (I) and other compounds (II), e.g. OH-Ar-OH + X-Ar-X, where X is halogen atom, i.e. leaving group
    • C08G65/4012Other compound (II) containing a ketone group, e.g. X-Ar-C(=O)-Ar-X for polyetherketones
    • C08G65/4056(I) or (II)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5/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5/20Polysulfones
    • C08G75/23Polyethersulfo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03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 C09D11/037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ther than the chemical nature of the bin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pig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8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ther than solvents, pigments or dy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2Electrically conductive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1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rganic subs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6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 H01B1/1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other non-metallic substances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1/124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 H01B1/127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s comprising five-membered aromat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e.g. polypyrroles, polythiophe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20Conductive material dispersed in non-conductive organ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3Hetero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sulfur or selene, e.g. polythiop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1Hom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4Side-groups
    • C08G2261/141Side-chains having aliphatic uni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4Side-groups
    • C08G2261/142Side-chains containing oxygen
    • C08G2261/1424Side-chains containing oxygen containing ether groups, including alkox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4Side-groups
    • C08G2261/145Side-chains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4Side-groups
    • C08G2261/145Side-chains containing sulfur
    • C08G2261/1452Side-chains containing sulfur containing sulfonyl or sulfonate-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22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 C08G2261/3223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hetero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non-condensed containing one or more sulfur atoms as the only heteroatom, e.g. thiop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40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 C08G2261/41Organometallic coupling reactions
    • C08G2261/417Organometallic coupling reactions magnesium-based, e.g. Grignard or McCullough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70Post-treatment
    • C08G2261/79Post-treatment doping
    • C08G2261/792Post-treatment doping with low-molecular weight dop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4Additiv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dditives of the same subgroup in C08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係包含:(a)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b)至少包含(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且d1 <d2 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c)包含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之液體載體;以及本發明關於一種由至少包含前述成分(b-1)及(b-2)且d1 <d2 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所構成之堆積抑制劑及有機EL元件用之壽命延長劑。

Description

非水系墨組成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係至少包含:(a)聚噻吩、(b)至少包含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d1 <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以及(c)液體載體;以及關於一種堆積抑制劑(pile-up inhibitor)及有機EL元件用之壽命延長劑,其係由至少包含: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d1 <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所構成。
例如,在有機系之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聚合物發光二極體(PLED)、磷光有機發光二極體(PHOLED)、及有機光伏打裝置(OPV)般之省能源裝置上雖然具有有用之進歩,但為了提供、商業化用之更加良好之材料加工及/或裝置性能,則必須要更進一步之改良。例如,有機電子機器中所使用之材料之一種有望類型為例如,包含聚噻吩類之導電性聚合物。但,由於該等之在中性及/或導電性狀態下之聚合物之純度、加工性、及不安定性而有可能產生問題。又,可非常良好地控制各種裝置之架構之交互重疊之層所使用之聚合物之溶解度(例如,特定裝置架構中之鄰接層間之正交或交互溶解度特性(orthogonal or alternating solubility properties))則為十分重要。例如,亦已知可作為電洞注入層(HIL)及電洞輸送層(HTL)之該等層在考慮到競合之要求,又非常薄但高品質薄膜之必要性時,則會有出現困難問題之情況。
典型之OLED裝置層合中,如包含PEDOT:PSS之HIL般之大致之p型摻雜聚合物HIL之折射率雖為1.5前後,但發光材料一般係具有大幅較大(1.7以上)之折射率。其結果係在EML/HIL(或HTL/HIL)及HIL/ITO界面下由於會引起加算性內部全反射,故導致光抽出效率降低。
藉由控制溶解性、熱/化學安定性及電子能量準位(HOMO及LUMO等)等之電洞注入層及電洞輸送層之特性,而使該等化合物適合於不同用途,且為了作成能夠使其適合於與發光層、光活性層及電極等不同化合物一同發揮功用之對於良好平台系統之未解決之需求逐漸提高。良好之溶解度、溶劑棘手性(intractability)、及熱安定性之特性則為重要。又重要的係在特性之中以可保持高透明度、低吸收率、低內部反射、OLED系統內之低動作電壓、及更長壽命等,並同時可調整HIL之電阻及HIL層之厚度。可構築為了特定應用之系統,及可提供此種特性之必要平衡也為重要。
作為使用如前述之導電性聚合物,以HIL及HIL為首之形成有機EL元件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一個方法,已知有主要係藉由將由使導電性聚合物分散或溶解之液體載體所構成之墨組成物塗佈於基板上(諸多之情況,正確而言係在形成於基板上之薄膜電極上)而形成塗膜,使取得之塗膜乾燥並去除液體載體,進而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有機EL元件由於係與水分之接觸而劣化,故此墨組成物係以非水系為佳。並且,以改善電荷輸送性薄膜或使用其之有機EL元件之各種特性等為目的,已提出具有各種組成之非水系墨組成物。
專利文獻1揭示已添加胺化合物之非水系墨組成物。該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胺化合物之存在不僅賦予具有良好儲藏壽命與安定性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且由該非水系墨組成物所形成之薄膜顯示優異均質性,又包含由該非水系墨組成物所形成之HIL之OLED裝置也展現良好性能。
專利文獻2及3揭示已添加金屬及/或半金屬奈米粒子之非水系墨組成物。該等奈米粒子係有用於有機EL元件中之亮度、熱安定性、電洞注入性等之特性改善,或減低每個製品之特性偏差等。
已知有多種用來塗佈此種非水系墨組成物之方法。作為此種方法之一例,可舉出如使非水系墨組成物作為微小液滴從噴嘴吐出,而附著於被塗佈物之噴墨法(液滴吐出法)。以有機EL元件之製造為目的,使用噴墨法在基板上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時,通常採用在已形成於基板上之薄膜電極(諸多之情況,已圖型化之薄膜電極)上形成提(隔壁),薄膜電極上之必要之區域係以被提所包圍之膜形成區域製成,且僅對該膜形成區域,藉由噴墨法塗佈非水系墨組成物而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之方法。
藉由以上操作所形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係以其之厚度遍布薄膜全體皆係均勻狀態為佳。但現實上,尤其藉由使用如上述之提之方法來形成時,電荷輸送性薄膜會有成為厚度不均勻之狀態之情況。作為該種狀態之一例,可舉出如經形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周邊部厚度係沿著從薄膜中央朝向邊端之方向增加之狀態。此係歸因於由於塗佈於前述膜形成區域內之非水系墨組成物爬上提之側面,而形成之塗膜周圍之厚度變成沿著從塗膜中央朝向邊端(換言之,塗膜與提之側面接觸之部分)之方向增加之狀態,且從位於此狀態之塗膜所形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則會如前述般變成厚度不均勻之狀態。本說明書中,因此將非水系墨組成物爬上提之側面之現象稱為「堆積現象」或單稱為「堆積(pile-up)」。
為了作成使經塗佈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不會附著於提之側面,而在膜形成區域內形成厚度均勻之塗膜,通常實施:   賦予將提之與非水系墨組成物(塗膜)接觸之側面作成相對於非水系墨組成物為顯示撥液性用之處理(例如,規定之電漿處理),又賦予將成為膜形成區域之基板(薄膜電極)表面作成相對於非水系墨組成物為顯示親液性用之處理(例如,其他規定之電漿處理)。本說明書中,將受到此種處理之基板稱為「附撥液堤基板」。但,即便使用附撥液堤基板,仍尚有無法充分抑制堆積現象之情況。
如先前所述,以改善電荷輸送性薄膜,或使用此之有機EL元件之各種特性之改善等為目的,通常會對非水系墨組成物添加各種附加性成分,但根據所添加之成分,會有引起堆積現象之情況。實際上,如後述般,本發明者等發現在某特定條件下,對非水系墨組成物添加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時,則堆積現象之產生會變得顯著。
因堆積現象所產生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厚度不均勻性會有產生,因通過薄膜厚度已增加部分所產生之電氣缺陷(漏電流之產生、短路等)之憂慮,且係此聯繫到有機EL元件之壽命縮短。又,此種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厚度不均勻性會造成與此相鄰之發光層之厚度不均勻性,且此係與前述電氣缺陷相加,而導致有引起有機EL元件之發光不均之可能性。
作為抑制堆積現象之手段,例如,已提出如適當地調節墨組成物之液體載體之組成(參照專利文獻4及5)。但,此情況之墨組成物係僅由液體載體與導電性物質所構成者,而並非係蓄意去抑制如前述般之經添加附加性成分之墨組成物之堆積現象者。
即,至今並未知悉關於以改善電荷輸送性薄膜或有機EL元件之特性等為目的之抑制經附加性成分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之堆積現象之手段。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6/171935號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7/014945號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7/014946號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6/140205號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5-185640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該狀況下,本發明者等為了開發抑制如前述般之經添加附加性成分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之堆積現象的手段,而進行了精心研究。其結果係令人意外地,本發明者等發現在對特定之聚噻吩(導電性聚合物)與液體載體之組合添加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而成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中,在同組成物中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分散狀態與堆積現象之產生之間具有相關性,分散狀態若越為均勻,則有堆積現象之產生就會變得越顯著之傾向。
本發明者等又發現,由於可認為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分散狀態係反映出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粒度分布,若粒度分布越狹窄,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分散狀態變得越均勻,故藉由使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粒度分布適當地變寬廣,使分散狀態適當地受到控制,即變得能抑制堆積現象。
本發明者等又發現,作為該種具有適當寬廣粒度分布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藉由使用包含至少2種之一次粒子徑互為相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即變得能大幅抑制堆積現象,且容易取得厚度均勻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本發明者等更發現,在不使用如前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時,即使堆積現象受到抑制,但取得之有機EL元件之某種特性,例如電流效率卻有降低之傾向,相對於此在使用如前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時,意外地有機EL元件之特性並不會過度降低。   根據以上之嶄新知識見解,進而完成了本發明。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係不使有機EL元件之特性過度降低,且賦予厚度均勻之電荷輸送性薄膜。   本發明之其他目的在於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用之堆積抑制劑及有機EL元件用之壽命延長劑,其係不使有機EL元件之特性過度低下。   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之諸目的、諸特徵以及諸利益係從參照附件之圖式同時進行之以下之詳細說明及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內容,即能清楚知悉。
即,本發明提供下述之發明。
1.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   (a)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   (b)包含至少下述(b-1)及(b-2),且平均一次粒子徑d1 與d2 具有d1 <d2 之關係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   (c)包含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之液體載體;[式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H、烷基、氟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O-[Z-O]p -Re (式中,   Z係根據情況為經鹵化之伸烴基,   p為1以上,又   Re 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
2.前項1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 為小於15nm,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2 為10nm以上。
3.如前項1或2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 為3nm以上未滿15nm,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2 為10nm以上30nm以下。
4.如前項1~3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 及d2 滿足式d2 /d1 >1.5所示之關係。
5.如前項1~4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 及d2 滿足式d2 /d1 >2.0所示之關係。
6.如前項1~5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與前述聚噻吩(a)之總和重量,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之量為1重量%~98重量%。
7.如前項1~6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中,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與前述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之重量比(b-1)/(b-2)為0.001~1000之範圍。
8.如前項1~7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及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係各自獨立包含B2 O3 、B2 O、SiO2 、SiO、GeO2 、GeO、As2 O4 、As2 O3 、As2 O5 、Sb2 O3 、TeO2 、SnO2 、SnO,或該等之混合物。
9.如前項8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及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之兩者皆包含SiO2
10.如前項1~9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液體載體為包含1種以上之二醇系溶劑(A),與,二醇系溶劑除外之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B)之液體載體。
11.如前項10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二醇系溶劑(A)為二醇醚類、二醇單醚類或二醇類。
12.如前項10或11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有機溶劑(B)為腈類、醇類、芳香族醚類,或芳香族烴類。
13.如前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H、氟烷基、-O[C(Ra Rb )-C(Rc Rd )-O]p -Re 、-ORf ;在此,個別之Ra 、Rb 、Rc 、及Rd 係各自獨立為H、鹵素、烷基、氟烷基、或芳基;Re 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p為1、2、或3;又Rf 為烷基、氟烷基、或芳基。
14.如前項13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 為H,且R2 為H以外者。
15.如前項13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 及R2 雙方皆為H以外者。
16.如前項15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O[C(Ra Rb )-C(Rc Rd )-O]p -Re ,或-ORf
17.如前項15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 及R2 雙方皆為-O[C(Ra Rb )-C(Rc Rd )-O]p -Re
18.如前項16或17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個別之Ra 、Rb 、Rc 、及Rd 係各自獨立為H、(C1 -C8 )烷基、(C1 -C8 )氟烷基,或苯基;且Re 為(C1 -C8 )烷基、(C1 -C8 )氟烷基,或苯基。
19.如前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噻吩包含、選自由下述式:所示之基,及該等之組合所成群之重複單位。
20.如前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噻吩為經磺化者。
21.如前項20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噻吩為磺化聚(3-MEET)。
22.如前項1~21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噻吩在基於重複單位之總重量,以多於50重量%,典型為多於80重量%,更典型為多於90重量%,再更典型為多於95重量%之量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
23.如前項1~2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更包含合成聚合物,該合成聚合物包含1種以上之酸性基。
24.如前項23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合成聚合物為聚合物酸,該聚合物酸包含1個以上之重複單位,該重複單位包含:被至少1個氟原子及至少1個磺酸(-SO3 H)殘基所取代之至少1個烷基或烷氧基,且係根據情況被至少1個醚鍵(-O-)基所中斷之烷基或烷氧基。
25.如前項24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合物酸包含符合式(II)之重複單位及符合式(III)之重複單位;[式中,   個別之R5 、R6 、R7 、R8 、R9 、R10 、及R11 係獨立為H、鹵素、氟烷基、或全氟烷基;又   X為-[OC(Rh Ri )-C(Rj Rk )]q -O-[CRl Rm ]z -SO3 H,且個別之Rh 、Ri 、Rj 、Rk 、Rl 及Rm 係獨立為H、鹵素、氟烷基,或全氟烷基;q為0~10;又z為1~5]。
26.如前項23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合成聚合物為聚醚碸,該聚醚碸包含1個以上之重複單位,該重複單位包含至少1個磺酸(-SO3 H)殘基。
27.如前項1~26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更包含1種以上之胺化合物。
28.如前項27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胺化合物包含: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與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以外之胺化合物。
29.如前項28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以外之胺化合物為第一級烷基胺化合物。
30.如前項29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第一級烷基胺化合物為選自由乙基胺、n-丁基胺、t-丁基胺、n-己基胺、2-乙基己基胺、n-癸基胺及乙二胺所成群之至少1種。
31.如前項30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第一級烷基胺化合物為2-乙基己基胺或n-丁基胺。
32.一種堆積抑制劑,其係由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所構成,且係用來抑制若將該堆積抑制劑添加至非水系墨組成物,將該非水系墨組成物塗佈於撥液堤(liquid-repellent bank)基板上使其乾燥而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時之堆積現象者,其中   該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係至少包含下述(b-1)及(b-2),且平均一次粒子徑d1 與d2 具有d1 <d2 之關係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33.如前項32之堆積抑制劑,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 及d2 滿足式d2 /d1 >1.5所示之關係。
34.如前項32或33之堆積抑制劑,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 及d2 滿足式d2 /d1 >2.0所示之關係。
35.如前項32~34中任一項之堆積抑制劑,其中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及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係各自獨立包含B2 O3 、B2 O、SiO2 、SiO、GeO2 、GeO、As2 O4 、As2 O3 、As2 O5 、Sb2 O3 、TeO2 、SnO2 、SnO,或該等之混合物。
36.如前項35之堆積抑制劑,其中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及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之雙方皆包含SiO2
37.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   (a)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   (b)包含至少下述(b-1)及(b-2),且平均一次粒子徑d1 與d2 具有d1 <d2 之關係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   (c)包含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之液體載體;   (d)包含1種以上之酸性基之合成聚合物;   (e)1種以上之胺化合物;[式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H、烷基、氟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O-[Z-O]p -Re (式中,   Z係根據情況為經鹵化之伸烴基(hydrocarbylene),   p為1以上,又   Re 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
38.一種壽命延長劑,其係由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所構成之有機EL元件用之壽命延長劑,且該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係包含至少下述(b-1)及(b-2),且係平均一次粒子徑d1 與d2 具有d1 <d2 之關係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39.如前項38之壽命延長劑,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 及d2 滿足式d2 /d1 >1.5所示之關係。
40.如前項38或39之壽命延長劑,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 及d2 滿足式d2 /d1 >2.0所示之關係。 [發明之效果]
使用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時,由於再將此塗佈於撥液堤基板使其乾燥,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之際之堆積現象受到抑制,故可容易取得厚度均勻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並且,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並無使有機EL元件之特性過度降低之情況。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a」(1)、「an」(一)、或「the」(該)之用語在未特別界定時,意指「1種(1個)以上」或「至少1種(1個)」。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包含(comprises)」之用語係包括「實質上由~所構成」及「由~所構成」。「包括~(comprising)」之用語係包含「本質上由~所構成」及「由~所構成」。
「無~(free of)」之敘述句係意指藉由該句所修飾之材料並無外部添加,及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藉由公知之分析手法(例如,氣體或液體層析法、分光光度法、光學顯微鏡法等)而可觀測之能檢測出之量之該材料並不存在。
各種刊行物係通過本發明而引用結合到本發明中。若藉由引用而導入於本說明書中之該刊行物之任意語文之意義,與本發明之語文之意義相互矛盾,在未特別定義時,則係以本發明之語文之意義為優先者。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關於有機基「(Cx -Cy )」(在此,x及y係分別為整數)之用語係意指此基為1個之基上可包含碳原子x個至碳原子y個為止。
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烷基」之用語係意指一價之直鏈或分枝之飽和烴基,更典型為意指一價之直鏈或分枝之飽和(C1 -C40 )烴基、例如,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己基、2-乙基己基、辛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三十烷基、及四十烷基等。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時,「氟烷基」之用語係意指經1個以上之氟原子取代之與本說明書中同義之烷基,更典型為意指(C1 -C40 )烷基。氟烷基之例係包括例如,二氟甲基、三氟甲基、全氟烷基、1H,1H,2H,2H-全氟辛基、全氟乙基、及-CH2 CF3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伸烴基(hydrocarbylene)」之用語係意指藉由從烴,典型為(C1 -C40 )烴去除2個氫原子所形成之二價之基。伸烴基可為直鏈、分枝或環狀,且亦可為飽和或不飽和。伸烴基之例包括亞甲基、伸乙基、1-甲基伸乙基、1-苯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1,2-苯、1,3-苯、1,4-苯、及2,6-萘,但不限於此等。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烷氧基」之用語係意指表示作為-O-烷基(在此,烷基係與本說明書中同義)之一價之基。烷氧基之例係包含甲氧基、乙氧基、n-丙氧基、異丙氧基、n-丁氧基、異丁氧基、及tert-丁氧基,但不限於此等。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芳基」之用語係意指含有1個以上之6員碳環之一價不飽和烴基,且此不飽和係能藉由3個共軛雙鍵來表示之基。芳基包括單環式芳基及多環式芳基。多環式芳基係指含有2個以上之6員碳環之一價不飽和烴基,且此不飽和係能藉由3個共軛雙鍵來表示之基,且鄰接之環係藉由1個以上之鍵或二價交聯基而相互結合,或一同成為進行縮合之基。芳基之例包含苯基、蒽基、萘基、菲基、茀基、及芘基,但不限於此等。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芳氧基」之用語係意指表示作為-O-芳基(在此,芳基係與本說明書中同義)之一價之基。芳氧基之例包含苯氧基、蒽氧基、萘氧基、菲氧基、及茀氧基,但不限於此等。
本說明書記載之任意之取代基或基為1個以上之碳原子,且可藉由1個以上之相同或相異之本說明書記載之取代基,根據情況而受到取代。例如,伸烴基亦可更受到芳基或烷基取代。本說明書記載之任意之取代基或基又為1個以上之碳原子,且可藉由選自由例如,F、Cl、Br、及I之鹵素;硝基(NO2 )、氰基(CN)、以及羥基(OH)所成群之1個以上之取代基,根據情況而受到取代。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電洞載體化合物」係指、可使電洞之移動變得容易(即,正電荷載體)或,且/或例如,電子裝置中能阻擋電子移動之任意之化合物。電洞載體化合物係在電子裝置,典型為有機電子裝置(例如,有機發光裝置等)之層(HTL)、電洞注入層(HIL)及電子阻擋(EBL)中所包含之有用化合物。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電洞載體化合物、例如,有關聚噻吩之「經摻雜」之用語係意指此電洞載體化合物係受到,藉由摻質而被促進之化學轉換,典型為氧化或還原反應,更典型為氧化反應。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摻質」之用語係指使電洞載體化合物,例如,聚噻吩進行氧化或還原,典型為進行氧化之物質。本說明書中,將電洞載體化合物受到藉由摻質而被促進之化學轉換,典型為氧化或還原反應,更典型為氧化反應之程序稱為「摻雜反應」或單純為「摻雜」。摻雜係改變聚噻吩之特性,此特性可包括電特性(電阻率及功函數等)、機械特性、及光學特性,但不限於此等。摻雜反應之過程中,電洞載體化合物進行帶電,又作為摻雜反應之結果,摻質係相對於經摻雜之電洞載體化合物而變成反荷電之相對離子。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物質在為了能被稱之為摻質,必須係使電洞載體化合物進行化學反應,或進行氧化,或進行還原,典型為進行氧化。不與電洞載體化合物反應,但能作為相對離子而作用之物質在本發明中並不視為摻質。因此,有關電洞載體化合物,例如,聚噻吩之「未經摻雜」之用語係意指此電洞載體化合物並未受到本說明書記載之摻雜反應。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   (a)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   (b)包含至少下述(b-1)及(b-2),且平均一次粒子徑d1 與d2 具有d1 <d2 之關係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   (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   (c)包含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之液體載體;[式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H、烷基、氟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O-[Z-O]p -Re (式中,   Z係根據情況為經鹵化之伸烴基,   p為1以上,又   Re 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
本發明之墨組成物為非水系。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非水系」係意指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水之總量係相對於非水系墨組成物之總量為0~2重量%。典型為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水之總量係相對於非水系墨組成物之總量為0~1重量%,更典型為0~0.5重量%。在某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中實質上並不存在有水。
適合於本揭示內容所使用之聚噻吩為包含符合式(I):
[式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H、烷基、氟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O-[Z-O]p -Re (式中,Z係根據情況為經鹵化之伸烴基,p為1以上,又Re 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之重複單位。
在某實施態樣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H、氟烷基、-O[C(Ra Rb )-C(Rc Rd )-O]p -Re 、-ORf ;在此,個別之Ra 、Rb 、Rc 、及Rd 係各自獨立為H、鹵素、烷基、氟烷基、或芳基;Re 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p為1、2、或3;又Rf 為烷基、氟烷基、或芳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R1 為H,又R2 為H以外者。此種實施態樣中,重複單位係由3-取代噻吩所衍生者。
聚噻吩可為位置隨機(regiorandom)型或位置規則(regioregular)型化合物。由於其之非對稱構造,自3-取代噻吩之聚合,而生成出含有重複單位間具有3種可能性之位置化學結合之聚噻吩構造之混合物。在2個噻吩環結合時能利用之此3種之配向為2,2’、2,5’、及5,5’耦合。2,2’(即,頭-頭)耦合及5,5’(即,尾-尾)耦合係稱為位置隨機性型耦合。相較於此,2,5’(即,頭-尾)耦合係稱為位置規則性型耦合。位置規則性(regioregularity)之程度係可為例如,約0~100%、或約25~99.9%、或約50~98%。位置規則性係可藉由例如,使用NMR分光法等之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公知之標準法來決定。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噻吩為位置規則性型。在某些實施態樣中,聚噻吩之位置規則性可為至少約85%,典型可為至少約95%,更典型可為至少約98%。在某些實施態樣中,位置規則性之程度係可為至少約70%,典型可為至少約80%。並且在其他實施態樣中,位置規則性型聚噻吩具有至少約90%之位置規則性之程度,典型為至少具有約98%之位置規則性之程度。
3-取代噻吩單體(包含由該單體所衍生之聚合物)係既有市售品,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藉由公知方法進行製造。例如,McCullough等之美國專利第6,602,974號及McCullough等之美國專利第6,166,172號已提供,包括具有側基之位置規則性型聚噻吩之合成方法、摻雜法、及聚合物特性評價。
在其他實施態樣中,R1 及R2 之兩者皆為H以外者。在此種實施態樣中,重複單位係由3,4-二取代噻吩所衍生者。
在某實施態樣中,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 -O[C(Ra Rb )-C(Rc Rd )-O]p -Re 、或-ORf 。在某實施態樣中,R1 及R2 係兩者皆為-O[C(Ra Rb )-C(Rc Rd )-O]p -Re 。R1 及R2 係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
在某實施態樣中,個別之Ra 、Rb 、Rc 、及Rd 係各自獨立為H、(C1 -C8 )烷基、(C1 -C8 )氟烷基、或苯基;又Re 為(C1 -C8 )烷基、(C1 -C8 )氟烷基、或苯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R1 及R2 係各自為-O[CH2 -CH2 -O]p -Re 。在某實施態樣中,R1 及R2 係各自為 -O[CH(CH3 )-CH2 -O]p -Re
在某實施態樣中,Re 為甲基、丙基、或丁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噻吩為包含選自由下述式所示之基、及該等之組合所成群之重複單位。
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應屬明顯之事項,下述式:
所示之重複單位係由下述式:
3-(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噻吩[本說明書中稱為3-MEET]   所示之構造表示之單體所衍生者;下述式:
所示之重複單位係由下述式:
3,4-雙(2-(2-丁氧基乙氧基)乙氧基)噻吩[本說明書中稱為3,4-二BEET]所示之構造表示之單體所衍生者;又下述式:
所示之重複單位係由下述式:
3,4-雙((1-丙氧基丙烷-2-基)氧基)噻吩[本說明書中稱為3,4-二PPT]所示之構造表示之單體所衍生者。
3,4-二取代噻吩單體(包括由該單體所衍生之聚合物)為既有市售品,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藉由公知之方法進行製造。例如,3,4-二取代噻吩單體係可藉由使3,4-二溴噻吩,與能以式:HO-[Z-O]p -Re 或HORf [式中、Z、Re 、Rf 及p係與本說明書中為同義]賦予之化合物之金屬鹽,典型為鈉鹽進行反應而生成。
3,4-二取代噻吩單體之聚合最初係藉由使3,4-二取代噻吩單體之2及5位溴化,而形成對應之3,4-二取代噻吩單體之2,5-二溴衍生物來實施。其次,藉由在鎳觸媒之存在下之3,4-二取代噻吩之2,5-二溴衍生物之GRIM(格林納複分解,Grignard metathesis)聚合,而可取得聚合物。此種方法係記載於例如,美國專利第8,865,025號,且其之全體內容引用導入至本說明書中。使噻吩單體聚合之其他已知之方法係如作為氧化劑係使用如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般之不含有金屬之有機氧化劑,或,使用例如氯化鐵(III)、氯化鉬(V)、及氯化釕(III)般之過渡金屬鹵化物,之由氧化聚合所成者。
被轉換成金屬鹽,典型為鈉鹽,又能使用於生成3,4-二取代噻吩單體之具有式:HO-[Z-O]p -Re 或HORf 之化合物之例係包括:三氟乙醇、乙二醇單己基醚(己基溶纖劑)、丙二醇單丁基醚(Dowanol PnB)、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基卡必醇)、二丙二醇n-丁基醚(Dowanol DPnB)、二乙二醇單苯基醚(苯基卡必醇)、乙二醇單丁基醚(丁基溶纖劑)、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丁基卡必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Dowanol DPM)、二異丁基甲醇、2-乙基己基醇、甲基異丁基甲醇、乙二醇單苯基醚(Dowanol Eph)、丙二醇單丙基醚(Dowanol PnP)、丙二醇單苯基醚(Dowanol PPh)、二乙二醇單丙基醚(丙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單己基醚(己基卡必醇)、2-乙基己基卡必醇、二丙二醇單丙基醚(Dowanol DPnP)、三丙二醇單甲基醚(Dowanol TPM)、二乙二醇單甲基醚(甲基卡必醇)、及三丙二醇單丁基醚(Dowanol TPnB),但不限於此等。
本揭示內容之具有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在接續由聚合所成之其之形成後,可更加進行修飾。例如,具有由3-取代噻吩單體所衍生之1種以上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亦可具有氫能被如因磺化所成之磺酸基 (-SO3 H)般之取代基所取代之1個以上之部位。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與聚噻吩關聯之「磺化」之用語係意指該聚噻吩係包含1個以上之磺酸基(-SO3 H)。典型為-SO3 H基之硫原子係直接結合在聚噻吩之基本骨架上,而並非結合於側基上。就本揭示內容之目的而言,側基係為即便算理論上或實際上從聚合物脫離,仍不會縮短聚合物鏈之長度之一價基。磺化噻吩聚合物及/或共聚物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係可使用公知之任意方法進行製造。例如,聚噻吩係可藉由使聚噻吩與例如,發煙硫酸、硫酸乙醯基、吡啶SO3 等之磺化試藥進行反應而磺化。其他之例係可使用磺化試藥而將單體磺化,其次藉由已知之方法及/或本說明書記載之方法進行聚合。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應屬明顯事項,磺酸基係在鹼性化合物,例如,鹼金屬氫氧化物、氨及烷基胺(例如,單-、二-及三烷基胺、例如,三乙基胺等)之存在下,而能達成對應之鹽或加成物之形成。故,與聚噻吩關聯之「磺化」之用語係包括:此聚噻吩亦可包含1個以上之-SO3 M基(在此,M可為鹼金屬離子(例如,Na+ 、Li+ 、K+ 、Rb+ 、Cs+ 等)、銨(NH4 + )、單-、二-、及三烷基銨(三乙基銨等))之意義。
共軛聚合物之磺化及磺化共軛聚合物(包含磺化聚噻吩)係記載於Seshadri等之美國專利第8,017,241號中,並將其之全體內容藉由引用導入於本說明書中。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噻吩係受到磺化。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噻吩為磺化聚(3-MEET)。
本開示內容所使用之聚噻吩可為均聚物或共聚物(統計上包括無規、梯度、及嵌段共聚物)。作為包含單體A及單體B之聚合物,嵌段共聚物係例如包括,A-B二嵌段共聚物、A-B-A三嵌段共聚物、及-(AB)n -複嵌段共聚物。聚噻吩亦可包含由其他類型之單體(例如,噻吩並噻吩、硒吩(selenophene)、吡咯、呋喃、碲吩(tellurophene)、苯胺、芳基胺、及伸芳基(例如,伸苯基、伸苯基乙烯、及茀等)等)所衍生之重複單位。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噻吩係在基於重複單位之總重量,以多於50重量%,典型為多於80重量%,更典型為多於90重量%,更加典型為多於95重量%之量來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
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屬明顯事項,因應聚合所使用之出發單體化合物之純度,所形成之聚合物亦可含有由雜質所衍生之重複單位。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均聚物」之用語係意指、包含由1種類型之單體所衍生之重複單位之聚合物者,但亦可含有由雜質所衍生之重複單位。在某實施態樣中,聚噻吩係基本上全部之重複單位為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即係均聚物。
聚噻吩典型為具有在約1,000~1,000,000 g/mol之間之數平均分子量。更典型為該共軛聚合物具有約5,000~100,000g/mol之間之數平均分子量,更加典型為具有約10,000~約50,000g/mol之間之數平均分子量。數平均分子量係可藉由例如凝膠滲透層析般之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公知之方法進行決定。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將前述聚噻吩以還原劑進行處理後才使用。   聚噻吩等之共軛聚合物在構成該等重複單位之一部分中,其之化學構造有成為稱之為「醌型構造」(quinoid structure)之氧化型之構造之情況。用語「醌型構造」係相對於用語「類苯(Benzenoid)構造」所使用者,且係意指相對於包含芳香環之構造即後者,前者在其芳香環內之雙鍵會移動至環外(其結果係芳香環消失),而形成出與殘留於環內之其他雙鍵共軛之2個環外雙鍵之構造。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該等兩構造之關係係可容易從苯醌與氫醌之構造之關係來理解者。關於種種共軛聚合物之重複單位之醌型構造,對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為周知事項。將對應前述式(I)所示之聚噻吩之重複單位的醌型構造展示於下述式(I’)。[式中,R1 及R2 係如同在式(I)中所定義者。]
此醌型構造係藉由前述摻雜反應來產生,且係成為對聚噻吩等之共軛聚合物賦予電荷輸送性之被稱為「極子構造」及「雙極子構造」之構造之一部分者。該等之構造為公知事項。在製作有機EL元件中必須導入「極子構造」及/或「雙極子構造」,實際上在製作有機EL元件作成時,在將由電荷輸送性清漆所形成之電荷輸送性薄膜進行燒成處理時,蓄意地引起前述之摻雜反應來達成此一導入。在引起此摻雜反應之前之共軛聚合物中會有包含醌型構造,認為係共軛聚合物在其製造過程(尤其,在磺化共軛聚合物之情況,其之磺化步驟)中,已引起與摻雜反應同等之非蓄意之氧化反應所致。
聚噻吩所包含之醌型構造之量,與聚噻吩對有機溶劑之分散性之間具有相關性,醌型構造之量變多時,則分散性降低。因此,由非水系墨組成物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後導入醌型構造並不會產生問題,但在由於前述之非蓄意之氧化反應而對聚噻吩導入過多醌型構造時,則會對非水系墨組成物之製造造成障礙。已知聚噻吩對於有機溶劑之分散性會因各個製品而具有偏差,其之原因之一被認為係由於前述之非蓄意之氧化反應而被導入於聚噻吩之醌型構造之量會因個別聚噻吩之製造條件之差異而改變所致。   因此,若將聚噻吩供給至使用還原劑之還原處理,即使聚噻吩被導入過多醌型構造,仍由於藉由還原而醌型構造減少,且聚噻吩對有機溶劑之分散性提升,故變得能安定地製造賦予均質性優異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良好非水系墨組成物。
此還原處理使用之還原劑只要能將、前述式(I’)所示之聚噻吩之醌型構造予以還原,而轉換成非氧化型之構造,即,前述式(I)所示之聚噻吩之類苯構造者,即無特別限制,以使用例如,氨水、胼等為佳。還原劑之量係相對於應處理之聚噻吩100重量份,通常為0.1~10重量份,以0.5~2重量份為佳。
還原處理之方法及條件並無特別限制。例如,適當之溶劑之存在下或非存在下,藉由單純使聚噻吩與還原劑接觸,即可進行該處理。通常係藉由在使聚噻吩在28%氨水中進行攪拌(例如,室溫中隔夜)等之相對溫和之條件下之還原處理,而聚噻吩對有機溶劑之分散性就會充分提升。   聚噻吩經磺化之情況,因應必要,亦可在轉換成對應磺化聚噻吩之銨鹽,例如三烷基銨鹽(磺化聚噻吩胺加成物)後,送至還原處理。
尚且,藉由此還原處理,聚噻吩對溶劑之分散性產生變化之結果,在處理開始時並未溶解於反應系統中之聚噻吩在處理結束時會有溶解之情況。在此種情況下,藉由將聚噻吩與非相溶性之有機溶劑(丙酮、異丙基醇等)添加至反應系統,使聚噻吩之沉澱產生並進行過濾等之方法,而可回收聚噻吩。
本揭示內容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係根據情況可更包含其他之電洞載體化合物。
任選之電洞載體化合物例如包括低分子量化合物或高分子量化合物。任選之電洞載體化合物可為非聚合物亦可為聚合物。非聚合物電洞載體化合物包括交聯性低分子及未交聯之低分子,但不限於此等。非聚合物電洞載體化合物之例係包括:N,N’-雙(3-甲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CAS#65181-78-4);N,N’-雙(4-甲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N,N’-雙(2-萘基)-N,N’-雙(苯基聯苯胺)(CAS#139255-17-1);1,3,5-參(3-甲基二苯基胺基)苯(亦稱為m-MTDAB);N,N’-雙(1-萘基)-N,N’-雙(苯基)聯苯胺(CAS#123847-85-8、NPB);4,4’,4”-參(N,N-苯基-3-甲基苯基胺基)三苯基胺(亦稱為m-MTDATA,CAS#124729-98-2);4,4’N,N’-二苯基咔唑(亦稱為CBP,CAS#58328-31-7);1,3,5-參(二苯基胺基)苯;1,3,5-參(2-(9-乙基咔唑-3)伸乙基)苯;1,3,5-參[(3-甲基苯基)苯基胺基]苯;1,3-雙(N-咔唑)苯;1,4-雙(二苯基胺基)苯;4,4’-雙(N-咔唑)-1,1’-聯苯;4,4’-雙(N-咔唑)-1,1’-聯苯;4-(二苄基胺基)苯甲醛-N,N-二苯基腙;4-(二乙基胺基)苯甲醛 二苯基腙;4-(二甲基胺基)苯甲醛 二苯基腙;4-(二苯基胺基)苯甲醛 二苯基腙;9-乙基-3-咔唑甲醛二苯基腙;銅(II)酞花青;N,N’-雙(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聯苯胺;N,N’-二[(1-萘基)-N,N’-二苯基]-1,1’-聯苯基)-4,4’-二胺;N,N’-二苯基-N,N’-二-p-甲苯基苯-1,4-二胺;四-N-苯基聯苯胺;氧鈦基酞花青;三-p-甲苯基胺;參(4-咔唑-9-基苯基)胺;及參[4-(二乙基胺基)苯基]胺,但不限於此等。
任選之聚合物電洞載體化合物係包括:聚[(9,9-二己基茀基-2,7-二基)-alt-co-(N,N’-雙{p-丁基苯基}-1,4-二胺基伸苯基)];聚[(9,9-二辛基茀基-2,7-二基)-alt-co-(N,N’-雙{p-丁基苯基}-1,1’-伸聯苯基-4,4’-二胺)];聚(9,9-二辛基茀-co-N-(4-丁基苯基)二苯基胺)(亦稱為TFB)及聚[N,N’-雙(4-丁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一般稱為聚-TPD),但不限於此等。
其他任選之電洞載體化合物係記載於如,2010年11月18日公開之美國專利公開2010/0292399號;2010年5月6日公開之2010/010900號;及2010年5月6日公開之2010/0108954號。本說明書記載之任選之電洞載體化合物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皆為公知,且為市售者。
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係可經摻雜也可不經摻雜。
在某實施態樣中,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係經摻質所摻雜。摻質皆為該技術領域中為公知者。例如,參照美國專利第7,070,867號;美國公開2005/0123793號;及美國公開2004/0113127號。摻質可為離子性化合物。摻質可包含陽離子及陰離子。為了摻雜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亦可使用1種以上之摻質。
離子性化合物之陽離子可為例如,V、Cr、Mn、Fe、Co、Ni、Cu、Nb、Mo、Tc、Ru、Rh、Pd、Ag、Ta、W、Re、Os、Ir、Pt、或Au。
離子性化合物之陽離子可為例如,金、鉬、錸、鐵、及銀陽離子。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摻質亦可包括包含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磺酸鹽或羧酸鹽之磺酸鹽或羧酸鹽。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磺酸鹽」係指-SO3 M基(在此,M可為H+ 或鹼金屬離子(例如,Na+ 、Li+ 、K+ 、Rb+ 、Cs+ 等);或銨(NH4 +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羧酸鹽」係指-CO2 M基(在此,M可為H+ 或鹼金屬離子(例如,Na+ 、Li+ 、K+ 、Rb+ 、Cs+ 等);或銨(NH4 + ))。磺酸鹽及羧酸鹽摻質之例係包括:苯甲酸鹽化合物、七氟丁酸鹽、甲烷磺酸鹽、三氟甲烷磺酸鹽、p-甲苯磺酸鹽、五氟丙酸鹽、及聚合物磺酸鹽類、全氟磺酸鹽含有離子聚合物類等,但不限於此等。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摻質不包含磺酸鹽及羧酸鹽。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摻質可包括:磺醯基醯亞胺(例如,雙(三氟甲烷磺醯基)醯亞胺等);銻酸鹽(例如,六氟銻酸鹽等);砷酸鹽(例如,六氟砷酸鹽等);磷化合物(例如,六氟磷酸鹽等);及硼酸鹽(例如,四氟硼酸鹽、四芳基硼酸鹽、及三氟硼酸鹽等)。四芳基硼酸鹽類之例係包括:如肆五氟苯基硼酸鹽(TPFB)之鹵化四芳基硼酸鹽類,但不限於此等。三氟硼酸鹽類之例係包括:(2-硝基苯基)三氟硼酸鹽、苯並呋呫-5-三氟硼酸鹽、嘧啶-5-三氟硼酸鹽、吡啶-3-三氟硼酸鹽、及2,5-二甲基噻吩-3-三氟硼酸鹽,但不限於此等。
如本說明書所揭示,聚噻吩亦可經摻質所摻雜。摻質係可為例如藉由受到與聚噻吩之例如1個以上之電子移動反應,而會生成經摻雜之聚噻吩之材料。摻質係能以提供適當之電荷均衡之對陰離子之方式來選擇。反應係在該技術領域中所公知般能藉由聚噻吩與摻質之混合來引起。例如,摻質係受到由聚合物至陽離子-陰離子摻質(金屬鹽等)之自發性電子移動,而可使共軛聚合物以在陰離子進行會合之其氧化型之形態下,與遊離金屬一同地殘留。例如,參照Lebedev等之Chem. Mater., 1998, 10, 156-163。如本說明書所揭示般,聚噻吩及摻質係指會有藉由反應而形成經摻雜之聚合物之成分的情況。摻雜反應可為生成電荷載體之電荷移動反應,此反應可為可逆性亦可為不可逆性。在數個實施態樣中,銀離子為可接受朝向銀金屬及經摻雜之聚合物,或來自該等之電子移動。
最終配合物中,組成物可為與原本成分之組合為明確相異者(即,聚噻吩及/或摻質係可在與混合前相同之形態下存在或不存在於最終組成物中)。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可從摻雜程序去除反應副產物。例如,如銀之金屬係可藉由過濾來去除。
例如,為了去除鹵素及金屬,可純化材料。鹵素係包括例如,氯化物、溴化物及碘化物。金屬係包括例如,摻質之陽離子(包括摻質之陽離子之還原型),或由觸媒或起始劑殘留物所殘留之金屬。金屬係包括例如,銀、鎳、及鎂。量可為例如,未滿100ppm,或未滿10ppm,或未滿1ppm。
包括銀含量之金屬含量,尤其係超過50ppm之濃度係可藉由ICP-MS進行測量。
在某實施態樣中,在以摻質摻雜聚噻吩時,藉由混合聚噻吩與摻質,而形成經摻雜之聚合物組成物。混合係使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公知之任意方法即能達成。例如,可將包含聚噻吩之溶液與包含摻質之另一溶液進行混合。溶解聚噻吩及摻質所使用之溶劑可為1種以上之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溶劑。反應係在該技術領域中所公知般,其係能藉由混合聚噻吩與摻質來引起。基於組成物之份量,所生成之經摻雜之聚噻吩組成物包含約40重量%~75重量%之聚合物及約25重量%~55重量%之摻質。在另一實施態樣中,基於組成物之份量,經摻雜之聚噻吩組成物包含約50重量%~65重量%之聚噻吩及約35重量%~50重量%之摻質。典型而言,聚噻吩之重量大於摻質之重量。典型而言,摻質可為約0.25~0.5m/ru之量之肆(五氟苯基)硼酸銀般之銀鹽(在此,m為銀鹽之莫耳量,又ru為聚合物重複單位之莫耳量)。
經摻雜之聚噻吩係可藉由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為公知之方法(例如,藉由溶劑之旋轉蒸發等)被單獨分離,進而取得乾燥或實質乾燥材料(粉末等)。殘留溶劑之量係基於乾燥或實質乾燥材料之份量,可為例如10重量%以下,或5重量%以下,或1重量%以下。乾燥或實質乾燥粉末係可使其再分散或再溶解於1種以上之新溶劑中。
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包含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本發明中使用之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係至少包含下述(b-1)及(b-2),且平均一次粒子徑d1 與d2 具有d1 <d2 之關係   (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 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以下,有稱為「成分(b-1)」之情況)   (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 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以下,有稱為「成分(b-2)」之情況)。
本說明書中,「半金屬」係指具有金屬與非金屬之化學性及/或物理性之性質之中間或混合物之性質之元素。本說明書中,「半金屬」係指如硼(B)、矽(Si)、鍺(Ge)、砷(As)、銻(Sb)、及碲(Te)。   本說明書中,「金屬氧化物」係指如錫(Sn)、鈦(Ti)、鋁(Al)、鋯(Zr)、鋅(Zn)、鈮(Nb)、鉭(Ta)及W(鎢)等之金屬以及上述半金屬之中,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之氧化物。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奈米粒子」之用語係指奈米層級之粒子,且其一次粒子之平均徑(平均一次粒子徑)係典型為500nm以下之粒子。一次粒子之平均徑係可利用從由BET法所得之比表面積進行換算之方法。
在藉由BET法從比表面積進行換算時,可將粒子視為正圓,並使用以下之式來計算平均粒子徑。   d=6000/(S×ρ)   d:平均粒子徑(nm)   S:比表面積(m2 /g)   ρ:真比重(g/cm3 )
BET法係利用氣體分子吸附於粒子表面之方法,即係將粒子表面全體吸附有氣體分子當作前提。因此,在粒子表面上有無法吸附氣體分子之區域時,則難以適用BET法。作為此種例,可舉出如在使用凝聚顯著之奈米粒子的情況,粒子徑為小時(例如7nm以下),時常會變成此種狀態。於此種場合,也可使用BET法以外之方法來測量一次粒子之平均徑。作為此種方法之例,可舉出如由氫氧化鈉所成之滴定法(例如,參照George W. Sears Jr., Anal. Chem. 28(12)p1981-3(1956)等)。   本說明書中,在未特別界定之情況,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徑係代表利用從由BET法所得之比表面積進行換算之方法測量而得之數值。
本說明書記載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一次粒子之平均粒徑為500nm以下;250nm以下;100nm以下;或50nm以下;或25nm以下。典型而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具有約1nm~約100nm,更典型為具有約2nm~約30nm之數平均一次粒子徑。但如先前所述,關於本發明中所使用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所至少包含之前述成分(b-1)及成分(b-2),前者之平均一次粒子徑d1 與後者之平均一次粒子徑d2 具有d1 <d2 之關係。
如先前所述,以噴墨法將非水系墨組成物塗佈於基板而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之際,即便使用附撥液堤基板作為基板,但仍有因為堆積現象而取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成為厚度不均勻之狀態的情形。本發明者等發現此種堆積現象尤其係在添加有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中容易產生。其之原因並不明瞭,但認為係分散於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由於與組成物中之其他成分、基板表面或提側面之某種相互作用之結果,於乾燥過程中移動至提側面,且更沿著提爬上,故產生堆積現象。
因此,本發明者等檢討關於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行動,與堆積現象之關聯性之結果,發現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分散狀態越為均勻,則堆積現象之發生會有變得越顯著之傾向,即,發現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分散狀態與堆積現象之發生之間具有相關性。此即係教示藉由適當地控制該分散狀態,則變得能抑制堆積現象者。
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分散狀態會反映出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粒度分布,認為粒度分布越狭窄,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分散狀態會變得更均勻。因此,推測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粒度分布過度狭窄時,堆積現象變得容易產生,藉由適當地擴大粒度分布,而變得能適當地抑制分散狀態,進而抑制堆積現象。
基於此推測,本發明者等使用具有各種特性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更加進行檢討之結果,意外地發現藉由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作成具有包含粒子徑約4nm~80nm,較佳為約5nm~40nm,更佳為約10~20nm之粒子之粒度分布,即能有效地抑制堆積現象。此種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適度寬廣粒度分布係可藉由並用2種以上之平均一次粒子徑相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而得。抑制堆積現象之詳細機制並不明朗,但可能源自於在前述條件下會有造成前述成分(b-1)與(b-2)因平均一次粒子徑之差異而有顯示個別相異之行動,或在前述成分(b-1)與(b-2)之間由於不並用該等時所不會產生之相互作用(例如凝聚)等。
又如先前所述,若不使用如前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而試圖抑制堆積現象時,反而會有發現有機EL元件之某種特性降低之情況。然而,本發明者等發現到在使用包含如前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尤其系使用經添加胺化合物之非水系墨組成物而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且將其使用於製作有機EL元件時,意外地在與使用過往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情況相比時,取得之有機EL元件之特性下降並不顯著,尤其係電流效率下降受到抑制。其之詳細機制並不明朗,但本發明者等發現對包含如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非水系墨組成物添加胺化合物時,取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中之胺化合物之殘留,在與使用過往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情況相比則為較少,故推測此即係促成有機EL元件之特性(例如電流效率)降低受到抑制。且此一事項有可能係由於在前述成分(b-1)與(b-2)之間因不併用該等時所不會產生之相互作用所造成者。
因此,藉由使用對特定之聚噻吩與液體載體之組合添加包含2種以上平均一次粒子徑互為相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而成之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而可避免有機EL元件之特性過度降低,並且抑制堆積。換言之,可將如前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使用當作堆積抑制劑,將此添加至非水系墨組成物時,即可抑制將前述非水系墨組成物塗佈於撥液堤基板上使其乾燥而在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之際之堆積現象。如先前所述,若因堆積現象而造成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厚度變得不均勻時,有機EL元件之壽命會有縮短之憂慮,但藉由抑制此堆積現象,即可使有機EL元件之壽命延長。
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在根據情況,除了包含前述成分(b-1)及前述成分(b-2),亦可更加包含其他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又,該等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可為由相同之化學種類所構成者,亦可為由個別相異之化學種類所構成者。本發明中係以組合2種平均一次粒子徑互為相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為佳,以組合2種由相同化學種類所構成,且僅平均一次粒子徑互為相異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為較佳。
關於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所至少包含之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之平均一次粒子徑d1 及前述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之平均一次粒子徑d2 (d1 <d2 ),以d1 小於15nm,平均一次粒子徑d2 在10nm以上為佳,以d1 在3nm以上未滿15nm,平均一次粒子徑d2 在10nm以上30(或50)nm以下為較佳。
又,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所至少包含之前述成分(b-1)及前述成分(b-2)係以後者之平均一次粒子徑d2 對前者之平均一次粒子徑d1 (d1 <d2 )之比,即d2 /d1 係以具有特定之式所示之關係為佳。d1 及d2 係以滿足式d2 /d1 >1.5所示之關係為佳,以滿足式d2 /d1 >2.0所示之關係為較佳。尚且,該比d2 /d1 之值並無特定之上限,但d1 及d2 係以滿足式d2 /d1 <1000所示之關係為佳,較佳為滿足式d2 /d1 <100所示之關係。
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中,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與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之重量比(b-1)/(b-2)係以在0.001~1000之範圍為佳,以0.01~100之範圍為較佳。
作為適合使用於本發明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可舉出如硼(B)、矽(Si)、鍺(Ge)、砷(As)、銻(Sb)、碲(Te)、錫(Sn)、鈦(Ti)、鋁(Al)、鋯(Zr)、鋅(Zn)、鈮(Nb)、鉭(Ta)及W(鎢)等之氧化物,或包含該等之混合氧化物之奈米粒子。適合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非限定性特定之例為包括:B2 O3 、B2 O、SiO2 、SiO、GeO2 、GeO、As2 O4 、As2 O3 、As2 O5 、Sb2 O3 、Sb2 O5 、TeO2 、SnO2 、ZrO2 、Al2 O3 、ZnO及包含該等混合物之奈米粒子,但不限於此等。
在某實施態樣中,前述成分(b-1)及成分(b-2)係各自獨立包含B2 O3 、B2 O、SiO2 、SiO、GeO2 、GeO、As2 O4 、As2 O3 、As2 O5 、SnO2 、SnO、Sb2 O3 、TeO2 ,或該等之混合物。
在某實施態樣中,前述成分(b-1)及成分(b-2)之兩者皆包含SiO2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亦可包含1種以上之有機封端(organic capping)基。此種有機封端基可為反應性亦可為非反應性。反應性有機封端基為例如,在UV線或自由基起始劑之存在下可交聯之有機封端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包含1種以上之有機封端基。
適合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例為包括日產化學工業(股)所販售之可利用作為各種溶劑(例如,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N,N-二甲基乙醯胺、乙二醇、2-丙醇、甲醇、乙二醇單丙基醚、及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等)中之分散液之SiO2 奈米粒子。
本說明書記載之使用於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量係可作為相對於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經摻雜或未經摻雜之聚噻吩加總而得之重量之重量百分率來進行調節及測量。在某實施態樣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量係相對於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經摻雜或未經摻雜之聚噻吩加總而得之重量為1重量%~98重量%,典型為約2重量%~約95重量%,更典型為約5重量%~約90重量%,更加典型為約10重量%~約90重量%。在某實施態樣中,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量係相對於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與經摻雜或未經摻雜之聚噻吩加總而得之重量為約20重量%~約98%,典型為約25重量%~約95重量%。
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中所使用之液體載體包括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在某實施態樣中,液體載體係實質上由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所構成,或由該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所構成。液體載體可為有機溶劑,或亦可為包含適合對應在與如陰極或發光層之裝置中之其他層之使用及加工上之2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之溶劑混合物。
適合使用於液體載體之有機溶劑包括:脂肪族及芳香族酮類、如二甲亞碸(DMSO)及2,3,4,5-四氫噻吩-1,1-二氧化物(四亞甲基碸;環丁碸)之有機硫溶劑;四氫呋喃(THF)、四氫吡喃(THP)、四甲基脲(TMU)、N,N’-二甲基伸丙基脲、烷基化苯類(茬及其異構物等)、鹵化苯類、N-甲基吡咯啶酮(NMP)、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乙醯胺(DMAc)、二氯甲烷、乙腈、二噁烷類、乙酸乙酯、安息香酸乙基酯、安息香酸甲基酯、碳酸二甲基酯、碳酸伸乙基酯、碳酸伸丙基酯、3-甲氧基丙腈、3-乙氧基丙腈,或該等之組,但不限於此等。
脂肪族及芳香族酮類如包括:丙酮、丙酮基丙酮、甲基乙基酮(MEK)、甲基異丁基酮、甲基異丁烯基酮、2-己酮、2-戊酮、苯乙酮、乙基苯基酮、環己酮、及環戊酮,但不限於此等。在數個實施態樣中,則需避免如環己酮、甲基乙基酮、及丙酮般之相對於酮位置於α位上之碳上具有質子之酮類。
也可考慮使聚噻吩完全或部分可溶化,或使聚噻吩膨潤之其他有機溶劑。此種其他溶劑為了調節如濕潤性、黏度、形態控制之墨特性,可在各種之量下被包含於液體載體中。液體載體可更加包含作為聚噻吩之非溶劑而作用之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
使用於本發明中之適宜其他之有機溶劑為如包括:醚、例如,苯甲醚、乙氧基苯、二甲氧基苯及二醇二醚(二醇二醚類)、例如,乙二醇二醚(1,2-二甲氧基乙烷、1,2-二乙氧基乙烷及1,2-二丁氧基乙烷等);二乙二醇二醚(二乙二醇二甲基醚及二乙二醇二乙基醚等);丙二醇二醚(丙二醇二甲基醚、丙二醇二乙基醚及丙二醇二丁基醚等);二丙二醇二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二乙基醚及二丙二醇二丁基醚等);以及比本說明書中提及之乙二醇醚及丙二醇醚還高級之類似物(即,三-及四-類似物、例如,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四乙二醇二甲基醚等)。
也可考慮如乙二醇單醚乙酸酯及丙二醇單醚乙酸酯等(二醇酯醚類)之更加其他之溶劑,在此,醚為可選自例如,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sec-丁基、tert-丁基及環己基。又,包括比上述例示更加高級之二醇醚類似物(二-、三-及四-等)。   其之例並無限定,包括如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2-乙氧基乙基乙酸酯、2-丁氧基乙基乙酸酯、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
也可考慮如乙二醇二乙酸酯等(二醇二酯類)之更加其他之溶劑,又,包括更高級之二醇醚類似物(二-、三-及四-等)。   其之例並無限定,包括如乙二醇二乙酸酯、三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
又也可考慮將例如,甲醇、乙醇、三氟乙醇、n-丙醇、異丙醇、n-丁醇、t-丁醇及伸烷二醇單醚(二醇單醚類)等之醇使用於液體載體中。適宜之二醇單醚類之例並無限定,包括如:乙二醇單丙基醚、乙二醇單己基醚(己基溶纖劑)、丙二醇單丁基醚(Dowanol PnB)、二乙二醇單乙基醚(乙基卡必醇)、二丙二醇n-丁基醚(Dowanol DPnB)、乙二醇單丁基醚(丁基溶纖劑)、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丁基卡必醇)、二丙二醇單甲基醚(Dowanol DPM)、二異丁基甲醇、2-乙基己基醇、甲基異丁基甲醇、丙二醇單丙基醚(Dowanol PnP)、二乙二醇單丙基醚(丙基卡必醇)、二乙二醇單己基醚(己基卡必醇)、2-乙基己基卡必醇、二丙二醇單丙基醚(Dowanol DPnP)、三丙二醇單甲基醚(Dowanol TPM)、二乙二醇單甲基醚(甲基卡必醇)及三丙二醇單丁基醚(Dowanol TPnB)。
如本說明書所揭示,本說明書所揭示之有機溶劑在為了改善例如,基板濕潤性、溶劑除去之容易性、黏性、表面張力及射出性等之墨特性,能以各種之比例使用於液體載體中。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非質子非極性溶劑之使用係能提供延長具備對質子為感受性之發射體技術之裝置(例如,PHOLED等)之壽命的追加利益。
在某實施態樣中,液體載體包括如二甲亞碸、乙二醇(二醇類)、四甲基脲或該等之混合物。   適宜之二醇類之例並無限定,可舉出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聚丙二醇、丙二醇、三乙二醇等。
將上述之二醇二醚類、二醇酯醚類、二醇二酯類、二醇單醚類及二醇類等予以總稱作為「二醇系溶劑」。即,本發明中所稱之「二醇系溶劑」係指式R1 -O-(R-O)n -R2 (式中,個別之R係各自獨立為直鏈狀C2 -C4 非取代伸烷基,R1 及R2 係各自獨立為氫原子、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C1 -C8 非取代烷基或直鏈狀或分枝狀C1 -C8 非取代脂肪族醯基,n為1~6之整數)所示之不具有1種以上芳香族構造之有機溶劑。前述R係以C2 或C3 非取代伸烷基為特佳。又前述n係以1~4之整數為特佳。作為前述烷基,以直鏈狀、分枝狀或環狀C1 -C6 非取代烷基為佳,以直鏈狀C1 -C4 非取代烷基為較佳,以甲基及n-丁基為特佳。作為前述醯基,以直鏈狀或分枝狀C2 -C6 非取代脂肪族醯基為佳,以直鏈狀C2 -C4 非取代醯基為較佳,以乙醯基及丙醯基為特佳。此二醇系溶劑包括例如以下之溶劑。   ・乙二醇、丙二醇或其寡聚物(2聚物~4聚物、例如二乙二醇),即二醇類   ・前述二醇類之單烷基醚,即二醇單醚類   ・前述二醇類之二烷基醚,即二醇二醚類   ・前述二醇類之脂肪族羧酸單酯,即二醇單酯類   ・前述二醇類之脂肪族羧酸二酯,即二醇二酯類   ・前述二醇單醚類之脂肪族羧酸單酯,即二醇酯醚類   在考慮到使用噴墨法之塗佈性時,以使用包含二醇系溶劑之液體載體為佳。   在以下之記載中,便宜上將前述二醇系溶劑與不該當於此之有機溶劑予以對比,有將前者表示為(A),將後者表示為(B)之情況。   在某實施態樣中,液體載體為由1種以上之二醇系溶劑(A)所構成之液體載體。
在液體載體為由1種類以上之二醇系溶劑(A)所構成之液體載體時,作為前述二醇系溶劑(A),較佳可舉出如二醇二醚類、二醇單醚類或二醇類,且亦可混合該等。其之例並無限定,可舉出如使二醇單醚類、二醇二醚類及二醇類之3種類進行混合。   作為具體例,可舉出如上述之二醇單醚類、二醇二醚類及二醇類之具體例,較佳係作為二醇單醚類,可舉出如二乙二醇單丁基醚,作為二醇二醚類,可舉出如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作為二醇類,可舉出如乙二醇、二乙二醇。
液體載體係為由1種以上之二醇系溶劑(A)所構成之液體載體時,二醇類相對於液體載體係以30%以上為佳,從聚噻吩溶解性之觀點,以40%以上為較佳,以50%以上為更佳。
在某實施態樣中,液體載體係為包含1種以上之二醇系溶劑(A),與二醇系溶劑以外之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B)之液體載體。於此情況,作為二醇系溶劑(A),較佳係可舉出如前述者,更佳可舉出如二醇二醚類、二醇類,亦可混合該等。其之例並無限定,可舉出如使二醇二醚類與二醇類之2種類混合。   作為具體例,可舉出如上述之二醇二醚類及二醇類之具體例,較佳係作為二醇二醚類,可舉出如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作為二醇類,可舉出如乙二醇、二乙二醇。
作為前述有機溶劑(B),較佳係可舉出如腈類、醇類、芳香族醚類、芳香族烴類。   其之例並無限定,作為腈類,可舉出如甲氧基丙腈、乙氧基丙腈,作為醇類,可舉出如苄基醇、2-(苄氧基)乙醇,作為芳香族醚類,可舉出如甲基苯甲醚、二甲基苯甲醚、乙基苯甲醚、丁基苯基醚、丁基苯甲醚、戊基苯甲醚、己基苯甲醚、庚基苯甲醚、辛基苯甲醚、苯氧基甲苯,作為芳香族烴類,可舉出如戊基苯、己基苯、庚基苯、辛基苯、壬基苯、環己基苯或四氫萘。   該等之中係以醇類為較佳,醇類之中亦以2-(苄氧基)乙醇為較佳。   藉由對二醇系溶劑(A)添加有機溶劑(B),在藉由噴墨塗佈進行成膜時,可在保持墨固體成分之溶解性之狀態下,適當地控制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凝聚,而形成更平坦之膜。
對二醇系溶劑(A)添加有機溶劑(B)時,前述二醇系溶劑(A)之含量:wtA(重量),與前述有機溶劑(B)之含量(重量):wtB(重量)係以滿足式(1-1)為佳,以滿足式(1-2)為較佳,以滿足式(1-3)為最佳。(本發明之組成物中含有2種以上二醇系溶劑(A)之情況,wtA表示二醇系溶劑(A)之合計含量(重量),在含有2種以上有機溶劑(B)之情況,wtB表示有機溶劑(B)之合計含量(重量)。)
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液體載體之量相對於墨組成物之總量為約50重量%~約99重量%,典型為75重量%~約98重量%,更典型為約90重量%~約95重量%。   尚且如後述般,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係藉由在機溶劑中之溶液或分散液(原液)之形態下混合聚噻吩等之各成分來調製。此操作之結果,經添加至非水系墨組成物之有機溶劑係視為液體載體之一部份。
在一種實施態樣中,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更包含1種以上之胺化合物。   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中適合使用之胺化合物包括乙醇胺類及烷基胺類,但不限於此等。
適合之乙醇胺類之例包括:二甲基乙醇胺[(CH3 )2 NCH2 CH2 OH]、三乙醇胺[N(CH2 CH2 OH)3 ]、及N-tert-丁基二乙醇胺[t-C4 H9 N(CH2 CH2 OH)2 ]。
烷基胺類包括第一級、第二級、及第三級烷基胺類。第一級烷基胺類之例包括例如,乙基胺[C2 H5 NH2 ]、n-丁基胺[C4 H9 NH2 ]、t-丁基胺[C4 H9 NH2 ]、n-己基胺[C6 H13 NH2 ]、2-乙基己基胺[C8 H17 NH2 ]、n-癸基胺[C10 H21 NH2 ]、及乙二胺[H2 NCH2 CH2 NH2 ]。第二級烷基胺類包括例如,二乙基胺[(C2 H5 )2 NH]、二(n-丙基胺)[(n-C3 H9 )2 NH]、二(異丙基胺)[(i-C3 H9 )2 NH]、及二甲基乙二胺[CH3 NHCH2 CH2 NHCH3 ]。第三級烷基胺類包括例如,三甲基胺[(CH3 )3 N]、三乙基胺[(C2 H5 )3 N]、三(n-丁基)胺[(C4 H9 )3 N]、及四甲基乙二胺[(CH3 )2 NCH2 CH2 N(CH3 )2 ]。
在某實施態樣中,胺化合物為第三級烷基胺。在某實施態樣中,胺化合物為三乙基胺。
在某實施態樣中,胺化合物為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與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以外之胺化合物之混合物。在某實施態樣中,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以外之胺化合物為第一級烷基胺化合物。作為該第一級烷基胺化合物,以2-乙基己基胺或n-丁基胺為佳。
胺化合物之量係可作為相對於非水系墨組成物總量之重量百分率來進行調節及測量。在某實施態樣中,胺化合物之量係相對於非水系墨組成物之總量為至少0.01重量%,至少0.10重量%,至少1.00重量%,至少1.50重量%,或至少2.00重量%。在某實施態樣中,胺化合物之量係相對於非水系墨組成物之總量為約0.01~約2.00重量%,典型為約0.05重量%~約1.50重量%,更典型為約0.1重量%~約1.0重量%。此胺化合物之至少一部份係亦能以與磺化共軛聚合物之銨鹽,例如三烷基銨鹽(磺化聚噻吩胺加成物)之形態下存在。
尚且,此胺化合物通常係在調製最終非水系墨組成物之際才進行添加,但也可在其之前之時間點預先進行添加。例如,如先前所述,可對磺化共軛聚合物添加胺化合物,而轉換成對應之銨鹽,例如三烷基銨鹽(磺化聚噻吩胺加成物)後,提出至還原處理,亦可對經還原處理之磺化共軛聚合物之溶液添加胺化合物(例如三乙基胺),而使磺化共軛聚合物作為銨鹽(例如三乙基銨鹽)以粉末之形態沉澱,並予以回收。   此種處理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採用例如,對經還原處理之磺化聚噻吩添加水及三乙基胺使其溶解,加熱下(例如60℃)攪拌此後,對取得之溶液添加異丙基醇及丙酮,使磺化共軛聚合物之三乙基銨鹽之沉澱產生,過濾此物並進行回收等之方法。
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在根據情況亦可更包含已知在電洞注入層(HIL)或電洞輸送層(HTL)中為有用之1種以上之基質化合物。
任選之基質化合物可為低分子量或高分子量化合物,且與本說明書記載之聚噻吩為相異。基質化合物可為例如,與聚噻吩為相異之合成聚合物。例如,參照2006年8月10日公開之美國專利公開2006/0175582號。合成聚合物,可包含例如碳基本骨架。在數個實施態樣中,合成聚合物具有包含氧原子或氮原子之至少1個之聚合物側基。合成聚合物可為路易斯鹼。典型為合成聚合物包含碳基本骨架且具有超過25℃之玻璃轉移溫度。合成聚合物又也可為,具有25℃以下之玻璃轉移溫度及/或超過25℃之融點之半結晶性或結晶性聚合物。合成聚合物可包含1種以上之酸性基,例如,磺酸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合成聚合物為聚合物酸,該聚合物酸包含1個以上之重複單位,該重複單位包含經至少1個氟原子及至少1個磺酸(-SO3 H)殘基所取代之至少1個烷基或烷氧基且係根據情況被至少1個醚鍵(-O-)基所中斷之烷基或烷氧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合物酸包含符合式(II)之重複單位及符合式(III)之重複單位;
[式中,各自之R5 、R6 、R7 、R8 、R9 、R10 、及R11 係獨立為H、鹵素、氟烷基,或全氟烷基;又X為-[OC(Rh Ri )-C(Rj Rk )]q -O-[CRl Rm ]z -SO3 H且各自之Rh 、Ri 、Rj 、Rk 、Rl 及Rm 係獨立為H、鹵素、氟烷基,或全氟烷基;q為0~10;又z為1~5]。
在某實施態樣中,各自之R5 、R6 、R7 、及R8 係獨立為Cl或F。在某實施態樣中,各自之R5 、R7 、及R8 為F,又R6 為Cl。在某實施態樣中,各自之R5 、R6 、R7 、及R8 為F。
在某實施態樣中,各自之R9 、R10 、及R11 為F。
在某實施態樣中,各自之Rh 、Ri 、Rj 、Rk 、Rl 及Rm 係獨立為F、(C1 -C8 )氟烷基,或(C1 -C8 )全氟烷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各自之Rl 及Rm 為F;q為0;又z為2。
在某實施態樣中,各自之R5 、R7 、及R8 為F,又R6 為Cl;又各自之Rl 及Rm 為F;q為0;又z為2。
在某實施態樣中,各自之R5 、R6 、R7 、及R8 為F;又各自之Rl 及Rm 為F;q為0;又z為2。
符合式(II)之重複單位之數(「n」)對符合式(III)之重複單位之數(「m」)之比並無特別限定。n:m比係典型為9:1~1:9,更典型為8:2~2:8。在某實施態樣中,n:m比為9:1。在某實施態樣中,n:m比為8:2。
本發明適合使用之聚合物酸係可使用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為公知之方法來進行合成,或可從商業性供應商來取得。例如,包含符合式(II)之重複單位及符合式(III)之重複單位之聚合物係可藉由公知之聚合方法,使由式(IIa)所示之單體與由式(IIIa)所示之單體:
[式中,Z1 為-[OC(Rh Ri )-C(Rj Rk )]q -O-[CRl Rm ]z -SO2 F,且Rh 、Ri 、Rj 、Rk 、Rl 及Rm 、q、及z係與本說明書中同義]進行共聚合,其後藉由磺醯氟基之水解而轉換成磺酸基來進行製造。
例如,四氟乙烯(TFE)或氯三氟乙烯(CTFE)係能與包含磺酸之前驅物基之1種以上之氟化單體(例如,F2 C=CF-O-CF2 -CF2 -SO2 F;F2 C=CF-[O-CF2 -CR12 F-O]q -CF2 -CF2 -SO2 F(在此,R12 為F或CF3 ,又q為1~10);F2 C=CF-O-CF2 -CF2 -CF2 -SO2 F;及F2 C=CF-OCF2 -CF2 -CF2 -CF2 -SO2 F等)進行共聚合。
聚合物酸之當量係定義作為存在於聚合物酸之酸基每1莫耳之聚合物酸之質量(公克)。聚合物酸之當量為約400~約15,000g聚合物/mol酸,典型為約500~約10,000g聚合物/mol酸,較典型為約500~8,000g聚合物/mol酸,更加典型為約500~2,000g聚合物/mol酸,較更加典型為約600~約1,700g聚合物/mol酸。
此種聚合物酸例如有,由E.I. DuPont以商品名 NAFION(註冊商標)所販售者、由Solvay Specialty Polymers以商品名 AQUIVION(註冊商標)所販售者者,或由Asahi Glass Co.以商品名 FLEMION(註冊商標)所販售者。
在某實施態樣中,合成聚合物為聚醚碸,該聚醚碸為包含1個以上之重複單位,該重複單位包含至少1個磺酸(-SO3 H)殘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醚碸包含選自由符合式(IV):
之重複單位、以及符合式(V)之重複單位及符合式(VI)之重複單位:
[式中,R12 ~R20 係各自獨立為H、鹵素、烷基、或SO3 H,但,R12 ~R20 之至少1個為SO3 H;又R21 ~R28 係各自獨立為H、鹵素、烷基、或SO3 H,但,R21 ~R28 之至少1個為SO3 H,又R29 及R30 係各自為H或烷基]所成群之重複單位。
在某實施態樣中,R29 及R30 係各自為烷基。在某實施態樣中,R29 及R30 係各自為甲基。
在某實施態樣中,R12 ~R17 、R19 、及R20 係各自為H,又R18 為SO3 H。
在某實施態樣中,R21 ~R25 、R27 、及R28 係各自為H,又R26 為SO3 H。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醚碸係由式(VII):
[式中,a為0.7~0.9,又b為0.1~0.3]所示者。
聚醚碸可更包含可經磺化或未經磺化之其他重複單位。
例如,聚醚碸可包含式(VIII):
[式中,R31 及R32 係各自獨立為H或烷基]所示之重複單位。
本說明書記載之任意之2個以上之重複單位係可一同地形成重複單位,又聚醚碸也可包含此種重複單位。例如,符合式(IV)之重複單位係能與符合式(VI)之重複單位結合而提供符合式(IX):
之重複單位。
同樣地,例如,符合式(IV)之重複單位係能與符合式(VIII)之重複單位結合而提供符合式(X):
之重複單位。
在某實施態樣中,聚醚碸係由式(XI):
[式中,a為0.7~0.9,又b為0.1~0.3]所示者。
包含含有至少1個磺酸(-SO3 H)殘基之1個以上重複單位之聚醚碸係既已市售,例如,磺化聚醚碸係由Konishi Chemical Ind. Co., Ltd.販售作為S-PES。
任選之基質化合物可為平坦化劑。基質化合物或平坦化劑係可由例如,有機聚合物(例如,聚(苯乙烯)或聚(苯乙烯)衍生物;聚(乙酸乙烯基酯)或其衍生物;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聚(乙烯-co-乙酸乙烯基酯);聚(吡咯啶酮)或其衍生物(例如,聚(1-乙烯基吡咯啶酮-co-乙酸乙烯基酯));聚(乙烯基吡啶)或其衍生物;聚(甲基丙烯酸甲基)或其衍生物;聚(丙烯酸丁基);聚(芳基醚酮);聚(芳基碸);聚(酯)或其衍生物;或該等之組合等)般之聚合物或寡聚物所構成。
在某實施態樣中,基質化合物為聚(苯乙烯)或聚(苯乙烯)衍生物。
在某實施態樣中,基質化合物為聚(4-羥基苯乙烯)。
任選之基質化合物或平坦化劑係可由例如至少1種半導體基質成分所構成。此半導體基質成分係與本說明書記載之聚噻吩相異。半導體基質成分典型可為由在主鏈及/或側鏈包含電洞搬運單位之重複單位所構成之半導體低分子或半導體聚合物。半導體基質成分可為中性型,或亦可為經摻雜,典型係對有機溶劑(例如,甲苯、氯仿、乙腈、環己酮、苯甲醚、氯苯、o-二氯苯、安息香酸乙基及該等之混合物等)為可溶性及/或分散性。
任選之基質化合物之量係可作為相對於經摻雜或未經摻雜之聚噻吩之量之重量百分率來進行調節及測量。在某實施態樣中,任選之基質化合物之量係相對於經摻雜或未經摻雜之聚噻吩之量為0~約99.5重量%,典型為約10重量%~約98重量%,較典型為約20重量%~約95重量%,更典型為約25重量%~約45重量%。在為0重量%之實施態樣中,此非水系墨組成物中沒有基質化合物。
在某實施態樣中,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係受到摻質所摻雜。摻質係在該技術領域中為公知者。參照例如,美國專利第7,070,867號;美國公開2005/0123793號;及美國公開2004/0113127號。摻質可為離子性化合物。摻質可包含陽離子及陰離子。為了摻雜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可使用1種以上之摻質。
離子性化合物之陽離子可為例如,V、Cr、Mn、Fe、Co、Ni、Cu、Nb、Mo、Tc、Ru、Rh、Pd、Ag、Ta、W、Re、Os、Ir、Pt、或Au。
離子性化合物之陽離子可為例如,金、鉬、錸、鐵、及銀陽離子。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摻質可為包括包含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磺酸鹽或羧酸鹽之磺酸鹽或羧酸鹽。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磺酸鹽」係指-SO3 M基(在此,M可為H+ 或鹼金屬離子(例如,Na+ 、Li+ 、K+ 、Rb+ 、Cs+ 等);或銨(NH4 +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羧酸鹽」係指-CO2 M基(在此,M可為H+ 或鹼金屬離子(例如,Na+ 、Li+ 、K+ 、Rb+ 、Cs+ 等);或銨(NH4 + ))。磺酸鹽及羧酸鹽摻質之例係包括:苯甲酸鹽化合物、七氟丁酸鹽、甲烷磺酸鹽、三氟甲烷磺酸鹽、p-甲苯磺酸鹽、五氟丙酸鹽、及聚合物磺酸鹽類、全氟磺酸鹽含有離子聚合物類等,但不限於此等。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摻質皆不包含磺酸鹽及羧酸鹽。
在數個實施態中,摻質可包括:磺醯基醯亞胺(例如,雙(三氟甲烷磺醯基)醯亞胺等);銻酸鹽(例如,六氟銻酸鹽等);砷酸鹽(例如,六氟砷酸鹽等);磷化合物(例如,六氟磷酸鹽等);及硼酸鹽(例如,四氟硼酸鹽、四芳基硼酸鹽、及三氟硼酸鹽等)。四芳基硼酸鹽類之例係包括如肆五氟苯基硼酸鹽(TPFB)之鹵化四芳基硼酸鹽類,但不限於此等。三氟硼酸鹽類之例係包括如(2-硝基苯基)三氟硼酸鹽、苯並呋呫-5-三氟硼酸鹽、嘧啶-5-三氟硼酸鹽、吡啶-3-三氟硼酸鹽、及2,5-二甲基噻吩-3-三氟硼酸鹽,但不限於此等。
摻質係可為例如藉由受到與共軛聚合物之例如1個以上之電子移動反應,而會生成經摻雜之聚噻吩之材料。摻質係能以提供適當之電荷均衡之對陰離子之方式來選擇。反應係在該技術領域中所公知般能藉由聚噻吩與摻質之混合來引起。例如,摻質係受到由聚合物至陽離子-陰離子摻質(金屬鹽等)之自發性電子移動,而可使共軛聚合物以在陰離子進行會合之其氧化型之形態下,與遊離金屬一同地殘留。例如,參照Lebedev等之Chem. Mater., 1998, 10, 156-163。如本說明書所揭示般,聚噻吩及摻質係指會有藉由反應而形成經摻雜之聚合物之成分的情況。摻雜反應可為生成電荷載體之電荷移動反應,此反應可為可逆性亦可為不可逆性。在數個實施態樣中,銀離子為可接受朝向銀金屬及經摻雜之聚合物,或來自該等之電子移動。
最終配合物中,組成物可為與原本成分之組合為明確相異者(即,聚噻吩及/或摻質係可在與混合前相同之形態下存在或不存在於最終組成物中)。   作為摻質,可使用無機酸、有機酸、有機或無機氧化劑等。作為有機酸,可使用聚合物有機酸及/或低分子有機酸(非聚合物有機酸)。   一種實施形態中,有機酸可為磺酸,也可為其鹽 (-SO3 M(在此,M可為鹼金屬離子(例如,Na+ 、Li+ 、K+ 、Rb+ 、Cs+ 等)、銨(NH4 + )、單-、二-、及三烷基銨(三乙基銨等))。該磺酸之中亦以芳基磺酸為佳。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作為摻質之具體例,可舉出如:氯化水素、硫酸、硝酸、磷酸等之無機強酸;氯化鋁(III)(AlCl3 )、四氯化鈦(IV)(TiCl4 )、三溴化硼(BBr3 )、三氟化硼醚錯合物(BF3 ・OEt2 )、氯化鐵(III)(FeCl3 )、氯化銅(II)(CuCl2 )、五氯化銻(V)(SbCl5 )、五氟化砷(V)(AsF5 )、五氟化磷(PF5 )、參(4-溴苯基)鋁六氯銻酸鹽(TBPAH)等之路易斯酸;聚苯乙烯磺酸等之聚合物有機酸;苯磺酸、對甲苯磺酸、樟腦磺酸、羥基苯磺酸、5-磺柳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國際公開第2005/000832號記載之1,4-苯並二噁烷二磺酸衍生物、國際公開第2006/025342號記載之芳基磺酸衍生物、日本特開2005-108828號公報記載之二壬基萘磺酸衍生物等之低分子有機酸(非聚合物有機酸);7,7,8,8-四氰基醌二甲烷(TCNQ)、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碘、雜多酸化合物等之有機或無機氧化劑,但並非係受限於該等者。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摻質包含選自由芳基磺酸化合物、雜多酸化合物、包含屬於長周期型周期表之第13族或15族元素之離子化合物所成群之至少1種。   作為特佳之摻質,可舉出如聚苯乙烯磺酸等之聚合物有機酸、5-磺柳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國際公開第2005/000832號記載之1,4-苯並二噁烷二磺酸衍生物、日本特開2005-108828號公報記載之二壬基萘磺酸衍生物等之低分子有機酸(非聚合物有機酸)。又,也能適宜使用下述式(2)所示之磺酸衍生物。
[式中,X表示O、S或NH,A表示可具有X及n個之(SO3 H)基以外之取代基之萘環或蒽環,B表示非取代或取代之烴基、1,3,5-三嗪基,或非取代或取代之下述式(3)或(4):所示之基(式中,W1 及W2 係各自獨立表示O、S、S(O)基、S(O2 )基,或鍵結有非取代或取代基之N、Si、P、P(O)基。W1 可為單鍵。R46 ~R59 係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n表示與A結合之磺酸基數且為滿足1≦n≦4之整數,q表示B與X之結合數且係滿足1≦q之整數。]
式(3)或(4)之R46 ~R59 係以氟原子為佳,以全部係氟原子為較佳。式(3)之W1 係以單鍵為佳。最佳為式(3)中之W1 為單鍵,R46 ~R53 全部為氟原子。
本發明之芳基磺酸化合物也可更加使用下述式(6)所示者。(式中,X表示O、S或NH,Ar5 表示芳基,n表示磺基數且係滿足1~4之整數。)
前述式(6)中,X表示O、S或NH,但從容易合成之觀點,尤其係以O為佳。   n表示與萘環結合之磺基數且係滿足1~4之整數,在考慮到對該化合物賦予高電子接受性及高溶解性時,以n=1或2為佳。其中,以下述式(7)所示之化合物為適宜。(式中,Ar5 表示芳基。)
作為式(6)及式(7)中之芳基,可舉出如苯基、茬基、甲苯基、聯苯基、萘基等之芳基,該等芳基亦可具有取代基。   作為該取代基,可舉出如羥基、胺基、矽醇基、巰基、羧基、磷酸基、磷酸酯基、酯基、硫酯基、醯胺基、硝基、氰基、一價烴基、有機氧基、有機胺基、有機矽基、有機硫基、醯基、磺基、鹵素原子等,但並非係受限於該等。   此等芳基之中,尤其係適宜使用下述式(8)所示之芳基。(式中,R60 ~R64 係互相獨立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碳數1~10之烷基、碳數1~10之鹵化烷基、碳數2~10之鹵化烯基。)
式(8)中,作為鹵素原子,可為氯、溴、氟、碘原子之任一者,但本發明中,尤其係以氟原子為適宜。   作為碳數1~10之烷基,可舉出如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t-丁基、n-戊基、n-己基、n-庚基、n-辛基、n-壬基、2-乙基己基、n-癸基、環戊基、環己基等。   作為碳數1~10之鹵化烷基,可舉出如三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1,2,2,2-五氟乙基、3,3,3-三氟丙基、2,2,3,3,3-五氟丙基、1,1,2,2,3,3,3-七氟丙基、4,4,4-三氟丁基、3,3,4,4,4-五氟丁基、2,2,3,3,4,4,4-七氟丁基、1,1,2,2,3,3,4,4,4-九氟丁基等。   作為碳數2~10之鹵化烯基,可舉出如全氟乙烯基、全氟丙烯基(烯丙基)、全氟丁烯基等。   該等之中,在考慮到更加提高對於有機溶劑之溶解性時,尤其係以使用下述式(9)所示之芳基為佳。(式中,R62 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硝基、碳數1~10之烷基、碳數1~10之鹵化烷基、碳數2~10之鹵化烯基。)
式(9)中,R62 尤其係以鹵化烷基、鹵化炔基、硝基為佳,以三氟甲基、全氟丙烯基、硝基為較佳。
並且,由下述式(5a)或Z1 所示之陰離子與其之相對陽離子所構成之離子化合物也係可適宜使用作為摻質。(式中,E表示屬於長周期型周期表第13族或15族之元素,Ar1 ~Ar4 係各自獨立表示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烴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芳香族雜環基。)
式(5a)中,E在屬於長周期型周期表第13族或15族之元素之中係以硼、鎵、磷、銻為佳,以硼為較佳。
式(5a)中,作為芳香族烴基、芳香族雜環基之例示,可舉出如源自5或6員環之單環或2~4縮合環之1價基。其中,從化合物之安定性、耐熱性之觀點,以源自苯環、萘環、吡啶環、吡嗪環、嗒嗪環、嘧啶環、三嗪環、喹啉環、異喹啉環之1價基為佳。   並且,Ar1 ~Ar4 之中至少1個基係以具有1個或2個以上之氟原子或氯原子作為取代基為較佳。尤其係以Ar1 ~Ar4 之氫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之全氟芳基為最佳。作為全氟芳基之具體例,可舉出如五氟苯基、七氟-2-萘基、四氟-4-吡啶基等。
作為Z1 ,可舉出如下述式(5b)所示之離子、氫氧化物離子、氟化物離子、氯化物離子、溴化物離子、碘化物離子、氰化物離子、硝酸離子、亜硝酸離子、硫酸離子、亞硫酸離子、過氯酸離子、過溴酸離子、過碘酸離子、氯酸離子、亜氯酸離子、次氯酸離子、磷酸離子、亜磷酸離子、次亜磷酸離子、硼酸離子、異氰酸離子、水硫化物離子、四氟硼酸離子、六氟磷酸離子、六氯銻酸離子;乙酸離子、三氟乙酸離子、安息香酸離子等之羧酸離子;甲烷磺酸、三氟甲烷磺酸離子等之磺酸離子;甲氧基離子、t-丁氧基離子等之烷氧基離子等。(式中,E2 表示屬於長周期型周期表第15族之元素,X表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等之鹵素原子。)
式(5b)中,E2係以磷原子、砷原子、銻原子為佳,在從化合物之安定性、合成及純化之容易度、毒性之觀點,以磷原子為佳。   在從化合物之安定性、合成及純化之容易度之觀點,X係以氟原子、氯原子為佳,以氟原子為最佳。
上述之中可適宜使用下述式(10)、(11)、(12)、(13):所示之陰離子與陽離子之組合之離子化合物(參照日本專利第5381931號(專利文獻5))。
又,作為摻質,雜多酸化合物也以為特佳。雜多酸化合物代表性為如式(A)所示之Keggin型或式(B)所示之Dawson型之化學構造所示之具有雜原子位於分子中心之構造,且為釩(V)、鉬(Mo)、鎢(W)等之含氧酸即同素聚合酸(isopoly acid),與異種元素之含氧酸縮合而成之多元酸。作為此種異種元素之含氧酸,主要可舉出如矽(Si)、磷(P)、砷(As)之含氧酸。
作為雜多酸化合物之具體例,可舉出如磷鉬酸、矽鉬酸、磷鎢酸、磷鎢鉬酸、矽鎢酸等,在考慮到具備取得之薄膜之有機EL元件之特性時,適宜為磷鉬酸、磷鎢酸、矽鎢酸,以磷鎢酸為較佳。   尚且,該等雜多酸化合物可為藉由公知合成法進行合成後使用,也能取得作為市售品。例如,磷鎢酸(Phosphotungstic acid hydrate、或12-Tungstophosphoric acid n-hydrate,化學式:H3 (PW12 O40 )・nH2 O),或磷鉬酸(Phosphomolybdic acid hydrate、或12-Molybdo(VI)phosphoric acid n-hydrate,化學式:H3 (PMo12 O40 )・nH2 O(n≒30))係能從關東化學(股)、和光純藥(股)、西格瑪奧德里奇日本(股)、日本無機化學工業(股)、日本新金屬(股)等之製造商取得。
在某實施態樣中,作為摻質,也可使用其之前驅物即下述式(1)所示之磺酸酯化合物。
式(1)中,R1 ~R4 係各自獨立表示氫原子、或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碳數1~6之烷基,R5 表示可經取代之碳數2~20之1價烴基。
作為前述直鏈狀或分枝狀之烷基,並無特別限定,可舉出如甲基、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n-己基等。該等之中,以碳數1~3之烷基為佳。
作為前述碳數2~20之1價烴基,可舉出如乙基、n-丙基、異丙基、n-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之烷基、苯基、萘基、菲基等之芳基等。
R1 ~R4 之中,以R1 或R3 為碳數1~3之直鏈烷基,剩餘係氫原子為佳。並且,以R1 為碳數1~3之直鏈烷基,R2 ~R4 為氫原子為佳。作為前述碳數1~3之直鏈烷基,以甲基為佳。又,作為R5 ,以碳數2~4之直鏈烷基或苯基為佳。
式(1)中,A1 表示-O-或-S-,但以-O-為佳。A2 表示由萘或蒽所衍生之(n+1)價之基,以由萘所衍生之基為佳。A3 表示由全氟聯苯基所衍生之m價之基。
式(1)中,m表示滿足2≦m≦4之整數,以2為佳。n表示滿足1≦n≦4之整數,以2為佳。
在數個實施態樣中,亦可從摻雜程序中去除反應副產物。例如,如銀般之金屬係可藉由過濾去除。
例如,為了去除鹵素及金屬,可純化材料。鹵素包括例如,氯化物、溴化物及碘化物。金屬包括例如,摻質之陽離子(包括摻質之陽離子之還原型),或觸媒或起始劑殘留物所殘留之金屬。金屬包括例如,銀、鎳、及鎂。量可為例如未滿100ppm,或未滿10ppm,或未滿1ppm。
包含銀含量之金屬含量尤其在不超過50ppm之濃度時,可藉由ICP-MS進行測量。
在某實施態樣中,在以摻質摻雜聚噻吩時,藉由混合聚噻吩與摻質,而形成經摻雜之聚合物組成物。混合係使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公知之任意方法即能達成。例如,可將包含聚噻吩之溶液與包含摻質之另一溶液進行混合。溶解聚噻吩及摻質所使用之溶劑可為1種以上之本說明書中記載之溶劑。反應係在該技術領域中所公知般,其係能藉由混合聚噻吩與摻質來引起。基於組成物之份量,所生成之經摻雜之聚噻吩組成物包含約40重量%~75重量%之聚合物及約25重量%~55重量%之摻質。在另一實施態樣中,基於組成物之份量,經摻雜之聚噻吩組成物包含約50重量%~65重量%之聚噻吩及約35重量%~50重量%之摻質。典型而言,聚噻吩之重量大於摻質之重量。典型而言,摻質可為約0.25~0.5m/ru之量之肆(五氟苯基)硼酸銀般之銀鹽(在此,m為銀鹽之莫耳量,又ru為聚合物重複單位之莫耳量)。
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中之全固體成分(%TS)係相對於非水系墨組成物之總量為約0.1重量%~約50重量%,典型為約0.3重量%~約40重量%,較典型為約0.5重量%~約15重量%,更典型為約1重量%~約5重量%。
本說明書記載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係可藉由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為公知之任意適當方法進行調製。例如,在1種方法中,最初之水性混合物係可藉由將本說明書記載之聚噻吩之水性分散液,與因應必要之聚合物酸之水性分散液、因應必要之其他基質化合物,及因應必要之追加之溶劑進行混合而調製。混合物中之包含水之溶劑係典型為其後藉由蒸發來去除。藉由使產生之乾燥生成物溶解或分散於如二甲亞碸般之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且在加壓下進行過濾,而生成非水性混合物。對於此種非水性混合物,根據情況亦可添加胺化合物。其次藉由將此非水性混合物與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非水性分散液進行混合,而生成最終之非水系墨組成物。
在其他方法中,本說明書記載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係能從原液(stock solution)來調製。例如,本說明書記載之聚噻吩之原液係可從水性分散液使聚噻吩在乾燥狀態下,典型為藉由蒸發使其單獨分離來調製。經乾燥之聚噻吩其後係與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及根據情況之胺化合物配合。因應必要,本說明書記載之聚合物酸之原液係能從水性分散液使聚合物酸在乾燥狀態下,典型為藉由蒸發進行單獨分離來調製。經乾燥之聚合物酸其後係與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配合。其他任選之基質材料之原液係可同樣地進行製造。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之原液係例如,可藉由將市售之分散液,以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且係與市售之分散液所含之溶劑(單數或複數)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之有機溶劑進行稀釋而製造。藉由將各原液之所欲之量以如下之方式配合,而形成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
在更另一之其他方法中,本說明書記載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係如本說明書所述係在乾燥狀態下將各個成分予以單獨分離,但可取代調製原液,藉由組合乾燥狀態之成分,其後溶解於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而提供非水系墨組成物,藉此來進行調製。
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係能作為基板上之薄膜進行鑄型及回火。
因此,本發明又係關於一種電洞搬運薄膜之形成方法,該方法包括:   1)在基板上塗覆(coating)本說明書揭示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及   2)藉由使基板上之塗覆進行回火而形成電洞搬運薄膜。
基板上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之塗覆係可藉由包括例如,旋轉鑄型、旋轉塗佈、浸漬鑄型、浸漬塗佈、狹縫塗覆、噴墨印刷、凹版塗覆、刮刀塗佈法,及包含例如,製作有機電子裝置用之該技術領域中公知之任意之其他方法之該技術領域中公知之方法來實行。以藉由噴墨印刷將非水系墨組成物塗覆於基板為佳。
基板可為可撓性也可為剛性,可為有機亦可為無機。適當之基板化合物包括例如,玻璃(例如,包括顯示器玻璃)、陶瓷、金屬,及塑料薄膜。
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回火(annealing)」之用語係指經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所塗覆之基板上用以形成硬化層,典型為薄膜之任意一般性程序。一般性回火程序對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為公知者。典型為從已塗覆非水系墨組成物之基板去除溶劑。去除溶劑係例如,藉由將已塗覆之基板送至未滿大氣壓之壓力下,且/或藉由將已層合於基板之塗覆加熱至某種溫度(回火溫度),並將此溫度維持某種期間(回火時間),又其後使所生成之層,典型為薄膜緩慢地冷卻至室溫來達成。
回火之步驟係藉由使用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為公知之任意方法加熱經非水系墨組成物塗覆之基板,例如,藉由在烤箱中或加熱板上進行加熱來實行。回火係可在惰性環境、例如,氮環境或稀有氣體(例如,氬氣等)環境下實行。回火也可在空氣環境下實行。
在某實施態樣中,回火溫度為約25℃~約350℃,典型為150℃~約325℃,更典型為約200℃~約300℃、更加典型為約230~約300℃。
回火時間係維持回火溫度之時間。回火時間為約3~約40分鐘,典型為約15~約30分鐘。
在某實施態樣中,回火溫度為約25℃~約350℃,典型為150℃~約325℃,更典型為約200℃~約300℃,更加典型為約250~約300℃,又回火時間為約3~約40分鐘,典型為約15~約30分鐘。
本發明係關於藉由本說明書記載之方法所形成之電洞搬運薄膜。
可見光之穿透為重要,又薄膜之厚度為大時之良好穿透(低吸光)尤其重要。例如,藉由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之薄膜可顯示具有約380~800nm之波長之光之,至少約85%,典型為至少90%之穿透率(典型為伴隨基板)。在某實施態樣中,穿透率至少為約90%。
在1種實施態樣中,藉由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之薄膜具有約5nm~約500nm,典型為約5nm~約150nm,更典型為約50nm~120nm之厚度。
在某實施態樣中,藉由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之薄膜顯示至少約90%之穿透率,又具有約5nm~約500nm,典型為約5nm~約150nm,更典型為約50nm~120nm之厚度。在某實施態樣中,藉由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之薄膜顯示至少約90%之穿透率(%T),又具有約50nm~120nm之厚度。
藉由本發明之方法所製造之薄膜係可在根據情況含有提升最終裝置之電子性特性所使用之電極或追加之層的基板上進行製造。取得之薄膜會有對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為抵抗性之情況,該等溶劑係能成為在其後裝置之製作中受到塗覆或堆積之層用之作為墨中之液體載體所使用之溶劑。薄膜係例如對甲苯為抵抗性,甲苯係能成為在其後裝置之製作中受到塗覆或堆積之層用之墨中之溶劑。
本發明又係關於包含藉由本說明書記載之方法所調製之薄膜之裝置。本說明書記載之裝置係可藉由例如,包括溶解法之該技術領域中公知之方法進行製造。可藉由標準法來適用墨,且去除溶劑。藉由本說明書記載之方法所調製之薄膜可為裝置中之HIL及/或HTL層。
方法係該技術領域中為公知者,且係可利用於用來製作包括例如OLED及OPV裝置之有機電子裝置。該技術領域中公知之方法係可利用在用來測量亮度、效率、及壽命。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係記載於例如,美國專利第4,356,429號及4,539,507號(Kodak)。發光之導電性聚合物係記載於例如,美國專利第5,247,190號及5,401,827號(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ies)。裝置架構、物理性原理、溶解法、多層化、混合,以及化合物之合成及配合係記載於Kraft等,“Electroluminescent Conjugated Polymers-Seeing Polymers in a New Light,” Angew. Chem. Int. Ed., 1998, 37, 402-428,該等全體內容係藉由引用而導入於本說明書中。
可使用包括如能從Sumation取得之化合物、從Merck Yellow、Merck Blue、American Dye Sources(ADS),從Kodak(例如,A1Q3等),及實際上從Aldrich取得之化合物(BEHP-PPV等)般之、各種導電性聚合物,以及有機分子之該技術領域中為公知,且已市售之發光體。此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之例包括以下:   (i)聚(p-伸苯基伸乙烯基)及在伸苯基殘基上之各種位置上經取代之其衍生物;   (ii)聚(p-伸苯基伸乙烯基)及伸乙烯基殘基上之各種位置上經取代之其衍生物;   (iii)聚(p-伸苯基伸乙烯基),及伸苯基殘基上之各種位置上經取代並且伸乙烯基殘基上之各種位置上經取代之其衍生物;   (iv)聚(伸芳基伸乙烯基),且伸芳基可為如萘、蒽、伸呋喃基、伸噻吩基、噁二唑等之殘基之聚(伸芳基伸乙烯基);   (v)聚(伸芳基伸乙烯基)之衍生物,且伸芳基可為與上述(iv)中相同,又更在伸芳基上之各種位置上具有取代基之衍生物;   (vi)聚(伸芳基伸乙烯基)之衍生物,且伸芳基可為與上述(iv)中相同,又更在伸乙烯基上之各種位置上具有取代基之衍生物;   (vii)聚(伸芳基伸乙烯基)之衍生物,且伸芳基可為與上述(iv)中相同,又更在伸芳基上之各種位置上具有取代基,及伸乙烯基上之各種位置上具有取代基之衍生物;   (viii)如(iv)、(v)、(vi)、及(vii)中之化合物般之伸芳基伸乙烯基寡聚物,與非共軛寡聚物之共聚物;以及   (ix)聚(p-伸苯基)及伸苯基殘基上之各種位置上經取代之其衍生物(包括聚(9,9-二烷基茀)等之階梯聚合物衍生物);   (x)聚(伸芳基),且伸芳基可為如萘、蒽、伸呋喃基、伸噻吩基、噁二唑等般之殘基之聚(伸芳基);及伸芳基殘基上之各種位置上經取代之其衍生物;   (xi)如(x)中之化合物般之寡伸芳基與非共軛寡聚物之共聚物;   (xii)聚喹啉及其衍生物;   (xiii)聚喹啉,與為了賦予可溶性而在伸苯基上被例如烷基或烷氧基所取代之p-伸苯基之共聚物;   (xiv)如聚(p-伸苯基-2,6-苯並雙噻唑)、聚(p-伸苯基-2,6-苯並雙噁唑)、聚(p-伸苯基-2,6-苯並咪唑),及其衍生物般之剛性棒聚合物(rigid-rod polymer),以及其之衍生物;   (xv)具有聚茀單位之聚茀聚合物及共聚物。
較佳之有機發光聚合物包括發射出綠色、紅色、藍色、或白色光之SUMATION之發光聚合物(Light Emitting Polymers)(「LEP」)或其之家族、共聚物、衍生物,或該等之混合物;SUMATION之LEP係可從Sumation KK來取得。其他聚合物包括可從Covion Organic Semiconductors GmbH, Frankfurt, Germany(現今為Merck (註冊商標)所有)取得之如聚螺茀之聚合物。
亦或,比起聚合物反而發射出螢光或磷光之有機低分子更能使用作為有機電致發光層。低分子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之例包括:(i)參(8-羥基喹啉)鋁(Alq);(ii)1,3-雙(N,N-二甲基胺基苯基)-1,3,4-噁二唑(OXD-8);(iii)氧代-雙(2-甲基-8-喹啉)鋁;(iv)雙(2-甲基-8-羥基喹啉)鋁;(v)雙(羥基苯並喹啉)鈹(BeQ2 );(vi)雙(二苯基乙烯基)伸聯苯(DPVBI);及芳基胺取代二苯乙烯基伸芳基(DSA胺)。
此種聚合物及低分子化合物係該技術領域中為周知,又記載於例如美國專利第5,047,687號。
裝置在諸多之情況,可使用藉由例如,溶解法或真空法,以及印刷法及圖型形成法所調製之多層構造進行製作。詳細而言,可有效實行利用電洞注入層(HIL)用之本說明書記載之實施態樣,且係為了使用作為電洞注入層而配合於本組成物之實施態樣。
裝置中之HIL之例包括以下:   1)包含PLED及SMOLED之OLED中之電洞注入;可使用例如,PLED中之HIL中共軛係捲入碳或矽原子之全部分類之共軛聚合物發光體。SMOLED中之HIL中,以下為例:含有螢光發光體之SMOLED;含有磷光發光體之SMOLED;包含HIL層且包含1種以上有機層之SMOLED;及低分子層係從溶液或氣溶膠噴霧,或藉由任意之其他處理方法所處理之SMOLED。並且,其他例包括以下:樹狀大分子(dendrimer)或寡聚物有機半導體系之OLED中之HIL;兩極性發光FET且HIL為為了調節電荷注入或使用作為電極之FET中之HIL;   2)OPV中之電洞抽出層;   3)電晶體中之通道材料;   4)如邏輯閘之包含電晶體之組合之電路中之通道材料;   5)電晶體中之電極材料;   6)電容器中之閘層;   7)化學感測器,且摻雜程度之調節係藉由應感知之種類與導電性聚合物之關係來達成之感測器;   8)電池中之電極或電解質材料。
可將各種之光活性層使用於OPV裝置。光伏打裝置係例如,美國專利第5,454,880號;6,812,399號;及6,933,436號記載般之例如,藉由包含已與導電性聚合物混合之富勒烯衍生物之光活性層進行調製。光活性層可包含如導電性聚合物之混合物、導電性聚合物與半導體奈米粒子之混合物、及酞花青、富勒烯、及卟啉之低分子之二重層。
可使用一般電極化合物及基板,以及包接化合物(inclusion compound)。
在1種實施態樣中,陰極包含Au、Ca、Al、Ag、或該等之組合。在1種實施態樣中,陰極包含氧化銦錫。在1種實施態樣中,發光層包含至少1種有機化合物。
可使用例如,中間層般之界面修飾層、及光學間隔層。
可使用電子輸送層。
本發明又係關於本說明書記載之裝置之製造方法。
在某實施態樣中,裝置之製造方法包括以下:提供基板;例如,將如氧化銦錫之透明導電體層合在基板上;提供本說明書記載之非水系墨組成物;藉由在透明導電體上層合非水系墨組成物,而形成電洞注入層或電洞輸送層;在電洞注入層或電洞輸送層(HTL)上層合活性層;及在活性層上層合陰極。
如本說明書所記述般,基板可為可撓性亦可為剛性,可為有機亦可為無機。適當之基板化合物包括例如,玻璃、陶瓷、金屬,及塑料薄膜。
在另一實施態樣中,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包括將本說明書記載之非水系墨組成物適用作為OLED、光伏打裝置、ESD、SMOLED、PLED、感測器、超電容器、陽離子變換器、藥物輸放裝置、電致變色元件、電晶體、電界效果電晶體、電極改質劑、有機電界電晶體用之電極改質劑、引動器,或透明電極中之HIL或HTL層之一部分。
形成HIL或HTL層用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之層合係可藉由該技術領域中為公知之方法(包括例如,旋轉鑄型、旋轉塗佈、浸漬鑄型、浸漬塗佈、狹縫塗覆、噴墨印刷、凹版塗覆、刮刀塗佈法,及例如,製作有機電子裝置用之該技術領域中公知之任意其他方法)來實行。以藉由噴墨印刷來層合非水系墨組成物為佳。
在1種實施態樣中,HIL係受到熱性回火。在1種實施態樣中,HIL層係在約25℃~約350℃,典型為150℃~約325℃之溫度係受到熱性回火。在1種實施態樣中,HIL層係在約25℃~約350℃,典型的為150℃~約325℃之溫度下,受到約3~約40分鐘,典型為約15~約30分鐘之熱性回火。
在1種實施態樣中,HIL層具有約5nm~約500nm,典型為約5nm~約150nm,更典型為約50nm~120nm之厚度。
在某實施態樣中,HIL層係顯示至少約90%之穿透率,且具有約5nm~約500nm,典型為約5nm~約150nm,更典型為約50nm~120nm之厚度。在某實施態樣中,HIL層係顯示至少約90%之穿透率(%T),且具有約50nm~120nm之厚度。
藉由以下之非限定例更加地說明本發明之非水性墨組成物、堆積抑制劑及有機EL元件用之壽命延長劑。 [實施例]
以下實施例所使用之略稱之意義係如以下所示。   MMA:甲基甲基丙烯酸酯   HEMA:2-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HPMA:4-羥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   HPMA-QD:藉由4-羥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酯1mol,與1,2-萘醌-2-二疊氮-5-磺醯基氯化物1.1mol之縮合反應所合成之化合物   CHMI:N-環己基馬來醯亞胺   PFHMA:2-(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MAA:甲基丙烯酸   AIBN:α、α’-偶氮二異丁腈   QD1:藉由α、α、α’-參(4-羥基苯基)-1-乙基-4-異丙基苯1mol,與1,2-萘醌-2-二疊氮-5-磺醯基氯化物1.5mol之縮合反應所合成之化合物   GT-401:丁烷四羧酸四(3,4-環氧基環己基甲基)修飾ε-己內酯(商品名:EpoleadGT-401(股份有限公司大賽璐製))   PGME:丙二醇單甲基醚   PGMEA: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   CHN:環己酮
將以下實施例中所使用之成分整理於以下之表1。 【表1】
[1]電荷輸送性物質之調製 [製造例1] S-聚(3-MEET)胺加成物之調製   將S-聚(3-MEET)之水性分散液(水中0.598%固體成分)500g與三乙基胺0.858g混合,並藉由旋轉蒸發使取得之混合物蒸發乾燥固化。其次使用真空烤箱在50℃更加使取得之殘留物乾燥一晩,而取得S-聚(3-MEET)胺加成物作為黑色粉末之生成物3.8g。
[製造例2]   使製造例1取得之S-聚(3-MEET)胺加成物2.00g溶解於28%氨水(純正化學(股)製)100mL,在室溫下攪拌取得之溶液整晚。將取得之反應混合物送至使用丙酮1500mL之再沉澱處理,過濾析出物並回收。始取得之析出物再度溶解於水20mL及三乙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7.59g,在60℃下攪拌1小時。冷卻取得之反應混合物後,送至使用異丙基醇1000mL與丙酮500mL之混合溶劑之再沉澱處理,過濾析出物並回收。將取得之析出物在0mmHg、50℃下真空乾燥1小時,而取得經氨水處理之電荷輸送性物質即S-聚(3-MEET)-A 1.30g。
[2]電荷輸送性清漆之調製 [實施例1]   首先,使用蒸發器將D66-20BS水溶液之溶劑餾除,在減壓乾燥機中以80℃減壓乾燥取得之殘留物1小時,而取得D66-20BS之粉末。使用取得之粉末,而製作出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400rpm、90℃下進行1小時攪拌來進行。   其次,準備另外之容器,使製造例2中取得之S-聚(3-MEET)-A 0.020g溶解於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1.13g、二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1.95g、三乙二醇二甲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4.88g、2-(苄氧基)乙醇(關東化學(股)製)0.98g及丁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32g。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其次,對取得之溶液添加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0.10,將取得之混合物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1小時。最後,加入EG-ST 0.75g、EG矽溶膠(2)0.15g,將取得之混合物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10分鐘,使用孔徑0.2μm之PP注射式濾器過濾取得之分散液,而取得2wt%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實施例2]   首先,使用蒸發器餾除D66-20BS水溶液之溶劑,在減壓乾燥機中以80℃減壓乾燥取得之殘留物1小時,而取得D66-20BS之粉末。使用取得之粉末製作出D66-20BS為10wt%之乙二醇溶液。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90℃進行攪拌1時間來進行。   其次,準備另外之容器,使製造例2中取得之S-聚(3-MEET)-A 0.020g溶解於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1.13g、二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0.98g、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2.93g、二乙二醇單丁基醚(關東化學(股)製)3.91g及2-乙基己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32g。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以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其次,對取得之溶液添加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0.10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小時。最後,添加EG-ST 0.75g,EG矽溶膠(2)0.15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0分鐘,使用孔徑0.2μm之PP注射式濾器過濾取得之分散液,而取得2wt%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實施例3]   首先,使用蒸發器餾除D66-20BS水溶液之溶劑,在減壓乾燥機中以80℃減壓乾燥取得之殘留物1小時,而取得D66-20BS之粉末。使用取得之粉末製作出D66-20BS之10wt%之乙二醇溶液。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90℃進行攪拌1時間來進行。   其次,準備另外之容器,使製造例2中取得之S-聚(3-MEET)-A 0.020g溶解於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1.20g、二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0.98g、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2.93g、二乙二醇單丁基醚(關東化學(股)製)3.91g及2-乙基己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32g。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以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其次,對取得之溶液添加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0.10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小時。最後,添加EG-ST 0.82g、EG矽溶膠(2)0.02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0分鐘,使用孔徑0.2μm之PP注射式濾器過濾取得之分散液,而取得2wt%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實施例4]   首先,使用蒸發器餾除D66-20BS水溶液之溶劑,在減壓乾燥機中以80℃減壓乾燥取得之殘留物1小時,而取得D66-20BS之粉末。使用取得之粉末製作出D66-20BS之10wt%之乙二醇溶液。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90℃進行攪拌1時間來進行。   其次,準備另外之容器,使製造例2中取得之S-聚(3-MEET)-A 0.020g溶解於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1.20g、二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0.98g、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2.93g、二乙二醇單丁基醚(關東化學(股)製)3.91g及2-乙基己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32g。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以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其次,對取得之溶液添加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0.10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小時。最後,添加EG-ST 0.75g、EG矽溶膠(1)0.08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0分鐘,使用孔徑0.2μm之PP注射式濾器過濾取得之分散液,而取得2wt%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實施例5]   首先,使用蒸發器餾除D66-20BS水溶液之溶劑,在減壓乾燥機中以80℃減壓乾燥取得之殘留物1小時,而取得D66-20BS之粉末。使用取得之粉末製作出D66-20BS之10wt%之乙二醇溶液。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90℃進行攪拌1時間來進行。   其次,準備另外之容器,使製造例2中取得之S-聚(3-MEET)-A 0.020g溶解於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0.41g、二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0.98g、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2.93g、二乙二醇單丁基醚(關東化學(股)製)3.91g及2-乙基己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32g。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以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其次,對取得之溶液添加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0.10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小時。最後,添加EG-ST 0.01g、EG矽溶膠(2)1.62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0分鐘,使用孔徑0.2μm之PP注射式濾器過濾取得之分散液,而取得2wt%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比較例1]   首先,使用蒸發器餾除D66-20BS水溶液之溶劑,在減壓乾燥機中以80℃減壓乾燥取得之殘留物1小時,而取得D66-20BS之粉末。使用取得之粉末製作出D66-20BS之10wt%之乙二醇溶液。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90℃進行攪拌1時間來進行。   其次,準備另外之容器,使製造例2中取得之S-聚(3-MEET)-A 0.020g溶解於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1.20g、二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1.95g、三乙二醇二甲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4.88g、2-(苄氧基)乙醇(關東化學(股)製)0.98g及丁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32g。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以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其次,對取得之溶液添加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0.10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小時。最後,添加EG-ST 0.83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0分鐘,使用孔徑0.2μm之PP注射式濾器過濾取得之分散液,而取得2wt%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比較例2]   首先,使用蒸發器餾除D66-20BS水溶液之溶劑,在減壓乾燥機中以80℃減壓乾燥取得之殘留物1小時,而取得D66-20BS之粉末。使用取得之粉末製作出D66-20BS之10wt%之乙二醇溶液。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90℃進行攪拌1時間來進行。   其次,準備另外之容器,使製造例2中取得之S-聚(3-MEET)-A 0.020g溶解於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1.20g、二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0.98g、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2.93g、二乙二醇單丁基醚(關東化學(股)製)3.91g及2-乙基己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32g。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以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其次,對取得之溶液添加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0.10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小時。最後,添加EG-ST 0.83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0分鐘,使用孔徑0.2μm之PP注射式濾器過濾取得之分散液,而取得2wt%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比較例3]   首先,使用蒸發器餾除D66-20BS水溶液之溶劑,在減壓乾燥機中以80℃減壓乾燥取得之殘留物1小時,而取得D66-20BS之粉末。使用取得之粉末製作出D66-20BS之10wt%之乙二醇溶液。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90℃進行攪拌1時間來進行。   其次,準備另外之容器,使製造例2中取得之S-聚(3-MEET)-A 0.020g容解於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0.40g、二乙二醇(關東化學(股)製)0.98g、三乙二醇丁基甲基醚(東京化成工業(股)製)2.93g、二乙二醇單丁基醚(關東化學(股)製)3.91g及2-乙基己基胺(東京化成工業(股)製)0.032g。溶液之調製係藉由使用熱攪拌器在以80℃下攪拌1小時來進行。其次,對取得之溶液添加D66-20BS之10wt%乙二醇溶液0.10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小時。最後,添加EG矽溶膠(2)1.64g,使用熱攪拌器以400rpm、80℃攪拌取得之混合物10分鐘,使用孔徑0.2μm之PP注射式濾器過濾取得之分散液,而取得2wt%之電荷輸送性清漆。
[3]正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之調製 [數平均分子量及重量平均分子量之測量]   使用島津製作所(股)製GPC裝置(LC-20AD),昭和電工製Shodex管柱KF-804L及803L,在使溶出溶劑四氫呋喃以流量1ml/分流入於管柱中(管柱溫度40℃)使其溶離之條件測量依據以下之合成例取得之共聚物之數平均分子量及重量平均分子量。尚且,下述之數平均分子量(以下,稱為Mn)及重量平均分子量(以下,稱為Mw)係以聚苯乙烯換算值來表示。
<合成例1>   藉由使MMA 10.0g、HEMA 12.5g、CHMI 20.0g、HPMA 2.50g、MAA 5.00g、AIBN 3.20g溶解於PGME 79.8g,並在60℃至100℃係使其反應20小時,而取得丙烯酸聚合物溶液(固體成分濃度40質量%)(P1)。取得之丙烯酸聚合物P1之Mn為3,700,Mw為6,100。 <合成例2>   藉由使HPMA-QD 2.50g、PFHMA 7.84g、MAA 0.70g、CHMI 1.46g、AIBN 0.33g溶解於CHN 51.3g,並在110℃下攪拌20小時使其反應,而取得丙烯酸聚合物溶液(固體成分濃度20質量%)(P2)。取得之丙烯酸聚合物P2之Mn為4,300,Mw為6,300。
藉由混合合成例1取得之P1 5.04g、合成例2取得之P2 0.05g、QD1 0.40g、GT-401 0.09g、PGMEA 6.42g,在室溫下攪拌3小時而作成均勻之溶液,而調製成正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4]附提基板之製作   在使用(股)Technovision製UV-312進行10分鐘臭氧洗淨後之ITO-玻璃基板上,使用旋轉塗佈器塗佈前述步驟[3]中取得之正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後,使基板在加熱板上進行預烘烤(以溫度100℃加熱120秒鐘),而形成膜厚1.2μm之薄膜。隔著描繪有多數之長邊200μm、短邊100μm之長方形之圖型的遮罩,藉由佳能(股)製紫外線照射裝置PLA-600FA,對此薄膜照射紫外線(365nm之光強度:5.5mW/cm2 )一定時間。其後,將薄膜浸漬於1.0%TMAH水溶液120秒鐘進行顯像後,實施使用超純水之薄膜流水洗淨20秒鐘。其次,將此已形成長方形圖型之薄膜送至後烘烤(以溫度230℃加熱30分鐘加熱)使其硬化,而製作成附提基板。
[5]成膜性評價   在前述步驟[4]中取得之附提基板上之長方形之開口部(膜形成區域)上,使用Cluster technology(股)製Inkjet Designer噴出實施例1~5、比較例1~3取得之電荷輸送性清漆,並使取得之塗膜在10Pa以下之減壓度(真空度)下減壓乾燥15分,其後在加熱板上以230℃乾燥30分鐘,而形成電荷輸送性薄膜。   使用微細形狀測量機ET4000A((股)小坂研究所製)測量實施例1~5及比較例1~3取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剖面形狀。將取得之個別開口部之結果展示於圖1(實施例1及比較例1)及圖2(實施例2~5及比較例2~3)。
並且,將實施例1~5及比較例1~3中使用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之組成,與取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厚度變化展示於下述表2。
若比較實施例1與比較例1(圖1),及比較實施例2~5與比較例2~3(圖2)時,實施例中取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剖面之形狀在比較例取得之薄膜剖面之形狀相比,爬上提附近之膜(膜厚增加)明顯較少。即,在與比較例相比,實施例中堆積受到抑制。尤其,發現到相對於比較例3,在相當於將比較例3中之1.64g之EG矽溶膠(2)取代成0.01g之EG-ST與1.62g之EG矽溶膠(2)之組合而成之實施例5中,堆積顯著受到抑制。   由以上之結果,確認到藉由使用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而變得能抑制在電荷輸送性薄膜形成時之堆積。又因此,在使用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而得之有機EL元件中,飽受期待可不使其他特性過度降低而能大幅改善因電性缺陷導致之壽命縮短,或因發光層之不均勻厚度導致之發光不均。
[3]有機EL元件之製作及特性評價   使用旋轉塗佈器,分別將實施例1及比較例1取得之清漆塗佈於個別之附堤之ITO基板後,在大氣下以120℃乾燥1分鐘。其次,將經乾燥之基板插入於手套箱內,在大氣下以230℃燒成15分鐘,而在基板上形成30nm之薄膜。使用以下附提之ITO基板作為附提之ITO基板,該附提之ITO基板係藉由在表面已形成經圖型化之膜厚150nm之氧化銦錫(ITO)薄膜電極且為25mm×25mm×0.7t之玻璃基板之電極面上形成膜厚1.1μm之聚醯亞胺樹脂膜,並將此膜予以圖型化(已描繪多數2×2mm見方之正方形之圖型)而形成提來作成者,又其之使用前,藉由O2 電漿洗淨裝置(150W、30秒鐘)去除表面上之雜質。   其次,對於已形成薄膜之附提之ITO基板,使用蒸鍍裝置(真空度1.0×10-5 Pa),以0.2nm/秒,使α-NPD(N,N’-二(1-萘基)-N,N’-二苯基聯苯胺)成膜成30nm。其次,依Alq3 、氟化鋰及鋁之薄膜之順序進行層合而取得有機EL元件。於此之際,蒸鍍速率分別係Alq3 及鋁為0.2nm/秒,氟化鋰為0.02nm/秒之條件下進行,膜厚係分別作成40nm、0.5nm及80nm。   尚且,為了防止因空氣中之氧、水等之影響所造成之特性劣化,有機EL元件在藉由密封基板進行密封後,就評價其之特性。密封係根據以下操作順序進行。在氧濃度2ppm以下、露點-76℃以下之氮環境中,將有機EL元件收納於密封基板之間,並將密封基板藉由接著劑(((股)MORESCO製、Moresco Moisture Cut WB90US(P))予以貼合。此時,將捕水劑(Dynic(股)製,HD-071010W-40)與有機EL元件一同地收納於密封基板內。對已貼合之密封基板,照射UV光(波長:365nm、照射量:6,000mJ/cm2 )後,以80℃進行回火處理1小時而使接著劑硬化。
測量在以亮度5000cd/m2 驅動時之驅動電壓、電流密度及發光效率,以及亮度之半衰期(初期亮度5000cd/m2 到達一半所需之時間)。結果係如表3所示。
從以上之結果可清楚明白得知,在使用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作成之有機EL元件中,不會發現特性之過度降低,尤其係電流效率降低受到抑制。並且,此有機EL元件之亮度之半衰期,即元件壽命受到延長,即反映出堆積受到抑制。即,藉由使用本發明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可避免有機EL元件之特性過度降低,且能抑制堆積,藉此而能延長有機EL元件之壽命。
[圖1]比較實施例1及比較例1取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剖面形狀之圖。   [圖2]比較實施例2~5及比較例2~3取得之電荷輸送性薄膜之剖面形狀之圖。

Claims (30)

  1. 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a)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b)包含至少下述(b-1)及(b-2),且平均一次粒子徑d1與d2具有d1<d2之關係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c)包含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之液體載體;及,(d)1種以上之胺化合物,且前述胺化合物包含: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與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以外之胺化合物;
    Figure 107121083-A0305-02-0104-1
    式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H、烷基、氟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O-[Z-O]p-Re(式中,Z係根據情況為經鹵化之伸烴基(hydrocarbylene),p為1以上,又Re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
  2. 如請求項1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為 小於15nm,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2為10nm以上。
  3. 如請求項1之組成物,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為3nm以上未滿15nm,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2為10nm以上30nm以下。
  4. 如請求項1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及d2滿足式d2/d1>1.5所示之關係。
  5. 如請求項1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平均一次粒子徑d1及d2滿足式d2/d1>2.0所示之關係。
  6. 如請求項1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相對於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與前述聚噻吩(a)之總和重量,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之量為1重量%~98重量%。
  7. 如請求項1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中,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與前述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之重量比(b-1)/(b-2)為0.001~1000之範圍。
  8. 如請求項1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及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係各自獨立包含B2O3、B2O、SiO2、SiO、GeO2、GeO、 As2O4、As2O3、As2O5、Sb2O3、TeO2、SnO2、SnO,或該等之混合物。
  9. 如請求項8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及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之兩者皆包含SiO2
  10. 如請求項1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液體載體為包含1種以上之二醇系溶劑(A),與,二醇系溶劑除外之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B)之液體載體。
  11. 如請求項10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二醇系溶劑(A)為二醇二醚類、二醇單醚類或二醇類。
  12. 如請求項10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有機溶劑(B)為腈類、醇類、芳香族醚類,或芳香族烴類。
  13.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H、氟烷基、-O[C(RaRb)-C(RcRd)-O]p-Re、或-ORf;在此,個別之Ra、Rb、Rc、及Rd係各自獨立為H、鹵素、烷基、氟烷基、或芳基;Re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p為1、2、或3;又Rf為烷基、或芳基。
  14. 如請求項13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為H,且R2為 H以外者。
  15. 如請求項13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及R2雙方皆為H以外者。
  16. 如請求項15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O[C(RaRb)-C(RcRd)-O]p-Re,或-ORf
  17. 如請求項15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R1及R2雙方皆為-O[C(RaRb)-C(RcRd)-O]p-Re
  18. 如請求項16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個別之Ra、Rb、Rc、及Rd係各自獨立為H、(C1-C8)烷基、(C1-C8)氟烷基,或苯基;且Re為(C1-C8)烷基、(C1-C8)氟烷基,或苯基。
  19.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噻吩包含選自由下述式:
    Figure 107121083-A0305-02-0108-2
    Figure 107121083-A0305-02-0108-3
    Figure 107121083-A0305-02-0108-4
    所示之基,及該等之組合所成群之重複單位。
  20.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噻吩為經磺化者。
  21. 如請求項20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噻吩為磺化聚(3-(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噻吩)。
  22.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噻吩在基於重複單位之總重量,以多於50重量%之量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
  23.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更包含合成聚合物,該合成聚合物包含1種以上之酸性基。
  24. 如請求項23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合成聚合物為聚合物酸,該聚合物酸包含1個以上之重複單位,該重複單位包含:被至少1個氟原子及至少1個磺酸(-SO3H)殘基所取代之至少1個烷基或烷氧基,且係根據情況被至少1個醚鍵(-O-)基所中斷之烷基或烷氧基。
  25. 如請求項24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聚合物酸包含符合式(II)之重複單位及符合式(III)之重複單位;
    Figure 107121083-A0305-02-0109-5
    Figure 107121083-A0305-02-0109-6
    式中,個別之R5、R6、R7、R8、R9、R10、及R11係獨立為H、鹵素、氟烷基、或全氟烷基;又X為-[OC(RhRi)-C(RjRk)]q-O-[CRlRm]z-SO3H,且個別之Rh、Ri、Rj、Rk、Rl及Rm係獨立為H、鹵素、氟烷基,或全氟烷基;q為0~10;又z為1~5。
  26. 如請求項23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前述合成聚合物為聚醚碸,該聚醚碸包含1個以上之重複單位,該重複單位包含至少1個磺酸(-SO3H)殘基。
  27.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以外之胺化合物為第一級烷基胺化合物。
  28. 如請求項27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第一級烷基胺化合物為選自由乙基胺、n-丁基胺、t-丁基胺、n-己基胺、2-乙基己基胺、n-癸基胺及乙二胺所成群之至少1種。
  29. 如請求項28之非水系墨組成物,其中第一級烷基胺化合物為2-乙基己基胺或n-丁基胺。
  30. 一種非水系墨組成物,其特徵為包含:(a)包含符合式(I)之重複單位之聚噻吩;(b)包含至少下述(b-1)及(b-2),且平均一次粒子徑d1與d2具有d1<d2之關係之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1)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1之第一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b-2)具有平均一次粒子徑d2之第二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及(c)包含1種以上之有機溶劑之液體載體; (d)包含1種以上之酸性基之合成聚合物;(e)1種以上之胺化合物;且前述胺化合物包含: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與第三級烷基胺化合物以外之胺化合物;
    Figure 107121083-A0305-02-0111-7
    式中,R1及R2係各自獨立為H、烷基、氟烷基、烷氧基、芳氧基、或-O-[Z-O]p-Re(式中,Z係根據情況為經鹵化之伸烴基(hydrocarbylene),p為1以上,又Re為H、烷基、氟烷基、或芳基)。
TW107121083A 2017-06-20 2018-06-20 非水系墨組成物 TWI814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0896 2017-06-20
JP2017-120896 2017-06-20
JP2017126611 2017-06-28
JP2017-126611 2017-06-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6946A TW201906946A (zh) 2019-02-16
TWI814728B true TWI814728B (zh) 2023-09-11

Family

ID=647356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1083A TWI814728B (zh) 2017-06-20 2018-06-20 非水系墨組成物
TW112131494A TWI844449B (zh) 2017-06-20 2018-06-20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作為堆積抑制劑之用途及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作為有機el元件用之壽命延長劑之用途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31494A TWI844449B (zh) 2017-06-20 2018-06-20 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作為堆積抑制劑之用途及金屬氧化物奈米粒子作為有機el元件用之壽命延長劑之用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16696A1 (zh)
EP (1) EP3643756A4 (zh)
JP (2) JP7099458B2 (zh)
KR (1) KR102677529B1 (zh)
CN (1) CN110770307A (zh)
TW (2) TWI814728B (zh)
WO (1) WO2018235783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6116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laminate
WO2016171935A1 (en) * 2015-04-22 2016-10-27 Solvay Usa Inc. Non-aqueous compositions suitable for use in organic electronics
TW201714985A (zh) * 2015-07-17 2017-05-01 首威美國公司 適用於有機電子產品之含有類金屬奈米粒子的非水性油墨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56429A (en) 1980-07-17 1982-10-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ell
US4539507A (en) 1983-03-25 1985-09-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GB8909011D0 (en) 1989-04-20 1989-06-07 Friend Richard H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5047687A (en) 1990-07-26 1991-09-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stabilized cathode
GB9018698D0 (en) 1990-08-24 1990-10-10 Lynxvale Ltd Semiconductive copolymers for use in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5331183A (en) 1992-08-17 1994-07-1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onjugated polymer - acceptor heterojunctions; diodes, photodiodes, and photovoltaic cells
US6599631B2 (en) * 2001-01-26 2003-07-29 Nanogram Corporation Polymer-inorganic particle composites
US6166172A (en) 1999-02-10 2000-12-26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Method of forming poly-(3-substituted) thiophenes
AT411306B (de) 2000-04-27 2003-11-25 Qsel Quantum Solar Energy Linz Photovoltaische zelle mit einer photoaktiven schicht aus zwei molekularen organischen komponenten
AT410729B (de) 2000-04-27 2003-07-25 Qsel Quantum Solar Energy Linz Photovoltaische zelle mit einer photoaktiven schicht aus zwei molekularen organischen komponenten
DE60232942D1 (de) * 2001-10-09 2009-08-27 Mitsubishi Chem Corp Strahlungshärtbare Beschichtungszusammensetzung
US6602974B1 (en) 2001-12-04 2003-08-05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olythiophenes, block copolymers made therefrom,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KR101021749B1 (ko) * 2002-09-24 2011-03-15 이 아이 듀폰 디 네모아 앤드 캄파니 전기 전도 유기 중합체/나노입자 복합체 및 이들의 이용방법
US20040113127A1 (en) 2002-12-17 2004-06-17 Min Gary Yonggang Resistor compositions having a substantially neutral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 and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relating thereto
TW200504046A (en) 2003-06-25 2005-02-01 Nissan Chemical Ind Ltd 1,4-Benzodioxane sulfonic acid compound and use thereof as electron-acceptor material
JP5024498B2 (ja) 2003-09-11 2012-09-12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電荷輸送性ワニス、電荷輸送性薄膜およ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7070867B2 (en) 2003-12-05 2006-07-04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OLEDs having n-type doping
KR100834327B1 (ko) 2004-03-11 2008-06-02 미쓰비시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하 수송막용 조성물 및 이온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전하수송막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장치, 및 유기 전계 발광 장치의제조 방법 및 전하 수송막의 제조 방법
WO2006025342A1 (ja) 2004-08-31 2006-03-09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アリールスルホン酸化合物及び電子受容性物質としての利用
KR101314985B1 (ko) 2005-02-10 2013-10-04 플렉스트로닉스, 인크 정공 주입/수송 층 조성물 및 장치
WO2008073149A2 (en) 2006-07-21 2008-06-19 Plextronics, Inc. Sulfonation of conducting polymers and oled, photovoltaic, and esd devices
KR100860411B1 (ko) 2006-12-08 2008-09-2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멀티캐스트를 이용한 양방향 지역 광고 시스템 및 방법
US7785496B1 (en) * 2007-01-26 2010-08-31 Clemson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Electrochromic inks including conducting polymer colloidal nanocomposites, devices including the electrochromic ink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same
CA2720694C (en) 2008-04-11 2017-05-23 Plextronics, Inc. Doped conjugated polymers,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devices
JP5362711B2 (ja) 2008-05-21 2013-12-11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素子
JP2010055899A (ja) 2008-08-27 2010-03-11 Sharp Corp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658161B2 (ja) 2008-10-27 2015-01-21 プレックス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ィッド ポリアリールアミンケトン
US8283002B2 (en) 2008-11-18 2012-10-09 Plextronics, Inc. Aminobenzene composition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EP2421919A4 (en) * 2009-04-24 2014-01-22 Du Pont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IONS AND FILMS MANUFACTURED THEREFROM
EP2437113A4 (en) * 2009-05-29 2012-12-19 Bridgestone Corp PARTICLES FOR DISPLAY MEDIUM AND PANEL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USING THESE PARTICLES
JP2012048099A (ja) 2010-08-30 2012-03-08 Lintec Corp 防眩性帯電防止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偏光板
CN104011260B (zh) * 2011-10-31 2018-02-13 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氧化物被膜用涂布液的制造方法、金属氧化物被膜用涂布液以及金属氧化物被膜
CN102969453B (zh) * 2012-09-13 2016-05-25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图形化传输层的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70063B1 (ko) * 2012-10-11 2020-10-26 닛산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무기 산화물 피막 형성용 도포액, 무기 산화물 피막, 및 표시 디바이스
JP2014103290A (ja) 2012-11-21 2014-06-05 Konica Minolta Inc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金属酸化物粒子含有組成物
JP6578629B2 (ja) 2014-03-24 2019-09-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機能層形成用インク、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5778619B (zh) * 2014-12-17 2019-05-17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聚合物-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墨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6798482B2 (ja) 2015-03-05 2020-12-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素子
JP6294254B2 (ja) 2015-03-23 2018-03-1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導電性材料及び基板
EP3325560A4 (en) 2015-07-17 2019-03-27 Nissan Chemical Corporation NON-AQUEOUS INK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ETALLIC NANOPARTICLES SUITABLE FOR USE IN ORGANIC ELECTRONIC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26116A1 (en) * 2009-07-31 2011-02-03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laminate
WO2016171935A1 (en) * 2015-04-22 2016-10-27 Solvay Usa Inc. Non-aqueous compositions suitable for use in organic electronics
TW201714985A (zh) * 2015-07-17 2017-05-01 首威美國公司 適用於有機電子產品之含有類金屬奈米粒子的非水性油墨組成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44449B (zh) 2024-06-01
TW201906946A (zh) 2019-02-16
JP2022062075A (ja) 2022-04-19
KR102677529B1 (ko) 2024-06-24
US20200216696A1 (en) 2020-07-09
KR20200020807A (ko) 2020-02-26
EP3643756A4 (en) 2021-01-27
CN110770307A (zh) 2020-02-07
JP7099458B2 (ja) 2022-07-12
WO2018235783A1 (ja) 2018-12-27
TW202348747A (zh) 2023-12-16
JP7306497B2 (ja) 2023-07-11
EP3643756A1 (en) 2020-04-29
JPWO2018235783A1 (ja) 2020-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8540B (zh) 墨液组合物
TW201920528A (zh) 塗料組成物
KR20180021207A (ko) 유기 전자 장치에 사용하기에 적합한 금속성 나노입자를 함유하는 비-수성 잉크 조성물
CN108521834B (zh) 用于有机电子学的纳米颗粒-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
JP2024075578A (ja) インク組成物
TWI821170B (zh) 含有磺化共軛聚合物之非水系塗料組成物
TWI814728B (zh) 非水系墨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