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11268B - 不燃性片材、及包含該不燃性片材之防煙垂壁 - Google Patents

不燃性片材、及包含該不燃性片材之防煙垂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11268B
TWI811268B TW107143448A TW107143448A TWI811268B TW I811268 B TWI811268 B TW I811268B TW 107143448 A TW107143448 A TW 107143448A TW 107143448 A TW107143448 A TW 107143448A TW I811268 B TWI811268 B TW I8112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ass fiber
combustible sheet
resin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3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7542A (zh
Inventor
堀越裕樹
武內信貴
注連浩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尤尼吉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尤尼吉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尤尼吉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1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1268B/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Pap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不燃性片材、及具備該不燃性片材之防煙垂壁,其能夠在經長時間作為防煙垂壁使用的情況下減少塵埃的附著。 一種不燃性片材,包含玻璃纖維布、及以浸滲狀態含於該玻璃纖維布的樹脂層,其中該不燃性片材在特定的熱循環試驗前後,表面電阻率為1×1011 Ω以下。該不燃性片材以具備含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抗靜電層為佳,該抗靜電層在該不燃性片材使用時會成為表面層。

Description

不燃性片材、及包含該不燃性片材之防煙垂壁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涉及不燃性片材,尤其涉及適用於防煙垂壁等的不燃性片材,及使用其的防煙垂壁。
發明背景 在日本與其他國家的法令(例如,在日本為建築基準法及建築基準法施行令)中,為了防止建築物火災時產生的煙、有毒氣體等流動,讓消防活動可順利進行,規定要設置排煙設備。因此,在辦公大樓、商業設施等建築物中,通常會設置防煙垂壁等作為排煙設備及遮煙設備。
防煙垂壁一般被裝設於建築物的天花板,其目的在於暫時阻止火災發生時的煙、有毒氣體等流動到走廊或上面樓層,並確保避難所需的時間等。因此,為了不被防煙垂壁阻擋視野,或者損及美觀,使用平板玻璃、玻璃纖維與樹脂的樹脂複合體等作為防煙垂壁。與平板玻璃相比,玻璃纖維與樹脂的樹脂複合體具有不易破裂的優點。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透明不燃性片材,其包含玻璃纖維織物及硬化樹脂層。
此外,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透明不燃性片材,其具有基材層,包含玻璃纖維布及浸滲於該玻璃纖維布的透明硬化樹脂層,其中在該基材層的至少一面上整體形成有補強層。
此外,例如在專利文獻3中,揭示一種透明不燃片材,其係使用接著劑浸滲包覆玻璃布作為基材,在該基材兩面設置軟質氯乙烯樹脂透明層的不燃性積層體,其中該接著劑浸滲包覆玻璃布為將以質量比1:5至1:35的範圍含有三異氰酸酯化合物及黏合劑樹脂之接著劑成分浸滲包覆硬化於經矽烷耦合劑處理之玻璃布而成的複合中間體,其中該三異氰酸酯化合物為選自於異氰脲酸酯改性三異氰酸酯、雙縮脲改性三異氰酸酯、三羥甲基烷基改性三異氰酸酯所構成群組中之至少1種以上。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特開2005-319746號公報(JP2005-319746 A) 專利文獻2:日本國特開2011-213093號公報(JP2011-213093 A) 專利文獻3:日本國特開2014-76563號公報(JP2014-76563 A)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人等進行檢討的結果,發現記載於專利文獻1至3之不燃性片材係有以下問題,例如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存在於設置防煙垂壁之建築物內空氣中的塵埃會附著於該不燃性片材表面而導致外觀不良。在這種情況下,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燃性片材、及具備該不燃性片材之防煙垂壁,關於包含玻璃纖維布及樹脂之不燃性片材,例如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 用以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行檢討的結果,發現例如在專利文獻1至3中揭示之不燃性片材,其表面電阻率為約1×1015 Ω,因此無法充分阻止存在於空氣中之塵埃附著的情形。因此,本發明人等經過努力檢討的結果,發現在特定的熱循環試驗前後,藉由使表面電阻率為1×1011 Ω以下,可減少上述塵埃的附著。本發明係根據這些知識,透過更進一步的不斷檢討而得以完成的發明。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揭示於下述態樣的發明。 第1項:一種不燃性片材,包含:玻璃纖維布、及以浸滲狀態含於該玻璃纖維布的樹脂層,該不燃性片材在下述熱循環試驗前後,表面電阻率為1×1011 Ω以下; <熱循環試驗條件> 自前述不燃性片材切出100mm×100mm大小作為樣品,並將該樣品放入已預先被初始設定成溫度23℃、相對濕度50%RH的恆溫恆濕器,將以下(1)至(5)作為1個循環,進行共計10個循環; (1)設定遷移時間為14分鐘,從溫度23℃、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為止; (2)在上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下維持8小時; (3)設定遷移時間為45分鐘,從上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為止; (4)在上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下維持8小時; (5)設定遷移時間為1分鐘,從上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23℃、相對濕度50%RH為止。 第2項:如第1項記載之不燃性片材,其具備含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抗靜電層,該抗靜電層在前述不燃性片材使用時會成為表面層。 第3項:如第1項記載之不燃性片材,其中在該不燃性片材使用時會成為表面層之層中含界面活性劑;前述不燃性片材中之前述界面活性劑的質量(g/m2 )為0.5至1.5g/m2 。 第4項:如第1項或第2項記載之不燃性片材,其總透光率為90%以上,霧度為20%以下。 第5項: 一種防煙垂壁,具備如第1至4項中任一項記載之不燃性片材。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藉由在特定的熱循環試驗前後,使表面電阻率為1×1011 Ω以下,可減少例如在經長時間作為防煙垂壁使用時的塵埃附著。
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係包含玻璃纖維布、及以浸滲狀態被含在該玻璃纖維布的樹脂層,其特徵在於前述不燃性片材在下述熱循環試驗前後,表面電阻率為1×1011 Ω以下; <熱循環試驗條件> 自前述不燃性片材切出100mm×100mm大小作為樣品,並將此樣品放入已預先被初始設定成溫度23℃、相對濕度50%RH的恆溫恆濕器,將以下步驟(1)至(5)作為一個循環,進行共計10個循環; (1)設定遷移時間為14分鐘,從溫度23℃、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為止; (2)在上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下維持8小時; (3)設定遷移時間為45分鐘,從上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為止; (4)在上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下維持8小時; (5)設定遷移時間為1分鐘,從上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23℃、相對濕度50%RH為止。
例如,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具有積層結構,該積層結構包含玻璃纖維布2及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在不燃性片材1中,至少包含1層玻璃纖維布2即可,亦可包含多層。
此外,如圖2至圖4所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亦可為包含下述之積層結構:玻璃纖維布2;樹脂層3,其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薄膜層4,在該樹脂層3的至少一面上,且宜在兩面上。此外,如圖3及圖4所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亦可包含可剝離保護膜5,該可剝離保護膜5係在樹脂層3或薄膜層4的至少一面上,宜為在兩面上,並且是作為例如防煙垂壁且在使用時可剝離。
在圖1至圖4中,樹脂層3填滿構成玻璃纖維布2之多根玻璃纖維的空隙,樹脂層3之一側的表面側部分31,及另一側的表面側部分32係透過該空隙部分互相連通。此外,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從提高透明性的觀點來看,例如圖1至圖4所示,以在玻璃纖維布2層的至少一面上形成有該樹脂層3為佳,以在玻璃纖維布2層的兩面上形成有該樹脂層3為較佳。
例如第4圖所示,在沒有積層薄膜層4的情況下,可在樹脂層3的表面側(圖1中的31、32側)設置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抗靜電層6,或者在有積層薄膜層4的情況下,可在該薄膜層4的表面側(圖2、圖3中的41、42側)設置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抗靜電層6。藉此,可進一步使表面電阻率在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變得更低,同時更進一步降低表面電阻率在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變化,並且獲得更優良的透明性。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抗靜電層6係以在不燃性片材1使用時會成為表面層的方式配置為較佳。此外,在沒有設置抗靜電層6的情況下,在使用時會成為表面層之層(在沒有積層薄膜層4的情況下即為樹脂層3,在有積層薄膜層4的情況下即為樹脂層3),以包含界面活性劑為佳。藉此,在特定的熱循環試驗前後,表面電阻率可滿足為1×1011 Ω以下。
以下,詳細說明構成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之各層的組成。
(玻璃纖維布2)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玻璃纖維布2係由多根玻璃纖維構成。在玻璃纖維布2中,多根玻璃纖維相互纏繞在一起形成一塊布。作為玻璃纖維布2,可舉出例如由多根經線及多根緯線構成的玻璃纖維織物(玻璃布)。玻璃纖維織物的編織組織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平紋組織、緞紋組織、方平組織、畝紋組織等。
作為構成玻璃纖維布2之玻璃纖維的玻璃材料沒有特別限制,可使用例如已知的玻璃材料。作為玻璃材料可舉出例如無鹼玻璃(E-玻璃纖維)、耐酸性的中鹼玻璃(C-玻璃纖維)、高強度/高模數玻璃(S-玻璃纖維、T-玻璃纖維等)、耐鹼玻璃(AR玻璃纖維)等,宜舉出通用性高的無鹼玻璃(E-玻璃纖維)。構成玻璃纖維布2的玻璃纖維可為1種玻璃材料製成,亦可為2種以上由不同玻璃材料製成的玻璃纖維組合而成。此外,從提高透明性的觀點來看,以選擇與後述之樹脂層3的折射率接近的玻璃材料為佳。
作為構成玻璃纖維布2的玻璃纖維,以多根玻璃長纖維的單纖維加捻而成的玻璃纖維紗為佳。玻璃紗中單纖維的根數以約30至400根為佳,以約40至120根為較佳。此外,從抑制不燃性片材1之滲色的觀點來看,玻璃紗中單纖維的直徑以約3.0至6.0μm為佳,以約3.0至5.0μm為較佳。從抑制滲色的觀點來看,玻璃紗的支數以3至30tex為佳,以1至12tex為佳,以1至6tex為較佳,以1.5至5tex為更佳。此外,作為玻璃紗支數的另一態樣,宜舉出3至12tex,較宜舉出3至5tex。另外,玻璃紗支數的單位tex係相當於每1000m的克數。儘管抑制不燃性片材1之滲色的詳細機制尚未明瞭,但可認為藉由滿足使構成玻璃纖維布2之玻璃紗中之單纖維直徑及玻璃紗支數在上述範圍內的條件,可更有效抑制在玻璃紗與樹脂層3間之界面的收縮,結果使不燃性片材1的滲色受到抑制。玻璃纖維布2可由1種玻璃紗構成,亦可由2種以上之構成單纖維根數或直徑、支數等不同的玻璃紗構成。
從抑制滲色的觀點來看,在不燃性片材1中,玻璃纖維布2的比例(質量%)在玻璃纖維布2與後述之樹脂層3的總量中以為20至50質量%為佳,以為20至40質量%為較佳,以為20至30質量%為較佳。此外,一塊玻璃纖維布2的質量(g/m2 )以為10至120(g/m2 )為佳,以為10至60(g/m2 )為較佳,以為10至40(g/m2 )為更佳。
玻璃纖維布2與後述之樹脂層3的折射率差可舉出宜為0.05以下,較宜為0.02以下,更宜為0.01以下。玻璃纖維布2的折射率可舉出宜為約1.45至1.65,較宜為約1.50至1.60。
另外,玻璃纖維布2之折射率的測量係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 7142:2008 塑膠折射率的測量方法」所規定的「方法B」進行。具體而言,首先將構成玻璃纖維布帛的玻璃纖維粉碎到在使用光學顯微鏡以400倍的倍率觀察時可以觀察到貝克線的程度。然後,使用設置有D線用干涉濾光器的鹵素燈作為光源,使用光學顯微鏡在倍率400倍、溫度23℃的條件下進行觀察、測量,並將3次試驗的平均值作為折射率的值。此外,關於後述之樹脂層3之折射率的測量,亦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 7142:2008 塑膠折射率的測量方法」所規定的「方法B」進行。具體而言,將樹脂層3粉碎到在使用光學顯微鏡以400倍的倍率觀察時可以觀察到貝克線的程度。然後,使用設置有D線用干涉濾光器的鹵素燈作為光源,使用光學顯微鏡在倍率400倍、溫度23℃的條件下進行觀察、測量,並將3次試驗的平均值作為折射率的值。
玻璃纖維布2與樹脂層3之阿貝數的差以30以下為佳,以28以下為較佳,以20以下為更佳,以10以下為特佳。玻璃纖維布2的阿貝數以30至80為佳,以40至70為較佳,以50至65為更佳。另外,樹脂層3、玻璃纖維布2的阿貝數係以如下的方式測量。
(樹脂層3的阿貝數) 在與包含玻璃纖維布的情況相同的條件下製作相同厚度不包含玻璃纖維布的樹脂片材,將試驗片製成寬8mm、長20mm並仔細拋光表面,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 7142 塑膠折射率的測量方法」所規定的「方法A」,使用阿貝折射計(例如,ATAG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NAR-2T),在接觸液為二碘甲烷,光源為波長589nm的鈉D線,測量溫度為23℃的條件下,測量波長589nm的折射率。接著,用自然光作為光源測量、計算分散率,並根據下述式(I)計算阿貝數。 阿貝數=(波長589nm的折射率-1)/分散率   (I)
(玻璃纖維布的阿貝數) 使用構成玻璃纖維的玻璃材料製作寬8mm、長20mm、厚5mm的玻璃片材,並仔細拋光表面,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 7142 塑膠折射率的測量方法」所規定的「方法A」,使用阿貝折射計(例如,ATAGO股份有限公司製的NAR-2T),在接觸液為二碘甲烷,光源為波長589nm的鈉D線,測量溫度為23℃的條件下,測量波長589nm的折射率。接著,用自然光作為光源測量、計算分散率,並根據上述式(I)計算阿貝數。
玻璃纖維布2的厚度可舉出例如約10至100μm,從抑制滲色的觀點來看以10至55μm為佳,以10至35μm為較佳。在玻璃纖維布2之厚度為10至35μm的情況下,玻璃纖維布2依下述式(II)算出的玻璃體積率以36%以上(尤其為36至45%)為特佳。厚度為10至35μm、玻璃體積率為36%以上的玻璃纖維布2,例如可藉由對玻璃纖維進行開纖處理的方式獲得。
玻璃體積(%)=(A/(B×C))×100   (II) A:玻璃纖維布的質量(g/m2 ) B:構成玻璃纖維布之玻璃材料的比重(g/m3 ) C:玻璃纖維布的厚度(m)
(樹脂層3)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樹脂層3係由被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中且透過硬化或固化所得之物來形成。另外,在本發明中,樹脂層3不管在層中包含單一成分,或者包含2種以上的成分,皆可表示為「樹脂組成物層3」。
具體而言,樹脂層3可以為由硬化性樹脂構成的硬化樹脂層,或者為由熱塑性樹脂構成的熱塑性樹脂層。在樹脂層3為硬化樹脂層的情況下,可藉由對硬化性樹脂施加諸如光或熱等能量使其硬化成為硬化物(經光硬化的樹脂或經熱硬化的樹脂)的方式獲得。在樹脂層3為熱塑性樹脂層的情況下,可藉由將熱塑性樹脂乾燥、固化的方式獲得。
作為硬化性樹脂,從進一步提高不燃性片材1在前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透明性的觀點來看,以使用可使樹脂層3與前述玻璃纖維布2之折射率相近的樹脂為佳。適宜的硬化性樹脂以光硬化性樹脂為佳,可舉出例如乙烯基酯樹脂、聚胺酯丙烯酸酯樹脂、茀丙烯酸酯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等。其中,在設置薄膜層4的情況下,從進一步提升與薄膜層4之接著性的觀點來看,以硬化性丙烯酸樹脂為較佳,以將含有Acrysilap之樹脂組成物硬化而成的樹脂為特佳。在本發明中,Acrysilap係指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溶解於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單體的聚合性液狀混合物。在上述Acrysilap中,又以將選自於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所構成群組中之1種以上的丙烯酸酯聚合物溶解於甲基丙烯酸甲酯單體的Acrysilap為特佳。如此,在將樹脂層3當作使含有Acrysilap之樹脂組成物硬化而成之硬化樹脂層的情況下,為了進一步提升與薄膜層4的密合性,要進一步提高不燃性片材1在前述特定之熱循環試驗前後的透明性而為佳。
作為熱塑性樹脂,從進一步提高不燃性片材1在前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透明性的觀點來看,以使用可使樹脂層3與前述玻璃纖維布2之折射率相近的樹脂為佳。適宜的熱塑性樹脂可舉出例如聚氯乙烯樹脂、飽和聚酯樹脂、聚烯烴樹脂、熱塑性丙烯酸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乙烯醇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醯胺樹脂、聚芳酯樹脂等。例如在使用E-玻璃纖維作為構成玻璃纖維布2之玻璃纖維的玻璃材料的情況下,從折射率的觀點來看,在這些樹脂中亦以聚氯乙烯樹脂、飽和聚酯樹脂、熱塑性丙烯酸樹脂等為佳。熱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為了接近所使用之玻璃纖維的折射率等目的,將2種以上折射率不同的樹脂組合使用。另外,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在使用熱塑性樹脂層作為樹脂層3的情況下,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的部分係以使溶膠狀或溶解於溶劑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被浸滲、固化(加熱造成的固化,或乾燥造成的固化)者為佳。此外,樹脂層3中沒有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的部分可為使溶膠狀或溶解於溶劑之熱塑性樹脂組成物被浸滲、固化(加熱造成的固化,或乾燥造成的固化)者,亦可由薄膜狀熱塑性樹脂形成。
另外,在使用不燃性片材作為例如下述之張力型防煙垂壁等需要將不燃性片材進行接合的情況下,在藉由高頻焊接處理接合不燃性片材之端部的情況,若玻璃纖維布2所浸滲之樹脂層3為硬化樹脂層,從進行高頻焊接處理的不燃性片材端部更容易維持焊接加工前後之透明性的觀點來看,為佳。
形成樹脂層3的樹脂可進一步含有硬化促進劑、阻燃劑、紫外線吸收劑、填料、光起始劑等添加物。作為阻燃劑可舉出例如氫氧化鋁、氫氧化鎂、磷酸三氯乙酯、磷酸三烯丙酯、多磷酸銨、磷酸酯等。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舉出例如苯并三唑等。作為填料可舉出例如碳酸鈣、矽石、滑石等。作為光起始劑可舉出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2-羥基乙氧基)-苯基]-2-羥基-2-甲基-1-丙烷-1-酮、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醯基)-苄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胺基-1-(4-嗎啉基苯基)-丁酮-1、2-(二甲胺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嗎啉基)苯基]-1-丁酮、2,4,6-三甲基苯甲醯基-二苯基-氧化膦、雙(2,4,6-三甲基苯甲醯基)-苯基氧化膦等。其中,在使用硬化性丙烯酸樹脂作為構成樹脂層3之硬化性樹脂的情況下,從提高透明性的觀點來看,以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為佳。這些添加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例如如圖1所示之態樣,在不積層薄膜層4及抗靜電層6,且樹脂層3在使用時成為表面層的情況下,必須使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滿足在1×1011 Ω以下的範圍,例如為了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樹脂層3必須含有界面活性劑。亦即,以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而言,於使用時樹脂層3會成為表面層的情況下,藉由使樹脂層3中包含界面活性劑,可使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滿足在1×1011 Ω以下的範圍,例如可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
在本發明中,作為界面活性劑可舉出陽離子界面活性劑、陰離子界面活性劑、非離子(nonionic)界面活性劑、及兩性界面活性劑。
作為陽離子界面活性劑,可舉出例如單烷基胺鹽、二烷基胺鹽、三烷基胺鹽等烷基胺鹽;烷基三甲基氫化銨、二烷基二甲基氫化銨等季銨鹽等。此外,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亦可為具有反應性雙鍵的反應性陽離子界面活性。再者,陽離子界面活性劑亦可為在結構中具有全氟烷基的氟類陽離子界面活性劑。
作為陰離子界面活性劑可舉出例如高級醇之硫酸酯鹽、高級烷基磺酸及其鹽、烷基苯磺酸及其鹽、聚氧伸乙基烷基硫酸酯鹽、聚氧伸乙基烷基苯基醚硫酸酯鹽、乙烯基磺基琥珀酸鹽、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硫酸鹽等。此外,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亦可為烷基丙烯基苯酚聚環氧乙烷加成物的硫酸酯鹽、烯丙基烷基苯酚聚環氧乙烷加成物的硫酸酯鹽、烯丙基二烷基苯酚聚環氧乙烷加成物的硫酸酯鹽等具有反應性雙鍵的反應性陰離子界面活性。再者,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亦可為在結構中具有全氟烷基的氟類陰離子界面活性劑。
作為非離子界面活性劑可舉出例如聚氧伸乙基烷基醚、聚氧伸乙基烷基苯基醚、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聚氧乙烯脂肪酸醯胺、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共聚物等;或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等山梨醇酐衍生物等。此外,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亦可為烷基丙烯基苯酚聚環氧乙烷加成物、烯丙基烷基苯酚聚環氧乙烷加成物、烯丙基二烷基苯酚聚環氧乙烷加成物等具有反應性雙鍵的反應性非離子界面活性。再者,非離子界面活性劑亦可為在結構中具有全氟烷基的氟類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作為兩性界面活性劑可舉出例如月桂基甜菜鹼、月桂基二甲基氧化胺等。此外,兩性界面活性劑亦可為具有反應性雙鍵的反應性陽離子界面活性。再者,兩性界面活性劑亦可為在結構中具有全氟烷基的氟類兩性界面活性劑。
從更進一步謀求不燃性片材1兼顧透明性及抗靜電性的觀點來看,在這些界面活性劑中又以陰離子界面活性劑為佳,以聚氧伸烷基烷基醚硫酸鹽及高級醇之硫酸酯鹽為較佳。
在使用含界面活性劑之樹脂層3作為表面層的情況下,除了玻璃纖維布2之外,樹脂層3中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可舉出例如為0.5至3.0質量%。另一方面,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若樹脂層3中含有過剩的界面活性劑,則會有損害不燃性片材1之透明性的情況。此係因為界面活性劑與樹脂的相容性通常較差。因此,使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滿足在1×1011 Ω以下的範圍,例如從確保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之塵埃附著的功能,同時獲得優良透明性的觀點來看,在使用含界面活性劑之樹脂層3作為表面層的情況下,除了玻璃纖維布2之外,樹脂層3中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以0.5至2.0質量%為佳,以0.5至1.5質量%為較佳,以0.5至1.0質量%為更佳,以0.5至0.75質量%為特佳。
此外,在使用含界面活性劑之樹脂層3作為表面層的情況下,樹脂層3所含之界面活性劑的質量可舉出例如在不燃性片材中為0.5至3.0g/m2 。此外,使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滿足在1×1011 Ω以下的範圍,例如從確保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之塵埃附著的功能,同時獲得優良透明性的觀點來看,於使用時成為表面層之樹脂層3所含之界面活性劑的質量(g/m2 )以在不燃性片材中為0.5至2.0g/m2 為佳,以0.5至1.5g/m2 為較佳,以0.5至1.0g/m2 為更佳,以0.5至0.75g/m2 為特佳。
此外,以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而言,使用時樹脂層3不會成為表面層的情況下,為了提高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的透明性,以界面活性劑的含量較少,或者不含界面活性劑為佳。具體而言,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在使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抗靜電層6積層於樹脂層3之表面側的情況下,除了玻璃纖維布2之外,樹脂層3中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以1質量%以下為佳,以0.3質量%以下為較佳,以0.1質量%以下為更佳,以0.01質量%以下為特佳,以0質量%為尤佳。此外,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即使在如圖2及圖3所示設置有薄膜層4的情況,使薄膜層4含有界面活性劑的情況下,除了玻璃纖維布2之外,樹脂層3中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以1質量%以下為佳,以0.3質量%以下為較佳,以0.1質量%以下為更佳,以0.01質量%以下為特佳,以0質量%為尤佳。此外,即使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例如如圖4所示設置有薄膜層4,且使抗靜電層6積層於薄膜層4之表面側的情況下,除了玻璃纖維布2之外,樹脂層3中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以1質量%以下為佳,以0.3質量%以下為較佳,以0.1質量%以下為更佳,以0.01質量%以下為特佳,以0質量%為尤佳。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樹脂層3的質量可舉出例如為20至400g/m2 ,從更加兼顧前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透明性與不燃性的觀點來看,宜舉出20至250g/m2 ,較宜舉出20至100g/m2 。此外,樹脂層3的厚度可舉出例如20至500μm,從更加兼顧前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透明性與不燃性的觀點來看,宜舉出20至300μm,較宜舉出30至150μm。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從更加兼顧前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透明性與不燃性的觀點來看,玻璃纖維布2與樹脂層3的重量比,相對於玻璃纖維布2及樹脂層3的合計質量,玻璃纖維布2之質量的比例以5至50質量%為佳,以10至35質量%為較佳,以10至30質量%為特佳。
(薄膜層4)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因應必要,薄膜層4係由薄膜構成的層,被積層於被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之樹脂層3至少一側的面上,宜為被積層於兩側的面上,其在更加提高不燃性片材1於前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透明性的同時,發揮更加提高初始撕裂強度(在樣品沒有切口的情況下測得的撕裂強度)的作用。
薄膜層4的構成材料沒有特別限定,以含有聚氯乙烯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為佳。作為聚氯乙烯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可舉出例如塑化劑的量較少亦可薄膜化的樹脂,宜舉出含有聚氯乙烯樹脂以外之非晶性熱塑性樹脂的雙軸延伸薄膜。作為聚氯乙烯樹脂以外的熱塑性樹脂可舉出例如聚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及聚醯胺樹脂,可為含有這些至少1種以上的樹脂。此外,薄膜層4亦可由不含聚氯乙烯樹脂的薄膜構成。從使不燃性片材1的初始撕裂強度變得更優良的觀點來看,薄膜層4係可舉出埃爾曼多夫抗撕裂蔓延性(Tensile propagation resistance)在垂直(MD)方向及水平(TD)方向皆為1N/mm以上者,宜舉出3至20N/mm者,較宜舉出5至15N/mm者。其中,從更進一步兼顧耐化學性(在作為防煙垂壁使用時包含鹼洗滌劑耐性)、提高初始撕裂強度及透明性的觀點來看,薄膜層4以由聚酯樹脂的薄膜構成為佳。作為該聚酯樹脂可舉出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另外,埃爾曼多夫抗撕裂蔓延性係指使用埃爾曼多夫撕裂試驗機(例如東洋精機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埃爾曼多夫撕裂試驗機),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7128-2:1998 塑膠-薄膜及片材之撕裂強度試驗方法-第2部:埃爾曼多夫撕裂法」,對長方形試驗片測量撕裂強度(N),並將此測量值除以薄膜厚度所得的抗撕裂蔓延性(N/mm)。此外,撕裂強度係20個樣品分別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之試驗結果的平均值。
薄膜層4亦可含有塑化劑。薄膜層4中塑化劑的含量可舉出例如為10質量%以下,宜舉出5質量%以下,較宜舉出3質量%以下,更宜舉出1質量%以下,特宜舉出0.5質量%以下。上述塑化劑可舉出已知的氯乙烯樹脂用塑化劑,可舉出例如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鄰苯二甲酸二異辛酯、鄰苯二甲酸二辛基癸基酯、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鄰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異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己二酸(2-乙基己基)酯、己二酸二(2-癸基)酯、癸二酸二丁酯、癸二酸(2-乙基己基)酯等脂肪酸酯塑化劑;磷酸三丁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2-乙基己基)二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等磷酸酯類塑化劑;偏苯三甲酸三(2-乙基己基)酯、偏苯三甲酸三辛酯等偏苯三甲酸酯類塑化劑;己二酸類聚酯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類聚酯塑化劑等聚酯類塑化劑;對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
薄膜層4在成為樹脂層3側的面(在第2至4圖中,與樹脂層3之表面側部分31及32接觸的面)可含有碳酸鈣、碳酸鎂、氧化鈣、氧化鋅、氧化鎂、氧化矽、矽酸鈉、氫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鋯、硫酸鋇、氧化鈦、氧化錫、三氧化銻、碳黑、二硫化鉬、丙烯酸類交聯聚合物、苯乙烯類交聯聚合物、矽氧樹脂、氟樹脂、苯并胍胺樹脂、酚醛樹脂、尼龍樹脂等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所構成的粒子。藉此可提升樹脂層3與薄膜層4的密合性,例如設置後述之保護膜5,在使用不燃性片材1而剝離該保護膜層5之際,樹脂層3與薄膜層4會變得難以剝離。在含有後述之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微粒子的抗靜電層6積層於薄膜層4表面側的情況下,該效果會變得更加顯著。亦即,在含後述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微粒子之抗靜電層6以與保護膜5接觸的方式積層於薄膜層4表面側的情況下,有時會有較難使保護膜5從抗靜電層6剝離的情形,藉由如上述使薄膜層4位於樹脂層3側的面含有上述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的方式,該無機粒子或有機粒子造成的錨固效果會發揮作用,使樹脂層3與薄膜層4的密合性變好,保護膜5變得容易剝離。薄膜層4可因應必要進行電暈處理或火焰處理、電漿處理等表面處理,此外,亦可為設置有賦予潤滑性、易接著性等各種功能之塗層;提高耐磨性之硬塗層等者。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例如如第2及3圖所示之態樣,在積層薄膜層4且不設置抗靜電層6,於使用時使薄膜層4成為表面層的情況下,必須使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滿足在1×1011 Ω以下的範圍,例如為了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薄膜層4必須含有界面活性劑。亦即,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於使用時薄膜層4會成為表面層的情況下,藉由使薄膜層4含界面活性劑,可使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滿足在1×1011 Ω以下的範圍,例如可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
關於薄膜層4所含有的界面活性劑種類與在樹脂層3含有界面活性劑的情況相同。
此外,在使用含界面活性劑之薄膜層4作為表面層的情況下,薄膜層4中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可舉出例如0.5至3.0質量%。此外,若薄膜層4中含有過剩的界面活性劑,則會有因為界面活性劑與樹脂的相容性較差,而損害不燃性片材1之透明性的情況。因此,使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滿足在1×1011 Ω以下的範圍,例如從確保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之塵埃附著的功能,同時獲得優良透明性的觀點來看,在使用含界面活性劑之薄膜層4作為表面層的情況下,薄膜層4中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以0.5至2.0質量%為佳,以0.5至1.5質量%為較佳,以0.5至1.0質量%為更佳,以0.5至0.75質量%為特佳。
此外,在使用含界面活性劑之薄膜層4作為表面層的情況下,薄膜層4所含之界面活性劑的質量可舉出例如在不燃性片材中為0.5至3.0g/m2 。此外,使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滿足在1×1011 Ω以下的範圍,例如從確保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之塵埃附著的功能,同時獲得優良透明性的觀點來看,成為表面層之薄膜層4所含之界面活性劑的質量(g/m2 )以在不燃性片材中為0.5至2.0g/m2 為佳,以0.5至1.5g/m2 為較佳,以0.5至1.0g/m2 為更佳,以0.5至0.75g/m2 為特佳。
此外,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在如圖4所示使抗靜電層6積層於薄膜層4表面側的情況(亦即,在使用時薄膜層4不會成為表面層的情況)下,為了提高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的透明性,以界面活性劑的含量較少,或者不含有界面活性劑為佳。在使抗靜電層6積層於薄膜層4表面側的情況下,在使表面電阻率於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變得更低的同時,更進一步降低表面電阻率於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變化,且從獲得更優良之透明性的觀點來看,薄膜層4所含有之界面活性劑的含量係以1質量%以下為佳,以0.3質量%以下為較佳,以0.1質量%以下為更佳,以0.01質量%以下為特佳,以0質量%為尤佳。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薄膜層4係以具有優良之透明性及平滑性者為佳。薄膜層4的透明性係例如以總透光率為90%以上為佳,以91%至98%為較佳。此外,例如霧度以1.5%以下為佳,以0.3至1.0%為較佳。另外,薄膜層4之總透光率及霧度係將構成薄膜層4的薄膜作為試驗片,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 7105:1981 塑膠-總透光率及總光反射率的測量方法」所記載的方法測量出的值。
(抗靜電層6) 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係必須使表面電阻率在前述之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為1×1011 Ω以下。然後,從如前述使表面電阻率為更低之1×1010 Ω以下且在經長時間作為防煙垂壁使用時進一步減少塵埃附著,再更進一步使表面電阻率在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變化降低且獲得更優良之透明性的觀點來看,在未積層薄膜層4的情況下係以在樹脂層3的表面側部分(圖1中的31、32)包含抗靜電層6為佳,或者在積層薄膜層4的情況下係以在該薄膜層4的表面側部分(第2、3圖中的41及42)包含抗靜電層6為佳,前述抗靜電層6含金屬或金屬氧化物。
在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抗靜電層6中,作為所含的金屬元素可舉出例如Ag、Ni、Cu、Sn、Sb、Al、In、Ti等,並可舉出在作為金屬單體時之標準電極電位低於0eV的金屬元素。作為金屬化合物可舉出例如金屬氧化物(五氧化二銻、氧化錫、氧化鋅、氧化銦、摻雜銻之氧化銦、摻雜錫之氧化銦、氧化銀)等。此外,在抗靜電層6中,可排除由硫酸鋇、碳酸鈣、氧化鋁、矽酸鎂、玻璃等構成的微粒子。
作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在抗靜電層6中的含有形態可舉出例如蒸鍍、濺鍍、電鍍等造成的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薄膜,或者使其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微粒子被分散在樹脂中的層。上述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微粒子的形狀可舉出粒狀、片狀、針狀(纖維狀)。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微粒子的平均粒徑,例如使用BET法求得平均粒徑(從藉由氮氣吸附法測得的比表面積(m2 /g),藉由常規方法算出平均粒徑的比表面積直徑)為可見光波長以下的100nm以下,宜藉由使其為1至100nm,較宜藉由使其為5至50nm,而變得更容易維持不燃性片材1的透明性。
在抗靜電層6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微粒子被分散於樹脂(固定樹脂)中之層的情況下,作為所使用樹脂的種類,只要將限度定為可分散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微粒子並可固定於樹脂層3或薄膜層4便無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聚胺酯類樹脂、聚酯類樹脂、丙烯酸類樹脂、聚醚類樹脂、纖維素類樹脂、聚乙烯醇類樹脂、環氧樹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苯乙烯類樹脂、聚乙二醇、季戊四醇等,尤以聚胺酯類樹脂、聚酯類樹脂、丙烯酸類樹脂為佳。作為丙烯酸類樹脂可使用例如改性丙烯酸樹脂(胺酯改性、聚酯改性、聚碳酸酯改性、氟改性等)。
在抗靜電層6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微粒子被分散於樹脂中之層的情況下,從前述更加兼顧降低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表面電阻率與提高透明性的觀點來看,抗靜電層6中樹脂與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微粒子的質量比(固定樹脂之質量(g/m2 ):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微粒子之質量(g/m2 ))以10:1至1:1為佳,以8:1至2:1為較佳,以4:1至2:1為特佳。
此外,抗靜電層6中之金屬及金屬化合物微粒子的含量可舉出50至10質量%,宜舉出30至20質量%。
在抗靜電層6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微粒子被分散於樹脂中之層的情況下,從前述更加兼顧降低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表面電阻率與提高透明性的觀點來看,抗靜電層6的質量(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微粒子與樹脂的合計質量),可舉出例如每1層為0.1至10g/m2 ,宜舉出0.1至5g/m2 ,較宜舉出0.1至3g/m2 ,特宜舉出0.1至1g/m2
此外,抗靜電層6的厚度,若在其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微粒子被分散於樹脂中之層的情況下,可舉出例如每1層為0.01至3μm,宜舉出0.05至1μm,若在其為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薄膜的情況下,可舉出0.001至0.1μm,宜舉出0.01至0.05μm。
此外,在設置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抗靜電層6的情況下,其表面平滑度可舉出例如表面粗度Ra為1至200nm。
此外,在設置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抗靜電層6的情況下,在積層有該抗靜電層6的樹脂層3或薄膜層4適宜含有少量或者不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在樹脂層3或薄膜層4中之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含量,可舉出例如1質量%以下,宜舉出0.1質量%以下,更宜舉出0.01質量%以下,特宜舉出0質量%以下。
(保護膜5) 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可因應必要在樹脂層3或薄膜層4的表面側(在將抗靜電層6積層於樹脂層3或薄膜層4之表面側的情況則進一步於抗靜電層6的表面側),再積層於使用時剝離的可剝離保護膜5。藉此,例如在將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用作防煙垂壁的情況下,會變得容易防止在施工時傷到不燃性片材1而使透明性或美感變差。
作為保護膜5可使用例如聚乙烯膜、聚四氟乙烯膜、聚丙烯膜、聚酯膜等。其中,若是使用透光性保護膜作為保護膜5,則在例如下述觀點來看頗為適宜:在使用光硬化性之硬化樹脂作為形成前述樹脂層3之樹脂的情況下,即使是在使該硬化樹脂硬化的製造步驟中樹脂層3或薄膜層4也會受到保護膜5的保護,可容易防止傷到樹脂層3或薄膜層4導致透明性或美感變差。上述透光性只要可讓能夠使光硬化性樹脂硬化的光透過便沒有特別限制,可舉出例如可讓100至400nm波長的光透過者,可讓250至400nm波長的光透過者。保護膜5的透光率係例如使用UV透光率測量器(例如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UV3150」)進行測量,測量波長250至400nm間的平均透光率以40%以上為佳,以50%以上為較佳,以60%以上為特佳。
另外,由於保護膜5在被作為例如防煙垂壁等使用時會被剝離,因此透明性及平滑性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從成本的觀點來看,可舉出總透光率為約80至95%,霧度為約2至10%。另外,保護膜5的總透光率及霧度係將構成保護膜5的薄膜作為試驗片,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 7105:1981 塑膠-總透光率及總光反射率的測量方法」所記載的方法測量出的值。
(不燃性片材1的物性、性能) 不燃性片材在下述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必須為1×1011 Ω以下。 <熱循環試驗條件> 將前述不燃性片材切成100mm×100mm大小作為樣品,並將該樣品放入已經被初始設定成溫度23℃、相對濕度50%RH的恆溫恆濕器(例如,Espec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PSL-2KPH),將以下步驟(1)至(5)作為1個循環,進行共計10個循環。 (1)設定遷移時間為14分鐘,從溫度23℃、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為止。 (2)在上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下維持8小時。 (3)設定遷移時間為45分鐘,從上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為止。 (4)在上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下維持8小時。 (5)設定遷移時間為1分鐘,從上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23℃、相對濕度50%RH為止。
本發明人等進行檢討的結果,發現例如如專利文獻1至3所揭示之不燃性片材,在上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為約1×1015 ,無法充分防止因此造成存在於空氣中的塵埃附著。在此,本發明人等進行努力檢討的結果,發現藉由使上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為1×1011 Ω以下,可減少上述塵埃的附著。作為上述表面電阻率,較適宜舉出在上述特定熱循環試驗之前及之後兩方的表面電阻率為1.0×1010 Ω以下、5.0×109 Ω以下。關於下限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可舉出為1×105 Ω以上,從更進一步提高透明性的觀點來看,可舉出1.0×107 Ω以上,較宜舉出1.0×108 Ω以上,更宜舉出1.0×109 Ω以上。更具體而言,在上述特定熱循環試驗的前後,表面電阻率為1.0×107 至1×1011 Ω,宜舉出1.0×108 至1.0×1010 Ω,較宜舉出1.0×109 至5.0×109 Ω。
另外,上述表面電阻率係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 6911 1995 熱硬化性塑膠通用試驗方法」之「5.13 低效率」之「5.13.2 積層板」所記載的方法,使用絕緣電阻測量裝置(例如,Agilent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之High Resistance Meter 4339B),在外加電壓100V×1分的條件下測量得到的值。
此外,從確保更進一步降低表面電阻率在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變化的觀點來看,表面電阻率在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差(=特定熱循環試驗後之表面電阻率(Ω)-特定熱循環試驗前之表面電阻率(Ω))係以1.0×1010 Ω以下為佳,以5.0×109 Ω以下為較佳。
作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的厚度,例如,作為經除去保護膜5狀態下之不燃性片材1的厚度(亦即,除去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的厚度),可舉出100至500μm,宜舉出150至300μm。此外,作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的質量,例如,作為經除去保護膜5之狀態下的質量(亦即,除去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的質量),可舉出100至500g/m2 ,宜舉出120至300g/m2 ,較舉出150至300g/m2 。此外,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若前述樹脂層3及薄膜層4的合計質量為150至300g/m2 ,較宜為150至250g/m2 ,則因為會更容易進一步兼顧不燃性與撕裂強度而為佳。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從確保上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透明性的觀點來看,上述特定熱循環試驗之前及之後兩方的總透光率宜舉出85%以上,較宜舉出90%以上。此外,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在前述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霧度宜舉出20%以下,較宜舉出10%以下,更宜舉出5%以下,特宜舉出3%以下,尤宜舉出1%以下。另外,不燃性片材1之總透光率及霧度係根據「日本工業規格JIS K 7105:1981 塑膠-總透光率及總光反射率的測量方法」所記載的方法測量出的值。
如前述,為了確保在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高透明性,例如,可藉由下述方法來進行:(1)在令使用時成為表面層之層含界面活性劑的情況下,將界面活性劑在該層中的含量調整在適當的範圍;(2)不設置含有界面活性劑的層而積層含金屬或金屬化合物之抗靜電層6;(3)將抗靜電層6中金屬或金屬化合物的含量調整在適當的範圍;及/或(4)將玻璃纖維布的厚度、玻璃纖維布2與樹脂層3的折射率差、玻璃纖維的長絲平均直徑、長絲根數、玻璃布的織造密度等調整在適當的範圍;等方法。
在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中,若設置薄膜層4則可獲得較高的初始撕裂強度(在樣品沒有切口的情況下測得的撕裂強度)。從確保較高之初始撕裂強度的觀點來看,初始撕裂強度以30至100N為佳,以40至100N為較佳,以50至100N為特佳。在本發明中,初始撕裂強度係以如下方式進行測量並計算。 (試驗方法) 根據JIS R 3420:2013之7.16的C法(梯形法),於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分別自不燃性片材採取75mm×150mm的試驗片(沒有切口的狀態),將用以防滑的膠帶(例如,積水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600S)貼在包含直角之梯形部(相當於圖5所示之梯形A部)的表裡兩面,不切出切口,使用恆速負載型拉伸試驗機(例如,Orie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RTC-1310A)進行試驗,測量最大負荷。令垂直方向最大負荷及水平方向最大負荷的平均值(=(垂直方向最大負荷(N)+水平方向最大負荷(N))/2)為初始撕裂強度(N)。
由於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係含有玻璃纖維布2,因此可具備難以燃燒的性質(不燃性)。另外,作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的不燃性,係在依照一般財團法人建材試驗中心的「防火耐火性能試驗‧評價業務方法書」(平成26年3月1日變更版)中的「4.10.2 發熱性試驗‧評價方法」進行測量的發熱性試驗(從輻射電加熱器對片材表面照射50kW/m2 之輻射熱的發熱性試驗)中,以加熱開始後之最大發熱速度為持續10秒以上不超過200kW/m2 ,總發熱量為8MJ/m2 以下為佳。為了進一步提高不燃性,例如,可進行在樹脂層3及薄膜層4中添加阻燃劑或減少有機物的量等行為。
(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之製造方法沒有特別限制,例如在使用硬化性樹脂形成樹脂層3的情況下,可舉出如以下的製造方法。首先,準備構成上述玻璃纖維布2與樹脂層3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未硬化的樹脂原料)。將該硬化性樹脂原料塗布於用來作為薄膜層4的薄膜(例如聚酯薄膜等),並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玻璃纖維布2使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2,再將另一片用來作為薄膜層4的薄膜放置在玻璃纖維布2上,分別從兩個薄膜層4的表面施加壓力,使硬化性樹脂原料進一步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接著,因應硬化性樹脂原料的種類,藉由加熱或照光使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藉此,可獲得使樹脂層3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並使薄膜層4被積層至該樹脂層3的不燃性片材1(依薄膜層4/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薄膜層4之順序積層的不燃性片材1)。另外,在令不燃性片材1為不含薄膜層4之片材的情況下,以在使用時被剝離的保護膜5代替上述薄膜層4,剝離該保護膜5即可。
此外,作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之製造方法,在使用熱塑性樹脂形成樹脂層3的情況下,可舉出如以下的製造方法。首先,準備構成上述玻璃纖維布2與樹脂層3的熱塑性樹脂。接著,準備兩片用來作為薄膜層4的薄膜,將熱塑性樹脂塗布於該薄膜上,並在該熱塑性樹脂上放置玻璃纖維布2使熱塑性樹脂被浸滲至玻璃纖維2,再將另一片用來作為薄膜層4之薄膜放置在玻璃纖維布2上,分別從兩個薄膜層4的表面施加壓力,使熱塑性樹脂進一步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接著,將熱塑性樹脂乾燥並固化。藉此,可獲得使樹脂層3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並使薄膜層4被積層至該樹脂層3的不燃性片材1(依薄膜層4/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薄膜層4之順序積層的不燃性片材1)。
抗靜電層6係可設置於上述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1的表面側部分。此外,在令其含有薄膜層4的情況下,亦可使用預先設置有抗靜電層6的薄膜。作為設置抗靜電層6的手段可使用已知的手段。此外,於使用時樹脂層3會成為表面層的情況下,只要使用混合有界面活性劑的樹脂原料形成樹脂層3即可。此外,在使用時薄膜層4會成為表面層的情況下,只要使用調配有界面活性劑的薄膜作為薄膜層4即可。
此外,在以光硬化性樹脂形成樹脂層3的情況下,作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之製造方法,係含有玻璃纖維布、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前述玻璃纖維布的樹脂層、及被積層於前述樹脂層的薄膜層之不燃性片材之製造方法,其可為包含:至少準備兩片積層有透光性保護膜及透光性熱塑性樹脂膜之積層膜的步驟A;及將浸漬有玻璃纖維布之未硬化的光硬化性樹脂原料,用上述步驟A得到的兩片上述積層膜,以透光性保護膜朝向外側的方式夾住的狀態,用光照射前述未硬化的光硬化樹脂原料,並使前述未硬化的光硬化樹脂原料硬化的步驟B。
(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的用途) 作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的用途,可舉出以從建築物天花板垂下的方式裝設的防煙垂壁。防煙垂壁係指設置用來暫時阻止/引導火災時產生之含有一氧化碳或有毒氣體等煙霧,以從建築物天花板垂下的方式裝設的一種排煙設備。作為防煙垂壁可舉出使用由玻璃布及樹脂構成之不燃性片材的已知防煙垂壁,可舉出例如具備裝設於建築物之天花板面的設置軌道;於前述設置軌道維持著上端部並懸掛而下之具可撓性的不燃性片材;配置於前述不燃性片材兩側之一對的端部豎框;其中,前述不燃性片材與前述端部豎框以可自由分離的方式接合在一起的防煙垂壁等。其中,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在防煙垂壁於使用時成為最外層的層為由熱塑性樹脂構成之層的情況下,由於可進行高頻焊接加工,因此適宜使用張力型防煙垂壁。在本發明中,所謂的張力型防煙垂壁係指使不燃性片材伸展於2對豎框間而成的垂壁,可舉出例如在以懸掛於天花板方式設置的情況下,於不燃性片材之下部側不具有橫梁的防煙垂壁。
此外,在提高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之透明性的情況下,由於可以代替玻璃,因此亦可適用於使用玻璃的其他用途,例如隔板、間壁、防煙片材、防煙窗簾(例如在工廠等地方使用的窗簾)等。
此外,在令樹脂層3之質量為例如20至100g/m2 ,較宜為20至50g/m2 的情況下,由於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1會成為柔軟性更加優良的片材,因此更加容易被製成捲製品。作為該捲製品之長方向的長度,可舉出例如5至300m等。 [實施例]
以下表示實施例及比較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實施例。
1.在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 在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的主要原料如下。 <構成樹脂層3之樹脂原料> 作為構成樹脂層3之樹脂原料係以使其成為表1之成分的方式,使用Acrysilap[菱晃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Acrysilap XD-8005」(折射率1.550)及「Acrysilap XD-8006」(折射率1.570)以質量比1:1混合而得]、乙烯酯樹脂(Japan UPICA股份有限公司製)、苯乙烯單體(Japan UPICA股份有限公司製)、雙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光起始劑(IGM公司製,「Omnirad 184」)或作為抗靜電劑之界面活性劑(花王股份有限公司製,「ElectrostripperME-2」,固形物含量50質量%)的混合物。另外,當作硬化劑之雙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係使用記載於表1之NPGDA[新季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分子量212,(Japan UPICA股份有限公司製)]。此外,相對於Acrysilap100質量份,或者相對於乙烯酯樹脂與苯乙烯單體與雙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合計100質量份,令光起始劑的量為3質量份。
<構成薄膜層4的素材> 作為薄膜層4係使用雙軸延伸聚酯薄膜(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Cosmoshine(註冊商標) A4300」,厚度50μm,質量70g/m2 ,總透光率(JIS K 7105:1981)93%,霧度(JIS K 7105:1981)0.9%)或氯乙烯樹脂薄膜(Okamoto股份有限公司製,一般用PVC#320,厚度100μm,質量120g/m2 )。
<構成保護膜5的素材> 作為在使用時可剝離的可剝離保護膜5係使用在聚丙烯薄膜(厚度40μm、質量36g/m2 )的其中一面上塗布以可剝離方式黏著於薄膜層4之丙烯酸酯類黏著劑的塗布黏著劑PP薄膜,或者PET薄膜(厚度50μm,總透光率93%,霧度4%)。
2.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實施例1> (玻璃纖維布2的製造) 使用玻璃紗(Unitika Glass Fiber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ECC1200 1/0 1.0Z」,長絲平均直徑4.5μm,長絲平均根數100根,撚數1.0Z)作為經線及緯線,以噴氣織機進行編織,獲得經線密度為90根/25mm,緯線密度為90根/25mm的平紋玻璃纖維織物。然後,以400℃加熱30小時的方式除去附著於所獲得玻璃纖維織物的紡紗上漿劑與織造上漿劑。之後,將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矽烷耦合劑(S-350: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Chisso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為15g/L的濃度並用壓輥擠壓後,以120℃進行1分鐘的乾燥‧硬化。然後,以1.5MPa壓力之水流加工在使玻璃纖維織物的張力於經線方向為100N/m的同時實施1次加寬處理,得到作為玻璃纖維布2使用的玻璃纖維織物。所獲得之玻璃纖維織物2係經線密度90根/25mm,緯線密度90根/25mm,厚度27μm,質量30g/m2 ,折射率1.561。
(抗靜電層6對薄膜層4的積層) 使用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作為薄膜層4。在薄膜層4(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一方的面上積層抗靜電層6。該抗靜電層6係藉由於薄膜層4(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一方的面上塗布抗靜電劑並使其乾燥,獲得抗靜電層6與薄膜層4的積層體α,其中,抗靜電劑係以聚酯樹脂與氧化錫微粒子的質量比(聚酯樹脂:氧化錫微粒子)成為75:25的方式,將氧化錫微粒子(平均粒子徑20nm)混合、分散於聚酯樹脂中。所設置之抗靜電層6的質量為0.5g/m2 ,厚度為0.4μm。
(保護膜5對抗靜電層6的積層) 使用塗布黏著劑PP薄膜作為保護膜5。在前述所得積層體α的抗靜電層6上,將保護膜5(塗布黏著劑PP薄膜)以黏著劑成為上述抗靜電層6側的方式進行積層、乾燥,獲得積層結構為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抗靜電層6/薄膜層4的積層體A。準備2片該積層體A。
(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在1片上述所得積層體A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塗布被使用於形成樹脂層3之表1所記載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著,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上述所得玻璃纖維布2,並靜置1分鐘使上述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的空隙。接著,將在上述所準備之2片積層體A中的另1片積層體A,以該積層體A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與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觸的方式放上,並以硬化性樹脂原料之質量成為90g/m2 的方式從該積層體A上用輥進行加壓。之後,將保護膜5維持積層的狀態,使用黑光螢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L15BLB)照射(照射條件:累積光量為200mJ/cm2 )硬化性樹脂原料使該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形成樹脂層3,獲得例示於圖4之積層結構[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抗靜電層6/薄膜層4/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薄膜層4/抗靜電層6/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的不燃性片材。在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中,在玻璃纖維布之玻璃纖維間的空隙浸滲有樹脂層3(硬化性樹脂),在玻璃纖維布層的兩面上形成有樹脂層3。
<實施例2> (玻璃纖維布2的製造) 使用玻璃紗(Unitika Glass Fiber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CBC3000 1/0 0.5Z」,長絲平均直徑4μm,長絲平均根數50根,撚數0.5Z)作為經線及緯線,以噴氣織機進行編織,獲得經線密度為95根/25mm,緯線密度為95根/25mm的平紋玻璃纖維織物。然後,以400℃加熱30小時的方式除去附著於所獲得玻璃纖維織物的紡紗上漿劑與織造上漿劑。之後,將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矽烷耦合劑(S-350: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Chisso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為15g/L的濃度並用壓輥擠壓後,以120℃進行1分鐘的乾燥‧硬化。然後,以1.5MPa壓力之水流加工在使玻璃纖維織物的張力於經線方向為100N/m的同時實施2次加寬處理,得到作為玻璃纖維布2使用的玻璃纖維織物。所獲得之玻璃纖維織物2係經線密度95根/25mm,緯線密度95根/25mm,厚度13μm,質量12g/m2 ,折射率1.561。
(抗靜電層6對薄膜層4的積層) 使用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作為薄膜層4。在薄膜層4(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一方的面上積層抗靜電層6。該抗靜電層6係藉由於薄膜層4(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一方的面上塗布抗靜電劑並使其乾燥,獲得抗靜電層6與薄膜層4的積層體α,其中,抗靜電劑係以聚酯樹脂與氧化錫微粒子的質量比(聚酯樹脂:氧化錫微粒子)成為75:25的方式,將氧化錫微粒子(平均粒子徑20nm)混合、分散於聚酯樹脂中。所設置之抗靜電層6的質量為0.5g/m2 ,厚度為0.4μm。
(保護膜5對抗靜電層6的積層) 使用塗布黏著劑PP薄膜作為保護膜5。在前述所得積層體α的抗靜電層6上,將保護膜5(塗布黏著劑PP薄膜)以黏著劑成為上述抗靜電層6側的方式進行積層、乾燥,獲得積層結構為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抗靜電層6/薄膜層4的積層體A。準備2片該積層體A。
(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在1片上述所得積層體A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塗布被使用於形成樹脂層3之表1所記載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著,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上述所得玻璃纖維布2,並靜置1分鐘使上述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的空隙。接著,將在上述所準備之2片積層體A中的另1片積層體A,以該積層體A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與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觸的方式放上,並以硬化性樹脂原料之質量成為90g/m2 的方式從該積層體A上用輥進行加壓。之後,將保護膜5維持積層的狀態,使用黑光螢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L15BLB)照射(照射條件:累積光量為200mJ/cm2 )硬化性樹脂原料使該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形成樹脂層3,獲得例示於圖4之積層結構[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抗靜電層6/薄膜層4/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薄膜層4/抗靜電層6/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的不燃性片材。在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中,在玻璃纖維布之玻璃纖維間的空隙浸滲有樹脂層3(硬化性樹脂),在玻璃纖維布層的兩面上形成有樹脂層3。
<實施例3> (玻璃纖維布2的製造) 使用玻璃紗(Unitika Glass Fiber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CBC3000 1/0 0.5Z」,長絲平均直徑4μm,長絲平均根數50根,撚數0.5Z)作為經線及緯線,以噴氣織機進行編織,獲得經線密度為95根/25mm,緯線密度為95根/25mm的平紋玻璃纖維織物。然後,以400℃加熱30小時的方式除去附著於所獲得玻璃纖維織物的紡紗上漿劑與織造上漿劑。之後,將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矽烷耦合劑(S-350: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Chisso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為15g/L的濃度並用壓輥擠壓後,以120℃進行1分鐘的乾燥‧硬化。然後,以1.5MPa壓力之水流加工在使玻璃纖維織物的張力於經線方向為100N/m的同時實施2次加寬處理,得到作為玻璃纖維布2使用的玻璃纖維織物。所獲得之玻璃纖維織物2係經線密度95根/25mm,緯線密度95根/25mm,厚度13μm,質量12g/m2 ,折射率1.561。
(抗靜電層6對薄膜層4的積層) 使用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作為薄膜層4。在薄膜層4(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一方的面上積層抗靜電層6。該抗靜電層6係藉由於薄膜層4(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一方的面上塗布抗靜電劑並使其乾燥,獲得抗靜電層6與薄膜層4的積層體α,其中,抗靜電劑係以固定樹脂與氧化錫微粒子的質量比(固定樹脂:氧化錫微粒子)成為75:25的方式,將氧化錫微粒子(平均粒子徑20nm)混合、分散於作為固定樹脂的聚酯樹脂中。所設置之抗靜電層6的質量為0.5g/m2 ,厚度為0.4μm。
(保護膜5對抗靜電層6的積層) 使用塗布黏著劑PP薄膜作為保護膜5。在前述所得積層體α的抗靜電層6上,將保護膜5(塗布黏著劑PP薄膜)以黏著劑成為上述抗靜電層6側的方式進行積層、乾燥,獲得積層結構為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抗靜電層6/薄膜層4的積層體A。準備2片該積層體A。
(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在1片上述所得積層體A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塗布被使用於形成樹脂層3之表1所記載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著,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上述所得玻璃纖維布2,並靜置1分鐘使上述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的空隙。接著,將在上述所準備之2片積層體A中的另1片積層體A,以該積層體A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與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觸的方式放上,並以硬化性樹脂原料之質量成為40g/m2 的方式從該積層體A上用輥進行加壓。之後,將保護膜5維持積層的狀態,使用黑光螢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L15BLB)照射(照射條件:累積光量為200mJ/cm2 )硬化性樹脂原料使該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形成樹脂層3,獲得例示於圖4之積層結構[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抗靜電層6/薄膜層4/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薄膜層4/抗靜電層6/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的不燃性片材。在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中,在玻璃纖維布之玻璃纖維間的空隙浸滲有樹脂層3(硬化性樹脂),在玻璃纖維布層的兩面上形成有樹脂層3。
<實施例4> (玻璃纖維布2的製造) 使用玻璃紗(Unitika Glass Fiber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ECC1200 1/0 1.0Z」,長絲平均直徑4.5μm,長絲平均根數100根,撚數1.0Z)作為經線及緯線,以噴氣織機進行編織,獲得經線密度為90根/25mm,緯線密度為90根/25mm的平紋玻璃纖維織物。然後,以400℃加熱30小時的方式除去附著於所獲得玻璃纖維織物的紡紗上漿劑與織造上漿劑。之後,將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矽烷耦合劑(S-350: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Chisso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為15g/L的濃度並用壓輥擠壓後,以120℃進行1分鐘的乾燥‧硬化。然後,以1.5MPa壓力之水流加工在使玻璃纖維織物的張力於經線方向為100N/m的同時實施1次加寬處理,得到作為玻璃纖維布2使用的玻璃纖維織物。所獲得之玻璃纖維織物2係經線密度90根/25mm,緯線密度90根/25mm,厚度27μm,質量30g/m2 ,折射率1.561。
(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使用2片PET薄膜作為保護膜5。在1片保護膜5(PET薄膜)一方的面上,塗布被使用於形成樹脂層3之表1所記載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著,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上述所得玻璃纖維布2,並靜置1分鐘使上述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的空隙。接著,將另1片保護膜5(PET薄膜),放置在被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之硬化性樹脂原料上,並以硬化性樹脂原料之質量成為90g/m2 的方式從該保護膜5(PET薄膜)上用輥進行加壓。之後,將保護膜5維持積層的狀態,使用黑光螢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L15BLB)照射(照射條件:累積光量為200mJ/cm2 )硬化性樹脂原料使該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形成樹脂層3,獲得積層結構[保護膜5/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保護膜5]的不燃性片材。在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中,在玻璃纖維布之玻璃纖維間的空隙浸滲有樹脂層3(硬化性樹脂),在玻璃纖維布層的兩面上形成有樹脂層3。
<實施例5> (玻璃纖維布2的製造) 使用玻璃紗(Unitika Glass Fiber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ECC1200 1/0 1.0Z」,長絲平均直徑4.5μm,長絲平均根數100根,撚數1.0Z)作為經線及緯線,以噴氣織機進行編織,獲得經線密度為90根/25mm,緯線密度為90根/25mm的平紋玻璃纖維織物。然後,以400℃加熱30小時的方式除去附著於所獲得玻璃纖維織物的紡紗上漿劑與織造上漿劑。之後,將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矽烷耦合劑(S-350: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Chisso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為15g/L的濃度並用壓輥擠壓後,以120℃進行1分鐘的乾燥‧硬化。然後,以1.5MPa壓力之水流加工在使玻璃纖維織物的張力於經線方向為100N/m的同時實施1次加寬處理,得到作為玻璃纖維布2使用的玻璃纖維織物。所獲得之玻璃纖維織物2係經線密度90根/25mm,緯線密度90根/25mm,厚度27μm,質量30g/m2 ,折射率1.561。
(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使用2片PET薄膜作為保護膜5。在1片保護膜5(PET薄膜)一方的面上,塗布被使用於形成樹脂層3之表1所記載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著,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上述所得玻璃纖維布2,並靜置1分鐘使上述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的空隙。接著,將另1片保護膜5(PET薄膜),放置在被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之硬化性樹脂原料上,並以硬化性樹脂原料之質量成為90g/m2 的方式從該保護膜5(PET薄膜)上用輥進行加壓。之後,將保護膜5維持積層的狀態,使用黑光螢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L15BLB)照射(照射條件:累積光量為200mJ/cm2 )硬化性樹脂原料使該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形成樹脂層3,獲得積層結構[保護膜5/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保護膜5]的不燃性片材。在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中,在玻璃纖維布之玻璃纖維間的空隙浸滲有樹脂層3(硬化性樹脂),在玻璃纖維布層的兩面上形成有樹脂層3。
<比較例1> 除了不進行在實施例1中之抗靜電層6的積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獲得積層結構為[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薄膜層4/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薄膜層4/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的不燃性片材。
<比較例2> (玻璃纖維布2的製造) 使用玻璃紗(Unitika Glass Fiber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ECC1200 1/0 1.0Z」,長絲平均直徑4.5μm,長絲平均根數100根,撚數1.0Z)作為經線及緯線,以噴氣織機進行編織,獲得經線密度為90根/25mm,緯線密度為90根/25mm的平紋玻璃纖維織物。然後,以400℃加熱30小時的方式除去附著於所獲得玻璃纖維織物的紡紗上漿劑與織造上漿劑。之後,將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矽烷耦合劑(S-350: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Chisso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為15g/L的濃度並用壓輥擠壓後,以120℃進行1分鐘的乾燥‧硬化。然後,以1.5MPa壓力之水流加工在使玻璃纖維織物的張力於經線方向為100N/m的同時實施1次加寬處理,得到作為玻璃纖維布2使用的玻璃纖維織物。所獲得之玻璃纖維織物2係經線密度90根/25mm,緯線密度90根/25mm,厚度27μm,質量30g/m2 ,折射率1.561。
(保護膜5對薄膜層4的積層) 使用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作為薄膜層4,並使用塗布黏著劑PP薄膜作為保護膜5。在薄膜層4(雙軸延伸聚酯薄膜)一方的面上,以黏著劑側接觸薄膜層4的方式積層保護膜5並使其乾燥,獲得積層結構為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薄膜層4的積層體B。準備2片該積層體B。
(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在1片上述所得積層體B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塗布被使用於形成樹脂層3之表1所記載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著,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上述所得玻璃纖維布2,並靜置1分鐘使上述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的空隙。接著,將在上述所準備之2片積層體B中的另1片積層體B,以該積層體B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與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觸的方式放上,並以硬化性樹脂原料之質量成為90g/m2 的方式從該積層體B上用輥進行加壓。之後,將保護膜5維持積層的狀態,使用黑光螢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L15BLB)照射(照射條件:累積光量為200mJ/cm2 )硬化性樹脂原料使該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形成樹脂層3,獲得積層結構為[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薄膜層4/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薄膜層4/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的不燃性片材。在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中,在玻璃纖維布之玻璃纖維間的空隙浸滲有樹脂層3(硬化性樹脂),在玻璃纖維布層的兩面上形成有樹脂層3。
<比較例3> (玻璃纖維布2的製造) 使用玻璃紗(Unitika Glass Fiber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CBC3000 1/0 0.5Z」,長絲平均直徑4μm,長絲平均根數50根,撚數0.5Z)作為經線及緯線,以噴氣織機進行編織,獲得經線密度為95根/25mm,緯線密度為95根/25mm的平紋玻璃纖維織物。然後,以400℃加熱30小時的方式除去附著於所獲得玻璃纖維織物的紡紗上漿劑與織造上漿劑。之後,將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矽烷耦合劑(S-350: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Chisso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為15g/L的濃度並用壓輥擠壓後,以120℃進行1分鐘的乾燥‧硬化。然後,以1.5MPa壓力之水流加工在使玻璃纖維織物的張力於經線方向為100N/m的同時實施2次加寬處理,得到作為玻璃纖維布2使用的玻璃纖維織物。所獲得之玻璃纖維織物2係經線密度95根/25mm,緯線密度95根/25mm,厚度13μm,質量12g/m2 ,折射率1.561。
(保護膜5對薄膜層4的積層) 使用氯乙烯樹脂薄膜作為薄膜層4,並使用塗布黏著劑PP薄膜作為保護膜5。在薄膜層4(氯乙烯樹脂薄膜)一方的面上,以黏著劑側接觸薄膜層4的方式積層保護膜5並使其乾燥,獲得積層結構為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薄膜層4的積層體C。準備2片該積層體C。
(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在1片上述所得積層體C之薄膜層4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塗布被使用於形成樹脂層3之表1所記載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著,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上述所得玻璃纖維布2,並靜置1分鐘使上述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的空隙。接著,將在上述所準備之2片積層體C中的另1片積層體C,以該積層體C之薄膜層側(亦即,與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相反的側)與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觸的方式放上,並以硬化性樹脂原料之質量成為40g/m2 的方式從該積層體C上用輥進行加壓。之後,將保護膜5維持積層的狀態,使用黑光螢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L15BLB)照射(照射條件:累積光量為200mJ/cm2 )硬化性樹脂原料使該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形成樹脂層3,獲得積層結構為[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薄膜層4/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薄膜層4/保護膜5(聚丙烯薄膜/丙烯酸酯類黏著劑)]的不燃性片材。在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中,在玻璃纖維布之玻璃纖維間的空隙浸滲有樹脂層3(硬化性樹脂),在玻璃纖維布層的兩面上形成有樹脂層3。
<比較例4> (玻璃纖維布的製造) 使用玻璃紗(Unitika Glass Fiber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ECBC3000 1/0 0.5Z」,長絲平均直徑4μm,長絲平均根數50根,撚數0.5Z)作為經線及緯線,以噴氣織機進行編織,獲得經線密度為95根/25mm,緯線密度為95根/25mm的平紋玻璃纖維織物。然後,以400℃加熱30小時的方式除去附著於所獲得玻璃纖維織物的紡紗上漿劑與織造上漿劑。之後,將作為表面處理劑的矽烷耦合劑(S-350:N-乙烯基苄基-胺基乙基-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鹽酸鹽)Chisso股份有限公司)調整為15g/L的濃度並用壓輥擠壓後,以120℃進行1分鐘的乾燥‧硬化。然後,以1.5MPa壓力之水流加工在使玻璃纖維織物的張力於經線方向為100N/m的同時實施2次加寬處理,得到作為玻璃纖維布2使用的玻璃纖維織物。所獲得之玻璃纖維織物2係經線密度95根/25mm,緯線密度95根/25mm,厚度13μm,質量12g/m2 ,折射率1.561。
(不燃性片材的製造) 使用2片PET薄膜作為保護膜5。在1片保護膜5(PET薄膜)一方的面上,塗布被使用於形成樹脂層3之表1所記載的硬化性樹脂原料。接著,在該硬化性樹脂原料上,放置上述所得玻璃纖維布2,並靜置1分鐘使上述硬化性樹脂原料被浸滲至玻璃纖維布2的空隙。接著,將另1片保護膜5(PET薄膜),放置在被浸滲於玻璃纖維布2之硬化性樹脂原料上,並以硬化性樹脂原料之質量成為90g/m2 的方式從該保護膜5(PET薄膜)上用輥進行加壓。之後,將作為上述在使用時被剝離之可剝離保護膜5的PET薄膜維持積層的狀態,使用黑光螢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商品名FL15BLB)照射(照射條件:累積光量為200mJ/cm2 )硬化性樹脂原料使該硬化性樹脂原料硬化,形成樹脂層3,獲得積層結構[保護膜5/以浸滲狀態被含有於玻璃纖維布2的樹脂層3/保護膜5]的不燃性片材。在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中,在玻璃纖維布之玻璃纖維間的空隙浸滲有樹脂層3(硬化性樹脂),在玻璃纖維布層的兩面上形成有樹脂層3。
3.測量‧評價方法 <玻璃纖維織物及樹脂層的物性> 玻璃纖維織物的織造密度係依照「日本工業規格JIS R 3420:2013 玻璃纖維一般試驗方法」之「7.9 密度(織造密度)」所規定的方法進行測量及計算。此外,玻璃纖維織物的厚度係依照「日本工業規格JIS R 3420:2013 玻璃纖維一般試驗方法」之「7.10 布及墊的厚度」所規定的「A法」進行測量及計算。玻璃纖維織物的質量係依照「日本工業規格JIS R 3420:2013 玻璃纖維一般試驗方法」之「7.2 布墊的質量(質量)」所規定的方法進行測量及計算。
樹脂層3及玻璃纖維織物2的折射率係以前述方法進行測量及計算。另外,折射率的測量係使用在前述例示的裝置。樹脂層3及玻璃纖維織物2的阿貝數係以前述的方法進行測量及計算。另外,阿貝數的測量係使用Atag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NAR-2T作為阿貝折射儀。
<不燃性片材的物性> 透過以下的方法測量不燃性片材的各種物性。另外,以下所示不燃性片材之各種物性的測量係在不燃性片材製造後,放置於室內1週後進行。
(熱循環試驗及該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總透光率及霧度) 透過前述的方法進行熱循環試驗,關於熱循環試驗前後的不燃性片材,透過前述的方法測量表面電阻率、總透光率及霧度。另外,在熱循環試驗中,使用Espec股份有限公司製之商品名PSL-2KPH作為恆溫恆濕器,並且在表面電阻率的測量中,使用Agilent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之High Resistance Meter 4339B。
(確認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程度) 關於所獲得之不燃性片材,將保護膜5剝離(在與保護膜5一起含有可剝離之丙烯酸酯類黏著劑的情況係將該黏著劑整個剝離)進行上述特定之熱循環試驗,將熱循環實驗後的不燃性片材切成20cm見方。另外,將50片切成1mm見方的紙片散布在15cm見方的試驗台上。將熱循環試驗後的不燃性片材(20cm見方)靜置於散布有紙片的試驗台上,然後輕輕地將該不燃性片材往上方拉起。此時,測量吸附於不燃性片材的紙片張數。另外,所使用的紙片係將厚度0.1mm、質量70g/m2 的紙切割而得者。然後,根據以下的基準判定,3分以上為合格。 3分‧‧‧完全沒有吸附到紙片 2分‧‧‧吸附到的紙片有1至9張 1分‧‧‧吸附到的紙片有10張以上
(初始撕裂強度) 藉由前述的方法進行不燃性片材之初始撕裂強度(在樣品沒有切口的情況下測得的撕裂強度)的測量。在初始撕裂強度的測量中,用來防滑的膠帶使用積水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商品名600S,恆速負載型拉伸試驗機使用Orientec股份有限公司製的商品名RTC-1310A。
(玻璃體積率) 依照前述的式,從玻璃纖維織物的質量、構成玻璃纖維織物之玻璃材料的比重及玻璃纖維織物的厚度,算出玻璃體積。
(不燃性評價) 根據前述的方法進行發熱性試驗(從輻射電加熱器對片材表面照射50kW/m2 之輻射熱的發熱性試驗),依照以下的基準進行判定。 ◎:滿足加熱開始後之最大發熱速度為持續10秒以上不超過200kW/m2 ,且總發熱量為8MJ/m2 以下的條件。 ×:沒有滿足加熱開始後之最大發熱速度為持續10秒以上不超過200kW/m2 ,且總發熱量為8MJ/m2 以下的條件。
4.評價結果 將各評價結果表示於表1。
[表1]
藉由使實施例1至5之不燃性片材在特定的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表面電阻率為1×1011 Ω以下,可減少例如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另一方面,由於比較例1至4之不燃性片材的上述表面電阻率超過1×1011 Ω,因此無法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
若比較實施例4與5,在實施例4中,由於不燃性片材所含有之界面活性劑的質量(g/m2 )為1至1.5g/m2 ,因此在確保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之塵埃附著功能的同時,獲得優良的透明性。再者,由於實施例1至3具備作為防煙垂壁使用時會成為表面層之含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抗靜電層6,因此表面電阻率為更低之1×1010 Ω以下,更進一步減少在作為防煙垂壁經長時間使用時的塵埃附著,再更進一步降低表面電阻率在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的變化,且獲得更優良之透明性。此外,在特定的熱循環試驗後,實施例5及比較例5之不燃性片材被確認有相當高的黏性,另一方面實施例1至3之不燃性片材則幾乎沒有確認到黏性。再者,實施例1至3之不燃性片材被確認到在特定熱循環試驗前後之表面電阻率的差(=特定熱循環試驗後之表面電阻率(Ω)-特定熱循環試驗前之表面電阻率(Ω))係5.0×109 Ω以下,具有穩定的抗靜電性能。此外,由於實施例1至3含有薄膜層4,因此初始撕裂強度亦為優良。
1‧‧‧不燃性片材 2‧‧‧玻璃纖維布 3‧‧‧樹脂層 31、32‧‧‧樹脂層的表面側部分 4‧‧‧薄膜層 41、42‧‧‧薄膜層的表面側部分 5‧‧‧保護膜 6‧‧‧抗靜電層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之一例的概略性剖面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之一例的概略性剖面圖。 圖3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之一例的概略性剖面圖。 圖4係表示本發明之不燃性片材之一例的概略性剖面圖。 圖5係說明本發明之初始撕裂強度之測量方法的概略性平面圖。
1‧‧‧不燃性片材
2‧‧‧玻璃纖維布
3‧‧‧樹脂層
31‧‧‧樹脂層的表面側部分
32‧‧‧樹脂層的表面側部分

Claims (5)

  1. 一種不燃性片材,包含:玻璃纖維布、及以浸滲狀態含於該玻璃纖維布的樹脂層,前述不燃性片材在下述熱循環試驗前後,表面電阻率為1×1011Ω以下;前述不燃性片材在下述熱循環試驗之前及之後兩方的總透光率為85%以上;<熱循環試驗條件>自前述不燃性片材切出100mm×100mm大小作為樣品,並將該樣品放入已預先被初始設定成溫度23℃、相對濕度50%RH的恆溫恆濕器,將以下(1)至(5)作為1個循環,進行共計10個循環;(1)設定遷移時間為14分鐘,從溫度23℃、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為止;(2)在上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下維持8小時;(3)設定遷移時間為45分鐘,從上述溫度60℃、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為止;(4)在上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下維持8小時;(5)設定遷移時間為1分鐘,從上述溫度20℃、相對濕度50%RH遷移到溫度23℃、相對濕度50%RH為止。
  2. 如請求項1之不燃性片材,其具備含金屬或金屬氧化物之抗靜電層,該抗靜電層在前述不燃性片材使用時會成為表面層。
  3. 如請求項1之不燃性片材,其中在該不燃 性片材使用時會成為表面層之層中含界面活性劑,前述不燃性片材中之前述界面活性劑的質量(g/m2)為0.5至1.5g/m2
  4. 如請求項1或2之不燃性片材,其總透光率為90%以上,霧度為20%以下。
  5. 一種防煙垂壁,具備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不燃性片材。
TW107143448A 2017-12-05 2018-12-04 不燃性片材、及包含該不燃性片材之防煙垂壁 TWI8112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3105 2017-12-05
JP2017233105A JP6360611B1 (ja) 2017-12-05 2017-12-05 不燃性シート、該不燃性シートを含む防煙垂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542A TW201927542A (zh) 2019-07-16
TWI811268B true TWI811268B (zh) 2023-08-11

Family

ID=62904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3448A TWI811268B (zh) 2017-12-05 2018-12-04 不燃性片材、及包含該不燃性片材之防煙垂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60611B1 (zh)
TW (1) TWI8112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4484A (zh) * 2020-05-08 2020-08-11 连云港华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防护能力的天花板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85182A1 (en) * 2007-07-27 2009-04-02 Shunpei Yamazaki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11889A (ja) * 2002-04-25 2003-11-06 Meiwa Gravure Co Ltd 帯電防止性合成樹脂シート
JP200824807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Kuraray Co Ltd 導電性ポリ乳酸組成物
JP5280798B2 (ja) * 2008-10-28 2013-09-04 三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用粘着剤
JP6031692B2 (ja) * 2012-10-10 2016-11-24 平岡織染株式会社 透明不燃シート
JP6243562B1 (ja) * 2017-02-28 2017-12-06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透明シート、該透明シートを含む防煙垂壁、及び透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85182A1 (en) * 2007-07-27 2009-04-02 Shunpei Yamazaki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60611B1 (ja) 2018-07-18
JP2019098646A (ja) 2019-06-24
TW201927542A (zh) 2019-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2996B (zh) 透明片材、包含該透明片材之防煙垂壁及透明片材之製造方法
JP2005319746A (ja) 透明不燃性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35549B2 (ja) 光拡散不燃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11268B (zh) 不燃性片材、及包含該不燃性片材之防煙垂壁
JP2014201024A (ja) 採光不燃シート
JP5142055B2 (ja) 透明不燃性シートからなる防煙垂壁
JP2017209943A (ja) 透明シート
JP6357272B1 (ja) 透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シート
JP5648139B1 (ja) 透明不燃性シート
JP6959647B2 (ja) 透明シート、該透明シートを含む防煙垂壁、及び透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248285B2 (ja) 透明シート
JP6371445B1 (ja) 透明シート、該透明シートを含む防煙垂壁、及び透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090885B2 (ja) 不燃性シート、該不燃性シートを含む防煙垂壁
JP2020056274A (ja) 空気膜パネル
JP2016074161A (ja) 耐ブロッキング効果持続性フレキシブル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74162A (ja) 和紙調複合シート
JP7421785B2 (ja) 透明シート
JP7421786B2 (ja) 透明不燃性シート
JP6940875B2 (ja) 透明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透明シート
JP2016043640A (ja) 耐ブロッキング効果持続性ターポリ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25711A (ja) 不燃性シート、該不燃性シートを用いた防煙垂壁、防煙スクリーン・カーテン、並びに不燃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9162831A (ja) 透明不燃性シート、該透明不燃性シートを用いた防煙垂壁、防煙スクリーン・カーテン、並びに透明不燃性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7115957B2 (ja) 透明不燃シート
JP7357907B2 (ja) シート
JP7222522B2 (ja) 光沢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