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173B - 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與其所用之配件、真空吸頭、及真空吸管 - Google Patents

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與其所用之配件、真空吸頭、及真空吸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2173B
TWI802173B TW110148617A TW110148617A TWI802173B TW I802173 B TWI802173 B TW I802173B TW 110148617 A TW110148617 A TW 110148617A TW 110148617 A TW110148617 A TW 110148617A TW I802173 B TWI802173 B TW I80217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ight
vacuum suction
suction head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8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1251A (zh
Inventor
宇治英世
Original Assignee
宇治英世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1/00485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62952A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1/04510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63144A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宇治英世 filed Critical 宇治英世
Publication of TW202231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1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1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173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一種口腔內之吸引裝置,包括真空吸管2及真空吸頭1,該真空吸頭1包括具備可插入至真空吸管2之前端中之基端及吸引口11亦即前端的管體;上述口腔內之吸引裝置包括:吸管側出光端面,設置於真空吸管2上,為了輸出來自光源之光而以朝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以及導光元件,設置於真空吸頭1上,具備以朝向上述真空吸頭1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吸頭側入光端面,並且可將自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輸入之光引導而投射;於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係以可傳導光之方式來分別定位。

Description

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與其所用之配件、真空吸頭、及真空吸管
本發明係關於包括真空吸頭之口腔內吸引裝置。
口腔係與其他器官連接之重要器官之一。軟組織之疾病中,尤其是舌根部之腫瘤之情形時,即便使用一般之無影燈,光亦難以照到口腔內之病變,因此早期之發現非常困難。於硬組織之疾病之情形時,尤其於上顎之臼齒部之遠心頰側或近心頰側之根管口,無影燈之光亦難以照到,因此難以將患部明示。若牙醫所持之切削用手機或鏡、或者助手所持之吸引用之真空吸頭進入口腔之狹窄空間中,則形成陰影,因此自遠離之場所照射之無影燈必須以避開切削用手機或真空吸頭之方式來照射患部。因此,若患者之口之角度稍微改變,則現有之無影燈必須隨之調整角度。
在牙科會使用吸引裝置,其於真空吸管之前端安裝吸引具,將口腔內之不要物吸引去除。主要之前端吸引具為專門僅吸引液體(唾液、血液或水分)之排唾管(例如專利文獻3)、以及能夠吸引液體及固體(於口腔內脫落之牙齒或金屬碎片等)之兩者的真空吸頭(例如專利文獻1、2)。於排唾管之吸引口,為了不吸引固體而設置有狹縫或過濾器。真空吸頭包括直徑大於排唾管之管體,其吸引口亦大幅度打開。牙科中,該等2種前端吸引具視需要分開使用。
專利文獻2揭示有將光纖嵌入至握持管中之牙科用抽吸鏡。專利文獻3揭示有藉由將光纖安裝於排唾管中而賦予照明功能之牙科用吸引裝置。
又,專利文獻4揭示有對咬塊設置照明功能之裝置,上述咬塊係於牙科中為了穩定地保護患者之舌頭而固定於口腔內。專利文獻4中,於裝置中之患者所咬合之部分設置有光源。
此外,雖為與牙科醫療領域完全不同之技術領域,但於道路或通道等之照明、攝影用之照明等中,已知將來自光源之光引導而於內部一面反射一面行進,自側面或前端來投射光之光導(light guide)(專利文獻5)。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開平7-1721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040304號公報 [專利文獻3]美國專利第5931670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日本特表2012-505702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表2012-52230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專利文獻3中記載之附照明之牙科用吸引裝置中,於可彎曲伸長之排唾管之前端之吸引口上安裝有兼具過濾器功能之射光吸頭。光纖自排唾管之中途之分支點延伸至排唾管之前端。排唾管上之光纖於分支點,與自光源引導之其他光纖連接。來自光源之光經由分支點而沿著排唾管由光纖傳導,且藉由射光吸頭而散射投射。另一方面,於排唾管之基端連接有可撓性吸管,且可撓性吸管連接於吸引源。
專利文獻3之附照明之排唾管中有於設置吸引裝置時需要2道操作的問題點。第一道操作係將排唾管與可撓性吸管之前端連接來設置吸引源,第二道操作係於排唾管之中途之分支點連接來自光源之光纖而設置光源。由於牙科之治療前應做之準備很多,因此儘可能簡化事前操作很重要。
又,排唾管通常如專利文獻3所示般,以彎曲為U字狀之形狀來使用,因此與真空吸頭相比,難以於口腔內頻繁地上下左右移動。因此,於在排唾管上附有照明之情形時,使排唾管自由且迅速地移動至口腔內之所需部位且照射該部位之操作不容易進行。此亦適用於專利文獻4之附照明之口腔內裝置。專利文獻4之咬塊係以於口腔內固定之狀態來使用,因此無法自由移動。
鑒於以上之問題點,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具有照明功能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包括真空吸頭,能夠高效地進行使用前之設置操作。 [解決問題之手段]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包括以下之構成。 1)本發明之第1形態為一種口腔內之吸引裝置,其包括:真空吸管,與吸引源連接;以及真空吸頭,包括具備可插入至上述真空吸管之前端中之基端及吸引口亦即前端的管體; 其特徵在於包括: 吸管側出光端面,設置於上述真空吸管上,且為了輸出來自光源之光而以朝向上述真空吸管之前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以及 導光元件,設置於上述真空吸頭上,具備以朝向上述真空吸頭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吸頭側入光端面,且可將自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輸入之光引導而投射;並且 於上述真空吸頭與上述真空吸管之間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及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係以可自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向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傳導光之方式來分別定位。 2)上述形態中,包括固定於上述真空吸管之外表面上或內表面上之光源,且上述光源之發光面為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 3)上述形態中,包括:光源,固定於上述真空吸管之外表面上或內表面上;以及 吸管側光纖,基端連接於上述光源之發光面,且固定於上述真空吸管上;並且 上述吸管側光纖之前端面為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 4)上述形態中,包括吸管側光纖,其輸入來自光源之光,於上述真空吸管之吸管壁內通過或者安裝於上述真空吸管之外表面上或內表面上,具備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且位於上述真空吸管之前端或前端附近之前端面;並且 上述吸管側光纖之前端面為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 5)上述形態中,包括吸頭側光纖,沿著長邊方向而延伸於上述真空吸頭之管體外表面上、管體內表面上或管壁內; 上述吸頭側光纖為上述導光元件;且 上述吸頭側光纖之基端面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6)上述形態中,上述真空吸頭之管體自身包括可藉由將光全反射而向長邊方向引導之光導, 上述真空吸頭之管體自身為上述導光元件,且 上述真空吸頭之管體之基端面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7)上述形態中,上述真空吸頭具備管體,該管體包括:於管壁內通過而於長邊方向延伸之芯部以及形成上述芯部以外之管壁之包層部,且上述芯部及上述包層部於上述管體之基端附近,自上述管體之外表面分支,而與向上述真空吸頭之基端側延伸之輸入用光纖之芯及包層分別連續; 上述真空吸頭之管體自身及上述輸入用光纖為上述導光元件;且 上述輸入用光纖之自由端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8)上述形態中,特徵在於,上述芯部將上述管體之軸作為螺旋軸,於上述管壁內螺旋狀地延伸。 9)上述形態中,包括吸頭側光纖,其於上述真空吸頭之管壁內通過而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且於管體之基端附近,自管體之外表面引出而向上述真空吸頭之基端側延伸; 上述吸頭側光纖為上述導光元件,且 上述吸頭側光纖之基端面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10)上述形態中,上述真空吸頭之管體自身藉由可將光全反射而向長邊方向引導之光導而形成,且上述光導之一部分於管體之基端附近,自管體之外表面分支而形成向上述真空吸頭之基端側延伸之分支部; 上述真空吸頭之管體自身及上述分支部為上述導光元件;且 上述分支部之自由端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11)上述形態中,上述真空吸頭與上述真空吸管之相互連接之各端部中,一個端部包括切口部,另一端部包括卡止突起; 將上述真空吸頭插入至上述真空吸管中時,於上述真空吸頭與上述真空吸管之連接部中,藉由上述卡止突起於上述切口部內向長邊方向移動後,向圓周方向移動,上述真空吸頭與上述真空吸管之間之連接完成。 12)本發明之其他形態為一種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包括管體之配件,該管體具備:可插入至與吸引源連接之真空吸管之前端中的基端以及可將真空吸頭之基端插入的前端; 光源,固定於上述配件之管體外表面上或管體內表面上; 出光端面,為了輸出來自上述光源之光,而朝向上述配件之前端側,固定於上述配件之管體外表面上或管體內表面上; 包括管體之真空吸頭,該管體具備:可插入至上述配件之前端中的基端及吸引口亦即前端;以及 導光元件,設置於上述真空吸頭上,具備以朝向上述真空吸頭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入光端面,且可將自上述入光端面輸入之光引導而投射;並且 於上述真空吸頭與上述配件之間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上述出光端面以及上述入光端面係以可自上述出光端面向上述入光端面傳導光之方式來分別定位。 13)本發明之又一其他形態為一種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包括: 包括管體之配件,該管體具備:可插入至與吸引源連接之真空吸管之前端中的基端以及可將真空吸頭之基端插入的前端; 光纖,基端連接於光源,前端及前端附近固定於上述配件之管體外表面上或管體內表面上,且輸出來自上述光源之光之出光端面朝向上述配件之前端側; 包括管體之真空吸頭,該管體具備:可插入至上述配件之前端中的基端以及吸引口亦即前端;以及 導光元件,設置於上述真空吸頭上,具備以朝向上述真空吸頭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入光端面,且可將自上述入光端面輸入之光引導而投射;並且 於上述真空吸頭與上述配件之間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上述出光端面及上述入光端面係以可自上述出光端面向上述入光端面傳導光之方式來分別定位。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於將包括導光元件之真空吸頭連接於真空吸管之前端的口腔內吸引裝置中,藉由進行將真空吸頭連接於真空吸管的吸引源之設置操作,同時,自動確立真空吸頭之導光元件與光源之光學連接。因此,無需將吸引源及光源之2道設置操作分開進行,可使治療前之準備高效化。真空吸頭可於口腔內視需要而自由移動。因此,能夠利用附照明之真空吸頭來直接照射口腔內之所需部位。
以下,參照表示例示性實施方式之圖式來對本發明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式中,對各實施方式中共通或者類似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或類似之符號。各實施方式之說明中,於若干實施方式中共通而可應用之構成基本上於初次出現之實施方式中進行說明,於其他實施方式之說明中存在省略之情形。
(1)第1實施方式 圖1係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1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1連接於真空吸管2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此外,該剖面係將真空吸頭1及真空吸管2沿著其等之長邊方向而大致剖半時的縱剖面(於以下之類似之圖中亦相同)。以下,關於真空吸頭1,將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側稱為「基端」,且將其相反側稱為「前端」。關於真空吸管2,將吸引源側稱為「基端」,且將與真空吸頭1之連接側稱為「前端」。關於安裝於真空吸頭1或真空吸管2上之其他構件或者要素之「基端」及「前端」亦同樣。
首先,關於本發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對照明功能以外之基本形態進行說明。該基本形態為公知,於以下之各實施方式中亦基本共通。口腔內吸引裝置包括:包含硬質之管體的真空吸頭1、以及可撓性之真空吸管2。真空吸管2之基端連接於排氣泵等之吸引源(未圖示)。一般之真空吸頭之材料例如為聚丙烯等塑膠、或者金屬。真空吸管2之材料例如為軟質氯乙烯、矽氧橡膠、聚胺酯樹脂等。
對於真空吸管2之前端,可插入真空吸頭1之基端之插入口17。真空吸頭1之插入口17於真空吸管2內僅插入既定之長度(例如1~2 cm)。連接部3表示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之重疊部分。亦可以連接部3之長度一直固定之方式,於真空吸管2之內表面上設置突起等止動部(未圖示)。藉由將真空吸頭1插入至真空吸管2中,彼此之內部空間連通。於真空吸頭1之前端存在吸引口11。操作者手持真空吸頭1之基端部附近,將真空吸頭1於口腔內移動來進行所需之吸引。
真空吸頭1之管體於圖示之例中,至少部分性地彎曲而自基端延伸至前端。真空吸頭1之自基端至前端之大致長度例如為10~15 cm。其他例中,真空吸頭1亦可設為整體彎曲之管體、直線狀地延伸之管體、或者於中途以90°或鈍角來屈曲之管體。與管體之長邊方向垂直之剖面形狀通常為大致圓形或大致橢圓形。
圖示之例中,吸引口11具有將管體之前端相對於長邊方向而傾斜地切割而成之形狀。真空吸頭1通常使吸引口11所朝向之側朝向吸引對象物來使用,因此吸引口11所朝向之側之凸彎曲面為作業側面12,其相反側之凹彎曲面成為非作業側面13。作為其他例,亦有於吸引口11上安裝橡膠製吸頭之情況。真空吸頭1吸引口腔內之固體及液體之兩者,因此若假定固體之吸引,則較佳為吸引口11之開口面積大。吸引口11亦可以如喇叭般擴大開口面積之方式來成形。作為一例,真空吸頭1之插入口17及吸引口11之內徑為8 mm~20 mm左右。
本發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真空吸頭1具有用以照射口腔內之照明功能。於該情形時,較佳為照射作業側面12及/或吸引口11之周圍。然而,照明範圍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構成為對亦包括非作業側面13之真空吸頭1之全周圍照射。因此,本發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至少包括以下之構成。 ——吸管側出光端面,其設置於真空吸管2上,且為了輸出來自光源之光而以朝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之方式來配置。 ——導光元件6,其設置於真空吸頭1上,具備以朝向真空吸頭1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吸頭側入光端面。 ——於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以及吸頭側入光端面係以可自吸管側出光端面向吸頭側入光端面傳導光之方式來分別定位。
後述本發明之若干實施方式中,吸管側出光端面例如為光源之發光面,或者與光源連接之光纖之前端面。導光元件6將自吸頭側入光端面輸入之光向真空吸頭1之前端側引導,可自導光元件6之側面及/或前端投射。導光元件6能夠設置於真空吸頭1之管體外表面上、管體內表面上、或者管壁內。或者,導光元件6亦能夠藉由真空吸頭1之管體自身而形成。 又,所謂「可自吸管側出光端面向吸頭側入光端面傳導光」之位置,較佳為吸管側出光端面與吸頭側入光端面相互相向而無間隙地抵接之位置。然而,本說明書中之所謂「抵接」之用語係以更廣之含義來使用。若為自吸管側出光端面射出之光之大部分(例如90%以上)能夠進入至吸頭側入光端面之接觸狀態,則即便為於2個端面之間存在少許間隙之情形,亦包含於「抵接」之位置中。
其次,參照圖1及圖2,對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1實施方式中之照明功能進行說明。圖2(a)係圖1之I區域之概略放大圖,(b)為沿著圖1之線II-II之概略剖面圖,(c)為沿著圖1之線III-III之概略剖面圖。圖2(a)中,示意性地以白箭頭來表示光之大致行進方向(於以下之類似圖中相同)。
如圖1所示,於真空吸管2之前端附近之外表面上安裝有光源部4A。光源部4A具備:固定於真空吸管2之外表面上之適當之筐體、以及收納於筐體內之光源元件41。光源元件41例如為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或者鹵素燈等。光源元件41係以朝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而發光之方式來構成。圖示之例中,於朝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的筐體側面露出發光面42。於該發光面42上連接吸管側光纖43之基端,來自光源元件41之光進入吸管側光纖43中。
如圖2(a)所示,吸管側光纖43例如由與光源部4A之筐體形成為一體且具有貫穿孔之支持部45來支持。藉此,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係以朝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之方式來固定。前端面44相對於圖1(a)所示之圓筒狀之連接部3之軸而垂直。第1實施方式中,該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為吸管側出光端面。該比較短之吸管側光纖43並非必需要素,但發揮對軸方向之吸管側出光端面之位置進行調整之作用。
作為一例,於真空吸管2之外表面上,於光源部4A之附近安裝有控制部7。控制部7例如經由導線而連接於商用電源或蓄電池等電源(未圖示),來供給電力。控制部7與光源部4A係電性連接,可對光源元件41供給電力。控制部7至少包括進行電源開閉之開關。雖未圖示,但例如於控制部7之筐體之外表面上設置開關之操作部。控制部7亦可具有調整照明之強度的功能。於該情形時,用以調整之操作部亦設置於筐體之外表面上。操作者可藉由對開關等進行操作,來開關、或調整照明功能。
圖示之例中,將光源部4A及控制部7分別設置,但於其他例中,亦可將該等設置於1個筐體內。雖未圖示,但作為進一步例示,於電源為小型之電池或充電電池之情形時,亦能夠將電源收納於控制部7中。作為進一步例示,亦可將控制部7不安裝於真空吸管2上,而設置於口腔內吸引裝置以外之場所。例如,亦能夠將控制部7之構成要素組裝於牙科單元之操作面板上。
其次對真空吸頭1A進行說明。此外,圖式中,關於真空吸頭,符號1表示作為上位概念之真空吸頭,於符號1上附加有大寫英文字母之1A、1B……等表示各實施方式之真空吸頭。又,關於導光元件,符號6亦表示作為上位概念之導光元件,於符號6上附加有大寫英文字母之6A、6B……等表示各實施方式之導光元件。此處,「導光元件」之用語係作為意指可傳導光之構件的上位概念來使用。
於真空吸頭1A之管體外表面上安裝有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之吸頭側光纖6A(將光纖之芯與包層之邊界示意性地以虛線表示;以下之圖中亦同樣)。第1實施方式中,該吸頭側光纖6A為真空吸頭1A中之導光元件。於該情形時,於真空吸頭1A之管體中,由於不需要導光功能,故而可利用不透明之材料,例如一般之真空吸頭所使用之材料來製作管體。較佳為,吸頭側光纖6A安裝於作業側面12上。如圖2(c)所示,吸頭側光纖6A例如利用黏接劑等固接部64來固定於真空吸頭1A之外表面。
作為一例,吸頭側光纖6A之前端之出光部62位於吸引口11之附近。出光部62之位置並不限定於圖示之位置,亦可為距離吸引口11更近、或者距離吸引口11更遠之位置。亦可於出光部62上設置使光散射或擴散之構件。作為進一步例示,由於光纖亦可側面發光,故而可代替前端之出光部62或者追加於出光部62上,自吸頭側光纖6A之側面投射光。於該情形時,例如可僅自吸頭側光纖6A之前端附近,前端側之一半、或者整體來照射。
吸頭側光纖6A之基端附近之入光部61自真空吸頭1A之外表面離開而稍微立起,向真空吸頭1A之基端側延伸。吸頭側光纖6A之入光部61之立起係為了與吸管側光纖43對準而設置。吸頭側光纖6A之基端面63朝向真空吸頭1A之基端側。基端面63相對於圖1(a)所示之圓筒狀之連接部3之軸而垂直。第1實施方式中,該吸頭側光纖6A之基端面63為吸頭側入光端面。雖未圖示,但為了將入光部61固定而保護,亦可利用包含硬質樹脂等之構件將入光部61包圍而密封。
如圖2(a)、(b)所示,作為一例,於形成於光源部4A之筐體上之支持部45之前端形成有凹部46。可於該凹部46中插入吸頭側光纖6A之基端。藉此,於在真空吸管2中插入有真空吸頭1A之狀態下,能夠進一步穩定地支持吸頭側光纖6A之入光部61。凹部46對定位及支持有效,但並非必需。
圖示之例中,示出1個光源部4A及1個吸頭側光纖6A,但作為其他例,亦能夠將複數個光源部4A以及與該等對應之複數個吸頭側光纖6A,沿著圓周方向且空開既定之間隔,來分別配置於真空吸管2及真空吸頭1之各自之外表面上。於該情形時,能夠自1個控制部7對複數個光源部4A供給電力。
圖1所示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將真空吸頭1A及真空吸管2自圖1(b)所示之脫離狀態改為圖1(a)所示之插入狀態時,即,於真空吸頭1A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亦即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吸頭側光纖6A之基端面63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相互抵接。插入操作基本上以使真空吸頭1A向連接部3之軸方向移動之方式進行。為了能夠實現該抵接狀態,來分別設定真空吸管2中之吸管側出光端面之位置、及真空吸頭1中之吸頭側入光端面之位置。此外,吸管側出光端面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之抵接面並非必須相對於連接部3之軸方向而垂直,亦可傾斜。或者,於吸管側出光端面及吸頭側入光端面中的一者為凸面且另一者為凹面之情形時,抵接面成為彎曲面。
為了於吸管側出光端面(前端面44)與吸頭側入光端面(基端面63)之抵接狀態下,自吸管側出光端面射出之光全部進入吸頭側入光端面,最佳為兩者抵接。為此,較佳為以自連接部3之軸方向來看,吸管側出光端面之全部區域包含於吸頭側入光端面之區域內之方式,來設定兩者之位置。此於以下之其他實施方式中亦同樣。
圖1(c)示出第1實施方式之變形形態。圖1(c)所示之真空吸頭1A中,導光元件亦即吸頭側光纖6A安裝於管體內表面上。該內表面相當於非作業側面13之背面。吸頭側光纖6A之前端之出光部62位於吸引口11之附近,可自內側來照射吸引口11之周圍。吸頭側光纖6A之基端附近之入光部61貫穿真空吸頭1A之管體而向外側引出,自外表面離開而稍微立起,向真空吸頭1A之基端側延伸。吸頭側光纖6A之基端面63為吸頭側入光端面。
圖1(c)亦示出設置於真空吸管2上之光源部4A之變形形態。於固定於真空吸管2之前端附近之外表面上的光源部4A,未設置圖1(a)所示之吸管側光纖43,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為吸管側出光端面。
雖未圖示,但於圖1(c)之例中,亦可使入光部61沿著管體內表面延伸至真空吸頭1A之基端面,來代替將吸頭側光纖6A之入光部61配置於管體之外側。於該情形時,可將後述若干實施方式中之真空吸管加以組合。該等可組合之真空吸管中,吸管側出光端面設置於真空吸管內。
(2)第2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形態 參照圖3、圖4及圖5,對本發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2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形態進行說明。 圖3係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2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1連接於真空吸管2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c)為光源部4B之其他實施方式。 圖4(a)為圖3之IVa區域之概略放大圖,(b)為沿著圖3之線Va-Va之概略剖面圖,(c)為圖3之VI區域之概略放大圖。 圖5(a)為圖3之IVb區域之概略放大圖,(b)為沿著圖3之線Vb-Vb之概略剖面圖。圖4及圖5中之a、b之下標分別意指不同之變化。
參照圖3及圖4,對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3所示,於真空吸管2之前端附近之內表面上安裝有1個或複數個光源部4B。於安裝複數個光源部4B之情形時,各光源部4B沿著真空吸管2之內表面之圓周方向,且隔開既定之間隔而分別配置。光源部4B具備:固定於真空吸管2之內表面上之適當之筐體、以及收納於筐體內之光源元件41。於該情形時,光源部4B之大小係設計為不會對吸引裝置之吸引功能造成影響之程度。
光源部4B之內部構成係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之光源部4A相同,光源元件41例如為LED或鹵素燈等。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朝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發光面42係相對於圖3(a)所示之圓筒狀之連接部3之軸而垂直。第2實施方式中,該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為吸管側出光端面。於安裝複數個光源部4B之情形時,亦存在複數個發光面42。
作為光源部4B之其他實施方式,如圖3(c)所示,亦可構成為:於光源41之發光面42上連接既定長度之吸管側光纖43之基端,且該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朝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於該情形時,該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成為吸管側出光端面。
第2實施方式中,控制部7安裝於真空吸管2之外表面上。控制部7經由導線而連接於電源(未圖示)。控制部7係以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方式來構成,包括將對光源部4B之電力供給進行開閉之開關,視需要包括照明強度之調整部。如圖4(a)所示,控制部7與光源部4B係藉由從真空吸管2之管壁之貫穿孔72中通過之導線71而電性連接。於存在複數個光源部4B之情形時,能夠自1個控制部7對複數個光源部4B供給電力。
如圖4(b)之剖面圖所示,真空吸頭1B係其管體之大致整體由包含相同材料之管狀之光導來形成(例如日本特表2012-522302號公報)。該光導例如係將透明之壓克力類樹脂(acrylic resin)成形為真空吸頭1B之形狀者。例如構成為:除入光部及投光部以外,管壁之內表面及外表面相對於管壁內部而成為鏡面。因此,例如亦可於管壁之內表面上及外表面上設置適當之反射被覆層。因此,該光導可自配置於外部之光源來取入光,使所取入之光於管壁內部全反射而行進,自前端,或者視需要自中途之側面向外部投射。因此,第2實施方式中,真空吸頭1B之管體自身為真空吸頭1B中之導光元件。
如圖4(a)所示,真空吸頭1B之管體之基端面15相對於圖3(a)所示之圓筒狀之連接部3之軸而垂直。基端面15當然朝向真空吸頭1B之基端側。第2實施方式中,該真空吸頭1B之基端面15為吸頭側入光端面。
自基端面15輸入之光一面於真空吸頭1之管壁內部全反射,一面朝向前端行進。最終,到達真空吸頭1B之前端之吸引口11,且於此處投射。較佳為如圖4(c)所示,亦可藉由在真空吸頭1B之管壁之一部分,形成例如複數個溝槽或突起、或者具有粗糙面之稜鏡部16,從而自管體側面向外部投射光。此外,於投光部,亦可不於管體外表面設置反射被覆層。自光導之側面投射光之多種方法為周知技術。
圖3及圖4所示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將真空吸頭1B及真空吸管2自圖3(b)所示之脫離狀態改為圖3(a)所示之插入狀態時,即,於真空吸頭1B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亦即1個或複數個發光面42、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真空吸頭1B之管體之基端面15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來相互抵接。又,於圖3(c)所示之實施方式中,與光源部4B連接之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和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真空吸頭1B之管體之基端面15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來相互抵接。
其次,參照圖3及圖5,對第2實施方式之變形形態進行說明。但,變形形態中之真空吸頭1C之導光元件於圖3中未具體表現,而是示於圖5中。
圖5之變形形態中,真空吸頭1C中之導光元件與圖4之第2實施方式不同,但其以外之構成與第2實施方式共通。因此,此處,吸管側出光端面為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而於圖3(c)之光源部4B之情形時,則為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
如圖5(a)所示,真空吸頭1C設置有於其管壁內通過而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之1個或複數個吸頭側光纖6B。吸頭側光纖6B之前端位於真空吸頭1C之前端或前端附近。於該情形時,吸頭側光纖6B為真空吸頭1C中之導光元件。而且,吸頭側光纖6B之基端面63為吸頭側入光端面。吸頭側光纖6B之基端面63與真空吸頭1C之基端面位於同一面內。因此,吸頭側光纖6B之基端面63當然朝向真空吸頭1C之基端側。
於沿著真空吸管2之內表面之圓周方向而安裝有複數個光源部4B之情形時,與該等之每一個對應之複數個吸頭側光纖6B設置於真空吸頭1C上。光源部4B之數量例如可設為2~6個。於該情形時,於在真空吸管2中插入有真空吸頭1時,以各吸頭側光纖6B之基端面63之位置與各發光面42之位置一致之方式,來設定各吸頭側光纖6B之位置。
圖5(b)所示之沿著圖3之線Vb-Vb之概略剖面圖中,作為一例,真空吸頭1C包括4個吸頭側光纖6B 1、6B 2、6B 3、6B 4(將各吸頭側光纖以下標文字來加以區別),該等於圓周方向上以90°之角度間隔來埋設。此外,吸頭側光纖6B之圓周方向上之位置並不限定於圖示之例。亦可以在與圖3(a)所示之與作業側面12接近之處配置更多之吸頭側光纖6B之方式,來配置複數個光源部4B。
輸入至吸頭側光纖6B之光能夠自吸頭側光纖6B之前端投射。於吸頭側光纖6B延伸至真空吸頭1C之前端,且僅自其前端投射光之情形時,無需將真空吸頭1C之管體設為透明或半透明。作為其他例,亦能夠自吸頭側光纖6B之側面,較佳為自前端附近之側面投射光。於自吸頭側光纖6B之側面投射光之情形時,真空吸頭1C之管體至少於投光部中,為了使光穿透而必須為透明或半透明。透明或半透明之材料例如為壓克力類樹脂,但並不限定於此。
圖5(c)及(d)係進一步例示其他變形形態的真空吸頭1C之前端附近部分之概略側視圖。此處,1個或複數個吸頭側光纖6B之前端或前端附近於真空吸頭1C之管體外表面上或管體內表面上露出。圖5(c)中,吸頭側光纖6B 1、6B 2之前端6B 11、6B 21分別於管體外表面上露出,吸頭側光纖6B 3之前端6B 31於管體內表面上露出。圖5(d)中,吸頭側光纖6B 3之前端附近6B 32於管體外表面上僅露出既定之長度,而且貫穿管壁,其前端6B 31於管體內表面上露出。該變形形態中,至少自露出於管體外表面上或管體內表面上之部分發光。於該情形時,真空吸頭1C之管體亦可不為透明或半透明。
圖3及圖5所示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將真空吸頭1C及真空吸管2自圖3(b)所示之脫離狀態改為圖3(a)所示之插入狀態時,即,於真空吸頭1C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亦即1個或複數個發光面42(而於圖3(c)之光源部4B之情形時,則為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1個或複數個吸頭側光纖6B之基端面63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來相互抵接。
雖未圖示,但第2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形態亦可與上述第1實施方式加以組合來實施。
(3)第3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形態 參照圖6、圖7及圖8,對本發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3實施方式及其若干變形形態進行說明。 圖6係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3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1連接於真空吸管2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 圖7(a)為圖3之VIIa區域之概略放大圖,(b)為圖3之VIIb區域之概略放大圖,(c)為圖3之VIIc區域之概略放大圖。a、b、c之下標分別意指不同之變化。 圖8(a)係沿著圖3之線VIIIa-VIIIa之概略剖面圖,(b)為沿著圖3之線VIIIb-VIIIb之概略剖面圖。a、b之下標分別意指不同之變化。
參照圖6、圖7(a)及圖8,對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3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於圖6中,第3實施方式之真空吸頭1C之導光元件並未具體表現,而是示於圖7(a)中。
如圖6所示,於真空吸管2之前端附近之外表面上安裝有光源部4A。光源部4A具備:固定於真空吸管2之外表面上之適當之筐體、以及收納於筐體內之光源元件41。光源部4A之內部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之光源部4A相同,光源元件41例如為LED或鹵素燈等。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朝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發光面42係相對於圖6(a)所示之圓筒狀之連接部3之軸而垂直。第3實施方式中,該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為吸管側出光端面。與光源部4A連接之控制部7能夠設為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之構成。光源部4A亦可沿著真空吸管2之圓周方向而設置複數個。
如圖6中概略性所示,真空吸頭1D於其基端附近,且於較連接部3更靠前端側之位置,包括分支部14。分支部14自管體之外表面分支而稍微立起,朝向真空吸頭1D之基端側而延伸既定之長度。分支部14包括真空吸頭1D之導光元件之一部分。分支部14之立起係為了導光元件之對準而設置。此外,於設置複數個光源部4A之情形時,與該等對應而設置複數個分支部14。
圖7(a)將包括分支部14之區域放大而示出。真空吸頭1D之管體包括:於管壁內通過且於長邊方向延伸的芯部6C1、以及形成芯部6C1以外之管壁區域的包層部6C2。芯部6C1係由與一般之樹脂系光纖中之芯相同之材料所形成,包層部6C2係由與一般之樹脂系光纖中之包層相同之材料所形成。因此,真空吸頭1D之管體具有與一般之樹脂系光纖相同之結構。於芯部6C1中傳導之光可自前端之吸引口11投射。又,於芯部6C1中傳導之光可代替來自前端之投射或對來自前端之投射追加,而自管體之側面,較佳為自前端附近之側面來投射。
另一方面,於分支部14之內部,輸入用光纖6C沿著長邊方向而通過。輸入用光纖6C係藉由利用包含硬質樹脂等之光纖支持部18來包圍且密封,從而被保護且固定。輸入用光纖6C之芯係與管體之芯部6C1連續且以相同之材料組成。而且,輸入用光纖6C之包層係與管體之包層部6C2連續且以相同之材料組成。因此,於第3實施方式中,真空吸頭1D之管體自身以及輸入用光纖6C為導光元件。
輸入用光纖6C之自由端63與分支部14之自由端位於相同之面內。該輸入用光纖6C中之包含自由端63之部分可插入至形成於光源部4A之筐體之前端側的支持部45之凹部46內。該凹部46對定位及支持有效,但並非必需。該輸入用光纖6C之自由端63為吸頭側入光端面。
圖6及圖7(a)所示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將真空吸頭1D及真空吸管2自圖6(b)所示之脫離狀態改為圖6(a)所示之插入狀態時,即,於真空吸頭1D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軟管側出光端面亦即發光面42、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輸入用光纖6C之自由端63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來相互抵接。
參照圖8(a)、(b),對圖7(a)所示之第3實施方式之變形形態進行說明。圖8(a)所示之變形形態中,真空吸頭1D之管壁內之芯部6C1係將管體之軸作為螺旋軸,於管壁內朝向前端而螺旋狀地延伸。
圖8(b)所示之其他變形形態中,複數個輸入用光纖6C作為1束而於分支部14內通過,各輸入用光纖6C之芯與配置於管壁內之複數個芯部6C1之每一個連續。複數個芯部6C1之每一個係將管體之軸作為螺旋軸,於管壁內分別朝向前端而螺旋狀地延伸。圖8(a)、(b)所示之變形形態中,能夠藉由自管體之側面投射光,來照射真空吸頭1D之周圍整體。
雖未圖示,但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方式中,亦能夠將管體之軸作為螺旋軸來螺旋狀地配置,代替將真空吸頭之管壁內之導光元件沿著管體之長邊方向來配置。
回到圖7(b),對第3實施方式之又一其他變形形態進行說明。圖7(b)將包含分支部14之區域放大而示出。真空吸頭1E中,於其管壁內,吸頭側光纖6D沿著長邊方向而延伸。吸頭側光纖6D之前端位於吸引口11或其附近。吸頭側光纖6D係與通常之光纖同樣,包括芯6D1及包層6D2。因此,該變形形態中,吸頭側光纖6D為真空吸頭1E中之導光元件。於吸頭側光纖6D中傳導之光可自吸頭側光纖6D之前端投射。代替其或者除此以外,光可自吸頭側光纖6D之側面,較佳為自前端附近之側面投射。於光僅自吸頭側光纖6D之前端投射之情形時,包圍吸頭側光纖6D之管體材料無需為透明,但於自側面投射光之情形時,至少於投光部中利用透明或半透明之材料來製作管體。
作為其他例,亦可將吸頭側光纖6D之前端或前端附近,與上述圖5(c)所示之形態同樣,於真空吸頭1E之管體外表面上或管體內表面上露出。
吸頭側光纖6D於管體之基端附近,自管體之外表面引出且於分支部14之內部通過,朝向真空吸頭1E之基端側而延長既定之長度。吸頭側光纖6D之基端與分支部14之自由端位於相同之面內。分支部14中,吸頭側光纖6D藉由利用包含硬質樹脂等之光纖支持部18來包圍且密封,從而被保護且固定。吸頭側光纖6D之基端可插入至形成於光源部4A之筐體之前端側的支持部45之凹部46內。該凹部46對定位及支持有效,但並非必需。該吸頭側光纖6D之基端面63為吸頭側入光端面。
圖6及圖7(b)所示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將真空吸頭1E與真空吸管2自圖6(b)所示之脫離狀態改為圖6(a)所示之插入狀態時,即,於真空吸頭1E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亦即發光面42、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吸頭側光纖6D之基端面63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來相互抵接。
其次,參照圖7(c),對第3實施方式之又一其他變形形態進行說明。圖7(c)係將包含分支部14之區域放大而示出。真空吸頭1F之管體及其分支部14係以光導來形成。該光導與上述第2實施方式之真空吸頭1B之管體相同,例如藉由透明之壓克力類樹脂形成,且視需要於表面設置反射被覆層。自分支部14之自由端輸入之光一面進行全反射,一面自分支部14進入管體中,朝向前端引導。與上述真空吸頭1B同樣,能夠自前端,或者視需要自中途之側面投射光。因此,該變形形態中,真空吸頭1F之管體自身及分支部14為真空吸頭1F中之導光元件。
分支部14可插入至形成於光源部4A之筐體中之支持部45之凹部46內。該凹部46對定位有效,但並非必需。分支部14之自由端15為吸頭側入光端面。
圖6及圖7(c)所示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將真空吸頭1E與真空吸管2自圖6(b)所示之脫離狀態改為圖6(a)所示之插入狀態時,即,於真空吸頭1E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亦即發光面42、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分支部14之自由端15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來相互抵接。
圖6~圖8之例中,圖示出1個光源部4A及1個分支部14,但作為其他例,亦能夠將複數個光源部4A以及與該等對應之複數個分支部14,沿著真空吸管2及真空吸頭1之各自之外表面之圓周方向,隔開既定之間隔而分別配置。
(4)第4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形態 參照圖9,對本發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4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9係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4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1連接於真空吸管2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
第4實施方式中,真空吸管2之構成與上述各實施方式不同。收納光源元件41之光源部4A未安裝於真空吸管2上。光源部4A設置於任意場所(例如牙科治療室之床上)。於該情形時,控制電源之控制部例如可組裝於光源部4A中,或者組裝於牙科單元之操作面板中。
於光源部4A之發光面42上連接吸管側光纖43之基端。吸管側光纖43於真空吸管2之中途之既定部位,導入至真空吸管2之吸管壁內。吸管側光纖43於吸管壁內通過而延伸至真空吸管2之前端。
圖示之例中,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附近部分自真空吸管2之外表面向外側引出而延伸至真空吸管2之前端。吸管側光纖43之引出之前端部之周圍係藉由利用包含硬質樹脂等之光纖支持部28來密封,從而被保護且固定。於該情形時,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為吸管側出光端面。
圖9中,作為與真空吸管2加以組合之真空吸頭1,將上述圖8(a)所示之真空吸頭1D(芯部6C1配置為螺旋狀)加以組合。然而,其為一例,作為真空吸頭1,亦可組合上述真空吸頭1A、1E、1F。即,圖9之真空吸管2能夠與在管體之外側包括吸頭側入光端面之真空吸頭加以組合。
圖9所示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將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自圖9(b)所示之脫離狀態改為圖9(a)所示之插入狀態時,即,於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亦即前端面44、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基端面63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來相互抵接。
雖未圖示,但作為其他例,亦可將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部不向真空吸管2之外側引出,而直接筆直地延伸至吸管壁之前端。於該情形時,所組合之真空吸頭1A、1D、1E、1F之吸頭側入光端面之位置設定於與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相向之位置。
參照圖10,對第4實施方式之變形形態進行說明。圖10係第4實施方式之變形形態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1連接於真空吸管2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
該變形形態中,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部自真空吸管2之內表面引出,向真空吸管2之前端延伸既定之長度。吸管側光纖43之所引出之前端部係藉由利用包含硬質樹脂等之光纖支持部28來密封,從而被保護且固定。
圖10所示之真空吸管2中,可將上述圖3所示之真空吸頭1B、1C加以組合。即,圖10之真空吸管2可與在管體之基端面包括吸頭側入光端面之真空吸頭加以組合。
圖10所示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將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自圖10(b)所示之脫離狀態改為圖10(a)所示之插入狀態時,即,於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吸管側出光端面亦即前端面44、與吸頭側入光端面亦即真空吸頭1之管體之基端面15相向,能夠以可傳導光之狀態來相互抵接。
雖未圖示,但作為第4實施方式之其他變形形態,亦可將吸管側光纖43沿著長邊方向而安裝於真空吸管2之外表面上或內表面上,來代替於真空吸管2之吸管壁內通過。
圖9及圖10中,僅示出1根吸管側光纖43,但亦可將複數個吸管側光纖43(例如2~6根)沿著真空吸管2之圓周方向,以適當之間隔來分別配置。於該情形時,關於真空吸頭1,將包括與複數個吸管側光纖43對應之導光元件者加以組合。又,1根吸管側光纖43亦可為包含複數個光纖之1束。
(5)包括配件之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其他形態係包括可安裝於真空吸管與真空吸頭之間之配件的實施方式。圖11表示包括配件8A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概略剖面。
上述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1~第3實施方式中,光源部4A或4B以及控制部7固定於真空吸管2上。又,第4實施方式中,吸管側光纖43固定於真空吸管2上。該等實施方式中,需要對一般之真空吸管進行加工。藉由使用圖11所示之配件8A,則不需要如上所述之加工,能夠將一般之真空吸管直接使用。
配件8A包括可與真空吸頭1及真空吸管2連接之管體。管體較佳為大致圓筒狀。管體之材料可為與真空吸頭1相同之材料,例如為塑膠或金屬。管體之基端82可插入至真空吸管2之前端,可於前端81中插入真空吸頭1之基端。配件8A之兩端部中之連接部之長度係設定為和將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相互直接連接時之連接部之長度相同。因此,例如於基端82與管體中央部之邊界設置有段差82a。又,於前端81中,能夠於管體內表面上設置突起等止動部(未圖示)。配件8A之內部空間成為吸引物之通道。
於配件8A之管體外表面上安裝有筐體,其收納有上述圖1所示之光源部4A及控制部7。雖未圖示,但操作用開關亦設置於該筐體上。或者,控制部7亦可設置於牙科單元之操作面板上。
於光源部4A之筐體中之真空吸頭側之側面上,連接有比較短之光纖43,光纖43之前端面44成為來自光源之光之出光端面。作為其他例,亦可省略光纖43,將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設為出光端面。於任一種情形時,出光端面均朝向配件8A之前端側。此外,配件8A之出光端面係相當於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之吸管側出光端面的要素。於筐體中亦設置有與外部電源之連接器。於將電池或充電電池內藏於筐體中之情形時,不需要外部電源。配件8A之軸方向之長度只要是為了搭載該等裝備而必需之足夠長度即可。
對於包括光源部4A之配件8A,能夠於管體外表面上組合包括吸頭側入光端面之真空吸頭。例如為上述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真空吸頭1A、1D、1E、1F。
作為變形形態,如圖11中以虛線所示,能夠於配件8A之管體內表面上設置圖3所示之光源部4B(於該情形時,控制部7亦設置於外表面上)。於該情形時,能夠於管體之基端面上組合包括吸頭側入光端面之真空吸頭,例如上述真空吸頭1B、1C。
雖未圖示,但亦能夠於配件8A上設置1個控制部7、以及複數個光源部4A或4B。於該情形時,複數個光源部4A或4B沿著配件8A之外表面上或內表面上之圓周方向,隔開既定之間隔而分別配置。
作為使用方法之一例,真空吸管2與配件8A亦可經常連接。於真空吸頭1之交換時,自配件8A上拆下真空吸頭1,插入新的真空吸頭1。於將真空吸頭1插入至配件8A中之同時,即,於真空吸頭1與配件8A之連接完成之同時,與光源之光學性連接亦完成。
(6)包括配件之其他實施方式 圖12表示包括配件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其他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
配件8B包括可與真空吸頭1及真空吸管2連接之管體。配件8B之管體與圖11之配件8A之管體相同。於配件8B之管體外表面上固定有光纖43之前端及前端附近。因此,光纖43之前端部分係藉由利用包含硬質樹脂等之光纖支持部28來密封,從而被保護且固定。光纖43之前端面44朝向配件8B之前端側。該前端面44成為出光端面。配件8B之軸方向之長度只要是為了將光纖43之前端部分穩定地固定而必需之足夠長度即可。
光纖43之基端連接於光源部4A。該實施方式中,作為一例,光源部4A及控制部7收納於1個筐體內,放置於任意場所(例如牙科治療室之床上)。光纖43具有和配件8B與光源部4A之間之距離相應之足夠長度。控制電源之操作用開關等亦可設置於控制部7之筐體上,或者亦可在與控制部7連接之適當導線(未圖示)之前端設置操作用之手動開關或腳動開關。或者,控制部7亦可設置於牙科單元之操作面板上。
對於包括光纖43之前端部分的配件8B,能夠於管體外表面上組合包括吸頭側入光端面之真空吸頭。例如上述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真空吸頭1A、1D、1E、1F。使用方法與圖11所示之配件8A相同。
作為變形形態,如圖12中以虛線所示,亦能夠使光纖43自配件8B之管壁之外側貫穿至內側,利用光纖支持部28,將光纖43之前端部分固定於管體內表面上。於該情形時,能夠於管體之基端面上組合包括吸頭側入光端面之真空吸頭,例如上述真空吸頭1B、1C。
雖未圖示,但光纖43之前端部分亦可分支為複數個光纖。於該情形時,複數個光纖係沿著配件8B之外表面上或內表面上之圓周方向,隔開既定之間隔而分別配置。
(7)包括連接部之鎖定機構之實施方式 圖13表示於真空吸管與真空吸頭之連接部3上設置有鎖定機構的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實施方式。此處,僅示出連接部3及其附近部分。圖13(a)為連接前之狀態之概略側視圖,(b)為從IX方向觀察(a)之真空吸頭1C之圖。(c)為連接完成後之狀態之概略側視圖。
上述各實施方式中,藉由對於真空吸管2,沿著長邊方向插入真空吸頭1,則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另一方面,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對真空吸管2插入真空吸頭1,進一步向圓周方向轉動,則真空吸頭1與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
如圖13(a)所示,於真空吸管2之前端,於吸管壁之一部分上形成有切口部21。切口部21包括:自吸管壁前端起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之部分21a、以及自部分21a中之最深部起向圓周方向延伸之部分21b。即,切口部21整體大致L字狀地延伸。部分21a之長度與連接部3之長度大致相等。部分21b於圓周方向上所占之角度範圍例如為20度~90度,但並不限定於該範圍。
另一方面,在與真空吸頭1之基端鄰接之管體外表面上,形成有於直徑方向朝外突出之卡止突起19。於圖示之例中,卡止突起19為大致圓柱形狀。真空吸頭1之圓周方向上之卡止突起19之最大長度(圖示之例中為圓柱之直徑)與真空吸管2之切口部21之寬度大致相當。又,卡止突起19之突出高度較佳為與真空吸管2之吸管壁之厚度相同或其以上。
切口部21與卡止突起19只要設置至少1組即足夠。然而,亦可設置複數組之切口部21與卡止突起19。例如,亦可將2組之切口部21與卡止突起19,以連接部3之軸為中心而設置於0°之位置及180°之位置。
圖13中,作為一例,將圖3所示之真空吸管2、與圖5所示之真空吸頭1C加以組合。此處,於真空吸管2之內表面上,沿著圓周方向而設置有3個光源元件41(僅圖示2個)。與該等對應,於真空吸頭1C之管壁內設置有3根光纖6B 1、6B 2、6B 3。除此以外,亦可為真空吸管2與真空吸頭1之多種組合。
真空吸管2之切口部21設置於不干擾真空吸管2上所設置之光源元件或吸管側光纖之位置。同樣,真空吸頭1之卡止突起19設置於不干擾真空吸頭1之導光元件之位置。
參照圖13(c),對真空吸頭1C與真空吸管2之連接方法進行說明。首先,使真空吸頭1C之卡止突起19對準真空吸管2之切口部21之位置,將真空吸頭1C於長邊方向上插入至真空吸管2中(參照白箭頭)。將卡止突起19插入至切口部21之部分21a之最深處後,將真空吸頭1C相對於真空吸管2而於圓周方向上轉動(參照白箭頭)。藉此,卡止突起19進入至部分21b中,到達部分21b之最深處。藉此,真空吸頭1C與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藉由卡止突起19被拘束於部分21b內,真空吸頭1C向長邊方向之移動被阻止。於該鎖定狀態下,為了使真空吸頭1C不會相對於真空吸管2而於圓周方向容易轉動,較佳為於兩者之間存在適度之摩擦。
於真空吸頭1C與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之同時,真空吸管2之3個光源元件41之各發光面、與真空吸頭1C之光纖6B 1、6B 2、6B 3之各吸頭側入光端面之對準亦完成,兩者相互抵接。為了實現此情況而設定3個光源元件41及光纖6B 1、6B 2、6B 3之位置。
圖14係表示包括鎖定機構之實施方式中的真空吸管與真空吸頭之其他組合之例的連接狀態下之概略側視圖。真空吸管2係與圖9所示之實施方式同樣者。吸管側光纖43埋設於真空吸管2之吸管壁內,於前端附近向吸管壁外引出,由光纖支持部28來支持固定。另一方面,真空吸頭1E係與圖7(b)所示之實施方式同樣者。吸頭側光纖6D埋設於真空吸頭1E之管壁內,於基端附近向管壁外引出,由光纖支持部18來支持固定。
連接部3中,於吸管側形成有切口部21,且於吸頭側形成有卡止突起19。於該情形時,亦如白箭頭般於長邊方向插入真空吸頭1E後,向圓周方向轉動,藉此,真空吸頭1E與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與此同時,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之出光端面、與吸頭側光纖6D之基端之入光端面相互抵接。
雖未圖示,但亦可於真空吸頭上設置切口部,且於真空吸管上設置卡止突起。於該情形時,真空吸管之卡止突起自吸管壁之內表面向直徑方向內側突出。
(8)包括配件及鎖定機構之實施方式 圖15表示於配件與真空吸頭之連接部3上設置有鎖定機構的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實施方式。此處,僅示出連接部3及其附近部分。圖15(a)為連接前之狀態之概略側視圖,(b)為連接完成後之狀態之概略側視圖。
作為一例,配件係與圖11所示之配件8A同樣者,於管體內表面上,沿著圓周方向設置有3個光源元件41(僅圖示2個)。另一方面,於真空吸頭1C之管壁內,延伸3根光纖6B 1、6B 2、6B 3(與圖13之實施方式相同)。除此以外,亦可為配件與真空吸頭之多種組合。
如圖15(a)所示,於配件8A之管體之前端81,於管壁之一部分上形成有切口部21。切口部21包括:自管壁前端起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之部分21a、以及自部分21a之最深部起沿著圓周方向延伸之部分21b。即,切口部21大致L字狀地延伸。部分21a之長度係與連接部3之長度大致相等。部分21b於圓周方向上所占之角度範圍例如為20度~90度,但並不限定於該範圍。
另一方面,於真空吸頭1C上形成有卡止突起19。關於卡止突起19,如對圖13所示之實施方式所說明者。
切口部21與卡止突起19只要設置至少一組即可。然而,亦可設置複數組之切口部21與卡止突起19。例如,亦可將2組之切口部21與卡止突起19,以連接部3之軸為中心而設置於0°之位置及180°之位置。
如圖15(b)中由白箭頭所示,首先,使真空吸頭1C之卡止突起19對準配件8A之切口部21之位置,將真空吸頭1C於軸方向插入至配件8A中。將卡止突起19插入至切口部21之部分21a之最深處後,使真空吸頭1C相對於配件8A而向圓周方向轉動。藉此,卡止突起19進入部分21b中,到達最深處。藉此,真空吸頭1C與配件8A之間之連接完成。藉由卡止突起19被拘束於部分21b內,真空吸頭1C向軸方向之移動被阻止。於該鎖定狀態下,為了使真空吸頭1C不會相對於配件8A而向圓周方向容易轉動,較佳為於兩者之間存在適度之摩擦。
於真空吸頭1C與配件8A之間之連接完成之同時,配件8A之3個光源元件41之各發光面、與真空吸頭1C之光纖6B 1、6B 2、6B 3之各吸頭側入光端面之對準亦完成,兩者相互抵接。為了實現此情況而設定光源元件41及光纖6B 1、6B 2、6B 3之位置。
雖未圖示,但關於光源元件41設置於管體外表面上之配件8A(參照圖11),亦同樣能夠形成切口部21。於該情形時所組合之真空吸頭係於管體外表面之外側包括導光元件之入光端面之類型。
配件8A之切口部21設置於不干擾配件8A上所設置之光源元件或者光纖之位置。同樣,真空吸頭1之卡止突起19設置於不干擾真空吸頭1上所設置之導光元件之位置。
圖16表示包括鎖定機構之實施方式中的配件與真空吸頭之其他組合之例。配件8B係與圖10所示之實施方式同樣者。光纖43安裝於配件8B之管體外表面上。另一方面,真空吸頭1E係與圖7(b)所示之實施方式同樣者。吸頭側光纖6D埋設於真空吸頭1E之管壁內,於基端附近向管壁外引出,由光纖支持部18來支持固定。
連接部3中,於配件側形成有切口部21,且於吸頭側形成有卡止突起19。於該情形時,亦如白箭頭般於軸方向插入真空吸頭1E後,向圓周方向轉動,藉此,真空吸頭1E與配件8B之間之連接完成。與此同時,以配件側之光纖43之前端之出光端面、與吸頭側光纖6D之基端之入光端面相互抵接之方式,來設定各自之位置。
雖未圖示,但關於光纖43設置於管體內表面上之配件8B(參照圖12),亦同樣可形成切口部21。於該情形時所組合之真空吸頭係管體自身為導光元件或者於管壁內包括導光元件之類型。
雖未圖示,但亦可於真空吸頭上設置切口部,且於配件上設置卡止突起。於該情形時,配件之卡止突起自管壁內表面向內側突出。
(9)其他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真空吸頭用於上述任一實施方式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於該情形時,真空吸頭包括導光元件。導光元件係沿著長邊方向而設置於真空吸頭之管體外表面上、管體內表面上、或者管壁內,或者藉由真空吸頭之管體自身而形成。導光元件具備以朝向真空吸頭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吸頭側入光端面,且可引導自吸頭側入光端面輸入之光,且自沿著其長邊方向之側面或前端來投射。
本發明之真空吸管係用於除了使用上述配件之實施方式以外之任一實施方式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於該情形時,真空吸管包括為了輸出來自光源之光而以朝向真空吸管之前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吸管側出光端面。
以上,已參照表示本發明之若干實施方式之圖式來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將1個實施方式中所說明之1個或複數個構成與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說明之1個或複數個構成組合而成之形態,只要遵循本發明之主旨,則亦包含於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之一。又,只要遵循本發明之主旨,則可為更多種多樣的變形形態,該等亦包含於本發明之實施方式中。
1、1A、1B、1C、1D、1E、1F:真空吸頭 2:真空吸管 3:連接部 4A、4B:光源部 6:導光元件 6A、6B、6B 1、6B 2、6B 3、6B 4、6C、6D:吸頭側光纖 6B 11、6B 21、6B 31:吸頭側光纖之前端 6B 32:吸頭側光纖之前端附近 6C1:芯部 6C2:包層部 6D1:芯 6D2:包層 7:控制部 8A、8B:配件 11:吸引口 12:作業側面 13:非作業側面 14:分支部 15:基端面(自由端) 16:稜鏡部 17:插入口 18:光纖支持部 19:卡止突起 21:切口部 21a:(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之)部分 21b:(向圓周方向延伸之)部分 28:光纖支持部 41:光源元件 42:發光面 43:吸管側光纖 44:前端面(出光端面) 45:支持部 46:凹部 61:入光部 62:出光部 63:基端面(入光端面) 64:固接部 71:導線 72:貫穿孔 81:配件前端 82:配件基端 82a:段差
[圖1]係本發明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連接於真空吸管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c)表示變形形態。 [圖2](a)係圖1之I區域之概略放大圖,(b)為沿著圖1之線II-II之概略剖面圖,(c)為沿著圖1之線III-III之概略剖面圖。 [圖3]係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2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連接於真空吸管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c)為光源部之其他實施方式。 [圖4](a)係圖3之IVa區域之概略放大圖,(b)為沿著圖3之線Va-Va之概略剖面圖,(c)為圖3之VI區域之概略放大圖。 [圖5](a)係圖3之IVb區域之概略放大圖,(b)為沿著圖3之線Vb-Vb之概略剖面圖,(c)、(d)為又一其他之變形形態中之真空吸頭之前端附近部分之概略側視圖。 [圖6]係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3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連接於真空吸管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 [圖7](a)係圖3之VIIa區域之概略放大圖,(b)為圖3之VIIb區域之概略放大圖,(c)為圖3之VIIc區域之概略放大圖。 [圖8](a)係沿著圖3之線VIIIa-VIIIa之概略剖面圖,(b)為沿著圖3之線VIIIb-VIIIb之概略剖面圖。 [圖9]係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第4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連接於真空吸管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 [圖10]係第4實施方式之變形形態之概略剖面圖,(a)表示將真空吸頭連接於真空吸管之狀態,(b)表示拆下之狀態。 [圖11]表示包括配件的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 [圖12]表示包括配件的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其他實施方式之概略剖面。 [圖13]係設置有鎖定機構的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之實施方式之概略性側視圖,(a)為連接前之狀態,(b)為從IX方向觀察(a)之真空吸頭的圖。(c)表示連接完成後之狀態。 [圖14]係於包括鎖定機構之實施方式中,表示真空吸管與真空吸頭之其他組合之例。 [圖15]表示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的配件及真空吸頭之連接部分之概略性側視圖,(a)表示連接前之狀態,(b)表示連接完成後之狀態。 [圖16]係於包括鎖定機構之實施方式中,表示配件與真空吸頭之其他組合之例。
1、1A:真空吸頭
2:真空吸管
3:連接部
4A:光源部
6:導光元件
6A:吸頭側光纖
7:控制部
11:吸引口
12:作業側面
13:非作業側面
17:插入口
41:光源元件
42:發光面
43:吸管側光纖
44:前端面(出光端面)
61:入光部
62:出光部
63:基端面(入光端面)

Claims (20)

  1. 一種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包括:真空吸管(2),連接於吸引源;以及真空吸頭(1),包括具備可與上述真空吸管(2)之前端連接之基端以及吸引口(11)亦即前端的管體;其特徵在於包括:光源元件(41),係固定於上述真空吸管(2)的前端附近的外表面上或內表面上且被供給電力的發光二極體或是鹵素燈;吸管側出光端面,為了輸出來自上述光源元件(41)之光而以朝向上述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以及導光元件(6),設置於上述真空吸頭(1)上,具備以朝向上述真空吸頭(1)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吸頭側入光端面,且可將自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輸入之光引導而投射;於上述真空吸頭(1)與上述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以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及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能夠自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向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傳導光之方式分別定位。
  2.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為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
  3.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包括:吸管側光纖(43),其基端連接於上述光源元件(41)之發光面(42),且其固定於上述真空吸管(2)上;上述吸管側光纖(43)之前端面(44)為上述吸管側出光端面。
  4.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包括:吸頭側光纖(6A、6B),沿著長邊方向延伸於上述真空吸頭(1A、1C)之管體外表面上、管體內表面上或者管壁內; 上述吸頭側光纖(6A、6B)為上述導光元件(6);且上述吸頭側光纖(6A、6B)之基端面(63)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5.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真空吸頭(1B)之管體自身藉由可將光全反射而向長邊方向引導之光導而形成,上述真空吸頭(1B)之管體自身為上述導光元件(6),且上述真空吸頭(1B)之管體之基端面(15)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6.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真空吸頭(1D)具備管體,上述管體包括:於管壁內通過且於長邊方向延伸之芯部(6C1)以及形成上述芯部(6C1)以外之管壁的包層部(6C2),且上述芯部(6C1)及上述包層部(6C2)於上述管體之基端附近,自上述管體之外表面分支而與向上述真空吸頭(1D)之基端側延伸之輸入用光纖(6C)之芯及包層分別連續;上述真空吸頭(1D)之管體自身及上述輸入用光纖(6C)為上述導光元件(6),且上述輸入用光纖(6C)之自由端(63)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7. 如請求項6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芯部(6C1)係將上述管體之軸作為螺旋軸而於上述管壁內呈螺旋狀地延伸。
  8.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包括:吸頭側光纖(6D),於上述真空吸頭(1E)之管壁內通過而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且於管體之基端附近自管體之外表面引出,向上述真空吸頭(1E)之基端側延伸;上述吸頭側光纖(6D)為上述導光元件(6),且 上述吸頭側光纖(6D)之基端面(63)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9.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真空吸頭(1F)之管體自身藉由可將光全反射而向長邊方向引導之光導而形成,且上述光導之一部分於管體之基端附近,自管體之外表面分支而形成向上述真空吸頭(1F)之基端側延伸之分支部(14);上述真空吸頭(1F)之管體自身以及上述分支部(14)為上述導光元件(6);且上述分支部(14)之自由端(15)為上述吸頭側入光端面。
  10.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真空吸頭(1)與上述真空吸管(2)之相互連接之各端部中,一個端部包括切口部(21),另一端部包括卡止突起(19),上述切口部(21)具有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之第1部分(21a)、與自上述第1部分(21a)中之最深部起向圓周方向延伸之第2部分(21b);將上述真空吸頭(1)插入至上述真空吸管(2)中時,於上述真空吸頭(1)與上述真空吸管(2)之連接部(3)中,藉由上述卡止突起(19)於上述切口部(21)之上述第1部分(21a)內向長邊方向移動後,於上述第2部分(21b)內向圓周方向移動,而上述真空吸頭(1)與上述真空吸管(2)之間之連接完成。
  11.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包括:控制部(7),包含於上述真空吸管(2)之外表面上位於上述光源元件(41)的附近且進行上述光源元件(41)的電源開閉之開關;筐體,收容上述控制部(7);以及上述開關之操作部,設置於上述筐體之外表面上。
  12. 如請求項1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光源元件(41)的電源為電池或是充電電池。
  13. 一種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 包括管體之配件(8A),上述管體具備:可插入至與吸引源連接之真空吸管(2)之前端中的基端(82)以及可將真空吸頭(1)之基端(17)插入的前端(81);光源元件(41),固定於上述配件(8A)之管體外表面上或管體內表面上且被供給電力;出光端面(44),為了輸出來自上述光源元件(41)之光,而朝向上述配件(8A)之前端側,固定於上述配件(8A)之管體外表面上或管體內表面上;包括管體之真空吸頭(1),上述管體具備:可插入至上述配件(8A)之前端中的基端以及吸引口(11)亦即前端;以及導光元件(6),設置於上述真空吸頭(1)上,具備以朝向上述真空吸頭(1)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入光端面,且可將自上述入光端面輸入之光引導而投射;於上述真空吸頭(1)與上述配件(8A)之間之連接完成之狀態下,上述出光端面及上述入光端面係以可自上述出光端面向上述入光端面傳導光之方式分別定位。
  14. 如請求項13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導光元件(6)沿著長邊方向而設置於上述真空吸頭(1)之管體外表面上、管體內表面上、或者管壁內,或者上述導光元件(6)藉由上述真空吸頭(1)之管體自身而形成。
  15. 如請求項13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真空吸頭(1)與上述配件(8A)之相互連接之各端部中,一個端部包括切口部(21),另一端部包括卡止突起(19),上述切口部(21)具有沿著長邊方向延伸之第1部分(21a)、與自上述第1部分(21a)中之最深部起向圓周方向延伸之第2部分(21b);將上述真空吸頭(1)插入至上述配件(8A)中時,於上述真空吸頭(1)與 上述配件(8A)之連接部(3)中,藉由上述卡止突起(19)於上述切口部(21)之上述第1部分(21a)內向長邊方向移動後,於上述第2部分(21b)內向圓周方向移動,而上述真空吸頭(1)與上述配件(8A)之間之連接完成。
  16. 如請求項13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包括:控制部(7),包含於上述配件(8A)之外表面上位於上述光源元件(41)的附近且進行上述光源元件(41)的電源開閉之開關;筐體,收容上述控制部(7);以及上述開關之操作部,設置於上述筐體之外表面上。
  17. 如請求項13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其中,上述光源元件(41)的電源為電池或是充電電池。
  18. 一種配件,其用於如請求項13至17中任一項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
  19. 一種真空吸頭,其係用於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之真空吸頭(1),其特徵在於包括:導光元件(6),沿著長邊方向而設置於上述真空吸頭(1)之管體外表面上、管體內表面上、或者管壁內,或者藉由上述真空吸頭(1)之管體自身而形成;上述導光元件(6)具備以朝向上述真空吸頭(1)之基端側之方式來配置之入光端面,且可將自上述入光端面輸入之光引導而投射。
  20. 一種真空吸管,其係用於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中之真空吸管(2),其特徵在於包括:光源元件(41),係固定於上述真空吸管(2)的前端附近的外表面上或內表面上且被供給電力的發光二極體或是鹵素燈;以及吸管側出光端面,為了輸出來自上述光源元件(41)之光而以朝向上述真空吸管(2)之前端側之方式來配置。
TW110148617A 2021-01-29 2021-12-24 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與其所用之配件、真空吸頭、及真空吸管 TWI8021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4855 WO2022162952A1 (ja) 2021-01-29 2021-01-29 光るバキュームチップ
WOPCT/JP2021/004855 2021-01-29
PCT/JP2021/035218 WO2022163012A1 (ja) 2021-01-29 2021-10-20 光るバキュームチップ
WOPCT/JP2021/035218 2021-10-20
PCT/JP2021/045106 WO2022163144A1 (ja) 2021-01-29 2021-12-08 照明付き口腔内吸引装置
WOPCT/JP2021/045106 2021-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1251A TW202231251A (zh) 2022-08-16
TWI802173B true TWI802173B (zh) 2023-05-11

Family

ID=81746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8617A TWI802173B (zh) 2021-01-29 2021-12-24 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與其所用之配件、真空吸頭、及真空吸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75161B1 (zh)
TW (1) TWI8021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8998A1 (ja) * 2022-06-21 2023-12-28 英世 宇治 口腔内吸引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06676A (ja) * 1998-03-19 2002-03-05 デービス,ウオレン 使い捨てチップを備える自照式吸引器具
JP2012505702A (ja) * 2009-03-06 2012-03-08 デントゾーン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唾液吸引機能を有する舌保護用ティップス、バイトブロックおよび口腔照明器
US20150072300A1 (en) * 2012-09-28 2015-03-12 Stephen H. Wolpo Oral Care System With Mouthpie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1670A (en) * 1996-10-29 1999-08-03 Davis; James M. Illuminated dental suction appliance
JP3040304U (ja) * 1997-02-07 1997-08-19 ▲わん▼建 李 歯科用サクションミラー
JP2005177143A (ja) * 2003-12-19 2005-07-07 Tokyo Giken:Kk 接続具装置及び口腔内吸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06676A (ja) * 1998-03-19 2002-03-05 デービス,ウオレン 使い捨てチップを備える自照式吸引器具
JP2012505702A (ja) * 2009-03-06 2012-03-08 デントゾーン 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唾液吸引機能を有する舌保護用ティップス、バイトブロックおよび口腔照明器
US20150072300A1 (en) * 2012-09-28 2015-03-12 Stephen H. Wolpo Oral Care System With Mouthpie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163144A1 (zh) 2022-08-04
TW202231251A (zh) 2022-08-16
JP7075161B1 (ja) 2022-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27961A1 (en) Body Cavity Illumination System
CN102164621B (zh) 环烯烃聚合物和共聚物医疗装置
EP3158913B1 (en) Endoscope
TWI802173B (zh) 附照明之口腔內吸引裝置與其所用之配件、真空吸頭、及真空吸管
US20030092967A1 (en) Laryngoscope or the like
JP2000316874A (ja) 照明機構付き歯科用器具
KR100582504B1 (ko) 카메라 라이트 가이드장치
JP2004174242A (ja) 内視鏡ヘッド
WO2022163144A1 (ja) 照明付き口腔内吸引装置
JP2004222839A (ja) 発光機能付き歯ブラシ
JPWO2022163144A5 (zh)
CN212565450U (zh) 一种口腔光源工具
WO2020156031A1 (zh) 喉罩
JP3326356B2 (ja) 内視鏡の照明装置
JPH0534014B2 (zh)
JPH0910227A (ja) 歯科用超音波治療具
JP4464164B2 (ja) 撮影用照明装置
WO2022162952A1 (ja) 光るバキュームチップ
KR100418203B1 (ko) 발광체가 구비된 치아 관찰용 미러
CN115702773A (zh) 一种内窥镜的镜管组件及内窥镜
JP4530718B2 (ja) 撮影用照明装置
JP4502463B2 (ja) 処置具起上装置を有する内視鏡
JP3356427B2 (ja) 内視鏡照明装置
WO2020070862A1 (ja) 内視鏡の先端部
JPS58115201U (ja) 内視鏡用照明プロ−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