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1908B - 電磁繼電器 - Google Patents

電磁繼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1908B
TWI801908B TW110122347A TW110122347A TWI801908B TW I801908 B TWI801908 B TW I801908B TW 110122347 A TW110122347 A TW 110122347A TW 110122347 A TW110122347 A TW 110122347A TW I801908 B TWI801908 B TW I80190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tact
contact piece
movable contact
mova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3272A (zh
Inventor
東芳寛
矢野啓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3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3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1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190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02Bases; Casings; Cover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能夠小型化的電磁繼電器。電磁繼電器包括:第一接點機構,包括第一固定端子以及第一可動接觸片;第二接點機構,包括第二固定端子以及第二可動接觸片,且第二可動接觸片於第一方向上與第一可動接觸片鄰接地配置;可動部,連接於第一可動接觸片及第二可動接觸片;電磁石部;以及基座。可動部包括:第一可動構件,配置於假想直線上且位於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接點機構與第二接點機構之間;第二可動構件,配置於假想直線上;以及第三可動構件,於假想直線上沿第一方向延伸並將第一可動構件與第二可動構件連接。

Description

電磁繼電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磁繼電器。
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電磁繼電器,其包括:具有可動接點的可動彈簧、具有固定接點的固定彈簧、以及使可動彈簧移動而使可動接點位移的致動器。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20-04292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於分別設置兩組可動彈簧及固定彈簧的兩極的電磁繼電器中,未實現能夠充分地小型化的結構。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能夠小型化的電磁繼電器。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磁繼電器包括: 第一接點機構,包括第一固定端子以及第一可動接觸片,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具有第一固定接點,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設置有沿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接點接觸及分離的第一可動接點; 第二接點機構,包括第二固定端子以及第二可動接觸片,所述第二固定端子具有第二固定接點,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設置有沿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接點接觸及分離的第二可動接點,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於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鄰接地配置; 可動部,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並能夠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 電磁石部,連接於所述可動部,並能夠經由所述可動部使所述第一可動接點及所述第二可動接點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以及 基座,具有配置有所述第一接點機構、所述第二接點機構及所述電磁石部的配置面,且 於沿著與所述配置面交叉的第二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接點機構、所述第二接點機構及所述電磁石部串聯地間隔地配置於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線上, 所述可動部包括: 第一可動構件,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上且位於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接點機構與所述第二接點機構之間,並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 第二可動構件,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上,並連接於所述電磁石部;以及 第三可動構件,於所述假想直線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將所述第一可動構件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連接。 [發明的效果]
根據所述電磁繼電器,於沿著與配置面交叉的第二方向觀察時,第一接點機構、第二接點機構及電磁石部串聯地間隔地配置於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線上。另外,可動部包括:第一可動構件,配置於假想直線上且位於第一方向上的第一接點機構與第二接點機構之間,並連接於第一可動接觸片及第二可動接觸片;第二可動構件,配置於假想直線上,並連接於電磁石部;以及第三可動部,於假想直線上沿第一方向延伸,並將第一可動構件與第二可動構件連接。藉由此種結構,可實現能夠於與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上小型化的、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電磁繼電器。
以下,依照隨附圖式對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進行說明。此外,於以下的說明中,視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者位置的用語(例如包括「上」、「下」、「右」、「左」的用語),但該些用語的使用是為了便於理解參照圖式的本發明,且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由該些用語的含義限定。另外,以下的說明本質上僅為例示,並不意圖限制本發明、其應用物或者其用途。進而,圖式是示意性者,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與現實者一致。
如圖1及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1包括:第一接點機構10、第二接點機構20、可動部30、電磁石部40及基座50。第一接點機構10、第二接點機構20及電磁石部40相互間隔地獨立配置於基座50的配置面51。更詳細而言,於沿著與配置面51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二方向Y觀察時,第一接點機構10、第二接點機構20及電磁石部40串聯地配置於沿著第一方向X延伸的假想直線L(圖2所示)上。於本實施方式中,作為一實施例,於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接點機構10與電磁石部40之間配置有第二接點機構20。
如圖3所示,第一接點機構10包括設置有第一固定接點13的第一固定端子11、以及設置有第一可動接點14的第一可動接觸片12。
第一固定端子11例如為板狀,且沿著與基座50的配置面51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固定端子11配置於配置面51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511,其板面沿著與第一方向X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三方向Z(參照圖2)延伸。第一固定端子11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固定於基座50。第一固定接點13設置於第一固定端子11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的與第二接點機構20相向的面。
第一可動接觸片12例如為於其厚度方向上能夠彈性變形的薄板狀,且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可動接觸片12於第一方向X上配置於較第一固定端子11更靠近配置面51的另一端512的位置,其板面與第一固定端子11的板面相向。第一可動接觸片1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固定於基座50。第一可動接點14設置於第一可動接觸片1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且位於與第一固定端子11相向的位置。即,第一可動接點14構成為沿第一方向X移動且能夠相對於第一固定接點13接觸及分離。
如圖3所示,第二接點機構20包括設置有第二固定接點23的第二固定端子21、以及設置有第二可動接點24的第二可動接觸片22。
第二固定端子21例如為板狀,且沿著與基座50的配置面51交叉(例如正交)的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固定端子21於第一方向X上配置於較第一可動接觸片12更靠近配置面51的另一端512的位置,其板面沿著第三方向Z(參照圖2)延伸。第二固定端子21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固定於基座50。第二固定接點23設置於第二固定端子21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的與第一接點機構10相向的面。
第二可動接觸片22例如為於其厚度方向上能夠彈性變形的薄板狀,且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可動接觸片22於第一方向X上與第一可動接觸片12鄰接地配置,其中一個板面與第一可動接觸片12的板面相向,另一個板面與第二固定端子21的板面相向。第二可動接觸片2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固定於基座50。第二可動接點24設置於第二可動接觸片2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且位於與第二固定端子21相向的位置。即,第二可動接點24構成為沿第一方向X移動且能夠相對於第二固定接點23接觸及分離。
如圖3所示,可動部30連接於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第二可動接觸片22,且構成為能夠沿第一方向X移動。於本實施方式中,可動部30包括:第一可動構件31、第二可動構件32及第三可動構件33。
第一可動構件31配置於假想直線L上且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接點機構10與第二接點機構20之間,並連接於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第二可動接觸片22。第一可動構件31包括本體部311以及保持部312。
本體部311例如為具有絕緣性的板狀,且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本體部311的板面沿著第三方向Z延伸。本體部311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能夠旋轉地支持於基座50。於本實施方式中,於本體部311的中間部形成有以輕量化為目的的貫通孔317(參照圖2)。
保持部312設置於本體部311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於第一方向X上夾持並保持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第二可動接觸片2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詳細而言,如圖4所示,保持部312包括自本體部311的兩板面分別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一對支持部313、以及自各支持部313沿第二方向Y且接近基座50的方向延伸的一對保持臂部314。一對保持臂部314分別具有向第一方向X且相互接近的方向彎曲的前端部315。一對保持臂部314的前端部315配置成於第一方向X上相互相向,其之間形成有能夠供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第二可動接觸片22插入的間隙316。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第二可動接觸片2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插入至該間隙316,由保持部312於第一方向X上夾持並保持。
此外,作為一實施例,第一可動構件31具有絕緣性,確保第一接點機構10與第二接點機構20間的絕緣性。藉此,可縮短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接點機構10與第二接點機構20間的距離,因此可實現除了第三方向Z以外亦能夠於第一方向X上小型化的、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電磁繼電器1。
第二可動構件32例如為具有磁性的板狀,且配置於假想直線L上,並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第二可動構件3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能夠旋轉地連接於後述的電磁石部40的鐵芯41。第二可動構件3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與後述的電磁石部40的吸引部43相向。第二可動構件32被設置於第二可動構件3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與電磁石部40的鐵芯41的連接部分的彈簧構件34於第一方向X上向遠離吸引部43的方向施力。
第三可動構件33例如為板狀,且於假想直線L上沿著第一方向X延伸。第三可動構件33的第一方向的兩端分別連接於第一可動構件31及第二可動構件3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第三可動構件33例如可與第一可動構件31一體地構成,亦可與第一可動構件31分體地構成。
如圖3所示,電磁石部40連接於可動部30,並構成為可經由可動部30使第一可動接點14及第二可動接點24沿第一方向X移動。於本實施方式中,電磁石部40包括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並於周圍捲繞有線圈的鐵芯41。鐵芯41的第二方向Y的兩端分別在第一方向X上朝向第二接點機構20彎折。鐵芯41包括:連接部42,設置於其第二方向Y的端部中的靠近基座50的配置面51的端部;以及吸引部43,設置於其第二方向Y的端部中的遠離基座50的配置面51的端部。於連接部42能夠旋轉地連接有第二可動構件32的第二方向Y的一端。吸引部43具有於第一方向X上與第二可動構件32相向的吸引面431。
於本實施方式中,於電磁石部40未被勵磁的狀態(即非勵磁狀態)下,如圖3所示,第二可動構件32被彈簧構件34向遠離吸引部43的方向施力。因此,第一接點機構10的第一可動接點14與第一固定接點13接觸,第二接點機構20的第二可動接點24自第二固定接點23分離。藉由對電磁石部40進行勵磁,吸引部43吸引第二可動構件32,第二可動構件32克服彈簧構件34的施加力向接近吸引部43的方向移動。藉此,第一接點機構10的第一可動接點14於第一方向X上向遠離第一固定接點13的方向移動,第二接點機構20的第二可動接點24於第一方向X上向接近第二固定接點23的方向移動。另外,藉由使經勵磁的電磁石部40非勵磁,吸引部43對第二可動構件32的吸引力消失,第二可動構件32藉由彈簧構件34的施加力向遠離吸引部43的方向移動。藉此,第一接點機構10的第一可動接點14於第一方向X上向接近第一固定接點13的方向移動,第二接點機構20的第二可動接點24於第一方向X上向遠離第二固定接點23的方向移動。
如圖1所示,電磁繼電器1更包括以覆蓋配置面51的方式安裝於基座50的中空的蓋體60。由基座50的配置面51及蓋體60構成收容第一接點機構10、第二接點機構20、可動部30及電磁石部40的收容空間。此外,於本說明書中,除了圖1以外,未省略地示出蓋體60。
根據電磁繼電器1,可發揮如下效果。
於電磁繼電器1中,於沿著與配置面51交叉的第二方向Y觀察時,第一接點機構10、第二接點機構20及電磁石部40串聯地間隔地配置於沿著第一方向X延伸的假想直線L上。另外,可動部30包括:第一可動構件31,配置於假想直線L上且位於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接點機構10與第二接點機構20之間,並連接於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第二可動接觸片22;第二可動構件32,配置於假想直線L上,並連接於電磁石部40;以及第三可動構件33,於假想直線L上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將第一可動構件31與第二可動構件32連接。藉由此種結構,可實現能夠於與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交叉的第三方向Z上小型化的、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電磁繼電器1。
第一可動構件31包括:本體部311,沿著第二方向Y延伸,並且第二方向Y的一端能夠旋轉地支持於基座50;以及保持部312,設置於本體部311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於第一方向X上夾持並保持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第二可動接觸片22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藉由此種結構,可容易地實現能夠於第三方向Z上小型化的、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電磁繼電器1。另外,可將第一接點機構10、第二接點機構20、可動部30及電磁石部40自第二方向Y上的同一方向設置於基座50的配置面51,因此可實現具有高組裝性的、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電磁繼電器1。
電磁繼電器1亦可如以下般構成。
本發明可應用於以下任意結構的電磁繼電器:於沿著與配置面交叉的第二方向觀察時,第一接點機構、第二接點機構、可動部及電磁石部串聯地間隔地配置於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線上。例如,構成可動部30的第一可動構件31、第二可動構件32及第三可動構件33不限於所述實施方式,亦可採用其他結構。
如圖5所示,可動部30亦可構成為:第三可動構件33的與第二可動構件32連接的端部331具有於第二方向Y上向接近配置面51的方向彎曲的L字形狀。藉由這樣的配置,可增加電磁石部40的線圈的匝數而提高吸引部43的吸引力。其結果,可使電磁石部40小型化,因此可實現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能夠小型化的電磁繼電器1。
如圖6所示,電磁石部40亦能夠以隨著於第二方向Y上遠離基座50而於第一方向X上向遠離第一接點機構10的方向傾斜的狀態設置於基座50。例如,於沿著第三方向Z觀察時,將與配置面51正交的直線設為L0,將電磁石部40的鐵芯41的中心線設為L1。於此情況下,直線L1於配置面51上與直線L0交叉,於第一方向X上與遠離第一接點機構10的方向(換言之,順時針)形成角度θ。藉由這樣的配置,可縮短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接點機構10與電磁石部40間的距離,因此可實現除了第三方向Z以外亦能夠於第一方向X上小型化的、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電磁繼電器1。
此外,如圖7所示,亦可將圖5的電磁繼電器1的結構與圖6的電磁繼電器1的結構組合。即,亦可將第三可動構件33的與第二可動構件32連接的端部331形成為L字形狀,並且隨著於第二方向Y上遠離基座50而使電磁石部40於第一方向X上向遠離第一接點機構10的方向傾斜。
電磁石部40亦可如圖8所示般代替鐵芯41的吸引部43而包括L字形狀的吸引構件44。吸引構件44設置於鐵芯41的第二方向Y的端部中的遠離配置面51的端部。吸引構件44包括沿與鐵芯41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構件441、以及沿著鐵芯41延伸的第二構件442。第二構件442包括與第二可動構件32相向的吸引面443。藉由這樣的配置,可增加電磁石部40的線圈的匝數,並且可容易地增大吸引面443的面積。其結果,可使電磁石部40小型化,因此可實現包括兩個接點機構的能夠小型化的電磁繼電器1。
以上,參照圖式對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最後,對本發明的各種形態進行說明。此外,於以下的說明中,作為一實施例,亦附加參照符號進行記載。
本發明的第一形態的電磁繼電器1包括: 第一接點機構10,包括第一固定端子11以及板狀的第一可動接觸片12,所述第一固定端子11具有第一固定接點13,所述板狀的第一可動接觸片12設置有沿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接點13接觸及分離的第一可動接點14; 第二接點機構20,包括第二固定端子21以及板狀的第二可動接觸片22,所述第二固定端子21具有第二固定接點23,所述板狀的第二可動接觸片22設置有沿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接點23接觸及分離的第二可動接點24,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22於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12鄰接地配置; 可動部30,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22,並能夠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 電磁石部40,連接於所述可動部30,並能夠經由所述可動部30使所述第一可動接點14及所述第二可動接點24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以及 基座50,具有配置有所述第一接點機構10、所述第二接點機構20及所述電磁石部40的配置面51,且 於沿著與所述配置面51交叉的第二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接點機構10、所述第二接點機構20及所述電磁石部40串聯地間隔地配置於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線L上, 所述可動部30包括: 第一可動構件31,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L上且位於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接點機構10與所述第二接點機構20之間,並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22; 第二可動構件32,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L上,並連接於所述電磁石部40;以及 第三可動構件33,於所述假想直線L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將所述第一可動構件31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32連接。
本發明的第二形態的電磁繼電器1中, 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22分別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並且於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鄰接且板面彼此相向的狀態下,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固定於所述基座50, 所述第一可動構件31包括: 本體部311,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並且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能夠旋轉地支持於所述基座50;以及 保持部312,設置於所述本體部311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夾持並保持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12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22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
本發明的第三形態的電磁繼電器1中, 所述電磁石部40隨著於所述第二方向上遠離所述基座50而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向遠離所述第一接點機構10的方向傾斜。
本發明的第四形態的電磁繼電器1中, 所述第三可動構件33的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32連接的端部具有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配置面51的方向彎曲的L字形狀。
本發明的第五形態的電磁繼電器1中, 所述電磁石部40包括: 鐵芯41,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 L字形狀的吸引構件44,設置於所述鐵芯41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中的遠離所述配置面51的端部,且包括沿與所述鐵芯41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構件441以及沿著所述鐵芯41延伸並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32相向的第二構件442,且 所述第二可動構件具有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板狀, 所述第二可動構件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能夠旋轉地連接於所述鐵芯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中的靠近所述配置面的端部, 所述第二可動構件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與所述吸引構件的所述第二構件相向,而能夠被所述吸引構件的所述第二構件吸引。
此外,藉由將所述各種實施方式或者變形例中的任意的實施方式或者變形例適宜組合,可起到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能夠進行實施方式彼此的組合或者實施例彼此的組合或者實施方式與實施例的組合,並且亦能夠進行不同的實施方式或者實施例中的特徵彼此的組合。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例如可應用於安全繼電器。
1:電磁繼電器 10:第一接點機構 11:第一固定端子 12:第一可動接觸片 13:第一固定接點 14:第一可動接點 20:第二接點機構 21:第二固定端子 22:第二可動接觸片 23:第二固定接點 24:第二可動接點 30:可動部 31:第一可動構件 32:第二可動構件 33:第三可動構件 34:彈簧構件 40:電磁石部 41:鐵芯 42:連接部 43:吸引部 44:吸引構件 50:基座 51:配置面 60:蓋體 311:本體部 312:保持部 313:支持部 314:保持臂部 315:前端部 316:間隙 317:貫通孔 331:端部 431、443:吸引面 441:第一構件 442:第二構件 511:一端 512:另一端 L:假想直線 L0、L1:直線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θ:角度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電磁繼電器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卸下了蓋體的狀態的圖1的電磁繼電器的立體圖。 圖3是圖2的電磁繼電器的正面圖。 圖4是圖2的電磁繼電器的放大立體圖。 圖5是表示圖1的電磁繼電器的第一變形例的正面圖。 圖6是表示圖1的電磁繼電器的第二變形例的正面圖。 圖7是表示圖1的電磁繼電器的第三變形例的正面圖。 圖8是表示圖1的電磁繼電器的第四變形例的正面圖。
1:電磁繼電器
10:第一接點機構
20:第二接點機構
30:可動部
31:第一可動構件
40:電磁石部
50:基座
51:配置面
311:本體部
312:保持部
317:貫通孔
L:假想直線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Z:第三方向

Claims (5)

  1. 一種電磁繼電器,包括:第一接點機構,包括第一固定端子以及第一可動接觸片,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具有第一固定接點,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設置有沿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接點接觸及分離的第一可動接點;第二接點機構,包括第二固定端子以及第二可動接觸片,所述第二固定端子具有第二固定接點,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接點接觸及分離的第二可動接點,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於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鄰接地配置;可動部,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並能夠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電磁石部,連接於所述可動部,並能夠經由所述可動部使所述第一可動接點及所述第二可動接點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以及基座,具有配置有所述第一接點機構、所述第二接點機構及所述電磁石部的配置面,且於沿著與所述配置面交叉的第二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接點機構、所述第二接點機構及所述電磁石部串聯地間隔地配置於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線上,所述可動部包括:第一可動構件,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上且位於所述第一方向 上的所述第一接點機構與所述第二接點機構之間,並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第二可動構件,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上,並連接於所述電磁石部;以及第三可動構件,於所述假想直線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將所述第一可動構件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連接,所述第一可動構件包括:本體部,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並且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能夠旋轉地支持於所述基座;以及保持部,設置於所述本體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於所述第一方向上夾持並保持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中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分別具有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板狀,於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互鄰接且板面彼此相向的狀態下,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固定於所述基座。
  3. 一種電磁繼電器,包括:第一接點機構,包括第一固定端子以及第一可動接觸片,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具有第一固定接點,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設置有沿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接點接觸及分離的第一可動接點;第二接點機構,包括第二固定端子以及第二可動接觸片,所 述第二固定端子具有第二固定接點,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接點接觸及分離的第二可動接點,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於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鄰接地配置;可動部,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並能夠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電磁石部,連接於所述可動部,並能夠經由所述可動部使所述第一可動接點及所述第二可動接點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以及基座,具有配置有所述第一接點機構、所述第二接點機構及所述電磁石部的配置面,且於沿著與所述配置面交叉的第二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接點機構、所述第二接點機構及所述電磁石部串聯地間隔地配置於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線上,所述可動部包括:第一可動構件,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上且位於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第一接點機構與所述第二接點機構之間,並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第二可動構件,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上,並連接於所述電磁石部;以及第三可動構件,於所述假想直線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將所述第一可動構件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連接,所述電磁石部隨著於所述第二方向上遠離所述基座而於所述 第一方向上向遠離所述第一接點機構的方向傾斜。
  4. 一種電磁繼電器,包括:第一接點機構,包括第一固定端子以及第一可動接觸片,所述第一固定端子具有第一固定接點,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設置有沿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一固定接點接觸及分離的第一可動接點;第二接點機構,包括第二固定端子以及第二可動接觸片,所述第二固定端子具有第二固定接點,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設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且能夠相對於所述第二固定接點接觸及分離的第二可動接點,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於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鄰接地配置;可動部,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並能夠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電磁石部,連接於所述可動部,並能夠經由所述可動部使所述第一可動接點及所述第二可動接點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動;以及基座,具有配置有所述第一接點機構、所述第二接點機構及所述電磁石部的配置面,且於沿著與所述配置面交叉的第二方向觀察時,所述第一接點機構、所述第二接點機構及所述電磁石部串聯地間隔地配置於沿著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線上,所述可動部包括:第一可動構件,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上且位於所述第一方向 上的所述第一接點機構與所述第二接點機構之間,並連接於所述第一可動接觸片及所述第二可動接觸片;第二可動構件,配置於所述假想直線上,並連接於所述電磁石部;以及第三可動構件,於所述假想直線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並將所述第一可動構件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連接,所述第三可動構件的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連接的端部具有於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配置面的方向彎曲的L字形狀。
  5.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中所述電磁石部包括:鐵芯,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及L字形狀的吸引構件,設置於所述鐵芯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中的遠離所述配置面的端部,且包括沿與所述鐵芯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構件以及沿著所述鐵芯延伸並與所述第二可動構件相向的第二構件,且所述第二可動構件具有沿著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板狀,所述第二可動構件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能夠旋轉地連接於所述鐵芯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中的靠近所述配置面的端部,所述第二可動構件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與所述吸引構件的所述第二構件相向,而能夠被所述吸引構件的所述第二構件吸引。
TW110122347A 2020-07-10 2021-06-18 電磁繼電器 TWI801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9376 2020-07-10
JP2020119376A JP2022016094A (ja) 2020-07-10 2020-07-10 電磁継電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272A TW202203272A (zh) 2022-01-16
TWI801908B true TWI801908B (zh) 2023-05-11

Family

ID=7955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347A TWI801908B (zh) 2020-07-10 2021-06-18 電磁繼電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16094A (zh)
KR (1) KR20230003186A (zh)
TW (1) TWI801908B (zh)
WO (1) WO202200946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76084B (en) * 1997-09-10 2002-02-11 Takamisawa Electric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 joining structure for hinge spring and yoke in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flux penetration preventing structure
JP2006344397A (ja) * 2005-06-07 2006-12-21 Omron Corp 電磁リレー
US20200105488A1 (en) * 2017-03-30 2020-04-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TW202020911A (zh) * 2018-09-30 2020-06-01 大陸商泰科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電磁繼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2504B2 (ja) * 1991-11-29 2000-06-1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端子構造
JP2020042920A (ja) 2018-09-06 2020-03-19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76084B (en) * 1997-09-10 2002-02-11 Takamisawa Electric Co Electromagnetic relay, joining structure for hinge spring and yoke in the electromagnetic relay, and flux penetration preventing structure
JP2006344397A (ja) * 2005-06-07 2006-12-21 Omron Corp 電磁リレー
US20200105488A1 (en) * 2017-03-30 2020-04-0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TW202020911A (zh) * 2018-09-30 2020-06-01 大陸商泰科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電磁繼電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3272A (zh) 2022-01-16
WO2022009462A1 (ja) 2022-01-13
KR20230003186A (ko) 2023-01-05
JP2022016094A (ja)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07801B2 (ja) 電磁継電器
JP5838920B2 (ja) 継電器
JP6828294B2 (ja) 電磁継電器
JP5720729B2 (ja) 接点機構部
JP2008053152A (ja) 静音型電磁継電器
JP2014044837A (ja) 電磁石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磁継電器
WO2016152443A1 (ja) 接点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電磁継電器
TWI801908B (zh) 電磁繼電器
CN109427508B (zh) 电磁继电器
WO2019087927A1 (ja) 電磁リレー、及び電磁石装置
JP5807174B2 (ja) 電磁リレー
JP7120057B2 (ja) 電磁石装置
JP6830259B2 (ja) 電磁継電器
JP2019169421A (ja) 電磁継電器
WO2023188699A1 (ja) 電磁継電器
JPH0376566B2 (zh)
JPS62291006A (ja) 電磁石装置
JPH0441451B2 (zh)
JPH059800Y2 (zh)
JP2012199112A (ja) 電磁継電器および接点装置
JPS6158216A (ja) 有極電磁石
JPH10312733A (ja) バランスアーマチュア型リレー
JP2018037164A (ja) 外部端子及び電磁リレー
JPS6158217A (ja) 有極電磁石
JP2015115136A (ja) 電磁リレ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