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2144B - 搬運處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搬運處理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92144B TWI792144B TW110100533A TW110100533A TWI792144B TW I792144 B TWI792144 B TW I792144B TW 110100533 A TW110100533 A TW 110100533A TW 110100533 A TW110100533 A TW 110100533A TW I792144 B TWI792144 B TW I79214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dsorption
- tablet
- belt
- suction
- tablet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5/00—Lubricating, cleaning, or clearing devices
- B65G45/10—Cleaning devices
- B65G45/22—Cleaning devices comprising fluid applying mea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30—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 B65G15/58—Belts or like endless load-carriers with means for holding or retaining the loads in fixed position, e.g. magnet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2—Cleaning by the force of jets, e.g. blowing-out cavities
- B08B5/023—Cleaning travelling work
- B08B5/026—Cleaning moving we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4—Cleaning by suction,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action
- B08B5/043—Cleaning travelling work
- B08B5/046—Cleaning moving we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1/00—Supporting or protective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endless load-carriers or traction elements of belt or chain conveyors
- B65G21/20—Means incorporated in, or attached to, framework or housings for guiding load-carriers, traction elements or loads supported on moving surfaces
- B65G21/2027—Suction retaining means
- B65G21/2036—Suction retaining means for retaining the load on the load-carrying surfa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5/00—Lubricating, cleaning, or clearing devices
- B65G45/10—Clean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5/00—Lubricating, cleaning, or clearing devices
- B65G45/10—Cleaning devices
- B65G45/26—Cleaning devices for gathering residue after clean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84—Star-shaped wheels or devices having endless travelling belts or chains, the wheels or devices being equipped with article-engaging elements
- B65G47/846—Star-shaped wheels or wheels equipped with article-engaging elements
- B65G47/848—Star-shaped wheels or wheels equipped with article-engaging elements the article-engaging elements being suction or magnetic mea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84—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G01N21/88—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 G01N21/89—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 G01N21/892—Investigating the presence of flaws or contamination in moving material, e.g. running paper or texti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law, defect or object feature examin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7—Tablets, capsules, pills or the lik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4—Bulk
- B65G2201/042—Granular material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裝置,可在不新追加用於清掃搬運錠劑的搬運用帶的路徑、且不直接接觸搬運用帶的情況下,去除或減少附著在搬運用帶上的錠劑的微粉。該搬運處理裝置是搬運多個錠劑並進行處理的裝置,包括吸附帶42及清掃裝置120。吸附帶42在外周面420上具有多個吸附孔421,使負壓作用於吸附孔421而對錠劑進行吸附保持同時沿著規定的搬運路徑進行搬運。清掃裝置120是用於清掃吸附帶42的裝置,包括第七送風機構B7及回收機構121。第七送風機構B7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吹送壓縮空氣。回收機構121回收藉由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吹送壓縮空氣而自外周面420吹走的錠劑的微粉。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搬運多個粒狀物並進行規定的處理的搬運處理裝置。
在作為醫藥品的錠劑上印刷有用以識別產品的文字或代碼。另外,汽水糖等錠糖亦有時印刷有標記或插圖。先前,已知有以噴墨方式對此種錠劑、錠糖等粒狀物印刷圖像的印刷裝置。特別是,近年來,因通用醫藥品的普及而錠劑的種類多樣化。因此,為了容易識別錠劑,以噴墨方式對錠劑清晰地印刷圖像的技術備受關注。
在此種印刷裝置中,在搬運方向上空開規定間隔逐一搬運流入裝置內的多個錠劑,同時對各錠劑的表面或背面進行印刷、檢查、及乾燥等規定的處理。在使用此種印刷裝置的錠劑的製造步驟中,由於長時間依次搬運大量的錠劑,故有時由錠劑產生的微粉會附著在搬運裝置上。於此種情況下,在檢查錠劑時,難以判別附著在搬運裝置上的微粉與錠劑,有可能在檢查結果中產生不良情況。因此,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去除附著在錠劑的搬運用帶上的藥劑粉(剩餘粉)的裝置。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裝置(10)在搬運用帶(12、22)的抽吸槽(12b)中一邊抽吸保持錠劑(T)一邊進行搬運。另外,在錠劑(T)通過檢查照相機(11,21)附近的過程中,檢查錠劑(T)的表面(或背面)及側面的瑕疵或污垢,並向下一步驟搬運。進而,將由檢查照相機(11、21)獲取的影像訊號輸入到帶清掃控制裝置(30、40)中,根據該訊號的亮度水準檢測搬運用帶(12、22)中的剩餘粉的堆積。進而,藉由帶清掃部(15、25)所包括的刷機構(15a),剝離附著在搬運用帶(12、22)上的剩餘粉,並且自噴射噴嘴(16)噴射高壓的大量壓縮空氣,清掃搬運用帶(12、22)的污垢。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14365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但是,專利文獻1的裝置(10)中,在搬運用帶(12、22)中,與搬運錠劑(T)的搬運路徑分開地設置有用於使用帶清掃部(15、25)進行清掃的路徑。因此,包括搬運用帶(12、22)在內的裝置整體大型化,有可能難以在有限的空間內配置。另外,由於刷機構(15a)與搬運用帶(12、22)接觸,搬運用帶(12、22)有可能受損傷或混入異物。其結果,有可能對使用該裝置製造的錠劑(T)的品質帶來不良影響。
另外,專利文獻1的裝置(10)中,在搬運用帶(12)上抽吸錠劑(T)的上表面側並進行搬運後,在交接至抽吸錠劑(T)的下表面側的搬運用帶(22)時,錠劑(T)振動或移動,從而錠劑(T)的剩餘粉再次附著到搬運用帶(12、22)的抽吸槽(12b)附近,有可能對其後的檢查造成不利影響。特別地,當將錠劑(T)自搬運用帶(12)交接至搬運用帶(22)時,為了更順利地交接錠劑(T),在朝向接收錠劑(T)的一側的搬運用帶(22)噴射空氣等的情況下,剩餘粉進一步分散,而有可能附著並堆積在搬運用帶(22)的抽吸槽(12b)附近。
本發明是鑒於此種情況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裝置,可在不新追加用於清掃搬運用帶的路徑、且不直接接觸搬運用帶的情況下,去除或減少附著在搬運用帶上的粒狀物的微粉。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申請案的第一發明是搬運多個粒狀物並進行規定的處理的搬運處理裝置,其包括:吸附帶,在外表面具有多個吸附孔,使負壓作用於所述吸附孔而對所述粒狀物進行吸附保持同時沿著規定的搬運路徑進行搬運;以及清掃裝置,清掃所述吸附帶,且所述清掃裝置包括:送風機構,向所述吸附帶的所述外表面吹送壓縮空氣;以及回收機構,回收藉由向所述外表面吹送壓縮空氣而自所述外表面吹走的所述粒狀物的微粉。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申請案的第一發明,可在不新追加用於清掃吸附帶的路徑、且不直接接觸吸附帶的情況下,去除或減少附著在吸附帶上的粒狀物的微粉。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再者,在以下的說明中,將搬運多個粒狀物的方向稱為「搬運方向」,將相對於搬運方向垂直且水準的方向稱為「寬度方向」。
<1.錠劑印刷裝置的整體構成>
圖1是作為本發明的搬運處理裝置的一例的錠劑印刷裝置1的側視圖。圖2是錠劑印刷裝置1的俯視圖。圖3是錠劑印刷裝置1的底視圖。
所述錠劑印刷裝置1是如下的裝置:一邊搬運作為粒狀物的多個錠劑9,一邊在各錠劑9的表背兩面印刷產品名、產品代碼、公司名、品牌標誌等圖像。另外,於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錠劑9,設想除包衣錠、糖衣錠、及膠囊錠之外的未包衣錠(裸錠)等容易產生微粉的錠劑。其中,錠劑9亦可為作為醫藥品的錠劑以外的、作為保健食品的錠劑、汽水糖等錠糖。另外,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錠劑9,設想白色系或淡黃色等淺色系的錠劑。圖13是錠劑9的立體圖。如圖13所示,錠劑9包括圓形的表面及背面、以及圓環狀的側面。其中,錠劑9的形狀並不限定於此。
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錠劑印刷裝置1包括:送料器10、搬運輸送機20、吸附滾筒30、吸附輸送機40、第一照相機50、印刷部60、第二照相機70、乾燥機構80、反轉機構90、不合格品回收機構100、合格品排出機構110、清掃裝置120、以及控制部130。
送料器10是用於將投入至錠劑印刷裝置1中的多個錠劑9向搬運輸送機20搬入的機構。送料器10例如由投入料斗、旋轉送料器、振動送料器等構成。投入至錠劑印刷裝置1中的多個錠劑9藉由該些機構被排列成多行,同時被搬運至搬運輸送機20。具體而言,沿搬運方向排列的錠劑9的行在寬度方向上形成多行。在本實施方式中,錠劑9的行在寬度方向上形成3行。而且,將排列後的多個錠劑9向搬運輸送機20供給。再者,在圖1中僅示出一行的錠劑9。
搬運輸送機20是在送料器10與吸附滾筒30之間一邊保持錠劑9一邊水準地搬運的機構。搬運輸送機20包括一對帶輪21以及架設於一對帶輪21之間的環狀的搬運帶22。一對帶輪21中的一方藉由自馬達M1獲得的動力進行旋轉。藉此,搬運帶22沿圖1中的箭頭方向轉動。一對帶輪21中的另一方隨著搬運帶22的轉動而從動旋轉。
自送料器10供給的多個錠劑9載置於搬運帶22的上表面,與搬運帶22一起沿搬運方向移動。此時,雖然錠劑9藉由所述送料器10在寬度方向上已排列為多行,但各行中的錠劑9在搬運方向上的間隔不均勻。多個錠劑9以在搬運方向上相互緊密接觸的狀態或隔開微小的間隔地搬運。
吸附滾筒30位於較搬運輸送機20更靠搬運路徑的下游側處,是用於自搬運輸送機20向吸附輸送機40移載錠劑9的機構。吸附滾筒30具有以沿寬度方向水準延伸的旋轉軸O為中心的大致圓筒狀的外周面。如圖1中的虛線所示,在吸附滾筒30上連接有馬達M2。另外,圖4是錠劑印刷裝置1的吸附滾筒30附近的局部側視圖。在圖4中,與圖1同樣地,僅示出一行錠劑9。如圖4所示,吸附滾筒30包括固定滾筒31及可動滾筒32。
固定滾筒31是配置在可動滾筒32的內側的圓柱狀的滾筒。固定滾筒31固定於錠劑印刷裝置1的框體。因此,固定滾筒31在馬達M2驅動時亦保持為非旋轉。在固定滾筒31的外周部中,在後述的第一交接位置P1與第二交接位置P2之間的角度範圍的位置形成有內部空間R1。
可動滾筒32是配置在固定滾筒31的外側的圓筒狀的滾筒。可動滾筒32形成吸附滾筒30的外周部。可動滾筒32連接在馬達M2的輸出軸上。因此,當驅動馬達M2時,可動滾筒32以旋轉軸O為中心旋轉。可動滾筒32上設置有多個滾筒吸附孔301。多個滾筒吸附孔301在與多個錠劑9的寬度方向上排列的各行對應的多個寬度方向位置,在搬運方向上空開間隔設置。多個滾筒吸附孔301分別與上述內部空間R1連通。而且,各滾筒吸附孔301朝向寬度方向水準地開口。
當吸附滾筒30旋轉時,多個滾筒吸附孔301沿著包括與搬運帶22的上表面接近的第一交接位置P1及與後述的吸附帶42的表面接近的第二交接位置P2的圓環狀的路徑移動。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交接位置P1位於吸附滾筒30的旋轉軸O的正下方。而且,第二交接位置P2位於較吸附滾筒30的旋轉軸O的正上方更靠搬運方向的上游側的位置。但是,第一交接位置P1及第二交接位置P2的位置關係不限於此。
進而,如圖1及圖4所示,在吸附滾筒30上連接有第一抽吸機構302。當使第一抽吸機構302運行時,自吸附滾筒30的內部空間R1抽出氣體。藉此,所述內部空間R1成為低於大氣壓的負壓。由搬運輸送機20搬運並到達第一交接位置P1的錠劑9由於此負壓,被逐一吸附保持於吸附滾筒30的滾筒吸附孔301。多個錠劑9逐一地吸附保持於各滾筒吸附孔301。藉此,多個錠劑9的搬運方向的間隔為與滾筒吸附孔301的間隔相對應的規定的間隔。即,除了寬度方向外,在搬運方向上亦可空開規定的間隔排列多個錠劑9。
錠劑9一邊被吸附保持於滾筒吸附孔301,一邊藉由吸附滾筒30的旋轉自第一交接位置P1沿著圖1及圖4中的箭頭方向被搬運至第二交接位置P2。而且,當滾筒吸附孔301通過第二交接位置P2時,偏離了保持為所述負壓的內部空間R1的角度範圍,藉此錠劑9的吸附被解除。
進而,吸附滾筒30包括第一送風機構B1。第一送風機構B1設置在吸附滾筒30的較包括多個滾筒吸附孔301的外周部更靠內側的位置。另外,第一送風機構B1設置在緊靠上述內部空間R1的搬運方向下游側處。第一送風機構B1包括省略了圖示的噴嘴,且僅對多個滾筒吸附孔301中的正好通過第二交接位置P2的滾筒吸附孔301吹送氣體。即,本實施方式的吸附滾筒30在將錠劑9吸附保持於滾筒吸附孔301同時進行旋轉並沿著搬運路徑搬運之後,在搬運路徑上的第二交接位置P2,藉由第一送風機構B1使正壓作用於吸附保持有該錠劑9的滾筒吸附孔301。藉此,錠劑9順利地交接至吸附輸送機40的後述的吸附孔421。
再者,滾筒吸附孔301亦可在吸附滾筒30的外周面沿半徑方向開口。在該情況下,第一送風機構B1亦可經由該滾筒吸附孔301對錠劑9賦予朝向吸附輸送機40的壓力。
吸附輸送機40是一邊吸附保持多個錠劑9一邊沿著規定的環狀的搬運路徑進行搬運的機構。吸附輸送機40具有一對帶輪41以及架設於一對帶輪41之間的環狀的吸附帶42。一對帶輪41中的一方藉由自馬達M3獲得的動力,以在寬度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旋轉軸為中心進行旋轉。藉此,吸附帶42沿圖1中的箭頭的方向轉動。一對帶輪41中的另一方隨著吸附帶42的轉動,以在寬度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旋轉軸為中心從動旋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外表面)的顏色例如是茶色系或深色系。即,在孟塞爾表色系中,錠劑9的明度較吸附帶42中吸附保持錠劑9的外表面的明度大。而且,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的本來顏色與錠劑9的顏色之間產生了高對比度。
圖5是吸附輸送機40的局部立體圖。如圖5所示,在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設置有多個吸附孔421。多個吸附孔421在搬運方向及寬度方向上等間隔地排列。另外,本實施方式的吸附輸送機40更包括:第二抽吸機構44(參照圖1)。第二抽吸機構44是自吸附帶42的內側的空間R2抽出氣體的負壓產生部。當使第二抽吸機構44運行時,空間R2成為低於大氣壓的負壓。多個錠劑9藉由該負壓而逐一地吸附保持於吸附孔421。各吸附孔421吸附保持錠劑9的表面或背面。
如此,多個錠劑9以沿搬運方向及寬度方向排列的狀態保持在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外表面)。而且,吸附輸送機40藉由使吸附帶42轉動,而沿著由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構成的規定的環狀搬運路徑使多個錠劑9移動。再者,所述規定的環狀搬運路徑的一部分包括水平面。本實施方式中,在後述的4個噴頭61的下方、後述的三個第二送風機構B2、後述的第三送風機構B3以及後述的第四送風機構B4的下方,多個錠劑9沿水準方向被搬運。
如圖1中所示,吸附輸送機40更包括三個第二送風機構B2、一個第三送風機構B3、一個第四送風機構B4。三個第二送風機構B2設置在吸附帶42的內側。另外,三個第二送風機構B2設置在介隔吸附帶42而分別與後述的第一傾斜滾筒91、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五傾斜滾筒95相向的位置。三個第二送風機構B2僅向吸附帶42的多個吸附孔421中的與第一傾斜滾筒91、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五傾斜滾筒95相向的吸附孔421吹送氣體。如此,所述吸附孔421成為較大氣壓高的正壓。藉此,所述吸附孔421上的錠劑9的吸附被解除,自吸附帶42向第一傾斜滾筒91、第三傾斜滾筒93以及第五傾斜滾筒95交接錠劑9。再者,關於第三送風機構B3及第四送風機構B4的構成將在後面敘述。
如圖2及圖3所示,於本實施方式的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存在保持由後述的反轉機構90進行反轉前的錠劑9的第一區域A1、及保持反轉後的錠劑9的第二區域A2。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在寬度方向上鄰接。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在寬度方向上各設置3行多個吸附孔421。自所述的吸附滾筒30交接的錠劑9吸附保持於第一區域A1的吸附孔421。另外,於表背兩面實施印刷處理的多個錠劑9藉由不合品回收機構100或合格品排出機構110自第二區域A2的吸附孔421排出至錠劑印刷裝置1的外部。
第一照相機50是用於拍攝印刷前的錠劑9的處理部。第一照相機50位於較所述第二交接位置P2更靠搬運路徑的下游側且較印刷部60更靠搬運路徑的上游側的第一檢查位置P3。並且,第一照相機50跨第一區域A1和第二區域A2雙方而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第一照相機50例如使用電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互補金氧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等拍攝元件沿寬度方向排列的線感測器。第一照相機50在搬運路徑上的第一檢查位置P3對藉由吸附帶42搬運的多個錠劑9進行拍攝。藉由拍攝而獲得的圖像自第一照相機50發送至控制部130。控制部130基於對自第一照相機50獲得的圖像的畫素亮度值的分佈進行解析的結果,檢測各吸附孔421上的錠劑9的有無、錠劑9的表背、錠劑9繞鉛垂軸的旋轉姿勢、及錠劑9相對於吸附孔421的位置偏移。另外,控制部130亦基於對自第一照相機50獲得的圖像的畫素亮度值的分佈進行解析的結果,進行各錠劑9是否存在缺口等缺陷的檢查。
印刷部60是在基於吸附輸送機40的搬運路徑上的印刷位置,以噴墨方式對錠劑9的表面進行印刷的處理部。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印刷部60具有四個噴頭61。四個噴頭61位於吸附帶42的上方,沿錠劑9的搬運方向配置成一行。各噴頭61跨吸附帶42的第一區域A1和第二區域A2雙方而在寬度方向上延伸。四個噴頭61朝向錠劑9噴出相互不同的顏色的墨滴。例如,四個噴頭61噴出青色、洋紅色、黃色、以及黑色的各色的墨滴。於是,藉由由該些各色所形成的單色圖像的重合,在錠劑9的表面或背面記錄多色圖像。再者,自各噴頭61噴出的墨水使用由日本藥典、食品衛生法等所認可的原料製造的可食性墨水。
圖6是一個噴頭61的底視圖。在圖6中,用兩點鏈線表示吸附帶42和保持於吸附帶42的多個錠劑9。如圖6中放大所示,在噴頭61的下表面設置有能夠噴出墨滴的多個噴嘴611。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噴頭61的下表面,沿搬運方向和寬度方向二維地排列有多個噴嘴611。各噴嘴611在寬度方向上錯開位置地排列。如此,若二維地配置多個噴嘴611,則能夠使各噴嘴611的寬度方向的位置相互接近。但是,多個噴嘴611亦可沿寬度方向排列成一行。
自噴嘴611噴出墨滴的方式例如使用所謂的壓電方式,所述壓電方式是通過對壓電元件施加電壓而使其變形,從而對噴嘴611內的墨水加壓並使其噴出的方式。但是,墨滴的噴出方式亦可以是所謂的熱敏方式,所述熱敏方式是通過對加熱器通電來使噴嘴611內的墨水加熱膨脹而將其噴出的方式。
第二照相機70是用於拍攝印刷後的錠劑9的處理部。第二照相機70位於較印刷部60更靠搬運路徑的下游側且較乾燥機構80更靠搬運路徑的上游側的第二檢查位置P4。另外,第二照相機70跨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雙方而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第二照相機70例如使用CCD、CMOS等拍攝元件沿寬度方向排列的線感測器。第二照相機70在搬運路徑上的第二檢查P4對由吸附帶42搬運的多個錠劑9進行拍攝。藉由拍攝而獲得的圖像自第二照相機70發送至控制部130。控制部130基於對自第二照相機70獲得的圖像的畫素亮度值的分佈進行解析的結果,檢查錠劑9上印刷的圖像中是否有污垢、印刷部位的偏移或者點缺損等。
乾燥機構80是使附著於錠劑9的表面的墨水乾燥的機構。乾燥機構80位於較第二照相機70更靠搬運路徑的下游側處。另外,乾燥機構80位於較反轉機構90、不合格品回收機構100、及合格品排出機構110更靠搬運路徑上游側處。另外,乾燥機構80跨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雙方而在寬度方向上延伸。乾燥機構80例如使用朝向由吸附帶42搬運的錠劑9吹送加熱後的氣體(熱風)的熱風供給機構。附著於錠劑9的墨水藉由熱風而乾燥,從而定影於錠劑9的表面。
反轉機構90是反轉由吸附帶42搬運的錠劑9的表背、並且自第一區域A1向第二區域A2移動錠劑9的機構。反轉機構90位於較不合格品回收機構100及合格品排出機構110更靠搬運路徑下游側、且較吸附滾筒30更靠搬運路徑上游側的位置。
圖7是自圖1中的空心箭頭V1的方向觀察吸附輸送機40及反轉機構90的圖。如圖1、圖3及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反轉機構90包括第一傾斜滾筒91、第二傾斜滾筒92、第三傾斜滾筒93、第四傾斜滾筒94、第五傾斜滾筒95及第六傾斜滾筒96。
第一傾斜滾筒91與第二傾斜滾筒92在寬度方向上鄰接地配置。第三傾斜滾筒93與第四傾斜滾筒94在較第一傾斜滾筒91及第二傾斜滾筒92更靠搬運路徑的下游側處,在寬度方向上鄰接地配置。第五傾斜滾筒95與第六傾斜滾筒96在較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四傾斜滾筒94更靠搬運路徑的下游側處,在寬度方向上相鄰地配置。以下,將吸附輸送機40的搬運路徑上的設置第一傾斜滾筒91及第二傾斜滾筒92的位置稱為「第一反轉位置P5」,將設置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四傾斜滾筒94的位置稱為「第二反轉位置P6」,將設置第五傾斜滾筒95及第六傾斜滾筒96的位置稱為「第三反轉位置P7」。
第一傾斜滾筒91具有以相對於寬度方向傾斜的第一軸C1為中心的圓錐狀的第一側面910。第一側面910的一部分與吸附帶42的第一區域A1隔著細微的間隙相向。另外,第一傾斜滾筒91固定於馬達91M的輸出軸。若驅動馬達91M,則第一傾斜滾筒91以第一軸C1為中心旋轉。
第二傾斜滾筒92具有以相對於寬度方向傾斜的第二軸C2為中心的圓錐狀的第二側面920。第一傾斜滾筒91和第二傾斜滾筒92以彼此的頂部相向的方式在寬度方向上鄰接配置。第二側面920的一部分與吸附帶42的第二區域A2隔著細微的間隙相向。第二側面920的另一部分與第一側面910隔著微小的間隙相向。另外,第二傾斜滾筒92固定於馬達92M的輸出軸。若驅動馬達92M,則第二傾斜滾筒92以第二軸C2為中心旋轉。
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吸附輸送機40的搬運方向觀察時的第一傾斜滾筒91的頂角與第二傾斜滾筒92的頂角均為90°。另外,第一軸C1相對於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的傾斜角度是45°。另外,第二軸C2相對於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的傾斜角度是45°。因此,第一側面910與第二側面920在相對於外周面420為90°的位置處彼此相向。另外,第一傾斜滾筒91與第二傾斜滾筒92具有相互相同的形狀、結構及大小。因此,可將第一傾斜滾筒91與第二傾斜滾筒92作為零件而共用化。藉此,能夠降低錠劑印刷裝置1的製造成本。
在第一側面910設置有多個第一反轉吸附孔911。多個第一反轉吸附孔911以第一軸C1為中心等角度間隔地設置成圓環狀。同樣,在第二側面920亦設置有多個第二反轉吸附孔921。多個第二反轉吸附孔921以第二軸C2為中心等角度間隔地設置成圓環狀。
第一傾斜滾筒91的內部空間的壓力通過省略圖示的抽吸機構而保持為較大氣壓低的負壓。第一傾斜滾筒91藉由此負壓,將多個錠劑9逐一地保持在多個第一反轉吸附孔911中。同樣,第二傾斜滾筒92的內部空間的壓力亦利用省略圖示的抽吸機構而保持為較大氣壓低的負壓。第二傾斜滾筒92藉由此負壓,將多個錠劑9逐一地保持在多個第二反轉吸附孔921中。
如圖7中虛線所示,在第一傾斜滾筒91的內部設置有第五送風機構B5。第五送風機構B5僅對第一傾斜滾筒91的多個第一反轉吸附孔911中與第二傾斜滾筒92相向的第一反轉吸附孔911吹送氣體。如此,所述第一反轉吸附孔911成為較大氣壓高的正壓。藉此,該第一反轉吸附孔911中的錠劑9的吸附被解除,自第一傾斜滾筒91的第一反轉吸附孔911向第二傾斜滾筒92的第二反轉吸附孔921交接錠劑9。
另外,如圖7中虛線所示,在第二傾斜滾筒92的內部設置有第六送風機構B6。第六送風機構B6僅向第二傾斜滾筒92的多個第二反轉吸附孔921中與吸附帶42的第二區域A2相向的第二反轉吸附孔921吹送氣體。如此,所述第二反轉吸附孔921成為較大氣壓高的正壓。藉此,所述第二反轉吸附孔921中的錠劑9的吸附被解除,自第二傾斜滾筒92的第二反轉吸附孔921向吸附帶42的第二區域A2的吸附孔421交接錠劑9。
再者,第二側面920上的多個第二反轉吸附孔921對錠劑9的吸附力以稍大於第一側面910上的多個第一反轉吸附孔911對錠劑9的吸附力為宜。如此,在自第一傾斜滾筒91的第一反轉吸附孔911向第二傾斜滾筒92的第二反轉吸附孔921交接錠劑9時,不易產生錠劑9的脫落。其中,第一傾斜滾筒91的多個第一反轉吸附孔911的吸附力與第二傾斜滾筒92的多個第二反轉吸附孔921的吸附力亦可相同。
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四傾斜滾筒94具有與第一傾斜滾筒91及第二傾斜滾筒92相同的結構,且與第一傾斜滾筒91及第二傾斜滾筒92同樣地鄰接配置。其中,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四傾斜滾筒94配置在較配置第一傾斜滾筒91及第二傾斜滾筒92的第一反轉位置P5更靠搬運路徑下游側的第二反轉位置P6。另外,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四傾斜滾筒94配置在較第一傾斜滾筒91及第二傾斜滾筒92在寬度方向上錯開錠劑9的寬度方向的一個排列間隔量的位置。第三傾斜滾筒93固定於馬達93M的輸出軸。第四傾斜滾筒94固定於馬達94M的輸出軸。
第五傾斜滾筒95及第六傾斜滾筒96亦具有與第一傾斜滾筒91及第二傾斜滾筒92相同的結構,且與第一傾斜滾筒91及第二傾斜滾筒92同樣地鄰接配置。其中,第五傾斜滾筒95及第六傾斜滾筒96配置在較配置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四傾斜滾筒94的第二反轉位置P6更靠搬運路徑下游側的第三反轉位置P7。另外,第五傾斜滾筒95及第六傾斜滾筒96配置在較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四傾斜滾筒94在寬度方向上錯開錠劑9的寬度方向的一個排列間隔量的位置。第五傾斜滾筒95固定於馬達95M的輸出軸。第六傾斜滾筒96固定於馬達96M的輸出軸。
如圖3所示,由吸附帶42的寬度方向的第一位置W1的吸附孔421保持並被搬運至搬運路徑上的第一反轉位置P5的錠劑9交接至第一傾斜滾筒91。第一傾斜滾筒91在所述第一反轉位置P5將自吸附帶42接收到的錠劑9吸附保持在第一側面910的第一反轉吸附孔911進行旋轉後,交接至第二傾斜滾筒92。其後,第二傾斜滾筒92將自第一傾斜滾筒91接收到的錠劑9吸附保持在第二側面920的第二反轉吸附孔921進行旋轉後,交接至吸附帶42的寬度方向的第二位置W2的吸附孔421。藉此,搬運路徑中的錠劑9的寬度方向的位置自屬於第一區域A1的第一位置W1移動至屬於第二區域A2的第二位置W2,並且錠劑9的表背反轉。
同樣,第三傾斜滾筒93及第四傾斜滾筒94在搬運路徑上的第二反轉位置P6,使搬運路徑上的錠劑9的寬度方向的位置自屬於第一區域A1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三位置W3移動至屬於第二區域A2的寬度方向上的第四位置W4,並且使錠劑9的表背反轉。另外,同樣地,第五傾斜滾筒95及第六傾斜滾筒96在搬運方向的第三反轉位置P7,使搬運路徑上的錠劑9的寬度方向的位置自屬於第一區域A1的寬度方向上的第五位置W5移動至屬於第二區域A2的寬度方向上的第六位置W6,並且使錠劑9的表背反轉。
圖8是自圖2中的空心箭頭V2的方向觀察吸附輸送機40、不合格品回收機構100(圖式省略一部分)、及合格品排出機構110的圖。不合格品回收機構100是用於在搬運路徑上的較第一檢查位置P3及第二檢查位置P4更靠搬運方向下游側的不合格品排出位置P8,將由控制部130判定為不合格品的錠劑9自吸附輸送機40搬出的排出機構。如圖8所示,不合格品回收機構100包括不合格品滑槽101、及省略圖示的回收箱。
不合格品滑槽101位於較乾燥機構80更靠搬運路徑的下游側且較合格品排出機構110更靠搬運路徑上游側的位置。不合格品滑槽101形成為圓筒狀。不合格品滑槽101的上端部的開口即不合格品回收口102與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的第二區域A2隔開間隙在鉛垂方向上相向。
吸附輸送機40的第三送風機構B3設置在吸附帶42的內側。另外,第三送風機構B3設置在介隔吸附帶42而與不合格品回收口102相向的位置。當吸附保持著被判定為不合格品的錠劑9的吸附孔421到達與不合格品回收口102相向的不合格品排出位置P8時,第三送風機構B3僅對吸附帶42的多個吸附孔421中的不合格品排出位置P8的吸附孔421鉛垂向下地吹送氣體。如此,所述吸附孔421成為較大氣壓高的正壓。藉此,所述吸附孔421上的錠劑9的吸附被解除,錠劑9自吸附帶42向不合格品回收口102落下。
自吸附帶42的吸附孔421向不合格品滑槽101的不合格品回收口102落下的錠劑9通過不合格品滑槽101的內部而收容在所述的回收箱內。然後,收容在回收箱內的錠劑9由作業者等回收,被廢棄到錠劑印刷裝置1的外部。
合格品排出機構110是用於在搬運路徑上的較第一檢查位置P3、第二檢查位置P4及不合格品排出位置P8更靠搬運方向下游側的合格品排出位置P9,將被控制部130判定為合格品的錠劑9自吸附輸送機40搬出的排出機構。如圖8所示,合格品排出機構110包括合格品滑槽111、合格品排出輸送機112及蓋113。
合格品滑槽111位於較不合格品回收機構100更靠搬運路徑的下游側處。合格品滑槽111具有圓筒形狀且具有一部分彎曲的結構。合格品滑槽111的上端部的開口即合格品排出口114與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的第二區域A2隔開間隙在鉛垂方向上相向。
吸附輸送機40的第四送風機構B4設置在吸附帶42的內側。並且,第四送風機構B4設置在介隔吸附帶42而與合格品排出口114相向的位置。當吸附保持著被判定為合格品的錠劑9的吸附孔421到達與合格品排出口114相向的合格品排出位置P9時,第四送風機構B4僅對吸附帶42的多個吸附孔421中的合格品排出位置P9的吸附孔421鉛垂向下地吹送氣體。如此,所述吸附孔421成為較大氣壓高的正壓。藉此,所述吸附孔421中的錠劑9的吸附被解除,錠劑9自吸附帶42向合格品排出口114落下。
自吸附帶42的吸附孔421向合格品滑槽111的合格品排出口114落下的錠劑9通過合格品滑槽111的內部而落下至合格品排出輸送機112。合格品排出輸送機112具有與所述的搬運輸送機20同等的構成。合格品排出輸送機112的帶輪115藉由自馬達M4獲得的動力而旋轉,從而搬運帶116沿圖8中的箭頭的方向轉動。落下至合格品排出輸送機112的多個錠劑9載置在搬運帶116上,並且被搬出到錠劑印刷裝置1的外部。
清掃裝置120是用於清掃吸附帶42的裝置。將在後面詳細描述清掃裝置120的構成。
控制部130對錠劑印刷裝置1內的各部進行運行控制。圖9是表示控制部130與錠劑印刷裝置1內的各部的連接的框圖。如圖9中示意性地所示,控制部130由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等處理器131、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記憶體132、以及硬磁碟驅動機等儲存部133的電腦構成。在儲存部133內安裝有用於執行印刷處理的電腦程式CP。
另外,如圖9所示,控制部130分別與所述的送料器10、搬運輸送機20(包括馬達M1)、吸附滾筒30(包括馬達M2、第一抽吸機構302、及第一送風機構B1)、吸附輸送機40(包括馬達M3、第二抽吸機構44、及送風機構B2~送風機構B4)、第一照相機50、印刷部60(包括噴頭61)、第二照相機70、乾燥機構80、反轉機構90(包括馬達91M~馬達96M、第五送風機構B5、第六送風機構B6、及抽吸機構)、合格品排出機構110(包括馬達M4)、以及清掃裝置120(包括後述的第七送風機構B7、及回收機構121)藉由有線或無線可通信地連接。控制部130將儲存於儲存部133的電腦程式CP、資料暫時地讀取到記憶體132,基於所述電腦程式CP,處理器131進行運算處理,藉此對所述的各部進行運行控制。藉此,進行多個錠劑9的搬運及對各錠劑9的印刷處理。
另外,如上所述,控制部130對自第一照相機50及第二照相機70接收到的圖像中的畫素亮度值的分佈進行解析,並基於其解析結果,檢查各錠劑9中的缺口等缺陷的有無、或印刷在錠劑9上的圖像上的污垢、印刷部位的偏移、或點缺損等的有無。然後,基於所檢查的結果,判定各錠劑9是合格品還是不合格品。即,控制部130作為基於由第一照相機50及第二照相機70分別拍攝的各圖像,檢查錠劑9,判定錠劑9的印刷狀態或形狀的好壞的檢查部及判定部發揮作用。
<2.清掃裝置的構成>
繼而,將詳細描述清掃裝置120的構成。圖10是清掃裝置120及吸附輸送機40的局部立體圖。
如圖4及圖10所示,清掃裝置120配置在吸附滾筒30的上方。清掃裝置120包括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及位於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之間的回收機構121。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及回收機構121分別固定在錠劑印刷裝置1的框體上。另外,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及回收機構121分別與吸附帶42相向,並跨吸附帶42的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雙方在寬度方向上延伸。
再者,圖10中,為了便於說明,空開間隔圖示了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及回收機構121。但是,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與回收機構121亦可相互接近地配置。另外,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與回收機構121亦可作為一體化單元固定在錠劑印刷裝置1的框體上。
各第七送風機構B7具有一個線性噴嘴71。本實施方式的各線性噴嘴71設有6個吹出口710。六個吹出口710分別設置於與吸附帶42中的在寬度方向上鄰接的六個吸附孔421相向的位置。但是,該些吹出口710亦可相互連接。即,各線性噴嘴71具有配置於與吸附帶42中的在寬度方向上鄰接的一個或多個吸附孔421相向的位置的吹出口710即可。
各線性噴嘴71經由空氣軟管72而連接於空氣供給源73(參照圖4)。另外,在空氣軟管72上設有開閉閥74。打開開閉閥74後,自空氣供給源73通過空氣軟管72向線性噴嘴71供給加壓後的清潔乾燥空氣(壓縮空氣)。
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彼此在上下方向上配置。而且,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彼此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中的搬運路徑上的同一位置吹送壓縮空氣。在本實施方式中,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分別在搬運路徑上的自吸附滾筒30向吸附輸送機40交接錠劑9的第二交接位置P2的下游側的清掃位置P10,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吹送壓縮空氣。清掃位置P10是搬運路徑上的較配置照相機50、照相機70的檢查位置P3、檢查位置P4更靠上游側的位置。更具體而言,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分別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中的、彼此在搬運方向上位於相同位置(清掃位置P10)且在寬度方向上彼此鄰接的六個吸附孔421及它們的周邊吹送壓縮空氣。藉由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吹送壓縮空氣,附著在外周面420上的錠劑9的微粉被吹向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的上下方向之間的空間。
回收機構121包括主體配管81及真空泵82。在主體配管81的一端側形成有沿寬度方向延伸的吸氣口810。吸氣口810跨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的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雙方而相向。當使真空泵82工作時,自吸氣口810與空氣等氣體一起,如上所述抽吸自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吹走的錠劑9的微粉。進而,在主體配管81的內部設有過濾器83,該過濾器83具有較錠劑9的微粉更細的網格。藉此,回收機構121能夠使自吸氣口810抽吸的空氣等氣體通過過濾器83排出,並且在過濾器83中回收錠劑9的微粉。但是,過濾器83未必需要設置。即使在此種情況下,亦可在排出自吸氣口810抽吸的氣體處回收該氣體中含有的錠劑9的微粉。
再者,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控制部130控制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的開閉閥74的開閉及回收機構121的真空泵82的運行。但是,該些亦可由作業者等手動進行。另外,自第七送風機構B7噴出的氣體不僅可使用清潔乾燥空氣,亦可使用不影響錠劑9的製造的其他氣體。例如,自第七送風機構B7噴出的氣體亦可使用氮氣等。另外,第七送風機構B7可一直噴出固定量的氣體,但根據清掃作業的步驟,亦可斷續地進行噴出,或者暫時停止氣體的噴出,或者每隔固定時間改變噴出量。
此處,如上所述,為了自吸附滾筒30向吸附輸送機40順利地交接錠劑9,吸附滾筒30的第一送風機構B1向正好通過第二交接位置P2的滾筒吸附孔301吹送氣體。因此,有時會自錠劑9的表面進一步產生微粉,或者產生的微粉向吸附輸送機40飛散,從而進一步附著並積層在吸附帶42的吸附孔421或吸附孔421的周緣部附近。在此種情況下,若在不進行清掃的情況下重新搬運錠劑9,並藉由第一照相機50及第二照相機70拍攝錠劑9,則在獲得的圖像資料中,錠劑9與附著有微粉的吸附孔421的判別變得困難,有可能在控制部130的檢查結果中產生不良情況。
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藉由使用清掃裝置120進行吸附帶42的清掃,能夠去除附著在吸附孔421或吸附孔421的周緣部附近的錠劑9的微粉,或者減少微粉的量。因此,可抑制由錠劑9的微粉附著或積層的情況對之後的檢查帶來的不良影響。另外,藉由使用所述的清掃裝置120,可在不與吸附帶42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去除或減少附著在吸附帶42上的錠劑9的微粉。因此,能夠防止在與吸附帶42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可能發生的、吸附帶42受損或異物混入的狀況,從而抑制對作為產品的錠劑9的品質帶來不良影響。
另外,藉由使用本實施方式的清掃裝置120,無需新追加用於清掃吸附帶42的路徑,就能夠去除或減少附著在吸附帶42上的錠劑9的微粉。因此,能夠抑制包括吸附帶42在內的錠劑印刷裝置1整體大型化。其結果是,即使在有限的空間中亦可進行吸附帶42的清掃作業。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清掃裝置120自在上下方向上空開間隔配置的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彼此向在搬運方向上相同的清掃位置P10吹送壓縮空氣。而且,藉此被吹向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的上下方向之間的空間的錠劑9的微粉由位於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之間的回收機構121回收。因此,不會使錠劑9的微粉飛散到吸附帶42或清掃裝置120的周圍,能夠效率良好地回收。再者,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亦可在左右方向上空開間隔配置,回收機構121亦可配置在左右的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之間。
圖11表示驗證在使用本實施方式的錠劑印刷裝置1進行一批量份錠劑9的印刷處理後,使用清掃裝置120進行吸附帶42的清掃時看到的效果的結果。再者,在本實施方式中,驗證了在進行了作為一批量份的約100萬個錠劑的印刷處理之後進行吸附帶42的清掃時看到的效果。圖11的左圖表示對利用錠劑印刷裝置1進行約100萬個錠劑9的印刷處理之後的吸附帶42立即進行拍攝的圖像。圖11的右圖表示對此後使用清掃裝置120完成吸附帶42的清掃時的吸附帶42拍攝的圖像。
如圖11所示,作為目視結果確認到:使用清掃裝置120進行清掃的情況(右圖)與進行清掃之前(左圖)相比,吸附孔421及吸附孔421的周緣部附近的微粉的附著量得到顯著抑制。
<3.關於處理流程>
繼而,對使用了所述錠劑印刷裝置1的搬運處理、印刷處理、及清掃作業的流程進行說明。以下,依次說明對某一錠劑9進行的處理及其後的作業。其中,所述錠劑印刷裝置1在搬運處理時及印刷處理時,一邊沿著搬運路徑依次搬運多個錠劑9,一邊進行規定的處理。因此,在錠劑印刷裝置1的內部,同時存在多個錠劑9。
圖12是表示錠劑印刷裝置1中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當向錠劑印刷裝置1投入規定數量的錠劑9時(步驟S1),首先,送料器10向搬運輸送機20供給多個錠劑9。此處,所謂規定數量例如是錠劑的一批量份,例如為約100萬個。被供給到搬運輸送機20的多個錠劑9載置在搬運帶22的上表面,隨著搬運帶22的轉動,在搬運方向上大致水準地移動到第一交接位置P1(步驟S2)。
接著,錠劑9在第一交接位置P1被吸附保持在吸附滾筒30的滾筒吸附孔301中,藉由吸附滾筒30的旋轉而沿搬運方向移動至上方的第二交接位置P2。此時,以多個錠劑9的搬運方向的間隔成為與滾筒吸附孔301的間隔對應的規定間隔的方式進行排列。當錠劑9到達第二交接位置P2時,滾筒吸附孔301中的錠劑9的吸附被解除。藉此,錠劑9從吸附滾筒30交接至吸附輸送機40(步驟S3)。
繼而,錠劑9被吸附保持在吸附帶42的第一區域A1的吸附孔421中。然後,伴隨著吸附帶42的轉動,沿環狀的搬運路徑搬運錠劑9。以下,將在被第一區域A1的吸附孔421保持的狀態下,錠劑9的朝向外側的面稱為「第一面」。另外,將此狀態下被吸附孔421吸附的面稱為「第二面」。在圖2及圖3中,為了區分第一面和第二面,對錠劑9的第一面標注了斜線。但是,所述「第一面」及「第二面」與錠劑9的本來的表面及背面無關。例如,在錠劑9是僅在單面具有分割線140(參照圖13)的分割線錠的情況下,也可在保持於第一區域A1的多個錠劑9中混合存在具有分割線140的面為第一面的錠劑9和沒有分割線140的面為第一面的錠劑9。
當錠劑9到達第一照相機50下方的第一檢查位置P3時,第一照相機50拍攝錠劑9的第一面。藉此,獲取錠劑9的第一面的圖像數據。所獲取的圖像數據從第一照相機50發送給控制部130。控制部130基於從第一照相機50接收到的圖像數據,進行第一面的印刷前檢查(步驟S4)。具體而言,檢查吸附孔421上的錠劑9的有無、錠劑9的表背、錠劑9繞鉛垂軸的旋轉姿勢、錠劑9相對於吸附孔421的位置偏移、以及錠劑9的形狀缺陷的有無等。
接著,當錠劑9到達印刷部60的下方的印刷位置時,4個噴頭61朝向錠劑9的第一面噴出墨滴。藉此,對錠劑9的第一面進行印刷處理。其結果,在錠劑9的第一面上印刷圖像(步驟S5)。此時,控制部130基於所述的步驟S4的檢查結果,調整應印刷在各錠劑9上的圖像。例如,根據具有分割線140的面還是其相反側的面來選擇適當的圖像,根據各錠劑9的旋轉姿勢使被選擇的圖像旋轉。而且,基於調整後的圖像,向噴頭61輸入印刷信號。其結果,在各錠劑9的第一面上,以適當的姿勢印刷適當的圖像。
繼而,當錠劑9到達第二照相機70下方的第二檢查位置P4時,第二照相機70拍攝錠劑9的第一面。藉此,獲取錠劑9的第一面的圖像數據。所獲取的圖像數據從第二照相機70發送到控制部130。另外,控制部130基於從第二照相機70接收到的圖像數據,進行第一面的印刷後檢查(步驟S6)。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例如通過比較從第二照相機70接收到的圖像數據和預先準備的正常圖像的數據,來判定各錠劑9的第一面的印刷狀態的好壞。
繼而,當錠劑9到達乾燥機構80附近時,乾燥機構80朝向錠劑9的第一面吹送熱風。藉此,附著在錠劑9的第一面上的墨水乾燥,墨水定影在第一面上(步驟S7)。
之後,當錠劑9到達搬運路徑上的作為反轉位置的第一反轉位置P5、第二反轉位置P6或第三反轉位置P7時,反轉機構90使錠劑9的表背反轉,並且將錠劑9自第一區域A1移動至第二區域A2(步驟S8)。藉由所述步驟S8,錠劑9成為第一面被第二區域A2的吸附孔421吸附,第二面朝向外側的狀態。
繼而,當錠劑9到達第一照相機50下方的第一檢查位置P3時,第一照相機50拍攝錠劑9的第二面。藉此,獲取錠劑9的第二面的圖像數據。所獲取的圖像數據從第一照相機50發送至控制部130。另外,控制部130基於從第一照相機50接收到的圖像數據進行第二面的印刷前檢查(步驟S9)。具體而言,檢查吸附孔421上的錠劑9的有無、錠劑9的表背、錠劑9繞鉛垂軸的旋轉姿勢、錠劑9相對於吸附孔421的位置偏移、以及錠劑9的形狀缺陷的有無等。
接著,當錠劑9到達印刷部60的下方的印刷位置時,4個噴頭61朝向錠劑9的第二面噴出墨滴。藉此,對錠劑9的第二面進行印刷處理。其結果,在錠劑9的第二面上印刷圖像(步驟S10)。此時,控制部130基於所述的步驟S9的檢查結果,調整應印刷在各錠劑9上的圖像。例如,根據具有分割線140的面還是其相反側的面來選擇適當的圖像,根據各錠劑9的旋轉姿勢使被選擇的圖像旋轉。而且,基於調整後的圖像,向噴頭61輸入印刷信號。其結果,在各錠劑9的第二面上,以適當的姿勢印刷適當的圖像。
繼而,當錠劑9到達第二照相機70下方的第二檢查位置P4時,第二照相機70拍攝錠劑9的第二面。藉此,獲取錠劑9的第二面的圖像數據。所獲取的圖像數據從第二照相機70發送到控制部130。另外,控制部130基於從第二照相機70接收到的圖像數據,來進行第二面的印刷後檢查(步驟S11)。具體而言,控制部130例如通過比較從第二照相機70接收到的圖像數據和預先準備的正常圖像的數據,來判定各錠劑9的第二面的印刷狀態的好壞。
繼而,當錠劑9到達乾燥機構80的附近時,乾燥機構80朝向錠劑9的第二面吹送熱風。藉此,附著在錠劑9的第二面上的墨水乾燥,墨水定影在第二面上(步驟S12)。
如上所述,控制部130作為基於由第一照相機50及第二照相機70分別拍攝的各圖像,檢查錠劑9,判定錠劑9的印刷狀態或形狀的好壞的檢查部及判定部發揮作用。另外,控制部130對各錠劑9判定是印刷狀態良好且沒有缺口等形狀缺陷的合格品,還是印刷不良或有形狀缺陷的不合格品(步驟S13)。
在錠劑9由控制部130判定為不合格品的情況下(步驟S13=否(NO)),之後,當被判定為不合格品的錠劑9到達不合格品排出位置P8時,對吸附保持有該錠劑9的吸附輸送機40的吸附孔421作用正壓,而解除吸附孔421中的錠劑9的吸附。藉此,被判定為不合格品的錠劑9被排出至不合格品回收口102(步驟S14)。
在錠劑9由控制部130判定為合格品的情況下(步驟S13=是(YES)),之後,當被判定為合格品的錠劑9到達合格品排出位置P9時,對吸附保持有該錠劑9的吸附輸送機40的吸附孔421作用正壓,而解除吸附孔421中的錠劑9的吸附。藉此,被判定為合格品的錠劑9向合格品排出口114排出(步驟S15)。自合格品排出口114落下到合格品排出輸送機112上的多個錠劑9一邊載置在搬運帶116上,一邊被搬出到錠劑印刷裝置1的外部。
其後,控制部130判定是否對投入到錠劑印刷裝置1的規定數量的全部錠劑9進行搬運處理及印刷處理、並藉由合格品排出機構110或不合格品回收機構100排出至錠劑印刷裝置1的外部(步驟S16)。在判定為對規定數量的全部錠劑9的處理完成並排出至錠劑印刷裝置1的外部的情況下(步驟S16=是(YES)),控制部130使清掃裝置120運作,在清掃位置P10進行吸附帶42的清掃作業(步驟S17)。此時,控制部130在所有吸附孔421中未保持錠劑9的狀態下使吸附帶42轉動,同時使清掃裝置120連續地運作來進行吸附帶42的清掃作業。藉此,能夠去除或減少設置在環狀吸附帶42上的全部吸附孔421及它們周邊所附著的錠劑9的微粉。其結果,在之後向錠劑印刷裝置1重新投入規定數量(例如,1批量份=約100萬個)的錠劑9進行處理時,能夠抑制錠劑9的微粉對之後的檢查產生不良影響。
<4.變形例>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所述的實施方式。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對投入到錠劑印刷裝置1的規定數量的全部錠劑9進行搬運處理及印刷處理,並排出至錠劑印刷裝置1的外部後,在未保持錠劑9的狀態下使吸附帶42轉動,同時使清掃裝置120運作來進行吸附帶42的清掃作業。但是,亦可在對多個錠劑9進行搬運處理或印刷處理的途中,並行地使清掃裝置120運作來進行吸附帶42的清掃作業。
此種情況下,將清掃裝置120例如配置在第一傾斜滾筒91~第六傾斜滾筒96的搬運方向下游側的第一區域A1附近即可。然後,在搬運路徑上的第一反轉位置P5、第二反轉位置P6以及第三反轉位置P7的下游側的清掃位置P11(參照圖3)上,藉由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吹送壓縮空氣,並藉由回收機構121回收自吸附帶42吹走的錠劑9的微粉即可。
另外,將清掃裝置120配置在合格品排出機構110的搬運方向下游側的第二區域A2附近即可。然後,在搬運路徑上的合格品排出機構110的下游側的清掃位置P12(參照圖3)上,藉由一對第七送風機構B7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吹送壓縮空氣,藉由回收機構121回收自吸附帶42吹走的錠劑9的微粉即可。
如圖3所示,該些清掃位置P11、清掃位置P12與未保持錠劑9的吸附孔421相向。因此,即使在對多個錠劑9進行搬運處理或印刷處理的途中,並行地使清掃裝置120運作的情況下,亦可抑制壓縮空氣或微粉與處理中的錠劑9接觸而產生的影響。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清掃裝置120具有兩個第七送風機構B7及一個回收機構121。但是,清掃裝置120所具有的第七送風機構B7及回收機構121的數量並不限定於此。例如,清掃裝置120亦可具有一個第七送風機構B7及一個回收機構121。而且,例如亦可在第七送風機構B7的下方配置回收機構121。進而,亦可藉由上方的該第七送風機構B7向吸附帶42的外周面420吹送壓縮空氣,藉由下方的回收機構121回收自吸附帶42吹走的錠劑9的微粉。
上述實施方式的第一傾斜滾筒91~第六傾斜滾筒96分別具有多個小孔即吸附孔。但是,第一傾斜滾筒91~第六傾斜滾筒96亦可分別在側面具有圓環狀的吸附狹縫(省略圖示)。例如,第一傾斜滾筒91亦可在第一側面910上具有以第一軸C1為中心的圓環狀的第一吸附狹縫。另外,第二傾斜滾筒92亦可在第二側面920上具有以第二軸C2為中心的圓環狀的第二吸附狹縫。而且,亦可在該些吸附狹縫吸附保持多個錠劑9。如此,能夠在吸附狹縫的任意位置吸附保持錠劑9。因此,在進行錠劑9的交接時,即使錠劑9存在些許位置偏移,亦能夠吸附保持錠劑9。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第一傾斜滾筒91~第六傾斜滾筒96均具有圓錐狀的側面。但是,第一傾斜滾筒91~第六傾斜滾筒96的側面的形狀亦可為四角錐、六角錐或八角錐等多角錐狀。
另外,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在印刷部60中設置有4個噴頭61。然而,包含在印刷部60中的噴頭61的數量可為1~3個,亦可多於4個。
另外,上述的實施方式及變形例的錠劑印刷裝置1包括在基於吸附輸送機40的搬運路徑上的印刷位置對錠劑9的表面或背面進行印刷處理的印刷部60。但是,錠劑印刷裝置1亦可包括進行錠劑9的包裝的包裝裝置等其他處理部。即,上述的實施方式以及變形例中的「搬運多個錠劑進行印刷處理」被替換為「搬運多個錠劑進行規定的處理」。
另外,裝置內的細節部分的構成可與本申請案的各圖不同。另外,在不產生矛盾的範圍內,亦可適當組合所述實施方式或變形例中出現的各要素。
1:錠劑印刷裝置
9:錠劑
10:送料器
20:搬運輸送機
21、41:帶輪
22:搬運帶
30:吸附滾筒
31:固定滾筒
32:可動滾筒
40:吸附輸送機
42:吸附帶
44:第二抽吸機構
50:第一照相機
60:印刷部
61:噴頭
70:第二照相機
71:線性噴嘴
72:空氣軟管
73:空氣供給源
74:開閉閥
80:乾燥機構
81:主體配管
82:真空泵
83:過濾器
90:反轉機構
91:第一傾斜滾筒
92:第二傾斜滾筒
93:第三傾斜滾筒
94:第四傾斜滾筒
95:第五傾斜滾筒
96:第六傾斜滾筒
100:不合格品回收機構
101:不合格品滑槽
102:不合格品回收口
110:合格品排出機構
111:合格品滑槽
112:合格品排出輸送機
113:蓋
114:合格品排出口
115:帶輪
116:搬運帶
120:清掃裝置
121:回收機構
130:控制部
131:處理器
132:記憶體
133:儲存部
140:分割線
301:滾筒吸附孔
302:第一抽吸機構
420:外周面(外表面)
421:吸附孔
611:噴嘴
710:吹出口
810:吸氣口
910:第一側面
911:第一反轉吸附孔
920:第二側面
921:第二反轉吸附孔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B1:第一送風機構
B2:第二送風機構
B3:第三送風機構
B4:第四送風機構
B5:第五送風機構
B6:第六送風機構
B7:第七送風機構
C1:第一軸
C2:第二軸
CP:電腦程式
M1~M4、91M~96M:馬達
O:旋轉軸
P1:第一交接位置
P2:第二交接位置
P3:第一檢查位置
P4:第二檢查位置
P5:第一反轉位置
P6:第二反轉位置
P7:第三反轉位置
P8:不合格品排出位置
P9:合格品排出位置
P10、P11、P12:清掃位置
R1:內部空間
R2:空間
V1、V2:空心箭頭
W1:第一位置
W2:第二位置
W3:第三位置
W4:第四位置
W5:第五位置
W6:第六位置
S1~S17:步驟
圖1是錠劑印刷裝置的側視圖。
圖2是錠劑印刷裝置的俯視圖。
圖3是錠劑印刷裝置的底視圖。
圖4是錠劑印刷裝置的吸附滾筒附近的局部側視圖。
圖5是吸附輸送機的局部立體圖。
圖6是噴頭的底視圖。
圖7是自圖1中的空心箭頭V1的方向觀察吸附輸送機及反轉機構的圖。
圖8是自圖2中的空心箭頭V2的方向觀察吸附輸送機、不合格品回收機構、及合格品排出機構的圖。
圖9是表示控制部與各部的連接的框圖。
圖10是清掃裝置及吸附輸送機的局部立體圖。
圖11是表示驗證由使用清掃裝置進行吸附帶的清掃所帶來的效果的結果的圖。
圖12是表示錠劑印刷裝置中的處理流程的流程圖。
圖13是錠劑的立體圖。
30:吸附滾筒
40:吸附輸送機
42:吸附帶
71:線性噴嘴
72:空氣軟管
81:主體配管
82:真空泵
83:過濾器
120:清掃裝置
121:回收機構
420:外周面(外表面)
421:吸附孔
710:吹出口
810:吸氣口
A1:第一區域
A2:第二區域
B7:第七送風機構
P2:第二交接位置
P10:清掃位置
Claims (7)
- 一種搬運處理裝置,搬運多個粒狀物並進行規定的處理,其包括:吸附帶,在外表面包括多個吸附孔,使負壓作用於所述吸附孔而對所述粒狀物進行吸附保持同時沿著規定的搬運路徑進行搬運;清掃裝置,清掃所述吸附帶;印刷部,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印刷位置對所述粒狀物的表面進行印刷以作為所述規定的處理;反轉機構,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反轉位置反轉所述粒狀物的表背;照相機,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檢查位置,對由所述吸附帶搬運的所述粒狀物進行拍攝;判定部,基於所述照相機拍攝的圖像,判定所述粒狀物的印刷狀態的好壞;以及合格品排出機構,使吸附保持有被判定部判定為合格品的所述粒狀物的所述吸附孔成為正壓,解除所述吸附孔中的所述粒狀物的吸附,使所述粒狀物向合格品排出口落下,且所述清掃裝置包括:送風機構,向所述吸附帶的所述外表面吹送壓縮空氣;以及回收機構,回收藉由向所述外表面吹送壓縮空氣而自所述外表面吹走的所述粒狀物的微粉, 所述吸附帶的所述外表面具有第一區域以及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以及所述第二區域在寬度方向上鄰接,且各別設置有所述吸附孔,所述反轉機構藉由將所述第一區域的所述吸附孔所保持的所述粒狀物移動至所述第二區域的所述吸附孔,將所述粒狀物的表背反轉,所述送風機構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所述第二區域的較所述合格品排出機構更靠下游側且較所述反轉機構更靠上游側的第一清掃位置,向所述吸附帶的所述外周面吹送壓縮空氣。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搬運處理裝置,其中所述送風機構包括:線性噴嘴,包括配置在與多個所述吸附孔相向的位置上的吹出口;以及空氣軟管,向所述線性噴嘴供給壓縮空氣,且所述回收機構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自與所述吸附帶相向的吸氣口抽吸氣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搬運處理裝置,其中所述清掃裝置包括:一對所述送風機構,向所述搬運路徑上的同一的所述第一清掃位置吹送壓縮空氣;以及所述回收機構,位於所述一對送風機構之間,自與所述吸附帶相向的吸氣口抽吸氣體。
-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的搬運處理裝置,其包括:吸附輸送機,包括分別以沿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為中心旋轉的一對帶輪及架設在所述一對帶輪之間的環狀的所述吸附帶;以及吸附滾筒,外周部以所述沿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為中心旋轉,且關於所述吸附滾筒,在所述外周部包括逐一吸附保持所述粒狀物的多個滾筒吸附孔,且在將所述粒狀物吸附保持在所述滾筒吸附孔中同時進行旋轉並沿著所述搬運路徑進行搬運後,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交接位置,藉由對所述滾筒吸附孔作用正壓,將所述粒狀物交接到所述吸附輸送機,所述送風機構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所述交接位置的下游側的第二清掃位置,向所述吸附帶的所述外表面吹送壓縮空氣。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搬運處理裝置,其中在孟塞爾表色系中,所述粒狀物的明度較所述吸附帶的所述外表面的明度大。
-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搬運處理裝置,其中所述粒狀物為除包衣錠、糖衣錠、及膠囊錠之外的錠劑或錠糖。
- 一種搬運處理裝置,搬運多個粒狀物並進行規定的處理,其包括: 吸附帶,在外表面包括多個吸附孔,使負壓作用於所述吸附孔而對所述粒狀物進行吸附保持同時沿著規定的搬運路徑進行搬運;清掃裝置,清掃所述吸附帶;反轉機構,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反轉位置反轉所述粒狀物的表背;照相機,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檢查位置,對由所述吸附帶搬運的所述粒狀物進行拍攝;以及檢查部,基於所述照相機拍攝的圖像,對所述粒狀物進行檢查,且所述清掃裝置包括:送風機構,向所述吸附帶的所述外表面吹送壓縮空氣;以及回收機構,回收藉由向所述外表面吹送壓縮空氣而自所述外表面吹走的所述粒狀物的微粉,所述吸附帶的所述外表面具有第一區域以及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以及所述第二區域在寬度方向上鄰接,且各別設置有所述吸附孔,所述反轉機構藉由將所述第一區域的所述吸附孔所保持的所述粒狀物移動至所述第二區域的所述吸附孔,將所述粒狀物的表背反轉,所述送風機構在所述搬運路徑上的所述第一區域的較所述反轉機構更靠下游側且較所述照相機更靠上游側的清掃位置,向所 述吸附帶的所述外周面吹送壓縮空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03073A JP2021109745A (ja) | 2020-01-10 | 2020-01-10 | 搬送処理装置 |
JP2020-003073 | 2020-01-1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26560A TW202126560A (zh) | 2021-07-16 |
TWI792144B true TWI792144B (zh) | 2023-02-11 |
Family
ID=76709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0100533A TWI792144B (zh) | 2020-01-10 | 2021-01-07 | 搬運處理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1109745A (zh) |
KR (1) | KR102442438B1 (zh) |
CN (1) | CN113104490A (zh) |
TW (1) | TWI79214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44331A (zh) * | 2021-10-25 | 2022-02-15 | 昆山市泽荀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磁粉芯检测设备的翻面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023693A (ko) * | 2011-08-29 | 2013-03-08 |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 리크레이머 |
JP2017176763A (ja) * | 2016-03-31 | 2017-10-05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
CN208882811U (zh) * | 2018-09-03 | 2019-05-21 | 南京立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回转式皮带清洁器 |
JP2019156643A (ja) * | 2019-01-17 | 2019-09-19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粒状物処理装置および粒状物処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64004B2 (ja) | 2006-12-11 | 2012-10-31 | 池上通信機株式会社 | 着粉除去装置及び錠剤検査装置 |
JP4168428B1 (ja) * | 2007-06-19 | 2008-10-22 | クオリカプス株式会社 | 被検査物の搬送装置及び外観検査装置 |
JP6297428B2 (ja) * | 2014-06-27 | 2018-03-20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錠剤印刷装置および錠剤印刷方法 |
JP6900174B2 (ja) * | 2016-06-27 | 2021-07-07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錠剤印刷装置 |
JP6757237B2 (ja) * | 2016-11-18 | 2020-09-16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搬送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
CN106475382A (zh) * | 2016-12-07 | 2017-03-08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玻璃瓶罐在线清洁装置及方法 |
JP6753978B2 (ja) * | 2019-04-03 | 2020-09-09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粒状物処理装置および粒状物処理方法 |
-
2020
- 2020-01-10 JP JP2020003073A patent/JP2021109745A/ja active Granted
- 2020-12-18 KR KR1020200178408A patent/KR10244243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1
- 2021-01-06 CN CN202110014537.3A patent/CN113104490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1-07 TW TW110100533A patent/TWI79214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023693A (ko) * | 2011-08-29 | 2013-03-08 | 현대제철 주식회사 | 리크레이머 |
JP2017176763A (ja) * | 2016-03-31 | 2017-10-05 | 芝浦メカ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 錠剤印刷装置及び錠剤印刷方法 |
CN208882811U (zh) * | 2018-09-03 | 2019-05-21 | 南京立博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 一种高速回转式皮带清洁器 |
JP2019156643A (ja) * | 2019-01-17 | 2019-09-19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粒状物処理装置および粒状物処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26560A (zh) | 2021-07-16 |
JP2021109745A (ja) | 2021-08-02 |
KR102442438B1 (ko) | 2022-09-08 |
KR20210090545A (ko) | 2021-07-20 |
CN113104490A (zh) | 2021-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23121822A (ja) | 搬送処理装置および搬送処理方法 | |
CN111836612B (zh) | 粒状物处理装置及粒状物处理方法 | |
TWI662958B (zh) | 搬送裝置、印刷裝置及搬送方法 | |
WO2020090436A1 (ja) | 粒状物搬送装置および粒状物処理装置 | |
TWI792144B (zh) | 搬運處理裝置 | |
TWI803801B (zh) | 搬運處理裝置 | |
CN112140736A (zh) | 粒状物处理装置及粒状物处理方法 | |
JP6804571B2 (ja) | 粒状物処理装置および粒状物処理方法 | |
JP7023733B2 (ja) | 判定装置、判定方法、錠剤印刷装置および錠剤印刷方法 | |
JP6753978B2 (ja) | 粒状物処理装置および粒状物処理方法 | |
JP7115905B2 (ja) | 小型物品の処理システム | |
JP7336000B2 (ja) | 粒状物処理装置および粒状物処理方法 | |
JP7076523B2 (ja) | 粒状物処理装置および粒状物処理方法 | |
JP7146678B2 (ja) | 判定装置、判定方法、錠剤印刷装置および錠剤印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