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652B - 微型針片材及施作器 - Google Patents

微型針片材及施作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7652B
TWI787652B TW109132555A TW109132555A TWI787652B TW I787652 B TWI787652 B TW I787652B TW 109132555 A TW109132555 A TW 109132555A TW 109132555 A TW109132555 A TW 109132555A TW I787652 B TWI787652 B TW I7876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needle
sheet
microneedles
skin
afore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2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8245A (zh
Inventor
山本直樹
西村真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久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久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久光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8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82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6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65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70Web, sheet or filament bases ; Films; Fibres of the matrix type containing dru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2037/0007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having means for enhancing the permeation of substances through the epidermis, e.g. using suction or depressio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sound waves or chemical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23Drug applicators using microneed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7/00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 A61M37/0015Other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the body; Percutany, i.e. introducing medicines into the body by diffusion through the skin by using microneedles
    • A61M2037/0061Methods for using micro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微型針片材包含:片材本體,其具有主面;及至少一個微型針,其形成於片材本體,且為沿著主面倒伏之狀態。至少一個微型針各自具有:根部,其位於片材本體之第1側;及尖端,其朝向該第1側之相反側即片材本體之第2側。藉由將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自第1側彎折,則位於該第1部分之微型針自主面立起,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皮膚。

Description

微型針片材及施作器
本揭示之一態樣係關於一種微型針片材及施作器。
已知一種為了經皮投予活性成分而使用之微型針片材。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具備大致沿著片材之主面形成於該片材之複數個微型針之微型針片材。於該微型針片材中藉由片材被彎折而微型針自主面立起,立起之該微型針刺入皮膚。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187392號
期望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之安全性。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微型針片材包含:片材本體,其具有主面;及至 少一個微型針,其形成於片材本體,且為沿著主面倒伏之狀態。至少一個微型針各者具有:根部,其位於片材本體之第1側;及尖端,其朝向該第1側之相反側即片材本體之第2側。藉由將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自第1側彎折,則位於該第1部分之微型針自主面立起,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皮膚。
於如此之態樣中,微型針在片材本體被彎折之前,處於沿著片材本體之主面倒伏之狀態。其意味著在微型針被施用於皮膚之前,微型針之尖端未自該主面上突出。因此,只要不將微型針片材施用於皮膚,則無微型針與其他物體碰觸或鉤掛之顧慮。其結果可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之安全性。
根據本揭示之一態樣,可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之安全性。
10:微型針片材
11:片材本體
11a:主面
11b:第1部分
12:微型針
12a:微型針之尖端
13:第1端
14:第2端
20:貼附劑
91:第1側
92:第2側
93:方向
94:移動方向
100:施作器
110:第1匣
111:第1支持板
112:第1膜
113:彎折部
120:第2匣
121:第2支持板
122:第2膜
123:供給端
H:刺傷
P:區域
S:皮膚
S1:第1狀態
S2:第2狀態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微型針片材之一例之平面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微型針片材之2種狀態之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微型針片材之使用方法之一例之圖。
圖4係顯示微型針之立起之一例之圖。
圖5係顯示關於實施形態之微型針片材之於試管內(in vitro)試驗之結果之照片。
圖6係自下方觀察實施形態之施作器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7係自上方觀察實施形態之施作器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8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施作器之使用方法之一例之圖。
以下,一面參照附圖一面詳細地說明本揭示之實施形態。再者,於圖式之說明中對於相同或同等之要件標註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微型針片材之構造]
一面參照圖1及圖2,一面對於實施形態之微型針片材10之構造進行說明。圖1係顯示微型針片材10之一例之平面圖。圖2係顯示微型針片材10之2種狀態之圖。
微型針片材10係用於對生物體內經皮投予任意之活性成分(例如藥劑)之器具。於圖1之例中,微型針片材10呈帶狀(細長之矩形)。微型針片材10包含:薄板狀之片材本體11、及形成於該片材本體11之至少一個微型針12。於本實施形態中,將沿著長邊之方向稱為微型針片材10(或片材本體11)之長度方向,將沿著短邊之方向(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稱為微型針片材10(或片材本體11)之寬度方向。將與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之二者正交之方向稱為微型針片材10(或片材本體11)之厚度方向。於本實施形態中,將長度方向上之片材本體11之兩端稱為第1端13及第2端14,將第1端13之側稱為第1側91,將第2端14之側稱為第2側92。第2側92為第1側91之相反側。片材本體11之長度方向亦稱為自第1端13(第1側91)遍及第2端 14(第2側92)而延伸之方向。片材本體11具有自第1端13(第1側91)遍及第2端14(第2側92)而延伸之主面11a。
於一例中,微型針片材10具備複數個微型針12。各微型針12之厚度(沿著厚度方向之長度)與片材本體11之厚度相同。複數個微型針12以2個以上之微型針12於片材本體11之長度方向及寬度方向各者上排列成一行之方式形成。各個微型針12以根部位於片材本體11之第1側91、尖端朝向片材本體11之第2側92之方式形成。亦即,自微型針12之根部遍及尖端而延伸之微型針12之側面與主面11a平行或大致平行。再者,一部分微型針12之方向可與其他微型針12之方向不同。
於本揭示中,將微型針12之尖端朝向之方向、亦即連結第1側與第2側之方向亦稱為微型針片材10(或片材本體11)之第1方向。又,將於主面11a上與第1方向正交之方向亦稱為微型針片材10(或片材本體11)之第2方向。於本實施形態中,第1方向為長度方向,第2方向為寬度方向。
於微型針片材10被提供之時點(亦即,使用前之時點),微型針片材10為未被彎折之筆直之狀態。於本揭示中,將該狀態亦稱為「第1狀態」。另一方面,於微型針片材10被使用時,微型針片材10以於與微型針12之尖端之方向交叉之方向上形成有曲面之方式成為片材本體11之至少一部分被彎折之狀態。於本揭示中,將該狀態亦稱為「第2狀態」。例如,以沿著與微型針12之尖端之方向正交或大致正交之方向形成曲面之方式將片材本體11彎折。如圖2所示般,微型針片材10能夠自第1狀態S1轉 移至第2狀態S2,亦能夠自第2狀態S2返回至第1狀態S1。於圖2所示之第2狀態S2中,以沿著與微型針12之尖端之方向正交之方向形成有曲面之方式將片材本體11彎折。
於第1狀態S1下,各微型針12不自片材本體11之主面11a立起,而處於沿著主面11a倒伏之狀態。換言之,複數個微型針12各者之尖端朝向第2端14(第2側92)。或者,亦可謂各微型針12與片材本體11(主面11a)所成之角度為0°或大致0°。
第2狀態S2係藉由利用片材本體11之第1端13之移動而片材本體11被彎折而產生。例如,第2狀態S2藉由片材本體11彎折成銳角而產生。於該第2狀態S2中,位於片材本體11之經彎折之部分之至少一個微型針12自主面11a立起。於本揭示中,為了方便起見,將該被彎折之部分稱為「第1部分」。位於微型針片材10之第1部分之微型針12與主面11a所成之角度藉由該第1部分被彎折而變化。具體而言,該角度自0°或大致0°增加至更大之值(例如,10~90°之間之任意之值)。立起之微型針12施用於皮膚。於本揭示中,「微型針施用於皮膚」之表達係指至少微型針之尖端與皮膚之表面接觸。該表達進而可意指藉由該微型針而於皮膚產生細微之刺傷之情形。
當被彎折之第1部分返回原先之筆直之狀態時,位於第1部分之微型針12與主面11a所成之角度減小。亦即,微型針片材10自第2狀態S2返回至第1狀態S1。該角度可再次減小至0°或大致0°,亦可不返回至0°或大致0 °。
於本實施形態中,微型針12為三角形狀,但微型針之形狀不受任何限定。於圖1之例中,微型針12之大小及方向為均一,但該大小及方向之至少一者可不均一。於微型針12為三角形之情形下,其尖端之角度之下限例如可為10°或20°,該角度之上限例如可為150°或120°。微型針片材10中之微型針12之分佈可為均一亦可為不均一。例如,於沿著長度方向觀察微型針片材10之情形下,可以包含1個以上之微型針12之區域(針區域)與不包含微型針12之區域(間隙區域)交替地存在之方式,於片材本體11形成複數個微型針12。
微型針片材10之尺寸並無限定。具體而言,厚度之下限可為5μm、10μm、20μm、30μm、40μm、或50μm,厚度之上限可為1000μm、500μm、300μm、200μm、150μm、100μm、90μm、80μm、70μm、60μm、或50μm。該厚度亦為片材本體11之厚度,還為微型針12之厚度。因此,微型針片材10之厚度之下限可考量施用於皮膚之微型針12之強度而決定。又,該厚度之上限可考量片材本體11之屈曲性等而決定。微型針片材10之長度之下限可為0.1cm亦可為1cm,長度之上限可為50cm亦可為20cm。微型針片材10之寬度之下限可為0.1cm亦可為1cm,寬度之上限可為60cm亦可為30cm。微型針片材10之長度及寬度之下限可考量活性成分之投予量而決定。該長度及寬度之上限亦可考量生物體之大小而決定。
微型針12之高度之下限可為10μm、100μm、或200μm,該高度之上限可為10000μm亦可為1000μm還可為500μm。所謂微型針之高度係指自根部至尖端之長度。微型針12之密度之下限可為0.05根/cm2亦可為1根/cm2,該密度之上限可為10000根/cm2亦可為5000根/cm2。密度之下限可根據能夠投予1mg之活性成分之微型針12之根數及面積予以換算。密度之上限可藉由在考量微型針12之形狀之後之極限值而設定。
微型針片材10及微型針12之材料不受限定。於一例中,以可使微型針片材10具有如可將微型針片材10折返或追隨於皮膚之表面形狀之柔軟性之方式選擇材料。例如,可藉由不銹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乙烯醇(PVA)、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聚乳酸(PLA)、聚三葡萄糖、水溶性高分子、其他金屬、其他樹脂、可生物降解性材料、陶瓷、或生物體吸收性材料中任一者製作微型針片材10及微型針12。或者,可組合該等材料而製作微型針片材10及微型針12。
於本揭示中,所謂「微型針片材及微型針之材料」係指製作者為了製作微型針片材及微型針而特意使用之物質。於微型針片材及微型針之製造過程中,有可能非有意地混入未被選擇作為材料之物質(例如,微量之雜質),或未能將此種非意圖之物質完全地去除。本揭示之微型針片材及微型針亦包含除了含有製作者特意使用之材料以外,最終亦含有製作者非意圖之物質的微型針片材及微型針。
微型針12可藉由蝕刻而形成。若片材為金屬,可藉由利用藥液將該 片材部分地溶解而形成微型針12;若片材為非金屬,可藉由利用雷射將該片材部分地切割而形成微型針12。或者,亦可於金屬或非金屬之片材切出第1缺口,其次,以與該第1缺口相連之方式於該片材切出第2缺口,藉由如此之2階段之步序,而形成微型針12之尖端。在該等情形下,在微型針12之周圍會產生空隙。當然,亦可利用雷射加工及蝕刻以外之方法形成微型針12。總之,由於無需將微型針12預先自片材之主面11a立起,故可容易且低成本地製造微型針片材10。
施用於皮膚之活性成分之準備方法並無限定。例如,可預先使活性成分內包於微型針片材10本身(更具體而言為微型針12本身)。或者,亦可預先將活性成分塗佈於微型針片材10本身。或者,亦可在將微型針12施用於皮膚之前預先將活性成分塗佈於該皮膚上。或者,亦可在將微型針12施用於皮膚之後,將活性成分塗佈於該皮膚上,或將包含有活性成分之貼附劑貼於皮膚。若預先將活性成分塗抹於微型針片材10,則例如將特定之黏度之塗抹液儘量以均一之厚度塗佈於片材整體。由於微型針12之尖端朝向片材本體11之一端(亦即,由於微型針12沿著主面11a倒伏),故可容易地進行該均一之塗佈。塗抹可利用絲網印刷之原理來實施,亦可利用其他方法來實施。使活性成分內包於微型針片材10本身,例如在使用利用生物分解性之片材或水溶性高分子製作之片材情形下能進行。
微型針片材10可以主面11a被剝離襯墊保護之形態被提供。作為剝離襯墊之材料之例可舉出PET等塑膠。然而,該材料並無任何限定,例如亦可使用金屬或其他種類之樹脂等。在微型針片材10被剝離襯墊保護之情形 下,微型針片材10藉由膠帶或黏著劑等固定或暫時黏著於剝離襯墊之一個面。
各微型針12處於沿著片材本體11之主面11a倒伏之狀態直至被彎折為止。因此,在實際使用微型針片材10之前之階段,無微型針12與其他物體(例如使用者之皮膚或衣服等)碰觸或鉤掛之顧慮。其結果為,可確保微型針12之操作時之安全性。例如,使用者可安全地進行微型針片材10之存放、搬送、及即將使用前之準備。
[微型針片材之使用方法]
一面參照圖3及圖4,一面對於微型針片材10之使用方法進行說明。圖3係顯示微型針片材10之使用方法之一例之圖。圖4係顯示微型針12之立起之一例之圖。
於一例中,首先,未經彎折之微型針片材10置放於皮膚S上。於該階段,各個微型針12之側面與皮膚S接觸,但微型針12之尖端未與皮膚S接觸。接著,藉由片材本體11之第1端13被朝遠離皮膚S之方向拉引,而片材本體11之第1部分自第1側91被彎折。所謂「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自第1側被彎折」,係指較自第1部分較微型針12之尖端所位在之側(亦即第2側),先自微型針12之根部所位在之側(亦即第1側)被彎折。於一例中,片材本體11之第1部分自第1側91被彎折成銳角。所謂「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被彎折成銳角」係指以位於較第1部分更靠第1端13之側之片材本體之第1側部分、與位於較第1部分更靠第2端14之側之片材本體之第2側部分所成 之角度未達90°之方式將該第1部分彎折。例如,亦可以該角度成為0°或大致0°之方式,亦即以使片材本體11反轉之方式(換言之,將片材本體11彎折180°)將第1部分予以彎折。
藉由片材本體11之第1部分被彎折,而位於該第1部分之微型針12自主面11a立起,立起之微型針12施用於皮膚S。藉由立起之微型針12施用於皮膚S,而於皮膚S產生如孔般之細微之刺傷H。表示第1部分之彎折程度之曲率半徑並無限定,可考量片材本體11及微型針12之厚度、微型針12之高度等諸要素而以任意之基準進行設定。例如,曲率半徑可為250μm~1000μm之間之任意之值。
一面參照圖4,一面具體性地說明微型針12對於皮膚S之作用。在片材本體11之第1部分11b被彎折之階段,微型針12與主面11a所成之角度增加,此意指微型針12自主面11a立起。於該階段中,立起之微型針12之尖端12a自主面11a露出,所露出之尖端12a與皮膚S接觸。伴隨著第1端13之移動,該尖端12a沿著自第2側92往向第1側91之方向93一面在皮膚S上前進一面切削皮膚S。在第1端13進一步移動而第1部分11b再次成為筆直之階段,立起之微型針12與主面11a所成之角度減小,最終該角度成為0°或大致0°。亦即,該微型針12再次成為沿著主面11a倒伏之狀態。
當於第1部分11b中複數個微型針12沿著寬度方向(第2方向)排列成一行之情形下,藉由第1部分11b沿著該寬度方向(第2方向)被彎折,而該一行之2個以上之微型針12一次立起。此意指自該行之複數個微型針12選擇 之任意之第1微型針與位於與該第1微型針之相鄰之位置之第2微型針一次立起之情形。
於一例中,藉由片材本體11之第1端進一步被拉引,而片材本體11逐漸地自皮膚S不斷剝離。在此期間,藉由片材本體11之各個第1部分11b被彎折,而位於該第1部分11b之微型針12自主面立起。然後,藉由該立起之微型針12之尖端與皮膚S接觸且沿著方向93於該皮膚S上前進,而將該立起之微型針12施用於皮膚S。其結果為,於皮膚S上藉由複數個微型針12而產生如孔之複數個細微之刺傷H。
圖5係顯示用於確認微型針片材10之施用之使用人體皮膚之於試管內試驗之結果之照片。於該試驗中,使用PET製之微型針片材,且將微型針之長度及尖端角度分別設定為500μm、45°。將微型針片材彎折時之曲率半徑為300μm。於該試驗中,藉由在第1部分將片材本體180°彎折而將微型針自片材本體之主面立起。將經複數個微型針施用之人體皮膚藉由羅丹明(Rhodamine,玫瑰紅)進行染色,藉由拍攝該人體皮膚,而確認所形成之刺傷H。如自圖5明確般,藉由本揭示之微型針片材之使用方法而可將微型針有效地施用於皮膚。
[施作器之構造]
一面參照圖6及圖7一面對於施作器之一例進行說明。圖6係自下方觀察實施形態之施作器100之立體圖,圖7係自上方觀察該施作器100之立體圖。
施作器100係用於將微型針片材10及貼附劑20施用於皮膚之輔助器具。更具體而言,施作器100藉由微型針片材10於皮膚產生細微之刺傷,並於該部位施用貼附劑20。其結果為,貼附劑20所含之活性成分被經皮投予。
貼附劑20係用作泥罨敷劑、膠帶劑、含浸劑(例如絆創膏)、膜製劑等之製劑。於一例中,貼附劑20可藉由在片材狀之支持體之一個面之至少一部分或大致整體形成黏著劑層而獲得。支持體例如可藉由織布、編布、不織布、不織紙、或膜形成,可具有伸縮性。於一例中,以可使貼附劑20具有如可將貼附劑20折返或追隨於皮膚之表面形狀之柔軟性之方式選擇材料。黏著劑層包含任意之活性成分。所謂「黏著劑層包含活性成分」,為包含黏著劑層於其中含有活性成分之態樣、及活性成分附著於黏著劑層之作用面之態樣此兩者之概念。
施作器100包含安裝有微型針片材10之第1匣110、及安裝有貼附劑20之第2匣120。第2匣120於第1匣110之上重合。使第1匣110與第2匣120結合之手法並無限定,可採用任意之構造或手法。於本實施形態中,將第1匣110位在之側定義為施作器100之下側,將第2匣120位在之側定義為施作器100之上側。
第1匣110包含:平板狀之第1支持板111、安裝於該第1支持板111之環狀之第1膜112、及固定於該第1膜112之微型針片材10。被第1膜112覆 蓋之第1支持板111之兩端任一端均被倒圓,一端作為為了將微型針片材10施用於皮膚而將微型針片材10彎折之彎折部113發揮功能。第1膜112可繞第1支持板111旋轉。微型針片材10以各個微型針12之根部朝向彎折部113之側之方式固定於位於第1支持板111之下表面側之第1膜112之部分。
第2匣120包含:平板狀之第2支持板121、安裝於該第2支持板121之環狀之第2膜122、及安裝於該第2膜122之貼附劑20。被第2膜122覆蓋之第2支持板121之兩端均被倒圓,一端作為朝向經施用微型針12之皮膚供給貼附劑20之供給端123發揮功能。供給端123位於彎折部113之上。第2膜122可繞第2支持板121旋轉。貼附劑20之一部分暫時黏著於位於第2支持板121之上表面側之第2膜122之一部分,貼附劑20之其餘之部分不貼附於第2膜122而自供給端123露出於外側。
用於製作施作器100之材料並未被限定。例如,支持板之材料可為丙烯酸等之塑膠,亦可為金屬,亦可為其他種類之樹脂等,還可為該等之組合。膜之材料可為PET。為了易於將貼附劑20自第2膜122剝離,而可對第2膜122施以藉由矽、氟化聚烯烴等實施之脫模處理。
施作器100之尺寸可以任意之基準決定。例如,施作器100之寬度可根據微型針片材10及貼附劑20之寬度而決定。施作器100之高度及全長(沿著長度方向之長度)可考量施作器100之操作性、微型針片材10對於皮膚之施用範圍等諸要素而決定。彎折部113之形狀或曲率半徑可考量微型針12對於皮膚之施用而以任意之方針進行設計。
[施作器之使用方法]
圖8係顯示施作器100之使用方法之一例之圖,更具體而言,係顯示使用施作器100將微型針片材10及貼附劑20施用於皮膚之方法之一例之圖。
使用者以第1匣110位於較第2匣120更下方之方式將施作器100置放於皮膚S上,將自供給端123露出之貼附劑20之端部貼附於皮膚S。於該階段,各個微型針12之側面與皮膚S接觸,但該微型針12之尖端未與皮膚S接觸。
接著,使用者沿著與彎折部113及供給端123位在之側為相反之方向即移動方向94,在皮膚S上移動施作器100。藉由該操作,於第1匣110中,第1膜112以於彎折部113處自下朝上移動之方式進行旋轉(於圖8中,將該旋轉表述為順時針之移動)。藉由該旋轉而彎折部113朝微型針片材10靠近。另一方面,於第2匣120中,第2膜122以於供給端123處自上朝下移動之方式旋轉(於圖8中,將該旋轉表述為逆時針之移動)。藉由該旋轉,暫時黏著於第2膜122上之貼附劑20之一部分朝向供給端123前進。
當片材本體11之第1部分位於彎折部113上時,將該第1部分彎折成銳角(更具體而言,以使片材本體11反轉之方式將第1部分彎折),則位於該第1部分之微型針12自主面11a立起。將立起之微型針12如圖4所示般施用於皮膚S。當使用者持續移動施作器100時,自供給端123伸出之貼附劑20 會被貼附於經施用微型針12之區域P。使用者沿著移動方向94移動施作器100,直至微型針片材10整體轉移至第1支持板111之上側、且貼附劑20整體自供給端123被供給至皮膚S為止。其結果為,貼附劑20貼附於藉由複數個微型針12而產生之複數個細微之刺傷的區域P。
使用者可藉由沿著移動方向94移動施作器100之一道操作,而進行首先將微型針片材10施用於皮膚、其後將貼附劑20施用於該皮膚之一連串作業。使用者只要將施作器100移動所期望之距離,即可調整微型針片材10及貼附劑20之施用面積,從而投予所期望之量之活性成分。使用施作器100,任何人均能以同樣之方法將微型針片材10及貼附劑20施用於皮膚。此意味著可減少微型針片材10及貼附劑20對於皮膚施用之差異。
[效果]
如以上所說明般,本揭示之一態樣之微型針片材包含:片材本體,其具有主面;及至少一個微型針,其形成於片材本體,且為沿著主面倒伏之狀態。至少一個微型針各自具有:根部,其位於片材本體之第1側;及尖端,其朝向該第1側之相反側即片材本體之第2側。藉由將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自第1側彎折,則位於該第1部分之微型針自主面立起,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皮膚。
於如此之態樣中,微型針處於沿著片材本體之主面倒伏之狀態直至片材本體被彎折為止。此種情形意味著微型針之尖端不自該主面上突出直至微型針被施用於皮膚為止。因此,只要不將微型針片材施用於皮膚,則 無微型針與其他物體碰觸或鉤掛之顧慮。其結果為,可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之安全性。
此外,由於微型針自片材本體之主面立起而施用於皮膚,故可在不對微型針片材施加衝擊下將微型針施用於皮膚。此種情形能夠在不對被投予者造成恐怖感下投予活性成分。
於其他態樣之微型針片材中,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可彎折成銳角。如此般藉由將片材本體彎折而可將微型針更確實地自該片材本體之主面立起。
於其他態樣之微型針片材中,亦可藉由立起之微型針之尖端與皮膚接觸,與該皮膚接觸之該尖端沿著自第2側往向第1側之方向於該皮膚上前進,而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該皮膚。由於藉由微型針如此般移動而於皮膚產生細微之刺傷,故可經由該傷口將活性成分更有效地投予至生物體內。
於其他態樣之微型針片材中,亦可為在將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皮膚之後,該微型針再次成為沿著主面倒伏之狀態。由於微型針僅在施用於皮膚之階段自片材本體之主面立起,故不僅在微型針片材之使用前、而且在其使用後亦可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之安全性。
於其他態樣之微型針片材中,亦可在第1部分被彎折之前,位於該第 1部分之微型針之側面與皮膚接觸。藉由如此般定位第1部分,而可在將第1部分彎折時將微型針自片材本體之主面更確實地立起。
於其他態樣之微型針片材中,可行的是,片材本體為帶狀,至少一個微型針為複數個微型針,複數個微型針以於自第1側遍及第2側而延伸之片材本體之第1方向、及與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之各方向上排列成一行之方式形成。藉由於帶狀之片材本體將複數個微型針如此般規則性地配置,而可將複數個微型針有效地施用於皮膚。
於其他態樣之微型針片材中,可藉由沿著第2方向將第1部分彎折,而將位於第1部分之行之2行以上之微型針一次立起。藉由如此般將第1部分彎折,而可將複數個微型針有效地施用於皮膚。
本揭示之一態樣之施作器包含微型針片材、及用於將微型針片材彎折之彎折部。微型針片材包含:片材本體,其具有主面;及至少一個微型針,其形成於片材本體且為沿著主面倒伏之狀態。至少一個微型針各者具有:根部,其位於片材本體之第1側;及尖端,其朝向該第1側之相反側即片材本體之第2側。藉由彎折部將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自第1側彎折,而位於該第1部分之微型針自主面立起,而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皮膚。
於如此之態樣中,微型針處於沿著片材本體之主面倒伏之狀態直至片材本體被彎折為止。此種情形意味著微型針之尖端不自該主面上突出直至微型針被施用於皮膚為止。因此,只要不將微型針片材施用於皮膚,則 無微型針與其他物體碰觸或鉤掛之顧慮。其結果為,可確保微型針之操作時之安全性。
此外,由於微型針自片材本體之主面立起而施用於皮膚,故可在不對微型針片材施加衝擊下將微型針施用於皮膚。此種情形能夠在不對被投予者造成恐怖感下投予活性成分。
進而,藉由該施作器之利用,無論是誰均可以同樣之方法將微型針片材施用於皮膚,故可減少微型針片材對於皮膚施用之差異。
於其他態樣之施作器中,亦可包含:第1匣,其具有微型針片材及彎折部;以及第2匣,其對經施用微型針之皮膚供給貼附劑。於該情形下,使用者可藉由施作器而簡單地進行首先將微型針片材施用於皮膚、於其後將貼附劑施用於該皮膚之一系列之作業。
[變化例]
以上,基於該實施形態對本揭示詳細地進行了說明。然而,本揭示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本揭示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化。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帶狀之微型針片材10之長度方向為第1方向,寬度方向為第2方向,但帶狀之微型針片材之形狀與第1及第2方向之關係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為帶狀之微型針片材之寬度方向為第1方向,長度 方向為第2方向。微型針片材之形狀並不限定於帶狀。例如,該形狀可為長度及寬度大致相同之矩形,亦可為圓或橢圓,亦可為八角形等其他多角形,還可為更複雜之形狀。
微型針片材可與施作器一起使用,亦可在不使用施作器下施用於皮膚。
微型針片材亦可與包含電(離子電滲(iontophoresis))、壓力、磁場、超音波(sonophoresis)中之至少一者之其他經皮吸收促進技術併用。亦即,於其他態樣之微型針片材中,微型針片材可與其他經皮吸收促進技術併用,其他經皮吸收促進技術可包含電、壓力、磁場、及超音波中之至少一者。藉由將微型針片材與如該等之其他技術併用,而可進一步增加活性成分之投予量。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在將片材本體11之第1部分彎折之前將微型針片材10(片材本體11)置放於皮膚上。亦即,在將片材本體11之第1部分彎折之前各個微型針12之側面與皮膚接觸。然而,只要可將微型針片材彎折而將微型針立起,並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皮膚,則無需將微型針片材(片材本體)預先置放於皮膚上。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施作器100包含第1匣110及第2匣120。然而,施作器亦可不包含用於將微型針片材以外之片材構件施用於皮膚之構成。例如,可對於上述之施作器100施加省略第2匣120之變化。
若可將微型針片材彎折而將微型針立起,則施作器之形狀及構造不受任何限定。例如,施作器可形成如直線性之一根桿之形狀。或者,施作器亦可包含任意之機械性、電性、或電子性之構造或控制機構。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藉由施作器100之操作而彎折部113朝微型針片材10靠近,藉此片材本體11之第1部分位於彎折部113上。然而,用於使微型針片材位於施作器之彎折部上之結構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採用微型針片材朝彎折部靠近之構成。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施作器100具有將微型針片材10及貼附劑20施用於皮膚之功能。然而,與微型針片材一起使用之片材構件並不限定於貼附劑,其他任意種類之片材構件亦可與微型針片材一起使用。
[微型針、元件之使用方法]
無論是否使用施作器,可基於上述之說明對微型針片材之使用方法如以下所述般予以規定。
(項目1)
一種方法,其包含下述步驟,即:準備微型針片材之步驟,該微型針片材包含:片材本體,其具有主面;及至少一個微型針,其形成於該片材本體,且為沿著該主面倒伏之狀態;該至少一個微型針各自具有:根部,其位於該片材本體之第1側;及尖端,其朝向該第1側之相反側即該片材本體之第2側; 藉由將前述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自前述第1側彎折,則位於該第1部分之前述微型針自前述主面立起之步驟;及將前述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皮膚之步驟。
(項目2)
如項目1之方法,其中將前述第1部分彎折之步驟包含將前述第1部分彎折成銳角。
(項目3)
如項目1或2之方法,其中施用前述立起之微型針之步驟包含:將前述立起之微型針之前述尖端抵接於前述皮膚之步驟,及使與前述皮膚接觸之前述尖端於該皮膚上沿著自前述第2側朝向前述第1側之方向前進之步驟。
(項目4)
如項目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更包含在前述立起之微型針被施用於前述皮膚之後,使該微型針再次成為沿著前述主面倒伏之狀態之步驟。
(項目5)
如項目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更包含在將前述第1部分彎折之前,將位於該第1部分之前述微型針之側面抵接於前述皮膚之步驟。
(項目6)
如項目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前述片材本體為帶狀,前述至少一個微型針為複數個微型針,前述複數個微型針形成為,於自前述第1側延伸至前述第2側之前述片材本體之第1方向、及與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之各方向上排列成一行。
(項目7)
如項目6之方法,其中將前述第1部分彎折之步驟包含藉由沿著前述第2方向將前述第1部分彎折,而將位於前述第1部分之行之2行以上之微型針一次立起。
(項目8)
如項目1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更包含使用包含電性、壓力、磁場、及超音波中之至少一者之其他經皮吸收促進技術之步驟。
10:微型針片材
11a:主面
12:微型針
13:第1端
14:第2端
91:第1側
92:第2側
H:刺傷
S:皮膚

Claims (10)

  1. 一種微型針片材,其包含:片材本體,其具有主面;及至少一個微型針,其形成於前述片材本體,且為沿著前述主面倒伏之狀態;且前述至少一個微型針各自具有:根部,其位於前述片材本體之第1側;及尖端,其朝向該第1側之相反側即前述片材本體之第2側;在前述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彎折之前,位於該第1部分之前述微型針之側面與皮膚接觸;藉由將前述第1部分自前述第1側彎折,使位於該第1部分之前述微型針自前述主面立起,而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前述皮膚。
  2. 如請求項1之微型針片材,其中前述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彎折成銳角。
  3. 如請求項1之微型針片材,其中前述立起之微型針之前述尖端與前述皮膚接觸,且與該皮膚接觸之該尖端沿著自前述第2側朝向前述第1側之方向於該皮膚上前進,而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該皮膚。
  4. 如請求項2之微型針片材,其中前述立起之微型針之前述尖端與前述皮膚接觸,且與該皮膚接觸之 該尖端沿著自前述第2側朝向前述第1側之方向於該皮膚上前進,而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該皮膚。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微型針片材,其中在前述立起之微型針被施用於前述皮膚之後,該微型針再次成為沿著前述主面倒伏之狀態。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微型針片材,其中前述片材本體為帶狀,前述至少一個微型針為複數個微型針,前述複數個微型針形成為,於自前述第1側延伸至前述第2側之前述片材本體之第1方向、及與該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之各方向上排列成一行。
  7. 如請求項6之微型針片材,其中藉由沿著前述第2方向將前述第1部分彎折,而將位於前述第1部分之行之2行以上之微型針一次立起。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微型針片材,其中前述微型針片材可與其他經皮吸收促進技術併用,前述其他經皮吸收促進技術包含電性、壓力、磁場、及超音波中之至少一者。
  9. 一種施作器,其包含:微型針片材;及彎折部,其用於將前述微型針片材彎折;且前述微型針片材包含:片材本體,其具有主面;及至少一個微型針,其形成於前述片材本體,且為沿著前述主面倒伏之狀態;前述至少一個微型針各自具有:根部,其位於前述片材本體之第1側;及尖端,其朝向該第1側之相反側即前述片材本體之第2側;在前述片材本體之第1部分彎折之前,位於該第1部分之前述微型針之側面與皮膚接觸;藉由前述彎折部將前述第1部分自前述第1側彎折,使位於該第1部分之前述微型針自前述主面立起,而將該立起之微型針施用於前述皮膚。
  10. 如請求項9之施作器,其包含:第1匣,其具有前述微型針片材、及前述彎折部;以及第2匣,其對經施用前述微型針之前述皮膚供給貼附劑。
TW109132555A 2019-10-08 2020-09-21 微型針片材及施作器 TWI7876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5066 2019-10-08
JP2019-185066 2019-10-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8245A TW202128245A (zh) 2021-08-01
TWI787652B true TWI787652B (zh) 2022-12-21

Family

ID=75437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2555A TWI787652B (zh) 2019-10-08 2020-09-21 微型針片材及施作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043061A4 (zh)
JP (1) JP7082712B2 (zh)
KR (1) KR20220054881A (zh)
CN (1) CN114555065A (zh)
TW (1) TWI787652B (zh)
WO (1) WO20210705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9053B (zh) * 2022-05-20 2023-01-06 优微(珠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平面微针、微针贴和立形及制造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3959A1 (ja) * 2013-09-06 2015-03-12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TW201545781A (zh) * 2014-02-27 2015-12-16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微型針貼布
CN106999702A (zh) * 2014-12-05 2017-08-01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微针装置系统
US20190015652A1 (en) * 2012-06-12 2019-01-17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Microneedle she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45984A (ja) * 2005-06-14 2006-12-28 Nabtesco Corp 機能付与用シート
EP3011993B1 (en) * 2013-06-19 2019-10-02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Applicator
JP6799005B2 (ja) * 2015-12-15 2020-12-09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KR20170116737A (ko) * 2016-04-12 2017-10-20 주식회사 주빅 마이크로니들 부착을 위한 롤러형 어플리케이터
CN109475728B (zh) * 2016-09-01 2021-09-14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微针片材
WO2018116986A1 (ja) * 2016-12-20 2018-06-28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タ
WO2018116990A1 (ja) * 2016-12-20 2018-06-28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アプリケ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015652A1 (en) * 2012-06-12 2019-01-17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Inc. Microneedle sheet
WO2015033959A1 (ja) * 2013-09-06 2015-03-12 久光製薬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シート
TW201545781A (zh) * 2014-02-27 2015-12-16 Hisamitsu Pharmaceutical Co 微型針貼布
CN106999702A (zh) * 2014-12-05 2017-08-01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微针装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2712B2 (ja) 2022-06-08
CN114555065A (zh) 2022-05-27
JPWO2021070568A1 (ja) 2021-11-11
KR20220054881A (ko) 2022-05-03
EP4043061A1 (en) 2022-08-17
EP4043061A4 (en) 2023-12-06
TW202128245A (zh) 2021-08-01
WO2021070568A1 (ja) 2021-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015652A1 (en) Microneedle sheet
JP5966156B2 (ja) 剣山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のアプリケータデバイス
KR102135495B1 (ko) 마이크로 니들·시트
KR102234331B1 (ko) 마이크로 니들 시트
EP3042690B1 (en) Micro-needle sheet
TWI787652B (zh) 微型針片材及施作器
JP2017164191A (ja) 経皮投与デバイス
JP6038311B2 (ja) アプリケータ
JP6717207B2 (ja) 経皮投与デバイス
JP2020130544A (ja) 先端分離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JP2019025047A (ja) 経皮投与デバイ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