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636B - 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87636B TWI787636B TW109124891A TW109124891A TWI787636B TW I787636 B TWI787636 B TW I787636B TW 109124891 A TW109124891 A TW 109124891A TW 109124891 A TW109124891 A TW 109124891A TW I787636 B TWI787636 B TW I78763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arm
- electrical
- arm portion
- base end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16—Elastic
- G01R1/06727—Cantilever bea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16—Connectors, terminal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33—Geometry aspects
- G01R1/06738—Geometry aspects related to tip portio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11—Probe needles; Cantilever beams; "Bump" contacts; Replaceable probe pins
- G01R1/06716—Elastic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6—Measuring leads; Measuring probes
- G01R1/067—Measuring probes
- G01R1/073—Multiple prob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 G01R31/2889—Interfaces, e.g. between probe and tes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課題] 使流動於電性接觸件的電氣訊號之導通特性成為良好,可良好地進行被檢查體的電性檢查。
[解決手段] 本發明的電性接觸件,其特徵為,具備:安裝部、與安裝部相連而延伸的基端部、從基端部往長邊方向延伸的複數個臂部、與各臂部之前端部連結的連結部、與連結部相連地設置的台座部、以及在台座部之下端的接觸部,複數個臂部各自彈性地支撐與第1接觸對象接觸的接觸部,複數個臂部之中,在最靠近接觸部的接觸部最接近臂部之連結部側或基端部側設有彎曲部。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例如,可適用於在半導體晶圓上所形成之半導體積體電路等之電性檢查所使用的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
在半導體晶圓上所形成之各半導體積體電路(被檢查體)的電性檢查,是使用有將具有複數個探針(在以下亦稱為「電性接觸件」)的探針卡等之電性連接裝置安裝於測試頭的檢查裝置(Tester)。
在探針卡,以各探針的前端部從該探針卡的下面突出的方式,安裝有複數個探針,若被檢查體被探針卡按壓的話,各探針的前端部與被檢查體之對應的電極端子會電性接觸。然後,在檢查之際,來自檢查裝置的電氣訊號會透過各探針來供給至各被檢查體,且來自各被檢查體的訊號會透過各探針來被檢查裝置側接收,藉此進行各被檢查體的電性檢查。
近年來,伴隨著半導體積體電路的高密度化、高聚集化等,半導體積體電路之電極端子的短徑化、電極端子間之間隔的狹距化跟著進展。相對於此,為了對於短徑化及狹距化的電極端子確實地電性接觸,而使用有懸臂式探針。
例如,在專利文獻1,揭示有接觸件,其具備:安裝部、從該安裝部往左右方向延伸的兩根臂部、在兩根臂部的前端側將兩根臂予以連結的台座部,在台座部的下端具有與電極端子電性接觸的接觸部。兩根臂部的後端部被安裝部所支撐,在探針的接觸部與被檢查體的電極端子電性接觸之際,為了抑制接觸部與電極端子的接觸負重,兩根臂部是作為將接觸部予以彈性地支撐的部分來發揮功能。且,為了確實進行接觸部對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的定位,兩根臂部之中,較接近接觸部的臂部(在專利文獻1的圖1是下側臂部34)是形成為直線狀。
這種懸臂型探針,是使安裝部與接觸部在左右方向分離配置,並且在使探針的接觸部與被檢查體的電極端子電性接觸時,如上述般使臂部彈性地作用。因此,在接觸部與電極端子電性接觸時,探針之接觸部的位置,會以安裝部為中心來圓弧狀地移動,且在施加針測行程時,與電極端子接觸的探針之接觸部會在電極端子的表面上刮磨。此外,為了減少電極端子之表面的缺損等,有必要適當調整接觸部對電極端子的針壓(接觸時的壓力)。
以往,是微調整探針之臂的粗細(上下方向的長度)或彎曲方式等,來調整上述般之探針之接觸部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22941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但是,為了良好地進行被檢查體的電性檢查,並精度良好地檢查被檢查體,而要求著流動於探針之電氣訊號的導通特性為良好。於是,考慮到例如使探針之臂部的粗細(上下方向的長度)變粗,來降低電阻值,但若探針的臂部變粗的話,臂部的彈性變形(例如撓曲)會變困難,有著探針之接觸部的移動量或刮磨量增大之虞。
且,隨著探針的小型化之進展,還有著探針之臂部之左右方向的長度變短,探針之接觸部的移動量變得難以控制(調整)的課題。
因此,要求著流動於電性接觸件的電氣訊號之導通特性為良好,可良好地進行被檢查體之電性檢查的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該課題,第1本發明的電性接觸件,其特徵為,具備:安裝部、與安裝部相連而延伸的基端部、從基端部往長邊方向延伸的複數個臂部、與各臂部之前端部連結的連結部、與連結部相連地設置的台座部、以及在台座部之下端的接觸部,複數個臂部各自彈性地支撐與第1接觸對象接觸的前述接觸部,複數個臂部之中,在最靠近接觸部的接觸部最接近臂部之連結部側或基端部側設有彎曲部。
第2本發明的電性連接裝置,具備對第1接觸對象及第2接觸對象電性接觸的複數個電性接觸件,透過各電性接觸件來將第1接觸對象與第2接觸對象予以電性連接,其特徵為,複數個電性接觸件,為第1本發明的電性接觸件。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使流動於電性接觸件的電氣訊號之導通特性為良好,可良好地進行被檢查體的電性檢查。
(A)主要的實施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之主要的實施形態。
(A-1)實施形態的構造
(A-1-1)電性連接裝置
圖2,是表示該實施形態之電性連接裝置之構造的構造圖。在圖2,雖圖示出電性連接裝置1之主要的構成構件,但並不限定於該等構成構件,實際上還具有未圖示於圖2的構成構件。且,在以下,是注目於圖2中的上下方向來指稱「上」、「下」。
圖2中,該實施形態的電性連接裝置1,具備:平板狀的支撐構件44、被保持在支撐構件44之下面的平板狀之配線基板41、與配線基板41電性連接的電性連接單元42、安裝有與電性連接單元42電性連接並與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電性連接的複數個電性接觸件(以下亦稱為「探針」)3的探針基板43。
電性連接裝置1,在組裝支撐構件44、配線基板41、電性連接單元42、探針基板43等之際,是使用多數個固定構件(例如螺栓等之螺合構件等),但在圖2省略該等之固定構件的圖示。
電性連接裝置1,例如以形成在半導體晶圓上的半導體積體電路等作為被檢查體2,來進行被檢查體2的電性檢查。具體來說,將被檢查體2朝向探針基板43按壓,使探針基板43之各電性接觸件3的前端部與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電性接觸。而且,在檢查之際,來自未圖示之檢查裝置(tester)的電氣訊號透過各電性接觸件3來對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供給電氣訊號,進一步使來自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的電氣訊號透過各電性接觸件3傳送至檢查裝置。如上述般,檢查裝置是藉由捕捉被檢查體2的電氣特性來進行被檢查體2的電性檢查。
檢查對象的被檢查體2是被載放在載台5的上面。載台5,可在水平方向的X軸方向、水平面上之對X軸方向垂直的Y軸方向、對水平面(X-Y平面)垂直的Z軸方向來調整位置,此外,可在繞Z軸的θ方向調整旋轉姿勢。在實施被檢查體2的電性檢查之際,使可往上下方向(Z軸方向)升降的載台移動,來使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電性接觸於探針基板43之各電性接觸件3的前端部,故電性連接裝置1之探針基板43的下面與載台5上的被檢查體2是相對接近地移動。
[支撐構件]
支撐構件44,是抑制配線基板41之變形(例如撓曲等)者。例如,在探針基板43安裝有多數個電性接觸件3,故安裝在配線基板41側的探針基板43的重量會變大。且,在進行被檢查體2的電性檢查之際,載台5上的被檢查體2是被按壓至探針基板43,藉此使探針20的前端部與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電性接觸。如上述般,在電性檢查之際,從下往上推起的反作用力(接觸負重)會作用,而亦對配線基板41施加較大的負重,故會使配線基板41變形(例如撓曲等)。支撐構件44,是作為抑制這種配線基板14之變形(例如撓曲等)的構件來發揮功能。
[配線基板]
配線基板41,例如是由聚乙烯等之樹脂材料所形成者,例如是形成為大致圓形板狀的印刷基板等。在配線基板41之上面的周緣部,配置有與檢查裝置之測試頭(未圖示)電性連接的多數個電極端子(未圖示)。且,在配線基板41的下面,形成有未圖示的配線圖形,使配線圖形的連接端子與設在電性連接單元42的複數個連接件(未圖示)的上端部成為電性連接。
配線基板41可採用各種構造,但例如可採用以下般的構造。例如,在配線基板41的上面,形成有與測試頭電性連接的電極端子,在配線基板41的下面,形成有與電性連接單元42的各連接件電性連接的配線圖形,此外,在配線基板41的內部形成有配線電路。配線基板41之下面的配線圖形與配線基板41之上面的電極端子,是透過配線基板41內部的配線電路而成為可連接。於是,透過配線基板41內的配線電路,可在電性連接單元42的各連接件與測試頭之間使電氣訊號導通。又,在配線基板41的上面,亦配置有被檢查體2之電性檢查所必要的複數個電子零件。
[電性連接單元]
電性連接單元42,例如具有彈簧連接器(Pogo pin)等般的複數個連接件。在電性連接裝置1的組裝狀態,將各連接件的上端部電性連接於配線基板41之下面之配線圖形的連接端子,並將各連接件的下端部,連接於設在探針基板43之上面的墊片。電性接觸件3的前端部電性接觸於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故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通過電性接觸件3及連接件來與檢查裝置電性連接,而可進行檢查裝置所致之電性檢查。
[探針基板]
探針基板43,是具有複數個電性接觸件3的基板,形成為大致圓形或是多角形(例如16角形等)者。在電性連接裝置1安裝探針基板43之際,探針基板43,是藉由探針基板支撐部18來支撐其周緣部。組裝於探針基板43的電性接觸件3,例如,可使用懸臂型探針等,但並不限定於此。在探針基板43是組裝有:與被檢查體(半導體積體電路)2的數量或各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的數量等對應之數量的電性接觸件3。
探針基板43可採用各種構造,但在圖1僅示出其一例。例如,探針基板43,具有:例如由陶瓷板等所形成的基板構件431、在基板構件431之下面所形成的多層配線基板432。
在陶瓷基板亦即基板構件431的內部,形成有於板厚方向貫通的多數個導電路(未圖示)亦可。在基板構件431的上面形成有墊片,基板構件431內之導電路的一端,形成為與該基板構件431之上面之對應的配線圖形的連接端子連接。在基板構件431的下面,使基板構件431內之導電路的另一端,形成為與在多層配線基板432之上面所設置之連接端子連接。
多層配線基板432,例如是以由聚乙烯等之合成樹脂構件來形成之複數個多層基板所形成,在複數個多層基板之間形成有配線路(未圖示)亦可。多層配線基板432之配線路的一端,與基板構件431之導電路的另一端連接,多層配線基板432的另一端,連接於設在多層配線基板432之下面的探針區塊。在多層配線基板432之下面所設置的探針區塊,配置有複數個電性接觸件3,探針基板43之複數個電性接觸件3,透過電性連接單元42而與配線基板41之對應的連接端子電性連接。
(A-1-2)電性接觸件
圖1,表示該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之構造的構造圖。
圖1中,電性接觸件3,具有:安裝部31、基端部32、臂部33、連結部34、定位部35、台座部36、接觸部37。
電性接觸件3,是由板狀的導電性構件(例如金屬材料)所形成,在作為第1接觸對象的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作為第2接觸對象的探針基板43之配線端子433(參照圖4等)之間導通電氣訊號。例如可藉由鍍敷加工等來形成電性接觸件3,電性接觸件3作為全體是以相同厚度或相同程度的厚度來形成。
電性接觸件3的尺寸,是因應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的大小或電極端子51間的間隔等來決定,故沒有特別限定,例如電性接觸件3之左右方向的尺寸(長度)可為數mm左右。
電性接觸件3是懸臂型接觸件,其在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與接觸部37電性接觸之際,從電極端子51側朝向接觸部37側作用有接觸負重,藉此使與基端部32側連結的臂部33彈性變形,而使臂部33彈性地支撐接觸部37。藉此,可一邊抑制接觸部37與電極端子51的接觸負重,一邊使接觸部37電極端子51確實地電性接觸。
[安裝部]
安裝部31,是安裝在探針基板43之下面的部分,且與探針基板43的配線端子433電性接觸。在圖1,雖舉例出安裝部31為矩形形狀的情況,但因應電性接觸件3對探針基板43的安裝方法,來改變安裝部31的形狀亦可,例如在安裝部31設置一個或複數個孔部等,來設置對探針基板43之安裝所必要的要件亦可。安裝部31的下方,是與基端部32形成一體。
[基端部]
基端部32,是從安裝部31的下方部往下方向延伸的部分。基端部32,是與臂部33的後端部(在圖1為臂部33的右側端部)連結,且將彈性變形的臂部33予以支撐的部分。又,在圖1,基端部32從安裝部31的下方部往右斜下方向延伸。這是因為伴隨著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的短徑化或電極端子51間的狹距化等,彈性之臂部33的左右方向長度會變短,使得臂部33被撓曲,或難以控制接觸部37的移動量。於是,對於安裝部31,使基端部32往右斜下方向稍微延長,藉此可某種程度確保臂部33的左右方向長度,故可使臂部33的彈性有效地作用,可控制接觸部37的移動量。
[臂部]
臂部33,是彈性地支撐接觸部37的部分。且,臂部33,是調整接觸部37之移動量或刮磨量的部分。在圖1,臂部33,是舉例出具有第1臂部61與第2臂部62的情況。且,舉例出第1臂部61與第2臂部62之上下方向的長度為相同的情況。換言之,舉例出臂部33是由兩根臂部所構成的情況。
第1臂部61與第2臂部62,是在上下方向空出間隔來設置。第1臂部61與第2臂部62的後端部(圖1之右側的端部),是與基端部32連結成一體,第1臂部61與第2臂部62的前端部(圖1之左側的端部),是與連結部34連結成一體。
第1臂部61,是兩根臂部之中,設在接觸部37側(亦即被檢查體2側)的構件。第1臂部61,是複數個臂部之中,設置成最靠近接觸部37的構件。以下,將第1臂部61稱為接觸部最接近臂部,或是最下部臂部等。
往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臂部61,具有:從基端部32朝向左方向延伸成直線狀的直線部612、從直線部612朝向左斜上方向彎曲的彎曲部611。在圖1之例,彎曲部611,是彎曲成向下凸出的部分。
第1臂部61的直線部612,具有確保接觸部37對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定位的功能。且,接觸部37與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接觸之際,於第1臂部61作用有向上的負重,在第1臂部61作用有應力。特別是,連結於基端部32的直線部612,是從接觸部37分離,故作用有較大的應力。
第1臂部61的彎曲部611,具有:在接觸部37與電極端子51電性接觸之際,調整接觸部37的移動量、刮磨量、及針壓等的功能。
以往,在具有複數個臂部的懸臂型探針,為了確實進行接觸部37的定位,最靠近接觸部37側的臂部是遍及左右方向的全域來形成直線狀,但本實施形態的第1臂部61,具有使靠接觸部37之連結部34側的一部分彎曲的彎曲部611。藉此,使第1臂部61具有調整接觸部37之移動量、刮磨量、及針壓等的功能。又,第1臂部61之彎曲部611之設定方法之詳細的說明待留後述。
第2臂部62,是設在安裝部31側的構件。在該實施形態,第2臂部62,是最靠近接觸部37之第1臂部61(接觸部最接近臂部、最下部臂部)以外的構件。
又,在該實施形態,為了容易說明,第2臂部62是成為遍及左右方向之全域之直線狀的構件,但第2臂部62亦可具有被彎曲的部分。例如,在第2臂部62與基端部32連結的部分、第2臂部62的中央部分、第2臂部62與連結部34連結的部分等,將該彎曲部分於各種位置設置一處或複數處亦可。如上述般,於第2臂部62具有彎曲部分,而亦可發揮出調整接觸部37之移動量、刮磨量、及針壓等的功能。換言之,除了第1臂部61的彎曲部611以外,也使第2臂部62具有彎曲部分,藉此有著接觸部37之移動量、刮磨量、及針壓等之調整相關的相乘效果,但在該實施形態,為了容易說明,是使第2臂部62成為直線狀的構件。
[連結部]
連結部34,是與臂部33(亦即第1臂部61與第2臂部62)之前端部連結成一體的部分。連結部34,是於上下方向延伸的構件,是形成為大致矩形形狀的部分。
[定位部]
定位部35,是從連結部34的下方部連結成一體且朝向基端部32側(右方向)延伸的部分。定位部35的下面部351,於左右方向形成為直線狀。定位部35,是用來進行接觸部37對被檢查體2之電極端子51之定位的部分。特別是,使定位部35的下面部351,於左右方向形成為直線狀,故可確實進行接觸部37的定位。如上述般,第1臂部61,雖具有接觸部37的定位功能,但於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臂部61,在與連結部34連結處附近有著彎曲部611,故為了使接觸部37的定位更為確實,而具備定位部35,其具有於左右方向形成為直線狀的下面部351。
且,在定位部35的前端部(圖1的左端部),設有形成圓弧狀的位置確認部352,圓弧狀之最深的部分,是位在與設在台座部36之下部的接觸部37之位置對應的位置。藉此,可一邊確認接觸部37的位置,一邊對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使接觸部37電性接觸。
[台座部、接觸部]
台座部36,是從定位部35的下方部往下方向延伸的部分。接觸部37,是設在台座部36的下部,且與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電性接觸的部分。
[第1臂部之彎曲部的設定方法]
接著,參照圖式來說明第1臂部61之彎曲部611之設定方法的概念。
圖3,是表示以往之具有直線狀之臂部(接觸部最接近臂部)的電性接觸件9之構造的構造圖。圖3的虛線,是表示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與電性接觸件9的接觸部97電性接觸的狀態。
圖4,是表示使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3的接觸部37與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電性接觸之狀態的圖。
圖3所舉例之以往的電性接觸件9,基本上,具備與實施形態的電性接觸件3對應的構成要件,具有兩根臂部93(上部臂部931、下部臂部932)。下部臂部932,是從基端部92往左方向直線狀地延伸的構件,下部臂部932的左端部連結於連結部94。又,在圖3,省略與電性接觸件3之定位部35相當的構成要件。
如圖3所示般,在使電性接觸件9的接觸部97與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電性接觸時,作用有從電極端子51朝向接觸部97的負重。如此一來,直線狀的上部臂部931是以基端部92為中心以描繪圓弧的方式來支撐接觸部97,故例如接觸部97是於圖3中的箭頭方向移動。且,例如在施以針測行程時,接觸部97會在電極端子51的表面上刮磨。如上述般,接觸部97的移動量或刮磨量變大的話,有時會無法確保接觸部97與電極端子51的電性接觸。
對此,如圖4所舉例般,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3的第1臂部61,具有往下凸出的彎曲部611,故若接觸部37與電極端子51接觸的話,會在接觸部37對電極端子51的移動方向(例如圖4的情況為左方向)的反方向施加負重,使接觸部37的移動量減少。換言之,第1臂部61具有彎曲部611,藉此拉起接觸部37,使接觸部37往上方向移動,故移動量減少。當然,在施以針測行程時也一樣,亦減少接觸部37的刮磨量。且,第1臂部61具有彎曲部611,故抑制對電極端子51的針壓。
此外,即使為了使在電性接觸件3流動之電氣訊號的導通特性成為良好,而使第1臂部61及/或第2臂部62的粗細(上下方向的長度;在以下亦稱為「臂寬」)變粗,亦可藉由第1臂部61的彎曲部611來調整接觸部37的移動量或刮磨量。換言之,調整第1臂部61之前端側彎曲之彎曲的程度、臂部33(第1臂部61及/或第2臂部62)的粗細,藉此可兼具謀求接觸部37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等之調整、電氣訊號的導電特性之調整。
圖5,是說明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3之第1臂部61之彎曲部611之設定方法之概念的說明圖。
圖5中,將直線部612與彎曲部611之邊界面的中點(虛擬點)定為「O點」。且,通過O點,將直線部612的軸方向定為「X軸」,在板狀之電性接觸件3的板面上(平面上),通過O點,將對X軸呈垂直方向的直線定為「Y軸」。
在設計電性接觸件3之際,考慮到接觸部37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或是電氣訊號的導通特性等,來決定(設計)第1臂部61之彎曲部611的彎曲形狀是非常困難。這是因為,為了使電氣訊號的導通特性成為良好,期望使臂部33(第1臂部61及/或第2臂部62)的粗細變粗來減少電阻值,但使接觸部37之移動量、刮磨量減少的程度會變小,或是使臂部33變粗的話針壓會變得比目標值更大,故難以找出彎曲部611之最佳的圓弧半徑(彎曲的程度)。臂部33的粗細與彎曲部611的圓弧半徑是並行地設計,故難以使粗細與圓弧半徑最佳化。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是以點O為基準,以第1臂部61與連結部34之邊界面的中點為P點,將從O點到P點之X軸方向的距離(亦稱為x距離或x座標值)、從點O到點P之Y軸方向的距離(亦稱為y距離或y座標值)之組合的(x、y)予以變更,藉此求出彎曲部611的圓弧半徑(彎曲的程度)。
且,第1臂部61的粗細(臂寬),是一邊改變其粗細,一邊針對每個第1臂部61的粗細適當設計(x、y),而導出第1臂部61之粗細與彎曲部611圓弧半徑的最佳值。又,接觸部37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電阻值等,亦會被第2臂部62之臂寬的大小給影響。於是,不只是第1臂部61的臂寬,連第2臂部62的臂寬都規定之後,才變更第1臂部61之臂寬的大小亦可。在此,第2臂部62的臂幅是舉例固定值的情況。
更具體來說,將於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臂部61之全域的臂寬(上下方向的長度)定為「a1」。然後,例如,將點P之(x、y)的組合定為(x1、y1),基於將點O與點P連結之彎曲的曲線來設計彎曲部611,並求出該情況之接觸部37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電阻值等之理論值或實測值。且,針對點P之(x、y)的組合,是如(x1、y2)、(x1、y3)、…、或是、(x2、y1)、(x2、y2)、(x2、y3)、…(x3、y1)、(x3、y2)、…等般,一邊變更x座標值(x距離)與y座標值(y距離)的組合,一邊求出該等接觸部37之移動量、刮磨量、針壓、電阻值等之理論值或實測值。
接著,將臂寬變更為「a2」,與上述方法同樣地變更點P之(x、y)的組合,並求出接觸部37之移動量、刮磨量、針壓、電阻值等之理論值或實測值。
如上述般依序實施下去,來慢慢調整彎曲部611之彎曲的程度(亦即距離點P之x距離與y距離的組合)與第1臂部61的粗細。
如上述般,一邊變更第1臂部61的粗細(臂寬)一邊針對第1臂部61的每個粗細來變更點P之(x、y)的組合,藉此可容易設計第1臂部61的彎曲部611,可一邊調整接觸部37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一邊調整電阻值。
且,在上述之例,雖舉例出第1臂部61之全域的臂寬為固定的情況,但依照於左右方向延伸之第1臂部61的位置來使臂寬成為不同者亦可。
例如,對第1臂部61施加負重的情況,認為是第1臂部61之中,在接近基端部32的位置(第1臂部61的後端部)應力成為最大。於是,將第1臂部61之後端部的臂寬設計成比較大,將第1臂部61之前端部的臂寬設計成比較小亦可。如此一來,可將作用有較大負重之第1臂部61的後端部予以補強。特別是,在彎曲部611的x距離變大時,在第1臂部61與基端部32之連結的部分附近作用有較大的負重,故可有效補強第1臂部61的基端部32。
(A-2)變形實施形態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雖舉例出臂部33由兩根臂部來構成的情況,但臂部33亦可為三根以上。
圖6,是表示變形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3A之構造的構造圖。圖7,是表示使變形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3A的接觸部37與被檢查體2的電極端子51電性接觸之狀態的圖。
圖6及圖7所舉例之電性接觸件3A的臂部33A,是表示出具有第1臂部61、第2臂部62、第3臂部63的情況。
又,在圖6,第2臂部62及第3臂部63,是遍及左右方向全域之直線狀的構件,但第2臂部62及第3臂部63,亦可在往左右方向延伸的任何位置設置彎曲的部分。
圖6及圖7中,第1臂部61,是接觸部最接近臂部。第1臂部61,具有:與基端部32連結成一體而往左方向延伸成直線狀的直線部612、從直線部612朝向左斜上方向彎曲成向下凸出的彎曲部611。
該情況也是如圖7所示般,第1臂部61具有彎曲部611,故若接觸部37與電極端子51接觸的話,會在接觸部37對電極端子51的移動方向的相反方向施加負重,使接觸部37的移動量減少。其結果,拉起接觸部37,使接觸部37往上方向移動,故移動量減少。在施以針測行程時也一樣,亦減少接觸部37的刮磨量。且,第1臂部61具有彎曲部611,故抑制對電極端子51的針壓。
且,第1臂部61之彎曲部611的設計方法,與上述之設計方法同樣地(參照圖5),以點O為基準,以第1臂部61與連結部34之邊界面的中點為點P,將點P之x距離與y距離之組合(x、y)予以變更,藉此求出彎曲部611的圓弧半徑(彎曲的程度)。藉此,臂部33A,即使是增加至三根或是三根以上的情況,亦可針對每種第1臂部61的粗細,調整點P之(x、y)的組合。因此,可容易設計第1臂部61的彎曲部611,可一邊調整接觸部37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一邊調整電阻值。
(A-3)實施形態的效果
如以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板狀的電性接觸件從基端部往左右方向具有複數個臂部,該等複數個臂部之中,在位於與被檢查體之電極端子電性接觸的接觸部側的接觸部最接近臂部設有彎曲部,藉此可調整(控制)接觸部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於是,可使複數個臂部的臂寬變大來降低電阻值,並調整接觸部的移動量、刮磨量、針壓。
且,根據本實施形態,接觸部最接近臂部中,以直線部與彎曲部之邊界為基準點,調整距離該基準點的x距離與y距離,藉此可容易設計彎曲部的圓弧。
(B)其他實施形態
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言及各種變形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亦可適用於以下的變形實施形態。
(B-1)在上述的實施形態,舉例出第1臂部61的基端部32側為直線部612,接觸部37側為彎曲部611的情況。
但是,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圖8所示般,第1臂部(接觸部最接近臂部)61B的基端部32側為彎曲部611B,接觸部37側為直線部612B亦可。
該情況也一樣,在第1臂部61B的基端部32側設置彎曲部611,藉此在接觸部37與電極端子51接觸之際,會在接觸部37對電極端子51的移動方向的相反方向施加負重,而可調整接觸部37的移動量、刮磨量、對電極端子51的針壓。
3,3A,3B:電性接觸件
31:安裝部
32:基端部
33,33A,33B:臂部
61,61B:第1臂部
611,611:彎曲部
612,612B:直線部
62:第2臂部
34:連結部
35:定位部
351:下面部
352:位置確認部
36:台座部
37:接觸部
1:電性連接裝置
41:配線基板
42:電性連接單元
43:探針基板
431:基板構件
432:多層配線基板
44:支撐構件
2:被檢查體
51:電極端子
[圖1] 表示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之構造的構造圖。
[圖2] 表示實施形態之電性連接裝置之構造的構造圖。
[圖3] 表示以往之具有直線狀之臂部的電性接觸件之構造的構造圖。
[圖4] 表示使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的接觸部與被檢查體的電極端子電性接觸之狀態的圖。
[圖5] 說明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之第1臂部之彎曲部之設定方法之概念的說明圖。
[圖6] 表示變形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之構造的構造圖(其一)。
[圖7] 表示使變形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的接觸部與被檢查體的電極端子電性接觸之狀態的圖。
[圖8] 表示變形實施形態之電性接觸件之構造的構造圖(其二)。
3:電性接觸件
31:安裝部
32:基端部
33:臂部
34:連結部
35:定位部
36:台座部
37:接觸部
61:第1臂部
62:第2臂部
351:下面部
352:位置確認部
611:彎曲部
612:直線部
Claims (5)
- 一種電性接觸件,其特徵為,具備:安裝部、與前述安裝部相連而延伸的基端部、從前述基端部往長邊方向延伸的複數個臂部、與各臂部之前端部連結的連結部、與前述連結部相連地設置的台座部、以及在台座部之下端的接觸部,前述複數個臂部各自彈性地支撐與第1接觸對象接觸的前述接觸部,前述複數個臂部之中,在最靠近前述接觸部的接觸部最接近臂部,具有:被前述基端部給支撐且於長邊方向延伸成直線狀的直線部;以及彎曲部,其與前述直線部一體地連續形成,且設在前述直線部與前述連結部之間,抑制與前述第1接觸對象接觸之前述接觸部的移動量。
-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性接觸件,其中,基於從前述接觸部最接近臂部之前述彎曲部與前述直線部之邊界的基準點起算之長邊方向的第1距離、在該電性接觸件之本體面上從前述基準點起算之對長邊方向垂直之方向的第2距離,來形成前述彎曲部的彎曲形狀。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性接觸件,其中,在前述台座部設有前述接觸部的定位部,該定位部是在前述接觸部與前述接觸部最接近臂部之間,具有與延伸成直線狀的前述直線部平行的面。
- 如請求項3所述之電性接觸件,其中,在前述台座部設有位置確認部,該位置確認部是在與前述定位部對向的位置確認前述接觸部的位置。
- 一種電性連接裝置,具備對第1接觸對象及第2接觸對象電性接觸的複數個電性接觸件,透過前述各電性接觸件來將前述第1接觸對象與前述第2接觸對象予以電性連接,其特徵為,前述複數個電性接觸件,為請求項1~4任一者所述之電性接觸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47759 | 2019-08-09 | ||
JP2019147759A JP7353859B2 (ja) | 2019-08-09 | 2019-08-09 |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19040A TW202119040A (zh) | 2021-05-16 |
TWI787636B true TWI787636B (zh) | 2022-12-21 |
Family
ID=74358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4891A TWI787636B (zh) | 2019-08-09 | 2020-07-23 | 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372022B2 (zh) |
JP (1) | JP7353859B2 (zh) |
KR (1) | KR102424122B1 (zh) |
CN (1) | CN112345802A (zh) |
SG (1) | SG10202006953QA (zh) |
TW (1) | TWI78763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1646397S (zh) * | 2019-05-21 | 2019-11-25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624815A (en) * | 2005-01-14 | 2006-07-16 | Nihon Micronics Kk | Electrical contact testing probe |
CN100343676C (zh) * | 2003-05-13 | 2007-10-17 |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通电试验用探针 |
US20080197869A1 (en) * | 2007-02-19 | 2008-08-21 |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
US20090009201A1 (en) * | 2006-03-15 | 2009-01-08 |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 Probe for Electrical Test and Probe Assembly |
US20090230982A1 (en) * | 2008-03-11 | 2009-09-17 |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 Contact for electrical test,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using i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contact |
JP2009229410A (ja) * | 2008-03-25 | 2009-10-08 | Micronics Japan Co Ltd | 電気試験用接触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072706A (ja) * | 2011-09-27 | 2013-04-22 | Micronics Japan Co Ltd | 同一箇所から分離可能なカンチレバー型プローブ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9780B2 (ja) * | 1991-02-19 | 1995-11-22 |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におけるコンタクト |
JP2004340617A (ja) | 2003-05-13 | 2004-12-02 | Micronics Japan Co Ltd | 通電試験用電気的接続装置 |
JP2004340654A (ja) * | 2003-05-14 | 2004-12-02 | Micronics Japan Co Ltd | 通電試験用プローブ |
JP4571511B2 (ja) | 2005-01-07 | 2010-10-27 |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 通電試験用プローブ |
JP4571007B2 (ja) * | 2005-04-22 | 2010-10-27 |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 通電試験用プローブ |
JP2007113946A (ja) * | 2005-10-18 | 2007-05-10 | Micronics Japan Co Ltd | 通電試験用プローブ |
TW200815763A (en) * | 2006-09-26 | 2008-04-01 | Nihon Micronics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ical test probe and electrical test probe assembly |
JP5113392B2 (ja) | 2007-01-22 | 2013-01-09 |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 プローブ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的接続装置 |
JP5046909B2 (ja) * | 2007-12-21 | 2012-10-10 |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 電気試験用接触子、これを用いる電気的接続装置、及び接触子の製造方法 |
KR100947862B1 (ko) | 2008-06-30 | 2010-03-18 | 한국기계연구원 | 힌지 구조를 갖는 캔틸레버형 미세 접촉 프로브 |
KR101019554B1 (ko) | 2008-11-18 | 2011-03-08 | 주식회사 코디에스 | 프로브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JP2011215069A (ja) * | 2010-04-01 | 2011-10-27 | Tokyo Electron Ltd | プローブ |
JP5886694B2 (ja) * | 2012-06-14 | 2016-03-16 |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 カンチレバー型プローブとそれを備えるプローブカード又はプローブユニット |
JP5968158B2 (ja) * | 2012-08-10 | 2016-08-10 | 株式会社日本マイクロニクス | コンタクトプローブ及びプローブカード |
CN204441545U (zh) * | 2015-01-07 | 2015-07-01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EP3051562B1 (en) * | 2015-01-30 | 2018-12-26 | Tyco Electronics Austria GmbH | Spring Member for an Electric Switching Device such as a Cradle Relay |
JP6584816B2 (ja) | 2015-04-20 | 2019-10-02 |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 プローブ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ーブユニット製造方法 |
JP6378642B2 (ja) * | 2015-04-23 | 2018-08-22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CN111033273B (zh) * | 2018-01-11 | 2022-04-26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探针、检查工具、检查单元和检查装置 |
-
2019
- 2019-08-09 JP JP2019147759A patent/JP7353859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21 SG SG10202006953QA patent/SG10202006953QA/en unknown
- 2020-07-23 TW TW109124891A patent/TWI787636B/zh active
- 2020-07-28 US US16/940,760 patent/US11372022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30 KR KR1020200095082A patent/KR10242412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20-08-07 CN CN202010787369.7A patent/CN11234580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3676C (zh) * | 2003-05-13 | 2007-10-17 | 日本麦可罗尼克斯股份有限公司 | 通电试验用探针 |
TW200624815A (en) * | 2005-01-14 | 2006-07-16 | Nihon Micronics Kk | Electrical contact testing probe |
US20090009201A1 (en) * | 2006-03-15 | 2009-01-08 |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 Probe for Electrical Test and Probe Assembly |
US20080197869A1 (en) * | 2007-02-19 | 2008-08-21 |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
US20090230982A1 (en) * | 2008-03-11 | 2009-09-17 | Kabushiki Kaisha Nihon Micronics | Contact for electrical test, electrical connecting apparatus using i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contact |
JP2009229410A (ja) * | 2008-03-25 | 2009-10-08 | Micronics Japan Co Ltd | 電気試験用接触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3072706A (ja) * | 2011-09-27 | 2013-04-22 | Micronics Japan Co Ltd | 同一箇所から分離可能なカンチレバー型プローブ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41480A1 (en) | 2021-02-11 |
KR102424122B1 (ko) | 2022-07-22 |
CN112345802A (zh) | 2021-02-09 |
KR20210018086A (ko) | 2021-02-17 |
JP2021028602A (ja) | 2021-02-25 |
JP7353859B2 (ja) | 2023-10-02 |
SG10202006953QA (en) | 2021-03-30 |
US11372022B2 (en) | 2022-06-28 |
TW202119040A (zh) | 2021-05-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49660B (zh) | 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 | |
KR100975808B1 (ko) | 기판검사용 치구 | |
EP2216656A1 (en) | Probe device | |
TW202120932A (zh) | 電性接點,電性連接構造及電性連接裝置 | |
TWI787636B (zh) | 電性接觸件及電性連接裝置 | |
JP2015010980A (ja) | プローブ装置 | |
JP7292921B2 (ja) | 多ピン構造プローブ体及びプローブカード | |
JP7393873B2 (ja) |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プローブカード | |
JP5771614B2 (ja) |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アセンブリ | |
JP4886422B2 (ja) | 四端子測定用プローブ | |
KR102645618B1 (ko) | 전기적 접촉자 및 전기적 접속 장치 | |
JP2014071091A (ja) | プローブユニットおよび検査装置 | |
KR102182216B1 (ko) | 프로브 카드 | |
JP2023136695A (ja) |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 |
JP2023152418A (ja) | 電気的接触子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 |
JP2006023265A (ja) | 検査プローブ | |
TW202407352A (zh) | 電接觸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