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7080B -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 Google Patents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7080B
TWI787080B TW111104866A TW111104866A TWI787080B TW I787080 B TWI787080 B TW I787080B TW 111104866 A TW111104866 A TW 111104866A TW 111104866 A TW111104866 A TW 111104866A TW I787080 B TWI787080 B TW I7870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array
common source
source plat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48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33305A (zh
Inventor
丁榕泉
Original Assignee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48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708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7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708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3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330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基底、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多個第一位元線、第一共同源極板以及第一陣列穿孔接觸窗。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位於所述基底的第一平面區中。多個第一位元線,位於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與所述基底之間,且與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電性連接。第一共同源極板位於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上方,且與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電性連接。第一陣列穿孔接觸窗設置於所述第一平面區外的第一接觸區,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共同源極板。

Description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本發明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非揮發性記憶體元件(如,快閃記憶體)由於具有使存入的資料在斷電後也不會消失的優點,因此成為個人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所廣泛採用的一種記憶體元件。
目前業界較常使用的快閃記憶體陣列包括反或閘(NOR)快閃記憶體與反及閘(NAND)快閃記憶體。由於NAND快閃記憶體的結構是使各記憶胞串接在一起,其積集度與面積利用率較NOR快閃記憶體佳,已經廣泛地應用在多種電子產品中。此外,為了進一步地提升記憶體元件的積集度,發展出一種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然而,仍存在許多與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相關的挑戰。
本發明提供一種記憶體元件,可以減少分隔牆之尺寸,以減小分隔牆所佔用的晶片面積。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包括:基底、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多個第一位元線、第一共同源極板以及第一陣列穿孔接觸窗。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位於所述基底的第一平面區中。多個第一位元線,位於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與所述基底之間,且與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電性連接。第一共同源極板位於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上方,且與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電性連接。第一陣列穿孔接觸窗設置於所述第一平面區外的第一接觸區,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共同源極板。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包括基底、電路結構、閘極堆疊結構、多個通道柱、多個電荷儲存結構、多個位元線、共同源極板以及陣列穿孔接觸窗。基底包括平面區與接觸窗區。所述平面區包括多個記憶體陣列區。所述接觸窗區位於所述平面區之外,且與所述平面區相鄰。電路結構位於所述基底上。閘極堆疊結構位於在所述平面區的所述電路結構上方,其中所述閘極堆疊結構包括彼此交替堆疊的多個閘極層與多個絕緣層。多個通道柱延伸穿過所述閘極堆疊結構。多個電荷儲存結構位於所述多個閘極層與所述多個通道柱之間。多個位元線位於所述閘極堆疊結構下方,電性連接所述多個通道柱的底部與所述電路結構。共同源極板,位於所述閘極堆疊結構上方,且與位於所述多個記憶體陣列區的所述多個通道柱的多個頂面電性連接。陣列穿孔接觸窗設置於所述接觸窗區,電性連接所述共同源極板與所述電路結構。
基於上述,本發明實施例將位元線形成在閘極堆疊結構下方,將共同源極板形成在閘極堆疊結構上方,並將連接共同源極板的陣列穿孔接觸窗設置在記憶體陣列區之外,而不設置在分隔牆之中,因此,可以縮小分隔牆的尺寸,減小分隔牆所佔用的晶片面積。
圖1A至圖1C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多個平面區在各個階段的上視圖。圖2A至圖2C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個平面區之記憶體元件在各個階段的上視圖。圖3L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剖面示意圖。圖4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請參照圖1A與圖2A,記憶體元件100包括多個平面區P(例如P1~P4)。在一些實施例中,平面區P1、平面區P2、平面區P3、平面區P4又可分別稱為第一平面區、第二平面區、第三平面區以及第四平面區。每一平面區P包括多個記憶體陣列區A(例如A1~A8),如圖1A所示。每一個記憶體陣列區A上具有閘極堆疊結構GSK,如圖3L或圖4所示。每一平面區P(例如P1~P4)的閘極層(字元線)與解碼器XDEC(例如XDEC1~XDEC4)連接。記憶體元件100還包括輸入與輸出模組IO。
請參照圖2A,每一個記憶體陣列區A上的閘極堆疊結構GSK被分隔牆SLT分隔成多個區塊B(例如B1與B2),如圖2A所示。在圖2A中,以記憶體陣列區A1與A2中分別包括兩個區塊B1與B2來說明,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每一區塊B(例如B1)被選擇源極線切割牆(selective source line cut slit)SSLC分割成多個子區塊SB(例如SB1與SB2)。
在每一個子區塊SB中具有記憶體晶胞陣列MCA。記憶體晶胞陣列MCA由多個行與多個列的記憶體晶胞MC所組成。記憶體晶胞MC的通道柱VC延伸穿過閘極堆疊結構GSK。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L所示,通道柱VC垂直於基底10的表面10S,因此又可以稱之為垂直通道柱VC。
請參照圖1B與圖2B,本發明的實施例將連接對應的通道柱VC的第一端的位元線BL設置在閘極堆疊結構GSK以及通道柱VC的下方。每一平面區P(例如P1、P2、P3或P4)包括多個群組的位元線BL(例如BL1、BL2、BL3或BL4)。每一群組的位元線BL在Y方向延伸且在X方向排列。每一條位元線BL可以連接不同區塊B的通道柱VC的第一端(即末端)。如圖3L或圖4所示,位元線BL可以經由設置在閘極堆疊結構GSK下方的內連線結構30,與設置在內連線結構30下方的電路結構20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1C與圖2C,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將共同源極板CSL設置在通道柱VC的上方,並連接通道柱VC的第二端(即頂端)。在每一平面P中,共同源極板CSL的數量少於位元線BL的數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平面區P僅包括單一個共同源極板CSL,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此共同源極板CSL連續延伸覆蓋在記憶體陣列區A1~A8的閘極堆疊結構GSK上,且與記憶體陣列區A1~A8中的多個通道柱VC的第二端電性連接。每一平面區P,例如P1~P4的共同源極板CSL1~CSL4可以彼此分離。
請參照圖1C與圖2C,共同源極板CSL1~CSL4分別與閘極堆疊結構GSK下方的電路結構20(示於圖3L與圖4)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示於圖3L與圖4),共同源極板CSL1~CSL4分別是經由設置在其上方的內連線結構140、設置在每一平面區P(例如P1)之外的接觸窗區C(例如C1)的陣列穿孔接觸窗TAC(例如TAC1)以及內連線結構30電性連接電路結構20。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30又可稱為第一內連線結構;內連線結構140又可稱為第二內連線結構。
請參照圖1A,接觸窗區C(例如C1或C3)與每一平面區P(例如P1或P3)的第一個的記憶體陣列區A1相鄰,而未與平面區P(例如P1或P3)內的其他記憶體陣列區(例如A2至A7)相鄰。或者,接觸窗區C(例如C2或C4)位於平面區P(例如P1或P3)的最後一個的記憶體陣列區A8與相鄰的平面區P(例如P2或P4)的第一個的記憶體陣列區A1之間。
請參照圖2A,陣列穿孔接觸窗TAC(例如TAC1)延伸穿過位於接觸窗區C的絕緣堆疊結構SK1(如圖3L與圖4所示)。請參照圖4,接觸窗區C1的陣列穿孔接觸窗TAC1穿過絕緣堆疊結構SK1,接觸窗區C2的陣列穿孔接觸窗TAC2穿過絕緣堆疊結構SK2。絕緣堆疊結構SK1、SK2是由多個絕緣層102與多個間隔層104彼此交替堆疊而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堆疊結構SK1又可以稱為第一絕緣堆疊結構,絕緣堆疊結構SK2又可以稱為第二絕緣堆疊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窗區C1又可以稱為第一接觸窗,接觸窗區C2可以稱為第二接觸窗。
請參照圖4,在本發明的一例中,陣列穿孔接觸窗TAC(例如TAC1、TAC2)連接共同源極板CSL(例如CSL1、CSL2)。每一陣列穿孔接觸窗TAC(例如TAC1、TAC2)並未設置在每一平面區P(例如P1、P2)之內,而是設置在平面區P之外的接觸窗區C(例如C1、C2)的絕緣堆疊結構SK1或SK2中。分隔牆SLT中並未再設置連接共同源極板CSL(例如CSL1、CSL2)的陣列穿孔接觸窗TAC(例如TAC1、TAC2)。而且,位元線BL可以直接連接到下方的內連線結構30,因此,同樣地分隔牆SLT中並未再設置連接位元線BL(例如BL1、BL2)的陣列穿孔接觸窗TAC(例如TAC1、TAC2)。換言之,在平面區P(例如P1、P2)中相鄰的兩個記憶體陣列區A(例如A1、A2)之間未設置連接所述位元線BL的陣列穿孔接觸窗TAC(例如TAC1、TAC2),且在平面區P(例如P1、P2)中相鄰的兩個記憶體陣列區A(例如A1、A2)之間未設置連接共同源極板CSL的陣列穿孔接觸窗TAC(例如TAC1、TAC2)。分隔牆SLT中係填充絕緣材料,而無須再設置陣列穿孔接觸窗TAC,因此有效減少分隔牆SLT的寬度。
圖3A至圖3L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圖4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另一剖面圖。
請參照圖3A,提供基底10。基底10可為半導體基底,例如含矽基底。基底10包括第一區R1、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第一區R1位於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之間。第一區R1例如為第一平面區P1中最頂端的記憶體陣列區A1(示於圖1A)。第二區R2和第三區R3位於第一區R1兩側且與第一區R1相鄰。第二區R2例如為第一平面區P1內與最頂端的記憶體陣列區A1相鄰的記憶體陣列區A2(示於圖1A)。因此,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可分別稱為第一記憶體陣列區與第二記憶體陣列區。第三區R3例如為第一平面區P1中第一個的記憶體陣列區A1外圍的接觸窗區C1(示於圖1A)。
在第一區R1、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的基底10上形成電路結構2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區R1、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的電路結構20又可以分別稱為第一電路結構20、第二電路結構20與第三電路結構20。電路結構20可以包括主動元件或是被動元件。主動元件例如是電晶體、二極體等。被動元件例如是電容器、電感等。電晶體可以是N型金氧半(NMOS)電晶體、P型金氧半(PMOS)電晶體或是互補式金氧半元件(CMOS)。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結構20可以包括平面緩衝器(Plane-Buffer)。
在第一區R1、第二區R2與第三區R3的電路結構20上形成內連線結構30。內連線結構30可以包括多層介電層32以及形成在多層介電層32中的導體內連線33(例如33a、33b)。導體內連線33包括多個導體插塞(又稱介層窗)34與多個導線36等。至少一個介電層32分隔相鄰的導線36。導線36之間可藉由導體插塞34連接,且導線36可藉由導體插塞34連接到電路結構20。
請繼續參照圖3A,於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內連線結構30上形成多條位元線BL。這些位元線BL在Y方向延伸且X方向排列,如圖2B所示。多條位元線BL的形成方法包括在內連線結構30上形成導體材料層,例如摻雜的多晶矽。然後經由微影與蝕刻製程進行圖案化,以在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內連線結構30上形成多條位元線BL,並裸露出第三區R3的內連線結構30。位元線BL經由導體內連線33a與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電路結構20電性連接。記憶體陣列將形成在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內連線結構30的正上方。電路結構20例如是互補式金氧半元件(CMOS)形成在記憶體陣列下方。此種架構又可稱為互補式金氧半元件在記憶體陣列下方(CMOS-Under-Array,CUA)結構。
請參照圖3B,在基底10上方形成介電層42。介電層42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矽。然後經由微影與蝕刻製程在介電層42中先形成介層孔V3a,之後再經由另一微影與蝕刻製程在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介電層42中形成介層孔V3b。接著,在介電層42上形成導體材料,例如是鎢,並填入於介層孔V3b與介層孔V3a,之後,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是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以在介層孔V3b與介層孔V3a中分別形成介層窗43b與介層窗43a。之後,在介電層42上形成停止層44與介電層46。停止層44的材料例如是氮化矽。介電層46的材料例如氧化矽層。之後進行微影與蝕刻製程,以形成裸露出介層窗43b的介層孔V3c。接著,在介電層46上形成導體材料,例如是鎢,並填入於介層孔V3c,之後,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是進行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以在介層孔V3c中形成導體柱48。導體柱48經由介層窗43b與43a電性連接到位元線BL。
請參照圖3C,在基底10上方形成絕緣堆疊結構SK。絕緣堆疊結構SK包括交替的多個絕緣層102與多個間隔層104。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層102的材料包括氧化矽,而間隔層104的材料包括氮化矽。間隔層104可以做為犧牲層,其將在後續的製程中被部分移除或全部移除。然後,將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絕緣堆疊結構SK的交替的多個間隔層104與絕緣層102圖案化,以形成階梯結構(未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階梯結構可以經由多階段的圖案化製程來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圖案化製程可以包括微影、蝕刻與修整(trim)等製程。
請參照圖3D,在基底10上方形成介電層(未示出),以覆蓋階梯結構(未示出)。於絕緣堆疊結構SK上方形成絕緣頂蓋層103與停止層105。在一實施例中,絕緣頂蓋層103的材料包括氧化矽,停止層105例如是氮化矽。
請參照圖3D,進行圖案化製程,移除在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中的部分停止層105、部分絕緣頂蓋層103與部分絕緣堆疊結構SK,以形成穿過停止層105、絕緣頂蓋層103、與絕緣堆疊結構SK的一個或多個開口106。在一實施例中,開口106可具有大致垂直的側壁,如圖3D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開口106可具有略微傾斜的側壁(未示出)。在一實施例中,開口106又稱為垂直通道孔洞。在一實施例中,開口106可以經由單階段的微影與蝕刻製程來形成。在另一實施例中,開口106以多個階段的微影與蝕刻製程。
請參照圖3E,於開口106的側壁上形成電荷儲存結構108。電荷儲存結構108與停止層105、絕緣頂蓋層103、絕緣層102、間隔層104接觸。電荷儲存結構108可以包括穿隧層108 1、儲存層108 2與阻擋層(blocking layer)108 3。穿隧層108 1例如是氧化物。儲存層108 2例如是氮化物。阻擋層108 3例如是氧化物或是介電常數大於7的高介電常數的材料,例如氧化鋁(Al 2O 3)、氧化鉿(HfO 2)、氧化鑭(La 2O 5)、過渡金屬氧化物、鑭系元素氧化物或其組合。在一實施例中,電荷儲存結構108為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O)複合層。電荷儲存結構108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先形成氧化材料/氮化材料/氧化材料(ONO)複合材料,然後再對氧化物/氮化物/氧化物(ONO)複合層進行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來形成之。因此,電荷儲存結構108以間隙壁的形式形成於開口106的側壁上,且裸露出開口106的底面。
然後,請繼續參照圖3E,於電荷儲存結構108上形成通道柱VC。在一實施例中,通道柱VC的材料包括多晶矽。通道柱VC覆蓋電荷儲存結構108的側壁,並且延伸覆蓋在開口106的底面上。由於通道柱VC延伸的方向垂直於基底10的表面10S,因此又可以稱為垂直通道柱。
接著,請繼續參照圖3F,在基底10上方形成絕緣填充材料,並填入於開口106中。絕緣填充材料包括氧化矽。之後,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是以停止層105為研磨停止層,進行化學機械平坦化製程,以移除停止層105上的通道柱VC與絕緣填充材料。留在開口106之中的絕緣填充材料形成絕緣柱112。之後,再將停止層105移除。
然後,進行微影與蝕刻製程,以形成選擇源極線切割溝渠,再於選擇源極線切割溝渠之中填入絕緣材料,例如是氧化矽,以形成選擇源極線切割牆(selective source line cut slit)SSLC。選擇源極線切割牆SSLC從絕緣頂蓋層103的表面向下延伸至絕緣堆疊結構SK的頂部的數層絕緣層102與數層間隔層104。
請參照圖3G,對絕緣頂蓋層103與絕緣堆疊結構SK進行圖案化製程,以形成多個溝渠116。溝渠116在X方向上延伸,且在Z方向穿過絕緣頂蓋層103與絕緣堆疊結構SK。在一實施例中,溝渠116可具有大致垂直的側壁,如圖3G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溝渠116可具有略微傾斜的側壁(未示出)。溝渠116裸露出絕緣頂蓋層103、間隔層104、絕緣層102的側壁,並裸露出停止層44的頂面。多個溝渠116將絕緣堆疊結構SK區分成多個區塊B(例如B1與B2);而選擇源極線切割牆SSLC將每一區塊B分割成多個子區塊SB1與SB2。
之後,請參照圖3G至圖3I,進行取代製程,將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間隔層104取代為導體層126。首先,請參照圖3G,進行選擇性蝕刻製程,使蝕刻劑經由溝渠116蝕刻兩側的間隔層104。藉此,以移除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間隔層104,形成多個水平開口121。水平開口121裸露出在第一區R1的部分電荷儲存結構108、絕緣層102的上下表面以及絕緣頂蓋層103的側壁。選擇性蝕刻製程可以是等向性蝕刻,例如是濕式蝕刻製程。濕式蝕刻製程所採用的蝕刻劑例如是熱磷酸。藉由蝕刻時間模式的控制,第三區R3中距離溝渠116較遠之處的間隔層104可以被保留下來。
然後,請參照圖3H,於溝渠116以及水平開口121中形成導體層126。導體層126例如是包括阻障層122以及金屬層124。在一實施例中,阻障層122的材料包括鈦(Ti)、氮化鈦(TiN)、鉭(Ta)、氮化鉭(TaN)或其組合,而金屬層124的材料包括鎢(W)。在第三區R3且遠離第一區R1的部分的間隔層104未被取代為導體層126,且所留下來的間隔層104仍與絕緣層102彼此交替堆疊,稱為絕緣堆疊結構SK1。
其後,請參照圖3I,進行回蝕刻製程,以移除溝渠116之中的導體層126。留在水平開口121之中的導體層126可做為閘極層。在第一平面區P1的導體層126可做為閘極層126。這些閘極層126與絕緣層102彼此交替堆疊形成閘極堆疊結構GSK。之後,在基底10上以及溝渠116之中形成絕緣填充材料。然後,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平坦化製程,以移除絕緣頂蓋層103上的絕緣填充材料。留在溝渠116之中的絕緣填充材料形成分隔牆SLT。絕緣填充材料例如是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低介電常數之介電材料或其組合。
接著,請參照圖3J,在基底10上方形成硬罩幕層128,並進行微影與蝕刻製程,以在第三區R3的絕緣堆疊結構SK1中形成接觸窗孔OP。接觸窗孔OP從絕緣頂蓋層103延伸,穿過絕緣堆疊結構SK1,直至裸露出內連線結構30的內連線33b。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平面區P1的多個分隔牆SLT(例如第一區R1之中的分隔牆SLT、在第二區R2之中的分隔牆SLT以及在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之間的分隔牆SLT)之中並未形成接觸窗孔OP。
請參照圖3K,移除硬罩幕層128。接著,在基底10上方形成導體層130,以覆蓋閘極堆疊結構GSK與絕緣堆疊結構SK1,並填入接觸窗孔OP之中。導體層130包括阻障層132以及金屬層134。在一實施例中,阻障層132的材料包括鈦(Ti)、氮化鈦(TiN)、鉭(Ta)、氮化鉭(TaN)或其組合,而金屬層134的材料包括鎢(W)或銅(Cu)。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一平面區P1的多個分隔牆SLT(例如第一區R1之中的分隔牆SLT、在第二區R2之中的分隔牆SLT以及在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之間的分隔牆SLT)之中並未形成接觸窗孔OP,因此在這些分隔牆SLT中並無法填入導體層130。
請參照圖3L,進行微影與蝕刻製程,將導體層130圖案化,以形成共同源極板CSL1、導線130 1以及陣列穿孔接觸窗TAC1。陣列穿孔接觸窗TAC1設置在第一平面區P1之外的接觸區C1。導體層130還圖案化並形成共同源極板CSL2、導線130 2以及陣列穿孔接觸窗TAC2,如圖4所示。陣列穿孔接觸窗TAC2設置在第一平面區P1與第二平面區P2之間的接觸區C2。換言之,接觸區C2在第一平面區P1與第二平面區P2之外。
請參照圖3L,共同源極板CSL1位於第一平面區P1內的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閘極堆疊結構GSK上,且與對應的通道柱VC電性連接。導線130 1位於第一平面區P1外的第三區R3(接觸窗區C1)的絕緣堆疊結構SK1上方。陣列穿孔接觸窗TAC1延伸穿過絕緣堆疊結構SK1電性連接上方的導線130 1與下方的內連線33。
請參照圖4,共同源極板CSL2位於第二平面區P2內的閘極堆疊結構GSK上,且與通道柱VC電性連接。導線130 2位於第二平面區P2外的接觸窗區C2的絕緣堆疊結構SK2上方。陣列穿孔接觸窗TAC2延伸穿過絕緣堆疊結構SK2電性連接上方的導線130 2與下方的內連線33。與圖3L相似,共同源極板CSL1位於在第一平面區P1的閘極堆疊結構GSK上,且電性連接對應的通道柱VC。
請參照圖3L與圖4,在導線130 1、130 2上形成內連線結構140。內連線結構140包括介電層141與位於介電層141之中的多個內連線143(例如143 1與143 2)。每一內連線143包括介層窗142a、142b與導線144。內連線143 1的介層窗142a位於第一平面區P1內,電性連接共同源極板CSL1與導線144。內連線143 1的介層窗142b位於第一平面區P1外的第三區R3(即接觸窗區C1),電性連接導線144與導線130 1。換言之,位於第一平面區P1內的共同源極板CSL1經由位於第一平面區P1內的介層窗142a連接導線144,並經由導線144電性連接位於第一平面區P1外的介層窗142b,再經由導線130 1與陣列穿孔接觸窗TAC1與內連線結構30的內連線33b電性連接。換言之,陣列穿孔接觸窗TAC1電性連接位於第一平面區P1內的共同源極板CSL1,且位於第二平面區P2內的共同源極板CSL2電性隔絕。陣列穿孔接觸窗TAC1電性連接第一平面區P1的電路結構20。第一平面區P1的電路結構20位於位元線BL與基底10之間,且與位元線BL以及陣列穿孔接觸窗TAC1電性連接。請參照圖4,同樣地,位於第二平面區P2內的共同源極板CSL2經由位於第二平面區P2內的內連線143 2的介層窗142a連接導線144,並經由導線144電性連接位於第二平面區P2外的介層窗142b,再經由導線130 2和陣列穿孔接觸窗TAC2電性連接內連線結構30的內連線33b。換言之,陣列穿孔接觸窗TAC2電性連接位於第二平面區P2內的共同源極板CSL2,且位於第一平面區P1內的共同源極板CSL1電性隔絕。陣列穿孔接觸窗TAC2電性連接第二平面區P2的電路結構20。第二平面區P2的第二電路結構20位於位元線BL與基底10之間,且與位元線BL以及陣列穿孔接觸窗TAC2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共同源極板設置在平面區內的閘極堆疊結構的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個平面區設置一個共同源極板,以連接到多個記憶體陣列區的通道柱。連接共同源極板的陣列穿孔接觸窗設置在平面區之外,而不設置在平面區中相鄰的兩個記憶體陣列區的分隔牆之中。由於分隔牆中無須再設置陣列穿孔接觸窗,因此,可以減小分隔牆的寬度,減少所佔用的晶片面積。
此外,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位元線設置在閘極堆疊結構的下方,且經由導體柱以及介層窗與下方的內連線結構的內連線電性連接。因此,可以減少繞線。
10:基底 20:元件層 30、140:內連線結構 32、42、46、145:介電層 33、33a、33b、143 1、143 2:內連線 34:導體插塞 36、144、130 1、130 2:導線 43a、43b、142a、142b:介層窗 44、105:停止層 48:導體柱 100:記憶體元件 102:絕緣層 103:絕緣頂蓋層 104:間隔層 106:開口 108:電荷儲存結構 108 1:穿隧層 108 2:儲存層 108 3:阻擋層 112:絕緣柱 116:溝渠 121:水平開口 122、132:阻障層 124、134:金屬層 126:閘極層 128:硬罩幕層 130:導體層 A1、A2、A3、A4、A5、A6、A7、A8:記憶體陣列區 B、B1、B2:區塊 BL、BL1、BL2、BL3、BL4:位元線 C、C1、C2、C3、C4:接觸窗區 CSL、CSL1、CSL2、CSL4:共同源極板 IO:輸入與輸入模組 XDEC、XDEC1~XDEC4:解碼器 GSK:閘極堆疊結構 MC:記憶體晶胞 MCA:記憶體晶胞陣列 OP:接觸窗孔 P、P1、P2、P3、P4:平面區 R1:第一區 R2:第二區 R3:第三區 SB、SB1、SB2:子區塊 SK、SK1、SK2:絕緣堆疊結構 SLT:分隔牆 SSLC:選擇源極線切割牆 TAC、TAC1、TAC2:陣列穿孔接觸窗 V3a、V3b、V3c:介層孔 VC:通道柱/垂直通道柱 X、Y、Z:方向
圖1A至圖1C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多個平面區在各個階段的上視圖。 圖2A至圖2C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個平面區之記憶體元件在各個階段的上視圖。 圖3A至圖3L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圖4示出本發明實施例之記憶體元件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100:記憶體元件
A1、A2:記憶體陣列區
B、B1、B2:區塊
C1:接觸窗區
MC:記憶體晶胞
MCA:記憶體晶胞陣列
TAC1:陣列穿孔接觸窗
SB、SB1、SB2:子區塊
SLT:分隔牆
SSLC:選擇源極線切割牆
VC:通道柱/垂直通道柱
GSK:閘極堆疊結構
X、Y: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包括: 基底,包括第一平面區; 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位於所述第一平面區中; 多個第一位元線,位於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與所述基底之間,且與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電性連接; 第一共同源極板,位於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上方,且與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電性連接;以及 第一陣列穿孔接觸窗,設置於所述第一平面區外的第一接觸區,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共同源極板。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更包括: 多個第二記憶體陣列,位於所述基底的第二平面區中; 多個第二位元線,位於所述多個第二記憶體陣列與所述基底之間,且與所述多個第二記憶體陣列電性連接; 第二共同源極板,位於所述多個第二記憶體陣列上方,且與所述多個第二記憶體陣列電性連接;以及 第二陣列穿孔接觸窗,設置於所述第一平面區與所述第二平面區之間的第二接觸區,電性連接所述第二共同源極板。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更包括: 第一絕緣堆疊結構,位於所述第一接觸區,且被所述第一陣列穿孔接觸窗延伸穿過;以及 第二絕緣堆疊結構,位於所述第二接觸區,且被所述第二陣列穿孔接觸窗延伸穿過,其中所述第一絕緣堆疊結構與所述第二絕緣堆疊結構分別包括彼此交替堆疊的多個間隔層與多個絕緣層。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二陣列穿孔接觸窗與所述第一共同源極板電性隔絕。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更包括: 第一電路結構,位於所述多個第一位元線與所述基底之間,且與所述多個第一位元線以及所述第一陣列穿孔接觸窗電性連接;以及 第二電路結構,位於所述多個第二位元線與所述基底之間,且與所述多個第二位元線以及所述第二陣列穿孔接觸窗電性連接。
  6.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更包括: 多個第一分隔牆,位於所述多個第一記憶體陣列之間;以及 多個第二分隔牆,位於所述多個第二記憶體陣列之間,其中所述多個第一分隔牆與所述多個第二分隔牆中未設置連接所述多個第一位元線或所述多個第二位元線的陣列穿孔接觸窗,且未設置連接所述第一共同源極板或所述第二共同源極板的陣列穿孔接觸窗。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區以及所述第二平面區中未設置連接所述多個第一位元線或所述多個第二位元線的陣列穿孔接觸窗,且未設置連接所述第一共同源極板或所述第二共同源極板的陣列穿孔接觸窗。
  8. 一種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包括: 基底,包括平面區與接觸窗區,其中所述平面區包括多個記憶體陣列區,所述接觸窗區位於所述平面區之外,且與所述平面區相鄰; 電路結構,位於所述基底上; 閘極堆疊結構,位於在所述平面區的所述電路結構上方,其中所述閘極堆疊結構包括彼此交替堆疊的多個閘極層與多個絕緣層; 多個通道柱,延伸穿過所述閘極堆疊結構; 多個電荷儲存結構,位於所述多個閘極層與所述多個通道柱之間; 多個位元線,位於所述閘極堆疊結構下方,電性連接所述多個通道柱的底部與所述電路結構; 共同源極板,位於所述閘極堆疊結構上方,且與位於所述多個記憶體陣列區的所述多個通道柱的多個頂面電性連接;以及 陣列穿孔接觸窗,設置於所述接觸窗區,電性連接所述共同源極板與所述電路結構。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更包括絕緣堆疊結構,位於在所述接觸區的所述電路結構上方,其中所述絕緣堆疊結構包括彼此交替堆疊的多個間隔層與多個絕緣層,且被所述陣列穿孔接觸窗延伸穿過。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更包括: 第一內連線結構,位於所述多個位元線與所述電路結構之間且電性連接所述多個位元線與所述電路結構;以及 第二內連線結構,位於所述共同源極板上方,且與所述共同源極板以及所述陣列穿孔接觸窗電性連接。
TW111104866A 2022-02-10 2022-02-10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TWI787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4866A TWI787080B (zh) 2022-02-10 2022-02-10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4866A TWI787080B (zh) 2022-02-10 2022-02-10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7080B true TWI787080B (zh) 2022-12-11
TW202333305A TW202333305A (zh) 2023-08-16

Family

ID=8579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4866A TWI787080B (zh) 2022-02-10 2022-02-10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708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5367A (en) * 2004-07-26 2006-02-01 Actrans System Inc Usa Nand flash memory with densely packed memory gates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TW200802726A (en) * 2006-04-27 2008-01-01 Spansion Llc Memory cell array with low resistance common source and high current drivability
TW200822345A (en) * 2006-10-11 2008-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AND flash memory devices having 3-dimensionally arranged memory cell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80190713A1 (en) * 2017-01-05 2018-07-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Magnetic Memory Device with Grid-Shaped Common Source Plate, Syste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605367A (en) * 2004-07-26 2006-02-01 Actrans System Inc Usa Nand flash memory with densely packed memory gates and fabrication process
TW200802726A (en) * 2006-04-27 2008-01-01 Spansion Llc Memory cell array with low resistance common source and high current drivability
TW200822345A (en) * 2006-10-11 2008-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AND flash memory devices having 3-dimensionally arranged memory cell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80190713A1 (en) * 2017-01-05 2018-07-05 Micron Technology, Inc. Magnetic Memory Device with Grid-Shaped Common Source Plate, System,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3305A (zh) 2023-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4583B (zh) 具有多堆叠接合结构的三维存储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33521B1 (ko) 전도성 구조물, 전도성 구조물을 구비하는 시스템 및 디바이스, 그리고 관련된 방법
TW202023038A (zh) 用於立體記憶體件的接觸結構
TWI770897B (zh) 記憶體陣列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半導體裝置
TW202205623A (zh) 三維記憶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CN215834519U (zh) 半导体器件
CN112534576B (zh) 用于三维存储设备中的中心阶梯结构的底部选择栅极触点
CN113809093A (zh) 三维记忆体装置制造的方法
CN113488482B (zh) 存储器阵列及其形成方法
CN113437079A (zh) 存储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200080464A (ko)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KR20220079617A (ko) 3차원 메모리와 3차원 논리 회로를 갖는 디바이스 및 이를 형성하는 방법
TW202207419A (zh) 記憶體陣列與其形成方法
CN115249715A (zh) 存储器阵列测试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TWI763347B (zh) 三維記憶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CN113421884A (zh) 存储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202236617A (zh)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87080B (zh)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US11727971B2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30255027A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2145511A (zh) 三維記憶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145451A (zh) 記憶胞、記憶裝置與其形成方法
US20230255028A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817405B (zh) 記憶體元件
TW202333346A (zh)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