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3346A -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3346A
TW202333346A TW111104863A TW111104863A TW202333346A TW 202333346 A TW202333346 A TW 202333346A TW 111104863 A TW111104863 A TW 111104863A TW 111104863 A TW111104863 A TW 111104863A TW 202333346 A TW202333346 A TW 20233334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ate
layers
vertical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4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1130B (zh
Inventor
丁榕泉
蔡亞峻
Original Assignee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04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113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1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1130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33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334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記憶體陣列以及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位於介電基底上。所述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設置在所述階梯區的所述介電基底上方,包括:第一環繞式閘極層、通道柱、閘介電層、第一源極與汲極區以及第二源極與汲極區。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與記憶體陣列的閘極堆疊結構橫向相鄰。所述通道柱,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所述閘介電層,設置於所述通道柱與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之間。所述第一源極與汲極區,位於所述通道柱的底部下方且與所述通道柱的所述底部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源極與汲極區,位於所述通道柱的頂部上方且與所述通道柱的所述頂部電性連接。

Description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非揮發性記憶體元件(如,快閃記憶體)由於具有使存入的資料在斷電後也不會消失的優點,因此成為個人電腦和其他電子設備所廣泛採用的一種記憶體元件。
目前業界較常使用的快閃記憶體陣列包括反或閘(NOR)快閃記憶體與反及閘(NAND)快閃記憶體。由於NAND快閃記憶體的結構是使各記憶胞串接在一起,其積集度與面積利用率較NOR快閃記憶體佳,已經廣泛地應用在多種電子產品中。此外,為了進一步地提升記憶體元件的積集度,發展出一種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然而,仍存在許多與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相關的挑戰。
舉例來說,X解碼器透過具有大尺寸的高電壓電晶體來做為傳送電晶體,以將大電壓傳送到局部字元線來進行記憶體陣列的操作。隨著三維NAND快閃記憶體的堆疊的層數的增加,傳送電晶體所佔用的面積也將大幅增加。
本發明提供一種記憶體元件,可以減少傳送電晶體所佔用的面積。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包括陣列區與階梯區的介電基底以及記憶體陣列。記憶體陣列包括閘極堆疊結構以及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所述閘極堆疊結構包括多個閘極層與多個絕緣層彼此交替設置在所述陣列區與所述階梯區的所述介電基底上方。所述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設置在所述階梯區的所述介電基底上方,包括:第一環繞式閘極層、通道柱、閘介電層、第一源極與汲極區以及第二源極與汲極區。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與所述閘極堆疊結構橫向相鄰。所述通道柱,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所述閘介電層,設置於所述通道柱與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之間。所述第一源極與汲極區,位於所述通道柱的底部下方且與所述通道柱的所述底部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源極與汲極區,位於所述通道柱的頂部上方且與所述通道柱的所述頂部電性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基底、第一內連線結構、記憶體陣列、多個傳送電晶體以及第二內連線結構。第一內連線結構位於所述基底上。記憶體陣列位於所述第一內連線結構上。多個垂直電晶體位於所述第一內連線結構上。第二內連線結構位於所述記憶體陣列與所述多個垂直電晶體電性連接。所述多個垂直電晶體包括彼此堆疊的多個環繞式閘極層。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記憶體元件的製造方法,包括:形成第一內連線結構於基底上。形成記憶體陣列於所述第一內連線結構上。形成多個傳送電晶體於所述第一內連線結構上,其中所述多個傳送電晶體與所述記憶體陣列橫向相鄰。形成第二內連線結構於所述記憶體陣列與所述多個傳送電晶體上,且所述第二內連線結構與所述記憶體陣列與所述多個傳送電晶體電性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記憶體元件是以垂直電晶體來做為傳送電晶體,其可以設置在記憶體陣列旁的階梯結構之中,因此可以大幅減少所佔用的晶片面積。
本發明實施例的一種記憶體元件的製造方法是以垂直電晶體來做為傳送電晶體。形成傳送電晶體可以與形成記憶體陣列的步驟整合,且可以大幅減少所佔用的晶片面積。
圖1A是記憶體元件的電路示意圖。圖1B是記憶體元件的局部上視圖。
請參照圖1A,記憶體元件的X解碼器300連接局部選擇線LS,以選擇所對應的傳送電晶體200,再經由傳送電晶體200將電壓傳送至記憶體陣列100的局部字元線,以進行記憶體陣列的操作。
圖3Q示出圖1B之線A-A’的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A,本發明實施例是多個傳送電晶體200設置在下內連線結構30的上方(如圖3Q所示),且與記憶體陣列100橫向相鄰。本發明之傳送電晶體200為全環繞式垂直電晶體(簡稱垂直電晶體)T。相較於平面式電晶體,由於垂直電晶體T為垂直於基底10的表面10s(示於圖3Q)設置,其比平面式電晶體所佔用的面積小,而且連接到相鄰的兩條全域字元線(例如GWL 0、GWL 1、GWL 2、…、GWL n之中的GWL 0與GWL 1)的兩個傳送電晶體200的閘極之間的間距小,因此,可以大幅減小所需佔用的晶片面積。
請參照圖1B、圖2A與圖3A,提供基底10。圖1B是記憶體元件的局部上視圖。圖2A至圖2Q示出記憶體元件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圖3A至圖3Q示出圖1B之線A-A’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基底10包括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又可稱為記憶體陣列區(或陣列區)R1與階梯區R2。基底10可為半導體基底,例如含矽基底。為簡要起見,圖1B未示出全部的第一區R1,且有一些構件未示出。
在基底10(示於圖2A與圖3A)上形成元件層(未示出)。元件層可以包括主動元件或是被動元件。主動元件例如是電晶體、二極體等。被動元件例如是電容器、電感等。電晶體可以是N型金氧半(NMOS)電晶體、P型金氧半(PMOS)電晶體或是互補式金氧半元件(CMOS)。舉例來說,元件層可以包括頁緩衝器。
請參照圖2A與圖3A,在元件層上形成內連線結構30。內連線結構30可以包括多層介電層32以及形成在多層介電層32中的內連線33。內連線33包括多個導體插塞(未示出)與多個導線36等。內連線33又可稱為第一內連線。介電層32分隔相鄰的導線36。導線36之間可藉由插塞連接,且導線36可藉由導體插塞連接到元件層。內連線結構30位於後續形成的閘極堆疊結構GSK以及GSK’(示於圖2Q與圖3Q)的下方,因此又可以稱為下內連線結構30。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以及多層介電層32又可稱為介電基底。
請參照圖2A與圖3A,於內連線結構30上形成堆疊結構SK1。堆疊結構SK1包括在Z方向上堆疊的絕緣層92與導體層94。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層92的材料包括氧化矽,而導體層94的材料包括摻雜多晶矽。絕緣層92與導體層94的數量不限於圖中所示者。由於記憶體陣列將形成在第一區R1的堆疊結構SK1的正上方,而元件層例如是互補式金氧半元件(CMOS)形成在記憶體陣列下方。因此,此種架構又可稱為互補式金氧半元件在記憶體陣列下方(CMOS-Under-Array,CUA)結構。
請參照圖1B與圖3A,將導體層94圖案化,以形成在第二區R2具有凹槽111的圖案化的導體層94a。之後,在凹槽111中填入絕緣材料(例如是氧化矽),然後,進行化學機械平坦化製程,以移除多餘的絕緣材料,在凹槽111中形成絕緣結構95。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圖案化的導體層94a以及絕緣結構95可以鑲嵌製程來形成。
請參照圖3B,經由微影與蝕刻製程,在堆疊結構SK1中形成介層開口(未示出)。介層開口例如是孔或是溝渠。介層開口OP1裸露出導線36的表面。蝕刻製程例如是乾式蝕刻製程、濕式蝕刻製程或其組合。介層開口的形狀可以是圓柱狀、橢圓柱、或是長方柱等,並無特別的限制。
請參照圖3B,接著,在介層開口中形成導體插塞97。導體插塞97的材料例如是鎢或銅。導體插塞97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在堆疊結構SK1上以及介層開口中形成導體材料,然後經由平坦化製程,例如是回蝕刻製程或是化學機械研磨製程,移除堆疊結構SK1上多餘的導體材料。導體插塞97與最頂導線36電性連接。在一些實施例中,與導體插塞97連接的最頂導線36可以做為全域字元線(Global word line)。
請參照圖2B與圖3B,之後,在基底10上方形成堆疊結構SK2。堆疊結構SK2包括交替堆疊的多個絕緣層102與多個間隔層104。在一實施例中,絕緣層102的材料包括氧化矽,而間隔層104的材料包括氮化矽。間隔層104可以做為犧牲層,其將在後續的製程中被部分移除或全部移除。在一些實施例中,堆疊結構SK1又可以稱為第一堆疊結構SK1,堆疊結構SK2又可以稱為第二堆疊結構SK2。堆疊結構SK1的絕緣層92又可以稱為第一絕緣層,堆疊結構SK2的絕緣層102又可以稱為第二絕緣層102。
請參照圖1B、圖2C與圖3C,在堆疊結構SK2的上方形成罩幕層PR1,以覆蓋第一區R1,裸露出第二區R2。將第二區R2的堆疊結構SK2圖案化,以移除部分的絕緣層102以及部分的中間層104進而形成階梯結構SC。因此,在第二區R2的階梯結構SC的絕緣層102以及中間層104的層數會少於在第一區R1的堆疊結構SK2的絕緣層102以及中間層104的層數。在第二區R2的階梯結構SC的頂面會低於在第一區R1的堆疊結構SK2的頂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階梯結構SC可以經由多階段的圖案化製程來形成,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圖案化製程可以包括微影、蝕刻與修整(trim)等製程。
請參照圖2D與圖3D,移除罩幕層PR1。在堆疊結構SK2的上方形成罩幕層PR2,以覆蓋第一區R1以及在第二區R2的部分的階梯結構SC。罩幕層PR2具有開口OP1,裸露出第二區R2的階梯結構SC的另一部分。將第二區R2的階梯結構SC圖案化,以移除被開口OP1裸露出的階梯結構SC的另一部分,以形成開口OP2。留在開口OP2下方的中間層104的層數與將形成的傳送電晶體的閘極的數目有關。雖然,在圖3D中示出了多層的中間層104,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開口OP2下方可以僅留有一層中間層104,以用來形成傳送電晶體的單一個閘極。
請參照圖2E與圖3E,移除罩幕層PR2。在基底10上方形成介電層103,以覆蓋階梯結構SC並填入於開口OP2中。介電層103的材料例如是氧化矽。介電層103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形成介電材料層,以覆蓋階梯結構SC並填入於開口OP2之中。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是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使得所形成的介電層103的頂面高於第一區R1的堆疊結構SK2的頂面以及第二區R2的階梯結構SC的頂面。由於第二區R2的階梯結構SC的頂面低於第一區R1的堆疊結構SK2的頂面,因此在第二區R2的階梯結構SC上方的介電層103的厚度大於在第一區R1的堆疊結構SK2上方的介電層103的厚度。
請參照圖1B、圖2F與圖3F,形成絕緣牆PIL1(示於圖1B與圖3F)與絕緣柱PIL2(示於圖1B)。絕緣牆PIL1形成為延伸穿過在第二區R2的介電層103以及階梯結構SC,且可以在後續用來電性隔絕將形成的記憶體陣列的字元線和傳送電晶體的閘極。絕緣牆PIL1在第二區R2所圍的第三區域R3又可以稱為傳送電晶體區。如圖1B所示,絕緣柱PIL2形成為延伸穿過在第一區R1的介電層103以及堆疊結構SK2,且延伸穿過在第二區R2的介電層103以及階梯結構SC。絕緣柱PIL2可以在後續製程中做為支撐柱。
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牆PIL1與絕緣柱PIL2的形成方法說明如下。請參照圖1B,經由微影與蝕刻製程在第二區R2的介電層103以及階梯結構SC中形成溝渠OP3,在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介電層103以及堆疊結構SK2中形成多個開口OP4。多個溝渠OP3與多個開口OP4可裸露出堆疊結構SK2的最底層的絕緣層102或裸露出堆疊結構SK1的導體層94。之後,再於介電層103上以及多個溝渠OP3與多個開口OP4中形成絕緣材料層。之後再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是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以移除介電層103頂面上的部分絕緣材料層。
請參照圖2G與圖3G,進行圖案化製程,移除在第一區R1中的部分介電層103、部分堆疊結構SK2與部分堆疊結構SK1,以形成穿過堆疊結構SK2的一個或多個開口106。在一實施例中,開口106可具有大致垂直的側壁,如圖2G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開口106可具有略微傾斜的側壁(未示出)。在一實施例中,開口106又稱為垂直通道(vertical channel;VC)孔洞。之後於開口106中形成垂直通道柱CP。垂直通道柱CP可以以下所述的方法來形成。
首先,請繼續參照圖2G,於開口106的側壁上形成電荷儲存結構108。電荷儲存結構108與絕緣層102、間隔層104的側壁以及圖案化的導體層94a的頂面接觸。電荷儲存結構108可以包括穿隧層、儲存層與阻擋層(blocking layer)。穿隧層例如是氧化物。儲存層例如是氮化物。阻擋層例如是氧化物或是介電常數大於7的高介電常數的材料,例如氧化鋁(Al 2O 3)、氧化鉿(HfO 2)、氧化鑭(La 2O 5)、過渡金屬氧化物、鑭系元素氧化物或其組合。在一實施例中,電荷儲存結構108為氧化矽/氮化矽/氧化矽(ONO)複合層。電荷儲存結構108以間隙壁的形式形成於開口106的側壁上,而裸露出開口106的底面。
然後,請繼續參照圖2G,於電荷儲存結構108上形成通道層110。在一實施例中,通道層110的材料包括多晶矽。在一實施例中,通道層110至少覆蓋開口106的側壁上的電荷儲存結構108的內表面,並且通道層110也覆蓋開口106所裸露出的圖案化導體層94a的頂面。接著,於開口106的中心部形成絕緣柱112。在一實施例中,絕緣柱112的材料包括氧化矽。之後,於開口106中形成穿過介電層103且與通道層110接觸的導體插塞114。在一實施例中,導體插塞114的材料包括多晶矽。通道層110、絕緣柱112以及導體插塞114可合稱為垂直通道柱CP。電荷儲存結構108環繞於垂直通道柱CP的豎直外表面。
請參照圖2G,於每一區塊B的部分導體插塞114中形成在X方向延伸的選擇源極線切割牆107。選擇源極線切割牆(selective source line cut slit)107為絕緣材料,例如是氧化矽。
之後,請繼續參照圖2G與圖3G,在基底10上方形成停止層105,以覆蓋垂直通道柱CP、絕緣牆PIL1與絕緣柱PIL2以及介電層103。停止層105的材料與絕緣層102以及間隔層104不同,例如是氧化鋁。
請參照圖1B、圖2H與圖3H,對堆疊結構SK2進行圖案化製程,以形成多個溝渠116a與116b。溝渠116a與116b在X方向上延伸,且穿過介電層103與堆疊結構SK2。在一實施例中,溝渠116a與116b可具有大致垂直的側壁,如圖2H與圖3H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溝渠116a與116b可具有略微傾斜的側壁(未示出)。溝渠116a與116b裸露出介電層103、間隔層104、絕緣層102的側壁,且裸露出圖案化的導體層94a。。多個溝渠116a將堆疊結構SK2區分成多個區塊B(如圖1B、圖2H以及圖3H所示)。多個溝渠116b將每個區塊B區分為部分P1與P2(如圖1B所示)。選擇源極線切割牆107將每一區塊B的部分P1與P2分別分成子區塊SB1與SB2(如圖1B所示)。
請參照圖2I與圖3I,之後,進行取代製程,將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間隔層104取代為導體層126以及126’。請參照圖2H與圖3H,首先,進行選擇性蝕刻製程,使蝕刻劑經由溝渠116a與116b與兩側的堆疊結構SK2。藉此,以移除第一區R1與第二區R2的間隔層104,形成多個水平開口121與121’。水平開口121裸露出在第一區R1的部分電荷儲存結構108的側壁、絕緣層102的上下表面以及絕緣柱PIL2(示於圖1B)的側壁。在第二區R2的水平開口121以及121’裸露出絕緣層102的上下表面以及絕緣牆PIL1的側壁。選擇性蝕刻製程可以是等向性蝕刻,例如是濕式蝕刻製程。濕式蝕刻製程所採用的蝕刻劑例如是熱磷酸。在進行蝕刻的過程中,絕緣牆PIL1以及絕緣柱PIL2(示於圖1B)可以做為支撐牆與支撐柱。
請參照圖2I與圖3I,然後,於溝渠116a與116b以及水平開口121與121’中形成導體材料層,然後再經由回蝕刻製程,以移除溝渠116a與116b之中的導體材料層,並在水平開口121與121’之中分別形成導體層126與126’。多個導體層126可做為記憶陣列的多個閘極層。多個導體層126與多個絕緣層102彼此堆疊而形成閘極堆疊結構GSK。多個導體層126’可做為垂直電晶體的多個環繞式閘極層。多個導體層126’與多個絕緣層102彼此堆疊而形成閘極堆疊結構GSK’。如圖3J所示,導體層126與126’例如是包括阻障層122與122’以及金屬層124與124’。在一實施例中,阻障層122與122’的材料包括鈦(Ti)、氮化鈦(TiN)、鉭(Ta)、氮化鉭(TaN)或其組合,而金屬層124與124’的材料包括鎢(W)。
請繼續參照圖2I與圖3I,接著,在溝渠116a與116b的側壁分別形成間隙壁117a與117b。間隙壁117a與117b包括與絕緣層102不同的介電材料,例如是氮化矽或是氧化矽/氮化矽/氧化矽複合層。
請參照圖2J與圖3J,在基底10上方形成罩幕層PR3。罩幕層PR3具有開口OP5,裸露出在第三區R3的溝渠116b與其側壁上的間隙壁117b。之後,進行蝕刻製程,移除在溝渠116b的側壁上的間隙壁117b,以使溝渠116b的側壁裸露出停止層105、介電層103以及堆疊結構SK2,溝渠116b的底部裸露出圖案化的導體層94a(如圖3J所示)。
請參照圖2K與圖3K,移除罩幕層PR3。然後,於溝渠116a與116b中形成導體材料層,然後再經由回蝕刻製程,以移除溝渠116a與116b之中部分的導體材料層,並在溝渠116a與116b之中分別形成導體層127a與127b。如圖3K所示,導體層127a與閘極堆疊結構GSK之間以間隙壁117a分隔開。導體層127b與閘極堆疊結構GSK’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體層127a與127b並未將溝渠116a與116b填滿,而在導體層127a與127b形成凹槽(未示出)。
接著,請繼續參照圖2K與圖3K,於導體層127a與127b上方的凹槽中形成導體墊96a與96b。導體墊96a與96b的材料例如鎢。導體墊96a與導體層127a一起形成用於傳導來自圖案化的導體層(源極線)94a的電流的源極線導體牆(source line slit)118a。如圖3K所示,源極線導體牆118a藉由間隙壁117a隔離以避免與記憶體陣列的做為字元線的導體層126接觸。位於第二區R2(且也在第三區R3)的導體墊96b與導體層127b一起形成共同閘極牆118b。如圖2K與圖3K所示,共同閘極牆118b的側壁與傳送電晶體的導體層126’接觸且電性連接,共同閘極牆118b的底部與圖案化的導體層94a接觸且電性連接。共同閘極牆118b可以傳導來自圖案化的導體層(源極線)94a的電流至每一個傳送電晶體的導體層126’。
請參照圖2L與圖3L,其後,在基底10上方形成停止層128。停止層128的材料例如是氮化矽。如圖3L所示,之後,進行微影與蝕刻製程以及沉積製程,在第二區R2形成多個穿過停止層128、105以及介電層103的多個接觸窗129,以分別電性連接記憶體陣列的第二區(階梯區)R2的導體層(字元線)126。
請參照圖2L與圖3L,進行圖案化製程,移除在第二區R2中的部分的停止層128、部分的介電層103以及部分的閘極堆疊結構GSK’,以形成底部裸露出導體插塞97的開口206(如圖3L所示)。在一實施例中,開口206可具有大致垂直的側壁,如圖3L所示。在另一實施例中,開口206可具有略微傾斜的側壁(未示出)。
請參照圖2M與圖3M,於開口206(示於圖3M)的側壁上形成閘介電層208。閘介電層208以間隙壁的形式形成於開口206的側壁上,而裸露出開口206的底面。閘介電層208例如為氧化矽、氮化矽或具有高介電常數的介電材料層。閘介電層208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先沉積閘介電材料層,然後再對閘介電材料層進行非等向性蝕刻製程以裸露出導體插塞97。
請參照圖2M與圖3M,於閘介電層208上形成通道柱210、犧牲層211與絕緣柱212(如圖3M所示)。通道柱210的材料包括多晶矽。在一實施例中,通道柱210至少覆蓋開口206的側壁上的閘介電層208的內表面,並且通道柱210也覆蓋在開口206的底面上,而與下方的導體插塞97電性連接。犧牲層211覆蓋在通道柱210上。犧牲層211例如是氮化矽層。絕緣柱212填充於開口206的剩餘空間中,且被通道柱210環繞。由於通道柱210環繞絕緣柱212,因此又可以稱為通道管。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柱212包括氧化矽層。通道柱210、犧牲層211與絕緣柱212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在基底10上形成通道材料層、犧牲材料層與絕緣材料層,並填入於開口206中。然後以停止層128為研磨停止層,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是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以移除多餘的通道材料層、犧牲材料層與絕緣材料層。
然後,請參照圖2N與圖3N,進行蝕刻製程,例如是濕式蝕刻製程,移除在第二區R2的部分的犧牲層211,以形成凹槽213(示於圖3N)。如圖3N所示,凹槽213的側壁裸露出通道柱210與絕緣柱212。凹槽213的底面的高度低於最上面一層或數層(例如是三層)的導體層126’的底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進行蝕刻的過程中,停止層128以及部分的閘介電層208以及部分的絕緣柱212也會被蝕刻,而使得所留下來的閘介電層208以及絕緣柱212的頂面低於介電層103的頂面。
參照圖2O與圖3O,在基底10上方形成罩幕層PR4(如圖2O所示)。罩幕層PR4具有開口OP6,裸露出在第二區R2(如圖3O所示)。之後,進行蝕刻製程,移除部分的通道柱210,以使凹槽213的寬度增加,而形成凹槽213’。
然後,請參照圖2P與圖3P,之後,移除罩幕層PR4。請參照圖3P,在基底10上以及凹槽213’中形成導體材料層(未示出)。導體材料層例如是鎢。然後,以停止層105為研磨停止層,進行平坦化製程,例如是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以移除多餘的導體材料層,並在凹槽213’(示於圖2O)之中以及絕緣柱212上形成導體插塞214。導體插塞214可以包括導體柱214a與導體蓋214b。導體柱214a形成在凹槽213’(示於圖2O)中,環繞在絕緣柱212的側壁與頂面且其底部與通道柱210電性連接。導體蓋214b位於導體柱214a上方,且橫向延伸覆蓋閘介電層208與絕緣柱212的頂面。
參照圖2Q與圖3Q,在基底10上方形成內連線結構130。內連線結構130位於閘極堆疊結構GSK以及GSK’上方,因此又可以稱為上內連線結構130或第二內連線結構130。內連線結構130可以包括介電層131以及形成在介電層131中的內連線133。內連線133包括多個多個介層窗132a與132b與導線134等。內連線133又可稱為第一內連線。上內連線結構130的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所述。在基底10上方形成介電層131,並在介電層131中形成多個介層窗132a與132b。介層窗132b位於介層窗132a上。介層窗132a分別電性連接(在第一區R1之中的)導體插塞114、(在第二區R2之中的)導體插塞214以及(在第二區R2之中的)接觸窗129。之後,在基底10上方形成導體材料層,並將導體材料層圖案化,以形成導線134。在共同閘極牆118b兩側的導體插塞214可以經由多個介層窗132a、132b以及導線134電性連接,且經由導線134以及接觸窗129而與記憶體陣列的導體層(字元線)126電性連接。共同閘極牆118b可以經由內連線結構130連接至傳送閘極控制端(局部選擇線)。
請參照圖3Q,在本實施例中,在第二區(階梯區)R2的基底10上方設置垂直電晶體T。垂直電晶體T可以做為傳送電晶體。垂直電晶體T為垂直全環繞式電晶體,且包括導體層(又稱為環繞式閘極層)126’、通道柱210、第一導體插塞97、第二導體插塞214以及閘介電層208。垂直電晶體T可以包括垂直電晶體T1以及垂直電晶體T2。垂直電晶體T1又可以稱為第一垂直電晶體T1。在一些實施例中,垂直電晶體T2又可以稱為第二垂直電晶體T2。
請參照圖3Q,垂直電晶體T的環繞式閘極層126’與閘極堆疊結構GSK橫向相鄰。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垂直電晶體T包括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堆疊在基底10上方,與基底10的表面10s平行。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彼此之間以絕緣層102電性分隔。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與絕緣層102形成閘極堆疊結構GSK’。閘極堆疊結構GSK’的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與閘極堆疊結構GSK的部分多個閘極層126共平面。閘極堆疊結構GSK’與閘極堆疊結構GSK之間以絕緣牆PIL1彼此電性隔離。閘極堆疊結構GSK’的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的層數小於閘極堆疊結構GSK的多個閘極層126的層數。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堆疊結構GSK’的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的層數例如是小於30層;閘極堆疊結構GSK的多個閘極層126的層數例如是200層,但不以此限。因此,閘極堆疊結構GSK’的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的水平高度等於或高於閘極堆疊結構GSK的最底層閘極層126的水平高度,且低於閘極堆疊結構GSK的最頂層閘極層126的水平高度。
請參照圖3Q,通道柱210連續延伸穿過閘極堆疊結構GSK’的環繞式閘極層126’。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道柱210於上視角度來看可具有環形的形狀。通道柱210的材料可以是半導體,例如是未摻雜的多晶矽。每一垂直電晶體T的第一導體插塞97位於通道柱210的底部。每一垂直電晶體T的第一導體插塞97可以做為第一源極與汲極,例如是源極,且可以與通道柱210的底部電性連接。每一垂直電晶體T的第二導體插塞214位於通道柱210的頂面。每一垂直電晶體T的第二導體插塞214可以做為第二源極與汲極,例如是汲極,且可以與通道柱210的頂面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3Q,每一垂直電晶體T的閘介電層208。閘介電層208連續延伸穿過閘極堆疊結構GSK’,且橫向介於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與通道柱210之間,且縱向介於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與第二導體插塞214之間。閘介電層208、通道柱210以及第二導體插塞214被多個環繞式閘極層126’環繞。垂直電晶體T還可以分別包括絕緣柱212,其設置於通道柱210、第二導體插塞214以及犧牲層211之間的空間。
請參照圖1B與圖3Q,在本實施例中,每一區塊B的第二區(階梯區)R2的階梯結構SC的每一階梯包括彼此相鄰且沿著方向Y排列的垂直電晶體T1與T2。在圖1B中,示出三個階梯SC1、SC2與SC3。三個階梯SC1、SC2與SC3的垂直電晶體T1沿著方向X排成一列;三個階梯SC1、SC2與SC3的垂直電晶體T2沿著方向X排成一列。三個階梯SC1、SC2與SC3的垂直電晶體T1與T2可以沿著方向X排成兩列。
請參照圖1B與圖3Q,在垂直電晶體T1與垂直電晶體T2之間還包括共同閘極牆118b。共同閘極牆118b又稱為導體牆118b。共同閘極牆118b穿過垂直電晶體T1的環繞式閘極層126’與垂直電晶體T2的環繞式閘極層126’,且與做為共同源極板的圖案化的導體層94a電性連接。
請參照圖1B與圖3Q,垂直電晶體T1的環繞式閘極層126’與垂直電晶體T2的環繞式閘極層126’與共同閘極牆118b電性連接,並經由共同閘極牆118b而電性連接做為共同源極板的圖案化的導體層94a。垂直電晶體T1的第一導體插塞(源極)97與垂直電晶體T2的第一導體插塞(源極)97分別經由下內連線結構30的導線36而彼此電性連接。垂直電晶體T1的第二導體插塞(汲極)214與垂直電晶體T2的第二導體插塞(汲極)214分別經由上內連線結構130的介層窗132a與132b以及導線134而彼此電性連接。
圖4示出對應圖3Q的局部區域及其電路示意圖。
請參照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垂直電晶體T1為電晶體串ST1。電晶體串ST1包括多個彼此串聯的垂直電晶體T 11、T 12、….、T 18。垂直電晶體T2為電晶體串ST2。電晶體串ST2包括多個彼此串接的垂直電晶體T 21、T 22、….、T 28。垂直電晶體T 11、T 12、…T 18的閘極G 11、G 12、….、G 18以及垂直電晶體T 21、T 22、….、T 28的閘極G 21、G 22、….、G 28均與共同閘極牆118b電性連接。共同閘極牆118b再連接至傳送閘極控制端(局部選擇線)。
請參照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垂直電晶體T1的第一導體插塞97做為第一源極與汲極,例如是第一源極S1;垂直電晶體T1的第二導體插塞214做為第二源極與汲極,例如是第一汲極D1;垂直電晶體T2的第一導體插塞97做為第三源極與汲極,例如是第二源極S2;垂直電晶體T2的第二導體插塞214做為垂直電晶體T1的第四源極與汲極,例如是第二汲極D2。
垂直電晶體T1的第一源極S1與垂直電晶體T2的第二源極S2彼此電性連接,且與全域字元線GWL n連接。垂直電晶體T1的第一汲極D1與垂直電晶體T2的第二汲極D2彼此電性連接,且與局部字元線LWL n連接。
本發明實施例之做為傳送電晶體為垂直電晶體設置成與記憶體陣列橫向相鄰。傳送電晶體的閘極之間的間距可以縮小,因此,可以減小所需佔用的晶片面積。
10:基底 10s:表面 16、210:通道柱 30:內連線結構/下內連線結構 32、103、131:介電層 33:內連線 36、134:導線 92、102:絕緣層 94、126、126’、127a、127b:導體層 95:絕緣結構 96a、96b:導體墊 97、114、214、214 1、214 2:導體插塞 100:記憶體陣列 104:間隔層 105、128:停止層 106、206、OP2、OP4:開口 107:選擇源極線切割牆 108:電荷儲存結構 110:通道層 111、213、213’、231:凹槽 112、212、PIL2:絕緣柱 115:絕緣頂蓋層 116、116a、116b、OP3:溝渠 117、117a、117b:間隙壁 118、118a:源極線導體牆 118b:共同閘極牆 121、121’:水平開口 122、122’:阻障層 124、124’:金屬層 126:閘極層 126’、126 1’、126 2’:環繞式閘極層 129、219:接觸窗 130:內連線結構/上內連線結構 132a、132b:介層窗 200:傳送電晶體 208:閘介電層 211:犧牲層 214a:導體柱 214b:導體蓋 300:X解碼器 97:第一導體插塞 B:區塊 CP:垂直通道柱 G 11~G 18、G 21~G 28:閘極 GSK、GSK’:閘極堆疊結構 GWL 0、GWL 1、GWL 2、GWL n:全域字元線 LWL n:局部字元線 LS:局部選擇線 OP1:介層開口 P1、P2:部分 PIL2:絕緣柱 PR1、PR2、PR3:罩幕層 R1:第一區/記憶體陣列區 R2:第二區/階梯區 R3:區域 SB1、SB2:子區塊 SC:階梯結構 SC1、SC2、SC3:三個階梯 SK1、SK2:堆疊結構 ST1、ST2:電晶體串 T、T1、T 11~T 18、T2、T 21~T 28:垂直電晶體 X、Y、Z:方向 A-A’:線 S1、S2:源極 D1、D2:汲極
圖1A是記憶體元件的電路示意圖。 圖1B是記憶體元件的局部上視圖。 圖2A至圖2Q示出記憶體元件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圖3A至圖3Q示出圖1B之線A-A’的製造流程的剖面示意圖。 圖4示出圖3Q的局部區域及其所對應的電路示意圖。
100:記憶體陣列
200:傳送電晶體
300:解碼器
B:區塊
GWL0、GWL1、GWL2、GWLn:全域字元線
LWLn:局部字元線
LS:局部選擇線
R1:第一區
R2:第二區
T:垂直電晶體

Claims (10)

  1.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 介電基底,包括陣列區與階梯區; 記憶體陣列,包括: 閘極堆疊結構,包括多個閘極層與多個絕緣層彼此交替設置在所述陣列區與所述階梯區的所述介電基底上方; 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設置在所述階梯區的所述介電基底上方,包括: 第一環繞式閘極層,與所述閘極堆疊結構橫向相鄰; 通道柱,延伸穿過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 閘介電層,設置於所述通道柱與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之間; 第一源極與汲極區,位於所述通道柱的底部下方且與所述通道柱的所述底部電性連接;以及 第二源極與汲極區,位於所述通道柱的頂部上方且與所述通道柱的所述頂部電性連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記憶體元件,更包括: 第一內連線,位於所述第一源極與汲極區下方,且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源極與汲極區;以及 第二內連線,位於所述第二源極與汲極區上方,且電性連接所述第二源極與汲極區以及所述閘極堆疊結構所述多個閘極層的其中之一。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記憶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的水平高度等於或高於所述閘極堆疊結構的最底層閘極層的水平高度,且低於所述閘極堆疊結構的最頂層閘極層的水平高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記憶體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包括堆疊的多個第一垂直電晶體。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記憶體元件,更包括: 至少一第二垂直電晶體,設置在所述階梯區中,與所述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相鄰;以及 共同閘極牆,位於所述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與所述至少一第二垂直電晶體之間,且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垂直電晶體的所述第一環繞式閘極層與所述至少一第二垂直電晶體的第二環繞式閘極層。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記憶體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垂直電晶體包括堆疊的多個第一垂直電晶體,所述至少一第二垂直電晶體包括堆疊的多個第二垂直電晶體,且所述共同閘極牆穿過所述多個第一垂直電晶體的多個第一環繞式閘極層以及所述多個第二垂直電晶體的多個第二環繞式閘極層,並與其電性連接。
  7. 一種記憶體元件,包括: 基底; 第一內連線結構,位於所述基底上; 記憶體陣列,位於所述第一內連線結構上; 多個垂直電晶體,位於所述第一內連線結構上;以及 第二內連線結構,位於所述記憶體陣列與所述多個垂直電晶體電性連接,其中所述多個垂直電晶體包括彼此堆疊的多個環繞式閘極層。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記憶體元件,更包括共同閘極牆,相鄰位於所述多個垂直電晶體,且電性連接所述多個垂直電晶體的所述多個環繞式閘極層。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記憶體元件,其中所述多個環繞式閘極層的層數小於所述記憶體陣列的閘極堆疊結構的多個閘極層的層數。
  10. 如請求項8所述的記憶體元件,其中所述多個垂直電晶體包括: 通道柱,延伸穿過下部的所述多個環繞式閘極層; 閘介電層,設置在所述通道柱與所述多個環繞式閘極層之間; 第一源極與汲極區,設置在所述多個環繞式閘極層下方,且與所述通道柱以及所述第一內連線結構電性連接;以及 第二源極與汲極區,設置在所述多個環繞式閘極層上方,且延伸穿過上部的所述多個環繞式閘極層。
TW111104863A 2022-02-10 2022-02-10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801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4863A TWI801130B (zh) 2022-02-10 2022-02-10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4863A TWI801130B (zh) 2022-02-10 2022-02-10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1130B TWI801130B (zh) 2023-05-01
TW202333346A true TW202333346A (zh) 2023-08-16

Family

ID=87424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4863A TWI801130B (zh) 2022-02-10 2022-02-10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113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85179B2 (en) * 2019-08-05 2021-04-20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arrays and methods used in forming a memory array comprising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and operative through-array-vias
US11177159B2 (en) * 2019-11-13 2021-11-16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mory arrays and methods used in forming a memory array comprising strings of memory cells
JP2021176157A (ja) * 2020-05-01 2021-11-04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1130B (zh)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54622B2 (en) Vertical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200037895A (ko) 반도체 장치
CN215834519U (zh) 半导体器件
KR20190122372A (ko) 수직형 메모리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50053628A (ko) 반도체 장치
US1155760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CN107403803B (zh) 三维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815093B (zh) 三維記憶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2534576B (zh) 用于三维存储设备中的中心阶梯结构的底部选择栅极触点
CN113437079A (zh) 存储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753688B (zh) 記憶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US20220310651A1 (en) Vertical memory device
TW202207419A (zh) 記憶體陣列與其形成方法
US11610908B2 (en) Vertical memory devices
KR20200080464A (ko) 3차원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CN113421884A (zh) 存储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265388A1 (en) Vertical memory devices
KR20210014828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20199134A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2333346A (zh)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N109390346B (zh) 3d存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255028A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787080B (zh) 三維快閃記憶體元件
TW202211384A (zh) 記憶裝置
US20230255027A1 (en)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