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020B - 封閉閥及帶有封閉閥的袋 - Google Patents

封閉閥及帶有封閉閥的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020B
TWI784020B TW107122773A TW107122773A TWI784020B TW I784020 B TWI784020 B TW I784020B TW 107122773 A TW107122773 A TW 107122773A TW 107122773 A TW107122773 A TW 107122773A TW I784020 B TWI784020 B TW I7840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aforementioned
film
downstream
flow pat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2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10219A (zh
Inventor
小柳美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柏原製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柏原製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柏原製袋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0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0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02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01Ventilation or drainage of ba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205/00Ven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 Check Valves (AREA)
  • Supplying Of Containers To The Packaging Stat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封閉閥及帶有該封閉閥的袋,其不僅能在壓力差較大的情況下有效地發揮止回閥的功能,即便是在長時間持續壓力差較小之均衡狀態的情況下仍能有效地發揮止回閥的功能。作為封閉閥的閥部,係具備有位在上游側的上游閥部(a)、以及位在下游側的下游閥部(c)之二個閥部,且在二個閥部之間具備有使流路內之流體滯留的緩衝部(b)。緩衝部(b)之流路的閉鎖性係比下游閥部(c)之流路的閉鎖性更低,且上游閥部(a)之流路的閉鎖性係比下游閥部(c)之流路的閉鎖性更低。又,緩衝部(b)之長度也可比上游閥部(a)與下游閥部(c)之至少其中任一方的長度更長。

Description

封閉閥及帶有封閉閥的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封閉閥及帶有封閉閥之食品用除氣袋(deaeration bag)等的袋。
為了容納食品或其他的物品已廣為利用柔軟的樹脂製袋。對於特別不喜歡與外部空氣接觸的物品,一般是進行將之容納於可以阻斷外部空氣的樹脂製密閉袋予以保存的作業。又,在包裝等所用的緩衝用材料中,係利用將空氣及其他氣體往袋充填,亦即容納該氣體以作為緩衝(cushion)的樹脂製袋體。更且,也有普及一種容納衣服或坐墊等並排出袋內的空氣,藉此來減少體積以不耗費收納空間的除氣袋。
在容納物中,係不限於氣體或液體,即便是固體,仍有例如發酵食品等在容納中使氣體產生。
在上述的密閉袋中,普及的是具備封閉閥,且通過封閉閥,使外部空氣不侵入至袋內地進行屬於流體的收納物之取出、或不必要的氣體之排出。
在例如專利文獻1中,係已揭示一種止回閥,該止回閥(V)係具備由具有柔軟性之樹脂製薄片所構 成的外部構裝薄膜(1)、以及閥體薄片(2),且形成有對向的外部構裝薄膜(1a、1b)之兩側邊已被接著的側面密封(side seal)(3),藉此包夾於剖面為扁平之大致筒狀,且內部設置有流體通路(P)並相對向的外部構裝薄膜(1a、1b),並設置有至少一片閥體薄片(2);屬於作為該閥體薄片(2)之一方側之面的安裝面(21)之一部分的接著部(21a),係接著於一方側之外部構裝薄膜(1a),作為該閥體薄片(2)之另一方側之面的密接面(22),係能夠對閥體薄片(2’)進行接近及分離,該閥體薄片(2’)係接著於與該密接面(22)相對向的另一方側之外部構裝薄膜(1b)或是另一方側之外部構裝薄膜(1b);密接面(22)是密接於與密接面(22)相對向的上述之各個薄片(1b、2’),藉此來閉鎖流體通路(P),其特徵為:在屬於作為流體通路(P)之兩端的開口部(P1、P2)當中之一方側的操作側開口部(P2)之隔著流體通路(P)的兩側,形成具有比各個外部構裝薄膜(1)所具有之剛性更高之剛性的手柄部(4);使隔著上述之操作側開口部(P2)的兩側之手柄部(4)彼此,接近沿著外部構裝薄膜(1)的方向,藉此能夠強制地開放流體通路(P)。
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發明,係嘗試提供一種止回閥,該止回閥係能夠藉由使隔著操作側開口部的兩側之手柄部彼此,接近沿著外部構裝薄膜的方向,來強制性地開放流體通路,藉此就可以僅用手來開放流體通路,可以簡便且迅速地完成流體之通過,且不影響外觀,發生意外之流體洩漏的可能性較低。
有關設置於柔軟之樹脂製袋(圖1(A))的習知止回閥之作動的映象(image),係將大氣壓設為0且以該大氣壓作為基準,使用圖10來簡單說明袋內之增加壓力為各種的情況之例。   圖10中,記為「內」之標示係顯示袋之容納空間內,亦即顯示袋內側,記為「外」之標示係顯示袋之外側,亦即顯示大氣側,如同圖所示,在除氣中,上述「內」側為上游側,上述「外」側為下游側。在圖10中之(A)至(E)中,朝向中央縱向延伸並畫分上述「內」側和「外」側的粗線,係顯示袋之內壓與袋外部的壓力差位置,且顯示所謂袋端部的閥安裝位置。
從袋之內壓和外部空氣壓力已均衡的圖10中之(A)的狀態,經過袋之內壓已成為比外部空氣壓力更高的圖10中之(B)的狀態(作為例子,是相對於外部空氣壓力0,內壓+0.5氣壓),並在內壓相對於外部空氣壓力變成更高的圖10中之(C)的狀態(作為例子,是相對於外部空氣壓力0,內壓+1氣壓)下袋內之氣體從除氣閥進行排出,亦即除氣。藉由該除氣能縮減袋之內壓與外部空氣壓力的差且再次經過成為與圖10中之(B)同樣之比率的圖10中之(D)的狀態(相對於外部空氣壓力0,內壓+0.5氣壓),並再次成為袋之內壓與外部氣體壓力均衡或袋之內壓比外部空氣壓力還若干低的圖10中之(E)的狀態。在圖10中之(E)的狀態中,閥(閥體)係藉由薄片亦即薄膜之自我黏著來閉鎖通氣道。
如同圖10所示,即便是在以往的止回閥中,作為緩衝材料(空氣緩衝材料)等之空氣封入袋或衣服壓縮袋等的除氣袋,仍具有充分的功能。   可是,以往之止回閥所假定的狀態,係止回閥進行開閉時伴同較大之壓力變動的狀態。該伴同較大之壓力變動的情況的止回閥之開發,係考慮以下二點所完成。
第一課題,係防止逆流的功能,且在逆流時(已發生流路中的流體之壓力差的情況),確實地提早關閉閥的課題。   第二課題,係使防止逆流後的狀態長期地維持的課題。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也有提出在止回閥的通氣道內之上游和下游之二處設置閥體的方案。
例如,專利文獻2係已揭示一種關於封閉閥的閥,且在其圖3及圖4中,係顯示具備上游閥部與下游閥部之二個閥部的閥;該封閉閥之對向的外部構裝薄膜(43a)(43b)之兩側邊,是作為已閉鎖的閉鎖部(43e)(43f),藉此形成有剖面為扁平的大致筒狀之空氣通路(41),在該空氣通路(41)之兩端側形成有開口部(43c)(43g),並且在內部設置有閥體薄片(42),其特徵為:閥體薄片(42),係具備安裝於前述一方之外部構裝薄膜(43b)的固定部(42a)、以及能夠以固定部(42a)作為中心來運動的第一閥瓣(flap)部(42b)和第二閥瓣部(42c);第一閥瓣部(42b),係密接於另一方之外部構裝薄膜(43a)的空氣通路側之面(43i),藉此來阻斷從前述空氣通路(41)中之一端側往另一端側的空氣之流動,且第二閥瓣部(42c),係密接於另一方之外部構裝薄膜(43a)的空氣通路側之面(43i),藉此來阻斷從前述空氣通路(41)中之另一端側往一端側的空氣之流動。
又,專利文獻3或4,也顯示具備上游閥部與下游閥部之二個閥部的閥。   此等專利文獻所示之具備二個閥部的止回閥,係提出上述第一課題和第二課題的課題,第一課題,係為了使防止逆流的功能確實地提早發揮,或使已防止逆流的狀態長期地維持,因僅有一個閥部是不充分的,故而更設置另一個閥部。
可是,近年來,不僅期望能開發可以對應於伴隨較大之壓力變動的情況的止回閥,也期望能開發可以對應於伴隨較小之壓力變動的情況的止回閥。在也對應於伴隨如此較小之壓力變動的情況的止回閥之開發中,已浮現無法用上述之習知課題的解決手段來解決的新課題。
該新課題,係關於在壓力差非常小之均衡狀態下的閥之舉動。   具體而言,發明人發現有以下的課題:在從上述圖10中之(C)的狀態,變化成圖10中之(D)的狀態、進而變化成圖10中之(E)的狀態時,會吸入閥出口附近之些微的流體(除氣袋的情況下,為空氣等)。特別是在長期間持續壓力差非常小之均衡狀態(上游≒下游)的情況下,僅利用閥部之自我黏著很難關閉閥出口,且會增加無法將閥閉鎖的可能性。
由於在以往之止回閥所應用的壓縮袋等的情況下,係強制地加壓袋,或在空氣封入袋的情況下,也是利用噴嘴等來注入空氣(air),使袋內的壓力可以飛快地上升,所以可以確保較大的壓力差,且可以縮短均衡狀態的時間。相對於此,在內容物產生氣體的情況下,藉由該產生氣體,有時發生壓力差之例如將咖啡豆作為內容物的情況下,內容量(咖啡豆)較少時所產生的氣體量也會變少,且均衡狀態會變長。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21976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許第3502845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實公平5-4203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2-4537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之課題係在於提供一種封閉閥,其不僅能夠在壓力差較大的情況下有效地發揮止回閥的功能,即便是在長時間持續壓力差較小之均衡狀態的情況下仍能有效地發揮止回閥的功能。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薄片製封閉閥,係柔軟之大致筒狀的封閉閥,其在外側之上下分別配置有外部構裝薄膜,前述外部構裝薄膜之兩側邊是構成已被閉鎖的閉鎖部,其一端側是成為相對於順流的流入部,另一端側是成為相對於前述順流的流出部,且該封閉閥係構成前述順流及往該順流之相反方向流動的逆流之流路,並且在前述流路具備有限制前述流路內的流體移動的閥部,其特徵為:具備上游閥部、下游閥部及緩衝部之至少三個區域。
前述上游閥部係位在前述順流之上游側,前述下游閥部係比前述上游閥部更位在前述順流之下游側。然後,前述上游閥部與前述下游閥部之間,係構成使前述流路內之流體滯留的緩衝部。   為了使流體滯留於前述緩衝部,而構成如下。
第一、前述緩衝部,係以前述流路之閉鎖性成為比前述下游閥部更低的方式所構成。   第二、前述上游閥部,係以前述流路之閉鎖性成為比前述下游閥部更低的方式所構成。   又,變更或除了上述第二的構成,第三、前述緩衝部,係以前述流路的前述流體之流動方向的長度,成為比前述上游閥部與前述下游閥部之至少其中任一方更長的方式所構成。   又,前述緩衝部中的上下之前述外部構裝薄膜的至少其中任一方係具備難黏著部,藉由前述難黏著部,前述緩衝部中的上下之前述外部構裝薄膜彼此之間,也可設為比起前述外閥部中的上下之前述外部構裝薄膜彼此之間更不易黏著。
在實施本發明時,前述閥部當中之至少前述上游閥部,也可以具備至少一片薄膜作為閥體薄膜來構成在前述順流時開啟並在前述逆流時閉合的止回閥。前述閥體薄膜,係藉由與重疊於其上表面的薄膜之間呈開放或密接,來進行前述流路之開閉;前述閥體薄膜,係使與重疊於其下表面的薄膜之間,於其上游側固定成密閉狀態,於其下游側導通至前述緩衝部,藉此來使前述閥體薄膜與重疊於其下表面的前述薄膜之間構成緩衝連續部。
又,在實施本發明時,前述閥體薄膜,也可以僅具備有前述上游閥部,而不具備有前述下游閥部;在前述閥體薄膜的下游端與前述外部構裝薄膜的下游端之間也可以配置有前端空間;前述前端空間也可以具備低閉鎖性空間和高閉鎖性空間,該低閉鎖性空間為上下之前述外部構裝薄膜間直接對向的空間,且構成前述緩衝部;該高閉鎖性空間係位在該低閉鎖性空間之下游側並構成前述下游閥部。
又,前述流路之閉鎖性,係大幅地藉由前述流路之流路寬度和構成前述流路的前述薄膜間之黏著性所左右。從而,作為具體的手段,係可以將前述流路之流路寬度,設為前述下游閥部比前述緩衝部及前述上游閥部更窄來實施。   又,可以將前述薄膜間之黏著性,設為前述緩衝部比前述上游閥部及前述下游閥部更低來實施。
本發明的封閉閥,係可以安裝於袋來使用。具體而言,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袋,具備有袋及前述封閉閥,該封閉閥係固定於構成前述袋之容納空間的薄片;前述上游閥部係具備上游閥薄膜,前述上游閥薄膜為具備固定部及閥瓣部的止回閥,該固定部係固定於一方之前述外部構裝薄膜,該閥瓣部係從前述固定部朝向前述流出部延伸;前述固定部,係在前述順流之流動方向上,配置於與以下形成壓力差位置相同的位置、或配置於比該壓力差位置更下游側;該壓力差位置是將構成前述袋的前述薄片彼此予以密封而劃分前述容納空間之內外的前述袋之密封部。
再者,在本發明中,上下係止於顯示相對的位置關係,並非特定絕對的位置。具體而言,封閉閥,係為了各種用途而安裝於袋,袋本身也是在各種用途中使用,無論是在哪種用途中使用,只要滿足本發明所規定之相對的位置關係,應視為本發明之實施。 [發明效果]
本發明係可以提供一種封閉閥及具備封閉閥的袋,其不僅能夠在壓力差較大的情況下有效地發揮止回閥的功能,即便是在長時間持續壓力差較小之均衡狀態的情況下仍能有效地發揮止回閥的功能。
以下,基於圖式來說明本案發明之實施形態。   此例,係針對將本發明之封閉閥v作為除氣閥,並具備有該封閉閥v的密閉袋w加以說明。特別是將設置有上述除氣閥的食品用收納用的袋作為上述密閉袋w,並於圖1中之(A)例示整體圖(俯視圖)。圖1中之(B)係設置於圖1中之(A)之密閉袋w的本發明之封閉閥v的放大俯視圖。
(密閉袋w)   作為上述之食品用袋的袋,係指柔軟之樹脂性的密閉袋w。   如同圖1之(A)所示,在此例中,密閉袋w,係將大致矩形之上薄片w1與下薄片w2之二片薄片重疊在一起,且將前述矩形之三邊w3、w4、w5予以密封而閉鎖,藉此設成袋。上薄片w1和下薄片w2,係指分別由以聚乙烯(polyethylene)所代表的柔軟之合成樹脂所形成的薄片。圖1中之(A)、(B)之半色調網點所示的部分,是施有上述密封的密封部h。密封部h之形成,係可以利用熱封(heat seal)來進行。
在上述中,未被閉鎖而呈開放的剩下之1邊w6,係設為密閉袋w的開口部(以下依需要而稱為開口部w6),且設置有夾鏈(fastener)w7。夾鏈w7,係只要採用被用於合成樹脂製的袋開口部之閉鎖的週知物即可。例如,在此例中,夾鏈w7,係由設置及於作為上述開口部w6的1邊之大致全長的凹凸所構成,且利用凹凸彼此之相嵌合而開閉自如地進行開口部之閉鎖。
再者,並非是將密閉袋w限定於圖1中之(A)所示的大致矩形,且密閉袋w之形狀與尺寸並無特別限制。可以設成例如四角形以外之多角形、或圓形或其他的流線形狀來實施。   在密閉袋w已被閉鎖的上述3邊當中之1邊設置有作為上述除氣閥的封閉閥v。
於上薄片w1與下薄片w2之熱封前,在上薄片w1與下薄片w2之上述1邊間隔著封閉閥v來施予上述熱封,藉此可以將封閉閥v安裝於密閉袋w。   在此例中,密閉袋w,為除氣袋,例如是將咖啡或發酵食品等在保存中使氣體產生的食品、或減壓使體積減低的衣服或坐墊等作為容納物,並容納於密閉袋w之內部空間,亦即容納於容納空間w0。   該容納物,係在上述熱封後,打開夾鏈w7並從開口部w6容納於容納空間w0內。
除此以外,也可在將容納物配置於上述熱封前的上薄片w1與下薄片w2之間之後進行上述熱封。在此情況下,設置有上述夾鏈w7的上述1邊w6,也只要被設成熱封物,且利用需要者之開封來使開口部w6形成於密閉袋,而在開封後利用夾鏈w7來閉鎖開口部w6即可。   將上述密封部h作為交界,將密閉袋w之容納空間w0側作為袋內側,將容納空間w0之外側作為袋外側來繼續說明。
(封閉閥v)   封閉閥v,係指柔軟且扁平的大致筒狀物,且將筒狀的封閉閥v之內部空間作為流體(在本例中為空氣)之流路v0而能夠在密閉袋w之容納空間w0與密閉袋w的袋外側之間進行流體之移動。封閉閥v係具備用以限制上述流路v0之流體移動的上游閥部a和下游閥部c(圖1中之(B))。
將封閉閥v作為除氣閥來將氣體從密閉袋w之上述袋內側朝向袋外側排出氣體。在此例中,上述流路,係將袋內側作為上游側且將袋外側作為下游側。上游閥部a係配置於比下游閥部c更上游側。封閉閥v中的上游側之上游閥部a與下游側之下游閥部c之間的部分是構成使流體滯留的緩衝部b。特別是,上游閥部a,係設置於密閉袋w之內壓與外壓的壓力差位置。所謂壓力差位置,在此例中係指密閉袋w中的封閉閥v之安裝位置,且與密封部h一致。
(第一實施形態之具體的態樣)   具體而言,封閉閥v,係將以聚乙烯所代表的柔軟之合成樹脂製的薄膜作為外部構裝薄膜1,並將二片的該外部構裝薄膜1重疊在一起所成。   以下依需要,將配置於圖2中之(A)、(B)之上方的外部構裝薄膜1稱為上外部構裝薄膜1a,將配置於其下方的外部構裝薄膜1稱為下外部構裝薄膜1b。
如同圖1中之(B)及圖2中之(A)所示般,重疊而對向的外部構裝薄膜1a、1b之兩側邊係設成已被閉鎖的閉鎖部2。在此例中,閉鎖部2係指已被密封作為側面密封的部分(以下稱為側面密封部2)。側面密封部2之形成,係只要利用熱封等的週知手段來進行即可。藉由側面密封部2之形成,重疊在一起後的外部構裝薄膜1,係設成兩端呈開口的扁平之筒狀。上外部構裝薄膜1a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間,是成為流體的通路(流路v0)。有關外部構裝薄膜1之上述兩端的開口,係在封閉閥v已安裝於密閉袋w的狀態下,一端側成為朝向密閉袋w之內側開口的流入部12,另一端側成為在密閉袋w的袋外側呈開口的流出部13。
再者,在本發明中,上游與下游、流入與流出,只要沒有特別事先說明,都是在以封閉閥允許流體通過的順流之流動方向作為基準,且以朝向其相反方向流動的逆流之流動方向作為基準的情況下明示其要旨。   上游閥部a,係位於流路v0中如同上所述的壓力差位置,且位於包含從密閉袋w的袋外側劃分袋內側的上述密封部h的區域。
上述上游閥部a,為止回閥,用以使從流路v0之上游側朝向下游側的流體之移動通過,亦即使順流通過,且限制從下游側朝向上游側的流體之移動,亦即限制逆流。如同圖2中之(B)所示,上游閥部a,係具備以聚乙烯所代表之合成樹脂製的閥體薄膜。以下依需要將上游閥部a之閥體薄膜稱為上游閥薄膜3。
上游閥薄膜3,係配置於上外部構裝薄膜1a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間,上游閥薄膜3之上表面,係於其上游側及下游側,未與上外部構裝薄膜1a固定而是呈開放。上游閥薄膜3之下表面,係於其上游側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固定成密閉狀態,且於其下游側呈開放。
更詳言之,上游閥薄膜3,係具有:閥瓣部31,其進行閥之開閉動作;以及固定部32,其將閥瓣部31固定於下外部構裝薄膜1b。該上游閥薄膜3,係按照流路v0之壓力變動而上下移動,且上游閥薄膜3(閥瓣部31)之上表面,是藉由密接於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來切斷流路v0,且上游閥薄膜3(閥瓣部31)之上表面是從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呈開放,藉此來打開流路v0。
如同圖4中之(A)所示,在側面密封部2形成前的上外部構裝薄膜1a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間,隔著上游閥薄膜3而形成側面密封部2,藉此可以進行上外部構裝薄膜1a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黏著固定,並且將上游閥薄膜3安裝於二個外部構裝薄膜1間。在圖4中之(A)中,附有斑點的區域是指利用側面密封部2所黏著固定的部分。
後面所述的非熔接薄膜33,係在將上游閥薄膜3安裝於上下的外部構裝薄膜1之間之前,事先設置於上游閥薄膜3。   將利用上述側面密封部2形成為一體的上外部構裝薄膜1a和上游閥薄膜3和下外部構裝薄膜1b,在進行密閉袋w形成時的上薄片w1與下薄片w2之上述熱封時,插入至上薄片w1與下薄片w2之間(圖4中之(B))且進行該熱封,藉此可以同時進行密閉袋w之形成、和朝向封閉閥v的上游閥部a之形成、和封閉閥v往密閉袋w之安裝(圖2中之(A))。亦即,能利用密封部h之熱封來形成上游閥薄膜3之固定部32。從而,上游閥薄膜3中的固定部32是顯示壓力差位置。
在安裝於密閉袋w之前的狀態下,固定部32係並未形成;上游閥薄膜3,係止於利用側面密封部2來固定於上下之外部構裝薄膜1。   然後,在形成密閉袋w之密封部h時,藉由該熱封可形成固定部32。該時,藉由密封部h之熱封,與上游閥薄膜3之固定部32為相反側的上表面是以不與上外部構裝薄膜1a熔接的方式,在上游閥薄膜3之上表面配置有非熔接薄膜33(圖1中之(B)、圖2、圖3及圖4)。
非熔接薄膜33,係指在密封部h之熱封溫度下不會熱熔接的薄膜,且阻止與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熔接。非熔接薄膜33本身,係透過會熱熔接的熔接薄膜34(圖3中之(B)),固定於上游閥薄膜3。熔接薄膜34係藉由積層(laminate),來疊合於非熔接薄膜33。作為積層的方法,係採用使用接著劑等熱封以外的週知方法。   又,也可以事先塗佈耐熱油墨,來取代非熔接薄膜33。
如同圖1中之(B)之一點鏈線所示,以不阻礙藉由側面密封部2所為的上述密封的方式,非熔接薄膜33,係在未跨於上述側面密封部2的範圍內設置於上游閥薄膜3。在此例中,非熔接薄膜33,係具備與側面密封部2間之間隔大致相同的橫寬(圖1中之(B)及圖3中之(A))。但是,只要是不阻礙藉由側面密封部2所為的密封的範圍,並非將非熔接薄膜33重疊於側面密封部2排除在外。
又如同圖6中之(B)所示,非熔接薄膜33,也可成為重疊於側面密封部2,且藉由側面密封部2所為的密封被中斷的薄膜,且也可以如下方式來實施:對安裝密閉袋w之封閉閥v的1邊w5,設置比密封部h更朝向袋外側延伸設置的延設部w8,並且設置輔助密封部h1,以閉鎖外部構裝薄膜1之側邊;該輔助密封部h1係與密封部h交叉並接觸於上述側面密封部2且與側面密封部平行地延伸。如同圖6中之(A)、(B)所示,輔助密封部h1,係從密閉袋w的袋內側跨設於上述延設部w8。輔助密封部h1,係可以在與密封部h一起形成密閉袋w時藉由熱封來形成於上薄片w1及下薄片w2。
雖然上下之外部構裝薄膜1和上游閥薄膜3,係能由以聚乙烯所代表的合成樹脂製薄膜單體或積層體所構成,但是構成流路v0內面之面(亦即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和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上表面和上游閥薄膜3之上表面),較佳是設成具有自黏性的面。將具有自黏性的面備置於一方的薄膜,係除了將聚乙烯等的薄膜基材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樹脂(EVA)等之具有自黏性的熱塑性樹脂共擠壓所成的共擠壓型以外,還可以採用將黏著劑塗佈於聚乙烯等之薄膜基材的塗佈型等。
(上游閥部a)   上游閥部a,係作為具備有前面所述之上游閥薄膜3的止回閥來實施,如同圖3中之(B)所示,上游閥薄膜3的閥瓣部31之上表面,係密接於相對向的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且使封閉閥v呈閉閥狀態。   以黏著於可供上游閥薄膜3固定的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上表面且開閥動作不受阻礙作為目的,如圖3中之(B)所示,雖然在閥瓣部31之下表面係可以將難黏著部分35設置於面對該外部構裝薄膜1(下外部構裝薄膜1b)的面來實施(圖3中之(B)),但是也可不設置難黏著部分35來實施。
(緩衝部b)   雖然以上所說明的形態,可謂是即便是習知的封閉閥(止回閥)仍具備的形態,但是本發明之封閉閥的特徵,係如同圖2中之(B)所示,作為閥部,是具備上游閥部a、以及位於比上游部更下游側的下游閥部c之至少二個的閥部,且在上游閥部a和下游閥部c,設置使流路v0內之流體滯留的緩衝部b。
在緩衝部b,上下之二個外部構裝薄膜1彼此是直接相對向,雖然構成流路v0內面的面(亦即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和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上表面),係如同前述般地成為具有自黏性的面,但是在二個外部構裝薄膜1之一方或雙方,係設置有難黏著部4。難黏著部4,係設成比具有自黏性的面彼此所對向的狀態,更不易黏著的狀態。難黏著部4,係不具備黏著性,且預防二個外部構裝薄膜1彼此黏住。
如圖2中之(B)及圖3中之(A)所示,在此例中,雖然難黏著部4,係設置於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但是也可設置於下外部構裝1b之上表面,又可以設置於上外部構裝薄膜1a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雙方來實施。藉此,伴隨緩衝部b中的內壓之上升,緩衝部b係提供流體滯留之膨脹的空間。
難黏著部4,係塗佈於外部構裝薄膜1,藉此可以使用使外部構裝薄膜1之自黏性降低的週知油墨所形成。但是,除了如此的油墨以外還可藉由配置其他之薄膜等的其他手段,來形成難黏著部4。再者,在圖2中之(B)中,為了易於明白難黏著部4之配置,而比其他之構成構件還大於實際地強調並描繪難黏著部4之厚度。
(下游閥部c)   下游閥部c,係在此例中並未具備閥體薄膜。又,在下游閥部c中,外部構裝薄膜1,也不具備如緩衝部b的難黏著部4。因而,下游閥部c,係使具有自黏性的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與具有自黏性的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上表面直接對向,兩者是作為黏著部5來相互密接,且閉鎖上下之二個外部構裝薄膜1間(圖3中之(B))。
藉由上述密接,下游閥部c,也會一起限制上述順流和逆流。下游閥部c,係接受來自流體之壓力而開閥。從而,當上述緩衝部b中的流路v0之內壓,未成為比下游閥部c之下游側還高時,下游閥部c就會藉由上述自黏,來維持閉閥狀態。在此例中,由於流體為氣體,所以當緩衝部b之內壓,不成為比外部空氣壓力更高時,下游閥部c就閉閥著。
(流路之閉鎖性)   雖然流路之閉鎖性,也受到構成流路v0之上下對向的薄膜之厚度、或柔軟性、或形狀等左右,但是作為左右此的最大主因,是可以列舉黏著性與流路之寬度的二個主因。
作為第一主因的黏著性,係指構成流路v0之上下對向的薄膜所具有的黏著性之高低,且黏著性較高一方的流路之閉鎖性較高,而黏著性較低一方的流路之閉鎖性較低。雖然黏著性也可以在T型剝離強度試驗中謀得,但是也可以由筒狀體之開通試驗(藉由上下對向的薄膜來製作筒狀體,且使此等的薄膜在預定範圍內以預定之力按壓並密接之後,從筒狀體之一端導入流體,且計測離開另一端時的流體之壓力的試驗)中謀得。   作為第二主因的流路之寬度,係指流路之寬度(亦即,與流路v0中的流體之流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之距離)的長短,在黏著性為相同的情況下,流路之寬度較小一方的流路之閉鎖性較高。
(封閉閥v之動作)   參照圖5,針對封閉閥v之動作加以簡單說明。在此,係針對各個閥部之結構詳細予以省略且僅鎖定焦點於作用來加以說明。再者,在此所謂上游側係指在流體之流路v0中比緩衝部b更上游側,所謂下游側係指在上述流路v0中比緩衝部b更下游側。   如同圖5中之(A)所示,在使用初期的密閉袋w的袋內側與袋外側壓力均衡的狀態下,沒有流路v0內的流體移動,且上游閥部a或下游閥部c都閉閥,緩衝部b也會收縮而縮窄二個外部構裝薄膜1間的寬度。   當上游側之壓力上升,且有關內壓成為上游側>緩衝部b=下游側,例如內壓之增加比a:b:c成為+1:0:0(氣壓)時,就如圖5中之(B)所示,上游側之上游閥部a會開閥。如圖5中之(C)所示,流體會藉由上游閥部a之開閥而流入至緩衝部b,且緩衝部b會在下游閥部c之閉閥狀態下膨脹。因緩衝部b,係配置於流路v0的袋外側區間,故而不會從外部構裝薄膜1之表面側接受如袋內側區間的密閉袋w之內壓的影響,而可以比較自由地膨脹,且可以作為緩衝器充分地發揮使流體滯留的功能。
緩衝部b之內壓上升,流路v0之內壓經過上游側≧緩衝部b≧下游側之狀態,而成為上游側=緩衝部b>下游側,例如內壓之增加比a:b:c成為+1:+1:0之狀態,會如圖5中之(D)所示,下游閥部c與上游閥部a一起開閥且開始除氣。當上游側之壓力藉由除氣而減低時,就如同圖5中之(E)所示,在下游閥部c已開閥的狀態下上游閥部a會閉閥,且上游側與緩衝部b之內壓會移行至均衡狀態。亦即,內壓經過上游側≦緩衝部b>下游側之狀態,例如經過內壓之增加比+0.5:+1:0之狀態,會更進一步移行至上游側=緩衝部b≧下游側之狀態,例如更進一步移行至內壓之增加比0(-1):+0.5:0之狀態。最終的緩衝部b與下游側之內壓會均衡。亦即,成為圖5中之(F)所示的上游側=緩衝部b=下游側或是上游側≦緩衝部b=下游側之狀態,例如成為內壓之增加比0(-1):0:0之狀態。
無論是在圖5中之(E)及圖5中之(F)的哪個均衡狀態中,由於以上游閥部a作為交界的袋內側區間與袋外側區間的壓力差,是比圖10中之(E)所示的習知物之均衡狀態更大,所以流路v0之切斷,也比圖10所示的習知物更容易進行。   再者,雖然在圖5中之(E)所示的上游側與緩衝部b之均衡時,從緩衝部b朝向其上游側有發生些微逆流的可能性,但是緩衝部b中的流體是從緩衝部至滯留於緩衝部為止位於上游側的流體。從而,沒有如使來自袋外側之流體侵入的問題。
其次,雖然在圖5中之(F)所示的緩衝部b與緩衝部之下游側的均衡狀態中,該下游側(除氣袋之情況下為大氣)之流體有朝向緩衝部些微逆流的可能性,但是此時 上游閥部a被關閉且閉鎖流路,故而不易發生朝向袋內側之逆流。   然後,在下一次作動時,亦即下游閥部開閥時,從緩衝部之下游側侵入至緩衝部的流體會再次被排出至緩衝部之下游側,且會在緩衝部充滿比緩衝部更位於下游側的流體。
因而,無論是在上述哪個均衡狀態下,都可以抑制外部流體朝向袋內逆流。   然後,特別是在本發明的袋中,由於在流路中,緩衝部係配置於袋之外側區間,所以在筒狀之封閉閥中,可以不接受袋之內壓的影響地進行擴大縮小。從而,在本發明中,可以更顯著地發揮上述功效。
(使緩衝部b具有功能的手段)   為了使緩衝部b有效地發揮其功能,有必要構成在順流時(從容納空間w0通過流路v0並朝向外部脫離時)緩衝部b會藉由流體而膨脹。
從而,作為其第一手段,緩衝部b,係需要構成流路之閉鎖性成為比下游閥部c更低,更佳是構成流路之閉鎖性成為比上游閥部a及下游閥部c之雙方更低。   在該第一實施形態中,有關上游閥部a和緩衝部b和下游閥部c,因流路v0之寬度係相等,故而閉鎖性能藉由黏著性所決定。   在該實施形態中,有關流路之閉鎖性,上游閥部a與下游閥部c係相等,而具有難黏著部4的緩衝部b之閉鎖性則比二個閥部a、c更低。   再者,在緩衝部b不設置難黏著部4來實施,藉此使上游閥部a與緩衝部b與下游閥部c之黏著性相等的情況下,可以將緩衝部b的流路v0之寬度形成比下游閥部c更寬來實施,更佳是可以形成比上游閥部a及下游閥部c之雙方還寬來實施。
作為第二手段,是因在流體流出時(容納空間w0之內壓上升等,使上游閥部a開啟時),當流體剛被導入至緩衝部b之後下游閥部c也開啟時,就有緩衝部b不會藉由流體而膨脹的情況,故而要採用預防此情況的手段。
作為該第二手段,在該實施形態中,係對緩衝部b提供足夠的長度。   具體而言,緩衝部b,係以流路v0的流體之流動方向的長度,成為比上游閥部a與下游閥部c之至少其中任一方更長的方式所構成,更佳是,以流路v0的流體之流動方向的長度,成為比上游閥部a與下游閥部c之雙方更長的方式所構成。
如圖2中之(B)所示,上游閥部a及下游閥部c之長度,係指作為閥部來執行閉鎖流路之功能的部分之長度;在上游閥部a,係指比固定部32更下游側的閥瓣部31的區域且不與難黏著部4重疊的區域之長度。緩衝部b之長度係指設置有難黏著部4的區域之長度。下游閥部c之長度,係指設置有比難黏著部4更下游側的黏著部5的區域之長度。   在該實施形態中,緩衝部b,係以流路v0的流體之流動方向的長度,成為比上游閥部a與下游閥部c之雙方更長的方式所構成。
(緩衝連續部d)   再者,上游閥薄膜3,係使與已重疊於其下表面的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間,於其上游側藉由固定部32而設成密閉狀態,且於其下游側導通至緩衝部b。藉此,已進入緩衝部b的流體之一部分,係如圖3中之(B)所示,有的情況也會被導入至上游閥薄膜3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間的空間,在以下之說明中,係將該空間作為緩衝連續部d來加以說明。
(第二實施形態)   如同圖7中之(A)所示,下游閥部c,係與上游閥部a同樣,也可以具備閥體薄膜來實施。具體而言,於下游閥部c,是在外部構裝薄膜1之一方,固定有下游閥薄膜6作為上述閥體薄膜。下游閥薄膜6,係具備具有與上述閥瓣部31及固定部32同樣之功能的副閥瓣部61及副固定部62。亦即,於下游閥部c,是藉由副固定部62使下游閥薄膜6固定於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上表面。副閥瓣部61係從副固定部62朝向下游側延伸。   又,在副閥瓣部61,係設置有與上述非熔接薄膜33同樣的副非熔接薄膜63。
副固定部62,係在製造安裝於密閉袋w之前的封閉閥v時,從可供下游閥薄膜6安裝的一方之外部構裝薄膜1(在此例中為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表面側利用週知的熱封裝置來施予熱封,藉此可以形成橫越俯視觀察下呈矩形之副閥瓣部61的副固定部62(在第三實施形態中所參照的圖8中之(B)係顯示副閥瓣部61之俯視觀察的狀態)。
即便是在圖7中之(A)所示的第二實施形態中,構成流路v0之內面的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上表面仍是作為黏著部5而具備前述的自黏性。另一方面,各自的相反之面(具體而言,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上表面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下表面),也可不具備上述自黏性。
又,下游閥薄膜6,係與上游閥薄膜3同樣,其上表面係具備自黏性。另一方面,各自的相反之面(具體而言,下游閥薄膜6與上游閥薄膜3之下表面),也可不具備上述自黏性。   在第二實施形態中,有關並未特別提及的事項,係與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同樣。
(第三實施形態)   在此例中,如同圖7中之(B)及第8圖中之(A)、(B)所示,外部構裝薄膜1之各個,係由相互地形成不同個體的第一構成薄膜10和第二構成薄膜11所構成。
亦即,上外部構裝薄膜1a,係由上第一構成薄膜10a和上第二構成薄膜11a之二片的薄膜所構成;下外部構裝薄膜1b,係由下第一構成薄膜10b和下第二構成薄膜11b所構成。上第一構成薄膜10a和下第一構成薄膜10b係被重疊,側部是設成由側面密封部20所密封的扁平之筒。上第二構成薄膜11a和下第二構成薄膜11b也被重疊,側部是設成由副側面密封部21所密封的扁平之筒(圖8中之(B))。在顯示將封閉閥v分解後之狀態的圖8中之(A)中,較濃(較緊密)的斑點部位係顯示設成上述側面密封部20的區域,較薄(較稀疏)之斑點部位係顯示設成上述副側面密封部21的區域。
第二構成薄膜11所構成的上述筒之筒徑係比第一構成薄膜10所構成的筒之筒徑還大。如圖8中之(B)所示,有關橫越流路v0的橫寬,第二構成薄膜11是比第一構成薄膜10還大。   上第一構成薄膜10a與下第一構成薄膜10b之間是提供流路v0之一部分,上第二構成薄膜11a與下第二構成薄膜11b之間也是提供流路v0之另一部分。
亦即,第二構成薄膜11之各個,係在前述壓力差位置直接連接於第一構成薄膜10之各個,或是透過密閉袋w之一部分間接連接於第一構成薄膜10之各個,並提供從第一構成薄膜10沿著流路v0朝向袋外側延長的流路v0之另一部分。在此例中,第二構成薄膜11,係利用密封部h來固定於密閉袋w,並間接連接於第一構成薄膜10(圖7中之(B)及圖8中之(B))。但是,第二構成薄膜11,也可以直接固定於第一構成薄膜10來實施。
第二構成薄膜11之各個,係配置於袋外側,且將所提供的流路v0設為袋外側之區間。   如同圖7中之(B)及圖8中之(B)所示,上第一構成薄膜10a和下第一構成薄膜10b上的非熔接薄膜33是提供前述的流入部12,上下之第二構成薄膜11、11係提供前述的流出部13。上下之第一構成薄膜10、10,係具備:從前述壓力差位置朝向袋外側延伸並內部構裝於第二構成薄膜11、11間的內部構裝部14。上游閥薄膜3係固定配置於一方的第一構成薄膜10(下第一構成薄膜10b)之上方。下游閥薄膜6,係固定配置於一方的第二構成薄膜11(下第二構成薄膜11b)之上方。
在此例中,如同上述,雖然下游閥部c係設成具備下游閥薄膜6,但是與第一實施形態同樣,也可以設成不具備下游閥薄膜6來實施。   在該實施形態中,是將內部構裝部14之前端與下游閥薄膜6之間的難黏著部4之區域作為緩衝部b。
如圖7中之(B)所示,內部構裝部14中的上第一構成薄膜10a之上表面與該上表面之對面的上第二構成薄膜11a之下表面之間、以及內部構裝部14中的下第一構成薄膜10b之下表面與前述下第二構成薄膜11b之上表面之間,係成為緩衝連續部d。緩衝連續部d,係與緩衝部b導通並可供其一部分之流體流入。
在圖7中之(B)之例中,上第一構成薄膜10a下表面之自黏性,係比上第一構成薄膜10a上表面之自黏性更大。下第二構成薄膜11b上表面係不具有自黏性。雖然上第一構成薄膜10a上表面之自黏性,係比上第一構成薄膜10a下表面之自黏性更小,但是比下第二構成薄膜11b上表面之自黏性更大。從而,相對地,當將上第一構成薄膜10a下表面之自黏性設為較大時,上第一構成薄膜10a上表面之自黏性,就會具備中程度的自黏性,且下第二構成薄膜11b上表面之自黏性就會變小。當依上述針對自黏性加以說明時,上游閥薄膜3之至少與非熔接薄膜33為相反側之面,係具備中程度的自黏性。又,於內部構裝部14,下第一構成薄膜10b下表面也具備中程度的自黏性。下第一構成薄膜10b之上表面的自黏性為較大。   於該第三實施形態中,有關下游閥薄膜6之自黏性,係與第二實施形態中所說明者同樣。   其他,於第三實施形態中,有關並未特別提及的事項,係與上述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同樣。
(第四實施形態)   參照圖9來針對第四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圖9中之(A)係第四實施形態的封閉閥之剖視圖,(B)為該封閉閥之俯視圖。
該封閉閥,係第一實施形態之變更後的封閉閥,以下僅說明主要的差異點,附記同一符號而並未進行說明的部分是與第一實施形態之說明實質相同。   首先,有關流入部12之結構,在此例中係在袋w的容納空間w0之內部,開口成平面狀。上外部構裝薄膜1a是呈長形地延伸至容納空間w0之內部,且於其下方配置有不織布等的過濾器(filter)51。容納空間w0之內部的上外部構裝薄膜1a與過濾器51係設為大致相同大小且相同形狀,其周圍是藉由過濾器固定部52之熱封所固定。容納空間w0之內部的流體係通過過濾器51而導入至流路v0內部,藉此可以預防微粉末等導入至封閉閥內或流出至外部。
在此例中,上游閥薄膜3,係利用過濾器固定部52來與比密封部h之位置更靠袋w之外側的過濾器51固定,過濾器固定部52是兼作固定部32。上游閥薄膜3,係使該過濾器固定部52兼作固定部32之下游側成為閥瓣部31。又,上游閥薄膜3,係與上外部構裝薄膜1a和下外部構裝薄膜1b,一起包夾於袋w之上薄片w1與下薄片w2之間並利用密封部h來固定。
雖然不問製造步驟,但是藉由該結構,上游閥薄膜3利用過濾器固定部52來與過濾器51固定的狀態之關閉閥v,是可以插入至袋w的上薄片w1與下薄片w2之間並熱封。過濾器固定部52與密封部h之位置,雖然都既可為外側又可為相同,但是在設為相同的情況下,因有熱封性降低的情況,故而較佳是事先使密封位置不同。
在此例中,因過濾器固定部52是比密封部h之位置更位於袋w之外,故而上游閥部a,係成為比過濾器固定部52之熱封更下游側。   再者,該流入部12之結構,即便是在前面所示之各個實施形態中仍可以採用。
(緩衝部b和下游閥部c)   其次,在此例中,緩衝部b,係在外部構裝薄膜1(上外部構裝薄膜1a和下外部構裝薄膜1b)不具備難黏著部4,並且具有自黏性的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與具有自黏性的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上表面是直接對向,且兩者是作為黏著部5而相互密接。從而,在此點中,緩衝部b和下游閥部c係在閉鎖上下之二個外部構裝薄膜1間方面沒有差異。   換言之,緩衝部b和下游閥部c,係在構成作為閥體薄膜的上游閥薄膜3之下游端與外部構裝薄膜1(上外部構裝薄膜1a和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下游端之間的前端空間方面為共通。
該前端空間,係能藉由其閉鎖性之高低,區分成構成其下游閥部c的高閉鎖性空間、和構成緩衝部b的低閉鎖性空間。具體而言,下游閥部c,係指雖然並未具備閥體薄膜但是流路v0之寬度最小的部分;緩衝部b,係指流路v0之寬度比構成下游閥部c的高閉鎖性空間更大的部分。在此例中,如圖9中之(B)所示,藉由將下游閥點密封53設置於流路v0之中央,就能縮窄流路之寬度,並提高閉鎖性。
更詳言之,如前面所述,雖然流路之閉鎖性,也會受到構成流路v0之上下對向的薄膜之厚度、或柔軟性、或形狀等左右,但是作為左右此的最大主因,是可以列舉黏著性與流路之寬度的二個主要。
在作為第一主因的黏著性方面,緩衝部b和下游閥部c係具有同等的黏著性。   作為第二主因的流路之寬度,因流路之寬度(亦即,與流路v0中的流體之流動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之距離),下游閥部c係比緩衝部b更小,故而流路之閉鎖性較高。   再者,上游閥薄膜3,係在其上表面具有自黏性,且與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下表面對向的方面,具有與緩衝部b及下游閥部c同等的黏著性。又,流路之寬度,係與緩衝部b同樣,比下游閥部c更大。從而,流路之閉鎖性,下游閥部c最高,上游閥部a和緩衝部b大致相等。
(使緩衝部b具有功能的手段)   如前面所述般,為了使緩衝部b有效地發揮其功能,有必要於順流時(從容納空間w0通過流路v0朝向外部脫離時)以緩衝部b藉由流體而膨脹的方式所構成。
從而,作為其第一手段,緩衝部b,係需要以流路之閉鎖性成為比下游閥部c更低的方式所構成,更佳是以流路之閉鎖性成為比上游閥部a及下游閥部c之雙方更低的方式所構成。作為第二手段,是因在流體流出時(容納空間w0之內壓上升等,使上游閥部a開啟時),當流體剛導入至緩衝部b之後下游閥部c也開啟時,就有緩衝部b不會藉由流體而膨脹的情況,故而有必要採取預防此的手段。
作為滿足該第二手段的具體手段,在該實施形態中,係將下游閥部c之閉鎖性設為比上游閥部a更高。   若歸納該二個手段,則是以下游閥部c之閉鎖性成為比上游閥部a及緩衝部b之雙方更高的方式所構成;在該實施形態中,係藉由設置下游閥點密封53,來將流路之寬度設為最小。
藉此,在比較壓力差較小的條件下,即便袋w之內壓上升至可供上游閥部a及緩衝部b之雙方開啟的流體壓力為止,閉鎖性較高的下游閥部c仍不會開啟。藉此,即便是在緩衝部b之長度較短的情況下,在緩衝部b內流體仍會停止而膨脹。已進入緩衝部b的流體,其一部分也會流入至上游閥薄膜3與下外部構裝薄膜1b之間的緩衝連續部d。   再者,雖然緩衝部b與下游閥部c的流路v0之流動方向上的長度,係可以將發揮上述之作用設定為條件,但是較適當的是分別設為至少2mm之長度,更佳是設為3mm以上之長度。
再者,如圖9中之(C)所示,也可接受下游閥點密封53係設置於左右二個部位等的複數個部位。   又,如圖9中之(D)、(E)所示,雖然也可在上游閥薄膜3與上外部構裝薄膜1a之間設置上游閥點密封54來實施,但是即便是在該情況下,閉鎖性仍有必要以下游閥部c成為較高的方式所構成。具體而言,有必要以增加下游閥點密封53之數目或加大寬度等,並使下游閥部c之流路寬度成為較窄的方式來實施。   以上,在該實施形態中,有關流路之閉鎖性,雖然是僅藉由流路寬度來實現,但是也可以如前面之實施形態般地藉由黏著性來實現,且也能夠並用兩者。
(其他之變更例)   上游閥部a,也可由對向的一對上游閥薄膜3所構成。亦即,也可以在與設置有上游閥薄膜3的外部構裝薄膜1相對向的外部構裝薄膜1設置上游閥薄膜3,且藉由使二個上游閥薄膜3之閥瓣部31彼此密接,來使上游閥部a閉閥,且藉由二個閥瓣部分離而使上游閥部a開閥的方式來實施。又,在下游閥部c具備閥體薄膜的情況下,也與圖7中之(A)、(B)所示者不同,下游閥部c也可以具備對向的一對閥體薄膜(下游閥薄膜6)的方式來實施。
又,閥部之數目,係不限於上游閥部a和下游閥部c之二個部位,也可以將從上游閥部a進入流路v0內的流體,在從下游閥部c朝向外部流出的期間,產生滯留的空間作為條件,而具備三個以上的閥。   有關上述之各個實施形態,雖然已例示食品用密閉袋之除氣閥來加以說明,但是本發明的袋w,係不限於將氣體予以排出的除氣袋,也可使利用上述封閉閥v來進行液體等之氣體以外的排出。更且,本發明的封閉閥v,也可作為除了從密閉袋w內朝向袋外部排出流體時防止流體逆流以外,還可以防止從袋外部朝向袋內注入流體時防止逆流的封閉閥v來實施。
配置封閉閥v的位置,係不限於袋w之端部,也可為中央部分。例如,既可設置於枕式(pillow)包裝之背襯密封(back-lining seal)之位置,又可不在二片薄片之間而是在一片薄片開孔,並將圖9所示的過濾器51之全周利用熱封等貼附於該薄片成密封狀態。
密閉袋w之密封部h,除了熱封以外,也可藉由使用接著劑等週知的其他手段來完成。又,就封閉閥v之側面密封部2的形成,除了熱封以外,也可藉由接著劑來完成。各個閥體薄膜之安裝,除了熱封以外,也可以藉由接著劑來實施。在使用接著劑的情況下,可以不設置上述非熔接薄膜33或副非熔接薄膜63來實施。
如同上述,作為密閉袋w之容納物,係已例示咖啡或發酵食品、坐墊或衣服。只要可以利用密閉袋w來作為除氣袋,則可以將例示以外之物作為容納物來容納。有關上述之發酵食品,也非限定於味噌或麴、醃漬物等的代表物。作為使用於食品以外之一例,是如同上述,可列舉將收納坐墊或衣服的收納袋作為上述密閉袋。該收納袋,係可以作為壓縮袋,在收納坐墊或衣服之後,使袋內側之空氣從作為除氣袋的上述封閉閥v脫離,以縮小體積。
上述密閉袋,係除了將保存之物作為容納物來容納以外,例如,也可為被使用作為注入空氣作為氣墊(air cushion)來利用的緩衝材料之物。   封閉閥v,並非限定於由上述外部構裝薄膜或閥體薄膜所構成,也可作為成形於薄膜以外之形態來實施。例如,也可將密閉袋作為沙灘球(beach ball)或游泳圈(swim ring)、洋娃娃及其他之注入空氣使其膨脹來使用的玩具,且作為將封閉閥v設置於該玩具之空氣注入口的筒狀之橡膠或塑膠成形品來實施。
又,上面所述的實施形態或上述變更例,係本發明的實施之一例,只要採用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的構成,並非將其他的實施形態排除在外。
1、1a、1b‧‧‧外部構裝薄膜1a‧‧‧上外部構裝薄膜1b‧‧‧下外部構裝薄膜2‧‧‧閉鎖部2、20‧‧‧側面密封部3‧‧‧上游閥薄膜4‧‧‧難黏著部5‧‧‧黏著部6‧‧‧下游閥薄膜10、10a、10b‧‧‧第一構成薄膜11、11a、11b‧‧‧第二構成薄膜12‧‧‧流入部13‧‧‧流出部14‧‧‧內部構裝部21‧‧‧副側面密封部31‧‧‧閥瓣部32‧‧‧固定部33‧‧‧非熔接薄膜34‧‧‧熔接薄膜35‧‧‧難黏著部分51‧‧‧過濾器52‧‧‧過濾器固定部53‧‧‧下游閥點密封54‧‧‧上游閥點密封61‧‧‧副閥瓣部62‧‧‧副固定部63‧‧‧副非熔接薄膜a‧‧‧上游閥部b‧‧‧緩衝部c‧‧‧下游閥部d‧‧‧緩衝連續部f、w‧‧‧袋h‧‧‧密封部h1‧‧‧輔助密封部v‧‧‧封閉閥v0‧‧‧流路w‧‧‧密閉袋w0‧‧‧容納空間w1‧‧‧上薄片w2‧‧‧下薄片w3至w5‧‧‧邊w6‧‧‧開口部w7‧‧‧夾鏈w8‧‧‧延設部
圖1中之(A)係安裝有第一實施形態之封閉閥的袋之整體俯視圖,圖1中之(B)係上述封閉閥的放大俯視圖。   圖2中之(A)係上述封閉閥的立體圖,圖2中之(B)係上述封閉佛的大致縱剖視圖。   圖3中之(A)係圖2中之(B)的x-x剖視圖,圖3中(B)係顯示上述封閉閥之作動狀態的大致縱剖視圖。   圖4中之(A)係上述封閉閥的分解立體圖,圖4中之(B)係顯示將圖4中之(A)的上述封閉閥設置於袋的過程之大致立體圖。   圖5中之(A)至(F)係顯示上述封閉閥之動作的說明圖。   圖6中之(A)係顯示圖1中之(A)的密閉袋之變更例的整體俯視圖,圖6中之(B)係顯示設置於上述密閉袋的封閉閥之變更例的放大俯視圖。   圖7中之(A)係顯示第二實施形態的封閉閥之大致縱剖視圖,圖7中之(B)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大致縱剖視圖。   圖8中之(A)係顯示第三實施形態的封閉閥之分解立體圖,圖8中之(B)係顯示將上述封閉閥在完成後往袋安裝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9中之(A)係第四實施形態的封閉閥之剖視圖,圖9中之(B)係上述封閉閥的俯視圖 ,圖9中之(C)係顯示上述封閉閥之變更例的俯視圖,圖9中之(D)係顯示上述封閉閥之另一變更例的俯視圖,圖9中之(E)係上述剖視圖。   圖10中之(A)至(E)係顯示以往的封閉閥之動作的立體圖。
1:外部構裝薄膜
1a:上外部構裝薄膜
1b:下外部構裝薄膜
2:側面密封部
3:上游閥薄膜
12:流入部
13:流出部
32:固定部
51:過濾器
52:過濾器固定部
53:下游閥點密封
54:上游閥點密封
a:上游閥部
b:緩衝部
c:下游閥部
d:緩衝連續部
h:密封部
v0:流路
w:袋
w0:容納空間
w1:上薄片
w2:下薄片

Claims (8)

  1. 一種封閉閥,係柔軟且大致筒狀的封閉閥,其在上下分別配置有上外部構裝薄膜與下外部構裝薄膜來構成作為該封閉閥之外側的外部構裝薄膜,前述外部構裝薄膜之兩側邊是構成一同被閉鎖的閉鎖部,其一端側是成為相對於順流的流入部,另一端側是成為相對於前述順流的流出部,且該封閉閥係在前述流入部與前述流出部之間構成前述順流及往該順流之相反方向流動的逆流之流路,並且在前述流路具備有限制前述流路內的流體移動的閥部,其特徵為:前述閥部,是具備上游閥部及下游閥部之至少二個閥部,相對於前述順流的方向之該下游閥部係配置在前述上游閥部之下游側;前述上游閥部與前述下游閥部之間,係構成使前述流路內之流體滯留的緩衝部;構成前述外部構裝薄膜之前述上外部構裝薄膜與前述下外部構裝薄膜的至少其中任一方係於前述緩衝部具備難黏著部;前述難黏著部,係將位於前述緩衝部中的前述外部構裝薄膜之前述上外部構裝薄膜與前述下外部構裝薄膜彼此之間,設為比起位於前述下游閥部中的前述外部構裝薄膜之前述上外部構裝薄膜與前述下外部構裝薄膜彼此之間更不易黏著; 至少前述上游閥部,係具備至少一片薄膜作為閥體薄膜來構成在前述順流時開啟並在前述逆流時閉合的止回閥;前述閥體薄膜,係藉由與重疊於其上表面的前述上外部構裝薄膜之間呈開放或密接,來進行前述流路之開閉;前述閥體薄膜,係使與重疊於其下表面的前述下外部構裝薄膜之間,於其上游側固定成密閉狀態,且前述閥體薄膜,係於其下游側延伸至前述緩衝部,藉此來使前述閥體薄膜與重疊於其下表面的前述下外部構裝薄膜構成連續的緩衝連續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封閉閥,其中,前述緩衝部中之前述流路的閉鎖性,係以成為比前述下游閥部的閉鎖性更低的方式所構成;且前述上游閥部中之前述流路的閉鎖性,係以成為比前述下游閥部的閉鎖性更低的方式所構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封閉閥,其中,前述緩衝部中之前述流路的前述流體之流動方向的長度,係以成為比前述上游閥部與前述下游閥部之至少其中任一方的長度更長的方式所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封閉閥,其中,前述閥體薄膜,係僅具備有前述上游閥部,而不具備有前述下 游閥部;在前述閥體薄膜的下游端與前述外部構裝薄膜的下游端之間配置有前端空間;前述前端空間,是前述上外部構裝薄膜與前述下外部構裝薄膜直接對向的空間,並具備低閉鎖性空間和高閉鎖性空間;該低閉鎖性空間構成前述緩衝部;該高閉鎖性空間係位在該緩衝部之下游側並構成前述下游閥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封閉閥,其中,前述流路之流路寬度,係前述下游閥部之流路寬度比前述緩衝部之流路寬度及前述上游閥部之流路寬度更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之封閉閥,其中,構成前述流路的前述外部構裝薄膜間之黏著性,係前述緩衝部之黏著性比前述上游閥部之黏著性及前述下游閥部之黏著性更低。
  7. 一種袋,其特徵為: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之任一項所述之封閉閥。
  8. 一種袋,其特徵為: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袋、及封閉閥,該封閉閥係固定於構成前述袋之容納空間的薄片;前述上游閥部係具備上游閥薄膜,前述上游閥薄膜為 具備固定部及閥瓣部的止回閥,該固定部係固定於一方之前述外部構裝薄膜,該閥瓣部係從前述固定部朝向前述流出部延伸;前述固定部,係在前述順流之流動方向上,配置於與以下形成壓力差位置相同的位置、或配置於比該壓力差位置更下游側;該壓力差位置是將構成前述袋的前述薄片予以密封而劃分前述容納空間之內外的前述袋之密封部。
TW107122773A 2017-07-04 2018-07-02 封閉閥及帶有封閉閥的袋 TWI7840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1543 2017-07-04
JP2017131543A JP6359731B1 (ja) 2017-07-04 2017-07-04 袋用閉止弁を備えた袋及び食品用脱気袋
JP2018087683A JP6770752B2 (ja) 2017-07-04 2018-04-27 シート製の閉止弁及び閉止弁付きの袋
JP2018-087683 2018-04-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0219A TW201910219A (zh) 2019-03-16
TWI784020B true TWI784020B (zh) 2022-11-21

Family

ID=6290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2773A TWI784020B (zh) 2017-07-04 2018-07-02 封閉閥及帶有封閉閥的袋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650367A4 (zh)
JP (2) JP6359731B1 (zh)
PH (1) PH12019502916A1 (zh)
TW (1) TWI7840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0425B1 (ja) 2018-08-20 2020-04-1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弁装置、収容体、蓄電デバイス及び弁装置の取付方法
JP7206745B2 (ja) * 2018-09-25 2023-0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弁装置付き包装体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6604414B1 (ja) * 2018-10-18 2019-11-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蓄電デバイス
JP6821635B2 (ja) * 2018-10-22 2021-01-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弁装置、収容体及び弁装置の取付方法
JP7396610B2 (ja) * 2019-03-14 2023-12-12 株式会社ニチワ 逆止弁と袋
WO2022138985A1 (ja) 2020-12-25 2022-06-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熱融着性フィルム、熱融着性フィルム付き弁装置、蓄電デバイス、蓄電デバイス用の弁構造体、蓄電デバイス用の弁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6967319B1 (ja) * 2021-05-21 2021-11-17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逆止弁付き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2721A (ja) * 1995-10-20 1997-05-02 Kaken Kogyo Kk 包装袋用逆止弁
JP2012254828A (ja) * 2011-06-08 2012-12-27 Airbag Packing Co Ltd 複数回の気体注入と放出が可能な気体封鎖構造体
TW201643084A (zh) * 2014-12-31 2016-12-16 hui-ping Nie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和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8275Y2 (zh) * 1985-12-13 1993-05-14
JPH0542034Y2 (zh) * 1986-10-22 1993-10-22
JPH0245373A (ja) * 1988-07-29 1990-02-15 Nitto Denko Corp 電子部品の包装方法
JPH0441843U (zh) * 1990-08-01 1992-04-09
JPH088996Y2 (ja) * 1991-11-01 1996-03-13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食料品用包装袋
JP3474337B2 (ja) * 1995-11-10 2003-12-08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粉末状、粒状物質の包装袋
ES1050408Y (es) * 2001-10-26 2002-07-16 Carrasco Juan Jose Tarazaga Valvula laminar unidireccional para cuerpos hinchables.
JP3677515B1 (ja) * 2004-01-10 2005-08-03 株式会社アール 圧縮袋の製造方法及び圧縮袋及び空気通路の構造
JP2005219766A (ja) * 2004-02-05 2005-08-18 Kashiwara Seitai:Kk 逆止弁及び逆止弁付の袋
US8371446B2 (en) * 2008-08-12 2013-02-12 Michell C. Tschantz Securely sealed inflation valve for inflatable packaging
JP4809490B1 (ja) * 2010-08-26 2011-11-09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密閉袋
JP4729650B1 (ja) * 2010-12-13 2011-07-20 株式会社柏原製袋 弁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12721A (ja) * 1995-10-20 1997-05-02 Kaken Kogyo Kk 包装袋用逆止弁
JP2012254828A (ja) * 2011-06-08 2012-12-27 Airbag Packing Co Ltd 複数回の気体注入と放出が可能な気体封鎖構造体
TWI413608B (zh) * 2011-06-08 2013-11-01 Yaw Shin Liao Can be a number of gas filling structure
TW201643084A (zh) * 2014-12-31 2016-12-16 hui-ping Nie 流體容器及其截止閥和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50367A1 (en) 2020-05-13
TW201910219A (zh) 2019-03-16
EP3650367A4 (en) 2021-06-23
JP2019014535A (ja) 2019-01-31
JP6770752B2 (ja) 2020-10-21
PH12019502916A1 (en) 2020-09-14
JP6359731B1 (ja) 2018-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4020B (zh) 封閉閥及帶有封閉閥的袋
US10328892B2 (en)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thereof
US7481252B2 (en) Structure of check valve for air-packing device
KR930006352A (ko) 유체블래더용 첵밸브
KR960034825A (ko) 유체 주머니용 개량된 체크 밸브
US10173822B2 (en) Air bag packaging arrangement and self-adhesive checking valve
JP2008127104A (ja) 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を有するエアーシールとギャップ孔型の空気弁
JP2005162268A (ja) 緩衝用包装材
JP2005162269A (ja) 緩衝用包装材
JP4761408B1 (ja) 逆止弁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収納体
JP4729650B1 (ja) 弁構造
CN110831865B (zh) 片材制继流阀及带有继流阀的袋
JPH01153829A (ja) 独立気室連設の気体袋
JP3153648U (ja) 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用内袋
JP4932250B2 (ja) 閉止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密封袋
JP6986268B2 (ja) フィルム弁及び収納袋
JPH0595851U (ja) 流体用密封袋
JP2005219766A (ja) 逆止弁及び逆止弁付の袋
JPH08587B2 (ja) 流体用密封袋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115834A1 (ja) 逆止弁付密閉用袋
JPH11236075A (ja) 気体封入型緩衝材、および緩衝材を備えた輸送袋
CN112793928A (zh) 一种空气能气柱薄膜及一种气柱薄膜加工工艺
JP2005052596A (ja) 自封式逆止弁を備える袋体
JPH0531332Y2 (zh)
JPH08119295A (ja) 圧縮収納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