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611B - 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 - Google Patents

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611B
TWI782611B TW110124971A TW110124971A TWI782611B TW I782611 B TWI782611 B TW I782611B TW 110124971 A TW110124971 A TW 110124971A TW 110124971 A TW110124971 A TW 110124971A TW I782611 B TWI782611 B TW I7826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aforementioned
hardening
adhesive
str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09782A (zh
Inventor
竹田和年
高谷真介
平山隆
岩瀬賢明
丹羽真
山田成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東亞合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09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09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61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36Successively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e.g. without intermediate treatment
    • B05D1/38Successively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e.g. without intermediate treatment with intermediate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01F27/263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5/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 B05C5/02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projected, poured or allowed to flow on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being discharged through an outlet orifice by pressure, e.g.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3/00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3/12Pretreatment of surfaces to which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are to be applied; After-treatment of applied coatings, e.g. intermediate treating of an applied coating preparatory to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of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5/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 B05D5/1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to obtain special surface effects, finishes or structures to obtain an adhesive surfa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08K5/18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with aromatically bound ami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nitriles
    • C09J133/2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onitri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of stator or rotor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1/00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1/26Processes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performed by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from an outlet device in contact with, or almost in contact with,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202/00Metallic substrate
    • B05D2202/10Metallic substrate based on F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2701/00Coatings being able to withstand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substrate or to withstand welding
    • B05D2701/10Coatings being able to withstand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substrate or to withstand welding withstanding draw and redraw process, pun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PROCESSE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D7/00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 B05D7/14Processes, other than flock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appl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particular surfaces or for applying particular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to metal, e.g. car bo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21D28/22Notching the peripheries of circular blanks, e.g. laminations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21D39/03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of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fold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0Metal compounds
    • C08K3/11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of Groups 4 to 10 or of Groups 14 to 16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25Crosslinking or vulcanising agents; including acceler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0Presenc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6Metal
    • C09J2400/163Metal in the substr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1/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 F16B11/006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sticking or pressing them together, e.g. cold pressure welding by glu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係一邊進給帶狀鋼板一邊沖裁複數片鋼板零件,且使前述各鋼板零件隔著接著劑積層,藉此製造接著積層鐵芯的方法;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在塗佈壓製加工油前之前述帶狀鋼板的單面或兩面塗佈硬化促進劑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部之步驟;及,於前述硬化促進部的表面塗佈前述壓製加工油之步驟。

Description

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
本發明有關一種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 本案係依據已於2020年7月7日於日本提申之日本特願2020-117265號主張優先權,並於此援引其內容。
例如,作為電動機使用的旋轉電機具備有積層鐵芯。該積層鐵芯可藉由一邊將帶狀鋼板間歇性地進給,一邊分為複數次來沖裁成預定形狀,並將所得之鋼板零件積層複數片而製造。各鋼板零件之間的固定係藉由熔接、接著及歛縫等來進行,該等之中,依可有效抑制積層鐵芯之鐵損的觀點,係以藉由接著所行之固定方法備受矚目。
例如,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金屬薄板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係對經於單面或兩面塗佈壓製加工油後之帶鋼材料依序施行複數個壓製加工,且在該帶鋼材料之單面塗佈接著劑後,進行外形沖裁加工而獲得金屬薄板,並且將該金屬薄板預定積層片數並加以接著,藉此來製造金屬薄板積層體;並且該製造方法係在前述壓製加工油中添加了硬化促進劑。 並且說明:根據該金屬薄板積層體之製造方法,由於在壓製加工油中添加了硬化促進劑,故可不去除壓製加工油而迅速且牢固地將金屬薄板之間接著,而能簡化製造步驟或順序與使連續沖模(progressive die)裝置之模具規模縮小等,進而可實現製品品質及生產性之提升及製造設備之小型化等。
另外,下述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一種沖裁積層壓製方法,係從間斷性地進給之帶狀鋼板沖裁預定形狀之鋼板零件的同時,積層該鋼板零件;在該沖裁積層壓製方法中包含:第1塗佈步驟,係在較從上述帶狀鋼板沖裁上述鋼板零件之壓製加工位置更靠上游側中,於上述帶狀鋼板之下表面塗佈接著劑與用以促進該接著劑硬化之硬化促進劑中之任一者;及,第2塗佈步驟,係在上述壓製加工位置上,於上述帶狀鋼板之上表面塗佈上述接著劑與上述硬化促進劑中之另一者。 並且說明:根據該沖裁積層壓製方法,藉由施行第1塗佈步驟與第2塗佈步驟,可大幅縮短接著劑的硬化時間,且可提高鐵芯之生產性,該鐵芯係積層複數個鋼板零件來製造。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許第464876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許第6164029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根據上述專利文獻1之金屬薄板積層體之製造方法,係藉由利用硬化促進劑來使金屬薄板之間的接著可迅速進行。硬化促進劑係在經添加壓製加工油而稀釋之狀態下進行塗佈,因此若要求更高的硬化促進效果,必須將硬化促進劑之含量增加相當多的量。然而,在此情況下,此時會造成壓製加工油之比率減少,因而在沖裁金屬薄板時會有影響沖裁加工性之疑慮。 又,根據上述專利文獻2之沖裁積層壓製方法,係做成能大幅縮短接著劑的硬化時間。然而,在此處也完全未研討沖裁加工所需之壓製加工油對硬化促進劑所造成的影響。
如上所述,為了更進一步提高接著積層鐵芯之生產性,必須使沖裁鋼板時之壓製加工油的潤滑機能與藉由在接著鋼板時利用硬化促進劑所帶來的促進接著劑硬化之機能發揮到更高層次。然而,迄今一直未針對硬化促進劑之塗佈形態進行充分研討。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情況而做成者,其課題在於提供一種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係在製造接著積層鐵芯時,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前述課題,本發明採用以下手段。 (1)本發明一態樣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係一邊進給帶狀鋼板一邊沖裁複數片鋼板零件,且使前述各鋼板零件隔著接著劑積層,藉此製造接著積層鐵芯的方法; 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在塗佈壓製加工油前之前述帶狀鋼板的單面或兩面塗佈硬化促進劑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部之步驟;及, 於前述硬化促進部的表面塗佈前述壓製加工油之步驟。 根據上述(1)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由於係預先使設於帶狀鋼板之硬化促進部乾燥而硬化,故會抑制其與後續步驟中塗佈之壓製加工油混合。因此,在積層並接著各鋼板零件之間時,硬化促進部依然會維持高濃度來與接著劑混合,故可在早期便展現出高接著強度。由此,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若更進一步說明,由於硬化促進部之表面被沖壓加工油被覆,故在後續進行之壓製加工時可抑制硬化促進部附著於模具上。假設未被壓製加工油被覆而直接進給來進行壓製加工,呈顯露在外之狀態的硬化促進劑在沖裁時恐會剝離而附著於模具(例如連續沖模之下側模具)之特定部位並堆積。若產生上述堆積物,在連續壓製中堆積物恐會剝落且再次附著於各鋼板零件上,然後堆積物恐會被包夾在各鋼板零件之積層之間。在此情況下,接著積層鐵芯之形狀恐會歪斜,而對接著積層鐵芯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造成不良影響。相對於此,在上述態樣中係預先以壓製加工油被覆硬化促進部來加以保護,然後才進行壓製加工,因此抑制了上述問題的發生。
(2)在如上述(1)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亦可設成如以下: 前述各鋼板零件包含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 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第1步驟,準備前述第1鋼板零件,該第1鋼板零件具有:第1面、形成於前述第1面上之前述硬化促進部及配置於前述硬化促進部之前述表面上之前述壓製加工油; 第2步驟,準備前述第2鋼板零件,該第2鋼板零件具有:第2面與配置於前述第2面上之前述接著劑;及, 第3步驟,以使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互相對向之方式疊合前述第1鋼板零件及前述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 根據上述(2)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在第1步驟中,硬化促進部係呈已預先乾燥且硬化而抑制了與壓製加工油混合的狀態。因此,在第3步驟中疊合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時,硬化促進部依然會維持高濃度來與接著劑混合。
(3)在如上述(1)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亦可設成如以下: 前述各鋼板零件包含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 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第4步驟,準備前述第1鋼板零件,該第1鋼板零件具有:第1面、形成於前述第1面上之前述硬化促進部、配置於前述硬化促進部之前述表面上之前述壓製加工油及配置於前述壓製加工油上之前述接著劑; 第5步驟,準備具有第2面之前述第2鋼板零件;及, 第6步驟,以使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互相對向之方式疊合前述第1鋼板零件及前述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 根據上述(3)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在第4步驟中,硬化促進部係呈已預先乾燥且硬化而抑制了與壓製加工油混合的狀態。因此,在第6步驟中疊合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時,硬化促進部依然會維持高濃度來與接著劑混合。
(4)在如上述(1)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亦可設成如以下: 前述各鋼板零件包含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 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第7步驟,準備前述第1鋼板零件,該第1鋼板零件具有:第1面、形成於前述第1面上之前述硬化促進部、配置於前述硬化促進部之前述表面上之前述壓製加工油及配置於前述壓製加工油上之前述接著劑; 第8步驟,準備前述第2鋼板零件,該第2鋼板零件具有:第2面與配置於前述第2面上之前述接著劑;及, 第9步驟,以使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互相對向之方式疊合前述第1鋼板零件及前述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 根據上述(4)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在第7步驟中,硬化促進部係呈已預先乾燥且硬化而抑制了與壓製加工油混合的狀態。因此,在第9步驟中疊合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時,硬化促進部依然會維持高濃度來與接著劑混合。
(5)在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前述接著劑亦可為厭氧性接著劑或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 根據上述(5)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可獲得以下優點:可不影響加工性且相對地增加硬化促進劑之量,並且可縮短硬化時間與提升接著強度。
(6)在如上述(5)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前述厭氧性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亦可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鈦、鉻、錳、鐵、鈷、鎳、銅、鋅、銀、釩、鉬、釕、糖精及該等之組合。 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係選自鈦、鉻、錳、鐵、鈷、鎳、銅、鋅、銀、釩、鉬、釕、糖精及該等之組合。較佳亦可選自銅、鐵、釩、鈷、鉻、銀、錳以及該等之組合。較理想可為銅、鐵、釩、鈷、鉻以及該等之組合。並且,以金屬氧化物或鹽之形態來提供較為理想。較佳可舉選自以下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乙醯丙酮釩、乙醯丙酮氧釩、硬脂酸釩、丙氧化釩、丁氧化釩、氧化釩(V)、環烷酸鈷、環烷酸錳、己酸銅、雙(2-乙基己酸)銅(II)等。 根據上述(6)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厭氧性接著劑之硬化會迅速且完全進行,因此尤其在短時間之製造及要求抑制逸氣等之製造上極為優異,可獲得可提升生產性的優點。
(7)在如上述(5)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亦可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及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三氯乙醯胺等酸醯胺類,琥珀酸醯亞胺等有機醯亞胺類,氯化四甲基銨及氯化苯甲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以及該等之組合。 作為可促進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之具體例,可選自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及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三氯乙醯胺等酸醯胺類,琥珀酸醯亞胺等有機醯亞胺類,氯化四甲基銨、氯化苯甲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以及該等之組合。較佳可舉選自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 根據上述(7)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會迅速且完全進行,因此尤其在短時間之製造及要求抑制逸氣等之製造上極為優異,可獲得可提升生產性的優點。
(8)在如上述(5)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前述厭氧性接著劑或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亦可包含經以下溶劑稀釋後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或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酮系溶劑、醇系溶劑、酯系溶劑、甘醇醚系溶劑、烴系溶劑、鹵化烴系溶劑、醚系溶劑、甘醇系溶劑、胺系溶劑等。 溶劑種類可選擇選自上述溶劑種類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在製造接著積層鐵芯上,較佳可舉選自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丁醇、甲苯及庚烷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
(9)在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前述接著積層鐵芯亦可為旋轉電機用之靜定子。 根據上述(9)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因此可製造具有高性能但製造成本仍低之旋轉電機用之靜定子。
(10)本發明一態樣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係一邊進給帶狀鋼板一邊將從前述帶狀鋼板沖裁出來的複數片鋼板零件隔著接著劑積層,藉此製造接著積層鐵芯的裝置; 該製造裝置具備: 硬化促進部形成部,係在前述帶狀鋼板的單面或兩面塗佈硬化促進劑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部; 壓製加工油塗佈部,係配置於較前述硬化促進部形成部更靠下游側,且至少在前述硬化促進部的表面塗佈壓製加工油; 壓製加工部,係配置於較前述壓製加工油塗佈部更靠下游側,且對前述帶狀鋼板施加壓製加工;及, 接著劑塗佈部,係在前述帶狀鋼板的前述單面塗佈前述接著劑。 根據上述(10)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在硬化促進部形成部中,硬化促進部係以經預先乾燥且硬化的狀態被形成於帶狀鋼板上。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部混摻到在壓製加工油塗佈部中塗佈之壓製加工油中。因此,在積層並接著各鋼板零件之間時,硬化促進部依然會維持高濃度來與接著劑混合,故可在早期便展現出高接著強度。由此,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11)在如上述(10)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亦可沿著前述帶狀鋼板之進給方向依序排列有前述硬化促進部形成部、前述壓製加工油塗佈部、前述壓製加工部及前述接著劑塗佈部。 根據上述(11)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在硬化促進部形成部中,硬化促進部係呈經預先乾燥且硬化而已抑制其與在壓製加工油塗佈部中塗佈之壓製加工油混合之狀態。因此,在疊合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時,硬化促進部依然會維持高濃度來與接著劑混合。
(12)在如上述(10)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 具備: 第1站,具有前述硬化促進部形成部;及, 第2站,具有輸送部,該輸送部係將從前述第1站移送過來之前述帶狀鋼板朝向前述壓製加工油塗佈部進給;並且, 在前述第2站中,沿著進給前述帶狀鋼板之進給方向依序排列配置有前述輸送部、前述壓製加工油塗佈部、前述壓製加工部及前述接著劑塗佈部。 根據上述(12)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可事先在第1站整批製作出經預先形成硬化促進部之帶狀鋼板。然後,自該等帶狀鋼板之中取出所需數量之帶狀鋼板,移送至第2站來塗佈壓製加工油且塗佈接著劑,然後可將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之間進行接著。如上述這般,在將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區分成第1站及第2站時,也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13)在如上述(10)至(12)中任一項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前述接著劑亦可為厭氧性接著劑或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 根據上述(13)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可獲得以下優點:可不影響加工性且相對地增加硬化促進劑之量,並且可縮短硬化時間與提升接著強度。
(14)在如上述(13)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前述厭氧性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亦可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鈦、鉻、錳、鐵、鈷、鎳、銅、鋅、銀、釩、鉬、釕、糖精及該等之組合。 亦即,在如上述(13)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作為前述厭氧性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可舉包含可促進前述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者。 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係選自鈦、鉻、錳、鐵、鈷、鎳、銅、鋅、銀、釩、鉬、釕、糖精及該等之組合。較佳亦可選自銅、鐵、釩、鈷、鉻、銀、錳以及該等之組合。較理想可為銅、鐵、釩、鈷、鉻以及該等之組合。並且,以金屬氧化物或鹽之形態來提供較為理想。較佳可舉選自以下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乙醯丙酮釩、乙醯丙酮氧釩、硬脂酸釩、丙氧化釩、丁氧化釩、氧化釩(V)、環烷酸鈷、環烷酸錳、己酸銅、雙(2-乙基己酸)銅(II)等。 根據上述(14)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厭氧性接著劑之硬化會迅速且完全進行,因此尤其在短時間之製造及要求抑制逸氣等之製造上極為優異,可獲得可提升生產性的優點。
(15)在如上述(13)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亦可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及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三氯乙醯胺等酸醯胺類,琥珀酸醯亞胺等有機醯亞胺類,氯化四甲基銨及氯化苯甲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以及該等之組合。 亦即,在如上述(13)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作為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可舉包含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者。 作為可促進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之具體例,可選自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及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三氯乙醯胺等酸醯胺類,琥珀酸醯亞胺等有機醯亞胺類,氯化四甲基銨、氯化苯甲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以及該等之組合。較佳可舉選自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 根據上述(15)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會迅速且完全進行,因此尤其在短時間之製造及要求抑制逸氣等之製造上極為優異,可獲得可提升生產性的優點。
(16)在如上述(13)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前述厭氧性接著劑或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亦可包含經以下溶劑稀釋後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或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酮系溶劑、醇系溶劑、酯系溶劑、甘醇醚系溶劑、烴系溶劑、鹵化烴系溶劑、醚系溶劑、甘醇系溶劑、胺系溶劑等。 溶劑種類可選擇選自上述溶劑種類中之至少一種或組合。在製造接著積層鐵芯上,較佳可舉選自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丁醇及甲苯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
(17)在如上述(10)至(16)中任一項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中,前述接著積層鐵芯亦可為旋轉電機用之靜定子。 根據上述(17)所記載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因此可製造具有高性能但製造成本仍低之旋轉電機用之靜定子。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上述各態樣,可提供一種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係在製造接著積層鐵芯時,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以下,一邊參照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各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在此之前,先利用圖1及圖2來說明在各實施形態所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接著積層鐵芯;旋轉電機用之靜定子)。
[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 圖1為旋轉電機10之截面圖,該旋轉電機10具備在各實施形態所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圖2為該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側視圖。 以下,例示圖1所示之旋轉電機10為電動機,具體而言為交流電動機,更具體而言為同步電動機,再更具體而言為永久磁鐵磁場型電動機之情況來說明。此種電動機譬如適合被採用於電動汽車等。
如圖1所示,旋轉電機10具備:定子20、轉子30、罩殼50及旋轉軸60。定子20及轉子30容置於罩殼50內。並且,定子20被固定於罩殼50內。 在圖1之例中,作為旋轉電機10,係例示轉子30位於定子20之直徑方向內側的內轉子型。然而,旋轉電機10亦可為轉子30位於定子20之外側的外轉子型。又,在此係例示旋轉電機10為12極18槽之三相交流馬達的情況。但,極數、槽數及相數等可適當變更。 旋轉電機10例如藉由對各相施加有效值10A、頻率100Hz之激磁電流,而能以轉數1000rpm旋轉。
定子20具備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與未圖示之繞線。 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具備環狀的芯背部22與複數個齒部23。以下,將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或芯背部22)之中心軸線O方向稱為軸方向,將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或芯背部22)之直徑方向(與中心軸線O正交的方向)稱為直徑方向,且將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或芯背部22)之圓周方向(在中心軸線O周圍環繞的方向)稱為圓周方向。
在從軸方向觀看定子20的俯視視角下,芯背部22係形成為圓環狀。 複數個齒部23係從芯背部22之內周朝向直徑方向內側突出。並且,複數個齒部23係在圓周方向上空出同等角度間隔來配置。在圖1之例中,按以中心軸線O為中心之中心角20度為間隔,設置有18個齒部23。複數個齒部23被形成為互為同等形狀且同等大小。藉此,複數個齒部23互相具有相同的厚度尺寸。 前述繞線被捲繞於齒部23。前述繞線可呈集中捲繞,亦可呈分佈捲繞。
轉子30相對於定子20(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係配置於直徑方向的內側。轉子30具備轉子鐵芯31與複數個永久磁鐵32。 轉子鐵芯31係形成為環狀(圓環狀),該環狀(圓環狀)配置成與定子20同軸。並且,在轉子鐵芯31內配置有旋轉軸60。旋轉軸60被固定於轉子鐵芯31。 複數個永久磁鐵32被固定於轉子鐵芯31。在圖1之例中,2個1組的永久磁鐵32會形成1個磁極。複數組永久磁鐵32係在圓周方向上空出同等角度間隔來配置。在圖1之例中,按以中心軸線O為中心之中心角30度為間隔,設置有12組(全體為24個)永久磁鐵32。
在圖1之例中,永久磁鐵磁場型電動機係採用磁鐵埋入型馬達。於轉子鐵芯31形成有在軸方向上貫通轉子鐵芯31之複數個貫通孔33。複數個貫通孔33係對應複數個永久磁鐵32之配置來設置。各永久磁鐵32係在配置於對應之貫通孔33內的狀態下被固定於轉子鐵芯31。將各永久磁鐵32固定到轉子鐵芯31這點,例如可藉由以接著劑接著永久磁鐵32之外表面與貫通孔33之內表面等來實現。另外,永久磁鐵磁場型電動機亦可取代磁鐵埋入型而採用表面磁鐵型馬達。
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及轉子鐵芯31皆為積層鐵芯。例如,如圖2所示,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係藉由在積層方向上積層複數片電磁鋼板40而形成。 另外,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及轉子鐵芯31各自的積層厚度(沿中心軸線O之總長)例如設為50.0mm。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外徑例如設為250.0mm。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內徑例如設為165.0mm。轉子鐵芯31之外徑例如設為163.0mm。轉子鐵芯31之內徑例如設為30.0mm。惟,該等數值為一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積層厚度、外徑及內徑、以及轉子鐵芯31之積層厚度、外徑及內徑並非僅限於該等數值。在此,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內徑係以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中之齒部23的前端部為基準。亦即,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內徑為與所有齒部23的前端部內接之假想圓的直徑。
用以形成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及轉子鐵芯31之各電磁鋼板40,譬如係藉由將成為母材之帶狀鋼板沖裁加工而形成。電磁鋼板40可使用周知之電磁鋼板。如以下以質量%單位所示,電磁鋼板40的化學組成以質量%計含有2.5%~3.9%的Si。藉由將化學組成定為該範圍,可將各電磁鋼板40之降伏強度設定為380MPa以上且在540MPa以下。
Si:2.5%~3.9% Al:0.001%~3.0% Mn:0.05%~5.0% 剩餘部分:Fe及不純物
在本實施形態中,電磁鋼板40係採用無方向性電磁鋼板。無方向性電磁鋼板可採用JISC2552:2014之無方向性電鋼帶。但,電磁鋼板40亦可取代無方向性電磁鋼板而採用方向性電磁鋼板。此時之方向性電磁鋼板可採用JISC2553:2012之方向性電鋼帶。
為了改善積層鐵芯之加工性及積層鐵芯之鐵損,電磁鋼板40的兩面係被磷酸鹽系絕緣被膜被覆。作為構成絕緣被膜之物質,例如可採用(1)無機化合物、(2)有機樹脂、(3)無機化合物與有機樹脂之混合物等。無機化合物可舉例如(1)重鉻酸鹽與硼酸之複合物、(2)磷酸鹽與二氧化矽之複合物等。有機樹脂可列舉以下諸等:環氧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丙烯酸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及氟系樹脂等。
[第1實施形態] 以下,利用圖3及圖4來說明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圖3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之側視圖。另,圖4為流程圖,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 如圖3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100具備:帶狀鋼板供給部110、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驅動部(未圖示)、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壓製加工部140、接著劑塗佈部150及積層接著部160。該等之中,藉由壓製加工部140、接著劑塗佈部150及積層接著部160之組合,可構成連續沖模(Progressive Die)。
於帶狀鋼板供給部110中,帶鋼材F係被軸所支持,且朝向圖3之紙面右側送出帶狀鋼板M,該帶鋼材F係將成為電磁鋼板(鋼板零件)40之胚料的帶狀鋼板M捲繞而成者。在以下說明中,有時會將帶狀鋼板M之進給方向即紙面右側稱為下游側(或下游方向),且將其相反方向即紙面左側稱為上游側(或上游方向)。被從該帶狀鋼板供給部110朝向下游側進給之帶狀鋼板M為具有上述化學組成之鋼板,且其兩面係被上述絕緣被膜被覆。
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具有硬化促進劑槽121、噴嘴122及乾燥機123。 於硬化促進劑槽121中積存有硬化促進劑。作為厭氧性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可例示包含可促進前述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者,又,作為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可例示包含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者。硬化促進劑係藉由與厭氧性接著劑或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混合來促進接著劑之瞬間硬化。 硬化促進劑為包含經以下溶劑稀釋後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或可促進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者:酮系溶劑、醇系溶劑、酯系溶劑、甘醇醚系溶劑、烴系溶劑、鹵化烴系溶劑、醚系溶劑、甘醇系溶劑、胺系溶劑等。
溶劑種類可選擇選自上述溶劑種類中之至少一種或組合。在製造接著積層鐵芯上,較佳可舉選自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丁醇及甲苯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
雖將於後說明,在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係將經塗佈於帶狀鋼板M之硬化促進劑預先乾燥,使其硬化而做成硬化促進部後,再以壓製加工油被覆其表面。因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劑混入壓製加工油中。 在此,即便使用低沸點之醇系溶劑來作為硬化促進劑之溶劑,在塗佈壓製加工油之前會使其乾燥而預先使溶劑成分揮發掉,所以無需有考量醇系溶劑會混入到壓製加工油之處理。如上述這般,在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不會產生因硬化促進劑之溶劑混入壓製加工油中所致之缺點,故作為可使用之溶劑可獲得範圍寬泛的選項,而且作業性亦高。又,硬化促進部(硬化促進劑)之乾燥程度,最佳係進行乾燥直到溶劑完全揮發為止,除此之外,所謂「乾燥」還包含使硬化促進劑乾燥至不會與壓製加工油混合的程度而做成硬化促進部的情況。 作為以定量方式調查硬化促進部之乾燥程度的手段,可藉由檢測經塗佈於硬化促進部後之壓製加工油所含之硬化促進劑的有效成分含量來判斷。 亦即,若壓製加工油中所佔硬化促進劑的有效成分含量大於1重量%,即判斷為呈未乾燥狀態。由此,若硬化促進劑的有效成分含量為1重量%以下,且宜為0.5重量%以下,較佳為0.1重量%以下,便可判斷為「乾燥」。在此,作為使用厭氧性接著劑時之硬化促進劑之有效成分,選自以下者會成為檢測對象:鈦、鉻、錳、鐵、鈷、鎳、銅、鋅、銀、釩、鉬、釕、糖精及該等之組合。另外,作為使用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時之硬化促進劑之有效成分,選自以下者會成為檢測對象: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及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三氯乙醯胺等酸醯胺類,琥珀酸醯亞胺等有機醯亞胺類,氯化四甲基銨、氯化苯甲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以及該等之組合。
當硬化促進劑混入壓製加工油中時,溶入壓製加工油中之硬化促進劑的金屬觸媒不會被供於原本的硬化促進用途,而係溶入壓製加工油中直接被排出。此時,除了難以從排出後之壓製加工油回收硬化促進劑的金屬觸媒來再次利用之外,也會衍生在將壓製加工油廢棄前施加處理所花費之勞力與時間。相反地,當硬化促進劑的金屬觸媒為完全不會溶入壓製加工油中之種類者時,該金屬觸媒會在模具之壓製加工油排出路徑上析出並堆積,而有成為網目堵塞或殘渣之原因的疑慮。
更進一步來說,在硬化促進劑與接著劑之間規定有適當的混合比率,不論將其混合比率定得較高或定得較低,接著性能皆會降低。假如硬化促進劑一旦混入壓製加工油中,就必須使硬化促進劑增量以彌補其損失的份量。然而,接著積層鐵芯之鋼板零件的形狀複雜,故而要將硬化促進劑之附著量調整成目標值並非易事。因此,會有無法順利進行調整而無法高度展現出原本的接著性能的疑慮。
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係選自鈦、鉻、錳、鐵、鈷、鎳、銅、鋅、銀、釩、鉬、釕、糖精及該等之組合。較佳亦可選自銅、鐵、釩、鈷、鉻、銀、錳以及該等之組合。較理想可為銅、鐵、釩、鈷、鉻以及該等之組合。並且,以金屬氧化物或鹽之形態來提供較為理想。較佳可例示選自以下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乙醯丙酮釩、乙醯丙酮氧釩、硬脂酸釩、丙氧化釩、丁氧化釩、氧化釩(V)、環烷酸鈷、環烷酸錳、己酸銅、雙(2-乙基己酸)銅(II)等。硬化促進劑係藉由與厭氧性之接著劑混合來促進接著劑之瞬間硬化。
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及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三氯乙醯胺等酸醯胺類,琥珀酸醯亞胺等有機醯亞胺類,氯化四甲基銨及氯化苯甲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以及該等之組合。較佳可舉選自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中之1種或2種以上之組合。
噴嘴122係連接到硬化促進劑槽121。關於噴嘴122,其噴嘴口係朝向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將硬化促進劑槽121內之硬化促進劑適量塗佈於前述上表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硬化促進劑係對於前述上表面以覆蓋其整面之方式來塗佈,然而並非僅限於該形態,譬如亦可以點狀等的局部塗佈之方式構成。
乾燥機123具有一對滾筒123a與乾燥器123b。 一對滾筒123a係配置於噴嘴122之靠下游側。一對滾筒123a會保持使通過該等之間的帶狀鋼板M經常維持水平。 乾燥器123b係配置在被包夾於一對滾筒123a之間的位置。乾燥器123b係藉由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噴吹空氣,來使硬化促進劑乾燥。藉此,帶狀鋼板M係在超過一對滾筒123a中之靠上游側的滾筒的時間點受到空氣噴吹而硬化促進劑開始乾燥,然後在達至一對滾筒123a中之靠下游側的滾筒之前便已完成乾燥。據此,在經過一對滾筒123a之下游側後的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上,溶劑乾燥後之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係被形成為均等厚度且遍及整面。硬化促進層之厚度可例示0.1µm。又,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並未塗佈硬化促進劑,而呈絕緣被膜依然露出之狀態。
前述驅動部係配置於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與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之間的位置D。前述驅動部係將帶狀鋼板M從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朝向往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之紙面右側方向間歇性地送出。又,在從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送出之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上,在進入前述驅動部之前已形成有硬化促進劑乾燥而成之硬化促進層。另一方面,在進入前述驅動部之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並無硬化促進層,而呈絕緣被膜依然露出之狀態。
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具備塗佈滾筒131與承油盤132。 承油盤132係配置於塗佈滾筒131之下方,積存有壓製加工油。塗佈滾筒131為將帶狀鋼板M以從其上下包夾在中間之方式來保持的一對滾筒,且係與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相接,一邊塗佈壓製加工油一邊往下游側送出。在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中塗佈壓製加工油時,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已形成有乾燥完畢之硬化促進層,因此於該硬化促進層上,便不會混摻而可遍及整面形成壓製加工油之層。亦即,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之層無間隙地被覆。同時,在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絕緣被膜)上也會遍及整面形成壓製加工油之層。
壓製加工部140具備第1階段沖裁部141與第2階段沖裁部142,而形成前述連續沖模的一部分。 第1階段沖裁部141配置於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之靠下游側,且具有公模141a及母模141b。公模141a及母模141b係沿著垂直方向配置於同軸,並且帶狀鋼板M會插入其等之間。由此,公模141a係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母模141b係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然後,在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來使公模141a朝向下方移動且使其到達母模141b內,藉此進行用以在帶狀鋼板M之中形成電磁鋼板40所需之第1次沖裁加工。此時,由於在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故可不產生燒附等而進行沖裁。 更進一步來說,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公模141a及母模141b。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公模141a及母模141b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在將帶狀鋼板M沖裁加工後,接下來係使公模141a往上方移動而從母模141b抽出,並再次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第2階段沖裁部142配置於第1階段沖裁部141之靠下游側,且具有公模142a及母模142b。公模142a及母模142b係沿著垂直方向配置於同軸,並且結束第1次沖裁加工後之帶狀鋼板M會插入其等之間。由此,公模142a係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母模142b係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然後,在再次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來使公模142a朝向下方移動且使其到達母模142b內,藉此進行用以在帶狀鋼板M之中形成電磁鋼板40所需之第2次沖裁加工。此時也由於在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故可不產生燒附等而進行沖裁。 並且,此時也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公模142a及母模142b。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公模142a及母模142b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在將帶狀鋼板M沖裁加工後,接下來係使公模142a往上方移動而從母模142b抽出,並再次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接著劑塗佈部150係配置於壓製加工部140之靠下游側。接著劑塗佈部150具備:空氣泵送機151、注射器152、噴嘴153及鋼板壓下器154。 注射器152為用以積存接著劑之容器,係透過管線來連接空氣泵送機151與噴嘴153之間。在接著劑之中,作為厭氧性接著劑可例示東亞合成股份公司製「ARONTITE」(註冊商標),作為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可例示東亞合成股份公司製「ARON ALPHA」(註冊商標)。 噴嘴153具備複數根噴針,該噴針的吐出口係朝向上方。各噴針係配置於帶狀鋼板M之下方。因此,各噴針的吐出口係與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
鋼板壓下器154係配置於噴嘴153之上方(各噴針之正上方)。因此,鋼板壓下器154係與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鋼板壓下器154可在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朝向下方下壓。藉此,鋼板壓下器154之下表面會抵接於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將帶狀鋼板M往下方下壓。由此,可將帶狀鋼板M之高度位置下壓至由噴嘴153所行之接著劑塗佈位置並予以定位。在此定位狀態下,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係接近各噴針的吐出口。
若更進一步在該定位狀態下,啟動前述空氣泵送機151將適量空氣泵送往注射器152,注射器152內之接著劑便會被送往噴嘴153。結果,從前述各噴針會吐出適量接著劑,並塗佈於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然後,利用前述油壓機構使鋼板壓下器154上升,藉此便可使帶狀鋼板M之高度位置回復到原本高度。
積層接著部160係配置於接著劑塗佈部150之靠下游側。積層接著部160具備:外周沖裁公模161、外周沖裁母模162、彈簧163及加熱器164。 外周沖裁公模161係具有圓形底面之圓柱形模具,其上端連接有彈簧163之下端。並且,外周沖裁公模161係做成在被彈簧163支持之狀態下,可與彈簧163一同上下移動。外周沖裁公模161具有與前述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外徑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徑尺寸。
外周沖裁母模162係具有圓柱形之內部空間的模具,並且具有與前述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外徑尺寸大致相同的內徑尺寸。 加熱器164係被一體地組入外周沖裁母模162中。加熱器164會將在外周沖裁母模162內所積層之各電磁鋼板(鋼板零件)40從其周圍進行加熱。前述接著劑採用加熱硬化型時,該接著劑會受到來自加熱器164的熱而硬化。另一方面,接著劑採用常溫硬化型時,該接著劑不需要加熱而係在室溫下硬化。
根據上述積層接著部160,在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使外周沖裁公模161下降,將帶狀鋼板M包夾於其與外周沖裁母模162之間,並更進一步將外周沖裁公模161壓入外周沖裁母模162內,藉此可從帶狀鋼板M獲得經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 此時也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外周沖裁公模161及外周沖裁母模162。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外周沖裁公模161及外周沖裁母模162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經外周沖裁公模161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係被積層於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並且受到來自外周沖裁公模161之加壓力與來自加熱器164之加熱,該其他電磁鋼板40係先前被沖裁且已在外周沖裁母模162內積層及接著者。此時,從外周沖裁公模161施加於電磁鋼板40之加壓力可藉由前述彈簧163之增能力來經常維持固定。 藉由以上,便對前次所沖裁之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接著固定本次所沖裁之電磁鋼板40。藉由將所述外周沖裁、加壓及加熱之各步驟重複各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份的次數,便可在外周沖裁母模162內形成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
如圖3所示,前述母模141b、前述母模142b、前述噴嘴153、前述外周沖裁母模162及前述加熱器164係被固定於共通的固定台座171上。據此,該等母模141b、母模142b、前述噴嘴153、外周沖裁母模162及加熱器164之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被固定下來。 同樣地,前述公模141a、前述公模142a、前述鋼板壓下器154及前述外周沖裁公模161亦被固定於共通之可動台座172之下表面。據此,該等公模141a、公模142a、鋼板壓下器154及外周沖裁公模161之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被固定下來。
藉由前述驅動部將帶狀鋼板M朝向下游側送出,且於暫時停止時使可動基台172下降,可同時進行以下:電磁鋼板40之外周沖裁、積層及接著;在帶狀鋼板M中,將接著劑塗佈到後續即將被外周沖裁之電磁鋼板40的位置;在帶狀鋼板M中,往後續即將被塗佈接著劑的位置進行前述第2次沖裁加工;及,在帶狀鋼板M中,往後續即將進行前述第2次沖裁加工的位置進行前述第1次沖裁加工。 接著,使可動基台172上升而撤開到帶狀鋼板M之上方後,藉由前述驅動部僅將帶狀鋼板M再次往下游側送出預定距離,然後再次暫時停止。在此狀態下使可動基台172再次下降,繼續進行在各位置之加工。如上述這般,藉由重複一邊利用前述驅動部將帶狀鋼板M在前述連續沖模內間歇性地進給,一邊在暫時停止時使可動台座172上下移動的步驟,可製造出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
以下,利用圖4來說明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係使用具有以上說明之結構的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100。 如圖4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具有:鋼板送出步驟S1、硬化促進劑塗佈步驟S2、硬化促進劑乾燥步驟S3、加工油塗佈步驟S4、第1次沖裁步驟S5、第2次沖裁步驟S6、接著劑塗佈步驟S7、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8及取出步驟S9。
在鋼板送出步驟S1中,係從帶鋼材F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在後續的硬化促進劑塗佈步驟S2中,係從噴嘴122在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整面塗佈硬化促進劑a。此時間點之硬化促進劑a係呈液態。 在後續的硬化促進劑乾燥步驟S3中,係將來自乾燥器123b之空氣噴吹於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使液態之硬化促進劑a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該硬化促進層a'為固體。 在後續的加工油塗佈步驟S4中,係利用塗佈滾筒131於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壓製加工油b而形成層。此時,硬化促進層a'已預先乾燥,故並無與壓製加工油b混摻而濃度降低的情形,大致維持原本的狀態。
在後續的第1次沖裁步驟S5中,係利用第1階段沖裁部141來進行帶狀鋼板M的第1次沖裁。此時,由於帶狀鋼板M上預先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故不會產生在公模141a及母模141b之間的燒附等在壓製加工上的不良情況。 在後續的第2次沖裁步驟S6中,係利用第2階段沖裁部142來進行帶狀鋼板M的第2次沖裁。此時也由於帶狀鋼板M上預先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故不會產生在公模142a及母模142b之間的燒附等在壓製加工上的不良情況。 藉由以上的第1次沖裁步驟S5及第2次沖裁步驟S6將外形部分去除,於帶狀鋼板M便會形成圖1所示之芯背部22及齒部23。
在後續的接著劑塗佈步驟S7中,從噴嘴153吐出之接著劑c係以隔著壓製加工油b配置於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之方式來塗佈。此時,接著劑c係被塗佈成具有預定厚度尺寸與預定直徑尺寸之點狀。在此,接著劑c尚未與硬化促進層a'混摻,故呈液態。 在後續的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8中,係將利用外周沖裁公模161從帶狀鋼板M沖裁外周後之電磁鋼板40積層於先前所沖裁之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此時,在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形成有經壓製加工油b被覆之硬化促進層a'。在其之上積層本次進行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並一邊加壓一邊加熱。如此一來,位於本次進行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之下表面的接著劑c會推開位於先前進行外周沖裁後之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側的壓製加工油b,而與位於其下方之硬化促進層a'混合的同時瞬間硬化。
藉由依序重複以上步驟來積層所需片數之電磁鋼板40並予以接著,而完成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具體而言,係按順序重複鋼板送出步驟S1~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8之各步驟,直到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達預定片數為止。然後,在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8之後,在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達前述預定片數的時間點上,不返回鋼板送出步驟S1而前進到取出步驟S9。 在後續的取出步驟S9中,係從外周沖裁母模162內取出所完成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而結束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的所有步驟。
於以下彙整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之要點,該製造方法係使用以上說明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100。 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係以下方法:藉由對在兩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之帶狀鋼板M進行壓製加工,並在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單面)隔著壓製加工油b塗佈接著劑c,並且獲得複數片電磁鋼板(鋼板零件)40,將各電磁鋼板40依序積層並予以接著,而製造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接著積層鐵芯)21的方法。並且,在塗佈壓製加工油b之前,於帶狀鋼板M之單面即上表面塗佈硬化促進劑a並使其乾燥,來形成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 亦即,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係以下方法:藉由一邊在前述連續沖模內進給帶狀鋼板M,一邊沖裁出複數片電磁鋼板40,並且使各電磁鋼板40隔著接著劑c積層,而製造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的方法。並且,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在塗佈壓製加工油b前之帶狀鋼板M的單面即上表面塗佈硬化促進劑a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層a'之步驟;及,於硬化促進層a'的表面塗佈壓製加工油b之步驟。
更具體而言,各電磁鋼板40包含先前所沖裁之電磁鋼板(第1鋼板零件)40及後續所沖裁之電磁鋼板(第2鋼板零件)40。並且,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係進行以下步驟:第1步驟,進行鋼板送出步驟S1~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8,而獲得已接著完畢之電磁鋼板(第1鋼板零件)40;第2步驟,進行鋼板送出步驟S1~接著劑塗佈步驟S7,而獲得接著前之電磁鋼板(第2鋼板零件)40;及,第3步驟,進行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8,而將接著前之電磁鋼板(第2鋼板零件)40接著於已接著完畢之電磁鋼板(第1鋼板零件)40上。
在此,在前述第1步驟中係準備已接著完畢之電磁鋼板(第1鋼板零件)40,該電磁鋼板具有上表面(第1面)、形成於其上表面上之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及直接配置於硬化促進層a'之上表面的壓製加工油b,且其下表面已與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接著完畢。 並且,在前述第2步驟中係準備接著前之電磁鋼板(第2鋼板零件)40,該電磁鋼板具有下表面(第2面)與隔著壓製加工油b配置於下表面之接著劑c。 而且,在前述第3步驟中,係以使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互相對向之方式,將接著前之電磁鋼板40疊合於已接著完畢之電磁鋼板40並予以接著。
根據上述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由於設於帶狀鋼板M上之硬化促進層a'已預先乾燥而形成,故抑制了其與在後續加工中塗佈之壓製加工油b混合的情況。因此,在積層各電磁鋼板40並予以接著時,硬化促進層a'依然會維持原本的高濃度來與欲接著處之電磁鋼板40的接著劑c混合,故可在早期便展現出高接著強度。由此,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又,壓製加工油b之塗佈不限於帶狀鋼板M之兩面,亦可僅設為形成有硬化促進層a'之單面。同樣地,硬化促進劑a之塗佈不限於帶狀鋼板M之單面,亦可設為兩面。另,硬化促進劑a之塗佈不限於塗佈帶狀鋼板M整面,亦可設為點狀塗佈。惟,在此情況下,必須正確調整其與在後續步驟中塗佈之接著劑c的相對位置關係,以使在前述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8中,點狀接著劑c與點狀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會正確地重疊而混合。
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100具備: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係於帶狀鋼板M之兩面塗佈壓製加工油b;壓製加工部140,係對帶狀鋼板M施加壓製加工;接著劑塗佈部150,係在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隔著壓製加工油b塗佈接著劑c;及,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係在達至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前之帶狀鋼板M之單面塗佈硬化促進劑a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層a'。 亦即,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100係以下裝置:藉由一邊進給帶狀鋼板M,一邊將從帶狀鋼板M沖裁出之複數片電磁鋼板40隔著接著劑c來積層,而製造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的裝置。並且,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100具備: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係於帶狀鋼板M之單面即上表面塗佈硬化促進劑a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層a';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係配置於較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更靠下游側,且至少於硬化促進層a'之表面塗佈壓製加工油b;壓製加工部140,係配置於較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更靠下游側,且對帶狀鋼板M施加壓製加工;及,接著劑塗佈部150,係在帶狀鋼板M之單面即下表面隔著壓製加工油b塗佈接著劑c。
並且,沿著帶狀鋼板M之進給方向、亦即進給方向,依序排列有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壓製加工部140及接著劑塗佈部150。
根據該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100,在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中,硬化促進部a'係以經預先乾燥之狀態被形成於帶狀鋼板M上。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部a'混摻到在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中塗佈之壓製加工油b中。因此,在積層並接著各電磁鋼板40之間時,硬化促進層a'依然會維持高濃度來與欲接著處之電磁鋼板40的接著劑c混合,故可在早期便展現出高接著強度。由此,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第2實施形態] 以下,利用圖5及圖6來說明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圖5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之側視圖。另,圖6為流程圖,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 如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200具備:帶狀鋼板供給部210、硬化促進部形成部220、驅動部(未圖示)、壓製加工油塗佈部230、壓製加工部240、接著劑塗佈部250及積層接著部260。該等之中,藉由壓製加工部240、接著劑塗佈部250及積層接著部260之組合,可構成連續沖模(Progressive Die)。
於帶狀鋼板供給部210中,帶鋼材F係被軸所支持,且朝向圖5之紙面右側送出帶狀鋼板M,該帶鋼材F係將成為電磁鋼板(鋼板零件)40之胚料的帶狀鋼板M捲繞而成者。在以下說明中,有時會將帶狀鋼板M之進給方向即紙面右側稱為下游側(或下游方向),且將其相反方向即紙面左側稱為上游側(或上游方向)。被從該帶狀鋼板供給部210朝向下游側進給之帶狀鋼板M為具有上述化學組成之鋼板,且其兩面係被上述絕緣被膜被覆。
硬化促進部形成部220具有硬化促進劑槽221、噴嘴222、密封箱223及拭除滾筒224。 於硬化促進劑槽221中積存有將硬化促進劑溶於溶劑後之物。該硬化促進劑可使用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所例示之物。硬化促進劑係藉由與厭氧性接著劑或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混合來促進接著劑之瞬間硬化。 噴嘴222係連接到硬化促進劑槽221。關於噴嘴222,其噴嘴口係朝向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將硬化促進劑槽221內之硬化促進劑適量噴霧於前述下表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硬化促進劑係對於前述下表面以覆蓋其整面之方式來塗佈,然而並非僅限於該形態,譬如亦可以點狀等的局部塗佈之方式構成。
密封箱223係具有內部空間之箱件,其具有可通到該內部空間的入口及出口。帶狀鋼板M係在維持其水平狀態而直接被從前述入口送入密封箱223之內部空間,然後被從前述出口送出到密封箱223外。在該密封箱223之內部空間的下方配置有前述噴嘴222。而且,如上述,噴嘴222之噴嘴口係朝向著帶狀鋼板M中插入前述內部空間之部分的下表面。透過噴嘴11噴霧於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的硬化促進劑,由於溶劑會揮發而會瞬間乾燥。藉此,在帶狀鋼板M從前述出口出來之前,在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上,溶劑乾燥後之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係被形成為均等厚度且遍及整面。硬化促進層之厚度可例示0.1µm。又,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劑)之乾燥程度,最佳係進行乾燥直到溶劑完全揮發為止,除此之外,所謂「乾燥」還包含使硬化促進劑乾燥至不會與壓製加工油混合的程度而做成硬化促進層的情況。 如上述,作為以定量方式調查硬化促進層之乾燥程度的手段,可藉由檢測經塗佈於硬化促進部後之壓製加工油所含之硬化促進劑的有效成分含量來判斷。 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幾乎未塗佈硬化促進劑,而大致呈絕緣被膜依然露出之狀態。 拭除滾筒224主要係將殘留於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的硬化促進劑視為剩餘物而將之拭除。藉此,經過拭除滾筒224後之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會呈硬化促進劑完全被拭除而絕緣被膜依然露出之狀態。
前述驅動部係配置於硬化促進部形成部220與壓製加工油塗佈部230之間的位置D。前述驅動部係將帶狀鋼板M從硬化促進部形成部220朝向往壓製加工油塗佈部230之紙面右側方向間歇性地送出。又,在從硬化促進部形成部220送出之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上,在進入前述驅動部之前已形成有硬化促進劑乾燥而成之硬化促進層。另一方面,如上述,在進入前述驅動部之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並無硬化促進層,而呈絕緣被膜依然露出之狀態。
壓製加工油塗佈部230具備塗佈滾筒231與承油盤232。 承油盤232係配置於塗佈滾筒231之下方,積存有壓製加工油。塗佈滾筒231為將帶狀鋼板M以從其上下包夾在中間之方式來保持的一對滾筒,且係與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相接,一邊塗佈壓製加工油一邊往下游側送出。在壓製加工油塗佈部230中塗佈壓製加工油時,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已形成有乾燥完畢之硬化促進層,因此於該硬化促進層上,便不會混摻而可遍及整面形成壓製加工油之層。亦即,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之層無間隙地被覆。同時,在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絕緣被膜)上也會遍及整面形成壓製加工油之層。
壓製加工部240為具備第1階段沖裁部241、第2階段沖裁部242及第3階段沖裁部243之連續沖模。 第1階段沖裁部241配置於壓製加工油塗佈部230之靠下游側,且具有公模241a及母模241b。公模241a及母模241b係沿著垂直方向配置於同軸,並且帶狀鋼板M會插入其等之間。由此,公模241a係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母模241b係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然後,在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來使公模241a朝向下方移動且使其到達母模241b內,藉此進行用以在帶狀鋼板M之中形成電磁鋼板40所需之第1次沖裁加工。此時,由於在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故可不產生燒附等而進行沖裁。 更進一步來說,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公模241a及母模241b。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公模241a及母模241b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在將帶狀鋼板M沖裁加工後,接下來係使公模241a往上方移動而從母模241b抽出,並再次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第2階段沖裁部242配置於第1階段沖裁部241之靠下游側,且具有公模242a及母模242b。公模242a及母模242b係沿著垂直方向配置於同軸,並且結束第1次沖裁加工後之帶狀鋼板M會插入其等之間。由此,公模242a係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母模242b係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然後,在再次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來使公模242a朝向下方移動且使其到達母模242b內,藉此進行用以在帶狀鋼板M之中形成電磁鋼板40所需之第2次沖裁加工。此時也由於在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故可不產生燒附等而進行沖裁。 並且,此時也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公模242a及母模242b。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公模242a及母模242b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在將帶狀鋼板M沖裁加工後,接下來係使公模242a往上方移動而從母模242b抽出,並再次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第3階段沖裁部243配置於第2階段沖裁部242之靠下游側,且具有公模243a及母模243b。公模243a及母模243b係沿著垂直方向配置於同軸,並且結束第2次沖裁加工後之帶狀鋼板M會插入其等之間。由此,公模243a係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母模243b係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然後,在再次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來使公模243a朝向下方移動且使其到達母模243b內,藉此進行用以在帶狀鋼板M之中形成電磁鋼板40所需之第3次沖裁加工。此時也由於在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故可不產生燒附等而進行沖裁。在該沖裁加工之後,接下來係使公模243a往上方移動而從母模243b抽出,並再次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接著劑塗佈部250係被組入位於壓製加工部240之靠下游側的積層接著部260內。接著劑塗佈部250具備:空氣泵送機251、注射器252及噴嘴253。 注射器252為用以積存接著劑之容器,係透過管線來連接空氣泵送機251與噴嘴253之間。接著劑可使用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物。 噴嘴253係配置於帶狀鋼板M之上方。因此,噴嘴253的吐出口係與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
積層接著部260係配置於壓製加工部240之靠下游側且與接著劑塗佈部250相同的位置。積層接著部260具備:外周沖裁公模261、外周沖裁母模262、彈簧263及加熱器264。 外周沖裁公模261係具有圓形底面之圓柱形模具,其上端連接有彈簧263之下端。並且,外周沖裁公模261係做成在被彈簧263支持之狀態下,可與彈簧263一同上下移動。外周沖裁公模261具有與前述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外徑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徑尺寸。於外周沖裁公模261內,內嵌有前述噴嘴253。並且,噴嘴253之前述吐出口係形成於外周沖裁公模261之前述底面。
外周沖裁母模262係具有圓柱形之內部空間的模具,並且具有與前述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外徑尺寸大致相同的內徑尺寸。 加熱器264係被一體地組入外周沖裁母模262中。加熱器264會將在外周沖裁母模262內所積層之各電磁鋼板(鋼板零件)40從其周圍進行加熱。前述接著劑採用加熱硬化型時,該接著劑會受到來自加熱器264的熱而硬化。另一方面,接著劑採用常溫硬化型時,該接著劑不需要加熱而係在室溫下硬化。
根據上述積層接著部260,在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使外周沖裁公模261下降,將帶狀鋼板M包夾於其與外周沖裁母模262之間,並更進一步將外周沖裁公模261壓入外周沖裁母模262內,藉此可從帶狀鋼板M獲得經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 此時也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外周沖裁公模261及外周沖裁母模262。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外周沖裁公模261及外周沖裁母模262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若更進一步在該外周沖裁時,啟動前述空氣泵送機251將適量空氣泵送往注射器252,注射器252內之接著劑便會被送往噴嘴253。結果,可從形成於外周沖裁公模261之前述底面的前述吐出口吐出適量接著劑,且塗佈於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在此所塗佈之接著劑係用來接著後續即將被外周沖裁且積層之其他電磁鋼板40。
本次經外周沖裁公模261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係被積層於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該其他電磁鋼板40係在前次被沖裁且已在外周沖裁母模262內積層及接著者。藉由該積層,前次在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形成之接著劑會與形成於本次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之下表面的硬化促進層混合。且進一步,在積層後之各電磁鋼板40施加來自外周沖裁公模261之加壓力與來自加熱器264之加熱。此時,從外周沖裁公模261施加於電磁鋼板40之加壓力可藉由前述彈簧263之增能力來經常維持固定。
藉由以上,便對前次所沖裁之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接著固定本次所沖裁之電磁鋼板40。另一方面,在本次所沖裁之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所塗佈的接著劑,由於在此時間點尚未與硬化促進層混合,因此並未硬化而依然呈液態。 藉由將如以上說明之外周沖裁、加壓及加熱之各步驟重複各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份的次數,便可在外周沖裁母模262內形成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
如圖5所示,前述母模241b、前述母模242b、前述母模243b、前述外周沖裁母模262及前述加熱器264係被固定於共通的固定台座271上。據此,該等母模241b、母模242b、母模243b、外周沖裁母模262及前述加熱器264之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被固定下來。 同樣地,前述公模241a、前述公模242a、前述噴嘴253及前述外周沖裁公模261亦被固定於共通之可動台座272之下表面。據此,該等公模241a、公模242a、噴嘴253及外周沖裁公模261之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亦被固定下來。
藉由前述驅動部將帶狀鋼板M朝向下游側送出,且於暫時停止時使可動基台272下降,可同時進行以下:電磁鋼板40之外周沖裁、積層及接著、以及後續步驟所需之接著劑塗佈;在帶狀鋼板M中,往後續即將被外周沖裁的位置進行前述第3次沖裁加工;在帶狀鋼板M中,往後續即將進行前述第3次沖裁加工的位置進行前述第2次沖裁加工;及,在帶狀鋼板M中,往後續即將進行前述第2次沖裁加工的位置進行前述第1次沖裁加工。 接著,使可動基台272上升而撤開到帶狀鋼板M之上方後,藉由前述驅動部僅將帶狀鋼板M再次往下游側送出預定距離,然後再次暫時停止。在此狀態下使可動基台272再次下降,繼續進行在各位置之加工。如上述這般,藉由重複一邊利用前述驅動部將帶狀鋼板M間歇性地進給,一邊在暫時停止時使可動台座272上下移動的步驟,可製造出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
以下,利用圖6來說明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係使用具有以上說明之結構的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200。 如圖6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具有:鋼板送出步驟S11、硬化促進劑塗佈乾燥步驟S12、剩餘份量拭除步驟S13、加工油塗佈步驟S14、第1次沖裁步驟S15、第2次沖裁步驟S16、第3次沖裁步驟S17、接著劑塗佈及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18及取出步驟S19。
在鋼板送出步驟S11中,係從帶鋼材F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在後續的硬化促進劑塗佈乾燥步驟S12中,係從噴嘴222在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整面塗佈硬化促進劑a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層a'。該硬化促進層a'為固體。 在後續的剩餘份量拭除步驟S13中,係拭除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的剩餘硬化促進劑。因此,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並未形成硬化促進層a'。 在後續的加工油塗佈步驟S14中,係利用塗佈滾筒231於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壓製加工油b而形成層。此時,硬化促進層a'已預先乾燥,故並無與壓製加工油b混摻而濃度降低的情形,大致維持原本的狀態。
在後續的第1次沖裁步驟S15中,係利用第1階段沖裁部241來進行帶狀鋼板M的第1次沖裁。此時,由於帶狀鋼板M上預先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故不會產生在公模241a及母模241b之間的燒附等在壓製加工上的不良情況。 在後續的第2次沖裁步驟S16中,係利用第2階段沖裁部242來進行帶狀鋼板M的第2次沖裁。此時也由於帶狀鋼板M上預先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故不會產生在公模242a及母模242b之間的燒附等在壓製加工上的不良情況。
在後續的第3次沖裁步驟S17中,係利用第3階段沖裁部243來進行帶狀鋼板M的第3次沖裁。此時也由於帶狀鋼板M上預先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故不會產生在公模243a及母模243b之間的燒附等在壓製加工上的不良情況。 藉由以上的第1次沖裁步驟S15~第3次沖裁步驟S17將外形部分去除,於帶狀鋼板M便會形成圖1所示之芯背部22及齒部23。
在後續的接著劑塗佈及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18中,係將利用外周沖裁公模261從帶狀鋼板M沖裁外周後之電磁鋼板40積層於先前所沖裁之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此時,在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係隔著壓製加工油b塗佈有接著劑c。並且,在即將積層於其上之電磁鋼板40之下表面形成有經壓製加工油b被覆之硬化促進層a'。在該等電磁鋼板40被積層及加壓的狀態下加熱。如此一來,位於前次進行外周沖裁後之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的接著劑c會推開位於本次進行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之下表面側的壓製加工油b,而與位於其上方之硬化促進層a'混合的同時瞬間硬化。 另一方面,在將本次進行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積層於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上的同時,於本次進行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隔著壓製加工油b從噴嘴253塗佈接著劑c。該接著劑c位於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側且尚未與硬化促進層a'混摻,故係呈液態。
藉由依序重複以上步驟來積層所需片數之電磁鋼板40並予以接著,而完成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具體而言,係按順序重複鋼板送出步驟S11~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18之各步驟,直到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達預定片數為止。然後,在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18之後,在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達前述預定片數的時間點上,不返回鋼板送出步驟S11而前進到取出步驟S19。 在後續的取出步驟S19中,係從外周沖裁母模262內取出所完成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而結束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的所有步驟。
使用了以上說明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200的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的要點基本上與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說明之要點相同,並且,係將圖4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8所示之電磁鋼板40的積層構造與圖6之接著劑塗佈及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18所示之電磁鋼板40的積層構造的上下關係設為相反。而且,用以實現該步驟之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200,係將硬化促進部形成部220配置於帶狀鋼板M之下方,並且將接著劑塗佈部250配置於帶狀鋼板M之上方。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係將對帶狀鋼板M形成硬化促進層a'的位置與塗佈接著劑c的位置設成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上下相反。
在本實施形態之情況下,也由於在帶狀鋼板M所設之硬化促進層a'已預先乾燥而形成,故抑制了其與在後續加工中塗佈之壓製加工油b混合的情況。因此,在積層各電磁鋼板40並予以接著時,硬化促進層a'依然會維持與原本相同的高濃度來與接著劑c混合,故可在早期便展現出高接著強度。由此,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情況下,壓製加工油b之塗佈亦不限於帶狀鋼板M之兩面,可僅設為形成有硬化促進層a'之單面。同樣地,硬化促進劑a之塗佈不限於帶狀鋼板M之單面,亦可設為兩面。另,硬化促進劑a之塗佈不限於塗佈帶狀鋼板M整面,亦可設為點狀塗佈。惟,在此情況下,必須正確調整其與在先前步驟中塗佈之接著劑c的相對位置關係,以使在前述接著劑塗佈及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18中,點狀接著劑c與點狀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會正確地重疊而混合。
[第3實施形態] 以下,利用圖7及圖8來說明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圖7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之側視圖。另,圖8為流程圖,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 如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300具備:帶狀鋼板供給部310、硬化促進部形成部320、驅動部(未圖示)、壓製加工油塗佈部330、壓製加工部340、接著劑塗佈部350及積層接著部360。該等之中,藉由壓製加工部340、接著劑塗佈部350及積層接著部360之組合,可構成連續沖模(Progressive Die)。
於帶狀鋼板供給部310中,帶鋼材F係被軸所支持,且朝向圖7之紙面右側送出帶狀鋼板M,該帶鋼材F係將成為電磁鋼板(鋼板零件)40之胚料的帶狀鋼板M捲繞而成者。在以下說明中,有時會將帶狀鋼板M之進給方向即紙面右側稱為下游側(或下游方向),且將其相反方向即紙面左側稱為上游側(或上游方向)。被從該帶狀鋼板供給部310朝向下游側進給之帶狀鋼板M為具有上述化學組成之鋼板,且其兩面係被上述絕緣被膜被覆。
硬化促進部形成部320具有硬化促進劑槽321、噴嘴322及乾燥機323。 於硬化促進劑槽321中積存有硬化促進劑。該硬化促進劑可使用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所例示之物。硬化促進劑係藉由與厭氧性接著劑或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混合來促進接著劑之瞬間硬化。 噴嘴322係連接到硬化促進劑槽321。關於噴嘴322,其噴嘴口係朝向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將硬化促進劑槽321內之硬化促進劑適量塗佈於前述上表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硬化促進劑係對於前述上表面以覆蓋其整面之方式來塗佈,然而並非僅限於該形態,譬如亦可以點狀等的局部塗佈之方式構成。
乾燥機323具有一對滾筒323a與乾燥器323b。 一對滾筒323a係配置於噴嘴322之靠下游側。一對滾筒323a會保持使通過該等之間的帶狀鋼板M經常維持水平。 乾燥器323b係配置在被包夾於一對滾筒323a之間的位置。乾燥器323b係藉由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及下表面噴吹空氣,來使硬化促進劑乾燥。藉此,帶狀鋼板M係在超過一對滾筒323a中之靠上游側的滾筒的時間點受到空氣噴吹而硬化促進劑開始乾燥,然後在達至一對滾筒323a中之靠下游側的滾筒之前便已完成乾燥。據此,在經過一對滾筒323a之下游側後的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上,硬化促進劑乾燥而成之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係被形成為均等厚度且遍及整面。硬化促進層之厚度可例示0.1µm。又,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劑)之乾燥程度,最佳係進行乾燥直到溶劑完全揮發為止,除此之外,所謂「乾燥」還包含使硬化促進劑乾燥至不會與壓製加工油混合的程度而做成硬化促進層的情況。 如上述,作為以定量方式調查硬化促進層之乾燥程度的手段,可藉由檢測經塗佈於硬化促進部後之壓製加工油所含之硬化促進劑的有效成分含量來判斷。 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並未塗佈硬化促進劑,而呈絕緣被膜依然露出之狀態。
前述驅動部係配置於硬化促進部形成部320與壓製加工油塗佈部330之間的位置D。前述驅動部係將帶狀鋼板M從硬化促進部形成部320朝向往壓製加工油塗佈部330之紙面右側方向間歇性地送出。又,在從硬化促進部形成部320送出之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上,在進入前述驅動部之前已形成有硬化促進劑乾燥而成之硬化促進層。另一方面,如上述,在進入前述驅動部之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並無硬化促進層,而呈絕緣被膜依然露出之狀態。
壓製加工油塗佈部330具備塗佈滾筒331與承油盤332。 承油盤332係配置於塗佈滾筒331之下方,積存有壓製加工油。塗佈滾筒331為將帶狀鋼板M以從其上下包夾在中間之方式來保持的一對滾筒,且係與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及下表面相接,一邊塗佈壓製加工油一邊往下游側送出。在壓製加工油塗佈部330中塗佈壓製加工油時,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已形成有乾燥完畢之硬化促進層,因此於該硬化促進層上,便不會混摻而可遍及整面形成壓製加工油之層。亦即,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之層無間隙地被覆。同時,在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絕緣被膜)上也會遍及整面形成壓製加工油之層。
壓製加工部340為具備第1階段沖裁部341、第2階段沖裁部342及第3階段沖裁部343之連續沖模。 第1階段沖裁部341配置於壓製加工油塗佈部330之靠下游側,且具有公模341a及母模341b。公模341a及母模341b係沿著垂直方向配置於同軸,並且帶狀鋼板M會插入其等之間。由此,公模341a係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母模341b係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然後,在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來使公模341a朝向下方移動且使其到達母模341b內,藉此進行用以在帶狀鋼板M之中形成電磁鋼板40所需之第1次沖裁加工。此時,由於在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故可不產生燒附等而進行沖裁。 更進一步來說,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公模341a及母模341b。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公模341a及母模341b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在將帶狀鋼板M沖裁加工後,接下來係使公模341a往上方移動而從母模341b抽出,並再次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第2階段沖裁部342配置於第1階段沖裁部341之靠下游側,且具有公模342a及母模342b。公模342a及母模342b係沿著垂直方向配置於同軸,並且結束第1次沖裁加工後之帶狀鋼板M會插入其等之間。由此,公模342a係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母模342b係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然後,在再次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來使公模342a朝向下方移動且使其到達母模342b內,藉此進行用以在帶狀鋼板M之中形成電磁鋼板40所需之第2次沖裁加工。此時也由於在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故可不產生燒附等而進行沖裁。 並且,此時也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公模342a及母模342b。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公模342a及母模342b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結構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在將帶狀鋼板M沖裁加工後,接下來係使公模342a往上方移動而從母模342b抽出,並再次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第3階段沖裁部343配置於第2階段沖裁部342之靠下游側,且具有公模343a及母模343b。公模343a及母模343b係沿著垂直方向配置於同軸,並且結束第2次沖裁加工後之帶狀鋼板M會插入其等之間。由此,公模343a係對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母模343b係對帶狀鋼板M之下表面相對向。然後,在再次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利用未圖示之油壓機構來使公模343a朝向下方移動且使其到達母模343b內,藉此進行用以在帶狀鋼板M之中形成電磁鋼板40所需之第3次沖裁加工。此時也由於在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有壓製加工油,故可不產生燒附等而進行沖裁。在該沖裁加工之後,接下來係使公模343a往上方移動而從母模343b抽出,並再次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接著劑塗佈部350係被組入位於壓製加工部340之靠下游側的積層接著部360內。接著劑塗佈部350具備:空氣泵送機351、注射器352及噴嘴353。 注射器352為用以積存接著劑之容器,係透過管線來連接空氣泵送機351與噴嘴353之間。接著劑可使用在上述第1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物。 噴嘴353係配置於帶狀鋼板M之上方。因此,噴嘴353的吐出口係與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相對向。
積層接著部360係配置於壓製加工部340之靠下游側且與接著劑塗佈部350相同的位置。積層接著部360具備:外周沖裁公模361、外周沖裁母模362、彈簧363及加熱器364。 外周沖裁公模361係具有圓形底面之圓柱形模具,其上端連接有彈簧363之下端。並且,外周沖裁公模361係做成在被彈簧363支持之狀態下,可與彈簧363一同上下移動。外周沖裁公模361具有與前述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外徑尺寸大致相同的外徑尺寸。於外周沖裁公模361內,內嵌有前述噴嘴353。並且,噴嘴353之前述吐出口係形成於外周沖裁公模361之前述底面。
外周沖裁母模362係具有圓柱形之內部空間的模具,並且具有與前述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外徑尺寸大致相同的內徑尺寸。 加熱器364係被一體地組入外周沖裁母模362中。加熱器364會將在外周沖裁母模362內所積層之各電磁鋼板(鋼板零件)40從其周圍進行加熱。前述接著劑採用加熱硬化型時,該接著劑會受到來自加熱器364的熱而硬化。另一方面,接著劑採用常溫硬化型時,該接著劑不需要加熱而係在室溫下硬化。
根據上述積層接著部360,在暫時停止送出帶狀鋼板M之狀態下,使外周沖裁公模361下降,將帶狀鋼板M包夾於其與外周沖裁母模362之間,並更進一步將外周沖裁公模361壓入外周沖裁母模362內,藉此可從帶狀鋼板M獲得經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 此時也由於硬化促進層之表面係被壓製加工油被覆,故可抑制硬化促進層附著於外周沖裁公模361及外周沖裁母模362。由此,可抑制硬化促進層剝落且堆積於外周沖裁公模361及外周沖裁母模362中之疑慮,因而可抑制後續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構造強度及磁特性之降低。
若在藉由外周沖裁公模361來進行外周沖裁時,啟動前述空氣泵送機351將適量空氣泵送往注射器352,注射器352內之接著劑便會被送往噴嘴353。結果,可從形成於外周沖裁公模361之前述底面的前述吐出口吐出適量接著劑,且塗佈於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更具體而言,係在覆蓋硬化促進層整面之壓製加工油上塗佈接著劑,該硬化促進層係形成於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上。該接著劑雖被塗佈於硬化促進層上方,但兩者之間夾有壓製加工油,因此在此時間點上接著劑不會開始硬化。又,在此所塗佈之接著劑係用來接著後續即將被外周沖裁且積層之其他電磁鋼板40。
本次經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係被積層於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該其他電磁鋼板40係在前次被沖裁且已在外周沖裁母模362內積層及接著者。藉由該積層,前次已在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形成之接著劑與硬化促進層會推開位於該上表面之壓製加工油而互相混合。且進一步,在積層後之各電磁鋼板40施加來自外周沖裁公模361之加壓力與來自加熱器364之加熱。此時,從外周沖裁公模361施加於電磁鋼板40之加壓力可藉由前述彈簧363之增能力來經常維持固定。
藉由以上,便對前次所沖裁之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接著固定本次所沖裁之電磁鋼板40。另一方面,在本次所沖裁之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所塗佈的接著劑,由於在此時間點尚未與位於該上表面上之硬化促進層混合,因此並未硬化而依然呈液態。 藉由將如以上說明之外周沖裁、加壓及加熱之各步驟重複各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份的次數,便可在外周沖裁母模262內形成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
如圖7所示,前述母模341b、前述母模342b、前述母模343b、前述外周沖裁母模362及前述加熱器364係被固定於共通的固定台座371上。據此,該等母模341b、母模342b、母模343b、外周沖裁母模362及前述加熱器364之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被固定下來。 同樣地,前述公模341a、前述公模342a、前述噴嘴353及前述外周沖裁公模361亦被固定於共通之可動台座372之下表面。據此,該等公模341a、公模342a、噴嘴353及外周沖裁公模361之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亦被固定下來。
藉由前述驅動部將帶狀鋼板M朝向下游側送出,且於暫時停止時使可動基台372下降,可同時進行以下:電磁鋼板40之外周沖裁、積層及接著、以及後續步驟所需之接著劑塗佈;在帶狀鋼板M中,往後續即將被外周沖裁的位置進行前述第3次沖裁加工;在帶狀鋼板M中,往後續即將進行前述第3次沖裁加工的位置進行前述第2次沖裁加工;及,在帶狀鋼板M中,往後續即將進行前述第2次沖裁加工的位置進行前述第1次沖裁加工。 接著,使可動基台372上升而撤開到帶狀鋼板M之上方後,藉由前述驅動部僅將帶狀鋼板M再次往下游側送出預定距離,然後再次暫時停止。在此狀態下使可動基台372再次下降,繼續進行在各位置之加工。如上述這般,藉由重複一邊利用前述驅動部將帶狀鋼板M間歇性地進給,一邊在暫時停止時使可動台座372上下移動的步驟,可製造出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
以下,利用圖8來說明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該製造方法係使用具有以上說明之結構的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300。 如圖8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具有:鋼板送出步驟S21、硬化促進劑塗佈S22、硬化促進劑乾燥步驟S23、加工油塗佈步驟S24、第1次沖裁步驟S25、第2次沖裁步驟S26、第3次沖裁步驟S27、接著劑塗佈及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28及取出步驟S29。
在鋼板送出步驟S21中,係從帶鋼材F朝向下游側送出帶狀鋼板M。 在後續的硬化促進劑塗佈步驟S22中,係從噴嘴322在帶狀鋼板M之上表面整面塗佈硬化促進劑a。此時間點之硬化促進劑a係呈液態。 在後續的硬化促進劑乾燥步驟S23中,係將來自乾燥器323b之空氣噴吹於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使液態之硬化促進劑a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該硬化促進層a'為固體。 在後續的加工油塗佈步驟S24中,係利用塗佈滾筒331於帶狀鋼板M之上下表面塗佈壓製加工油b而形成層。此時,硬化促進層a'已預先乾燥,故並無與壓製加工油b混摻而濃度降低的情形,大致維持原本的狀態。
在後續的第1次沖裁步驟S25中,係利用第1階段沖裁部341來進行帶狀鋼板M的第1次沖裁。此時,由於帶狀鋼板M上預先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故不會產生在公模341a及母模341b之間的燒附等在壓製加工上的不良情況。 在後續的第2次沖裁步驟S26中,係利用第2階段沖裁部342來進行帶狀鋼板M的第2次沖裁。此時也由於帶狀鋼板M上預先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故不會產生在公模342a及母模342b之間的燒附等在壓製加工上的不良情況。
在後續的第3次沖裁步驟S27中,係利用第3階段沖裁部343來進行帶狀鋼板M的第3次沖裁。此時也由於帶狀鋼板M上預先塗佈有壓製加工油b,故不會產生在公模343a及母模343b之間的燒附等在壓製加工上的不良情況。 藉由以上的第1次沖裁步驟S25~第3次沖裁步驟S27將外形部分去除,於帶狀鋼板M便會形成圖1所示之芯背部22及齒部23。
在後續的接著劑塗佈及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28中,係將利用外周沖裁公模361從帶狀鋼板M沖裁外周後之電磁鋼板40積層於先前所沖裁之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此時,在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形成有硬化促進層a',且在其更上方係隔著壓製加工油b塗佈有接著劑c。因此,藉由積層該等電磁鋼板40並予以加壓,會推開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之壓製加工油b,而使位於該上表面之硬化促進層a'與接著劑c混合,且進一步被加熱器364加熱,因而會瞬間硬化。 另一方面,在將本次進行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積層於前述其他電磁鋼板40上的同時,於本次進行外周沖裁後之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從噴嘴353塗佈接著劑c。該接著劑c位於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且尚未與硬化促進層a'混摻,故係呈液態。
藉由依序重複以上步驟來積層所需片數之電磁鋼板40並予以接著,而完成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具體而言,係按順序重複鋼板送出步驟S21~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28之各步驟,直到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達預定片數為止。然後,在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28之後,在電磁鋼板40之積層片數達前述預定片數的時間點上,不返回鋼板送出步驟S21而前進到取出步驟S29。 在後續的取出步驟S29中,係從外周沖裁母模362內取出所完成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而結束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的所有步驟。
使用了以上說明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200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的要點基本上與在上述第2實施形態所說明之要點相同,並且,係將硬化促進層a'之形成位置從電磁鋼板40之下表面改為上表面。而且,用以實現該步驟之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300,係將硬化促進部形成部220配置於帶狀鋼板M之上方。
亦即,各電磁鋼板40包含先前所沖裁之電磁鋼板(第1鋼板零件)40及後續所沖裁之電磁鋼板(第2鋼板零件)40。並且,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係進行以下步驟:先沖裁電磁鋼板40而準備之步驟(第4步驟),該電磁鋼板40具有上表面(第1面)、形成於前述上表面上之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配置於硬化促進層a'上之壓製加工油b及配置於壓製加工油b上之接著劑c;接續沖裁具有下表面(第2面)之電磁鋼板40而準備之步驟(第5步驟);及,以使前述上表面及前述下表面互相對向之方式,於先沖裁之電磁鋼板40上疊合後續沖裁之電磁鋼板40並予以接著之步驟(第6步驟)。
在本實施形態之情況下,也由於在帶狀鋼板M所設之硬化促進層a'已預先乾燥而形成,故抑制了其與在後續加工中塗佈之壓製加工油b混合的情況。因此,在積層各電磁鋼板40並予以接著時,硬化促進層a'依然會維持與原本相同的高濃度來與接著劑c混合,故可在早期便展現出高接著強度。由此,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情況下,壓製加工油b之塗佈亦不限於帶狀鋼板M之兩面,可僅設為形成有硬化促進層a'之單面。惟,設為單面時,必須以使該壓製加工油b被包夾於硬化促進層a'與接著劑c之間的方式來塗佈。 另,硬化促進劑a之塗佈不限於塗佈帶狀鋼板M整面,亦可設為點狀塗佈。惟,在此情況下,與其他實施形態同樣必須正確調整其與在先前步驟中塗佈之接著劑c的相對位置關係,以使在前述接著劑塗佈及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S28中,點狀接著劑c與點狀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會正確地重疊而混合。
[第4實施形態] 以下,利用圖9來說明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圖9為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之側視圖。 本實施形態相當於變形例,係針對利用圖3及圖4所說明之上述第1實施形態僅改變了一事項者,故在以下之說明中,關於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要素係使用相同符號來省略其等之詳細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400具備:第1站A,具有前述硬化促進部形成部120;及,第2站B,具有輸送部,該輸送部係使從第1站A移送過來之帶狀鋼板M朝向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送出。在第2站B中,係沿著帶狀鋼板M之進給方向依序排列配置有前述輸送部、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壓製加工部140、接著劑塗佈部150及積層接著部160。該等之中,藉由壓製加工部140、接著劑塗佈部150及積層接著部160之組合,可構成連續沖模(Progressive Die)。
第1站A具有:用以送出鋼帶F之輸送部;硬化促進部120;及,捲取部,係將形成硬化促進層後之帶狀鋼板M予以捲取而做成帶鋼材F1。在第1站A製出之中間材即帶鋼材F1會被從站A之捲取部卸下,並移動至其他場所。藉由進行複數次所述作業,便能事先製作出複數個帶鋼材F1。 第2站B具備:其他輸送部與前述驅動部(未圖示),用以接納事先製作之帶鋼材F1並將其朝向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送出;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壓製加工部140;接著劑塗佈部150;及,積層接著部160。從前述其他輸送部送出之帶狀鋼板M係被前述驅動部朝向壓製加工油塗佈部130送出。 又,在第1站A之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劑)宜進行乾燥直到溶劑完全揮發為止,但亦可為不會與壓製加工油混合,而且在從帶鋼材F1拉出帶狀鋼板M來使用時不會產生不良情況之程度的乾燥程度。 在使用了以上說明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400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中,亦能獲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作用效果。
又,雖省略圖示,但作為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其他變形例,亦可設為在欲積層處之電磁鋼板40之上表面與即將積層之電磁鋼板40之下表面兩者皆塗佈接著劑c。 此時,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首先係進行準備先沖裁之電磁鋼板(第1鋼板零件)40之步驟(第7步驟)。在該步驟中係準備電磁鋼板(第1鋼板零件)40,該電磁鋼板(第1鋼板零件)40具有上表面(第1面)、形成於該上表面上之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a'、經塗佈於硬化促進層a'上而配置之壓製加工油b及經塗佈於壓製加工油b上而配置之接著劑c。 接著,先進行準備後續沖裁之電磁鋼板(第2鋼板零件)40之步驟(第8步驟)。在該步驟中係準備電磁鋼板(第2鋼板零件)40,該電磁鋼板(第2鋼板零件)40具有下表面(第2面)與經塗佈而配置於該下表面上之接著劑c。 然後,作為最後步驟(第9步驟),以使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互相對向之方式疊合先沖裁之電磁鋼板40與後續沖裁之電磁鋼板40並加以接著。 藉由重複以上各步驟,可製造出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
以上,已說明了本發明各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並非僅限定於前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可施加各種變更。 譬如,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的形狀並非僅限定於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形態。具體而言,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21之外徑及內徑尺寸、積層厚度、槽數、齒部23之圓周方向與直徑方向的尺寸比例、齒部23與芯背部22之直徑方向的尺寸比例等,可因應所欲之旋轉電機特性來任意設計。 在各實施形態之轉子30中,2個1組的永久磁鐵32形成有1個磁極,但本發明之製造對象並非僅限於該形態。例如,亦可為1個永久磁鐵32形成有1個磁極,或可為3個以上永久磁鐵32形成有1個磁極。
在各實施形態中,作為旋轉電機10係舉永久磁鐵磁場型電動機為一例進行了說明,但如以下所例示這般,旋轉電機10之構造並非僅限於此,也可進一步採用以下未例示之各種公知構造。 在各實施形態中,作為旋轉電機10係舉永久磁鐵磁場型電動機為一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非僅限於此。例如,旋轉電機10亦可為磁阻型電動機或電磁鐵磁場型電動機(磁場繞組型電動機)。 在各實施形態中,作為交流電動機係舉出同步電動機為一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旋轉電機10亦可為感應電動機。 在各實施形態中,作為旋轉電機10係舉交流電動機為一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旋轉電機10亦可為直流電動機。 在各實施形態中,作為旋轉電機10係舉電動機為一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旋轉電機10亦可為發電機。
另外,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內,可將前述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適當置換成周知之構成要素,又,亦可適當組合前述變形例。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上述各態樣,可提供一種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該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係在製造接著積層鐵芯時,可確保充分的接著強度並且還可獲得更高之生產性。據此,產業上之可利用性甚大。
10:旋轉電機 20:定子 21: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接著積層鐵芯、旋轉電機用之靜定子) 22:芯背部 23:齒部 30:轉子 31:轉子鐵芯 32:永久磁鐵 33:貫通孔 40:電磁鋼板(鋼板零件、第1鋼板零件、第2鋼板零件) 50:罩殼 60:旋轉軸 100,200,300,400: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 110,210,310:帶狀鋼板供給部 120,220,320:硬化促進部形成部 121,221,321:硬化促進劑槽 122,153,222,253,322,353:噴嘴 123,323:乾燥機 123a,323a:滾筒 123b,323b:乾燥器 130,230,330:壓製加工油塗佈部 131,231,331:塗佈滾筒 132,232,332:承油盤 140,240,340:壓製加工部 141,241,341:第1階段沖裁部 141a,142a,241a,242a,243a,341a,342a,343a:公模 141b,142b,241b,242b,243b,341b,342b,343b:母模 142,242,342:第2階段沖裁部 150,250,350:接著劑塗佈部 151,251,351:空氣泵送機 152,252,352:注射器 154:鋼板壓下器 160,260,360:積層接著部 161,261,361:外周沖裁公模 162,262,362:外周沖裁母模 163,263,363:彈簧 164,264,364:加熱器 171,271,371:固定台座 172,272,372:可動台座 223:密封箱 224:拭除滾筒 243,343:第3階段沖裁部 A:第1站 B:第2站 D:位置 F,F1:帶鋼材 M:帶狀鋼板 O:中心軸線 a:硬化促進劑 a':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 b:壓製加工油 c:接著劑 S1,S11,S21:鋼板送出步驟 S2,S22:硬化促進劑塗佈步驟 S3,S23:硬化促進劑乾燥步驟 S4,S14,S24:加工油塗佈步驟 S5,S15,S25:第1次沖裁步驟 S6,S16,S26:第2次沖裁步驟 S7:接著劑塗佈步驟 S8: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 S9,S19,S29:取出步驟 S12:硬化促進劑塗佈乾燥步驟 S13:剩餘份量拭除步驟 S17,S27:第3次沖裁步驟 S18,S28:接著劑塗佈及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
圖1為旋轉電機之截面圖,該旋轉電機具備在本發明各實施形態所製造之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 圖2為該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之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之側視圖。 圖4為流程圖,用以說明該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 圖5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之側視圖。 圖6為流程圖,用以說明該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 圖7為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之側視圖。 圖8為流程圖,用以說明該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 圖9為本發明第4實施形態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之側視圖。
40:電磁鋼板(鋼板零件、第1鋼板零件、第2鋼板零件)
M:帶狀鋼板
a:硬化促進劑
a':硬化促進層(硬化促進部)
b:壓製加工油
c:接著劑
S1:鋼板送出步驟
S2:硬化促進劑塗佈步驟
S3:硬化促進劑乾燥步驟
S4:加工油塗佈步驟
S5:第1次沖裁步驟
S6:第2次沖裁步驟
S7:接著劑塗佈步驟
S8: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形成步驟
S9:取出步驟

Claims (17)

  1. 一種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係一邊進給帶狀鋼板一邊沖裁複數片鋼板零件,且使前述各鋼板零件隔著接著劑積層,藉此製造接著積層鐵芯的方法;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在塗佈壓製加工油前之前述帶狀鋼板的單面或兩面塗佈硬化促進劑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部之步驟;及,於前述硬化促進部的表面塗佈前述壓製加工油之步驟。
  2. 如請求項1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各鋼板零件包含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第1步驟,準備前述第1鋼板零件,該第1鋼板零件具有:第1面、形成於前述第1面上之前述硬化促進部及配置於前述硬化促進部之前述表面上之前述壓製加工油;第2步驟,準備前述第2鋼板零件,該第2鋼板零件具有:第2面與配置於前述第2面上之前述接著劑;及,第3步驟,以使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互相對向之方式疊合前述第1鋼板零件及前述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
  3. 如請求項1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各鋼板零件包含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第4步驟,準備前述第1鋼板零件,該第1鋼板零件具有:第1面、形成於前述第1面上之前述硬化促進部、配置於前述硬化促進部之前述表面上之前述壓製加工油及配置於前述壓製加工油上之前述接著劑; 第5步驟,準備具有第2面之前述第2鋼板零件;及,第6步驟,以使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互相對向之方式疊合前述第1鋼板零件及前述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
  4. 如請求項1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各鋼板零件包含第1鋼板零件及第2鋼板零件;該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第7步驟,準備前述第1鋼板零件,該第1鋼板零件具有:第1面、形成於前述第1面上之前述硬化促進部、配置於前述硬化促進部之前述表面上之前述壓製加工油及配置於前述壓製加工油上之前述接著劑;第8步驟,準備前述第2鋼板零件,該第2鋼板零件具有:第2面與配置於前述第2面上之前述接著劑;及,第9步驟,以使前述第1面及前述第2面互相對向之方式疊合前述第1鋼板零件及前述第2鋼板零件並加以接著。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接著劑為厭氧性接著劑或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
  6. 如請求項5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厭氧性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鈦、鉻、錳、鐵、鈷、鎳、銅、鋅、銀、釩、鉬、釕、糖精及該等之組合。
  7. 如請求項5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中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及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三氯乙醯胺等酸醯胺類,琥珀酸醯亞胺等有機醯亞胺類,氯化四甲基銨及氯化苯甲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以及該等之組合。
  8. 如請求項5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厭氧性接著劑或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包含經以下溶劑稀釋後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或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酮系溶劑、醇系溶劑、酯系溶劑、甘醇醚系溶劑、烴系溶劑、鹵化烴系溶劑、醚系溶劑、甘醇系溶劑、胺系溶劑等。
  9. 如請求項1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接著積層鐵芯為旋轉電機用之靜定子。
  10. 一種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係一邊進給帶狀鋼板一邊將從前述帶狀鋼板沖裁出來的複數片鋼板零件隔著接著劑積層,藉此製造接著積層鐵芯的裝置;該製造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硬化促進部形成部,係在前述帶狀鋼板的單面或兩面塗佈硬化促進劑並使其乾燥,而形成硬化促進部;壓製加工油塗佈部,係配置於較前述硬化促進部形成部更靠下游側,且至少在前述硬化促進部的表面塗佈壓製加工油;壓製加工部,係配置於較前述壓製加工油塗佈部更靠下游側,且對前述帶狀鋼板施加壓製加工;及,接著劑塗佈部,係在前述帶狀鋼板的前述單面塗佈前述接著劑。
  11. 如請求項10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中沿著前述帶狀鋼板之進給方向依序排列有前述硬化促進部形成部、前述壓製加工油塗佈部、前述壓製加工部及前述接著劑塗佈部。
  12. 如請求項10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具備:第1站,具有前述硬化促進部形成部;及,第2站,具有輸送部,該輸送部係將從前述第1站移送過來之前述帶狀鋼板 朝向前述壓製加工油塗佈部進給;並且,在前述第2站中,沿著前述帶狀鋼板之進給方向依序排列配置有前述輸送部、前述壓製加工油塗佈部、前述壓製加工部及前述接著劑塗佈部。
  13. 如請求項10至12中任一項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中前述接著劑為厭氧性接著劑或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
  14. 如請求項13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厭氧性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鈦、鉻、錳、鐵、鈷、鎳、銅、鋅、銀、釩、鉬、釕、糖精及該等之組合。
  15. 如請求項13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中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包含選自以下之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二甲基苯胺、二乙胺、鄰伸苯基二胺、二甲基對甲苯胺、二乙基對甲苯胺及N,N-二乙基苯胺等有機胺類,三氯乙醯胺等酸醯胺類,琥珀酸醯亞胺等有機醯亞胺類,氯化四甲基銨及氯化苯甲基三甲基銨等四級銨鹽等以及該等之組合。
  16. 如請求項13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中前述厭氧性接著劑或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促進劑包含經以下溶劑稀釋後之可促進厭氧硬化之有效成分或可促進前述2-氰基丙烯酸酯系接著劑之硬化的有效成分:酮系溶劑、醇系溶劑、酯系溶劑、甘醇醚系溶劑、烴系溶劑、鹵化烴系溶劑、醚系溶劑、甘醇系溶劑、胺系溶劑等。
  17. 如請求項10之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其中前述接著積層鐵芯為旋轉電機用之靜定子。
TW110124971A 2020-07-07 2021-07-07 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 TWI782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17265 2020-07-07
JP2020117265 2020-07-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9782A TW202209782A (zh) 2022-03-01
TWI782611B true TWI782611B (zh) 2022-11-01

Family

ID=79553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971A TWI782611B (zh) 2020-07-07 2021-07-07 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3140A1 (zh)
EP (1) EP4181365A1 (zh)
JP (1) JP7467634B2 (zh)
KR (1) KR20230019931A (zh)
CN (1) CN115803997A (zh)
MX (1) MX2023000269A (zh)
TW (1) TWI782611B (zh)
WO (1) WO202200987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3214720A1 (en) * 2021-04-14 2022-10-20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Bonded and stacked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onded and stacked co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WO2022220264A1 (ja) * 2021-04-14 2022-10-20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接着積層コア製造方法及び接着積層コア製造装置
DE102022116203A1 (de) * 2022-06-29 2024-01-04 BAUER Lean-Engineering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Blechpaketen aus Blechlamellen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18814U (zh) * 2010-03-23 2010-11-03 刘江 薄壁金属圆筒体的生产设备
JP4648765B2 (ja) * 2005-06-03 2011-03-09 黒田精工株式会社 金属薄板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2217169A (zh) * 2008-10-06 2011-10-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
US8136221B2 (en) * 2008-04-21 2012-03-20 Denso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il for stator incorporated i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TW201407930A (zh) * 2012-08-07 2014-02-16 Sanyo Electric Co 永久磁鐵式馬達及永久磁鐵式馬達之製造方法
JP6164029B2 (ja) * 2013-10-08 2017-07-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打抜き積層プレス機及び打抜き積層プレス方法
US9847168B2 (en) * 2012-03-30 2017-12-19 Nisshin Steel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eel sheet for rotor core for IPM motor
TW201933730A (zh) * 2018-01-29 2019-08-16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馬達及定子的製造方法
TW201933728A (zh) * 2017-09-29 2019-08-16 日商日立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徑向間隙式旋轉電機及其製造方法、旋轉電機用齒片的製造裝置、旋轉電機用齒構件的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6706B2 (ja) 2016-08-29 2018-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積層鋼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6344537B1 (ja) 2016-12-22 2018-06-2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接着性絶縁被膜付き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積層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
EP3730562A4 (en) 2017-12-18 2021-08-11 ThreeBond Co., Ltd. RADICALLY POLYMERIZABLE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ADHESIVE LAMINATED STEEL SHEET, ADHESIVE LAMINATE, MOTOR AND ADHESIVE LAMINATE PRODUCTION PROCESS
WO2020129813A1 (ja) * 2018-12-18 2020-06-25 株式会社スリーボンド 積層鋼板の製造方法、積層鋼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に用いられる硬化性組成物
JP7298163B2 (ja) 2019-01-23 2023-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層転写システムおよび層転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8765B2 (ja) * 2005-06-03 2011-03-09 黒田精工株式会社 金属薄板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US8136221B2 (en) * 2008-04-21 2012-03-20 Denso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il for stator incorporated i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2217169A (zh) * 2008-10-06 2011-10-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旋转电机
CN201618814U (zh) * 2010-03-23 2010-11-03 刘江 薄壁金属圆筒体的生产设备
US9847168B2 (en) * 2012-03-30 2017-12-19 Nisshin Steel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teel sheet for rotor core for IPM motor
TW201407930A (zh) * 2012-08-07 2014-02-16 Sanyo Electric Co 永久磁鐵式馬達及永久磁鐵式馬達之製造方法
JP6164029B2 (ja) * 2013-10-08 2017-07-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打抜き積層プレス機及び打抜き積層プレス方法
TW201933728A (zh) * 2017-09-29 2019-08-16 日商日立金屬股份有限公司 徑向間隙式旋轉電機及其製造方法、旋轉電機用齒片的製造裝置、旋轉電機用齒構件的製造方法
TW201933730A (zh) * 2018-01-29 2019-08-16 日商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馬達及定子的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09878A1 (ja) 2022-01-13
US20230253140A1 (en) 2023-08-10
JPWO2022009878A1 (zh) 2022-01-13
TW202209782A (zh) 2022-03-01
MX2023000269A (es) 2023-02-09
CN115803997A (zh) 2023-03-14
JP7467634B2 (ja) 2024-04-15
KR20230019931A (ko) 2023-02-09
EP4181365A1 (en) 2023-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2611B (zh) 接著積層鐵芯製造方法及接著積層鐵芯製造裝置
TWI740311B (zh) 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其製造方法、及旋轉電機
JP7422679B2 (ja) ステータ用接着積層コアおよび回転電機
JP7207429B2 (ja) 接着積層コア、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
JP7486434B2 (ja) ステータ用接着積層コアおよび回転電機
TWI733277B (zh) 定子用接著積層鐵芯及旋轉電機
CN113228479A (zh) 定子用粘接层叠铁芯、其制造方法、及旋转电机
WO2022220260A1 (ja) 接着積層コア製造方法及び接着積層コア製造装置
WO2021256537A1 (ja) 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
WO2022220262A1 (ja) 電磁鋼板及び接着積層コア製造方法
CN115398568A (zh) 电磁钢板、层叠铁芯及旋转电机
US20240190119A1 (en) Bonded and stacked cor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bonded and stacked cor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WO2022220264A1 (ja) 接着積層コア製造方法及び接着積層コア製造装置
JP2021197860A (ja) 積層コアおよび積層コアの製造方法
WO2021256531A1 (ja) 電磁鋼板用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電磁鋼板、積層コア及び回転電機
JP2022000538A (ja) 電磁鋼板、積層コア及び回転電機、ならびに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000537A (ja) 電磁鋼板、積層コア及び回転電機、ならびに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
JPWO2022220260A5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