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105B - 玻璃構成體 - Google Patents

玻璃構成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105B
TWI782105B TW107134550A TW107134550A TWI782105B TW I782105 B TWI782105 B TW I782105B TW 107134550 A TW107134550 A TW 107134550A TW 107134550 A TW107134550 A TW 107134550A TW I782105 B TWI782105 B TW I78210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structure
glass
absorbing layer
dimmer
ultraviolet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4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0045A (zh
Inventor
松扉初
吉田章吾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積水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0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00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10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7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reflectors or illuminat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09/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209/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one carbocyclic ring
    • C07D209/04Indoles; Hydrogenated indoles
    • C07D209/08Indoles; Hydrogenated indoles with only hydrogen atoms or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hydrogen and carbon atoms, directly attached to carbon atoms of the hetero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5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 C07D251/7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5-triazine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4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based on 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s, e.g. microencapsulated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2009/246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featuring transparency control by applying voltage, e.g. LCD, electrochromic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08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light absorbing layer
    • G02F2201/086UV absorb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玻璃構成體10具備:一對玻璃板11、12、配置於一對玻璃板11、12之間之調光器(dimmer)13、及配置於調光器13與一玻璃板11之間之紫外線吸收層14。紫外線吸收層14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10%以下,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50%以上,並且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為12以上。

Description

玻璃構成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調光器(dimmer)之玻璃構成體。
以往,藉由施加電壓而使光之穿透率發生變化之調光器早已為人熟知。作為調光器,存在利用電極夾住液晶材料、電致變色材料等而成者。若使用該等調光器,則可藉由施加電壓而於透明及不透明之間進行切換,故就內部之溫度控制、隱私保護等觀點而言,近年來,正在研究向汽車用玻璃、建築物之外窗用玻璃等之應用。 於對該等玻璃應用調光器之情形時,例如已知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般於2片玻璃板之間夾入調光器而成之玻璃構成體。又,就確保接著性之觀點等而言,亦對在玻璃板與調光器之間配置接著層等進行有研究。
再者,作為汽車用玻璃,於2片玻璃板之間插入中間膜並使之一體化而成之夾層玻璃亦廣為人知。於此種夾層玻璃中,利用聚乙烯縮醛等熱塑性樹脂形成中間膜。又,為了減輕對乘客眼睛或皮膚之負擔,有於中間膜中摻合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4585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17337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2012/023616號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由液晶材料、電致變色材料等所構成之調光器若暴露於太陽光下,則有迅速劣化之情形。另一方面,為了確保較高之視認性,要求應用有調光器之玻璃構成體於切換至透明時於可見光區域具有較高之光穿透性。因此,對玻璃板、或用以使玻璃板與調光器接著之接著層亦要求較高之透明性,從而難以利用玻璃板、接著層等遮蔽太陽光。
本發明係鑒於以上情況而完成者,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確保玻璃構成體之透明性,並且防止調光器因太陽光而劣化之玻璃構成體。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進行了潛心研究,結果發現:由液晶材料、電致變色材料等所構成之調光器會因太陽光中之長波長紫外線而顯著劣化。並且發現:藉由於玻璃板與調光器之間設置特定波長區域之穿透率被設計為特定範圍之紫外線吸收層,可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完成以下之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以下之[1]至[16]。 [1]一種玻璃構成體,其具備:一對玻璃板、配置於上述一對玻璃板之間之調光器、及配置於上述調光器與一玻璃板之間之紫外線吸收層,並且 上述紫外線吸收層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10%以下,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50%以上,且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為12以上。 [2]如上述[1]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調光器之厚度相對於上述紫外線吸收層之厚度之比為0.5~10.5。 [3]如上述[1]或[2]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層包含選自由聚乙烯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及離子聚合物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熱塑性樹脂。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層包含聚乙烯縮醛樹脂及塑化劑。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調光器包含液晶層及電致變色層中之任一者。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層包含紫外線吸收劑。 [7]如上述[6]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包含選自由吲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及香豆素系化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8]如上述[7]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吲哚系化合物為以下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式(1)中,R1 表示碳數為1~3之烷基,R2 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10之烷基、或碳數為7~10之芳烷基)。 [9]如上述[7]或[8]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苯并三唑化合物為以下之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3
(式(2)中,R11 表示碳數為1~10之烷基,R12 及R13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10之烷基、或碳數為7~12之芳烷基)。 [10]如上述[7]至[9]中任一項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進而含有於330~380 nm之波長區域具有最大吸收極大值之化合物。 [11]如上述[10]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於330~380 nm之波長區域具有最大吸收極大值之化合物為以下之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5
(式(3)中,R3 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8之烷基、或碳數4~20之烷氧羰烷基(alkoxycarbonylalkyl),R4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為1~8之烷基;X為氯原子或氫原子)。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調光器與另一玻璃間之接著層。 [13]如上述[12]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接著層包含選自由聚乙烯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及離子聚合物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熱塑性樹脂。 [14]如上述[12]或[13]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接著層包含聚乙烯縮醛及塑化劑。 [15]如上述[12]至[14]中任一項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調光器之厚度相對於上述接著層之厚度之比為0.5~10.5。 [16]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項記載之玻璃構成體,其用於室外窗。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確保玻璃構成體之透明性,並且防止調光器因太陽光而劣化之玻璃構成體。
以下,藉由實施形態詳細地對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10具備:一對玻璃板(有時分別稱作「第1及第2玻璃板」)11、12、配置於該等玻璃板11、12之間之調光器13、及配置於調光器13與第1玻璃板11之間之紫外線吸收層14。
如下所述,紫外線吸收層14較佳為含有熱塑性樹脂而具有作為接著層(亦稱作「第1接著層」)之功能,使第1玻璃11與調光器13接著。又,玻璃構成體10中,亦可如圖2所示般使調光器13直接與第2玻璃板12接著,但較佳為如圖1所示般於調光器13與第2玻璃板12之間設置接著層(亦稱作「第2接著層」)15而使調光器13藉由第2接著層15與第2玻璃板12接著。 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10可由玻璃板11、12、調光器13、及紫外線吸收層14、或由玻璃板11、12、調光器13、紫外線吸收層14、及第2接著層15構成,但亦可具有該等以外之層。例如,亦可於玻璃板11與紫外線吸收層14之間、或調光器13(或第2接著層15)與玻璃板12之間等設置紅外線吸收層等。
以下,詳細地對玻璃構成體之各構件進行說明。 [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 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層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10%以下,並且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50%以上。又,紫外線吸收層之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為12以上。
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例如以使第1玻璃板配置於屋外側而太陽光自該第1玻璃板側入射之方式進行使用,但若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超過10%,則大量之長波長紫外線會穿透紫外線吸收層而照射至調光器。因此,無法充分地防止調光器之劣化。又,若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最大穿透率低於50%,或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未達12,則靠近紫外線區域之可見光會超出所需地被紫外線吸收層吸收而透明性降低。又,若照射太陽光,則有玻璃構成體看起來著色之情形。
為了更有效地防止調光器因太陽光之劣化,紫外線吸收層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較佳為7%以下,更佳為5%以下。又,就防止調光器之劣化之觀點而言,紫外線吸收層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越低越佳,但為了抑制黃色色調,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5%以上。
紫外線吸收層於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65%以上,進而較佳為70%以上。如此藉由提高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可防止玻璃構成體之透明性因紫外線吸收層而被迫降低,進而亦適當地防止玻璃構成體看起來著色。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越高越佳,其上限值為100%。 紫外線吸收層之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較佳為15以上,更佳為17以上。如此藉由提高穿透率之比,將更有效地防止調光器因太陽光之劣化,並且容易確保調光器之高透明性,容易抑制黃色色調。雖然穿透率之比越高越佳,但就抑制調光膜之劣化之觀點而言,較佳為400以下,更佳為20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
又,紫外線吸收層之可見光線穿透率宜為較高,具體而言,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較佳為85%以上。藉由提高紫外線吸收層之可見光線穿透率,容易充分地確保玻璃構成體之透明性。再者,所謂可見光線穿透率,意指可見光區域整體之穿透率,依據JIS R3106(1998)所測得。
(紫外線吸收劑) 紫外線吸收層較佳為包含紫外線吸收劑。又,紫外線吸收層更佳為含有熱塑性樹脂,並於該熱塑性樹脂中摻合有紫外線吸收劑。 於本發明中,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包含吲哚系化合物。又,於本發明中,紫外線吸收劑亦較佳為包含苯并三唑系化合物或香豆素系化合物中之任一者。藉由使用該等化合物中之至少一者,紫外線吸收層能夠於不降低可見光區域之穿透率之情況下降低長波長紫外線區域之穿透率。因此,容易將上述最大穿透率、及穿透率之比調整為所需之範圍。
吲哚系化合物係具有吲哚骨架者,可較佳地列舉以下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式(1)中,R1 表示碳數為1~3之烷基,R2 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10之烷基、或碳數為7~10之芳烷基)
R1 及R2 之烷基分別可為具有直鏈結構者,亦可為具有支鏈結構者。作為上述式(1)中之R1 ,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異丙基、正丙基等,其中,R1 較佳為甲基、乙基、異丙基,就耐光性之觀點而言,更佳為甲基或乙基。 式(1)中之R2 較佳為碳數為1~10之烷基,更佳為碳數為1~8之烷基。作為碳數為1~10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異丙基、正丙基、異丁基、正丁基、戊基、己基、2-乙基己基、正辛基等。又,作為碳數為7~10之芳烷基,例如可列舉: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等。
作為上述苯并三唑化合物,可較佳地列舉以下之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3
(式(2)中,R11 表示碳數為1~10之烷基,R12 及R13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10之烷基、或碳數為7~12之芳烷基)
式(2)中,R11 、R12 及R13 中之烷基可為具有直鏈結構者,亦可為具有支鏈結構者。作為碳數1~10之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異丙基、正丙基、異丁基、正丁基、戊基、己基、2-乙基己基、正辛基、1,1,3,3-四甲基丁基等。又,作為碳數為7~12之芳烷基,可列舉:苄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等。R11 、R12 及R13 中之烷基較佳為碳數4~10。又,式(2)中,較佳為R12 為芳烷基,R13 為烷基。 作為此種苯并三唑化合物,具體而言可列舉6-丁基-2-[2-羥基-3-(1-甲基-1-苯基乙基)-5-(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吡咯并[3,4-f][苯并三唑-5,7(2H,6H)-二酮]等。又,作為市售品,可列舉TINUVINCarboProtect(商品名.BASF公司製造)。 作為香豆素系化合物,可使用公知之用作紫外線吸收劑者,例如可列舉Eusorb UV-1990(商品名.Eutec Chemical公司製造)等。
紫外線吸收層較佳為含有選自上述吲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及香豆素系化合物之任一者中之1種以上之紫外線吸收劑,該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例如以紫外線吸收層總量基準計為0.001~0.4質量%。又,上述各種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之較佳值視化合物之種類而不同。
例如,吲哚系化合物之含量以紫外線吸收層總量基準計較佳為0.001~0.1質量%。於本發明中,藉由將吲哚系化合物之含量設為0.001質量%以上,容易將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調整為10%以下。就此種觀點而言,吲哚系化合物之含量更佳為0.0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05質量%以上。 又,藉由將含量設為0.1質量%以下,可防止可見光區域之穿透率因紫外線吸收劑導致之著色而降低。就此種觀點而言,吲哚系化合物之含量更佳為0.0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03質量%以下。又,香豆素系化合物之含量之較佳值與上述吲哚系化合物之含量之較佳值相同。 就與上述同樣之觀點而言,上述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之含量以紫外線吸收層總量基準計較佳為0.005~0.4質量%。又,該含量更佳為0.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2質量%以上。又,更佳為0.3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15質量%以下,尤佳為0.06質量%以下。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將作為互不相同之化合物之至少2種紫外線吸收劑(第1及第2紫外線吸收劑)併用。 具體而言,較佳為使用選自上述吲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及香豆素系化合物之任一者中之1種以上之化合物(以下亦稱作「第1紫外線吸收劑」)、及與該化合物不同之化合物(以下亦稱作「第2紫外線吸收劑」)。 例如,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將上述吲哚系化合物與吲哚系化合物以外之紫外線吸收劑(第2紫外線吸收劑)併用。
又,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最大吸收極大值之波長大於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最大吸收極大值之波長,具體而言,最大吸收極大值較佳為處於375 nm以上且未達400 nm之波長區域,更佳為處於380~395 nm之波長區域。 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只要以特定波長之最大穿透率、及穿透率之比成為特定範圍之方式進行調整即可,以紫外線吸收層總量基準計例如為0.001~0.4質量%。又,含量之較佳值視用於紫外線吸收劑之化合物之種類而不同,其具體值如上所述。 再者,最大吸收極大值之波長可依照以下順序進行測定。將待測之最大吸收極大值之紫外線吸收劑與丙酮混合而獲得測定樣品。此時之濃度係以於其後之利用分光光度計進行之最大吸收極大值之波長之測定中,最大吸收極大值之波長之穿透率成為40~50%之方式適當地進行調整。將所獲得之測定樣品放入1 cm見方之石英槽中,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公司製造之「U-4100」)於20℃之條件下測定波長300~400 nm之穿透率。將波長300~400 nm之範圍中穿透率最低之波長設為該紫外線吸收劑之最大吸收極大值之波長。
又,作為第2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於330~380 nm、較佳為330~370 nm、更佳為347.5~360 nm之波長區域具有最大吸收極大值之化合物等。作為較佳之具體例,可列舉三口井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等,更佳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
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只要以特定波長之最大穿透率、及穿透率之比成為特定範圍之方式進行調整即可,以紫外線吸收層總量基準計例如為5質量%以下,較佳為0.1~1.5質量%。若將含量設為0.1質量%以上,則容易使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降低。又,藉由設為1.5質量%以下,可防止紫外線吸收層因紫外線吸收劑而著色,進而可防止紫外線吸收劑自中間膜起霜(表面冒出粉末),又,可防止可見光區域之穿透率降低。 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更佳為0.2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3質量%以上,尤佳為0.5質量%以上。又,含量更佳為1.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以下,進而更佳為0.8質量%以下。
作為用於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以下之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5
(式(3)中,R3 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8之烷基、或碳數4~20之烷氧羰烷基,R4 表示氫原子、或碳數為1~8之烷基;X為氯原子或氫原子)
式(3)中,R3 、R4 之烷基可為具有直鏈結構者,亦可為具有支鏈結構者。烷氧羰烷基可為具有直鏈結構者,亦可為具有支鏈結構者。作為R3 、R4 ,例如可列舉:氫原子、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辛基。R3 除該等以外還可列舉:甲氧基羰基丙基、辛氧基羰基丙基等。其中,R3 較佳為氫原子或烷基,尤其是氫原子、甲基、第三丁基、戊基、辛基。R3 與R4 可相同,亦可不同。 又,作為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2-(3-第三丁基-5-甲基-2-羥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3-[3-第三丁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4-羥基苯基]丙酸辛酯、3-(5-氯-2H-苯并三唑-2-基)-5-(1,1-二甲基乙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2-(3,5-二第三戊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進而,用於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亦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TINUVIN 326、TINUVIN 327(商品名.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Eversorb 109、Eversorb 88(商品名.Everlight Chemical公司製造)等。
又,作為三口井系化合物,可列舉具有三口井骨架且用作紫外線吸收劑之公知之化合物。 作為三口井系化合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以TINUVIN 460、TINUVIN 477(商品名,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為代表之羥基苯基三口井系化合物等。
如上所述,紫外線吸收層較佳為含有熱塑性樹脂。紫外線吸收層藉由含有熱塑性樹脂,容易發揮作為接著層之功能,可容易地使調光器與玻璃接著。作為熱塑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聚乙烯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及離子聚合物樹脂等。藉由使用該等樹脂,容易確保與玻璃板之接著性。於紫外線吸收層中,熱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該等中,就於與塑化劑併用之情形時對玻璃發揮優異之接著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較佳為於第2玻璃板與調光器之間設置接著層(第2接著層)而使調光器經由第2接著層與第2玻璃板接著。第2接著層係含有熱塑性樹脂之層,利用熱塑性樹脂可容易地使第2玻璃板與調光器接著。 作為用於第2接著層之熱塑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聚乙烯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及離子聚合物樹脂等。藉由使用該等樹脂,容易確保與玻璃板之接著性。於第2接著層中,熱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又,作為用於第2接著層之熱塑性樹脂,較佳為聚乙烯縮醛樹脂。 又,用於第2接著層之熱塑性樹脂可為與用於紫外線吸收層(第1接著層)之熱塑性樹脂不同者,亦可為與其相同者。
第2接著層係與紫外線吸收層同樣地,較佳為可見光線穿透率較高,具體而言,較佳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較佳為85%以上。
(聚乙烯縮醛樹脂) 用於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之聚乙烯縮醛樹脂只要為利用醛將聚乙烯醇進行縮醛化而獲得之聚乙烯縮醛樹脂,則無特別限定,較佳為聚乙烯丁醛樹脂。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之縮醛化度之較佳下限為40莫耳%,較佳上限為85莫耳%,更佳下限為60莫耳%,更佳上限為75莫耳%。
上述聚乙烯縮醛樹脂之羥基量之較佳下限為15莫耳%,較佳上限為35莫耳%。藉由將羥基量設為15莫耳%以上,玻璃板與紫外線吸收層或與第2接著層之接著性容易變得良好,玻璃構成體之耐貫通性等亦容易變得良好。又,藉由將羥基量設為35莫耳%以下,可防止玻璃構成體變得過硬。上述羥基量之更佳下限為25莫耳%,更佳上限為33莫耳%。 於使用聚乙烯丁醛樹脂作為聚乙烯縮醛樹脂之情形時,亦就同樣之觀點而言,羥基量之較佳下限為15莫耳%,較佳上限為35莫耳%,更佳下限為25莫耳%,更佳上限為33莫耳%。 再者,上述縮醛化度及上述羥基量例如可藉由依據JIS K6728「聚乙烯丁醛試驗方法」之方法進行測定。
聚乙烯縮醛樹脂可藉由利用醛將聚乙烯醇進行縮醛化而製備。聚乙烯醇通常藉由將聚乙酸乙烯酯進行皂化而獲得,一般使用皂化度80~99.8莫耳%之聚乙烯醇。 聚乙烯縮醛樹脂之聚合度之較佳下限為500,較佳上限為4000。藉由將聚合度設為500以上,玻璃構成體之耐貫通性變得良好。又,藉由將聚合度設為4000以下,容易進行玻璃構成體之成形。聚合度之更佳下限為1000,更佳上限為3600。
上述醛並無特別限定,通常可較佳地使用碳數為1~10之醛。上述碳數為1~10之醛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正丁醛、異丁醛、正戊醛、2-乙基丁基醛、正己醛、正辛醛、正壬醛、正癸醛、甲醛、乙醛、苯甲醛等。其中,較佳為正丁醛、正己醛、正戊醛,更佳為正丁醛。該等醛可單獨使用,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 作為用於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可為非交聯型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又,亦可為高溫交聯型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又,作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亦可使用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乙烯-乙酸乙烯酯水解物等之乙烯-乙酸乙烯酯改質體樹脂。
於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各者中,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依據JIS K 6730「乙烯-乙酸乙烯酯樹脂試驗方法」所測得之乙酸乙烯酯含量較佳為10~50質量%,更佳為20~40質量%。藉由將乙酸乙烯酯含量設為該等下限值以上,紫外線吸收層或第2接著層與玻璃之接著性、及玻璃構成體之耐貫通性容易變得良好。又,藉由將乙酸乙烯酯含量設為該等上限值以下,紫外線吸收層或第2接著層之斷裂強度變高,玻璃構成體之耐衝擊性變得良好。
(離子聚合物樹脂) 作為離子聚合物樹脂,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各種離子聚合物樹脂。具體而言,可列舉:乙烯系離子聚合物、苯乙烯系離子聚合物、全氟碳系離子聚合物、遙爪(telechelic)離子聚合物、聚胺酯(polyurethane)離子聚合物等。該等中,就玻璃構成體之機械強度、耐久性、透明性等變得良好之方面、對玻璃之接著性優異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乙烯系離子聚合物。
作為乙烯系離子聚合物,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之離子聚合物由於透明性與強韌性優異,故而可較佳地使用。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為至少具有來自乙烯之結構單元及來自不飽和羧酸之結構單元之共聚物,亦可具有來自其他單體之結構單元。 作為不飽和羧酸,可列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順丁烯二酸等,較佳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尤佳為甲基丙烯酸。又,作為其他單體,可列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1-丁烯等。 作為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若將該共聚物所具有之全部結構單元設為100莫耳%,則較佳為具有75~99莫耳%之來自乙烯之結構單元,且較佳為具有1~25莫耳%之來自不飽和羧酸之結構單元。 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之離子聚合物為藉由利用金屬離子將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所具有之羧基之至少一部分加以中和或使之交聯而獲得之離子聚合物樹脂,該羧基之中和度通常為1~90%,較佳為5~85%。
作為離子聚合物樹脂中之離子源,可列舉:鋰、鈉、鉀、銣、銫等鹼金屬、鎂、鈣、鋅等多價金屬,較佳為鈉、鋅。
作為離子聚合物樹脂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利用以往公知之製造方法製造。例如,於使用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之離子聚合物作為離子聚合物樹脂之情形時,例如使乙烯與不飽和羧酸於高溫、高壓下進行自由基共聚而製造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繼而,使該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與包含上述離子源之金屬化合物進行反應,藉此可製造乙烯-不飽和羧酸共聚物之離子聚合物。
(塑化劑) 紫外線吸收層於含有熱塑性樹脂之情形時,亦可進而含有塑化劑。又,第2接著層亦除熱塑性樹脂以外還可含有塑化劑。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藉由含有塑化劑而變得柔軟,其結果,將使玻璃構成體變得柔軟。進而,亦可發揮對玻璃板之較高之接著性。若於使用聚乙烯縮醛樹脂作為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之熱塑性樹脂之情形時於該層中含有塑化劑,則尤其有效。
關於上述塑化劑,例如可列舉: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三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癸二酸二丁酯、壬二酸二辛酯、二丁基卡必醇己二酸酯、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3-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4-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1,2-丁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二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戊酸酯)、四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二乙二醇二辛酸酯、三乙二醇二正庚酸酯、四乙二醇二正庚酸酯、三乙二醇二(2-乙基丁酸酯)、己二酸二己酯、己二酸二辛酯、己二酸己基環己酯、己二酸二異壬酯、己二酸庚基壬酯、癸二酸二丁酯、油改質癸二酸醇酸、磷酸酯與己二酸酯之混合物、由己二酸酯、碳數4~9之烷基醇及碳數4~9之環狀醇所製造之混合型己二酸酯、己二酸己酯等碳數6~8之己二酸酯等。該等塑化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上述塑化劑中,可尤佳地使用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
於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各者中,塑化劑之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熱塑性樹脂100質量份,較佳下限為30質量份,較佳上限為70質量份。若將塑化劑之含量設為30質量份以上,則玻璃構成體會適度地變柔軟,操作性等變得良好。又,若將塑化劑之含量設為70質量份以下,則會防止塑化劑自紫外線吸收層分離。塑化劑之含量之更佳下限為35質量份,更佳上限為63質量份。 又,本發明之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各者於含有熱塑性樹脂之情形時係以熱塑性樹脂、或熱塑性樹脂及塑化劑作為主成分,熱塑性樹脂及塑化劑之合計量以紫外線吸收層(或第2接著層)總量基準計通常為70質量%以上,較佳為80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90質量%以上。
第2接著層亦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又,第2接著層可與紫外線吸收層同樣地,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10%以下,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50%以上,且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為12以上。此種光學特性可藉由使第2接著層含有紫外線吸收劑而獲得。 藉由第2接著層具有此種光學特性,即便將第2玻璃板側配置於屋外側而太陽光自第2玻璃板側入射至玻璃構成體,亦可適當地防止調光器之劣化。因此,無論將第1及第2玻璃板之任一者配置於屋外側,均可獲得本發明之效果,故將玻璃構成體組入汽車、建築物等時之限制減少。又,即便於如太陽光自第1及第2玻璃板之兩者入射之情形時,亦可防止調光器之劣化。
第2接著層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較佳為7%以下,更佳為5%以下。又,雖然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越低越佳,但就實用性而言,較佳為0.1%以上,更佳為0.5%以上。 第2接著層於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70%以上。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越高越佳,其上限值為100%。 又,第2接著層之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較佳為15以上,更佳為17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雖然該穿透率之比越高越佳,但就實用性而言,較佳為400以下,更佳為20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
用以具有如上所述之光學特性之第2接著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詳細情況及含量等如對紫外線吸收層中之紫外線吸收劑所進行之說明,而省略其說明。其中,於玻璃構成體中,用於第2接著層之紫外線吸收劑可與用於紫外線吸收層之紫外線吸收劑不同,亦可相同。又,第2接著層之各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可與紫外線吸收層中之各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同,亦可不同。進而,於在紫外線吸收層中使用至少2種(第1及第2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例如亦可不摻合第1紫外線吸收劑而僅摻合第2紫外線吸收劑。
(其他添加劑) 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各者亦可進而含有紅外線吸收劑。藉由含有紅外線吸收劑,可發揮較高之隔熱性。紅外線吸收劑只要具有遮蔽紅外線之性能,則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摻錫之氧化銦粒子。 又,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各者視需要亦可進而含有抗氧化劑、光穩定劑、接著力調整劑、顏料、染料、螢光增白劑、結晶成核劑等添加劑。 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2,2-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基]氧基]甲基]丙烷-1,3-二醇1,3-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4,4'-硫代雙(6-第三丁基-3-甲基苯酚)、4,4'-二甲基-6,6'-二(第三丁基)[2,2'-亞甲基雙(苯酚)]、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4,4'-亞丁基雙(6-第三丁基-3-甲基苯酚)等。 又,作為結晶成核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二亞苄基山梨糖醇、二亞苄基木糖醇、二亞苄基半乳糖醇、二亞苄基甘露醇、杯芳烴。結晶成核劑宜於使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作為熱塑性樹脂之情形時使用。
[調光器] 本發明之調光器係藉由賦予光能、電能、熱能等各種能量而使特定波長之穿透率等光學特性發生變化之片狀或層狀構件,較佳為藉由賦予電能而使光學特性發生變化者。具體而言,調光器較佳為包含液晶層及電致變色層中之任一者。
(液晶層) 液晶層係包含液晶之層,例如可列舉利用間隔件等形成用以於內部填充液晶之空間,於該空間內填充液晶並進行密封而成者。作為液晶,可為任意方式者,可為TN型,亦可為STN型。又,液晶層亦可由聚合物分散型液晶(PDLC)構成。作為聚合物分散型液晶,可列舉於液晶層中由聚合物形成有網狀結構之被稱作網狀液晶者。又,亦可為將液晶進行微膠囊化並使之分散於黏合劑樹脂中而成之微膠囊型液晶(PDMLC)。作為PDMLC中使用之黏合劑樹脂,可列舉聚乙烯丁醛樹脂等聚乙烯縮醛樹脂。
調光器例如藉由具有一對透明電極,並於透明電極間配置液晶層而構成液晶單元。又,根據液晶之種類,亦可於電極與液晶層之間設置配向膜等。其中,於PDLC、PDMLC等中無需配向膜。若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則液晶層之液晶會沿一方向配向而光會沿調光器之厚度方向穿透。因此,於調光器具有液晶層之情形時,調光器及具有該調光器之玻璃構成體於施加有電壓時,光穿透率變高而變得透明。另一方面,若未施加電壓,則調光器及具有該調光器之玻璃構成體之光穿透率變低而例如變得不透明。
(電致變色層) 電致變色層係由電致變色材料所構成之層。作為電致變色材料,只要為具有電致變色性之化合物,則無限定,可為無機化合物、有機化合物、混合原子價錯合物中之任意者。 作為無機化合物,例如可列舉:Mo2 O3 、Ir2 O3 、NiO、V2 O5 、WO3 、TiO2 等。作為有機化合物,例如可列舉:聚吡咯化合物、聚噻吩化合物、聚對苯乙炔(polyparaphenylene vinylene)化合物、聚苯胺化合物、聚乙炔化合物、聚乙二氧基噻吩化合物、金屬酞菁化合物、紫精(viologen)化合物、紫精鹽化合物、二茂鐵化合物、對苯二甲酸二甲酯化合物、對苯二甲酸二乙酯化合物等,其中,較佳為聚乙炔化合物。又,作為混合原子價錯合物,例如可列舉普魯士藍型錯合物(KFe[Fe(CN)6 ]等)。 電致變色層可藉由公知之方法進行成膜,可藉由濺鍍進行成膜,亦可藉由塗佈將電致變色材料加以稀釋而成之溶液進行成膜。
調光器於具有電致變色層之情形時,亦可具有一對透明電極,並於該透明電極間配置電致變色層。藉由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電致變色層之例如特定波長區域之穿透率發生變化,藉此,調光器自透明變成不透明,或可見光照射時之色調發生變化。因此,例如亦可於未施加電壓時設為無色透明,另一方面,於施加電壓時使之具有藍色、黃色、綠色、紅色等色調。
透明電極與電致變色層之間亦可設置有電解質層等與電致變色層併用之各種層。電解質層視需要亦可含有具有特定區域之穿透率根據熱量而發生變化之熱致變色性之物質等。調光器藉由含有具有熱致變色性之物質,可藉由加熱、冷卻使特定波長區域之穿透率發生變化。
調光器通常係具有由樹脂膜等所構成之一對基材,且於該一對基材之間配置有一對透明電極、及電致變色層或液晶層者。又,調光器亦可省略一樹脂膜,於第2玻璃上直接設置一透明電極,並省略第2接著層。
於本發明中,如上所述,調光器於施加電壓等而賦予能量時或於不賦予能量時穿透率變高而變得透明,如此穿透率變高時之可見光線穿透率為70%以上,更佳為80%以上,進而較佳為90%以上。如此藉由提高調光器之可見光線穿透率,亦容易使玻璃構成體整體之光穿透性變得良好。
[玻璃板] 作為本發明之玻璃板(第1及第2玻璃板),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通常使用之透明板玻璃。例如可列舉:透明玻璃、浮板玻璃、拋光板玻璃、壓花玻璃、網板玻璃、線板玻璃、紅外線吸收板玻璃、紅外線反射板玻璃、綠色玻璃等。
(各層之厚度) 於本發明中,調光器之厚度相對於紫外線吸收層之厚度之比較佳為0.5~10.5。藉由將厚度比設為10.5以下,即便不提高紫外線吸收劑之含有率,亦可使長波長紫外線區域(370~400 nm)之穿透率成為所需者。又,藉由將厚度比設為0.5以上,可防止紫外線吸收層超出所需地變厚,從而容易提高玻璃構成體之透明性。 進而,於紫外線吸收層含有熱塑性樹脂之情形時,藉由將厚度設為上述範圍內,可使調光器藉由紫外線吸收層適當地與第1玻璃板接著,玻璃構成體之耐貫通性等亦提高。上述厚度之比更佳為0.6~5.0。
又,調光器之厚度相對於第2接著層之厚度之比較佳為0.5~10.5。藉由將厚度比設為上述範圍內,可防止第2接著層超出所需地變厚,從而容易提高玻璃構成體之透明性。又,可使調光器藉由第2接著層適當地與第2玻璃板接著,亦可提高玻璃構成體之耐貫通性等。就該等觀點而言,調光器之厚度相對於第2接著層之厚度之比更佳為0.6~5.0。
紫外線吸收層、第2接著層、及調光器之厚度只要以厚度比成為上述範圍內之方式適當地進行調整即可,紫外線吸收層之厚度較佳為0.05~1.5 mm,更佳為0.1~1 mm,進而較佳為0.2~0.6 mm。又,第2接著層之厚度較佳為0.05~1.5 mm,更佳為0.1~1 mm,進而較佳為0.2~0.6 mm。第2接著層之厚度可與紫外線吸收層之厚度相同,亦可不同。 進而,調光器之厚度較佳為0.1~4 mm,更佳為0.2~1.5 mm,進而較佳為0.3~1.5 mm。 再者,玻璃板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為0.1~15 mm左右,較佳為0.5~5 mm。
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之可見光線穿透率較佳為55%以上。若將可見光線穿透率設為55%以上,則玻璃構成體可確保即便與不具有調光器之夾層玻璃相比亦不遜色之透明性。又,玻璃構成體之可見光線穿透率更佳為65%以上,進而較佳為70%以上。再者,玻璃構成體之可見光線穿透率係與上述調光器時同樣地,只要於穿透率變高時處於該等範圍內即可。
[玻璃構成體之用途] 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較佳為用於玻璃構成體之一面被配置於太陽光入射之屋外側之用途。於此種用途中,通常可將第1玻璃板側配置於屋外側,但於第2接著層具有上述特定之光學特性(最大穿透率及穿透率之比)之情形時,亦可將第2玻璃板側配置於屋外側。 又,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可用於各種領域,較佳為用於汽車、電車、船舶等各種交通工具、大樓、公寓、獨棟樓房、禮堂、體育館等各種建築物等之室外窗用。再者,所謂室外窗,於本說明書中意指配置於太陽光入射之位置之窗。因此,室外窗通常為配置於建築物之外表面、交通工具之外表面者,但雙層窗之內窗等只要配置於太陽光入射之位置,則亦包含於本說明書之室外窗中。 又,玻璃構成體於汽車中較佳為用於後窗、側窗、天窗,尤佳為用於天窗。玻璃構成體於用於該等用途之情形時,即便施加電壓等而變得不透明,亦不會遮擋駕駛時之視野,可較佳地進行使用。
[玻璃構成體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玻璃構成體藉由如下方式製造即可:於2片玻璃板(第1及第2玻璃板)之間至少配置紫外線吸收層及調光器,對該等進行壓接等,藉此使之一體化。此時,玻璃構成體於進而具有第2接著層之情形時,藉由如下方式製造即可:於2片玻璃板之間依序配置紫外線吸收層、調光器及第2接著層,對該等進行壓接等,藉此使之一體化。 又,於省略第2接著層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如下方式製造玻璃構成體:首先於第2玻璃板上形成調光器,使該第2玻璃板、紫外線吸收層、及第1玻璃板重合並對該等進行壓接等。 又,亦可藉由如下方式製造玻璃構成體:於第1玻璃板上形成紫外線吸收層,使該第1玻璃板、調光器、及第2玻璃板、或使該第1玻璃板、調光器、第2接著層、及第2玻璃板重合並進行壓接等。
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各者例如將熱塑性樹脂、紫外線吸收劑等構成該等層之材料進行混練,並將所獲得之組成物擠出成形、加壓成形等而使之成形即可。此時,於使用塑化劑之情形時,亦可使紫外線吸收劑溶解於塑化劑中而獲得該等之混合物,並將該混合物與聚乙烯縮醛樹脂等熱塑性樹脂進行混練而製造組成物。 又,於紫外線吸收層不含有熱塑性樹脂之情形等時,亦可將紫外線吸收劑等構成紫外線吸收層之材料塗佈於第1玻璃板等而形成紫外線吸收層。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更加詳細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受該等例之任何限定。
[最大穿透率、及穿透率之比] 於下述(4)玻璃構成體之製作中省略調光器與第2接著層,依照下述(4)玻璃構成體之製作而製成玻璃構成體,對其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公司製造之「U-4100」)測定穿透率,減去厚度2.5 mm之透明玻璃之穿透率而算出紫外線吸收層之穿透率。再者,於各穿透率之測定中,使用依據JIS R3202之透明玻璃。穿透率係每隔1 nm測定一次,求出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及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又,亦求出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 [可見光線穿透率] 紫外線吸收層、玻璃構成體、及調光器之可見光線穿透率係依據JIS R3106(1998)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公司製造之「U-4100」)所測得。 [耐光性] 依據JIS R 3205(1998)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自第1玻璃板側對玻璃構成體照射5000小時紫外線,測定紫外線照射前後之ΔE(色差)。再者,ΔE之測定係依據JIS K 8781-4(2013)使用分光光度計(Hitachi High-Tech公司製造之「U-4100」)進行測定而求出ΔE(色差)。作為紫外線照射裝置,使用Suga Test Instruments公司製造之SX-70。紫外線照射條件係黑面板溫度63℃、槽內溫度50℃、槽內濕度50%RH,放射照度為60 W/m2 ,放射照度測定波長為300~400 nm,內部濾波器使用石英,外部濾波器使用#275之石英。 [耐貫通性] 使玻璃構成體於23℃、相對濕度50%之恆溫恆濕之暗室中進行48小時狀態調節。其後,依據JIS R 3212(1998)「汽車用安全玻璃試驗方法」使質量2260 g、直徑82 mm之鋼球自5 m之高度落下至夾層玻璃,於衝擊後5秒以內確認鋼球是否貫通。將未貫通之情形評價為A,將貫通之情形評價為B。
用於各實施例、比較例之紫外線吸收層之各化合物如下所述。 (1)第1紫外線吸收劑 吲哚系化合物: 向甲醇120 ml中添加1-甲基-2-苯基-1H-吲哚-3-甲醛23.5 g(0.10 mol)、及氰基乙酸甲酯11.9 g(0.12 mol)。繼而,添加哌啶2.5 g(0.03 mol),於回流下使之反應6小時,冷卻至室溫後獲得析出之結晶。利用少量醇將所獲得之結晶洗淨後進行乾燥,獲得於上述式(1)中R1 為甲基、R2 為甲基之吲哚系化合物之淡黃色結晶30.9 g。再者,所獲得之吲哚化合物之熔點為193.7℃,最大吸收極大值為391 nm。 苯并三唑系化合物(1):TINUVIN CarboProtect(商品名.BASF公司製造)、化合物名「6-丁基-2-[2-羥基-3-(1-甲基-1-苯基乙基)-5-(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吡咯并[3,4-f][苯并三唑-5,7(2H,6H)-二酮]」、最大吸收極大值380 nm 香豆素系化合物:Eusorb UV-1990(商品名.Eutec Chemical公司製造)、最大吸收極大值384 nm (2)其他化合物 聚乙烯丁醛樹脂:縮醛化度69莫耳%、羥基量30莫耳%、乙醯化度1莫耳%、聚合度1700 塑化劑: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3GO) 抗氧化劑: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BHT) 苯并三唑系化合物(2):符合式(3)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X為氯原子,R3 為甲基,R4 為第三丁基)、商品名.Tinuvin 326、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製造、最大吸收極大值353 nm 苯并三唑系化合物(3):符合式(3)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X為氯原子,R3 為-CH2 CH2 -COO-C8 H17 所表示之烷氧羰烷基,R4 為第三丁基)、商品名.Eversorb 109、Everlight Chemical公司製造、最大吸收極大值350 nm 苯并三唑系化合物(4):符合式(3)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X為氯原子,R3 為-CH2 CH2 -COO-CH3 所表示之烷氧羰烷基,R4 為第三丁基)、商品名.Eversorb 88、Everlight Chemical公司製造、最大吸收極大值352.5 nm 苯并三唑系化合物(5):2-(4-丁氧基-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商品名.DAINSORB T-53、大和化成公司製造、最大吸收極大值345 nm TINUVIN 1600(商品名.BASF公司製造、最大吸收極大值320 nm) 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乙酸乙烯酯含量28質量% 紅外線吸收劑:摻錫之氧化銦粒子(以下有時簡記為ITO)
[實施例1] (1)紫外線吸收層之製作 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含量成為聚乙烯丁醛樹脂(PVB)71.21質量%、塑化劑27.93質量%、抗氧化劑0.14質量%、作為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吲哚系化合物0.01質量%、及作為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2)0.73質量%之方式將該等混合。再者,塑化劑之含量係相對於PVB 100質量份為39.2質量份。利用雙軸異向擠出機將混合物擠出成形而製作膜厚380 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再者,於將各化合物混合時,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Mg濃度成為65 ppm之方式進而添加作為接著力調整劑之有機酸鎂水溶液。 (2)第2接著層之製作 除了不包含吲哚系化合物0.01質量%以外,將各成分以相同之比率混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接著層。
(3)調光器之製作 於可分離式燒瓶中將甲苯100質量份、液晶(chisso Lixon JC5007LA)10質量份、及聚合度為350之聚乙烯丁醛10質量份均勻地混合而製備液晶-聚乙烯丁醛溶液。一面以100 rpm攪拌所獲得之液晶-聚乙烯丁醛溶液,一面歷時1小時滴加乙醇100質量份,獲得液晶微膠囊之分散液。 又,於可分離式燒瓶中將甲苯100質量份、乙醇100質量份、聚合度為350之聚乙烯丁醛40質量份、及作為塑化劑之三乙二醇二(2-乙基己酸酯)20質量份均勻地混合而製備聚乙烯丁醛溶液。將所獲得之聚乙烯丁醛溶液50質量份與液晶微膠囊之分散液100質量份混合而獲得混合溶液。 利用塗佈機將所獲得之混合溶液以乾燥後之厚度成為10 μm之方式塗佈於已實施脫模處理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上,於120℃乾燥10分鐘後,於室溫將脫模膜剝離,獲得調光膜。 繼而,利用分別印刷有ITO(摻錫之氧化銦)電極作為透明電極之2片PET膜(基材)夾住調光膜並進行加熱壓接而獲得調光器。
(4)玻璃構成體之製作 將所獲得之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於23℃、相對濕度28%之恆溫恆濕條件下保持4小時。其後,準備2片透明之透明玻璃板(厚度2.5 mm),於一透明玻璃板上依序重疊第2接著層、調光器、紫外線吸收層及另一透明玻璃板而製成積層體。將所獲得之積層體移至橡膠袋內,將橡膠袋與抽吸減壓系統連接,以外部氣體加熱溫度進行加熱,與此同時,於-600 mmHg(絕對壓力160 mmHg)之減壓條件下保持10分鐘,以積層體之溫度(預壓接溫度)分別成為60℃之方式進行加熱後,恢復至大氣壓並進行暫時壓接。將經暫時壓接之積層體於高壓釜內於溫度140℃、壓力1.3 MPa之條件下保持10分鐘後,將溫度降至50℃並恢復至大氣壓,藉此結束正式壓接而製作玻璃構成體。 獲得由第1玻璃板/紫外線吸收層/調光器/第2接著層/第2玻璃板之層構成所構成之玻璃構成體。 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於未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時為不透明,於施加12 V之電壓時變得透明。
[實施例2] 使用STN液晶單元作為調光器,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於未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時為不透明,於施加12 V之電壓時變得透明。
[實施例3] 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含量成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EVA,乙酸乙烯酯含量28%)99.0質量%、二亞苄基山梨糖醇0.26質量%、作為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吲哚系化合物0.01質量%、作為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2)0.73質量%之方式將該等混合。利用雙軸異向擠出機將混合物擠出成形而製作膜厚380 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又,除了不包含吲哚系化合物0.01質量%以外,將各成分以相同之比率混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接著層。
又,作為調光器,使用藉由濺鍍使氧化釩形成薄膜而製成電致變色層之電子膜。於電子膜中,電致變色層夾於分別印刷有作為透明電極之ITO電極之2片PET膜之間。 進而,準備與實施例1相同之透明玻璃,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由第1玻璃板/紫外線吸收層/調光器/第2接著層/第2玻璃板之層構成所構成之玻璃構成體。 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於未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時為透明,於施加12 V之電壓時變成藍色。
[實施例4] 以如下方式進行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之製作,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於未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時為不透明,於施加12 V之電壓時變得透明。 (1)紫外線吸收層之製作 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含量成為聚乙烯丁醛樹脂(PVB)71.18質量%、塑化劑27.90質量%、抗氧化劑0.14質量%、作為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1)0.043質量%、及作為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2)0.73質量%之方式將該等混合。再者,塑化劑之含量係相對於PVB 100質量份為39.2質量份。利用雙軸異向擠出機將混合物擠出成形而製作膜厚380 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再者,於將各化合物混合時,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Mg濃度成為65 ppm之方式進而添加作為接著力調整劑之有機酸鎂水溶液。 (2)第2接著層之製作 除了不包含苯并三唑系化合物(1)0.043質量%以外,將各成分以相同之比率混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接著層。
[實施例5] 以如下方式進行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之製作,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於未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時為不透明,於施加12 V之電壓時變得透明。 (1)紫外線吸收層之製作 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含量成為聚乙烯丁醛樹脂(PVB)71.2質量%、塑化劑27.91質量%、抗氧化劑0.14質量%、作為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香豆素系化合物0.014質量%、及作為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2)0.73質量%之方式將該等混合。再者,塑化劑之含量係相對於PVB 100質量份為39.2質量份。利用雙軸異向擠出機將混合物擠出成形而製作膜厚380 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再者,於將各化合物混合時,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Mg濃度成為65 ppm之方式進而添加作為接著力調整劑之有機酸鎂水溶液。 (2)第2接著層之製作 除了不包含香豆素系化合物0.01質量%以外,將各成分以相同之比率混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接著層。
[實施例6] 以如下方式進行紫外線吸收層及第2接著層之製作,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實施。所獲得之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於未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時為透明,於施加12 V之電壓時變成藍色。 (1)紫外線吸收層之製作 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含量成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EVA)88.5質量%、二亞苄基山梨糖醇0.26質量%、作為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1)0.043質量%、作為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2)0.73質量%之方式將該等混合。利用雙軸異向擠出機將混合物擠出成形而製作膜厚380 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再者,EVA之乙酸乙烯酯含量為28質量%。 (2)第2接著層之製作 除了不包含苯并三唑系化合物(1)0.06質量%以外,將各成分以相同之比率混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接著層。
[比較例1] 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含量成為聚乙烯丁醛樹脂71.4質量%、塑化劑28質量%(相對於PVB 100質量份為39.2質量份)、抗氧化劑0.1質量%、作為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2)0.5質量%之方式將該等混合。利用雙軸異向擠出機將所獲得之混合物擠出成形而製作膜厚380 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接著層。 繼而,準備與實施例1相同之調光器及透明玻璃,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由第1玻璃板/紫外線吸收層/調光器/第2接著層/第2玻璃板之層構成所構成之玻璃構成體。 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於未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時為不透明,於施加12 V之電壓時變得透明。 [比較例2] 如表1所示般變更紫外線吸收層、第2接著層中之成分,除此以外,藉由與比較例1相同之方式實施。
[表1]
Figure 107134550-A0304-0001
於實施例1~6中,紫外線吸收層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10%以下,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50%以上,且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為12以上。因此,即便於耐光試驗後,亦實質上無顏色變化,可獲得不易因太陽光而劣化之玻璃構成體。進而,於實施例1、2、4、5中,玻璃構成體於對調光器施加電壓時變成無色透明,又,於實施例3、6中,玻璃構成體於未對調光器施加電壓時變成無色透明。 相對於此,於比較例1、2中,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超過10%,且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未達12,因此,可見因耐光試驗所導致之顏色變化,未獲得不易因太陽光而劣化之玻璃構成體。
(實施例7~19、比較例3~7) 將紫外線吸收層中之樹脂、塑化劑、抗氧化劑、第1紫外線吸收劑及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及含量設為表2中記載之值,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玻璃構成體。 其中,關於第2接著層,於紫外線吸收層不包含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進行製作,於紫外線吸收層包含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除了不包含第1紫外線吸收劑以外,將各成分以相同之比率混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進行製作。
[表2]
Figure 107134550-A0304-0002
於實施例7~19中,紫外線吸收層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10%以下,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50%以上,且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為12以上。因此,即便於耐光試驗後,亦實質上無顏色變化,可獲得不易因太陽光而劣化之玻璃構成體。進而,於實施例7~19中,玻璃構成體於對調光器施加電壓時變成無色透明。 相對於此,於比較例3~7中,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超過10%,或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未達12,因此,可見因耐光試驗所導致之顏色變化,未獲得不易因太陽光而劣化之玻璃構成體。
(實施例20) (1)紫外線吸收層之製作 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含量成為PVB 71.21質量%、塑化劑27.3質量%、作為紅外線吸收劑之ITO 0.15質量%、抗氧化劑0.29質量%、作為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1)0.022質量%、及作為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化合物(2)0.58質量%之方式將該等混合。利用雙軸異向擠出機將混合物擠出成形而製作膜厚380 μm之紫外線吸收層。再者,於將各化合物混合時,以紫外線吸收層中之Mg濃度成為65 ppm之方式進而添加作為接著力調整劑之有機酸鎂水溶液。 (2)第2接著層之製作 除了不包含苯并三唑系化合物(1)0.022質量%以外,將各成分以相同之比率混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製作第2接著層。 關於之後之程序,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
[實施例21、22] 將紫外線吸收層中之樹脂、塑化劑、抗氧化劑、第1紫外線吸收劑及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及含量變更為表3中記載之值,並使用STN液晶單元作為調光器,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實施。 調光器及玻璃構成體於未對透明電極間施加電壓時為不透明,於施加12 V之電壓時變得透明。
[實施例23~30、比較例8~14] 將紫外線吸收層中之樹脂、塑化劑、抗氧化劑、第1紫外線吸收劑及第2紫外線吸收劑之種類及含量變更為表3及表4中記載之值,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20相同之方式製作玻璃構成體。 其中,於實施例21~30、比較例8~14中,關於第2接著層,於紫外線吸收層不包含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進行製作,於紫外線吸收層包含第1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除了不包含第1紫外線吸收劑以外,將各成分以相同之比率混合,藉由與紫外線吸收層相同之方式進行製作。
[表3]
Figure 107134550-A0304-0003
[表4]
Figure 107134550-A0304-0004
於實施例20~30中,紫外線吸收層於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10%以下,大於400 nm且42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50%以上,且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為12以上。因此,即便於耐光試驗後,亦實質上無顏色變化,可獲得不易因太陽光而劣化之玻璃構成體。進而,於實施例20~30中,玻璃構成體於對調光器施加電壓時變成無色透明。 相對於此,於比較例8~14中,370 nm以上且400 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超過10%,或405 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 nm之穿透率之比未達12,因此,可見因耐光試驗所導致之顏色變化,未獲得不易因太陽光而劣化之玻璃構成體。
10‧‧‧玻璃構成體 11‧‧‧第1玻璃板 12‧‧‧第2玻璃板 13‧‧‧調光器 14‧‧‧紫外線吸收層(第1接著層) 15‧‧‧第2接著層
圖1係表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構成體之示意性剖視圖。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玻璃構成體之示意性剖視圖。
10‧‧‧玻璃構成體
11‧‧‧第1玻璃板
12‧‧‧第2玻璃板
13‧‧‧調光器
14‧‧‧紫外線吸收層(第1接著層)
15‧‧‧第2接著層

Claims (16)

  1. 一種玻璃構成體,其具備:一對玻璃板、配置於上述一對玻璃板之間之調光器(dimmer)、及配置於上述調光器與一玻璃板之間之紫外線吸收層,並且上述紫外線吸收層於370nm以上且400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10%以下,大於400nm且420nm以下之波長區域之最大穿透率為50%以上,且405nm之穿透率相對於395nm之穿透率之比為12以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調光器之厚度相對於上述紫外線吸收層之厚度之比為0.5~10.5。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層包含選自由聚乙烯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及離子聚合物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熱塑性樹脂。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層包含聚乙烯縮醛樹脂及塑化劑。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調光器包含液晶層及電致變色層中之任一者。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層包含紫外線吸收劑。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包含選自由吲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化合物、及香豆素系化合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吲哚系化合物為以下之式(1)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7134550-A0305-02-0042-1
    (式(1)中,R1表示碳數為1~3之烷基,R2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10之烷基、或碳數為7~10之芳烷基)。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苯并三唑化合物為以下之式(2)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7134550-A0305-02-0042-2
    (式(2)中,R11表示碳數為1~10之烷基,R12及R13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10之烷基、或碳數為7~12之芳烷基)。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進而含有於330~380nm之波長區域具有最大吸收極大值之化合物。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於330~380nm之波長區域具有最大吸收極大值之化合物為以下之式(3)所表示之化合物,
    Figure 107134550-A0305-02-0042-3
    (式(3)中,R3表示氫原子、碳數為1~8之烷基、或碳數4~20之烷氧羰烷基(alkoxycarbonylalkyl),R4表示氫原子、或碳數為1~8之烷基;X為氯原子或氫原子)。
  12.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進而具備配置於上述調光器與另一玻璃間之接著層。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接著層包含選自由聚乙烯縮醛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及離子聚合物樹脂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熱塑性樹脂。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接著層包含聚乙烯縮醛及塑化劑。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中,上述調光器之厚度相對於上述接著層之厚度之比為0.5~10.5。
  1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玻璃構成體,其用於室外窗。
TW107134550A 2017-09-29 2018-09-28 玻璃構成體 TWI782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2251 2017-09-29
JPJP2017-192251 2017-09-29
JP2017222819 2017-11-20
JPJP2017-222819 2017-1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0045A TW201920045A (zh) 2019-06-01
TWI782105B true TWI782105B (zh) 2022-11-01

Family

ID=65903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4550A TWI782105B (zh) 2017-09-29 2018-09-28 玻璃構成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8112B2 (zh)
EP (1) EP3690503B1 (zh)
JP (2) JP6744433B2 (zh)
KR (1) KR20200064072A (zh)
CN (1) CN111201457A (zh)
TW (1) TWI782105B (zh)
WO (1) WO20190660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8067B (zh) * 2018-02-23 2023-04-21 Tdk株式会社 透明导电体、调光体及电子器件
CN116082989A (zh) * 2018-02-27 2023-05-09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US20200409208A1 (en) * 2019-06-27 2020-12-31 Wicue, Inc. Liquid crystal dimmable film
JP7415270B2 (ja) 2020-02-07 2024-01-1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WO2021200697A1 (ja) * 2020-03-30 2021-10-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およ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
EP4045970A4 (en) * 2020-08-24 2023-11-08 Scienstry, Inc. IR STABLE AND UV STABLE SWITCHABLE PANEL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JP2022078838A (ja) 2020-11-13 2022-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基板、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646398B (zh) 2020-12-15 2022-03-29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隔紫外线防蓝光涂液、玻璃及其制造方法
JP2023021529A (ja) * 2021-08-02 2023-02-1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調光シートおよび調光装置
JP7375895B1 (ja) 2022-11-04 2023-11-08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シートおよびエレクトロクロミック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320A (zh) * 2010-08-20 2013-05-08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4837625A (zh) * 2012-12-06 2015-08-12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可电切换的光学性能的玻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46091B2 (ja) 1990-09-25 1999-01-13 オリヱン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ドール系化合物およびその用途
US6259559B1 (en) * 1995-03-28 2001-07-10 Central Glass Company, Limited Glass arrangement including an outside glass plate, a polarization direction changing film and an adhesive layer therebetween, and an inside glass layer
CA2258779A1 (en) * 1996-06-27 1997-12-31 Nippon Oil Company, Ltd. Ultraviolet absorbing material and ultraviolet absorbing plate
JPH10265241A (ja) * 1996-06-28 1998-10-06 Nippon Oil Co Ltd 紫外線吸収透明板
JP3933234B2 (ja) * 1997-01-23 2007-06-20 新日本石油株式会社 紫外線吸収透明導電基板
JPH1017337A (ja) 1996-07-03 1998-01-20 Asahi Denka Kogyo Kk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
JP3915339B2 (ja) * 1999-09-10 2007-05-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調光ガラス
RU2414471C2 (ru) 2005-02-02 2011-03-20 Циба Спешиалти Кемикэлз Холдинг Инк. Бензотриазоловые поглотители уф-лучей со смещенным в длинноволновую область спектром поглощения и их применение
CN101523239B (zh) * 2006-09-06 2016-10-19 卡尔蔡司视觉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 紫外光吸收性光学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DE112008002367A5 (de) 2007-11-21 2010-12-16 Lofo High Tech Film Gmbh Verwendung bestimmter UV-Absorber in flächigen Materialien und/oder Linsen und damit zusammenhängende Erfindungsgegenstände
JP2010145856A (ja) 2008-12-19 2010-07-01 Sekisui Chem Co Ltd 調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調光積層体
JP5274660B2 (ja) 2009-06-22 2013-08-28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テスト タイミング発生器および試験装置
KR101784533B1 (ko) * 2009-08-24 2017-10-11 세키스이가가쿠 고교가부시키가이샤 접합 유리용 중간막 및 접합 유리
JP5650963B2 (ja) 2010-09-13 2015-01-07 タレック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保護眼鏡用遮光レンズ
US20150158275A1 (en) * 2013-12-10 2015-06-11 Corning Incorporated Non-yellowing glass laminate structure
JP2017044807A (ja) 2015-08-25 2017-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熱線反射材料及び窓
EP3203271B1 (en) * 2016-02-08 2021-01-27 Essilor International Blue light cutting optical material comprising a benzotriazole uv absorber
CN109982841A (zh) 2016-11-23 2019-07-05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紫外保护性透明体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7320A (zh) * 2010-08-20 2013-05-08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CN104837625A (zh) * 2012-12-06 2015-08-12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可电切换的光学性能的玻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0503A4 (en) 2021-05-26
CN111201457A (zh) 2020-05-26
JP6744433B2 (ja) 2020-08-19
KR20200064072A (ko) 2020-06-05
JP2020189783A (ja) 2020-11-26
EP3690503B1 (en) 2024-04-03
EP3690503A1 (en) 2020-08-05
TW201920045A (zh) 2019-06-01
WO2019066042A1 (ja) 2019-04-04
US20200292858A1 (en) 2020-09-17
US11048112B2 (en) 2021-06-29
JPWO2019066042A1 (ja) 2019-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2105B (zh) 玻璃構成體
RU2515929C2 (ru) Межслойная пленка для многослойного стекла и многослойное стекло
JP5049593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5913102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KR102344135B1 (ko) 열선 차폐막, 열선 차폐를 구비한 투명 기재, 자동차, 건조물, 분산체, 혼합 조성물, 분산체 제조방법, 분산액, 분산액 제조방법
TW201942636A (zh) 調光體及調光窗玻璃
WO2018225797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23113729A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JP7000323B2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CN113573900B (zh) 热塑性膜及夹层玻璃
CN113573890B (zh) 热塑性膜及夹层玻璃
WO2021124948A1 (ja)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