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3492B - 積體電路 - Google Patents

積體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3492B
TWI773492B TW110130783A TW110130783A TWI773492B TW I773492 B TWI773492 B TW I773492B TW 110130783 A TW110130783 A TW 110130783A TW 110130783 A TW110130783 A TW 110130783A TW I773492 B TWI773492 B TW I77349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erroelectric
metal layer
disposed
bottom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0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306082A (zh
Inventor
陳姿妤
涂國基
石昇弘
張富宸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376,53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723213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3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349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060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608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53/00Ferroelectric RAM [FeRAM] devices comprising ferroelectric memory capacitors
    • H10B53/30Ferroelectric RAM [FeRAM] devices comprising ferroelectric memory capaci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55Capacitors with a dielectric comprising a perovskite structur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8/40Capacitors
    • H01L28/60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12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 H01L2224/02122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being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 H01L2224/02163Auxiliary members for bonding areas, e.g. spacers being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on the bonding area
    • H01L2224/02165Reinforcing structures
    • H01L2224/02166Colla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401Bonding area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bump connectors, e.g. under bump metallisation [UB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2Bonding area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0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01L2224/0554External layer
    • H01L2224/05599Material
    • H01L2224/056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05617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400°C and less than 950°C
    • H01L2224/05624Aluminium [Al]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01Core members of the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75Plural core members
    • H01L2224/1308Plural core members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3082Two-laye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01Core members of the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99Material
    • H01L2224/13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1310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less than 400°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01Core members of the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3099Material
    • H01L2224/131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 H01L2224/13138Material with a principal constituent of the material being a metal or a metalloid, e.g. boron [B], silicon [Si], germanium [Ge], arsenic [As], antimony [Sb], tellurium [Te] and polonium [Po], and alloys thereof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mel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950°C and less than 1550°C
    • H01L2224/13147Copper [Cu] as principal constitu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2Bonding area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4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0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onding area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onding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4/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Methods or apparatu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0Bump connectors ;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4/12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4/13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prior to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1Device type
    • H01L2924/14Integra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Stabilization Of Oscillater, Synchronisation, Frequency Synthesizers (AREA)

Abstract

一些實施例是關於一種鐵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eRAM)元件。FeRAM元件包括底部電極結構以及覆蓋鐵電式結構的頂部電極。頂部電極具有在頂部電極的最外側壁之間量測的第一寬度。鐵電式結構將底部電極結構與頂部電極分開。鐵電式結構具有第二寬度,其是在鐵電式結構的最外側壁之間量測的。第二寬度大於第一寬度,使得鐵電式結構包括凸耳,凸耳反映了第一寬度與第二寬度之間的差。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設置在凸耳上,並覆蓋頂部電極的最外側壁。

Description

積體電路
本揭示是關於一種積體電路。
許多現代電子裝置包括非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是能夠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儲存資料的電子記憶體。下一代非揮發性記憶體的有希望的候選者是鐵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FeRAM)。FeRAM具有相對簡單的結構並且與互補金氧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邏輯製造製程兼容。
本揭示提供一種積體電路,包含半導體基板、互連結構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互連結構設置於半導體基板的上表面之上。互連結構包括最底金屬層、設置於最底金屬層之上的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內部金屬層之上的頂部金屬層,且銲墊層設置於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頂部金屬層的厚度大於最底金屬層的厚度。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 於互連結構之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半導體基板的上表面之上的底部電極、在底部電極之上的鐵電式結構、以及設置於鐵電式結構之上和最底金屬層之下的頂部電極。
本揭示提供一種積體電路,包含半導體基板、互連結構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互連結構設置於半導體基板的上表面之上。互連結構包括最底金屬層、設置於最底金屬層之上的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內部金屬層之上的頂部金屬層,且銲墊層設置於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頂部金屬層的寬度和厚度分別大於內部金屬層的寬度和厚度。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於互連結構之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頂部金屬層之上的底部電極、在底部電極之上的鐵電式結構、以及設置於鐵電式結構之上和銲墊層之下的頂部電極。
本揭示提供一種積體電路,包含半導體基板、互連結構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互連結構設置於半導體基板的上表面之上。互連結構包括最底金屬層、設置於最底金屬層之上的不同高度的複數個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此些內部金屬層之上的不同高度的複數個頂部金屬層,且銲墊層設置於此些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此些頂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寬度和厚度分別大於此些內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寬度和厚度。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於互連結構之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此些內部金屬層的最頂內部金屬層之上的底部電極結構、於底部電極結構之上的鐵電式結 構、以及設置於此些頂部金屬層的最底頂部金屬層下方的頂部電極。
100:剖視圖
102:鐵電式電容器結構
102a:第一記憶體電容器結構
102b:第二記憶體電容器結構
104:底部電極結構
106:導線
106be:底部電極導線
106s1:源極線導線
106te:頂部電極導線
108:底部電極
109:阻障層
110:底部電極通孔
112:鐵電式結構
112A:上部鐵電部分
112B:下部鐵電部分
114:頂部電極
116:硬掩模
117:導電殘餘物
118: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
119:凸耳
120:通孔
120te:頂部電極通孔
122:下部互連介電質層
124:通孔介電質層
126:上部互連介電質層
128:第一介電質襯墊
130:第二介電質襯墊
200:剖視圖
300:剖視圖
304:存取電晶體
306:互連結構
308:半導體基板
310:記憶體源極/汲極區
312:選擇性導電記憶體通道
314:記憶體閘極介電質層
316:記憶體閘電極
318:隔離結構
400:剖視圖
402:記憶體區
404:外周區
410:邏輯源極/汲極區
412:選擇性導電邏輯通道
414:邏輯閘極介電質層
416:邏輯閘電極
500:剖視圖
502:記憶體開口
506:掩模
600:剖視圖
602:導電襯墊層
604:下部導電體層
700:剖視圖
800:剖視圖
802:上部導電體層
804:鐵電層
806:頂部電極層
808:硬掩模層
900:剖視圖
902:掩模
1000:剖視圖
1002:介電質間隔物層
1100:剖視圖
1200:剖視圖
1300:剖視圖
1302:金屬層
1304:金屬層
1400:方法
1402:操作
1404:操作
1406:操作
1408:操作
1410:操作
1412:操作
1414:操作
1416:操作
1418:操作
W1、W2、WS:寬度
hS:高度
當結合附圖閱讀時,從以下詳細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揭示之一實施例的各態樣。應注意,根據行業中的標準實踐,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實際上,為了論述的清楚性,可以任意地增大或縮小各種特徵的尺寸。
第1A圖繪示了包括FeRAM單元的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
第1B圖繪示了與第1A圖一致的包括FeRAM單元的IC的一些實施例的俯視圖。
第1C圖和第1D圖繪示了包括FeRAM單元的IC的其他實施例的剖視圖。
第2A圖至第2I圖繪示了IC的各種實施例的剖視圖,此IC包括具有一個或多個FeRAM單元的記憶體區,以及包括邏輯電路的外周區,此外周區與此記憶體區間隔開。
第3圖至第13圖繪示了用於形成包括FeRAM單元的IC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一系列橫截面視圖。
第14圖繪示了用於形成包括FeRAM單元的IC的流程圖形式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
本揭示提供了用於實施本揭示的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以下描述部件和佈置的特定實例以簡化本揭示。當然,該等僅僅是實例,而並且旨在為限制性的。例如,在以下描述中在第二特徵上方或之上形成第一特徵可以包括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形成為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並且亦可以包括可以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額外特徵,使得第一特徵和第二特徵可以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揭示之一實施例可以在各種實例中重複參考標號及/或字母。該重複是為了簡單和清楚的目的,並且本身並不表示所論述的各種實施例及/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在此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諸如「下方」、「以下」、「下部」、「上方」、「上部」等來簡化描述,以描述如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了圖中所示的取向之外,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括使用或操作中的裝置/元件的不同取向。設備可以以其他方式取向(旋轉90度或在其他方向上),並且可以類似地相應解釋在此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詞。
單電晶體單電容器(one-transistor one-capacitor;1T1C)記憶體單元是一種包括電容器和電晶體的記憶體。電容器儲存不同的電荷位準,該等不同的電荷位準對應於儲存在電容器中的資料的單獨位元,並且電晶體促進存取電容器以進行讀取和寫入操作。1T1C 記憶體單元的相對簡單的結構允許高記憶體密度,高記憶體密度導致高記憶體容量和低每位元成本。1T1C記憶體單元通常與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一起使用。然而,DRAM正在達到效能極限,為揮發性的,具有高功耗,並且依賴於複雜的再新電路。揮發性記憶體是不能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儲存資料的電子記憶體。DRAM的一種有前景的替代方案是鐵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FeRAM)。與DRAM相比,FeRAM具有更低的功耗、更好的效能潛力,不依賴於複雜的再新電路,並且是非揮發性的。
FeRAM記憶體單元包括電晶體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其包括夾在頂部電極與底部電極之間的鐵電式結構。取決於原子如何在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中相對於彼此對準,FeRAM記憶體單元被配置用來儲存資料的位元。例如,FeRAM記憶體單元的第一狀態(其中鐵電式結構中的原子在「向上」方向上被極化)可以表示二元值「1」,而FeRAM記憶體單元的第二狀態(其中鐵電式結構中的原子在「向下」方向上被極化)可以表示二元值「0」,反之亦然。
然而,如在本揭示的一些態樣中所理解的,在製造一些FeRAM單元期間,蝕刻製程可能引起可靠性問題。特別地,在製造過程中,形成底部電極層,在底部電極層上形成鐵電層,在鐵電層上形成頂部電極層;並且在頂部電極層上形成掩模。隨後,在掩模在適當位置的情況下, 進行蝕刻以蝕穿頂部電極層、鐵電層和底部電極層,以形成頂部電極、鐵電式結構和底部電極。如發明人所理解的,此蝕刻可以導致隨著蝕刻進行而從該等層移除的原子無意中再沉積為鐵電式結構的側壁上的導電殘餘物。導電殘餘物可最終使底部電極短路到頂部電極,從而導致FeRAM元件的故障及/或不可操作性。
因此,本揭示使用沿頂部電極的外側壁設置的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此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用作電阻障層,以防止在元件製造期間產生的導電殘餘物使底部電極短路到頂部電極。因此,介電質側壁間隔物和相應的製造製程有助於提高FeRAM元件的產量。
參考第1A圖,提供了包括鐵電式電容器結構102的IC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100。在一些實施例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102包括設置在底部電極結構104與頂部電極114之間的鐵電式結構112。利用該結構,鐵電式電容器結構102被配置用於儲存資料的位元。例如,鐵電式電容器結構102的第一狀態(其中鐵電式結構112中的原子在「向上」方向上被極化)可以表示二元值「1」,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102的第二狀態(其中鐵電式結構112中的原子在「向下」方向上被極化)可以表示二元值「0」,或反之亦然。
底部電極結構104覆蓋並電耦合到底部電極導線106be。底部電極導線106be可以是或包含例如鋁銅合金、銅、鋁、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如本文所用,術語可以例如是單數或複數個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電極結構104具有T形輪廓或一些其他合適的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電極結構104是均勻的(例如,其中底部電極結構104的整個主體是單一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底部電極結構104是不均勻的(例如,其中底部電極結構104的主體包括多個層及/或多種材料)。底部電極結構104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氮化鈦、氮化鉭、鈦、鉭、鉑、銥、釕、鎢、銀、銅、鎳、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底部電極結構104包括底部電極108和底部電極通孔110。例如,底部電極108和底部電極通孔110可以是底部電極結構104的單獨區域。
底部電極108藉由從底部電極108延伸到底部電極導線106be的底部電極通孔110而電耦合到底部電極導線106be。在一些實施例中,鐵電式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寬度的上部鐵電部分112A、具有第二寬度的下部鐵電部分112B、以及對應於上部鐵電部分112A與下部鐵電部分112B相交處的高度的凸耳119。因此,第1A圖繪示了如此的實例,在此實例中底部電極108和鐵電式結構112各自具有第一寬度w1並且頂部電極具有第二寬度w2,其中w2大於w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寬度為約10nm,並且第二寬度為約12nm。在各種實施例中,第一寬度的範圍為第二寬度的約50%至約95%。此外,在一些情況下,底部電極108的寬度是均勻的或基本上均勻的,及/或底部電極通孔110的寬度是均勻的或基本上均勻的。在一些實 施例中,底部電極108和底部電極通孔110是或包含相同的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底部電極108和底部電極通孔110是不同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底部電極108和底部電極通孔110整合在一起及/或彼此連續。在其他實施例中,底部電極108和底部電極通孔110彼此獨立及/或彼此不同。
鐵電式結構112覆蓋底部電極結構104。鐵電式結構112可以是或包含例如鉭酸鍶鉍(strontium bismuth tantalite)(例如,SBT)、鋯鈦酸鉛(例如,PZT)、氧化鉿鋯(例如,HZO)、摻雜的氧化鉿(例如,Si:HfO2),一些其他合適的鐵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摻雜的氧化鉿可以例如摻雜有鋯、矽、釔、鋁、釓、鑭、鍶、一些其他合適的元素、或前述的任何組合。鐵電式結構112被配置用於儲存資料的位元。例如,在第一狀態中鐵電式結構112中的原子在「向上」方向上被極化可以表示二元值「1」,而在第二狀態中鐵電式結構112中的原子在「向下」方向上被極化可以表示二元值「0」,或反之亦然。
頂部電極114覆蓋鐵電式結構112。頂部電極114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氮化鈦、氮化鉭、鈦、鉭、鉑、銥、釕、鎢、銀、銅、鎳、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頂部電極具有在其最外側壁之間量測的第一寬度w1,並且鐵電式結構具有在其最外側壁之間量測的第二寬度w2。第二寬度大於第一寬度,使得鐵電式結構包括 凸耳119,凸耳119反映了第一寬度與第二寬度之間的差異。
在一些實施例中,硬掩模116覆蓋頂部電極114。例如,硬掩模116可以在形成頂部電極114、鐵電式結構112和底部電極108期間用作掩模。此外,硬掩模116可以例如是或包含氮化矽、氧氮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位於鐵電式結構112的外側壁上,並且可以部分地延伸到鐵電式結構112的上表面中。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底表面擱置在凸耳119上並且與底部電極108的上表面間隔開。當在橫截面中觀察時,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包括一對間隔物區段,此等間隔物區段分別在鐵電式結構112的相對外側上。間隔物區段具有彎曲的上側壁。在第1A圖的橫截面中,可以看到間隔物區段具有豎直的內側壁和圓形的及/或錐形的外側壁。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的高度hs範圍可以為從約50埃到約500埃,並且可以在凸耳119上具有底表面,底表面可以對應於頂部電極114的底表面,或者底表面可以在頂部電極114的底表面下方並且在鐵電式結構112內。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中的每一個間隔物區段的寬度ws範圍可為從約50埃到約500埃,並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寬度ws與寬度w1的比(ws:w1)可以在1:20至2:1的範圍內,但是對於該實例和本申請中的其他實例,其他值亦在本揭示的範疇內。從第1B圖的俯視圖可以看出, 當從上方觀察時,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可以是橫向圍繞頂部電極114的外側壁的連續間隔物。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可以例如是或包含氮化矽、氧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和硬掩模116是或包含相同的材料。
如第1A圖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殘餘物117可以形成在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的外側壁上,並且可以與底部電極108直接實體和電接觸。導電殘餘物117藉由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而與頂部電極114的外側壁間隔開和隔離,使得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防止導電殘餘物117(若有)使頂部電極114短路到底部電極結構104。因此,導電殘餘物117包括包含在鐵電層及/或底部電極層中的化學物質,該等化學物質在製造期間沿著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最外側壁再沉積。在一些情況下,導電殘餘物117可以是連續層,但在其他情況下可以為在下伏表面上「參差不齊(patchy)」或不連續的。例如,在一些情況下,導電殘餘物117可以是具有均勻或不均勻厚度的完全成形片,該完全成形片覆蓋掩模116的頂表面、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的上表面和側壁表面、鐵電式結構112的外側壁、以及底部電極108的外側壁。在其他實施例中,導電殘餘物117可以是參差不齊的,因為導電殘餘物117覆蓋一些而不是所有部分的掩模116的頂表面、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的上表面和側壁表面、鐵電式 結構112的外側壁、以及底部電極108的外側壁;例如覆蓋彼等下伏表面的多於1%但小於100%,但是對於該實例和本申請中的其他實例,其他值亦在本揭示的範疇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質襯墊128及/或第二介電質襯墊130橫向地圍繞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鐵電式結構112和底部電極108。第一介電質襯墊128可以例如在鄰接通孔形成期間用作蝕刻終止件及/或可以例如是或包含碳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第二介電質襯墊130可以是或包含例如TEOS(tetraethyl orthosilicate;TEOS)二氧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頂部電極導線106te和頂部電極通孔120te覆蓋頂部電極114。頂部電極通孔120te從頂部電極導線106te延伸到頂部電極114,以將頂部電極導線106te電耦合到頂部電極114。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電極導線106te和頂部電極通孔120te是相同的材料。在其他實施例中,頂部電極導線106te和頂部電極通孔120te是不同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頂部電極導線106te和頂部電極通孔120te整合在一起及/或與彼此連續。在其他實施例中,頂部電極導線106te和頂部電極通孔120te彼此獨立及/或彼此不同。
底部電極導線106be和頂部電極導線106te、頂部電極通孔120te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102被介電質結構包圍。介電質結構包括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覆蓋下部 互連介電質層122的通孔介電質層124、以及覆蓋通孔介電質層124的上部互連介電質層126。介電質結構可以是或包含例如原矽酸四乙酯(TEOS)二氧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二氧化矽、氧氮化矽、低κ(介電常數)介電質、碳化矽、氮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如本文所用,低κ介電質可以是例如介電常數κ小於約3.9、3、2或1的介電質。在一些實施例中,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和上部互連介電質層126是或包含氧化矽、低介電常數介電質、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及/或通孔介電質層124是或者包含碳化矽、氮化矽、氧氮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第1C圖和第1D圖繪示了預期於本揭示範疇內的鐵電式電容器的一些附加實施例。在此些實施例中,一些特徵的參考標號可以與其他實施例中的對應特徵相同(例如於第1A圖和第1B圖中),使得在一些實施例中這些特徵的材料和/或功能可以相同但也可以不同。因此,在一些情況下,第1C圖和/或第1D圖中的特徵與第1A圖和/或第1B圖中的相應特徵具有相同的參考標號,可以包括與第1A圖和/或第1B圖中描述的相同的功能和/或材料,反之亦然。本揭示的其他實施例也是如此。
在第1C圖中,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從硬掩模116的上表面連續地延伸至通孔介電質層124的頂表面。而且,底部電極通孔110可包括阻障層109,阻障層109包含例如排列底部電極通孔110的側壁和下表面的鉭 或鈦。在一些實施例中,阻障層109的上表面可以與通孔介電質層124的上表面齊平。可以理解的是,雖然在第1A圖中沒有明確繪示,但第1A圖中也可出現此阻障層109。
在第1D圖中,頂部電極114、鐵電式結構112、底部電極結構104和阻障層109(若存在)可以各自呈現大致U形的橫截面並且彼此同心。因此,頂部電極114、鐵電式結構112、底部電極結構104和阻障層109電耦合於底部電極導線106be和頂部電極通孔120te之間。在此配置中,頂部電極114、鐵電式結構112、底部電極結構104和阻障層109延伸穿過通孔介電質層124和凸耳119,其中凸耳119可包含例如TEOS。
參考第2A圖,提供了IC的一些實施例的剖視圖200。IC包括記憶體區402和外周區404,記憶體區402包括一個或多個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外周區404包括一個或多個邏輯元件。可以理解的是,第2A圖的剖視圖繪示了包括第1A圖的鐵電式電容器結構102、第1C圖和第1D圖的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以及其他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也可以包括在第2A圖中。
在記憶體區402內,第1A圖的鐵電式電容器結構102限定第一記憶體電容器結構102a和第二記憶體電容器結構102b。第一記憶體電容器結構102a覆蓋存取電晶體304並且藉由互連結構306電耦合到該存取電晶體304。因此,此是鐵電式隨機存取記憶體(FeRAM)元件的示例性配置。存取電晶體304覆蓋半導體基板308,並且 可以是例如金氧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雙極結型電晶體(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FinFET)、一些其他合適的絕緣閘極場效應電晶體(insulated-gate field-effect transistor;IGFET)、或一些其他合適的電晶體。半導體基板308可以是或包括例如塊狀單晶矽基板、絕緣體上矽(silicon-on-insulator;SOI)基板、或一些其他合適的半導體基板。
存取電晶體304包括一對記憶體源極/汲極區310、選擇性導電記憶體通道312、記憶體閘極介電質層314以及記憶體閘電極316。記憶體源極/汲極區310和選擇性導電記憶體通道312設置在半導體基板308內,並且選擇性導電記憶體通道312從記憶體源極/汲極區310中的一個區橫向延伸到記憶體源極/汲極區310中的另一個區。記憶體閘極介電質層314和記憶體閘電極316堆疊在半導體基板308上方,並且夾在記憶體源極/汲極區310之間。記憶體閘極介電質層314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氧化矽、高介電常數介電質層、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記憶體閘電極316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摻雜的多晶矽、金屬、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318延伸到半導體基 板308的頂表面中,以在存取電晶體304與半導體基板308中的其他半導體元件之間提供電隔離。在一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318橫向圍繞存取電晶體304的有源區域(active area)。隔離結構318可以是或包括例如淺溝槽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深溝槽隔離(deep trench isolation;DTI)結構、一些其他合適的隔離結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互連結構306覆蓋存取電晶體304和半導體基板308。互連結構306包括介電質結構,並且更包括複數個導線106和複數個通孔120。為了便於說明,僅標記了導線106和通孔120中的一些導線106和通孔120,而其他導線106和通孔120未標記。介電質結構包括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覆蓋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的通孔介電質層124、以及覆蓋通孔介電質層124的上部互連介電質層126。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質結構更包括第一介電質襯墊128及/或第二介電質襯墊130。第一介電質襯墊128及/或第二介電質襯墊130進一步將鐵電式結構112和通孔介電質層124與上部互連介電質層126分離。第一介電質襯墊128可以例如在鄰接通孔形成期間用作蝕刻終止件及/或可以例如是或包含碳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第二介電質襯墊130可以是或包含例如TEOS二氧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複數個導線106包括底部電極導線106be和頂部 電極導線106te,並且複數個通孔120包括頂部電極通孔120te。導線106和通孔120交替地堆疊在介電質結構中以限定導電路徑,此等導電路徑中的一個導電路徑將底部電極導線106be電耦合到記憶體源極/汲極區310中的一個區。此外,導線106和通孔120分別被分組為導線級和通孔級。導線級是在半導體基板308上方具有共同高度的一組導線,並且通孔級是在半導體基板308上方具有共同高度的一組通孔。頂部電極導線106te位於容納底部電極導線106be的導線級正上方的導線級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所示,底部電極導線106be在導線級4中,導線級4在某些情況下亦可稱為金屬4(M4)。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底部電極導線106be可以在任何其他導線級/金屬層中。例如,在其他實施例中,底部電極導線106be可以在導線級1中。
第一記憶體電容器結構102a、存取電晶體304、以及在第一記憶體電容器結構102a與存取電晶體304之間的電互連件限定第一1T1C FeRAM記憶體單元。應注意,第一記憶體電容器結構102a和存取電晶體304之間的電互連件由導線106和通孔120限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1T1C FeRAM記憶體單元是以行和列佈置以限定記憶體陣列的許多1T1C FeRAM記憶體單元中的一個。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複數個導線106包括限定記憶體陣列的源極線的源極線導線106s1、限定記憶體陣列的字線的記憶體閘電極316、限定記憶體陣列的位元線的頂部電極 導線106te、或前述的任何組合。底部電極導線106be和源極線導線106s1可以例如分別電耦合到記憶體源極/汲極區310。
在IC的外周區404中,互連結構的金屬層以與記憶體區402中相同的間隔或高度間隔開。外周區404包括邏輯電晶體408,邏輯電晶體408包括一對邏輯源極/汲極區410、選擇性導電邏輯通道412、邏輯閘極介電質層414和邏輯閘電極416。邏輯源極/汲極區410和選擇性導電邏輯通道412設置在半導體基板308內,並且選擇性導電邏輯通道412從邏輯源極/汲極區410中的一個區橫向延伸到邏輯源極/汲極區410中的另一個區。邏輯閘極介電質層414和邏輯閘電極416堆疊在半導體基板308上方,並且夾在邏輯源極/汲極區410之間。邏輯閘極介電質層414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氧化矽、高介電常數介電質層、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邏輯閘電極416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摻雜的多晶矽、金屬、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第2B圖至第2G圖繪示了各種位置的各種其他實施例,其中鐵電式電容器可以佈置在互連結構中。從這些實施例中可以看出,第一記憶體電容器結構102a和第二記憶體電容器結構102b可以佈置在互連結構的任意點內或之上。在第2B圖至第2G圖中,互連結構306包括最底金屬層(例如M1)以及頂部襯墊層(例如鋁銲墊、銅柱及/或焊料凸塊)。一些內部金屬層和一些上部金屬層設置於最 底金屬層和頂部襯墊層之間。一般來說,內部金屬層(包括金屬間佈線層和金屬間通孔)具有更小的特徵尺寸並且更緊密地間隔開,而頂部金屬層(包括頂部金屬佈線層和頂部金屬通孔)具有更大的特徵尺寸並且間隔更遠。舉例來說,在一些情況下,內部金屬層可包括互相堆疊的M1佈線層、M1通孔層、M2佈線層、M2通孔層、M3佈線層、M3通孔層、M4佈線層以及M4通孔層。此些佈線層的每一者可具有內部金屬寬度(例如大於50奈米)以及內部金屬厚度(例如500埃至1500埃,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為900埃),並且可以通過最小的內部金屬橫向間距隔開(例如大於50nm)。頂部金屬層可包括頂部金屬TM1佈線層、頂部金屬TM1通孔層、頂部金屬TM2佈線層、頂部金屬TM2通孔層以及頂部金屬TM3佈線層。這些頂部金屬佈線層的每一者可具有頂部金屬寬度(例如大於0.1微米)以及頂部金屬厚度(例如1500埃至10,000埃,且在一些實施例中為1900埃),並且可以通過頂部金屬橫向間距隔開(例如大於0.1微米)。介電質鈍化材料圍繞頂部襯墊層,但暴露用於電性接合的頂部襯墊層的上表面。
例如,第2B圖至第2C圖繪示了一些實施例,其鐵電式電容器佈置於基板的頂表面和最底金屬(例如M1)層的下表面之間。這種方法允許在製造期間的各個點對鐵電式電容器應用高溫退火(例如大於400℃)以優化鐵電相。在第2B圖中,底部電極結構104設置於下接觸部之上,鐵電式結構112設置於底部電極結構104之上,頂部 電極114設置於鐵電式結構之上,且上接觸部將頂部電極114耦合至最底金屬層。在一些情況下,下接觸部和上接觸部可包括相同的金屬,例如鎢、鎳、鋁及/或銅。但在其他情況下下接觸部上接觸部可包括不同的金屬,例如,在此些的一些情況下,下接觸部可包括鎢、鎳及/或鋁,且上接觸部可包括銅。
第2D圖至第2E圖繪示了一些實施例,其中鐵電式電容器佈置於內部金屬層中(例如,在最底金屬層和最上層內部金屬層之間)。例如,在第2D圖至第2E圖中的實例中,鐵電式電容器設置於內部金屬層M2和內部金屬層M3之間。與第2B圖至第2C圖的實施例相比,此實施例可以提供一些優點,其鐵電式電容器在整個製造過程中傾向於歷經較小的熱應力,因為其處於較低的熱預算(thermal budget)範圍內,因此終端元件可以更可靠。
第2F圖至第2G圖繪示了一些實施例,其中鐵電式電容器佈置於最頂內部金屬層和底部的上部金屬層之間。與第2B圖至第2C圖的實施例相比,此實施例可提供一些優點,其鐵電式電容器在整個製造過程中傾向於歷經較小的熱應力,因為其處於較低的熱預算範圍內,因此終端元件可以更可靠。然而,與將鐵電式電容器置於互連結構中的較低位置的實施例相比,將鐵電式電容器置於互連結構306中的較高位置還可以增加少量的電阻,因此,需要根據什麼是最重要的設計考量因素來做取捨,使得各種方法可以更適合各種情況。
第2H圖至第2I圖繪示了一些實施例,其中鐵電式電容器佈置於最頂金屬層之上且於襯墊層結構之下。此外,與將鐵電式電容器置於互連結構中的較低位置的實施例相比,將鐵電式電容器置於互連結構306中的較高位置也可以增加少量的電阻,且也可以使它們在接合過程中承受額外的壓力,因此,需要根據什麼是最重要的設計考量因素來做取捨,使得各種方法可以更適合各種情況。
參考第3圖至第13圖,一系列剖視圖300-1300繪示了用於形成包括鐵電式電容器結構的IC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其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是1T1C記憶體單元的一部分。例如,此方法可用於在第1A圖至第1D圖及/或第2A圖至第2G圖中的任一者中形成IC。儘管第3圖至第13圖中所示的剖視圖300-1300是參考此方法描述的,但是應當理解,第3圖至第13圖中所示的結構不限於此方法,並且可以在沒有此方法的情況下獨立進行。
如第3圖的剖視圖300所示,IC包括記憶體區402和外周區404,記憶體區402對應於一個或多個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外周區404對應於一個或多個邏輯元件。應注意,為了附圖緊湊性,第3圖至第13圖中省略了IC的下部部分(在第2A圖中繪示)。沿著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的頂表面對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的頂表面和導線(例如,第1A圖至第1B圖中的106be)的相應頂表面執行平坦化,使得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的頂表面沿著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的頂表面與導線的相應頂表面齊平或大 致齊平。例如,可以藉由CMP、一些其他合適的平坦化製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來執行平坦化。
如第4圖的剖視圖400所示,通孔介電質層124被形成為覆蓋下部互連介電質層122。通孔介電質層124可以是或包含碳化矽、氮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通孔介電質層124可以例如藉由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合適的其他合適的沉積製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來形成。
如第5圖的剖視圖500所示,對通孔介電質層124進行圖案化以形成複數個記憶體開口502。記憶體開口502分別覆蓋並暴露底部電極導線106be。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蝕刻製程、一些其他合適的圖案化製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來執行圖案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蝕刻製程包括在通孔介電質層124上形成掩模506,在掩模506處於適當位置的情況下對通孔介電質層124執行蝕刻,以及在蝕刻後移除掩模506。掩模506可以例如是或包含光阻劑、氮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掩模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如第6圖的剖視圖600所示,導電襯墊層602被形成為覆蓋通孔介電質層124並襯於記憶體開口502(參見第5圖)。此外,下部導電體層604被形成為覆蓋導電襯墊層602並填充記憶體開口502。導電襯墊層602和下部導電體層604完全或部分地限定記憶體開口502中的底部電極通孔110。此外,導電襯墊層602被配置用於阻擋 來自下部導電體層604的材料遠離下部導電體層604移動到周圍結構。導電襯墊層602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氮化鈦、鈦、氮化鉭、鉭、用於下部導電體層604的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阻障層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下部導電體層604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氮化鈦、氮化鉭、鉑、銥、釕、鎢、銀、銅、鎳、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導電襯墊層602和下部導電體層604可以例如藉由CVD、PVD、無電鍍敷、電鍍、濺射、一些其他合適的沉積製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形成。
如第7圖的剖視圖700所示,對導電襯墊層602(參見第6圖)和下部導電體層604(參見第6圖)的相應頂表面執行平坦化,直到到達通孔介電質層124的頂表面。例如,可以藉由CMP、一些其他合適的平坦化製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來執行平坦化。
如第8圖的剖視圖800所示,在通孔介電質層124和下部導電體層604上形成上部導電體層802、鐵電層804、頂部電極層806和硬掩模層808。上部導電體層802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氮化鈦、氮化鉭、鉑、銥、釕、鎢、銀、銅、鎳、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通常,上部導電體層802是與下部導電體層604相同的材料,但是在替代實施例中該等材料可以是不同的材料。鐵電層804可以是或包含例如鉭酸鍶鉍、鋯鈦酸鉛、氧化鉿鋯、摻雜的氧化鉿、一些其他合適的鐵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頂部電極層806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氮化鈦、氮 化鉭、鉑、銥、釕、鎢、銀、銅、鎳、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硬掩模層808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氮化矽、氧氮化矽、氧化矽、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用於形成堆疊的製程可以例如包括沉積上部導電體層802,隨後沉積鐵電層804,隨後沉積頂部電極層806,以及隨後沉積硬掩模層808。上部導電體層802、鐵電層804、頂部電極層806和硬掩模層808可以例如藉由CVD、PVD、ALD、無電鍍敷、電鍍、一些其他合適的沉積製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來沉積。
如第9圖的剖視圖900所示,頂部電極層806(參見第8圖)和硬掩模層808(參見第8圖)經圖案化以形成頂部電極114和硬掩模116。在一些實施例中,此蝕刻可以延伸到鐵電層804的上表面中,例如在鐵電層804的深度的從5%到約30%的範圍內,以建立凸耳(參見例如第1A圖中的凸耳119)。
可以例如藉由蝕刻製程、一些其他合適的圖案化製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來執行圖案化。蝕刻製程可以例如包括:在硬掩模層116上形成掩模902;在掩模902處於適當位置的情況下對頂部電極層和硬掩模層執行蝕刻;從而形成頂部電極114和硬掩模116。掩模902可以在蝕刻之後移除。掩模902可以例如是或包含光阻劑、硬掩模及/或一些其他合適的掩模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如第10圖的剖視圖1000所示,沿著頂部電極 114的側壁在鐵電式結構112的上表面上方,並沿著硬掩模116的側壁在硬掩模116的上表面上方形成介電質間隔物層1002(諸如氮化矽或氧氮化矽)。因此,介電質間隔物層1002是第9圖的結構上方的連續介電質層,並且通常是共形的。
如第11圖的剖視圖1100所示,使用第一蝕刻(諸如具有強豎直分量的乾法蝕刻或電漿蝕刻)回蝕介電質間隔物層(參見例如第10圖中的1002),通常在介電質間隔物層已經形成之後不形成額外的掩模。因此,此蝕刻移除介電質間隔物層(參見例如第10圖中的1002)的橫向部分,從而在蝕刻之後將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保留在適當位置。隨後在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處於適當位置的情況下執行第二蝕刻,以移除鐵電層(參見例如第8圖中的804)和上部導電體層(參見例如第8圖中的802)的暴露部分。此蝕刻可以導致導電殘餘物117(其包括從鐵電層804及/或上部導電體802蝕刻/移除的化學物質)形成在底部電極的外側壁、鐵電層的外側壁、及/或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的外側壁上、以及在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的上表面和硬掩模116的上表面上。但是對於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118,此導電殘餘物可能使頂部電極和底部電極彼此短路,從而導致元件的不可操作性。在一些情況下,導電殘餘物117可以是「斑點狀的」或「參差不齊的」,而不是連續的層,從而覆蓋暴露結構的一些部分但不覆蓋暴露結構的其他部分。此外,導電殘餘物117可以朝向介 電質隔離物結構118的頂部變厚並且朝向底部電極變薄,此是由於導電殘餘物的蝕刻和再沉積從結構的頂部行進到此結構的底部的方式,但是對於此實例和本申請中的其他實例,其他結構亦在本揭示的範疇內。
如第12圖的剖視圖1200所示,第一介電質襯墊128和第二介電質襯墊130被形成為覆蓋通孔介電質層124和記憶體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電質襯墊128可以例如是或包含碳化矽,並且第二介電質襯墊130可以包含TEOS二氧化矽。上部互連介電質層126隨後被形成以覆蓋第一介電質襯墊128和第二介電質襯墊130,並且可以是或包含例如氧化矽、低介電常數介電質、一些其他合適的介電質、或前述的任何組合。
如第13圖的剖視圖1300所示,對上部互連介電質層126的頂表面執行平坦化以使此頂表面變平。例如,可以藉由CMP、一些其他合適的平坦化製程或前述的任何組合來執行平坦化。隨後,在上部互連介電質層126中形成開口,並且在此些開口中形成通孔(例如,120te和120)和金屬線(例如,106te、1304)。通孔和金屬線可以例如經由鑲嵌製程或雙鑲嵌製程形成。通孔和金屬線可以是或包含例如銅、鋁、鎳、鈦、鉭、氮化鈦、氮化鉭、鉑、銥、釕、鎢、銀、一些其他合適的導電材料、或前述的任何組合。在IC的外周區404中,互連結構的金屬層可以以與記憶體區402中相同的間隔或高度間隔開,此簡化了記憶體區402和外周區404的整合。例如,外周區404中的 金屬層1302、1304可以具有與記憶體區402中的106be和106te相同的豎直間隔。
第14圖繪示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流程圖形式1400的方法。
在操作1402處,形成底部電極層,並在底部電極層之上形成鐵電層。在鐵電層之上形成頂部電極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3圖至第8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在操作1404處,在頂部電極層之上形成掩模。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9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在操作1406處,在掩模處於適當位置的情況下,執行蝕刻以移除頂部電極層的一部分以將頂部電極留在適當位置。在對應於鐵電層的表面的高度處終止蝕刻。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9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在操作1408處,沿著鐵電層的表面之上、沿著頂部電極的側壁、以及在頂部電極的上表面之上形成保形介電質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10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在操作1410處,回蝕保形介電質層,以在鐵電層的表面上以及沿著頂部電極的側壁以及沿著掩模的側壁形成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11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在操作1412處,在掩模和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處於適當位置的情況下,移除鐵電層的一部分和底部電極層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11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在操作1414處,沿著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最外側壁並且在硬掩模的上表面之上形成第一襯墊。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12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在操作1416處,沿著第一襯墊的最外側壁並且在第一襯墊的上表面之上形成第二襯墊。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12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在操作1418處,穿過第一襯墊並穿過第二襯墊形成通孔以與頂部電極電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此操作可以與例如第13圖的全部或部分一致。
因此,一些實施例涉及記憶體元件。記憶體元件包括底部電極結構以及覆蓋底部電極結構的頂部電極。頂部電極具有第一寬度。鐵電式結構將底部電極結構與頂部電極分開,並且鐵電式結構具有大於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使得鐵電式結構包括凸耳,凸耳反映了第一寬度與第二寬度之間的差。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設置在凸耳上,並覆蓋頂部電極的最外側壁。
其他實施例涉及方法。在此方法中,形成底部電極層,在底部電極層上方形成鐵電層,並且若在鐵電層上方形成頂部電極層。在頂部電極層上方形成掩模。在掩模處於適當位置的情況下,執行蝕刻以移除頂部電極層的一部 分以將頂部電極留在適當位置。在對應於鐵電層的表面的高度處終止蝕刻。在鐵電層的表面上方、沿著頂部電極的側壁、以及在頂部電極的上表面上方形成保形介電質層。回蝕保形介電質層,以在鐵電層的表面上以及沿著頂部電極的側壁形成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在掩模和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處於適當位置的情況下,移除鐵電層的一部分和底部電極層的一部分。
此外,其他實施例涉及一種記憶體元件,記憶體元件包括底部電極結構以及覆蓋底部電極結構的頂部電極。頂部電極具有在頂部電極的最外側壁之間量測的第一寬度。鐵電式結構將底部電極結構與頂部電極分開。鐵電式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寬度的上部鐵電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寬度的下部鐵電部分,第二寬度大於第一寬度,以使得凸耳對應於上部鐵電部分與下部鐵電部分相交處的高度。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設置在凸耳上,並覆蓋頂部電極的最外側壁。
本揭示提供一種積體電路,包含半導體基板、互連結構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互連結構設置於半導體基板的上表面之上。互連結構包括最底金屬層、設置於最底金屬層之上的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內部金屬層之上的頂部金屬層,且銲墊層設置於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頂部金屬層的厚度大於最底金屬層的厚度。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於互連結構之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半導體基板的上表面之上的底部電極、在底部電極之上的鐵電式結 構、以及設置於鐵電式結構之上和最底金屬層之下的頂部電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鐵電式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寬度的上部鐵電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寬度的下部鐵電部分,使得凸耳對應於上部鐵電部分與下部鐵電部分相交處的高度。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凸耳與鐵電式結構的最上表面間隔開距離,此距離是鐵電式結構的總高度的約5%至約30%。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和導電殘餘物。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設置於頂部電極的外側壁周圍。導電殘餘物沿著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最外側壁、沿著鐵電式結構的最外側壁、以及沿著底部電極的最外側壁設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硬掩模。硬掩模在頂部電極的上表面之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第一介電質襯墊。第一介電質襯墊沿著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最外側壁並且在硬掩模的上表面之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介電質襯墊包含碳化矽。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第二介電質襯墊。第二介電質襯墊沿著第一介電質襯墊的最外側壁並且在第一介電質襯墊的上表面之上。
本揭示提供一種積體電路,包含半導體基板、互連結構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互連結構設置於半導體基板的 上表面之上。互連結構包括最底金屬層、設置於最底金屬層之上的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內部金屬層之上的頂部金屬層,且銲墊層設置於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頂部金屬層的寬度和厚度分別大於內部金屬層的寬度和厚度。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於互連結構之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頂部金屬層之上的底部電極、在底部電極之上的鐵電式結構、以及設置於鐵電式結構之上和銲墊層之下的頂部電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和介電質硬掩模。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設置於頂部電極的外側壁周圍。介電質硬掩模設置在頂部電極之上並且設置在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內側壁內。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第一襯墊、第二襯墊和通孔。第一襯墊沿著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最外側壁並且在介電質硬掩模的上表面之上。第二襯墊沿著第一襯墊的最外側壁並且在第一襯墊的上表面之上,第二襯墊具有與第一襯墊的第一組成不同的第二組成。通孔延伸穿過介電質硬掩模、穿過第一襯墊、並穿過第二襯墊以與頂部電極電接觸。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導電殘餘物。導電殘餘物沿著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最外側壁、沿著鐵電式結構的最外側壁、以及沿著底部電極結構的最外側壁設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導電殘餘物包含化學物質,並 且鐵電式結構包含此化學物質。
本揭示提供一種積體電路,包含半導體基板、互連結構和鐵電式電容器結構。互連結構設置於半導體基板的上表面之上。互連結構包括最底金屬層、設置於最底金屬層之上的不同高度的複數個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此些內部金屬層之上的不同高度的複數個頂部金屬層,且銲墊層設置於此些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此些頂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寬度和厚度分別大於此些內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寬度和厚度。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於互連結構之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此些內部金屬層的最頂內部金屬層之上的底部電極結構、於底部電極結構之上的鐵電式結構、以及設置於此些頂部金屬層的最底頂部金屬層下方的頂部電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寬度的上部鐵電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寬度的下部鐵電部分,第二寬度大於第一寬度,使得凸耳對應於上部鐵電部分與下部鐵電部分相交處的高度。且更包括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設置於凸耳上並覆蓋頂部電極的最外側壁。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導電殘餘物。導電殘餘物沿著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最外側壁、沿著鐵電式結構的最外側壁、以及沿著底部電極結構的最外側壁設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阻障層。阻障 層沿著底部電極結構的底部的外側壁且沿著底部電極結構的底部的底表面設置。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底部電極結構、鐵電式結構以及頂部電極各自具有U形的橫截面並且彼此同心。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積體電路更包括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從頂部電極的頂表面連續延伸至底部電極結構的底表面。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此些頂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寬度大於0.1微米,且此些頂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厚度介於1500埃至10000埃之間,其中此些內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寬度大於50奈米,且此些內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厚度介於500埃至1500埃之間。
先前概述了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士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揭示的各態樣。本領域技術人士應當理解,他們可以容易地使用本揭示作為設計或修改其他製程和結構的基礎,以實現與本文介紹的實施例相同的目的及/或實現與本文介紹的實施例相同的優點。本領域技術人士亦應當認識到,此類等同構造不脫離本揭示的精神和範圍,並且在不脫離本揭示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他們可以在本文中進行各種改變、替換和變更。
100:剖視圖
102:鐵電式電容器結構
104:底部電極結構
106be:底部電極導線
106te:頂部電極導線
108:底部電極
110:底部電極通孔
112:鐵電式結構
112A:上部鐵電部分
112B:下部鐵電部分
114:頂部電極
116:硬掩模
117:導電殘餘物
118: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
119:凸耳
120te:頂部電極通孔
122:下部互連介電質層
124:通孔介電質層
126:上部互連介電質層
128:第一介電質襯墊
130:第二介電質襯墊
W1、W2、WS:寬度
hS:高度

Claims (10)

  1. 一種積體電路,包括:一半導體基板;一互連結構,設置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一上表面之上,該互連結構包括:一最底金屬層、設置於該最底金屬層之上的一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該內部金屬層之上的一頂部金屬層,且一銲墊層設置於該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該頂部金屬層的一厚度大於該最底金屬層的一厚度;以及一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於該互連結構之中,該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該半導體基板的該上表面之上的一底部電極、在該底部電極之上的一鐵電式結構、以及設置於該鐵電式結構之上和該最底金屬層之下的一頂部電極,其中該底部電極、該鐵電式結構以及該頂部電極各自具有一U形的橫截面並且彼此同心。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更包括:一阻障層,該阻障層沿著該底部電極的一底部的外側壁且沿著該底部電極的該底部的一底表面設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頂部金屬層的一寬度大於0.1微米,且該頂部金屬層的一厚度介於1500埃至10000埃之間,其中該內部金屬層的一寬度大於50奈米,且該內部金屬層的一厚度介於500埃至 1500埃之間。
  4. 一種積體電路,包括:一半導體基板;一互連結構,設置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一上表面之上,該互連結構包括:一最底金屬層、設置於該最底金屬層之上的一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該內部金屬層之上的一頂部金屬層,且一銲墊層設置於該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該頂部金屬層的一寬度和一厚度分別大於該內部金屬層的一寬度和一厚度;以及一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於該互連結構之中,該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該頂部金屬層之上的一底部電極、在該底部電極之上的一鐵電式結構、以及設置於該鐵電式結構之上和該銲墊層之下的一頂部電極。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積體電路,更包括:一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該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設置於該頂部電極的外側壁周圍;以及一介電質硬掩模,該介電質硬掩模設置在該頂部電極之上並且設置在該介電質側壁間隔物結構的內側壁內。
  6. 一種積體電路,包括:一半導體基板;一互連結構,設置於該半導體基板的一上表面之上,該 互連結構包括:一最底金屬層、設置於該最底金屬層之上的不同高度的複數個內部金屬層、以及設置於該些內部金屬層之上的不同高度的複數個頂部金屬層,且一銲墊層設置於該些頂部金屬層之上;其中該些頂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一寬度和一厚度分別大於該些內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一寬度和一厚度;以及一鐵電式電容器結構,設置於該互連結構之中,該鐵電式電容器結構包括:設置於該些內部金屬層的一最頂內部金屬層之上的一底部電極結構、於該底部電極結構之上的一鐵電式結構、以及設置於該些頂部金屬層的一最底頂部金屬層下方的一頂部電極,其中該底部電極結構、該鐵電式結構以及該頂部電極各自具有一U形的橫截面並且彼此同心。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積體電路,更包括:一阻障層,該阻障層沿著該底部電極結構的一底部的外側壁且沿著該底部電極結構的該底部的一底表面設置。
  8. 如請求項6所述之積體電路,更包括:一凸耳,該凸耳沿著該底部電極結構的一部分外側壁設置。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積體電路,更包括:一通孔介電質層,該通孔介電質層於該凸耳下方且沿著 該底部電極結構的一部分外側壁設置。
  10. 如請求項6所述之積體電路,其中該些頂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該寬度大於0.1微米,且該些頂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該厚度介於1500埃至10000埃之間,其中該些內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該寬度大於50奈米,且該些內部金屬層的每一者的該厚度介於500埃至1500埃之間。
TW110130783A 2021-07-15 2021-08-20 積體電路 TWI7734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376,531 2021-07-15
US17/376,531 US11723213B2 (en) 2018-09-28 2021-07-15 Method and structures pertaining to improved 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 (FeRA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3492B true TWI773492B (zh) 2022-08-01
TW202306082A TW202306082A (zh) 2023-02-01

Family

ID=8380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0783A TWI773492B (zh) 2021-07-15 2021-08-20 積體電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230012403A (zh)
CN (1) CN115700914A (zh)
DE (1) DE102021118788A1 (zh)
TW (1) TWI773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80163B (zh) * 2023-10-11 2024-02-23 芯耀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结构及其形成方法、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2479A1 (en) * 1998-09-03 2003-07-17 Yoshitaka Nakamur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108489A1 (en) * 2004-07-02 2007-05-17 Fujitsu Limi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541819B1 (en) * 2010-12-09 2013-09-24 Monolithic 3D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tructure
US20200105772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AND STRUCTURES PERTAINING TO IMPROVED 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 (FeRAM)
US20210043828A1 (en) * 2019-08-09 2021-0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blocking lay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26685B1 (ko) 2007-11-08 2013-01-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형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691092B1 (ko) 2010-08-26 2016-12-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불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그것의 동작 방법, 그리고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시스템
US8553466B2 (en) 2010-03-04 2013-10-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erasing method thereof, and memor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US9536970B2 (en) 2010-03-26 2017-01-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1682666B1 (ko) 2010-08-11 2016-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장치, 그것의 채널 부스팅 방법, 그것의 프로그램 방법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시스템
US10985316B2 (en) 2018-09-27 2021-04-2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Bottom electrode structure in memory device
US10714536B2 (en) 2018-10-23 2020-07-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to form memory cells separated by a void-free dielectric structure
US11283005B2 (en) 2019-09-30 2022-03-2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pacer scheme and method for MRAM
US11121315B2 (en) 2020-01-03 2021-09-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tructure improving reliability of top electrode contact for resistance switching RAM having cells of varying heigh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32479A1 (en) * 1998-09-03 2003-07-17 Yoshitaka Nakamur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108489A1 (en) * 2004-07-02 2007-05-17 Fujitsu Limit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8541819B1 (en) * 2010-12-09 2013-09-24 Monolithic 3D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tructure
US20200105772A1 (en) * 2018-09-28 2020-04-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AND STRUCTURES PERTAINING TO IMPROVED 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 (FeRAM)
US20210043828A1 (en) * 2019-08-09 2021-02-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blocking lay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0914A (zh) 2023-02-07
DE102021118788A1 (de) 2023-01-19
TW202306082A (zh) 2023-02-01
KR20230012403A (ko) 2023-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157B (zh)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0074655B2 (en) Memory device with manufacturable cylindrical storage node
US11723213B2 (en) Method and structures pertaining to improved 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 (FeRAM)
US10872895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apacitor structure
TW202107678A (zh) 積體晶片及其形成方法
US20090001437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Including Recessed Conductive Layer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1199975A (zh) 半导体装置
CN113437079A (zh) 存储器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232002B (en) Integrated metal-insulator-metal capacitor and metal gate transistor
KR100572829B1 (ko) 엠아이엠 캐패시터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의제조방법
TW202145540A (zh) 記憶胞、半導體元件及形成半導體元件的方法
TWI773492B (zh) 積體電路
JP2000049301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TWI849399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KR20030037215A (ko) 반도체 소자 제조 방법
US20230337440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S PERTAINING TO IMPROVED 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 (FeRAM)
US20240357833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S PERTAINING TO IMPROVED 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 (FeRAM)
KR20240147973A (ko) 개선된 FeRAM(Ferroelectric Random-Access Memory)에 관한 방법 및 구조
TWI826908B (zh) 積體晶片及其形成方法
TWI819648B (zh) 積體電路結構以及記憶體元件的製造方法
US20240071771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KR20080108697A (ko) 커패시터의 형성 방법 및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TW202405803A (zh) 積體電路晶片及其形成方法
TW202347632A (zh) 具有可編程部件的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KR100703832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캐패시터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