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0468B - 網版印刷裝置及網版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網版印刷裝置及網版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0468B
TWI770468B TW109105082A TW109105082A TWI770468B TW I770468 B TWI770468 B TW I770468B TW 109105082 A TW109105082 A TW 109105082A TW 109105082 A TW109105082 A TW 109105082A TW I770468 B TWI770468 B TW I7704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od
force
screen print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5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24173A (zh
Inventor
田上義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微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微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微技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24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241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46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08Mach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40Inking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s For Printed Circuit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網版印刷裝置(100)具備有:框架(52);加壓桿(72),其安裝作業工具;汽缸(81),其具有活塞桿(82)且被固定於框架(52);及槓桿機構(90),其將活塞桿(82)之動作傳遞至加壓桿(72)。槓桿機構(90)被配置於框架(52)之一側(上側),作業工具與汽缸(81)被配置於框架(52)之另一側(下側)。槓桿機構(90)具有向上之力與向下之力之反轉作用及向上之力與向下之力的位置變更作用。

Description

網版印刷裝置及網版印刷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網版印刷裝置及網版印刷方法者。
過去以來,存在有利用高壓進行印刷之網版印刷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0-26375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利用高壓進行印刷之網版印刷裝置,存在有網版印刷裝置之框體或框架會扭曲之可能性。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欲提供適合於高壓印刷之網版印刷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網版印刷裝置,其特徵在於,其具備有: 框架; 加壓桿,其安裝作業工具; 汽缸,其具有活塞桿且被固定於上述框架;及 槓桿機構,其將上述活塞桿之動作傳遞至上述加壓桿。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本發明,由於具有槓桿機構,因此可將施力點與抗力點(亦稱「作用點」)配置於框架之不同的位置,而可減少框架之扭曲變形。
以下,使用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於各圖式中,對相同或相當部分標示相同符號。 於實施形態之說明中,對相同或相當部分適當省略或簡化說明。 於以下所說明之圖式中,左右方向(X方向、水平方向)與上下方向(Z方向、垂直方向)、與和圖式正交之前後方向(Y方向、水平方向)係正交者。 以下所述之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及前後方向之用語係為了方便說明而使用者,且各方向係藉由對網版印刷裝置100進行配置解體而被變更者。
實施形態1. 圖1、圖2、及圖3係實施形態1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4係實施形態1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俯視圖。 圖5係實施形態1之圖2所示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AA線剖面圖。 圖6係實施形態1之圖2所示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BB線剖面圖。
●網版印刷裝置100 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基座50、印刷部60、控制部110、及驅動機構120。 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框架52。 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安裝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之加壓桿72。 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汽缸81,該汽缸81具有活塞桿82且被固定於框架52。 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將活塞桿82之動作傳遞至加壓桿72之槓桿機構90。
槓桿機構90被配置於框架52之一側(上側)。 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與汽缸81,被配置於框架52之另一側(下側)。
●控制部110 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控制部110。 控制部110係控制裝置整體者。 控制部110可由中央處理裝置、程式、記憶體來實現。 來自控制部110之信號藉由信號線111被傳達至各部。 以下所述之動作可藉由控制部110利用信號線111來傳達命令而實現。
●基座50 基座50具有鑄物制之被一體成形的構造。 藉由將基座50一體成形,來消除因組裝誤差、或經年變化所導致之扭曲變形。 基座50自平面方向觀察時之形狀,呈U字狀或ロ字狀。 基座50具有一對滑動機構51及框架52。 一對滑動機構51被配置於U字狀或ロ字狀之基座50之對向的內壁。 滑動機構51藉由驅動機構120使框架52沿著前後方向移動。 滑動機構51具有使框架52之左右端滑動之軌道57。
●印刷部60 印刷部60具有框架52、被固定於加壓桿72之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汽缸81、及槓桿機構90。 框架52係安裝有加壓桿72、汽缸81、及槓桿機構90之安裝台。 汽缸81係產生力之動力產生器。 被固定於加壓桿72之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係承受力之接受器(receiver)。 槓桿機構90係將汽缸81所產生之力傳遞至加壓桿72之傳輸器。 印刷部60具有安裝台、被固定於安裝台且產生力之動力產生器、被安裝於安裝台且傳遞動力產生器所產生之力之槓桿機構、及接受來自槓桿機構之力之接受器。 如圖1所示,槓桿機構90被配置於印刷部60中最高的位置。
●框架52 框架52係左右方向較長之矩形的金屬板。 框架52具有鑄物製之被一體成形的構造。 藉由將框架52一體成形,來消除因組裝誤差、或經年變化所導致之扭曲變形。 框架52之左右方向之端部被安裝於滑動機構51之軌道57。 框架52安裝有印刷部60。
加壓桿72與活塞桿82係平行地被配置。 框架52具有供加壓桿72貫通之貫通孔55。 框架52具有供活塞桿82貫通之貫通孔56。 框架52具有導引襯套53及貫通孔54。 導引襯套53具有貫通孔,且導引襯套53之貫通孔與框架52之貫通孔54位於相同位置並具有相同直徑。
印刷部60具有保持器61與1對導桿62。 保持器61將刮漿板68固定於下部。刮漿板68係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之一例。 1對導桿62被固定於保持器61之上表面的左右,且貫通導引襯套53之貫通孔與框架52之貫通孔54。 導桿62之外徑,與導引襯套53之貫通孔及框架52之貫通孔54之內徑相同。
於1對導桿62之下端安裝有保持器61。 1對導桿62伴隨著保持器61之上下移動而被動地上下移動。 導引襯套53係將保持器61之移動僅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導引者。 導引襯套53限制保持器61沿著前後左右(X方向、Y方向)偏移之情形,並容許保持器61僅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移動之情形。
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網版製版63及印刷平台64。 網版製版63具有形成印刷圖案之網版。 印刷平台64係載置工件69之平台。
●加壓桿72 印刷部60具有加壓桿72。 加壓桿72係圓柱之金屬棒。 加壓桿72被固定於保持器61之上表面的中央。 加壓桿72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貫通貫通孔55。 加壓桿72之外徑小於貫通孔55之內徑。 於加壓桿72之外周被設有螺紋切削溝。 旋鈕96可沿著螺紋切削溝進行旋轉地安裝於加壓桿72。 藉由旋鈕96之下表面朝向框架52之上表面的接觸,加壓桿72無法下降。 旋鈕96之上下方向之位置會決定加壓桿72之最大下位置。
●汽缸81 印刷部60具有汽缸81。 汽缸81其上表面被固定於框架52之下表面。 汽缸81於上表面側具有活塞桿82。 活塞桿82係圓柱之金屬棒。 活塞桿82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貫通貫通孔56。 活塞桿82進行往返運動。 活塞桿82之外徑小於貫通孔56之內徑。
作為汽缸81,雖以氣壓缸為佳,但亦可為電動汽缸、電磁汽缸、或其他汽缸。 活塞桿82藉由被供給至汽缸81之氣壓而主動地上下移動。 控制部110藉由調整朝向汽缸81之氣壓,而可調整活塞桿82之上下方向之壓力。
●槓桿機構90 印刷部60具有槓桿機構90。 槓桿機構90具有桿91、軸保持部73、軸保持部93、及軸保持部83。 軸保持部73其底面被固定於加壓桿72之頂部。 軸保持部73保持圓柱形之抗力點軸75。 軸保持部93其底面被固定於框架52之上表面。 軸保持部93保持圓柱形之支點軸95。 軸保持部83其底面被固定於活塞桿82之頂部。 軸保持部83保持圓柱形之施力點軸85。 如圖5所示,軸保持部73於上部具有凹部。 凹部利用抗力點軸75將桿91之抗力點部99可進行旋轉地加以保持。 軸保持部93與軸保持部83之上部,亦具有與軸保持部73之上部相同之構造。
●桿91 桿91係直線狀之金屬棒。 桿91具有施力點部97、支點部98、及抗力點部99。 槓桿機構90將抗力點部99配置於框架52之左右方向之中央。 槓桿機構90將施力點部97配置於框架52之右端部。 槓桿機構90將支點部98配置於抗力點部99與施力點部97之中央。 施力點部97以框架52之左右的中央為基準,被配置於抗力點部99與支點部98之右外側。 支點部98以框架52之左右的中央為基準,被配置於抗力點部99之右外側。 抗力點部99經由由軸保持部73所保持之抗力點軸75被安裝於加壓桿72。 支點部98經由由軸保持部93所保持之支點軸95被安裝於框架52。 施力點部97經由由軸保持部83所保持之施力點軸85被安裝於活塞桿82。 桿91可以支點軸95為中心而進行擺動。
●槓桿機構90之原理 圖7係槓桿機構90之構造圖。 支點軸95位在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85之中央。 此處若設為: 抗力點軸75與支點軸95之中心距離=D1; 施力點軸85與支點軸95之中心距離=D2; 施加於施力點部97之力=P2; 在抗力點部99可得到之力=P1; 則D1*P1=D2*P2。 於圖7中,D1=D2,且P1=P2。
●槓桿機構90之作用 利用圖7,對槓桿機構90之以下的2個作用進行說明。 1.向上之力與向下之力之反轉作用 2.向上之力與向下之力之位置變更作用
●前提 抗力點軸75位於框架52之左右的中央。 施力點軸85與汽缸81被固定於框架52之右端。 支點軸95位於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85之間。 加壓桿72由於貫通框架52之貫通孔55,因此加壓桿72之上下運動不會使框架52變形。 活塞桿82由於貫通框架52之貫通孔56,因此活塞桿82之上下運動不會使框架52變形。
●反轉作用與位置變更作用 於框架52之右端被施加於施力點軸85之向上之力P2,藉由槓桿機構90,相對於位在框架52之中央之抗力點軸75成為向下之力P1(自右端變成中央之力的位置變更作用)。
被施加於施力點軸85之向上之力P2,藉由槓桿機構90,成為抗力點軸75之向下之力P1(自向上變成向下之力的反轉作用)。
於印刷中,加壓桿72雖然向下之力P1會作用而持續地被朝下方按壓,同時會自下方作為反作用之力而持續接受向上之力Q1。
被施加於位在框架52之中央之加壓桿72之向上的力Q1,藉由槓桿機構90,相對於位在框架52之右端之活塞桿82而成為向下之力Q2(自中央變成右端之力的位置變更作用)。
被施加於加壓桿72之向上之力Q1藉由槓桿機構90,成為施力點軸85之向下之力Q2(自向上變成向下之力的反轉作用)。
向下之力Q2會將被固定於框架52之汽缸81向下按壓,框架52之右端會承受向下之力Q2。
藉由槓桿機構90之力的位置變更作用,由於在框架52之右端作為向下之力Q2而承受在框架52之中央所發生之向上之力Q1,因此相較於在中央承受向下之力Q2,框架52之撓曲較少。
由於藉由槓桿機構90之力的反轉作用,將被施加於加壓桿72之向上之力Q1轉換為施力點軸85之向下之力Q2,因此向上之力P2越大,向下之力Q2便越大,框架52不會向上撓曲。
亦即,即便增大活塞桿82之向上之力,框架52之中央亦不會撓曲,而適合於高壓印刷。
●比較例
假設為不使用槓桿機構90,而將汽缸81固定於框架52之中央之上表面並將加壓桿72與活塞桿82配置為同軸之情形。
於印刷中在加壓桿72所發生向上之力,會將被固定於框架52之汽缸81向上推。框架52由於在中央承受向上之力,因此存在有框架52之中央會向上撓曲之可能性。 亦即,由於活塞桿82之向下之力越大,框架52之中央便會越向上撓曲,因此不適合於高壓印刷。 又,於將加壓桿72與活塞桿82配置為同軸之情形時,由於在框架52之中央,汽缸81被配置於加壓桿72之上,因此汽缸81會朝上部突出。 本實施形態之印刷部60由於汽缸81未被配置於框架52之下部,因此可使印刷部60之高度變低。
●軸承 利用圖7,對桿91之3個軸承進行說明。 施力點部97具有可相對於由軸保持部83所保持之施力點軸85進行旋轉地被安裝之軸承84。 支點部98具有可相對於由軸保持部93所保持之支點軸95進行旋轉地被安裝之軸承94。 抗力點部99具有可相對於由軸保持部73所保持之抗力點軸75進行旋轉地被安裝之軸承74。 軸承94係具有與支點軸95之外徑相同之內徑之圓形的軸承。 如圖7所示,軸承74係長圓形之軸承。 長圓79呈將具有與抗力點軸75之外徑相同之內徑之1對半圓部76與半圓部78、及1對半圓部以長度W之直線部77加以連接而成的形狀。 軸承84係與軸承74相同之圓形的軸承。 於桿91為水平之情形時,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85在長圓79中靠近框架52之中心。 於桿91旋轉之情形時,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85在長圓79中朝向外側沿著水平方向移動長度W的量。 軸承84與軸承74之形狀亦可為橢圓形、四邊形,只要為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85可沿著水平方向移動長度W之量的形狀即可。施力點部97與抗力點部99只要具有可使施力點軸85與抗力點軸75沿著橫方向滑動之軸承即可。
●網版印刷方法 對網版印刷裝置100使用刮漿板68進行網版印刷之方法進行說明。 設為在電源接通(ON)之時間點,處於圖1之狀態者。
●印刷準備步驟S10 控制部110藉由驅動機構120,將工件69設定於印刷平台64,並開始進行印刷前處理。 如圖1至圖2之狀態,而且如圖2至圖3之狀態所示般,於印刷開始時,控制部110控制汽缸81,而使活塞桿82上升。 若活塞桿82上升,桿91便以支點部98之支點軸95為中心旋轉,桿91之施力點部97會上升並且桿91之抗力點部99會下降。 於施力點部97之上升與抗力點部99之下降的當下,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85會在長圓79中朝外側移動。 若桿91之抗力點部99下降,加壓桿72便下降。 若加壓桿72下降,保持器61與刮漿板68便下降,刮漿板68接觸於網版製版63,刮漿板68便可對網版製版63施加印刷壓力。
●印刷步驟S20 控制部110於印刷準備步驟S10之結束後,開始進行印刷。 控制部110控制驅動機構120,藉由滑動機構51使框架52沿著印刷方向滑動,一邊施加印刷壓力一邊對工件69進行印刷。 控制部110於印刷中,控制汽缸81,保持圖2之狀態,並將印刷壓力保持為一定。 如此,網版印刷裝置100藉由槓桿機構90將汽缸81之活塞桿82之動作傳遞至安裝有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之加壓桿72,藉此進行印刷。
●印刷結束步驟S30 控制部110於印刷步驟S20之結束後,開始進行印刷後處理。 於印刷結束之情形時,如圖3至圖2之狀態,而如圖2至圖1之狀態所示般,控制部110控制汽缸81,使活塞桿82下降。 若活塞桿82下降,桿91便以支點部98之支點軸95為中心旋轉,桿91之施力點部97會下降並且桿91之抗力點部99會上升。 於施力點部97之下降與抗力點部99之上升的當下,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85會在長圓79中朝框架52之中心側移動。 若桿91之抗力點部99上升,加壓桿72便會上升。 若加壓桿72上升,保持器61與刮漿板68便會上升。 然後,控制部110控制驅動機構120,藉由滑動機構51使框架52滑動至印刷開始位置,並進行後續之印刷準備。
實施形態2. 於該實施形態2中,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8係實施形態2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9係實施形態2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後視圖。 圖10係實施形態2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俯視圖。 圖11係實施形態2之圖8所示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CC線剖面圖。 於該實施形態2中,對對於刮漿刀65應用槓桿機構190之情形進行說明。 於該實施形態2中,如圖10之俯視圖所示般,槓桿機構90與槓桿機構190相對於框架52之前後左右之中心呈點對稱地被配置。
●框架52 加壓桿172與活塞桿182係平行地被配置。 框架52具有供加壓桿172貫通之貫通孔155、及供活塞桿182貫通之貫通孔156。
●印刷部60 印刷部60具有保持器161及導桿162。 保持器161將刮漿刀65固定於下部。刮漿刀65係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之一例。 導桿162被固定於保持器161之上表面,且貫通導引襯套153之貫通孔與框架52之貫通孔154。 導桿162之外徑,與導引襯套153之貫通孔及框架52之貫通孔154之內徑相同。 導桿162係與導桿62相同者。 導引襯套153係與導引襯套53相同者。
●加壓桿172 印刷部60具有加壓桿172。 加壓桿172位於框架52之左右方向之中央。 加壓桿172係與加壓桿72相同者。 旋鈕196可進行旋轉地被安裝於加壓桿172。 旋鈕196係與旋鈕96相同者。
●汽缸181 印刷部60具有汽缸181。 汽缸181係與汽缸81相同者。
汽缸181具有沿著上下方向(Z方向)貫通框架52之活塞桿182。 活塞桿182係與活塞桿82相同者。
●槓桿機構190 印刷部60具有槓桿機構190。 槓桿機構190係與槓桿機構90相同者。 槓桿機構190具有軸保持部173、軸保持部193、及軸保持部183。 軸保持部173、軸保持部193、及軸保持部183係與軸保持部73、軸保持部93、及軸保持部83相同者。
●桿191 槓桿機構190具有桿191。 桿191係與桿91相同者。 桿191具有施力點部197、支點部198、及抗力點部199。 槓桿機構90將抗力點部199配置於框架52之左右方向之中央。 槓桿機構90將施力點部197配置於框架52之左端部。 槓桿機構90將支點部198配置於抗力點部199與施力點部197之中央。 以框架52之左右中央為基準,施力點部197與支點部198被配置於抗力點部199之外側。 施力點部197、支點部198、及抗力點部199係與施力點部97、支點部98、及抗力點部99相同者。
●槓桿機構190之原理 槓桿機構190之原理與槓桿機構90之原理相同。
●軸承 施力點部197具有可相對於由軸保持部183所保持之施力點軸185進行旋轉地被安裝之軸承184。 支點部198具有可相對於由軸保持部193所保持之支點軸195進行旋轉地被安裝之軸承194。 抗力點部199具有可相對於由軸保持部173所保持之抗力點軸175進行旋轉地被安裝之軸承174。 軸承194與軸承94相同,係具有與支點軸195之外徑相同之內徑之圓形的軸承。 軸承174及軸承184與軸承74及軸承84相同,係長圓形之軸承。
●網版印刷方法 對網版印刷裝置100使用刮漿刀65來塗佈油墨之方法進行說明。 於使用刮漿刀65塗佈油墨之期間,槓桿機構90保持圖1之狀態。 ●塗佈準備步驟S110 控制部110於印刷結束步驟S30之結束後,開始進行塗佈前處理。 於油墨塗佈開始時,控制部110控制汽缸181,使活塞桿182上升。 若活塞桿182上升,桿191便以支點部198之支點軸195為中心旋轉,桿191之施力點部197會上升並且桿191之抗力點部199會下降。 於施力點部197之上升與抗力點部199之下降的當下,抗力點軸175與施力點軸185會在長圓79中朝外側移動。 若桿191之抗力點部199下降,加壓桿172便下降。 若加壓桿172下降,保持器161與刮漿刀65下降,刮漿刀65便接觸於網版製版63。
●塗佈步驟S120 控制部110於塗佈準備步驟S110之結束後,開始進行塗佈。 控制部110控制驅動機構120,藉由滑動機構51使框架52朝與印刷方向相反之方向滑動,並藉由刮漿刀65來塗佈油墨。 控制部110於塗佈中,控制汽缸181,將施加於刮漿刀65之壓力保持為一定。 如此,網版印刷裝置100藉由槓桿機構190將汽缸181之活塞桿182之動作傳遞至安裝有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之加壓桿172,藉此塗佈油墨。
●塗佈結束步驟S130 控制部110於塗佈步驟S120之結束後,開始進行塗佈後處理。 於塗佈結束之情形時,控制部110控制汽缸181,使活塞桿182下降。 若活塞桿182下降,桿191便以支點部198之支點軸195為中心旋轉,桿191之施力點部197會下降並且桿191之抗力點部199會上升。 於施力點部197之下降與抗力點部199之上升的當下,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185會在長圓79中朝框架52之中心側移動。 若桿191之抗力點部199上升,加壓桿172便上升。 若加壓桿172上升,保持器161與刮漿刀65便上升。 然後,控制部110控制驅動機構120,執行印刷準備步驟S10,而開始進行印刷。
實施形態3. 於該實施形態3中,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2係實施形態3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13係實施形態3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網版印刷裝置100具有桿91,而該桿91具有複數個軸承94。 框架52對應於複數個軸承94,而具有固定軸保持部93之複數個固定部。 於圖12與圖13中,桿91具有3個軸承94,框架52對應於軸承94而具有3處固定部K1、K2、K3。 中央之軸承94與圖1之軸承94相同,位於抗力點軸75與施力點軸85之中央。 於圖12中,使用右端之軸承94與右端之固定部K1。 於圖13中,使用左端之軸承94與左端之固定部K3。 此處,如圖12所示般若設為: 抗力點軸75與左端之軸承94之中心距離=D3; 左端之軸承94與右端之軸承94之中心距離=D3; 施力點軸85與右端之軸承94之中心距離=D3; 施加於施力點部97之力=P2 在抗力點部99可得到之力=P1。 於使用圖12之右端之軸承94之情形時,會成為(D3+D3)*P1=D3*P2,P1會為P2的一半。 於使用圖13之左端之軸承94之情形時,會成為D3*P1=(D3+D3)*P2,P1會為P2之2倍。 於使用中央之軸承94之情形時,與圖7相同,會成為P1=P2。 如此,藉由於網版印刷裝置100之組裝時改變支點軸95之位置,則即便使用相同之汽缸81亦可變更壓力。
實施形態4. 於該實施形態4中,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4係實施形態4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實施形態4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係使桿91之長度延長而將抗力點軸75設為支點軸95與施力點軸85之中央者。 槓桿機構90將抗力點部99配置於框架52之左右方向之中央。 槓桿機構90將施力點部97配置於框架52之右端部。 槓桿機構90將支點部98配置於框架52之左端部。 施力點部97係以框架52之左右中央為基準,被配置於抗力點部99之外側。 支點部98係以框架52之左右中央為基準,被配置於抗力點部99之外側。 此處,如圖14所示般若設為: 抗力點軸75與支點軸95之中心距離=D4; 施力點軸85與支點軸95之中心距離=D4; 施加於施力點部97之力=P2; 在抗力點部99可得到之力=P1。 則於圖14之情形時,會成為D4*P1=(D4+D4)*P2,P1會為P2之2倍。
實施形態5. 於該實施形態5中,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5係實施形態5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實施形態5之網版印刷裝置100將施力點軸85設為抗力點軸75與支點軸95之間者。 槓桿機構90將抗力點部99配置於框架52之左右方向之中央。 槓桿機構90將施力點部97配置於框架52之右端部。 槓桿機構90將支點部98配置於抗力點部99與施力點部97之中央。 此處,如圖15所示般若設為: 抗力點軸75與支點軸95之中心距離=D5; 施力點軸85與支點軸95之中心距離=D5; 施加於施力點部97之力=P2; 在抗力點部99可得到之力=P1。 則於圖15之情形時,會成為(D5+D5)*P1=D5*P2,P1會為P2的一半。
實施形態6. 於該實施形態6中,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6係實施形態6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實施形態6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係使桿91屈曲90度而將其設為L字形者。 汽缸81藉由台座59被固定於框架52之上表面側。 汽缸81朝橫向地被固定,活塞桿82沿著水平方向進行往返運動。
亦可改變桿91之屈曲位置。 亦可改變桿91之屈曲角度。 亦可使桿91彎曲。
實施形態7. 於該實施形態7中,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7係實施形態7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實施形態7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係將汽缸81之底面固定於框架52之上表面側者。 即便於將汽缸81之底面固定於框架52之上表面側之情形時,槓桿機構90亦可發揮位置變更作用與反轉作用。
實施形態8. 於該實施形態8中,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8係實施形態7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實施形態8之網版印刷裝置100,表示相對於1個保持器61設置2個槓桿機構90之情形。 於保持器61之左右之寬度較長之情形時,藉由將槓桿機構90設置於右端與左端,可於左右整體產生均勻之壓力。 於圖18之情形時,亦以框架52之左右中央為基準,施力點部97被配置於抗力點部99之外側。
實施形態9. 於該實施形態9中,對與前述之實施形態之不同點進行說明。 圖19係實施形態9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20係實施形態9之圖19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CC線剖面圖。 實施形態9之網版印刷裝置100將1個槓桿機構90配置於前後方向。 實施形態9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係利用1個汽缸81與1個桿91使固定有刮漿板68之加壓桿72與固定有刮漿刀65之加壓桿172上下移動者。 如圖20所示,於桿91沿著前後方向依序配置有施力點軸85、抗力點軸75、支點軸95、及抗力點軸175。 由於將抗力點軸75配置於施力點軸85與支點軸95之間,因此在抗力點軸75可得到之力大於施加於施力點軸85之力。 由於將抗力點軸175配置於施力點軸85與支點軸95之外,因此在抗力點軸175可得到之力小於施加於施力點軸85之力。 因此,對刮漿板68可傳遞較高之壓力,而對刮漿刀65可傳遞較低之壓力。
●網版印刷方法之說明 ●印刷準備步驟S10與塗佈結束步驟S130 控制部110藉由驅動機構120將工件69設定於印刷平台64,開始進行印刷前處理。 於圖19中,於印刷開始時,控制部110控制汽缸81,使活塞桿82下降。 若活塞桿82下降,桿91便以支點軸95為中心旋轉,抗力點軸175會上升並且抗力點軸75會下降。 若抗力點軸75下降,加壓桿72便下降。 若加壓桿72下降,保持器61與刮漿板68下降,刮漿板68接觸於網版製版63,刮漿板68便可對網版製版63施加印刷壓力。 若抗力點軸175上升,加壓桿172便上升。 若加壓桿172上升,保持器161與刮漿刀65便上升。
●印刷步驟S20 控制部110於印刷準備步驟S10之結束後,實施印刷步驟S20。
●印刷結束步驟S30與塗佈準備步驟S110 控制部110於印刷步驟S20之結束後,開始進行印刷後處理。 於印刷結束之情形時,控制部110控制汽缸81,使活塞桿82上升。 若活塞桿82上升,桿91便以支點軸95為中心旋轉,抗力點軸75會上升並且,抗力點軸175會下降。 若抗力點軸75上升,加壓桿72便上升。 若加壓桿72上升,保持器61與刮漿板68便上升。 若抗力點軸175下降,加壓桿172便下降。 若加壓桿172下降,保持器161與刮漿刀65便下降。 ●塗佈步驟S120 控制部110於塗佈準備步驟S110之結束後,實施塗佈步驟S120。 然後,控制部110控制驅動機構120,執行印刷準備步驟S10與塗佈結束步驟S130,開始進行印刷。
實施形態10. 圖21係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22係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俯視圖。 圖23係圖21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DD線剖面圖。 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將槓桿機構90與槓桿機構190配置於左右方向。 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利用1個汽缸81,使2個桿91上下地動作。 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係利用1個汽缸81使固定有刮漿板68之加壓桿72與固定有刮漿刀65之加壓桿172上下移動者。 槓桿機構90與圖14之槓桿機構90同樣地,將抗力點部99配置於框架52之左右方向之中央,將施力點部97配置於框架52之右端部,並將支點部98配置於框架52之左端部。 槓桿機構190與圖1之槓桿機構90同樣地,將抗力點部199配置於框架52之左右方向之中央,將施力點部197配置於框架52之右端部,並將支點部198配置於抗力點部199與施力點部197之中央。 如圖23所示,軸保持部83具有2個凹部。 2個凹部利用1個施力點軸85將桿91之施力點部97與桿191之施力點部197可進行旋轉地加以保持。 由於槓桿機構90將支點部98配置於抗力點部99之左側,而槓桿機構190將支點部98配置於抗力點部99之右側,因此若利用共通之軸保持部83使施力點部97與施力點部197上下移動,抗力點部99與抗力點部199之上下方向的動作便會相反。
圖24係印刷時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25係印刷時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後視圖。 圖26係塗佈時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藉由汽缸81之活塞桿82之上下移動,軸保持部83會上下移動。 若軸保持部83下降,施力點部97與施力點部197便下降。 若施力點部97下降,如圖24所示般,固定有刮漿板68之加壓桿72便下降。 若施力點部197下降,如圖25所示般,固定有刮漿刀65之加壓桿172便上升。 若軸保持部83上升,施力點部97與施力點部197便上升。 若施力點部97上升,如圖26所示般,固定有刮漿板68之加壓桿72便上升。 若施力點部197上升,固定有刮漿刀65之加壓桿172便下降。
***實施形態之補充*** 關於槓桿機構90所說明之構造亦可採用於槓桿機構190。 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並不限定於刮漿板68或工件69。印刷工具或作業工具亦可為輥、轉筒、刀片、刷子、刮刀、毛筆、筆、毛刷、噴嘴、工具、其他的作業工具。 於實施形態中,雖已對網版印刷裝置100之情形進行說明,但槓桿機構90並不限定於用於網版印刷裝置100,亦可用於其他裝置。例如,槓桿機構90可用於塗裝裝置、機械加工裝置、表面加工裝置等。
控制部110之功能亦可由軟體與硬體之組合來實現。亦即,亦可由軟體來實現控制部110之一部分,並由硬體來實現控制部110之剩餘部分。
實施形態係較佳形態之例示,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之技術範圍者。實施形態既可局部地加以實施,亦可與其他形態組合而加以實施。又,亦可將前述之實施形態加以組合。
50:基座 51:滑動機構 52:框架 53:導引襯套 54,55,56:貫通孔 57:軌道 59:台座 60:印刷部 61:保持器 62:導桿 63:網版製版 64:印刷平台 65:刮漿刀 68:刮漿板 69:工件 72:加壓桿 73,83,93:軸保持部 74,84,94,174,194:軸承 75:抗力點軸 76:半圓部 77:直線部 78:半圓部 79:長圓 81:汽缸 82:活塞桿 85:施力點軸 90:槓桿機構 91:桿 95:支點軸 96:旋鈕 97,197:施力點部 98,198:支點部 99,199:抗力點部 100:網版印刷裝置 110:控制部 111:信號線 120:驅動機構 153:導引襯套 154,155,156:貫通孔 161:保持器 162:導桿 172:加壓桿 173,183,193:軸保持部 175:抗力點軸 181:汽缸 182:活塞桿 185:施力點軸 195:支點軸 190:槓桿機構 191:桿 196:旋鈕
圖1係實施形態1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2係實施形態1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3係實施形態1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4係實施形態1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俯視圖。 圖5係圖2所示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AA線剖面圖。 圖6係圖2所示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BB線剖面圖。 圖7係實施形態1之槓桿機構90之構造圖。 圖8係實施形態2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9係實施形態2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後視圖。 圖10係實施形態2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俯視圖。 圖11係圖8所示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CC線剖面圖。 圖12係實施形態3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13係實施形態3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14係實施形態4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15係實施形態5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16係實施形態6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17係實施形態7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18係實施形態8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19係實施形態9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20係圖19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CC線剖面圖。 圖21係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22係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俯視圖。 圖23係圖21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DD線剖面圖。 圖24係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圖25係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後視圖。 圖26係實施形態10之網版印刷裝置100之前視圖。
50:基座
51:滑動機構
52:框架
53:導引襯套
54,55,56:貫通孔
57:軌道
60:印刷部
61:保持器
62:導桿
63:網版製版
64:印刷平台
68:刮漿板
69:工件
72:加壓桿
73,83,93:軸保持部
75:抗力點軸
81:汽缸
82:活塞桿
85:施力點軸
90:槓桿機構
91:桿
95:支點軸
96:旋鈕
97:施力點部
98:支點部
99:抗力點部
100:網版印刷裝置
110:控制部
111:信號線
120:驅動機構

Claims (9)

  1. 一種網版印刷裝置,其具備有:板狀的框架;加壓桿,其安裝作業工具,被配置於上述框架的中央並沿著上下方向升降;汽缸,其具有被配置於上述框架之偏離中央的端部並沿著上下方向往返運動的活塞桿,且被固定於上述框架的端部;及槓桿機構,其將上述活塞桿之動作傳遞至上述加壓桿;而上述槓桿機構被配置於上述框架的上側,上述作業工具與上述汽缸被配置於上述框架的下側。
  2. 如請求項1之網版印刷裝置,其中,將在被配置於上述框架之中央之上述加壓桿所產生之向上之反作用的力Q1,以被配置於上述框架之端部的上述活塞桿作為向下之力Q2而加以承受,向下之力Q2將被固定於上述框架之端部的上述汽缸向下按壓。
  3. 如請求項1或2之網版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框架具有:供上述加壓桿貫通之貫通孔;及供上述活塞桿貫通之貫通孔。
  4. 如請求項1或2之網版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槓桿機構具有被安裝於上述加壓桿與上述活塞桿之桿。
  5. 如請求項4之網版印刷裝置,其中, 上述桿具有:施力點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活塞桿;抗力點部,其被安裝於上述加壓桿;及支點部,其被安裝於上述框架。
  6. 如請求項5之網版印刷裝置,其中,以上述框架之左右中央為基準,上述施力點部被配置於上述抗力點部之外側。
  7. 如請求項5之網版印刷裝置,其中,上述支點部具有圓形之軸承,上述施力點部與上述抗力點部具有可使軸進行滑動之軸承。
  8. 一種網版印刷方法,其將加壓桿以於板狀之框架的中央沿著上下方向升降之方式加以配置,並將作業工具安裝於上述加壓桿,將汽缸固定於上述框架之偏離中央的端部,並以上述框架之端部使上述汽缸之活塞桿沿著上下方向往返運動,將槓桿機構配置於上述框架的上側,而將上述作業工具與上述汽缸配置於上述框架的下側,且藉由上述槓桿機構,將上述汽缸之上述活塞桿之動作傳遞至上述加壓桿。
  9. 如請求項8之網版印刷方法,其中,上述槓桿機構使向上之力與向下之力反轉,且變更向上之力與向下之力的位置,將在位於上述框架之中央之上述加壓桿所產生之向上之反作用的力 Q1,以位於上述框架之端部之上述活塞桿作為向下之力Q2而加以承受,向下之力Q2將被固定於上述框架之端部的上述汽缸向下按壓。
TW109105082A 2019-12-27 2020-02-18 網版印刷裝置及網版印刷方法 TWI770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9/051368 2019-12-27
PCT/JP2019/051368 WO2021131011A1 (ja) 2019-12-27 2019-12-27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4173A TW202124173A (zh) 2021-07-01
TWI770468B true TWI770468B (zh) 2022-07-11

Family

ID=76573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5082A TWI770468B (zh) 2019-12-27 2020-02-18 網版印刷裝置及網版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193186B2 (zh)
CN (1) CN115052750A (zh)
TW (1) TWI770468B (zh)
WO (1) WO2021131011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71906U (zh) * 1971-12-14 1973-09-08
JPH1148446A (ja) * 1997-07-30 1999-02-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等に使用される加圧機構
CN2487549Y (zh) * 2001-06-04 2002-04-24 周明树 网版印刷机
US20030177926A1 (en) * 2002-03-21 2003-09-25 Wolfgang Bitterich Pressing device for a printing press or varnishing machine
TWM311584U (en) * 2006-11-22 2007-05-11 Atma Champ Entpr Corp Stencil structure for halftone printing
CN208290699U (zh) * 2018-05-17 2018-12-28 深圳市冠达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吸风面积的丝网印刷机
CN208529970U (zh) * 2018-06-01 2019-02-22 天津朗福服饰有限公司 平网印花中网版的清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95006A (en) * 1962-05-11 1965-06-10 Stilex Printing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workpieces andin particular in printing
JPS5149523B2 (zh) * 1971-12-28 1976-12-27
DE3220845C2 (de) * 1982-06-03 1985-02-2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6050 Offenbach Antrieb einer Rakeleinrichtung
JP2537901B2 (ja) * 1987-09-29 1996-09-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薄板位置決め装置
US5022320A (en) * 1989-05-15 1991-06-11 Precision Screen Machines, Inc. Adjustable parallel motion linkage system for screen printer
JPH0852856A (ja) * 1994-08-10 1996-02-27 Kengo Hirut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CN2714149Y (zh) * 2004-08-10 2005-08-03 张春 圆锥破碎机
DE102004053925A1 (de) * 2004-11-05 2006-05-11 Ludwig Ehrhardt Gmbh Spannvorrichtung zum Spannen von Gegenständen
JP2010284898A (ja) * 2009-06-12 2010-12-24 Panasonic Corp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01947476B (zh) * 2010-09-16 2012-08-08 长兴县长虹路桥矿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圆锥破碎机用偏心套机构
CN102179779A (zh) * 2010-12-28 2011-09-14 苏州新区科兴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夹紧机构
CN203282826U (zh) * 2013-04-24 2013-11-13 昆山赢天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丝印刮刀升降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71906U (zh) * 1971-12-14 1973-09-08
JPH1148446A (ja) * 1997-07-30 1999-02-23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等に使用される加圧機構
CN2487549Y (zh) * 2001-06-04 2002-04-24 周明树 网版印刷机
US20030177926A1 (en) * 2002-03-21 2003-09-25 Wolfgang Bitterich Pressing device for a printing press or varnishing machine
TWM311584U (en) * 2006-11-22 2007-05-11 Atma Champ Entpr Corp Stencil structure for halftone printing
CN208290699U (zh) * 2018-05-17 2018-12-28 深圳市冠达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吸风面积的丝网印刷机
CN208529970U (zh) * 2018-06-01 2019-02-22 天津朗福服饰有限公司 平网印花中网版的清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2750A (zh) 2022-09-13
JPWO2021131011A1 (zh) 2021-07-01
WO2021131011A1 (ja) 2021-07-01
WO2021131011A8 (ja) 2022-07-14
JP7193186B2 (ja) 2022-12-20
TW202124173A (zh) 202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67735U (zh) 印刷版、印刷装置及基材
TWI770468B (zh) 網版印刷裝置及網版印刷方法
JP6989938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3323318B2 (ja) タンポン印刷機械
CN104760407B (zh) 一种超低压力多角度印刷刮刀机构
JP2017170787A (ja) パッド印刷機
CN108246885B (zh) 用于冲压模具的制件支撑机构和冲压模具
WO2012070108A1 (ja) ローラヘミング装置
JP5247088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用スキージ
CN207496222U (zh) 一种印压式陶瓷印花机
JP4238339B2 (ja) 自動押印装置
KR100970191B1 (ko) 실크인쇄를 이용한 간접 패드인쇄 장치
CN111591017B (zh) 一种3d丝印机构及丝印机
CN207839706U (zh) 一种侧向变弧度辊弯设备
CN210257603U (zh) 一种网版印刷机
KR100835139B1 (ko) 스프링의 마킹장치
CN113103736A (zh) 一种柔性印刷机压力调节装置
JP2001347326A (ja) ヘミング加工装置
WO2020065741A1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219769366U (zh) 夹持机构及丝网印刷机
CN215321328U (zh) 一种平网印花机
CN220576819U (zh) 一种环保装饰纸凹版印刷用调节辊
CN111591018B (zh) 一种丝印机及凸面丝网印刷方法
KR20110089480A (ko) 안테나 판넬의 스피닝 장치
CN208245539U (zh) 一种用于五金端子冲床的定位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