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8012B - 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8012B
TWI768012B TW107109873A TW107109873A TWI768012B TW I768012 B TWI768012 B TW I768012B TW 107109873 A TW107109873 A TW 107109873A TW 107109873 A TW107109873 A TW 107109873A TW I768012 B TWI768012 B TW I76801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pressure
chuck stage
hole
vacuum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9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43456A (zh
Inventor
李茂列
姜孝範
李俊成
丁載樑
許榮珉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3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3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8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801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10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L22/12Measuring as part of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structural parameters, e.g. thickness, line width, refractive index, temperature, warp, bond strength, defects, optical inspection, electrical measurement of structural dimensions, metallurgic measurement of diffus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 G01R31/2891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related to sensing or controlling of force, position,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01L21/67288Monitoring of warpage, curvature, damage, defects or the lik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21/00Vacuum gau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005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7242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sorting or mark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1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using electrostatic chu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67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H01L21/68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 H01L21/6838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ling wafers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electric solid state devices or components ; Apparatu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supporting or gripping with gripping and holding devices using a vacuum; Bernoulli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粒子偵測裝置,包括:夾盤載物台,晶圓安放於其上;第一及第二吸附孔,塑形成穿過夾盤載物台的閉合同心曲線;第一吸附模組,在夾盤載物台下方連接至第一吸附孔且提供真空壓力;第二吸附模組,在夾盤載物台下方連接至第二吸附孔且提供真空壓力;壓力計,其量測第一及第二吸附孔的真空壓力;以及偵測模組,其自壓力計接收第一及第二吸附孔的真空壓力,且基於接收到的真空壓力而偵測晶圓是否固定及是否存在粒子。第一及第二吸附模組將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第一及第二吸附孔。

Description

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本揭露內容是有關於一種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用於測試晶圓的探針設備將晶圓負載於夾盤載物台上,且使探針卡與晶圓接觸以執行測試。當粒子定位於晶圓與夾盤載物台之間時,晶圓會在探針卡具有尖銳的邊緣時變得受損。
特定而言,當管線處理的粒子在負載晶圓期間附接至晶圓的下端且經引入時,或當設備內部產生的粒子附接至夾盤載物台的上表面時,此類粒子可能存在。亦即,由於引入於夾盤載物台與晶圓之間的粒子,晶圓會在探針卡與晶圓彼此接觸時破裂,或形成於晶圓上的半導體圖案的品質會降低。
因此,用於偵測夾盤載物台上的粒子的操作是必需的。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含:夾盤載物台,晶圓安放於其上;第一吸附孔,穿過夾盤載物台,其中第一吸附孔的平面橫截面是第一閉合曲線;第二吸附孔,其穿過夾盤載物台,其中第二吸附孔的平面橫截面是第二閉合曲線,且第一閉合曲線定位於第二閉合曲線內;第一吸附模組,在夾盤載物台下方連接至第一吸附孔且提供真空壓力;第二吸附模組,其在夾盤載物台下方連接至第二吸附孔且提供真空壓力;壓力計,其量測第一吸附孔及第二吸附孔的真空壓力;以及偵測模組,其自壓力計接收第一吸附孔及第二吸附孔的真空壓力,且基於接收到的真空壓力而偵測晶圓是否固定及是否存在粒子,其中第一吸附模組及第二吸附模組將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第一及第二吸附孔。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含:夾盤載物台,晶圓安放於其上,且夾盤載物台具有中心區域;多個吸附孔,穿過夾盤載物台,暴露於夾盤載物台的上表面且使晶圓吸附至夾盤載物台的上表面上,其中多個吸附孔離夾盤載物台的中心區域以不同距離定位;壓力計,量測多個吸附孔的吸附壓力;吸附模組,向吸附孔提供真空壓力,其中吸附模組以自更接近中心區域而定位的吸附孔至更遠離中心區域而定位的吸附孔的次序將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多個吸附孔;以及偵測模組,其自壓力計接收吸附壓力及基於接收到的經量測吸附壓力而偵測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含:夾盤載物台,晶圓安放於其上,且夾盤載物台具有彼此安置於不同位置中的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第一吸附孔,穿過夾盤載物台且定位於第一區域中;第二吸附孔,穿過夾盤載物台且定位於第二區域中;壓力計,量測第一吸附孔及第二吸附孔的吸附壓力;吸附模組,將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第一吸附孔及第二吸附孔;以及偵測模組,自壓力計接收吸附壓力及根據接收到的經量測吸附壓力而偵測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含:夾盤載物台,晶圓安放於其上;多個同心環形吸附孔,穿過夾盤載物台;吸附模組,將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吸附孔;壓力計,量測吸附孔處的壓力;以及偵測模組,在經量測壓力中的第一經量測壓力大於經量測壓力中的第二經量測壓力,且第一經量測壓力及第二經量測壓力小於臨界值時偵測晶圓與夾盤載物台之間的粒子。
將參看圖1至圖7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用於製造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方法。
圖1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透視圖,且圖2是經提供以解釋安放(例如,安置)於圖1的夾盤載物台上的晶圓的透視圖。圖3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1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俯視圖,且圖4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1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在線A-A'上截取的部分橫截面圖。圖5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4的所圈出區段B的放大橫截面圖,且圖6是經提供以解釋圖1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方塊圖。圖7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窗分段模式的曲線圖。
參看圖1至圖7,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含夾盤載物台100、吸附孔110、吸附模組120(例如,提供真空壓力的裝置)、壓力計140以及偵測模組130(例如,偵測電路)。
晶圓W可安放於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上。夾盤載物台100用以對晶圓W執行測試。在實施例中,夾盤載物台100具有平坦的上表面以使得晶圓W可穩定地安放。雖然圖1說明夾盤載物台100具有圓柱形外部表面,但本發明概念的實施例不限於此。
夾盤載物台100包含吸附孔110、吸附模組120、壓力計140以及偵測模組130。然而,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舉例而言,在本發明概念的替代性實施例中,上文所提及的元件中的一些並不直接定位於夾盤載物台100內部,而是定位於夾盤載物台100外部且連接至夾盤載物台100。
當晶圓W安放於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上時,夾盤載物台100可在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上旋轉。替代地,夾盤載物台100可在三個軸線(XYZ)上移動以調整晶圓的位置從而用於後續測試程序。
夾盤載物台100包含中心區域CR。中心區域CR可具有圓形形狀或橢圓形形狀。中心區域CR可以指夾盤載物台100的平面形狀上的中心。在夾盤載物台100不具有圓形或橢圓形形狀的替代性實施例中,仍界定中心區域CR。
吸附孔110穿過夾盤載物台100。吸附孔110可在吸附模組120提供真空壓力時輔助將晶圓W固定至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上。
可提供多個吸附孔110。舉例而言,吸附孔110可包含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然而,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上文給出的實例。亦即,雖然說明存在8個吸附孔110,但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可存在少於或多於8個吸附孔。
在實施例中,每一吸附孔110的平面形狀是閉合曲線。另外,每一吸附孔110的平面形狀可以是圓形或橢圓形。第一吸附孔110a可與夾盤載物台100的中心區域CR間隔開第一距離d1。第一吸附孔110a可環繞中心區域CR。
可接著形成第二吸附孔110b以環繞第一吸附孔110a。亦即,當以平面形狀查看時,形成第一吸附孔110a的圓形或橢圓形可形成於形成第二吸附孔110b的圓形或橢圓形內。第二吸附孔110b可與中心區域CR間隔開第二距離d2。在此實例中,第二距離d2可大於第一距離d1。
藉由以上方法,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可分別離中心區域CR以第一距離d1至第八距離d8定位。亦即,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的平面形狀可以是包含由各別先前吸附孔形成的圓形或橢圓形的圓形或橢圓形形狀。亦即,第八吸附孔110h的平面形狀可以是包含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七吸附孔110g的平面形狀的圓形或橢圓形。
參看圖2,晶圓W可安放於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上。在此實例中,晶圓W可上覆於所有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亦即,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可與晶圓W的下表面直接接觸。舉例而言,晶圓W可完全覆蓋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
根據晶圓W的大小,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中的僅一些可與晶圓W的下表面直接接觸。舉例而言,可基於晶圓W的大小而使吸附孔中的一些暴露。
儘管圖3將夾盤載物台100及吸附孔110的每一平面形狀說明為橢圓形形狀,但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且因此,平面形狀可亦是圓形形狀。
吸附模組120可連接至吸附孔110,以向吸附孔110提供真空壓力。吸附模組120可向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依序提供真空壓力。舉例而言,吸附模組120可首先向第一吸附孔110a提供真空壓力,且最後向第八吸附孔110h提供真空壓力。替代地,吸附模組120可首先向第八吸附孔110h提供真空壓力,且最後向第一吸附孔110a提供真空壓力。
在此實例中,吸附模組120可以是依序連接至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且依序提供真空壓力的單一個吸附模組120,如上文所描述。替代地,根據一些例示性實施例,吸附模組120可包含離散的第一吸附模組120a至第八吸附模組120h。
舉例而言,第一吸附模組120a可連接至第一吸附孔110a以向第一吸附孔110a提供真空壓力,第二吸附模組120b可向第二吸附孔110b提供真空壓力,等等。藉由以上方法,第一吸附模組120a至第八吸附模組120h可分別向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提供真空壓力。在此狀況下,可依序驅動第一吸附模組120a至第八吸附模組120h,因此向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自然地提供真空壓力。
參看圖5,吸附孔110具有某一寬度W1。儘管圖式僅說明第三吸附孔110c,但其他吸附孔110可具有相同形狀。為方便起見,以下描述僅提及第三吸附孔110c。
第三吸附孔110c具有第一寬度W1。在此實例中,第一寬度W1是在自中心區域CR延伸至第三吸附孔110c的方向上所量測的寬度。在實施例中,第三吸附孔110c在平面上形成閉合曲線,且形成閉合曲線的孔的寬度始終是第一寬度W1。舉例而言,孔的寬度可以是均勻的。此可允許晶圓W均勻地固定,以因此防止晶圓W的具體部分受過量力影響。
參看圖6,吸附模組120向夾盤載物台100的吸附孔110提供真空壓力。
壓力計140可量測夾盤載物台100的吸附孔110處的壓力。在此實例中,可完全地量測吸附孔110的壓力。亦即,而非單獨地量測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的壓力,可完全地量測壓力。為此,可提供連接至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的部分,以使得可自所述部分量測壓力。替代地,可單獨地在第一吸附孔至第八吸附孔中量測壓力,且在軟體層級上計算壓力以因此提供對總壓力的量測。舉例而言,壓力計140可包含用於每一吸附孔的收集相異壓力量測結果的壓力感測器,且壓力計140可使用相異的壓力量測結果來計算總壓力。
當真空壓力由吸附模組120依序提供至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時,壓力根據時間而變化。因此,壓力計140可量測根據時間而變化的壓力。
在實施例中,壓力計140將經量測壓力遞送至偵測模組130。
偵測模組130可自壓力計140接收吸附孔110的經量測壓力。在實施例中,偵測模組130基於所遞送壓力而判定晶圓W是否固定至夾盤載物台100上。舉例而言,若經量測壓力高於臨界值,則偵測模組130可推定晶圓W固定,且否則不固定。
在實施例中,偵測模組130使用自壓力計140遞送的經量測壓力來偵測一或多個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
偵測模組130可判定晶圓W的夾盤載物台100是否固定,且判定使用各種方法來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舉例而言,偵測模組130可使用窗分段方法或滯後方法。
參看圖7,將首先解釋窗分段方法。
參看圖7,偵測模組130使用已先前判定或定義的參考壓力。參考壓力可包含第一參考壓力P1及第二參考壓力P2。在實施例中,第一參考壓力P1小於第二參考壓力P2。
偵測模組130可包含接通模式及切斷模式。在實施例中,「接通模式」意謂晶圓W固定至夾盤載物台100上且不存在粒子。在實施例中,「切斷模式」意謂晶圓W未固定至夾盤載物台100上且存在粒子。
在實施例中,當藉由壓力計140量測的壓力介於第一參考壓力P1與第二參考壓力P2之間時,偵測模組130在接通模式下操作,且在切斷模式向在除以上值以外的範圍內操作。舉例而言,當經量測壓力小於第一參考壓力P1或大於第二參考壓力P2時,偵測模組130可在切斷模式下操作。
亦即,吸附孔110的總壓力可在吸附模組120開始向吸附孔110提供真空壓力時提高。接著,當總壓力變得等於或大於第一參考壓力P1時,偵測模組130可在接通模式下操作。
接下來,當總壓力繼續提高且變成第二參考壓力P2或更高時,偵測模組130可進入切斷模式。當真空壓力繼續提高且到達某一真空壓力時,判定晶圓W已固定至夾盤載物台100上,以便降低功率消耗且防止在過多壓力下施加晶圓W。
亦即,吸附模組120在切斷模式下停止施加壓力,以使得總壓力可降低。當總壓力再次降至第二參考壓力P2或更低時,偵測模組130可再次進入切斷模式。
在此實例中,切斷模式可指示偵測模組130已偵測到粒子。當真空壓力由吸附模組120依序提供至每一吸附孔110時,吸附孔110的總壓力可根據時間而持續變化。在某段時間流逝之後,吸附孔110的總壓力可穩定,且因此,藉由偵測模組130的接通模式及切斷模式,現可判定晶圓W是否固定至夾盤載物台100上及粒子是否存在。
第一參考壓力P1及第二參考壓力P2可以是可調整的先前設定的值。因此,可在若干次重複之後搜尋且設定最佳第一參考壓力P1及第二參考壓力P2。
可藉由考慮以下因素來分別選擇第一參考壓力P1及第二參考壓力P2。在實施例中,藉由考慮由於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發生的壓降的程度來設定第一參考壓力P1。在實施例中,藉由考慮可將晶圓W完全固定至夾盤載物台100上的壓力的程度,在與粒子不相關的壓力範圍內選擇第二參考壓力P2。結果,關於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的判定可取決於第二參考壓力P2。
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在窗分段模式下操作以防止某一壓力或更高下的功率消耗,且亦可藉由使用參考壓力來偵測晶圓是否固定及是否存在粒子。
將在下文參看圖6及圖8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圖8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滯後模式的曲線圖。
參看圖6及圖8,偵測模組130在滯後模式下操作。
在滯後模式下,參考壓力包含第三參考壓力P3及第四參考壓力P4。在實施例中,第三參考壓力P3大於第四參考壓力P4。
第三參考壓力P3是供偵測模組130進入接通模式的臨界值。相反,第四參考壓力P4是偵測模組130進入切斷模式的臨界值。具體而言,當藉由壓力計140量測的總壓力已上升為超出第三參考壓力P3時,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在接通模式下操作。隨後,即使當總壓力下降至第三參考壓力P3或更低時,只要總壓力仍大於第四參考壓力P4,偵測模組130亦可繼續在接通模式下操作(狀況①)。
替代地,當總壓力小於第四參考壓力P4時,偵測模組130自接通模式切換至切斷模式(狀況②)。在此實例中,即使當總壓力增大返回至第四參考壓力P4或更高時,亦維持切斷模式。然而,當總壓力變成第三參考壓力P3或更高時,偵測模組130自切斷模式切換至接通模式。
偵測模組130的滯後模式可以是最大化粒子偵測的準確性的模式。藉由實驗,窗分段模式與滯後模式之間的比較指示滯後模式展現出更高的準確性。亦即,可藉由將用於自切斷模式切換至接通模式的參考壓力設定成大於用於自接通模式至切斷模式的參考壓力來提高粒子偵測的準確性。
由於吸附模組120依序提供真空壓力,可適當地設定因此參考壓力(亦即,第三參考壓力P3及第四參考壓力P4)以使得可偵測到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
在此實例中,第三參考壓力P3及第四參考壓力P4可以是可調整的先前設定的值。因此,可在多次重複之後將最為最佳的值設定成第三參考壓力P3及第四參考壓力P4。
不同於窗分段模式,滯後模式可具有緩衝範圍。亦即,模式可在總壓力超出第三參考壓力P3時所述切斷模式切換至接通模式,且在此狀況下,緩衝範圍可在總壓力即刻再次下降低於第三參考壓力P3時防止自接通模式切換返回至切斷模式。考慮到壓力由多個變數中微小差異的判定,有可能藉由相對於由於雜訊等的壓力改變降低偵測模組130的粒子偵測靈敏度來提高準確度。
同樣地,一旦操作基於第四參考壓力P4而切換至切斷模式,則亦有可能藉由相對於由於雜訊的壓力改變降低靈敏度來提高偵測模組130的粒子偵測的準確度,此是因為維持切斷模式直至第三參考壓力P3為止,而不論是否超出了第四參考壓力P4。
將參看圖9至圖11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圖9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方塊圖,且圖10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9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部分橫截面圖。圖11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10的所圈出區段C的放大橫截面圖。
參看圖9,提供了多個壓力計140。具體而言,壓力計140可包含第一壓力計140a至第八壓力計140h。亦即,第一壓力計140a至第八壓力計140h可分別對應於第一吸附模組120a至第八吸附模組120h。亦即,第一壓力計140a至第八壓力計140h可量測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的壓力。
在此實例中,在圖式中說明8個壓力計140,但此等壓力計僅僅是經提供以例示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的每一壓力的量測的實例。因此,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此。亦即,只要壓力計140量測每一吸附孔110的壓力,則此類壓力計140的數目不受限制。
偵測模組130可藉由使用由壓力計140(亦即,由第一壓力計140a至第八壓力計140h)量測的吸附孔110的壓力來判定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
參看圖10及圖11中所說明的例示性實施例,偵測模組130除了判定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外,偵測模組130亦判定粒子的位置。因為吸附模組120向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依序提供真空壓力,所以亦可判定粒子的部位。
具體而言,如所說明,在本文中將例示出粒子O位於第二吸附孔110b與第三吸附孔110c之間。在此實例中,在本文中假定在自中心區域CR至外部周邊的方向上依序提供真空壓力。因為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吸附孔110,所以相比第三吸附孔110c,真空壓力更早地提供至第二吸附孔110b。
由於粒子O的存在,晶圓W升高得高於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且因此,真空壓力可在吸附孔110未由晶圓W完全上覆時減小。舉例而言,當粒子O存在且晶圓W置放於夾盤載物台100上時,晶圓W的在粒子O上方的部分可定位成高於晶圓W的其他部分。
另外,因為間隙在晶圓W上升高於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時,所以可維持另一減小的真空壓力。因此,提供至第二吸附孔110b的第一真空壓力Pa可小於提供至第三吸附孔110c的第二真空壓力Pb。當真空壓力首先提供至第一吸附孔110a時,晶圓W可在第二吸附孔110b處比在第三吸附孔110c處與夾盤載物台100相對更緊密地接觸,且可由於粒子O的存在而朝向第二吸附孔110b傾斜。
由於傾斜,第二吸附孔110b與第三吸附孔110c之間的間隙會彼此不對稱地形成,且形成於第三吸附孔110c處的第二真空壓力Pb會進一步減小。
當第一真空壓力Pa及第二真空壓力Pb分別與參考壓力比較時,可找到比不存在粒子時具有相對更低壓力的部位。在實施例中,當第一真空壓力Pa小於臨界值,第一真空壓力Pa大於第二真空壓力Pb且第二真空壓力Pb亦小於臨界值時,粒子位於第二吸附孔與第三吸附孔之間。舉例而言,晶圓W的部分與夾盤載物台完全齊平且平坦地上覆的吸附孔處的壓力可大於或等於臨界值。
因此,偵測模組130可判定粒子O位於第二吸附孔110b與第三吸附孔110c之間。一旦如上文所描述的偵測已發生,則可移除粒子O且可再次安放晶圓W,以使得可在後續製程中避免損壞且可執行較佳的製造製程。
將參看圖12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圖12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橫截面圖。儘管圖12僅例示且說明第三吸附孔110c,但其他吸附孔110可具有相同形狀。為解釋方便起見,以下描述僅參考第三吸附孔110c。
參看圖12,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中,第三吸附孔110c包含第一區域R1及第二區域R2。
第一區域R1可與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接觸。第一區域R1是具有第一寬度W1的區域。在此實例中,第一寬度W1指示在自夾盤載物台100的中心區域CR朝向外部周邊的方向上的寬度。
第二區域R2定位於第一區域R1下方。在實施例中,第二區域R2具有大於第一區域R1的第一寬度W1的第二寬度W2。因此,與第一寬度W1與第二寬度W2之間的差同樣多的步階差可形成於第一區域R1與第二區域R2的邊界上。
在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中,吸附孔處的壓力不應在初始程序處對於粒子偵測過於強烈。舉例而言,在粒子偵測期間施加至吸附孔的壓力設定成小於預定義第一臨界值。若壓力過高(例如,超出第一臨界值),則可能會不可能偵測到粒子。
在實施例中,當粒子偵測結束時,強烈的固定力施加於夾盤載物台100與晶圓W之間。因此,當粒子偵測結束時,需要更強的吸附力。舉例而言,藉由將高於預定義第二臨界值的壓力施加至吸附孔來達成強烈的固定力,其中第一臨界值小於第二臨界值。
相對於第三吸附孔110c,由於第二區域R2中的第二寬度W2相對大於第一區域R1中的第一寬度W1,所以真空壓力可使晶圓W逐漸與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緊密接觸。當隨後未偵測到粒子時,由於第一寬度,使晶圓W及夾盤載物台100彼此緊密接觸。由於第一寬度W1比第二寬度W2窄,因此第一區域R1中的第一寬度W1可提供更強的固定力以創建緊密的接觸。
由於第三吸附孔110c的形狀及寬度,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可具有增大的粒子偵測靈敏度,且向其後的晶圓W提供更高的固定力。第三吸附孔110c的形狀及寬度可變化。在實施例中,第一區域R1及第二區域R2各自具有矩形立方體形狀。
將參看圖13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圖13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橫截面圖。儘管圖13僅例示且說明第三吸附孔110c,但其他吸附孔110可具有相同形狀。為解釋方便起見,下文將僅描述第三吸附孔110c。
參看圖13,第三吸附孔110c包含第一區域R1、第二區域R2以及第三區域R3。
第一區域R1可與夾盤載物台100的上表面接觸。第一區域R1是具有第一寬度W1的區域。在實施例中,第一寬度W1指示在自夾盤載物台100的中心區域CR朝向外部周邊的方向上的寬度。
第二區域R2定位於第一區域R1下方。在實施例中,第二區域R2的第二寬度W2大於第一區域R1的第一寬度W1。因此,與第一寬度W1與第二寬度W2之間的差同樣多的步階差可形成於第一區域R1與第二區域R2的邊界上。
第三區域R3定位於第二區域R2下方。在實施例中,第三區域R3的第三寬度W3小於第二區域R2的第二寬度W2。因此,與第二寬度W2與第三寬度W3之間的差同樣多的步階差可形成於第二區域R2與第三區域R3的邊界上。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更包含在第二區域R2下方的相比第二區域R2具有相對較小寬度的第三區域R3。
因此,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可在初始程序處提供相對較弱的吸附力以用於粒子偵測,且接著提供較強的固定力,同時亦降低功率消耗。
亦即,由於第三區域R3的第三寬度W3小於第二寬度W2,因此總吸附量可保持較小。另外,不管小的吸附量,因為第二區域R2的寬度與第一區域R1的寬度之間的差,可同時實現粒子偵測的精確度及晶圓W的固定強度兩者的增強。亦即,相較於圖12中所說明的實施例,可進一步降低功率消耗。在實施例中,第一區域R1至第三區域R3中的每一者具有矩形立方體形狀。在實施例中,第一寬度W1與第三寬度W3相同。
將參看圖14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圖14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橫截面圖。儘管圖14僅例示且說明第三吸附孔110c,但其他吸附孔110可具有相同形狀。為解釋方便起見,下文將僅描述第三吸附孔110c。
參看圖14,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第三吸附孔110c的第二區域R2包含第一區段S1、第二區段S2以及第三區段S3。
第一區段S1具有第一區段寬度Wa,且第二區段S2具有第二區段寬度Wb。第三區段S3亦可具有單獨的第三區段寬度Wc。在實施例中,第二區段寬度Wb大於第一區段寬度Wa。在實施例中,第二區段寬度Wb大於第三區段寬度Wc。
亦即,第二寬度W2可包含第一區段寬度Wa、第二區段寬度Wb以及第三區段寬度Wc。因為第二寬度W2大於第一寬度W1及第三寬度W3,所以第一區段寬度Wa、第二區段寬度Wb以及第三區段寬度Wc皆大於第一寬度W1及第三寬度W3。
第一區段S1定位於第一區域R1與第二區段S2之間。在實施例中,第一區段S1的寬度由於深度而不恆定。亦即,第一區段S1的第一區段寬度Wa隨著深度變大而變大。因此,第一區域R1與第一區段S1的邊界上的第一區段寬度Wa小於第一區段S1與第二區段S2的邊界上的第一區段寬度Wa。
第三區段S3定位於第三區域R3與第二區段S2之間。在實施例中,第三區段S3的寬度由於深度而不恆定。亦即,第三區段S3的第三區段寬度Wc隨著深度變大而變小。因此,第三區域R3與第二區段S2的邊界上的第三區段寬度Wc小於第三區段S3與第二區段S2的邊界上的第三區段寬度Wc。
在實施例中,第二區域R2具有罐的形狀。在實施例中,第二區域R2塑形為類似於移除了頂部部分及底部部分的球體。
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可吸附來自吸附孔110內的空氣以產生真空壓力,且此真空壓力可根據空氣流動而變化。
吸附孔110可具有三個區域,所述區域彼此具有不同寬度以便在初始程序處提供相對較弱的吸附力以用於粒子偵測,同時在稍後階段中提供相對較強的吸附力。然而,當步階差由於上文所描述的寬度的此類差而形成時,堵塞可在空氣流動中出現,因此對於形成相同的真空壓力消耗更低功率。
因此,為了最小化功率消耗同時精細地調整真空壓力,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具有呈圓形形狀的第二區域R2且因此具有改良的操作效能。
將參看圖15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圖15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俯視圖。
參看圖15,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夾盤載物台100包含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四群組區域G4。
第一群組區域G1是包含來自中心區域CR的第一吸附孔110a及第二吸附孔110b的區域,且第二群組區域G2是包含第三吸附孔110c及第四吸附孔110d的區域。另外,第三群組區域G3是包含第五吸附孔110e及第六吸附孔110f的區域,且第四群組區域G4是包含第七吸附孔110g及第八吸附孔110h的區域。
亦即,第二群組區域G2環繞第一群組區域G1,第三群組區域G3環繞第二群組區域G2,且第四群組區域G4環繞第三群組區域G3。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四群組區域G4可在平面橫截面上形成閉合曲線。同樣地,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可在平面橫截面上形成閉合曲線。
吸附模組120可按群組區域提供真空壓力。亦即,吸附模組120可首先向第一群組區域G1的第一吸附孔110a及第二吸附孔110b提供真空壓力,且接著穿過第二群組區域G2及第三群組區域G3,且接著最後向第四群組區域G4的第七吸附孔110g及第八吸附孔110h提供真空壓力。
在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替代性實施例中,吸附模組120首先向第四群組區域G4提供真空壓力,且以第三群組區域G3、第二群組區域G2以及第一群組區域G1的次序提供真空壓力。亦即,根據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可依序提供有真空壓力,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描述。
在實施例中,屬於各別群組區域的多個吸附孔110同時提供有真空壓力。結果,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可快速執行粒子偵測程序,且因此,可最小化整個製造製程中所消耗的時間。另外,當每階段固定的區域變得更大時,可更穩定地執行根據晶圓W的負載的固定。
儘管圖式說明每一群組區域包含相同數目個(2個)吸附孔110,但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根據需要,每群組區域安置的吸附孔110可彼此不同。舉例而言,所述群組區域中的第一者可僅包含單個吸附孔,而所述群組區域中的第二者包含三個吸附孔。
將參看圖6及圖16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圖16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俯視圖。
參看圖6及圖16,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含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四群組區域G4。
第一群組區域G1包含第一吸附孔110a及第二吸附孔110b,且第二群組區域G2包含第三吸附孔110c及第四吸附孔110d。第三群組區域G3包含第五吸附孔110e及第六吸附孔110f,且第四群組區域G4包含第七吸附孔110g及第八吸附孔110h。
在實施例中,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平行地佈置。亦即,因為夾盤載物台100具有橢圓形形狀,所以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八吸附孔110h可彼此以不同的長度形成。如所說明,第四吸附孔110d及第五吸附孔110e可具有最長長度,且第一吸附孔110a及第八吸附孔110h具有最短長度。然而,吸附孔的形狀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四群組區域G4可平行於平面上的側表面而安置。
在實施例中,吸附模組120向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四群組區域G4依序提供真空壓力。舉例而言,吸附模組120可以第一群組區域G1、第二群組區域G2、第三群組區域G3以及第四群組區域G4的次序提供真空壓力。因此,當藉由在自圖16的左側至右側的方向上向群組區域施加壓力來收緊晶圓W與夾盤載物台100之間的接觸時,偵測模組130可偵測到粒子。
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中,吸附模組120以反向此序(亦即,以第四群組區域G4、第三群組區域G3、第二群組區域G2以及第一群組區域G1的次序)提供真空壓力。因此,當藉由在自圖16的右側至左側的方向上施加壓力來收緊晶圓W與夾盤載物台100之間的接觸時,偵測模組130可偵測到粒子。
在實施例中,屬於各別群組區域的多個吸附孔110同時提供有真空壓力。結果,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可快速執行粒子偵測程序,且因此,可最小化整個製造製程中所消耗的時間。另外,當每階段固定的區域變得更大時,可更穩定地執行根據晶圓W的負載的固定。
儘管圖式說明每一群組區域包含相同數目個(2個)吸附孔110,但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根據需要,每群組區域安置的吸附孔110可彼此不同。
將參看圖6及圖17描述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圖17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俯視圖。
參看圖6及圖17,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含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八群組區域G8。
第一群組區域G1包含第一吸附孔110a及第二吸附孔110b,且第二群組區域G2包含第三吸附孔110c及第四吸附孔110d。第三群組區域G3可包含第五吸附孔110e及第六吸附孔110f,且第四群組區域G4可包含第七吸附孔110g及第八吸附孔110h。
第五群組區域G5包含第九吸附孔110i及第十吸附孔110j,且第六群組區域G6包含第十一吸附孔110k及第十二吸附孔110l。第七群組區域G7包含第十三吸附孔110m及第十四吸附孔110n,且第八群組區域G8包含第十五吸附孔110o及第十六吸附孔110p。
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八群組區域G8可具有由穿過以夾盤載物台100的外部周邊界定的橢圓形的中心的多條線形成的扇形的形狀。雖然在圖17中說明8個群組區域,但在本發明概念中,群組區域的數目不限於此。
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十六吸附孔110p可被劃分且分別安置於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八群組區域G8內。儘管圖式說明兩個吸附孔110均勻地安置於一個群組區域中,但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中,不同數目個吸附孔110可安置於每一群組區域中。舉例而言,每一群組區域可包含三個吸附孔,或所述群組區域中的一些可包含一個吸附孔而其他包含三個吸附孔。
在實施例中,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十六吸附孔110p具有棒的形狀。第一吸附孔110a至第十六吸附孔110p可具有自中心區域CR延伸至外部周邊的棒的形狀。然而,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不限於上文給出的實例。亦即,根據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含具有不同形狀的吸附孔110。
吸附模組120可向第一群組區域G1至第八群組區域G8依序提供真空壓力。舉例而言,吸附模組120可以順時針次序提供真空壓力。因此,當藉由在順時針方向上施加壓力來使晶圓W與夾盤載物台100緊密接觸時,偵測模組130可偵測到粒子。
在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中,吸附模組120在反向方向上(亦即,以逆時針方向的次序)提供真空壓力。因此,當藉由在逆時針方向上施加壓力來使晶圓W與夾盤載物台100緊密接觸時,偵測模組130可偵測到粒子。
在例示性實施例中,屬於各別群組區域的多個吸附孔110同時提供有真空壓力。結果,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可快速執行粒子偵測程序,且因此,可最小化整個製造製程中所消耗的時間。另外,當每階段固定的區域變得更大時,可更穩定地執行根據晶圓W的負載的固定。
雖然已參考其例示性實施例特定示出且描述本發明概念,但所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在不背離本發明概念的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在其中進行形式及細節的各種改變。
100‧‧‧夾盤載物台110‧‧‧吸附孔110a‧‧‧第一吸附孔110b‧‧‧第二吸附孔110c‧‧‧第三吸附孔110d‧‧‧第四吸附孔110e‧‧‧第五吸附孔110f‧‧‧第六吸附孔110g‧‧‧第七吸附孔110h‧‧‧第八吸附孔110i‧‧‧第九吸附孔110j‧‧‧第十吸附孔110k‧‧‧第十一吸附孔110l‧‧‧第十二吸附孔110m‧‧‧第十三吸附孔110n‧‧‧第十四吸附孔110o‧‧‧第十五吸附孔110p‧‧‧第十六吸附孔120‧‧‧吸附模組120a‧‧‧第一吸附模組120b‧‧‧第二吸附模組120c‧‧‧第三吸附模組120d‧‧‧第四吸附模組120e‧‧‧第五吸附模組120f‧‧‧第六吸附模組120g‧‧‧第七吸附模組120h‧‧‧第八吸附模組130‧‧‧偵測模組140‧‧‧壓力計140a‧‧‧第一壓力計140b‧‧‧第二壓力計140c‧‧‧第三壓力計140h‧‧‧第八壓力計CR‧‧‧中心區域d1‧‧‧第一距離d2‧‧‧第二距離d3‧‧‧第三距離d4‧‧‧第四距離d5‧‧‧第五距離d6‧‧‧第六距離d7‧‧‧第七距離d8‧‧‧第八距離G1‧‧‧第一群組區域G2‧‧‧第二群組區域G3‧‧‧第三群組區域G4‧‧‧第四群組區域G5‧‧‧第五群組區域G6‧‧‧第六群組區域G7‧‧‧第七群組區域G8‧‧‧第八群組區域O‧‧‧粒子Pa‧‧‧第一真空壓力Pb‧‧‧第二真空壓力R1‧‧‧第一區域R2‧‧‧第二區域R3‧‧‧第三區域S1‧‧‧第一區段S2‧‧‧第二區段S3‧‧‧第三區段W‧‧‧晶圓W1‧‧‧第一寬度W2‧‧‧第二寬度W3‧‧‧第三寬度Wa‧‧‧第一區段寬度Wb‧‧‧第二區段寬度Wc‧‧‧第三區段寬度
本發明將藉由參看隨附圖式詳細描述其例示性實施例而對所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變得更顯而易見。 圖1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透視圖。 圖2是經提供以解釋安放於圖1的夾盤載物台上的晶圓的透視圖。 圖3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1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俯視圖。 圖4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1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線A-A'上截取的部分橫截面圖。 圖5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4的所圈出區段B的放大橫截面圖。 圖6是經提供以解釋圖1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方塊圖。 圖7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窗分段模式的曲線圖。 圖8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滯後模式的曲線圖。 圖9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方塊圖。 圖10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9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部分橫截面圖。 圖11是經提供以詳細解釋圖10的所圈出區段C的放大橫截面圖。 圖12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13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14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橫截面圖。 圖15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俯視圖。 圖16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俯視圖。 圖17是經提供以解釋根據本發明概念的例示性實施例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的俯視圖。
100‧‧‧夾盤載物台
120‧‧‧吸附模組
120a‧‧‧第一吸附模組
120b‧‧‧第二吸附模組
120c‧‧‧第三吸附模組
120h‧‧‧第八吸附模組
130‧‧‧偵測模組
140‧‧‧壓力計

Claims (17)

  1. 一種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括:夾盤載物台,晶圓安放於其上;第一吸附孔,穿過所述夾盤載物台,其中所述第一吸附孔的平面橫截面是第一閉合曲線;第二吸附孔,穿過所述夾盤載物台,其中所述第二吸附孔的平面橫截面是第二閉合曲線,且所述第一閉合曲線定位於所述第二閉合曲線內;第一吸附模組,在所述夾盤載物台下方連接至所述第一吸附孔且提供真空壓力;第二吸附模組,在所述夾盤載物台下方連接至所述第二吸附孔且提供真空壓力;壓力計,量測所述第一吸附孔及所述第二吸附孔的真空壓力;以及偵測模組,自所述壓力計接收所述第一吸附孔及所述第二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且基於所述接收到的真空壓力而偵測所述晶圓是否固定及是否存在粒子,其中所述第一吸附模組及所述第二吸附模組將所述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所述第一吸附孔及所述第二吸附孔,其中所述偵測模組藉由比較先前經判定的參考壓力與所述第一吸附孔及所述第二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來偵測所述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其中所述偵測模組在窗分段模式及滯後模式中的一者下操作,且其中所述窗分段模式及所述滯後模式中的每一者提供不同方 法,所述方法用於基於所述接收到的真空壓力而判定所述晶圓是否固定及是否存在所述粒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在所述窗分段模式下,所述參考壓力包括第一參考壓力及第二參考壓力,且當所述真空壓力介於所述第一參考壓力與所述第二參考壓力之間時,所述偵測模組判定所述晶圓固定至所述夾盤載物台上且所述粒子不存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在所述滯後模式下,所述參考壓力包括第一參考壓力及第二參考壓力,所述第一參考壓力大於所述第二參考壓力,所述偵測模組在所述真空壓力變得大於所述第一參考壓力時自切斷模式切換至接通模式,所述偵測模組在所述真空壓力變得小於所述第二參考壓力時自所述接通模式切換至所述切斷模式,所述偵測模組在所述接通模式下判定所述晶圓固定至所述夾盤載物台上且所述粒子不存在,且所述偵測模組在所述切斷模式下判定所述晶圓不固定至所述夾盤載物台上且所述粒子存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參考壓力及所述第二參考壓力是可調整的。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所述壓力計包括: 第一壓力計,量測所述第一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以及第二壓力計,量測所述第二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所述偵測模組基於所述接收到的真空壓力而偵測所述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及所述粒子的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所述參考壓力包括第一參考壓力及第二參考壓力,且其中所述偵測模組藉由進行以下操作來偵測所述粒子的所述存在或不存在及所述粒子的所述位置:比較所述第一參考壓力與所述第一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以及比較所述第二參考壓力與所述第二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當所述第一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大於所述第一參考壓力,且所述第二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小於所述第二參考壓力時,所述偵測模組判定所述粒子定位於所述第一吸附孔與所述第二吸附孔之間。
  9. 一種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包括:夾盤載物台,晶圓安放於其上,且所述夾盤載物台包括中心區域;多個吸附孔,穿過所述夾盤載物台,暴露於所述夾盤載物台的上表面且使所述晶圓吸附至所述夾盤載物台的所述上表面上,其中所述多個吸附孔離所述夾盤載物台的所述中心區域以不同距離定位; 壓力計,量測所述多個吸附孔的吸附壓力以產生多個經量測吸附壓力;吸附模組,向所述吸附孔提供真空壓力,其中所述吸附模組以自更接近所述中心區域而定位的所述吸附孔至更遠離所述中心區域而定位的所述吸附孔的次序將所述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所述多個吸附孔;以及偵測模組,自所述壓力計接收所述經量測吸附壓力及基於接收到的所述經量測吸附壓力而偵測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其中每一所述吸附孔的垂直橫截面包括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與所述夾盤載物台的所述上表面接觸且具有第一寬度,且所述第二區域在所述第一區域下方與所述第一區域接觸且具有大於所述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每一所述吸附孔的平面橫截面是環繞所述中心區域的閉合曲線。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每一所述吸附孔的平面橫截面是環繞所述中心區域的圓形或橢圓形。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每一所述吸附孔的所述垂直橫截面更包括第三區域,且所述第三區域在所述第二區域下方與所述第二區域接觸且具有小於所述第二寬度的第三寬度。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所述第二區域包括以至所述第一區域的接近度的次序定位的第一區段至第三區段,所述第二寬度包括分別是所述第一區段至所述第三區段的寬度的所述第一區段寬度至所述第三區段寬度,且所述第二區段寬度大於所述第一區段寬度及所述第三區段寬度。
  14. 一種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包括:夾盤載物台,晶圓安放於其上,且所述夾盤載物台包括彼此安置於不同位置的第一群組區域及第二群組區域;第一吸附孔,穿過所述夾盤載物台且定位於所述第一群組區域中;第二吸附孔,穿過所述夾盤載物台且定位於所述第二群組區域中;壓力計,量測所述第一吸附孔及所述第二吸附孔的吸附壓力以產生多個經量測吸附壓力;吸附模組,將真空壓力依序提供至所述第一吸附孔及所述第二吸附孔;以及偵測模組,自所述壓力計接收所述經量測吸附壓力及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經量測吸附壓力而偵測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其中所述偵測模組藉由比較先前經判定的參考壓力與所述第一吸附孔及所述第二吸附孔的所述真空壓力來偵測所述粒子的存在或不存在,其中所述偵測模組在窗分段模式及滯後模式中的一者下操 作,且其中所述窗分段模式及所述滯後模式中的每一者提供不同方法,所述方法用於基於所述接收到的真空壓力而判定所述晶圓是否固定及是否存在所述粒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在平面橫截面上,所述第二群組區域環繞所述第一群組區域的外部部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所述第一群組區域及所述第二群組區域平行於所述第二群組區域的側表面而安置。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其中所述夾盤載物台的平面形狀是圓形或橢圓形形狀,所述第一群組區域及所述第二群組區域具有以在兩個點處與所述圓形或所述橢圓形相交的不同的兩條線界定的扇形的形狀,且所述吸附模組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次序將所述真空壓力提供至所述第一吸附孔及所述第二吸附孔。
TW107109873A 2017-05-02 2018-03-22 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TWI7680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56107A KR102397545B1 (ko) 2017-05-02 2017-05-02 척 스테이지 이물질 감지 장치
??10-2017-0056107 2017-05-02
KR10-2017-0056107 2017-05-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3456A TW201843456A (zh) 2018-12-16
TWI768012B true TWI768012B (zh) 2022-06-21

Family

ID=64015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9873A TWI768012B (zh) 2017-05-02 2018-03-22 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5703B2 (zh)
KR (1) KR102397545B1 (zh)
CN (1) CN108807207B (zh)
TW (1) TWI7680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1083B (zh) * 2020-01-13 2022-07-2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晶圆承载装置
JP7481135B2 (ja) 2020-03-17 2024-05-10 株式会社ディスコ チャックテーブルの検査方法
CN112071797B (zh) * 2020-09-04 2023-12-19 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晶圆载置的真空吸盘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6382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Byoung-Hoon Ki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backside particles during wafer processing
TW201622028A (zh) * 2014-08-07 2016-06-16 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接合裝置、接合系統、接合方法及電腦記憶媒體
TW201703183A (zh) * 2015-04-04 2017-01-16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保持方法、基板保持裝置、處理方法及處理裝置
CN106340485A (zh) * 2015-07-10 2017-01-18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晶圆键合夹紧装置及对准机和键合机、翘曲基片吸附方法
US20170050289A1 (en) * 2015-08-18 2017-02-23 Ebara Corporation Substrate adsorption method,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substrate polishing apparatus, elastic film, substrate adsorp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and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for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46673A (ja) * 1984-01-05 1985-08-02 Canon Inc チヤツク
JP3395797B2 (ja) * 1993-08-31 2003-04-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露光装置
JPH10221058A (ja) * 1997-02-12 1998-08-2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ガラス基板の異物検査装置
US5796486A (en) * 1997-03-31 1998-08-18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wafer on a wafer holder
JP2001118912A (ja) * 1999-08-12 2001-04-27 Ibiden Co Ltd 半導体製造・検査装置用セラミック基板、セラミックヒータ、静電チャック、ウエハプローバ
US6660528B1 (en) * 2000-04-12 2003-12-0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thod for monitoring contaminating particles in a chamber
KR100494146B1 (ko) * 2002-07-16 2005-06-13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파티클검사장치의 다용도 홀더 및 그를 이용한 검사방법
WO2005069366A1 (en) 2004-01-16 2005-07-2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ubstrate adsorption device and substrate bonding device
KR20050112392A (ko) * 2004-05-25 2005-11-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제조용 노광장치
KR100629377B1 (ko) * 2005-02-01 2006-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웨이퍼 하면의 파티클을 감지하는 웨이퍼 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KR20070000658A (ko) 2005-06-28 2007-01-03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웨이퍼 척
KR100776497B1 (ko) 2006-12-04 2007-11-16 동부일렉트로닉스 주식회사 기판지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포커스방지방법
JP4753888B2 (ja) 2007-01-15 2011-08-24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保持機構及び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KR20080080775A (ko) 2007-03-02 2008-09-05 세메스 주식회사 진공척
US8336188B2 (en) * 2008-07-17 2012-12-25 Formfactor, Inc. Thin wafer chuck
KR101041871B1 (ko) 2009-08-14 2011-06-16 세메스 주식회사 기판 연마 장치 및 그의 기판 슬립 감지 방법
JP2013084677A (ja) * 2011-10-06 2013-05-09 Toshiba Corp 異物検査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製造装置
US8616539B2 (en) 2011-12-16 2013-12-3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Track spin wafer chuck
US9022392B2 (en) 2012-08-31 2015-05-05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huck and semiconductor process using the same
US10663434B2 (en) * 2017-03-31 2020-05-26 Sonix, Inc. Wafer chuck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66382A1 (en) * 2005-01-27 2006-07-27 Byoung-Hoon Ki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backside particles during wafer processing
TW201622028A (zh) * 2014-08-07 2016-06-16 東京威力科創股份有限公司 接合裝置、接合系統、接合方法及電腦記憶媒體
TW201703183A (zh) * 2015-04-04 2017-01-16 Tokyo Electron Ltd 基板保持方法、基板保持裝置、處理方法及處理裝置
CN106340485A (zh) * 2015-07-10 2017-01-18 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晶圆键合夹紧装置及对准机和键合机、翘曲基片吸附方法
US20170050289A1 (en) * 2015-08-18 2017-02-23 Ebara Corporation Substrate adsorption method,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substrate polishing apparatus, elastic film, substrate adsorption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and pressure control method for substrate hold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397545B1 (ko) 2022-05-12
US20180323094A1 (en) 2018-11-08
US10825703B2 (en) 2020-11-03
CN108807207B (zh) 2023-10-03
KR20180122097A (ko) 2018-11-12
TW201843456A (zh) 2018-12-16
CN108807207A (zh) 2018-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8012B (zh) 夾盤載物台粒子偵測裝置
US8145342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djusting operation of a wafer grinder using feedback from warp data
US7927185B2 (en) Method for assessing workpiece nanotopology using a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TWI520202B (zh) 在一同步雙面晶圓研磨器中之流體靜力墊壓力調變
KR20060116847A (ko) 커플링된 에디 센서에 의해 필름 두께를 측정하기 위한방법 및 장치
US7294041B1 (en) Moving head for semiconductor wafer polishing apparatus
CN1667799A (zh) 同时双面研磨晶片形工件的装置
KR102462261B1 (ko) 기판 프로세싱 시스템들에서의 기판 지지부들에 대한 기판 포지션 교정
US7853429B2 (en) Curvature-based edge bump quantification
WO2012028007A1 (zh) 晶片边缘膜厚测量方法
WO2015134258A1 (en) Wafer-handling end effectors
KR20130032647A (ko) 웨이퍼 테스트 장치
US7601049B2 (en)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workpiece nanotopology
KR101327146B1 (ko) 화학 기계적 연마장치의 소모재 손상 감지 방법
US7403001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morphology of a conductive film on a substrate
US11133193B2 (en) Plasma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an edge ring of a plasma processing device
JP4782587B2 (ja) チャックテーブルの検査方法
US6198294B1 (en) In-situ backgrind wafer thickness monitor
EP1981685B1 (en) Double side wafer grinder and methods for assessing workpiece nanotopology
WO2008096211A4 (en) Measurement of critical dimensions of semiconductor wafers
KR20170089783A (ko) 전기적 연속성을 사용하여 엔드 이펙터 평탄도 검증
KR101040921B1 (ko) 테스트 핸들러의 보트 시스템
JP2013149809A (ja) 異物検知方法および吸着ステージ
KR20200098110A (ko) 반도체 장치 진동 측정장치
US6817924B1 (en)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apparatus, profile control system and conditioning method ther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