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6819B - 裝載箱 - Google Patents

裝載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6819B
TWI766819B TW110141699A TW110141699A TWI766819B TW I766819 B TWI766819 B TW I766819B TW 110141699 A TW110141699 A TW 110141699A TW 110141699 A TW110141699 A TW 110141699A TW I766819 B TWI766819 B TW I76681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positioning member
side wall
blocking piece
loading box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1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9681A (zh
Inventor
何志爵
陳士琦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1158936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5165B/zh
Priority to US17/703,343 priority patent/US11718462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6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681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96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9681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Packaging Of Annular Or Rod-Shaped Articles, Wearing Apparel, Cassett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一種裝載箱,其包含:箱體、第一溝槽組及第一定位件。箱體包括基座、及沿著基座之複數個側邊自基座突出設置之側牆。第一溝槽組具有複數個第一溝槽,且沿著該些側邊中之第一側邊設置於基座上。第一定位件對應於第一溝槽組設置,且包括:第一擋片,可拆卸式地插入於第一溝槽組之該些第一溝槽之其中一個、第一支撐臂及第二支撐臂,分別連接於第一擋片而自第一擋片突伸朝向側牆。第一定位件之第一支撐臂及第二支撐臂於遠離第一擋片之端點係可分離地連接箱體。

Description

裝載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裝載箱。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具有擋片和支撐臂之定位件的裝載箱。
在收納、保存或運送物件時,為了減少或避免損壞,往往需將物件安置於裝載箱中。然而,實務上難以針對各種物件開發特定專門的裝載箱,且以既有尺寸的裝載箱可能難以廣泛地適用於各種尺寸的物件。另外,若為了裝載特定物件而開模製作新的裝載箱係十分耗時,且成本也會相應地提高。進一步,若黏貼軟墊或裁切裝載箱之結構等來調整改造裝載箱之容置空間,則可能非預期地增加操作的複雜性和耗時性,且難以再重複使用經調整改造過的裝載箱。因此,為了增進裝載箱的泛用性及重複利用性,需開發可以相對應待裝載物件之尺寸而調整對應容置空間的裝載箱。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裝載箱,其包含:箱體,包括基座、及沿著基座之複數個側邊自基座突出設置之側牆;第一溝槽組,第一溝槽組具有複數個第一溝槽,且沿著該些側邊中之第一側邊設置於基座上;以及第一定位件,對應於第一溝槽組設置。其中,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擋片,可拆卸式地插入於第一溝槽組之該些第一溝槽之其中一個、及第一支撐臂及第二支撐臂,分別連接於第一擋片而自第一擋片突伸朝向側牆。第一定位件之第一支撐臂及第二支撐臂於遠離第一擋片之端點係可分離地連接箱體。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裝載箱,其包含:箱體,包括基座、及沿著基座之複數個側邊自基座突出設置之側牆,其中,該些側邊包含相交之第一側邊及第二側邊,且側牆包含位於第一側邊之第一側牆部以及位於第二側邊之第二側牆部,以及第一定位件。其中,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擋片,沿著第一側邊設置;第一支撐臂及第二支撐臂,分別連接於第一擋片而自第一擋片突伸朝向側牆。第一定位件之第一支撐臂及第二支撐臂於遠離第一擋片之端點係分別對應第一側牆部及第二側牆部而可分離地連接箱體。第一定位件之第二支撐臂係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且第二支撐臂的弧度的曲率中心位於該第二支撐臂相反於該側牆之一側。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依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所提供之裝載箱,在無需進行裁切或黏貼來改造裝載箱下,可基於至少一定位件來調整既定裝載箱之容置空間,使得相同裝載箱可適用於裝載的物件的泛用性提高。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所提供之裝載箱之箱體及定位件皆可重複循環使用,從而減少收納、保存或運送物件時所需耗費的資源及成本,並可相對地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而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及環境友善產業。
下文中將描述各種實施例,且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說明搭配圖式下,應可輕易理解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然而,雖然在文中會具體說明一些特定實施例,這些實施例僅作為例示性,且於各方面而言皆非視為限制性或窮盡性意義。因此,對於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對於本發明之各種變化及修改應為顯而易見且可輕易達成的。
參照圖1A及圖1B,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裝載箱10,其包含箱體B、第一溝槽組310及第一定位件410。具體而言,箱體B包括用於承載待裝載物件1000之基座100、及沿著基座100之複數個側邊自基座100突出設置之側牆200。舉例而言,基座100可具有第一側邊S1、第二側邊S2、第三側邊S3、及第四側邊S4,且側牆200可具有分別沿著第一側邊S1、第二側邊S2、第三側邊S3、及第四側邊S4延伸設置之第一側牆部210、第二側牆部220、第三側牆部230、及第四側牆部240。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根據其他實施例,箱體B亦可能具有四邊形以外的形狀且具有四個側邊以外的數量的側邊。另外,在圖1A及圖1B示出實質上第一側牆部210、第二側牆部220、第三側牆部230、及第四側牆部240係相互連接且一體成型。然而,根據其他實施例,第一側牆部210、第二側牆部220、第三側牆部230、及第四側牆部240亦可能相互分隔。或者是,第一側牆部210、第二側牆部220、第三側牆部230、及第四側牆部240亦可能分別進一步具有複數個分隔的區段。承上,本發明各實施例之側牆200之態樣不限於在本文中所詳述或繪示之態樣。
根據本實施例,裝載箱10中可設置有第一溝槽組310。具體而言,第一溝槽組310可具有複數個第一溝槽例如三個第一溝槽G11、G12、G13,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例如,亦可以設置一個、二個、四個或甚至更多的第一溝槽。承上,複數個第一溝槽G11、G12、G13可沿著第一側邊S1設置於基座100上。例如,可在基座100上凹入深度10 mm來形成第一溝槽G11、G12、G13,但此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之溝槽之形態及深度不限於此。
承上,裝載箱10可進一步具有第一定位件410對應於第一溝槽組310設置。所述第一定位件410可包括:第一擋片T1、及分別連接於第一擋片T1自第一擋片T1突伸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如圖1A所示,第一擋片T1可拆卸式地插入於第一溝槽組310之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其中一個。在第一擋片T1插置於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其中一個後,如圖1B所示,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可分別連接於第一擋片T1,且可自第一擋片T1突伸朝向側牆200。例如,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可分別連接於第一擋片T1朝向側牆200之一側,且可背向箱體B之基座100之中心O突伸朝向第一側牆部210。然而,上述僅為示例,且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連接第一擋片T1的態樣及突伸朝向側牆200的態樣不限於此。
具體而言,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12、a22可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例如,如圖1B所示,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可具有分別連接第一擋片T1之端點a11及連接箱體B之端點a12,且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具有分別連接第一擋片T1之端點a21及連接箱體B之端點a22。例如,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長度可分別等於或大於第一擋片T1與最近之側牆200之間的距離,且因此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12、a22可抵接側牆200或以其他方式連接於側牆200。然而,根據其他實施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12、a22亦可對應側牆200而與側牆200相隔地連接至基座100。例如,可單獨依據基座100上之插孔等形式來進行連接,而以不直接抵接側牆200的形式來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或者是,在不相互衝突下可使用這些形式或手段的組合,以增進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之穩固性。承上,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12、a22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之形式及方式不限於此所具體陳述的態樣。
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上述第一擋片T1可以塑膠、金屬等剛性足夠維持直立插入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其中一個而不變形之材料所形成。在此情況下,根據又一實施例,連同圖1B參照圖2,裝載箱10亦可進一步包含緩衝片T10貼附於第一擋片T1朝向基座100之中心O之一側上。其中,緩衝片T10可由相較第一擋片T1更軟之材料所製成。具體而言,所述「緩衝片T10可由相較第一擋片T1更軟之材料所製成」,可為製成緩衝片T10之材料之楊氏模數低於製成第一擋片T1之材料之楊氏模數的意思,且因此緩衝片T10相對於第一擋片T1可具有較小的剛性。藉此,緩衝片T10可作為第一擋片T1與待裝載物件1000之間的緩衝,從而避免剛性較大的第一擋片T1直接抵接待裝載物件1000。
接著,連同圖1B參照圖3A至圖3C以及圖4A至圖4C,根據本實施例之裝載箱10,可依據預計之待裝載物件1000之尺寸來調整容置空間。具體而言,如圖1B所示,可依據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插置之第一溝槽G11、G12、G13為何,來決定可設置待裝載物件1000之容置空間之尺寸。承上,圖3A及圖4A搭配示出第一擋片T1插置入相對朝向基座100之中心O的第一溝槽G11之態樣,圖3B及圖4B搭配示出第一擋片T1插置入第一溝槽G12之態樣,且圖3C及圖4C搭配示出第一擋片T1插置入相對遠離基座100之中心O的第一溝槽G13之態樣。
其中,在此實施例中,分別對應於圖3A及圖4A之態樣、圖3B及圖4B之態樣、以及圖3C及圖4C之態樣的第一定位件410可為不同的元件,而且實施時可基於要放的裝載物件1000之尺寸來挑選對應的第一定位件410。或者是,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第二支撐臂A2、或兩者相對於第一擋片T1為可旋轉的。舉例而言,第一支撐臂A1、第二支撐臂A2連接第一擋片T1之一端可具有柱狀轉軸,且可相對應地插入第一擋片T1之圓孔軸承中從而實現可旋轉性,但本發明之實施態樣不限於此。藉此,相同之第一定位件410可依據第一擋片T1插置之第一溝槽G11、G12、G13為何來調整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相對於第一擋片T1之角度,從而可調整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角度和位置而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如第一側牆部210,達到定位及界定不同容置空間的目標。
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支撐臂A1及/或第二支撐臂A2相對第一擋片T1之角度可於90度至180度之間調整。例如,可為90度、120度、130度、135度、165度等。然而,上述皆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不限於此。
承上,如圖4A至圖4C所示,當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插置於越接近對應側邊(如第一側邊S1)之側牆200(如第一側牆部210)時,可設置之待裝載物件1000就可以越大。藉此,可使用同樣尺寸的裝載箱10來裝載不同尺寸之物件1000,從而提高了裝載箱10之泛用性。另外,這樣插置第一溝槽組310及調整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作動未涉及裁切及黏貼,從而可簡化裝載程序,並可減少或避免對於裝載箱10之破壞。另外,也減少或避免了黏貼或裁切之不精確性及對應改造結構變形脫落的可能性。因此,在使用過後,仍可針對其他相同尺寸或不同尺寸之物件再度使用,從而改善了裝載箱10之重複利用性。
進一步,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設計使得裝載箱10可為適用於產線或自動化的尺寸。具體而言,由於上述之簡化之組裝或裝載程序,使得本實施例之裝載箱10亦可能在符合作業機台尺寸之限制下應用於產線或自動化流程。因此,可避免為了複雜的裁切及黏貼而需要使用具有較多改造空間之較大箱體,從而無法適用符合作業機台尺寸,且可能無法適用於自動化而進一步造成作業時間耗時之缺陷。
另外,根據本實施例,因為第一擋片T1插置於第一溝槽組310中使得第一擋片T1底緣與基座100之間的間隙未與待裝載物件1000重疊,因此亦可進一步減少或避免片狀堆疊之待裝載物件1000自間隙中滑出而插片或破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進一步減少用料,如圖5A及圖5B所示,第一擋片T1亦可具有至少部分鏤空,例如形成為中空之框架F、或具有預期形狀、大小及數量之鏤空區H。然而,圖5A及圖5B所示僅為示例,且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第一擋片T1之態樣不限於此。
進一步,請參照圖6,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至少之一亦可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藉此,在第一定位件410協助定位下,當裝載箱10受到衝擊時,對於裝載物件1000之應力可進一步藉由弧形支撐臂之彈性所抵銷或緩衝,及/或傳導至箱體B,從而可進一步減少或避免裝載物件1000受到損壞。
接下來,根據一些實施例,將連同圖1B參照圖7A及圖7B進一步說明使該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與箱體B進行可分離式連接之方式。
承上,根據本實施例,具體而言,上述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12、a22可分別於沿著側牆200設置之第一連接部E1及第二連接部E2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舉例而言,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於遠離該第一擋片T1之端點a12、a22可分離地連接例如抵接第一側牆部210。另外,第一連接部E1可具有沿著第一側牆部210設置之複數個第一接點C11、C12、C13,且第二連接部E2可具有沿著第一側牆部210設置之複數個第二接點C21、C22、C23。承上,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12可選擇性地連接該些第一接點C11、C12、C13之其中一個並抵接第一側牆部210,且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22可選擇性地連接該些第二接點C21、C22、C23之其中一個並抵接第一側牆部210。藉此,可進一步加強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12、a22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如第一側牆部210之穩固性及精確性。然而,根據其他實施例,亦可能在不抵接第一側牆部210之情況下直接藉由連接該些第一接點C11、C12、C13之其中一個或該些第二接點C21、C22、C23之其中一個來可分離地連接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12、a22與箱體B。或者是,亦可能在不連接該些第一接點C11、C12、C13之其中一個或該些第二接點C21、C22、C23之其中一個的情況下藉由與第一側牆部210抵接來可分離地連接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12、a22與箱體B。
根據本實施例,該些第一接點C11、C12、C13之數量與該第一溝槽組310之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數量一致。亦即,第一定位件410所插置之第一溝槽G11、G12、G13分別對應於第一接點C11、C12、C13。例如,當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插置於第一溝槽G11時,第一支撐臂A1之端點a12可選擇性地連接第一接點C11。另外,針對第二支撐臂A2以及該些第二接點C21、C22、C23亦相對應地進行類似的設置,使得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22可選擇性地連接第二接點C21、C22、C23,且其細節將不再贅述。
根據一些實施例,如圖7B所示,該些第一接點C11、C12、C13及該些第二接點C21、C22、C23可分別為複數個第一插孔h11、h12、h13及複數個第二插孔h21、h22、h23。承上,該些第一插孔h11、h12、h13及該些第二插孔h21、h22、h23係分別形成於基座100上(如圖7B所繪示)。然而,此僅為示例,且該些第一插孔h11、h12、h13及該些第二插孔h21、h22、h23亦可能分別形成於側牆200上(圖7B未繪示)。例如,側牆200可具有局部較為低緩的凹陷區域(圖7B未繪示),且該些第一插孔h11、h12、h13及該些第二插孔h21、h22、h23係形成於較低緩之凹陷區域且可供第一支撐臂A1之端點a12及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22連接插入,從而使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可更穩固地連接側牆200。承上,插孔形成於側牆200上的實施態樣、以及側牆200可具有局部較為低緩的凹陷區域的實施態樣,將於後文中參照圖10A至圖12等圖式再進一步詳述,且在此將不再贅述。
承上所述,在第一接點C11、C12、C13及第二接點C21、C22、C23分別為複數個第一插孔h11、h12、h13及複數個第二插孔h21、h22、h23之情況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12可具有第一突腳W1,且第一突腳W1可插置於該些第一插孔h11、h12、h13中。類似地,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22可具有第二突腳W2,且第二突腳W2可插置於該些第二插孔h21、h22、h23中。因此,可基於第一突腳W1插置於第一插孔h11、h12或h13,且第二突腳W2插置於第二插孔h21、h22或h23來進一步增進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如側牆200的穩固度。
接下來,請參照圖8,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之裝載箱10’,上述對應第一側邊S1設置的第一溝槽組310及第一定位件410可類似地設置於所有側邊如第一側邊S1、第二側邊S2、第三側邊S3及第四側邊S4上。例如,裝載箱10’可具有沿著第一側邊S1設置之第一溝槽組310及第一定位件410、沿著第二側邊S2設置之第二溝槽組320及第二定位件420、沿著第三側邊S3設置之第三溝槽組330及第三定位件430、及沿著第四側邊S4設置之第四溝槽組340及第四定位件440。承上,其對應的結構或原則應可在參照上文之說明下理解且實施,且在此將不再贅述其細節。
承上,根據如圖8所示之實施例,在各側邊皆設置有定位件及溝槽組之情況下,可依據預計要設置之待裝載物件1000之尺寸及形狀來調整各側邊之定位件。因此,根據本實施例之裝載箱10’可進一步具有更多樣變化的調整彈性,從而提高了裝載箱10’之泛用性及重複利用性。
另外,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沿著同一側邊亦可設置有複數個定位件,或者是有些側邊未設置有定位件。承上,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在參照上述說明下,對此進行各種變化、調整和組合,且此些態樣之裝載箱應皆落於本發明之範疇而不再另外於此詳述。
下文中,將參照圖9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裝載箱20。具體而言,類似於上述裝載箱10,裝載箱20可具有包括基座100及沿著基座100之複數個側邊自基座100突出設置之側牆200之箱體B、沿著該些側邊S1、S2、S3、S4中之第一側邊S1設置於基座100上之第一溝槽組310、以及對應於第一溝槽組310設置之第一定位件410。其中,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可分別連接於第一擋片T1而自第一擋片T1突伸朝向側牆200。例如,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可分別連接於第一擋片T1朝向側牆200之一側而自第一擋片T1突伸朝向側牆200。承上,根據本實施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可具有分別連接第一擋片T1之端點a11及連接箱體B如側牆200之端點a12,且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具有分別連接第一擋片T1之端點a21及連接箱體B如側牆200之端點a22。承上,裝載箱20與上述裝載箱10或10’之間的差異在於,裝載箱20中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12、a22係分別可對應不同側邊之側牆200而非同一側邊之側牆200而分離地連接箱體B。
舉例而言,裝載箱20之該些第一側邊S1、第二側邊S2、第三側邊S3、及第四側邊S4包含彼此相交之第一側邊S1以及第二側邊S2,且側牆200包含位於第一側邊S1之第一側牆部210以及位於第二側邊S2之第二側牆部220。承上,在第一溝槽組310以及第一定位件410相對對應沿著第一側邊S1設置之情況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12、a22係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第一側牆部210及第二側牆部220。
例如,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可沿著第一側邊S1設置於第一溝槽組310之任一第一溝槽G11、G12、G13中,且相對地靠近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相交之端角K12。其中,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自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相對靠近端腳K12或相對靠近第二側邊S2之一端伸出,從而可分離地連接第二側牆部220。在此,為了從沿著第一側邊S1設置之第一擋片T1延伸至沿著第二側邊S2設置之第二側牆部220,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例如,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形成為弧度的曲率中心位於該第二支撐臂A2相反於側牆200之一側之態樣。藉此,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延伸至可分離地連接第二側牆部220。
承上,根據一些實施例,可進一步包含連接部E對應於第一定位件410。詳細而言,連接部E可具有沿著第二側牆部220設置之複數個接點C1、C2、C3。其中,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22可選擇性地連接該些接點C1、C2、C3之其中一個,以對應第二側牆部220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類似於上述之第一連接部E1及第二連接部E2,在此對應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之該些接點C1、C2、C3之數量與對應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溝槽組310之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數量可一致。
進一步參照圖10A至圖10C,基於上述架構,若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插置越靠近第一側牆部210之第一溝槽組310之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其中一個,則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係連接越遠離第一側牆部210之該些接點C1、C2、C3之其中一個。例如,如圖10A所示,當第一擋片T1插置於最遠離第一側牆部210之第一溝槽G11中,則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連接最靠近第一側牆部210之接點C1;當第一擋片T1插置於第一溝槽G12中,則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連接接點C2;且當第一擋片T1插置於最靠近第一側牆部210之第一溝槽G13中,則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連接最遠離第一側牆部210之接點C3。承上,可基於第一擋片T1插置之溝槽來相對應調整其伸出之第二支撐臂A2連接的位置,從而調整第一定位件410之定位位置及所界定之待裝載物件之容置空間。
進一步,類似於上述第一接點C11、C12、C13或第二接點C21、C22、C23,該些接點C1、C2、C3可例如為複數個插孔h1、h2、h3,且該些插孔h1、h2、h3可例如分別背向基座100開口而沿著側牆200而形成於側牆200上。具體言之,該些插孔h1、h2、h3可例如形成於側牆200之一部分的頂面,且其開口朝上而可供突腳插入。例如,側牆200可具有局部較為低緩的凹陷區域U,且該些插孔h1、h2、h3可形成於較低緩之凹陷區域U上,而可供第二支撐臂A2之端點a22連接插入。承上,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於遠離第一擋片T1之端點a22可具有可插置於該些插孔h1、h2、h3中之突腳,從而可使第二支撐臂A2更穩固地連接側牆200。承上,此些內容係相同或類似於上文所述第一突腳W1及第二突腳W2,或可由上述各實施例之說明所理解或類推,且在此將不再贅述其細節。
根據一些實施例,當側牆200對應連接部如連接部E設置有凹陷區域U時,可提供支撐臂如第二支撐臂A2旋轉移動的空間,從而減少或避免支撐臂如第二支撐臂A2可能與側牆200發生干涉的問題。
接下來,請參照圖11,為了增進可適用之待裝載物件之尺寸或形態範圍,根據本發明之再一實施例之裝載箱20’可具有類似於上述裝載箱20之第一定位件410之複數個定位件。例如,如圖11所示,裝載箱20’可具有八個定位件,且各兩個定位件之組合係相對地對應每個端角K12、K14、K34、K23而設置。承上,下文中將針對其中一個端角K12之第一定位件410及第二定位件420來進行說明,且針對其他每個端角K14、K34、K23之定位件搭配之設置和作動可對應相同或類似地實施而不另外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靠近第一側邊S1與第二側邊S2相交之端角K12,可具有第一溝槽組310及第一定位件410沿著第一側邊S1設置,且可具有第二溝槽組320及第二定位件420沿著第二側邊S2設置。具體而言,第二溝槽組320可具有複數個第二溝槽G21、G22、G23,且沿著第二側邊S2設置於基座100上。另外,第二定位件420可對應於第二溝槽組320設置,且包括第二擋片T2以及第三支撐臂A3及第四支撐臂A4。其中,第一定位件410之配置相同或類似於上述參照圖9所述,且在此將不再贅述。另外,類似於上述之第一定位件410,第二定位件420之第二擋片T2可拆卸式地插入於該第二溝槽組320之該些第二溝槽G21、G22、G23之其中一個。然後,第三支撐臂A3及第四支撐臂A4可分別連接於第二擋片T2而自第二擋片T2突伸朝向側牆200。
如圖11所示,舉例而言,第二定位件420之第三支撐臂A3可具有分別連接第二擋片T2之端點a31及連接側牆200之端點a32,且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可具有分別連接第二擋片T2之端點a41及連接側牆200之端點a42。類似於上文第一定位件410,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亦可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且第四支撐臂A4的弧度的曲率中心位於第四支撐臂A4相反於側牆200之一側。藉此,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可延伸至對應第一側牆部210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因此,第二定位件420之第三支撐臂A3及第四支撐臂A4於遠離第二擋片T2之端點a32、a42可分別對應第二側牆部220及第一側牆部210可分離地連接箱體B。例如,第二定位件420之第三支撐臂A3及第四支撐臂A4於遠離第二擋片T2之端點a32、a42可分別可分離地連接第二側牆部220及第一側牆部210。承上,基於此架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與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相互交叉,以進一步加強支撐性且可更有效地分散應力。
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當弧形支撐臂相對於擋片之旋轉幅度有限或無法旋轉,又或是空間配置允許下,亦可能使得定位件之擋片插置之溝槽與接點之相對搭配之方式與上述參照圖10A至圖10C所述者不同(例如相反)。舉例而言,如圖11所示,可使得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插置越遠離第一側牆部210之第一溝槽組310之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其中一個,則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係連接越遠離第一側牆部210之其中一個接點。然而,此僅為示例,且根據其他實施例,圖11所示之複數個定位件的態樣亦可能如同圖10A至圖10C所示,為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插置越靠近第一側牆部210之第一溝槽組310之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其中一個,則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係連接越遠離第一側牆部210之其中一個接點。承上,根據本發明之插置溝槽與接點之搭配方式可有各種變化。
接下來,將參照放大圖11之一端角K12之部分之圖12來說明根據本實施例之界定容置空間及應力緩衝傳導之例示性配置和作動。
承上,如圖12所示之端角K12之放大立體示意,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與第二定位件420之第二擋片T2分別插置第一溝槽組310及第二溝槽組320中,並從而界定可設置待裝載物件1000之容置空間。承上,當應力衝擊產生於裝載物件1000時,其中有部分應力可沿著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例如傳導方向F1)導出,且可由於具有弧度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之彈性而被吸收或被傳導至第二側牆部220,從而減少或避免應力衝擊裝載物件1000。另外,類似地,其中有部分應力可沿著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例如傳導方向F2)導出,且可由於具有弧度之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之彈性而吸收或被傳導至第一側牆部210,從而減少或避免應力衝擊裝載物件1000。
如上所述,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與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可相互交叉。其中,根據本發明一些實施例,如圖13所示,為了增進定位準確性或定位穩固性,並提升受到應力衝擊時的承受能力,上文中各態樣的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與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可進一步於相互交叉之節點P相互卡合或具有可供兩者相對滑動之結構。例如,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可具有如軸心一般的突出,且對應的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可具有圓孔軸承之結構供第二支撐臂A2伸出之軸心插入等。
進一步參照圖14A及圖14B,基於此結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以及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相對於節點P可為可旋轉的。因此,可在相互卡合而增進定位準確性或定位穩固性,並提升受到應力衝擊時的承受能力下,仍可對應地旋轉開合,以調整由第一定位件410及第二定位件420所界定之待裝載物件之容置空間。例如,可如圖14A般相對節點P旋轉分開第一擋片T1及第二擋片T2,而使待裝載物件之容置空間變大,或可如圖14B般相對節點P旋轉夾合第一擋片T1及第二擋片T2,而使待裝載物件之容置空間縮小。承上,可對應地調整弧形支撐臂之旋轉幅度及對應接點來開合第一擋片T1與第二擋片T2所界定之容置空間。
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圖14A及圖14B皆示出在第一支撐臂A1及第三支撐臂A3分別大致垂直於第一擋片T1及第二擋片T2時,第一支撐臂A1或第三支撐臂A3之末端皆具有平行於第一擋片T1或第二擋片T2且朝向第一擋片T1或第二擋片T2內側突出之尾端,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承上述,根據其他實施例,如圖14C所示,在第一支撐臂A1及第三支撐臂A3分別大致垂直於第一擋片T1及第二擋片T2時,第一支撐臂A1或第三支撐臂A3之末端亦可具有平行於第一擋片T1或第二擋片T2且背向第一擋片T1或第二擋片T2內側突出之尾端。另外,在第一支撐臂A1或第三支撐臂A3可牢靠地抵接或連接時,其他實施例中的第一支撐臂A1或第三支撐臂A3之末端亦可不具有相對應的尾端結構。
根據一些實施例,可在相互卡合第一定位件410及第二定位件420後再將第一定位件410及第二定位件420一起安裝至箱體上。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亦可能先安裝第一定位件410及第二定位件420之其中一個至箱體上,再將另一個安裝在其上以使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以及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相對於節點P卡合。承上,根據本發明各實施例之裝載箱,實施組裝之順序及程序可自由地依據實際狀況來調整,且不限於本文中所詳述之態樣。
接下來,將進一步說明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之配置,且第二定位件420之第三支撐臂A3亦相同或類似地配置,而不再另外詳述。
如上圖式示意,根據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可實質上皆自第一擋片T1對應於靠近端角K12之一端伸出。然而,根據其他實施例,如圖15所示,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亦可實質上自第一擋片T1分別對應於相反於端角K12之一端及靠近端角K12之一端伸出。亦即,本發明不限制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相對第一擋片T1突伸之支點處,而下文中將皆以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自第一擋片T1對應於靠近端角K12之一端伸出之態樣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如圖11所示,對應於沿著第一側邊S1設置之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可對應地可分離地連接第一側牆部210。承上,由於隨著設置溝槽的差異,第一擋片T1相隔第一側牆部210之間距也隨之改變。有鑑於此,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可為可調整長度的任何結構。例如,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可為可伸縮的支臂,或者是如圖16所示,第一支撐臂A1可具有自第一擋片T1突伸而可獨立地相對第一擋片T1旋轉之長度不同之複數個支架M1、 M2、M3。承上,該些支架M1、M2、M3之數量可與第一溝槽組310之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數量一致。亦即,第一定位件410所插置之第一溝槽G11、G12、G13分別對應於支架M1、 M2、M3。
詳言之,連同圖11參照圖16,第一支撐臂A1之該些支架M1、M2、M3之不同支架M1、M2、M3的長度可分別對應於該些第一溝槽G11、G12、G13之其中一個與第一側牆部210之間的間距,且第一支撐臂A1基於自第一擋片T1轉出該些支架M1、M2、M3之其中一個來可分離地連接該第一側牆部210。例如,當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插置於第一溝槽G11時,可選擇性地翻出第一支撐臂A1長度最長的支架M1來抵接第一側牆部210,或者是當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擋片T1插置於第三溝槽G13時,可選擇性地翻出第一支撐臂A1長度最短的支架M3來抵接第一側牆部210。
接著,參照圖17,為實現上述長度不同之複數個支架M1、 M2、M3,根據一實施例,該些支架M1、 M2、M3可為長度不同而並排設置於該第一擋片T1上的支柱型結構。另外,參照圖18,根據又一實施例,該些支架M1、 M2、M3可為長度不同且可相互收納設置於第一擋片T1上的翻頁結構。舉例而言,該些支架M1、M2、M3之一或多個可分別形成為中空之一框架形狀f,使得該些支架M1、M2、M3中較短的支架M3在收納於該第一擋片T1上時能夠置入該些支架M1、M2、M3中較長的支架M1之該框架形狀f之中空區域h中。然而,在此示出之態樣皆僅為示例,且可用於實現可調整長度的第一支撐臂A1之結構不限於此。另外,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擋片T1連接複數個支架M1、M2、M3之一側之表面可進一步具有凹槽,以在未翻出該些支架M1、M2、M3時容納該些支架M1、M2、M3,但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不限於此。
下文中,將參照圖19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之裝載箱30。
承上,裝載箱30可具有類似於圖11所示之裝載箱20’之複數個定位件之配置,且每一定位件之兩個支撐臂可相對地連接不同側邊之側牆部。然而,根據本實施例,與上述圖11所示之裝載箱20’之差異在於,裝載箱30可不具有溝槽組之結構,且因此定位件所設置之位置不會隨著插置之溝槽而改變。因此,根據本實施例,定位件如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相對第一擋片T1可不具有旋轉性。例如,定位件如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以及第一擋片T1可實際上為一體成型。進一步,根據其他實施例,相對應於同一端角設置且具有弧形支撐臂相互交叉之相鄰定位件亦可能為一體成形,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承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可類似於第一定位件410來配置其餘定位件。另外,類似先前參照圖11所述之第一定位件410與第二定位件420,根據本實施例亦可具有分別對應第一側邊S1配置之第一定位件410與對應第二側邊S2配置之第二定位件420相對於端角K12設置之搭配。承上,對應於端角K12,第一定位件410之第二支撐臂A2與第二定位件420之第四支撐臂A4可相互交叉,且對應於其他端角K14、K23、K34亦可類似地配置。
承上,再參照圖20,根據本實施例,為了減少用料或減輕裝載箱30之重量,亦可如之前實施例所述可使第一擋片T1係具有至少部分鏤空。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且上述各實施例所述之態樣或結構,在不相互衝突下亦可自由地搭配。舉例而言,可選擇性地增減定位件之數量,可具有/不具有接點協助定位支撐臂,可使得弧形支撐臂亦抵接側牆側而非抵接側牆上來連接箱體,或可能選擇性採用不同態樣的第一支撐臂A1及第二支撐臂A2等。承上,根據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不限於本文所詳述的組合態樣。
綜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裝載箱,可增進裝載箱可適用於裝載之物件的尺寸或形態範圍,進而提升了共用性。另外,由於減少或避免了針對新的物件開模製作裝載箱,故可減少作業成本及作業時間。進一步,因為無須黏貼或裁切裝載箱之結構,因此作業可相對地簡化,且可適用於作業機台或自動化流程。除此之外,可拆卸式的定位件以及與其對應的裝載箱箱體亦可相對應地重複使用,從而減少所需耗費的資源及成本以及廢棄物的產生。因此,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裝載箱可有利於促進循環經濟及環境友善產業。
上文中所述僅為本發明之一些較佳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原則下,本發明可進行各種變化及修改。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明瞭的是,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且在符合本發明之意旨下,各種可能置換、組合、修飾及轉用等變化皆不超出本發明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疇。
10、10’、20、20’、30:裝載箱 100:基座 200:側牆 210:第一側牆部 220:第二側牆部 230:第三側牆部 240:第四側牆部 310:第一溝槽組 320:第二溝槽組 330:第三溝槽組 340:第四溝槽組 410:第一定位件 420:第二定位件 430:第三定位件 440:第四定位件 1000:物件 B:箱體 G11、G12、G13:第一溝槽 G21、G22、G23:第二溝槽 T1:第一擋片 T2:第二擋片 T10:緩衝片 A1:第一支撐臂 A2:第二支撐臂 A3:第三支撐臂 A4:第四支撐臂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S3:第三側邊 S4:第四側邊 a11、a12、a21、a22、a31、a32、a41、a42:端點 E1:第一連接部 E2:第二連接部 E:連接部 C11、C12、C13:第一接點 C21、C22、C23:第二接點 C1、C2、C3:接點 h11、h12、h13:第一插孔 h21、h22、h23:第二插孔 h1、h2、h3:插孔 W1:第一突腳 W2:第二突腳 F:框架 f:框架形狀 H:鏤空區 h:中空區域 O:中心 K12、K14、K34、K23:端角 F1、F2:方向 M1、M2、M3:支架 P:節點 U:凹陷區域
圖1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可組裝定位件之裝載箱之立體示意圖。
圖1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組裝有定位件之裝載箱之俯視示意圖。
圖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進一步設置緩衝片於定位件上之示意圖。
圖3A至圖3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定位件相對於裝載物件之尺寸調整設置位置之俯視示意圖。
圖4A至圖4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定位件相對於裝載物件之尺寸調整設置位置之剖面示意圖。
圖5A及圖5B係為定位件之擋片具有至少部分鏤空之示意圖。
圖6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定位件包含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之示意圖。
圖7A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定位件相對應於連接部之放大示意圖。
圖7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連接部之接點為插孔之例示性態樣的示意圖
圖8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載箱之四個側邊皆設置組裝有定位件的示意圖。
圖9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組裝有定位件之裝載箱之俯視示意圖。
圖10A至圖10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各實施例之定位件相對於裝載物件之尺寸調整設置位置之俯視示意圖。
圖11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載箱設置組裝有複數個定位件的示意圖。
圖12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裝載箱藉由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傳導及分散應力之示意圖。
圖13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對應一端角設置之兩側邊的定位件之弧形支撐臂相互卡合之示意圖。
圖14A及圖14B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相互卡合之不同定位件基於節點進行容置空間尺寸調整之示意圖。
圖14C係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支撐臂之末端之不同態樣之示意圖。
圖15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第一支撐臂及第二支撐臂於擋片之相反側伸出之示意圖。
圖16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第一支撐臂具有可獨立地旋轉之長度不同之複數個支架之示意圖。
圖17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複數個支架並排形成之示意圖。
圖18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複數個支架形成為翻頁式結構之示意圖。
圖19係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組裝有定位件之裝載箱之俯視示意圖。
圖20係為形成為框架形狀之定位件之擋片之示意圖。
10:裝載箱
100:基座
200:側牆
210:第一側牆部
220:第二側牆部
230:第三側牆部
240:第四側牆部
310:第一溝槽組
410:第一定位件
1000:物件
B:箱體
G11、G12、G13:第一溝槽
T1:第一擋片
A1:第一支撐臂
A2:第二支撐臂
S1:第一側邊
S2:第二側邊
S3:第三側邊
S4:第四側邊
a11、a12、a21、a22:端點
O:中心

Claims (21)

  1. 一種裝載箱,其包含: 一箱體,包括一基座、及沿著該基座之複數個側邊自該基座突出設置之一側牆; 一第一溝槽組,該第一溝槽組具有複數個第一溝槽,且沿著該些側邊中之一第一側邊設置於該基座上;以及 一第一定位件,對應於該第一溝槽組設置,且包括: 一第一擋片,可拆卸式地插入於該第一溝槽組之該些第一溝槽之其中一個、及 一第一支撐臂及一第二支撐臂,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擋片而自該第一擋片突伸朝向該側牆,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支撐臂及該第二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係可分離地連接該箱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載箱,其進一步包含一緩衝片,其中, 該緩衝片係由相對於該第一擋片具有較小的剛性之材料所製成,且貼附於該第一擋片朝向該基座之中心之一側上。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第一擋片係具有至少部分鏤空。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支撐臂、該第二支撐臂、或兩者相對於該第一擋片為可旋轉的。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支撐臂及該第二支撐臂之至少之一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側牆包含位於該第一側邊之一第一側牆部,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支撐臂及該第二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係可分離地連接該第一側牆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裝載箱,其進一步包含: 一第一連接部,具有沿著該第一側牆部設置之複數個第一接點,及 一第二連接部,具有沿著該第一側牆部設置之複數個第二接點,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係選擇性地連接該些第一接點之其中一個,且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係選擇性地連接該些第二接點之其中一個。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些第一接點之數量與該第一溝槽組之該些第一溝槽之數量一致。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些第一接點及該些第二接點分別為複數個第一插孔及複數個第二插孔,且該些第一插孔及該些第二插孔係分別形成於該基座或該側牆上,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具有可插置於該些第一插孔中之一第一突腳,且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具有可插置於該些第二插孔中之一第二突腳。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些側邊包含該第一側邊以及與該第一側邊相交之一第二側邊,且該側牆包含位於該第一側邊之一第一側牆部以及位於該第二側邊之一第二側牆部,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支撐臂及該第二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係分別可分離地連接該第一側牆部及該第二側牆部,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係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且該第二支撐臂的弧度的曲率中心位於該第二支撐臂相反於該側牆之一側。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裝載箱,其進一步包含: 一連接部,具有沿著該第二側牆部設置之複數個接點,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係選擇性地連接該些接點之其中一個。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些接點之數量與該第一溝槽組之該些第一溝槽之數量一致,且, 其中,若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擋片插置越靠近該第一側牆部之該第一溝槽組之該些第一溝槽之其中一個,則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係連接越遠離該第一側牆部之該些接點之其中一個。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些接點為複數個插孔,且該些插孔係分別形成於該基座或該側牆上,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具有可插置於該些插孔中之一突腳。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裝載箱,其進一步包含: 一第二溝槽組,該第二溝槽組具有複數個第二溝槽,且沿著該第二側邊設置於該基座上; 一第二定位件,對應於該第二溝槽組設置,且包括: 一第二擋片,可拆卸式地插入於該第二溝槽組之該些第二溝槽之其中一個、及 一第三支撐臂及一第四支撐臂,分別連接於該第二擋片而自該第二擋片突伸朝向該側牆, 其中,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三支撐臂及該第四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二擋片之端點係分別可分離地連接該第二側牆部及該第一側牆部, 其中,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四支撐臂係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且該第四支撐臂的弧度的曲率中心位於該第四支撐臂相反於該側牆之一側,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與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四支撐臂相互交叉。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與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四支撐臂於相互交叉之一節點相互卡合,使得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以及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四支撐臂相對於該節點為可旋轉的。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第一支撐臂具有自該第一擋片突伸而可獨立地相對該第一擋片旋轉之長度不同之複數個支架,且該些支架之數量與該第一溝槽組之該些第一溝槽之數量一致,且, 其中,該第一支撐臂之該些支架之不同支架的長度係分別對應於該些第一溝槽之其中一個與該第一側牆部之間的間距,且該第一支撐臂基於自該第一擋片轉出該些支架之其中一個來可分離地連接該第一側牆部。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些支架之一或多個係分別形成為中空之一框架形狀,使得該些支架中較短的支架在收納於該第一擋片上時能夠置入該些支架中較長的支架之該框架形狀之中空區域中。
  18. 一種裝載箱,其包含: 一箱體,包括一基座、及沿著該基座之複數個側邊自該基座突出設置之一側牆,其中,該些側邊包含相交之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且該側牆包含位於該第一側邊之一第一側牆部以及位於該第二側邊之一第二側牆部,以及 一第一定位件,其包括: 一第一擋片,沿著該第一側邊設置; 一第一支撐臂及一第二支撐臂,分別連接於該第一擋片而自該第一擋片突伸朝向該側牆,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一支撐臂及該第二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一擋片之端點係分別對應該第一側牆部及該第二側牆部而可分離地連接該箱體,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係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且該第二支撐臂的弧度的曲率中心位於該第二支撐臂相反於該側牆之一側。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裝載箱,其進一步包含一緩衝片,其中, 該緩衝片係由相對於該第一擋片具有較小的剛性之材料所製成,且貼附於該第一擋片朝向該基座之中心之一側上。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裝載箱,其中,該第一擋片係具有至少部分鏤空。
  21. 如請求項18所述之裝載箱,其進一步包含: 一第二定位件,包括: 一第二擋片,沿著該第二側邊設置、及 一第三支撐臂及一第四支撐臂,分別連接於該第二擋片而自該第二擋片突伸朝向該側牆, 其中,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三支撐臂及該第四支撐臂於遠離該第二擋片之端點係分別對應該第二側牆部及該第一側牆部而可分離地連接該箱體, 其中,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四支撐臂係為具有弧度的弧形支撐臂,且該第四支撐臂的弧度的曲率中心位於該第四支撐臂相反於該側牆之一側,且, 其中,該第一定位件之該第二支撐臂與該第二定位件之該第四支撐臂相互交叉。
TW110141699A 2021-04-09 2021-11-09 裝載箱 TWI766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89362.5A CN114955165B (zh) 2021-04-09 2021-12-23 装载箱
US17/703,343 US11718462B2 (en) 2021-04-09 2022-03-24 Loading box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2993 2021-04-09
TW110112993 2021-04-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66819B true TWI766819B (zh) 2022-06-01
TW202239681A TW202239681A (zh) 2022-10-16

Family

ID=83103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699A TWI766819B (zh) 2021-04-09 2021-11-09 裝載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6681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6469A (zh) * 2012-04-11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组件的共用包装盒及其使用方法
US20200277099A1 (en) * 2017-11-17 2020-09-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otective packaging
TW202122322A (zh) * 2019-12-11 2021-06-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箱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6469A (zh) * 2012-04-11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组件的共用包装盒及其使用方法
US20200277099A1 (en) * 2017-11-17 2020-09-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otective packaging
TW202122322A (zh) * 2019-12-11 2021-06-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包裝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9681A (zh) 202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6819B (zh) 裝載箱
WO2016090731A1 (zh) 一种栈板
JP2022122254A (ja) 折り畳み式弁当箱構造
US7810642B2 (en) Packaging cushion assembly having one foldable/unfoldable side
US11718462B2 (en) Loading box
JP5689087B2 (ja) トレーおよびトレー組立体
JP6537267B2 (ja) 仕切り箱
JP4321701B2 (ja) 箱型容器用展開板状材
EP2703318B1 (en) Pulp molded cushioning material and packing case provided with same
US7731025B2 (en) Packaging cushion assembly
JP3927062B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TWI393663B (zh) 包裝盒之緩衝結構
KR200477161Y1 (ko) 강화 테두리를 구비한 포장용 박스
JP6485691B2 (ja) 収納ケース構成パーツ、及び、その収納ケース構成パーツを用いた収納ケース
KR200271044Y1 (ko) 포장상자 코너부재
TWI807818B (zh) 支撐結構與包裝盒
TWI473560B (zh) 面板承載結構
JP2010156788A (ja) レンズ用治具
JP3929737B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JP6846785B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JP4362402B2 (ja) 積重ね用の位置決め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折り畳み式テーブル
JP2002234525A (ja) 流通ボックス
JP2004250017A (ja) レンズの個装箱及びレンズの包装方法
JP2022127134A (ja) 収容箱及びブランク
JP2023164049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の支持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