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5434B - 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 Google Patents
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65434B TWI765434B TW109141549A TW109141549A TWI765434B TW I765434 B TWI765434 B TW I765434B TW 109141549 A TW109141549 A TW 109141549A TW 109141549 A TW109141549 A TW 109141549A TW I765434 B TWI765434 B TW I765434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surface
- wire
- tensioner
- hole
- thread tensioner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2—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 H02G1/04—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overhead lines or cables for mounting or stretch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5/00—Implements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or tensioning of wire or stri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容易將緊線器安裝至線材的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緊線器具備具有接觸於線材的第1接觸面的第1構件、具有接觸於線材的第2接觸面的第2構件、對於第1構件以可繞著第1軸旋動的方式而連結且對於第2構件以可繞著第2軸旋動的方式而連結的擺動構件、直接或間接施力於第1構件或第2構件以將第1接觸面與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施力構件、抵抗施力構件所生的施加力以將第1接觸面與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操作構件。
Description
本發明有關於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已知把持架空電線等線材的緊線器。
作為關聯技術,專利文獻1揭示有電線把持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電線把持器具備固定側緊線部、可動側緊線部、在逼近固定側緊線部的方向上施力於可動側緊線部的扭力螺旋彈簧、及作動構件。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電線把持器中,透過抵抗扭力螺旋彈簧的施加力,使作動構件旋動,可動側緊線部自固定側緊線部分離。又,保持著此狀態,在可動側緊線部與固定側緊線部之間插通電線。插通電線後,解除作動構件的保持時,透過扭力螺旋彈簧的施加力,電線透過固定側緊線部與可動側緊線部來夾持。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電線把持器中,由於可動側緊線部自固定側緊線部保持分離狀態,必須抵抗扭力螺旋彈簧的施加力,使作動構件旋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平11-451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容易將緊線器安裝至線材的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有關於如下所示的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1)一種緊線器,其具備:
第1構件,具有第1接觸面,接觸於線材;
第2構件,具有第2接觸面,接觸於前述線材;
擺動構件,對於前述第1構件,以可繞著第1軸旋動的方式而連結,且對於前述第2構件,以可繞著第2軸旋動的方式而連結;
施力構件,直接或間接施力於前述第1構件或前述第2構件,將前述第1接觸面與前述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擴大;及
操作構件,抵抗前述施力構件所生的施加力,將前述第1接觸面與前述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縮小。
(2)如上述(1)所記載的緊線器,其更具備:
操縱桿構件,對於前述擺動構件,以可繞著第3軸旋動的方式而連結。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擺動構件繞著前述第1軸旋轉以將前述第1接觸面與前述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旋轉方向定義成第1旋轉方向時,前述擺動構件透過前述施力構件在前述第1旋轉方向上受到施力。
(4)如上述(1)至(3)任一者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第1構件具有第1突出部;
前述擺動構件或第2構件具有第2突出部;
前述施力構件配置於前述第1突出部與前述第2突出部之間。
(5)如上述(4)所記載的緊線器,其更具備:
第1墊圈,配置於前述第1突出部與前述施力構件之間;及
第2墊圈,配置於前述第2突出部與前述施力構件之間。
(6)如上述(4)或(5)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第1突出部具有第1孔部;
前述第2突出部具有第2孔部;
前述操作構件具有:
插入至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的轉軸;及
可透過遠端操作工具來操作的操作部;
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之中的一者的孔部與前述轉軸互相螺合;
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之中的另一者的孔部與前述轉軸可相對滑動。
(7)如上述(3)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施力構件是具有第1足部、第2足部、及線圈部的扭力螺旋彈簧;
前述第1足部連接至第1構件;
前述第2足部連接至前述擺動構件。
(8)如上述(3)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操作構件包含按壓構件,其按壓前述擺動構件,將前述擺動構件在與前述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上旋轉。
(9)一種線材切割工具,其具備:
上述(1)至(8)任一者所記載的緊線器;
連結至前述緊線器的可伸縮的桿構件;及
連結至前述桿構件的第2緊線器。
[發明效果]
本發明可提供容易將緊線器安裝至線材的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以下,一併參考圖式,詳細說明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及線材切割工具500。此外,在本說明書中,具有同種功能的構件附上同一或類似的符號。然後,關於附上同一或類似的符號的構件,可能省略重複說明。
(方向的定義)
在本說明書中,透過緊線器來把持的線材的延伸方向,換言之,緊線器的線材收容空間SP的延伸方向定義成「第1方向DR1」。此外,在緊線器具備操縱桿構件(操縱桿構件50)的情形下,透過緊線器來把持的線材的延伸方向,亦即,操縱桿構件受到牽引的方向定義成「第1方向DR1」。又,與第1方向DR1相反的方向定義成「第2方向DR2」。
(第1實施形態)
參考圖1至圖8,說明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圖1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的示意性概略側視圖。圖2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的示意性概略斜視圖。圖3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圖4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的示意性概略內視圖。圖5為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緊線器1A的示意性概略側視圖。圖6及圖7為擴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的一部分的概略擴大剖面圖。此外,圖6顯示第1突出部111與停止件421接觸的狀態,圖7顯示第1突出部111與停止件421分離的狀態。圖8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具備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施力構件30、及操作構件40。
第1構件11具有與線材W(更具體是線材W的上側面)接觸的第1接觸面11a。與第1接觸面11a的第1方向DR1垂直的剖面形狀例如是朝向上側凹陷的曲線形狀。第1構件11既可透過1個零件來構成,亦可透過複數個零件的組裝來構成。
第2構件12具有線材W(更具體是線材W的下側面)接觸的第2接觸面12a。與第2接觸面12a的第1方向DR1垂直的剖面形狀例如是朝向下側凹陷的曲線形狀。第2構件12既可透過1個零件來構成,亦可透過複數個零件的組裝來構成。
第1構件11及第2構件12透過第1接觸面11a及第2接觸面12a接觸於線材W來把持線材W。此外,透過第1構件11及第2構件12來把持的線材W例如是電線(更具體是架設電線)。
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擺動構件20對於第1構件11,以可繞著第1軸AX1旋動的方式而連結。更具體而言,緊線器1A具備第1插銷構件P1,可旋動地連結擺動構件20與第1構件11,該第1插銷構件P1沿著第1軸AX1配置。
又,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擺動構件20對於第2構件12,以可繞著第2軸AX2旋動的方式而連結。更具體而言,緊線器1A具備第2插銷構件P2,可旋動地連結擺動構件20與第2構件12,該第2插銷構件P2沿著第2軸AX2配置。
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旋動時,與擺動構件20連結的第2構件12對於第1構件11相對移動,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又,第2接觸面12a與線材W接觸時,第2構件12繞著第2軸AX2對於擺動構件20旋動。如此,第2接觸面12a對於第1接觸面11a為平行,把持力均衡地作用於與第1接觸面11a及與第2接觸面12a接觸的線材W。此外,擺動構件20既可透過1個零件來構成,亦可透過複數個零件的組裝來構成。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擺動構件20具備板狀的擺動構件本體部200。擺動構件本體部200例如具有正視觀察為略三角形形狀,該三角形的各頂點部分分別配置有上述第1軸AX1、上述第2軸AX2、及下述第3軸AX3。但是,擺動構件本體部200的形狀及構造不限於圖2所記載的例子。
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施力構件30直接或間接施力於第1構件11或第2構件12,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在圖3所記載的例子中,施力構件30以第1軸AX1為旋轉軸,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施力於擺動構件20。透過擺動構件20在第1旋轉方向R1上受到施力,第2構件12(更具體是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在自第1構件11(更具體是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分離的方向上受到施力。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構件40是可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構件。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構件40包含操作部44。透過使操作部44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在圖3中,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在第2旋轉方向R2(換言之,與第1旋轉方向R1相反的方向)上旋動。透過擺動構件20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動,第2構件12(更具體是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在逼近第1構件11(更具體是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的方向上移動。如此,透過操作操作構件40,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可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
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具備直接或間接施力於第1構件11或第2構件12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施力構件30。在此情形下,可防止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無意間縮小。是故,在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配置線材W的作業可容易實行。
又,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具備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操作構件40。在此情形下,在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配置線材W後,透過操作操作構件40,可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且,可透過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來夾持線材W。
由於第1接觸面11a及第2接觸面12a具有把持線材W的角色,在第1接觸面11a逼近第2接觸面12a的方向上施力於第1構件11及/或第2構件12是習知技術常識。反之,在第1實施形態中,在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分離的方向(換言之,與習知假定的方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施力於第1構件11及/或第2構件12這點、及賦予操作構件40抵抗施加力以夾持線材W的角色這點,十分創新。
接著,說明可在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中採用的任意附加的構造。
(操縱桿構件50)
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亦可具備對於擺動構件20,以可繞著第3軸AX3旋動的方式而連結的操縱桿構件50。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緊線器1A具備第3插銷構件P3,可旋動地連結擺動構件20與操縱桿構件50。該第3插銷構件P3沿著第3軸AX3配置。
在圖3中,操縱桿構件50在第1方向DR1受到牽引時,與操縱桿構件50連接的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動。隨著該擺動構件20的旋動,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在逼近第1構件的第1接觸面11a的方向上移動,結果,線材W可透過第1構件11與第2構件12來強力把持。此外,在圖3所記載的例子中,操縱桿構件50的第1端部50a可旋動地連結至擺動構件20,操縱桿構件50的第2端部50b(與第1端部50a為相反側的端部)為自由端部。該自由端部例如連結至下述可伸縮的桿構件70(參考圖17)。
(導引部GA)
如圖2所示,緊線器1A(更具體是第1構件11)亦可具有導引操縱桿構件50的移動的導引部GA。
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導引部GA設置於第1構件11(更具體是第1構件11的第1方向DR1側的端部)。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導引部GA延伸成比第1接觸面11a的第1方向DR1側的那端(或第2接觸面12a的第1方向DR1側的那端)更下方且突出於第1方向DR1側。
在圖2所記載的例子中,導引部GA具備導引操縱桿構件50的導引壁Gw。導引壁Gw例如是界定插入有操縱桿構件50的中間部分53的貫通孔Gh的壁。導引部GA透過控制操縱桿構件50的位置來抑制操縱桿構件50在平行於第3軸AX3的方向上多餘錯位,結果,抑制多餘負重作用於操縱桿構件50與擺動構件20之間的連結部分。
(施力構件30及操作構件40)
在圖3所記載的例子中,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旋轉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旋轉方向定義成第1旋轉方向R1時,擺動構件20透過施力構件30,在第1旋轉方向R1上受到施力。在此情形下,擺動構件20在第1旋轉方向R1受到施力,對應於第1構件11或第2構件12直接或間接受到施力,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
施力構件30例如配置於第1構件11與擺動構件20之間。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配置於第1構件11與擺動構件20之間的施力構件30為螺旋彈簧30a。替代性地,配置於第1構件11與擺動構件20之間的施力構件30亦可為扭力螺旋彈簧30b(參考圖11)。更替代性地,施力構件30亦可為板片彈簧。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構件11具有第1突出部111,擺動構件20具有第2突出部201(例如,突出插銷)。又,施力構件30配置於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施力構件30例如是壓縮狀態的螺旋彈簧30a。在此情形下,施力構件30在將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方向上施力於第1突出部111及/或第2突出部201。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構件11具備第1構件本體部110及第1突出部111,第1突出部111安裝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換言之,構成第1突出部111的零件與構成第1構件本體部110的零件是分別的零件。替代性地,第1突出部111與第1構件本體部110亦可為一體成形的單一零件。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擺動構件20具備擺動構件本體部200及第2突出部201,第2突出部201安裝於擺動構件本體部200。換言之,構成第2突出部201的零件與構成擺動構件本體部200的零件是分別的零件。替代性地,第2突出部201與擺動構件本體部200亦可為一體成形的單一零件。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在側視觀察下(換言之,沿著第1方向DR1的方向觀察),第1突出部111對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配置於配置有第1接觸面11a(或第2接觸面12a)之側的相反側。更具體而言,在側面觀察下,在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線材收容空間SP位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的右側的情形下,第1突出部111配置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的左側,在側視觀察下,在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線材收容空間SP位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的左側的情形下,第1突出部111配置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的右側。在第1突出部111對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配置於線材收容空間SP的相反側的情形下,第1突出部111(或者,配置於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施力構件30)可防止阻礙將線材W配置於線材收容空間SP內的作業。
此外,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構件本體部110自第1突出部111突出的方向(在圖1中為左方向)與擺動構件本體部200自第2突出部201突出的方向(在圖1中為左方向)為相同方向。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施力構件30在第1構件11(更具體是第1突出部111)與擺動構件20(更具體是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方向上施力於第1構件11及擺動構件20。第1構件11的第1突出部111與擺動構件20的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擴大,對應於擺動構件20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旋動(參考圖4)。又,擺動構件20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旋動,對應於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參考圖3)。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擺動構件20具備第2突出部201。替代性地,如圖5所示,第2構件12亦可具備第2突出部201。在此情形下,透過配置於第1構件11的第1突出部111與第2構件12的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施力構件30,第1構件11及/或第2構件12受到施力,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此外,在圖5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構件11形成有允許第2突出部201的移動(例如,上下方向的移動)的貫通孔11h。
如圖6所示,緊線器1A亦可具備配置於第1突出部111與施力構件30之間的第1墊圈61、及/或配置於第2突出部201與施力構件30之間的第2墊圈62。透過第1墊圈61及/或第2墊圈62的存在,施力構件30的伸縮可順利進行,可防止施力構件30無意間勾到其他構件。
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突出部111具有第1孔部111h,第2突出部201具有第2孔部201h。又,轉軸42插入至第1孔部111h及第2孔部201h。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轉軸42的功能是將施力構件30定位的構件。更具體而言,透過轉軸42插入至作為施力構件30的一種形態的螺旋彈簧30a的內側,施力構件30的錯位可透過轉軸42來防止。
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構件40具有上述轉軸42及可透過遠端操作工具來操作的操作部44(更具體是環狀部44a)。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構件40為眼螺栓(eye bolt)。透過插入至第1突出部111的第1孔部111h及第2突出部201的第2孔部201h的轉軸42即為操作構件40的轉軸42,在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方向上施力的施力機構(換言之,包含第1突出部111、第2突出部201、及施力構件30的機構)與用於操作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操作機構(換言之,包含轉軸42及操作部44的機構)可變得緊湊。
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操作操作部44,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縮小。如此,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可將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與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又,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在第4旋轉方向R4(換言之,與第3旋轉方向R3相反的方向)上旋轉操作操作部44,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擴大。如此,可將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與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
如圖6所示,第1孔部111h及第2孔部201h之中的一者的孔部(在圖6中為第2孔部201h)較佳是與轉軸42互相螺合。又,第1孔部111h及第2孔部201h之中的另一者的孔部(在圖6中為第1孔部111h)較佳是不與轉軸42互相螺合(換言之,另一者的孔部與轉軸42可相對滑動)。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孔部111h為無螺紋孔部,第2孔部201h為螺合於轉軸42的螺絲42s的有螺紋孔部。
透過一者的孔部與轉軸42互相螺合而另一者的孔部與轉軸42不互相螺合,利用作用於操縱桿構件50的牽引力,可強力把持線材W。換言之,牽引力在第1方向DR1上作用於操縱桿構件50時,無關於操作構件40的操作,可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在圖3顯示的狀態中,是假設牽引力在第1方向DR1上作用於操縱桿構件50的情形。在此情形下,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動。透過擺動構件20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動,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縮小(參考圖4)。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縮小時,轉軸42對於第1孔部111h滑動(參考圖6的箭頭A)。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縮小時,轉軸42對於第1孔部111h朝向相對上方滑動。圖7顯示透過轉軸42滑動,設置於轉軸42的停止件421自第1突出部111分離的狀態。
另一方面,作用於操縱桿構件50的牽引力消失時,透過施力構件30的施加力,擺動構件20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旋動。透過擺動構件20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旋動,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擴大。結果,轉軸42對於第1孔部111h滑動。在圖7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突出部111與第2突出部201之間的距離擴大時,轉軸42對於第1孔部111h朝向相對下方滑動。結果,設置於轉軸42的停止件421與第1突出部111接觸(參考圖6)。
在圖6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孔部111h為不螺合於轉軸42的螺絲42s的孔部,第2孔部201h為螺合於轉軸42的螺絲42s的孔部。替代性地,第1孔部111h亦可為螺合於轉軸42的螺絲42s的孔部,第2孔部201h亦可為不螺合於轉軸42的螺絲42s的孔部。在此情形下,如圖6所示的停止件421例如在圖6中配置於箭頭B指示的位置。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突出部111以對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可相對旋轉的方式而安裝於第1構件本體部110。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突出部111可繞著平行於第1突出部111的突出方向的軸AT1旋轉。在此情形下,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旋動,對於第1構件11的轉軸42的傾斜角度發生變化時,第1突出部111隨著轉軸42的傾斜角度的變化,繞著軸AT1旋轉。
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突出部201以對於擺動構件本體部200可相對旋轉的方式而安裝於擺動構件本體部200。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突出部201可繞著平行於第2突出部201的突出方向的軸AT2旋轉。在此情形下,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旋動,對於第1構件11的轉軸42的傾斜角度發生變化時,第2突出部201隨著轉軸42的傾斜角度的變化,繞著軸AT2旋轉。
(防止脫落構件65)
在圖3所記載的例子中,緊線器1A具有防止脫落構件65,防止線材W自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線材收容空間SP脫落。防止脫落構件65較佳是可在允許自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線材收容空間SP的外部將線材W接收至線材收容空間SP的開啟狀態(圖3所記載的狀態)與防止配置於線材收容空間SP的線材W自線材收容空間SP脫落的關閉狀態(圖8所記載的狀態)之間變更狀態。
在圖3所記載的例子中,防止脫落構件65具備可與遠端操作工具的前端部卡合的卡合部66(更具體是卡合孔66h)。假設是在遠端操作工具的前端部與卡合部66卡合的狀態下,緊線器1A透過遠端操作工具來抬升的情形。在此情形下,透過卡合部66自遠端操作工具受到的力、及作用於緊線器1A的重力,防止脫落構件65維持上述開啟狀態。另一方面,遠端操作工具的前端部與卡合部66之間的卡合解除時,透過作用於防止脫落構件65的重力及/或施力構件所生的施加力,防止脫落構件65的狀態自上述開啟狀態變更成上述關閉狀態。在圖1所記載的例子中,緊線器1A具備在關閉方向上施力於防止脫落構件65的施力構件67。在此情形下,遠端操作工具的前端部與卡合部66之間的卡合解除時,透過施力構件67所生的施加力,防止脫落構件65的狀態自上述開啟狀態變更成上述關閉狀態。
在圖3所記載的例子中,防止脫落構件65安裝於第1構件11。更具體而言,防止脫落構件65對於第1構件11,以可繞著軸AT3相對旋轉的方式安裝於第1構件11。
(第2實施形態)
參考圖9至圖11,說明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圖9為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圖10為施力構件30的一例的示意性概略側視圖。圖11為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此外,在圖11中,比擺動構件20配置於更內部側的施力構件30、及設置於第1構件11的第1卡合孔11e透過虛線來表示,設置於擺動構件20的內面側的第2卡合孔20e透過虛線來表示。
在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中,直接或間接施力於第1構件11或第2構件12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施力構件30為扭力螺旋彈簧30b,這點與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相異。又,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的操作構件40的配置及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的操作構件40的配置及構造相異。至於其他點,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與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則相同。
以第2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相異之點為中心來說明,省略關於已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的重複說明。是故,即使在第2實施形態中沒有明文說明,在第2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已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無須多言。
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具備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施力構件30(參考圖11)、及操作構件40。緊線器1B亦可具備操縱桿構件50。
關於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及操縱桿構件50,已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關於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及操縱桿構件50的重複說明。
在圖10及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施力構件30為扭力螺旋彈簧30b。扭力螺旋彈簧30具備第1足部301b、第2足部302b、及配置於第1足部301b與第2足部302b之間的線圈部303b。
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第1足部301b連接至第1構件11。更具體而言,第1足部301b插入至設置於第1構件11的第1卡合孔11e。此外,第1足部301b與第1構件11之間的連接凡是限制對於第1構件11的第1足部301b的移動的連接,何種連接皆可。
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第2足部302b連接至擺動構件20。更具體而言,第2足部302b插入至設置於擺動構件20的第2卡合孔20e。此外,第2足部302b與擺動構件20之間的連接凡是限制對於擺動構件20的第2足部302b的移動的連接,何種連接皆可。
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線圈部303b配置於第1插銷構件P1的周圍。換言之,第1插銷構件P1插入至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線圈部303b的內側。
扭力螺旋彈簧30b以第1軸AX1為旋轉軸,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施力於擺動構件20。透過擺動構件20在第1旋轉方向R1上受到施力,第2構件12(更具體是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在自第1構件11(更具體是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分離的方向上受到施力。
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構件40具備可透過遠端操作工具來操作的操作部44(更具體是環狀部44a)、抵抗施力構件30(更具體是扭力螺旋彈簧30b)的施加力而使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轉的按壓構件48、及將作用於操作部44的操作力傳遞至按壓構件48的操作力傳遞機構M。
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構件40具備用於將操作構件40固定於第1構件11的固定部49。操作構件40的固定部49對於第1構件11,以不可相對移動的方式來固定,而操作部44及按壓構件48對於固定部49,以可相對移動的方式透過固定部49來支撐。
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操作操作部44時,按壓構件48按壓擺動構件20,使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轉。如此,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可將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與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又,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4旋轉方向R4(換言之,與第3旋轉方向R3相反的方向)上旋轉操作操作部44時,透過施力構件30的施加力,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旋轉。如此,可將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與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
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力傳遞機構M連結至操作部44,並具備可與操作部44一起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的第1轉軸M1、連結至按壓構件48的第2轉軸M2、及將第1轉軸M1的旋轉移動變換成第2轉軸M2的軸方向移動的變換構件M3。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變換構件M3包含第1傘齒輪M31及齒合於第1傘齒輪M31的第2傘齒輪M32。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部44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時,第1傘齒輪M31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又,第1傘齒輪M31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時,第2傘齒輪M32繞著沿著第2轉軸M2的長度方向的軸旋轉。第2傘齒輪M32的旋轉藉由任意傳遞機構變換成沿著第2轉軸M2的長度方向的方向的直線移動。在圖11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傘齒輪M32具有螺帽、第2轉軸M2具有螺合於該螺帽的螺絲。因此,第2傘齒輪M32旋轉時,第2轉軸M2在朝向擺動構件20的方向上移動,結果,第2轉軸M2的按壓構件48按壓擺動構件20。如此,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動。此外,將第2傘齒輪M32的旋轉變換成第2轉軸M2的直線移動的傳遞機構不限於圖11所記載的例子。
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具備直接或間接施力於第1構件11或第2構件12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施力構件30、及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操作構件40。因此,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與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產生相同效果。
此外,亦可將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及在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組合採用。例如,在某些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中,在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方向上施力的施力機構可採用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施力機構(包含換言之,第1突出部111、第2突出部201、及施力構件30的機構),用於操作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操作機構亦可採用在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操作機構(換言之,包含操作部44、按壓構件48、及操作力傳遞機構M的機構)。替代性地,在某些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中,在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方向上施力的施力機構可採用在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施力機構(換言之,包含扭力螺旋彈簧30b的機構),用於操作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操作機構亦可採用在第1實施形態中說明的操作機構(換言之,包含轉軸42及操作部44的機構)。
(第3實施形態)
參考圖12及圖13,說明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圖12為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圖13為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緊線器1C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此外,在圖12中,比擺動構件20配置於更內部側的施力構件30、及設置於第1構件11的第1卡合孔11e透過虛線來表示,設置於擺動構件20的內面側的第2卡合孔20e透過虛線來表示。又,在圖13中,比第2擺動構件20-2配置於更內部側的施力構件30、及設置於第1構件11的第1卡合孔11e透過虛線來表示,設置於第2擺動構件20-2的內面側的第2卡合孔20e透過虛線來表示。
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的操作構件40的配置及構造與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的操作構件40的配置及構造、及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的操作構件40的配置及構造相異。又,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具備2個擺動構件(20、20-2)。
以第3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異之點為中心來說明,省略關於已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的重複說明。是故,即使在第3實施形態中沒有明文說明,在第3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已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無須多言。
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具備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施力構件30、及操作構件40。緊線器1C亦可具備操縱桿構件50。
關於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施力構件30、及操縱桿構件50,已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關於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施力構件30、及操縱桿構件50的重複說明。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構件40具備可透過遠端操作工具來操作的操作部44(更具體是環狀部44a)、按壓構件48、及固定部49。按壓構件48抵抗施力構件30(更具體是扭力螺旋彈簧30b)的施加力,使擺動構件(20-2)繞著第4軸AX4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轉。操作構件40的固定部49對於操縱桿構件50,以不可相對移動的方式而固定於操縱桿構件50,操作部44及按壓構件48對於固定部49,以可相對移動的方式而透過固定部49來支撐。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操作部44連結至轉軸42的底端部,按壓構件48連結至轉軸42的前端部。又,轉軸42具有螺絲42s,螺合至固定部49的螺帽。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緊線器1C具備2個擺動構件。更具體而言,緊線器1C具備擺動構件20、比擺動構件20配置於更第1方向DR1側的第2擺動構件20-2。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透過擺動構件20、第2擺動構件20-2、第1構件11、及操縱桿構件50來構成平行鏈機構。更具體而言,擺動構件20以可繞著第1軸AX1旋動的方式連結至第1構件11,操縱桿構件50以可繞著第3軸AX3旋動的方式連結至擺動構件20。又,第2擺動構件20-2以可繞著第4軸AX4旋動的方式連結至第1構件11,操縱桿構件50以可繞著第6軸AX6旋動的方式連結至第2擺動構件20-2。再者,第2構件12以可繞著第2軸AX2旋動的方式連結至擺動構件20,且以可繞著第5軸AX5旋動的方式連結至第2擺動構件20-2。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方向DR1的牽引力作用於操縱桿構件50時,透過擺動構件20、第2擺動構件20-2、第1構件11、及操縱桿構件50所構成的平行鏈可變形。更具體而言,第1方向DR1的牽引力作用於操縱桿構件50時,擺動構件20繞著第1軸AX1在第2旋轉方向R2上旋動,第2擺動構件20-2繞著第4軸AX4在與第2旋轉方向R2相同的方向上旋動。結果,第2構件12對於第1構件11相對移動,將第2接觸面12a與第1接觸面11a之間的距離縮小。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施力構件30為扭力螺旋彈簧30b。施力構件30繞著第1軸AX1在第1旋轉方向R1上施力於擺動構件20,繞著第4軸AX4在與第1旋轉方向R1相同的方向上施力於第2擺動構件20-2。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施力構件30直接施力於擺動構件20、間接施力於第2擺動構件20-2。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第1足部301b連接至第1構件11。更具體而言,第1足部301b插入至設置於第1構件11的第1卡合孔11e。又,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第2足部302b連接至擺動構件20。更具體而言,第2足部302b插入至設置於擺動構件20的第2卡合孔20e。又,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線圈部303b配置於第1插銷構件P1的周圍。換言之,第1插銷構件P1插入至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線圈部303b的內側。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操作操作部44時,按壓構件48按壓第2擺動構件20-2,使第2擺動構件20-2繞著第4軸AX4在與第2旋轉方向R2相同的方向上旋轉。如此,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將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與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又,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在第4旋轉方向R4(換言之,與第3旋轉方向R3相反的方向)上旋轉操作操作部44時,透過施力構件30的施加力,第2擺動構件20-2繞著第4軸AX4在與第1旋轉方向R1相同的方向上旋轉。如此,將第1構件11的第1接觸面11a與第2構件12的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
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具備直接或間接施力於第1構件11或第2構件12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施力構件30、及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以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操作構件40。因此,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與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或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產生相同效果。
此外,緊線器1具備擺動構件20及第2擺動構件20-2的構造,或者,緊線器1具備透過擺動構件20、第2擺動構件20-2、第1構件11、操縱桿構件50所構成的平行鏈機構的構造亦可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採用。又,操作構件40固定於操縱桿構件50的構造亦可在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中採用。
在圖12所記載的例子中,施力構件30(更具體是扭力螺旋彈簧30b)配置於第1軸AX1的周圍。替代性地,如圖13所示,施力構件30(更具體是扭力螺旋彈簧30b)亦可配置於第4軸AX4的周圍。在圖13所記載的例子中,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第1足部301b連接至第1構件11,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第2足部302b連接至第2擺動構件20-2。又,在圖13所記載的例子中,扭力螺旋彈簧30b的線圈部303b配置於沿著第4軸AX4配置的第4插銷構件P4的周圍。
(第4實施形態)
參考圖14至圖16,說明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D。圖14為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D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圖15為擴大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D的一部分的概略擴大剖面圖。圖16為第4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緊線器1D的示意性概略側視圖。
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D的施力構件30包含磁鐵30c、30d(參考圖15或圖16),這點與第1實施形態至第3實施形態的施力構件30相異。
以第4實施形態與第1實施形態至第3實施形態相異之點為中心來說明,省略關於已在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中說明的事項的重複說明。是故,即使在第4實施形態中沒有明文說明,在第4實施形態中,可採用已在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說明的事項,無須多言。
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具備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施力構件30、及操作構件40。緊線器1C亦可具備操縱桿構件50。
關於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操作構件40、及操縱桿構件50,已在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或第3實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關於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操作構件40、及操縱桿構件50的重複說明。
在圖15所記載的例子中,構成施力構件30的一部分的第1磁鐵30c固定於第1構件11(更具體是第1突出部111),構成施力構件30的一部分的第2磁鐵30d固定於擺動構件20(更具體是第2突出部201)。在圖15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磁鐵30c與第2磁鐵30d極性相同。是故,第1突出部111及第2突出部201在互相分離的方向上,透過磁鐵(30c、30d)而受到施力。如此,擺動構件20透過磁鐵(30c、30d)在第1旋轉方向R1上受到施力。
在圖15所記載的例子中,使操作構件40的操作部44在第3旋轉方向R3上旋轉時,第2突出部201在逼近第1突出部111的方向上,對於第1突出部111相對移動。如此,擺動構件20抵抗磁鐵(30c、30d)所生的施加力,在與第1旋轉方向R1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R2上旋動。
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D具備直接或間接施力於第1構件11或第2構件12,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施力構件30,亦即磁鐵30c、30d、及抵抗施力構件30所生的施加力,將第1接觸面11a與第2接觸面12a之間的距離縮小的操作構件40。因此,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D與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A、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B、或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1C產生相同效果。
在圖15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磁鐵30c固定於第1構件11,第2磁鐵30d固定於擺動構件20。替代性地,如圖16所示,第1磁鐵30c亦可固定於第1構件11(更具體是第1構件11的第1突出部111),第2磁鐵30d亦可固定於第2構件12(更具體是第2構件12的第2突出部201)。
(第5實施形態)
參考圖17,說明第5實施形態的線材切割工具500。圖17為第5實施形態的線材切割工具500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第5實施形態的線材切割工具500具備緊線器1、第2緊線器2、及可伸縮的桿構件70。
第1實施形態至第4實施形態的任一緊線器(1A、1B、1C、1D)亦可採用至第5實施形態的線材切割工具500的緊線器1。
緊線器1是把持線材W的第1部分的器具。關於緊線器1,已在第1實施形態至第4實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關於緊線器1的重複說明。
第1實施形態至第4實施形態的任一緊線器(1A、1B、1C、1D)亦可採用至第5實施形態的線材切割工具500的第2緊線器2。
第2緊線器2是把持上述線材W之中與第1部分相異的第2部分的器具。在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第2緊線器2具備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施力構件30、操作構件40、及操縱桿構件50。
關於第1構件11、第2構件12、擺動構件20、施力構件30、操作構件40、及操縱桿構件50,已在第1實施形態至第4實施形態中說明,故省略關於其等構造的重複說明。
在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可伸縮的桿構件70連結至緊線器1(更具體是緊線器1的操縱桿構件50的第2端部50b)。又,可伸縮的桿構件70連結至第2緊線器2(更具體是第2緊線器2的操縱桿構件50的第2端部50b)。
可伸縮的桿構件70是用於變化緊線器1與第2緊線器2之間的距離的構件。在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桿構件70的第1端部70a連結至緊線器1,桿構件70的第2端部70b連結至第2緊線器2。
在緊線器1把持線材W的第1部分,且第2緊線器2把持線材W的第2部分的狀態下,使桿構件70在沿著桿構件的長度方向軸L1的方向上收縮時,緊線器1與第2緊線器2之間的距離可縮小。結果,線材W之中,位在緊線器1與第2緊線器2之間的部分可鬆弛。
桿構件70包含外側構件71、內側構件72、及操作部73。操作部73是用於操作對於內側構件72的外側構件71相對移動的部分。操作部73連接至桿構件70,而可繞著軸AT4旋轉。操作部73具備卡合遠端操作構件的遠位端的卡合部730。
使用遠端操作構件來說明用於使可伸縮的桿構件70收縮的機制的一例。作為一例,是假設(A)操作部73設置有與操作部一起繞著軸AT4旋轉的第1傘齒輪,(B)外側構件71配置有第1傘齒輪及以可傳遞負重的方式而連接的第2傘齒輪,(C)第2傘齒輪與外周配置有外螺紋的螺桿一起繞著桿構件70的長度方向軸L1旋轉,(D)內側構件72螺合於該螺桿的情形。在此情形下,透過遠端操作構件,使操作部73繞著軸AT4旋轉時,第1傘齒輪繞著軸AT4旋轉,第2傘齒輪繞著桿構件70的長度方向軸L1旋轉。第2傘齒輪繞著長度方向軸L1旋轉時,螺桿繞著長度方向軸L1旋轉。螺桿繞著長度方向軸L1旋轉時,螺合於螺桿的內側構件72在吸引外側構件71的方向上移動。如此,桿構件70可收縮。
此外,在第5實施形態中,用於使桿構件70收縮的機制不限於上述機制。
透過使桿構件70收縮,位在緊線器1與第2緊線器2之間的線材W(線材W的一部分)鬆弛後,實行線材的切斷作業及線材的分組作業。首先,將線材W的鬆弛部分透過任意切斷工具來切斷。結果,在線材W上形成第1切斷端部及第2切斷端部。其次,將第1切斷端部及第2切斷端部分組(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分組)。透過上述工程(更具體而言,在緊線器1把持線材W的第1部分而第2緊線器2把持線材W的第2部分的狀態下使桿構件70收縮的工程、透過切斷工具來切斷透過桿構件70的收縮所形成的線材W的鬆弛部分的工程、及分組透過切斷所形成的第1切斷端部與第2切斷端部的工程),完成線材的切割作業。
基於第1切斷端部與第2切斷端部高效率進行分組作業觀點,線材切割工具500可具備至少1個線材支撐具90。
線材支撐具90是在緊線器1與第2緊線器2之間的區域中,支撐線材W的構件。在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線材切割工具500包含第1線材支撐具90a及第2線材支撐具90b。在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第1線材支撐具90a及第2線材支撐具90b安裝於桿構件70。
在圖17所記載的例子中,桿構件70的第1端部70a不可擺動地連結至緊線器1的操縱桿構件50,桿構件70的第2端部70b不可擺動地連結至第2緊線器2的操縱桿構件50。在此情形下,在將緊線器1的防止脫落構件65的卡合部66卡合至緊線器抬升工具,將第2緊線器2的防止脫落構件65的卡合部66卡合至第2緊線器抬升工具的狀態下,使用緊線器抬升工具及第2緊線器抬升工具,可抬升線材切割工具500。
此外,在第5實施形態中,緊線器1及第2緊線器2之中的一者亦可對於桿構件70,以可繞著擺動軸擺動的方式而連結。
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在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範圍內,各實施形態或變形例顯然可適切變形或變更。又,用於各實施形態或變形例的任意構成要素可組合至其他實施形態或變形例,又,在各實施形態或變形例中,亦可省略任意構成要素。
[產業利用性]
使用本發明的緊線器或線材切割工具可容易將緊線器安裝於線材。因此,對於進行將緊線器或線材切割工具安裝於線材的作業的業者及製造緊線器或線材切割工具的製造業者而言,十分實用。
1、1A、1B、1C、1D:緊線器
2:第2緊線器
11:第1構件
11a:第1接觸面
11e:第1卡合孔
11h:貫通孔
12:第2構件
12a:第2接觸面
20:擺動構件
20-2:第2擺動構件
20e:第2卡合孔
30:施力構件
30a:螺旋彈簧
30b:扭力螺旋彈簧
30c:第1磁鐵
30d:第2磁鐵
40:操作構件
42:轉軸
42s:螺絲
44:操作部
44a:環狀部
48:按壓構件
49:固定部
50:操縱桿構件
50a:第1端部
50b:第2端部
53:中間部分
61:第1墊圈
62:第2墊圈
65:防止脫落構件
66:卡合部
66h:卡合孔
67:施力構件
70:桿構件
70a:第1端部
70b:第2端部
71:外側構件
72:內側構件
73:操作部
90:線材支撐具
90a:第1線材支撐具
90b:第2線材支撐具
110:第1構件本體部
111:第1突出部
111h:第1孔部
200:擺動構件本體部
201:第2突出部
201h:第2孔部
301b:第1足部
302b:第2足部
303b:線圈部
421:停止件
500:線材切割工具
730:卡合部
GA:導引部
Gh:貫通孔
Gw:導引壁
M:操作力傳遞機構
M1:第1轉軸
M2:第2轉軸
M3:變換構件
M31:第1傘齒輪
M32:第2傘齒輪
P1:第1插銷構件
P2:第2插銷構件
P3:第3插銷構件
P4:第4插銷構件
SP:線材收容空間
W:線材
圖1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側視圖。
圖2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斜視圖。
圖3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圖4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內視圖。
圖5為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側視圖。
圖6為擴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一部分的概略擴大剖面圖。
圖7為擴大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一部分的概略擴大剖面圖。
圖8為第1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圖9為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圖10為施力構件的一例的示意性概略側視圖。
圖11為第2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圖12為第3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圖13為第3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圖14為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圖15為擴大顯示第4實施形態的緊線器的一部分的概略擴大剖面圖。
圖16為第4實施形態的變形例的緊線器的示意性概略側視圖。
圖17為第5實施形態的線材切割工具的示意性概略前視圖。
1、1A:緊線器
11:第1構件
11a:第1接觸面
12:第2構件
12a:第2接觸面
20:擺動構件
30:施力構件
30a:螺旋彈簧
40:操作構件
42:轉軸
44:操作部
44a:環狀部
50:操縱桿構件
61:第1墊圈
62:第2墊圈
65:防止脫落構件
67:施力構件
110:第1構件本體部
111:第1突出部
200:擺動構件本體部
201:第2突出部
421:停止件
SP:線材收容空間
P3:第3插銷構件
W:線材
Claims (13)
- 一種緊線器,其具備: 第1構件,具有接觸於線材的第1接觸面; 第2構件,具有接觸於前述線材的第2接觸面; 擺動構件,對於前述第1構件,以可繞著第1軸旋動的方式而連結,且對於前述第2構件,以可繞著第2軸旋動的方式而連結; 施力構件,直接或間接施力於前述第1構件或前述第2構件,將前述第1接觸面與前述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擴大;及 操作構件,抵抗前述施力構件所生的施加力,將前述第1接觸面與前述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縮小。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緊線器,其更具備: 操縱桿構件,對於前述擺動構件,以可繞著第3軸旋動的方式而連結。
-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擺動構件繞著前述第1軸旋轉以將前述第1接觸面與前述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旋轉方向定義成第1旋轉方向時,前述擺動構件透過前述施力構件在前述第1旋轉方向上受到施力。
- 如請求項2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擺動構件繞著前述第1軸旋轉以將前述第1接觸面與前述第2接觸面之間的距離擴大的旋轉方向定義成第1旋轉方向時,前述擺動構件透過前述施力構件在前述第1旋轉方向上受到施力。
-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第1構件具有第1突出部; 前述擺動構件或第2構件具有第2突出部; 前述施力構件配置於前述第1突出部與前述第2突出部之間。
- 如請求項5所記載的緊線器,更具備: 第1墊圈,配置於前述第1突出部與前述施力構件之間;及 第2墊圈,配置於前述第2突出部與前述施力構件之間。
- 如請求項5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第1突出部具有第1孔部; 前述第2突出部具有第2孔部; 前述操作構件具有: 轉軸,插入至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及 操作部,可透過遠端操作工具來操作; 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之中一者的孔部與前述轉軸互相螺合; 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之中另一者的孔部與前述轉軸可相對滑動。
- 如請求項6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第1突出部具有第1孔部; 前述第2突出部具有第2孔部; 前述操作構件具有: 轉軸,插入至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及 操作部,可透過遠端操作工具來操作; 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之中的一者的孔部與前述轉軸互相螺合; 前述第1孔部及前述第2孔部之中的另一者的孔部與前述轉軸可相對滑動。
-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施力構件是具有第1足部、第2足部、及線圈部的扭力螺旋彈簧; 前述第1足部連接至第1構件; 前述第2足部連接至前述擺動構件。
- 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施力構件是具有第1足部、第2足部、及線圈部的扭力螺旋彈簧; 前述第1足部連接至第1構件; 前述第2足部連接至前述擺動構件。
-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操作構件包含按壓構件,其按壓前述擺動構件,將前述擺動構件在與前述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上旋轉。
- 如請求項4所記載的緊線器,其中: 前述操作構件包含按壓構件,其按壓前述擺動構件,將前述擺動構件在與前述第1旋轉方向相反的第2旋轉方向上旋轉。
- 一種線材切割工具,其具備: 如請求項1~4、9~12任一項所記載的緊線器; 可伸縮的桿構件,連結至前述緊線器;及 第2緊線器,連結至前述桿構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47662 WO2021111597A1 (ja) | 2019-12-05 | 2019-12-05 | 掴線器、および、線材切分工具 |
WOPCT/JP2019/047662 | 2019-12-0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1586A TW202131586A (zh) | 2021-08-16 |
TWI765434B true TWI765434B (zh) | 2022-05-21 |
Family
ID=76221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41549A TWI765434B (zh) | 2019-12-05 | 2020-11-26 | 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87711B2 (zh) |
CN (1) | CN218040472U (zh) |
TW (1) | TWI765434B (zh) |
WO (1) | WO2021111597A1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17448B2 (en) * | 2004-04-23 | 2006-03-28 | Ideal Industries, Inc. | Precision hand-held wire stripper |
JP2011067007A (ja) * | 2009-09-17 | 2011-03-31 | Hokkai Denki Koji Kk | 架線切分け工具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
US8125100B2 (en) * | 2007-09-10 | 2012-02-28 | Yazaki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feeding structure with a wire routing along an arm |
JP2013247744A (ja) * | 2012-05-24 | 2013-12-09 | Nagaki Seiki Co Ltd | 掴線器 |
WO2014050171A1 (ja) * | 2012-09-28 | 2014-04-03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TW201728026A (zh) * | 2016-01-06 | 2017-08-01 | 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 緊線器 |
CN110336147A (zh) * | 2019-08-09 | 2019-10-15 | 王伦海 | 易操作永久紧固大负荷带电搭火线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19913A (ja) * | 1996-02-09 | 1997-08-19 | Hokuriku Kasen Kogyo Kk | カムアロング |
JP2948786B2 (ja) * | 1997-06-10 | 1999-09-13 |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 電線把持器 |
JP4188719B2 (ja) * | 2003-02-10 | 2008-11-26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JP5878193B2 (ja) * | 2014-03-03 | 2016-03-08 |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 接地短絡器具用挟持体 |
-
2019
- 2019-12-05 JP JP2021562296A patent/JP728771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12-05 WO PCT/JP2019/047662 patent/WO202111159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2-05 CN CN201990001475.9U patent/CN218040472U/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1-26 TW TW109141549A patent/TWI765434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17448B2 (en) * | 2004-04-23 | 2006-03-28 | Ideal Industries, Inc. | Precision hand-held wire stripper |
US8125100B2 (en) * | 2007-09-10 | 2012-02-28 | Yazaki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feeding structure with a wire routing along an arm |
JP2011067007A (ja) * | 2009-09-17 | 2011-03-31 | Hokkai Denki Koji Kk | 架線切分け工具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
JP2013247744A (ja) * | 2012-05-24 | 2013-12-09 | Nagaki Seiki Co Ltd | 掴線器 |
WO2014050171A1 (ja) * | 2012-09-28 | 2014-04-03 | 株式会社永木精機 | 掴線器 |
TW201728026A (zh) * | 2016-01-06 | 2017-08-01 | 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 緊線器 |
TWI722079B (zh) * | 2016-01-06 | 2021-03-21 | 日商永木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 緊線器 |
CN110336147A (zh) * | 2019-08-09 | 2019-10-15 | 王伦海 | 易操作永久紧固大负荷带电搭火线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31586A (zh) | 2021-08-16 |
KR20220104252A (ko) | 2022-07-26 |
JPWO2021111597A1 (zh) | 2021-06-10 |
CN218040472U (zh) | 2022-12-13 |
WO2021111597A1 (ja) | 2021-06-10 |
JP7287711B2 (ja) | 2023-06-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36117B1 (ko) | 로봇 핸드 및 손가락 기구 | |
JP4469925B2 (ja) | ロボットハンド及びロボットアーム | |
US20040146388A1 (en) | Light weight parallel manipulators using active/passive cables | |
JP6852908B2 (ja) | 活線振り分け工具用の張線器 | |
JPH06170780A (ja) | ロボット | |
TWI765434B (zh) | 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 |
US10201904B2 (en) | Synchronizing and braking mechanism for gripper jaws | |
KR102716681B1 (ko) | 와이어 그리퍼 및 선재 절분 공구 | |
US11664634B2 (en) | Wire operating tool and component for wire operating tool | |
CN216774109U (zh) | 紧线器及线材切割工具 | |
WO2008023117A3 (fr) | Dispositif d'assistance à l'actionnement d'un outil | |
TW202040899A (zh) | 緊線器及線材切割工具 | |
WO2021176973A1 (ja) | 掴み工具 | |
JP6544072B2 (ja) | シフト装置 | |
TW202245367A (zh) | 緊線器、線材切割工具、及緊線器的使用方法 | |
JP4778330B2 (ja) | チャック装置 | |
JP6488214B2 (ja) | 引込線仮固定具 | |
WO2019220524A1 (ja) | 電線切分工具 | |
JP2023087832A (ja) | キャスタ | |
KR20240095289A (ko) | 와이어 텐셔너, 와이어 텐셔너용 과잉장력 완화장치, 와이어 텐셔너 개조방법 및 와이어 텐셔너 사용방법 | |
TW202431739A (zh) | 緊線器 | |
WO2006067895A1 (ja) | エレベータ用調速機 | |
TW202105870A (zh) | 緊線器以及將擺動構件安裝於作業工具的第1構件之安裝構造 | |
JP2015068009A (ja) | 回動機構および該回動機構を用いた乗降遮断装置 | |
KR20200041017A (ko) | 선택적인 교체가 가능한 산업용 로봇에 장착되는 수동식 툴장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