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699B - 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699B
TWI763699B TW106128475A TW106128475A TWI763699B TW I763699 B TWI763699 B TW I763699B TW 106128475 A TW106128475 A TW 106128475A TW 106128475 A TW106128475 A TW 106128475A TW I763699 B TWI763699 B TW I7636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roll
temperature
block copolymer
thermoplastic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8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6729A (zh
Inventor
栗原竜太
小原禎二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瑞翁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6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6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699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3/00Adhesives based on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3/02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09J153/025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modifi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01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 B29C48/002Combinations of extrusion moulding with other shap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surface sha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29C48/21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the layers being joined at their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05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having a wide opening, e.g. for forming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88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stream of extruded material, e.g. cooling
    • B29C48/911Cooling
    • B29C48/9135Cooling of flat articles, e.g.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upporting means
    • B29C48/914Cooling of flat articles, e.g.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supporting means cooling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59/00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59/02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 B29C59/04Surface shaping of articles, e.g. embossing; Apparatus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e.g. pressing using rollers or endless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5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n layer, i.e. inter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4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 C08F236/1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with vinyl-aromatic mono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04Reduction, e.g. hydr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42Introducing metal atoms or metal-containing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2Bonding of a preformed macromolecular material to the same or other solid material such as metal, glass, leather, e.g. using adhe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53/00Adhesives based on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53/02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96/00Use of 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main groups B29K2001/00 - B29K2095/00,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96/04Block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7Narrow strips, e.g. ribbons, tapes, ba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53/00Presence of block co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熱收縮率小、生產性高且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係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且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包含使自模具所擠出且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之熔融物的單面與在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鑄造輥(casting roll)的表面相接觸,並且利用在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夾輥(nip roll)自相反面進行挾壓的步驟,而且前述鑄造輥與前述夾輥之一者為金屬製,另一者為橡膠製。

Description

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此接著劑薄片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且熱收縮率小,抗沾黏性(blocking resistance)優異,並且作業性良好。
以往,已知聚乙烯縮醛系樹脂薄片有利於作為層合玻璃的接著劑薄片。
舉例而言,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2/133668號)、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3-91793號公報)中記載,在使用聚乙烯縮醛系樹脂薄片作為層合玻璃的接著劑薄片之情形中,為了減少端部的氣泡及未填充,以及減少玻璃端面的翹曲,故使用加熱時收縮小之薄片。並且,專利文獻1、2中記載,為了使薄片的熱收縮率穩定,而使聚乙烯縮醛系樹脂含有二價以上之金屬的有機酸鹽,以及在擠出後立即僅冷卻表面再進行捲取。再者,專利文獻1、2中亦記載,為了提高在與玻璃的積層步驟中之除氣性,故對薄片的表面施加壓紋形狀。
並且,在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6/052609號)中記載,在製造層合玻璃之預備壓接步驟中,以接著用的中間膜不會自玻璃板間突出之方式,使用加熱時的TD方向(垂直於擠出方向之方向)的膨脹率小且MD方向(平行於擠出方向之方向)的收縮率小之聚乙烯縮醛中間膜。於此,在專利文獻3中亦記載,為了製造加熱時的膨脹率及收縮率小的中間膜,而在薄片成形時,縮小自擠出機的模具所吐出之樹脂膜直到被捲取為止所通過之各輥的速度差。
而且,在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2/043708號)、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13/176258號)以及專利文獻6(國際公開第2014/091941號)中揭示,具有烷氧矽基(alkoxysilyl group)之特定的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可利用在要求接著性的用途,例如太陽電池密封材、層合玻璃中間膜、有機電致發光元件(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的密封材等。
於此,專利文獻4~6之中,在專利文獻5中記載,包含具有烷氧矽基之特定的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之接著劑薄片,其與玻璃的接著性、耐光性、耐熱性以及光學特性優異,並且該接著劑薄片不需進行用於控制與玻璃的接著力所作之特殊含水率管理,且容易處理,並可獲得穩定的接著性,其中,此特殊含水率管理對聚乙烯縮醛系樹脂薄片而言為必須。
而且,在專利文獻5中亦記載在單面具有壓紋形狀之薄片的製造例。
但是,若使用具有烷氧矽基之特定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等熱塑性樹脂,並以上述習知方法製作接著劑薄片,則會有如以下的問題。
例如,在製造已使用薄板玻璃之輕量層合玻璃等之際,如專利文獻5般僅在單面賦予壓紋形狀的接著劑薄片,其在薄板玻璃與接著劑薄片之未賦予壓紋形狀的平滑面相接觸的情形,或者在接著劑薄片之平滑面彼此接觸的情形中,因光滑性不佳而不易對準位置,有作業性明顯不良的情況。
因此,本發明人等認為,在使用包含具有烷氧矽基之特定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等熱塑性樹脂的接著劑薄片而製造層合玻璃的情形中,以使用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者為佳。
據此,本發明人等認為應在包含具有烷氧矽基之特定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等熱塑性樹脂的接著劑薄片之兩面賦予壓紋形狀,而嘗試使自模具擠出之熱塑性樹脂的熔融物之兩面分別與在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二個金屬製輥相接觸而轉印壓紋形狀時,得知所得之薄片的熱收縮容易變大。
並且,根據本發明人等的研究探討可得知,在使用熱收縮大的接著劑薄片製造層合玻璃的情形中,層合玻璃的端部會變得容易產生氣泡或未填充部位。再者,亦得知在製造使用熱收縮大的接著劑薄片貼合薄板玻璃而成之輕量玻璃的情形中,會有端面產生翹曲之虞。
另外,根據本發明人等的研究探討亦可得知,在欲對於預先成形之包含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等熱塑性樹脂且表面未賦予壓紋形狀的薄片,使用加熱壓紋輥在其兩面賦予壓紋形狀的情形中,因壓紋形狀的轉印性不佳,故若欲賦予充分的壓紋形狀則轉印耗時,進而得不到充分的生產性。
本發明乃鑑於此實情而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此接著劑薄片的熱收縮率小且生產性高,並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
本發明人等為了達成上述目的,而針對以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等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且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反覆進行專心致志的研究探討。
其結果,發現使自T型模等模具所擠出且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之熔融物的單面,與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鑄造輥(casting roll)的表面相接觸,並且利用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夾輥(nip roll)自相反面進行挾壓,再藉由將鑄造輥與夾輥之一者設為金屬製且另一者設為橡膠製,而可效率良好地成形為兩面被賦予壓紋形狀且熱收縮率小之接著劑薄片,進而完成本發明。
如此一來,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下述[1]~[3]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
[1]一種對兩面賦予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係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且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使自模具所擠出且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之熔融物的單面,與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鑄造輥的表面相接觸,並且利用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夾輥,自相反面進行挾壓的步驟;其中前述鑄造輥與前述夾輥之一者為金屬製,另一者為橡膠製。
[2]如[1]所記載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鑄造輥為金屬製,前述夾輥為橡膠製。
[3]如[1]或[2]所記載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熱塑性樹脂係在包含以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重複單元為主重複單元且至少二個的聚合物嵌段[A],與以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重複單元為主重複單元且至少一個的聚合物嵌段[B]之嵌段共聚物[C]進行氫化而成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中,導入烷氧矽基而成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
本發明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係在將熔融樹脂進行薄片化的製造過程中,對薄片的兩面賦予壓紋形狀,因此生產性高。
依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接著劑薄片,例如在層合玻璃等堆疊體的製造步驟之溫度下,其熱收縮率小。因此,在使用此接著劑薄片製造層合玻璃的情形中,變得不易在層合玻璃的端部產生氣泡及未填充部位。並且,在製造使用此接著劑薄片貼合薄板玻璃而成之輕量玻璃的情形中,變得不易在端面產生翹曲。
依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接著劑薄片,因其兩面具有壓紋形狀,故即使在將接著劑薄片作成為輥狀並長期保管的情形中,亦不易沾黏(亦即,抗沾黏性優異)。
並且,在使用此接著劑薄片製造層合玻璃等堆疊體之情形中,玻璃面與接著劑薄片面之光滑性良好,或者在使用多片接著劑薄片之情形中,接著劑薄片間之光滑性良好而容易對準位置,故作業性優異。
本發明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係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且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使自T型模等模具所擠出且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之熔融物的單面,與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鑄造輥的表面相接觸,並且利用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夾輥自相反面進行挾壓,藉此對兩面賦予壓紋形狀。而且,在本發明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中,鑄造輥與夾輥之一者為金屬製,另一者為橡膠製。
〔熱塑性樹脂〕
依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接著劑薄片的主成分為熱塑性樹脂,此熱塑性樹脂可採用能使用作為接著劑之任意熱塑性樹脂。上述熱塑性樹脂可僅使用一種,亦可併用二種以上。
此外,在本發明中,所謂「主成分」係指佔整體的65重量%以上的成分,且以佔70重量%以上為佳,以佔75重量%以上為較佳。
<玻璃轉移溫度及熔點>
本發明所使用之熱塑性樹脂,在為非晶性樹脂(amorphous resin)的情形中,以玻璃轉移溫度(Tg)(熱塑性樹脂具有多個玻璃轉移溫度的情形中,為最高溫側的玻璃轉移溫度)為50℃以上且150℃以下的範圍之樹脂為佳。並且,在本發明所使用之熱塑性樹脂為結晶性樹脂的情形中,以熔點(Tm)為90℃以上且150℃以下的範圍之樹脂為佳。
此外,玻璃轉移溫度以及熔點可依據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進行量測。
<種類>
上述熱塑性樹脂可列舉具有烷氧矽基或酸酐基等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具有烷氧矽基或酸酐基等之改質聚烯烴樹脂;聚乙烯縮醛樹脂;聚乙烯丁醛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樹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樹脂;聚胺酯樹脂(polyurethane resin);聚乙烯醇樹脂;等。
此等之中,就即使在高溫高濕環境下與玻璃的接著性亦不會降低之觀點而言,以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聚烯烴樹脂以及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為佳,就透明性及在低溫的耐衝撃性優異之觀點而言,以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為特佳。
《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聚烯烴系樹脂》
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聚烯烴樹脂,係於未改質聚烯烴樹脂中導入烷氧矽基而成之聚合物(惟,排除符合後述之「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者)。
未改質聚烯烴樹脂(以下亦簡稱為「聚烯烴樹脂」)可列舉具有乙烯、丙烯、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等碳數2以上且30以下之源自α-烯烴單體之重複單元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導入至聚烯烴樹脂之烷氧矽基可列舉例如三甲氧基矽基、三乙氧基矽基、三丙氧基矽基等三烷氧矽基;甲基二甲氧基矽基、甲基二乙氧基矽基、乙基二甲氧基矽基、乙基二乙氧基矽基、丙基二甲氧基矽基、丙基二乙氧基矽基等烷基二烷氧矽基;二甲基甲氧基矽基、二甲基乙氧基矽基、二乙基甲氧基矽基、二乙基乙氧基矽基、二丙基甲氧基矽基、二丙基乙氧基矽基等二烷基烷氧矽基;苯基二甲氧基矽基、苯基二乙氧基矽基等芳基二烷氧矽基。此等之中,從製造原料的取得容易性等觀點而言,以三烷氧矽基、烷基二烷氧矽基為佳。
相對於聚烯烴樹脂100重量份,烷氧矽基的導入量通常為0.1重量份以上且10重量份以下,以0.2重量份以上且5重量份以下為佳,以0.3重量份以上且3重量份以下為較佳。
此外,烷氧矽基的導入量可自量測1 H-NMR光譜所得之量測數據而算出。
在聚烯烴樹脂中導入烷氧矽基的方法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在有機過氧化物的存在下,使聚烯烴樹脂與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進行反應,藉此在聚烯烴樹脂中導入烷氧矽基。
有機過氧化物只要發揮作為自由基反應起始劑的功能,則未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過氧化二苯甲醯、過氧乙酸三級丁酯、2,2-二(三級丁過氧)丁烷、過氧苯甲酸三級丁酯、三級丁過氧異丙苯(tert‐butyl cumyl peroxide)、二異苯丙基過氧化物、過氧化二(三級己基)(di-tert-hexyl peroxide)、2,5-二甲-2,5-二(三級丁過氧)已烷、過氧化二(三級丁基)、氫過氧化三級丁基(tert‐butyl hydroperoxide)、過氧化異丁酸三級丁酯(tert‐butylperoxy isobutyrate)、過氧化月桂醯基、過氧化二丙醯基、萜烷氫過氧化物 (p-menthane hydroperoxide)。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或者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可列舉例如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vinyl trimethoxysilane)、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vinyl triethoxysilane)、二甲氧基甲基乙烯基矽烷(dimethoxy methyl vinylsilane)、二乙氧基甲基乙烯基矽烷(diethoxy methyl vinylsilane)等具有乙烯基之烷氧基矽烷;烯丙基三甲氧基矽烷(allyl trimethoxysilane)、烯丙基三乙氧基矽烷(allyl triethoxysilane)等具有烯丙基之烷氧基矽烷;p-苯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p-styryl trimethoxysilane)、p-苯乙烯基三乙氧基矽烷(p-styryl triethoxysilane)等具有p-苯乙烯基(p-styryl group)之烷氧基矽烷;3-甲基丙烯醯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3-甲基丙烯醯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3-methacryloxypropylmethyldimethoxysilane)、3-甲基丙烯醯氧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methacryloxypropyltriethoxysilane)、3-甲基丙烯醯氧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3-methacryloxypropylmethyldiethoxysilane)等具有3-甲基丙烯醯氧丙基(3-methacryloxypropyl group)之烷氧基矽烷;3-丙烯醯氧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3-丙烯醯氧丙基三乙氧基矽烷(3-acryloxypropyltriethoxysilane)等具有3-丙烯醯氧丙基(3-acryloxypropyl group)之烷氧基矽烷;2-降莰烯-5-基三甲氧基矽烷(2-norbornene-5-yl trimethoxysilane)等具有2-降莰烯-5-基之烷氧基矽烷。
在有機過氧化物的存在下,使聚烯烴樹脂與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進行反應的方法,並未特別限定,但以使用如雙軸混煉機之可連續地加熱混煉以及擠出之裝置的方法為佳。例如,可利用雙軸混煉機,以高於聚烯烴樹脂的熔融溫度之溫度,使包含聚烯烴樹脂、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以及有機過氧化物的混合物加熱熔融,並以指定的時間進行混煉,藉此進行目標的反應。
加熱混煉溫度通常為180℃以上且230℃以下,以190℃以上且210℃以下為佳,以200℃以上且210℃以下為較佳。若加熱混煉溫度為此範圍,則聚烯烴樹脂具有適當的熔融黏度,因此容易混煉,且烷氧矽基不會進行反應,故能維持烷氧矽基,因而較佳。
加熱混煉時間通常為0.3分鐘以上且5分鐘以下,以0.5分鐘以上且3分鐘以下為佳,以0.7分鐘以上且2分鐘以下左右為較佳。加熱混煉時間通常為所使用之有機過氧化物的80重量%以上分解之時間,較佳為90重量%以上分解,更佳為95重量%以上分解,而可適當地決定。有機過氧化物的分解比例,可藉由過氧化物在指定溫度之半衰期的數値而推算。
使用雙軸混煉機、短軸擠出機等連續混煉設備的情形中,只要以滯留時間為上述範圍之方式進行連續性混煉、擠出即可。
《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
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係在未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中導入烷氧矽基而成之聚合物。
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除了使用未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取代未改質聚烯烴樹脂之外,可與上述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聚烯烴樹脂同樣地進行而獲得。
並且,較佳的烷氧矽基導入量,亦與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聚烯烴樹脂相同。
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可列舉:在將包含以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重複單元為主重複單元且至少二個的聚合物嵌段[A]與以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重複單元為主重複單元且至少一個的聚合物嵌段[B]之嵌段共聚物[C]進行氫化而成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中,導入烷氧矽基而成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在將包含以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重複單元為主重複單元且至少二個的聚合物嵌段[A]與以源自異丁烯之重複單元為主重複單元且至少一個的聚合物嵌段[F]之嵌段共聚物[G]進行氫化而成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H]中,導入烷氧矽基而成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J];等。而此等之中,作為具有烷氧矽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係以上述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為佳。
此外,在本發明中,所謂「主重複單元」,通常係指佔其嵌段整體的70重量%以上的重複單元,且以佔80重量%以上為佳,以佔90重量%以上為較佳。
―聚合物嵌段[A]―
於此,聚合物嵌段[A]係以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為主成分之聚合物嵌段。在聚合物嵌段[A]中,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的含量以90質量%以上為佳,以95質量%以上為較佳,以99質量%以上為更佳。聚合物嵌段[A]亦可含有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外的結構單元。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外的結構單元可列舉源自鏈狀共軛二烯之結構單元及/或源自其他乙烯化合物之結構單元。在聚合物嵌段[A]中,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外的結構單元之含量,通常為10質量%以下,以5質量%以下為佳,以1質量%以下為較佳。
若聚合物嵌段[A]中的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的含量過少,則會有例如使用接著劑薄片所製造之堆疊體或構造體的支撐強度或剛性不足之虞。
此外,嵌段共聚物[C]所含之多個聚合物嵌段[A]彼此只要滿足上述範圍即可,可彼此相同,也可彼此不同。
―聚合物嵌段[B]―
聚合物嵌段[B]係以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結構單元為主成分的聚合物嵌段。在聚合物嵌段[B]中,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結構單元的含量通常為70質量%以上,以80質量%以上為佳,以90質量%以上為較佳。聚合物嵌段[B]亦可含有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外的結構單元。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外的結構單元可列舉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結構單元及/或源自其他乙烯化合物之結構單元。在聚合物嵌段[B]中,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結構單元以外的結構單元之含量通常為30質量%以下,以20質量%以下為佳,以10質量%以下為較佳。
在聚合物嵌段[B]中,若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結構單元的含量在上述範圍內,則可兼顧接著劑薄片的耐熱性與柔軟性。
此外,嵌段共聚物[C]具有多個聚合物嵌段[B]的情形中,聚合物嵌段[B]可彼此相同也可彼此不同。
於此,上述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可列舉例如:苯乙烯;α-甲苯乙烯、2-甲苯乙烯、3-甲苯乙烯、4-甲苯乙烯、2,4-二異丙基苯乙烯、2,4-二甲苯乙烯、4-三級丁基苯乙烯、5-三級丁基-2-甲苯乙烯等具有碳數1~6的烷基作為取代基之苯乙烯類;4-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4-單氟苯乙烯(4-monofluorostyrene)等具有鹵素原子作為取代基之苯乙烯類;4-甲氧苯乙烯等具有碳數1以上6以下的烷氧基作為取代基之苯乙烯類;4-苯基苯乙烯等具有芳基作為取代基之苯乙烯類。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或者組合二種以上使用。而且,此等之中,就使吸濕性降低的觀點而言,以苯乙烯、具有碳數1以上且6以下之烷基作為取代基的苯乙烯類等不含有極性基之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為佳,就工業性的取得容易度而言,以苯乙烯為特佳。
而且,上述鏈狀共軛二烯系化合物可列舉1,3-丁二烯、異戊二烯、2,3-二甲-1,3-丁二烯、1,3-戊二烯等。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或者組合二種以上使用。而且,此等之中,就使吸濕性降低的觀點而言,以不含有極性基之鏈狀共軛二烯系化合物為佳,就工業性的取得容易度而言,以1,3-丁二烯、異戊二烯為較佳。
並且,上述其他乙烯化合物可列舉鏈狀乙烯化合物、環狀乙烯化合物、不飽和之環狀酸酐、不飽和醯亞胺化合物等。此等化合物亦可具有腈基、烷氧基羰基、羥基羰基、鹵素原子等取代基。此等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而且,此等之中,就使吸濕性降低的觀點而言,以乙烯、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二烯(1-dodecen)、1-二十烯(1-eicosen)、4-甲-1-戊烯、4,6-二甲-1-庚烯等碳數2~20之鏈狀烯烴;乙烯基環已烷等碳數5以上且20以下之環狀烯烴;等不含有極性基者為佳,以碳數2以上且20以下之鏈狀烯烴為較佳,以乙烯、丙烯為特佳。
―嵌段共聚物[C]―
嵌段共聚物[C]係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前驅物,且為含有至少二個聚合物嵌段[A]與至少一個聚合物嵌段[B]之高分子。嵌段共聚物[C]中的聚合物嵌段[A]之數量,通常為3個以下,以2個為佳。嵌段共聚物[C]中的聚合物嵌段[B]之數量,通常為2個以下,以1個為佳。
嵌段共聚物[C]之嵌段的形態並未特別限定,可為鏈狀型嵌段亦可為星型(radial)嵌段,但鏈狀型嵌段之機械性強度優異而較佳。嵌段共聚物[C]之最佳形態係在聚合物嵌段[B]的兩端結合聚合物嵌段[A]而成之三嵌段共聚物(A-B-A)。
在嵌段共聚物[C]中,將全部聚合物嵌段[A]佔嵌段共聚物整體之重量分率設為wA、且將全部聚合物嵌段[B]佔嵌段共聚物整體之重量分率設為wB時,wA與wB的比(wA:wB),以30:70~60:40為佳,以40:60~58:42為較佳,以45:55~55:45為更佳。在wA過多的情形中,有例如使用接著劑薄片所製造之堆疊體或構造體的低溫衝撃性降低之虞。另一方面,在wA過少的情形中,有例如使用接著劑薄片所製造之堆疊體或構造體的支撐強度或剛性不足之虞。
以藉由將四氫呋喃(THF)作為溶劑之凝膠滲透層析術(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所量測之聚苯乙烯的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計,嵌段共聚物[C]的分子量通常為35,000以上且200,000以下,以38,000以上且150,000以下為佳,以40,000以上且100,000以下為更佳。並且,嵌段共聚物[C]的分子量分布(Mw/Mn)以3以下為佳,以2以下為較佳,以1.5以下為更佳。
若將Mw以及Mw/Mn作成為上述範圍,則接著劑薄片的耐熱性及機械性強度良好。
嵌段共聚物[C]的製造方法並未特別限定,可採用周知的方法。具體而言,嵌段共聚物[C]的製造方法可列舉例如國際公開第2003/018656號、國際公開第2011/096389號等所記載之方法。
―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
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可為將嵌段共聚物[C]的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主鏈及側鏈的碳-碳不飽和鍵選擇性地進行氫化而得之高分子,也可為將嵌段共聚物[C]的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主鏈及側鏈的碳-碳不飽和鍵以及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芳香環的碳-碳不飽和鍵進行氫化而得之高分子,亦可為此等之混合物。
在將嵌段共聚物[C]的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主鏈及側鏈的碳-碳不飽和鍵選擇性地進行氫化之情形中,主鏈及側鏈的碳-碳不飽和鍵之氫化率,通常為95莫耳%以上,以97莫耳%以上為佳,以99莫耳%以上為較佳,而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芳香環的碳-碳不飽和鍵之氫化率,通常為10莫耳%以下,以5莫耳%以下為佳,以3莫耳%以下為較佳。
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主鏈及側鏈的碳-碳不飽和鍵之氫化率愈高,接著劑薄片的耐候性及耐熱劣化性愈良好。並且,藉由抑制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芳香環的碳-碳不飽和鍵之氫化,變得容易抑制接著劑薄片的劣化。
在將嵌段共聚物[C]的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主鏈及側鏈的碳-碳不飽和鍵以及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芳香環的碳-碳不飽和鍵進行氫化之情形中,氫化率為全部碳-碳不飽和鍵的90莫耳%以上,以95莫耳%以上為佳,以99莫耳%以上為較佳。
若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之氫化率在此範圍中,則接著劑薄片的透明性及耐熱劣化性優異。並且,相較於使用將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碳-碳不飽和鍵選擇性地進行氫化而得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情形,接著劑薄片的耐光性優異,且接著劑薄片的耐熱變形溫度亦變高,因此為特佳。
此外,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之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碳-碳不飽和鍵的氫化率,以及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碳-碳不飽和鍵的氫化率,例如可藉由量測嵌段共聚物[C]及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1 H-NMR而求得。
於此,嵌段共聚物[C]中的不飽和鍵之氫化方法及反應形態等並未特別限定,只要依據周知的方法進行即可。
將嵌段共聚物[C]的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主鏈及側鏈的碳-碳不飽和鍵選擇性地進行氫化之方法,可列舉例如日本特開2015-78090號公報等所記載之周知的氫化方法。
並且,將嵌段共聚物[C]的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主鏈及側鏈的碳-碳不飽和鍵以及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芳香環的碳-碳不飽和鍵進行氫化之方法,可列舉例如國際公開第2011/096389號、國際公開第2012/043708號等所記載之方法。
在氫化反應結束後,自反應溶液中去除氫化觸媒,或者去除氫化觸媒及聚合觸媒,之後再自所得之溶液中去除溶劑,而可回收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
回收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通常呈顆粒(pellet)形狀,而可供給其後之烷氧矽基的導入反應及薄片的成形加工。
而且,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分子量,以藉由將THF作為溶劑的GPC所量測之聚苯乙烯的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計,通常為35,000以上且200,000以下,以38,000以上且150,000以下為佳,以40,000以上且100,000以下為較佳。並且,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分子量分布(Mw/Mn)以3以下為佳,以2以下為較佳,以1.5以下為特佳。
若將Mw及Mw/Mn作成為上述範圍,則接著劑薄片的耐熱性及機械性強度良好。
―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
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係如上所述般在有機過氧化物的存在下,使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與上述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進行反應,藉此導入烷氧矽基而成。
藉由在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中導入烷氧矽基,而賦予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對於玻璃及金屬之牢固的接著性。
因所導入之烷氧矽基的量少,故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的分子量與被用以作為原料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分子量在實質上並無差別。另一方面,因在有機過氧化物的存在下使其與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進行反應,故會同時引發聚合物的交聯反應及裂解反應,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的分子量分布之値會有變得大於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分子量分布之値的情形。
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的分子量,以藉由將THF作為溶劑的GPC所量測之聚苯乙烯的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計,通常為40,000以上且200,000以下,以45,000以上且150,000以下為佳,以50,000以上且100,000以下為較佳。並且,分子量分布(Mw/Mn)以3.5以下為佳,以2.5以下為較佳,以2.0以下為更佳。
若將Mw及Mw/Mn作成為上述範圍,則本發明所使用之接著劑薄片的耐熱性及機械性強度良好。
此外,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可使用例如上述專利文獻4、5所揭示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並且,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J]可使用在例如國際公開第2013/047690號、日本特開2014-208799號所揭示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中導入烷氧矽基而成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
〔接著劑〕
構成藉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接著劑薄片的接著劑,係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且與玻璃、金屬等無機材料之接著性優異。而且,構成接著劑薄片之接著劑可任意地包含添加劑。
<熱塑性樹脂>
前述接著劑中所佔之熱塑性樹脂的含有率,通常為65重量%以上,以70重量%以上為佳,以75重量%以上為較佳。藉由接著劑含有65重量%以上之熱塑性樹脂,所得之接著劑薄片的機械性強度及耐熱性更為優異,且與玻璃、金屬等無機材料之接著性亦更為優異。
<添加劑>
前述接著劑,除了作為主成分之上述熱塑性樹脂以外,可在樹脂中摻合一般會摻合之各種添加劑。添加劑可列舉用於降低接著溫度及調整與玻璃或金屬之接著性等的賦黏劑、用於提高加工特性的抗沾黏劑、用於阻斷紫外線的紫外線吸收劑、用於提升耐久性的抗氧化劑、光穩定劑等。
《賦黏劑》
賦黏劑可摻合在上述熱塑性樹脂中,而將接著劑的接著溫度及黏著性調整至較佳範圍。賦黏劑以可在上述熱塑性樹脂中均勻地溶解或分散者為佳,以數量平均分子量為300以上且5,000以下之烴系聚合物為較佳。
能使用作為賦黏劑之烴系聚合物的具體例,可列舉聚異丁烯、聚-1-丁烯、聚-4-甲基戊烯、聚-1-辛烯、乙烯-(α-烯烴)共聚物等低分子量物及其氫化物;聚異戊二烯、聚異戊二烯-丁二烯共聚合物等低分子量物及其氫化物;等。
此等賦黏劑可單獨使用一種,或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此等之中,尤其就維持透明性、耐光性且黏著效果優異的觀點而言,以聚異丁烯的低分子量物之氫化物或聚異戊二烯的低分子量物之氫化物為佳。
在接著劑含有賦黏劑之情形中,相對於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賦黏劑的含量通常為30重量份以下,以25重量份以下為佳,以20重量份以下為較佳。在賦黏劑之含量過多的情形中,所得之接著劑薄片有其耐熱性容易變差或變得容易沾黏之虞。
《抗氧化劑以及光穩定劑》
本發明所用以提高接著劑的耐久性之抗氧化劑及光穩定劑,可列舉磷系抗氧化劑、酚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受阻胺(hindered amine)系光穩定劑等。此等抗氧化劑及光穩定劑並未特別限定,可使用以往所周知者。
此等抗氧化劑及光穩定劑,分別可單獨使用一種,或者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在接著劑含有抗氧化劑與光穩定劑之至少一者的情形中,相對於熱塑性樹脂100重量份,抗氧化劑以及光穩定劑之含量的合計通常為5重量份以下,以3重量份以下為佳,以1.5重量份以下為較佳。
《抗沾黏劑以及紫外線吸收劑》
抗沾黏劑及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以往所周知者。此等抗沾黏劑及紫外線吸收劑,分別可單獨使用一種,或者組合二種以上使用。
《添加劑的摻合方法》
在熱塑性樹脂中摻合添加劑的方法並未特別限定,可適用一般使用為樹脂組成物的製造方法之周知方法。例如,可在均勻混合熱塑性樹脂的顆粒及添加劑之後,利用雙軸擠出機等連續式熔融混煉機進行熔融混合,並進行擠出而作成為顆粒狀,藉此製造以摻合有添加劑之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的接著劑。
或者,亦可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使用之熱塑性樹脂的顆粒中,將上述添加劑均勻混合,以供應後述的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步驟。
〔接著劑薄片〕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其兩面具有壓紋形狀。因其兩面具有壓紋形狀,故接著劑薄片不易沾黏,且即使在例如接著劑薄片的面與平滑玻璃面相接觸的情形中,或者在多片接著劑薄片相接觸的情形中,亦不會在接觸面產生黏附,因此處理性及作業性優異。
<特性形狀>
形成在接著劑薄片表面之壓紋的形狀,並未特別限制其深度、高度、間距、規則性、線狀、點狀等,只要在不損及上述效果的範圍內即可,可為任意形狀。
接著劑薄片的厚度通常為10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以20μm以上且900μm以下為佳,以25μm以上且800μm以下為較佳。
若接著劑薄片的厚度過薄,則在將接著劑薄片捲繞成輥狀並長期保管的情形中,有沾黏之虞。若接著劑薄片的厚度過厚,則薄片的剛性變得過高,變得難以將薄片捲取成輥狀,且亦變得難以切斷薄片,因此亦有對薄片的製造造成阻礙的可能性。再者,亦有變得難以將曲面形狀的玻璃板進行接著而製作堆疊體之虞。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在製作堆疊體時的溫度下,其熱收縮率小。
關於接著劑薄片的熱收縮率小一事,例如可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根據JIS K7133所量測的MD方向及TD方向之收縮率為5%以下而獲得確認。
<包含接著劑薄片之堆疊體>
將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與玻璃、金屬等無機材薄片加以重疊,並進行加熱及加壓,藉此可獲得已接著一體化之堆疊體。
在此情形中,亦可使用多個接著劑薄片,而獲得經更多層化之堆疊體。
<製造方法的詳細內容>
於此,在本發明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中,<1>可使用金屬製的鑄造輥及橡膠製的夾輥,或者<2>可使用橡膠製的鑄造輥及金屬製的夾輥,但以<1>為佳。以下使用圖1以詳細地說明在上述<1>的情形下本發明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之一例。
圖1係使用T型模式薄膜熔融擠出成形機之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之模式圖,在圖1中,1表示連接至擠出成形機等之T型模,2表示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金屬製的鑄造輥,3表示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橡膠製的夾輥,4表示搬運用或冷卻用之冷卻輥,9表示以所成形之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的接著劑薄片。
使自T型模(1)擠出且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的接著劑之熔融物的單面,與鑄造輥(2)的表面相接觸,並且利用夾輥(3)自相反面進行挾壓,藉此製造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薄片。此外,在圖1中,雖使熔融物與鑄造輥(2)的表面相接觸並且進行按壓加工,但使熔融物與鑄造輥(2)的表面相接觸並同時進行挾壓加工的方法、使熔融物與夾輥(3)表面相接觸並且進行挾壓加工的方法,亦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
視需要,在所得之接著劑薄片通過搬運用或冷卻用的輥(4)後,使用捲取機進行捲取。
以下針對在使用金屬製的鑄造輥及橡膠製的夾輥之上述<1>的情況中的鑄造輥以及夾輥進行説明。此外,在使用橡膠製的鑄造輥以及金屬製的夾輥之上述<2>的情況中,鑄造輥(橡膠製)以及夾輥(金屬製)的較佳材質係分別相同於上述<1>之情況中的夾輥(橡膠製)以及鑄造輥(金屬製)之較佳材質。
《鑄造輥(2)》
金屬製的鑄造輥(2)之材質並未特別限制,但以高剛性的金屬輥為佳。而且,鑄造輥(2)較佳為具備內部有可控制溫度的加熱介質或冷卻介質流動之構造的輥。
鑄造輥(2)的大小亦未特別限制,只要是足以將包含自T型模所熔融擠出之接著劑的膜狀熔融物進行冷卻固化的大小即可。鑄造輥(2)的直徑通常為100mm以上且1m以下左右。並且,亦可在輥表面施以鍍硬鉻(hard chrome plating)、鍍鎳、鍍非晶質鉻(amorphous chrome plating)、陶瓷噴鍍(ceramic spraying)等表面處理。
鑄造輥(2)的表面形成有壓紋形狀。只要由本發明的方法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其薄片彼此的沾黏可受到抑制,且其在與平滑玻璃面等接觸的情況下黏附可受到抑制,則壓紋形狀之深度、高度、間距、規則性、線狀、點狀等便未特別限制。
對鑄造輥(2)表面形成壓紋形狀的方法,只要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即可,可使用以往所周知的方法。具體而言,可列舉吹噴(blast)處理法、使用母研磨機(mother mill)之雕刻研磨法、雷射雕刻法、蝕刻法等。
《夾輥(3)》
夾輥(3)的表面以由硬度低於金屬製之鑄造輥(2)的材質所構成者為佳。具體而言,夾輥(3)以至少其表面由蕭氏A硬度(shore A hardness)45以上且70以下之橡膠材料所構成為佳。夾輥(3)的芯材以金屬製、且內部具備之構造以流動有可控制溫度之加熱介質或冷卻介質流動為佳。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橡膠層的厚度,只要可藉由介質控制溫度即可,並未特別限制。
若表面所使用之橡膠的硬度(蕭氏A硬度)過高,則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的熱收縮率會有變大之虞。並且,若表面所使用之橡膠的硬度(蕭氏A硬度)過低,則挾壓時橡膠製之夾輥(3)的表面可能會變形,且有變得無法對接著劑薄片表面賦予指定壓紋形狀之虞。此外,通常夾輥(3)的直徑為100mm以上且1m以下左右。
此外,蕭氏A硬度可根據JIS K6253進行量測。
夾輥(3)在表面形成有壓紋形狀。關於壓紋的形狀,其深度、高度、間距、規則性、線狀、點狀等並未特別限制,只要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的範圍即可,而可為任意形狀。
對夾輥(3)表面形成壓紋形狀的方法,只要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則可使用以往所周知的方法。具體而言,可列舉吹噴處理法、使用Mazamiru之雕刻研磨法、雷射雕刻法、蝕刻法等。
《壓紋形狀的例子》
使用上述具有壓紋形狀之鑄造輥(2)及夾輥(3)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表面的壓紋形狀,只要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即可,並未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日本特開平6-198809號公報、國際公開第1995/19885號、日本特開平9-40444號公報、日本特開平9-241045號公報、日本特開平9-295839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17338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167773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0-231150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1-35347號公報、日本特開平11-147735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7390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44295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203902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203900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203901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256043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29004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319045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19499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26468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48599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114538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130931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150540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163641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192244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261385號公報、日本特開2001-220182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01/072509號、日本特開2002-037648號公報、日本特開2002-104846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128442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048762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212614號公報、日本特開2003-238218號公報、國際公開第2014/021459號、國際公開第2015/016361號、國際公開第2015/016358號、國際公開第2015/016366號中所揭示之緞紋形狀、連續溝形狀、四角錐狀的凹部形狀、四角錐狀的凸部形狀、此等之組合形狀等。
《製造條件》
於本發明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中,在所使用之熱塑性樹脂為非晶性樹脂的情形下,若將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接著劑的玻璃轉移溫度(Tg)(當接著劑具有多個玻璃轉移溫度的情況下,則為最高溫側的玻璃轉移溫度)設為a℃時,挾壓加工時之鑄造輥(2)及夾輥(3)的溫度以調整為(a-100)℃以上且a℃以下的範圍為佳。
並且,在所使用之熱塑性樹脂為結晶性樹脂的情形中,若將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接著劑的熔點(Tm)設為b℃時,較佳為調整至(b-100)℃以上且(b-30)℃以下的範圍。但是,若夾輥(3)的溫度高於鑄造輥(2)的溫度,則接著劑薄片變得容易黏附於夾輥(3),因此夾輥(3)的溫度較佳為低於鑄造輥(2)的溫度。
若鑄造輥(2)及/或夾輥的溫度過低,則無法對接著劑薄片的表面賦予較佳的壓紋形狀,並且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的熱收縮率有變大之虞。另一方面,若鑄造輥(2)及/或夾輥(3)的溫度過高,則接著劑薄片不會自鑄造輥(2)及/或夾輥(3)剝落,接著劑薄片纏繞在鑄造輥(2)及/或夾輥(3)上,而有變得難以製造接著劑薄片之虞。
在挾壓加工時,利用鑄造輥(2)與夾輥(3)挾壓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接著劑之熔融物的力,可配合所成形之接著劑薄片的壓紋形狀之轉印狀態而適時進行調整。
自T型模(1)所擠出且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接著劑的熔融物之線速度,通常為1m/分鐘以上且100m/分鐘以下,以2m/分鐘以上且70m/分鐘以下為佳,以3m/分鐘以上且50m/分鐘以下為較佳。在線速度小於1m/分鐘的情形中,會有接著劑薄片的生產性變低之虞,在線速度大於100m/分鐘的情形中,會有壓紋形狀的轉印性變得不佳之虞。
根據上述本發明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可例如在層合玻璃等之堆疊體的製造步驟的溫度下,製造出熱收縮率小且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
並且,使用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接著劑薄片而製造之堆疊體,其接著劑層的尺寸穩定性優異。
再者,將依據本發明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捲取而成的接著劑薄片之輥狀物,其即使經過長時間也不易沾黏且保存穩定性良好,因此可適用在藉由輥對輥(Roll-to-Roll)的方式製造堆疊體。
<接著劑薄片的用途>
在使用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製造例如層合玻璃時,可進行如以下之步驟:作成如以玻璃板/接著劑薄片/玻璃板等之方式重疊的堆疊物,在將此堆疊物置入耐熱性的橡膠袋等並將內部進行除氣之後,進行加熱、加壓,而可使接著劑薄片與玻璃板貼合。加熱溫度通常為100℃以上且200℃以下,以110℃以上且190℃以下為佳,以120℃以上且180℃以下為較佳。加壓壓力通常為0.1MPa以上且10MPa以下,以0.2MPa以上且5MPa以下為佳,以0.3MPa以上且1MPa以下為較佳。並且,加熱及加壓時間通常為1分鐘以上且90分鐘以下,以3分鐘以上且60分鐘以下為佳,以5分鐘以上且30分鐘以下為較佳。只要溫度、壓力及時間為此範圍,即可獲得接著劑薄片與玻璃板的良好接著性。
在使用此接著劑薄片製造層合玻璃的情形中,變得不易在層合玻璃的端部產生氣泡及未填充部位。再者,在使用此接著劑薄片的情形中,即使貼合薄板玻璃也不易在端面產生翹曲,因此亦適於製造以厚的接著劑薄片貼合薄板玻璃而成之輕量層合玻璃。
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較適於提供製造例如:薄膜玻璃薄膜的接著劑;太陽電池的密封材;液晶顯示元件、調光元件、熱致變色元件、電致變色元件等功能性電子元件的密封材;堆疊有玻璃板、接著劑薄片、樹脂薄片等多個部材之耐貫穿性(penetration-resistant)窗材、防彈玻璃;等之用途。
以下說明實施例。
接下來,依據實施例更加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未因此等例子而受到任何限定。此外,「份」及「%」,只要沒有特別限定,則為重量基準。
本實施例中的評價,係藉由以下方法進行。
(1)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分子量分布(Mw/Mn)
嵌段共聚物[C]、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分子量,係在40℃下,量測利用將四氫呋喃(THF)作為溶析液之凝膠滲透層析術(GPC)而得之標準聚苯乙烯換算値。此外,使用TOSOH公司製之HLC8320GPC作為量測裝置。
(2)氫化率
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的主鏈、側鏈及芳香環的氫化率(莫耳%),係量測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及為前驅物之嵌段共聚物[C]的1 H-NMR光譜而算出。
(3)玻璃轉移溫度(Tg)的量測
將為非晶性的熱塑性樹脂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或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進行沖壓成形,製作長度50mm、寬10mm、厚度1mm的試驗片。使用此試驗片,並根據JIS-K7244-4法,使用黏彈性量測裝置(產品名「ARES」,TA Instruments Japan公司製),在-100℃~+150℃的範圍,以升溫速度5℃/分鐘量測動態黏彈性特性。自損失正切tanδ之高溫側的峰頂(peak top)溫度,求取源自硬鏈段(hard segment)之玻璃轉移溫度(℃)Tg2
(4)熔點(Tm)的量測
結晶性的熱塑性樹脂之熔點Tm係根據JIS K7121法,使用示差掃描熱量分析儀(產品名「DSC6220S11」,Nanotechnologies公司製),在25℃至200℃的範圍,以升溫速度10℃/分鐘進行升溫的過程中量測熔解起始溫度。
(5)熱收縮率的評價
自藉由擠出成形所製造之接著劑薄片[K],以一邊平行於擠出方向之方式,切出邊長為120mm的正方形之接著劑薄片,並作為試驗片。根據JIS K7133,將試驗片置於烘箱中的高嶺土(kaolin)架上,以溫度135℃保持5分鐘左右,測定相對於擠出方向之平行方向(MD方向)以及相對於擠出方向之垂直方向(TD方向)的尺寸,並算出熱收縮率。關於評價的判定,在MD方向、TD方向的熱收縮率皆在5%以下之情形下,熱收縮率夠小而評價為良好(A),而在MD方向、TD方向之任一方向的熱收縮率超過5%的情形下,熱收縮率大而評價為不良(B)。
(6)堆疊體[M]的製造與面的扭曲以及端面的翹曲之評價
(堆疊體[M]的製造)
在二片厚度1.1mm、縱長300mm、橫寬300mm的正方形漂浮玻璃(float glass)之間,將四片分別被切成縱長300mm、橫寬300mm之正方形的接著劑薄片[K]堆疊並夾住,而得到堆疊物。
將此堆疊物,置入具有NY(尼龍)/接著層/PP(聚丙烯)之層構成且厚度75μm之樹脂製袋。將袋的開口部之中央部保留200mm寬並利用熱封機將兩側熱封後,使用密封包裝器(產品名「BH-951」,Panasonic公司製),將袋內進行除氣,且同時將開口部進行熱封而密封包裝堆疊物。
其後,將經密封包裝之堆疊物置入高壓釜,以壓力0.8MPa及溫度135℃的方式進行加壓加熱60分鐘,製造具有如圖2所示之層構成(玻璃/接著劑層/玻璃)的堆疊體[M]。在圖2中,5表示漂浮玻璃的層,6表示接著劑層。
(堆疊體[M]表面的扭曲之評價)
目視觀察堆疊體[M]的最表面所反射之像,自反射之像的扭曲狀態判定有無面扭曲。實施評價的方式為:在距離1.25m的壁面,設置以5cm間隔在縱橫方向有棋盤網狀的平行線之薄片,目視觀察在堆疊體[M]的最表面部之平行線的反射像,評價扭曲。具體而言,關於評價的判定,係將未辨認到平行線有扭曲的情況評價為面扭曲夠小而為良好(A),將辨認到扭曲的情況評價為不良(B)。
(堆疊體[M]端面的翹曲之評價)
確認堆疊體[M]端面的翹曲。圖3為擴大顯示堆疊體[M]的端面部之模式圖。圖3中,5、6表示與前述相同意思。7表示在堆疊體端部之沿著玻璃板的基準線,8表示接著劑薄片的端部之最翹曲部位與前述基準線之最短距離。
在接著劑薄片的端部之最翹曲部位與基準線(7)之最短距離(8)未滿0.6mm之情形下,翹曲夠小而評價為良好(A),而在0.6mm以上之情形下,翹曲大而評價為不良(B)。
(7)二次加工(rework)性的評價
在二片厚度1.1mm、縱長300mm、橫寬300mm之正方形漂浮玻璃之間,夾住一片被切成縱長300mm、橫寬300mm之正方形的接著劑薄片[K],而獲得堆疊物。
將此堆疊物置入具有NY/接著層/PP之層構成且厚度75μm之樹脂製袋。將袋的開口部之中央部保留200mm寬並利用熱封機將兩側熱封後,使用密封包裝器,將袋內進行除氣,且同時將開口部進行熱封而密封包裝堆疊物。
其後,在密封包裝的狀態下,於常溫(25℃)經過1天後,取出堆疊物,相對於堆疊體的堆疊方向而垂直地移動玻璃與接著劑薄片,藉此確認玻璃與薄片是否分離。
在無阻抗而可簡單分離之情形下,二次加工性評價為良好(A),在有阻抗而無法分離的情形下,評價為不良(B)。
(8)抗沾黏性的評價
將100m之接著劑薄片[K]捲取至PP製之3吋的捲芯,將所得之接著劑薄片的輥[R]在40℃的環境下保管2個月。其後,利用薄片捲出機進行捲出,將可無問題地順利捲出至捲芯為止的情況,評價為抗沾黏性良好(A),將在捲出中途薄片互相附著而無法再捲出的情況,或者捲出接著劑薄片的阻抗大且薄片有伸長等變形的情況,評價為抗沾黏性不良(B)。
[製造例1]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的製造
(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1]的製造)
在具備攪拌裝置且內部被氮氣充分取代之反應器中,加入300份之脫水環已烷、10份之作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脫水苯乙烯以及1.1份之二丁基醚。將全部內容物以60℃進行攪拌,且同時加入0.75份之n-丁基鋰(15%環已烷溶液)而使聚合開始。接下來將全部內容物以60℃進行攪拌,且同時將15份之作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脫水苯乙烯在40分鐘的期間內連續地添加至反應器內,進行聚合反應,並在添加結束後,直接再以60℃將全部內容物攪拌20分鐘。在以氣相層析(gas chromatography,GC)量測反應液時,此時間點的聚合轉化率為99.5%。
接下來,在反應液中,將50份之作為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的脫水異戊二烯在130分鐘的期間內連續地進行添加,並在添加結束後,直接繼續攪拌30分鐘。在此時間點,以GC分析反應液的結果,聚合轉化率為99.5%。
其後,進一步在反應液中,將25份之作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脫水苯乙烯在70分鐘的期間內連續地進行添加,並在添加結束後,繼續攪拌60分鐘。在此時間點,以GC分析反應液的結果,聚合轉化率幾乎為100%。
於此,在反應液中加入1.0份之異丙醇而使反應停止,得到聚合物溶液。聚合物溶液所含之嵌段共聚物[C1]係A-B-A型的三嵌段共聚物,其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6,700,分子量分布(Mw/Mn)為1.03,wA:wB(源自苯乙烯之重複單元:源自異戊二烯之重複單元)=50:50(重量基準)。
接下來,將上述聚合物溶液移至具備攪拌裝置之耐壓反應器,添加4.0份之矽藻土負載型鎳觸媒(產品名「E22U」,鎳負載量60%,日揮觸媒化成公司製)及100份之脫水環已烷作為氫化觸媒,並加以混合。以氫氣取代耐壓反應器內部,再攪拌溶液並同時供給氫氣,在溫度190℃、壓力4.5MPa下進行6小時的氫化反應。
藉由氫化反應所得之反應溶液所含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0,100,分子量分布(Mw/Mn)為1.04。
氫化反應結束後,過濾反應溶液而去除氫化觸媒後,在所得之溶液中添加2.0份之二甲苯溶液,此二甲苯溶液中溶解有0.1份之為酚系抗氧化劑的新戊四醇-四[3-(3,5-二-三級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pentaerythritol-tetrakis[3-(3 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 ])(產品名「AO60」,ADEKA公司製)。
接下來,使用圓筒型濃縮乾燥器(產品名「Kontro」,日立製作所公司製),將已添加二甲苯溶液之上述溶液,置於溫度260℃、壓力0.001MPa以下的條件下,藉此自該溶液去除環已烷、二甲苯及其他揮發成分。將所得之熔融聚合物自模具擠出成股狀,冷卻後,藉由造粒機進行切削,得到94份之包含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1]的顆粒。
所得之顆粒狀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1]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9,500,分子量分布(Mw/Mn)為1.06,氫化率幾乎為100莫耳%,Tg2 為131℃。
(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的製造)
相對於所得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1]的顆粒100份,添加2.0份之作為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以及0.2份之作為有機過氧化物的2,5-二甲-2,5-二(三級丁過氧)已烷(產品名「PERHEXA(註冊商標)25B」,日油公司製)。使用雙軸擠出機(產品名「TEM37B」,東芝機械公司製),以樹脂溫度200℃、滯留時間60~70秒鐘混煉此混合物。將所得之混煉物擠出成股狀,經空氣冷卻後,藉由造粒機進行切削,獲得97份之具有烷氧矽基的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之顆粒[P1]。
使10份之顆粒[P1]溶解於100份之環已烷後,將所得的溶液注入400份之脫水甲醇中,使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凝固,並濾取凝固物。以25℃真空乾燥過濾物,單離9.0份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的團粒(crumb)。
在量測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之FT-IR光譜時,在1090cm-1 觀察到源自Si-OCH3 基之新吸收帶,在825cm-1 與739cm-1 觀察到源自Si-CH2 基之新吸收帶,且此等新吸收帶與源自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之Si-OCH3 基、Si-CH基之吸收帶(1075cm-1 、808cm-1 及766cm-1 )的位置不同。
並且,量測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之1 H-NMR光譜(重氯仿中)時,在3.6ppm觀察到甲氧基之質子的峰。自峰面積比確認到,相對於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1]100份,結合了1.9份之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並且,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之Tg2 為126℃。
[製造例2]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2]的製造
依序加入20份之作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脫水苯乙烯、60份之作為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的脫水異戊二烯以及20份之作為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脫水苯乙烯,並將n-丁基鋰(15%環已烷溶液)變更為0.69份,除此之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進行聚合、氫化、濃縮乾燥、擠出、冷卻以及造粒,而得到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2]的顆粒。
對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2]導入烷氧矽基,其係與製造例1同樣地進行,而得到97份之包含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2]的顆粒[P2]。而且,與製造例1同樣地進行,而自峰面積比確認到,相對於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2]100份,結合了1.9份之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
氫化前之嵌段共聚物[C2]係A-B-A型的三嵌段共聚物,其wA:wB(源自苯乙烯之重複單元:源自異戊二烯之重複單元)=40:60(重量基準)。
所得之顆粒狀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2]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61,000,分子量分布(Mw/Mn)為1.06,氫化率幾乎為100莫耳%,Tg2 為125℃。
[製造例3]改質乙烯-辛烯共聚物的製造
相對於乙烯-辛烯共聚物(熔點99℃,產品名「ENGAGE 8480」,Dow公司製)100份,添加2.0份之作為乙烯性不飽和矽烷化合物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以及0.2份之作為有機過氧化物的2,5-二甲-2,5-二(三級丁過氧)已烷(產品名「PERHEXA(註冊商標) 25B」,日油公司製)。使用雙軸擠出機(產品名「TEM37B」,東芝機械公司製),以樹脂溫度200℃、滯留時間60~70秒鐘,混煉所得之混合物。將所得之混煉物擠出成股狀,在空氣冷卻後,藉由造粒機進行切削,藉此獲得97份之具有烷氧矽基的改質乙烯-辛烯共聚物之顆粒[P3]。
在量測改質乙烯-辛烯共聚物的1 H-NMR光譜(鄰二氯苯-d4中)時,在3.6ppm觀察到甲氧基之質子的峰。自峰面積比確認到,相對於乙烯-辛烯共聚物100份,結合了1.9份之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並且,所得之改質乙烯-辛烯共聚物的熔點為95℃。
[製造例4]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3]的製造
將n-丁基鋰(15%環已烷溶液)變更為0.88份,除此之外,與製造例1同樣地進行聚合、氫化、濃縮乾燥、擠出、冷卻以及造粒,而獲得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3]的顆粒。
對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3]導入烷氧矽基,其與製造例1同樣地進行,而獲得98份之包含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3]的顆粒[P4]。而且,與製造例1同樣地進行,自峰面積比確認到,相對於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2]100份,結合了1.8份之乙烯基三甲氧基矽烷。
氫化前之嵌段共聚物[C3]為A-B-A型的三嵌段共聚物,其wA:wB(源自苯乙烯之重複單元:源自異戊二烯之重複單元)=50:50(重量基準)。
所得之顆粒狀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3]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49,500,分子量分布(Mw/Mn)為1.03,氫化率幾乎為100莫耳%,Tg2 為126℃。
並且,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3]的Tg2 為121℃。
[實施例1]使用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之接著劑薄片[K1]的製造
使用具有具備40mmφ之全螺紋螺桿(full-flight screw)的擠出機之T型模式薄膜熔融擠出成形機(型式:GT40,株式會社塑料工學研究所製)與寬600mm之T型模(GSI Creos公司製),以鋼瓶(cylinder)溫度230℃、T型模溫度230℃,自T型模擠出由製造例1所得之顆粒[P1]。使用表面具有緞紋狀之壓紋形狀的金屬製鑄造輥(設定溫度:80℃),與表面具有與鑄造輥相同之緞紋狀的壓紋形狀且蕭氏A硬度60之橡膠製夾輥(設定溫度:80℃),將所擠出之顆粒[P1]的熔融物進行挾壓加工後,利用冷卻輥(溫度:60℃)進行冷卻,製造0.8mm厚的接著劑薄片[K1]。此外,利用接觸式厚度計(數位式量錶( Digimatic Indicator) 編號No.:543-575,Mitutoyo精密機器公司製)量測接著劑薄片[K1]的厚度。
所得之接著劑薄片[K1]在兩面轉印有緞紋狀的壓紋形狀。
將接著劑薄片[K1]的兩端部切除而使寬度成為460mm,捲取100mm至PP製之3吋的捲芯,製造輥[R1]。
(接著劑薄片[K1]的評價)
使用接著劑薄片[K1]進行熱收縮率的評價之結果,MD方向、TD方向的熱收縮率皆為5%以下,評價為良好(A)。
使用接著劑薄片[K1]所製作之堆疊體[M1]的面扭曲夠小,評價為良好(A)。並且,端面的翹曲未滿0.6mm,評價為良好(A)。
使用接著劑薄片[K1]評價二次加工性的結果,接著劑薄片[K1]可容易地與玻璃板分離,評價為良好(A)。
評價接著劑薄片[K1]之輥[R1]的抗沾黏性之結果,直到捲芯為止都可無問題地順利捲出接著劑薄片[K1],評價為良好(A)。
將此等評價結果示於表1-1。
[實施例2]使用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2]之接著劑薄片[K2]的製造
使用由製造例2所得之顆粒[P2]取代由製造例1所得之顆粒[P1],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條件,製造0.8mm厚的接著劑薄片[K2]。接著劑薄片[K2]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所得之薄片[K2]與實施例1同樣地捲取100m至3吋之捲芯,製作輥[R2]並加以保管。
(接著劑薄片[K2]的評價)
使用接著劑薄片[K2],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熱收縮率、堆疊體[M2]之面的扭曲、端面的翹曲、二次加工性、輥[R2]的抗沾黏性之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1。
[實施例3]使用改質乙烯-辛烯共聚物之接著劑薄片[K3]的製造
使用由製造例3所得之顆粒[P3]取代由製造例1所得之顆粒,並將擠出機的鋼瓶溫度設為140℃,將T型模溫度設為140℃,將鑄造輥的溫度設為70℃,將夾輥的溫度設為70℃,將冷卻輥的溫度設為50℃,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條件製造0.8mm厚的接著劑薄片[K3]。接著劑薄片[K3]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所得之接著劑薄片[K3]與實施例1同樣地捲取成輥狀,製作輥[R3]並加以保管。
(接著劑薄片[K3]的評價)
使用接著劑薄片[K3],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熱收縮率、堆疊體[M3]之面的扭曲、端面的翹曲、二次加工性、輥[R3]的抗沾黏性的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1。
[實施例4]使用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3]之接著劑薄片[K8]的製造
使用由製造例4所得之顆粒[P4]取代由製造例1所得之顆粒[P1],並將擠出機的鋼瓶溫度設為200℃,將T型模溫度設為200℃,將鑄造輥的溫度設為60℃,將夾輥的溫度設為60℃,將冷卻輥的溫度設為50℃,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條件,製造0.8mm厚的接著劑薄片[K8]。接著劑薄片[K8]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所得之薄片[K8]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捲取100m至3吋之捲芯上,製作輥[R8]並加以保管。
(接著劑薄片[K8]的評價)
使用接著劑薄片[K8],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熱收縮率、堆疊體[M8]之面的扭曲、端面的翹曲、二次加工性、輥[R8]的抗沾黏性之評價。將評價結果示於表1-1。
[比較例1]使用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之接著劑薄片[K4]的製造
將夾輥從表面為橡膠製的輥變更成表面具有與前述橡膠製夾輥同樣的壓紋形狀之金屬製輥,除此之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法製造0.8mm厚的接著劑薄片[K4]。接著劑薄片[K4]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所得之接著劑薄片[K4]與實施例1同樣地捲取成輥狀,製作輥[R4]並加以保管。
(接著劑薄片[K4]的評價)
使用接著劑薄片[K4],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熱收縮率、堆疊體[M4]之面的扭曲、端面的翹曲、二次加工性、輥[R4]的抗沾黏性之評價。
其結果,關於熱收縮率,TD方向的熱收縮率小,但MD方向的熱收縮率為10%以上,評價為不良(B)。
以目視確認到堆疊體[M4]之玻璃板的端部,其兩面皆在接著劑層側具有翹曲,且在面的扭曲之評價中,在平行線之反射像辨認到扭曲,面的扭曲之評價為不良(B)。
並且,堆疊體[M4]之端面的翹曲為0.6mm以上,評價為不良(B)。
二次加工性與抗沾黏性之評價為良好(A)。
將此等結果記載於表1-2。
[比較例2]使用改質乙烯-辛烯共聚物之接著劑薄片[K5]的製造
使用由製造例3所得之顆粒[P3]取代比較例1所使用之顆粒[P1],並將夾輥變更為與比較例1所使用之金屬製輥相同的金屬製輥,除此之外,與實施例3同樣地進行,製造0.8mm厚的接著劑薄片[K5]。接著劑薄片[K5]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所得之接著劑薄片[K5]與實施例1同樣地捲取成輥狀,製作輥[R5]並加以保管。
(接著劑薄片[K5]的評價)
使用接著劑薄片[K5],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熱收縮率、堆疊體[M5]之面的扭曲、端面的翹曲、二次加工性、輥[R5]的抗沾黏性之評價。
其結果,關於熱收縮率,TD方向的熱收縮率小,但MD方向的熱收縮率為20%以上,評價為不良(B)。
以目視確認到堆疊體[M5]之玻璃板的端部,其兩面皆在接著劑層側具有翹曲。在面的扭曲之評價中,在平行線的反射像辨認到扭曲,面的扭曲之評價為不良(B)。
並且,堆疊體[M5]之端面的翹曲為0.6mm以上,評價為不良(B)。
二次加工性與抗沾黏性的評價為良好(A)。
將此等結果記載於表1-2。
[比較例3]使用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2]之接著劑薄片[K6]的製造
將夾輥從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且蕭氏A硬度60之橡膠製輥變更成表面平滑且蕭氏A硬度60之橡膠製輥,除此之外,與實施例2同樣地進行,製造0.8mm厚的接著劑薄片[K6]。接著劑薄片[K6],其單面具有壓紋形狀,另一面則具有平滑的面。所得之接著劑薄片[K6]與實施例1同樣地捲取成輥狀,製作輥[R6]並加以保管。
(接著劑薄片[K6]的評價)
使用接著劑薄片[K6],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熱收縮率、堆疊體[M6]之面的扭曲、端面的翹曲、二次加工性、輥[R6]的抗沾黏性之評價。
其結果,關於熱收縮率,MD方向、TD方向的熱收縮率皆為5%以下,評價為良好(A)。
使用接著劑薄片[K6]所製作的堆疊體[M6]之面的扭曲夠小,評價為良好(A),並且端面的翹曲未滿0.6mm,評價為良好(A)。
關於二次加工性,接著劑薄片的平滑面與玻璃面微弱地黏附,不易相對於堆疊體的堆疊方向而垂直地移動,二次加工性的評價為不良(B)。
並且,關於抗沾黏性的評價,在自輥[R6]捲出時有阻抗,且薄片發生變形,評價為不良(B)。
將此等結果記載於表1-2。
[比較例4]使用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1]之接著劑薄片[K7]的製造
將鑄造輥從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金屬製鑄造輥變更成表面為鏡面之金屬製輥,除此之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製造0.8mm厚的接著劑薄片[K7]。接著劑薄片[K7],其單面具有壓紋形狀,另一面則具有平滑的面。所得之接著劑薄片[K7]與實施例1同樣地捲取成輥狀,製作輥[R7]並加以保管。
(接著劑薄片[K7]的評價)
使用接著劑薄片[K7],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熱收縮率、堆疊體[M7]之面的扭曲、端面的翹曲、二次加工性、輥[R7]的抗沾黏性之評價。
其結果,關於熱收縮率,MD方向、TD方向的熱收縮率皆為5%以下,評價為良好(A)。
使用接著劑薄片[K7]所製作的堆疊體[M7]之面的扭曲夠小,評價為良好(A),並且端面的翹曲未滿0.6mm,評價為良好(A)。
關於二次加工性,接著劑薄片的平滑面與玻璃面微弱地黏附,不易相對於堆疊體的積層方向而垂直地移動,二次加工性的評價為不良(B)。
並且,關於抗沾黏性的評價,自輥[R7]捲出時有阻抗,且薄片發生變形,評價為不良(B)。
將此等結果記載於表1-2。
表1-1
Figure 106128475-A0304-0001
表1-2
Figure 106128475-A0304-0002
由實施例及比較例可知以下內容。
使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熔融物的單面與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金屬製的鑄造輥表面相接觸,並且利用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橡膠製的夾輥自相反面進行挾壓加工,藉此所製造之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的接著劑薄片[K],其熱收縮率、堆疊體[M]之面的扭曲以及端面的翹曲、二次加工性、輥[R]的抗沾黏性的評價皆為良好(A)(實施例1~4)。
另一方面,使用表面雖具有壓紋但夾輥的材質為金屬製的輥作為挾壓加工時所使用之輥,並進行挾壓加工,藉此所製造之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的接著劑薄片[K],其二次加工性、輥[R]的抗沾黏性之評價皆為良好(A),但熱收縮率大,且堆疊體[M]之面的扭曲以及端面的翹曲的評價皆為不良(B)(比較例1、比較例2)。
而且,金屬製的鑄造輥、橡膠製的夾輥之任一者使用表面不具有壓紋形狀之輥,如此所製造之在一面具有平滑形狀的接著劑薄片[K],其熱收縮率、堆疊體[M]之面的扭曲以及端面的翹曲的評價皆為良好(A),但二次加工性、輥[R]之抗沾黏性的評價皆為不良(B)(比較例3、比較例4)。
根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接著劑薄片,例如在層合玻璃等堆疊體之製造步驟中的加熱溫度下,其熱收縮率小。因此,使用此接著劑薄片製造層合玻璃的情形中,變得不易在層合玻璃的端部產生氣泡及未填充部位。再者,在使用此接著劑薄片貼合薄板玻璃製造輕量玻璃的情形中,變得不易在端面產生翹曲。
並且,藉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所得之接著劑薄片,因其兩面具有壓紋形狀,故即使在將接著劑薄片作成為輥狀並長期保管的情形中,亦不易沾黏。再者,在使用此接著劑薄片製造層合玻璃等堆疊體的情形中,玻璃面與接著劑薄片面之光滑性良好,或者在使用多片接著劑薄片的情形中,接著劑薄片間之光滑性良好,而容易對準位置,因此作業性優異。
1‧‧‧T型模 2‧‧‧鑄造輥 3‧‧‧夾輥 4‧‧‧冷卻輥 5‧‧‧漂浮玻璃(1.1mm厚) 6‧‧‧接著劑層 7‧‧‧基準線 8‧‧‧接著劑薄片的端部之最翹曲的部位與基準線(7)之最短距離 9‧‧‧以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接著劑薄片
圖1係使用T型模式薄膜熔融擠出成形機之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之模式圖。 圖2係顯示堆疊體[M]的剖面之模式圖。 圖3係擴大顯示堆疊體[M]的端面部之模式圖。
1‧‧‧T型模(T-die)
2‧‧‧鑄造輥
3‧‧‧夾輥
4‧‧‧冷卻輥
9‧‧‧以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之接著劑薄片

Claims (3)

  1. 一種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係以一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且在兩面具有壓紋形狀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包括:使自一模具所擠出且以該熱塑性樹脂作為主成分之一熔融物的單面,與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一鑄造輥的表面相接觸,並且利用表面具有壓紋形狀之一夾輥自相反面進行挾壓的步驟;其中,在該熱塑性樹脂為非晶性樹脂的情形下,若以該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該熔融物具有單個玻璃轉移溫度(Tg),則將該玻璃轉移溫度(Tg)設為a℃,在該挾壓時之該鑄造輥及該夾輥的溫度為(a-100)℃以上且a℃以下的範圍,且該夾輥的溫度為該鑄造輥的溫度以下,若以該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該熔融物具有多個玻璃轉移溫度(Tg),則將最高溫側的玻璃轉移溫度設為a℃,在該挾壓時之該鑄造輥及該夾輥的溫度為(a-100)℃以上且a℃以下的範圍,且該夾輥的溫度為該鑄造輥的溫度以下;在該熱塑性樹脂為結晶性樹脂的情形下,將以該熱塑性樹脂為主成分之該熔融物的熔點(Tm)設為b℃時,在該挾壓時之該鑄造輥及該夾輥的溫度為(b-100)℃以上且(b-30)℃以下的範圍,且該夾輥的溫度為該鑄造輥的溫度以下;該鑄造輥與該夾輥之一者為金屬製,另一者為橡膠製。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鑄造輥為金屬製,該夾輥為橡膠製。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熱 塑性樹脂係於將包含以源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之重複單元為主重複單元且至少二個的聚合物嵌段〔A〕,與以源自鏈狀共軛二烯化合物之重複單元為主重複單元且至少一個的聚合物嵌段〔B〕之嵌段共聚物〔C〕進行氫化而成之嵌段共聚物氫化物〔D〕中,導入烷氧矽基(alkoxysilyl group)而成之改質嵌段共聚物氫化物〔E〕。
TW106128475A 2016-08-29 2017-08-22 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 TWI763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7189 2016-08-29
JP2016-167189 2016-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6729A TW201806729A (zh) 2018-03-01
TWI763699B true TWI763699B (zh) 2022-05-11

Family

ID=61309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8475A TWI763699B (zh) 2016-08-29 2017-08-22 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03086A1 (zh)
EP (1) EP3505581A4 (zh)
JP (1) JPWO2018043182A1 (zh)
CN (1) CN109476958A (zh)
TW (1) TWI763699B (zh)
WO (1) WO20180431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5390B1 (ja) * 2018-09-10 2019-02-27 昭和シェル石油株式会社 アスファルト組成物およびアスファルト合材
CN110133931A (zh) * 2019-05-22 2019-08-16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夹胶型电致变色透明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3819A (ja) * 1988-08-31 1990-03-05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両面エンボス加工方法
US20080233310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and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and polarization pl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201233531A (en) * 2010-11-30 2012-08-16 Solutia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irect embossment of a polymer melt sheet
JP2013159617A (ja) * 2012-02-01 2013-08-19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この樹脂シートからなる太陽電池封止用樹脂シート、並びに、この樹脂シート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428268A (zh) * 2012-05-25 2015-03-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以及将嵌段共聚物氢化物用作夹层玻璃的粘接剂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78812A (ja) * 1993-12-21 1995-07-18 Sekisui Chem Co Ltd 中間膜の製造方法
JPH08283696A (ja) * 1995-04-14 1996-10-29 Haishiito Kogyo Kk 太陽電池封止用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315325A (ja) * 1997-05-20 1998-12-02 Mitsubishi Chem Mkv Co エンボスされた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130931A (ja) * 1999-10-29 2001-05-15 Sekisui Chem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
CN102057501A (zh) * 2008-06-09 2011-05-11 Jsr株式会社 密封材料和使用了该密封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模件
JP5707669B2 (ja) * 2009-02-05 2015-04-30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挿入合わせガラス
JP5406594B2 (ja) * 2009-05-21 2014-02-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積層体形成用エチレン−不飽和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406593B2 (ja) * 2009-05-21 2014-02-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積層体形成用エチレン−不飽和エステル共重合体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EP2623526B1 (en) * 2010-09-29 2017-07-26 Zeon Corporation Hydrogenated block copolymer having alkoxysilyl group, and use therefor
JPWO2012102178A1 (ja) * 2011-01-28 2014-06-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樹脂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2015093974A (ja) * 2013-11-14 2015-05-18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封止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て作製され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112431B1 (en) * 2014-02-28 2020-06-17 Zeon Corporation Transparent adhesive sheet
JP6140907B2 (ja) * 2014-11-10 2017-06-07 株式会社クラレ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KR20170101257A (ko) * 2015-02-04 2017-09-05 미쓰이 가가쿠 토세로 가부시키가이샤 태양 전지 밀봉용 필름, 태양 전지 밀봉용 필름 롤, 및 태양 전지 모듈의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3819A (ja) * 1988-08-31 1990-03-05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両面エンボス加工方法
US20080233310A1 (en) * 2007-03-22 2008-09-25 Fujifilm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and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and polarization pl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TW201233531A (en) * 2010-11-30 2012-08-16 Solutia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irect embossment of a polymer melt sheet
JP2013159617A (ja) * 2012-02-01 2013-08-19 Mitsui Chemicals Tohcello Inc 樹脂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この樹脂シートからなる太陽電池封止用樹脂シート、並びに、この樹脂シート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428268A (zh) * 2012-05-25 2015-03-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以及将嵌段共聚物氢化物用作夹层玻璃的粘接剂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03086A1 (en) 2019-07-04
EP3505581A1 (en) 2019-07-03
WO2018043182A1 (ja) 2018-03-08
CN109476958A (zh) 2019-03-15
TW201806729A (zh) 2018-03-01
EP3505581A4 (en) 2020-04-22
JPWO2018043182A1 (ja) 201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10622B1 (ja)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水素化物を合わせガラスの接着剤として使用する方法
JP6295962B2 (ja)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CN107406661B (zh) 树脂组合物及其利用
JP2020045279A (ja) 合わせガラス
JP2015078090A (ja) 合わせガラス
TWI763699B (zh) 接著劑薄片的製造方法
WO2018097146A1 (ja) 接着剤シート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CN107531565B (zh) 夹层玻璃
TW201837112A (zh) 樹脂組成物及成形體以及其成形方法
US20220112407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roll-shaped body
WO2019082385A1 (ja) ブロッキング防止剤、成形材料、および成形体
JP6229460B2 (ja) 薄膜ガラス積層体
JPWO2019058953A1 (ja) 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WO2020009064A1 (ja) 積層体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JP2021070269A (ja) 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0083742A (ja) 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