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3548B - 具有錐形輪廓之導電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錐形輪廓之導電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3548B
TWI763548B TW110122731A TW110122731A TWI763548B TW I763548 B TWI763548 B TW I763548B TW 110122731 A TW110122731 A TW 110122731A TW 110122731 A TW110122731 A TW 110122731A TW I763548 B TWI763548 B TW I7635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recess
semiconductor device
dielectric layer
conductiv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2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3694A (zh
Inventor
黃則堯
Original Assignee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3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6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3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354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3Cross-sectional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02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by forming openings in dielectrics
    • H01L21/76804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by forming openings in dielectrics by forming tapered via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8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 H01L21/7680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 H01L21/76829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e.g. dielectric etch-stop, barrier, capping or liner layers
    • H01L21/76831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comprising conductors and dielect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and the after-treatment of the dielectrics, e.g. smooth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e.g. dielectric etch-stop, barrier, capping or liner layers in via holes or trenches, e.g. non-conductive sidewall l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2Bit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5Bit lin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covered by H01L21/00
    • H01L2221/10Applying interconnections to be used for carrying current between separate components within a device
    • H01L2221/1005Formation and after-treatment of dielectrics
    • H01L2221/1052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 H01L2221/1057Formation of thin functional dielectric layers in via holes or trenches
    • H01L2221/1063Sacrificial or temporary thin dielectric films in openings in a dielectr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ometry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揭露提供一種具有一錐形輪廓之一導電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該半導體元件包括一導電層,設置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一導電接觸點,設置在該導電層上。該半導體元件亦包括一導電線,設置在該導電接觸點上。在沿該導電線之一縱軸的一第一剖視圖中,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上部具有一錐形輪廓;以及在沿正交於該導電線之該縱軸的一線段之一第二剖視圖中,該導電接觸點的該上部具有一非錐形輪廓。

Description

具有錐形輪廓之導電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本申請案主張2020年9月24日申請之美國正式申請案第17/031,073號的優先權及益處,該美國正式申請案之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一錐形輪廓之一導電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對於許多現代應用,半導體元件是不可或缺的。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半導體元件的尺寸變得越來越小,於此同時提供較佳的功能以及包含較大的積體電路數量。由於半導體元件的規格小型化,實現不同功能的半導體元件之不同型態與尺寸規模,係整合(integrated)並封裝(packaged)在一單一模組中。再者,許多製造步驟執行於各式不同型態之半導體裝置的整合(integration)。
然而,半導體元件的製造與整合包含許多複雜步驟與操作。在半導體元件中的整合係變得越加複雜。半導體元件之製造與整合的複雜度中的增加可造成多個缺陷。據此,有持續改善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流程的需要,以便對付該等缺陷。
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僅係提供背景技術,並未承認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揭示本揭露之標的,不構成本揭露之先前技術,且上文之「先前技術」之任何說明均不應作為本案之任一部分。
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元件包括一導電層,設置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一導電接觸點,設置在該導電層上。該半導體元件亦包括一導電線,設置在該導電接觸點上。在沿該導電線之一縱軸的一第一剖視圖中,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上部具有一錐形輪廓;以及在沿正交於該導電線之該縱軸的一線段之一第二剖視圖中,該導電接觸點的該上部具有一非錐形輪廓。
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接觸點之該上部在該第一剖視圖中的該錐形輪廓,係從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上表面逐漸變細。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下部在該第一剖視圖中具有一非錐形輪廓。在一實施例中,在該導電接觸點與該導電線之間的一界面面積,係大於在導電接觸點與該導電層之間的一界面面積。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接觸點完全被該導電線所覆蓋。在一實施例中,在該第二剖視圖中,該導電線的一寬度大致相同於該導電接觸點的一寬度。在一實施例中,該半導體元件還包括一源極/汲極區,設置在該半導體基底中,其中該導電線經由該導電接觸點與該導電層而電性連接到該源極/汲極區。
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元件包括一導電層,設置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一導電線,設置在該導電層上。該半導體元件亦包括一導電接觸點,設置在該導電層與該導電線之間,且電性連接該導電層與該導電線。該導電接觸點包括:一基部;以及一第一膨脹部以及一第二膨脹部,係從該基部側向延伸。該第一膨脹部與該第二膨脹部係與該導電層分開設置,以及其中該第一膨脹部與該第二膨脹部具有錐形輪廓,係從該導電線朝向該導電層逐漸變細。
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接觸點的該第一膨脹部與該導電接觸點的該第二膨脹部係分開設置,以及該第一膨脹部與該第二膨脹部係完全被該導電線所覆蓋。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接觸點的該第一膨脹部與該第二膨脹部係直接接觸該導電線。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接觸點之該第一膨脹部與該第二膨脹部的各上表面,係大致與該導電接觸點之該基部的一上表面為共面。在一實施例中,在沿該導電線之一縱軸的一剖視圖中,該導電接觸點之該基部的一高度係大於該導電接觸點之該第一膨脹部的一高度與該導電接觸點之該第二膨脹部的一高度。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接觸點的該第一膨脹部與該第二膨脹部係各具有彎曲側壁。
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該製備方法包括形成一導電層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形成一介電層以覆蓋該導電層。該製備方法亦包括蝕刻該介電層而形成一開孔,以暴露該導電層;以及蝕刻該介電層以形成一第一凹陷以及一第二凹陷並連接到該開孔。該開孔的一深度係大於該第一凹陷的一深度與該第二凹陷的一深度,以及其中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具有錐形輪廓,係朝向該導電層逐漸變細。該製備方法還包括形成一導電接觸點在該導電層上。該開孔、該第一凹陷以及該第二凹陷係被該導電接觸點所填滿。此外,該製備方法包括形成一導電線在該導電接觸點上。
在一實施例中,該開孔具有一非錐形輪廓。在一實施例中,蝕刻該介電層以形成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的該步驟係包括:沉積一襯墊膜,以覆蓋該介電層,並加襯該開孔;蝕刻該襯墊膜,以暴露該介電層鄰近該開孔的一些部分;以及蝕刻該介電層藉由該襯墊膜而暴露的一些部分,以形成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在一實施例中,在該襯墊膜蝕刻之後,係暴露該導電層。在一實施例中,該製備方法還包括:在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形成之後,係移除該襯墊膜。在一實施例中,形成該導電接觸點在導電層上的該步驟係包括:形成一導電材料在該介電層上,其中該開孔、該第一凹陷以及該第二凹陷係被該導電材料所填滿。此外,形成該導電接觸點在導電層上的該步驟係包括:研磨該導電材料,以形成該導電接觸點。在一實施例中,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上表面區域係大於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下表面區域,以及該導電接觸點的該上表面係完全被該導電線所覆蓋。
在本揭露中係提供一半導體元件的多個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半導體元件包括一導電接觸點以及一導電線,該導電接觸點設置在一導電層上,該導電線設置在該導電接觸點上。在沿該導電線之一縱軸的剖視圖中,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上部具有一錐形輪廓。因此,可降低該導電接觸點與該導電線之間的接觸電阻。所以,可改善整體元件效能。
上文已相當廣泛地概述本揭露之技術特徵及優點,俾使下文之本揭露詳細描述得以獲得較佳瞭解。構成本揭露之申請專利範圍標的之其它技術特徵及優點將描述於下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可相當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之概念與特定實施例可作為修改或設計其它結構或製程而實現與本揭露相同之目的。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瞭解,這類等效建構無法脫離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
應當理解,以下揭露內容提供用於實作本發明的不同特徵的諸多不同的實施例或實例。以下闡述組件及排列形式的具體實施例或實例以簡化本揭露內容。當然,該些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進行限制。舉例而言,元件的尺寸並非僅限於所揭露範圍或值,而是可相依於製程條件及/或裝置的所期望性質。此外,以下說明中將第一特徵形成於第二特徵「之上」或第二特徵「上」可包括其中第一特徵及第二特徵被形成為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且亦可包括其中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可形成有附加特徵、進而使得所述第一特徵與所述第二特徵可能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為簡潔及清晰起見,可按不同比例任意繪製各種特徵。在附圖中,為簡化起見,可省略一些層/特徵。
此外,為易於說明,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之下(beneath)」、「下面(below)」、「下部的(lower)」、「上方(above)」、「上部的(upper)」等空間相對關係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與另一(其他)元件或特徵的關係。所述空間相對關係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的取向外亦囊括元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取向。所述裝置可具有其他取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他取向)且本文中所用的空間相對關係描述語可同樣相應地進行解釋。
圖1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元件100a的頂視示意圖。圖2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該半導體元件100a沿圖1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圖3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該半導體元件100a沿圖1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如圖1到圖3所示,半導體元件100a包括一半導體基底101、複數個源極/汲極區105、複數個導電層109、複數個導電接觸點147以及複數個導電線153;複數個源極/汲極區105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1中;複數個導電層109設置在該等源極/汲極區105上;複數個導電接觸點147設置在該等導電層109上;複數個導電線153設置在該等導電接觸點147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導電線153經由該等導電接觸點147與該等導電層109而電性連接到該等源極/汲極區105。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導電接觸點147包括一基部143、一第一膨脹部145a以及一第二膨脹部145b。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100a包括一絕緣結構103以及複數個主動區(圖未示);絕緣結構103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1中;該等主動區係藉由絕緣結構103所界定。該等源極/汲極區105設置在主動區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100a亦包括一介電層107、一介電層111以及一介電層151;介電層107設置在半導體基底101上,並圍繞該等導電層109;介電層111設置在介電層107上,並圍繞該等導電接觸點147(包括該等基部143、該等第一膨脹部145a以及該等第二膨脹部145b);介電層151設置在介電層111上,並圍繞該等導電線153。
請參考圖1,依據一些實施例,該等導電線153係相互平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導電線153沿X方向延伸。尤其是,每一導電線153具有沿X方向的一縱軸,以及剖線X-X’為其中一導電線153的縱軸。此外,剖線Y-Y’沿Y方向延伸。意即,剖線Y-Y’正交於該等導電線153的縱軸。
再者,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2所示,在沿該等導電線153之縱軸的剖視圖中,導電接觸點147的一上部147U具有一錐形輪廓,以及導電接觸點147的一下部147L具有一非錐形輪廓。尤其是,導電接觸點147之上部147U的錐形輪廓係從導電線153朝向導電層109逐漸變細。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接觸點147的上表面區域147T係大於導電接觸點147的下表面區域147B。因此,可降低導電接觸點147與導電線153之間的接觸電阻。
轉向圖3,依據一些實施例中,在沿正交於該等導電線153之縱軸的一線段的剖視圖中,該等導電接觸點147具有非錐形輪廓。在一些實施例中,剖線Y-Y’係描畫一剖視圖,其係經由該等導電接觸點147的該等基部143裁切,但並非經由該等到電接觸點147的該等第一膨脹部145a與該等第二膨脹部145b裁切,因此該等第一膨脹部145a與該等第二膨脹部145b並未繪示在圖3中。
再者,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1及圖3所示,每一導電接觸點147具有一寬度,係大致相同於一對應之導電線153的一寬度(以W表示)。在本揭露的內容中,字詞大致地(substantially)係指較佳者為至少90%,更佳者為95%,再更佳者為98%,以及最佳者為99%。由於該等第一膨脹部145a與該等第二膨脹部145b並未延伸超出對應之該等導電線153邊緣,所以可以防止或減少相鄰導電線153之間或相鄰導電接觸點147之間的串擾(crosstalk)(例如訊號干擾)。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元件100a為一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以及該等導電線153當成是用於DRAM的多個位元線(BL)或多個儲存節點。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導電接觸點147具有多個膨脹部(例如該等第一膨脹部145a與該等第二膨脹部145b)係從該等基部143朝外並沿該等導電線153之縱軸側向延伸。因此,該等接觸點147的各上表面區域(例如上表面區域147T)係大於該等導間接觸點147的各下表面區域(例如下表面區域147B),藉此降低該等導電接觸點147與該等導電線153之間的接觸電阻。此外,該等導電線147並未膨脹超出該等導電線153的各邊緣,藉此避免或降低相鄰導電線153之間或相鄰導電接觸點147間的串擾問題。因此,可改善整體元件效能。
圖4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一改良半導體元件100b的剖視示意圖,改良半導體元件100b係為半導體元件100a的另一實施例。類似於圖2,圖4為沿平行於圖1之剖線X-X’之一線段的剖視示意圖。出於一致性和清楚的原因,出現在圖2和圖4中之相似的元件係將被標記為相同的元件編號。
類似於半導體元件100b,改良的半導體元件100b包括一導電接觸點147’,導電接觸點147’具有一第一膨脹部145a’以及一第二膨脹部145b’,其係從基部143朝外側向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接觸點147’的一上部147’U具有一錐形輪廓,以及導電接觸點147’的一下部147’L具有一非錐形輪廓。尤其是,導電接觸點147’之上部147’U的錐形輪廓係從導電線153朝向導電層109逐漸變細。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接觸點147’的上表面區域147’T係大於導電接觸點147’的下表面區域147’B。
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4所示,在半導體元件100a與100b之間的一差異,係在於改良的半導體元件100b之導電接觸點147’的第一膨脹部145a’與第二膨脹部145b’各具有彎曲側壁。
圖5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元件(包括半導體元件100a以及改良的半導體元件100b)之製備方法10的流程示意圖,該製備方法10具有步驟S11、S13、S15、S17、S19、S21、S23、S25以及S27。圖5的步驟S11到S27係結合以下圖式進行詳細說明。
圖6、圖9、圖12、圖15、圖18、圖21以及圖24例示一些實施例在半導體元件100a的形成中之各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以及圖7、圖8、圖10、圖11、圖13、圖14、圖16、圖17、圖19、圖20、圖22、圖23、圖25以及圖26例示一些實施例在半導體元件100a的形成中之各中間階段的剖視示意圖。應當理解,圖7、圖10、圖13、圖16、圖19、圖22及圖25為分別沿圖6、圖9、圖12、圖15、圖18、圖21以及圖24的剖線X-X’的剖視示意圖,以及圖8、圖11、圖14、圖17、圖20、圖23及圖26為分別沿圖6、圖9、圖12、圖15、圖18、圖21以及圖24的剖線Y-Y’的剖視示意圖。
如圖6、圖7及圖8所示,提供半導體基底101。半導體基底101可為一半導體晶圓,例如矽晶圓。另外或是此外,半導體基底101可包含元素(elementary)半導體材料、化合物(compound)半導體材料及/或合金半導體材料。元素半導體材料的例子可包括結晶矽(crystal silicon)、多晶矽(polycrystalline silicon)、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鍺及/或鑽石,但並不以此為限。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的例子可包括碳化矽(silicon carbide)、砷化鎵(gallium arsenic)、磷化鎵(gallium phosphide)、磷化銦(indium phosphide)、砷化銦(indium arsenide)及/或銻化銦(indium antimonide),但並不以此為限。合金半導體材料的例子可包括矽鍺(SiGe)、磷砷化鎵(GaAsP)、砷化鋁銦(AlInAs)、砷化鋁鎵(AlGaAs)、砷化鎵銦(GaInAs)、磷化鎵銦(GaInP)以及磷砷化鎵銦(GaInAsP),但並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101包括一磊晶層(epitaxial layer)。舉例來說,半導體基底101具有一磊晶層,係覆蓋一塊狀(bulk)半導體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半導體基底101為一絕緣體上覆半導體(semiconductor-on-insulator)基底,其係可包括一基底、一埋入氧化物層(buried oxide layer)以及一半導體層,而埋入氧化物層位在基底上,半導體層位在埋入氧化物層上,而絕緣體上覆半導體基底係例如一絕緣體上覆矽(silicon-on-insulator,SOI)基底、一絕緣體上覆矽鍺(silicon germanium-on-insulator,SGOI)基底或一絕緣體上覆鍺(germanium-on-insulator,GOI)基底。絕緣體上覆半導體基底可使用氧離子佈植分離(separation by implanted oxygen,SIMOX)、晶圓接合(wafer bonding)及/或其他適合的方法製造。
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結構103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1中,以界定多個主動區,而且絕緣結構103為一淺溝隔離(STI)結構。此外,絕緣結構103係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他可應用的介電材料,以及絕緣結構103的形成可包括形成一圖案化遮罩(圖未示)在半導體基底101上;藉由使用圖案化遮罩當作一遮罩而蝕刻半導體基底101,以形成多個開孔(圖未示);沉積一介電材料在該等開孔中並在半導體基底101上;以及研磨介電材料,直到半導體基底101暴露為止。
再者,該等源極/汲極區105形成在該等主動區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源極/汲極區105的製作技術包含一或多個離子植入製程,以及取決於半導體元件100a的導電類型,P型摻雜物或N型摻雜物係可植入到該等主動區中,以形成該等源極/汲極區105,而P型摻雜物係例如硼(B)、鎵(Ga)或銦(In),N型摻雜物係例如磷(P)或砷(As)。
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6、圖7及圖8所示,在該等源極/汲極區105與絕緣結構103形成之後,該等導電層109以及圍繞該等導電層109的介電層107係形成在半導體基底101上。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1。每一導電層109可為一單一層或多層。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導電層109包含鋁、銅、鎢、鈦、鉭或其他可應用的導電材料。再者,介電層107可為一單一層或多層,以及介電層107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他可應用的介電材料。
該等導電層109與介電層107的製作技術包含沉積介電層107在半導體基底101上;蝕刻介電層107而形成多個開孔(圖未示),以暴露半導體基底101;沉積一導電材料(圖未示)在該等開孔以及在介電層107上;以及研磨導電材料以形成被介電層107所圍繞的該等導電層109。
介電層107的沉積製程可包括一化學氣相沉積(CVD)製程、一物理氣相沉積(PV)製程、一原子層沉積(ALD)製程、一旋轉塗佈製程或其他可應用的製程。介電層107可藉由一濕蝕刻製程、一乾蝕刻製程或其組合所蝕刻。導電材料的沉積製程可包括一CVD製程、一PVD製程、一ALD製程、一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MOCVD)製程、一噴濺製程、一鍍覆製程或其他可應用的製程。導電材料可藉由一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所研磨。
然後,依據一些實施例,介電層111形成在介電層107上,以及該等導電層109係被介電層111所覆蓋。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3。使用於形成介電層111的一些材料與製程,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介電層107的材料與製程,而且在文中不再重複其詳細描述。
接下來,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6、圖7及圖8所示,一蝕刻製程係執行在介電層111上,以形成多個開孔120,其係暴露該等導電層109。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5。蝕刻製程可包括一濕蝕刻製程、一乾蝕刻製程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開孔120係暴露一對應的導電層109。
接著,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9、圖10及圖11所示,沉積一襯墊膜123以覆蓋介電層111並加襯該等開孔120。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7。在一些實施例中,襯墊膜123包含一介電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以及其製作技術包含一沉積製程,例如一CVD製程、一PVD製程、一ALD製程、一旋轉塗佈製程。
在一些實施例中,襯墊膜123從一材料所形成,相較於介電層111的材料,襯墊膜1213的該材料具有一高的蝕刻選擇性。應當理解,襯墊膜123共形沉積在圖6、圖7及圖8的結構上。在一些實施例中,介電層111的上表面與各側壁以及該等導電層109之暴露的各上表面,係被襯墊膜123所覆蓋。
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12、圖13及圖14所示,在襯墊膜123形成之後,一圖案化遮罩125形成在襯墊膜123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圖案化遮罩125具有複數個開孔130,其係暴露襯墊膜123在該等開孔120中的一些部分。應當理解,每一開孔130係大於在介電層111中的各對應開孔120。因此,襯墊膜123位在介電層111的上表面與鄰近該等開孔120的一些部分,係藉由圖案化遮罩125而暴露。
尤其是,每一開孔120沿X方向係具有一長度L1,以及每一開孔130沿X方向具有一長度L2。在一些實施例中,長度L2係大於長度L1。再者,每一開孔120沿Y方向具有一寬度,且大致相同於一對應開孔130沿Y方向的一寬度(表示成W)。
接著,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15、圖16及圖17所示,襯墊膜123藉由使用圖案化遮罩125當作一遮罩進行蝕刻。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19。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襯墊膜123蝕刻之後,係部分暴露該等導電層109。
特別是,襯墊膜123藉由一定向(directional)或非等向性蝕刻製程所蝕刻,從而以最小的橫向蝕刻垂直地蝕刻穿過襯墊膜123。蝕刻製程可為一乾蝕刻製程、一濕蝕刻製程或其組合。因此,依據一些實施例,係保留襯墊膜123被圖案化遮罩125所覆蓋的一些部分以及襯墊膜123位在該等開孔120之歌側壁上的各垂直部分,以及部分暴露介電層111的上表面與該等導電層109的各上表面。在介電層111之上表面鄰近該等開孔120的一些部分暴露之後,係移除圖案化遮罩125。
在圖16的剖視示意圖中,依據一些實施例,由於開孔130的長度L2大於開孔120的長度L1(請參考圖13),所以介電層111之上表面鄰近該等開孔120的該等部分,係藉由襯墊膜1123的該等保留部分而暴露。在圖17中的剖視示意圖中,依據一些實施例,由於該等開孔130的寬度大致相同於該等開孔120的寬度W(請參考圖14),所以如圖17所示之介電層111的上表面係完全被襯墊膜123的該等保留部分所覆蓋。
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18、圖19及圖20所示,在襯墊膜123蝕刻之後,係蝕刻介電層111藉由襯墊膜1213而暴露的一些部分,以便形成複數個第一凹陷140a以及複數個第二凹陷140b。在一些實施例中,每一開孔120連接到其中一第一凹陷140a以及其中一第二凹陷140b。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1。
介電層111可藉由一濕蝕刻製程、一乾蝕刻製程或其組合所蝕刻。在一些實施例中,襯墊膜123從一材料所形成,相較於介電層111的材料,襯墊膜113的該材料係具有一高的蝕刻選擇性。因此,介電層111係藉由使用襯墊膜123當作一遮罩進行蝕刻。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9所示,該等第一凹陷140a與該等第二凹陷140b具有多個傾斜側壁111S。該等傾斜側壁111S與襯墊膜123之間的各傾斜角度θ係相關於蝕刻時間、溫度以及該等蝕刻氣體的壓力。在較短的蝕刻時間、較低的溫度及/或較低的壓力之情況下,係獲得較小的傾斜角度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凹陷140a與該等第二凹陷140b各具有彎曲側壁。此外,如圖19所示,第一凹陷140a具有一深度D1,第二凹陷140b具有一深度D2,以及開孔120具有一深度D3。在一些實施例中,深度D3大於深度D1與深度D2。
接著,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21、圖22及圖23所示,係移除襯墊膜123。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3。在一些實施例中,襯墊膜123係藉由一蝕刻製程所移除,例如一乾蝕刻製程或一濕蝕刻製程。在一些實施例中,剖線Y-Y’係描述經由該等開孔120所裁切的一剖視示意圖,但並不是經由該等第一凹陷140a與該等第二凹陷140b所裁切,因此,該等第一凹陷140a與該等第二凹陷140b並未繪示在圖23中。
依據一些實施例,如圖24、圖25及圖26所示,在襯墊膜123移除之後,多個導電接觸點147係形成在該等導電層109上,以及該等開孔120、該等第一凹陷140a以及該等第二凹陷140b係被該等導電接觸點147所填滿。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5。尤其是,該等第一凹陷140a係被該等導電接觸點147的該等第一膨脹部145a所填滿,該等第二凹陷140b係被該等導電接觸點147的該等第二膨脹部145b所填滿,以及該等開孔120係被該等導電接觸點147的該等基部143所填滿。
該等導電接觸點147的一些材料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該等導電層109的材料,且在文中不再重複其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導電接觸點147的製作技術包含沉積一導電材料(圖未示)再介電層111的上表面上,並填滿該等開孔120、該等第一凹陷140a以及該等第二凹陷140b;以及研磨導電材料以形成該等導電接觸點147。導電材料可藉由下列方法進行沉積:一CVD製程、一PCD製程、一ALD製程、一MOCVD製程、一噴濺製程、一鍍覆製程或其他可應用的製程。此外,導電材料可藉由一CMP製程進行研磨。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第一膨脹部145a的各上表面、該等第二膨脹部145b的各上表面以及該等基部143的各上表面,係與介電層111的上表面為共面。再者,如圖25所示,第一膨脹部145a具有一高度H1,第二膨脹部145b具有一高度H2,以及基部143具有一高度H3。在一些實施例中,高度H3大於高度H1與高度H2。
接著,請往回參考圖1、圖2及圖3,依據一些實施例,介電層151以及該等導電線153形成在介電層111與該等導電接觸點147上。其個別步驟係繪示在如圖5所示之方法10中的步驟S27。使用於形成介電層151與該等導電線153的一些材料與製程,係類似於或相同於使用於形成介電層107與該等導電層109的材料與製程,且在文中不再重複其詳細描述。在該等導電線153形成之後,係獲得半導體元件100a。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凹陷140a與該等第二凹陷140b(請參考圖22)各具有彎曲側壁。因此,接下來所形成的該等第一膨脹部與該等第二膨脹部係各具有彎曲側壁,例如如圖4所示之改良的半導體元件100b之第一膨脹部145a’與第二膨脹部145b’。
在本揭露中係提供半導體元件100a、100b的一些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接觸點147、147’各具有膨脹部(例如第一膨脹部145a、145a’以及第二膨脹部145b、145b’),係從該等基部143朝外並沿該等導電線153的縱軸側向延伸。因此,導電接觸點147、147’的各上表面區域(例如上表面區域147T、147’T)係大於導電接觸點147、147’的各下表面區域(例如上表面區域147B、147’B),藉此降低導電接觸點147、147’與該等導電線153之間的接觸電阻。此外,導電接觸點147、147’並未膨脹超出該等導電線153的各邊緣,藉此避免或降低相鄰導電線153之間或相鄰導電接觸點147、147’之間的串擾。因此,可改善整體元件的效能。
本揭露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元件包括一導電層,設置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一導電接觸點,設置在該導電層上。該半導體元件亦包括一導電線,設置在該導電接觸點上。在沿該導電線之一縱軸的一第一剖視圖中,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上部具有一錐形輪廓;以及在沿正交於該導電線之該縱軸的一線段之一第二剖視圖中,該導電接觸點的該上部具有一非錐形輪廓。
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該半導體元件包括一導電層,設置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一導電線,設置在該導電層上。該半導體元件亦包括一導電接觸點,設置在該導電層與該導電線之間,且電性連接該導電層與該導電線。該導電接觸點包括:一基部;以及一第一膨脹部以及一第二膨脹部,係從該基部側向延伸。該第一膨脹部與該第二膨脹部係與該導電層分開設置,以及其中該第一膨脹部與該第二膨脹部具有錐形輪廓,係從該導電線朝向該導電層逐漸變細。
本揭露之另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該製備方法包括形成一導電層在一半導體基底上;以及形成一介電層以覆蓋該導電層。該製備方法亦包括蝕刻該介電層而形成一開孔,以暴露該導電層;以及蝕刻該介電層以形成一第一凹陷以及一第二凹陷並連接到該開孔。該開孔的一深度係大於該第一凹陷的一深度與該第二凹陷的一深度,以及其中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具有錐形輪廓,係朝向該導電層逐漸變細。該製備方法還包括形成一導電接觸點在該導電層上。該開孔、該第一凹陷以及該第二凹陷係被該導電接觸點所填滿。此外,該製備方法包括形成一導電線在該導電接觸點上。
本揭露的該等實施例具有一些優點。藉由形成一導電接觸點,該導電接觸點沿一導電線之一縱軸的一剖視圖中具有一錐形輪廓,所以可降低該導電接觸點與該導電線之間的接觸電阻。因此,可改善整體元件的效能。
雖然已詳述本揭露及其優點,然而應理解可進行各種變化、取代與替代而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之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例如,可用不同的方法實施上述的許多製程,並且以其他製程或其組合替代上述的許多製程。
再者,本申請案的範圍並不受限於說明書中所述之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與步驟之特定實施例。該技藝之技術人士可自本揭露的揭示內容理解可根據本揭露而使用與本文所述之對應實施例具有相同功能或是達到實質上相同結果之現存或是未來發展之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或步驟。據此,此等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或步驟係包含於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製備方法 100a:半導體元件 100b:半導體元件 101:半導體基底 103:絕緣結構 105:源極/汲極區 107:介電層 109:導電層 111:介電層 111S:傾斜側壁 120:開孔 123:襯墊膜 125:圖案化遮罩 130:開孔 143:基部 145a:第一膨脹部 145a’:第一膨脹部 145b:第二膨脹部 145b’:第二膨脹部 147:導電接觸點 147’:導電接觸點 147B:下表面區域 147’B:下表面區域 147L:下部 147’L:下部 147T:上表面區域 147’T:上表面區域 147U:上部 147’U:上部 151:介電層 153:導電線 D1:深度 D2:深度 D3:深度 H1:高度 H2:高度 H3:高度 L1:長度 L2:長度 S11:步驟 S13:步驟 S15:步驟 S17:步驟 S19:步驟 S21:步驟 S23:步驟 S25:步驟 S27:步驟 W:寬度 θ:傾斜角度
參閱實施方式與申請專利範圍合併考量圖式時,可得以更全面了解本申請案之揭示內容,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符號係指相同的元件。 圖1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元件的頂視示意圖。 圖2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該半導體元件沿圖1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 圖3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該半導體元件沿圖1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圖4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一改良半導體元件的剖視示意圖。 圖5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之一半導體元件之製備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6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蝕刻一介電層以形成多個開孔之一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 圖7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6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 圖8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6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圖9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形成一襯墊膜在該介電層上並加襯該等開孔之一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 圖10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9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 圖11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9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圖12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形成一圖案化遮罩在該襯墊膜上之一中間階段的頂視示意圖。 圖13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12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 圖14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12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圖15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藉由使用該圖案化遮罩當作一遮罩,蝕刻該襯墊膜以暴露該介電層之一中間階段的剖視示意圖。 圖16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15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 圖17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15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圖18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蝕刻藉由該襯墊膜而暴露的該介電層之一中間階段的剖視示意圖。 圖19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18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 圖20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18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圖21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移除該襯墊膜之一中間階段的剖視示意圖。 圖22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21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 圖23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21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圖24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形成一導電接觸點之一中間階段的剖視示意圖。 圖25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24之線段X-X’的剖視示意圖。 圖26例示本揭露一些實施例在形成該半導體元件期間之一中間階段沿圖24之線段Y-Y’的剖視示意圖。
100a:半導體元件 101:半導體基底 103:絕緣結構 105:源極/汲極區 107:介電層 109:導電層 111:介電層 143:基部 145a:第一膨脹部 145b:第二膨脹部 147:導電接觸點 147B:下表面區域 147L:下部 147T:上表面區域 147U:上部 153:導電線

Claims (6)

  1. 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包括:形成一導電層在一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介電層以覆蓋該導電層;蝕刻該介電層而形成一開孔,以暴露該導電層;蝕刻該介電層以形成一第一凹陷以及一第二凹陷並連接到該開孔,其中該開孔的一深度係大於該第一凹陷的一深度與該第二凹陷的一深度,以及其中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具有錐形輪廓,係朝向該導電層逐漸變細;形成一導電接觸點在該導電層上,其中該開孔、該第一凹陷以及該第二凹陷係被該導電接觸點所填滿;以及形成一導電線在該導電接觸點上;其中蝕刻該介電層以形成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係包括:沉積一襯墊膜,以覆蓋該介電層,並加襯該開孔;蝕刻該襯墊膜,以暴露該介電層鄰近該開孔的一些部分;以及蝕刻該介電層藉由該襯墊膜而暴露的一些部分,以形成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其中該開孔具有一非錐形輪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其中在該襯墊膜蝕刻之 後,係暴露該導電層。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還包括:在該第一凹陷與該第二凹陷形成之後,係移除該襯墊膜。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其中形成該導電接觸點在導電層上係包括:形成一導電材料在該介電層上,其中該開孔、該第一凹陷以及該第二凹陷係被該導電材料所填滿;以及研磨該導電材料,以形成該導電接觸點。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上表面區域係大於該導電接觸點的一下表面區域,以及該導電接觸點的該上表面係完全被該導電線所覆蓋。
TW110122731A 2020-09-24 2021-06-22 具有錐形輪廓之導電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7635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031,073 US11715690B2 (en) 2020-09-24 2020-09-24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conductive contact with a tapering profile
US17/031,073 2020-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694A TW202213694A (zh) 2022-04-01
TWI763548B true TWI763548B (zh) 2022-05-01

Family

ID=80740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2731A TWI763548B (zh) 2020-09-24 2021-06-22 具有錐形輪廓之導電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715690B2 (zh)
CN (1) CN114256241A (zh)
TW (1) TWI76354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5651A (en) * 2009-10-22 2011-05-01 Nanya Technology Corp Method of forming funnel-shaped opening
TW201820538A (zh) * 2016-11-29 2018-06-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積體電路、用於形成積體電路的系統及方法
US20180190809A1 (en) * 2016-12-29 2018-07-0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1826379A (zh) * 2016-09-27 2018-07-16 日商瑞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6548B1 (en) * 2002-02-22 2003-06-10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reliable contacts/vias
KR100849852B1 (ko) * 2005-08-09 2008-08-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비휘발성 반도체 집적 회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7202533B1 (en) * 2005-09-29 2007-04-10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hin film resistors integrated at a single metal interconnect level of die
US7704869B2 (en) * 2007-09-11 2010-04-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ng ultra-deep vias and three-dimensional integrated circuits using ultra-deep vias
KR100949880B1 (ko) * 2007-10-31 2010-03-26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094380B1 (ko) * 2008-12-29 2011-12-15 주식회사 하이닉스반도체 금속콘택을 갖는 반도체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1135766B1 (ko) * 2010-08-10 2012-04-16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의 금속 배선 형성방법
US8736056B2 (en) * 2012-07-31 2014-05-2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Device for reducing contact resistance of a metal
KR102057067B1 (ko) * 2013-01-29 2019-12-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의 배선 구조체 및 그 형성 방법
KR20160020870A (ko) * 2014-08-14 2016-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201092B1 (ko) 2014-09-16 2021-0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제조 방법
KR102514620B1 (ko) * 2016-04-28 2023-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62817A (ko) * 2016-12-01 2018-06-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랜치 내에 다중 라이너층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KR102376718B1 (ko) * 2018-03-22 2022-03-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 정렬 컨택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15651A (en) * 2009-10-22 2011-05-01 Nanya Technology Corp Method of forming funnel-shaped opening
TW201826379A (zh) * 2016-09-27 2018-07-16 日商瑞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1820538A (zh) * 2016-11-29 2018-06-01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積體電路、用於形成積體電路的系統及方法
US20180190809A1 (en) * 2016-12-29 2018-07-0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91264B2 (en) 2023-10-17
US20220148966A1 (en) 2022-05-12
US11715690B2 (en) 2023-08-01
CN114256241A (zh) 2022-03-29
US20220093510A1 (en) 2022-03-24
TW202213694A (zh) 2022-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0243B (zh) 用于形成三维存储器件的方法
TWI756787B (zh) 立體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US11508750B2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a peripheral circuit and a memory stack
KR20210137123A (ko) 후면 소스 콘택트를 가지는 3차원 메모리 디바이스
CN108269805B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以及其制作方法
US20160358954A1 (en) Deep trench sidewall etch stop
TW202023027A (zh) 鍵合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JP7542659B2 (ja) 三次元メモリデバイスのコンタクトパ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2036510A1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s with stabilization structures between memory blocks and methods thereof
JP2023526476A (ja) コンタクト構造体を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その半導体デバイス
TW202243174A (zh) 具有銅錳襯層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US2021040825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t-shaped buried gate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TWI763548B (zh) 具有錐形輪廓之導電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786847B (zh) 具有銅錳襯層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753772B (zh) 三維記憶裝置以及用於製造三維記憶裝置的方法
TWI726725B (zh) 具有氣隙的半導體元件結構及其製備方法
TWI809463B (zh) 具有冠狀結構與互連部之下電容器電極的半導體元件結構的製備方法
TWI798796B (zh) 閘極結構上具有碳襯墊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819412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US11937417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omposite dielectric structure
US2024029085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extended backside contact structure
WO2021208193A1 (e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TW202211369A (zh) 具有複合接合焊墊之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CN115274665A (zh) 半导体结构与其形成方法
CN115527929A (zh) 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