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2336B - 嬰兒車 - Google Patents

嬰兒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2336B
TWI752336B TW108127097A TW108127097A TWI752336B TW I752336 B TWI752336 B TW I752336B TW 108127097 A TW108127097 A TW 108127097A TW 108127097 A TW108127097 A TW 108127097A TW I752336 B TWI752336 B TW I75233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oller
seat
holding member
supported
hand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7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7573A (zh
Inventor
清水直
野澤知泰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7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7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23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233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0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 B62B9/104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with adjustable or reclining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1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with detachable or rotatably-mounted body
    • B62B7/145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with detachable or rotatably-mounted body the body being a rigid seat, e.g. a she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62B7/083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the wheel axes being moved from each other during fo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1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with detachable or rotatably-mounted body
    • B62B7/142Means for securing the body to th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involving parts that are adjustable, attachable or detach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嬰兒車包含嬰兒車主體;保持部件,其設置於嬰兒車主體;以及座椅,其具有被設置於保持部件的支撐部支撐的被支撐部,並藉由保持部件能夠裝卸到嬰兒車主體。在嬰兒車設置有將被支撐部維持在被支撐部支撐的固定狀態的固定機構,解除由固定機構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設置在嬰兒車主體和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

Description

嬰兒車
本發明涉及嬰兒車。
JP2015-532903A中公開的嬰兒車具有嬰兒車主體、座椅和用於將座椅安裝於嬰兒車車主體的安裝結構,能夠將座椅從嬰兒車主體裝卸。
然而,能夠裝卸座椅的嬰兒車為了保證安全性,需要設置成座椅不會無意地從嬰兒車主體脫落的結構。另外,在有意地從嬰兒車主體拆卸座椅的情況下,期望能夠容易地拆卸。
本件發明是考慮到以上情況而做出的,目的在於提供降低座椅無意地從嬰兒車主體脫落風險的嬰兒車。或者,目的在於提供在從嬰兒車主體有意地拆卸座椅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拆卸的嬰兒車。
本發明的第一嬰兒車具備:嬰兒車主體;保持部件,其設置於上述嬰兒車主體;以及 座椅,其具有被設置於上述保持部件的支撐部支撐的被支撐部,並藉由上述保持部件能夠裝卸到上述嬰兒車主體,上述嬰兒車設置有將上述被支撐部維持在被上述支撐部支撐的固定狀態的固定機構,解除由上述固定機構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設置在上述嬰兒車主體和上述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
在本發明的第一嬰兒車中,上述固定機構可以具有:突起,其設置於上述保持部件或上述被支撐部,被朝向與上述被支撐部或上述保持部件對面的一側施力;以及突起接受部,其設置於上述被支撐部或上述保持部件,容納上述突起,上述操作部從上述突起接受部推出或拉出容納到上述突起接受部的突起。
在本發明的第一嬰兒車中,可以在上述支撐部與上述被支撐部之間設置有以使上述座椅與上述嬰兒車主體分離的方式對上述座椅進行施力的施力機構。
本發明的第二嬰兒車具備:嬰兒車主體;保持部件,其設置於上述嬰兒車主體;以及座椅,其具有能夠與設置於上述保持部件的支撐部卡合的被支撐部,並藉由上述支撐部能夠裝卸到上述嬰兒車主體,在上述支撐部與上述被支撐部之間設置有以使上述座椅與上述嬰兒車主體分離的方式對上述座椅進行施力的施力機構。
在本發明的第二嬰兒車中,上述嬰兒車可以設置有將上述被支撐部維持在卡合到上述支撐部的固定狀態的固定機構,解除由上述固定機構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可以設置在上述嬰兒車主體和上述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
在本發明的第二嬰兒車中,上述固定機構可以具有:突起,其設置於上述保持部件或上述被支撐部,被朝向與上述被支撐部或上述保持部件對面的一側施力;以及突起接受部,其設置於上述被支撐部或上述保持部件,容納上述突起,上述操作部從上述突起接受部推出或拉出容納到上述突起接受部的突起。
在本發明的第一或第二嬰兒車中,上述保持部件的上述支撐部可以具有向上方開口的收容孔,或向上方突出的插入部,上述座椅的上述被支撐部具有能夠插入到上述支撐部的上述收容孔且向下方突出的插入部,或者能夠接受上述支撐部的上述插入部且向下方開口的收容孔。
在本發明的第一或第二嬰兒車中,上述嬰兒車主體可以以能夠改變前後的朝向的方式保持上述座椅。
根據本發明,降低座椅無意地從嬰兒車主體脫落的風險。或者,在有意地從嬰兒車主體拆卸座椅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拆卸。
10:嬰兒車
20:嬰兒車主體
21:第1連桿部件
22:第2連桿部件
23:第3連桿部件
25:主軸部件
26:前腿連結部件
27:前方部件
28:後腿連結部件
29:側連桿材料
30:前腿
31:前腿主材
32:前輪保持部件
32a:安裝部
32b:中間支撐部
32c:車軸保持部
33、38:車輪
35:後腿
36:後腿主材
37:後輪保持部件
38:後輪
40:手柄
41:手柄主體
42:手柄延伸突出部
43:手柄連結部
44:操作裝置
45:加固連結部件
50:保持部件
52:支撐面
53:支撐部
54:突起接受部
55:操作部
55a:收容部
56:貫通孔
60:座椅
61:基部
62:被支撐面
63:被支撐部
63a:空間
63b:劃分空間
63c:空間
63d:壁面
64:突起
64s:施力機構
65:座部
65A:座面
66:前方框材
67:中央框材
68:座板
70:背部
71:後方框材
72:側方支撐部
73:側方框材
74:連結框材
75:防護支撐材料
76:防護材料
77:車篷支撐材料
80:坐墊
90:固定機構
95:施力機構
96:彈簧
97:下方突起
JP1、JP2、JP3、JP4、JPX、JPY:連接位置
AR1:轉動軸線
AS1、AS2:揺動軸線
IL:插入長度
D:間隔距離
D1、D2:距離
圖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圖,是在展開狀態下從前方表示嬰兒車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圖1的嬰兒車的側視圖。
圖3在折疊狀態下表示圖1的嬰兒車的側視圖。
圖4是在展開狀態下從前方表示圖1的嬰兒車的嬰兒車主體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圖4的嬰兒車的前方部分的局部分解立體圖。
圖6是表示圖4的嬰兒車的嬰兒車主體和保持部件的放大立體圖。
圖7是圖2的嬰兒車的局部縱截面圖。
圖8是表示圖1的嬰兒車的座椅的立體圖。
圖9(a)與9(b)是對向嬰兒車主體安裝座椅的方法進行說明的側視圖。
圖10是沿著圖7的I-I線的保持部件和被支撐部的截面圖。
圖11是與圖1對應的圖,是用於說明嬰兒車的變形例的圖。
圖1~圖11是用於說明本發明的嬰兒車的一個實施方式的圖。其中,圖1~圖3中示出嬰兒車的整體構成。如圖1~圖3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嬰兒車10具有嬰兒車主體20和保持於嬰兒車主體20的座椅60。通過嬰兒車主體20具有能夠相對動作的多個構成元件,從而如圖3所示,嬰兒車10能夠折疊。另外,如圖4所示,在嬰兒車主體20設置有保持部件50。嬰兒車主體20可以通過該保持部件50而以能夠裝卸的方式保持圖8所示的座椅60。特別是參照圖9,如後所述,嬰兒車主體20以能夠改變座椅60的前後的朝向,即能夠在背面狀態與對面狀態之間進行變更的方式保持座椅60。
與,在本說明書中,在沒有特別指示的情況下,相對於嬰兒車10和嬰兒車主體20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術語是指以操縱處於展開狀態的嬰兒車10的操縱者(嬰兒車10的利用者、保護者)為基準的「前」、「後」、「上」、「下」、「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因此,「前後方向」是指圖1中的連結紙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相當 於圖2中的紙面的左右的方向。並且,只要沒有特別指示,「前」是指操縱嬰兒車10的操縱者面向的一側,圖1中的紙面的左下側和圖2中的紙面的左側為嬰兒車10的前側。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是指與前後方向正交,並且與著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著地面為水平面的情況下,「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寬度方向」是指橫向,是與「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均正交的方向。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嬰兒車10所含的若干構成元件在一部分附圖中示出,但是在其他附圖中省略圖示。
如上所述,嬰兒車10包括嬰兒車主體20和利用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的保持部件50保持的座椅60。另外,如圖1和圖2中雙點划線所示,嬰兒車10具有能夠裝卸地固定於座椅60的坐墊80。嬰幼兒乘坐在坐墊80上。此外,嬰兒車10還可以包括收納用的籃、車篷等未圖示的構成元件。
首先,參照圖示的例子對嬰兒車主體20進行說明。如圖1~圖4所示,嬰兒車主體20整體上具有以沿著前後方向的寬度方向中心面為中心而大體對稱的構成。嬰兒車主體20具有車輪33、38和手柄40,是操縱者可以通過握持手柄40而向前推的手推車。如圖4所示,嬰兒車主體20除了具有手柄40、在下端包含車輪33的前腿30和在下端包含車輪38的後腿35以外,還具有第1~第3連桿部件21~23作為主要的構成元件。由於這些構成元件能夠進行嬰兒車主體20的折疊動作,所以能夠進行相對動作。
如圖2和圖4所示,第1連桿部件21位於前腿30和後腿35的上方,沿著前後方向延伸。一對第1連桿部件21以在寬度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置。第1連桿部件21例如作為樹脂成型品而形成。
如圖2和圖4所示,在第1連桿部件21連接有前腿30。與一對第1連桿部件21相對應地,一對前腿30以在寬度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置。即,各前腿30與寬度方向上對應一側的第1連桿部件21連接。前腿30與第1連桿部件21的前方部分,特別是第1連桿部件21的前端部分連接。前腿30具有長度方向。前腿30以前腿30的長度方向朝向前方且朝向下方的方式相對於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傾斜。在圖式的例子中,前腿30在其上端部分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前腿30以能夠揺動的方式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換言之,第1連桿部件21和前腿30能夠以沿著寬度方向的軸線為中心進行轉動。
在圖式的例子中,前腿30具有:在其一端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的前腿主材31、與前腿主材31連接的前輪保持部件32和藉由未圖示的車軸被前輪保持部件32保持的前方車輪33。前腿主材31具有長度方向。前腿主材31例如可以使用金屬制和/或樹脂制的管材形成。前輪保持部件32具有長度方向,形成為前腿主材31的延長部。前輪保持部件32與前腿主材31的下端部分連接。前輪保持部件32在其上端部分與前腿主材31連接。
如圖4所示,前輪保持部件32在其下端部分保持安裝有前方車輪33的車軸(未圖示)。前輪保持部件32具有安裝於前腿主材31的安裝部32a、藉由車軸保持前方車輪33的車軸保持部32c和在它們之間的中間支撐部32b。在圖式的例子中,中間支撐部32b從安裝部32a向寬度方向內側偏移。其結果,中間支撐部32b在比前腿主材31向寬度方向內側偏移的位置支撐車軸保持部32c。車軸保持部32c可以相對於中間支撐部32b能夠旋轉。此時,包含前方車輪33和前輪保持部件32的前輪保持體作為腳輪發揮功能。另外,在圖式的例子中,前輪保持體以雙輪形式具有位於車軸保持部32c的兩側的一對前方車輪33。 由於中間支撐部32b相對於安裝部32a朝向寬度方向內側偏移,所以能夠避免寬度方向外側的前方車輪33向寬度方向大幅突出。
前輪保持部件32例如使用樹脂成型物形成。另外,前輪保持部件32可以包含加固用的金屬制管。例如,中間支撐部32b可以包含金屬制管。
在本說明書中,寬度方向內側是指寬度方向上的接近於嬰兒車主體20的中心的一側。另一方面,寬度方向外側是指寬度方向上的遠離嬰兒車主體20的中心的一側。
如圖4和圖5所示,嬰兒車主體20具有將一對前腿30連結的部件。在圖式的嬰兒車主體20中,如圖5所示,嬰兒車主體20具有將一對前腿30之間連結的前腿連結部件26和設置在前腿連結部件26上的前方部件27。前腿連結部件26例如使用金屬制管形成。前方部件27例如使用樹脂成型品形成。
前腿連結部件26的兩端與前輪保持部件32連接。因此,無需為了確保前腿連結部件26向前腿30的連接,在前腿主材31上設置另外的部件。另外,在圖2所示的側視圖中,前腿連結部件26被前輪保持部件32遮擋。因此,從設計角度考慮也合適。另外,前方部件27以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轉動軸線為中心,相對於前腿連結部件26能夠轉動。該前方部件27如後所述,構成第2連桿部件22的一部分。
如圖2和圖4所示,在第1連桿部件21還連接有後腿35。與一對第1連桿部件21相對應地,一對後腿35以在寬度方向上分離的方式設置。即,各後腿35與在寬度方向上對應一側的第1連桿部件21連接。後腿35與第1連桿部件21的前方部分連接,特別是與第1連桿部件21的前端部分連接。後腿35具有長度方向。後腿35以使後腿35的長度方向朝向後方且朝向下方的方 式相對於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傾斜。在圖式的例子中,後腿35在其上端部分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後腿35以能夠揺動的方式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換言之,第1連桿部件21和後腿35能夠以沿著寬度方向的軸線為中心進行轉動。
特別是,如圖2所示,後腿35與對應的前腿30在同一位置處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即,第1連桿部件21與前腿30的連接位置JP1和第1連桿部件21與後腿35的連接位置JP2一致。因此,前腿30相對於第1連桿部件21的轉動軸線與後腿35相對於第1連桿部件21的轉動軸線也一致。
在圖式的例子中,後腿35具有在其一端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的後腿主材36、與後腿主材36連接的後輪保持部件37和藉由未圖示的車軸被後輪保持部件37保持的後方車輪38。後腿主材36例如使用金屬制的管形成。在圖示的例子中,後腿主材36在其中間部分彎曲或折彎。並且,後腿主材36的下方部分與後腿主材36的上方部分相比位於靠近寬度方向內側的位置。由此,能夠抑制後輪保持部件37和後方車輪38向寬度方向外側突出。後輪保持部件37例如使用樹脂成型物形成。在後輪保持部件37可以設置後方車輪38的制動機構。
如圖4所示,嬰兒車主體20具有將一對後腿35連結的後腿連結部件28。後腿連結部件28的兩端與後輪保持部件37連接。因此,無需為了確保後腿連結部件28向後腿35的連接,在後腿主材36上設置另外的部件。另外,在側視圖中,後腿連結部件28被後輪保持部件37遮擋。因此,從設計角度考慮也合適。後腿連結部件28例如使用樹脂成型物形成。
如圖2和圖4所示,在第1連桿部件21還連接有手柄40。以下,對手柄40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手柄40具有形成為U字狀的手柄主體41和 對手柄主體41進行加固的加固連結部件45。手柄主體41具有在寬度方向分離配置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和將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結的手柄連結部43。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與一對第1連桿部件21相對應地設置。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可以具有對稱的構成。手柄延伸突出部42成為具有長度方向的棒狀的部件。手柄延伸突出部42以朝向後方且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對於上下方向和前後方向傾斜。各手柄延伸突出部42與對應的第1連桿部件21連接。各手柄延伸突出部42與第1連桿部件21的後方部分,特別是後端部分連接。手柄延伸突出部42在其中間部分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手柄延伸突出部42以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線為中心,相對於第1連桿部件21能夠轉動。
手柄連結部43在成為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上方側的端部部分將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結。手柄連結部43是嬰兒車10的操縱者握持的部分。嬰兒車主體20具有用於維持其展開狀態的固定機構(未圖示)。並且,在手柄連結部43設置有用於遠程操作該固定機構的操作裝置44。嬰兒車10的操縱者通過操作操作裝置44而能夠開始對處於展開狀態的嬰兒車主體20進行折疊操作。
手柄主體41例如使用金屬制的管形成。手柄延伸突出部42和手柄連結部43可以一體地形成。
加固連結部件45例如使用樹脂成型品和/或金屬制管形成。加固連結部件45沿著寬度方向而將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結。加固連結部件45在與手柄連結部43分離的位置處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特別是,如圖2所示,加固連結部件45在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未連接手柄連結部43的一側的端部的附近,即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下端部的附近將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 結。換言之,加固連結部件45在各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與手柄連結部43分離的一側的下端部與該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與第1連桿部件21連接的連接位置JP3之間與該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
另外,在圖2的側視圖中,加固連結部件45相對於第1連桿部件21與前腿30的連接位置JP1,在上下方向上位於下方,手柄主體41的手柄連結部43與該連接位置JP1相比,在上下方向上位於上方。同樣地,在圖2的側視圖中,加固連結部件45相對於第1連桿部件21與後腿35的連接位置JP2,在上下方向上位於下方,手柄主體41的手柄連結部43與該連接位置JP2相比,在上下方向上位於上方。此外,在圖2的側視圖中,加固連結部件45相對於第1連桿部件21與後腿35的連接位置JP2,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後方,且相對於第1連桿部件21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連接位置JP3,在前後方向上位於前方。
接下來,對第2連桿部件22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在寬度方向分離地設置有一對第2連桿部件22。第2連桿部件22設置在前腿30與手柄40之間,特別是前腿30的中間部分與手柄40之間。第2連桿部件22相對於前腿30和手柄40,分別以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線為中心而能夠轉動。第2連桿部件22形成將對應的前腿30與手柄40之間連結的連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圖示的例子中,第2連桿部件22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與對應的前腿30的中間部分連接。另外,如圖6所示,第2連桿部件22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與手柄40的對應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下方部分,特別是下端部分連接。如圖7所示,第2連桿部件22藉由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主軸部件25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另外,由圖7可知,第2連桿部件22藉由前腿連結部件26與前 腿30連接。在此,圖7是嬰兒車10的縱截面圖,從寬度方向內側示出位於嬰兒車10的右側的構成。
與,在圖示的例子中,各第2連桿部件22包括:使用主軸部件25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的側連桿材料29以及固定於側連桿材料29的前端部分的前方部件27。側連桿材料29例如使用金屬制管形成。如圖5所示,在寬度方向分開地設置有一對側連桿材料29。如上所述,前腿連結部件26與一對前腿30連接,且將一對前腿30連結。前方部件27設置在前腿連結部件26上,相對於前腿連結部件26能夠轉動。前方部件27沿著寬度方向延伸,將一對側連桿材料29的前端部分連結。在本例中,由前方部件27的寬度方向上的端部分和與該端部分連接的側連桿材料29構成各第2連桿部件22。並且,一對第2連桿部件22通過前方部件27連接。因此,一對第2連桿部件22相對前腿30、手柄40相互同步地轉動。另外,在本例中,前腿30與第2連桿部件22的轉動軸線位於與前方部件27重疊的區域,即由前方部件27佔據的區域內。
接下來,對第3連桿部件23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在寬度方向上分離地設置有一對第3連桿部件23。第3連桿部件23設置在手柄40與後腿35之間,特別是手柄40與後腿35的中間部分之間。第3連桿部件23相對於手柄40和後腿35,分別以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線為中心而能夠轉動。第3連桿部件23形成將手柄40與對應的後腿35之間連結的連桿元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圖示的例子中,第3連桿部件23以能夠轉動的方式與對應的後腿35的中間部分連接。另外,如圖6所示,第3連桿部件23以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到手柄40的對應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下方部分,特別是下端部分。如圖7所示,第3連桿部件23藉由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主軸部件25與手柄延伸突 出部42連接。即,在圖示的例子中,第3連桿部件23與手柄40的連接位置和第2連桿部件22與手柄40的連接位置相同。另外,第3連桿部件23與手柄40的轉動軸線和第2連桿部件22與手柄40的轉動軸線一致。
具有如上的整體構成的嬰兒車主體20通過使各構成元件相互轉動而能夠折疊。具體而言,通過向後上方略微拉動手柄40,然後使手柄40下降,從而使第3連桿部件23相對於後腿35在圖2中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基於該操作,第1連桿部件21和第2連桿部件22相對於手柄40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在圖2中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如圖3所示,通過該操作,在側視圖中,手柄40與前腿30接近而大致平行地配置,並且手柄40的位置被降低。如此,能夠折疊嬰兒車主體20。嬰兒車主體20在圖3所示的折疊狀態下,能夠使沿著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另一方面,為了將嬰兒車主體20從折疊狀態展開,可以採用與上述的折疊操作相反的順序。
接下來,對通過嬰兒車主體20保持的座椅60進行說明。座椅60是嬰幼兒乘坐的部位。如圖8所示,座椅60具有在寬度方向上分離配置的一對基部61。基部61是被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的保持部件50支撐的部位。
如圖1所示,在一對基部61之間設置有座部65和背部70。座椅60是與乘坐在嬰兒車10中的嬰幼兒的臀部對面的部位。座部65形成藉由坐墊80支撐嬰幼兒的臀部的座面65A。背部70是與嬰幼兒的背部對面的部位。背部70能夠相對於座部65揺動。即,座椅60具有椅背調節功能。座椅60通過使背部70相對於座部65平置,還作為嬰幼兒橫臥的睡床發揮功能。
如圖1和圖8所示,座部65具有設置在一對基部61之間的前方框材66、中央框材67和座板68。前方框材66是形成為U字狀的框架材料。與 成為前方框材66的U字的兩端相當的部分固定在對應的基部61。前方框材66從一對基部61向前方延伸出。另外,中央框材67是在寬度方向上呈直線狀延伸的框架材料。前方框材66和中央框材67例如由金屬制管形成。前方框材66和中央框材67形成從下方支撐座板68的環周狀的框。座板68是使用樹脂和/或金屬形成的板狀的部件。在圖示的例子中,座板68劃分座面65A。然而,也可以使用拉伸設置於前方框材66和中央框材67的織物來代替座板68。另外,還可以利用一對基部61來支撐座板68,從而省去前方框材66和中央框材67。
背部70具有設置在一對基部61之間的後方框材71。後方框材71是形成為U字狀的框架材料。與成為後方框材71的U字的兩端相當的部分與對應的基部61連接。後方框材71能夠以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線為中心而相對於基部61轉動。後方框材71從一對基部61向上方或後方延伸出。通過使後方框材71相對於基部61轉動,能夠使背部70相對於座部65向後傾斜。背部70還可以具有通過後方框材71支撐的布狀材料和/或板狀材料。
此外,如圖8所示,座椅60具有從各基部61分別向上方延伸突出的一對側方支撐部72。側方支撐部72以與寬度方向平行的軸線為中心而能夠轉動地支撐側方框材73。另外,在側方框材73與後方框材71之間設置有一對連結框材74。一對連結框材74以在寬度方向分離的方式配置。連結框材74相對於後方框材71和側方框材73能夠轉動。連結框材74作為連桿材料發揮功能,隨著後方框材71和側方框材73的一方的揺動而使另一方揺動。另外,連結框材74在後方框材71的後方部分與側方框材73的後方部分之間形成在背部70躺倒的狀態下位於嬰幼兒的頭部的後方的壁部,在背部70抬起的狀態下位於嬰幼兒的頭部的後方的壁部。
另外,如圖1和圖2所示,座椅60具有從各基部61分別延伸出的一對防護支撐材料75以及在一對防護支撐材料75之間能夠裝卸的防護材料76。各防護支撐材料75以沿著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線為中心,圍繞基部61能夠稍微轉動。另外,座椅60具有被各側方支撐部72分別固定的一對車篷支撐材料77。雖然省略圖示,但是在一對車篷支撐材料77之間掛上車篷骨架,在車篷骨架安裝有車篷布。
與,在圖8中,省略座板68、防護材料76、車篷支撐材料77等的圖示。
接下來,對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而保持座椅60的保持部件50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在寬度方向上成為一對第1連桿部件21之間的位置設置有一對保持部件50。一對保持部件50在寬度方向上分離地配置。如圖1所示,利用該一對保持部件50,在寬度方向上成為一對第1連桿部件21之間的位置保持座椅60。
保持部件50具有支撐設置於座椅60的被支撐部63的支撐部53。支撐部53可以形成為在上方開口的收容孔,或向上方突出的插入部。另外,被支撐部63可以構成為能夠插入到支撐部53的收容孔的向下方突出的插入部,或能夠供支撐部53的插入部插入的向下方開口的收容孔。在圖示的例子中,保持部件50具有形成於朝向上方的支撐面52的收容孔作為支撐部53。支撐面52向前後方向擴展。換言之,在向前後方向擴展的支撐面52的中央部形成有作為支撐部53的收容孔。支撐面52朝向上方,成為支撐部53的收容孔向上方開口。
另一方面,座椅60的在寬度方向分離配置地一對的基部61具有被支撐部63。即,與各基部61分別對應地,一對保持部件50以在寬度方向上 分離的方式設置。基部61具有朝向下方的被支撐面62。被支撐面62與支撐面52相對應地向前後方向擴展。成為被支撐部63的插入部從被支撐面62的前後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下方突出。
根據這樣的支撐部53和被支撐部63的構成,通過使座椅60從上下方向上的上方下降到嬰兒車主體20上,從而能夠藉由保持部件50將座椅60保持到嬰兒車主體20。更具體而言,通過使座椅60下降,從而從一對基部61分別向下方突出的被支撐部63被插入到對應的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內。並且,通過使基部61的被支撐面62與保持部件50的支撐面52接觸,從而將座椅60保持在嬰兒車主體20上。在座椅60被嬰兒車主體20保持的狀態下,支撐部53與被支撐部63卡合,因此限制座椅6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向水平方向的相對移動。
另外,一對保持部件50和一對基部61在寬度方向上分離地配置。因此,在座椅60被嬰兒車主體20保持的狀態下,能夠有效地限制以沿著前後方向的軸線為中心的座椅60和嬰兒車主體20的相對旋轉引起的偏移,和以沿著上下方向的軸線為中心的座椅60和嬰兒車主體20的相對旋轉引起的偏移。除此以外,如圖6和圖7所示,支撐面52在支撐部53的前後擴展,被支撐面62在被支撐部63的前後擴展。因此,在座椅60被嬰兒車主體20保持的狀態下,也能夠有效地限制以沿著寬度方向的軸線為中心的座椅60和嬰兒車主體20的相對旋轉引起的偏移。由此,通過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的座椅60,能夠穩定地保持座椅60。
與,在圖示的例子中,嬰兒車主體20具有用於能進行折疊動作的連桿結構。這些連桿結構包括使以寬度方向中心面為中心而對稱的一對結構在 寬度方向分離。並且,一對保持部件50配置在一對結構之間,座椅60被保持在一對結構之間。具體而言,座椅60被保持在一對第1連桿部件21之間、一對前腿30之間、一對後腿35之間、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之間。這樣的座椅60的配置能夠避免與嬰兒車主體20的構成元件的干擾。即,保持部件50使座椅60與嬰兒車主體20分離而保持座椅60。因此,如圖9所示,能夠改變藉由保持部件50被嬰兒車主體20保持的座椅60的朝向。由此,僅通過改變座椅60的朝向,就能夠在圖9(a)所示的嬰幼兒面向嬰兒車10的行進方向前方的背面狀態與圖9(b)所示的嬰幼兒與嬰兒車10的操縱者(保護者)對面的對面狀態之間進行切換。此外,這樣的座椅60的配置還能夠避免折疊動作中的嬰兒車主體20與座椅60的干擾。因此,如圖3所示,能夠在保持座椅60的狀態下折疊嬰兒車主體20。在圖式的嬰兒車10中,在對面狀態和背面狀態中的任一狀態下,均能夠在座椅60被保持於嬰兒車主體20的狀態下折疊嬰兒車10。
此外,嬰兒車10具有使座椅60維持在被嬰兒車主體20支撐的狀態的固定機構90。固定機構90使被支撐部63維持在被支撐部53支撐或卡合的固定狀態。在圖式的例子中,固定機構90包含設置於被支撐部63的突起64和設置於保持部件50的突起接受部54。另外,在保持部件50設置有用於解除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55。
如圖6和圖10所示,突起接受部54形成在保持部件50的形成支撐部(收容孔)53的壁部中的寬度方向內側的壁部。另一方面,如圖10所示,突起64收容到形成在被支撐部63的內部的在寬度方向上延伸的空間63a內。通過配置在突起64與劃分空間63a的壁面63b之間的施力機構64s,從被支撐部63向寬度方向內側對突起64施力。在圖式的例子中,施力機構64s為彈簧。由於 突起64的下側的側面傾斜,所以在將被支撐部63插入到支撐部53內時自動埋入到被支撐部63的空間63a內。並且,在突起64到達與突起接受部54對面的位置時,通過來自施力機構64s的施加力嵌入到突起接受部54內。因此,如果將被支撐部63插入到支撐部53並使座椅60向下方移動,則座椅60自動地相對於保持部件50固定。
具有這樣的固定機構90的嬰兒車10如果在將座椅60的被支撐部63插入到嬰兒車主體20的支撐部53之後,使嬰幼兒乘坐在座椅60中,則座椅60自動地相對於保持部件50固定。即,利用嬰幼兒的重量向下方按壓座椅60,被支撐部63的突起64移動到與支撐部53的突起接受部54對面的位置,並嵌入到突起接受部54。因此,防止在使嬰幼兒乘坐嬰兒車10時,在座椅60沒有適當地固定於嬰兒車主體20的狀態下開始嬰兒車10的行進。這在嬰兒車10的安全性方面是妥當的。
操作部55設置在保持部件50的寬度方向的內側面的與突起接受部54對面的位置。操作部55收容到保持部件50的寬度方向內側的形成在與突起接受部54對面的位置的收容部55a內,能夠在收容部55a內沿寬度方向移動。操作部55的一部分從收容部55a向寬度方向內側突出。通過向寬度方向外側按壓該操作部55,從而能夠從突起接受部54推出嵌入到突起接受部54內的突起64。即,通過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能夠解除固定機構90引起的固定。操作部55也可以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
與,上述的突起64可以設置於保持部件50,突起接受部54可以設置於被支撐部63。此時,向與被支撐部63對面的一側對突起64施力。另外, 操作部55可以以將容納到突起接受部54的突起64從突起接受部54拉出的方式發揮作用。
在包含上述的支撐部53、被支撐部63和固定機構90的嬰兒車10中,在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時,要求進行:解除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的動作(在圖示的例子中為按壓操作部55的動作)以及將座椅60提起並從支撐部53拆卸被支撐部63的動作。這樣,通過要求進行多個動作,防止座椅60無意地從嬰兒車主體20脫落。
另外,通過操作部55不是設置於座椅60而是設置於保持部件50或嬰兒車主體20,從而難以在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而解除座椅60固定狀態的同時提起座椅60。這使得在嬰幼兒乘坐的情況下難以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因此,在嬰兒車10的安全性方面是妥當的。
另外,通過使操作部55在被嬰兒車主體20的前腿30和/或後腿35包圍的空間內突出,防止無意地操作到操作部55。例如,防止操作部55與存在於嬰兒車10的周圍的物體接觸而被無意地操作。
與,如上所述,由於防止在嬰幼兒乘坐的情況下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所以嬰兒車10構成為難以在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的同時提起座椅60。然而,優選嬰幼兒不乘坐在座椅60的狀態下進行座椅60的拆卸操作是容易的。考慮到這方面,在嬰兒車10設置有用於輔助上述拆卸操作的施力機構95。
參照圖10對施力機構95進行說明。施力機構95設置在支撐部53與被支撐部63之間,以使座椅60與嬰兒車主體20分離的方式發揮作用。在圖示的例子中,施力機構95具有彈簧96和被彈簧96向下方施力的下方突起 97。彈簧96和下方突起97收容在形成於被支撐部63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空間63c內。彈簧96配置在劃分該空間63c的壁面63d與下方突起97之間。下方突起97的下端部從被支撐部63的下端部突出,與支撐部53的下端面接觸。這樣的施力機構95能夠向上方對被支撐部63施力。
與,對施力機構95的施加力進行調整,以使得在嬰幼兒未乘坐於座椅60的狀態下能夠提起座椅60,但是在嬰幼兒乘坐於座椅60的狀態下無法提起座椅60。
如果在嬰幼兒未乘坐於座椅60時,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而解除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則這樣的施力機構95向上方推升座椅60。並且,在固定機構90的突起64未與突起接受部54對面的位置保持座椅60。即,維持在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被解除的狀態。因此,嬰兒車10的操作者在拆卸座椅60時無需同時進行操作部55的操作(即解除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的動作)和提起座椅60的動作。這樣,容易地進行座椅60的拆卸操作。
與,利用固定機構90維持固定狀態期間,由於固定機構90的突起64容納到突起接受部54,所以防止因施力機構95的施加力而推升座椅60。另外,如上所述,即使在嬰幼兒乘坐於座椅60的情況下,也防止因為施力機構95的施加力而推升座椅60的情況。因此,施力機構95僅在嬰幼兒未乘坐在座椅60,且操作部55被操作而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被解除的情況下才向上方提起被支撐部63,使座椅60與嬰兒車主體20分離。
此外,在圖式的例子中,在嬰兒車10設置有2個固定機構90。為了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需要同時解除由2個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為了同時解除兩方的固定機構90而需要兩只手。這樣防止在嬰幼兒乘 坐在座椅60的狀態下座椅60被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即,即使在嬰幼兒乘坐於座椅60的情況下,如果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而持續解除固定機構90並且提起座椅60,則也能夠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然而,通過需要用兩手解除固定機構90,從而一個人明顯難以進行邊解除固定機構90邊提起座椅60的動作。這有效地提高嬰兒車10的安全性。
接下來,對保持部件50向嬰兒車主體20的安裝結構和安裝位置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7所示,各保持部件50連接到嬰兒車主體20的相互分離的多個連接位置JPX、JPY。結果,在圖式的例子中,各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固定,被嬰兒車主體20穩定地保持。此外,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位於嬰兒車主體20的一個連接位置JPX的上方。因此,由保持部件50保持的座椅60的重量能夠被嬰兒車主體20穩定且有效地支撐。由此,能夠有效地降低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鬆動。另外,無需使保持部件50大型化,或者設置大量的保持部件50,所以還能夠改善嬰兒車10的外觀設計性。
在圖式的例子中,首先,各保持部件50在第2連桿部件22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轉動軸線上AR1上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作為具體的構成,如圖6和圖7所示,各保持部件50與主軸部件25連接,該主軸部件25將第2連桿部件22和手柄延伸突出部42能夠轉動地連接。即,在圖示的例子中,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第1連接位置JPX為主軸部件25。主軸部件25貫穿保持部件50。主軸部件25還貫穿第2連桿部件22和第3連桿部 件23。因此,保持部件50不僅藉由主軸部件25與手柄40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還與第2連桿部件22,甚至第3連桿部件23連接。
另外,各保持部件50與手柄40的加固連結部件45連接。加固連結部件45作為手柄40的一部分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即,在圖式的例子中,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第2連接位置JPY為加固連結部件45。如圖7所示,保持部件50具有供加固連結部件45穿過的貫通孔56。加固連結部件45的截面形狀是圓形且略微扁平。保持部件50的貫通孔56也略微扁平。因此,通過使加固連結部件45貫穿保持部件50的貫通孔56,從而限制沿著寬度方向的軸線上的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相對旋轉。
在這樣的嬰兒車10中,保持部件50與嬰兒車主體20的第1連接位置JPX為主軸部件25,且與保持部件50的下方部分連接。並且,如圖7所示,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配置在從主軸部件25沿著上下方向朝向上方偏移的位置。因此,能夠在不使保持部件50大型化,或者不設置大量的保持部件50的情況下利用嬰兒車主體20有效地支撐被保持部件50保持的座椅60的重量。
另外,保持部件50與嬰兒車主體20的第2連接位置JPY為加固連結部件45,且與保持部件50的後方部分連接。因此,如圖7所示,保持部件50沿著前後方向從前方與加固連結部件45對面。並且,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配置在從加固連結部件45沿著前後方向朝向前方偏移的位置。因此,嬰兒車主體20能夠藉由保持部件50有效且穩定地承受前進時來自座椅60的慣性力。由此,能夠有效抑制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鬆動的產生。
此外,如果嬰兒車主體20的兩個連接位置JPX、JPY的距離接近,則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容易鬆動。另一方面,如果保持部件50 的支撐部53與座椅60的被支撐部63的沿上下方向的插入長度IL長,則能夠有效抑制座椅60相對於保持部件50的鬆動。另一方面,如果該插入長度IL長,則對保持部件50施加大的力,容易發生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鬆動。對此,如圖7所示,使兩個連接位置JPX、JPY的間隔距離D比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和座椅60的被支撐部63的沿上下方向的插入長度IL長。由此,能夠進一步有效抑制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鬆動的產生。
除此以外,為了利用嬰兒車主體20有效地承受施加於保持部件50的力,有效的是使從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朝向嬰兒車主體20直到連接位置JPX、JPY的距離D1、D2縮短。從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到任一個連接位置JPX、JPY的距離,特別是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與任一個連接位置之間的最短距離優選比支撐部53和被支撐部63的沿上下方向的插入長度IL短。在圖示的例子中,從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到任意的連接位置JPX、JPY的最短距離均比支撐部53和被支撐部63的沿上下方向的插入長度IL短。即,如圖7所示,支撐部53與第1連接位置JPX之間的最短距離D1比支撐部53和被支撐部63的沿上下方向的插入長度IL短,且支撐部53與第2連接位置JPY之間的最短距離D2比支撐部53和被支撐部63的沿上下方向的插入長度IL短。
特別是,在圖示的例子中,從支撐部53到位於支撐部53的下方的第1連接位置JPX的沿上下方向的距離D1比支撐部53和被支撐部63的沿上下方向的插入長度IL短。因此,嬰兒車主體20能夠在第1連接位置JPX有效地支撐被保持部件50保持的座椅60的重量。另外,從支撐部53到位於支撐部53的後方的第2連接位置JPY的沿前後方向的距離D2比支撐部53和被支撐部 63的沿上下方向的插入長度IL短。因此,嬰兒車主體20能夠在該第2連接位置JPY藉由保持部件50有效且穩定地承受前進時的來自座椅60的慣性力。
以上的安裝結構的結果是,如圖2所示,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位於被第1連桿部件21、手柄40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和後腿35包圍的區域。即,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大致位於嬰兒車主體20的中央。由此,能夠穩定且有效地支撐座椅60。
然而,如上所述,保持部件50與嬰兒車主體20的第1連接位置JPX為主軸部件25,第2連接位置JPY為加固連結部件45。因此,保持部件50藉由主軸部件25與第2連桿部件22、第3連桿部件23、手柄40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另外,保持部件50藉由加固連結部件45與手柄40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換言之,保持部件50經由相互不同的路徑連接到手柄40的手柄延伸突出部42上的相互不同的位置。因此,保持部件50相對於手柄40固定。在此,「相對於手柄40固定」不僅是指與手柄直接連接,還包括藉由其他部件與手柄間接連接且恆定地維持與手柄40的相對位置。
如上所述,在圖2所示的展開狀態下,手柄40配置於高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圖3所示的折疊狀態下,手柄40配置於低的位置。通過相對於這樣的手柄40固定保持部件50,從而在展開狀態下,座椅60配置於上下方向上的高的位置。通過使座椅60配置於高位置,從而能夠有效避免座椅60上的嬰幼兒受到來自地面的熱、粉塵的影響。另外,由於座椅60的座面65A高,所以能夠容易且穩定地進行嬰幼兒的乘降。另一方面,在折疊狀態下,如圖3所示,手柄40配置於低位置。與該手柄40一起,座椅60也配置於低位置。因此,能夠使嬰兒車10的折疊尺寸小型化。
另外,保持部件50的朝向也相對於手柄40恆定。因此,在折疊動作中,被保持部件50保持的座椅60不產生大的力矩。另一方面,座椅60的重量按壓手柄40。即,座椅60的重量對使手柄40下降的折疊動作進行輔助。因此,能夠順利地實施折疊動作。
與,在圖式的例子中,在圖2所示的側視圖中,由座椅60形成的座面65A位於比第1連桿部件21與前腿30的連接位置JP1靠近上方的位置。同樣地,在圖2所示的側視圖中,背部70相對於座部65的揺動軸線AS1位於比第1連桿部件21與後腿35的連接位置JP2靠近上方的位置。另外,在圖2所示的側視圖中,背部70相對於座部65的揺動軸線AS1位於比手柄40與第2連桿部件22的連接位置JP4靠近上方的位置。此外,在圖2所示的側視圖中,側方框材73相對於側方支撐部72的揺動軸線AS2位於比第1連桿部件21靠近上方的位置。另外,側方框材73相對於側方支撐部72的揺動軸線AS2位於比第1連桿部件21與前腿30的連接位置JP1靠近上方的位置,且位於比第1連桿部件21與後腿35的連接位置JP2靠近上方的位置,且位於比第1連桿部件21與手柄40的連接位置JP3靠近上方的位置。這樣,在圖式的具體例中,由於在嬰兒車10的展開狀態,座椅60被保持在高的位置,所以能夠容易地進行嬰幼兒的乘降、椅背調節操作、車篷的開閉操作等。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於座椅60相對於手柄40固定,所以能夠使嬰兒車10的折疊尺寸充分小型化。
包括如上構成的嬰兒車10通過操縱者(使用者、保護者)握持手柄40的手柄連結部43並按壓手柄40來行進。在該嬰兒車10中,如圖9所示,改變座椅60的朝向,保持部件50能夠保持座椅60。即,在背面狀態和對面狀態之間切換時,無需揺動手柄40。因此,手柄40與嬰兒車10的其他構成元件發 生干擾的可能性低。因此,還可以將先前被認為無法設置的將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結的加固連結部件45設置於手柄主體41。在圖示的例子中,手柄40除了具有包括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和將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端部連結的手柄連結部43的手柄主體41以外,還具有在將一對手柄延伸突出部42在與手柄連結部43分離的位置處連結的加固連結部件45。通過該手柄連結部43有效地將手柄主體41加固,從而改善手柄40的剛性。其結果,在向作為手柄40的上方端部的手柄連結部43施加力時,能夠有效抑制手柄40的變形。其結果,在嬰兒車10的行進時有效利用施加於手柄40的力。另外,操縱者還可以藉由手柄40充分掌握行進面的狀態等。由此,能夠顯著改善嬰兒車10的操縱性。
此外,在圖式的嬰兒車10中,連接到加固連結部件45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之間的部件在從加固連結部件45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連接位置偏移的位置處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更具體而言,連接到加固連結部件45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之間的部件包括保持部件50。其結果,能夠進一步提高手柄40的剛性。特別是,保持部件50具有保持座椅60的功能,因此,能夠在不增加部件個數的情況下有效地提高手柄40的剛性。
另外,連接到加固連結部件45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之間的該部件在第2連桿部件22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的轉動軸線AR1上與手柄延伸突出部42連接。更具體而言,連接到加固連結部件45的寬度方向上的兩端之間的部件還包括主軸部件25。在這樣的嬰兒車10中,能夠進一步提高手柄的剛性。特別是,還能夠提高主軸部件25的剛性,由此,能夠順利地進行折疊動作和展開動作。
根據上述的一個實施方式,嬰兒車10具備:嬰兒車主體20;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的保持部件50;以及具有被設置於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支撐的被支撐部63且藉由保持部件50能夠裝卸到嬰兒車主體20的座椅60。在嬰兒車10還設置有使被支撐部63維持被支撐部53支撐的固定狀態的固定機構90,解除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55設置在嬰兒車主體20和保持部件50中的至少一方。根據這樣的嬰兒車10,為了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需要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因此,座椅60無意地從嬰兒車主體20脫落的情況少。另外,通過使操作部55不設置於座椅60,而是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或保持部件50,從而難以在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的同時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因此,難以在使嬰幼兒已乘坐的情況下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這在嬰兒車10的安全性方面是妥當的。
在上述的一個具體例中,固定機構90具有:設置於保持部件50或被支撐部63,且被向與被支撐部63或保持部件50對面的一側施力的突起64;以及設置於被支撐部63或保持部件50,且容納突起64的突起接受部54。並且,操作部55將容納到突起接受部54的突起64從突起接受部54推出或拉出。這樣的固定機構90和操作部55容易實現,另外,用於解除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55的操作也變得容易。
在上述的一個具體例中,在支撐部53與被支撐部63之間設置有以使座椅60與嬰兒車主體20分離的方式對座椅60進行施力的施力機構95。根據這樣的嬰兒車10,使座椅60容易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
或者,根據上述的一個實施方式,嬰兒車10具備:嬰兒車主體20;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的保持部件50;以及具有能夠與設置於保持部件50 的支撐部53卡合的被支撐部63且藉由支撐部53能夠裝卸到嬰兒車主體20的座椅60。在支撐部53與被支撐部63之間設置有以使座椅60與嬰兒車主體20分離的方式對座椅60進行施力的施力機構95。根據這樣的嬰兒車10,容易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
在上述的一個具體例中,設置有將被支撐部63維持在卡合於支撐部53的固定狀態的固定機構90,解除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55設置在嬰兒車主體20和保持部件50中的至少一方。根據這樣的嬰兒車10,為了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需要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因此,座椅60無意地從嬰兒車主體20脫落的風險小。另外,通過操作部55不設置於座椅60,而是設置於嬰兒車主體20或保持部件50,從而難以在對操作部55進行操作的同時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因此,難以在使嬰幼兒已乘坐的情況下從嬰兒車主體20拆卸座椅60。這在嬰兒車10的安全性方面是妥當的。
在上述的一個具體例中,固定機構90具有設置於保持部件50或被支撐部63,被向與被支撐部63或保持部件50對面的一側施力的突起64;以及設置於被支撐部63或保持部件50且容納突起64的突起接受部54。並且,操作部55從突起接受部54推出或者拉出容納到突起接受部54的突起64。這樣的固定機構90和操作部55容易實現,另外,用於解除由固定機構90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55的操作也變得容易。
在上述的一個具體例中,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具有向上方開口的收容孔,或向上方突出的插入部。另外,座椅60的被支撐部63具有能夠插入到支撐部53的收容孔並向下方突出的插入部,或者能夠接受支撐部53的插入部且向下方開口的收容孔。在這樣的嬰兒車10中,能夠容易地進行座椅60的 裝卸。另外,座椅60的重量和座椅60上的嬰幼兒的重量作用於維持座椅60向嬰兒車主體20的保持狀態。
在上述的一個具體例中,嬰兒車主體20以能夠改變前後的朝向的方式保持座椅60。即,在該嬰兒車10中,能夠進行以與嬰兒車10的操縱者(嬰幼兒的保護者、嬰兒車的使用者)對面的方式使嬰幼兒乘坐(對面狀態)以及以朝向嬰兒車10的移動方向前方的方式使嬰幼兒乘坐(背面狀態)這兩方。
利用多個具體例對一個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這些具體例不意圖限定一個實施方式。上述的一個實施方式可以在其他各種具體例中實施,可以在不脫離其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替換、改變。
以下,參照附圖對變形的一個例子進行說明。在以下的說明和以下的說明所使用的附圖中,對於能夠與上述的具體例同樣地構成的部分使用與上述的具體例中對應的部分所使用的符號相同的符號,並且省略重復的說明。
例如,在上述的具體例中,示出了保持部件50在兩個連接位置JPX、JPY處與嬰兒車主體20連接的例子,但不限於該例,也可以在三個以上的連接位置處與嬰兒車主體20連接。
另外,在上述的具體例中,示出了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設置於從嬰兒車主體20中任一個連接位置起沿著上下方向向上方偏移的位置的例子,但不限於該例。例如,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也可以位於兩個連接位置JPX、JPY之間。
此外,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還可以位於將兩個連接位置JPX、JPY連結的虛擬直線上。根據這樣的嬰兒車10,嬰兒車主體20能夠有效地承受 由保持部件50保持的座椅60的重量。由此,能夠有效防止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鬆動。
此外,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在前後方向上可以位於兩個連接位置JPX、JPY之間。根據這樣的嬰兒車10,嬰兒車主體20能夠有效地承受由保持部件50保持的座椅60的重量。特別是,能夠將對於以沿著寬度方向的軸線為中心的力矩優異的剛性賦予到向嬰兒車主體20安裝了保持部件50的結構中。由此,能夠有效防止保持部件50相對於嬰兒車主體20的鬆動。
此外,在上述的具體例中,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具有向上方開口的收容孔,座椅60的被支撐部63具有能夠插入到支撐部53的收容孔中的向下方突出的插入部,但不限於該例。保持部件50的支撐部53可以具有向上方突出的插入部,座椅60的被支撐部63可以具有能夠接受支撐部53的插入部的向下方開口的收容孔。
此外,上述的嬰兒車主體20、座椅60只不過是一個例子,可以進行各種改變。例如,如圖11所示,可以在各前腿30的下端設置一個前方車輪33。
與,以上說明瞭針對上述的實施方式的若干變形例,當然也可以適當組合多個變形例來使用。
10‧‧‧嬰兒車
20‧‧‧嬰兒車主體
21‧‧‧第1連桿部件
22‧‧‧第2連桿部件
23‧‧‧第3連桿部件
26‧‧‧前腿連結部件
27‧‧‧前方部件
28‧‧‧後腿連結部件
29‧‧‧側連桿材料
30‧‧‧前腿
31‧‧‧前腿主材
32‧‧‧前輪保持部件
33、38‧‧‧車輪
35‧‧‧後腿
36‧‧‧後腿主材
37‧‧‧後輪保持部件
38‧‧‧後輪
40‧‧‧手柄
41‧‧‧手柄主體
42‧‧‧手柄延伸突出部
43‧‧‧手柄連結部
44‧‧‧操作裝置
50‧‧‧保持部件
60‧‧‧座椅
65‧‧‧座部
65A‧‧‧座面
68‧‧‧座板
70‧‧‧背部
71‧‧‧後方框材
72‧‧‧側方支撐部
73‧‧‧側方框材
74‧‧‧連結框材
75‧‧‧防護支撐材料
76‧‧‧防護材料
77‧‧‧車篷支撐材料
80‧‧‧坐墊

Claims (8)

  1. 一種嬰兒車,係包含:嬰兒車主體;保持部件,其設置於該嬰兒車主體;以及座椅,其具有被設置於該保持部件的支撐部支撐的被支撐部,並藉由該保持部件裝卸到該嬰兒車主體,該嬰兒車主體具有前腿與後腿,該嬰兒車設置有將該被支撐部維持在被該支撐部支撐的固定狀態的固定機構,解除由該固定機構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設置於該嬰兒車主體和該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該操作部在被該嬰兒車主體的該前腿和該後腿包圍的空間內突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嬰兒車,其中在該支撐部與該被支撐部之間設置有以使該座椅與該嬰兒車主體分離的方式對該座椅進行施力的施力機構。
  3. 一種嬰兒車,係包含:嬰兒車主體;保持部件,其設置於該嬰兒車主體;以及座椅,其具有與設置於該保持部件的支撐部卡合的被支撐部,並藉由該支撐部能夠裝卸到該嬰兒車主體,該保持部件的該支撐部具有向上方開口的收容孔,該座椅的該被支撐部具有能夠插入到該支撐部的該收容孔並向下方突出的插入部,在該支撐部與該被支撐部之間設置有以使該座椅從該嬰兒車主體分離的方式對該座椅進行施力的施力機構,該施力機構由彈性部件和下方突起構成,該下方突起的下端部從該被支撐部的下端部突出,與該支撐部的下端面接觸。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嬰兒車,其中該嬰兒車設置有將該被支撐部維持在與該支撐部卡合的固定狀態的固定機構,解除由該固定機構保持的固定狀態的操作部設置在該嬰兒車主體和該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方。
  5.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嬰兒車,其中該固定機構更包含:突起,其設置於該保持部件或該被支撐部,被朝向與該被支撐部或該保持部件對面的一側施力;以及突起接受部,其設置於該被支撐部或該保持部件,容納該突起,該操作部從該突起接受部推出或拉出容納到該突起接受部的突起。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嬰兒車,其中該保持部件的該支撐部具有向上方開口的收容孔,或向上方突出的插入部,該座椅的該被支撐部具有能夠插入到該支撐部的該收容孔且向下方突出的插入部,或者能夠接受該支撐部的該插入部且向下方開口的收容孔。
  7. 如請求項1或3所述之嬰兒車,其中該嬰兒車主體以能夠改變前後的朝向的方式保持該座椅。
  8. 如請求項2或3所述之嬰兒車,其中該施力機構能夠在嬰幼兒未乘坐在該座椅,且該操作部被操作而由該固定機構保持的固定狀態被解除的情況下,向上方提起該被支撐部,使該座椅與該嬰兒車主體分離。
TW108127097A 2018-07-31 2019-07-30 嬰兒車 TWI7523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4466A JP6957028B2 (ja) 2018-07-31 2018-07-31 乳母車
JP2018-144466 201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7573A TW202007573A (zh) 2020-02-16
TWI752336B true TWI752336B (zh) 2022-01-11

Family

ID=69383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7097A TWI752336B (zh) 2018-07-31 2019-07-30 嬰兒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57028B2 (zh)
KR (1) KR102477428B1 (zh)
CN (1) CN110775136B (zh)
TW (1) TWI75233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2969Y (zh) * 2007-02-07 2008-04-02 林美伶 婴儿车座体框架与主架体结合构造
JP2008272212A (ja) * 2007-04-27 2008-11-13 Graco Childrens Prod Inc 乳幼児用ベ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37003Y (zh) * 2007-06-06 2008-03-19 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座椅结合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婴儿车
NO335333B1 (no) * 2012-09-19 2014-11-17 Stokke As Barnevogn
CN203294163U (zh) * 2013-06-07 2013-11-20 胡震海 一种可折叠式婴儿车
DE102015102538A1 (de) * 2015-02-23 2016-08-25 Cybex Gmbh Zusammenklappbarer Kindersitz sowie Kinderwagen mit einem solchen Kindersitz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042969Y (zh) * 2007-02-07 2008-04-02 林美伶 婴儿车座体框架与主架体结合构造
JP2008272212A (ja) * 2007-04-27 2008-11-13 Graco Childrens Prod Inc 乳幼児用ベ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14210A (ko) 2020-02-10
CN110775136A (zh) 2020-02-11
JP6957028B2 (ja) 2021-11-02
CN110775136B (zh) 2022-06-07
KR102477428B1 (ko) 2022-12-15
JP2020019364A (ja) 2020-02-06
TW202007573A (zh) 2020-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80073B (zh) 折疊式嬰兒車
TW201331077A (zh) 可折疊之嬰兒車
JP5020655B2 (ja) ベビーカー
JP6735195B2 (ja) ベビーカー
JP2007098996A (ja) ベビーカーの手押し杆
TWI752337B (zh) 嬰兒車
TWI752336B (zh) 嬰兒車
TWI761080B (zh) 嬰兒車
TWI753279B (zh) 嬰兒車
JP2009090777A (ja) 自転車用搭載車
JP2020019363A (ja) 乳母車
JP2020019365A (ja) 乳母車
JP2020019368A (ja) 手押しカート
JP2020019359A (ja) 乳母車
TWI754265B (zh) 嬰兒車
JP2020019366A (ja) 乳母車および座席
JP6910665B1 (ja) 育児器具およびガード装置
JP7313030B2 (ja) 自転車用幼児座席および幼児座席付き自転車
JP2007083896A (ja) ベビーカー
JP6758905B2 (ja) 乳母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