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4064B - 磁穿隧接面元件、使用其之磁記憶體及磁穿隧接面元件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穿隧接面元件、使用其之磁記憶體及磁穿隧接面元件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4064B
TWI734064B TW108100618A TW108100618A TWI734064B TW I734064 B TWI734064 B TW I734064B TW 108100618 A TW108100618 A TW 108100618A TW 108100618 A TW108100618 A TW 108100618A TW I734064 B TWI734064 B TW I7340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otective film
film
tunnel junction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06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8625A (zh
Inventor
三浦勝哉
濱村浩孝
趙煜
山田将貴
佐藤清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86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86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40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406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61/00Magnetic memory devices, e.g. magnetoresistive RAM [MRAM] devices
    • H10B61/20Magnetic memory devices, e.g. magnetoresistive RAM [MRAM] devices comprising components having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e.g. transistors
    • H10B61/22Magnetic memory devices, e.g. magnetoresistive RAM [MRAM] devices comprising components having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e.g. transistors of th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FET] typ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02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 G11C11/1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 G11C11/16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magnetic elements using elements in which the storage effect is based on magnetic spin effect details concerning the memory cell structure, e.g. the layers of the ferromagnetic memory cell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10Magnetoresistiv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N50/00Galvanomagnetic devices
    • H10N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N50/85Magnetic active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ram Or Spin Memory Techniques (AREA)
  • Hall/Mr Element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課題]   提供一種磁穿隧接面(MTJ)元件,可抑制由於電漿CVD成膜所致的磁穿隧接面層的磁特性劣化,應付微細化。 [解決手段]   MTJ元件具有磁穿隧接面層(101、102、103)、和形成於磁穿隧接面層之側壁的複數層的保護膜,複數層的保護膜係使電漿CVD的成膜條件不同而形成的SiN膜,包含直接接於磁穿隧接面層而形成的第1保護膜(109),第1保護膜的成膜條件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比複數層的保護膜的其他保護膜(110)的成膜條件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低,其他保護膜方面包含其氮密度比第1保護膜的氮密度高的保護膜。

Description

磁穿隧接面元件、使用其之磁記憶體及磁穿隧接面元件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磁記憶體(MRAM: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及構成記憶單元的磁穿隧接面(MTJ:Magnetic Tunnel Junction)元件,尤其涉及磁穿隧接面的保護膜。
MRAM係以MTJ元件為記憶單元的構成要件的電阻變化型的非揮發性記憶體。MTJ元件的基本構造係層積第1強磁性層、第1勢壘層、第2強磁性層下的3層構造。
MTJ元件方面,一般而言,使第1強磁性層、第2強磁性層之中任一方為磁化可變的記錄層,使另一方為磁化不易反轉的參照層。MTJ元件具有元件電阻依第1強磁性層及第2強磁性層的磁化的相對角而變化的性質。第1強磁性層的磁化及第2強磁性層的磁化彼此平行時(平行狀態),MTJ元件電阻變最小,第1強磁性層的磁化及第2強磁性層的磁化彼此成為反平行時(反平行狀態),MTJ元件電阻成為最大。將此電阻變化率稱為穿隧磁阻(TMR)比。
在MRAM,使此兩個電阻狀態對應於「0」與「1」的位元資訊。MTJ元件係即使電源被遮斷仍持續保持磁化方向,故可持續保持位元資訊,具有非揮發性。此外,以下方式正成為主流:透過由於對MTJ元件施加電流因而產生的自旋轉移力矩,使記錄層的磁化反轉,寫入資訊。此情況下,透過施加於MTJ元件的電流方向,可區別寫入的「0」或「1」的位元資訊。
接著,就MTJ元件的磁化方向進行說明。MTJ元件的磁化方向係將磁化相對於膜面成為水平方向的磁性體適用於第1強磁性層、第2強磁性層為一般。此係原因在於,將TMR比大的材料適用於第1強磁性層及第2強磁性層,如此的材料展現磁化相對於膜面朝向水平之性質。然而,MTJ元件的磁化方向係相對於膜面為垂直者較適合微細化,且易於維持非揮發性。為此,開發展現大的電阻變化且實現垂直磁化的材料技術。此結果,可一面維持TMR比,一面將MTJ元件的磁化方向相對於膜面維持為垂直。例如在專利文獻1,作為獲得大的TMR比之例揭露:第1強磁性層及第2強磁性層方面適用CoFeB、第1勢壘層方面適用MgO作為材料。
專利文獻2及專利文獻3揭露:於具有如此的垂直磁化膜的MTJ元件設置應力膜,使MTJ元件相對於垂直磁化膜的膜面在垂直方向上伸長而使垂直方向的形狀磁異向性增加,從而使MTJ元件的保磁力特性提升。具體而言,在專利文獻2係揭露一種元件構造,在MTJ元件之上側配置對基板施加拉扯應力的應力膜,在MTJ元件的下側配置對基板施加壓縮應力的應力膜。此外,在專利文獻3揭露:將以將MTJ元件沿著磁化方向而上下拉扯的方式給予拉扯應力的側壁膜形成於MTJ元件之側壁的元件構造。
另外,於專利文獻4揭露具備複數層的保護膜的MTJ元件。然而,在本文獻係以透過濺鍍法而進行的保護膜形成為前提,故為保護膜製作方法、保護膜的特性、功效等截然不同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1-258596號公報   [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12-182219號公報   [專利文獻3] 日本特開2013-8868號公報   [專利文獻4] 日本特開2015-17969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發明人發現,對MTJ元件施加相對於垂直磁化膜的膜面在垂直方向上予以伸長的應力,使得MTJ元件的垂直方向的磁化有時不會穩定化。
包含至少一種類的3d過渡金屬的強磁性層材料(例如CoFeB)的磁化方向相對於膜面成為垂直的理由在於,於強磁性層與勢壘層的層積界面展現界面磁異向性,由於強磁性層的膜厚薄膜化使得界面磁異向性的影響偏及層的整體。亦即,例如,在CoFeB膜與MgO膜的層積界面的界面磁異向性具有相對於膜面在垂直方向上使磁化一致的功效。相對於此,CoFeB膜本來具有的磁異向性具有在面內方向使磁化一致的傾向。要實現垂直磁化,需要界面磁異向性克服CoFeB膜的磁異向性。CoFeB膜的情況下,使膜厚充分薄至2nm以下時,相對於CoFeB膜的磁異向性,界面磁異向性成為具支配性者,故實現垂直磁化。
此外,在CoFeB膜與MgO膜的層積界面展現界面磁異向性的機制係CoFeB中的Fe與MgO中的O於界面結合之故。為此,要實現垂直磁異向性,需要充分確保Fe(3d過渡金屬)與O的結合。
對MTJ元件施加相對於垂直磁化膜的膜面在垂直方向上予以伸長的應力,使得MTJ元件的垂直方向的磁化不會穩定化的原因應為,界面磁異向性的展現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的Fe與O的結合,由於應力施加而在界面發生晶格失配,Fe與O的結合受阻礙。即使由於應力施加而獲得形狀磁異向性增加的形狀,仍因界面磁異向性減少,使得MTJ元件的特性反而劣化。
再者,著眼於界面磁異向性時,MTJ元件的製程中在透過電漿CVD所為的保護膜成膜中,可能由於電漿所致的氧化還原反應因而引起CoFeB層與MgO層的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透過電漿CVD形成保護膜之優點在於獲得緻密的膜。已知界面磁異向性在界面的Fe與O的組成比為1對1時成為最大,透過電漿CVD所為的保護膜成膜程序中發生氧化或還原反應時,相對於Fe之O的組成比產生變化,作用為使界面磁異向性減少。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案中所揭露的發明之中,若要簡單說明具代表性者的概要,則如下。
一實施方式中的MTJ元件具有磁穿隧接面層、和形成於磁穿隧接面層之側壁的複數層的保護膜,複數層的保護膜係使電漿CVD的成膜條件不同而形成的SiN膜,包含直接接於磁穿隧接面層而形成的第1保護膜,第1保護膜的成膜條件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比複數層的保護膜的其他保護膜的成膜條件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低,其他保護膜方面包含其氮密度比第1保護膜的氮密度高的保護膜。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提供一種MTJ元件、MRAM,可抑制由於電漿CVD成膜所致的磁穿隧接面層的磁特性劣化,應付微細化。
其他課題與新穎的特徵將由本說明書的記述及圖式而明朗。
於以下的實施方式,方便上有其需要時,雖分割為複數個部分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惟除特別明示的情況以外,其等非互相無關係者,處於一方為另一方的一部分或全部的變形例、詳細、補充說明等的關係。
此外,於以下的實施方式,言及要素的數量等(包括個數、數值、數量、範圍等)的情況下,除特別明示的情況及原理上顯然限定於特定的數量的情況等以外,非限定於該特定的數量者,可為特定的數量以上,亦可為以下。
再者,於以下的實施方式,其構成要件(包含要素步驟等)除特別明示的情況及原理上顯然應為必須的情況等以外,不一定為必須者不言而喻。
同樣,於以下的實施方式,言及構成要件等的形狀、位置關係等時,除特別明示的情況及原理上顯然應非如此的情況等以外,當作為實質上包含近似或類似於該形狀等者等。此情形係構成要件等的數值及範圍方面亦同。
此外,於供於說明實施方式用的全圖中,對相同的構材原則上附加相同的符號,其重複的說明係省略。另外,為了作成易於理解圖式,即使為平面圖有時仍附加影線,此外即使為剖面圖有時仍省略影線。 [實施例1]
說明實施例1的MTJ元件的構造。圖1係MTJ元件的剖面圖。MTJ元件100係以將第1強磁性層101、第1勢壘層102、第2強磁性層103依此順序層積下的3層構造的磁穿隧接面層為基本,具備接於第1強磁性層101的與第1勢壘層102相反側的界面的下部電極層104及接於第2強磁性層的與第1勢壘層102相反側的界面的覆蓋層105。在圖1之例,下部電極層104作成第1非磁性層106、第2非磁性層107、第3非磁性層108的3層構造。然而,MTJ元件的TMR比或磁異向性未減少時,下部電極層104可不必為3層。此外,覆蓋層105雖作成1層,惟MTJ元件的磁異向性未減少時可不為1層。此外,可為使第1強磁性層101為參照層、使第2強磁性層103為記錄層的底固定(bottom pin)型的構造,亦可為使第1強磁性層101為記錄層、使第2強磁性層103為參照層的頂固定(top pin)型的構造。
第1強磁性層101及第2強磁性層103的材料適用CoFeB,第1勢壘層102的材料適用MgO。此係為了使用在CoFeB與MgO的層積界面的界面磁異向性而實現垂直磁化。第1強磁性層101、第2強磁性層103及第1勢壘層102的材料係只要為可展現界面磁異向性並實現垂直磁化的材料的組合,則磁穿隧接面層的材料方面使用其他材料的組合亦無妨。
於下部電極層104,第1非磁性層106及第3非磁性層108的材料方面採用Ta,第2非磁性層107的材料方面採用Ru。作成如此的層積構造使得可減少下部電極層104的表面粗糙度。下部電極層104的表面粗糙度大時,於強磁性層與勢壘層的界面產生擾動,展現的界面磁異向性降低。將表面粗糙度抑制為小,使得可抑制MTJ元件100的TMR比及磁異向性減少。只要為可減少下部電極層104的表面粗糙度的材料的組合,則使用其他材料、其他層積構造亦無妨。
覆蓋層105的材料方面採用Ru。採用Ru時記錄層103的磁異向性有時減少,故亦可採用Ta。其中,覆蓋層的材料方面採用Ta的情況下,在第2強磁性層103與覆蓋層105的邊界有時形成CoFeB與Ta混合的區域,亦即有時形成磁性的死層。此係相當於第2強磁性層103有效變薄。為此,覆蓋層105方面使用Ta的情況下,需要考慮死層的膜厚而決定第2強磁性層103的膜厚。只要預先考慮死層的膜厚,則Ta不會減少第2強磁性層103的磁異向性。如以上,覆蓋層105的材料係只要無不減少第2強磁性層103的磁異向性的材料,則使用其他材料亦無妨。
在實施例1,如示於圖1,具備以覆蓋MTJ元件100之側壁的方式而形成的第1保護膜109、及以覆蓋第1保護膜109的方式而形成的第2保護膜110。在第1實施例,第1保護膜109係透過電漿CVD而形成。在透過電漿CVD所為的成膜前的階段,MTJ元件100被加工為柱狀。另外,在圖1呈現MTJ元件之徑越往上越縮小的形狀,為透過層積膜的蝕刻而產生的形狀,本說明書中,相關形狀方面亦記載為柱狀。在保護膜的成膜前曝露於大氣時MTJ元件100的磁特性會劣化,故在MTJ元件100加工為柱狀後,在不曝露於大氣之下,透過電漿CVD形成保護膜。
形成第1保護膜109之際,成為MTJ元件100之側壁曝露的狀態,故在透過電漿CVD所為的保護膜成膜中,於MTJ元件100之側壁發生因電漿而起的氧化還原反應。此結果,在CoFeB層與MgO層的層積界面的界面磁異向性減少,MTJ元件的磁特性劣化。為此,使第1保護膜109的成膜條件為電漿的密度、能量低的條件。此結果,透過電漿CVD所為的保護膜成膜中的氧化或還原反應變緩,可抑制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
之後,將第2保護膜110,以與第1保護膜109的合計的應力接近零的條件進行成膜。此結果,消解在CoFeB層與MgO層的層積界面的晶格失配,可進一步抑制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
在實施例1,第1保護膜109及第2保護膜110的材料一起採用透過電漿CVD形成的SiN。透過電漿CVD形成SiN的情況下,使用H氣體故引起還原反應。形成第1保護膜109時,使電漿CVD的施加偏壓電壓為50V,減低氫離子密度及能量。此結果,抑制還原反應,界面磁異向性不減少。以此條件而形成的第1保護膜109的應力施加於相對於膜面水平將MTJ元件100朝內側壓縮的方向(壓縮應力),其大小係50MPa。
第1保護膜109係以壓縮應力50MPa而形成,故第2保護膜110係以施加50MPa的應力(拉扯應力)於相對於膜面水平將MTJ元件100朝外側拉扯的方向的條件進行成膜。要使SiN為拉扯應力,提高在透過電漿CVD而成膜之際使用的N氣體的比率即可。因此,第1保護膜109與第2保護膜110方面N含有量不同,第2保護膜110的SiN的N含有量比第1保護膜109的SiN的N含有量大。另外,第1保護膜109及第2保護膜的應力方向及應力值係為了就以合計的應力接近零的方式而調整的情形進行說明之例,其以外的值亦無妨。
使第2保護膜為遮罩而就下部電極層104蝕刻而進行元件分離,形成層間絕緣膜112。再者,一面將層間絕緣膜112以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化學機械研磨)平坦化,一面除去直到硬遮罩層111曝露。之後,以與硬遮罩層111上端電性連接的方式形成上部佈線層113。
於圖2A~G,示出圖1的MTJ元件的製作流程。圖2A示出構成MJT元件100的層積膜的成膜構成。在MRAM,於半導體晶圓製程中的佈線製程,在佈線間製作MTJ元件的情況多。於實施例1亦在佈線間製作MTJ元件。於佈線層,將下部電極層104(第1非磁性層106、第2非磁性層107、第3非磁性層108)、第1強磁性層101、第1勢壘層102、第2強磁性層103、覆蓋層105、硬遮罩層111依此順序層積。個別的層的膜厚方面,第1強磁性層101作成1.0nm,第1勢壘層102作成1.0nm,第2強磁性層103的膜厚作成1.6nm,第1非磁性層106的膜厚作成5nm,第2非磁性層107的膜厚作成10nm,第3非磁性層108的膜厚作成20nm。
圖2B示出就硬遮罩層111進行加工的程序。硬遮罩層111的材料方面可採用Ta。在硬遮罩層的成膜階段的膜厚作成150nm。在硬遮罩層111上形成抗蝕膜,以在期望的位置形成MTJ元件的方式將抗蝕膜圖案化,將抗蝕圖案轉印於硬遮罩層111。
將利用在圖2B圖案化的硬遮罩層111而就第1強磁性層101、第1勢壘層102、第2強磁性層103及覆蓋層105進行蝕刻加工的程序示於圖2C。蝕刻的終點係設為以下的點:將第1強磁性層101完全蝕刻加工,從第3非磁性層108的表面蝕刻直到第3非磁性層108的中途。
之後,在不曝露於大氣之下以電漿CVD形成第1保護膜109。將此程序示於圖2D。第1保護膜109方面適用SiN膜,其膜厚作成10nm。在此程序,如前所述,為了抑制氫離子所致的還原反應而設為離子密度及能量低的條件。依此成膜條件下的第1保護膜109的應力顯示壓縮應力50MPa。
於圖2E,示出形成第2保護膜110的程序。第2保護膜110方面適用SiN膜,其膜厚作成20nm。第2保護膜110需要作成拉扯應力50MPa。要作成拉扯應力,雖包括例如SiN的密度為3g/cm3 以上、N-H量為5×1021 atms/cm3 以上等的條件,惟只要可實現期望的拉扯應力,則非限於此條件者。要實現如此的條件,至少需要在透過電漿CVD而為的成膜時使N氣體的流量為大。結果方面,第2保護膜110的N含有量比第1保護膜109的N含有量大。
圖2F示出以第2保護膜110為遮罩而蝕刻下部電極層104的程序。之後,將形成層間絕緣膜112的程序示於圖2G。
如此般而製作的MTJ元件100係由於第1保護膜109,使得在第1強磁性層101及第2強磁性層103與第1勢壘層102的層積界面的還原反應所致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受到抑制。此外,由於第2保護膜110,使得第1保護膜109與第2保護膜110的合計應力被控制為零附近,故晶格失配所致的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亦受到抑制。如以上,第1保護膜109方面提供氧化還原反應的抑制、第2保護膜110方面提供應力調整如此的不同的功能,使得可獲得磁化相對於膜面在垂直方向上穩定化的MTJ元件。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係使保護膜為2層構造,分別提供氧化還原反應的抑制與應力調整如此的不同的功能。在實施例2係使保護膜為3層構造,分別提供氧化還原反應的抑制、應力調整、防潮性的提升如此的3個不同的功能,作成進一步提高MTJ元件的可靠性的構造。
利用圖3說明在實施例2的MTJ元件的構造。圖3係實施例2的MTJ元件的剖面圖。實施例2的MTJ元件300係作成與實施例1相同的層積構造。可為使第1強磁性層101為參照層、使第2強磁性層103為記錄層的底固定型的構造,亦可為使第1強磁性層101為記錄層、使第2強磁性層103為參照層的頂固定型的構造。各層的材料方面皆如同實施例1。
如示於圖3,在實施例2的MTJ元件300,具備以覆蓋MTJ元件300之側壁的方式而形成的第1保護膜109、以覆蓋第1保護膜109的方式而形成的第2保護膜110及以覆蓋第2保護膜110的方式而形成的第3保護膜301。
實施例2中的第1保護膜109的角色係如同實施例1。第1保護膜109係以電漿的密度、能量低的條件而形成,透過電漿CVD所為的保護膜成膜中的氧化或還原反應變緩,從而抑制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
第2保護膜110係以第1保護膜109及第3保護膜301的合計的應力接近零的條件進行成膜。此結果,消解在CoFeB層與MgO層的層積界面的晶格失配,進一步抑制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
第3保護膜301有可能接觸大氣,故以防潮性方面優異的條件進行成膜。可謂可謂越為緻密的膜則越為防潮性方面優異的膜,以Si與N的比成為1:1的方式調整氣體量,提高電漿的密度、能量從而可獲得防潮性方面優異的膜。為此,第3保護膜301的N含有量係比第2保護膜110的N含有量小。此結果,實施例2的MTJ元件300係比起實施例1的MTJ元件100,可提升防潮性,可進一步實現可靠性高的MTJ元件。
在實施例2,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110及第3保護膜301的材料係一起採用透過電漿CVD下的SiN。形成第1保護膜109時,使電漿CVD的施加偏壓電壓為50V,減低氫離子密度及能量。此結果,抑制還原反應,界面磁異向性不減少。以此條件而形成的第1保護膜109的應力係壓縮應力,其大小係50MPa。
接著,形成第2保護膜110。第1保護膜109係以壓縮應力50MPa而形成。如後述般第3保護膜301係以壓縮應力140MPa形成。為此,第2保護膜110係以成為拉扯應力190MPa的條件進行成膜。為此,在實施例2,比起實施例1,第2保護膜110成膜時的N氣體的比率高。因此,在實施例2,比起實施例1,第2保護膜110的SiN方面的N含有量大。此外,第2保護膜110的SiN方面的N含有量比第1保護膜109、第3保護膜301大。
第3保護膜301係利用如上述的提高SiN膜的防潮性的條件而形成的結果,應力係壓縮應力且140MPa。形成第3保護膜301後,使第3保護膜301為遮罩而就下部電極層104蝕刻而進行元件分離,形成層間絕緣膜112。再者,一面將層間絕緣膜112以CMP平坦化一面除去直到硬遮罩層111曝露。之後,以與硬遮罩層111上端電性連接的方式形成上部佈線層113。
如此般,透過電漿CVD形成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110及第3保護膜301,使得可使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110及第3保護膜301的合計的應力接近零。此結果,可抑制CoFeB層與MgO層之間的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且形成防潮性方面優異的保護膜。此外,以上說明的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110及第3保護膜301的應力方向及應力值係為了就以合計的應力接近零的方式而調整的情形進行說明之例,其以外的值亦無妨。
於圖4A~H,示出圖3的MTJ元件的製作流程。圖4A係示出構成MJT元件300的層積膜的成膜構成。如同實施例1,將下部電極層104(第1非磁性層106、第2非磁性層107、第3非磁性層108)、第1強磁性層101、第1勢壘層102、第2強磁性層103、覆蓋層105、硬遮罩層111依此順序層積,個別的層的膜厚亦如同實施例1。
圖4B及圖4C的程序亦如同實施例1。將硬遮罩層111加工(圖4B),將第1強磁性層101、第1勢壘層102、第2強磁性層103及覆蓋層105蝕刻加工(圖4C)。實施例2中的硬遮罩層111的材料亦採用Ta,使在硬遮罩層111的成膜階段的膜厚為150nm。
之後,在不曝露於大氣之下以電漿CVD形成第1保護膜109。將此程序示於圖4D。在此程序,如前所述,為了抑制還原反應而設為氫離子密度及能量低的條件。第1保護膜109係膜厚10nm的SiN膜,第1保護膜109的應力顯示壓縮應力50MPa。
於圖4E,示出形成第2保護膜110的程序。在實施例2,第2保護膜110方面適用SiN膜,其膜厚作成10nm。第1保護膜109係以壓縮應力50MPa而形成。此外,後述的第3保護膜301的應力係壓縮應力且140MPa。為此,第2保護膜110係以成為拉扯應力190Mpa的方式進行成膜。為了實現拉扯應力,需要在透過電漿CVD而為的成膜時使N氣體的流量為大。結果方面,第2保護膜110的N含有量比第1保護膜109及第3保護膜301的N含有量大。
圖4F示出形成第3保護膜301的程序。第3保護膜301係以提高保護膜的防潮性的條件進行成膜的結果,為壓縮應力140MPa。
圖4G示出以第3保護膜301為遮罩而蝕刻下部電極層104的程序。之後,將形成層間絕緣膜112的程序示於圖4H。
如此般而製作的MTJ元件300係由於第1保護膜109,使得在第1強磁性層101及第2強磁性層103與第1勢壘層102的層積界面的還原反應所致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受到抑制。此外,由於第2保護膜110,使得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110、第3保護膜301的合計應力被控制為零附近,故晶格失配所致的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亦受到抑制。再者,由於第3保護膜301使得防潮性提升。如以上,第1保護膜109方面提供氧化還原反應的抑制,第2保護膜110方面提供應力調整,第3保護膜301方面提供防潮性的提升,可獨立提供分別不同的功能。個別的保護膜可將對應的功能最佳化,故可對MTJ元件的穩定性提升有所貢獻。 [實施例3]
利用圖5說明在實施例3的MTJ元件的構造。圖5係實施例3的MTJ元件的剖面圖。實施例3的MTJ元件500作成與實施例1及實施例2相同的層積構造。此外,於實施例3,可為使第1強磁性層101為參照層、使第2強磁性層103為記錄層的底固定型的構造,亦可為使第1強磁性層101為記錄層、使第2強磁性層103為參照層的頂固定型的構造。各層的材料方面亦如同實施例1及實施例2。
如示於圖5,在實施例3的MTJ元件500,具備以覆蓋MTJ元件500之側壁的方式而形成的第1保護膜109、以覆蓋第1保護膜109的方式而形成的第2保護膜501。
實施例3中的第1保護膜109的角色如同實施例1及實施例2。第1保護膜109係以電漿的密度、能量低的條件而形成,透過電漿CVD所為的保護膜成膜中的氧化或還原反應變緩,從而抑制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
第2保護膜501係與實施例1及實施例2不同,以在防潮性方面優異的條件而成膜。在防潮性方面優異的條件係如就實施例2的第3保護膜301進行說明者。
之後,透過防潮性方面優異的第2保護膜501保護第1強磁性層101、第1勢壘層102及第2強磁性層103的狀態下使蝕刻裝置移動,以第2保護膜501為遮罩,蝕刻下部電極層104,進行元件分離。就下部電極層104進行蝕刻加工後,予以移動至電漿CVD裝置,形成第3保護膜502。第3保護膜502的角色係應力調整,以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501及第3保護膜502的合計的應力接近零的方式進行調整。在實施例3,第1保護膜109的應力為壓縮應力50MPa、第2保護膜501的應力為壓縮應力140Mpa,故第3保護膜502的應力調整為拉扯應力190MPa。
如此般,在實施例3,第3保護膜502成膜時的N氣體的比率高,比起第1保護膜109及第2保護膜501,第3保護膜502的SiN方面的N含有量大。此外,實施例3中的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501及第3保護膜502的應力方向及應力值係為了就以合計的應力接近零的方式而調整的情形進行說明之例,其以外的值亦無妨。
形成第3保護膜502後,形成層間絕緣膜112。再者,一面將層間絕緣膜112以CMP平坦化一面除去直到硬遮罩層111曝露。之後,以與硬遮罩層111上端電性連接的方式形成上部佈線層113。
如此般,就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501及第3保護膜502一面改變電漿CVD的條件一面形成SiN膜,使得可使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501及第3保護膜502的合計的應力接近零。此結果,可抑制CoFeB層與MgO層之間的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且形成防潮性方面優異的保護膜。
實施例3的特徵在於3層的保護膜之中位於最外側的第3保護膜502擔負應力調整之點。使作為最外層的第3保護膜502擔當應力調整的角色,使得可更容易使令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501、第3保護膜502包含層間絕緣膜112之層的合計的應力接近零。此係由於扮演應力調整的角色的第3保護膜502位於層間絕緣膜112的附近之故。
於圖6A~H,示出圖5的MTJ元件的製作流程。圖6A示出構成MJT元件500的層積膜的成膜構成。如同實施例1及實施例2,將下部電極層104(第1非磁性層106、第2非磁性層107、第3非磁性層108)、第1強磁性層101、第1勢壘層102、第2強磁性層103、覆蓋層105、硬遮罩層111依此順序層積,個別的層的膜厚亦如同實施例1及實施例2。
圖6B及圖6C的程序亦如同實施例1及實施例2。將硬遮罩層111加工(圖6B),將第1強磁性層101、第1勢壘層102、第2強磁性層103及覆蓋層105蝕刻加工(圖6C)。實施例3中的硬遮罩層111的材料亦採用Ta,使在硬遮罩層111的成膜階段的膜厚為150nm。
之後,在不曝露於大氣之下以電漿CVD形成第1保護膜109。將此程序示於圖6D。此程序係如同實施例1及實施例2,為了抑制電漿所致的還原反應而設為氫離子密度及能量低的條件。第1保護膜109係膜厚10nm的SiN膜,第1保護膜109的應力顯示壓縮應力50MPa。
於圖6E,示出形成第2保護膜501的程序。在實施例3,第2保護膜501方面適用SiN膜,其膜厚作成20nm。第2保護膜501係以提高保護膜的防潮性的條件進行成膜的結果,為壓縮應力140MPa。
圖6F示出以第2保護膜501為遮罩而蝕刻下部電極層104的程序。
於圖6G,示出形成第3保護膜502的程序。第3保護膜502係應力調整層,第1保護膜109的應力係壓縮應力50Mpa,第2保護膜501的應力係壓縮應力140Mpa,故以第3保護膜502的應力成為拉扯應力190MPa的方式進行成膜。為了實現拉扯應力,需要在透過電漿CVD而為的成膜時使N氣體的流量為大。結果方面,第3保護膜502的N含有量比第1保護膜109及第2保護膜501的N含有量大。
之後,將形成層間絕緣膜112的程序示於圖6H。
如此般而製作的MTJ元件500係由於第1保護膜109,使得在第1強磁性層101及第2強磁性層103與第1勢壘層102的層積界面的還原反應所致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受到抑制。此外,由於第2保護膜501使得防潮性提升。再者,由於第3保護膜502,使得第1保護膜109、第2保護膜501、及第3保護膜502的合計應力被控制為零附近,故晶格失配所致的界面磁異向性的減少亦受到抑制。如以上,第1保護膜109方面提供氧化還原反應的抑制、第2保護膜501方面提供防潮性的提升、第3保護膜502方面提供應力調整,可獨立提供分別不同的功能。個別的保護膜可將對應的功能最佳化,故可對MTJ元件的穩定性提升有所貢獻。
以下,就以實施例1~3而說明的MTJ元件,說明有關共通的變形例。在實施例1~3,雖示出使記錄層為單層(第2強磁性層103)之例,惟亦可為了進一步提升磁異向性,相對於膜面在垂直方向上使磁化穩定化,採用3層構造的記錄層。
將在實施例1的磁穿隧接面層方面代替單層(第2強磁性層103)的記錄層而適用3層的記錄層701的MTJ元件700示於圖7。3層構造的記錄層701係以第3強磁性層702、第4非磁性層703、第4強磁性層704構成。第3強磁性層702的材料方面適用CoFeB,第4非磁性層703的材料方面適用Ta,第4強磁性層704的材料方面適用CoFeB。適用3層構造的記錄層的情況下,覆蓋層705並非單層,以第2勢壘層706及第5非磁性層707而構成為優選。第2勢壘層706的材料方面適用MgO,第5非磁性層707的材料方面適用Ru。
透過適用3層構造的記錄層及2層構造的覆蓋層,使得第3強磁性層702及第4強磁性層704隔著第4非磁性層703而強磁性結合,作用為一體的磁性體。此外,於第4強磁性層704與第2勢壘層706的層積界面,亦展現界面磁異向性。藉此,MTJ元件的記錄層的磁異向性增加。本構造不限於實施例1,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例的MTJ元件構造。
說明有關再別的變化例。在以上之例,雖示出使參照層為單層(第1強磁性層101)之例,惟亦可為了進一步提升磁異向性,相對於膜面在垂直方向上使磁化穩定化,利用具有垂直磁化的磁性多層膜而作成層積鐵型構造。
將在實施例1的磁穿隧接面層方面代替單層(第1強磁性層101)的參照層而適用利用磁性多層膜下的層積鐵型參照層801的MTJ元件800示於圖8。使用磁性多層膜下的層積鐵型參照層801係將第1磁性多層膜802、第6非磁性層803、第2磁性多層膜804、第7的非磁性層805、第5強磁性層806依此順序層積的構造。第1磁性多層膜802的材料方面適用Co/Pt多層膜,第6非磁性層803的材料方面適用Ru,第2磁性多層膜804的材料方面適用Co/Pt多層膜,第7非磁性層805的材料方面適用Ta,第5強磁性層806的材料方面適用CoFeB。
在使用磁性多層膜下的層積鐵型參照層801,以第1磁性多層膜802與第2磁性多層膜804的磁化反平行結合的方式,選擇第6非磁性層803的材料及膜厚。此外,以第2磁性多層膜804與第5強磁性層806的磁化平行結合的方式選擇第7的非磁性層805的材料及膜厚。此構造的優點,由於第1磁性多層膜802與第2磁性多層膜804具有強的垂直磁異向性,故舉例相對於膜面在垂直方向上磁化穩定化、第1磁性多層膜802與第2磁性多層膜804為層積鐵型構造故往外部的漏磁場小、對於第5強磁性層806可選擇TMR比大的材料。本構造不限於實施例1,亦可適用於其他實施例的MTJ元件構造,亦可與3層構造的記錄層的變形例進行組合。
將以上說明的MTJ元件利用於記憶單元。記憶單元係以MTJ元件與選擇電晶體構成。圖9係就記憶單元900的一般的構造進行繪示的示意圖。此處,作為一例適用實施例1的MTJ元件100。記憶單元900的MTJ元件100係下部電極層104與選擇電晶體901的汲極電極電性連接。再者,上部佈線層113係電性連接於位元線902。選擇電晶體901的源極電極電性連接於與位元線902平行而配置的源極線903。選擇電晶體901的閘極電極連接於以與位元線及源極線正交的方式而配置的字線904。
圖10係示出將MTJ元件100陣列狀配置下的MRAM記憶體陣列1000的示意圖。位元線902、源極線903及字線904係配置複數個,在位元線902及源極線903與字線904相交的各點,配置記憶單元900。於各位元線902、源極線903、字線904設置分別獨立控制電壓的機構。
選擇特定的記憶單元900時,控制該記憶單元900電性連接的位元線902及源極線903的電壓,對記憶單元900連接的字線904施加電壓使得成為電流施加於選擇電晶體901的狀態。例如,將MTJ元件寫入為低阻狀態的情況下,與源極線903的電位比較而以位元線902的電位變高的方式進行設定。此狀態下對字線904施加電壓時,電流從MTJ元件之上部佈線層113流向下部電極層104。電流超過MTJ元件的寫入閾值電流時MTJ元件成為低阻狀態。
100、300、500、700、800‧‧‧MTJ元件101‧‧‧第1強磁性層102‧‧‧第1勢壘層103‧‧‧第2強磁性層104‧‧‧下部電極層105、705‧‧‧覆蓋層106‧‧‧第1非磁性層107‧‧‧第2非磁性層108‧‧‧第3非磁性層109‧‧‧第1保護膜110、501‧‧‧第2保護膜111‧‧‧硬遮罩層112‧‧‧層間絕緣膜113‧‧‧上部佈線層301、502‧‧‧第3保護膜701‧‧‧記錄層702‧‧‧第3強磁性層703‧‧‧第4非磁性層704‧‧‧第4強磁性層706‧‧‧第2勢壘層707‧‧‧第5非磁性層801‧‧‧層積鐵型參照層802‧‧‧第1磁性多層膜803‧‧‧第6非磁性層804‧‧‧第2磁性多層膜805‧‧‧第7非磁性層806‧‧‧第5強磁性層900‧‧‧記憶單元901‧‧‧選擇電晶體902‧‧‧位元線903‧‧‧源極線904‧‧‧字線1000‧‧‧MRAM記憶體陣列
[圖1] 實施例1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剖面圖。   [圖2A] 實施例1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2B] 實施例1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2C] 實施例1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2D] 實施例1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2E] 實施例1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2F] 實施例1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2G] 實施例1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3]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剖面圖。   [圖4A]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4B]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4C]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4D]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4E]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4F]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4G]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4H] 實施例2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5]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剖面圖。   [圖6A]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6B]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6C]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6D]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6E]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6F]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6G]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6H] 實施例3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製程流程。   [圖7] 適用3層構造的記錄層下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剖面圖。   [圖8] 適用層積鐵型參照層下的垂直磁化MTJ元件的剖面圖。   [圖9] MRAM記憶單元的示意圖。   [圖10] MRAM記憶體陣列的示意圖。
100‧‧‧MTJ元件
101‧‧‧第1強磁性層
102‧‧‧第1勢壘層
103‧‧‧第2強磁性層
104‧‧‧下部電極層
105‧‧‧覆蓋層
106‧‧‧第1非磁性層
107‧‧‧第2非磁性層
108‧‧‧第3非磁性層
109‧‧‧第1保護膜
110‧‧‧第2保護膜
111‧‧‧硬遮罩層
112‧‧‧層間絕緣膜
113‧‧‧上部佈線層

Claims (19)

  1. 一種磁穿隧接面元件,具有:磁穿隧接面層;和複數層的保護膜,其等形成於前述磁穿隧接面層之側壁;前述保護膜為透過電漿CVD形成的SiN膜,並包含直接接於前述磁穿隧接面層的第1保護膜,前述第1保護膜的成膜條件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比前述第1保護膜以外的保護膜的成膜條件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低,前述第1保護膜以外的保護膜包含氮密度比前述第1保護膜的氮密度高的保護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磁穿隧接面元件,其中,前述第1保護膜以外的保護膜為以覆蓋前述第1保護膜的方式而形成的第2保護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磁穿隧接面元件,其中,前述第1保護膜展現壓縮應力,前述第2保護膜展現拉扯應力。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磁穿隧接面元件,其中, 前述第1保護膜以外的保護膜包含以覆蓋前述第2保護膜的方式而形成的第3保護膜,前述第2保護膜的氮密度比前述第1保護膜及前述第3保護膜的氮密度高,前述第3保護膜的防潮性比前述第1保護膜及前述第2保護膜的防潮性高。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磁穿隧接面元件,其中,前述第1保護膜及前述第3保護膜展現壓縮應力,前述第2保護膜展現拉扯應力。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磁穿隧接面元件,其中,前述複數層的保護膜包含以覆蓋前述第1保護膜的方式而形成的第2保護膜、及以覆蓋前述第2保護膜的方式而形成的第3保護膜,前述第3保護膜的氮密度比前述第1保護膜及前述第2保護膜的氮密度高,前述第2保護膜的防潮性比前述第1保護膜及前述第3保護膜的防潮性高。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磁穿隧接面元件,其中,前述第1保護膜及前述第2保護膜展現壓縮應力,前述第3保護膜展現拉扯應力。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的磁穿隧接面元件,其中,前述磁穿隧接面層具有成為記錄層的第1強磁性層、成為參照層的第2強磁性層及前述記錄層與前述參照層之間的第1勢壘層。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的磁穿隧接面元件,其進一步具有:覆蓋層,其接於前述磁穿隧接面層;和下部電極層,其接於前述磁穿隧接面層;前述磁穿隧接面層具有接於前述覆蓋層的記錄層、接於前述下部電極層的參照層、及前述記錄層與前述參照層之間的第1勢壘層,前述下部電極層具有第1非磁性層、第2非磁性層及第3非磁性層,前述記錄層具有接於前述第1勢壘層的第3強磁性層、第4強磁性層、及前述第3強磁性層與前述第4強磁性層之間的第4非磁性層,前述覆蓋層具有接於前述第4強磁性層的第2勢壘層及第5非磁性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中任一項的磁穿隧接面元件,其進一步具有:覆蓋層,其接於前述磁穿隧接面層;和 下部電極層,其接於前述磁穿隧接面層;前述磁穿隧接面層具有接於前述覆蓋層的記錄層、接於前述下部電極層的參照層、及前述記錄層與前述參照層之間的第1勢壘層,前述參照層具有第1磁性多層膜、第6非磁性層、第2磁性多層膜、第7非磁性層及第5強磁性層,前述第1磁性多層膜接於前述下部電極層,前述第5強磁性層接於前述第1勢壘層,前述第1磁性多層膜的磁化與前述第2磁性多層膜的磁化反平行結合,前述第2磁性多層膜的磁化與前述第5強磁性層的磁化平行結合。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磁穿隧接合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保護膜的各者展現的應力的總和為0。
  12. 一種磁記憶體,具有:複數個位元線,其延伸於第1方向;複數個源極線,其延伸於前述第1方向;複數個字線,其延伸於與前述第1方向相交的第2方向;和記憶單元,其具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磁穿隧接面元件、和源極汲極路徑串聯連接於前述磁穿隧接面元件 的選擇電晶體,並配置於前述位元線與前述字線的交點、及前述源極線與前述字線的交點;前述磁穿隧接面元件及前述選擇電晶體的源極汲極路徑連接於前述位元線與前述源極線之間,前述選擇電晶體的閘極連接於前述字線。
  13. 一種磁穿隧接面元件之製造方法,由包含磁穿隧接面層的層積膜製造前述磁穿隧接面元件,前述磁穿隧接面層為層積第1強磁性層、第2強磁性層及前述第1強磁性層與前述第2強磁性層之間的第1勢壘層者,前述製造方法具有:第1程序,其為使用經圖案化的硬遮罩層蝕刻前述磁穿隧接面層者,第2程序,其為在前述硬遮罩層及前述磁穿隧接面層之側壁透過電漿CVD形成第一SiN膜者;和第3程序,其為透過電漿CVD形成覆蓋前述第一SiN膜的第二SiN膜者;前述第2程序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比前述第3程序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低,透過氮密度比前述第一SiN膜的氮密度高的成膜條件形成前述第二SiN膜。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磁穿隧接合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 透過應力為壓縮應力的成膜條件而形成前述第一SiN膜,透過應力為拉扯應力的成膜條件而形成前述第二SiN膜。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磁穿隧接合元件之製造方法,其進一步具有第4程序,該第4程序為透過電漿CVD形成覆蓋前述第二SiN膜的第三SiN膜者,前述第2程序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比前述第4程序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低,透過氮密度比前述第三SiN膜的氮密度高的成膜條件形成前述第二SiN膜,透過防潮性比前述第一SiN膜及前述第二SiN膜的防潮性高的成膜條件形成前述第三SiN膜。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磁穿隧接合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透過應力為壓縮應力的成膜條件而形成前述第三SiN膜。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磁穿隧接合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包含前述第一SiN膜與前述第二SiN膜的保護膜的各者展現的應力的總和為0。
  18. 一種磁穿隧接面元件之製造方法,由包含磁穿隧接面層的層積膜製造前述磁穿隧接面元件,前述磁穿隧接面層為層積第1強磁性層、第2強磁性層及前述第1強磁性層與前述第2強磁性層之間的第1勢壘層者,前述製造方法具有:第1程序,其為使用經圖案化的硬遮罩層蝕刻前述磁穿隧接面層者;第2程序,其為在前述硬遮罩層及前述磁穿隧接面層之側壁透過電漿CVD形成第一SiN膜者;第3程序,其為透過電漿CVD形成覆蓋前述第一SiN膜的第二SiN膜者;和第4程序,其為透過電漿CVD形成覆蓋前述第二SiN膜的第三SiN膜者;前述第2程序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比前述第3程序及前述第4程序中的氫離子密度或氫離子能量低,透過防潮性比前述第一SiN膜及前述第三SiN膜的防潮性高的成膜條件形成前述第二SiN膜,透過氮密度比前述第一SiN膜及前述第二SiN膜的氮密度高的成膜條件形成前述第三SiN膜。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磁穿隧接合元件之製造方法,其中,透過應力為壓縮應力的成膜條件而形成前述第一SiN膜, 透過應力為壓縮應力的成膜條件而形成前述第二SiN膜,透過應力為拉扯應力的成膜條件而形成前述第三SiN膜。
TW108100618A 2018-07-19 2019-01-08 磁穿隧接面元件、使用其之磁記憶體及磁穿隧接面元件之製造方法 TWI7340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5822 2018-07-19
JP2018135822A JP6985220B2 (ja) 2018-07-19 2018-07-19 磁気トンネル接合素子、それを用いた磁気メモリおよび磁気トンネル接合素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8625A TW202008625A (zh) 2020-02-16
TWI734064B true TWI734064B (zh) 2021-07-21

Family

ID=69161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0618A TWI734064B (zh) 2018-07-19 2019-01-08 磁穿隧接面元件、使用其之磁記憶體及磁穿隧接面元件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64906B2 (zh)
JP (1) JP6985220B2 (zh)
KR (2) KR102447760B1 (zh)
TW (1) TWI7340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89782B2 (en) * 2019-08-27 2021-1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layered bottom electrode for MTJ-containing devices
KR102674105B1 (ko) * 2019-12-12 2024-06-12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가변 저항 소자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장치
JPWO2021153765A1 (zh) 2020-01-30 2021-08-05
US11985906B2 (en) * 2020-05-29 2024-05-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 Low-resistance contact to top electrodes for memory cell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12242298B (zh) * 2020-09-14 2022-06-07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氮化硅薄膜的制作方法、薄膜晶体管和显示面板
CN116615089A (zh) * 2023-07-06 2023-08-18 苏州凌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0084A1 (en) * 2005-03-18 2006-10-05 Fujitsu Limited Magnetoresistive effect elemen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50069556A1 (en) * 2013-09-11 2015-03-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memo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74281B2 (ja) * 2004-09-14 2008-04-09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
JP2006224593A (ja) * 2005-02-21 2006-08-31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07305645A (ja) * 2006-05-09 2007-11-22 Nec Corp 磁気メモリ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663131B2 (en) * 2007-03-08 2010-02-16 Magic Technologies, Inc. SyAF structure to fabricate Mbit MTJ MRAM
JP2009290073A (ja) * 2008-05-30 2009-12-10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03303A (ja) * 2008-10-23 2010-05-06 Toshiba Corp 磁気抵抗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25735B2 (ja) 2010-06-04 2015-05-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磁気抵抗効果素子及び磁気メモリ
JP2012182219A (ja) 2011-02-28 2012-09-20 Toshiba Corp 磁気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
JP2012227339A (ja) * 2011-04-19 2012-11-15 Panasonic Corp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08868A (ja) 2011-06-24 2013-01-10 Toshiba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5990130B2 (ja) * 2013-05-15 2016-09-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6139444B2 (ja) 2014-03-18 2017-05-31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抵抗効果素子、磁気抵抗効果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磁気メモリ
JP6586328B2 (ja) * 2015-09-04 2019-10-0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被処理体を処理する方法
US10756258B2 (en) * 2017-11-27 2020-08-2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mory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0084A1 (en) * 2005-03-18 2006-10-05 Fujitsu Limited Magnetoresistive effect element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50069556A1 (en) * 2013-09-11 2015-03-1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memo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09994A (ko) 2020-01-30
TW202008625A (zh) 2020-02-16
JP6985220B2 (ja) 2021-12-22
US20200027920A1 (en) 2020-01-23
KR102447760B1 (ko) 2022-09-27
US11164906B2 (en) 2021-11-02
JP2020013921A (ja) 2020-01-23
KR20210110538A (ko) 2021-09-08
KR102447763B1 (ko) 2022-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5122B2 (en) Magnetoresistive structure having two dielectric laye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TWI734064B (zh) 磁穿隧接面元件、使用其之磁記憶體及磁穿隧接面元件之製造方法
JP6200471B2 (ja) 磁気メモリ
US7612969B2 (en) Magnetic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JP5502627B2 (ja) 磁気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716819B2 (en)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JP5542831B2 (ja) 磁気メモリ
US8592928B2 (en) 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647203B2 (en)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 having a magnetic layer including O
US9236106B2 (en) Magnetic domain wall motion memory and write method for the same
JP2002319664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27499A (ja) 磁気トンネル接合素子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磁気ランダムアクセスメモリ
US9305576B2 (en)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
WO2006092849A1 (ja) 磁気抵抗効果素子及び磁気メモリ装置
WO2017169540A1 (ja) メモリ素子、及びメモリ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171430A (ja) 磁気記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