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1334B - 傾斜車輛 - Google Patents

傾斜車輛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1334B
TWI721334B TW107140704A TW107140704A TWI721334B TW I721334 B TWI721334 B TW I721334B TW 107140704 A TW107140704 A TW 107140704A TW 107140704 A TW107140704 A TW 107140704A TW I721334 B TWI721334 B TW I72133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frame
vehicle body
tilt
wh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7623A (zh
Inventor
澁谷悠
中村和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7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76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1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133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8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aking more than one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15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 B60G17/017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the regulating means comprising electric or electronic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use when the vehicle is stationary, e.g. during loading, engine start-up or switch-of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27Motorcycles with thre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2Tricycles
    • B62K5/05Tricycles characterised by a single rear whe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8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steering devices acting on two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1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means for inwardly inclining the vehicle body on be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14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ompris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idle-start-stop
    • F02N11/0818Conditio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the engine or for deactivating the idle-start-stop mode
    • F02N11/0833Vehicle conditions
    • F02N11/084State of vehicle accessories, e.g. air condition or power ste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7/00Resilient suspensions having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spring or vibration-damper characteristics, for reg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 supporting surface and a sprung part of vehicle or for locking suspension during use to meet varying vehicular or surface conditions, e.g. due to speed or load
    • B60G17/06Characteristics of dampers, e.g. mechanical dam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40Type of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12Cycles; Motor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3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vehicle
    • B60G2300/45Rolling frame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400/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detected, measured or calculated conditions or factors
    • B60G2400/20Speed
    • B60G2400/204Vehicle sp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2201/00Particular use of vehicle brake systems; Special systems using also the brakes; Special software modules within the brake system controller
    • B60T2201/06Hill holder; Start aid systems on inclined r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2200/00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 F02N2200/08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said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vehicle or its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2200/00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 F02N2200/08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said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vehicle or its components
    • F02N2200/0801Vehicle spe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傾斜抑制機構(92)根據操作構件(91)之操作而作動,變更對車體框架之傾斜動作賦予之阻力。停車時作動系統(93)於傾斜車輛(1)之速度未達第一速度之情形時作動。控制部(94)於滿足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條件之情形時,或檢測出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之情形時,即便傾斜車輛(1)之速度為第一速度以上亦使停車時作動系統(93)作動。

Description

傾斜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備能夠傾斜之車體框架、及以於該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配置之左車輪與右車輪的傾斜車輛。
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一種傾斜車輛,其具備於左右迴轉時朝傾斜車輛之左右方向傾斜之車體框架、及以於該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配置之兩個前輪。傾斜車輛係可於車體框架相對於鉛直方向傾斜之狀態下迴轉之車輛。更具體而言,車體框架於右迴轉時朝傾斜車輛之右方傾斜,於左迴轉時朝傾斜車輛之左方傾斜。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傾斜車輛具備連桿機構。連桿機構構成為,變更左前輪及右前輪相對於車體框架之相對位置而使車體框架朝傾斜車輛之左方或右方傾斜。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傾斜車輛具備變更對連桿機構之動作賦予之阻力之傾斜抑制機構。若藉由使傾斜抑制機構作動而抑制連桿機構之動作,則可抑制車體框架之姿勢變化。於暫時停止時等情形下,藉由使傾斜抑制機構作動,可降低騎乘者為了保持車輛之姿勢而對車輛施加之力。
另一方面,為了使騎乘者之便利性提高,存在車輛停止時作動之系統。於本說明書中,將此種系統稱為停車時作動系統。作為停車時作動系統之例,可列舉續航距離改善系統或刹車輔助系統。續航距離改善系統於停車時使內燃機之驅動自動停止。藉此改善燃費。刹車輔助系統於坡道上停車時,以抑制由重力引起之車輪旋轉之方式將制動力或驅動力施加至該車輪。藉此,可減輕騎乘者之刹車操作之負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案公開2005-313876號公報
本發明之目的係於具備能夠傾斜之車體框架、及以於該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配置之左車輪與右車輪之傾斜車輛中,提供傾斜抑制機構與停車時作動系統之較佳之動作邏輯。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可採取之一態樣係一種傾斜車輛,該傾斜車輛具備:車體框架,其能夠朝上述傾斜車輛之左方或右方傾斜;左車輪及右車輪,其等以於上述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 配置;操作構件,其由騎乘者操作;傾斜抑制機構,其構成為根據上述操作構件之操作而作動,且變更對上述車體框架之傾斜動作而被賦予之阻力;停車時作動系統,其於上述傾斜車輛之速度未達第一速度之情形時作動;及控制部,其於滿足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之作動條件之情形時,或於檢測出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之作動之情形時,即便上述速度為上述第一速度以上亦使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作動。
於滿足用以使變更對車體框架之傾斜動作賦予之阻力之傾斜抑制機構作動之條件之情形時,或於傾斜抑制機構實際作動之情形時,傾斜車輛處於停止之狀態、或與停止等同之狀態之可能性較高。
根據具有如上所述之構成之傾斜車輛,即便傾斜車輛之速度並非為停車時作動系統原本之作動條件即未達第一速度,停車時作動系統亦作動。因此,騎乘者可更早地享用停車時作動系統之便利性。即,可於具備能夠傾斜之車體框架、及以於該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配置之左車輪與右車輪的傾斜車輛中,提供傾斜抑制機構與停車時作動系統之較佳之動作邏輯。
上述傾斜車輛可以如下方式構成。
上述控制部於上述速度為較上述第一速度高之第二速度以上之情形 時,即便對上述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亦不會使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作動。
根據此種構成,於傾斜車輛以第二速度以上行駛之情形時即便對操作構件進行操作,傾斜抑制機構亦不會作動。因此,將停車時作動系統之作動條件之一設為無效,停車時作動系統亦不作動。由此,可謀求由使停車時作動系統較早地作動帶來之便利性之提高,並且可抑制由停車時作動系統過早地作動而可能對騎乘者造成之乘車感之降低。
上述傾斜車輛可以如下方式構成。
具備連桿機構,其變更上述左車輪及上述右車輪相對於上述車體框架之相對位置而使上述車體框架朝上述傾斜車輛之左方或右方傾斜,上述傾斜抑制機構對上述連桿機構之動作賦予上述阻力。
根據此種構成,對負責傾斜車輛之傾斜、且直接變更左車輪與右車輪之相對位置之機構即連桿機構的動作賦予阻力,故可抑制傾斜抑制機構之大型化或複雜化。
上述傾斜車輛可以如下方式構成。
具備對上述傾斜車輛提供驅動力之動力源,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包含使上述動力源之動作量降低之續航距離改善系統。
根據此種構成,有可使續航距離改善系統之作動時序提前之情形。 換言之,可延長續航距離改善系統作動之時間。由此,可降低動力源之能量消耗量。
上述傾斜車輛可以如下方式構成。
具備配置於相較上述左車輪與上述右車輪更靠上述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之前方與後方之至少一者的車輪,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包含刹車輔助系統,該刹車輔助系統抑制上述左車輪、上述右車輪、及上述車輪之至少一者之旋轉。
根據此種構成,有可使刹車輔助系統之作動時序提前之情形。換言之,可延長刹車輔助系統作動之時間。由此,例如可減輕由坡道上停車時之刹車操作帶給騎乘者之負擔。
上述傾斜車輛可以如下方式構成。
上述控制部於檢測出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之作動之情形時,不依存於上述操作構件之狀態而使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作動。
於檢測出停車時作動系統之作動之情形時,為騎乘者將腳置於地面而停車之狀態之可能性較高。於該狀態成立後若使傾斜抑制機構作動,則可將車體框架之傾斜動作抑制為反映騎乘者之意圖之姿勢。藉此,可減輕車體之姿勢維持所相關之騎乘者之負擔。
1:傾斜車輛
2:車輛本體部
3:前輪
4:後輪
5:連桿機構
6:轉向機構
7:左懸架部
8:右懸架部
21:車體框架
22:車體外殼
23:座部
24:動力單元
25:後臂
31:左車輪
32:右車輪
51:上橫向構件
52:下橫向構件
53:左側構件
53a:上左傾斜軸承部
53b:下左傾斜軸承部
54:右側構件
54a:上右傾斜軸承部
54b:下右傾斜軸承部
61:把手桿
62:轉向軸
63:操舵力傳遞機構
71:左托架
72:左緩衝裝置
81:右托架
82:右緩衝裝置
91:操作構件
92:傾斜抑制機構
93:停車時作動系統
94:控制部
211:頭管
211a:上中間傾斜軸承部
211b:下中間傾斜軸承部
212:主框架
221:前外殼
222:前擋泥板
223:後擋泥板
224:護腿板
521:前元件
522:後元件
631:中間傳遞板
632:左傳遞板
633:右傳遞板
634:中間接頭
634a:中間接頭轉向軸承部
634b:中間接頭傾斜軸承部
635:左接頭
635a:左接頭轉向軸承部
635b:左接頭傾斜軸承部
636:右接頭
636a:右接頭轉向軸承部
636b:右接頭傾斜軸承部
637:連接桿
721:左上套筒元件
722:左下套筒元件
723:左車輪軸
821:右上套筒元件
822:右下套筒元件
823:右車輪軸
921:旋動限制機構
922:緩衝限制機構
931:續航距離改善系統
932:刹車輔助系統
B:傾斜車輛之後方向
D:傾斜車輛之下方向
F:傾斜車輛之前方向
FB:車體框架之後方向
FD:車體框架之下方向
FF:車體框架之前方向
FL:車體框架之左方向
FR:車體框架之右方向
FU:車體框架之上方向
L:傾斜車輛之左方向
LDI:下中間傾斜旋動軸
LDL:下左傾斜旋動軸
LDR:下右傾斜旋動軸
LT:箭頭
LUI:上中間傾斜旋動軸
LUL:上左傾斜旋動軸
LUR:上右傾斜旋動軸
R:傾斜車輛之右方向
RT:箭頭
SI:中間轉向旋動軸
SL:左轉向旋動軸
SR:右轉向旋動軸
U:傾斜車輛之上方向
圖1係自左方觀察一實施形態之傾斜車輛之整體之左側視圖。
圖2係表示上述傾斜車輛之前部之前視圖。
圖3係表示上述傾斜車輛之前部之俯視圖。
圖4係表示左轉舵時之上述傾斜車輛之前部之俯視圖。
圖5係表示朝左方傾斜時之上述傾斜車輛之前部之前視圖。
圖6係表示朝左方傾斜及左轉舵時之上述傾斜車輛之前部之前視圖。
圖7係表示上述傾斜車輛之功能構成之圖。
圖8係表示由上述傾斜車輛之控制部執行之處理之流程圖。
以下,一面參照隨附圖式,一面對實施形態之例詳細地進行說明。
於隨附圖式中,箭頭F表示傾斜車輛之前方向。箭頭B表示傾斜車輛之後方向。箭頭U表示傾斜車輛之上方向。箭頭D表示傾斜車輛之下方向。箭頭R表示傾斜車輛之右方向。箭頭L表示傾斜車輛之左方向。
傾斜車輛使車體框架相對於鉛直方向朝左右方向傾斜而迴轉。因此,除以傾斜車輛為基準之方向外,還規定有以車體框架為基準之方向。於隨附圖式中,箭頭FF表示車體框架之前方向。箭頭FB表示車體框架之後方向。箭頭FU表示車體框架之上方向。箭頭FD表示車體框架之下方向。箭頭FR表示車體框架之右方向。箭頭FL表示車體框架之左方向。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車體框架之左右方 向」、及「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係指自駕駛傾斜車輛之騎乘者觀察時,以車體框架為基準之前後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所謂「車體框架之側方」係指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之右方或左方。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於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延伸」包含相對於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傾斜延伸,係指以與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相比更接近於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之傾斜延伸。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於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延伸」包含相對於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傾斜延伸,係指以與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相比更接近於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之傾斜延伸。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於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延伸」包含相對於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傾斜延伸,係指以與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相比更接近於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傾斜延伸。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傾斜車輛之直立狀態」或「車體框架之直立狀態」係指無轉舵狀態且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與鉛直方向一致之狀態。於該狀態下,以傾斜車輛為基準之方向與以車體框架為基準之方向一致。於車體框架相對於鉛直方向朝左右方向傾斜而迴轉時,傾斜車輛之左右方向與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不一致。又,傾斜車輛之上下方向與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亦不一致。然而,傾斜車輛之前後方向與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一致。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之構件A之左方」係指使構件A朝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之左方平行移動時該構件A通過的空間。關於構件A之右方亦同樣地定義。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相較構件A更靠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之左方」除使構件A朝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之左方平行移動時該構件A通過之空間外,還包含自該空間朝與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正交之方向擴展的空間。關於相較構件A更靠右方亦同樣地定義。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構件A之上方」係指使構件A朝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上方平行移動時該構件A通過的空間。關於構件A之下方亦同樣地定義。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相較構件A更靠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上方」除使構件A朝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之上方平行移動時該構件A通過的空間外,還包含自該空間朝與車體框架之上下方向正交之方向擴展的空間。關於相較構件A更靠下方亦同樣地定義。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之構件A之前方」係指使構件A朝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之前方平行移動時該構件A通過的空間。關於構件A之後方亦同樣地定義。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相較構件A更靠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之前方」除使構件A朝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之前方平行移動時該構件A通過的空間外,還包含自該空間朝與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正交之方向擴展的空間。關於相較構件A更靠後方亦同樣地定義。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旋轉」係指構件以軸線為中心以360度以上之角度移位。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旋動」係指構件以軸線為中心以未達360度之角度移位。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連結」係指不僅包含某構件與其他構件直接連結之情形,還包含某構件與其他構件進而經由其他構件間接連結之情形。
一面參照圖1至圖8,一面對一實施形態之傾斜車輛1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傾斜車輛1具備車輛本體部2、兩個前輪3、後輪4、連桿機構5、及轉向機構6。
車輛本體部2包含車體框架21、車體外殼22、座部23、動力單元24、及後臂25。
於圖1中,車體框架21處於直立狀態。以下參照圖1所作之說明係以車體框架21之直立狀態為前提。圖1係自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左方觀察傾斜車輛1之整體之左側視圖。
車體框架21包含頭管211與主框架212。
頭管211配置於傾斜車輛1之前部。自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觀察傾斜車輛1時,頭管211之上部配置於相較頭管211之下部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
主框架212連接於頭管211。主框架212配置於相較頭管211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主框架212支持座部23、動力單元24、及後臂25。
動力單元24具備內燃機或電動馬達等動力源、及變速箱等傳遞機構。由動力源產生之驅動力經由傳遞機構傳遞至後輪4。
後臂25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後臂25之前端部支持於主框架212,且能夠以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延伸之軸線為中心旋動。後臂25之後端部支持後輪4。
車體外殼22係覆蓋構成傾斜車輛1之零件群之至少一部分之車體零件。車體外殼22包含前外殼221、兩個前擋泥板222、後擋泥板223、及護腿板224。
前外殼221配置於相較座部23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前方。前 外殼221覆蓋連桿機構5與轉向機構6之至少一部分。前外殼221以無法相對於車體框架21移位之方式配置。
各前擋泥板222之至少一部分分別配置於前外殼221之下方。各前擋泥板222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相較各前輪3更靠上方。
兩個前輪3配置於相較頭管211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下方。兩個前輪3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前外殼221之下方。
後輪4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相較座部23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下方。後輪4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後擋泥板223之下方。
護腿板224配置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相較兩個前輪3更靠後方且相較座部23更靠前方。護腿板224配置於自傾斜車輛1之前方觀察時覆蓋乘坐於座部23之騎乘者之腿部之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圖2係自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前方觀察傾斜車輛1之前部之前視圖。於圖2中,車體框架21處於直立狀態。以下參照圖2所作之說明係以車體框架21之直立狀態為前提。於圖2中,表示對虛線所示之前外殼221、兩個前擋泥板222、及護腿板224透視之狀態。
兩個前輪3包含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左車輪31配置於相較作為車體框架21之一部分之頭管211更靠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左方。右車輪32配置於相較頭管211更靠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右方。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以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配置。
兩個前擋泥板222包含左擋泥板與右擋泥板。左擋泥板覆蓋左車輪31之上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右擋泥板覆蓋右車輪32之上表面之至少一部分。
轉向機構6包含把手桿61與轉向軸62。轉向軸62自把手桿61之左右方向中央部朝下方延伸。轉向軸62經由未圖示之中間轉向軸承部而支持於頭管211。藉此,轉向軸62能夠相對於頭管211以中間轉向旋動軸SI為中心旋動。
本實施形態之傾斜車輛1中,採用平行四節連桿(亦稱為平行四邊形連桿)方式之連桿機構5。
連桿機構5配置於相較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上方。連桿機構5包含上橫向構件51、下橫向構件52、左側構件53、及右側構件54。連桿機構5並未與轉向軸62之伴隨把手桿61之操作而以中間轉向旋動軸SI為中心之旋動連動。即,連桿機構5並未以中間轉向旋動軸SI為中心相對於車體框架21旋動。
頭管211具有上中間傾斜軸承部211a。上橫向構件51之中間部經由上 中間傾斜軸承部211a而支持於頭管211。上橫向構件51能夠以通過上中間傾斜軸承部211a且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上中間傾斜旋動軸LUI為中心相對於頭管211旋動。
頭管211具有下中間傾斜軸承部211b。下橫向構件52之中間部經由下中間傾斜軸承部211b而支持於頭管211。下橫向構件52能夠以通過下中間傾斜軸承部211b且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下中間傾斜旋動軸LDI為中心相對於頭管211旋動。
左側構件53具有上左傾斜軸承部53a。上橫向構件51之左端部經由上左傾斜軸承部53a而連結於左側構件53。上橫向構件51能夠以通過上左傾斜軸承部53a且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上左傾斜旋動軸LUL為中心相對於左側構件53旋動。
右側構件54具有上右傾斜軸承部54a。上橫向構件51之右端部經由上右傾斜軸承部54a而連結於右側構件54。上橫向構件51能夠以通過上右傾斜軸承部54a且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上右傾斜旋動軸LUR為中心相對於右側構件54旋動。
左側構件53具有下左傾斜軸承部53b。下橫向構件52之左端部經由下左傾斜軸承部53b而連結於左側構件53。下橫向構件52能夠以通過下左傾斜軸承部53b且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下左傾斜旋動軸LDL為中心相對於左側構件53旋動。
右側構件54具有下右傾斜軸承部54b。下橫向構件52之右端部經由下右傾斜軸承部54b而連結於右側構件54。下橫向構件52能夠以通過下右傾斜軸承部54b且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下右傾斜旋動軸LDR為中心相對於右側構件54旋動。
圖3係自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上方觀察傾斜車輛1之前部之俯視圖。於圖3中,車體框架21處於直立狀態。以下參照圖3所作之說明係以車體框架21之直立狀態為前提。於圖3中,表示對虛線所示之前外殼221與兩個前擋泥板222透視之狀態。
上橫向構件51配置於相較頭管211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前方。上橫向構件51係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上未彎曲、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延伸之板狀構件。
如圖2與圖3所示,下橫向構件52配置於相較上橫向構件51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下方。下橫向構件52包含前元件521與後元件522。前元件521配置於相較頭管211、左側構件53、及右側構件54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前方。後元件522配置於相較頭管211、左側構件53、及右側構件54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前元件521與後元件522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延伸。
如圖2與圖3所示,左側構件53配置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上之頭 管211之左方。左側構件53配置於相較左車輪31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上方。左側構件53於頭管211延伸之方向上延伸。左側構件53之上部配置於相較其下部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
如圖2與圖3所示,右側構件54配置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上之頭管211之右方。右側構件54配置於相較右車輪32更靠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上方。右側構件54於頭管211延伸之方向上延伸。右側構件54之上部配置於相較其下部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
上橫向構件51、下橫向構件52、左側構件53、及右側構件54以上橫向構件51與下橫向構件52保持相互平行之姿勢、且左側構件53與右側構件54保持相互平行之姿勢的方式支持於頭管211。
如圖2所示,傾斜車輛1具備左懸架部7。左懸架部7包含左托架71與左緩衝裝置72。
左托架71於其上部具備左旋動構件(未圖示)。左旋動構件配置於左側構件53之內部,且朝與左側構件53之延伸方向相同之方向延伸。左側構件53具有左轉向軸承部(未圖示)。左旋動構件經由左轉向軸承部而支持於左側構件53。藉此,左旋動構件能夠相對於左側構件53以左轉向旋動軸SL為中心旋動。即,左托架71相對於左側構件53能夠以左轉向旋動軸SL為中心旋動地連結。
左轉向旋動軸SL於左側構件53延伸之方向上延伸。如圖2所示,左轉向旋動軸SL與轉向軸62之中間轉向旋動軸SI平行地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延伸。如圖3所示,左轉向旋動軸SL與轉向軸62之中間轉向旋動軸SI平行地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
左緩衝裝置72係所謂套筒式之緩衝機構。如圖2所示,左緩衝裝置72包含左上套筒元件721、左下套筒元件722、及左車輪軸723。
左上套筒元件721支持於左托架71。左下套筒元件722相對於左上套筒元件721能夠滑動地連結。藉由左下套筒元件722相對於左上套筒元件721之滑動,而緩衝左車輪31相對於連桿機構5之朝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移位。
左車輪軸723支持於左下套筒元件722。左車輪軸723支持左車輪31。左車輪31能夠以左車輪軸723為中心旋轉。
如圖2所示,傾斜車輛1具備右懸架部8。右懸架部8包含右托架81與右緩衝裝置82。
右托架81於其上部具備右旋動構件(未圖示)。右旋動構件配置於右側構件54之內部,且朝與右側構件54之延伸方向相同之方向延伸。右側構件54具有右轉向軸承部(未圖示)。右旋動構件經由右轉向軸承部而支持於右側構件54。藉此,右旋動構件能夠相對於右側構件54以右轉向旋動軸 SR為中心旋動。即,右托架81相對於右側構件54能夠以右轉向旋動軸SR為中心旋動地連結。
右轉向旋動軸SR於右側構件54延伸之方向上延伸。如圖2所示,右轉向旋動軸SR與轉向軸62之中間轉向旋動軸SI平行地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延伸。如圖3所示,右轉向旋動軸SR與轉向軸62之中間轉向旋動軸SI平行地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
右緩衝裝置82係所謂套筒式之緩衝機構。如圖2所示,右緩衝裝置82包含右上套筒元件821、右下套筒元件822、及右車輪軸823。
右上套筒元件821支持於右托架81。右下套筒元件822相對於右上套筒元件821能夠滑動地連結。藉由右下套筒元件822相對於右上套筒元件821之滑動,而緩衝右車輪32相對於連桿機構5之朝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移位。
右車輪軸823支持於右下套筒元件822。右車輪軸823支持右車輪32。右車輪32能夠以右車輪軸823為中心旋轉。
如圖1所示,左轉向旋動軸SL相對於鉛直方向(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朝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傾斜(具有後傾角)。同樣地,右轉向旋動軸SR相對於鉛直方向(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朝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傾斜(具有後傾角)。
如圖3所示,轉向機構6包含操舵力傳遞機構63。操舵力傳遞機構63包含中間傳遞板631、左傳遞板632、右傳遞板633、中間接頭634、左接頭635、右接頭636、及連接桿637。
中間傳遞板631設置於轉向軸62之下部。中間傳遞板631能夠相對於頭管211以與轉向軸62之中間轉向旋動軸SI平行地延伸之旋動軸為中心旋動。
左傳遞板632配置於中間傳遞板631之左方。左傳遞板632連接於左托架71之下部。左傳遞板632無法相對於左托架71而相對旋動。左傳遞板632能夠相對於左側構件53以左轉向旋動軸SL為中心旋動。
右傳遞板633配置於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上之中間傳遞板631之右方。右傳遞板633連接於右托架81之下部。右傳遞板633無法相對於右托架81而相對旋動。右傳遞板633能夠相對於右側構件54以右轉向旋動軸SR為中心旋動。
中間接頭634具有中間接頭轉向軸承部634a。中間接頭轉向軸承部634a規定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延伸之中間接頭轉向旋動軸。中間接頭634經由中間接頭轉向軸承部634a而連結於中間傳遞板631之前部。藉此,中間接頭634能夠相對於中間傳遞板631以中間接頭轉向旋動軸為中心旋動。
左接頭635配置於相較中間接頭634更靠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左方。左接頭635具有左接頭轉向軸承部635a。左接頭轉向軸承部635a規定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延伸之左接頭轉向旋動軸。左接頭635經由左接頭轉向軸承部635a而連結於左傳遞板632之前部。藉此,左接頭635能夠相對於左傳遞板632以左接頭轉向旋動軸為中心旋動。
右接頭636配置於相較中間接頭634更靠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右方。右接頭636具有右接頭轉向軸承部636a。右接頭轉向軸承部636a規定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延伸之右接頭轉向旋動軸。右接頭636經由右接頭轉向軸承部636a而連結於右傳遞板633之前部。藉此,右接頭636能夠相對於右傳遞板633以右接頭轉向旋動軸為中心旋動。
中間接頭634具有中間接頭傾斜軸承部634b。中間接頭傾斜軸承部634b規定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中間接頭傾斜旋動軸。連接桿637之中間部與中間接頭傾斜軸承部634b連結。連接桿637之中間部能夠相對於中間接頭傾斜軸承部634b以中間接頭傾斜旋動軸為中心旋動。
左接頭635具有左接頭傾斜軸承部635b。左接頭傾斜軸承部635b規定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左接頭傾斜旋動軸。連接桿637之左部與左接頭傾斜軸承部635b連結。連接桿637之左部能夠相對於左接頭傾斜軸承部635b以左接頭傾斜旋動軸為中心旋動。
右接頭636具有右接頭傾斜軸承部636b。右接頭傾斜軸承部636b規定於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延伸之右接頭傾斜旋動軸。連接桿637之右部與右接頭傾斜軸承部636b連結。連接桿637之右部能夠相對於右接頭傾斜軸承部636b以右接頭傾斜旋動軸為中心旋動。
左傳遞板632經由左接頭635、連接桿637、及中間接頭634而與中間傳遞板631連結。右傳遞板633經由右接頭636、連接桿637、及中間接頭634而與中間傳遞板631連結。左傳遞板632與右傳遞板633經由左接頭635、連接桿637、及右接頭636而相互連結。換言之,連接桿637將中間傳遞板631連結於左傳遞板632與右傳遞板633。
其次,一面參照圖4一面對傾斜車輛1之轉向動作進行說明。圖4係自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上方觀察使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左轉舵之狀態下之傾斜車輛1之前部的俯視圖。於圖4中,車體框架21處於直立狀態。以下參照圖4所作之說明係以車體框架21之直立狀態為前提。於圖4中,表示對虛線所示之前外殼221與兩個前擋泥板222透視之狀態。
若騎乘者操作把手桿61,則轉向軸62以中間轉向旋動軸SI為中心相對於頭管211旋動。於圖4所示之左轉舵之情形時,轉向軸62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中間傳遞板631相對於頭管211以中間轉向旋動軸SI為中心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
伴隨中間傳遞板631朝箭頭LT方向之旋動,連接桿637之中間接頭 634相對於中間傳遞板631朝箭頭RT之方向旋動。藉此,連接桿637於維持其姿勢之狀態下,朝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左方且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移動。
伴隨上述連接桿637之移動,連接桿637之左接頭635與右接頭636分別相對於左傳遞板632與右傳遞板633朝箭頭RT之方向旋動。藉此,連接桿637於維持其姿勢之狀態下,使左傳遞板632與右傳遞板633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
若左傳遞板632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則無法相對於左傳遞板632進行相對旋動之左托架71相對於左側構件53以左轉向旋動軸SL為中心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
若右傳遞板633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則無法相對於右傳遞板633進行相對旋動之右托架81相對於右側構件54以右轉向旋動軸SR為中心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
若左托架71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則支持於左托架71之左緩衝裝置72相對於左側構件53以左轉向旋動軸SL為中心朝箭頭T之方向旋動。若左緩衝裝置72朝箭頭T之方向旋動,則經由左車輪軸723支持於左緩衝裝置72之左車輪31相對於左側構件53以左轉向旋動軸SL為中心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此時,左擋泥板及左車輪31一起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
若右托架81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則支持於右托架81之右緩衝裝置82相對於右側構件54以右轉向旋動軸SR為中心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若右緩衝裝置82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則經由右車輪軸823支持於右緩衝裝置82之右車輪32相對於右側構件54以右轉向旋動軸SR為中心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此時,右擋泥板及右車輪32一起朝箭頭LT之方向旋動。
若騎乘者以右轉舵之方式操作把手桿61,則上述各元件朝與左轉舵時相反之方向旋動。各元件之移動僅左右相反,故省略詳細之說明。
即,操舵力傳遞機構63構成為連結左懸架部7與右懸架部8,並根據把手桿61之旋動而使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朝該旋動之方向旋動。
其次,一面參照圖2與圖5,一面對傾斜車輛1之傾斜動作進行說明。圖5係自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前方觀察車體框架21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之狀態下之傾斜車輛1之前部的前視圖。於圖5中,表示對虛線所示之前外殼221、兩個前擋泥板222、及護腿板224透視之狀態。
如圖2所示,自直立狀態下之車體框架21之前方觀察傾斜車輛1時,連桿機構5呈長方形狀。如圖5所示,自傾斜狀態下之車體框架21之前方觀察傾斜車輛1時,連桿機構5呈平行四邊形狀。連桿機構5之作動與車體框架21朝左右方向之傾斜連動。所謂「連桿機構5之作動」係指上橫向構件51與下橫向構件52分別以上中間傾斜旋動軸LUI與下中間傾斜旋動軸LDI為中心相對於頭管211旋動,且藉由上橫向構件51、下橫向構件52、 左側構件53、及右側構件54分別以上左傾斜旋動軸LUL、上右傾斜旋動軸LUR、下左傾斜旋動軸LDL、及下右傾斜旋動軸LDR為中心進行相對旋動而使連桿機構5之形狀變化。
例如,如圖5所示,若騎乘者使傾斜車輛1朝左方傾斜,則頭管211相對於鉛直方向朝左方傾斜。若頭管211傾斜,則自傾斜車輛1之前方觀察時上橫向構件51以通過上中間傾斜軸承部211a之上中間傾斜旋動軸LUI為中心,相對於頭管211朝逆時針方向旋動。同樣地,自傾斜車輛1之前方觀察時下橫向構件52以通過下中間傾斜軸承部211b之下中間傾斜旋動軸LDI為中心,相對於頭管211朝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上橫向構件51相對於下橫向構件52朝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左方移動。
藉由該移動,自傾斜車輛1之前方觀察時上橫向構件51以通過上左傾斜軸承部53a之上左傾斜旋動軸LUL與通過上右傾斜軸承部54a之上右傾斜旋動軸LUR為中心,分別相對於左側構件53與右側構件54朝逆時針方向旋動。同樣地,自傾斜車輛1之前方觀察時下橫向構件52以通過下左傾斜軸承部53b之下左傾斜旋動軸LDL與通過下右傾斜軸承部54b之下右傾斜旋動軸LDR為中心,分別相對於左側構件53與右側構件54朝逆時針方向旋動。藉此,左側構件53與右側構件54於保持與頭管211平行之姿勢之狀態下,相對於鉛直方向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
此時,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連接桿637朝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左方移動。藉由該移動,連接桿637相對於中間接頭634、左接頭635、及右 接頭636,分別以中間接頭傾斜軸承部634b、左接頭傾斜軸承部635b、及右接頭傾斜軸承部636b為中心旋動。藉此,連接桿637保持與上橫向構件51及下橫向構件52平行之姿勢。
伴隨左側構件53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之傾斜,經由左旋動構件支持於左側構件53之左托架71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伴隨該傾斜,支持於左托架71之左緩衝裝置72亦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藉此,支持於左緩衝裝置72之左車輪31於保持與頭管211平行之姿勢之狀態下,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
伴隨右側構件54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之傾斜,經由右旋動構件支持於右側構件54之右托架81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伴隨該傾斜,支持於右托架81之右緩衝裝置82亦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藉此,支持於右緩衝裝置82之右車輪32於保持與頭管211平行之姿勢之狀態下,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
上述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之傾斜動作之說明係以鉛直方向為基準。然而,於傾斜車輛1之傾斜動作時(連桿機構5之作動時),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與鉛直上下方向並不一致。以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為基準之情形時,於連桿機構5之作動時,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於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相對位置產生變化。換言之,連桿機構5藉由變更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之相對位置,使車體框架21自鉛直方向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或右方傾斜。藉此,傾斜車輛1朝左方迴轉。
若騎乘者使傾斜車輛1朝右方傾斜,則各元件朝右方傾斜。藉此,傾斜車輛1朝右方迴轉。各元件之移動僅左右相反,故省略詳細之說明。
圖6係自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前方觀察使傾斜車輛1朝左方傾斜、且左轉舵之狀態下之傾斜車輛1之前部的前視圖。於圖6中,表示對虛線所示之前外殼221與兩個前擋泥板222透視之狀態。
藉由操舵動作,左車輪31以左轉向旋動軸SL為中心朝逆時針方向旋動,且右車輪32以右轉向旋動軸SR為中心朝逆時針方向旋動。藉由傾斜動作,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和車體框架21一起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傾斜。即,於該狀態下,連桿機構5呈平行四邊形狀。連接桿637自車體框架21之直立狀態之位置朝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之左方、且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移動。
如圖7所示,傾斜車輛1具備操作構件91。操作構件91係由傾斜車輛1之騎乘者操作之構件。作為操作構件91,可例示開關或桿等。操作構件91並不限於由騎乘者之手或腳操作之構件,亦可包含將騎乘者之視線或聲音作為輸入而作動之裝置。
傾斜車輛1具備傾斜抑制機構92。傾斜抑制機構92與操作構件91機械性或電性連接。傾斜抑制機構92構成為藉由操作構件91之操作而作動。傾斜抑制機構92構成為變更對車體框架21之傾斜動作賦予之阻力。藉由 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使對車體框架21之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或右方之傾斜動作之阻力增加。關於傾斜抑制機構92之具體例將於以下敍述。
傾斜車輛1具備停車時作動系統93。停車時作動系統93包含檢測傾斜車輛1之速度之眾所周知的速度感測器(未圖示)。停車時作動系統93係於所檢測之傾斜車輛1之速度未達第一速度V1之情形時作動的系統。關於停車時作動系統93之具體例將於以下敍述。
傾斜車輛1具備控制部94。控制部94與傾斜抑制機構92及停車時作動系統93以能夠通信之方式連接。
控制部94可為微電腦。微電腦具備處理器與記憶體。作為處理器,可例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單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處理器可包含複數個處理器核心。作為記憶體,可例示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於ROM中,可記憶執行上述處理之程式。該程式可包含人工智能程式。作為人工智能程式之例,可列舉由深度學習產生之已學習之神經網路。處理器指定記憶於ROM中之程式之至少一部分且於RAM上展開,與RAM協動而可執行上述處理。控制部94可作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電子控制單元)等控制裝置而構成,亦可藉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場可程式化閘陣列)等積體電 路而構成,還可藉由微電腦與積體電路之組合而構成。
控制部94構成為,於滿足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條件之情形時,或於檢測出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之情形時,即便所檢測之傾斜車輛1之速度為第一速度V1以上亦使停車時作動系統93作動。
圖8表示由控制部94執行之處理之具體例。控制部94判斷所檢測之傾斜車輛1之速度是否為未達第一速度V1(步驟1)。如上所述,於所檢測之速度為未達第一速度V1之情形時(步驟1中是),控制部94使停車時作動系統93作動(步驟2)。
於所檢測之速度為第一速度V1以上之情形時(步驟1中否),執行傾斜抑制機構92是否作動之判斷(步驟3)。「傾斜抑制機構92是否作動之判斷」如上所述,於滿足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條件之情形時,或於檢測出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之情形時設為是。
例如,於檢測出操作構件91之操作輸入之情形時,滿足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條件。具體而言,於開關或桿移位時、於由聲頻輸入裝置受理聲頻輸入操作時、於由視線輸入檢測裝置受理視線輸入操作時等滿足該作動條件。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可透過移位感測器等對機構零件之移位之檢測而判斷。
於判斷為傾斜抑制機構92已作動之情形時(步驟3中是),控制部94使 停車時作動系統93作動(步驟2)。即,控制部94於判斷為傾斜抑制機構92已作動之情形時,即便所檢測之傾斜車輛1之速度為第一速度V1以上,亦使停車時作動系統93作動。
於判斷為所檢測之傾斜車輛1之速度為第一速度V1以上,且傾斜抑制機構92未作動之情形時(步驟3中否),處理返回至步驟1。
於滿足用以使變更對車體框架21之傾斜動作賦予之阻力之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之條件之情形時,或傾斜抑制機構92實際作動之情形時,傾斜車輛1處於停止之狀態、或處於與停止相同之狀態之可能性較高。
根據如上所述之構成,即便傾斜車輛1之速度並非為停車時作動系統93原本之作動條件即未達第一速度V1,停車時作動系統93亦作動。因此,騎乘者可更早地享用停車時作動系統93之便利性。即,可於具備能夠傾斜之車體框架21、及以於該車體框架21之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配置之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的傾斜車輛1中,提供傾斜抑制機構92與停車時作動系統93之較佳之動作邏輯。
再者,傾斜車輛1可具備開關等切換裝置,其能夠選擇使停車時作動系統93之作動伴隨如上所述之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或伴隨滿足傾斜抑制機構92之作動條件之連動為有效的模式、與使此種連動為無效的模式。
如圖8所示,控制部94於所檢測之傾斜車輛1之速度並非未達第一速度V1之情形時(步驟1中否),進而可判斷該速度是否為第二速度V2以上(步驟4)。第二速度V2高於第一速度V1。
於所檢測之速度為第二速度V2以上之情形時(步驟4中是),即便對操作構件91進行操作,控制部94亦不會使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步驟5)。例如,控制部94可阻斷自電性連接之操作構件91向傾斜抑制機構92之信號傳遞。或,控制部94可使抑制操作力自機械性連接之操作構件91向傾斜抑制機構92傳遞之機構作動。或,控制部94可使抑制傾斜抑制機構92之構成零件之移位之機構作動。
根據此種構成,於傾斜車輛1以第二速度V2以上行駛之情形時,即便對操作構件91進行操作,傾斜抑制機構92亦不作動。因此,將停車時作動系統93之作動條件之一設為無效,停車時作動系統93亦不作動。由此,可謀求由使停車時作動系統93較早作動帶來之便利性之提高,並且可抑制由停車時作動系統93過早地作動而可能對騎乘者造成之乘車感之降低。
如圖7所示,傾斜抑制機構92可具備旋動限制機構921。旋動限制機構921可構成為根據操作構件91之操作而對連桿機構5之動作賦予阻力。
作為旋動限制機構921,可例示對上橫向構件51或下橫向構件52與頭管211之相對旋動賦予阻力之機構、或阻止相對旋動之機構。
例如,將板狀構件安裝於上橫向構件51或下橫向構件52,並將能夠固持該板狀構件之卡鉗裝置安裝於頭管211。藉由以必要之時序使板狀構件固持於卡鉗裝置,可抑制或阻止上橫向構件51或下橫向構件52與頭管211之相對旋動。
或,可設置具備電動馬達或油壓馬達之致動器。該致動器可將使上橫向構件51與下橫向構件52朝抑制車體框架21相對於頭管211、左側構件53、及右側構件54傾斜之方向旋動之力賦予連桿機構5。例如,該致動器於車體框架21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之傾斜增加之狀況下,將使上橫向構件51與下橫向構件52相對於頭管211、左側構件53、及右側構件54朝順時針方向旋動之力賦予連桿機構5。藉此,可抑制車體框架21朝左方之傾斜。
根據此種構成,對管理傾斜車輛1之傾斜、且直接變更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之相對位置之機構即連桿機構5之動作賦予阻力,故可抑制傾斜抑制機構92之大型化或複雜化。又,即便藉由對連桿機構5之動作賦予阻力而抑制車體框架21之傾斜動作,亦容許由左緩衝裝置72與右緩衝裝置82引起之車體之姿勢變化。因此,可確保於傾斜車輛1移動之情形時對於路面之狀態變化的某種程度之追隨性。由此,可兼顧便利性之提高與良好之車體操作性之維持。
或,如圖7所示,傾斜抑制機構92可具備緩衝限制機構922。緩衝限制機構922可構成為,對左緩衝裝置72與右緩衝裝置82之動作賦予阻力。
作為緩衝限制機構922,可例示如下之機構,即,限制左上套筒元件721與左下套筒元件722之相對移位,並且限制右上套筒元件821與右下套筒元件822之相對移位。例如,藉由於內部具有作動油與該作動油用之通路而產生衰減力之機構之情形時,可藉由堵塞該通路或縮小剖面積而限制上套筒元件與下套筒元件之相對移位。
或可採用具備桿構件與卡鉗裝置之機構。於該情形時,桿構件設置於上套筒元件與下套筒元件之一者,且沿兩元件之相對移位之方向延伸。卡鉗裝置設置於上套筒元件與下套筒元件之另一者,且以能夠固持桿構件之方式構成。藉由以適當之時序使卡鉗裝置固持桿構件,可限制上套筒元件與下套筒元件之相對移位。
根據此種構成,即便藉由對左緩衝裝置72與右緩衝裝置82之動作賦予阻力而抑制車體框架21之傾斜動作,亦容許由連桿機構5引起之車體之姿勢變化。因此,可確保傾斜車輛1移動之情形時對於路面之狀態變化的某種程度之追隨性。由此,可兼顧便利性之提高與良好之車體操作性之維持。
傾斜抑制機構92亦可包含旋動限制機構921與緩衝限制機構922之兩者。該情形時,用以使旋動限制機構921作動之操作構件與用以使緩衝限制機構922作動之操作構件可共通,亦可相互獨立。但為了獲得上述效果,較理想為以如下方式構成,即,至少於檢測出傾斜車輛1之非停車狀 態之情形時,控制部94使旋動限制機構921與緩衝限制機構922之任一者作動。
如圖7所示,停車時作動系統93可具備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與動力單元24以能夠通信之方式連接。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之構成為,使動力單元24之動力源之動作量降低。
於動力單元24具備多汽缸之內燃機作為動力源之情形時,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藉由使內燃機之汽缸之至少一者停止而使動力單元24之動作量降低。或,可使所謂空轉動作停止。於動力單元24具備電動馬達作為動力源之情形時,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藉由使電動馬達之旋轉量降低而使動力單元24之動作量降低。電動馬達之旋轉量亦可設為零。
上述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之功能可藉由微電腦而實現。微電腦具備處理器與記憶體。作為處理器,可例示CPU、MPU、GPU。作為記憶體,可例示ROM或RAM。於ROM中,可記憶執行上述處理之程式。處理器指定記憶於ROM中之程式之至少一部分且於RAM上展開,與RAM協動而可執行上述處理。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之功能可藉由ASIC或FPGA等積體電路而實現,亦可藉由微電腦與積體電路之組合而構成。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之功能之至少一部分亦可藉由實現控制部94之功能之微電腦而實現。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成,有騎乘者可較早地享用停車時 作動系統93之便利性之情形。換言之,有可使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之作動時序提前之情形。藉此,可延長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作動之時間,故可降低動力源之能量消耗量。
控制部94可構成為,於檢測出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之作動之情形時不依存於操作構件91之狀態而使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
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於步驟2中使停車時作動系統93作動之後,執行傾斜抑制機構92是否作動之判斷(步驟6)。於判斷為傾斜抑制機構92未作動之情形時(步驟6中否),控制部94使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步驟7)。於判斷為傾斜抑制機構92已作動之情形時(步驟6中是),處理結束。
於檢測出續航距離改善系統931之作動之情形時,為騎乘者將腳置於地面而停車之狀態之可能性較高。於該狀態成立後若使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則可將車體框架21之傾斜動作抑制為反映騎乘者之意圖之姿勢。藉此,可減輕由車體之姿勢維持帶給騎乘者之負擔。
如圖7所示,停車時作動系統93可具備刹車輔助系統932。刹車輔助系統932與動力單元24以能夠通信之方式連接。刹車輔助系統932例如於坡道上停車時,可以將抑制由重力引起之後輪4旋轉之制動力或驅動力施加至後輪4的方式控制動力單元24。
上述刹車輔助系統932之功能可由微電腦實現。微電腦具備處理器與 記憶體。作為處理器,可例示CPU、MPU、GPU。作為記憶體,可例示ROM或RAM。於ROM中,可記憶執行上述處理之程式。處理器指定記憶於ROM中之程式之至少一部分且於RAM上展開,與RAM協動而與執行上述處理。刹車輔助系統932之功能可藉由ASIC或FPGA等積體電路而實現,亦可藉由微電腦與積體電路之組合而構成。刹車輔助系統932之功能之至少一部分亦可藉由實現控制部94之功能之微電腦而實現。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構成,有騎乘者可較早地享用停車時作動系統93之便利性之情形。換言之,有可使刹車輔助系統932之作動時序提前之情形。藉此,可延長刹車輔助系統932作動之時間,故例如可減輕由坡道上停車時之刹車操作帶給騎乘者之負擔。
控制部94可構成為,於檢測出刹車輔助系統932之作動之情形時不依存於操作構件91之狀態而使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
具體而言,如圖8所示,於步驟2中停車時作動系統93作動之後,執行傾斜抑制機構92是否作動之判斷(步驟6)。於判斷為傾斜抑制機構92未作動之情形時(步驟6中否),控制部94使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步驟7)。於判斷為傾斜抑制機構92已作動之情形時(步驟6中是),處理結束。
於檢測出刹車輔助系統932之作動之情形時,為騎乘者將腳置於地面而停車之狀態之可能性較高。於該狀態成立後若使傾斜抑制機構92作動,則可將車體框架21之傾斜動作抑制為反映騎乘者之意圖之姿勢。藉此,可 減輕由車體之姿勢維持帶給騎乘者之負擔。
上述實施形態係用以使本發明容易理解之例示,並非限定本發明之內容。上述實施形態可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而進行變更或改良。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自動力單元24之動力源向後輪4供給驅動力。除此之外或代替此,可將來自動力單元24之動力源之驅動力供給至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之至少一者。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傾斜車輛1具備兩個前輪3與一個後輪4。然而,亦可設置複數個後輪。
後輪4配置於相較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除後輪4之外或代替後輪4,可設置配置於相較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更靠車體框架21之前後方向之後方之至少一個車輪。於該情形時,來自動力單元24之動力源之驅動力可供給至左車輪31、右車輪32、及該車輪之至少一者。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把手桿61由沿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延伸之單一構件而構成。然而,只要把手桿61能夠進行使左車輪31及右車輪32旋動之操舵力之輸入,則可採用將由騎乘者之左手操作之左把手部與由騎乘者之右手操作之右把手部作為獨立個體而設置之構成。或,把手桿61可設為如轉向輪或操縱桿之形態。
可採用具備除上橫向構件51與下橫向構件52以外之橫向構件之構成。「上橫向構件」與「下橫向構件」係僅根據相對的上下關係而命名。上橫向構件並非指連桿機構5中之最上位之橫向構件。上橫向構件係指位於相較其他橫向構件更靠上方之橫向構件。下橫向構件並非指連桿機構5中之最下位之橫向構件。下橫向構件係指位於相較其他橫向構件更靠下方之橫向構件。
於上述實施形態中,連桿機構5具備所謂平行四節連桿。即,上橫向構件51、下橫向構件52、左側構件53、及右側構件54以保持上橫向構件51與下橫向構件52相互平行之姿勢、且左側構件53與右側構件54相互平行之姿勢的方式支持於車體框架21。然而,只要可變更左車輪31與右車輪32相對於車體框架21之相對位置而使車體框架21朝傾斜車輛1之左方或右方傾斜,則亦可採用所謂雙叉臂方式之連桿機構。
於該情形時,需要用以將左車輪31及右車輪32之一者朝車體框架21之上下方向之移動作為相反方向之移動而傳遞至另一者的連動機構。於該情形時,由傾斜抑制機構92賦予之阻力可賦予該連動機構。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用語及表述係為了說明而使用,並非為了進行限定性解釋而使用。必須認識並不排除本說明書中所示且所述之特徵事項之任何均等物,亦容許申請專利範圍內之各種變化。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平行」之用語係指於±40°之範圍傾斜,但作為構件亦包含不相交之2條直線。於本說明書中關於方向或構件使用之「沿著」之用語亦包含有於±40°之範圍傾斜之情形。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於方向延伸」之用語亦包含相對於該方向而於±40°之範圍傾斜之情形。
於本說明書中,將某零件或構件說明為「以無法相對於車體框架21移位之方式配置」之情形時,係指車體框架21朝傾斜車輛1之左右方向傾斜時,該零件或構件與車體框架21一起朝傾斜車輛1之左右方向傾斜。於本說明書中使用之「以無法相對於車體框架21移位之方式配置」之表述不僅指將某零件或構件直接固定於車體框架21,而且包含固定在固定於車體框架21之車輛零件(燃料箱、托架、動力單元24等)之情形。此處,所謂「固定」包含經由防振構件等而固定。
本發明可以多種不同之形態實現。本說明書應視為提供本發明之原理之實施形態者。本說明書中進行了記載與圖示之至少一者的較佳實施形態係基於並非意欲將本發明限定於該實施形態之理解。
本發明亦包含由業者可基於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實施形態例而認識到之包含均等之元件、修正、刪除、組合(例如,跨及各種實施形態之特徵之組合)、改良、變更之所有實施形態。申請專利範圍之限定項應基於該申請專利範圍中使用之用語廣泛地解釋,不應限定於本說明書或本案之申請中所記載之實施形態。此種實施形態應解釋為非排他性。例如,於本說明書中,「較佳為」、「即可」之用語為非排他性,係指「較佳但並非限定 於此」「即可但並非限定於此」。
作為構成本申請之記載之一部分,引用2017年11月17日提出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7-221742之內容。
1‧‧‧傾斜車輛
4‧‧‧後輪
5‧‧‧連桿機構
24‧‧‧動力單元
31‧‧‧左車輪
32‧‧‧右車輪
72‧‧‧左緩衝裝置
82‧‧‧右緩衝裝置
91‧‧‧操作構件
92‧‧‧傾斜抑制機構
93‧‧‧停車時作動系統
94‧‧‧控制部
921‧‧‧旋動限制機構
922‧‧‧緩衝限制機構
931‧‧‧續航距離改善系統
932‧‧‧刹車輔助系統

Claims (10)

  1. 一種傾斜車輛,其具備:車體框架,其能夠朝上述傾斜車輛之左方或右方傾斜;左車輪及右車輪,其等以於上述車體框架之左右方向上排列之方式配置;操作構件,其由騎乘者操作;傾斜抑制機構,其構成為根據上述操作構件之操作而作動,且變更對上述車體框架之傾斜動作而被賦予之阻力;停車時作動系統,其於上述傾斜車輛之速度未達第一速度之情形時作動;及控制部,其於滿足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之作動條件之情形時,或於檢測出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之作動之情形時,即便上述速度為上述第一速度以上亦使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作動。
  2. 如請求項1之傾斜車輛,其中上述控制部於上述速度為較上述第一速度高之第二速度以上之情形時,即便對上述操作構件進行操作亦不會使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作動。
  3. 如請求項1之傾斜車輛,其具備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變更上述左車輪及上述右車輪相對於上述車體框架之相對位置而使上述車體框架朝上述傾斜車輛之左方或右方傾斜,上述傾斜抑制機構根據上述操作構件之操作,對上述連桿機構之動 作賦予上述阻力。
  4. 如請求項2之傾斜車輛,其具備連桿機構,該連桿機構變更上述左車輪及上述右車輪相對於上述車體框架之相對位置而使上述車體框架朝上述傾斜車輛之左方或右方傾斜,上述傾斜抑制機構根據上述操作構件之操作,對上述連桿機構之動作賦予上述阻力。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傾斜車輛,其具備對上述傾斜車輛提供驅動力之動力源,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包含使上述動力源之動作量降低之續航距離改善系統。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傾斜車輛,其具備配置於相較上述左車輪與上述右車輪更靠上述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之前方與後方之至少一者的車輪,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包含刹車輔助系統,該刹車輔助系統抑制上述左車輪、上述右車輪、及上述車輪之至少一者之旋轉。
  7. 如請求項5之傾斜車輛,其具備配置於相較上述左車輪與上述右車輪更靠上述車體框架之前後方向之前方與後方之至少一者的車輪,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包含刹車輔助系統,該刹車輔助系統抑制上述左車輪、上述右車輪、及上述車輪之至少一者之旋轉。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傾斜車輛,其中上述控制部於檢測出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之作動之情形時,不依存於上述操作構件之狀態而使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作動。
  9. 如請求項5之傾斜車輛,其中上述控制部於檢測出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之作動之情形時,不依存於上述操作構件之狀態而使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作動。
  10. 如請求項6之傾斜車輛,其中上述控制部於檢測出上述停車時作動系統之作動之情形時,不依存於上述操作構件之狀態而使上述傾斜抑制機構作動。
TW107140704A 2017-11-17 2018-11-16 傾斜車輛 TWI7213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1742 2017-11-17
JP2017221742 2017-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7623A TW201927623A (zh) 2019-07-16
TWI721334B true TWI721334B (zh) 2021-03-11

Family

ID=66539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704A TWI721334B (zh) 2017-11-17 2018-11-16 傾斜車輛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12050B1 (zh)
JP (1) JP6866500B2 (zh)
TW (1) TWI721334B (zh)
WO (1) WO201909828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9691B (zh) * 2021-06-28 2022-10-0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兩前輪可傾之車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32105B2 (ja) 2019-03-29 2023-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前二輪揺動三輪車
TWI738397B (zh) * 2019-07-01 2021-09-0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傾斜車輛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5370A (ja) * 2010-06-25 2012-02-09 Equos Research Co Ltd 車両
WO2013051195A1 (ja) * 2011-10-06 2013-04-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2014199041A (ja) * 2013-03-29 2014-10-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制御装置
WO2015146680A1 (ja) * 2014-03-24 2015-10-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WO2017086350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リーン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040171A1 (it) 2004-02-04 2004-05-04 Piaggio & C Spa Dispositivo anti-rollio per veicoli
JP5204555B2 (ja) * 2008-05-29 2013-06-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237783B2 (ja) * 2008-12-19 2013-07-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2011057018A (ja) * 2009-09-08 2011-03-24 Yamaha Motor Co Ltd 鞍乗型車両
CA2943813C (en) * 2014-03-24 2018-10-0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 with two front wheels and lockable linkage
JP2017221742A (ja) 2017-08-28 2017-12-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解析装置、画像解析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25370A (ja) * 2010-06-25 2012-02-09 Equos Research Co Ltd 車両
WO2013051195A1 (ja) * 2011-10-06 2013-04-1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2014199041A (ja) * 2013-03-29 2014-10-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制御装置
WO2015146680A1 (ja) * 2014-03-24 2015-10-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WO2017086350A1 (ja) * 2015-11-20 2017-05-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リーン車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9691B (zh) * 2021-06-28 2022-10-01 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兩前輪可傾之車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12050B1 (en) 2024-03-13
JP6866500B2 (ja) 2021-04-28
EP3712050A1 (en) 2020-09-23
EP3712050A4 (en) 2020-12-23
WO2019098284A1 (ja) 2019-05-23
TW201927623A (zh) 2019-07-16
JPWO2019098284A1 (ja) 2020-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1334B (zh) 傾斜車輛
US9744952B2 (en) Brake system and vehicle
US9919758B2 (en) Vehicle
EP2982585B1 (en) Vehicle
TWI680906B (zh) 車輛
US9751507B2 (en) Brake system and vehicle
EP3372479B1 (en) Leaning vehicle
JPWO2015002170A1 (ja) 車両
US10005438B2 (en) Brake system and vehicle
US9988027B2 (en) Brake system and vehicle
JP6294200B2 (ja) 駆動輪の独立懸架装置
JP6628649B2 (ja) 揺動型車両
JP5597787B1 (ja) 車両
EP3653477A1 (en) Leaning vehicle
JP7495228B2 (ja) リーン型車両
JP2022072967A (ja) 鞍乗型車両
JP6029445B2 (ja) 車輌の前輪支持構造
EP2048074A2 (en) Suspension-adjuster for Motorcycle
WO2014098144A1 (ja) 車両
JP2006168548A (ja) 車両
JP2019108066A (ja) リーン車両
JP2019108065A (ja) リーン車両
JP7132102B2 (ja) 走行車両
JP2019026092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ドライブチェーンの振れ防止装置
JP6643955B2 (ja) 作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