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7411B - 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半導體結構 - Google Patents

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半導體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7411B
TWI717411B TW105135679A TW105135679A TWI717411B TW I717411 B TWI717411 B TW I717411B TW 105135679 A TW105135679 A TW 105135679A TW 105135679 A TW105135679 A TW 105135679A TW I717411 B TWI717411 B TW I7174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ilicon layer
patterned
isolation
layer
sta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56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8468A (zh
Inventor
龔文文
孫張虎
曉飛 韓
李召兵
Original Assignee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356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741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18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8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74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7411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 Element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關鍵尺寸欄結構,形成於基材上,包含:隔離結構,包含第一隔離島與第二隔離島;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隔離結構上,包含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二多晶矽層圖案,分別於第一隔離島與第二隔離島上;以及圖案化保護層,形成於圖案化多晶矽層上,包含第一保護層圖案與第二保護層圖案,其中第一隔離島、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一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第一堆疊,第二隔離島、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二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第二堆疊,第一堆疊與第二堆疊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本發明同時還提供一種包含上述關鍵尺寸欄結的半導體結構。

Description

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半導體結構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關鍵尺寸欄結構,形成於切割道之部分基材上,具有與元件區中記憶體結構對應之高度。
隨著科技的進步,半導體產業成為科技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領域,而在半導體製程也日趨複雜。在半導體的製程步驟中,黃光蝕刻與研磨製程可以說是極為重要的製程步驟,光刻製程的結果可以決定產品的品質表現。而圖案化後的材料層具有關鍵尺寸(critical dimension,簡稱CD),可以說是評斷元件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具有關鍵尺寸的材料層或是材料層堆疊結構被稱為關鍵尺寸欄(CD bar),用以方便量測集成電路或是晶片中元件的關鍵尺寸。
一般來說,元件區中具有集成電路之元件,結構相對複雜,不易進行測量,因此關鍵尺寸欄設置於元件區之外,其結構應要能對應元件區中元件的關鍵尺寸,以確保測量之結果能正確反應元件區中的關鍵尺寸。但目前習知技術來說,由於不同區域間所包含的元件不完全相同,加上製程中對於晶圓的邊緣區域控制不易,例如化學機械研磨製程中,越遠離圓心的部分晶的研磨厚度偏差值越大,導致關鍵尺寸欄的量測結果無法準確對應元件區域或是接近圓心區域的量測結果。
因此,本發明在提供一種關鍵尺寸欄結構,用以解決習知技術中的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關鍵尺寸欄結構,形成於基材上,關鍵尺寸欄結構包含:隔離結構,至少包含第一隔離島與第二隔離島;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隔離結構上,圖案化多晶矽層包含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二多晶矽層圖案,分別於第一隔離島與第二隔離島上;以及圖案化保護層,形成於圖案化多晶矽層上,圖案化保護層包含第一保護層圖案與第二保護層圖案,其中第一隔離島、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一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第一堆疊,第二隔離島、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二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第二堆疊,第一堆疊與第二堆疊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部分該隔離結構嵌於該基材中,且具有一上表面高於該基材之一上表面。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隔離結構之該上表面高於該基材之該上表面450~650埃之間。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隔離島與該第二隔離島之間具有一間距介於210~310埃之間。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還包含:一圖案化ONO結構層,形成於該隔離結構與該圖案化多晶矽層之間,包含一第一ONO結構層圖案與一第二ONO結構層圖案,其中該第一ONO結構層圖案包含於該第一堆疊中,位於該第一隔離島與該第一多晶矽層圖案之間,該第二ONO結構層圖案包含於該第二堆疊中,位於該第二隔離島與該第二多晶矽層圖案之間。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還包含:一多晶矽層,形成於基材上、 該第一堆疊與該第二堆疊之間,並且該多晶矽層具有一晶圓內高度差值小於60埃。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該第一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一部分第一堆疊,該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與該第二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一部分第二堆疊,並且該第一隔離島與該第二隔離島之間具有一間距小於該部分第一堆疊與該部份第二堆疊之間具有的一間距。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一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部分第三堆疊,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二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部分第四堆疊,並且第一隔離島與第二隔離島之間具有的間距大於部分第三堆疊與部份第四堆疊之間具有的間距。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還包含:一部分多晶矽層,形成於該基材上,包含彼此分離的一第一部分多晶矽層與一第二部分多晶矽層,該第一部分多晶矽層與該第一隔離島相鄰,該第二部分多晶矽層與該第二隔離島相鄰,並且該第一部分多晶矽層被該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覆蓋,該第二部分多晶矽層被該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覆蓋。
本發明還同時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包含:基材,具有元件區與檢測區;隔離結構,包含複數個元件區隔離島於元件區中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複數個檢測區隔離島於檢測區中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其中元件區隔離島與檢測區隔離島具有相互垂直的延伸方向;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元件區隔離島之間;圖案化ONO結構層,形成於元件區中的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上,以及檢測區中的複數個檢測區隔離島上;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圖案化ONO結構層上;以及圖案化保護層,形成於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上。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元件 區隔離島分別具有高於基材1之二高度,且該二高度範圍介於450-650埃之間。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檢測區隔離島具有相同之延伸方向。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檢測區中的該圖案化ONO結構層、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圖案化保護層三者所形成的一堆疊結構的一側壁,與該檢測區隔離島之一側壁共平面。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檢測區中的該圖案化ONO結構層、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圖案化保護層三者形成複數個堆疊結構,二相鄰之該堆疊結構具有一間距大於該二相鄰之該堆疊結構下方的二該檢測區隔離島之一間距。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之一上表面與該檢測區隔離島之一上表面共平面。
在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中,還包含:一第三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該元件區中的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該圖案化ONO結構層、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圖案化保護層四者共同組成的複數個記憶體堆疊結構之間,以及該檢測區中的該檢測區隔離島、該圖案化ONO結構層、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圖案化保護層四者所共同組成的複數個關鍵尺寸欄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三圖案化多晶矽層具有一晶圓內高度差值小於60埃。
因此,本發明利用蝕刻與研磨製程中對小塊區域小於大塊區域移除速率、小塊區域製程後具有相對小的區域內差異值等之上述特性,藉由形成與元件區相同分佈方式的隔離結構3於檢測區之方法,來改善邊緣區域的關鍵尺寸欄結構各層的移除速率控制不易的問題。
1:基材
3:隔離結構
4、4’、6、9、9’:多晶矽層
5:ONO結構層
7:保護層
8、81、82:間隙壁
11:基板
12:介電層
20:記憶體堆疊結構
21:關鍵尺寸欄結構
31:嵌入部
32:凸出部
D1、D2、D3、D4:高度
D5、D6、D6’、D6”:寬度
R1:元件區
R2:檢測區
R11:主動區
A-A’、B-B’、b-b’:切線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數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圖1所示為依據本發明所繪製之半導體結構俯視示意圖;圖1a所示為圖1中A-A’切線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1b所示為圖1中B-B’切線與b-b’切線之結構剖面示意圖,分別對應並示意元件區R1與檢測區R2中Y方向的剖面結構;圖2a-2g所示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繪製之關鍵尺寸欄結構於不同製程步驟中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繪製之剖面結構示意圖;以及圖4a-4c所示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繪製之關鍵尺寸欄結構於不同製程步驟中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關鍵尺寸欄結構,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以實施例配合所附圖式,同時以揭示本發明實施例相關製程步驟的方式來做詳細說明,以使本發明之結構與功效能更容易理解。並且,為方便說明與容易理解,不同實施例中具有相同功能的元件延用相同元件標號,但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圖1所示為依據本發明所繪製之半導體結構俯視示意圖,包含元件區R1與檢測區R2,圖1a所示為圖1中A-A’切線上元件區R1與檢測區R2的結構剖面示意圖,而圖1b所示為圖1中B-B’切線與b-b’切線之結構剖面示意圖,分別對應並示意元件區R1與檢測區R2中Y方向的剖面結構。於元件區R1與檢測區R2中分別形成有複數個隔離結構3於基材1中,隔離結構3相互 平行且彼此分離,隔離結構3分別在元件區R1與檢測區R2中將基材1定義出主動區R11,主動區R11位於隔離結構3之間,用以做為其後所形成元件工作的主動區域,例如圖1所示之配置為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繪製的主動區R11,但在此不做限制。另外,元件區R1中形成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記憶體堆疊結構20(包含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4、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於基材1上,垂直地形成於元件區R1中延X方向延伸的部分主動區R11上,且垂直於隔離結構3上;而檢測區R2中形成有複數個相互平行的關鍵尺寸欄結構21(包含隔離結構3以及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於基材1上,記憶體堆疊結構20、關鍵尺寸欄結構21與主動區R11皆延Y方向延伸,關鍵尺寸欄結構21與主動區R11相間配置,而元件區R1中與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分別延不同方向延伸,且兩區中的隔離結構3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並且元件區R1中與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皆高於基材1上表面,其中,元件區R1中的隔離結構3之間具有多晶矽層4,用以做為製程完成時記憶元件的浮游閘極。元件區R1可以為記憶體單元形成的晶片區,而檢測區R2可以是環繞於晶片區的切割道區域。而多晶矽層9後續會做為字線使用,填充於記憶體堆疊結構20、關鍵尺寸欄結構21之間的基材1上。
為能更清楚說明本發明之結構與功效,圖2a-2g所示為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所繪製之關鍵尺寸欄結構於不同製程步驟中,延對應圖1中切線A-A’之剖面示意圖(相同元件使用相同標號,尺寸比例可以依不同實施例而有不同)。如圖2a所示,基材1包含基板11與覆蓋整個基板11的介電層12,之後形成隔離結構3於基材1上,方法例如是於介電層12(於一實施例中為氧化層)上形成氮化層後,對氮化層與介電層12進行圖案化,接著以氮化層與介電層12為罩幕對基板11進行蝕刻,移除暴露之部分基板11以形成 複數個凹槽,形成隔離材料層於凹槽中並且覆蓋氮化層,之後進行平坦化研磨製程並且移除氮化層,即可得到如圖2a所示的隔離結構3。上述說明隔離結構3的形成方法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舉例說明中使用的氮化層、介電層12、隔離材料層使用的材料選擇也可做調整,由於此部分可套用既有知識,因此不做贅述。隔離結構3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並且形成於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延Y方向延伸,形成於元件區R1中的隔離結構3延X方向延伸,如圖1所示。隔離結構3具有嵌於基材1(基板11與介電層12)中的嵌入部31與凸出於基材1(基板11與介電層12)的凸出部32,凸出部32具有高於介電層12表面的高度D1,介於850~1050埃之間,並且任兩相鄰的隔離結構3之間距介於210~310埃之間。並且,由於隔離結構3具有類似島狀構型,因此單一個隔離結構3又可以被稱隔離島(本篇說明中「隔離島」即代表單一個隔離結構3)。接著沉積多晶矽層於基材1上,覆蓋整個基材1以及隔離結構3,之後進行化學機械研磨(CMP)製程,以隔離結構3為終止層,產生如圖2b所示之結構,多晶矽層4具有高度D2同樣介於850~1050埃之間,並且具有晶圓內高度差值(within wafer variation)小於60埃。另外,由於圖2a-2g是延圖1中切線A-A’所繪製之結構剖面示意圖,因此元件區R1的隔離結構3不會出現於圖2a-2g中,但元件區R1中的製程步驟與檢測區R2一致,所產生的結構也與檢測區R2類似。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隔離結構3的間距為261埃,D1與D2為950埃,並且至少部分多晶矽層4的上表面與隔離結構3的上表面共平面。
接著對多晶矽層4與隔離結構3之凸出部32進行回蝕製程,使元件區R1與檢測區R2中的多晶矽層4以及隔離結構3的凸出部32,兩者皆具有介於450~650埃之間的高度(凸出於基材1),形成如圖2c所示之結構,多晶矽層4填充於隔離結構3的凸出部32之間,並且多晶矽層4的晶圓內高度差值 (within wafer variation)小於60埃。之後依序形成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ONO結構層5厚度介於120~180埃之間,多晶矽層6厚度介於700~900埃之間,並且保護層7厚度介於1200~1700埃之間,如圖2d所示,元件區R1中堆疊後的總高度與檢測區R2中堆疊後的總高度一致,兩區中堆疊後凸出於基材1的總高度介於2470~3400埃。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多晶矽層4以及隔離結構3的凸出部32之高度皆為450埃,ONO結構層5厚度為150埃,多晶矽層6厚度為800埃,保護層7厚度為1500埃)。
之後如圖2e所示,於元件區R1中形成記憶體堆疊結構20,於檢測區形成關鍵尺寸欄結構21,其中位於關鍵尺寸欄結構21之間的部分多晶矽層4被完全移除。形成方式例如是先對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三者進行圖案化後,使圖案化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具有相同的寬度,並且三者所形成的推疊結構僅覆蓋部分凸出部32,使圖案化後的三者形成的堆疊結構的寬度D6小於隔離結構3的凸出部32寬度D5。之後於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三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上先形成第一間隙壁81,再以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三者的堆疊結構,以及第一間隙壁81為罩幕對多晶矽層4進行圖案化,以移除檢測區R2中之全部多晶矽層4以及元件區R1中未被覆蓋之部分多晶矽層4,之後再形成第二間隙壁82於元件區R1中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4、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四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上、第一間隙壁81遠離四者上述側壁的一側壁上,以及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中凸出部32以及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四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上、第一間隙壁81遠離四者上述側壁的一側壁上,形成如圖2e所示之結構,第一間隙壁81與第二間隙壁82共同組成間隙壁8,而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三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 壁共平面,並且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三者僅覆蓋部分的隔離結構3,使相鄰之隔離結構3的凸出部32的間距,小於其上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三者形成的堆疊結構之間的間距,而三者形成的上述堆疊結構之間的間距則介於250~350埃之間(上述堆疊結構的相對兩側壁與其下方隔離結構3的相對兩側壁具有約略各為20埃的最短水平間距)。
形成方法又或是先圖案化多晶矽層4、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四者之堆疊,之後形成間隙壁8於元件區R1中的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4、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四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上,以及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中凸出部32以及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四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上,形成如圖3所示的結構,其中元件區R1中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4、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四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共平面,檢測區R2中隔離結構3的凸出部32以及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四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共平面,此方式所形成的間隙壁8可以為單層或多層結構。而依據上述方法形成的圖3所示的本發明實施例,於元件區R1中,圖案化後多晶矽層4、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具有相同的寬度,而檢測區R2中,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四者堆疊的寬度D6’與隔離結構3的凸出部32寬度D5相同。圖3所示為本發明之實施例,其與圖2a-2g所示實施例具有另一不同之處,即隔離結構3與圖2a-2g所示實施例具有不同構型,本發明隔離結構3的構型不限,可依照不同製程做調整,本發明所繪製的構型僅為示意之用,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形成方法還可以是先對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三者進行圖案化,形成如圖4a所示的結構,可以藉由檢測區R2中看到,圖案化後 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保護層7三者不僅完全覆蓋隔離結構3,並且三者堆疊具有的寬度D6”大於隔離結構3的凸出部32寬度D5,即兩相鄰之隔離結構3的間距大於兩相鄰的三者堆疊的間距。接著如圖4b所示,於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三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上先形成第一間隙壁81,再以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三者的堆疊結構,以及第一間隙壁81為罩幕對多晶矽層4進行圖案化,以移除元件區R1與檢測區中未被覆蓋的部分多晶矽層4。因此檢測區R2部分多晶矽層4’被保留,多晶矽層4’與凸出部32相鄰、位於隔離結構3之間,並且被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三者的堆疊結構以及第一間隙壁81覆蓋。並且該部分多晶矽層4遠離隔離結構3的側壁與第一間隙壁81的一側壁共平面。之後再形成第二間隙壁82,如圖4c所示,於元件區R1中第一間隙壁81與多晶矽層4’共平面的該側壁上,覆蓋第一間隙壁81與多晶矽層4’,同時間接覆蓋圖案化後的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三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上,以及於檢測區R2中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4’與第一間隙壁81的上述側壁上,因此第二間隙壁82同時覆蓋ONO結構層5、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三者延堆疊方向延伸的側壁上。上述不同實施例中的間隙壁8,材料可以為SiO、SiN、SiON、SiCN,或上述任一組合,第一間隙壁81與第二間隙壁82可以為相同會不同材質。間隙壁的使用與相關形成方法由於可套用習知知識,因此其他製程細節不在此多做說明。
之後步驟以圖2e所示實施例做說明,但並非用以限制本發明,下述說明步驟同樣可以套用於圖3與圖4b所示實施例或是其他實施例中。接著沉積多晶矽層於基材1上,至少填滿於記憶體堆疊結構20之間、關鍵尺寸欄結構21之間,選擇性完整覆蓋記憶體堆疊結構20與關鍵尺寸欄結構21,之 後進行平坦化製程(如化學機械研磨),形成多晶矽層9。其中多晶矽層9可以是僅位於記憶體堆疊結構20之間、關鍵尺寸欄結構21之間,使保護層7暴露,因此多晶矽層9的上表面與保護層7的上表面共平面;也可以依據平坦化製程中的移除多晶矽層厚度的不同,形成如圖2f所示的多晶矽層9,除了位於記憶體堆疊結構20之間、關鍵尺寸欄結構21之間外,同時還覆蓋保護層7的上表面,其中多晶矽層9於基材1上的高度D3介於2500~3500埃之間。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多晶矽層9之高度約為3000埃。之後進行回蝕製程,如圖2g所示,移除部分多晶矽層9以形成多晶矽層9’於記憶體堆疊結構20之間、關鍵尺寸欄結構21之間,用以做為字線(word line),並且回蝕後的多晶矽層9’具有約1200埃之高度D4,並且多晶矽層9’的晶圓內高度差值(within wafer variation)同樣小於60埃。另外,形成如井區、深井區、源/汲極等的摻雜製程,可適當的插入於上述步驟之間,在此不做限定。
因此,本發明所提供的關鍵尺寸欄結構,形成於基材(1)上,包含:隔離結構(3),至少包含第一隔離島與第二隔離島;圖案化多晶矽層(6),形成於隔離結構(3)上,包含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二多晶矽層圖案,分別於第一隔離島與第二隔離島上(對應於圖式中位於不同隔離島上的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6);以及圖案化保護層(7),形成於圖案化多晶矽層上,包含第一保護層圖案與第二保護層圖案(對應於圖式中位於不同隔離島上的圖案化後的保護層7),其中第一隔離島、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一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第一堆疊,第二隔離島、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與第二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第二堆疊,第一堆疊與第二堆疊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對應於圖式中不同的關鍵尺寸欄結構21,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半導體結構,包含:基材(1),具有元件區(R1)與檢測區(R2);隔離結構(3),包含複數個元件區隔離島(對應於圖式中元件區R1中的部分隔離結構3)於 元件區(R1)中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複數個檢測區隔離島(對應於圖式中檢測區R2中的部分隔離結構3)於檢測區(R2)中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其中元件區隔離島與檢測區隔離島具有相互垂直的延伸方向;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對應於圖2e-2g中,位於元件區R1中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4),形成於元件區隔離島之間;圖案化ONO結構層(5),形成於元件區(R1)中的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4)上,以及檢測區(R2)中的複數個檢測區隔離島上;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對應於圖2e-2g中,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6),形成於圖案化ONO結構層上;以及圖案化保護層(對應於圖2e-2g中,圖案化後的保護層7),形成於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上。
研磨與蝕刻製程中,由於製程與機台本身的限制,對晶圓的邊緣區域控制不易。以半徑為300毫米(mm)的晶圓為例,在離圓心超過130毫米的邊緣區域內的關鍵尺寸欄結構,其製程後的邊緣區域內高度差值可以高達500埃,遠大於離圓心小於等於130毫米的中心區域內的高度差值,因此導致習知技術中,關鍵尺寸欄結構根本無法反應元件的測量結果之問題。雖然習知技術中使用各種方式,例如調整製程參數,來改善晶圓邊緣區域針對此問題,增加了製程成本但卻還是無法根本性的改善晶圓邊緣區域控制不易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本案發明人研究後發現,雖然邊緣區域內的關鍵尺寸欄結構其製程後的區域內高度差值可以高達500埃,但邊緣區域內的記憶體元件結構,其製程後的區域內高度差值卻可以維持在60埃以下的範圍,而記憶體堆疊結構與關鍵尺寸欄結構最大的差異就在於,關鍵尺寸欄結構僅為監測元件區的記憶體堆疊結構而存在,因此在結構上不需要與元件區完全相同,只要堆疊結果上能達到一致即可,因此習知技術中,設計位於切割道上的關鍵尺寸欄結構其堆疊、密度、形狀、分佈等與元件區並不會相同,但這也間接導致了研磨與蝕刻製程時,切割道與元件區移 除速率的落差。雖然位於較接近圓心的區域,由於製程控制效果佳,因此移除速率的落差不會明顯反應出來,但邊緣區域本身就有製程控制效果不易的問題,因此促成了區域內高度差值過大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關鍵尺寸欄結構位於切割道上的檢測區R2中,並且在元件區R1形成隔離結構3的步驟中,同時形成具有同樣分佈方式的隔離結構3於檢測區R2中,使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具有與後續製程中元件區R1中記憶體堆疊結構20中的多晶矽層4相同的高度。由於需要於後續製程中,在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上形成對應於記憶體堆疊結構20中的ONO結構層5、第二多晶矽層6以及保護層7的各層,因此方向上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與元件區R1中的隔離結構3相互垂直,其餘分佈條件,如形狀、間距、寬度等,皆與元件區R1中的隔離結構3類似或相同。因此,本發明利用蝕刻與研磨製程中對小塊區域小於大塊區域移除速率、小塊區域製程後具有相對小的區域內差異值等之上述特性,藉由形成與元件區R1相同分佈方式的隔離結構3於檢測區R2之方法,來改善邊緣區域的關鍵尺寸欄結構各層的移除速率控制不易的問題。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之關鍵尺寸欄結構,具有與元件區中記憶體堆疊結構中的浮閘多晶矽層(對應圖式中元件區R1中,圖案化後的多晶矽層4)一致高度隔離結構(應圖式中檢測區R2中的隔離結構3),進而使後續形成的堆疊層皆能與元件區中記憶體堆疊結構中的各層對應,改善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元件結構落差的問題,並且本發明提供之關鍵尺寸欄結構,還具有能直接套用於習知製程步驟中之優點。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該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基材
3‧‧‧隔離結構
4、6、9’‧‧‧多晶矽層
5‧‧‧ONO結構層
7‧‧‧保護層
8‧‧‧間隙壁
11‧‧‧基板
12‧‧‧介電層
20‧‧‧記憶體堆疊結構
21‧‧‧關鍵尺寸欄結構
31‧‧‧嵌入部
32‧‧‧凸出部
D4‧‧‧高度
R1‧‧‧元件區
R2‧‧‧檢測區

Claims (16)

  1. 一種關鍵尺寸欄結構,形成於一基材上,該關鍵尺寸欄結構包含:一隔離結構,形成於該基材上,該隔離結構包含一第一隔離島與一第二隔離島;一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該隔離結構上,該圖案化多晶矽層包含一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一第二多晶矽層圖案;以及一圖案化保護層,形成於該圖案化多晶矽層上,該圖案化保護層包含一第一保護層圖案與一第二保護層圖案,其中該第一隔離島、該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該第一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一第一堆疊,該第二隔離島、該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與該第二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一第二堆疊,該第一堆疊與該第二堆疊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關鍵尺寸欄結構,其中部分該隔離結構嵌於該基材中,且具有一上表面高於該基材之一上表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關鍵尺寸欄結構,其中該隔離結構之該上表面高於該基材之該上表面450~650埃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關鍵尺寸欄結構,其中該第一隔離島與該第二隔離島之間具有一間距介於210~310埃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關鍵尺寸欄結構,還包含: 一圖案化ONO結構層,形成於該隔離結構與該圖案化多晶矽層之間,包含一第一ONO結構層圖案與一第二ONO結構層圖案,其中該第一ONO結構層圖案包含於該第一堆疊中,位於該第一隔離島與該第一多晶矽層圖案之間,該第二ONO結構層圖案包含於該第二堆疊中,位於該第二隔離島與該第二多晶矽層圖案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關鍵尺寸欄結構,還包含:一多晶矽層,形成於基材上、該第一堆疊與該第二堆疊之間,並且該多晶矽層具有一晶圓內高度差值小於60埃。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關鍵尺寸欄結構,其中該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該第一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一部分第一堆疊,該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與該第二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一部分第二堆疊,並且該第一隔離島與該第二隔離島之間具有一間距小於該部分第一堆疊與該部份第二堆疊之間具有的一間距。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關鍵尺寸欄結構,其中該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與該第一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一部分第三堆疊,該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與該第二保護層圖案共同形成一部分第四堆疊,並且該第一隔離島與該第二隔離島之間具有一間距大於該部分第三堆疊與該部份第四堆疊之間具有的一間距。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關鍵尺寸欄結構,還包含:一部分多晶矽層,形成於該基材上,包含彼此分離的一第一部分多晶矽層與一第二部分多晶矽層,該第一部分多晶矽層與該第一隔離島相 鄰,該第二部分多晶矽層與該第二隔離島相鄰,並且該第一部分多晶矽層被該第一多晶矽層圖案覆蓋,該第二部分多晶矽層被該第二多晶矽層圖案覆蓋。
  10. 一種半導體結構,包含:一基材,具有一元件區與一檢測區;一隔離結構,包含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的複數個元件區隔離島於該元件區中,以及彼此分離且相互平行的複數個檢測區隔離島於該檢測區中,其中該元件區隔離島與該檢測區隔離島具有相互垂直的延伸方向;一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該元件區中、該複數個元件區隔離島之間;一圖案化ONO結構層,形成於該元件區中的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上、該檢測區中的該複數個檢測區隔離島上;一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該圖案化ONO結構層上;以及一圖案化保護層,形成於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元件區隔離島分別具有高於基材1之二高度,且該二高度範圍介於450-650埃之間。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檢測區隔離島具有相同之延伸方向。
  13.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檢測區中的該圖案化ONO結 構層、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圖案化保護層三者所形成的一堆疊結構的一側壁,與該檢測區隔離島之一側壁共平面。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檢測區中的該圖案化ONO結構層、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圖案化保護層三者形成複數個堆疊結構,二相鄰之該堆疊結構具有一間距大於該二相鄰之該堆疊結構下方的二該檢測區隔離島之一間距。
  15.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結構,其中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之一上表面與該檢測區隔離島之一上表面共平面。
  16.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半導體結構,還包含:一第三圖案化多晶矽層,形成於該元件區中的該第一圖案化多晶矽層、該圖案化ONO結構層、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圖案化保護層四者共同組成的複數個記憶體堆疊結構之間,以及該檢測區中的該檢測區隔離島、該圖案化ONO結構層、該第二圖案化多晶矽層與該圖案化保護層四者所共同組成的複數個關鍵尺寸欄結構之間,其中該第三圖案化多晶矽層具有一晶圓內高度差值小於60埃。
TW105135679A 2016-11-03 2016-11-03 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半導體結構 TWI7174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5679A TWI717411B (zh) 2016-11-03 2016-11-03 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半導體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35679A TWI717411B (zh) 2016-11-03 2016-11-03 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半導體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468A TW201818468A (zh) 2018-05-16
TWI717411B true TWI717411B (zh) 2021-02-01

Family

ID=62949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5679A TWI717411B (zh) 2016-11-03 2016-11-03 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半導體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74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255B (zh) * 2021-06-25 2022-04-01 黃天興 半導體圖案化製程的檢測方法及檢測圖案單元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2925A (en) * 2010-05-27 2011-12-0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of forming metal gat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metal gate transistor
TW201428966A (zh) * 2013-01-03 2014-07-16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裝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142925A (en) * 2010-05-27 2011-12-0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Method of forming metal gate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metal gate transistor
TW201428966A (zh) * 2013-01-03 2014-07-16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8468A (zh) 2018-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7364B (zh) 具有对准键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087835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 형성방법
US8501607B1 (en) FinFET alignment structures using a double trench flow
US1003278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90056905A (ko) 반도체 소자
KR102282231B1 (ko) 임베딩된 플래시를 위한 디바이스 영역 레이아웃
US20070212650A1 (en) Overlay accuracy measurement verni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KR102301850B1 (ko) 액티브 패턴 구조물 및 액티브 패턴 구조물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
US2022034434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5109469A (ja) 半導体素子
KR100739656B1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TWI717411B (zh) 關鍵尺寸欄結構與半導體結構
KR100568452B1 (ko) 얼라인먼트 키를 갖는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의하여 제조된 반도체 소자.
US6181018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090077511A (ko) 콘택홀 형성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방법.
US20110034030A1 (en) Method of forming minute patterns i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double patterning
KR20210017143A (ko) 수직형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20028877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with highly integrated memory and peripheral circuits therein
US20100227451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KR20120004802A (ko) 반도체 장치 제조 방법
KR20220013800A (ko) 수직형 반도체 소자
KR100766236B1 (ko) 플래시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방법
KR100297667B1 (ko) 반도체장치의제조방법
TWI495089B (zh) 半導體記憶體陣列結構
KR101172310B1 (ko) 반도체 장치 제조 방법